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2024-10-12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共11篇)

1.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篇一

八年级物理上、下册教学要求与目标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6、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7、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三维教学目标1、1希望你喜爱物理

知道自然界许多奇特的现象都具有规律性,物理学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式式物理现象的规

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知道物理学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深刻改变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物理学无处不在。

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从对物理学巨大作用的了解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喜欢物理。

1、2动手做实验

了解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源泉,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知道物理单位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知道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能亲自动手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在不同单位下对长度和时间进行比较的方法。

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合作,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三维教学目标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知道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的观察,将对“波”的认识逐步扩展,进而知道声波;通过活动知道声波可以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从而得出有关结论,回忆在七年级生物课学过的人耳结构及引起听觉的过程。

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有兴趣,还能找其它物体试验,并愿意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出的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通过实验,找出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通过对比,区分声音的不同。能注意在不同的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2、3声音为人类服务

了解声音与建筑以及音乐的关系;了解超声的一些应用;知道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和控制噪声的途径。

通过阅读和讲座了解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通过阅读和查询,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一些应用;通过阅读和活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对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声现象感兴趣;能查找资料或上网了解超声波的应用;能自觉保护声环境。

第三章 光和眼睛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三维教学目标 3.1光世界巡行

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了解色光的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学生根据色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原理,自己设计活动,验证自然界中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和颜料都可以由三基色和三原色混合而成。

能够积极地思考一些有关光的问题。如:光究竟是什么颜色?所有的光都是可见吗?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区别?快慢如何?光能够改变自然环境吗?光对生物有影响吗?光对人类居住环境有影响吗?光照也有害处吗?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光照的伤害?人们受到光的哪些启迪?人类怎样利用光的作用?为什么人类要研究光?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有关光问题的兴趣。

3.2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 m/s,光射到镜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并能进行一些光的反射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有关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词。通过活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验证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引导学生乐于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现象,如日食、月食、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等。能积极参与探究光反射的活动,愿意进一步进行课外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3.3平面镜成像

通过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的左右关系,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能够画出简单的光路图,了解实像与虚像。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

通过介绍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增强

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3.4光的折射与透镜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光在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知道什么时候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再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人身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规律,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从对折射现象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积极参与验证折射规律的实验,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定性地知道像的大小、正倒。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完成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用控制变量法来安排操作步骤。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并有助于养成积极主动地与交流合作的习惯。

3.6透镜和影像

通过对眼睛结构的了解,使学生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能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知道照相机也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实际操作照相机,学会拍照的技能,能利用

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和利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学会相应的操作方法。

能利用所学的有关透镜的知识实际制作一些光学仪器,如小照相机、望远镜等,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愿望。

第四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

(3)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道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5)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6)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7)初步了解超导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8)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三维教学目标

4.1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能根据属性、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会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在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和实验的兴趣和习惯,认真细心的品质,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2测量物体的质量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学习分类比较和科学抽象概念的思维方法,以及用感性化的方法认识单位概念。在学习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的品质,学习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认识自然。

4.3探究物质的密度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过程的主要环节。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4.4点击新材料

初步了解半导体、超导体和纳米材料的一些特点。经历上网、进图书馆、作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过程,学习查文献资料和社会调查研究问题的方法,感悟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三维教学目标 5.1认识分子

通过对宏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并通过猜想使学生初步认识分子是物体中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通过看图与计算活动,使学生感知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10m。

5.2“解剖”原子

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粒子,知道电子的发现促进人们对原子结构的探索;通过观察、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前人探索原子结构的途径,运用猜想、实验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中央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核,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很大空间绕核旋转,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了解微观世界的尺度。

前人研究的成果,可使学生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从而让学生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念与决心。

5.3飞出地球 5.4宇宙深处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正是太阳对各行星的引力,使行星在各自的 轨道上绕日运行,形成太阳系。同样,由于地球的引力,才使地球周围的一切(人、物、空气、水等)被牢牢地吸引在地球的周围,为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知道地球仅仅是太阳系的一员,而太阳系又是茫茫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外还有星系,宇宙远大无边。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通过这两节的学习,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对探索宇宙产生兴趣。

