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教育 必看!

2024-07-22

关于幼儿教育 必看!(共8篇)(共8篇)

1.关于幼儿教育 必看! 篇一

两年前,朋友爱上了一个女孩,于是主动向她发起了攻势,终于他的步步为营,等到了可以和女孩告白的时机,可就在他打算表白的前一天,他却发现女孩心里一直深爱着一个人。可他还是表白了,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被拒绝了。

可朋友仍旧不死心,因为他觉得,只要自己足够用心,足够真诚,就一定可以感动女孩。可是他不知道,他自以为是的爱,对不需要他爱的女孩来说,却是一种打扰和烦恼。终于我朋友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个女孩,可她临走前,却给我朋友留了这样一封信。

信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爱情之所以美好和浪漫,是因为它是一种随心而生的情感,它是自由的,却不是随意的。也许爱上一个人,与他对我好与不好,真的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在爱情的世界里,要的不是同情,也不是怜悯,而是动心。

我真心希望你能明白,我对你的拒绝,才是对你最好的尊重。也许你现在很痛苦,但倘若我因为你对我的爱,而勉强接受了你,反而会让你更加难受。与其如此,倒不如我选择走,日后相逢,至少我们还可以是朋友。”

朋友看完,仍是一脸的伤心,于是我在旁边安慰到:“好啦!其实你应该谢谢人家的拒绝,至少你还没有陷进去太深,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嘛!你可不能因此怨恨人家!毕竟我们都是可怜的人,为了自己爱的人,而拒绝了爱自己的人。”

听完我说的,朋友只淡淡的说了六个字,“谢谢你,不爱我”。

2.关于教师必看的教学技能心得 篇二

(一)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

(二)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因而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三)能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科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语文课宜采用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二、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要继承,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三、能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必须协调一致。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就应根据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不能干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实践证明。那些胸中装有丰富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师,在指导学法中往往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使学生借风行舟,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3.关于幼儿教育 必看! 篇三

17.《格列佛游记》(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杨吴成译

18.《130个科学游戏》(德)汉斯·普雷斯著中国少儿出版社1981年版

19.《东周列国志故事》某陈咏超改编江苏少儿出版社19版

20.《成语故事365》帆女、阿雪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

21.《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董宏猷21世纪出版社年版

22.《小兵张嘎》徐光耀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月版

23.《三寄小读者》冰心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版24.《皮皮鲁传》某学苑出版社1995年版

25.《肚皮上的塞子》周锐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6.《乌丢丢的奇遇》金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版

27.《我要做个好孩子》黄蓓佳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4.关于幼儿教育 必看! 篇四

各区属中学、补习班:

目前全省即将进行普通高考报名工作,为了杜绝少数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竞相争夺复读生和让高二学生参加高考练兵的错误做法,根据江西省教育厅赣教基字[2004]59号文件规定,在普通高考报名时,各设区市招考办必须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签订责任状等有效措施,督促所辖县(区)招考办,切实加强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审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通高校招生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工作,关系到每个考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在考生报考资格方面,教育部已有明确规定。各设区市招考办在高考报名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江西省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简章》有关报名条件的规定,不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一律不准报名。违规报名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生的报名资格并在下年的考生诚信记录中加以说明,同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严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届毕业生之外的在校生报考。这些学生报考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浪费了宝贵的招生计划,冲击了中学的素质教育,侵犯了其它考生的利益,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必须大力整治,纠正这种违规。各县(区)招考办必须加强对中学集体报名考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做到逐一审查应届毕业生高中学籍卡、高中会考证和身份证等。

三、严禁少数中学报名时将应届毕业生改为往届毕业生或改为其它中学毕业生。高考报名是符合条件考生的一项权力,任何人无权改动考生的报名信息。严禁少数中学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私自改动考生的报名信息或报考类别。高考报名登记表必须由考生本人在网上报名时如实填写,县(区)招考办打印的《考生报名登记表》必须交考生和家长本人签字认可。

四、严禁一生两地报考。报名工作结束后各设区市招考办要登机查验考生姓名、身份证号码,发现一生两地报考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五、加强对少数民族考生的资格审查,户口截止日期为2005年12月底,各县(区)招考办在上报名单的同时,必须公示。

六、《报名登记表》上的“考生评语”栏由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统一填写在2006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基本信息表上。

七、在报名工作中,凡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提供假证明、证件、档案获得报名资格的,一经查实,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青山湖区高招办

5.关于幼儿教育 必看! 篇五

有识之士提出,应当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挫折耐受力,以防长大后种种不幸事件的发生。

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表明,在0到6岁之间,儿童的心理呈现出阶段性的连续变化。每一阶段儿童都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只有抓住这些突出特征才能对症下药,对婴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

如何对0到6岁之间的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0~1岁无须挫折教育

孩子的行为多是无意识的,成人的悉心照顾会使他们获得一种安全感,从而使它能够以成人为“安全基地”进行各种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还无所谓成功和失败,所以不会使孩子产生挫折感,所以在一阶段也就无须进行挫折教育了。

1~3岁遇到困难才鼓励

1~3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我们会发现,在这一时期上的孩子,他们行为上开始变得独立起来,对成人的话很少听从。这时候父母的教育是显得非常头疼的。

但是在这时期,你您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遇到困难,然后再进行鼓励。

3~6岁寓教于游戏

孩子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少了成人的很多约束。所以家长要知道,游戏可以作为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的绝好工具,可以利用好这一工具来教育孩子。

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一个游戏来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挫折,更直观的让孩子感受到。

当孩子遇到挫折怎么办

多肯定、鼓励孩子

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在精神上常常是最脆弱的,这时父母及时关心和鼓励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他会感到孤独无助,会有被遗弃的感觉,有时甚至会出现轻生的念头,父母及时地安慰和帮助孩子,孩子就会抑制和忘却难过,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遇到挫折先冷静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告诉孩子,要及时跟自己沟通,并且强调会跟孩子一起好好分析,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原因在哪里,而不是当孩子考得糟糕时,先劈头盖脸地一顿责备,更不能夸大挫折的影响力。所以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

