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11篇)
1.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 篇一
Unit 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2a-2c的课后反思)
在本课时的设计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活泼愉快的课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去呈现教学任务,不脱离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学生能掌握主要内容和课时难点。反复操练重点句型,训练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中。学生参与面广, 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基础较差学生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简单的交际练习。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进行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和口头练习,语言能力拓展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学成功与否,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关建在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多样化和层次感;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任务的难度系数是可以调控的;而面对同一群体里的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开始就用他们乐于参与到课堂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起到了复习的作用.在复习完What did you go?和How was your school tirp?后,再次引入free talk “a weekend”,更进一步活跃课堂增加生生互动,同时起到新旧知识整合的作用.在目标语言的呈现方面,采用了让学生自己找语言点的办法和老师提问的办法,让学生掌握主语+动词过去式+其他。结构,在听,说能力训练的同时,本节课对读,写能力训练也设计了一定内容(pairwork homework).总之,本节课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活泼,有趣,参与性强,参与面广的课堂活动,注重师生互动,强调新旧知识的结合,在强化听,说能力的同时,也进行了必要的读写训练。使各项能力平衡发展,而且让学生通过谈论通过讨论将来的职业,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2.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 篇二
一、把话题内容作为引 子, 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在说的方面, 学生主要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不知从何说起, 即“难以开口”;二是开口说英语时, 不能将说话的内容延伸下去, 即“无话可说”。如果学生在学英语时, “难以开口”或“无话可说”, 那么他们最终学到的是“哑巴英语”, 英语仍然不会成为其语言交流的工具。使用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以来, 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话题, 根据单元话题所提供的内容, 在课堂上, 逐步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在每单元“预习、学习、复习”三个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方式, 引导学生说英语。
1. 单元预习时, 教师抛出说话要点, 引导学生根据单元内容, 说简单的英语。例如, 在预习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时, 教师引导学生出示自己的文具, 用英语做简单的介绍。根据实物, 反复对其他学生说“pencil, pen, eraser, ruler, schoolbag, ”等等, 如果一名学生说的英语与实物一致, 他的partner就说“Yes”, 如果英语和实物不一致, 他的partner就说“No”。要求学生只能说英语, 不得说汉语。在预习七年级上册Unit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时, 教师可将学生带来的各种球, 收集起来让学生们辨认, 教师用“What’s this?”“Is this your soccer ball?”“Do you have a ping pong ball?”等简单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单元话题。促使学生用英语会意, 并模仿教师对实物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2. 在单元授课当中, 紧紧围绕话题, 组织学生对话。例如, 在学习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When is your birthday? 时, 每节课都要请不同的学生汇报“my birthday”, 学生可以沿着自己生日这条思路说几句英语。例如, 一名学生说道“Hello, I’m Cheng Si Jing. My birthday is on January 1st. My father’s birthday is on February 1st. My mother’s birthday is on March 1st. It’s very fun. What’s your birthday?”这样的对话, 极大地开阔了其他学生的说话思路, 于是, 学生们开始相互介绍自己及家里人的生日。
3. 在单元复习时, 组织学生将单元学习中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报, 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英语。例如, 在复习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2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时, 学生能将自己一天的生活用英语表述出来。如 :“I get up at six o’clock .And brush my teeth quickly. Then go to school. At six fifty, I get to school. I have four classes in the morning and two classes in the afternoon. At 3:55, I play chess in the chess club. After that, I go home at about twenty to five.”用单元话题做引子, 可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拓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有话可说。
二、把话题短文作为范 本, 帮助学生动笔写英语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英语写作也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技能训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把话题短文作为范本训练学生写作, 就很容易带学生上路。
1. 根据话题写英语句子。例如, 在学习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4Where’s my schoolbag?时,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物品的英语单词和介词“on, in, under, behind”等的基本用法。因此, 在这一单元里,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 紧紧扣住“Things around the house”这一话题, 在课堂上, 通过实物的摆放、图片的展示等生动直观的办法, 安排写作活动, 学生用笔描述物品所在的位置, 写几句英语, 再也不会是一件难事。
2. 依据话题写短文。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英语gofor it在编写时, 几乎把每一个单元的section B 2b都设计成一篇阅读小短文, 这些短文都是围绕单元话题编写的, 是学生写作的范本。学生在阅读话题短文之后, 就会很自然地模仿这些英语表达方式去进行英语写作。还是以七年级上册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为例, 本单元section B 2b关于Kate叙述她与Gina摆放物品的习惯时的一篇短文之后, 学生用英语表述自己房间的物品位置时, 就很容易形成一篇英语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提供了大量的关于交通方式的表达形式, 如介词短语by bike, on a bike, 动词短语take a bike, ride a bike以及“Three students go to school by bike.”和“It takes her half an hour to go to school.”等句式,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语言。在学完这一单元section B2b Crossing theRiver to School之后, 学生很希望结合实际, 将自己上学的方式写出来, 与班上的同学分享。于是, 笔者安排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和其他同学上学时所使用的交通方式的作文, 学生能够模仿本单元所提供的短文范本以及关于交通方面的英语语言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写出上学放学时的交通方式, 有些学生还会模仿课本单元的短文, 结合实际对交通方式与环保之间的关系作出评价。
于初中学生来说, 英语写作也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技能训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 过程中, 如果教师把话题短文作为范本训练学生写作, 就很容易带学生上路。
3. 对学生英语话题作文进行评讲展示。在每个单元结束后,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节作文展示课, 在课堂上, 将学生写出的英语小作文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互改、请学生在黑板前示范朗读习作等方式, 反复地展示和训练, 学生会紧紧围绕单元话题, 在写作和评析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因此, 把单元话题作为范本的写作训练, 由易变难, 逐步提高, 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和学生约定, 每两个单元, 出一期英语手抄报, 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用报纸的形式展现出来, 张贴在教室的外墙上, 供同学们欣赏。
三、以话题语言结构为 主线, 促使学生规范地使 用英语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在英语应用方面会出现很多的语法错误, 如果教师过多地纠正这些语法错误, 会打消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从而阻碍学生在英语习得 (acquisition) 方面的有效进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笔者采取以话题语言结构为主线的方式, 促使学生规范地使用英语, 以至于他们在英语知识增长的过程中, 伴随着自我比较与归纳, 逐步减少不地道的英语, 从而习得规范的英语。
