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圈子文化发言提纲(共5篇)
1.整治圈子文化发言提纲 篇一
有的人在这些关系网和利益链、人情和欲望面前丧失底线、一败涂地,根本原因是党性出现问题。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不敢亮剑、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斗争,就是党性不强、政治上不敢担当的表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治圈子文化专题对照检查材料精选模板”,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整治圈子文化专题对照检查材料精选模板【一】
从古至今,圈子文化就是政治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官场,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因此“聪明人”往往会认清阵营和形势,想办法进入某个圈子,如此才有发展前途;身居一定位置的,也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圈子,方能产生影响,做成想做之事。
“圈子”盛行的文化基础
我们不禁要问,圈子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对于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格局形成原理的分析有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而形成这种“差序格局”的文化基础,就是梁漱溟所谈的“家伦理本位”文化。正如《论语》里所讲述的,对于父亲偷羊的正确处理方式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就是诚实是应该的,但在特殊情境下父为子、子为父说了谎,还是能被接受的。儒家是以“己”为起点从亲人间的“孝悌”入手推广到他人,这种思想应用到日常人伦中,爱变得有差等,于是形成了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让中国社会的各个地方都形成了“圈子”现象,尤其是在商场、官场上,那些有资源、有权力的人形成的小圈子更可成为有足够实力的小团体。既可以为善,变成办事有效率、有效能的团队,一加一大于二,发挥小集体的战斗力;也可以为恶,将权力私人化,为小集团的利益不惜损害整体利益。善恶之间,关键就取决于小圈子里从领袖到成员,其行为有没有底线、有没有愿景、能不能做到“礼法并治”,也就是说,有没有大家都会遵守的非正式规范或正式法则,并能有效地动态平衡礼与法的矛盾,化解原则与利益的冲突,以及平衡圈内圈外的不同利益。
“圈子”与良性治理的矛盾
“圈子”由关系连接而成,当极端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搞关系的人会用一切手段来拉近自己与圈子中核心人物的距离,从而换取最大利益。因此我们看到,不论是政界、商界,还是文化界、学术界乃至普通百姓,人人似乎都以自己属于某个圈子为荣,想尽办法进入圈子,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依靠圈子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极端情况下,法律、道德往往让位于圈子的利益,公共权力成为各种圈子的私家领地。种种这些,都对社会的良性治理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对此,有人主张用法治取代德治,有人主张去关系化,还有人主张以契约道德取代传统道德。尽管目前社会上存在法治不彰的现象,加强法制建设也是应该的,但是要用法来取代道德,或以契约交易的关系取代讲仁义、讲博爱的人际关系,则既违背了中国人的民族性,也会丧失良善的人际关系而带给社会的善治,可谓因噎废食,得不偿失。
从古至今,“徒法不足以自行”这一观念就被印证是正确的。去关系化的社会,只会让人变成原子化的个人。用契约道德取代传统道德,是将人与人的关系用买卖交易这种工具性的关系来置换讲仁义、讲博爱的情感性关系,这种主张更是违背了我们骨子里面的仁爱情感。事实上,是我们的社会没了底线,错误地使用关系,才造成了很多“关系社会”、“人情社会”的负面结果——问题不在关系本身,而在于一个没有底线的社会中,任何治理手段,关系也罢、法律也罢,都会被滥用。“关系社会”、“人情社会”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缺点,我们应该客观地分析研究,找到发挥其优势、减少其缺点的治理之道。
事实上,那种主张以法律取代道德、以契约关系取代情感关系或是去关系化的做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是因为“圈子”这个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即使是处处讲求法治的美国也意识到其重要性,也才因此发展出了对社会网的理论分析,如今在美国,社会网结构和关系研究已成为显学;另一方面,任何社会只要没了底线,任何治理手段都可能成为作恶的工具,崇尚法治的美国同样有安然案、安达信(美国最大的会计事务所)造假案,以及华尔街肥猫们有意设计有毒资产进而引发金融海啸等不法行为。尽管如此,我们也都知道这些并不是法治的错,同样的,为一己之私、追逐小圈子利益而牺牲社会整体利益的现象也不是圈子和关系本身的错,而是贪婪纵欲、好大喜功又短视近利的错。社会也罢、组织也罢,要实现良性治理,需要做的不是消灭圈子,也不是简单照搬照抄西方的治理体系,而是要顺应中国的社会现实,充分了解这种“圈子文化”,通过制度的改良和优化最终实现良性治理。
“圈子文化”的改良方向:自组织与自治理
所谓“自组织”,是与被一个权力主体指定成立并赋予任务的“他组织”相对而言的,在管理学中通常指“网络”,社会学中则常常是指“社区”或“社群”①。人际关系会带来信任,信任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自组织治理模式则是良善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简言之,中国人的圈子文化可以为恶,使公共权力私人化,也可以为善,形成很多自组织团体——表现在组织内会是最有活力、战斗力与创意的团队,表现在社会上则是现代复杂社会中的公民团体,如职业、行业协会、慈善团体、社区组织、各类兴趣俱乐部等等,可以其内部的社群规范与伦理建构出自治的良好秩序。如何扬其恶而发其善?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实正提供了我们需要的智慧。
