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研究生考试——先秦文学(精选6篇)
1.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研究生考试——先秦文学 篇一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
史复习资料(先秦文学四)
【屈原和楚词】
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四.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page]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page] 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C.《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研究生考试——先秦文学 篇二
1.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____。
A.“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____。
A.秦始皇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3.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爱人’主张的是____。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4.____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A.铜 B.铁 C.银 D.铅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
A.《诗经》 B.《离骚》
C.《论语》 D.《左传》
6.“山城”是我国____市的雅号。
A.洛阳 B.西安 C.重庆 D.福州
7.____市被称为“六朝古都”。
A.洛阳 B.西安 C.南京 D.北京
8.《源氏物语》是____的古典文学名著。
A.俄罗斯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9.____是“五岳”中的“中岳”。
A.泰山 B.嵩山 C.华山 D.恒山
10.士族以“门第”为标准,“门第”主要指____。
A.家族的规模 B.家族的出身
C.家族的建筑 D.家族的地位
11.清代的三法司是指____。
A.刑部廷尉御史台 B.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C.刑部大理寺御史台 D.刑部廷尉都察院
12.形成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
A.空气上升与下降的对流运动
B.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差异
C.地势高低的不同
D.不同高度空气的密度不同
1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____。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14.____不属于法国。
A.凯旋门 B.比萨斜塔
C.埃菲尔铁塔 D.卢浮宫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
A.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相传为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等。
C.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D.《父与子》《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都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二、填空题。在空格中填写恰当汉字,使之成为正确的成语或诗句。(共20分)
1.成语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 )然屹立 春意( )然
( )然物外 ( )然无存
( )然泪下 ( )然不动
病人膏( ) ( )海桑田
重蹈( )辙 出奇( )胜
2.诗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2)常恐秋节至一(汉乐府《长歌行》)
(3)相顾无相识,____。(王绩《野望》)
(4)坐观垂钓者,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____,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7)晨兴理荒秽,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8)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9)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0)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三、标点古文题。将下列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抄写在答题纸上,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共30分)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日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日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日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句子中的用词不当之处,并简要分析。(共10分)
1.厨师用自己精心特制的米饭招待客人,客人觉得非常美味。
2.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尽最大努力,完成今年的植树目标。
3.加味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配制而成的。
4.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这种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可歌可颂的。
5.工作方法改进后,速度大大提高了,是原来的一倍。五、逻辑简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有人说,“三联书店王中发稿最讲究‘齐、清、定’”,这一话语中主要的预设有哪些,请分别写出来。
2.在一艘出海的船上,有位新海员还没有见过船长。这位新海员总喜欢穿着夹克衫不戴帽子在甲板上看海。一天,当他又在甲板上看海时,船长走了过来。船长突然停下来捡起了一个烟头,对这位海员大声说道:“我想知道这该死的东西到底是谁的?”这位海员略思片刻,然后慢条斯理地对那位船长说:“伙计,我说它是你的,因为是你发现了它。”请简要复述这位海员的论证过程,并说明其论证是否可靠?