适当合理宣泄

挫折会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要引导孩子通过合理的途径,把这种消极情绪宣泄出来,不要自我压抑,闷在心里,哭泣、大笑、倾诉等都是宣泄的途径。但也要让孩子明白,宣泄的方式要合理,也就是说,在宣泄时不要影响和伤害他人。

强化榜样意识

要知道,孩子喜欢模仿,也很容易受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很好的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对待挫折,勇敢面对未来。有时,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比如,通过和邻居的孩子一起做游戏,来激励孩子,树立孩子的榜样意识。

让孩子经受一点失败

我们都知道遭遇挫折时正常的,但是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的长大,不要遭遇到挫折。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从今天起要改正了,要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总之,挫折是暂时的,也是永远的,抗挫折能力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把锋利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就让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6.高等教育心理学必看试题 篇六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3、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4、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5、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6、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7、学习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

8、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9、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具有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和认知操作性四个基本特点。

10、自我意识: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11、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内容和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全面协调发展。简答题

图式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系统。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特点:由恒定部分与可变部分组成;有层次性;包含多种信息;包括动态结构和静态过程.简述心理学任务。

答: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几个部分。

简述你对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根据我国教师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

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简述学习的作用 答:学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只有通过学习,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大致说来,有如下作用: 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P108)答:激活、指向和强化功能。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

答:大学生学习内容特点有: 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1.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206)

答:主要有:情绪与动机、对问题情境的知觉、定势、功能固着和原型启发。

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214)答: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认知因素(智商、领域知识、策略性知识),人格因素

简述凯尔曼的关于品德形成理论(P247)答: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因此,人的品德的形成也是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他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P230)答: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部分组成。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P266)答:

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充分性、完整性和社会性。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与敏感性。

三、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大学生自我规划的稳定性、长远性和现实性。

简述自我意识发展(P258)答:

一、自我中心期。

二、社会自我发展期。

三、心理自我发展期。

简述人际交往功能(P277)答:

一、信息交流功能。

二、促进发展功能。

三、协调整合功能。

四、自我认识功能。

五、心理保健功能。

简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P280)

答:影响因素有:仪表、空间距离、交往频率、相似性、互补性、能力和个性品质。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298)答: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健全、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论述题

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论述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完善?(P271)

答:

一、建立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要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导向系统。实践证明,对教育效果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在于被教育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等要求,使之“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意识,再“外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

在对大学生进行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中,除了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外,重点要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完善的基础。首先,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把握实现自我。其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投射自我的客观评价。再次,通过反省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评价自我,积极实现理想自我。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首先要积极地评价自己,其次要引导大学生从自我的内部层次和与周围交往的高层次认识自我,再次,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竞争意识。最后,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恰当有效的自我调控是其自我意识完善的关键环节。完善自我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

创造性的实质是什么?论述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P223)

答:实质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成绩或新东西。

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发散思维法。

二、类比思维法。

三、逆向思维法。

四、转向思维法。

五、直觉思维法。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学习迁移?(P142)答:影响学习迁移的最重要的条件因素有: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以及心理定势的作用。因此,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促进学习迁移:

根据迁移产生的心理机制促进学习迁移。包括:

1、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信息编码。

2、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组织。

3、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辨别。

4、帮助学生建构迁移的心向。

二、根据迁移形成条件促进学习迁移。

1、科学确定教学目标,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和序列性原则。另外,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2、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恰当运用教学方法。

5、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

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P113、126)答: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有: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和学习动机的职业性。根据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

5、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6、正确指导

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7、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大学生学习特点?

答:学生学习内容特点有: 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根据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谈谈如何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P64)答: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

1、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2、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3、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4、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必须综合考虑,从多方面着手。

要优化社会环境。包括: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生活条件;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高培训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感;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心理素质。

完善学校管理。包括:优化学校环境;端正领导作风;健全激励机制;密切人际关系;开展健康休闲。

注重自我维护。包括:树立科学观念;进行身体锻炼;学会科学用脑;丰富业余生活;扩大人际交往;善于调适情绪。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谈谈学习它的现实意义。

简述凯尔曼的关于品德形成理论(P247)

社会规范的依从。认同。内化。如何帮助学生自我意识完善?

一、建导向系统。

7.关于幼儿教育 必看! 篇七

《教育学》模拟试卷(第一套)附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_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_、_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____、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____。4、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0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______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家长会、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 评定学生操行 B 教育个别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10分)

2、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教育学》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教育问题

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

3、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4、上课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六、三、三

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8、孔子;苏格拉底

9、学生发展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1B 2C 3B 4D 5D 6A 7B 8D 9C 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 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 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3、错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六、论述题

1、答: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依据: ①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③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

④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2、答:(1)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包括坚定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和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以及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等方面。

(2)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

(3)恰当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

七、实例分析

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心理学练习及部分答案

心理学练习题

(一)一、心理的实质

(一)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心理现象、规律)

2.心理现象也叫___,它包括___和___。

(活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___,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过程,它包括___、___、___。

(动态过程、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德国心理学家___在___年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1879年)

5.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6.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___。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7.必须具备___和___才能产生人的心理。

(人脑、客观现实)

8.人的神经系统是由___和___组成的。其中周围神经系统由___、___、___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

9.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叫___,它由___和___组成。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分叫___。

(神经元、细胞体、突起)(突触)

10.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叶,额叶是___中枢;颞叶是___中枢;枕叶是___中枢;顶叶是___中枢。

(语言运动智慧、听觉、视觉、躯体感觉)

1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___产生的规律性的___。

(反射、内外刺激、反应)

12.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叫___,它由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3.第___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人所特有的是___的活动。(一、第二信号系统)

14.反映是物质间___,彼此留下痕迹的过程。植物和单细胞出现了___反映形式;多细胞和环节动物有了___;脊椎动物出现了 反映形式;高级哺乳动物出现了 ;人的心理的最高形式是产生了___。人的心理反映具有___性和___性。

(相互作用、感应性、感受性、知觉、具体思维、意识、主观性、能动性)

(二)问答

1. 为什么说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2. 什么叫反映,它是怎样演化的? 3. 人的意识有哪些特征?

