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2024-10-17

尊重学生发展个性(精选15篇)

1.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篇一

尊重个性 发展个性 培养灵性 第二届教务主任巡回展评体会 龙岗学校

赵曙利

天气渐渐凉爽起来了,悄然而至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硕果累累的金色的秋天。在这硕果累累,丰收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第二届县局组织的教务主任巡回展评活动。真的很感激局领导组织的这次活动,这次活动不像去年上一届是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落实考察,是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小试牛刀”。而这一届却是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拨云见日”,使我们收获很大。特别是第四天到金华中学后,姜校长更是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大胆尝试。不要让“三疑三探”束缚住我们。我们要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内化于胸,运用自如。故而在后来出现了于润照主任,郭庆春主任,陈勇利主任大胆尝试后的精彩展示。总之,虽然很辛苦很劳累,但累有所值:因为有了太多的收获,有了太多的感受,更有太多的思想火花的冲撞„„。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看到了各位教务主任的“积极向上,求真务实,低调大气,踏实能干”的可贵品质,也使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压力来源于动力,我会进一步努力。下面我就从三点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一、总体感受

1.“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我们这一路共经历了13所学校,听了26节课。每到一所学校给 我们的整体感觉从校长到教师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践行与变改。特别是金中的夏军主任,宝中的于润照主任,八中的郭庆春主任,新中的陈勇利主任,给我们诠释了怎样解放思想的展示课。另外其他兄弟学校也在不断的改革、探索。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力度大。本次活动中从语、数、外三大科延伸到生物、地理、化学、思想品德、汉语、地方等课程可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已全面铺开。其次,各兄弟学校力度大:有实施力度,检查力度,评比力度,奖励力度,捆绑力度等,从各种材料可看出,给我们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从点到面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有层次。总之,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2.对于教师、学生的培养

(1)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广都离不开对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掌握了,才能很好地运用到课堂当中。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各学校对教师的培养都有各自的方法,像金华中学从三方面进行培养

(一)榜样激励:①领导示范②长者熏陶③首席引领

(二)责任到心:①责任②放手③督励

(三)夯实务功:①读书功②写文功③写字功④演说功⑤实践功。十四中的新老教师的结对子。“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星级评选,特别是星级教师的待遇;十二中的教师“三疑三探”集体备课记录表;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质量与效率实施方案;实验中学重点落实在常态课上:有量化、管理方法、各中层领导的推门听课和平时的巡课等方式,从各方面加大促进了教师的培养。

(2)对于学生的培养 主要在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等方面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热爱;改善学生对学校、同伴、自己和学习的看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知识和能力的平台,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能够让他们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些能力我们在马中、金中等学校可以看出他们的展示,评价太好了。可见兄弟学校在对学生培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3.对于课堂展示

在这次巡回展评活动中,各位主任各显神通展示自己的才学。一中张金波主任的课自然流畅,收放有度,教师专业功底深厚,课堂温馨和谐;马中卢惊华主任的课实用有效,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学生训练有素,展示点评精彩连连;实验中学张之瑕主任的课扎实、平实、充实、真实,做到领头大校的风范,充满着张主任的机智、坦诚、果断;金中夏军主任的课沉稳大气、苟同存异,活学活用,不受模式束缚,学练结合有实效;十四中王洪建主任的课干净利落、教态自然,但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够熟练;十二中李世福主任的课,教师色彩太浓,学生展示评价多一些会更好;宝中于润照主任的课大胆创新、取舍有度、敢于突破;十一中朱长林主任的课要加强基本功,不要心急,步子要稳;八中郭庆春主任的课是一堂实用的高效英语课;新中陈勇利主任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总之我们一路在课堂中不断争执不断探讨,不断实践创新。

二、困惑与反思

我们在此次活动中有很多困惑与问题都在进行中不断解惑与践行着。姜华校长告诉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跳出束缚,提高课堂时效,打造高效课堂。对于高效课堂,我想有三个环节是必备的:

1.情境的创设

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有效地教”和“怎样有效地学”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问题,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则成为一堂课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优秀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提问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解读文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我们合探的关键,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协同合探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热爱,也能为教师提高更多的观察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机会。

3.展示与评价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知识与能力的平台,展示可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信,教师放下自己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给学生机会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了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去展示自己,在展示中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评与互评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评价能力,可以培养和锻炼他们修改自己的习惯和能力,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措施

回来后我和鞠校长分别向尹校长做了汇报:把这次活动的主旨“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跳出束缚”、“提高课堂时效、打造高效课堂”及各位主任的亮点、弊端、不足等情况逐一做了汇报。汇报后我们一致认为我们应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内化于胸,做好从“三疑三探入模”到“三疑三探出模”的衔接。具体如下: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教师由“教学”到“教学生学”的思想转变,突出学生由被动接受到发现创造的根本转变,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切实感受到创新的快乐和超越自我的幸福。

2.逐步完善改进课堂评价标准。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使评价过程成为引导学生释放潜能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在教师中营造潜心教学,不断进取、勇于竞争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另外还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基本功训练。促进教师文化的传承者走向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由教育理论的消费者走向先进教改思想的建构者,由个人发展走向团队成长。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钻研的转变,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总之,此次活动受益匪浅。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多,让我们解放了思想,拓宽了视野,发现了不足,提高了评课能力。另外,让我们互相切磋,借鉴到了兄弟学校的好的管理方式、好的经验。但只学不行,只有把学到的经验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合理内化才能不虚此行。再次,感谢局里给我们创造的第二次交流的机会,让我们畅所欲言,直触利弊:说亮点、谈不足、提建议,加深了兄弟之间的情谊。一句话“向前吧,荡起生命之舟,不必依恋和停泊,破浪的船会一路开放常新的花朵”。