3.下列论证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结论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强吗?请简要回答。
为了更好地估计当前社会公众掌握管理基本知识的情况,《管理者》杂志在读者中开展了一次管理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回收答卷并评分后发现,60%的参加者对于管理基本知识掌握的水平很高,30%左右的参加者也表现了一定的水平。《管理者》杂志因此得出结论,目前社会公众对于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是不错的。
六、阅读题。下文为《一个屏幕伪社交症患者的自白》—文节选,阅读后回答问题。(20分)
一个屏幕伪社交症患者的自白
屏社交是技术上的一场完美革命,久而久之,在人性上不啻为深刻的由“深社交”向“浅社交”的全面退化。从此,社交礼仪等一切经验俱已成灰,直抒胸臆、无所顾忌的屏社交接管了我们的社交。其现实后果是,像我和另外一部分人,在屏社交里是活跃分子,一旦面临真实的生活现场,时常手足无措,不安,紧张,抑郁,成为“新常态”。
屏社交以其技术便利,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人们难以餍足的贪欲,却无法帮助我们消化不断囤积的社交欲念和严重过剩的社交存量。正如在真实的有轻松氛围的社交中,没有人会去录音,可在屏社交中,几乎人人都很在乎聊天记录的备份和再转移——尽管你未必有闲情逸致再次查阅它。
屏社交给一个人带来的改变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对有些人来说,屏社交与现实世界好比异面直线,交叉程度非常低,对有些人来说,两个世界早已打成一片难分彼此。屏社交还给公共社交带来了其他一些东西。几乎任何一个公共社交活动,都会被拍照分享——因为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人最关注的永远是自己,他需要时时确认在场以及当下的感受,然后通过分享它进一步强化这种确认。我们内心不安,分享的动作使我们成功地假装自己很忙,假装我们在人群中如鱼得水并不孤单。屏社交的网络环境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同时又强化了这种分享(假装)冲动。这是我们在餐厅、商场的电梯过道、影院的买票队伍、地铁、公车、高铁等任何地方掏出手机和iPad的根本原因,我们不安的心灵需要一个外在、可控的从容支点。
我从屏社交里反省到的最有痛感的一条经验是,屏社交让陌生人社交侵蚀甚至取代了熟人社交。我们最熟悉的亲友常常不是屏社交中最积极的点赞党。比如我的母亲,她并没有一个智能手机,也不识字,她无法在我最精彩最有趣的那条动态下最赞,亦无法在我那条“感冒一个月还没好”的动态下给我赠送“药”和“拥抱”的屏图标。由于屏幕壁垒,她甚至无法获悉我的任何信息。这对她是不公平的。她是世上极少数几个可以不计成本、千里迢迢来看我的人,却很难拥有我的信息。屏社交使我们轻易获得了来自浅社交的点赞和关怀,这固然弥足珍贵,但毕竟无法与最亲密的亲友相提并论。可是,沉浸在屏社交里的我们,不是天天都很享受这种屏上的点赞和关怀并且无法自拔吗?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孤独,我们是如此渴望被关注被关怀。即便是屏社交里成本很低的关注,我们也倍感温暖和珍惜,因为它在电光火石问唾手可得。在屏社交里,我们并不是真的需要“真实的帮助”,而是需要被人“立刻注意到”,点赞和跟帖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有人说,是微信微博这些屏社交工具让人变得越来越孤独。我的看法恰好相反,适当使用屏社交工具,有助于缓解人类的孤独境况,爱微信的人都不喜欢孤独,但过度使用又让我们重新坠入孤独之境。正因为人类的内心是如此孤独,如此没有着落,如此渴望关心,我们才如此热爱屏社交,试图从中得到慰藉。在这一过程中,孤独得到了一些缓解。而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促使我们反省自身的孤独状况,我们不愿意承认自身的孤独,所以引咎于外,让微信微博背了黑锅。
我已经明白,屏社交只是战胜孤独的一种工具,而非逃避孤独的密室。
1.结合语境解释以下词语。(每词3分,共12分)
(1)屏图标
(2)屏社交
(3)点赞
(4)“深社交”
2.简要问答。(8分)
作者在文末说:“屏社交只是战胜孤独的一种工具,而非逃避孤独的密室”,请问这里“密室”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作者借以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七、写作题。(40分)
阅读下列短文,请以“看得见”的思想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中心明确;论述、分析较为充分、全面,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或见解;书写规范,无病句错别字及标点错误,800字左右。
思想是看得见的
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是一本杂志的灵魂。二十多年来,《读者》杂志与改革开放同步,在人们生活各领域的思想观念方面,为改革开放推波助澜,这是它鲜活的生命力所在。
《读者》杂志所传递的,都是“看得见”的思想,它总是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透射出思想的光芒。
——一位年轻人的婚姻选择:要一个“完美无缺”的好人,还是一个有缺点但有个性的普通人?