第六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的意识。

(3)能区别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及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7)了解我国的水资源,了解水资源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维教学目标 6.1从全球变暖谈起

知道物质的几种形态,知道物态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的含义和温标的规定。知道摄氏度单位符号和写法、读法以及分度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通过“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话题,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出发思考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从物质三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联系进入温度的学习,建立温度的概念;通过阅读课文,认识温标的确定和温度计分度方法: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认真进行阅读、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对实验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关注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环境。

6.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了解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运动特点。

通过参与观察活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的主要特征;通过经历分子动理论知识的探究过程,认识分子动理论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又被实验事实所证实,是由假说发展到理论的。能够找到其他相关的实验或事实说明分子动理论。

对分子动理论的实验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乐于观察实验现象,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6.3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温度和气流有关,尝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过程要吸热,知道沸腾现象及其特点。知道沸点,知道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了解高压锅的原理。知道液化现象,知道气体液化时会放热。能用汽化、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经历蒸发、沸腾的观察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通过讨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描绘水沸腾的实验图象,学会用图示的方法或用文字描述沸腾的特征。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的讨论,学会相互交流信息。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认真细心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能体验探究知识时的乐趣。在实验时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6.4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知道晶体的熔点。知道熔化过程要放热,会查熔点表。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经历观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通过描绘冰熔化的图象,进一步了解图表是常用的表示研究结果的方法。

在冰的熔化和凝固实验中能耐心观察现象,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善于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5升华与凝华

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能用升华、凝华等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经历观察升华与凝华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升华、凝华现象的主要特征。通过多媒体播放舞台上的“烟雾”以及“人工降雨”,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通过思考讨论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具体问题。

有求知欲望,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初步认识物态变化知识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影响。

6.6水循环与水资源

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意义;知道云、雨、雹、雾、露、霜、雪的形成。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

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

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七章 简单电路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在生活、生产中采用的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三维教学目标

7.1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知道电路组成,记住电路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电路图(独立完成)。

连接简单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连接简单串、并联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画出电路图。

养成学做结合的学习态度,在连接电路以及排除故障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7.2探究电路中的电流

知道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会使用电流表(独立完成);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画出电路图中的电流方向;通过阅读“说明书”认识电流表;通过电流表测电流来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以及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跟支路的电流的关系。

在电流关系的探究中,增强实践意识,体会寻求规律的重要性。7.3探究电路中的电压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了解常见的电压,会使用电压表(独立完成);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对照实物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认识并学会使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关注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体会从实验中发现规律和用实验检验规律的重要性。

7.4电阻 滑动变阻器

知道导体有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独立完成);了解导体电阻跟导体材料性质、长度、粗细有关。

探究导体电阻跟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结合实物阅读“滑动变阻器使用说明书”(认识滑动变阻器);实际操作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增强实践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7.5探究欧姆定律

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1)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3)会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4)理解欧姆定律,会进行简单计算;

(5)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物理实验的方法;

(6)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在探究活动中的协作精神。7.6欧姆定律的应用

理解欧姆定律并进行简单计算;大致了解“伏安法测电阻”(不是必学);大致了解“短路的危害”(不是必学)。

用“伏安法”测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通过电路计算分析“短路有什么危害”。积极参加实验和分析,有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第八章 力和机械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通过常见的事例或者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和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维教学目标 8.1力(1)知道自然界中处处有力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弹簧测力计,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

(2)通过学生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力作用的相互性,对使用弹簧测力计中的零刻度的校正、拉力的方向、1N力的大小、量

程的限制等有直观的体验。

(3)通过对力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概括”的科学方法,知道物理概念就是从大量具体事实中抽象出来的。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相互间配合、协作的精神。