1 . 归纳词语 , 掌握词法 (syntax) 。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 为了突出话题功能, 编者打破了语言运用的局限性。在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B 2b中, 教材安排了一篇短文Let’s Save the Elephants, 这是一篇关于动物的拓展阅读文章, 里面出现了如 :“students from Thailand; places with food and water; things made of ivory”等定语后置的短语, 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语法现象, 在字面理解方面, 有些模糊不清。在课堂上, 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篇文章的mind map时, 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问, 出示两张图片来说明类似的结构, 一张是“袋鼠母子”, 一张是“美国女孩”, 图片下有英语标示 :an animal with a baby; a girl from America.通过图片解释“动物”和“女孩”是有限定的, 即“带着baby的动物”和“来自美国的女孩”。这样一来, 再让学生阅读文章时, 学生就会明白“students from Thailand”是“来自泰国的学生”“, places with food and water”是“有食物和水的地方”, “things made of ivory”是“象牙制品”的意思。之后, 教师还让学生自由发挥, 说出类似的短语, 学生一共创造出了如 :a village with trees; a teacher with a book; a student with glasses; a woman with a child; an old man with a dog; a girl in red等等一百多个短语。可以说,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 学生彻底弄清楚了定语后置的语法现象, 为学生阅读和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 运用时态 , 把握句法 (sentence structure)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本套教材把时态融于话题之中, 目的是巧设情景, 促使学生去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时态。例如, 在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下册Unit6 I’m watching TV之前, 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一般现在时态的句子。学生已经习惯于使用一般现在时态的句子进行听说读写, 在接触到现在进行时态时, 常常与一般现在时态的句子混为一谈。而这一单元所设置的全部是正在进行着的动作情景, 学生会在现在进行时态的话题情景中比较分析, 逐步习得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所以, 在学习这一单元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动画以及肢体语言, 向学生展示正在进行着的某一动作, 让学生明白用英语表述这些动作时, 就应该使用这样的结构 :“He is reading a newspaper.”“I’m running now.”“They are cleaning the classroom.”等。所以,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 就会深入理解现在进行时的含义, 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与之连用的时间状语。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 在反复阅读和使用be doing的结构中, 学生会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正确地使用现在进行时态。所以,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解决英语词法、句法和其他语法问题时, 依然抓住单元话题这一主线, 集中有效地组织英语教学, 从而帮助学生达成规范使用英语的学习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本套教材把时态融于话题之中, 目的是巧设情景, 促使学生去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时态。
3.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英语口语、七年级、教学、农村
【中国分类号】G633.41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要进一步学好英语存在诸多困难: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体会到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放弃。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七年级时因为是新学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非常高,对英语他们其实是很感兴趣的,也很愿意学好英语。那为什么到后来一说到英语学生就头痛呢?因为学生对语言的第一恐惧,那就是——口语关。词的读音都存在问题,更别谈单词的记忆;或者学生在拼读、记忆之后,感觉单词太多,存在畏难情绪,不去及时巩固记忆。读不标准,听力就是更大的难关。长期下去,随着年级越高,遗漏的单词就越多,就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积重难返,最终导致学生消极等待甚至彻底放弃。
农村学生在假期缺乏必要的辅导和监管。农村学生,很大部分是属于留守儿童。许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在家的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就使得学生缺失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的环节。因此,许多农村学生在周末和假期处于英语学习的“真空期”,他们得不到必要的英語学习辅导和监督。每学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需要不断练习培养语感,经过假期之后,学生回到学校时又忘记得一干二净,相当于又回到起点。
正因为存在以上因素,致使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才难上加难。为此,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单靠讲解和机械操练记忆单词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英语学习自信心,唤起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
对农村学生来说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莫过于相信学生,老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信任。搞好农村学生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当学生有了英语学习的自信,教师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靠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斗志。只有前期的思想疏通工作到位后,教师才能再施以适当的教法开展高效英语教学。
抓好语音教学,为学生词汇学习打好基础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问题是不敢张嘴,不敢张嘴的原因是恐怕自己读的英语难听,别人会笑话他。所以语音教学对农村学生来说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老师一定要在语音教学上下大工夫,让学生彻底会读48个音标,同时在教授单词时一定要让学生读熟、读对。在农村,由于学生的发音易受到方言的影响,所以为了保持纯正的发音,学生就一定要与方言作斗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充分利用与课本配套的录音、多媒体等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朗读示范,并让学生多听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充分感受标准的语音语调、意群停顿、句子重音与节奏等,使学生在对话、正确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建立声音图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生成语感。
(1)采用音标拼读法,进行字母、音标同步教学,如A[ei]、B[bi:]等,让学生了解字母、音素、音标的概念及其联系。教完字母,音标也就教了一半了。在学生准确掌握字母的音﹑形后,再集中教学余下的部分音标。在学生初步掌握音标后,便可以将音标拼读法与直接拼读法结合起来,进行单词及其拼读规则的同步教学,这样既能让学生分散巩固音标,又能让他们轻松掌握拼读规则,建立起音、形之间的联系及单词的拼读意识,使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
(2)呈现新单词时,不能忽视拼读指导。对初中学生来说,不管用什么方法呈现新单词,对一些拼法特别的单词,我们最好用彩色粉笔标注,引起学生注意,力求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对词形相似或读音相近的词,要让学生细读其音、区别其形;对一些读音相同但拼法不同的单词,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之处。
2、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纯正英语
在学生初学英语时,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音训练,为发展拼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单词学习和记忆是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少,很少或几乎没有英语语境,故而英语学习尤其是单词教学就更容易流于形式而难收成效。所以作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多加学习,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现有教学资源和有限的条件,为学生英语学习开拓更大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提问时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采取抢答、必答、求答等形式让学生发言,特别是给弱势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记者采访、导游介绍等课堂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要求学生尽量做到看、写、读、听、背多管齐下和眼、手、口、舌、脑的综合运用。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机械操练中走出来,让他们在一切语言交际中有意识地感受语感,把握语感。把握了语感,则学习的悟性就会高,由此对英语知识的认识就会深刻些,进而能开发自己学习英语的潜能。
五分钟会话。每堂安排五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或进行对课文内容的适当增减。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两者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在开展会话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发他们的思维,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既复习旧知识,又激发学生的脑思维。我特别注意,轮到中差生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口语的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指导学生使用词典,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运用的词典。其次,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查阅词典的技巧,如查有前缀或后缀的单词时,应查其词根;查有词尾变化的单词 时,应查其原形;等等。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试着拼读。词典议案都附有音标,让学生试着自己拼读,除增加自信外,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猜测词义。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养成猜测词义的习惯,不要过分依赖词典。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128
[2]黄中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两大策略[J].教育导刊,2004,(19).
[3]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 肖岚.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5] 杨玉林等,《英语教育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 186 .