中庸的第一条就是“放”,运用于现代自组织治理模式,就是给予社群一定的发展空间,借以形成社群伦理,靠社群内部的相互监督形成自律的风气。找到合适的方法开放自组织,也可以让多元的声音找到一个合理的表达渠道,找到合法、公开的利益代言人,形成一定的公开发言权,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而不是抱团暗斗,夺权谋私。这样,通过合法的、公开的团体,将圈子文化引向一个健康的发展轨道,让公共权力回归到本来的轨道,最终实现良性的治理。
中庸的第二条是“诚”,中庸之道从天下至诚开始,只有真诚才能建立愿景、价值观和团体文化。如此,自组织的圈子成员才有行为的规范与行动的方向,可以自治,自定目标、自选工作,正面发挥圈子的功能,而不会没有底线地抱团循私。
中庸的第三条原则是“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从领导开始上下一致守法、上下一致守礼,愿景、价值观和文化才会真正深入人心,法制与规范才会得到大家的共同尊重与遵守。
中庸的第四条原则是“动态平衡”,即要寻求治理模式在动态中的平衡。自上而下的层级控制要有节度,自下而上的自组织也要有节度,在层级治理和自组织治理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点。作为圈子核心人物的领导者也要保持好圈内与圈外的平衡。一个小团体的核心人物,可能也是一个更大的网络的核心人物,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只考虑小圈子里面人的权利,而应该把均分的原则运用到更大的层面上去,随时动态平衡情感性与工具性动机,平衡人情法则与均分法则,平衡圈内与圈外利益,时而三七分、时而五五分、时而**分,总之要在底线之上动态调整。
《尚书·大禹谟》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相信放开自组织之门,强化社群精神,建立社群规范,并掌握层级与自组织之间的动态平衡,我们的圈子文化就不仅不会造成权力的异化,反而会成为国家和社会良性治理的助力。
整治圈子文化专题对照检查材料精选模板【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最后一次会议强调:“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纪律刚性约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再一次就选人用人上“小圈子”等突出问题,给各级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圆而中空的平面形,或者环形的东西乃为“圈子”。引申到社会生活中,就是集体的范围或活动的范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以这些联系为纽带为半径,就可以划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圈子,这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用在选人用人上,套上一个“小”字,就容易出大问题了。“小圈子”的出发点是“小利益”,不是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是从最大限度攫取和维护个人或者小团体的一己之利出发,彼此互通声气、互相支持,不惜损害集体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往往是得到了一个山头,但失去了整个平原。“小圈子”的潜规则是“小手段”,不是正大光明地靠业绩、靠品格赢得公认,而是混淆是非、丧失公心,搞两套标准,对“圈子”里面的人,高看一眼,放松一份,没有成绩可以帮你造出成绩,小成绩可以帮你吹成大成绩;反过来出了大问题可以转化为小问题,小问题可以帮着遮盖过去。至于贪污腐败、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是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的。“小圈子”的主力军是“小兄弟”,大家通过亲戚、朋友、同学、老乡、上下级等林林总总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拥立一个共同的首领,建立一个事实上的利益集团,对圈子内的成员多方支持、厚爱一分,对圈子外的成员大加挞伐、倾力排挤,放弃原则底线,讲究利益交换,形成了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近来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往往是查处一个带出一批,拔出萝卜带出泥,石油帮、秘书帮、x帮等一个个以前声名显赫、不可一世的小圈子、小山头,在从严治党的雷霆攻势之下无不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由于传统儒家社会重人情、轻法治的特点,“圈子文化”由来已久。从唐朝的牛李党争、北宋的新旧党争,到明末的东林党争、清末的帝后党争,尽管圈子的成因不同、良莠互见,但最终大都加剧了统治危机,留下了“朋党兴、政事乱”的历史箴言。革命战争时期,因为斗争的需要,形成了各个解放区、根据地和白区等的客观分离。建国之后,党中央一直十分注意警惕山头主义、防范圈子文化。而从林彪到“四人帮”,无不因为搞小圈子,对党的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革”教训时深有感触地指出:“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他多次调任工作,坚持以身作则,“连勤务员都不带”。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不是完人,也犯过很多错误,但是我问心无愧,其中一点就是从来不搞小圈子。”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高举从严治党大旗,重申党的政治纪律,得党心、顺民心。而一些地方、部门屡屡出现令人扼腕的“塌方式腐败”、“抱团式腐败”,关键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没有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屡屡摔跟头。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同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他又指出,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在《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文中,他再次强调要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小兄弟”,坚决杜绝低俗的投桃报李行为。
