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

2025-02-14

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共13篇)(共13篇)

1.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 篇一

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培训试卷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

1、H7N9禽流感传染源是 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密切接触。

2、H7N9禽流感一般表现为 流感样 症状,如 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 头痛、肌肉酸痛 和 全身不适。

3、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原体是由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引起的染病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病。

4、H7N9禽流感的诊断主要依靠 实验室 检查.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 隔离 治疗。应尽早应用

抗流感病毒 药物如 :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等。

5、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

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

℃以上,出现

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二、选择题:

1.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A C

D)

A.标准预防原则。B.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C.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D.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采取措施:(A

D)

A.及时进行隔离。B.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C.陪伴者应当戴外科口罩。D.指导患者注意呼吸道卫生及手卫生。3.为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医务人员做到:(D)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C.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转院、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4、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B C)

A.发热(腋下体温≥38℃)。B.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C.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D.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后,病情无 1 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E.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5、采集的临床标本不包括:(E)

A.咽、鼻拭子和鼻咽抽取物。B.咽漱液和鼻洗液。C.气管吸取物。D.肺洗液。E.气管、肺组织标本。F.血浆标本。

6、发生肺炎的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正确的:(B C D)

A.肺内出现点状、棉絮状影像。B.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C.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D.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

7、应注意与(A B C D E F H G)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A.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 B.甲型H1N1流感 C.细菌性肺炎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E.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F.腺病毒肺炎 J.军团菌肺炎 H.支原体肺炎 G.衣原体肺炎

8、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例采用:(A C B D E)

A.可参照ARDS机械通气的原则进行。B.有创正压通气。C.无创正压通气 D.体外膜氧合(ECMO)E.俯卧位通气或高频振荡通气(HFOV)。

9、其传播途径是:(A C)

A.呼吸道播途 B.消化道播途 C.直接接触播途 D.血液播途 E.母婴播途

10、其潜伏期一般为:(B)

A.5天 B.7天 C.10天 D.12天 E.14天

三、问答题

1、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一般临床表现?

答: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发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膈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

答: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

3、如何预防与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

答: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清洁口鼻后应及时洗手。②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不购买无卫生检疫的活禽。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③买回家的禽类制品要洗净、烧熟后方可食用,加工时要注意手部是否有伤口,如有伤口应带橡皮手套操作。④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⑤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2.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 篇二

1 临床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6月共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0例, 其中确诊病例8例, 疑似病例2 例。男性6例, 女性4例。年龄34~74岁, 平均53.5岁, 其中2 例为父女关系。

2 预防与控制对策

(1) 确定患者的就诊流程: (1) 在门诊、急诊分别设立预检分诊台, 对发热 (腋温≥37.5℃) 、有流感样症状, 包括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等症状的患者由专人指引到发热门诊就诊。 (2) 合理布局发热门诊, 设有单独的挂号收费处、药房、化验室、放射科、发热诊室、治疗室、输液室、观察室、抢救室、处置室、卫生间、专用隔离室等, 其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于预检分诊出的发热患者由专人引导到发热门诊的专门诊室就诊。如发病前1周内与动物 (鸟、禽类或猪) 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 或与确诊患者有接触并出现发热、咳嗽等肺部症状的, 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与筛查[2]。 (3) 在普通病区设立应急隔离室, 用于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 (4) 疑似和确诊患者均收入隔离病房。疑似患者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 不可多人同室;确诊患者同病种可多人同室。

(2) 规范各项防控制度及工作流程:根据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预案、H7N9禽流感消毒隔离制度、三级防护措施、防护要点、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医疗废物的处置、医务人员和患者进出病区的流程、各种导引标识等, 并将制度和流程张贴上墙。明确各种物品以及后勤保障的进出流程, 保证各类物品经专用通道出入, 确保各种消毒物品、污染物品、标本等有序流动[3]。

(3) 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 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依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013年版) , 结合医院情况, 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分级、分层培训及演练。重点针对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制度等进行培训, 使每一位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都熟练掌握培训内容,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1) 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进入隔离留观室和隔离病区必须戴N95防护口罩, 每6~8h更换1次, 感潮湿时立即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 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脱防护用品时严格执行穿脱顺序, 以防污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4], 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在隔离病区划分了相对独立的三个区域, 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 患者分室安置, 其活动应限制在病室内, 不设陪护, 原则上不探视。病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 有人状态下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 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消毒。地面和物体表面湿式打扫, 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擦拭, 当被血液、体液污染时, 先用含有1000mg/L含氯消毒剂的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 再按常规清洁消毒。能专用的物品做到专人专用如呼吸机、监护仪、听诊器、体温计等, 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呼吸机管路、吸痰装置、压舌板、压脉带、床单被套等。需复用的物品, 先经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清洗消毒或特别标注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隔离病区产生的废弃物 (包括病人的生活垃圾) , 均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 用双层的垃圾袋及时密封, 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外包装怀疑污染时应进行喷洒消毒或加套一层包装袋, 并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转运、保存、交接记录。

(5) 加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到现场检查指导, 并制定《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管理现场督查表》, 具体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的防护、医疗废物的处置、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手卫生及各种流程的执行等, 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并追踪整改情况, 充分体现质控质量的持续改进, 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3 结论

我院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定点收治医院, 在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期间, 通过加强预防与控制措施, 未造成疫情的扩散, 实现了院内零感染。但是目前有不断新发的传染病疫情, 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必须对传染病的传播及危害有充分的认识, 切实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防止医院成为新的感染源。

摘要: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收治在我院的1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预防与控制对策。结论:经过采取各项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对策, 实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院内零感染。

关键词: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与控制,院内零感染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3, (02) .

[2]宋蕊, 成军.认识甲型H7N9禽流感.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3.

[3]沙莉, 华琳.前馈控制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6.