4.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 篇四
涟源市灌湄中学
曾红志老师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对教育教学得失的思考研究的过程。本文对七年级一堂英语课的教学实践的思考,分析教学中的得失,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教学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
本文 关键词: 英语 教学 实践 反思 效率 提高
2013年九月二十七号我上了一节教学录像课,内容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数字教学新授课。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从对话中获取对方的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以及建立小组电话号码簿。教学步骤共有八个环节:
Step One Revision 本环节由学生们来完成,具体操作如下:
1.由轮到的值日小组做值日生报告,内容以呈现上节课的知识点为主。做完后,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检测听的效果。然后由其他同学给他们评分(2-5)。
2.由值日小组代替教师的角色,以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同学们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问对象抽签决定,所问学生回答完毕后,由提问人根据回答评分(1-3)。
小结:此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将讲台变为学生的展台。学生的互评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人翁的态度。Step Two Warming up
1.Enjoy the song “Ten Little Indian Boys”
通过欣赏歌曲,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学习0-9这十个数字。接着通过谈论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出教学目标;
2.询问和给出电话号码。Step Three Numbers
1.Listen and repeat the numbers.2.Use the number cards.Point to the numbers one at a tim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repeat.3.Play a number-train action game.4.Practice some numbers in groups, then ask nine teams to read them out one by one.5.Ask the students how to ask the telephone number, then ask them to ask me “What’s your phone number?”I will answer and show my number, and tell the students how to write a telephone number.6.Give more uses of numbers: room number;car number;QQ number;ID card number;
7.Learn some important telephone numbers in our life.Look at some sign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speak out the numbers “ 114,119 120, 110, 122, 12345, 121„” 小结:本环节主要呈现教学内容,很多学生能按顺序背诵从1-10的数字,但是不按顺序的朗读还是很困难,所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握数字。从生活实际中常用的电话号码入手,一方面简单易学,另一方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有认同感,有话可说。同时自然地导入了本课的目标语。此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师生、生生互动,同时将讲台变为学生的练台。Step Four Listening
1.Before listening,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 one say the numbers in random order, the other writes them down.2.Play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Students only listen.3.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 numbers in the blank as the teacher plays the tape the second time.4.Check the answers.Step Five Listening
1.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first time.Students only listen.2.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gain, students write the letter of each telephone number in the blank after the person’s name.3.Check the answers in pairs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in pairs.4.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 third time, check the answers.小结:此环节主要是听力训练。听力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两人小组活动校对答案,可以使学生产生互动的学习效果。如答案不一致,学生在听下一遍的时候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比教师直接报答案的效果来得更好。
Step Six Survey 1.In about five minutes, let the students ask their teammates about their telephone numbers and write them down.They must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 What’s your phone number? It’s …”
Name
Phone Numbers
2.Ask some students to make a report like: Lisa’s phone number is… Jim’s phone number is…
3.Answer the teacher’s questions: “What’s Lisa’s/Jim’s phone number?” “Her/ His phone number is…” Step Six Task Ask students to write their phone numbers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put it in a box.Then take out a piece of paper and find the owner.Last , make a telephone number address book.小结:此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间的互找互问巩固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布置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所以课后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展览、评比,最后放进学生的档案袋。Step Conclusion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自我检测。
Step Eight Homework 1.Read and recite the ten numbers.2.Preview the next part.我在这节课中充分的利用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教学,如:利用多媒体和数字卡片把枯燥的数字教活了,为英语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问题导学贯穿整堂课,问,随时随地。让课堂真正地以问号开始,以问号结束。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思维状态。整堂课教学步骤清晰,思路顺畅,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同时渗透了情感教育,如:生活中的重要电话号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教学过程中,后面时间有点紧,所以最后的任务是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造成时间紧张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学生提问复习时有点拖拉;二是在进行数字链游戏时学生没做过,有点迟缓;三是数字教学用的时间超时了。所以,以后在时间观念上还要加强。总之,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的来说令人满意。也从此让我懂得英语教师也应该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英语教学。这种新的眼光可以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更富有创造性,更紧跟时代,更令人满意。所以教育理念的更新也势在必行。
分享到:使用一键分享,轻松赚取财富值,了解详情 嵌入播放器: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预览复制
相关专题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查看全部>> 你可能喜欢
英语教学反思总结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学...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与反...名校必备高三英语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3页 20财富值
Bikkvoa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与总结
3页 免费
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与总结
2页 免费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总结与反思
9页 免费
2011初三复习英语教学反思与总结
2页 免费
更多与“英语教学反思总结”相关的文档>>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7页 免费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0的教学反思
2页 免费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6 Reading I o...3页 免费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Unit9教学设计与反思
3页 2财富值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九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3页 1财富值
更多与“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学反思”相关的文档>>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英...6页 免费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英...7页 免费
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页 免费
wlecyy小_学英语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暂无评价
3页 免费
2010学年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4页 免费
更多与“英语教学工作总结”相关的文档>>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
2页 免费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案例与反思
3页 免费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
3页 免费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7页 免费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
2页 免费
更多与“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与反思”相关的文档>>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01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用手机扫此二维码:쎗*当前选择了字,最多支持70字。以下结果由提供:쎗百度翻译百科词条:쎗百度百科关闭
5.七年级下单元语文教学反思 篇五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根据英国科学探险家斯科特遗留的资料所写的传记。课文用饱含感情的文学笔法,叙述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南极探险绝望而归以至覆没的悲壮故事,给人以精神上的巨大震撼和启迪:胜利和失败、伟大和平凡该如何定义?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写中国运动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连飞鸟也无法越过”的“充满死亡的路线”,阻挡不了中国运动员的探险脚步。虽然在登山过程中,寒冷、黑夜和缺氧时时威胁着运动员的生命,但我们的英雄们,靠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篇章。学习这篇通讯,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感受强烈的合作精神和崇高的牺牲精神。
《真正的英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演讲词。这篇演讲词缘于1986年1月28日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这是一个导致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的悲剧。演讲词声情并茂,它既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语言极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篇六
我想对本单元的这两篇课文谈点自己的教学感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三处写到爬山虎,一处是文中的“我”初次来到叶圣陶先生家看到的:“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一处是“我”在和叶老先生愉快交谈后,看到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远离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显得虎虎有生气。”,一处是文中的最后一段:“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绿着。”前两处是实写,后一处是虚写。这三处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难点。
前两处描写爬山虎的文字,内涵深刻,有丰富的意象与意境,不是这样“比”就能“比”出来的,应该引导学生去“读”,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想象去读,读出语言与意境的美丽,读出文字的弦外之音,如:“我”初次去叶先生家的心情,“我”对叶先生油然而生的敬意等等。而最后一处,可谓言尽而意无穷,颇值得玩味。
《语文课程标准》把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策略。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注重了这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1、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由于所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教学中我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播放反映旧中国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和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课件,通过震撼人心的文字说明和图片,体会旧中国的屈辱和当时中国人的痛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披文入情,引起共鸣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此文的主线,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中华不振”整体处理文本,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设计让学生寻找反映“中华不振”的词句,“披文以入情”,用文本中活生生的事实来激发学生对洋人的气愤,对中国贫穷落后、人民挨打受气的叹息,由此激发情感共鸣,与少年周恩来一样产生同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精彩生成,情感体验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注重了课前预设,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情感,并多次用愤慨的语调创设情境,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中华之不振的悲哀,体会到了少年周恩来为什么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与此同时,我又非常关注课堂精彩的生成,如抛出“作为新世纪处于信息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的当代少年应有什么理想?并准备采取什么具体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这一问题后,我在课堂教学时能依学定教,顺学而导,引导学生多元感悟,让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从心底里发出了愿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愿望!课堂上,学生的愤怒之火已被点燃。为了把学生这种情感引向另一个高度,我出示补充材料,让孩子直面历史,让孩子心海难平,让孩子心有所向,让孩子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萌发报国之情。与少年周恩来的心灵产生了共鸣。直至课的尾声,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练笔:我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纷纷诉说了自己的远大志向,说得十分精彩。
7.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 篇七
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作品《茉莉花》教学设计的主导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与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使民歌《茉莉花》中表现的场景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阶段苏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茉莉花》是江苏民歌, 曲子精美绝伦, 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质朴的情感。从歌词的内容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纯洁的少女对洁白无瑕的茉莉花的爱慕与眷恋之情, 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是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 是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策略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 播放《茉莉花》视频与音频, 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独特的风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在课堂上有表情地教演歌曲《茉莉花》, 师生共同鉴赏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演唱风格与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乐曲, 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内心体验能力与感受能力在逐渐地增强。像《茉莉花》这样的优秀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 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开展教学更能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了解民歌的特点, 通过《茉莉花》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江苏民歌具有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作品的欣赏与学唱活动, 感受民歌特点, 然后通过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茉莉花》这首乐曲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演唱、欣赏民歌《茉莉花》, 引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深厚情感。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演唱、欣赏《茉莉花》, 感受《茉莉花》具有的风格。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地域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风格特点的理解, 以及如何感受民歌所具有的生命力。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情境一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到江南水乡, 感受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生活。 (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画面, 学生认真地观看。)
师:大家能说说大屏幕中美丽的花叫什么名字吗?