2.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篇二

可是紧接着由一代一代中国古代政治家们好不容易构想出来的科举制度, 由于展开方式的严重失度, 从一开始就造成了社会心理的恶果。余秋雨先生说:“科举像一面巨大的筛子, 本想用力地颠簸几下, 在一大堆颗粒间筛选良种, 可是实在颠簸得太狠太久, 把一切上筛的种子全给颠蔫了, 颠坏了。科举像一个精致的闸口, 本想汇聚散逸处处的溪流, 可是坡度挖得过于险峻, 把一切水流都翻卷得又浑又脏。”因此历代有识之士针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不断提出反对意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 教育与生活脱离”“先生是教死书, 死教书, 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 死读书, 读书死”。由于“应试教育”“填鸭教育”长期占据着教育的主导地位, 教育的目的被简单地认为只是传播知识。于是, 课堂教学便一直是以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给学生为目标。

有人说:“黄沙如海, 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 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双叶子。”同样, 大千世界, 芸芸众生, 我们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陶行知先生的个性发展观就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尊重个性发展, 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陶行知认为:“社会是个人结合所成的。改造了个人便改造了社会, 改造了社会便也改造了个人。”这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正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 陶行知十分重视人的个性, 他把个性发展看做是创造力之所在, 是民族进步的基础, “人人能有独立不倚之精神, 然后其人民能为国家与人类服务”。即“人民能为国家与人类服务”的前提是“人人能有独立不倚之精神”。这是陶行知对个性发展的呼唤和厚望。

二、强调集体精神, 促进个性发展

陶行知曾说:“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需。一个不能获得正常发展的儿童, 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这段话充分强调了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陶行知在强调集体生活的同时十分重视集体生活中的学生的自治, 而集体中的自治是良好个性得以发展的可行途径:“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 若拘束太过, 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 让他跳, 让他玩, 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

三、解放儿童个性, 培养创造精神

陶行知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解放小孩子的自由, 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 发展他的天才”的个性解放的主张。陶行知的著名的“六大解放”对于我们这些深受传统教育之苦的人来说具有巨大的震撼。他说:“解放儿童的头脑, 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 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双手, 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 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 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解放了才可以创造, 层层束缚着的个性是不会拥有自由的创造之魂的。“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解除儿童的心理、身体双重压力, 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四、摆正期望的天平

俗话说:“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 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可是目前教师普遍对自己的学生期望过高。一些学校和教师不顾孩子的先天条件, 一相情愿地要求学生成为某种标准的龙。然而, 教师的过高期望常使学生疲于应付, 无所适从, 总有一种达不到标准的挫折感, 久而久之, 难免引发悲观和厌烦情绪, 最终很可能失去追求知识的兴趣和主动精神。

3.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篇三

尊重学生个性 优化阅读教学

尊重学生个性优化阅读教学 绍兴市东浦镇鲁东小学王飞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下面我对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及想象能力发表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针对喜好,选择性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这是因为每 一位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也会产生不同感受。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有的则仅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这一倾向给予肯定与理解。培养学生用功学语文的精神和把思考带进阅读的习惯。要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而阅读,而不仅仅是为满足好奇心理或消闲而阅读。在学习文章时,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 篇章进行反复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 二、激励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阔思路,寻求多种答案或者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去思考,以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克服思维的单一指向性。它可以在多种方式中进行。 1、在阅读中想象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看教师如何去挖掘。如:《狼和小羊》一课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向小羊扑去”。那么后来小羊怎么样了呢?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小羊被狼吃掉了;有的说小羊跟狼搏斗,用羊角把狼顶死了;有的说小羊跑了,但最后还是跑不过狼被狼吃了;有的说这时候刚好来了一个猎人把狼打死了;有的说羊爸爸和羊妈妈来找小羊……正是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一结果的想象增加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在阅读中评论 学生往往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阅读中评论,充分提高了学生对客观事 物的评价能力。如:《黑熊的话》一文中开头写“林刚和张明是好朋友。”第二小节讲在黑熊向他们走来这个危急情况下,林刚不会爬树,就对张明说:“快,拉我一把!”张明说:“你快自己爬上来吧!”请同学们评论一下张明是个怎样的.人?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学生们纷纷议论觉得张明不是真朋友,因为他在朋友危险时没有帮助别人。可有几个学生认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黑熊,在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张明肯定也很害怕很紧张可能连拉林刚的勇气都没有了,自己也在发呆打哆唆了,虽然不对但可以原谅。从这里我可以看到学生已经有了客观判断分析事情的能力。 3、在阅读中质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由于个体思维 的差异性和倾向性。学生质疑一般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个性特征。一是零散重觉型,二是广杂发散型,三是立体辐合型。质疑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也是激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质疑问题虽然表现出不同水平,但教师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适当引导。“学贵有疑,有疑才有进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贵出新,能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提出的问题就新颖、灵活而又独特。创贵在勇,有勇才敢于质疑,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就有学生提出对“中部凿井法”有不同理解。有的学生认为“中部凿井法”就是先从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由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有的学生认为詹天佑应该是通过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的,即竖井处两个从里向外凿,隧道两头各从外向里凿,这样一来工期才会缩短。而另有学生又提出自己的想法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不就越短吗?可其他学生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所以并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那究竟打几口?有个学生说,肯定打两口,因为八达岭的隧道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打两口,把工作面增加到六个,而每段隧道的长度就相当于居庸关的。而这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但必须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否则就打不准、打不通,所以文章中詹天佑要对工作人员说“定点、勘测、计算一定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三、启发学生用“心”感受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 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所以在阅读中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十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文时,我要求学生把感情投入进去。学生读到当“我”看到老班长自己吃的是几根草和鱼骨头时禁不住留下了眼泪。最后老班长饿死了。死前还要我们不要为他浪费粮食。此时学生就仿佛身临其境就成了课文中的“我”。“老班长,老班长。”一声声呼喊颤抖着哽咽着。而一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则将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阅读步步深入。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其中,我认为“讲故事”是最让学生感兴趣的了。因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阅读。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而且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阅读的诱惑。一方面能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 总之,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文字