8.2重力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检查平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3)知道重力有大小,知道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不同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同,会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位置的不同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5)通过重垂线的应用和测量重力的活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和重力的大小有具体的体验,并可以从活动中学习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

(6)通过对地面物体和月亮同样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介绍,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地面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的一致性,自然界的和谐性,破除对天体运动的神秘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和建立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初步观点。

8.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

会产生摩擦。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相互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通过实验的探究,使学生知道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增大和减少摩擦的一些方法,加深对科学探究活动基本要素的认识。

(4)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并从探究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对摩擦的利、弊分析,使学生对事物的两重性有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8.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知道什么叫杠杆、支点、力臂等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正确找出支点和力臂。

(2)知道什么叫杠杆的平衡,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4)从各种形式的不同杠杆及其应用中,认识到物理模型的意义,体会到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8.5探究滑轮的作用(1)知道油轮分为两类,能根据滑轮转轴位置是否移动,判断动滑轮和定滑轮。

(2)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能根据杠杆原理对滑轮的工作进行理论分析,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3)(4)究方法。

(5)通过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互协作和知道滑轮组,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通过对滑轮工作的理论分析,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交流的精神。

第九章 运动和力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5)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三维教学目标 9.1怎样描述运动

(1)知道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我们生活的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2)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4)能根据运动的路径将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通过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获得怎样描述运动的有关知识,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6)体会自然界中运动形式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求知欲望。通过学习运动的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9.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通过阅读、观察和讨论,感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知道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例题的学习,掌握应用速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的方法。

(4)乐于从多种渠道搜集、估测一些物体的速度。

9.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物体的惯性,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2)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获得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知识。领悟探究的各个环节,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分析与论证的能力。认识伽俐略“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认识,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9.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自己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观察与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能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善于与其

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篇二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Unit 4的阅读篇章“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讲述的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在贫苦山区支教的感人事迹。

《英语 (新目标) 》教材从八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后设置一个篇幅较长的大阅读, 每篇阅读都教授一项阅读策略 (Reading Strategy) , 本课时的阅读策略是“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 (Using Context) ”。

同时在语言上, 每篇阅读都是其所在单元语法现象的一个再复习。Unit 4的语法重点是间接引语, 此阅读文章中通过呈现前几个课时学习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语法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目标

1. 学生理解以下词汇:graduate, rural area, thin air, fortunately, dormitory, influence.

2. 学生掌握以下词组和句式:v-ing...may not sound (like fun) to...However, ...

There’s no difference between...and...;open up sb’s eyes to...;give sb a good start.

3. 学生进一步掌握间接引语的用法。

(二) 能力目标

1. 学生学会在部分词语缺失的情况下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学会利用上下文推断陌生词汇的意思。

(三) 情感目标

1. 学生进一步强化对志愿者工作意义的认识;

2. 学生进一步锻炼与同伴或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 课前学案设计

(二)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教师带学生核对课前学案第3、4部分的答案, 同时对第4部分各题的解题方法进行说明;教师总体归纳第5部分学生完成情况。

设计说明:教师将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评和小结, 为新课做好准备。

步骤2:引入。幻灯片上显示著名的“希望工程”宣传照——“大眼睛女孩”, 问学生能从照片中看出什么。学生们能答出她很渴望学习、她的教室环境很差, 于是教师讲述故事:多年前这张照片一发表, 国人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渴望学习的眼神, 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大眼睛女孩”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已经读完大学, 现在一家银行工作。

设计说明:由一个典型的“希望工程”的事例引入主题:From her story we can see others’help changed her life.Then do you think helping others can also change one’s life?由此过渡到本节课的课文标题:“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步骤3:学生第一遍阅读, 理解文章大意, 并搭配各段落的大意。

设计说明:以此训练该阅读课的Reading Strategy——First read for meaning, not for detail.