你们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学生讨论交流)
情境二师:你对这个画面有什么印象?这个背景音乐你听过吗?你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吗? (茉莉花) 今天, 老师与你们一起学唱我们江苏人的民歌———《茉莉花》。
(设计理念: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了解这首曲子, 通过情境导入, 唤醒学生曾经的记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学唱歌曲
1.听视频范唱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 下面思考两个问题:1这首歌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柔美、抒情、欢畅、明快
2.学唱歌曲
(1) 学生试唱 (教师钢琴伴奏) 。
(2) 找出难唱的地方, 师生共同解决。
(3) 跟着钢琴伴奏一起唱曲谱。
3.学唱歌曲
(1) 教师伴奏学生自学跟唱。
(2) 跟琴唱全曲。
教师点拨:要把这首歌曲唱好, 就必须把握好速度、力度。
(教师钢琴伴奏, 学生跟着学唱)
4.体验唱法 (教师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这首歌曲)
(1) 教师领唱, 师生齐唱。
(2) 师:大家感觉哪种演唱形式比较难?你喜欢哪一种演唱形式?敢不敢挑战最难的演唱形式?
(尝试最难演唱的形式, 全体学生跟着伴奏学唱)
(设计理念:在学唱实践中尝试不同形式与风格的演唱,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拓展练习
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风光, 把民歌与地方文化结合到一起 (学生观赏)
1.教师质疑:通过对江南风光与风土人情的欣赏, 你能说说江南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师:江南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之地, 在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孕育了无数富有灵性的生命。江南女子最明显的特征是阴柔与细腻。《茉莉花》这首乐曲就发源于清代的江南, 把江南女子的纯情融合在江南小调中。所以, 民歌《茉莉花》明显的具有细腻、清秀、委婉等特点。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不同风格的《茉莉花》乐曲, 有同感乐器演奏的, 也有人演唱的。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接着, 播放不同民族风格的《茉莉花》旋律
(1) 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图兰朵》。
(2) 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的中国女孩演唱的《茉莉花》。
(3) 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演奏的《茉莉花》。
(4) 运用萨克斯独奏的《茉莉花》。
(设计理念:通过不同民族、不同乐器演奏同样旋律的《茉莉花》, 让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韵味。尤其是西方音乐运用了我国民歌改编的乐曲, 更体现出西方音乐对中国民歌的融合,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我国民歌艺术的博大精深。)
八、总结与反思
8.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 篇八
单元知识梳理
一、 询问某人做某事的时间
询问某人何时做某事时,常用 what time 或 when 提问。请看例句:
Mike usually gets up at six o’clock.(对划线部分提问)
What time/When does Mike usually get up?
注意: when 和 what time 都可用来询问时间,但询问具体时间点时,通常用 what time 提问。例如:
①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n the morning? 你通常早晨什么时候起床?
—I usually get up at 6:30. 我通常在6:30起床。(具体时间点)
② —When were you born? 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I was born in 1988. 我生于1988年。(时间不具体)
二、 时刻表达法
本课我们要学习“小时+分钟”的时刻表达法。这种表达法中的小时和分钟之间可以加上连词符号“-”,也可以不加。例如:10∶50ten fifty/ten-fifty。逢整点的时刻可用“... o’clock”表示。例如:8∶00eight o’clock。询问时刻要用“What time is it, please?”或“What’s the time, please?”。
三、 感叹句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喜、怒、哀、樂等强烈情感的句子,多用 what 或 how 开头,使用陈述句语序,句末用感叹号。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只学习以 what 引起的感叹句。
what 在感叹句中修饰名词,若被修饰的名词是可数名词单数, what 之后还要加上 a 或 an。在感叹句中,由 what 所修饰的名词词组后面的陈述部分往往可以省略。例如:
What bad weather it is!(=What bad weather!) 多么糟糕的天气啊!(What 修饰不可数名词 weather)
What good children they are!(=What good children!) 多好的孩子啊!(What 修饰可数名词复数 children)
What a nice present it is!(=What a nice present!) 多么漂亮的礼物啊!(What 修饰可数名词单数 present)
课文疑难解析
1.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Rick?
—I usually get up at five o’clock. (P65)
at, in, on 等介词都可以用来表示时间。表示“在……点钟”要用介词 at,例如: at six o’clock;表示“在星期……”或“在星期……的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要用介词on,例如: on Sunday, on Monday night;表示“在……月/季/年”要用介词 in,例如: in January, in 2004。
2. What a funny time to eat breakfast! (P67)
这是个感叹句,其结构为“What + 不定冠词 + 形容词 + 可数名词单数 + 主语 + 谓语 + !”,此句中的主语 it 和谓语 is 被省略了。另外,动词不定式短语 to eat breakfast 作 time 的定语。
3. Can you think what his job is? (P67)
从句作宾语时,不论这个从句是否用疑问词引导,都要用陈述语序。“Can you think what his job is?”中的“what his job is”作谓语动词 think 的宾语从句,因此要用陈述语序,而不能用其相应的疑问句形式“what is his job?芽”。
4. Thanks for your letter. (P69)
用英语表示“因某事感谢某人”要用 thanks for sth 或 thanks for doing sth。例如:“谢谢你的帮助。”可译为“Thanks for your help.”或“Thanks for helping me.”。
单元难点点津
本课难点:特殊疑问句用作宾语从句时,如何改为陈述句语序?
1. 含有 be 动词或情态动词的特殊疑问句只须将这些词放在从句的主语之后即可。例如:
① Where is Mr Liu? Do you know?Do you know where Mr Liu is?