在和平建设时期,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如果说其它领域的腐败污染的是河流,而“小圈子”为代表的用人腐败污染的就是水源。用错一个人,往往污染一条河。在选人用人上,“小圈子”用“潜规则”代替了“显规则”,用团团伙伙代替了五湖四海,用惟命是从代替了唯才是举,用个人高看代替了群众公认,松了纪律要求,坏了政治规矩,伤了事业发展。这些“小圈子”,平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一个利益输送、利益分享的分利集团;一旦出了问题,就是一个相互遮盖、百般抗拒的“攻守同盟”,抗拒组织调查,包庇问题干部,置党纪国法于脑后,视群众利益于无物。不仅对本地、本部门的干部队伍、建设事业破坏巨大,更重要的是伤了党心、失了民心。党心民心失时易,聚时难,需要付出多年的艰巨努力,才能让一个地方、部门的发展重建信心、恢复元气。
那么,如何才能杜绝“小圈子”,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好用好呢?一要遵守制度,坚决执行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把干部选任动议关、提名关,推行全程纪实,区分组织推荐和个人推荐,强化党委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责任,强化组织部门和纪委的把关作用。公平公正地给每个有理想有操守有能力的干部以舞台,真正从制度上铲除“小圈子”滋生、蔓延的土壤。二要严守规矩,人不依规矩则废,党不依规矩则乱。再好的制度,制定了不去执行,或者执行的时候随心所欲,就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纸老虎,没有实际作用。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那样,“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对于置若罔闻、敢于顶风作案的,必须严肃查处,不仅要追究本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其圈子中其他人的责任,一竿子插到底,彻底斩断“小圈子”的腐败链条。三要严格自律,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篱笆,保持文明高尚生活情趣和正派良好的同志关系,严自律、慎交友,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靠实干实绩赢得信任。四要强化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程序意识,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没有例外。同时,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加强上级和同级监督,加强审计和巡视监督,加强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真正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一些干部可能认为,防范“小圈子”是上级领导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近来中纪委在其官方网站刊出《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给这些人敲响了警钟。《规定》展示了干部在学业、外出活动、用车、往来、关系等八个方面的“禁令”。尤其是规定学员在校期间及结(毕)业以后,一律不准以同学名义搞“小圈子”;不得成立任何形式的联谊会、同学会等组织,也不得确定召集人、联系人等开展有组织的活动;不得利用同学关系在干部任用和人事安排以及子女入学、就业、经商等方面互相提供方便、谋取私利。这就提醒我们,要对“圈子文化”保持高度警惕。表面上看来,一些人热衷组织战友会、同乡会、同学会之类,好像漫无目的,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大都有利益上考量、关系上的算计,纯粹的、不沾染利益的友谊的成分微乎其微。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一定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坚持洁身自好,敢于对“圈子文化”说“不”。
说到底,搞“小圈子”的人还是对自己不自信,对规矩不放心,对组织不信任。搞“小圈子”,耍的是小聪明,贪的是蝇头小利,谋的是一己得失,失去的往往是大志向、大气魄、大格局。在“小圈子”里陷得越深,人生的路往往走得越窄。成功没有捷径,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切厚重的成功必须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作风轻飘,为人浅薄,投机取巧,或许能一时蒙蔽大家的眼睛,但是最终会被大家识破,聪明反被聪明误。当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已经成为全党共识,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从严治党需要每个党员的自觉努力,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远离“圈子文化”,踏实干事创业,为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增一分光、添一份绿。
整治圈子文化专题对照检查材料精选模板【三】