4. 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产生人的心理? 5. 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二. 动机

(一)填空

1. 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丰与发展的_____。它是____的源泉。(必要事物、个性积极性)

2. 需要可以按其_____、______加以分类。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____、___、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___、____。

(起源、对象、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后天的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 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___、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__个层次。

(马斯洛、五)

4.需要层次按人本主义的观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5、动机是指__人行动式__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___。(激起、抑制、内在原因)

6. 动机是由人的___和___而产生的。当人的愿望指向行动并成为推动行为的一种__时,就变成活动动机。

(内部需要、外部的刺激诱因与条件相结合、心理驱策力)7. 动机的特性和机能有___、___、____。

(动机的原发性特征和始动机能、动机的内隐性特征和调节机能、动机的实践性特征和强化机能)

8. 按需要的种类可以把动机划分为__、____。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9. 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初级的___、也称为___,其中饥饿动机、干渴动机是研究得最多的两种主要的生理性动机。(原发性动机、内驱力)

10. 动机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比较原始的三种驱动力:即___、___、与___;二是人类特有的___与___。

(好奇心、探索与操弄;成就动机、社会交往动机)

11. 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和社会价值分为___和___或___和低下的动机。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划分为__与__动机。按动机在活动中的作用的大小分___和____。

(正确的、错误的动机、高尚的、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主导性动机、辅助性动机)12. 与人的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活动)倾向性是___。(兴趣)

13. 兴趣是在__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__的对象即兴趣的对象。(需要、需要)14. 兴趣是人类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动力。人的兴趣对未来的活动起__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___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起__作用,对注意起__作用,对智力起___作用。(准备、推动、促进发展、激发与保持、开发)

15. 从兴趣的倾向性来看,可分为___、____。

(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16. 兴趣的品质特性是兴趣的倾向性(指向性)___、___、___。(广博性、稳定性、效能性)

17.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__关系。也就是说动机水平过低学习,效率___,动机水平过高,学习效率__,只有__水平的动机,学习效率最高。(倒U曲线、不高、反而下降、中等)

18. 心理学家__和__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___,而是根据__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___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__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____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固定不变的、任务性质、简单、困难、耶克斯-多德森)

19. 强化理论是由__心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的。强化可以分为___和__两种。美国社会心理家___将强化分为三种方式:一是___、二是___、三是___。

(行为主义、正强化、负强化、班杜拉、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20. 多伊奇等人提出了__的概念,他将成就结构理论划分为三类目标结构,即__、___、___。(成就结构理论、合作、竞争、个别化)

21. 韦纳认为个体对__和__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他的归因为分___和__两个维度。内外性维度是指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能力、心境、努力等因素都是由__的力量决定的,是__;而任务难度、运气、教师偏见、别人帮助等则是由__的力量决定的,是__。稳定性维度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能力和任务难度等因素是__;心境、运气和一时努力因素是____。

(成功、失败、内外性、稳定性、个体本身、内部原因、个体之外、外部、稳定的、不稳定的)

22. 韦纳指出,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把成功与失败结果归结为个人的能力、___、___、____、四个因素。

(自己的努力程度、运气、工作任务难度)

23. 根据兴趣的效能性,可将兴趣分为___和___。

(积极兴趣、消极兴趣)

24. 培养学习需要的途径有___和____。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间接转化途径)

25.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__的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___力量。成就动机最初由__和__提出,后来阿特金森加以发展。

(成就需要、内部推动力量、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需要?它有哪些种类? 2. 马斯洛是怎样划分需要层次的?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划分原则是什么? 4. 什么是动机?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5. 动机的特性和机能有哪些? 6. 动机是如何分类的?

7. 什么是兴趣?是如何分类的? 8. 兴趣有哪些品质特性?

9. 青少年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有哪些表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

(四)论述:

1. 青少年动机发展有哪些表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 3.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 归因理论是谁提出的,有几个难度?归因理论中的四个因素如何影响学习?

三、感知觉

(一)填空

1.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 进行___的反映。(综合整体的)2. 知觉的种类有___、___、___。空间知觉又包括___、___、___、___。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3. 影响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___、___、___、___、___。双眼线索有___、___。

(物体重叠、空间透视、运动视差、明暗阴影、水晶体调节)

(双眼辐合作用、双眼视差)

4.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___的反映,它依赖的参照指标有___、___、___。

(时间关系、顺序性、延续性、事物运动)

(自然界的周期变化、人造计时工具、生物钟现象及人的活动和活动对象的变化)5.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___和___的知觉。它包括___、___、___、___。影响运动知觉的线索是___、___、___。(空间位移、移动速度)

(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知觉、自主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运动与观察者的距离、观察者自身的)6.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___、___、___、___。

(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7. 影响知觉 客观因素有___、___、___、___。主观因素有___、___、___、___。

(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与情绪状态)8. 恒常性指知觉条件在___变化时,人客观事物的知觉仍然保持___的特性。视知觉的恒常性一般有___、___、___、___。

(一定范围内、相对不变、大小、亮度、形状、颜色)

9. 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的直观形式有___、___、___。

(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

10.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___、___、___的知觉过程。(有目的、有计划、主动)

(二)问答题

1. 直观的形式有哪几种,在教学中怎样遵循感知规律,正确使用直观?(97年已考)2. 什么是观察,它有何作用?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 举例说明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4.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有何作用?

四、注意(一)填空

1.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和____。(指向、集中)2. 注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3. 注意的功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功能、信息整合加工、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预测与预见功能)4. 注意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

(不随意性、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或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5. 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观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强度大小、刺激物对比差异性、刺激的变化与运动)(主体的需要兴趣与期待、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知识经验的影响)6. 影响有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任务明确、意志力与抗干扰能力、社会需要与间接兴趣、积极主动的操作和智力活动)7. 注意的品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8. 注意分配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只能有一咎不熟练,活动之间应有一定的联系)9. 和注意的稳定相反的品质是______。(注意的分散)10.影响注意广度(范围)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体复杂程度和客体间的关系、环境因素、活动任务的单一和复杂、主体的知识经验和个性特征)(二)问答题:

1. 在教学活动中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

2. 注意品质有哪些,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3. 简要说明注意的功能。4. 青少年注意有那些特点?