② What can I do for you? I don’t know.I don’t know what I can do for you.
2. 含有助动词 does 的特殊疑问句,先去掉 does,再将从句的谓语动词改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例如:
③ Why does she often get up late? Can you tell me?Can you tell me why she often gets up late?
3. 含有助动词 do 的特殊疑问句,只需去掉 do。例如:
④ What time do they go to school? I don’t know.I don’t know what time they go to school.
单元生词巧记
相关词语巧联系:
1. 列队: get up, listen, go to school, get to, start, go home, do homework, take a shower, go to bed, what time, usually,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night, am, bus
助记:这些单词和词组都表示一些日常活动,我们可以构思出某学生的一张作息时间表, 把这些词和词组串在一起识记。
单元考点回顾
1.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Rick?
—I usually get up_________ five o’clock.
A. inB. atC. onD. for(2006年北京海淀区)
2._________ exciting game it is!
A. WhatB. What an
C. HowD. How much(2006年吉林省)
3. If you see a sign with “Business Hours: 9∶00-17∶00” near the door of a shop, you can buy nothing from the shop at_________.
A. 2∶00 p.m.B. 10∶00 a.m.
C. 7∶00 a.m.D. 4∶00 p.m.(2002年南宁市)
4.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_________?
—Certainly. It’s over there along the street on the left.
A. where the People’s Park is
B. where is the People’s Park
C. the People’s Park is where
D. the People’s Park where is(2005年吉林省)
5. Thank you for_________my grandpa when I was away.
A. looking afterB. look over
C. looking atD. look for(2005年陕西省)
Key: 1-5 BBCAA
Unit 12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单元知识梳理
一、 询问某人最喜爱的人或物及其答语
常用句式: What’s... favorite...? One’s faworite... is... 请看例句: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你最喜爱的学科是什么?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我最喜爱的学科是英语。
二、 询问某人最喜爱某人/物的原因及其答语
常用句式: Why do/does... like...? Because... 请看例句:
① —Why do you like English? 你为什么喜欢英语?
—Because it is very interesting. 因为它很有趣。
② —Why does the boy like apples? 这个男孩为什么喜爱苹果?
—Because they are delicious. 因为它们味道很美。
课文疑难解析
1. —Why do you like science?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P72)
why 是用来询问原因的疑问副词,由它提问的特殊疑问句一定要用 because 作答。要特别注意:如果要表达 “因为……,所以……”的意思, because 和 so 只能择一而用,不能两者同时用在一个句子中。例如: “Because he was ill yesterday, so he stayed in bed.”应改为“Because he was ill yesterday, he stayed in bed.”或“He was ill yesterday, so he stayed in bed.”。
2. ① I like my music teacher, Mr Cooper. (P75)
② “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iss Wang asks me. (P76)
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的姓名和中国人的姓名一样,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但中文姓名是先排姓后排名,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的姓名是先排名后排姓。称呼某人通常是在其姓前加上Mr、Mrs、Miss或Ms(女士) 等。
3. Zhao Jie doesn’t think he is a good student. (P76)
在“I think (+ that) + 從句 ”这种结构中,若要对 think 后面的从句进行否定,要用“I don’t think (+ that) + 从句”结构。这就是英语语法中的否定前移或叫作否定转移。把否定前移的句子译成汉语时,仍要否定 I think 之后的从句。所以上面的句子翻译成汉语就是:赵杰认为他自己不是个好学生。
4. It’s very exciting to have a Chinese friend! (P80)
本句中的 It 充当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动词不定式 to have a Chinese friend。用 it 作形式主语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句子结构的平衡,避免“头重脚轻”。
单元难点点津
本期难点:中西方国家称呼上的差异
(1) 中国人和英、美等西方国家人的姓名都有姓(family name)和名(given name)组成,但姓名的排列顺序并不相同:西方人是先名后姓,而中国人是先姓后名。
(2) 称呼语Mr(先生)、Mrs(太太)、Miss(小姐)、Ms(女士) 只能加在姓前。
(3) 西方国家的女子在结婚前是随父姓,称呼她为 “……(父姓)小姐”。婚后就改随夫姓了,被称为 “……(夫姓)女士”。
(4) 在中国,人们常常把一些行政职务、职业等名词和姓氏连在一起作为称呼语。比如:陈老师、李主任、王会计等等。而在西方,职务、职业等名词一般不和姓氏连在一起作为称呼语,称呼别人只要在姓氏前加上Mr、Mrs、Miss或Ms就可以了。只有少数一些表示职业或头衔的名词,如医生、博士、教授等可以和姓连用。例如: Doctor Wang(王医生),Professor Smith(史密斯教授), Dr Brown(布朗博士)。
单元生词巧记
同类词语大相聚
1. 星期名词
列队: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助记:星期日为一个星期的第一天,星期六为一个星期的最后一天。表示星期几的名词都可用该词的前三个字母来缩写,但星期四也可缩写为Thurs.。星期一至星期五为工作日(weekdays), 星期六、星期天为周末(weekends)。表示在星期几时, 星期名词前要用介词on。
2. 称呼名词
列队: Mr, Mrs, teacher, mom, dad
助记: Mr 和Mrs用于人的姓前,分别是对男子(无论婚否)和已婚女子的尊称。
teacher, driver等职业名词不能和姓名连用,注意在这点上应避免受汉语的影响。
mom和dad 是mother和father的非正式用语,通常是小孩称呼父母时用。
3. 学科名词
列队: subject, science, P.E., biology
助记: subject 是各学科的总称,有复数形式,而 science, P.E., biology 等都是表示某一具体学科的名词,没有复数形式。
4. 描写人物感受的形容词
列队: busy, strict, tired
助记:这类形容词通常位于 be 等连系动词之后作表语。
单元考点回顾
1. —_________do you like koala bear?
—Because they are cute.
A. WhyB. WhereC. HowD. When(2006年北京市)
2. That girl is new in our class. Do you know_________ name?
A. herB. sheC. heD. his(2006年北京西城区)
3. —What do you usually do_________ Sundays?
—We enjoy ourselves at the guitar club.
A. inB. atC. onD. of(2004年北京市)
4. —Good morning, I’m Jim Green, your new manager.
—Good morning,_________.