4.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篇四

进行远程教育课程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培训采用专家讲解和课堂实录相结合的方式,视频教程与实践讲解相配合,每门课程我都很认真地听讲,并做好笔录和反思。在此次培训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受颇多。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下是我在此次远程教育培训之后的几点心得:

一、坚持教育民主,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威式的关系。以前的学生只能是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行的身份面对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尊重学生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只有师生平等才能使教师体验到对每个学生的责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心灵相通、心理相容、彼此信任、彼此尊重。

二、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注重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中,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尝试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了,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学生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正确答案。在进行提问中,还注重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组织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正确的选择尊重学生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有效资源来开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为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提得当,要做到摸清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优等生“吃得饱”,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乐于学习。对于一些特殊意义上的差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理解,用博大的宽容和接纳之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快乐,逐步增强他们学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也昂起头来走自己的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5.崇尚多元解读 尊重个性理解 篇五

所谓的多元解读,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多元解读是指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是指阅读个体对文本有多种的情感体验。“多”是指理解的角度多,层面多,背景多,文化差异多,还包括不同个体的不同解读和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和阶段的不同解读等。

教学目标就是一座“灯塔”,它指引着你的教学方向,你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来执行的。在阅读过程中,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对文本不同程度的做到了多元解读,然后才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但是我认为,这只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那不代表学生的理解。如果教师针对某一个问题,非要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那就是“请君入瓮”了。

而个性解读在于“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有自己独到的,不同于一般现有的主流的解读,他指向的是与众不同,是特立独行。这种个性化的理解或许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许没有得到普遍性的接受。它仅仅是一种独特的解读存在而已。比如我前年在上《去年的树》这课中,我也是抓住了讲诚信、重友情等方面,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但是,在说感受的时候,学生也谈到了环境保护的问题。我应该鼓励他,而不是因为这个问题不在我预设的目标之内我就否定它。我觉得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那才是学生最真实的感受。

同一教学目标。多元解读文本

一篇教学案例首先是由教师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然后教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目标设定。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并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然而,在教学过程的执行中,由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不同,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对文本的理解就不同,感受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同一个教学目标,多元解读文本。这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看法,多元解读文本中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唯一结果”的。即便是像《去年的树》中那样,学生谈到了环保问题,应该鼓励表扬学生能从其他角度看问题,同时告诉学生保护环境不是编者要重点突出的价值取向,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积极性仍然不会遭到挫伤。

记得那次教《桂花雨》一文,有个片段我至今记忆犹新,课文描写的是儿时在家乡摇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当讲到摇桂花时,我抓住文中人物展开,让学生说说母女各自的快乐。甲同学说:“我体会到女儿很快乐,桂花打在身上就像密集的小雨点一样很好玩;乙同学说:“我感受到了母亲的快乐,摇下来的桂花多,可以卖很多钱„„。”你有这样的快乐吗?有个学生马上就站起来说:“今年我家的梨丰收了,梨上市的那段日子,我们一家三口整天忙碌,在果园里围着梨树转,爸爸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到我家来吃梨。我最爱干的劳动就是和他们一起爬树摘梨。

让学生品出各自独特的感受来,对文本多元解读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诠释。

1#

我对文本解读的体会

我对文本解读的体会

积分

威望

教育币

935

贡献

学分

来自

顺其自然

3515 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要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要有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三要有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其中解读文本是基础,是上

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

一、感性的解读,品出人文内涵

419

720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感性地解读课文,教师才能在

教学中让生动的人物形象、缤纷的生活场景、起伏的故事情节走进学生的心0

灵,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一个个鲜活的元素。如《桂花雨》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摇桂花,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事实上,我们还可以用感性的眼光审视洮南这篇课文。摇花乐不仅是作者的快乐,也包含母亲的快乐,这种乐是逐渐提市 升的,对于作者来说,摇花乐是一种童年的游戏之乐,对于母亲来说,摇花乐是一种乡里乡亲的助人之乐。摇花乐展现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场面,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再画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思乡之情不讲自悟。

感性地解读文本,如《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课文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

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接着话题一转,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无“闹市”之乱耳,无 “疲惫”之劳形,有如世外桃园;结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通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学生感悟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清纯的美、天然的美、圣洁的美。感性的阅读,能让人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视觉,从而真切地触摸作品的人文内涵。

二、艺术的解读,品出文学之味

语文课文充盈着艺术之美。品读课文,我们要能品出文本中的“文学艺术味”来。《我的长生果》一文,把长生果比喻成书,他是人们的营养品(精神营养),文中用了大量比喻,描写生动、具体,写的很好。例如,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阙跳跃着欢乐音符的乐章。“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作者还提了建议,阅读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想象力,还能让我们得到充分的知识和智慧。有了这样艺术的解读,教师在课堂上便能引导学生细细咀嚼一番。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语言,品出文学作品中的滋味,才能上出富有文学色彩的课来。

三、多元的解读,品出独特感受

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不同的读者有着各自关注的焦点,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即使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阅读,感