3.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 篇三

2013年4月3日,国药中生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有关专家,就如何开展疫苗研制工作组织召开了“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疫苗研发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专题研讨会,对人用H7N9禽流感疫苗研制的重要环节,如疫苗株重配、疫苗研制、疫苗质量控制方法建立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H7N9疫情发生后,国药中生第一时间成立了人用H7N9禽流感疫苗研制专项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及专家组,召集了国药中生内外的流感专家、下属三家流感疫苗研发企业,调动一线科研骨干、生产骨干,积极备战,制定疫苗研发、生产方案。专项工作组已经开始对H7N9型禽流感的抗原性进行探讨,设计了多个实验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为下一步进行疫苗研发积累数据。

国药中生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最大的从事疫苗研究及生产的企业。国药中生总裁杨晓明表示,疫苗是应对疫情大爆发的最经济、最有效的保护工具。H7N9作为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人群普遍对其缺少免疫力。国药中生已经准备好打一场硬仗,在国家支持下,争取在世界卫生组织分发疫苗株后,最短時间内完成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的关键技术储备和疫苗研制。

4.人感染H7N9禽流感培训总结 篇四

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总结

近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正是春夏交替之时,也是禽流感等各类传染病流行的季节,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暴发与流行及防治禽流感在人间的传播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此我镇卫生院特举办了一次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会,现将有关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完善组织领导

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治工作,成立了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由我院***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我院***同志担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镇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人禽流感疫情发生、发展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实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向我区疾控中心上报相关数据。

二、重视培训工作 此次培训工作于2013年4月8日上午9:00在我院三楼会议室举行。此次培训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下,全院职工以及各村乡村医生均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课程有我院***讲解。培训内容主要围绕《***》,重点内容为

1、H7N9禽流感的概念;

2、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

3、H7N9人禽流感传染源;

4、H7N9禽流感易感人群;

5、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隔离防护与消毒;

6、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7、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

8、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管理与感染控制;

9、H7N9禽流感标本采集与检验;

10、H7N9禽流感的预后防治。培训

结束后我院***作了总结,总结强调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H7N9禽流感疾病的防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密切关注我镇内的各个禽类养殖点与外来禽类的检疫工作,确保我镇无禽流感发生,同时加强我镇发热病人的筛查,并严格实行每日13点前报告制度。

三、加强防控和疫情检测

5.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 篇五

一、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及隔离原则

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等途径传播给机体抵抗力差的密切接触人员。

隔离原则:

对患有人感染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应早发现、早报告,尽早采取住院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

二、隔离控制措施

1.诊室、留观室通风良好,有动态空气净化设备;留观病人一人一间病室,独立卫生间。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特别是门诊各接触病人窗口、诊室、呼吸科、检验科、特检)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外科或防护口罩,病人不能离开留观室,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

3.病区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

(1)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分隔无交叉,并保持一定距离。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有明显标识,并设实体隔离屏障。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指定路线标识醒目。

(2)病区通风良好,门向从洁净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保证空气不逆流,配置动态空气消毒器。

(3)疑似病人一人一间,确诊病例可住多人间,内设卫生间。病人戴外科口罩,禁止离开病房。指导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患者宣教贯彻于就诊过程中。重型病人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该病室禁止收治其他病人。原则上不设陪护,限制探视,若须探视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做相应防护。

(4)患者出院、转院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保洁员相对固定,严格培训,流程演练。消毒过程在护士指导下进行。病区内产生的废弃物,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专用医疗废物袋中,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其它医用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移出病区。

三、消毒方法

1.空气消毒(1)无人情况:房屋密闭,紫外线照射消毒。(2)有人情况:推荐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2.病房墙壁、地面等一般物体表面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水泥墙吸液量为100ml/m2,地面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3.耐热、耐湿纺织品可煮沸消毒15分钟或采取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也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耐热纺织品可采取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消毒,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在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熏蒸2小时。

4.餐具、食物 首选煮沸消毒15 分钟,也可采用中效化学消毒剂消毒,清水彻底洗净。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5.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6. 运输工具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2% 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分钟。

7.仪器设备及床单位

危重患者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及吸氧管。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酒精擦拭或按厂家说明书消毒。

8.手的消毒用0.5% 碘伏溶液或用醇类免洗手消毒剂涂擦,自然干燥后即可。

四、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

(2)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3)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

(4)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

(5)如果病情加重应佩戴口罩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近七天有无禽类接触,以及去过禽流感疫区。

(6)外出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6.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 篇六

一、填空题:(50分,每空分):

1、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2、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3、人感染H7N9禽流感,抗病毒药物使用原则:(1)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留取呼吸道标本);(2)抗病毒药物应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

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

5、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6、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1、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对)

2、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对酸性环境无抵抗力。(错)

3、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对)

4、患者死亡后,应当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当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对)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错)

三、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监测病例同时具备哪些条件(ABCD)

A、发热(腋下体温≥38℃);B、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C、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D、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2、医疗机构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ABCD)

A、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B、血清标本 C、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D、死亡病人的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

3、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调查组成员至少应当包括(ABCD)

A、流行病学专业人员 B、实验室专业人员

C、临床医生

D、专业消毒人员

4、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ABC)

A、患者年龄

B、基础疾病C、合并症

D、性别

5、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ABCD)

A、隔离治疗

B、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C、抗病毒治疗

7.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 篇七

1 舆情监测对象和范围

媒体网站上社会、公众关注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热点和焦点问题;政府网站上发布的中国和国际组织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重要防控政策、措施和动态情况;防控专业机构 (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疫情监测机构) 网站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信息, 重要研究进展, 重要管理措施和重要活动信息;各种社会机构和个人微博以及国际网站、promed-mail邮件上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感言、分析、问题、建议、质疑以及评论。

2 人感染H7N9禽流感舆情监测专刊的分类及内容2.1疫情动态

人感染H7N9禽流感各地发病和确诊情况、病例分布、流行趋势、病例个人的主要信息、传染源和病例转归情况等。

2.2 防控动态

全国和各地政府部门、防控专业机构出台的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政策、防控措施和防控成效等。

2.3 社会舆论

国际国内 (包括港澳台) 媒体报道的社会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公众反应、对防控工作的正反舆论等。

2.4 专家观点

专业机构、著名专家和权威人士所发表的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看法、预测和对防控措施的评论和意见等。

2.5 预防措施

各地报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具体的预防措施、方法以及对这些措施的评论等。

2.6 治疗措施

各地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体会和预后等。

2.7 本期看点

对每期专刊的重点内容、特别提示和应该高度关注的看点等。

2.8 其他

每期栏目并不统一, 根据监测到的舆情和需要增减栏目。

3 舆情监测方法[4,5,6,7]