5. 分析产生分心的原因?怎样克服分心? 6. 影响知觉选择的主客观因素是什麽? 7. 注意的特点有那些? 8. 注意分配依赖的条件?

五、记忆与知识巩固

(一)填空

1. 记忆的过程(环节)是___、___、___。(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 根据记忆内容与对象分类,记忆分为___、___、___、___。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分为___、___、___。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 表象具有___、___、___、___等特点。它是___和___的中间环节。

(直观形象性、形象概括性、模糊、片断)

(不稳定性、个别差异性)

4. 识记是___和___事物,从而___的过程,识记分为___、___、___、___四类。

(识别、记住、积累知识经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5. 保持是记忆过程的___环节。是信息的___,也是___的巩固过程。(中心环节、储存、暂时神经联系)

6. 和保持相对的是___。是指记忆过的内容不能恢复或___,或者产生错误的___。暂时性遗忘是由___造成的___的障碍。永久性遗忘是由___引起的___障碍。

(遗忘、提取、再认和回忆、干扰、提取信息、衰退原因、存储性)7. 艾宾浩斯是___国的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他发现的进程是___,有___的特点。

(德国、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8. 前摄抑制提___________________。倒摄抑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先学习的内容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妨碍)

9、遗忘理论有三个学说,它们是___、___、___。(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

10、联想是___的复活,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联想的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答题:

2. 组织良好识记依赖的条件是什么?

3.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规律?怎样运用这个规律组织有复习?(什么是遗忘?怎样组织复习才能有将克服遗忘?)

六、思维与想象(一)填空:

1. 思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间接性、概括性)2. 思维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可分为_______、______根据 向性和答案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3.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

(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系统化)(概念、判断、推理)4. 概括有初级的_____、和高级的______。(经验概括、科学概括)5. 抽象是人脑把各种对象或现象间____、____属性提取出来的过程。(共同的、本质的)6. 思维的基本单位是___,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___关系。(概念、反比例)7. 推理可分为____和__两种。(归纳推理、演绎)8. 变式是从____、___和方式变换事物的____属性,揭示______属性的过程。它的作用在于____。

(不同角度、方面、非本质、本质、分化概念(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特征))9. 解决问题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10. 迁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中有__迁移和_____迁移两种。(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正)(负)11. 定势也叫心向,是心理活动的_____或是心理的__。它对解决问题有时有___影响,有时有____影响。

(一种准备状态、倾向性;积极影响、消极)12. 想象是人脑对___加工改造,创造出______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____。(已有表象、新形象、思维)13. 想象的在有____、_____。有意想象分为_____、____。幻想分为____、_____。(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理想、空理)14. 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造想象依赖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造性动机、原型启发与联想、积极思维活动、灵感和艰苦劳动)(刺激物是否鲜明生动、主体表象丰富程度、主体对词语和图表的理解、知识经验)15. 思维的品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创造性)(二)问答题

1. 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

2. 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3. 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怎样培养? 4. 什么是想象?怎样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5. 什么是概念?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

七、情绪与情感(一)填空

1. 情绪与情感是以______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____。(需要、态度体验)2. 情绪是与___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___需要相联的。(机体、高级社会)3. 情绪与情感具有两极性,积极的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____作用,消极的情绪与情感对人的活动起___作用。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促进(增力)、阻碍(减力)、肯定与否定、激动与平静、愉快与不愉快、紧张与轻松)4.情绪状态的机体表现有___、____、______。

(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脑电和皮肤电变化、表情变化)5.表情变化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面部表情、身段表情与手势、言语表情)6. 原始(基本)情绪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乐、悲哀、愤怒、恐惧)7. 按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划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心境、激情、应激)8. 心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引起心境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弱性、持续性、非定向的弥散性)(生活中的一般事件、带感情色彩的表象再现;人体的生物节律;理想、信念、世界观)9. 激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境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烈爆发性、短暂性、指向性)(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意向与愿望的冲突、过度抑制与兴奋、超强刺激引起意识狭窄现象)10. 人的高级的社会情感是与___需要相联系的,它可分为____、_____、_____。(社会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二)问答题

1. 联系实际分析情绪与情感有何作用? 2.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 情绪与情感和认识过程的关系? 4. 激情是怎样产生的?

5. 如何对不良情绪进行调适?

八、意志(一)填空

1. 意识行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克服内外困难。)2. 意志行动的过程是____、_____其中___是核心,是关键步骤。(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执行决定)3. 动机是一种推动人的______。由人的______和_______相结合而产生的。(内在原因、内部需要、外部的刺激诱因与条件)4. 动机的特性和机能有____、_____、____。

(原发性特征和始动机能、内隐性与调节机能、实践性、活动性与强化机能)5. 动机体系包括需要、定势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动机体系中,最强烈、最稳定、最核心的成分是该个体的_____,它具有更大的动力作用。(兴趣、愿望、理想、信念、世界观、主导动机)6. 活动目的是指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____和_____。目的矛盾引起的心理冲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结果、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7. 意志品质的差异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觉性与盲目性、果断性与寡断性、自制力强弱、坚韧性与动摇性、执拗和顽固性)(二)问答题

1. 分析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2. 分析人的意志行动的过程。

3. 联系实际分析人的意志品质的差异,好何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品质。

九、.能力(一)填空

1.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_____,使活动顺利完成的_______。(活动效率、个性一心理特征)2. 各种上能力的独特结合叫____。各种上能力结合和高度发展叫_____。(才能、天才)3. 一般能力是在许多认识活动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也叫_____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是智力的核心,______是智力 的高级表现形式。特殊能力是在______和______中表现的能力。

