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共13篇)
1.《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 篇一
1.行政复议主要有哪些?
答:行政复议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复议主要解决的是行政争议;
(2)行政复议的审理和决定机关是行政机关;
(3)行政复议必须由不服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法提出申请才能启动,非利害关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4)行政复议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又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又审查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
(5)行政复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必须保证整个复议活动合法、公开、公平、公正。
2.行政赔偿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答: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归责原则虽然是判断责任构成的“最后界点”,但是,单凭归责原则,还是无法合理、全面地判断出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责任的。这就需要有较之于归责原则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责任构成要件。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的规定,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由行政主体、行政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和因果关系四个部分构成。
3.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有哪些
答:管辖是指关于不同级别和地方的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是涉及行政审判的组织体制、公民诉权保护、宪政分权体制等基本问题的重要诉讼法律制度。
在理解行政诉讼管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管辖是普通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分工。专门法院,如海事法院、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不受理和执行行政案件。对此,《行诉法解释》第6条第2款规定: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审理行政案件,也不审查和执行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
2、管辖是上下级法院、同级法院之间受理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也就是说,管辖要解决不同审级和同级不同区域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问题。
3、管辖是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管辖不包括第二审及再审案件的分工。我们实行四级两审制,第二审是第一审的继续,确定了第一审案件的管辖,第二审案件的管辖也就相应确定。另外,执行也是按第一审案件的管辖标准而定。
4、管辖权与审判权、主管权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行政审判权是法律赋予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权力,包括主管权、管辖权、裁判权、诉讼指挥权、强制执行权等。管辖权是审判权的实现形式之一,审判权是管辖权的基础与前提。主管权是管辖权的前提。主管是指法院有权中理行政案件的范围,针对的是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关于处理行政争议的权限划分问题。管辖针对的是法院系统内审理案件的权限。
管辖的种类一般认为,行政诉讼管辖可以做如下划分:
1、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级别管辖解决不同审级法院之间管辖权的划分,行政诉讼法在规定方式上采用了
“列举式”与“概括式”两种。例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海关案件、发明专利权案件等属于列举性规定,“重大复杂”标准属于概括式规定。地域管辖解决行政案件由哪个地区的法院受理的问题。对此,行政诉讼法采取了“概括式”规定方式。
2、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法定管辖是指由法律直接确定的管辖。裁定管辖是指在特殊情况下,由法院以移送、指定等行为确定的管辖,具体包括指定管辖、管辖权转移和移送管辖三种。
3、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共同管辖是指两个以上法院同时对一个案件均有管辖权。单一管辖则是只有一个法院有管辖权。
行政诉讼法在确定管辖时考虑了如下因素:
1、便于当事人诉讼。即管辖的确定要方便原告、被告参加沂讼活动。这里涉及空间、时间、经济、法律等多重因京。行政诉讼法第13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2、便于法院公正、有效行使审判权。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就地、就近审判,便于人民法院认定事实。海关、专利权案件,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应由水平与条件更好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确保正确地行使审判权。另外,排除干扰与“压力”等因素也很重要。
3、法院负担均衡。管辖的确定要考虑到不同地方以及各级法院之间,在诉讼负担上的合理分工,不能使某一个地方或者级别的法院的负担过重。
2.《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 篇二
形成性考核, 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并将考核和评价结果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依据的过程[2]。
1 形成性考核的意义
1.1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形成性考核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 可以及时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状况, 反馈教学信息。教师通过对反馈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 有助于有效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1.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形成性考核通过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不断激励和督促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理念。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从而达到对知识全面、系统掌握的目的, 此外, 还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策略和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
1.3 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学业成绩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其考核结果与课程终结性考核结果相结合, 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职生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的不良学习习惯, 避免了某些学生在期末考试时投机取巧;能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考核, 可全面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 能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 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
1.4 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核, 加强和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 如良好的学习习惯、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形成性考核在成人护理课程中的实施
在实施中,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作业考核、教学实践活动考核。
2.1 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
根据学生在成人护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定成绩, 依据学生出勤率、学习态度及课堂表现进行成绩评定。教师在教学中做好观察记录, 如学生是否认真参与到教学中, 听课过程中是否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建议等。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2 作业考核
在授课中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需要给学生布置作业, 作业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2种。
(1) 平时作业安排。如:请根据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需求, 制订适宜的饮食护理方案。依据学生完成平时作业的质量进行成绩评定。
(2) 综合性作业是根据课程阶段性学习测评的需要而专门设计的, 如案例分析, 给出具体案例, 要求学生分析、评估患者, 给出护理诊断, 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引导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
2.3 教学实践活动考核
根据学生在实验、实训课及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综合表现进行成绩评定。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临床见习、技能考核等。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 由学生扮演护士, 对模拟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并指导模拟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咳嗽。通过学生表现进行评分。还可以安排学生到医院对具体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并让学生分析患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 通过学生的书面报告进行评分。
3 考核程序
3.1 记录真实情况
制作各种记录表, 将学生参加课堂学习、作业完成、参加实践活动等情况记录下来。
3.2 整理原始资料
定期或不定期对记录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对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书面报告进行审阅。
3.3 评定分数
根据考核评分标准, 对整理的各项目内容、作业及实践成果进行量化评分。
3.4 合成分数
将各部分的考核结果根据标准进行分数合成, 得出学生形成性考核的总评成绩。形成性考核总评成绩按规定比例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结合, 作为学生学业的最终考核成绩。
4 形成性考核实施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4.1 强调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
部分学生认为形成性考核是终结性考核之外的另一种考试, 完成的目的只在于获取相应的分数, 在做作业时, 为了得高分而抄袭, 这种现象挫伤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有损于考核的公正性, 违背了形成性考核的宗旨。因此, 教师在开课前应向学生公布形成性考核方法及各部分所占比例, 强调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 对雷同作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4.2 注意考核内容的全面性
部分项目由于学生人数多, 缺乏可操作性, 如课堂提问、角色扮演等。因此, 应注意考核方法的多样性, 同时考核内容应涵盖学生的各个方面, 不能有所遗漏或偏颇。
4.3 注意考核过程的量化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情况应做详细的原始记录, 并将原始资料转化为数字资料, 使考核成绩由量化统计分析得出。
4.4 注意考核的公平性
考核的标准、程序、方式和方法应统一、规范, 不能因人而异。
5 总结
在高职成人护理课程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考核对促进护理教学改革有积极作用, 但现行的形成性考核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摘要:高职成人护理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平时课程学习表现、作业、教学实践活动考核组成, 形成性考核可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成人护理课程,形成性考核
参考文献
[1]彭金波, 郭丽.课程考核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2) :229~230.