3.1 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舆情主要用搜索引擎采用关键词网络搜索采集

目前舆情监测软件工具较多, 由于智能抓取、过滤和选择信息过于繁杂, 正在逐步完善中, 目前仍选择半人工整理方法。

3.2 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的应急机制, 舆情监测采用日报制度, 根据舆情信息发布的时间特点定时搜索

根据政府部门规定的疫情报告时间、媒体新闻发布时间, 一般每天下午将一天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舆情采集完毕, 制作成专刊初稿, 经审核后发布。

3.3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舆情监测专刊的服务对象

主要是政府和主管部门及领导、相关部门和本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以及本单位领导和业务相关部门等内部系统交流。

3.4 专刊的分发途径主要采用电子期刊方式传送

3.5 所有摘录的舆情每天都需填写检索记录

包括报道时间、来源、题录、内容提要和网址, 外文的还需记录原文和译文。务必保持舆情来源真实、有效。

4 人感染H7N9禽流感舆情监测的效能分析[8,9,10]

4.1 有利于政府部门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应对和预警

如针对公众反映的问题, 疾控机构健康教育部门会做专题宣传, 解答公众的疑惑;热线咨询的答疑准备也会比较充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疾控专家可以有针对性地解答相关问题等等。

4.2 有利于专业机构对防控措施的判断

(1) 北京监测的一例儿童感染H7N9禽流感核酸阳性为健康带毒者, 有舆论认为防控机构应加大主动监测力度, 争取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更权威的机构认为尚没有必要采取过度的防控措施, 包括易感者的主动筛查。 (2) 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是生产H7N9禽流感疫苗, 有报道说疫苗将不久问世, 疫苗生产单位说最快要六个月以后, 也有专家认为流感病毒变异快, 在没有证明人传人的情况下, 没有必要生产。

4.3 有利于澄清社会舆论

(1)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情发生后, 不少地方采取取缔禽肉市场、扑杀禽类的做法, 有舆论认为, 在传染源尚不清楚的情况下, 采用灭禽的做法会影响经济、影响民生。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认为, 人感染H7N9禽流感不需要全民不吃禽肉, 主要是改变食用方法, 居民不要直接接触活禽, 禽肉煮熟后仍可以吃。 (2) 有舆论猜测, 猪易感染流感, 这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与黄浦江死猪事件有关。经新闻调查, 死猪都是正常死亡, 黄浦江死猪虽多数来源于浙江嘉兴, 是与当地落实死猪补偿机制有关, 从病原上检测, 死猪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关。 (3)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百姓纷纷购买板蓝根服药预防, 有的地方板蓝根卖断货, 还有不少管理机构和商家推出中药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防药方, 政府机构作出回应, 不要盲目服用预防药方, 不仅没有确切预防效果, 对身体健康反而不利。

5 讨论

5.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公共卫生技术和管理机构, 既服务于政府更是服务于公众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 政府和技术机构作出的防控政策、措施效果如何, 百姓反映如何, 亟须社会和公众的反馈信息。通过舆情监测, 对进一步作出防控措施和对原有的防控措施进行修正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 政府部门和疾控机构对舆情的反馈信息有着更多的期待, 这次舆情专项监测作出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尝试。

5.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中有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检索的要求, 并作为信息部门绩效考核内容

2012年以来, 在信息检索基础上, 增加了每周一次的舆情监测报告制度;2013年4月以来随着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出现又在舆情监测基础上, 专项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舆情监测。在方式方法上取得了初步经验。信息检索范围较大, 涉及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这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专项舆情监测针对性更强, 目的性明确, 在公共危机时件发生时, 实际效用和效能更直接。

5.3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疾病监测是最为重要最为常规的专业手段

当前正处于一个宏量信息的大数据时代, 有理论认为疾病信息既然可以从疾病监测的抽样调查中获得, 同样也可以从公众的宏量信息中获得, 疾病专业监测和舆情信息监测是两种不同方法的监测, 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 甚至更为灵敏, 反应更快[11、12]。当然多数舆情监测用于政府对媒体的监督和对社会负面影响的监管上, 对疾病控制专业机构来说, 疾病常规监测和舆情监测就是两种监测手段, 不可或缺, 也不能替代。专业机构的舆情监测, 主要放在政府、社会和公众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监测上, 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反馈机制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郭山.开展政府机关网络媒体舆情监测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吉林省图书馆的实践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 25 (1) :78-80.

[2]薛丹枫.浅谈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及对策[J].电子世界, 2012, (24) :161-161.

[3]李祥洲, 钱永忠, 廉亚丽, 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走势监测与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3, (1) 47-51.

[4]尹朝晖.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与政府治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 30 (6) :132-135.

[5]马晓薇, 刘艳慧, 袁俊, 等.微博与传统网络媒体对一起人禽流感疫情舆情监测特点分析[J].疾病监测, 2013, (1) :61-64.

[6]丁芳, 缪林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18) :102-105.

[7]唐涛.基于搜索引擎日志分析的网络舆情监测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 2012, 31 (8) :27-30, 26.

[8]刘丰, 韩辉, 周蕾, 等.网络信息技术在传染病舆情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2, 35 (4) :273-276, 281.

[9]徐夏娟, 胡晓云.公共卫生舆情监测与风险研究综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 22 (5) :72-74, 77.

[10]王超, 谭枫.12320在甲型H1N1流感中风险沟通与舆情监测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11) :1471-1472.

[11]王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舆情监测与引导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5) :148-151.