(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与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专业、特殊职业活动)4.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类型差异、水平差异、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5. 能力形成的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与早期营养条件、早期环境与教育中获得的经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社会实践活动、天才与勤奋等、主观心理条件)6. 关于智力 发展,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一个假设,他把5岁前视为智力发展的最迅速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小平视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了_____,其余_____是4—8岁获得的,另外_____是8岁至17岁获得的。(50%的智力、30%、20%)7. 测验量表是一种_____测量工具。它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化、常模、信度、效度、施测与评分标准化)8. 信度是____,效度是_____,信度高,效度______,效度高,信度一定______。(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希望测量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程度、不一定高、高)9. 智商IQ=MA(智龄)/CA(实龄)×100

10. 智龄:是对智力的绝对水平的度量,它说明了一个儿童的智力______。(达到了某一年龄水平)(二)问答题

1. 什么是能力?它与知识、技能有何关系? 2. 分析能力的个别差异。

3. 能力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十.气质与性格(一)填空

1. 气质是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中表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强度、速度、平衡性、灵活性)2. 神经系统基本活动过程是______和____。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结合,把动物的神经活动分成了四种类型。(兴奋、抑制过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3.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关系是:强—不平衡________;强—平衡—不灵活型________;强—平衡—灵活型_____;抑制型____。(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4. 按四分法气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5. 性格是一个人对______的态度和______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______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现实的、习惯化、比较稳定的)6. 在个性结构中具有核心地们的是___________。(性格)7. 性格形成的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幼儿环境、学校教育、职业活动与社会实践)8. 性格的结构特征差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9. 性格的类型可分为(1)机能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倾与_____;(3)独立与________;(4)价值取向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绪型、意志型、理智型;外倾型;依存型;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利型、社会型)(二)问答题:

1.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2. 性格形成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 3.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4. 试分析了解人的气质特点及差异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心理学练习题

(二)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心理过程?(C)A. 记忆 B、意志 C、兴趣 D、情绪

2. 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_A___。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想象 3.科学的心理学产生于_B_。

A.美国1879年B、德国1879年C. 奥地利1789年D.法国1789年 4.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属于个性心理特征。(C)A.动机 B、理想 C、能力 D、世界观 5.人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_D_。

A.人有语言 B、人能直立行走C.动物的反应水平低D、人有主观能动性

6.两个静止的事物很快地相继刺激视网膜上的邻近部位所产生的运动知觉叫(B)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诱动知觉 D、自主运动

7、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有的知识经验支认识它,并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C)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 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是(B)A.直观 B、观察 C、记忆 D、思维

9. 适时记忆的容量和注意的广度是一样的,都是(B)A.3—6个组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 D.7个组块 10. 无意义音节和遗忘曲线的首创者是(A)A. 德国的艾宾浩斯B. 德国的赫尔马特C. 德国的冯特D. 德国的苛勒 11. 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它相当于(D)A知觉 B思想 C感觉后像 D从知觉到思维的桥梁 12. 由苍松翠柏相到意志坚强是(A)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 C、对比联想D因果联想 13. 学生上课时想着课外的事是注意的(D)A转移 B稳定性 C分配 D分散

14. 注意强度在某种情况下能发生周期变化,这是注意的(C)A 分散 B转移 C动摇 D分配

15. 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过来是(C)A无条件反射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D思维 16. 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联合起来的过程是(B)A抽象B概括 C联想 D综合 17. 变式的目的在于(A)A分化概念 B突出事物的非本质特性 C新颖性 D便于直观 18. 指向于未来并且能实现的想象叫(B)A空想 B理想 C幻想 D表象 19.产生情绪与情感的基础是(C)A、个性心理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C、认识过程D、意志过程 20. 强烈而持续时间短促的情绪状态是(B)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心情

21、对劳动的热爱及责任感,同志感,友谊感,人道主义是属于(B)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激情

22.热爱真理,解放思想,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是属于(A)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认识

23.公元前五世纪,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的人是(B)A盖伦 B希波克拉特 C柏拉图 D、亚里斯多德 24.活泼好动、易动感情、伶利、敏捷是属于(C)A性格 B理智感 C气质 D激情

25.在个性结构中,始终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有好坏之分的是(B)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意志 26.气质类型的特点是(A)A. 无好坏之分B. 都是好的C. 都是坏的D. 多血质最好 27.将性格按照文化、社会学来划分的是(B)A荣格 B斯普兰格和底尔太 C阿德勒 D弗洛伊德 28.一个人冷酷无情、损人利己、傲慢是属于(C)A气质 B能力 C性格D道德感 29.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属于(B)A激情 B积极的心境 C应激D热情

30.一个人做事满怀信心,始终不渝、排除万难,实现目标表现了一个人的意志的(C)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

31.驾驶员在驾车时,眼、耳、手、脚并用是(B)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范围

32、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是(A)A1分钟以内 B2秒以内 C0、25秒 D10分钟

33、由一王朝想到马汉是(A)A、接近联想 B、类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因果联想 34.看小说时,人脑中形成的相应在形象的过程主要是(B)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35、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与(A)相联系的情感。A社会需要 B生理需要 C客观环境 D物质需要

36、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C)A生理条件 B心理过程 C可能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D个性

37、素质是能力发展的(B)A、直接生理机制B、自然前提C、心理条件D、决定因素

38、“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D)A. 缺乏营养条件B. 遗传素质C. 狼的影响D. 缺乏社会性刺激

39、气质类型是(C)的外部表现。

A、心理过程B、对事物的态度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D、认识倾向 40、具有明确目的的行为(B)意志行为。A是 B不全是 C不是 D以上都不是

二、判断题

1. 本能的行为属于无条件反射。2. 植物阶段已具有感受性反映形式。3. 人的心理反映象照镜子一样。4. 心理活动就是意识活动。

5. 巴甫洛夫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6. 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7.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8.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9. “动摇”是一种正常的注意现象。10. 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注意。

11. 有意注意不能直接转化为无意注意。12. 短时记忆的遗忘一般是永久性的。

13. 暂时性遗忘是因干扰而产生的提取性障碍。

14. 难度相等的材料,相似程度越高,倒摄抑制的干扰也越大。15. 思维是单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16. 幻想是一种有害无益的想象。17. 想象表象就是记忆表象。18. 思维与感知觉没有必然联系。19. 心境是心理情境。20. 激情是无法控制的。