3.《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 篇三
关键词:形成性考核;监控;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目前,广西开放大学正在建设过程中,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保证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好广西开放大学?就是加强对教学过程环节的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性考核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正可以担此重任,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盲目性,确保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效果。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反馈学习信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广西远程开放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形成性考核现状
1999年试点开放教育以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广西电大)就如何对统设课程和省开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从2006年春至今,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中央电大)对部分课程实行“双及格”的规定(即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者方可获得课程相应学分),进行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促使学生重视形考任务,重视学习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90%的课程仍然无法在网络中实现考核,形成性考核出现“人情分”“无教学过程”等情况。广西电大积极组织全区电大学生登录中央电大在线平台做作业、浏览资源等,但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BBS讨论)次数、电子邮件交流次数、点击“电大在线”次数和时间、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浏览学习资源等并没有纳入形成性考核中,没有在课程的学期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成绩份额,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形成性评价弱化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执行学习过程,监督、监控其学习和学习情况。教师按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进行判分,导致了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的落脚点又回到了考核上,隐性地导致了一些负面行为、现象的出现,如应付作业、临时抱佛脚地参加一些学习活动等,形成性考核演变成了阶段性的总结性考核。决定教与学两方面质量好坏的仍然还是“分数”“应试”教育的影子依然无法抹去。而“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其功能更加强调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和未掌握的部分,“评价”必须为学生找出薄弱环节,指出努力方向,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加重视通过进一步改善后的学习结果,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可以进行等级鉴定,也可以不进行等级鉴定。显然,实践中的“形成性考核”弱化了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功能。
三、一种新型的形成性考核监控体系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形成性考核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体系,健全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将网上教学与网上评价相结合,不仅促进了网上教学,也为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的实施提供了平台,如图1所示。
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体系通过评价、交流、激励、组织,对提高学生学习起着多种作用,是和教与学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是远程教育中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的实际效果,需要对教师作用的发挥、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对象的选择和设计、现代化评价软件的支撑等提出新的要求。
(一)教师是发挥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功能的关键
将形成性考核转换成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目的就是强化评价的功能,使得对学生的评定是多个回合的。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指出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和努力方向,使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是发挥和强化评价功能的关键,这关系到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广大教师和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各级办学单位也应在政策和待遇上加大对教师的扶持力度, 使教师能够安心、愉快地投入工作。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对象的选择和设计
教务处及课程责任教师在设计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流程时,应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于更适应它们各自特性的评价对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环境等因素出发,将不适合进行等级鉴定的用形成性评价,将需要进行等级鉴定甚至要给出具体分数以便与终结性考核合成成绩的,用形成性等级评分,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考虑到形成性等级评分的有效性和激励性,在布置测验和作业时,必须首先选择那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其次可以考虑对学生有吸引力和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同时可鼓励学生间的合作。
(三)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
建设完善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使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情况的跟踪、了解成为可能,并作出正确的形成性评价成绩。教学评价系统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资源浏览、讨论问题活跃度、参加小组学习等方面进行考察,其课程结果成绩上传至形成性监控系统,与等级考核成绩合并,成为最终形成性的成绩。
在教学评价系统中由于评语占有较大的比重,可以考虑将标准化的或重复使用的评语储存在评语库中,也可以考虑使用计算机语音系统,方便教师随时使用。通过成绩量化教学评价体系,使得学生有激励性、有主动性地学习;教师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设计课程每周或每学期网上最低自主学习时间,定期进行监控检查,通过监控检查将异常学生挑出来,进行针对性指导,给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注,达到促进、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四)建设形成性成绩监控系统
形成性成绩监控系统主要是对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的成绩进行监督和管理。形成性成绩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1.由广西开放大学教务处规定课程班级优秀比例,如高于该比例,则需要该分校或教学点主管教学领导的确认,成绩方可有效;2.设计课程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的成绩比例。该系统主要有以下5个模块:用户模块、形成性等级成绩录入/导入模块、形成性评价成绩录入/导入模块、合成模块、形成性成绩导出到教务系统模块、统计模块和督查模块,如图2所示。广西开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有效控制随意给分现象的发生,从而达到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的要求。
四、结语
形成性考核是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的环节, 是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是广西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广西电大远程教育中形成性考核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形成性考核监控体系。该体系提出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考核并重,通过教学评价系统和形成性成绩监控系统对形成性考核成绩进行管理和监督,有效地加强监督学生学习,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瑞红.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的质量监控[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2]李萍.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的设计质量监控[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范祖仲.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 篇四
网页的平面构成,就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语言.其中含义就是将 点 线 面 色 等各种单元组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厚度造型,平面构成是以轮廓造型,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态按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造型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 色彩 位置 方向 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骼以及空间 空心 虚实 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骼,是可见的,其他如空间,则是以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 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态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 接触 复叠 透叠 联合 减缺 差叠 重合等几种关系。骨骼可以分为: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骼,以及有规律性骨骼(即重复近似 渐变 发射等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密集 对比等骨骼)。基本形与骨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 互相制约 互相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
5.《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 篇五
1、域是实体中相应属性的(A)。
A、取值范围 B、值 C、名称 D、描述
2、把保存关系定义的关系称为对应数据库的(B)。
A、一般关系 B、元关系 C、特定关系 D、正常关系
3、在一个关系R中,若存在XY和XZ,则存在X(Y,Z),称此为函数依赖的(C)规则。
A、传递性 B、分解性 C、合并性 D、增广性
4、设一个关系为(R(A、B、C、D、E、F),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DE,DF},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D)。
A、(A,B) B、(A,C) C、(A,E) D、(A,D)
5、设D1,D2和D3域的基数分别为2,3,4,则D1*D2*D3的元组数为(B)。
A、9 B、24 C、10 D、20
6、若一个关系为R(学生号,姓名,性别,年龄),则(A)适合作为该关系的主码。
A、学生号 B、姓名 C、性别 D、年龄
7、设一个集合A={3,4,5,6,7},集合B={1,3,5,7,9},则A和B的并集中包含有(C)个元素。
A、10 B、8 C、7 D、6
8、在一个关系R中,若存在X(Y,Z),则也隐含存在XY和XZ,称此为函数依赖的(B)规则。
A、传递性 B、分解性 C、合并性 D、增广性
9、若一个关系的任何非主属性都不部分依赖于任何候选码,则称该关系最高达到了(B)范式。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BC
二、是非题
1、在文件管理阶段,文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数据库管理阶段,文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错)
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既支持客户局部应用,又支持客户的全局应用。(对)
3、在对象数据模型中,对象不但能够继承,而且能够嵌套。(对)
4、设一个学生关系为S(学生号,姓名),课程关系为C(课程号,课程名),选课关系为X(学生号,课程号,成绩),求出所有选课的学生信息的运算表达式为II学生号(X)与X的自然连接。(对)
5、在一个关系R中,“职工号”函数决定“姓名”是非平凡函数依赖,但不是完全函数依赖。(错)
6、主码是一种候选码,主码中属性个数没有限制。(对)
7、在一个关系R中,若存在XY且X不包含Y,则称XY为非平凡依赖,否则,若存在XY且X
Y,则称XY为平凡依赖。(对)
8、在一个关系R中,若存在“学号系号,系号系主任“,则学号不能够函数决定系主任。(错)
9、一个关系若存在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则必然会造成数据冗余,但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能够正常进行。(错)
10、在列级完整性约束中,每个约束只能涉及到1个属性,在表级完整性约束中,每个约束可以涉及到多个属性。(对)
三、填空题
1.数据库系统的外模式在SQL中称为(视图),它由(基本表)产生出来。
2.在SQL中建立和删除数据库模式的命令分别为(create schema)和(dropschema)。
3.在SQL中,若一个完整性约束只涉及一个列,则该完整性约束既可以作为(列级)完整性约束定义,也可以作为(表级)完整性约束定义,两者只选其一。
4.在(列级)完整性约束中,每个约束只能涉及到一个属性;在(表级)完整性约束中,每个约束可以涉及多个属性。
5.在SQL中,create table、alter table和命令分别为在数据库中(建立)(修改)和(删除)基本表结构的命令。
6. 向基本表插入数据时,可以在命令中例用关键字(Valves)引出记录值,或者在命令中通过(Select)子句得到一个结果表。
7. 在SQL中,每个视图中的列可以来自不同的(表),它是在原有表的基础上(建立)的逻辑意义上的新关系。
8.在SQL中通过使用视图,能够使在关系规范化时被分解的关系(连接)起来,能够增强数据库的(安全)性。
9.当建立的删除一个视图时,对相应的基本表(没有影响);当修改一个视图时,则对相应的基本表(有影响)。
10. 在SQL新版的查询语句中,(Select)选项实现投影运算,(from)选项实现连接运算,(where)选项实现选择运算。
11.在SQL的查询语句中,(group by)选项实现分组统计功能,(order by)选项实现对结果表的排序功能。。
12.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大致相继经过(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机器实现、运行维护等六个阶段。
13.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画出(数据流图)、建立(数据字典)和编写(需求说明书)。
14.概念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找出所有数据实体,画出相应的(ER图)。
15.在列举的购物活动中,存在着三个实体,分别称为(商品实体)、(销售实体)和(收款实体)。
16.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模式时,首先要设计好(全局模式),然后再设计好各个(外模式)。
6.《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 篇六
管理学基础形考作业
(一)一、理论分析题
1.什么是霍桑实验?通过霍桑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1.霍桑实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这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2.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
2.人际关系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主要内容有:(1)员工是“社会人“。人际关系学说强调,金钱并非刺激员工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的和心理的欲望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二、案例分析题
1、你同意哪个人的意见?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答:我同意王平的观点。
本案例中的四个人物,赵利、王平、老张、小乔由于处在不同的管理岗位,所担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所以他们都从各自岗位出发来认识管理问题,因而观点与结论迥然不同。
小乔从事销售管理工作,可能更关注产品的信誉,、质量、价格等问题,因而他力图从系统理论中的内外因素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观点来考虑销售。
赵利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可能更注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规范性、程序性、纪律性,因而更同意权变理论,即根据不同的产品设计、工艺、时间、批量等要求来合理安排人员、任务以及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管理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王平从事的是销售工作中的推销工作,直接与各种顾客打交道,因而她认为权变理论更为实用,即根据不同顾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促销方式。
而老张则也是从事基层生产管理工作的,他就同意赵利的观点,更加认同权变理论。
2、如果你是王平,你如何使老张信服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向,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见得绝对有效,也不见得绝对无效,采用哪一种理论和方法,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因此要让别人信服,就得从权变理论的观点入手,向对方强调任何理论都要结合实际运用才有用,而实际情况却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来定。
3、你怎么理解小乔关于科学管理理论的说法?