8.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篇八

一、单选题

1.1997年香港暴发的人禽流感和2004年越南暴发的人禽流感均为()亚型人禽流感病毒株。A.H9N2 B.H9N1 C.H5N2 D.H5N1 2.下列哪项不是人禽流感的早期临床表现: A.发热、流涕、鼻塞 B.结膜炎

C.咳嗽、腹痛、腹泻 D.咽痛、头痛

3.人禽流感患者胸部x线可表现有: A.单侧或双侧肺炎 B.肺空洞形成 C.肺部钙化灶 D.支气管扩张

4.影响人禽流感预后的主要因素是: A.早期使用抗生素 B.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C.禽流感病毒株的亚型 D.白细胞增高

5.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首选: A.利巴韦林 B.泛昔洛韦 C.金刚烷胺 D.达非

6.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可减轻发病和症状,但应在发病()天内使用。A.6 B.5 C.4 D.3 E.2 7.目前,禽流感病毒是指由禽、鸟传给人的()、()、()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总称。

A.H5、H7、H9 B.H1、H3、H5 C.H2、H4、H6 D.H1、H2、H3 E.H4、H5、H8 8.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亚型毒株,均为甲型 流感病毒的成员。F.H5N1、H9N2、H7N7 G.H5N2、H9N2、H7N2 H.H5N1、H9N1、H7N1 I.H5N2、H9N2、H7N2 J.H5N7、H9N7、H7N7 9.关于对禽流感的易感性,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K.老人与鸡易感 L.小孩与鸭易感 M.禽群和人群普遍易感 N.妇女和养禽人员易感 O.兽医易感

10.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为()天 P.1 Q.3 R.5 S.7 T.9

11.全世界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在何年何地确诊:

A.1999年在香港 B.1997年在香港 C.1999年在中国 D.2003年在越南

12.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是

A.H5N1 B.H7N7 C.H9N2 D.H9N1 13.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禽流感属于:

A.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甲类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间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C.丙类传染病,监察管理

D.乙类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间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14.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为

A.1天 B.14天 C.9天 D.7天以内

15.人禽流感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

A.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 B.血液中血小板总数降低

C.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 D.x线胸部检查出现阴影

二、是非题

1.禽流感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

2.禽流感治疗原则与其他类型的禽流感治疗原则基本相同。3.人禽流感患者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下降,血小板异常升高。4.病人一旦被怀疑为H5N1病毒感染,应马上由家属陪同、多人监护,并送至医院。

5.曾到过禽流感疫点,或与家禽鸟类、猪、病家禽有密切接触史,3周后出现流感样症状应警惕禽流感的可能。6.禽流感只发生于鸡、鸭、鹅等禽类中。

7.人禽流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样,都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8.禽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复制方式等均与人甲型流感病毒不同。

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比甲型流感广,包括密切接触、空气飞沫、粪-饮水-口途径等。10.一个人如果同时感染人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由于病毒基因可能发生重配[组],后果不堪设想。11.影响禽流感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感染病毒基因亚型、治疗开始早晚、是否出现合并症、体温高、年龄小或较大。12.13.目前没有证据说明禽流感在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播。禽流感传染的主要途径是经消化道传播。14.15.禽流感病毒可以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长期生存。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三、填空题

1.人禽流感的传染源是()和()。

2.人禽流感患者有发热、流涕、咳嗽、头痛等症状,半数患者有()体征。

3.人禽流感患者血常规的淋巴细胞常()。

4.对疑似病例的血清、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痰液标本需用RT-PCR方法检测(),以便做出确诊。5.()和()可抑制人禽流感H5N1病毒株复制。6.人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等。

7.流感病毒可分()、()、()三个亚型。禽流感病毒属于()亚型。

8.流感病毒包膜外层有两种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抗原,即()和()。这些抗原的()和流感的()关系密切。

9.根据2004年东亚、南亚控制禽流感的经验,()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10.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有()个H亚型(H1~H15),神经氨酸酶有()个N亚型(H1~H9),均已从禽类中分离到。人类只见()、()、()和()、()亚型病毒的传播。11.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其中感染()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12.13.14.人感染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天以内。对禽流感病毒易感的人群有()、()、()、()。

2004年越南发生的人禽流感经证实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分离出的病毒亚型为()型。15.禽流感容易在()、()、()、()、()等动物中患病和流行。

四、简答题或名词解释 1.人禽流感

2.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

3.H5N1人禽流感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 4.H5N1人禽流感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 5.人禽流感的治疗原则?

6.预防人禽流感?何谓高致病性禽流感? 7.预防控制人禽流感的重要意义何在? 8.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9.何谓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组]? 10.11.12.13.14.15.发生人禽流感流行,有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哪些人更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 人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患禽流感的预后如何? 人禽流感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人患禽流感的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B 3.A 4.C 5.D 6.E 7.A 8.A 9.C 10.D 11.B 12.A 13.A 14.D 15.C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6.错 7.对 8.错 9.对 10.对 11.对 12.对 13.错 14.错 15.对

三、填空题 1.病禽、带毒禽 2.肺部实变 3.降低

4.禽流感病毒RNA或{H5N1 RNA} 5.达非,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

6.密切接触、空气飞沫、粪-饮水-口 7.甲、乙、丙,甲

8.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变异、流行 9.大规模封杀病禽

10.15、9、H1、H2、H3、N1、N2 11.H5N1、H7N7、H9N2,H5N1 12.7 13.密切接触病禽或带毒的健康禽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者、儿童、身体弱抵抗力低的人、老人 14.高致病性,H5N 15.鸡、火鸡、鸭、鹅、鸽子

四、简答题

1.禽流感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综合征,病毒基闪容易发生变异,有可能感染人而引起呼吸系统和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

2.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以稽留热和不规则热型多见·大多在38.5度以上,伴有流涕、鼻塞、头痛、腹泻,腹泻为稀水便,部分病人可有咽痛、全身肌肉酸痛·全身不适、恶心、腹痛等症状。约半数患者肺部有实变体征,可闻及干、湿啰音·,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快·有明显的出血现象,咳嗽痰中带血,血压明显下降、休克,肺部炎症进行性加重,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下降,血氧指数异常,可出现肺出血、反应性胸腔积液、ARDS、全血细胞减少、肾衰、败血症休克及Reye,s综合征,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有出血现象者血小板降低,ALT,AST可异常。胸部X线片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有胸腔积液。

3.疑似病例 曾到过疫点,或与家禽及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痰液、血清甲型流感病毒和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酶免疫法)阳性

4.确诊病例 H5N1 流感病毒抗体(+),且二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从呼吸道标本(鼻咽或气管吸出物,痰或肺组织)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 上述标本检测,有禽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同时3个实验室验证均为阳性者,可确诊为人禽流感。