悟也不尽相同。

我们研读课文,要有自己的独特发现,《落花生》一文,一般学生都会感受到落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但有的学生认为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苹果他们自我推荐也值得赞赏。总之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人文精

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我们应在咬文嚼字中揣摩语言,在品词析句中走进作者在推敲中感悟情感。久而久之,我们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课堂也将越来越充满

智慧和活力

6.尊重学生个性拓展阅读时空 篇六

一、尊重选择

学生拥有思想、情感和智慧, 他们有能力做出决定。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他们需要一定限度的自由来构建自己的个性。因此, 教师应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 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和气氛。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必须与学生为友, 引导学生多思, 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的观念, 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 允许并鼓励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 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

如学习《将相和》一文, 有学生提出要改变教师讲读的学习方式, 建议以排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 同时提出充分的理由:《将相和》这篇课文内容容易理解, 人物形象突出, 故事情节简单, 是以“课本剧”表演的好题材。教师接受了学生的建议,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课后排练课本剧。在汇报表演时, 学生们的表演技能让教师瞠目结舌, 道具、布景、服装应有尽有, 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 表演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蔺相如智斗秦王的激烈场面。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尊重学生的想法与选择, 也就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引发争辩

俗话说:“真理不辩不明。”争辩是不同观点之间的“辩斗”, 它必然会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使之精神亢奋, 注意力高度集中, 智慧火花迸射。课堂争议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问题, 教师应引发起不同意见的争辩, 让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

如学习《猴王出世》一文时, 有学生提出:“猴王在跳进水帘洞之前为什么要‘瞑目蹲身’?”通过讨论, 多数学生认为:“猴王在没有进入水帘洞之前, 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况, 心中有点害怕, 所以他在跳之前闭上了眼睛。”但个别学生提出异议:“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 他不会因为这一点点困难就害怕得闭上眼睛, 这与美猴王的个性特征是不一致的。”教师并没有指出正确答案, 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双方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请你们各自再认真学习课文, 找出依据来进行辩论, 尝试说服对方。”教师的做法激发了学生深读课文的兴趣, 学生开始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 进行深入思考。在辩论时, 一方学生通过联系猴王第二次进入水帘洞时“却又瞑目蹲身, 往里一跳”这一动作得出结论:“瞑目蹲身”是描写猴王跳跃时的神态动作, 表现了他蔑视困难、勇敢无畏的品质。另一方学生心服口服, 问题的正确答案自然而然地显现了出来。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感悟上的差异性、独特性, 点燃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引发学生思想上的相互碰撞、言语上的激烈辩论, 最后, 让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三、鼓励质疑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然而, “疑是思之始”, 有疑, 才能有思考, 才能有探索, 也才能有创新。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需有疑”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制造悬念、创设情境等方式,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生疑、质疑、释疑。

如《我喜欢》一课, 作者构思别致, 行文精妙, 课文中反复用“我喜欢”或“我还喜欢”, 而不用“我喜欢……我更喜欢”。在教学时, 教师以此作为感悟文本的切入点, 开启学生的心智, 为学生的质疑创造条件。学生们开始议论, “我喜欢”或“我还喜欢”是作者张晓风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心胸豁达、开朗的自然流露。质疑思考,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

四、角色融入

学生是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 在阅读中必然会融进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 启发学生融入角色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教学古诗《江雪》, 在阅读相关背景资料后, 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 去感悟。在朗读过程中,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化的:有的学生读出了诗人被贬永州的孤独与寂寞;有的读出了诗人不怕寒冷, 不怕孤寂, 坚持钓鱼, 追求不懈的品质;有的则读出了诗人的悲哀和满腹的牢骚。学生带着已有的体验走进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通过与诗人交流思想, 对诗人的处境有了独特的感悟。

五、诱导想象

教育家乌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材料把静态的、平面的文字转化为鲜明可感的画面。有的课文因为剪裁需要, 一些内容或者点到为止, 或者留下空白,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 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 拓展其思路。

如在学习《丑小鸭》时, 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展开想象, 说说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还有可能会经历的痛苦。学生纷纷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丑小鸭可能遇到的不幸场景:“黑夜中, 一片漆黑, 丑小鸭蜷缩在树桩旁, 听着狼叫, 吓得全身发抖。”“大雨冲毁了山洞, 丑小鸭又开始了流浪生活。”“冰天雪地里, 丑小鸭找不到食物, 只好啃树皮填肚子。”……学生遨游在语文这片童话般的田野里, 他们大胆想象, 畅所欲言, 表达着对丑小鸭的同情和爱怜。通过学生的表达, 我看到了他们对丑小鸭的关爱, 对生命的珍爱。在想象描述的过程中, 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个性得到了张扬。

六、多角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多角度”是指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丰富评价语言。

在朗读教学中, 一些教师常用“读得真好”“读得棒极了”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这种空泛的评价语言并不能让学生受益多少。然而, 名师课堂的精彩评价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万里长城》中的一个环节, 课件呈现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出的感叹:“长城是一个奇迹, 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王老师分别请四位学生朗读这句话。随着学生的朗读, 王老师依次给出的评价是“小克林顿、女克林顿、害羞的克林顿、花腔克林顿”, 课堂上妙趣横生, 笑声不断。面对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朗读, 王老师以丰富多彩的幽默话语给予了学生极具针对性的评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学生阅读的差异性得到了尊重, 阅读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7.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篇七

如今,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也是日益渐增,属于他们的自由自在的童年时光还有多少不得而知。我们看见的是许多父母每天拖着孩子奔波在各种培训学校,沉重的学习压力让不少孩子失去了少儿天性,也让不少家长为此烦恼不已。