A. Mr JimB. Mr Green
C. Mr Jim GreenD. Green manager(2005年深圳市)
5. It takes him twenty minutes_________ to school.
A. to walkB. walking
C. walksD. walk(2004年北京东城区)
6. 我们认为他明天不会来。(汉译英)
We__________________he__________________tomorrow.(2005年四川省)
9.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 篇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紧扣“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一主题。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的故事。我根据本文的特点和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导入
课文开始,我让学生回答课文提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再让学生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接着我问:“小朋友,是什么让生活在17世纪的伽利略与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联系在一起的呢?到课文里面找出相干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我进行了板书(两个铁球 着地)。我让学生看,问:“中间放上哪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放上哪三个字又成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学生马上回答加上“同时”二字便是伽利略的观点。可该加上哪三个字才会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呢?孩子楞住住了,我知道孩子在初读课文后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于是我限时三分钟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孩子马上默读课文,有的孩子互相讨论了开来,看到孩子们兴致那么浓,我真的很开心。果然,不到三分钟,孩子们回答出来了。原来小小的一个巧妙设计,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来,教学环节设计的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变化,我时而发问,时而实物演示,时而板演图示,时而自读课文,时而分角色表演,时而巩固练习,教学方法新颖、多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爱学、乐学,情绪高昂,学习效率很高造具体生动场景的方法,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解伽利略的想法。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还采用列算式来理解:[(10+1)>1快][10-1<10 慢],这样的理解既简单又明了。
三、课堂教学与课堂作业本上的小练笔有机结合。
伽利略试验成功后,人们会怎么说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打开思路,如,伽利略的学生会说什么?那些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会说些什么?那些嘲笑过伽利略的人又会说什么?这样同学们富有创造性的回答就产生了。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一文,抓住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精雕细刻一座女像时的表现,突出了他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在讲述本课时,我很想通过罗丹对工作的专著来教育我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应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围绕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设计,重情境、重活动、重体验、重合作,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有创意地演,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罗丹工作时的动作,并进行导读,让学生感悟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罗丹“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他在干什么?我让学生上台演一演,走一走,读一读,学生悟出原来他在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女像,反反复复地琢磨该怎样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把地板踩得吱吱直响,手不停地挥动”,更把罗丹工作时的激动和兴奋刻画得淋漓尽致。“吱吱直响”则说明罗丹浑身用力,非常激动。“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技术娴熟,也可见他的兴奋之态。通过对这些动词的深入理解和对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情而折服。紧接着,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亲身感受?学生们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说:“有一次,我在思考一道数学题,一会儿挠脑袋,一会儿咬笔杆,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很急燥,有了方法高兴得跳了起来,认真得写呀,算呀,连妈妈走到我身边都没发觉。”“老师,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上一次,为了准备少年宫的舞蹈比赛,我总想着编排舞蹈的动作,甚至在上下学的路上还边走边比划,竟忘了自己是在街上了。”哈哈……我很自然地引入到:“你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感受,很好。大家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做事认真的态度,说不定,将来你们之中会出现数学家、舞蹈家、文学家呢!全神贯注做事,这不正是罗丹成功的基础吗?”
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表演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如何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我认为这四个目标的是符合单元的训练目标的,也是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目标的定位做到了准确。
教学流程的设计科学清晰,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鱼游到了我们的心中。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内容和情感的主线,内容主线是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由此而展开学习小女孩的那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以及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段落。情感的主线随着内容的主线而行走,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两条主线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融。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抓住课文中语言的生发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应当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这层关系已经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学生的思维将更加的清晰。这节课的整体感觉比较“紧”,作为教师,我自己的情绪都没有调动起来,更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在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上不是那么的自然,这里还需要好好去设计。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该怎么设计,我事先制定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是以“这名聋哑青年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辐射到全篇,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教师的引导去实现教学目标。第二套方案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入手品“游”字,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鱼怎样游到心里的,然后又怎样游到纸上的。后来我确定的教学设计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名师王崧舟的教学设计,但并不是简单地搬过来,在充分理解了他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之后进行了再创造,如:王崧舟老师抓“静”字,引导学生“静心悟禅”,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文化的层次。通过我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认为学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因而在教学中是降低了难度的,去寻找学生情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进行情感的熏陶。还有对描写人物的动作这一段的品读,对人物“坚持不懈”精神的感悟,教学版块之间的衔接等等。我想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对老师的个人发展有益的,仿效名师未尝不可。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父亲的菜园》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历尽艰难为家人开垦菜园的动人故事。故事中的父亲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他带给子女的,不仅是一个菜园,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子女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在学生自读自悟。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决定开一块新菜地。课文重点叙述了开荒、填土和育肥的过程,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因此,让学生画一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语句,来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进而感悟父亲坚毅、执着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这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基于体现略读课文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父亲的品质。课堂上我让学生边读边做批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同样的文本,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让他们做批注,不但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性化的理解,而且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以后,我出示练习,让学生填一填,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品读句子,感受品质”这个环节时,让学生通过读文本,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每天天还没亮,我们还在呼呼大睡呢!”“这位父亲真勤劳、真坚强!”“我太感动了!”“开辟这一块菜地真不容易!”最后总结课文,升华主题。学生懂得了:在父亲的菜园里收获了勤劳、自信、坚强;课文中父亲的精神很值得学习;今后的学习,也应当要勤劳、认真„„
虽然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紧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许多不足,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盲点。比如在读书过程中,以读代讲在尊重学生对课文个体化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方面做得还不是太到位;另外多元化的评价也会博得学生的致高兴趣。所以,我觉得自身的应变能力及简洁明快的课堂语言很重要,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
《纪昌学射》教学反思
《纪昌学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通过纪昌的事例教育孩子们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肯下苦功夫。
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为了引领孩子感悟纪昌苦练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让孩子理解“注视”的意思,并让学生用飞卫师傅的话来解释词语,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在教学纪昌看梭子练眼力时,我请孩子们回忆自己的经历谈感受,从而体会在纪昌的注视中含有的那种坚持不懈,认真刻苦的品质。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课堂的朗读依然少了点声音,少了点感觉,值得好好反思!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反思
《扁鹊见蔡桓公》这则寓言比较易懂,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去理解、体会。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具体安排了3个环节:一是导入课题、激发兴趣。我能够引导学生从了解扁鹊医术入手,紧扣主题,给学生营造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学生热情度高,积极回答问题。课前让学生搜集扁鹊的资料,介绍扁鹊,以达到了解扁鹊的目标,并为接下来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二是,以扁鹊四次给蔡桓公看病为主线,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运用体会、想象等形式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有提升的读。通过研读蔡桓公的反映,来探究文本,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想象来丰富文本。并且从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从崇高;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以达到明理。三是通过表演来回顾课文内容,达到复述课文的目标,通过跨越时空的对话,来拓宽学生的思维。教法、学法灵活,学生展示比较精彩。在表演这一环节中,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演一演的方式,达到了复习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的目的。尤其值得的一提的是,就连平是不喜欢表现的学生也积极的参与到表演中来。缺点:
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强。第一轮表演指导不到位。寓意提炼急促,还应侧重联系学生实际用寓意导行。在第一轮表演结束后,应该让学生点评一下,哪些角色需要改进,指导学生演好人物角色。总之,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自己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如何使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更好的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今后工作的重点,我将更加努力锤炼自己。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文章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语言准确,虽然故事人物多,但结构清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这堂中我力求做好以下几方面教学:
一、预习检查,导入直接
这篇文章人物多,而且名字长,较难认读。上课开始从预习检查入手,出示故事人物,指名认读文中人物名称,既解决了名字读音的困难,同时引出文章主人公,导入新课,节约了时间。
二、抓住中心,质疑解疑