小乔对激励理论的认识是从“经济人”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其实,对于一般的工人来说,小乔的说法还是有点道理的。物质激励是最重要的。但对于其他层面的人员可能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到效果,比如:高层管理者、具有强烈应战心理的人员等。
管理学基础形考作业
(二)一、理论分析题
1、如何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管理者为什么要编制计划?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再内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总环境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措施和手段。
管理者为什么要编制计划呢?这是因为以给出组织未来努力的方向,减少不确定的性和环境变化的冲击,使浪费和冗余减至最小,以及设立标准便于进行控制。具体来说,首先,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其次,通过计划可以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预见环境变化及其对组织的影响。最后,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2、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分为哪四个阶段?目标建立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四个阶段。
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目标要略高于组织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实现。(2)目标要要保证质与量的有机结合,尽可能量化组织目标,确保目标考核的准确性。(3)目标期限要适中。(4)目标数量要适中。
2、什么是战略?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战略的含义: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作出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蓝图。
战略的构成要素包括:
(一)战略远景。指组织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包括经营理念和企业宗旨。
(二)目标与目的
(三)资源 资源是区别于其它组织的标志,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四)业务 指的是组织参与竞争的产业领域
(五)组织: 包括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
3、如何正确理解决策的含义?管理者为什么要掌握决策职能?
理解决策的含义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即做出决策时必须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做出分析与评价。(4)决策要有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对一个企业来说,其经营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存在决策问题,决策是管理的核心,贯穿于整个组织管理过程,对组织的各类管理人员都存在如何做出正确决策问题,所以作为管理者要掌握决策职能。
二、案例分析题
1、格兰仕公司进行战略转移的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是(1)60年代微波炉行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至9O年代进人普及期(1990年世界微波炉产量为2254万台),产品生产技术成熟;(2)微波炉在中国却是曙光初现的行业,随着大家电的普及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便利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微波炉市场将是一个基数小、增长速度快、潜力巨大的市场;(3)1990年全国微波炉产量为100万台,进口量为几万台,虽有竞争,但程度远未达到激烈。
2.格兰仕公司怎样成为微波炉大王的?
答:①关闭、卖掉原有的服装生产线,实施大胆的战略转移,把资源转移到微波炉;②引入一流的设备、技术、把产品质量性能做好、做优、产业做大;③专一化生产这一品种,做大、做强,做精。
3.“把所有的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这句话包含了怎样的管理思想?
答:这句话体现了密集型发展战略的管理思想
管理学基础形考作业
(三)一、理论分析题
1、管理人员的选聘渠道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一)内部提升
优点: 1.有利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准确性 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缺点: 1.可能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 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并抑制组织的创新力。
(二)外部招聘
优点: 1.外聘的管理者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缺点: 1.外聘人员很难迅速打开局面。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部招聘会打击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一般而言,高层主管一般采用外聘的方式;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可采用内部提升的方式。在组织成长期多用外部招聘的方式,稳定期多用内部提升的方式。
2、什么是激励和激励过程?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有哪些?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激励过程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有: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2.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二、案例分析题
(一)成荣的授权计划
1、你认为成荣的领导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成荣的领导方式变得不合时宜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成荣的领导方式属于专制式。这是一种独裁式领导。主要特点是领导者个人独断专行,自行作出各种决策,从不考虑别人的意见,领导者预先安排好的一切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下级只能服从,除了工作命令之外,领导者从来不传播更多信息。下级没有机会参加决策方案的制定,而只能奉命行事。成荣控制公司达30年之久,对于所有事务都事必躬亲,下属只是他可以随意支配的助手。虽然在他发觉员工不欣赏自己的管理作风和自己年事已高已不适合原来高强度的工作之后他决定授权,以实际行动获得了员工的认可。但是当下属将要执行各项计划的时候,成荣便开始担心,虽然在顾问的劝说下成荣打消了干预的念头,但这些已表现出原本成荣达30年之久的专制式领导方式并非由授权计划而得到真正的体现。而张浩把产品直接销给零售商的计划被成荣直截了当的制止,不听任何解释的作法更是表现出成荣的专制式领导方式。
第二、成荣领导方式中存在“父母自我状态”的心理状态。“父母自我状态”的个性特征是权威和优越感。在与张浩问题处理上的表现,把自己认为强加在别人头上,并不容许做任何的解释,这些训斥的命令责骂式的权势作风充分体现了“父母自我状态”心理状态。第三,成荣与下属之间的沟通存在隔阂,造成交叉性沟通。会议中,成荣没有听清楚张浩的计划便厉声打断,而张浩的回答也并能从成荣的角度来说明自己计划的原因。双方都未以对方所预期的自我状态出现,而造成冲突以至于会议中断。
2、你对成荣的授权计划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对于成荣的授权计划的建议有:授权是制上级主管者随着职责的委振而将部分职权委让给对其直接报告工作的部属的行为。对于授权计划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变管理作风。由原本的专制式领导方式转变成参与型领导方式。在下放权利的同时,保留知情权与建议的权利。第二,必须调节成荣的心理状态,由原来的“父母自我状态”转变为“成人自我状态”。客观理智,尊重他人。第三,有效授权。注意向下级授权者明确所授权责任的责任,目标和权利范围,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第四,提高沟通技巧、善于倾听,避免产生冲突,导致沟通的失败。
(二)应管与不应管
1.李校长的说法与做法对吗?
对。学校管理要识大体弃细务。善于辨别“应管与不应管”的校长才是一个会管的高明的校长。
2.试用领导权变理论解释李校长的领导风格。根据权变理论,领导方式可以有多种类型,比如集权式、分权式、民主式等。管理实践中的集权式和分权式,属于校长不善于辨别“应管与不应管”的表现;民主式,则属于校长善于辨别“管与不应管”的表现。显而易见,案例中的李校长的管理方式应属于民主式。管理学基础形考作业
(四)一、单项选择
1下列各选项中(B)属于管理的对象
A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 B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 D 组织中的人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中心问题?(C)
A科学技术B加强人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
3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负责制定的。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所有管理者
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原则。3.A.现实性 B.权变性 C.关键性 D.协调性 4.1.B 2.C 3.A 4.B 5.A 6.D 7.B 8.B 9.B 10.A
二、多项选择
1.BCD 2.ABD 3.BCD 4.ACD 5.ACD
三、判断正误
1.X 2.√ 3.X 4.√ 5.X
四、配伍题
1.管理(B)2.公司层战略(A)3.技术技能(D)4.企业文化(E)5.业务层战略(C)
五、简单题
1.计划工作的性质是什么?(P44)
(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效率性(5)灵活性(6)创造性 2.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是什么?(P175)
2.领导者科学用人的基本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唯才是举。领导者应当明确选拔人才的标准,把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拔出来,发挥其才能。二是用人所长。
三是知人善任。领导者在用人时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工作,使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四是要有勇气选拔名望和才学超过自己的人。3.简述有效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对组织工作进行有效控制,管理者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目标明确原则
二是控制关键点原则 管理者应关注的是那些关键点上的例外事件,而把其他问题交给下属处理就可以了。三是及时性原则 四是灵活性原则
五是经济性原则
六、案列分析 某公司的奖励制度
1.本案例突出体现了哪项管理职能?