在当下孩子们的学习中,昆明欧文小孩英语培训班教师一致认为:尊重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昆明欧文小孩英语培训班在教学中的特色之一,采取美式教育,一个问题能让孩子从多角度去回答,每个答案都是正确的。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让孩子养成多方位看待事物,让孩子们在玩乐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8.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篇八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一)】

本人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比较热爱劳动。无明显个性,缺乏特别突出的技能。发展比较均衡,无特别突出的爱好。在高中三年的生活中,我不但学习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交到了许多朋友。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缺乏主动性,但不惧怕困难,在每克服一格问题后,都会感到有成功感。这更让我对学习有了很大兴趣。

此外,我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认真预习,积极复习。遇到问题,向同学请教,向老师咨询。我会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把学习当成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乐事,对它充满了兴趣。

体育运动方面,我比较喜欢游泳,尽管我并不擅长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我喜欢打羽毛球。对待生活的态度中,我并喜欢攀比。对待经济的态度是钱够用就得,不喜欢铺张浪费、坑蒙拐骗偷。正所谓君子爱财,求之有道。我算不上是一名君子,但我也不是一个小人。

我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不善于团结同学,不善于与同学沟通,交流。但我非常有热心。尽我最大的力量求帮助同学。虽然我并不招人喜欢可是我有我有我自己的原则,和我开玩笑不所谓,请不要要侮辱我的家人。

我还有很多的缺点,如马虎,在对待有的问题比较鲁莽,爱说话,而且不分场合。还有在取得一点小的成绩后,容易自大和骄傲。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有的问题上优柔寡断。而且在睡不醒的情况下容易发脾气。

但尽管我有这么多的缺点,我有信心将它们一一改正,不断完善自我,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二)】

(1)我居住社区楼房的墙壁上,经常有人张贴小广告,严重影响了社区的环境。我就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和母亲一起用铲子等工具将它们清除掉,遇到贴和散发小广告的违法行为,我会主动制止。

(2)我舅舅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培训机构,我把那里当成培养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高中期间的每一个暑假,我都到这家培训机构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任何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具备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我的兴趣广泛,计算机、唱歌、足球、篮球都是我的最爱。除了利用课间、课后时间和同学一起踢足球外,节假日我还在小区里和同龄的伙伴一起锻炼。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提高了我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三)】

我喜欢唱歌,在班中我经常会陶醉的唱起来.唱歌令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友我永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

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儿。遇到困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我都坚持了下来。对生活,我永远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信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9.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篇九

关键词:差异,尊重,自主性,反思

所谓差异阅读应是学生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零距离对话的过程;应是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 真正展示个性,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教师只有尊重这种差异, 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思想, 张扬个性。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真正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深入地、广泛地、自觉地读书, 使每个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 主动发展的状态。为此, 要把握以下几点:

1. 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

“较好的环境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让学生在静中阅读, 静中思考,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更好的走进文本;其次, 在阅读时, 周围的环境要美, 在学生读书时, 可以播放一些和文本情感想吻合的轻音乐, 让学生就着音乐走入书本的世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时,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思考, 才有主动学习的热情, 有效地进行创造性阅读。

2. 尊重学生的差异阅读感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去体悟去诠释文本, 解读意蕴、演绎他们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这样的课堂才个性飞扬, 丰富多彩。因此, 学习语文必须摒弃繁琐的分析, 走“感悟体验”之路, 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和阅读时间, 创设情境, 让学生去“感”去“悟”。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教师不应该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应该跳出定向思维的樊篱,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再次对话中、在生生互动的评价平台上丰富文本和自我, 逐渐接近、认识事物的实质。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阅读, 才能击撞学生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在差异阅读中成长。

二、在阅读中鼓励学生的差异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因此,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 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反思中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更全、更新的方向延伸。

1. 自我提问、探究

学贵有疑, 学生提出问题就是其积极思维的结果, 是进行阅读反思的开始。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在阅读中思考, 多提几个为什么, 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比如, 在预习时, 教师应倡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 在读中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 然后再读, 如果是一些关于字词的疑问, 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如果是一些较深层次的疑问,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 相互讨论, 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激起学生主动思索的积极性。

2. 自我赏析

让学生把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好的结构写法等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品评赏析, 在品赏过程中, 进行阅读反思。这样也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比如《金蝉脱壳》这一课, 学生通过自我赏析, 一位学生认为:“蝉背脱壳比较有趣, 因为它的颜色变化很快, 让我感到很神奇。”还有一位学生认为:“‘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 每颤动一次, 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 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 变成了棕黑色。’我感觉蝉儿在脱壳后长得很快, 让我无法想象。等蝉脱壳时我也想去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在这一次次的交流中, 学生的自我赏析得到了扩展, 学生通过自我赏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不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收获吗?