按照市委统一安排,11月18日,和平区委常委会召开“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狠抓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深刻认识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的严重危害性,铲除滋生土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区委书记薛新立主持会议并讲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绍宽,区政协主席潘庆元,区委常委徐军、于大端、马桂平、张宁宁、焦文胜出席。
会上,薛新立代表区委常委会班子进行对照检查,并带头对自身存在问题进行查摆和剖析。常委同志逐一进行对照检查,并开展了严肃认真、直截了当的批评帮助。大家一致认为,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是违背党的性质宗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行为,是各种不良风气的温床。共产党员不是普通群众,党内政治生活不同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不能混淆界限。要把《党章》《准则》《条例》带在身边、印在脑海,用好制度武器,从管好自己开始,从抓班子带队伍做起,用好“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向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宣战,久久为功,切实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
薛新立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功夫,在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用真功,坚定理想信念信仰和价值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以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召开为契机,着力开展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专项整治,促进整改落实工作深入开展,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下大力量抓好问题的整改,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整改到位,针对摆出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建立领导班子和个人整改清单台账,制定整改措施,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尺度和更加务实的精神,主动认领,限期整改,逐条逐项落实到位。二要下大力量抓好建规立制,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对照《准则》和《条例》,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把制度立起来,把规矩严起来,着力消除制度盲点,真正实现问题整改的常态长效,铲除问题滋生的土壤。三要下大力量抓好监督管理,把监督的关口前移,把重心放在平时,经常嘱咐、反复敲打,既要盯住八小时以内,也不能忽视八小时以外,把从严教育管理的监督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要加强对分管单位的督促指导,确保每个层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整改落实都能够扎实有效开展。
整治圈子文化专题对照检查材料精选模板【四】
有的同志想问题、办事情太顾虑人情,认为低头不见抬头见,抹不开面子,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好人主义者看似想做好人,不得罪人,客观上却往往害了人。有些同志起初犯了一点小错误,如果早提醒、早处理,小错误就及时改正了,也不至于铸成大错。有些人从小错不断到最终沦为“阶下囚”,多是与当初周围的同志奉行好人主义有关。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为民尽职,为国竭力,为党分忧,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德,切实解决好“人生为什么,入党为什么,掌权干什么”的问题,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抵制好人主义这个庸俗的作风。
反对好人主义,从客观上讲,还有一个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问题。当前随着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群众评议、民主推荐,越来越在决定干部进退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一些地方存在的简单以票取人的倾向,无形中助长了好人主义。有的干部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为人民办实事上,而是放在拉关系、争选票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该公道正派,自觉克服和抵制选人用人中的好人主义。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大胆起用那些坚定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敢抓敢管的人,营造一种支持干事业的人的良好氛围。要正确对待群众推荐票,既引导群众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投好自己神圣的一票,又重视分析群众推荐票中的真实成分,真正做到既坚持群众公认,又不简单以票取人,通过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带动和促进党风、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反对好人主义,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有的同志敢抓敢管,却忽视了工作方法,得罪了一部分人,领导就认为他群众基础不好、领导工作方法欠缺、政治上不成熟等等。这样,一些同志原本想坚持的,也不坚持了,原本想反对的,也不反对了。要看到,一个干部只要工作,就要处理各种矛盾,就难免得罪人,但是只要代表的是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就应该坚持,而且最终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敢于带头动真碰硬,同时鼓励和支持下级坚持原则、讲真话、道实情、提意见,在党内大力营造敢说真话、愿说真话、争说真话的良好环境。只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旗帜鲜明,坚持原则,树立正确的导向,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好人主义就会在党内失去市场。