5.(1)对症支持治疗:对人禽流感的治疗目前无特异治疗方法,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喝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体温超过30度者,应每日拍胸片,查血气。重症病例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罩吸氧,无创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2)抗病毒治疗:对疑似人禽流感病人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计量75mg 2/d 口服,疗程5天,儿童慎用。也可试用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

(3)抗生素: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6.人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从呼吸系统到败血症休克等多种症状,严重者可致死,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高致病性禽流感都是由H5、H7亚型病毒引起的,接种易感鸡能致其75%死亡。但并非所有H5、H7亚型均为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H5Nl亚型具有跨越种属、从禽跃到人的能力。人感染H5Nl亚型病毒易发生病毒性肺炎,预后差,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30%以上)。7.禽流感使便大批禽类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高致病性的甲型流感病毒H5Nl亚型具有跨越种属、从禽跃到人的能力。如人禽流感的传播频率明显加快,且从患者分离的病毒基因发生了显著改变,提示有人传人的危险。

8.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资料、核实诊断、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史,包括接触史、传染来源、传播途径、疫苗接种史等。

9.机体细胞同时感染两种不同的流感病毒时,病毒基因组的8个基因片段可以发生交换并进行重配(组),产生新的亚型(可能产生256种以上组合的、毒力各异的子代病毒),来自不同宿主的病毒也易发尘基因交换,流感大流行的毒株是人和动物流感病毒经过基因重配而来的。门前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之间尚未发生基因重组,即A(H5N1)亚型病毒是从禽类自接跳跃到人类,而没有经过第三宿主(如猪)细胞的基因重组,如果同时感染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病毒基因可能发化重配(组),产生新的亚型,后果不堪设想。

10.按人禽流感的预警方案,设立发热门诊及定点医院。加强病例的鉴别与诊治,控制病人的转运。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做好医护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培训。设立专家组,做好病例的诊断、救治和防控。储备必须的物资,加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监督管理。

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控制方法,府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加强禽类和人的疫情监测,疫苗免疫接种,封杀病禽,限制活禽流动,减少与禽类接触机会,职业接触者的严格防护,加强动物检疫,加强对参与封杀病禽的兽医人员的保护,严格封锁疫区、检疫21天,严禁活禽进人市场。严禁儿童与病禽接触,接触病人前后,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后,进出隔离病房穿戴防护用品前、脱掉后,在同一病人身上由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戴摘手套前后,均应进行洗手和手的消毒,环境消毒。接触者管埋。

11.密切接触病禽或带毒的健康禽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者、儿童、身体弱抵抗力低的人和老人更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

12.人患禽流感的潜伏期7天以内。早期与流感相似,体温一般在39。C以上,伴有流涕、咳嗽、咽痛、全身酸痛、结膜炎等。部分病人有恶心、腹痛、腹泻等。X线检查肺部炎症表现,少数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13.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感染H7N7型、H9N2型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但感染H5Nl型的患者病情重且变化快,死亡率高。

9.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 篇九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早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二)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

(三)指导各地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二、适用范围

此方案适用于现阶段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防控。

目前对该疾病的感染来源、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传播途径、潜伏期、传染期、临床特点以及该病毒人际传播能力尚不清楚。本方案将根据对该疾病科学认识的深入和疫情形势变化适时更新。

三、病例的发现、报告

(一)病例定义。

1.监测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定义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卫发明电〔2013〕5号)。

(二)发现与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 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四、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采样与检测

(一)流行病学调查。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应当按照《人感染 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附件1)进行调查,重点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发病前7天内可疑动物(如禽类、猪等)和农贸市场的接触和暴露情况,以及发病后至隔离治疗期间接触人员情况等,必要时根据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组织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二)标本采集、保存、运送与实验室检测。医疗机构应当及时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如病人死亡,应当尽可能说服家属同意尸检,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标本。

标本采集、保存、

运送与实验室检测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策略》(附件2)进行。

采集病例的临床标本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病例收治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按照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并于24 小时内送当地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各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应开展核酸检测,具备相应生物安全条件的网络实验室可开展病毒分离,并将分离的病毒按要求及时送国家流感中心,未开展病毒分离的网络实验室需将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原始标本按要求及时送国家流感中心。

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省份,常规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数每周不低于15份,并将H7核酸检测纳入常规检测项目。

五、病例管理和感染防护

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卫发明电〔2013〕6号),落实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措施。

六、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一)定义。

(1)诊治疑似或确诊病例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或曾照料患者的家属;

(2)在疑似或确诊病例发病后至隔离治疗期间,有过共同生活或其他近距离接触情形的人员;

(3)经现场调查人员判断符合条件的其他人员。

(二)追踪和管理。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健康随访,不限制其活动,每日晨、晚各1次测体温并了解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一旦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则立即转送至当地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报告及治疗。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应当采集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的双份血清标本(开始实施医学观察时和间隔2-4周后),当密切接触者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时还要采集咽拭子,送当地国家级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7天。

七、及时开展风险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情形势、病原学研究进展及时组织专家开展风险评估,进行疫情形势研判,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时,应当按照相关预案及时启动相应应急响应机制,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终止响应。

八、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各地要积极开展舆情监测,针对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对该疾病认识的进展,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风险沟通,指导公众建立正确的风险认识,促进公众形成正确的疾病预防行为。尤其要加强禽畜养殖场、散养户、屠宰场、批发及交易市场等的禽畜饲养、捕捉、屠宰、储藏、运输、交易和经营人员以及宠物禽畜养殖人员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

九、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培训与督导检查

对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病例管理与感染防控、风险沟通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内的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附件:1.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策略

附件1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追踪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

(二)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为阐明疾病的特征和规律、评估人际传播和流行风险积累证据。

(三)为制订疾病干预措施和评估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二、组织与实施

(一)县级卫生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在接到疫情报告后2小时内开展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市级及以上卫生部门。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派遣调查组前往疫情发生地进行调查;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应邀或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派遣指导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三)调查准备。调查单位应当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组成员至少应当包括流行病学与实验室专业人员、临床医生和专业消毒人员。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发病经过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个人暴露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专项调查方案另行制定。