3. 自由评价

“以评价促发展, 点燃学生阅读热情。”然而评价不应该仅仅来源于老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因此, 在评价时, 我们应倡导自由评价, 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的观点, 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4. 以读带写, 深刻反思

正如苏轼云:“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了自知。”阅读正是读者把看到的外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 把作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亦即朱熹所说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写下阅读感受, 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以便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及努力程度投入更多的书籍之中。

三、加强课外的差异阅读指导

这种差异性阅读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的, 课内的读书只能是作为引导的一部分, 我们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因此, 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 让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 这是个性化永不枯竭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 差异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 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

参考文献

10.初二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篇十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范文一:我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善于与同学沟通,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人。在生活中,我能够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我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有益活动,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我喜欢体育,并积极参与其中,在运动中体会快乐,收获健康。

我身上还存在着不少缺点和不足,今后,我要加倍努力,不断完善自我。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范文二:我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的人.我认为个性是一个人独有的特点.而高中生活形成的特点将对一个人走入社会非常重要.高中时期所形成的思考,思维模式决定着人生的意义.我认为,个性就是寻求不同,寻求独特的生存之道.我希望自己胸怀大志,努力拼搏,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我自己个性发展的目标是:高一第2学期,在语文,英语,史,地,政,数,理,化功课的学习中达到全优.在篮球方面力争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本学期在北京“阿迪"五对五篮球对抗赛中,取得第四名。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范文三:我喜欢唱歌,在班中我经常会陶醉的唱起来.唱歌令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友我永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儿。遇到困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我都坚持了下来。对生活,我永远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信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范文四:虽然初二生活对我来说有点难适应,可毕竟一个月了,我也结识了不少朋友,当我试着去容纳这个新集体时,发现其实我们的集体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待人十分热情友好的。我也渐渐从刚开学时候的孤立无援变成现在再次感受到友谊是多么让人心暖,仿佛是一股暖流从我身上流过,倍感温暖。

谈到学习,之前确实不适应,从之前的三科变成如今的七科啊,不过,一个月过去了,我也慢慢的适应了,我至今也在我的强科——英语上保持着不错的成绩,可别的科目都需要加把劲啊!现在我一定要利用好晚自习的时间,早点做完作业,争取拿多一点的时间来复习!

11.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篇十一

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对个性下了定义:“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因此个性的本质特征为:第一,个性的整体性,即个性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三,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的`差异性。个性不是芸芸众生的品质,而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第三,个性的多面性,即个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人性倾向等结构组成的;第四,个性的动力性,这是由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推导出来的特性,即个性是人体的一个内在的动力因素,即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动。

二、体育课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

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

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

第二,在体育课中,青少年有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第三,体育运动是陪伴青少年终身的一项活动。

第四,体育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它使青少年可以从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

到尊重的心理满足。

12.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篇十二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 转变态度, 转变方式

教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 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戴着这些光环, 教师的地位崇高了, 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淡化了, 他们不敢冒犯教师, 不敢越雷池半步, 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 对教师敬而畏之, 任凭教师摆布。在这种气氛里, 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 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 创新意识没有了, 特长得不到发挥, 个性得不到张扬, 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教师的角色, 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 解除学生的束缚, 与学生积极互动, 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 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 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 因此在教学中, 要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 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同时, 尽可能做到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 使学生在教师感染下可感到不慌乱、乐观, 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 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 及时沟通,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 要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 尽量使用幽默语言, 注意观察学生流露表情, 观察学生心理活动, 控制教学节奏, 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的提高。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 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 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意志, 使设计的提问或练习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 鼓励学生不畏困难, 知难而进。同时, 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 (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 的干扰, 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 还要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 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 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 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等学生, 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即便答错也不加以指责, 而是帮助分析, 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进行提问时, 注意做到因人而异, 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 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 使他们变苦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 在教学形式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 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 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 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 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 使其由厌学变为学而知不足, 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 尤其要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 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 同时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细心引导, 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地讲解, 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 去判断推理, 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 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 融会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练, 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 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 联成一个整体, 用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差生去掌握和学习数学。

三、在教学过程中, 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面对这些差异, 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 正确对待差异, 把差异当做一种资源来开发。注意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 关注个体差异, 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 决不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 因势利导, 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 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 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 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 有所提高。注意做到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 不至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 也不至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 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 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 中等生“吃得好”, 后进生“吃得了”,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 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

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 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靠教师“扶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 即以教师的“教”为主。注意通过讲解一些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多数知识只要求他们能识记或简单理解, 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模仿”的层次, 使他们获得知识, 再适当加以学法指导。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 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上主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注意做到“教”和“学”应并行, 并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 尽量缩减“教”的时间, 增加“学”的时间。讲课时着重放在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上, 使他们切实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 把握知识的内涵, 在能力方面达到“学会”的层次;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 学习上可“放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学”重于“教”。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 多进行学法指导, 讲课时突出重点, 画龙点睛, 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 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的能力, 在能力方面达到“综合运用”的层次。

对一些特殊意义上的差生, 须使自己能对他们的要求要恰当, 一步步地引向深入。注意既看到他们的闭锁心理, 又抓住他们内心强烈的求同性情, 从情感着手, 加大师生间信息交流, 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真诚, 更多的理解, 用博大的宽容和接纳之心去温暖他们, 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享受发现的乐趣, 逐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他们也昂起头走自己的路。

13.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篇十三

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董驻

美术教学评价是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只重视教学过程,在教案中从不或极少提及教学评价,或把美术教学评价单纯地理解为作业分数或等第,更有甚者根本不评,认为美术成绩对学生的升学、就业没有多大意义,学校、家长、社会对于美术评价结果也毫不在乎,因而“自觉放弃”,造成美术教学过程的不完整,对学生是极不负责的。

教学评价观是教育者教育观念的直接反映。不少教师对美术课程中的评价没有清楚的认识,在实施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以绘画中的技能、技法评价为唯一标准。美术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美术教师就是教学生画画,所以对美术教学的评价也以画得象不象为标准,一些基本功较好的“得意门生”的作品“频频曝光”,而多数学生则望其项背,自愧不如,认为美术是少数有天赋人的专利,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这种对美术评价的认识是孤立和片面的,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不足,美术作为人文学科在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性情情操和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美术也包含着极为广阔的领域: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电脑美术等等,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一个时代最视觉化的特征。

二、以教师的评价为权威,不给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我国的教育长期强调教师的核心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允许有教师的个人评价观点,没有学生的发言权,这是惟我独尊、一言堂的封建教学体制的体现,不仅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也把美术教学推入枯燥无味的窘境。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审美标准不是唯一的,它受欣赏者个人经历、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审美观,当然学生的个人审美观不一定都是健康的,但让其勇敢表述自己的观点,加强争辩和交流,教师适当加以正确的引导,是不是比一味以教师或书中的标准去强迫和规范学生的做法更显智慧和民主呢?