整治圈子文化专题对照检查材料精选模板【五】
官商“小圈子”是个毒瘤,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首先,官商“小圈子”违背了党纪国法。所谓官商“圈子”,其本质是封建官僚主义的遗留物,是小群体成员之间进行利益寄生、输送的平台,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有些党员干部,热衷于拉关系、混圈子,一门心思结交权贵、商贾,打着“搞经济建设”的旗号,胡作非为,捞取政治资本、谋取私利,满口清正廉洁、党纪国法,背地里却和商人“勾肩搭背”、江湖义气,官利用职务之便捞取钱财,商利用钱财寻求政策上的便利,于是,两者一拍即合,这样以利益为目的的结合,必然做出违背党纪国法之事。其次,官商“小圈子”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些干部,利用人民赋予的公权力,游离于商贾之间,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将公权变成自家“作坊”来用,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豆腐渣工程,最终受损害的必然是人民群众。再次,官商“小圈子”断送个人政治前程。习总书记强调:“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有些干部自以为聪明,对于对待有利可图的商人“像春天一般温暖”,对待人民群众却“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无情。他们就像变色龙,和商人在一起时像“关公”——喝酒喝得脸通红;对待群众像“包公”——冷酷无情没笑容。他们一心想着“人生在世几十年,多交朋友捞点钱”,从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就像松毛虫一样,吃完一山过一坳,人心被他们吃散,百姓被他们吃穷,长此以往,民心尽失。而官商利尽之日,或者分赃不均之时,也往往是他们反目的开始,由于商人检举而锒铛入狱的官员大有人在,他们最终为自己的贪婪埋单,“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对破除官商“小圈子”,在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在制度、机制上找到突破口,从源头上肃清圈子文化流毒。首先,要提高政府部门办事的透明度。其次,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加强理想信念和优良传统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抵制“圈子文化”;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从“八个小时”以内延伸到“八个小时”以外,减少他们不必要的应酬。再次,要加大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反对腐败方面力度很大,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领导干部不敢贪、不想贪,甘愿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2.整治圈子文化发言提纲 篇二
主义
天津:以黄兴国等反面教材为镜鉴,强力整治圈子文化好人主义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2017-05-19 10:29
字号
【编者按】
2016年10月,中央第三巡视组向天津市委反馈巡视意见,指出天津“圈子文化不绝,政治生态遭破坏”和“政治原则性不强,好人主义盛行”的问题。总书记对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出了系列明确要求,巡视反馈后,天津市委对此高度重视,强力进行整改,不断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邀请了天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陆为民,交流介绍“天津强力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促进政治生态向好向善”相关情况。具体对话如下:
陆为民: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次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中指出天津的重点问题,第一个就是政治担当缺失、党的领导弱化,其表现之一就是存在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问题,而且用了“不绝”和“盛行”这两个词,看来这不是一般的问题。陆为民:您讲得很对,说明问题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天津圈子文化不绝、好人主义盛行,黄兴国作为当时的“一把手”,违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组织原则,封官许愿、任人唯亲,奉行好人主义,对自己人设计路线,着意栽培使用,使拜码头、拉山头等歪风邪气蔓延,败坏了政治风气,带坏了一批干部。杨栋梁、武长顺等案件,背后都有圈子文化的影子。所以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决不是小问题,而是严重违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根本性问题。主持人:天津的干部群众怎么看这个问题?