把文中普罗米修斯的话:“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作为普罗米修斯的名言切入文本,问学生读了这段话,想了解那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到读书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三、梳理人物,概括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先让学生圈出文中写了哪些神?再简要地说说普罗米修斯和其他神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概括普罗米修斯和众神之间的关系,最后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适用于“线索多,人物多”的故事。通过小结,不仅交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为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四、问题切入,品词析句
品读课文时抓住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预设: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了什么福?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为人类造福?为什么他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会说这句话?普罗米修斯忍受了那些痛苦?本课时主要围绕“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为人类造福(取火)?他又是怎样为人类造福(取火)?”展开教学。
表面看起来,这堂课上得还算顺利,可是顺利的背后也隐藏一些弊端,如“牵得过紧”。在研讨“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为人类造福(取火)?他又是怎样为人类造福(取火)?”这两个问题时,可以放手让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段:(1)在课文中用横线划出我们看到的古时候人们生活的两个画面。(2)想一想,那是怎样的两个画面?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虞大明老师说:“阅读教学要把批注进行到底。”同学们通过“批注”和交流,再把这两幅画面让男女生对比读,更能感受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而有火是多么的幸福,从而深深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伟大。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自古以来,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本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本文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现在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回答,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3、想一想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他是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这么小的一个瓶子里的,把魔鬼重新骗回了瓶子里。
4、结合上下文,想想下面这两句话的意思。
(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从“立刻”一词我们可以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因为对所罗六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六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我们不由得会想?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
(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这是课文唯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写。从他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10.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 篇十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和学生的生活接近,只要学生留心观察,注意积累,这些现象都看到过。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学习完课文后,我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的声音?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我又继续追问:那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我启发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学生想了一下便说:2—4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我相机表扬他们很会动脑筋,并告诉他们,第一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是第一段,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中还出现了总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
22《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
通、读正确,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弄懂课文所讲的内容,弄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联系。我以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畅谈感受,渲染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形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域学生,让学生去感受,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如“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的父亲。”“茫然”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那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学生却不大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和“凝神静气”。“我”并没有看见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不少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说,所以茫然地望着父亲。父亲凝神静气地站在树边,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不想惊动鸟,看出父亲对小鸟的喜爱。而在最后“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阵沉重,也由衷的地感到高兴?学生在理解这句时能体会到的只是第一层意思,我心情的沉重是因为小鸟在黎明飞翔时最容易被猎人打中,而对于我又由衷的高兴却无法理解,在讲这部分时,让学生联系前面所提到的父亲一生喜欢小鸟,对小鸟非常了解,而且他不是猎人,是不会去伤害小鸟,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达到感情的熏陶。
23《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
《带刺的朋友》是一篇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课文。学生对本文刻画的小动物刺猬十分感兴趣,对作者笔下的刺猬背枣、自我防卫的本领尤其感兴趣。因此我抓住了刺猬的可爱及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读—找—议—再读”的过程中体验。应该说,学生基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文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出来了。
在阅读时,学生十分投入,能理解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朗读中能读出情感。作者在本文中很好地运用了环境烘托的写作方法,特别是课后练习中两句对比的句子,环境写得很美,很具体,在交流、讨论后,学生豁然开朗,既体会了句子的美感,也知道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本单元的知识点之一是概括主要内容,几篇课文学习以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文学习中,讨论哪几节分别写了两件事时,学生中出现了不同意见,部分学生认为“我”想法和“我”与爸爸的对话不属于事情之中。可见学生对文章段落的概念不清,划分段落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基本能归纳出两件事的大意。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爸爸为什么会笑了”等问题,学生的理解比较浅显,只是“喜欢小动物”。我就以“大自然的奇迹”为主要话题,给孩子们讲了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讲了保护自然的道理,这涉及到生态平衡,他们依然似懂非懂。我想,知识的扩展并非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学中同样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人类的保护弱小,爱护自然,珍惜生命……都是对“善”的追求。
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良好。
24《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这是一篇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文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司马光的了解,并且引导学生想一想这篇文章会写有关司马光的什么事情呢?学生纷纷说,司马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文章的朗读当中,首先让学生自己读、同位读,同时还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认真读,想象读等等,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通过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现,能够感受到司马光的确是遇事不慌张,沉着冷静处理问题,最终能够将落入水缸中的小朋友就出来。接下来继续提升同学们的朗读能力,自由读、齐读、赛读、师生合作读等进一步让学生内化自己的思想认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由于过于注重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学生的课上的写字时间略显不足,尤其是对于个别写字稍差的同学,他们写得不够好,并且写字速度稍慢,课上没有写完,因此就缺乏老师的指导,只能再另外找时间进行检查,今后要做到课堂的高效性。
25《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小英通过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小英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掌声》这堂课我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小英和后来的小英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由浅入深,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儿童的情感容易激发,也容易变化,因此,在生情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情感的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情到理是认识上的升华。
教学中我还运用了角色体验,情景对话,想象补白等方法帮助学生揣摩英子的心理。如让学生理解“英子犹豫了一会,慢吞吞的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句话时,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犹豫”、“慢吞吞”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创设情况“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在想些什么呢?”教师随机采访“英子”的真实感受,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英子,感受到了英子的内心活动,然后再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中更存在许多遗憾,1、识字教学时,没能把“忧郁”和“犹豫”进行对比地识记,以致学生在课文朗读时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词语。还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识字词 语,这样才能增强了学生语感,还有利于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识记。
2、让学生通过朗读品读感悟到小英的前后变化,从自卑、忧郁、胆小到开朗、自信、勇敢,在朗读指导上,品读上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不不够及时与机智。作为低年级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不够充分,受限于文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并有效的落实。
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朗读课文,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要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6《灰雀》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内容简单,学生只要认真读书就能读懂,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学生通过走进课文内容中才能体会出来。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课题入手,课题是《灰雀》,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灰雀的?请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此时再出示灰雀的图片和资料,学生通过看图和资料对灰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学生喜欢灰雀,在走进课文找一找列宁喜欢灰雀吗?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找的快,读的好,把列宁喜爱之情读出来了。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的交谈使那个小男孩放回了灰雀的经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我采取抓住人物的语言和神态,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在读的过程中踹门人物的内心活动。先读列宁说的话,从他的话语中你体会出什么?列宁为什么对灰雀说话,而不对小男孩说呢?体会列宁的做法。再看小男孩的语言和神态,体会小男孩的内心活动。体会过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节课课文内容体会的好,但由于时间关系,朗读的时间少,没有达到效果。今后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多读少讲。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我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上课伊始,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同学选择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新课标中也提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问题的要求。同学们因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这地区的孩子怕开口,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11.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 篇十一
Ⅰ. 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或词组。读一遍。(每小题1分,共5分)
()1. A. notebookB. chairC. dresser
()2. A. thisB. these C. that
()3. A. hatB. bagC. bed
()4. A. her caseB. his keyC. his keys
()5. A. onB. inC. under
Ⅱ. 听录音,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选择最佳答语。读一遍。(每小题1分,共5分)
()6. Where is the English book?