(一)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诊治医生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进展及转归等情况。

(二)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家庭人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家居环境,家禽、家畜饲养情况,病死家禽、家畜情况。

(三)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及暴露史。

1.发病前7天内与禽畜接触及防护情况:饲养、贩卖、屠宰、捕杀、加工、处理禽畜,直接接触禽畜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尤其是与病死禽畜的上述接触情况及防护情况。

2.发病前7天内与疑似或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例接触情况:接触时间、方式、频率、地点、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情况等。

3.发病前7天内有无接触其他不明原因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情况。

4.若病例无上述三项接触史时,重点调查其发病前7天内的活动情况,以了解其可能的环境暴露情况,如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或曾出现病、死禽畜的地区旅行,是否到过农贸市场及动物养殖场所等。

(四)病例发病后的活动范围及密切接触者。确定病例发病后的详细活动范围,追踪密切接触者。

四、调查资料的分析与上报

(一)应当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各地完成个案调查后1周内将原始调查表(见附表1-

1、1-2和1-3)的复印件或电子扫描件,由省级疾控中心以传真或者电子邮件形式上报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传真:XXXX,E-Mail:XXXXX)。

附表1-1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一、病例一般情况

1.病例姓名: 家长姓名(若是儿童,请填写):

2.性别: □男 □女

3.民族:

4.出生日期:□□□□年/□□月/□□日

(如出生日期不详,则实足年龄:□□岁或□□月)

5.身份证号码:□□□□□□□□□□□□□□□□□□(或家长身份证号码)

6.户籍: 省 市 县(区)乡(街道)村(栋)组(单元)号

7.现住址: 省 市 县(区)乡(街道)村(栋)组(单元)号

8.学习或工作单位:

9.联系电话:

(1)手机:(2)家庭电话:(3)其他联系人电话:

10.职业: □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 □教师 □保育保姆

□餐饮业 □商业服务 □工人 □民工 □农民

□牧民 □渔(船)民 □干部职员 □离退人员

□家务 □待业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其他

二、病例的发病与就诊经过

1.发病日期:□□□□年/□□月/□□日

2.请填写以下就诊情况:

就诊

次数 就诊单位 就诊日期 治疗天数 诊断结果 是否隔离 入住院时间 门诊/住院病历号 转 归

三、病例的临床表现

1.首发症状(描述):

2.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范围)入院时 ℃,最高 ℃;

□咳嗽 □咳痰 □咽痛 □头痛 □流涕

□胸闷 □气促 □呼吸困难 □寒战 □乏力

□肌肉酸痛 □关节酸痛 □结膜炎 □恶心 □呕吐

□腹泻 □脑膜刺激征

3.其他临床表现(描述):

四、病例居住环境及暴露情况

1.病例居住地点(村庄/居民楼)周围环境描述:

2.病例居住地是否能见到候鸟或野禽:

□经常见到 □偶然见到 □从未见过 □不知道 □其他

3.病例居住地周围最近一月是否有死亡候鸟或野禽:

□是 □否 □不知道

4.病例居住地点(村庄/居民区)动物饲养或病死情况: 有□ 无□

养殖场/户名称 动物种类 饲养数量 病/死数量 病/死时间 处理方式 处理时间 参与处理人员数量

5.是否证实禽畜H7N9型禽流感感染或相关环境中检出病毒:

□是 □否 □证实中 □不知道

五、病例家禽饲养情况

1.家中禽畜饲养情况:

动物种类 饲养数量 饲养方式(①圈养、②散养、③养殖场)备注

2.近期内病例家中病死动物情况:

动物种类 饲养数量 病死数量 发病/死亡时间 死亡原因 处理方式

3.是否证实禽畜H7N9型禽流感感染或相关环境中检出病毒:

□是 □否 □证实中 □不知道

3.1 环境/病死禽畜采样情况:

采样种类 采样时间 采样地点 采样份数 检测结果 检测单位

4.病例家庭成员与禽畜接触方式: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

与否 接触禽畜种类 接触方式

□饲养□打扫禽畜舍□宰杀□烹饪□食用□无

□饲养□打扫禽畜舍□宰杀□烹饪□食用□无

□饲养□打扫禽畜舍□宰杀□烹饪□食用□无

六、病例生活习惯、既往健康史

1.是否有慢性疾病,若有(医生已经诊断,可多选)

□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其他慢性肺部疾病 □冠心病

□糖尿病 □肾病 □免疫缺陷 □其他慢性疾病:

2.一年内是否接种流感疫苗: □是 □否

2.1如有,最后一次接种日期:□□□□年/□□月/□□日

3.是否曾注射免疫球蛋白: □是 □否 □记不清

3.1如有,最后一次接种日期:□□□□年/□□月/□□日

七、病例发病前的暴露情况

1.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禽畜类及其他动物: □是 □否 □不知道

1.1 若接触,则接触动物种类: 动物名称为:(可填多种动物)

1.2 接触方式:

□饲养 □打扫、清洗禽畜舍 □接触动物分泌物 □购买加工生鲜禽畜肉

□职业运输 □收集或运输禽畜类粪便 □收集或卖鸡蛋 □清洗禽畜毛

□买卖活禽、活畜 □宰杀禽畜类 □食用 □处理/掩埋禽畜类

1.3 接触时间:

1.4接触禽畜后是否洗手:□每次均洗 □偶尔洗一次

□从不洗手

1.5若未接触过禽畜类,是否在病前2周内到过:

□饲养场 □农贸市场 □河/湖/塘边 □湿地 □公园 □其他

2.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病死禽畜类: □是 □否 □不知道

2.1若接触,则接触种类:

动物名称为:(可填多种动物)□未接触 □不清楚 □其他

2.2若接触,则接触方式(可多选):

□宰杀、加工病死动物 □接触病死禽畜排泄物 □接触病死禽畜分泌物

□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食用病死禽畜肉 □其他

2.3 累计接触时间: 小时

2.4 若食用病死禽畜肉,则所食用时是否熟透:

□是 □否 □不知道

3.病前2周内,若参与宰杀、加工病死禽畜类,则主要方式(可多选):