21. 情绪、情感不是独立的过程,只是认识过程的伴随物。22. 不同的道德感是受不同的道德标准制约的。23. 动物也有情感。

24.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

25.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为都是意志行为。26. 需要是产生动机斗争的根本原因。27. 青少年的世界观已经成熟了。

28. 兴趣是推动人在认识和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心理特征。29. 个性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的总和。30.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31. 短暂动机对活动起消极作用。

32. 在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中,遗传是前提,社会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起主导作用。33. 能力与知识技能是等同的概念。

34. 能力的发展是先天素质与后天教育结合的结果。35. 智力是一种特殊能力。

36. 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37. 人的智力差异很不显著。38. 知识越多,能力越高。

39. 智力 表现早晚的差异是由于是否勤奋决定的。40. 气质具有稳定变的特性。

41. 气质主要是由先天素质决定的。

42. 气质影响人的活动进行的方式和工作效率。43. 性格主要受社会环境制约。44. 性格有好坏之分,始终有道德、评价的意义。

45. 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体心理特征转化的中间环节。

心理学 练习题(三)第一讲 练习题

1.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B)年。A.1897 B.1879 C.1789 D.1798 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A)。

A.个性心理 B.个性心理特征 C.个性倾向性 D.情感过程 3.认识、情感和意志统称为(C)。

A.个性心理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倾向

4.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B)。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5.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C)。A.感知 B.情绪 C.兴趣 D.气质

6.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D)。A.思维 B.意志 C.兴趣 D.气质 7.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B)。A.冯特 B.华生 C.弗洛依德 D.马斯洛 8.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C)。A.冯特 B.华生 C.弗洛依德 D.马斯洛 9.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A)。

A.尝梅生津 B.望梅止渴 C.谈梅生津 D.谈虎色变 第二讲:注意与感知 练习题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D)。

A.需要与态度 B.观察与思考 C.分配与稳定 D. 指向与集中 2.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3.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C)。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4.“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A)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5.“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C)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6.听到一声巨响,马上转过头去看,这属于(A)。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7.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不良注意品质是(B)。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动摇 8.“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到是利用刺激物的(B)。A.强度 B.对比 C.变化 D.活动 9.下列哪种是外部感觉?(C)

A.运动觉 B.平衡觉 C.皮肤觉 D.内脏觉 10.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是知觉的(D)。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第三讲:记忆 练习题

1.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经过复习转化来的记忆称为(C)。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登记

2.感知过的事物或对象再度出现时,人能够识别出来称为(A)。A.再认 B.回忆 C.表象 D.想象

3.有预定目的,而又自觉地运用方法的识记是(A)。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4.以经历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称为(D)。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5.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B)。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弗洛依德 D.冯特 6.遗忘的规律是(C)。

A.进程均衡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少后多

7.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叫(D)。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8.校庆时两位老同学相会,虽然叫不出名字,但彼此能认识,此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B)。A.回忆 B.再认 C.识记 D.保持

9.“由大联想到小、强联想到弱、高联想到低”是(B)。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因果联想 10.“由学生联想到老师”是(C)。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因果联想 第四讲:思维与想象练习题

1.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C)。A.思维 B.表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想活动主要是(D)。

A.无意想象 B.记忆表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3.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D)。A.表象 B.联想 C.做梦 D.幻想 4.梦属于一种(A)。

A.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记忆表象 D.再造想象 5.小孩子边搭积木边思考,这属于(B)。

A.直觉思维 B.直观动作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6.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C)。A.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 D.问题情境

7.尽可能多地说出“砖”的不同用途,这主要属于(A)。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分析思维 8.聚合思维又称为(C)。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求同思维 D.求异思维 9.“头脑风暴法”是由(D)提出来的。A.卢钦斯 B.邓克尔 C.西蒙 D.奥斯本

10.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是(B)。A.流畅性、应用性、灵活性 B.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C.整体性、具体性、灵活性 D.变通性、独特性、可操作性 第五讲:情绪与情感练习题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B)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A.个性 B.需要 C.兴趣 D.自我概念 2.(A)人和动物都具有。

A.情绪 B.情感 C.道德感 D.理智感

3.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是(A)。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

4.由意外的紧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是(C)。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

5.帮助了他人觉得高兴,这属于哪种情感?(B)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荣誉感 6.情绪评价学说的创建者是(D)。A.詹姆斯 B.兰格 C.坎农 D.阿诺德

7.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B)关系。A.U型 B.倒U型 C.直线型 D.无规律型 8.高兴时手舞足蹈属于下列哪种表情?(B)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语调表情 D.言语表情

9.和简单学习相比,(C)的焦虑水平能促进对困难和复杂内容的学习。A.相同 B.较高 C.较低 D.很高

10.学到知识之后产生的喜悦和满足感属于(A)。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是非感 第六讲:个性倾向性 练习题 1.个性倾向性的基础是(C)。A.动机 B.兴趣 C.需要 D.信念 2.需要的基本特征是(A)。

A.动力性 B.发展性 C.无穷性 D.层次性 3.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是(D)。

A.安全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

4.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A)。A.交往动机 B.成就动机 C.求知欲 D.自我提高动机 5.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是(C)。

A.交往动机 B.成就动机 C.求知欲 D.自我提高动机 6.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动机主要是(A)。

A.交往动机 B.成就动机 C.求知欲 D.自我提高动机 7.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B)成分。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机

8.(B)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是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A.自信 B.自卑 C.自尊 D.自负

9.(D)是个性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器。A.需要 B.兴趣 C.自我意识 D.世界观 10.自我控制属于自我意识中的(C)成分。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机 第七讲:能力 练习题 1.智力就是(C)。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2.各种能力的完备结合成为(B)。A.技能 B.才能 C.天才 D.智力 3.才能的高度发展称为(C)。A.技能 B.才能 C.天才 D.智力 4.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A)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5.下列选项中哪种是特殊能力?(C)A.观察力 B.记忆力 C.节奏感 D.注意力 6.生理素质是能力发展的(B)。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7.某个学生智商为100属于(D)。