陆为民:去年,天津市纪委委托有关部门作了一个问卷调研,36.2%的受访干部群众认为天津存在圈子文化现象,这充分说明圈子文化在天津的泛滥程度和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党内党外都有反映。中央第三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严肃指出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精准深刻、令人警醒。主持人:那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危害具体表现是什么? 陆为民:
一、圈子文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搞团团伙伙、小圈子,结党营私,就是在破坏我们党的集中统一这个“一”,就是在弱化、消解、分化、分解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本质上是核心意识缺失。
二、好人主义破坏党章党纪党规,直接挑战党的原则。好人主义以人情世故为第一选择,讲关系不讲原则,讲面子不讲规矩,讲人情不讲纪律,“好人”做了、“主义”丢了,为了成全自己,毁了党和人民的大业。
三、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污染天津政治生态,危害天津发展大局。圈子、场子、骗子、帽子、票子,势必衍生毒害党的肌体、毒害社会的副产品,形成无形的黑线、黑链,如任由蔓延下去,就会积重难返,负面影响严重,代价巨大。
主持人:圈子文化不绝和好人主义盛行的根源是什么? 陆为民:我们共产党人首先是党的人,讲党性、过党内生活;同时又是社会人,有亲朋故旧,接触社会、过社会生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把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朋友亲情那一套引入党内生活,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引入政治生活,使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失去了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有的人在这些关系网和利益链、人情和欲望面前丧失底线、一败涂地,根本原因是党性出现问题。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不敢亮剑、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斗争,就是党性不强、政治上不敢担当的表现。主持人:刚才,您深入剖析了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本质、根源和严重危害,那么,天津市委是如何整改这个问题的呢?
陆为民: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市委真认账、认大账,把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放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高度来定位;作为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治本之策来推动;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要害之举、关键之举来落实,履行主体责任,突出政治整改,发扬战斗精神,以刮骨疗毒之勇、雷霆万钧之力、滴水穿石之功强力整改,努力打赢这场政治硬仗,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二是落实“第一责任”。市委书记李鸿忠亲自抓,直接抓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问题专项整治,主持召开座谈会和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推动整改工作;在全市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多次对破圈子、铲山头、打团伙,修复政治生态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常委会召开巡视整改落实、剖析黄兴国严重违纪案件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查摆剖析圈子文化不绝、好人主义盛行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严抓整改落实。制定《关于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的工作意见》,部署落实28项工作任务,修复和净化政治生态。三是形成整体合力。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市委常委、市领导同志主动认领、从我改起、向下传导。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动真碰硬、揭短亮丑,挖根子、查病灶。市委强调,决不允许在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问题中再当“好人”、再犯错误。主持人:那么在整改和专项整治中,天津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成效怎么样?
陆为民:
一、抓集中教育,筑牢思想根基。把思想教育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推动党员干部把“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集中轮训,市委举办5期轮训班,采取学习文件、学讲话、交流研讨、观看警示片、撰写学习体会等方式培训市管干部1998名,各级党组织集中轮训处级领导干部2.5万人,实现了应训尽训。积极开展警示教育,以黄兴国等反面教材为镜鉴,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1.8万场次、33万人次,组织专题讨论1.4万场次、32万人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9.7万人次。通过集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明显增强。
二、抓“人事因制”,确保见底见效。具体到“人”,就是严肃查处涉及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问题,做到见底、见人,并以案为鉴,警醒警示,确保人人接受考验、接受检验、接受教育。具体到“事”,就是深查细照,揭短亮丑,把问题摆准、摆透、摆到位。具体到“因”,就是市委常委会示范带头,全市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支部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聚焦圈子文化不绝、好人主义盛行、政治生态遭破坏等突出问题,深挖根源、触及灵魂,增强鉴别力、免疫力、抵抗力。具体到“制”,就是建章立制,扎紧制度的笼子,强化刚性约束,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把党内政治生活的规矩严起来、习惯立起来、批评武器挺起来、战斗味儿浓起来。
三、抓鲜明导向,选准用好干部。坚决按照好干部标准评价干部、选拔干部、使用干部,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好政治首关,坚持“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树立“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用人导向。我们制定《关于考准考实干部防止“带病提拔”的办法》,将政治上不过硬、廉洁上有硬伤和搞小圈子、好人主义的人一律挡在门外。在区县换届中,共有86名局处级干部因政治意识差、个人廉洁存在问题、受党纪政纪处分等原因未被列为换届人选,共排除有问题的代表、委员人选1260名。大力推进干部交流,破圈子、铲山头,区县换届中交流、轮岗的市管干部占班子成员总数的33.9%。目前正在进行的党的十九大代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和市“两委”委员考察提名工作中,建立两级联合审查机制,严格考察审核、会诊研判,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
四、抓监督执纪,严查违规违纪问题。对发现的涉及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问题的34件线索,作为纪律审查的重要内容。对涉及武长顺案的12名行贿买官人员进行了问责处理,对市司法局200名局处级干部的440名亲属在本系统工作问题坚决整改,对负有责任的33名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并在全市通报。组织部门将监督阵地向前延伸,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监督,既“戴帽子”,更“正衣冠”,关口前移,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多敲打、勤提醒,避免小毛病演变为大问题。
主持人:那么,下一步在巩固拓展巡视整改成果上你们还有什么考虑?