□捕捉或固定病死禽畜类 □烫洗死禽畜 □拔除禽畜毛□接触死禽畜血液

□清洗/接触死禽畜内脏 □刀切病死禽畜肉 □清洗、处理禽畜肉

3.1 接触病死禽畜期间,手部伤口情况:

□无伤口 □未愈合旧伤口 □处理过程造成伤口

3.2处理病死禽畜类时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及其他预防措施(可多选):

□带手套 □穿防护鞋 □带口罩 □服用抗病毒药物

□无任何防护措施

3.3处理病死禽畜后是否洗手:

□每次均洗 □偶尔洗一次 □从不洗手 □其他

八、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第1次检查:□□月□□日,WBC: ×109/L;N %;L % 检测单位:

第2次检查:□□月□□日,WBC: ×109/L;N %;L % 检测单位:

第3次检查:□□月□□日,WBC: ×109/L;N %;L % 检测单位:

2.X线检查:

第1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第2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第3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3.CT检查

第1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第2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4.其他检查:

5.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标本类型 采集时间 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检测单位/检测时间

九、转归与最终诊断情况

1.病例出院诊断:1.2.3.4.

2.最终诊断: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排除(病名:)

3.转归: □痊愈 □死亡 □其他

3.1若痊愈,出院日期: □□□□年/□□月/□□日

3.2若死亡,死亡日期: □□□□年/□□月/□□日

3.3死亡原因:

十、调查小结

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调查者签名:

附表1-2

省 市 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详细住址(联系电话)接触病例

类型 接触病例时间 最后接触时间 接触频度 接触地点 接触方式 备注

调查单位 调查人员、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注:

1、接触病例类型:⑴疑似病例 ⑵确诊病例

2、接触地点:包括⑴家中 ⑵医疗机构 ⑶工作单位 ⑷饭店 ⑸公园 ⑹其他

3、接触频率:分为⑴每天 ⑵数次(写明日期或日期范围)⑶仅一次

4、接触方式(多选): ⑴共餐 ⑵同室 ⑶同病区 ⑷共用生活用品 ⑸分泌物、排泄物等 ⑹诊治、护理 ⑺探视 ⑻陪护 ⑼其他

附表1-3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密切

接触者医学观察/健康随访记录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最后暴露时间 医学观察地点 暴露类型 医学观察开始日期 医学观察记录 医学观察解除日期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注:暴露类型:1接触患者 2接触病死禽畜 3 接触患者+接触病死禽畜

症 状:指咳嗽或咽痛等

医学观察地点:包括⑴家中 ⑵医疗机构 ⑶其他

医学观察实施责任人、、

附件2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

及实验室检测策略

一、标本采集、转送和检测

(一)标本采集。医疗机构应当及时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标本。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 周的恢复期血清。如病人死亡,应当尽可能说服家属同意尸检,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标本。为避免标本反复冻融,保证标本检测质量,采集的呼吸道标本每份分为3 管,每管不少于1ml。血清标本每份分为2 管,每管不少于0.5ml。并填写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聚集性病例标本送检表。

(二)标本转送和检测。

1.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活动和样本运输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进行管理。病例的临床标本采集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病例收治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按照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在24 小时内送到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2.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标本后24 小时内,立即对呼吸道标本开展甲、乙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H5、H7亚型的检测。

若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结果为H5、H7核酸检测阳性时,应当于24小时内将其中2管呼吸道相关原始标本分别送省级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和国家流感中心。

具备相应生物安全条件的网络实验室可开展病毒分离,并将分离的毒株按要求及时送国家流感中心。

3.若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通用引物均阴性时,应当立即将1管原始呼吸道标本送省级疾控中心。省级疾控中心收到标本后,应当立即对其中1管进行SARS、新型冠状病毒等相关病原体的检测,另1管送国家流感中心。

4.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将采集的血清标本分别送省级疾控中心和国家流感中心开展病原体的抗体检测。

二、标本检测结果反馈和报告

开展实验室检测的疾控中心要及时将标本信息和检测结果信息报送国家流感中心,并在24 小时内由网络实验室所在疾控中心逐级反馈到病例所在医院。

10.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 篇十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预案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陕西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1、早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2、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

3、指导我乡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现阶段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防控。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来胜

成员:梁宝献 黄 敏 武民盈 伍蓓蕾 王小红 职责:1)组织协调全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拟定防控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2)负责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全镇防控工作开展督导。3)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4)疫情值守,及时协调和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防控工作相关职能小组:

1、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梁宝献

成员:伍蓓蕾 乔向艳 吴小妹 温正社 王锦超 李雄 职责:负责全镇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制定发现、转诊程序,组织医务人员培训演练和对口帮扶。

2、疫情报告小组

组长:黄 敏

成员:刘婷婷 王喜瑞

职责:负责零报告和日报告,负责防控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做好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络员的信息沟通与工作联系,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准备相关材料,向上级单位报送信息。

3、流行病学协助调查小组

组长:刘婷婷

成员:刘东明 马笑笑 李彩亚 王锦超 职责:负责疫情监测、预测预警、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传递;协同区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及疫点疫区的划定。

4、消杀小组

组长:吕跃进

成员:乔 玲 李 雄 李彩亚

职责:制定消杀灭工作技术方案,人员消毒技术的培训指导。

5、宣传小组

组长:刘东明

成员:刘婷婷 马笑笑 姚惠云 黄敏

职责:负责健康教育和防控知识宣传,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看待问题。

6、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姚惠云

成员:赵凤琴 杨宏林 吕跃进

职责:负责在防控工作中人员配置,储备物资的供给,防控经费的上报,督导检查组车辆安排,相关会议会务安排。

四、人感染H7N9临床特征

1、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

H7N9流感主要靠三种途径传播给人类

1)食物传播:病禽的肉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污染的手进食等。

2)空气传播:病禽的粪便、咳嗽、鸣叫等,都可通过空气传播给人类。

3)接触传播:当病禽接触了人体损伤的皮肤,可能被传染。

现阶段高危人群主要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产业者以及在发作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2、临床症状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五、病例的发现、报告

(一)病例定义

1、监测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即常用治疗药物使用无效)。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定义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