步骤4:引导学生第二遍阅读, 将文中缺失的词语放归正确的位置;通过上下文猜词法理解以下词汇, 选择其正确的意思。核对答案时教师就如何从上下文中寻找有效信息作说明和指导。

△graduate (C)

A.someone who is going to college

B.someone who is studying in college

C.someone who has finished college

△rural area (A)

A.the countryside B.the city

△thin air (B)

A.air with less fat

B.air with less O2

C.air that is not clean

△fortunately (B)

A.however B.luckily C.probably

△domitories (A)

A.rooms to sleep in

B.rooms to study in

C.rooms to play in

△influence (B)

A.发展 B.影响 C.回忆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context来帮助理解阅读中碰到的生词。教材中仅给出了using context的阅读策略建议, 但没有给出相关的练习来指导学生, 所以这里就需要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设计。以上6组是笔者从课文中“挖”出来的带有典型上下文的新词汇, 该练习能训练学生阅读策略。

步骤5: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的练习3a, 将自己的生活和山区孩子的作对比。

对比后可得出结论:So teaching and living there for one year does not sound like fun to you, does it?

教师抽出重点句型: (Teach) ing...may not sound (like fun) to you.However, ...

然后给出两组句子让学生做句型转换操练:

例1.Many students hate to wear school uniforms.But in poor villages children don’t even have enough clothes to keep warm.

→Wearing school uniforms may not sound like fun to you.However, ...

例2.Some of us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buying snacks, mp3and cellphones.But in some rural areas children can’t even pay for school education.

→Buying snacks/...may not sound difficult for you.However, ...

设计说明:此处的重点句型操练从形式上看是语言知识的练习, 但其实句意所要传递的信息与3a的对比练习是一脉相承的, 都是意在给学生一个情感态度的冲击, 为接下来探讨文章主题作准备。

步骤6:文本深层解读。Yang Lei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HOW DID IT CHANGE HERLIFE?

为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 教师同时给出5个小问题帮助他们思考 (题目见后) 。

设计说明:这5个问题是基于课本第33页3b中4个问题的再创造和升华。3b中的问题仅是复习间接引语, 而笔者设计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用到间接引语, 同时还可以从回答中归纳出志愿者工作的意义, 巧妙地将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一起实现, 一箭双雕。具体如下:

Q1:Life in the poor village doesn’t sound like fun, why did she decide to go?

Answer:young people today needed to experience difficult things.

导出:She gained new experience and felt needed.

Q2:Does she get on well with the students there?

Answer: the volunteer teachersare like big brothers or sisters to them.

导出:She made new friends and had fun.

Q3:What could Yang Lei do to help the students there?

Answer: she could open up her students’eyes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give them a good start in life.

导出:She made others’lives better.

Q4:How did Yang Lei like her teaching experience?

Answer: she enjoyed her time very much.tWheh eanr ehae.r yearwasover, she would return to

Q5:Why did she plan to return to the rural area?Isn’t one year enough?

Answer (同时导出) :She wanted to spend time doing what she really liked.

从问题推导出的结论可以发现, 在成为志愿者帮助山区的孩子后, Yang Lei有了一个richer and happier life, 这也就回答了“How d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文章标题被清晰解读。

同时, 从各结论中归纳的“To gain new experience and feel needed;To make new friends and have fun;To make others’lives better;To spend time doing what you really care about”就是the meaning of doing volunteer work。

步骤7:在文本经过深层解读、文章主题得以剖析后, 学生重新回到课前学案上的那条数轴, 并标出他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对志愿者工作新的看法的坐标点。

设计说明:一篇好的课文和对其深入的解读能对学生们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产生良性、正面的影响, 原先的坐标点会否朝左侧移动是此课时的情感目标有否达到的直接体现。

步骤8:读后活动。学生在课本第33页Section 4的四个志愿者组织中选出他们愿意参与的组织, 并将原因陈述给同伴听。听者做好记录然后将同伴和自己的想法汇报给全班, 其中必须用到若干本课文中学习的新句式。

汇报的模式如:***said she would like to work for..., because she thought...

As for me, I would like to..., because I...