体现了管理的激励职能。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现代企业通常采用的激励方法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职工参与管理和工作丰富化。
2.根据公司的案例,谈谈职工参与管理的重要性。
职工参与管理,可以使职工或下级感受到上级主管的信任、重视和赏识,能够满足归属感和受人赏识的需要。
职工参与管理,会是多数人受到激励。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7.《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 篇七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熟练掌握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熟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使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要求, 专业课教育成为高校教改研究的焦点之一。[1]
专业技术课由于其本身的特点[1]:技术性和严肃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相对的难度和内容的枯燥, 因此在保证结果的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一考定成败”的考核体系不适合专业技术课程。而且专业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一般占有相对较大的比重, 但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要求牢记理论, 而是强调将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能够灵活运用, 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为了有效的保证专业课教育的教学质量, 实现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 我们将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思路引入到专业课教育当中来。所谓形成性考核, 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 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 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这种模式更加真实的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 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教学进度, 而且有利于学生客观的了解自己目前学习的程度, 从而保证了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2,3]
2 专业技术课程中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2.1 确定专业技术课程中形成性考核体系的评价指标
专业技术课程中形成性考核体系的评价指标应该根据具体的专业技术课程的类别不同而不完全相同。根据专业技术课程的内容性质, 可以将其分为理论型、实践型和理论实践混合型等三类。本文以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工程材料测试技术》课程为例来阐述形成性考核体系在专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该课程属于理论实践混合型课程, 即兼有理论授课和实践环节的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类型不同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以及学生所属专业的不同和学生的自身情况等方面经课程组讨论后决定总评成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比例, 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实践混合型课程其形成性考核体系的评价指标内容应包括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作业、实验考核、阶段考试、期末考试等环节。对于以上考核环节, 要通过课程组讨论才能确定具体指标以及相应指标占总评成绩的比重。经课程组讨论后, 《工程材料测试技术》课程中平时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 提问和讨论占5%, 作业占10%, 实验考核占10%, 阶段考试占15%, 期末考试占50%。
2.2 在专业技术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考核体系
在确定了专业技术课程中形成性考核体系的评价指标后, 要按照已制定的考核环节来实施考核。
在平时考勤中, 不仅要采用点名的方法, 而且还可以通过随堂小练习等多种考勤方法来避免点名时代答等现象。提问和讨论环节中由于课程人数众多、教学时间少等原因, 最好采用分组的形式来完成。一般3-5个人为一组比较合适, 上课时一组同学坐在一起, 提问和回答是一组同学共同商讨后给出答案, 其成绩为一组同学共同的。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时间, 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作业考核中, 为了防止抄袭的现象, 最好布置一些综合性、最后要通过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来完成的题目。对于答案相同的客观题目, 在考核时要加大计成绩的次数, 例如作业成绩要有10分计入总成绩中, 那么最好要考察5次作业, 每次完成的完全符合要求给2分。
实验考核中最好以综合实验的操作考核来评定成绩。但是若是条件不允许, 例如实验设备不够或是均是演示实验等原因, 那么就要以实验操作作为考核点, 或是以一个3-5人的团队来进行考核。
阶段考试的形式和考核时间的灵活性很强。其形式可以是笔试, 也可以是口试, 可以是开卷的, 也可以是闭卷的。在时间上, 可以安排在每个阶段之后, 也可以安排在重要章节之后。采取的形式和安排的时间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和班级人数等因素。
期末考试可以按传统的考核模式来进行, 可以是闭卷也可以是开卷。由于其卷面成绩只占到总评成绩的50%, 没有平时好的表现, 总评成绩一定不会理想, 反之, 平时注重了学习, 不仅前期考核成绩好, 而且期末考试的成绩也会很理想。因此, 有效避免了作弊等违纪现象。
2.3 构建专业技术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体系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在专业技术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考核体系, 在不考虑教学硬件的条件下, 需要注意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问题:
(1) 教师的问题。由于考核环节的增加, 必将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实践考核内容的增多, 必将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因此, 为了培养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 并组建好老中青搭配的课程组, 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教师的作用。
(2) 学生的问题。这种新型的考核模式需要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配合, 因此课程开始前就要向学生阐明考核的各个环节,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这样才能使考核发挥它正常的作用。
3 结论
在专业课教育中引入形成性考核体系, 不仅能够强化考试功能、实现教学目标, 而且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避免了考试作弊等不良学风, 从而保证了专业课程教育质量, 为高素质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迟宝全, 黄镇海.专业技术课教学中PDCA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1 (2) :91-92.
[2]王健.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标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4:62.
8.《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 篇八
关键词: 专业课程 形成性考核规范 主要问题 对策
形成性考核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学员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考察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员课程学业成绩依据的过程。随着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深入,大多数教员反映,士官学员学习状态比未实施形成性考核之前好,学员平常表现积极,踊跃回答问题、主动训练科目的现象突出,这些都说明形成性考核切实能够大大促进教和学的反馈,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然而专业课程在形成性考核过程中,由于一些不规范问题的出现,导致形成性考核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实际效果不太理想。
一、当前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内容设计不合理
形成性考核内容一般包含平时作业、科目训练、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有些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设计简单,有的没有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制定,有的是相互照搬,模式方法不加修改地硬性套用,这种套用有时会导致有些课程考核具体实施起来较困难。比如,有的专业课程设计过多的操作科目考核,但具体实施时,学员没有时间训练,教员没有合适的时间安排考核,考核可能被拖延,或者有的只能作罷。有时会因为过多的考核,使学员产生逆反心理,训练上不重视,考核上应付了事。有的专业课程,教员设计过于难的“大项目”考核,难度大考核时间可能耗时较长,使得很多学员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不了。另外,有的专业课程考核内容设计过于形式化,比如一些训练项目中的“自评”,根据一些教员反映,在自评中,学员往往不会切合实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实际评判,一般都会给自己打很高的分数。这项考核内容一般流于形式,没有较大的成绩评定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考核的实施方法存在随意性
一般来说,专业课程中涉及的形成性考核的项目比较多,每项具体的实施办法却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教员无论是对课堂提问还是对平时作业,都没有可参考的评定方法和打分标准,有的教员按成绩等级评判,有的给出“印象”分。专业课程大多有操作科目考核,但操作科目设置之后,具体的操作考核时间、地点、组织方法等都无具体说明,实施过程随意性较强,可能会出现部分完成考核、部分不能完成考核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后续的考核不能及时进行的情况,这些都会使得整体形成性考核达不到该课程预期的考核要求;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每次考核的实施办法,就不能确保最终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完整体现。
(三)考核管理落实不力
一是各考核项目成绩记录混乱。目前,形成性考核大多由任课教员负责实施,由于形成性考核项目较多,有时有些教员会安排学员骨干进行记录;有些教员对考核成绩缺乏规整,记录成绩时根据印象打分。并且,有时任课教员会同情、照顾某些学员,使得有些学员的成绩很高,不切实际。二是部分考核项目流于形式。比如,在一些操作项目考核中,部分教员为了节省时间,简单操作几下就给出评定成绩。有些教员为了省时省力,作业布置过于简单。如果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完成任务,给出不切实际的成绩,那么这些成绩在形成性考核中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原因分析
(一)部分教员不够重视
由于形成性考核工作的不完善和不成熟性,教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没有对形成性考核进行全面实施或正确考核。比如,在平时作业方面,由于每门课程授课教员都要布置几次不同形式的作业,每份作业都要评阅,教员工作量大幅增加,导致有些授课教员没有按要求进行认真批改,作业上只有学员的得分,没有任何批语。有的仅用“大作业”成绩替代形成性考核成绩,使形成性考核内容缩水、成绩缺乏可信度和含金量。有的教员对形成性考核的各项指标随意更改,或在进行形成性考核时随意对各项指标给分,成绩不能反映学员的实际情况。由于部分教员对形成性考核缺乏认识和指导思想不明确,造成措施方法不得力,形成性考核落实不到位,使形成性考核流于形式,同时也对学员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学习方法、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二)课程考核制度不够健全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还有待完善。由于形成性考核是近几年逐步推进的考试模式,专业课程特点区别较大,要求不同,考核方式方法有时也不同。部分教员没有针对具体课程特点的形成性考核方法参照实施。在形成性考核实施中,往往只能自行安排一些项目的考核,随意性较强。虽基本能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要求,但是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有的课程在实施形成性考核中,学员不重视,认为形成性考核成绩是通过终结性考核难度的调剂品。
考核数据管理不到位。因为形成性考核成绩会影响最终考核成绩,大多数学员还是比较重视自己的平时成绩的,只是有些成绩管理过于松散,使得平常出现学员给教员要成绩的现象,或是有的教员没有实际考核就随意给出成绩。形成性考核应是一个以不断反馈调整或升华教学的有力途径,形成性考核成绩若失去意义,就不能对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不利于教,也不利于学。
三、改进措施
(一)规范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设计
专业课程是为学员岗位任职打下基础,各专业课程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中相辅相成,内容及其特点不同,其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设计也应不同。形成性考核内容设计一般应围绕人才培养要求制定,使考核内容跟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相匹配,不超出教学大纲要求,又贴合课程特点,切实促进学员重视形成性考核,正确认识形成性考核,使形成性考核利于学员自身查找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满足教学目标要求。
首先,从专业课程特点出发把握方向。比如,《火炮结构原理》这门课,该课程侧重理论,为了达到形成性考核教学要求,在内容设计上也侧重理论考核,根据每个阶段的任务要求,设计一些切合教学内容的理论作业,根据百分制打分。再比如《加榴炮构造与维修》课程,该课程侧重于操作训练,在形成性考核中应设计适量、难度适中的操作考核内容,根据评定记录表记录操作成绩及过程情况。
其次,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出发找准内容。每门课程内容量都比较大,考核中要有所选择。另外,形成性考核不可能每堂课都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是加强教学反馈、满足教学目标的必要环节。