(二)发现与报告

全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发现任何一例体温超过38℃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且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与1小时以内上报卫生院传染病管理人员,卫生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协同区疾控中心进行现场调查。且登记在发热门诊登记册上,患者信息要记录全面。

卫生院在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疑似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告知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治。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 ;协同区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六、应急措施

1、疫情发生后,根据本方案要求,卫生院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对防控工作安排和部署,明确责任人,实行负责制,制定详细防控方案、迅速组织人员,物资到位、并督促各工作小组各司其职。

2、紧急疫情防控程序 1)报告疫情 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发现疑似患者时,应1小时内上报卫生院传染病管理人员,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安排疫情处置小组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怀疑是H7N9禽流感的,应在1小时内将情况逐级上报到乡政府分管领导、区疾控中心、卫生局分管领导等部门。

2)预案启动

发现首例疑似病例时,卫生院要迅速按程序上报上级防治H7N9禽流感管理部门,由上级防治部门进行进一步现场诊断,拟定确认报告,从而全面启动本预案。

3)安排和部署

根据调查和诊断的情况。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通报疫情,启动预案,明确责任,各工作小组迅速到位。经确认的疑似患者,由卫生院负责转送到上级定点医院,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并对其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

4)消杀

由疫情处置小组按照消毒方案,指导各村村级干部及村医对“疫点”实行全面消毒以及家禽扑杀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

5)总结

疫情控制后,要对防控措施、责任落实、物资的投入进行认真的总结,形成书面报告,留档备查,并上报上级防治H7N9管理部门。

七、保障系统

1、物资保障

卫生院要保证所需工作经费用于开展工作;公共卫生科对应急物资进行充足储备。

2、技术保障

卫生院负责对H7N9初步诊断、辖区卫生人员技术指导培训,同时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加强对相关人员指导,确保及时报告疫情,防疫到位。

3、人员保障

启动应急预案后,各工作小组人员及时到位,特别是疫情处置小组,要及时提出防治决策、建议及现场诊断、转送。

八、附则

本预案由红土中心卫生院组织制订,根据全镇疫情形势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并按规定公布。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红土中心卫生院

二0一七年五月七日

附:红土中心卫生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小组

红土中心卫生院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小组

为切实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提高我卫生院人感染H7N9流感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治疗,及时有效的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防范疫情的发生,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卫生院特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应急工作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来胜

成员:梁宝献 黄 敏 武民盈 伍蓓蕾 王小红 职责:1)组织协调全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拟定防控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2)负责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全镇防控工作开展督导。

3)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4)疫情值守,及时协调和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防控工作相关职能小组:

1、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梁宝献

成员:伍蓓蕾 乔向艳 吴小妹 温正社 王锦超 李雄 职责:负责全镇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制 定发现、转诊程序,组织医务人员培训演练和对口帮扶。

2、疫情报告小组

组长:黄 敏

成员:刘婷婷 王喜瑞

职责:负责零报告和日报告,负责防控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做好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络员的信息沟通与工作联系,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准备相关材料,向上级单位报送信息。

3、流行病学协助调查小组

组长:刘婷婷

成员:刘东明 马笑笑 李彩亚 王锦超

职责:负责疫情监测、预测预警、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传递;协同区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及疫点疫区的划定。

4、消杀小组

组长:吕跃进

成员:乔 玲 李 雄 李彩亚

职责:制定消杀灭工作技术方案,人员消毒技术的培训指导。

5、宣传小组

组长:刘东明

成员:刘婷婷 马笑笑 姚惠云 黄敏

职责:负责健康教育和防控知识宣传,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看待问题。

6、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姚惠云

成员:赵凤琴 杨宏林 吕跃进

职责:负责在防控工作中人员配置,储备物资的供给,防控经费的上报,督导检查组车辆安排,相关会议会务安排。

红土中心卫生院

11.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 篇十一

建立区、村两级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体系。按照国家相关监测方案,组织开展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其他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及时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各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定义的病例时,须立即报告卫生院。本区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实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日报告和“零” 报告制度。

2、预警响应

12.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 篇十二

为做好当前人禽流感防控应急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防控应急措施,做到及时、高效、有序的应对处理,全面保障人民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等规定,结合我区卫生局要求,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部署,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我院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情况。领导小组下设感控办,由中心办公室兼任,由同志兼任感控办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和信息的收集上报。

2、发热门诊及医疗救治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发热预检,一旦发现H7N9人禽流感疑似病例(不明原因肺炎),做好防护和隔离,严格按照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向-1-

感控办或疫情防控组上报,同时积极进行诊疗或抢救。做好辖区服务站有关病例的会诊和医疗救治指导工作,疑似病例的转诊工作。

3、疫情防控组

组长:

成员:公共卫生管理科、检验科医务人员

职责:负责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和方案,组织开展疫情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消毒隔离等工作,严格按照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收集上报信息。

4、感染控制组

组长:

成员:全科护理医务人员

职责:指导、监督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工作,做好院前消毒隔离,防止医院内疫情传播;组织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医院感染控制等技术培训,提高医院的医疗救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和水平。

5.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保证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及物品;药房要保证药品的供应;做好各类水、电、气供应与物资保障,车辆协调安排,及时疏导人群、维护治安等。

二、疾病检测及防控

开设发热门诊,加强门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工作,规范诊疗流程,接诊医生要切实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遇有发热及流感样症状患者,要高度警惕,详细登记患者姓名、家庭地址和电话等信息,以备及时报告。

三、启动条件和程序

发现首例可疑病例时,要迅速报至上级防治H7N9流感部门,进行进一步现场诊断,拟定确认报告,从而启动本方案。

医院对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拒绝配合的,需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四、保障措施

13.人禽流感h7n9培训试题 篇十三

通 知

全体村(社区)卫生室、医疗点及诊所医护人员: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经研究,决定举办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地点

4月16日下午2:30在***医院四楼会议室。

二、培训内容

1、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技术指南;

2、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第二版);

3、***镇中心卫生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

三、参加人员

全体村(社区)卫生室、医疗点及诊所医护人员。

四、要求

本次培训为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希望大家高度重视,确保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与救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上一篇:县委党校2010年工作思路下一篇:党支部委员工作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