设计说明:此设计让学生巩固词汇, 加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并再一次复习间接引语, 同时将已经形成的情感态度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体现出来。

步骤9:Homework.完成课后学案。

设计说明:学生将知识目标、情感态度、阅读策略等加以内化, 并及时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作自我评价。

(三) 课后学案设计

※自我评价

How well did you do in this class?Color the stars.★☆for“Not bad”;★★for“Very good”.

(1) 在部分词语缺失的情况下理解文章大意;☆☆

(2) 利用上下文推断陌生词汇的意思;☆☆

(3) 进一步掌握间接引语的用法;☆☆

(4) 进一步强化对志愿者工作意义的认识;☆☆

(5) 进一步锻炼与同伴或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巩固

Can you finish these sentences with the new words we just learned today?

(题略)

※小试牛刀

Can you understand the underlined words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题略)

※大展身手

Please choose one task that you would like to do after class:

1.Do you feel like starting a new volunteer group?What would your group do?Please make a poster to tell us about your plan.Don’t forget to give your group a nice name!

2.In the coming Qingming Holiday, would you volunteer to do something helpful for your community?Write what you have done and how you feel.

四、总结

3.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篇三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目标课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1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但现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隔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呢?

“写和读密切相关。它们各自的过程并非孤立地发生发展,而是互相作用、互相转移的。”我们的教材虽然把阅读和写作分开,但它们实际是紧密连结的,有着共同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以学习阅读为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阅读教材来指导学生写作。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为例,笔者在学期初就思考着如何构架课文阅读教学和单元写作目标之间的联系,在备课过程中心中始终牵挂着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在具体的教学中适时调整自己阅读教学的步骤及相关内容。以下便是笔者践行读写结合,将单元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的几个方法。

一、水到渠成,课后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当写作目标与该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一致之处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来个“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地将其作为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

比如,第一单元的写作目标——记叙的线索。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记叙文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线索可以是人物、事件、一个具体的事物、情感的发展变化等。

3.写作时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

4.记叙的线索应该隐含在文章中,与文章内容吻合。

其中第三点提到记叙线索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这也是该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藤野先生》的叙事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另一条是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已经讲解清楚了,那么在总结课文内容时,就可把它作为写作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等进入单元写作训练时,学生对这一方法也就驾轻就熟了。

二、移花接木,将单元写作目标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有些单元写作目标可能不是课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它与课文内容又有一定内在的联系。这时需要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植入”,也就是将写作训练目标部分迁移到课文阅读教学中。

如第六单元的写作目标——学写游记。具体要求是:

1.写游记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

2.在写景时,可以移步换景,也可以定点观察。

3.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4.还可以适当介绍与游览地相关的知识。

该单元的四篇文言文以游记为主,但很难说以上四点是它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毕竟又是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很容易忽略其写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就可能错失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良机。

因为有了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所以笔者从一开始备课的时候,就在寻找它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最后发现完全可行。就单元写作目标的第一点而言,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柳宗元写《小石潭记》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的:“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中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其中既有移步换景也有定点观察。教师可以边讲授课文内容,边补充说明这便是游记的写法之一——交代清楚游览的经过。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单元写作目标也迎刃而解了。

再举写作目标的第三点来讲,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可以举《满井游记》为例,课文对满井初春的景色进行了细致描写,尤其是山光水色,最后作者用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画龙点睛地表明了自己對初春景色的喜爱。如果仅仅依据教参的要求,只要解释清楚这议论语句的内在含义即可。但如果教师能把其作为游记的写法之一传授给学生,这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又部分完成了单元写作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可见,只要教师心中有写作教学这根弦,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将单元写作目标这朵“花”移植到课文阅读教学这棵“树”上,那么植根于课文阅读教学的写作指导必将“盛放”。