——一位喜欢收藏的人士,终于没有买回那件心仪已久的藏品,而是留在了公共展馆。心动了,他就去看一看。他觉得,已将宝物收藏到了心中。
——姑娘的男友为了向她表“忠心”,拼命揭开前女友的“文革疮疤”,终于令姑娘忍无可忍,离开了这个自私而狭隘的男人。
——中日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方温驯、懒惰、弱不禁风,另一方顽强、坚忍、独立。
四个小故事,说的都是生活琐事,并不惊天动地;但分别反映了个性、开放、宽容、独立,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人品格的组成要素之一。正是这些通俗、亲切、生动的故事,使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潜移默化至读者的心中。
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必须与提高国民素质同步。而这正是大众文化传媒肩负的任务。
开会、学习、读社论、发文件,是思想教育的传统途径。但对于《读者》杂志来说,它更着眼于“看得见”的思想。仔细想想又有哪些思想在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呢?
参考答案:
一、1.A 2.B 3.B 4.A 5.A 6.C 7.C 8.C 9.B 10.D 11.B 12.B 13.C 14.B 15.A
二、1.巍 盎 超 荡 潸 岿 肓 沧 覆 制
2.(1)阴阳割昏晓 (2)煜黄华叶衰
(3)长歌怀采薇 (4)徒有羡鱼隋
(5)日暮乡关何处是 (6)银烛秋光冷画屏
(7)带月荷锄归 (8)箫鼓追随春社近
(9)自古逢秋悲寂寥 (10)黄梅时节家家雨
三、1.标点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日:“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2.翻译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为人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用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但是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四、1.“客人觉得非常美味”不妥,可改为“客人觉得味道非常美。”考查点:语法。
2.“完成今年的植树目标”可改为“实现/达到今年的植树目标”或“完成今年的植树任务”。考查点:语法、词语。
3.把判断句“××的主要成分是……”和“××是由……配制而成的”两个判断句杂糅了。可改为前者类型的判断句,即“加味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也可改为后者类型的判断句,即“加味逍遥丸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配制而成的”。
4.谓语赘余。“可歌可颂”就是“值得歌颂”,加上“值得”反而冗赘,应删去“值得我们”,或删去两个“可”。
5.“一倍”的意思是同比较对象在量值上相等,“是原来的一倍”即同原来一样,这与“速度大大提高了”明显矛盾。可把最后一个分句改为“是原来的两倍”,也可把二、三两个分句合并,改为“速度提高了一倍”。
五、1.(1)三联书店有个叫王中的发稿编辑
(2)编辑工作中存在“齐、清、定”的规则
(3)王中从事编辑工作(或者:王中发过书稿)
2.这是一个省略了大前提的三段论推理,评分:写出大前提3分,写出小前提和结论各1分。推理过程如下:
大前提:对于任何事物而言,如果谁发现了它,它就是谁的。
小前提:你发现了它。
结论:它是你的。
3.《管理者》的调查对象是从杂志的读者中选出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因此,这个看似严谨的统计推理,实际犯了“斜线统计”的错误。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不强。
六、1.屏图标——手机等移动终端显示屏上具备触角反应系统图形、符号的统称,是目前最简单、自然、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方式。
屏社交——通过手机以及“刷屏”进行人际传播与交往的手段。
点赞——网络语言,指基于网络社区的“赞”功能而对某个内容(比如一条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或某人表示赞同、喜爱的网络用语。
“深社交”——社交指社会交往。深社交是指在思想认识和情感认同等方面较为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2.“密室”意指“私人领域”“个人空间”。作者借以表达的核心观点是,要注意理清“屏社交”的公共性和个人性,社会性和私人性。
3.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研究生考试——先秦文学 篇三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综合考试【文学】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解释名词(每小题5分,共25分)
1、《诗经》
2、《搜神记》
3、东北作家群
4、人文主义
5、哲理小说
二、简述题(共55分)
1、什么是新乐府运动?简述其理论要点。(15分)
2、简述宋代婉约词派的源流、主要作家及作为一个词派的总体特点。(15分)
3、简述王小波散文的艺术特质及贡献。(15分)
4、简述契诃夫小说创作的主要特征。(10分)
三、论述题(70分)
1、有位文学评论家认为,我国古代写人艺术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史记》,一个是《红楼梦》,请你举例谈谈在《史记》和《红楼梦》塑造人物方面的成就。(30分)
2、结合沈从文的创作,论述其“神在生命中”这一命题的内涵与文化价值。(20分)
3、请阐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并举例分析西方悲剧如何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念。(20分)
文艺理论 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 共5个 计30分)
1、文以气为主
2、《与元九书》
3、词“别是一家”
4、文学反映论
5、意境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共4分 计60分)
1、如何理解钟嵘的滋味说?