A. On the bed.B. On the floor.C. Under the bed.
()7. Is the baseball on the sofa?
A. Yes, it is.B. No, it isnt.C. We dont know.
()8. What does Dave need?
A. His ID card.B. His alarm clock.C. A and B.
()9. Where are the keys?
A. Under the table.B. Under the bed.C. On the bed.
()10. Who needs the CD?
A. Emma.B. Mary.C. Jack.
Ⅲ. 听一段长对话,根据对话内容选出最佳选项。读两遍。(每小题1分,共5分)
()11. Where is Tommys English book?
A. On the chair.B. In the bookcase.C. On the bed.
()12. Where is Tommys pencil case?
A. On the bed.B. On the chair.C. On the dresser.
()13. Where is the notebook?
A. On the desk.B. On the bed.C. On the chair.
()14. Where is the CD?
A. On the dresser.B. In the bookcase.C. On the desk.
()15. Who answers the phone?
A. Tommys father.B. Tommys sister.C. Tommys mother.
Ⅳ. 听短文,完成下列表格,每空词数不限。读两遍。(每小题1分,共5分)
Part Two 笔试部分 (80分)
Ⅴ. 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21. —Where is ______ baseball?
—______.
A. the my; In the bedroom B. a; Its in the room
C. a; On the bed D. my; Its under the bed
()22. Can you ______ some story books ______ the classroom?
A. bring; forB. take; fromC. take; to D. take; for
()23. This isnt my alarm clock. I ______ one.
A. not haveB. have notC. dont have D. am not have
()24. —______ can you see the dog?—Under the tree.
A. WhatB. WhereC. WhoD. How
()25. Tom is ______ teacher.
A. an new Chinese B. the new ChineseC. a new Chinese D. a Chinese new
()26. There ______ a desk, two chairs and one bookcase in the room.
A. is B. are C. haveD. has
()27. —Can you see the little girl?
—______.
A. No, Im notB. Im sorry, I cantC. No, I can D. Yes, I cant
()28. These are our computers. ______ computers are new.
A. ThisB. The C. That D. Those
()29. We have six windows ______ the wall and two pictures ______ the wall.
A. in; onB. on; onC. in; in D. on; in
() 30. These are ______ beds.
A. Lucy and LilyB. Lucy and LilysC. Lucys and LilyD. Lucys and Lilys
Ⅵ. 翻译下列句子,每空一词。(15分)
31. 你的笔记本在抽屉里吗?
______ your ______ in the ______?
32. 请把这些书带给你的老师。
Please ______ these ______ ______ your teacher.
33. 我需要我的尺子、书包和钢笔。
I ______ my ______, my bag ______ pen.
34. 数学书在哪儿?
______ is the ______ ______ ?
35. 汤米的棒球在地上。
Tommys ______ is ______ the ______.
Ⅶ. 完形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This is my bedroom. In my room, there are36maps on the wall. A nice light is37the desk. A baseball is38the chair.39is the bed? Its near the window.
My father and40bedroom is near my bedroom.41flowers and a nice big bed
42in their room. Two windows are43the wall. A red door is in the wall,44 . Do you like our45 ?
() 36. A. an B. a C. oneD. two
() 37. A. inB. under C. behindD. on
() 38. A. to B. under C. forD about
() 39. A. Who B. What C. WhereD. How
() 40. A. mother B. mothersC. sisterD. brother
() 41. A. TheB. Any C. MuchD. Some
() 42. A. am B. isnt C. isD. are
() 43. A. under B. behind C. inD. on
() 44. A. tooB. andC. hereD. there
() 45. A. beds B. pictures C. flowersD. bedrooms
Ⅷ. 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
A
Dear Mike,
Can you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 I need my math book, basketball, notebook, CDs and video tape. The math book is on the dresser. The basketball is under the bed. The notebook is next to the basketball under the bed. The CDs are on the desk. The video tape is behind the computer. Thanks.
Dave
() 46. Where is the math book?
A. Its on the bed.B. Its under the bed.
C. Its on the dresser. D. Its on the desk.
() 47. Is the basketball under the bed?
A. Yes, it is. B. No, it isnt.
C. No, its under the desk.D. We dont know.
() 48. Wheres the notebook?
A. On the dresser.B. Behind the computer.
C. In the drawer.D. Next to the basketball under the bed.
() 49. Where are the CDs?
A. In the drawer. B. On the desk. C. Under the bed.D. On the dresser.
() 50. Who needs the things?
A. Mike.B. Dave.C. Lucy.D. Lily.
B
This is a picture of a classroom. The classroom is big and clean (干净的). You can see a teachers desk, some desks and chairs. You can see a girl and a boy, too.
Three books are on the teachers desk. A pencil case is on a desk. Two pens and two rulers are in the pencil case. A backpack is behind a chair. A football is on the floor.
The girl is Gina. She is eleven. The boy is Bob. He is twelve. They are in Class Two, Grade Seven. They are good friends. Their teacher is Miss Green. She is not here.
( )51. What is the picture of?
A. Boys and girls. B. Desks and chairs. C. Pens and pencils.D. A classroom.
( )52. Where are the two pens?
A. Theyre in the pencil case.B. Theyre on the teachers desk.
C. Theyre behind the chair.D. Theyre on the floor.
( )53. Who is eleven?
A. Gina. B. Bob. C. Mike. D. Helen.
( )54. Who is their teacher?
A. Mr Green. B. Mrs Green.C. Miss Green.D. Miss Gao.
( )55. Are Gina and Bob good friends?
A. No, they are brother and sister. B. No, they arent.
C. Yes, they are. D. Sorry, I dont know.
Ⅸ. 短文填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This is Bobs bedroom. On the desk, there is a c 56 and some b57. An alarm c 58 is also (也) on the desk. Near the desk is Bobs bed. A big b 59 is on the bed. Its
c60 is black. On the wall hangs(挂着) a photo o61Bobs family. You can see f 62people in the photo. T63are Bobs father, mother, sister and Bob. HisfatherisDavidBrown. Brownishis l 64 name.SoLinda B 65 is his sisters full name (全名).
56. c______ 57. b______ 58. c______ 59. b______ 60. c______
61. o______ 62. f______ 63. T______ 64. l______65. B______
Ⅹ. 书面表达。(15分)
给你的妈妈留一张便条,请她帮你拿四样东西到学校,并写清楚这些东西在什么地方。开头已给出。(提示词:notebook; pen; ruler; glasses)
Dear Mum,
Can you help me bring these things to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英语单元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七年级英语教学反思集11-21
七年级下英语教学反思12-04
七年级第二学期英语教学反思10-10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08-09
七年级英语下第五单元08-13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单元复习重点06-16
七年级英语期中第二单元复习要08-11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0-09
五年级下学期英语第七单元练习题07-26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