三、深入挖掘、提炼、归纳和总结

教材编者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里都附上了“写作导引”,它一方面简要介绍单元写作的要求,另一方面还结合具体的课文篇章加以举例分析。这样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的确容易理解和体会。但仔细研究:“写作导引”里所举的课文实例是有限的,有些甚至是“过时”的。那么,是否可以引用单元课文内容来作为写作指导的实例呢?回答是肯定的。

以第四单元为例,其写作目标是: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具体要求为两方面:其一,写记叙文时,往往要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加入适当的描写。描写能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还可以突出重点和中心。其二,在记叙文中适当加入抒情,能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为了说明描写的作用,教材以冯骥才的《泥人张》(第四单元)为例,即作者通过对“海张五”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目中无人的恶霸形象。对于抒情的作用,编者以朱自清的《背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文中几句简短的抒情,道出了作者的追悔、思念,及内心的五味杂陈……

如果教师仅是把这两个案例和学生交流或解读一遍,学生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很难说是深刻的。其实,我们阅读教学的课文资源既丰富又鲜活。

就这个单元而言,教师可以举的课文实例是不少的。《云南的歌会》中作者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分别侧重于人物、环境和场面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欣赏和赞美,其中对人物(年轻女子)的描写是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

还有《端午的鸭蛋》中的“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一个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把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语言诙谐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和自豪。而《春酒》中描写和抒情的语句更是俯拾皆是。结尾“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可见,这些记叙类文章中描写和抒情的手法都运用得十分巧妙。教师可采用串讲的方式,将其写法加以提炼、归纳,经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比如,以《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春酒》中有关描写的语段为例,告诉学生记叙文中描写所起到的作用,也可以举《端午的鸭蛋》《春酒》等中有关抒情的语段,和学生阐述记叙文中抒情的意义所在。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写作技法的认识,而且也是对文本的又一次解读,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教材在与时俱进,无论是作为阅读教学的课文篇目,还是单元写作设计都在改变,日趋完善。而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也必然是一种趋势。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笔者先摸透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再将单元写作目标分散、渗透到单元课文阅读教学中,或是根据单元写作目标的要求,对单元课文的相关写法做提炼和整合。这样的过程算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益尝试吧。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M].苏州: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篇四

三、单元整体目标分

四、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何用英语转述他人的语,了解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学会直接引语转换为间接引语。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把直接引语转换间接引语的转换中,注意动词的时态变化和人称代词的变化,并能口头、笔头上正确运用英语转述他人的观点。

六、课时及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教法选择

教学评价

period 1

ppt

通过让学生转述检查是否掌握,注重过程评价

period 2

tbl,mit,通过转述电视剧的情景和听力训练,进行过程评价

period 3

stereo

通过转述成绩单正确对待老师的评价

period 4 tbl

通过写作训练学会书面表达与同学互通情感

reading

period 5

pre—reading post--reading ppt

通过渗透阅读策略和情感态度,进行过程评价

教学内容

课时

period 1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能将直接引语是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祈使句,正确的转述为间接引语,同时注意直接引语是客观真理的情况,特别注意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等的变化。情感目标 当你转述别人的话时,一定要转述清楚,以免引起误解。

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一节语法课,又是第一课时,因此主要采用讲授法,练习法来讲解和巩固语法。采用多媒体课件,用箭头标出各种变化,直观清楚易懂。

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task1 organization lead-in(3minutes)greet the students.try to report

通过让学生转述老师刚说的话,引出什么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以及什么时候用

task2 presentation(8)

2.ask ss to summary.老师说一些句子,让学生转述,并且总结规律

task3 report

task4

report one by one

进一步检查掌握情况

task5(5)

通过做记忆力挑战游戏,再巩固和掌握。

task6 story time(2)

让目标语言更情景化。

task6 summary(5)

ask ss to say out grammar rules.summary grammar rules

从具体练习到语法总结,符号学生的认知规律

task 7ex(5)

ask ss to do some ex

do ex

最后再练习巩固,补充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祈使句的间接引语问题

task 8

ask ss to do ex

让学生背语法规则和做练习巩固

七、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时

period 2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target language 情感目标 在生活中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并合理的转述给第三者,介绍传达错误信息。