2、如何理解严羽的诗歌“别材别趣”说?
3、简要解释文学文本的构成层次。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美学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共2个 计60分)
1、请比较说明中国古代文论中“诗言志”与“诗缘情”的异同。
4.中国传媒大学编导考试全记录 篇四
一、笔试:
中国传媒大学比较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编导专业,本专对考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要求是很严格的。所以在专业考试时,第一关就是统一安排的文化课知识笔试。笔试内容是高中文化课中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
二、面试:
面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形象气质,分三个部分: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主要是要给考官留下第一印象,所谓直观印象。在短暂的接触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自我介绍是唯一的通过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所以,一定要花时间精心设计自己的出场方式,这会给后面的各环节打下基础。介绍的内容只是让老师尽快了解自己,于是姓名、个性、专业爱好及学习的状况与水准是应有的内容;形式上没有什么定式,语言要流畅自然。老师往往从这一环节了解和发现考生的创造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和个性。要注意的是时间不要太长,说清楚问题就好。
还有,在这个环节上还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尽管不可以貌取人,但同时衣着打扮往往体现了考生的艺术品位与取向,而且有助于表达精神面貌,所以也是一个考察的方面。对于艺术类的考生,面试中一个人由仪态所表现出来的气质是很重要的。考生应该注意着装大方得体,符合学生的身份,不要过于成熟化、职业化,也不要过于花里胡哨或夸张前卫,要体现出一个年轻学子的健康、青春的风貌。至于是否化妆,也没有一定要求,只看把握是否适度。女生可以略施淡妆,但是最好不要浓妆艳抹;男生也应该整齐庄重,不要奇装异服,发型夸张,乱带饰物。
2、特长展示(演唱、演奏、舞蹈、命题讲故事任选一项)
特长展示中考官要了解考生对艺术的学习与掌握情况。有的考生对“特长展示”怀有畏惧心理,以为对艺术水准会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认为这样的考试环节很复杂。其实写得越复杂的,考起来并不见得难,写得简单的,反而不容易搞清具体内容和要求。当然我们希望考生能有很高的艺术素质,在艺术方面有相对深入的学习。特别是有的艺术素质与天赋很有关系,如有的人天生把握不了节奏,唱歌跑调等等,而且由于将来工作需要对艺术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所以希望考生对艺术有一定的掌握。但是编导毕竟不是演员,将来要从事的也不是某艺术门类的专门创作,何况进校后还有一些相关课程的学习,所以并不可怕。我们也知道艺术门类很多,所以考生可以在“吹拉弹唱舞”等等任何一方面进行展示。对演唱、演奏、舞蹈者,不一定嗓音有多好、技巧有多高,但乐感体现要好;对文学爱好者我们设计了命题讲故事,以展示创作能力(现场抽题,有至少5分钟的准备时间),其他如表演、美术特长及爱好的考生实际上学校也是欢迎的。要注意展示的时间也不要太长,以能较充分地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为准,一般不超过5分钟为好,另请自带乐器(钢琴除外)、伴奏带、考级证书、优秀学生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作品和证书。不过还要提醒考生,说是“简单的特长展示”,也不能太简单:曾有一个考生弹了不到15秒的钢琴,然后说因为简章上要求“简单”,就没有再多准备。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3、回答考官提问
回答考官提问要是更进一步了解对专业或相关知识的掌握面及程度,其次考察考生的应对能力、考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也许还能判断考生的性格。考官提问的范围很广,有时是问一些相关的学习情况,如对课本中涉及的文艺作品阅读情况的了解;有时问一些文艺小常识,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一些书籍来充实自己。可以放心的是,考虑到现在的高中生的学习紧张,问题不会太难。回答问题时要放松心情,放松的关键在于专心,没有了杂念才会真正消除紧张的感觉。要落落大方,知道的就回答,不知道也不能勉强。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各类艺术都精通了解,因此,遇上难题甚至完全不知道、没有听说过的知识是很常见的。如果遇上了这种情况,首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紧张,那样只会脑子里一片空白,把后面弄得更糟。在冷静地听好老师的问题的同时,找到绕过这次发问并且把谈话进行下去的方法,比较理想的问答是考生逐渐采取主动,把话题引向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中,从而成功地展现自己的长处。如当被问到不知道的作者时,可以坦白地告诉老师你对他并不了解,但是你最钟情另一位作家的作品,然后谈一谈你对后者的理解和感受。在一般情况下,老师是不会继续为难考生的。而且现在的老师大多比较开明,你甚至可以跟他们交流对流行歌手的看法。