(二)规范考核实施过程
形成性考核过程中内容设计得很好,但如果缺乏规范的考核实施过程,考核功能就得不到很好地实现,形成性考核就是一句空话。形成性考核的每一次考核都应预先设定好形成性考核内容,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考核方法、打分机制等组织实施过程方案。考核实施过程可由任课教员单独组织,也可由教研室整体组织实施。另外,本着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形式多样的考核活动,但应有系统地组织实施办法,针对不同考核内容,实际不同规范标准。根据预设的形成性考核流程严密组织及实施,避免不规范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有效性。
(三)规范形成性考核成绩管理
9.《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 篇九
作业1(1---4章)
一、填空题
1、国民基础教育 普通文化教育。
2、九年义务教育。
3、基础性。
4、世界全民教育大会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
5、教育民主化 教育普及化。
6、总的设想和规定 具体目标和要求。
7、推动社会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8、学会认知。
9、英国2061计划。
10、综合性。
11、综合实践活动。
12、过程方式 情感价值观。
13、国家 地方 学校。
14、发现教学。
15、基础性 范例性。
16、咨询与心理治疗 非指导性治疗。
二、简答题
1、可参考课本P31---42页。
2、可参考课本P65---66页。
3、可参考课本P67---68页。
4、可参考课本P112---114页。
5、可参考课本P76页。
6、可参考课本P127---128页。
7、可参考课本P145页。
8、可参考课本P 186页。
9、可参考课本P154页。
三、论述题 建议根据有关理论结合实际进行论述,做到有理有据。(关于马心兰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主要特点,可参考课本P170---173页。魏书生的中学语文改革主要特点,可参考课本P173---177页)作业2(5---7章)
一、填空题
1、道德判断 道德选择。
2、合格公民。
3、个体和环境替化强化。
4、道德认知发展。
5、启发思考培养能力。
6、教育评价。
7、都可以测量。
8、教师职业道德 评价体系。
9、综合性 分层性。
10、教育评价。
11、目标游离。
12、学校层面。
13、全员性 全方位性。
二、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对德育的影响表现为:网络使学生接触到的各种社会信息越来越快、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改变了以往信息渠道单
一、信息闭塞的状况,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还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但大量的信息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健康的、不适宜学生的、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这对尚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分辨是非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使减少网络对德育的负面影响,学校、老师、家长应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以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只供参考)
2、可参考课本P204页。
3、可参考课本P230页。
4、可参考课本P242页。
5、可参考课本P246页。
6、可参考课本P288页。
三、论述题
1、可参考课本P215页。
2、可参考课本P 220页。
3、可参考课本P275页。
4、可参考课本P 299---300页。
四、实例分析可参考课本P 230---235页。作业3 第三单元
大作业
10.形成性考核4 篇十
(第8、9、10专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部署,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方向,明确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
(1)经济建设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政治建设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文化建设
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社会建设
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生态文明建设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和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
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稳定。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建美好未来。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核心。
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1)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经济建设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关系、政治意识、政治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等,也制约着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面貌之所以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思想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正如邓小平所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2)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江泽民也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 由此可见,只有政治建设搞好了,实施“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3)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其他建设就没有精神支撑。只有搞好文化建设,人们拥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才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4)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 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建设就像一条纽带,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具有统合功能和辐射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
(5)生态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 没有生态建设,就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目前,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已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目标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结合实际,谈谈新时期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答:(1)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党的十八大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这是我们党对于所处环境和自身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
一是执政的考验。我们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才取得了今天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的地位。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执政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因为执政,所以存在权力的诱惑,容易造成腐败;因为执政,容易形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因为执政,民众要求高,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因为执政,容易陷入事务主义,导致党政不分。中国古代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的王朝更替,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历代王朝都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苏联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共产党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直面执政所带来的各种考验,正确应对这些挑战,有效处理执政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二是改革开放的考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改革开放也给党的建设带来巨大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容易冲击党的执政基础;再如物质利益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得群众自主性增强,对党依赖减弱。这些新情况,使得传统比较有效的党建办法受到挑战。
三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创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方向确定以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有其负面性。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所造成的党风方面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只要钱,不要社会主义。一些党员错误地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捞钱,产生了“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钱”,信服“不管什么主义,能赚钱就是好主义”等错误思想。第二,只要实惠,不讲理想。一些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而又渺茫”,甚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第三,只要个人利益,不要整体利益。少数共产党员在理论上鼓吹个人主义,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诋毁集体主义;在实践上唯利是图,破坏党、人民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第四,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少数党员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那一套已经过时,如今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吃白不吃,不要白不要、不拿白不拿”,趁着手中有职有权,抓紧解决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孩子问题。
第五,只要人情关系,不讲党性原则。不少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原则性差,办事情做工作讲情面不讲真理,要“关系”不要原则,有“关系”不该办的事也办,没有关系该办的事不给办,“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礼物一送,事情办成。
四是外部环境的考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党越来越面临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西化”和分化的图谋未变。党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颠覆、渗透的压力。
面对“四大考验”,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面对“四大考验”,全党必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
(2)“四大危险”
一是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往往产生于取得丰功伟绩之后,是指在精神上松懈懒惰,表现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思想僵化等。无论个人还是政党,创业之初大多能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而一旦取得巨大成绩后,就容易满足于已有成就,陶醉在颂歌之中,出现精神懈怠的危险。目前,我们党成立已经90多年,执政已经60多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阶段性的,距离共产党人的最终理想更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在成绩面前,我们决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而是要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二是能力不足的危险。能力不足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错综复杂。我们必须要有知识短缺、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在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作风飘浮、对群众安危冷暖不闻不问,对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腿上滑下、久拖不决。
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美色、权力的考验,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腐蚀了党的肌体,给党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如十八大后的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案、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案等。
(2)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11.《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 篇十一