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task1(3minutes)1 greet the students.通过复习教师完成本节课的导入。

task2 lead in(2)

task3 reportt

进一步掌握直接引语转换为间接引语。

task4 listening(5)

1.1b:listen and number the statements.通过听的训练进一步检查掌握此语法。

task5(5)

2.help ss finish 3b

通过写的训练进一步掌握此语法。

task6(2)

2.finish ex-book.finish the task.练习巩固,效果反馈。

七、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时

period three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ability goals: train ss’ listening skills and speaking skills.三、重点、难点

2.难点:listening and grammar.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task 1 free talk(4)

2.self-assesment.self-assesment.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口语能力

task 2 presentation(5)

在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后,学会转化老师的评价,为

task 3

listening(20)

explain and ask ss to do.1.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听力前通过口头转换训练,在过渡到听力,学生易于接受。

task 4

assesssment

ask ss to self-assessment,peer-assessment,and

self-assesment.peer-assessment and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然后再汇报,进一步发展语用能力。

task 5 summary

1.summary

finish the ex

小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七、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时

period 4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在上节通过口头和听力转换成绩单后,本节主要是阅读和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target language 情感目标 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合理分析自己的成绩

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本节课,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通过分享学生的作文,课内完成写作任务

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task1 pre--reading(3minutes)greet the students.2.ask ss to read the question.阅读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task2

ask ss to read the letter,then judge true or false.read and judge

task3 post--reading

explain language points.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信中的语言点

task4

在学生学完3a后,做一个控制性写作。

task5(5)

通过上一步的控制性写作。在让学生完成开放性写作,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

task6

task6

1.ask ss to do ex.让学生背过3a作为一篇范文

七、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时

period 5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在语言输入的同时完成语言输出,在听说读写译中提高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速读,浏览,跳读,精读和任务型阅读能力,还包括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在完成本课的三项任务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志愿者杨蕾的支教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公益事业、扶危济困的优秀品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3)语法:接引语中时态和人称的转换。

四、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同时辅助多媒体教学。用音乐,图片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

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task1 lead-in(3minutes)

listen to the song

通过听歌曲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task2 pre--reading(8)

通过看图片进行阅读前的背景知识介绍

task3

explain language points.主要对学生观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渗透新课程理念

task4 post--reading(5)

retell the main idea

通过复述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

task5 open--task(5)

5.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篇五

课题: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授课人:姜晓娟 授课时间:9月11日

课后反思:

回顾本周所上的几节课,感觉比较成功的是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时。虽然本课是一节内容较多的读写课,但我感觉这节课相对来说是最成功的,因为在该节课中学生全都积极参与了,并且效果不错。学生之所以兴趣如此的高,主要是我设计的写的任务(预言自己十年后的生活)开放性大,学生有话可写。我先安排学生小组内说说自己十年后的生活,学生的思维很活跃,相互启发,得到了发散,为后面的写作了很好的铺垫,再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可见,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任务设计的有质量有水平,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6.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篇六

2.have a cold 感冒

3.have a fever 发烧

4.have a stomachache 胃疼

5.lie down 躺下

6.take your temperature 量体温

7.to my /our / everyone’s surprise 使我(我们,大家) 感到惊奇的是

8.take breaks =take a break 休息

9.get off 下车

10 get into陷入, 参与

11.be used to sth/ doing sth 习惯某事/习惯做某事

12.right away 立刻, 马上

13. take risks =take a risk冒险

14.run out of 用完,耗尽

15. get out of 离开,从---出来

16. cut off切除

17 be in control of掌管,管理

18. give up 放弃

1. clean up 打扫 Unit 2

2. cheer up 振奋起来,变得更高兴

3. take after =be like =look after (外貌,行为)像

4. set up 建起,设立

5. fix up 修理,装饰

6. make a difference 影响,有作用

7. give away 赠送,捐赠

8. give out分发,散发

9. hand out 分发

10. come up with (idea/plan) 想出, 提出(主意,计划,回答)