并不是说每一个问题都答上来就可以得满分,也不能说答不上来就彻底没有希望。老师要看的是考生有没有从事未来职业的潜力。对每个考生来说,问题不会是完全一样或同等程度;因为考官常常会根据考生的回答引导出后续问题,或即兴地问一些问题,所以在不同的考生中会有不同的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考生需要相信的是,考官是专家,不会为难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不要太
罗嗦,也不能太简单,以言之有物、能抓住重要矛盾、条理清晰、反应敏捷、表达流畅为好。
5.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研究生考试——先秦文学 篇五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文学批评史的梳理与归纳。约50%
(二)批评理论的理解、运用。约50%
4)题型结构
a: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b: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通过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来旁通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
2.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决定作用。
3.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学批评理论之民族传统与风格意义。
考试内容
(一)先秦文学批评与诸子学说。
(二)两汉文学批评与儒家经学。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与老庄玄学。
(四)隋唐五代文学批评与佛禅学说。
(五)两宋文学批评与程朱理学。
(六)元明文学批评与陆王心学。
(七)清代文学批评与考据朴学。
(八)进代文学批评与西方科学。
三、主要参考书目
6.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研究生考试——先秦文学 篇六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全基础过关自测试卷
(二)一、填空
1、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作者是。
2、电影《城南旧事》的导演是
3、《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派的的名作。
4、美学著作《 艺境 》是中国著名美学家的作品。
5、电影《八部半》的导演是意大利的6、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78、美国歌舞片《芝加哥》的导演是
9、“最后一分钟营救”是导演
1016世纪西班牙伟大作家代表作,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二、简释(4*5=20)
1、长镜头理论
2、三一律
3、召唤结构
4、曹衣出水
5、赋、比、兴
三、简答
1、论述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艺术美的.2、论述艺术的社会功能。
3、如何理解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
四、论述
1、“美是形象的真理”,如何理解?
2、论述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研究生考试——先秦文学】推荐阅读: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07-06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考研真题09-23
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究生入学须知12-20
中国传媒大学好吗07-11
中国传媒大学815真题10-03
中国传媒大学军训事件10-24
广告传媒合同10-22
都市传媒广告11-25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简介08-18
广告传媒专业培训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