【摘要】课程考核是病原生物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病原生物学课程考核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师生双方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高校的形成性评价尚处于摸索实验阶段,通过本课题的实践,可以为相关学科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提供借鉴材料,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病原生物学 考核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2013年海南医学院教育科研课题(HYZ201301)。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19-02
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主要课程,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课程考核是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既是考核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教师教学工作、了解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对病原生物学教学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传统的病原生物学课程考核主要根据学生考勤、实验报告、期末闭卷考试三方面进行,其优点在于简便易行,适用于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但是这样做也往往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考点,考前突击过关,平时只注重写实验报告而轻视实际操作,较难综合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动手能力,更不能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得到落实。因此,探究新的课程考核模式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之一[1~2]。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指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咨询、访谈、学习日志和学习档案)对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知识、技能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对他们的学习进展进行持续评价。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M. Scriven)1967 年提出,后被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B. S. B1oom)引进教学领域[3~5]。在国外,形成性评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包括医学教育。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形成性评价应用还刚刚起步,尤其是在“怎么评”(即形成性评价方式)上的研究方面,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值得广泛借鉴的评价模式[6]。
本课题致力于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病原生物学教学考核,结合本学科发展特点,构建一套以教学全过程管理为基础,以合理评价指标为核心,以科学评价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查漏补缺,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最后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构建合理的病原生物学形成性评价量化指标
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考核(出勤、课堂表现评价、小组课堂展示评价)、实验考核(实验习惯评价、实验报告评价、实验操作技能评价)、理论考核(阶段性测试、期末考试)。量化指标制定后,在课程开始的第一节课就要公布予学生,让学生获得信息做好准备,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形成性评价的学习中。
2.选定考核的具体内容及方法
2.1平时考核
2.1.1课堂表现评价
在学期的18个教学周开展。目前高校理论课授课班容量大,教学任务紧张,因此课上集体提问尚可,个别提问很难做到。而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与理论课是基本同步的,实验课班容量小时间相对充裕,因此可以把个别提问转移到实验课上来开展。代课教师可以在实验课上就学生已学的内容进行个别提问,对于挑战学生的题型,答题形式可以从口头转成书面,并组织小组讨论。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进行评分。代课教师可以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针对提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便于后续教学计划的补充调整,同时共同研讨下次课的课堂提问设计。
2.1.2学习小组课堂展示评价
在学期的第9周、第10教学周开展。针对各论的部分章节内容(其他细菌和四体),要求以学习小组(每组8-10人)为单位,依据教学大纲就本章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选1名代表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充分展示学习小组对所学内容的理解(8-10min),其他小组提问。根据知识点讲述是否全面,重难点是否突出,PPT制作是否精准、小组成员是否参与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最后对全部内容给予归纳总结。
2.2实验考核
2.2.1实验习惯评价
病原生物学每次实验材料繁多,较易用混。要求值日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发放实验用品、培养物、标本片等工作,课后负责将实验有关用品收集,分类处理。学生要做到这些,课前就必须充分预习和准备,同时通过参与可以让学生熟悉实验的整个流程,培养学生做事善始善终、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评价内容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发放材料的有序性、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以及实验后的卫生清洁工作等让学生开展组间互评,代课教师适时监督。
2.2.2实验报告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是实验报告格式的规范性、实验现象记录的客观性、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以及是否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等。其中重点评价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科学分析实验结果能力和对失误之处的反思总结能力。本课题组要求代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实验报告上的“师生交流栏”,及时征集学生反馈信息,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性意见。对于共性问题,下次课开始要重新解释说明。endprint
2.2.3实验操作技能考核
根据本学科实验教学的特点,本课题组计划在第六次实验课上(本次实验内容包括革兰染色、美蓝染色、奈瑟染色、抗酸染色),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核,根据无菌操作、制作涂片、染色过程、实验结果、油镜的使用等评价实验操作成绩。这样可以使实验操作考核在本次实验课上集中完成,减少了期末专门进行操作考核人力物力的消耗。由于对每个同学进行观察和考核,工作量较大,仅靠教师可能难以完成,本课题组计划吸收高年级的同学(要求对病原生物学实验娴熟且富有责任心)加入考核小组,同时建立可量化的实验操作规范及要点分值,以保证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3理论考核
2.3.1阶段性测试
一学期3次,在学期的第5、第10和第14教学周开展。选择前期学习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重要知识点作为考查范围,以随堂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试后教师要及时公布成绩,重新发放试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在哪里,给学生提供改错的机会。同时对不同题目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学生整体对重难点掌握的长处和不足,便于后续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查缺补漏。
2.3.2期末理论闭卷考试
在学期的第19、20教学周开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主客观题兼顾,题型多样,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评分标准严格按照学院制定的学生期末考试卷面评分标准进行。
3.成绩评定与分析
3.1 最终成绩评定
结业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技能考核(20%)+阶段性测试成绩(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40%)。
3.2 考核结果分析
考核评价是上一周期教与学的反馈,是我们在下一周期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指挥棒。代课教师对学生的各项要素的评定均记录在案并输入电脑保存,统计学处理,分析各项实验成绩,建立考试成绩分析柱状图,纵向衡量学生课程始末的综合能力是否提高。
3.3 设计调查问卷
从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参与态度和对考核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等诸多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学生和带课教师开展调研工作,力求详尽、细致、客观。认真分析总结反馈信息,为进一步修正、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提供依据。
4.形成性评价实践中的体会
4.1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形成性评价量化指标是关键之处。
由于形成性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多名代课教师参与,所以首先要求所有代课教师认真研究这一评价的内涵,新老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研讨,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制定出严格细致的量化标准,科学分布相应构成要素的比例,尽可能保证不同教师在评定过程中遵循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而保证不同班级不同授课教师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2形成性考核强调的是过程管理,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占用教师的大量时间,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足够的耐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保证形成性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形成性评价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国内医学教育的评价指标。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由反馈-鼓励-指导三个环节组成,它重视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力图通过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能够了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而促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本课题组遵循形成性评价的原则,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借鉴兄弟院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先进经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适合本院学生的完整、合理、可操作性强、学生理解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促进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深度学习,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惠娟,汪长中,官妍等.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体会.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1):1044-1050.
[2]将培余,顾福萍,徐伯赢等.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2008, 35(10):1638-1640.
[3]M.Scriven.Curriculum evaluation[M].Chicago Rand Mc Nally,1967:121-126.
[4]B.S.Bloom.Evaluation Comment[M].Los Angeles Univer?鄄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Center for the Study of Evaluation of Instrectional Programs.1968:320-341.
[5]B.S.Bloom,Hastings T. Handbook of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M].New York:MeGraw HillBook Company.1971:312-331.
[6]BELL H,李井泉.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中国全科医学.2007, 10(4):285.
作者简介:
牛莉娜(1979-),女,副教授,山西长治人,研究方向:病原生物学。
12.《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 篇十二
一、传统经济法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 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 考核方式仅采用闭卷笔试, 形式过于单一。目前, 一些高校在考试改革中探索了论文考核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可以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 但经管类学生法学理论基础薄弱, 撰写专业法学论文难度较大。这种形式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抄袭, 结果就是既未达到考核知识, 又未达到考核能力的目标。
(二) 重理论考试轻实践操作
从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 经济法的教学应注重应用能力和实务能力的培养。由于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往往采用合班上课的方式, 人数众多。理论考试由于不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 而在学生成绩评定中占据绝对比例。相反, 实践操作考核或无或少, 不会对学生成绩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 重笔试轻口试