A.智力优秀 B.智力缺陷 C.智力迟钝 D.智力中等 8.某个学生智商为80属于(C)。

A.智力优秀 B.智力缺陷 C.智力迟钝 D.智力中等 9.在全人类中,智力呈何态分布?(B)

A.偏态分布 B.常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10.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是(B)的。A.同步 B.不同步 C.迅速 D.缓慢 第八讲:气质与性格 练习题

1.气质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B)。

A.亚里斯多德 B.希波克拉底 C.柏拉图 D.克瑞奇米尔 2.某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多变、注意力容易转移,他是属于哪种气质类型?(B)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3.某人安静沉稳、寡言少语、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不易转移,他是属于哪种气质类型?(C)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的提出者是(A)。

A.巴甫洛夫 B.希波克拉底 C.加伦 D.克瑞奇米尔 5.胆汁质的人的神经类型是(A)。

A.强而不平衡型 B.强、平衡、灵活型 C.强、平衡、不灵活型 D.弱型 6.抑郁质的人的神经类型是(D)。

A.强而不平衡型 B.强、平衡、灵活型 C.强、平衡、不灵活型 D.弱型 7.个性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C)。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8.“某人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常用理智来控制感情与行为”,这属于哪种性格类型?(B)A.意志型 B.理智型 C.情绪型 D.胆汁型

9.用图片或墨迹,让被试自由回答反应而测量性格的方法是(B)。A.自然实验法 B.投射法 C.问卷法 D.个案法

10.(D)教养方式容易养成儿童自私、骄傲、任性和依赖的性格特征。A.民主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溺爱型 第九讲: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练习题

1.“一好百好,一坏百坏”是一种(A)。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2.“山东人直爽,上海人精明”,这属于(C)。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3.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近出现的信息对于印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是(D)。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4.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是(A)。

A.语言符号 B.非语言符号 C.面部表情 D.身体姿态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什么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B)A.相互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接近性

6.“远亲不如近邻” 说的是什么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D)A.相互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接近性

7.“错误效应”是指微小的错误能(B)能力突出者的吸引力。A.降低 B.增强 C.维持 D.抵消

8.(C)把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分为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和公众区。A.阿伦森 B.阿希 C.霍尔 D.洛钦斯 9.“以己推人”是一种(D)。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标签作用 D.投射效应 10.喊叫声、哭声、笑声属于(B)。

A.辅助语言 B.类语言 C.语言符号 D.口头语言 第十讲:心理健康 练习题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二者不可兼得,这属于(A)。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严重冲突

2.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D)。A.遗传因素 B.教育环境 C.人格特征 D.早期经验

3.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拘谨呆板、责任心过重和苛求自己是(B)人格的表现。

A.癔症型 B.强迫型 C.分裂型 D.自恋型

4.“好胜心强,事业心强,雄心勃勃,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凡事求成”,这是(A)人格的典型表现。

A.A型 B.B型 C.内向型 D.外向型

5.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中,下面哪个因素属于生态环境因素?(C)A.价值观念 B.人际关系 C.拥挤与噪音 D.文化变迁 6.下面关于心理咨询的观点不正确的是(D)。

A.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B.心理咨询是一种关系。

C.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活动。D.心理咨询面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7.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C)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A.躯体疾病 B.病毒干扰 C.遗传 D.大脑外伤

8.面对压力时,如果采取积极行动以解决引起压力的具体问题,这属于哪种应付方式?(B)

A.主动认知模式 B.主动行为模式 C.回避应付模式 D.情绪定向应付

9.“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得当,反复核对检查,惟恐疏忽和差错。”这属于哪种人格障碍的特征?(A)A.强迫型人格障碍 B.偏执型人格障碍 C.戏剧型人格障碍 D.分裂型人格障碍

10.“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是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这属于哪种人格障碍的特征?(B)

8.关于幼儿教育 必看! 篇八

一.填空。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桑代克提出了三条重要的学习率: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

3.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提出者是:吉尔福德。

4.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

二.选择题。

1.斯宾塞提出教育为生活作准备。

2.不属于学校制度文化的是:学生文化。

3.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4.中国的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5.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6.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7.附属内驱力(从属),它是指个人为了获得家长或别人的赞扬和肯定而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内部需要,通俗点说,就是学习和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博得大家的赞赏。

8.教师对一个学生的继续提问,称为。a.提问 b.再组织

c.探问 d.忘了

9.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10.人们习惯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是受哪种因素制约?a.定势思维 b.功能固着 cd忘了

判断题:

1.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2.心理年龄的提出者

3.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4.。。焦点是影响提取的因素()5.教学过程包括:预习,上课。。()

6.小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错,应该是具体运算阶段。7.法律法规题,具体忘了

8.最早提出“素质教育”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0.神舟七号的三位宇航员是:翟志刚,聂海胜,刘伯明()错,应该是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才对。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1、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发布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说:5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西藏教育事业,使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3、截止至2008年底,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9.3%

4、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5、“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孔子

6、美感的定义

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教学工作的个别差异性

8、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德育工作的长期性

10、“教师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说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

11、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班级

12、“最近发展区”是谁提出来的?维果茨基

13、校舍或教学设施不安全不能让学生使用,因为危害到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14、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15、教师资格证认定无须计划生育证明

16、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17、心理学家提出的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说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19、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20、教学评价最常用的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6.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标准

7.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8.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9.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1.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五、教材开发与管理

12.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13.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国家标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保证教材质量,降低价格。

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政手段指定使用教材的做法,严禁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教材。

六、课程评价

1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15.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七、课程管理

16.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17.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18.教育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支持部分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制度;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关心并支持课程改革。

20.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项经费。

为使新课程体系在实验区顺利推进,教育部在高考、中考、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实验区给予政策支持。对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单位、集体、个人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隐性课程;

2、教学模式;

3、学术学习时间;