三、只看重教学结果,忽略参与过程评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美术作业,因此,不少教师将作业作为美术评价的唯一标准,这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的结果。美术学科有其特殊性,作业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很多层面,如基础技能、作业态度等,但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等在作业中却无法涉及,所以仅以学生作业作为美术教学的总体评价显然是不全面的。

四、忽视学生作品中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表现因素。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审美已趋向多元化,在这个“弘扬个性”的年代,我们的教学评价更应“与时俱进”,许多教育家呼吁:“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美术也正是因为求新、求异才有了蓬勃的生命力——从放荡不羁,开创水墨大写意画风的徐渭到强调中西调和的林凤眠,从严谨治学,弘扬美好人性的达·芬奇到对绘画狂热到精神分裂的凡·高,古今中外美

术史上闪烁着光芒的巨星皆是个性张扬的怪杰,我们的评价也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性,更加注重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个性化语言和创造性表达,这是他们稍纵即逝的艺术灵感火花,个性与激情的袒露,不能以刻板的审美标准去衡量,也不能简单地用优劣的等第来评价。

新课程改革已经广泛而深入的开展,美术教学评价也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更应深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模式,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加强评价角度的多向性和发展性,评价主体的过程性和交互性,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和教育功能:

一、评语与等级结合评价法。这是普遍采用的方法,美术可采用学生习惯的百分制评分,低年级也可运用5分制或优良等第评法,不管哪种方法都应加入教师评语,评语既有对学生作品中技法的指导,更应包含对学生作品中的态度、情感、个性和创新等的综合评定,语言须含蓄、委婉,更多称赞其中的“闪光点”,不挫伤学生自尊心,使学生明白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多样的,增强他们学好美术的信心。

二、展览式评价法。将学生作品展示公布于学校或班级的宣传栏,由学生以各种方式评价,可以口头评说,也可以书面评语,或直接打分,学生自己的评价应该是更公正的,毕竟他们亲身参与了整个美术学习过程,对于完成作品的难易程度有时比教师把握得更准确。笔者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将所有作业匿名罗列,由学生推选的代表团打分评判,并给出评语,结果他们评价的认真程度超过老师,而且充分考虑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作品反映出的不同特点,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学生作品进入社会,获得大众的广泛评价,或请专业人士加以点评和指导,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

三、座谈式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是采取与学生个别或小组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展开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这种评价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活跃教学的民主气氛,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使学生明白,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懂得了评价标准也就更加提高其学习的参与性、明确其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四、多重标准奖励法。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不断发展和成长中的人,所以在评价活动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应区别对待,不仅要对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横向评价,更要对学生的昨天与今天以及明天做出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明确指明学生需要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同时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设立最佳创意、最佳制作、最佳参与贡献、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材料运用、最佳自由创作精神等等不同标准的奖项,肯定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参与热情,保持持久兴趣,使美术成为“最易掌握的学科”、“最有成就感的学科”,这样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五、美术学习档案法。建立学习档案是一种新的反馈教学效果的手段,现代教学让学生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和资料收集归类,自我总结并不断完善。美术应该提倡建立学习档案的自我评价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学生整个学习、思考、总结、作业及评价的全过程,学习档案包含的内容很多,笔者个人认为以下几方面不可少:

1、围绕课题收集的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2、小组讨论记录摘要。

3、作业设计过程(草图、拟用材料等)。

4、主要问题及解决。

5、作业成品。

6、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14.尊重个性让孩子健康成长发言稿 篇十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说起班主任工作,对于我确实谈不上什么经验,我所做的是摸索,我所遇到的是困惑,我所想的是解决的办法。我知道,老师们在担任班主任方面都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而且是比较成功的,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今天我就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来跟大家进行探讨。

一、引导正确的班级舆论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大家共识的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同学都有感染力和道德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一是通过故事感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二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因为学生最不愿意的就是他在班级集体心目中的形象受损。

一开始接这个班,就知道有一个学生是全班闻名的问题学生。任性、调皮、自制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但他自尊心很强,很想引起大家的关注,而且很讲“义气”。于是平时我就注意这个孩子。我发现这个孩子干活很积极,也很利索,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就安排他担任临时卫生委员,并暗示他这不是一个只干活的职位,而是一个显示自己才能的领导职位,是光荣的职位。然后我告诉他:“你考虑一下,想通了通知老师,咱俩商量商量怎样把咱班的卫生搞好”。

第二天,他找到了我,答应了我的要求,并说试着干干,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把卫生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还给我提了一整套方案。接下来,我发现这个孩子不但工作做得好,身上的一些毛病也有了改观。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方式是对的。在这件事情上我有了这样的收获: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人格,我们不能强迫孩子们做什么,要真心的尊重他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我经常对学生说:“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大家庭,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就必须大家一起努力。”