笔试对知识考核的覆盖面广, 考核的信度和效度都较高, 因此是传统经济法考核所惯常采用的方式。但笔试侧重考查的是学生的背功, 题目多是对于知识的再现。这种考核方式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 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口试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而且有利于锻炼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长期以来, 传统考核只注重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教师为了考而教, 学生为了考而学, 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 下课看笔记, 考试背笔记, 考后全忘记”的局面。卷面成绩忽略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不能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评价结果难免有失公正。在经济法课程的考试改革中, 可以尝试加大形成性评价力度, 建立一套动态、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兼顾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评价与反馈的多重功能。
二、经济法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
(一)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 (Diagnostic Assessment) 、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Assessment) 和终结性评价 (Summative Assessment) 。其中,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 其概念最早由斯克里文提出, 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 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 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我国对这一概念有所扩展, 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1]。这种评价方式既是一种评价体系, 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二) 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指标
形成性考核指标体系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 并将其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科学理论体系[2]。经济法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类指标, 每一大类下又有若干项具体指标。各项
1. 理论考核指标。
理论学习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方面 (30分) 包括出勤、课堂笔记、按时完成作业等;学习能力方面 (20分) 包括识记能力 (课堂提问) 、研究及分析能力 (学期论文) 等。
2. 实践考核指标。
实践操作的评价指标包括:分析能力 (案例分析) ;交流能力 (讨论或辩论) ;思辨能力 (论文答辩) ;问题解决能力 (模拟情境) ;组织能力 (模拟法庭) 。以上各项分值计10分, 满分为50分。
(三) 考核的基本形式及考核内容
与上述评价指标相对应, 考核内容也可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部分。其中, 理论考核与传统考核方式无异, 本文着重论述实践考核的形式。
1. 案例分析考核。
由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配给学生,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每组分配一个案例。案例的选择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每组同学在课前对分配的案例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教师于每次上课前安排一组同学将其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并接受同学的询问。时间不可过长, 以5—7分钟为宜。分析后教师要有点评, 并根据该组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
2. 小组辩论 (讨论) 会。
由任课教师选取经济法领域中有争议的热点问题,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学生在课前必须收集相应的资料, 作充分的准备, 通过小组内的讨论, 形成一致的意见, 再与其他观点不同的小组进行辩论。每场辩论 (讨论) 由两组同学完成, 教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并点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3. 论文答辩。
经济法课程主要分为六部分, 即总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师每讲完一部分, 选取该部分的一个前沿问题作为论题, 安排全班1/6的学生以此论题撰写论文。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内容提出1—2个问题, 由学生进行答辩, 并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并点评。每位同学以2分钟为宜。
4. 情景模拟。
经济法课程的某些章节可以尝试进行模拟教学, 由教师设计特定的场景、事件, 让学生进入相关的角色, 以经济法律规定为参照系, 进行演练。例如, 在给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讲《公司法》这一章时, 可组织学生模拟组建公司。每组每位同学都有具体分工, 包括公司住所的确定、验资、拟定公司章程、办理营业执照、召开股东会、董事会等[3]。任课教师以流程是否合法, 法律文书撰写正确与否, 有无团队精神为标准评定分数并点评。每学期可组织情景模拟三次左右, 每次以不超过1学时为宜。
5. 模拟法庭。
在讲授“经济仲裁与诉讼”一章时, 适宜采取模拟法庭教学法。运用此法时, 由于学时的限制, 不能过于注重案件的实体审理, 而是侧重于使学生熟悉法庭审判流程。建议将前述每组同学负责的案例作为模拟法庭开庭的案例, 这样可以使实体与程序兼顾。每学期安排模拟法庭若干场, 每场庭审安排10人参加, 时间以不超过25分钟为宜。任课教师根据庭审程序是否正确, 准备是否充分为标准评定分数并点评。
三、本评价体系的实施条件
(一) 人数不宜过多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授课的最大困难在于上课人数为宜, 并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每组6至7人左右。
(二) 各专业教学内容的适当选择
经济法课程涵盖了所有与市场经济运行及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 涉及多个部门法。本评价体系的实施, 要求实践教学部分占总学时的1/3左右, 这就需要压缩理论教学时间。教师在讲授时不可面面俱到, 而应该根据学生专业有所侧重。
(三) 以多种教学法的使用为前提
本评价体系是为配合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而制订。因此, 必须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为前提。
(四) 学生的全面参与
本评价体系在设计上即兼顾了理论与实践, 同时对于经济法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章节均有考核, 覆盖面较广。因此, 在实施时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参与上述所涉各项, 不能漏项。唯有如此, 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目的。
(五) 学时保障
同是经管类专业, 在经济法的课时安排上各学校差异较大:有的学校为68学时, 有的学校为34学时, 甚至还有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学时不同的情况。由于本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学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安排在50学时以下很难满足教学要求, 应以51至60学时为宜。
(六) 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
在有限的学时内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这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具备法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经济法教师应具备与所教学生共同的专业背景。比如, 国际贸易专业的经济法教师应熟悉国际经济法、金融法等;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熟悉旅游法规等。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情景考核与案例分析考核时, 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4]。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衡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不在于传输给了学生多少知识, 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多少能力, 考核方式是否合理, 不在于教师是否机械地“给分”, 而在于能否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随时考核, 随时评价, 随时改进。同时, 将学生的各项考核结果累加作为终结性考核成绩, 可以防止“一考定成败”的片面性, 最终实现取消形式化的经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目标。
摘要: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单一、僵化, 过于注重终结性考核, 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形成性考核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动态监督与及时反馈, 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构建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可以对理论与实践各环节进行全面考查, 促进学生提升管理能力与法律素质, 最终实现取消形式上经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目标。
关键词:经济法,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王频, 彭六生, 郭瑶.高职教育模拟法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 (5) .
[2]葛梅.如何建立职业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指标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9) .
[3]陆中宝.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研究——以南京工程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
13.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十三
三、简答题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会计主体不同⑵具体工作目标不同。⑶基本职能不同⑷工作依据不同。⑸方法及程序不同。⑹信息特征不同。⑺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⑻观念取向不同。2.简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答: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2)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4)采用变动成本法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1)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3)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所得税有一定影响。
四、计算分析题
1.某电器公司上半年各月的产销量与成本水平如下: 项目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产量(台)4100 4400 4200 5100 4300 4800 总成本(元)230000 250000 240000 270000 230000 250000 要求:(1)要求高低点法对总成本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2)7月份预计产量5500台,用高低点法预计7月的总成本是多少? 解:高点(5100,270000)低点(4100,230000 设线性方程为y=a+bx 则270000=a+5100b , 230000=a+4100b
∴a=6600 b=40 ∴y=66000+40b 所以7月的总成本:66000+40X5500=286000 2.某家电企业生产A产品,该产品单价60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35元,固定生产成本总额30000元,推销及管理费用总额18000元,均为固定性的。该产品期初无存货,本期生产5000件,销售3000件。
要求: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贡献边际、营业利润。解:变动成本法
本期销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X本期销货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X本期销售量 =35X3000=105000(元)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X期末存货量=单位变动成本X期末存货量 =35X(5000-3000)=70000(元)
贡献边际=销售收入-变动成本=60X3000-35X3000=75000(元)营业利润=贡献边际-固定成本=75000-30000=45000(元)
3.某服装生产企业,2007年生产某款服装共24000件,销售了20000件,单价为10元,该批产品的直接材料48000元,直接人工19200元,变动制造费用4800元,固定制造费用12000元,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8000元,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4000元,假定该企业无期初存货。
要求:分别按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解: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10X20000=200000(元)
单位销售成本(48000+19200)+(4800+12000)再除以247000=3.5(元)销售成本=3.5X20000=70000(元)
销售毛利=200000-70000=130000(元)销售费用=8000+4000=12000(元)营业利润=130000-12000=118000(元)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单价X销售量=20000X10=200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48000+19200)+4800再除以24000=3(元)变动成本=3X20000=60000(元)