陆为民:应该说,经过前一阶段的集中整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认清了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严重危害和恶劣影响,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促进了政治生态的向好改善。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天津政治生态遭破坏比较严重,有些问题积弊很深,铲除好人主义、圈子文化滋生土壤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将把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作为从根本上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任务,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地抓下去,确保政治生态实现山清水秀、风清气正。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摆在首位,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驰而不息地抓好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聚焦和突出政治整改,目标不变、尺度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二是坚决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进一步净化天津政治生态。认真落实市委印发的《关于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的工作意见》,以永远在路上、坚决抓到底的精神,坚决把被践踏的纪律规矩严立起来、把被误导的思想认识和价值理念扭转过来、把被带坏的党风政风修复过来。着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具有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政治文化,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苦和乐、亲和清的关系,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关系学、“潜规则”等庸俗腐朽文化,坚守共产党人价值观。
三是坚持标本兼治,在“人事因制”上持续用力。在集中整改中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出台了一批制度,解决了一些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聚焦“人事因制”,着力在整改中深化、在深化中整改,坚持抓一件事立一个规矩,解决一个问题立一项制度,做到问题出在哪里,制度就完善到哪里,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
主持人:好的,感谢陆为民同志全面地介绍。今天,陆为民同志就“天津强力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促进政治生态向好向善”这一主题,结合实际,和我们广大网友展开了很好地交流,再次感谢陆为民同志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3.整治圈子文化发言提纲 篇三
一是要把握正确导向原则。任何一个文件出台,都有其背景和内在原因。近年来,因贪污受贿而导致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落马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党的执政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究其原因多是因一时之贪而自毁一生,辜负了党的多年培养、群众的殷切希望和家人朋友的倾力支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从中央到地方均高度重视,既充分体现了党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鲜明态度,同时也是对干部的有效保护,时刻警钟长鸣,确保广大干部在思想上不滑坡、在行动上不松懈,真正做到勤政廉洁办事。因此,推动此次专项整治顺利开展、保证各项要求落实到位,要把握因势利导、正确引导的原则,要在广大干部思想上形成共识,明白开展活动的现实目的和深远意义,做到心里不抵触、积极搞配合,确保取得实效。
二是要把握实事求是原则。一讲到廉政问题,特别是讲到收受钱财问题,都是领导干部最敏感的问题,但更应该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正视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必须要实事求事,既不避重就轻,也不搞无原则的上纲上线,要从思想上寻根源,在工作中找过失,做到解剖自己不怕严,触及思想不怕痛,亮出问题不怕丑,积极主动地深入查摆、深刻剖析,查一查自己到底存在什么问题,问一问自己应该怎样纠正失误,最终目的是实事求事地保证自己不犯错误、保证下属和家属不做违反规定的事情。
三是要把握利于工作原则。无论是开展什么样的专项整治,最终一点就是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落到促进工作开展这个点上来。因此,对专项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收送钱财问题,我们要以实际工作为载体,认真对照检查,出现问题绝不回避;在开展整治时,既要敢于打破情面、讲党性、讲原则,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重则严查、轻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及时进行认真负责的核实,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做到既有效解决干部个人问题,又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