在班级理念上,我积极主张这样一个理念: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让我的学生做一个积极的人。纪律上我积极主张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1、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中大小事务责任到人,从公务维护、室内、外卫生分工、从擦黑板到倒垃圾都有明确的分工。切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制定科学的班级考评制度。从学习、纪律、卫生、作业、考勤、好人好事等方面对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量化考评,使学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学生的考评结果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公布。作业不按时上交次数达到一定程度、常规考评每周扣分超过一定分数都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3、继续实行上一学年的小组管理制度,实行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进行捆绑评价。在执行的过程中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名学生。

4、继续实行小组制度,当天的执勤小组全面负责监督大家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另外,这一年还在各个方面增加了奖励措施,以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学生的精英,是教师的助手,是自我管理体现最明显的一部分。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

在选择班干部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班里没有当过班长经历的同学,于是我就按照平时的表现对自信心不足的干部采取戴高帽的方式,告诉同学们,老师不在的时候班长就是老师,以提高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为他们的管理降低难度,但是要注意时间和场合,其次在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

四、对待和处分违纪的学生的方法

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

最近,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台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正楷字写一份内500字左右的说明书,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请大家注意说明书不是保证书更加不是检讨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

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

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讲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训练,写说明书的学生要用正楷字来写间接的帮他们练字和培养了组织语言的能力。

第三:可以令到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可以发掘到一部分学生的潜能。最后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作业仍然不能全交。

2、有的学生交上了但没做完。

3、学生忘记作业,建立了备忘录仍不奏效。

4、课堂气氛不活跃。

5、早晨收作业忙乱。

6、没时间和学生谈心。排队放学,不积极

当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很操心,有时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转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得懂事听话了……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工作着是美丽的!

15.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篇十五

一、鼓励性评语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亲切动情的语言评价可以让学生改变对以往评语的态度, 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很多学生以往对教师的评语漠不关心, 甚至一眼不看或者只是粗略浏览。现在, 这种现象早已不见了, 学生特别喜欢老师的评语。最令人欣喜的是, 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被激发起来了。一个曾经遇到习作就苦恼的学生说:“现在老师很喜欢我的作文, 我也很喜欢写了, 不知怎么回事, 现在我觉得写作文时老有写不完的话。”利用鼓励性评语,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这是我作文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成功之处、自豪之处。当前中学学生写作文很多都是刚刚起步, 学生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 自然有很多缺点、毛病, 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用过高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每次完成习作后, 都有想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因此, 教师在习作评语中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 即使是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之处, 也要用一种商量式的评价, 如“这个词语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这个句子太长了, 用标点把它分开行吗?这里最好先写一写周围的环境, 好不好”等等;尽量避免一些裁判式的、缺乏感情的评语, 如语句欠通顺, 条理欠清楚, 中心不是很明确等等, 这样会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 教师还要避免使用一些空洞的、含糊的语句, 如文章很生动、条理很清楚等等。

二、人文化评语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可以借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 学生习作既是学生习作能力的体现, 也是其对世界、对生活思考的集中表现, 因而, 教师的评语不应单单是对习作方面的指导, 也应该是对学生品德修养、使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指导。先学做人, 后学习作, 文如其人, 这些话都是对习作与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以往的习作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忽视了习作的育人功能。其实, 不管文学作品, 还是中小学生的作文, 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表露。所以, 对中学生的习作评语, 教师要拓宽评语的内容, 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 通过富有人文化的评语,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确实把习作与做人相互结合起来。在新学期开始时, 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自我介绍》, 在一篇习作中我发现这个学生留露出了很强烈的自卑情绪。他说自己来自一个贫穷的山村, 看到这里的同学们身上的新书包, 想想自己上学时的学费还是爸爸妈妈借的时, 就不由自主地自惭形秽, 感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读完这篇习作, 我的感触很大。为了让他尽快地自强起来, 我写下了下面的话:“我们整个班级就像是一片大的森林, 有一只丑小鸭飞进了这片森林, 我们爱怜他的卑微, 他的恐惧。但我们更欣赏他的坦城和直率。我们知道这只丑小鸭很快就要变成一只白天鹅了, 你相信吗?”经过这样的鼓励, 这名同学很快就树立起了自信, 也是从那时起, 他对习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由此可以证明, 教师对学生的爱, 也是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源泉。人文化的评语让我的学生懂得了生活, 懂得了做人, 这对于他们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 树立良好的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 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三、情感式评语可提高学生习作的真实性

一切生活感悟是习作的源泉, 只有真实才是习作的灵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 经常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流入到习作当中, 而习作又把学生的内心情感流入到教师的心中。最后教师的评语又将教师的一片真情注回学生的内心世界。由此看来, 习作的评语就是师生情感的一种交流、延续。

通过习作点评, 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写一些生活中的真事、趣事, 鼓励学生去观察, 不断积累写作的素材。例如, 有位学生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流露出老师的误解给他带来的极度压抑, 说他没有得到其他同学那种公平的待遇, 没有得到过教育的温暖, 他渴望教育的公平, 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该同学的习作用词准确, 文笔顺畅, 真实感人。在评语中我这样写到:“你的痛苦我能够理解, 你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 是个懂事的孩子, 因为你写出了一篇令人感到真实的好文章。我为能读到你真实的文章而高兴, 只要把握住今天, 你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的。”这样我把学生当作了亲人, 通过师生能够交流的语句, 让受伤的孩子得到了安慰和鼓励, 这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

实践不断证明, 在写学生的评语时, 教师只有用一颗爱心去写评语, 才会使学生感到自尊, 增强自信, 学会自强, 从而激发他们饱满的写作热情, 促进学生写习作的真实性。情感式评语使孩子们找到了生活。教师情感式的评语也释放了孩子们的情感。

上一篇:2019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800字_《中国机长》观后心得下一篇:植物细胞分化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