贡献毛益(边际)=200000-60000=140000(元)固定成本=12000+8000+4000=24000(元)营业利润=140000-24000=116000(元)
4.某轴承制造公司只产销一种型号的轴承,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变动成本总额为120000元,获营业利润140000元,假设该公司计划下一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的30%,其他条件不变。
要求:预测下一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解:∵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120000÷30%=400000(元)∵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固定成本=400000-120000-140000=140000(元)
销售数量=120000÷12=10000(件)单价=销售收入÷销售数量=400000÷10000=40(元/件)
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140000÷(1-30%)=200000(元)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单价=200000÷40=5000(件)5.某饮水器生产公司生产三个类型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销售单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销售结构(%)甲 30 18 40 乙 16 8 20 丙 10 7 40 固定成本总额 19000元
要求: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类产品的保本额。
解:加权贡献毛益率合计=∑(各种产品贡献毛益率X销售比例)=(30-18)÷30X40%+(16-8)X20%+(10-7)X40%=38% 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贡献毛益率合计=19000÷38%=50000(元)甲产品保本额=50000X40%=20000(元)乙产品保本额=50000X20%=10000(元)丙产品保本额=50000X40%=20000(元)管理会计作业2
三、简答题
1.简述现金流量的内容。
对于投资项目来讲,现金流量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发生的各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量。在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过程中,现金流量是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时必须考虑的基础性数据,也是计算投资项目评价指标的主要根据和重要信息。2.销售预测的定义?销售预测的基本方法? 销售预测的定义
销售预测,又叫产品需求预测,是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对未来特定时间的全部产品或特定产品的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作出的预计和推测。(1)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在销售预测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调查分析法、专家集合意见法、推销员判断法和产品生命周期法等。(2)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
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两种类型。根据所采用的具体数学方法的不同,趋势预测分析法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等。因果预测最常用最简单的是直线回归法。
四、计算分析题
1.某染料生产企业9月份实际销售量为2000公斤,原来预测该月的销售量为1840公斤,平滑指数α=0.6 要求:请运用平滑指数法预测10月份的销售量。
解:10月份销售额=0.6X2000+(1-0.6)X1840=1200+736=1936(公斤)2.某服装企业生产一款服饰,今年的生产量为2000件,售价2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90元/件,获利100000元。要求:(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2)明年计划增加销售10%,预测可实现的利润。
解:经营杠杆系数=〔(单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200-90)X2000/100000=2.2 明年预计可实现利润=基期利润X(1+销售量变动充X经营杠杆系数)=100000X(1+10%X2.2)=122000(元)
3.某机械制造企业每年需用轴承2000件,原由金工车间组织生产,年总成本为20000元,其中,固定生产成本为8000元。如果改从市场上采购,单价为10元,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其他型号的轴承,获得3000元的贡献毛益。
要求: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轴承的决策,并说明理由。相关成本分析表
自制轴承 外购轴承 变动成本 机会成本 相关成本合计 决策结论: 解:自制
变动成本=20000-8000=12000 机会成本=3000 相关成本合计=12000+3000=15000(元)外购
相关成本=变动成本=10X2000=20000(件)>15000(元)决策
自制相关成本小于外购相关成本,因此自制。
4.某电器生产企业最新购入一台设备可以生产A、B两个类型的产品,该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18000机器销售,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A产品 B产品 每台机器销售 45 60 销售单价(元/台)25 16 单位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元/台)11 7 固定制造成本(元/台)12 8
要求:用差量分析法作出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解:差量收入=25X45-60X16=165(元)
差量成本=45X(11+12)-60X(7+8)=135(元)差量利润=165-135=30(元)>0 结论:A产品获得利润大于生产B产品获得利润,所以应生产A产品。
5.某化工企业拟新建一条生产线,厂房机器设备投资总额800万元,营运资本100万元,年内即可投入生成,寿命为3年,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项目固定资产残值为80万元,投产后预计每年销售收入为500万元,第一年的付现成本为12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要求:计算该项目每年的净现金流量。
解:由题,项目建设期为0,项目计算期为3年,终结点为第3年末。项目建设期:NcFo= —800+(—100)= —900(万元)项目经营期:净现金流量=税后净利— 1年折旧+年摊销 年折旧=(800-80)÷3=240(万元)
第一年:税后净利=〔500-(120+240)〕X(1-25%)=105(万元)第二年:税后净利=〔500-(120+10+240)〕X(1-25%)=97.5(万元)第三年:税后净利=〔500-(120+10+10+240)〕X(1-25%)=90(万元)NcF1=105+240=345(万元)NcF2=97.5+240=337.5(万元)NcF3=90+240+80+100=510(万元)
管理会计作业3
三、简答题
1、简述预算控制的程序与方法
预算控制的程序包括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两个环节,具体又包括(1)下达执行;(2)反馈结果;(3)分析偏差;(4)采取措施。预算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1)预算授权控制;(2)预算审核控制;(3)预算调整控制。
2、简述成本中心的特点
(1)成本中心的考核对象只包括成本费用,而不包括收入。(2)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3)成本中心只控制和考核责任成本。
四、计算题
1、某电动玩具生产企业预算销售量在5000~8000件之间变动;销售单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6元,固定成本总额50000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以1000件为销售量的间隔单位编制产品的弹性利润预算。
弹性利润预算 单位:元
解:项目 弹性预算
销售量(件)5000 6000 7000 8000 销售收入 400000 480000 560000 640000 变动成本 280000 336000 392000 448000 贡献毛益 120000 144000 168000 192000 固定成本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营业利润 70000 94000 118000 142000
2、某灯饰制造厂有关固定制造费用的资料如下: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按正常生产能力12000小时计算,每机器小时费用预算为2元。该厂生产A挂灯耗费的标准机器小时为2.5小时/台。本月实际生产A挂灯4000台,共耗费9500机器小时。本月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为21750元。要求:用三因素法分析固定制造费用
差异。
解: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1750-4000*2.5*2= 175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1750-12000*2=21750-24000=-225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2000-9500)*2= 5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0-4000*2.5)*2=-1000元
3、某投资中心投资额为16000元,年净利润为4000元,公司为该投资中心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8%。要求:请计算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
3、解:投资利润率=4000/16000=25% 剩余收益=4000-16000*18%=1120元 第四部分综合测试题
三、简答题
1、简述固定成本的概念及特征,并举例3个常见的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变化的那部分成本,但就单位固定成本而言其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动。
固定成本的特征主要呈现为其总额的不变性以及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租赁费、保险费、广告费、管理人员薪金、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2、简述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
预算编制的程序包括(1)下达目标;(2)编制上报;(3)审查平衡;(4)审议批准;(5)下达执行。
预算编制的方法主要包括(1)固定预算方法与弹性预算方法;(2)增量预算方法与零基预算方法;(3)定期预算方法与滚动预算方法。
四、计算分析题
1、某公司甲产品2007年3、4季度各月的制造费用与相关历史资料如下: 项目 7月份 8月份.9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销售量(件)1700 1920 1200 2000 1800 1950 制造费用(元)2450 2750 2000 2800 2620 2680 要求:(1)用高低点不对制造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于公司对各类成本进行控制。
(2)假如2008年1月份预计的销售量为2400件,预计制造费用是多少? 解:(1)高点是10月份(2000,2800),低点是7月份(1700,2450)b =(2800-2450)/(2000-1700)= 1.167元/件 a =2800-1.17*2000或2450-1.17*1700=466元 则成本模型:y=466+1.167x(2)2008年1月份预计制造费用=466+1.167*2400=3266.8元
2、已知:某灯饰生产企业产销A、B两上类型的吊灯有关资料如下表示: 品种名称 销售数量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贡献毛益 成本总额 营业利润
A
(1)
25000
(2)
8000 12000 B
1000
30000
15000
18000(4)要求:计算表中用数字(1)(2)(3)(4)表示的项目上,列出计算过程。解:(2)变动成本总额=25000-8000-12000=5000元
(1)销售数量=(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 =(25000-5000)/10=2000件
10(3)固定
(4)营业利润=30000-15000-18000=-3000元
(3)单位贡献毛益=(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数量 =(30000-15000)/1000=15元
3、某电器生产企业最新购入一台设备可以生产A、B两个类型的产品,该摄别最大生产能务为18000机器销售,有关资料发下:
项目 A产品 B品
每台机器销售
销售单价(元/台)
单位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元/台)11 7 固定制造费用(元/台)12 8 要求:用贡献毛益法作出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根据机器的最大生产能力计算出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
贡献毛益表
项目
B产品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总额 贡献毛益总额 结论:
产
A产品
解:
题目不清,“这里的固定制造成本是否是相关成本”不清。从题目中的两种产品的固定制造成本金额不一样看,可以推出其不应该是一项无关成本,因为固定制造成本如果是作为无关成本,应该A和B产品共用固定制造成本。如果固定制造成本不是无关成本的话,则不能简单地采用贡献毛益法。根据机器的最大生产能力计算出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A产品的最大产量=(18000÷45)=400台 B产品的最大产量=(18000÷60)=300台 贡献毛益表 项目 A产品 B产品
销售收入 400×25=10000 300×16=4800 变动成本总额 400×11=4400 300×7=2100 贡献毛益总额 5600 2700 结论:生产A产品比生产B产品多获贡献毛益2900(5600—2700)元,故企业决定生产A产品较为有利。
4、某饮料生产企业拟购置一种新设备,凤价为300000元,资金成本为10%,该设备可使用6年,按直线法折旧,期末无残值。使用该设备,每年可为企业增加营业净利20000元。
要求:(1)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2)计算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3)根据计算出的各项指标判断此方案是否可行?
I%
10%
12%
14% 16%
6年年金现值系数
4.355
4.111
3.889 3.685 6年复利现值系数
0.564
0.507
0.456 0.410 解:
(1)折旧=300000/6=50000 每年经营现金净流量=20000+50000=70000 净现值=70000*(P/A,10%,6)-300000=70000*4.355-300000=304850-300000=4850元
(2)内含报酬率
【《工程造价基础》形成性考核】推荐阅读:
工程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论文10-31
造价员基础知识经典08-24
造价工程师经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文书06-20
造价工程师经验造价工程的全过程控制07-07
工程造价自测10-07
工程造价监理11-28
造价工程师《造价管理》模拟习题07-12
2011造价员考前试题基础知识09-28
2015广东造价员基础知识重点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