就个人而言,来凌海几年,我始终要求自己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下决心当一名努力做事、干事干净的领导干部,并在管人、管事、管物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处理正常人情往来与廉洁自律问题上还存在自我要求不严现象,有时撂不下脸皮、撕不开面子,超标准接待、迎来送往时有发生,另外出于对下属干部的爱护,在涉及干部责任追究和纪律处分时,说时严、做时宽,存在不应有的迁就思想。结合这次专项整治活动和自身存在问题,我决心做到:一是积极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开拓进取,干净做事,全力以赴把凌海国税系统带好、管理好。二是带头进行整改,作为局班子的“班长”,我将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拒收所属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所送的钱物;带头不向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送钱送物。局班子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全市国税干部向局班子看齐,积极认真的搞好查改,积极解决问题。三是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起解决干部收送钱财问题的的长效机制。对已有的制度,以身作则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对尚不健全的制度,进一步加以充实完善;对需要建立的,抓紧建立,逐步使作风建设制度配套化、体系化,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氛围,促进自身和全局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4.整治圈子文化发言提纲 篇四
文化体育局 王长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刚才,听了各位领导的发言,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下面我根据“务虚会”的会议主题,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将个人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向大家汇报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存在问题:一是文体专业人才紧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开展高质量的文体活动,需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尤其需要骨干人才力量的支持与带动,由于林业职工待遇与专业文体团队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人才大量流失,各类人才相对缺乏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体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公共体育设施有待加强。我局现有的体育设施,除乒乓球馆外均为户外场地。雨季场地湿滑,冬季场地闲置,无法满足正常健身、比赛需求。三是逐步完善各类体育协会建设。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中来,需要正规的协会组织来凝聚爱好体育运动的干部职工,来为运动爱好者提供启蒙,来为体育技术的交流提供通道。四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相对单一。随着林场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虽然每年有送文化下基层演出,但一年只有几次,而且受众人数非常有限。五是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有待提高。随着全国职工滑雪赛、首届冬季铁人三项赛等冬季体育赛事在我局的举行,群众参与到冰雪运动的兴趣日益高涨。但我局大部分群众没有冰雪运动经验,很多群众甚至连最基本的冰上运动基础都不具备,这已经影响到群众参与到冰雪运动的积极性。
5.圈子与圈子文化 篇五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47.2%的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
应该说“圈子”并不陌生,也无法回避。因为圈子是社会交往的产物,有其社会属性,一般的人有同事圈、朋友圈、同学圈等,在微信等新媒体时代有更多功能指向更单一的圈子,如户外、义工等。而圈子之所以称之为圈子,很大程度上在于满足某种归属感,个体找到抱团互助、利益互惠、合作共赢的共同空间。的确,从同一的价值取向来说,人对于圈子的诉求是正常的。
而所谓的“圈子文化”或者说“山头”,则是社会中的“小圈子”,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圈子内部纯粹利益纽带衍生出来的依附关系,如同事中的派别、合作对象之间的地缘关系之类。当然,这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中国独有的,如历史上的门阀、朋党,国际上的同盟等。只是,当前这一文化顽疾与新的社会现状融合,带来新问题。
圈子文化的唯利益取向,一方面使得圈子的本质是利益小集团,另一方面圈子本能具有的排它性,使得利益的获取违背了最起码的公平正义,容易成为打破规则与秩序的重灾区。同时,圈子超越正常竞争规律,对个体人格独立、实干创新等价值追求无疑是负向的激励。因此,时下许多人认为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并不怎么意外。
“圈子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和社会规则的经验概括,是掌控社会资源、裁判社会规则等权力属性伴生出来的集聚效应。与权力相关的圈子不仅有官场内部的组织分化,还包括政商一体的链条化,以及关联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小组织,如法官与律师等。此外,类似的影响还波及其他的社会组织,如职场。圈子利益的导向所形成的“潜规则”,就是所谓的“圈子文化”,如官场上的站队、政商之间的贿赂等。
【整治圈子文化发言提纲】推荐阅读:
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组织生活会发言09-12
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个人对照检查材料11-17
杂说圈子散文06-21
突破职场圈子壁垒09-09
综合整治先进单位会议代表发言06-28
徐州文化艺术学校专项整治方案09-29
在县城乡环境整治(发言稿)09-29
市文化市场暑期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12-04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上的表态发言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