4、顺向迁移;

5、课程资源。

二、问答题

1.谈谈你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10分)

2.如何叙写课堂教学目标(10分)

3.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15分)

4.如何认识师生关系?试述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5分)

5.教学互动的常见形式有哪些?如何有效开展教学互动?(15分)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谈谈你对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的认识。教育法律法规考试题目

一、不定项选择题 共 25 题

题号:

1、本题分数:2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BCD)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题号:

2、本题分数:2

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A)

A、9小时以上 B、9小时 C、8小时以上 D、8小时

题号:

3、本题分数:2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A)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不满十六周岁

B、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C、不满十八周岁 D、已满十八周岁

题号:

4、本题分数:2

新《未保法》中规定学校要履行以下义务:(ABCD)

A、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安全的义务 B、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义务 C、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D、保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义务

题号:

5、本题分数:2

教师私自拆学生信件并偷看了学生信件内容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

A、通信隐私权

B、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C、自由权

D、没有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题号:

6、本题分数:2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该保障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等于 C、不低于 D、低于

题号:

7、本题分数:2

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途径或手段是进行教育法律救济。教师适用的教育法律救济途径包括:(ABC)

A、公力救济 B、私力救济 C、公助救济 D、其他救济

题号:

8、本题分数:2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C)周岁的公民。

A、14 B、16 C、18 D、20 题号:

9、本题分数:2

江西省某中学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初三年级各班“民主选差生”,当选者要向学校交500元押金。如当选者有违反校纪的情况,要么被没收押金,要么被勒令退学。该中学的行为违反了新《未保法》(B)的规定。

A、第5条 B、第1条 C、第3条 D、第18条

题号:

10、本题分数:2

发生违反《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AB)

A、引咎辞职 B、受到行政处罚 C、追究民事责任 D、追究刑事责任

题号:

11、本题分数:2

新《未保法》将矫治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又不够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养,家长和学校都管不了的未成年学生的学校称为(A)。

A、工读学校 B、专门学校 C、半工半读学校 D、特教学校

题号:

12、本题分数:2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从(C)起开始实行。

A、1986年9月1日 B、2006年6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7年9月1日

题号:

13、本题分数:2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C)

A、收学费,不收杂费 B、收杂费,不收学费 C、不收学费、杂费

D、不收书本费、杂费

题号:

14、本题分数:2

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可能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ABC)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题号:

15、本题分数:2

国家提高教师素质的法律制度包括: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和(ABC)

A、教师职务制度 B、教师考核制度

C、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 D、教师奖励制度

题号:

16、本题分数:2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C)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低于 B、等于 C、不低于 D、高于

题号:

17、本题分数:2

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D)规定。

A、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B、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题号:

18、本题分数:2

新《未保法》共7章72条,自(B)起开始实施。

A、2006年6月1日 B、2007年6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7年9月1日

题号:

19、本题分数:2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A)

A、教师资格 B、竞聘上岗资格 C、骨干教师资格 D、高一级职称资格

题号: 20、本题分数:2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授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C)事业。

A、营利性 B、公共性 C、公益性 D、盈利性

题号:

21、本题分数:2

教师给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关黑屋,侵犯了学生的(A)

A、人身自由权 B、表达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没有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题号:

22、本题分数: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B)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A、1998 B、1999 C、2000 D、2001

题号:

23、本题分数:2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ACD)

A、拒绝接受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C、违反《义务教育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题号:

24、本题分数:2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A)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A、学校 B、家庭

C、城市居民委员会 D、农村村民委员会 题号:

25、本题分数:2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ABC)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A、体罚 B、变相体罚

C、侮辱学生人格尊严 D、纪律处分

教师竞聘招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CDE)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BCDE)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考|试/大措施有(ABC)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BDE)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BCDE)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考|试/大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考|试/大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考|试/大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教师竞聘招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9-02-03 20:45

一、单选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考|试/大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考|试/大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考|试/大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考|试/大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越秀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回顾 2009-02-03 20:44 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考|试/大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4.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B)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5.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C)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 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 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 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社会活动 7.7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的德育方法是(B)A、指导自我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 2009-01-31 13:18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违反本法第六章的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国务院或者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

(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

(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

(二)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

(二)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

第五十五条 学校或者教师在义务教育工作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六条 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

(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三)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第六十二条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

第六十三条 本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 2009-01-31 13:17 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四十三条 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四十四条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

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第四十六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保将上级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用于义务教育。

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

第四十九条 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专项练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1.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卢梭C.夸美纽斯 D.洛克

2.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问题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昆体良C.孔子

D.孟子

3.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D.资本主义社会 4.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5.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A.学生文化

B.教师文化C.学校物质文化

D.学校制度文化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的观点属于()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

D.辐和论 7.以下不符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特定要求的是()A.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B.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以谋生为主要目的D.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8.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的是()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C.教育政策

D.教育方针

9.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A.重要前提

B.重要条件C.重要途径

D.重要保障

10.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C.小组合作学习

D.小班教学 11.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C.形成技能 D.培养个性 12.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A.确立评价目标

B.确定评价情境C.控制评价过程

D.利用评价结果

13.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指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4.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A.谈话法

B.讲授法C.讨论法

D.实验法

15.在我国的教育法体系中,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A.教育行政法 B.教育法C.部门教育法 D.地方性教育法规 1-5 BACAD

6-10 ACDCA

11-15 BCCBB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专项练习三 2009-01-15 21:14 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 课程任务

B 课程制定者

C 课程设置的要求

D 课程管理层次

1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

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 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1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 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 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 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各学科教学 B 政治课 C 班主任工作

D 共青团活动

16.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麦克费尔

D 班杜拉

1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A 京师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 D 洋务学堂

1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

A 民主管理

B 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 常规管理 19.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A 加减评分法

B 操行评语法

C 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 模糊综合测评法

20.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 评价属于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1.D

2.B

3.A

4.B

5.A

6.C

7.A

8.D 9.C 10.B

11.C

12.A

上一篇:中学生法制讲座稿下一篇:医院安全工作月个人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