11. put off推迟

12. call up打电话给--- 征召

13. used to曾经,过去

14. care for 照顾, 非常喜欢

15. try out参加---选拔, 试用

1.take out the rubbish 倒垃圾 Unit 3

2.depend on 依靠,信赖

3.take care of =look after照顾,处理

4.in order to +do 目的是,为了

5.all the time 反复,频繁

6.as soon as 一---就 ------ ,尽快

1.What’s wrong? 哪儿不舒服 Unit 4

2.look through 浏览,快速查看

3.work out 解决,成功地发展,解出

4.get on (well) with 和睦相处,关系良好

5.big deal重要的事

6.cut out删除,删去

7.compare ---with 比较,对比

8.in my opinion依我看

1. go off (闹钟发出) 响声 Unit 5

2. pick up (the phone) 接电话, 捡起

3. fall asleep 进入梦乡,睡着

4. die down 逐渐变弱,逐渐消失

5. have a look (at) 看一看

6. make my way 费力多前进,前往

7.take down 拆除,记录,往下拽

8.at first首先,最初

9.in science 沉默,无声

1. turn---into 变成 Unit 6

2. fall in love 爱上,喜欢

3. get married 结婚

4. once upon 从前

5. instead of 代替,反而

6. a little bit =kind of =a little cute 有点儿,稍微

1. feel free (to do ) (可以)随便干某事 Unit 7

2. as far as I know 据我所知

3. take in吸收, 吞入(体内)

4. walk into 走路时撞着

5. fall over 绊倒

6. or so 大约

7. at birth出生时

8. up to 到达(某数,程度)

9. in the face of 面对(问题,困难)

10. even though =even if即使,虽然

11.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1. full of满是---的,(有) 丰富的 Unit 8

2. hurry up 赶快,急忙

3. one another 互相

4. ever since 自从

1.tea art 茶艺 Unit 9

2.tea set 茶具

3.thousands of 数以千计的,许许多多的

4.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一方面---另一方面

5.all year round 全年

6.National Science Museum 科学博物馆

7.Hangzhou National Tea Museum 杭州国家茶博物馆

8.the Bird’s Nest 鸟巢

9.Southeast Asia 东南亚

10.Night Safari 夜间动物园

11.the Terracotta Army 兵马俑

1. clear out 清理,丢掉 Unit 10

2. check out 检查,审查

3. no longer 不再

4. part with 放弃,交出(不舍的东西)

5. as for 至于

6. according to依据,按照

7. (be) close to接近,几乎

8. to be honest说实在的

9. yard sale 庭院拍卖会

10. bread maker 面包机

11. soft toy 软体玩具,布绒玩

12. board game 棋类游戏

7.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篇七

(一) 教学内容

本课为一节听读课, 教学内容为Go for it! (八年级下) Unit2 What should I do?Section B 2a, 2b, 3a, 其内容是围绕朋友这个话题展开的, 要求学生通过听力和阅读了解别人在生活中关于朋友的困惑。听力中所呈现的是Erin想通过新颖的穿着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但是他的朋友总是效仿自己的穿着, 令他感到非常困惑, 因此, 他拨打了“Teen Talk”, a radio advice program, 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可取的建议。Reading部分则是署名为Lonely Kid写给报纸建议栏目的一封信, 在信中, 他说明了自己受到朋友的孤立却不知道原因, 倍感困惑, 希望可以得到帮助。这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倍受他们的关注。

(二)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八年级的五、六两个班级的学生 (各有50个学生) 。他们思维活跃, 善于回答问题,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上课坐姿端正, 均有记笔记的学习习惯, 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鼓励, 希望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笔者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 设计了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实践、探索的活动, 并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他们的听读能力和真实运用语言的能力, 让他们了解在朋友交往中应善于交流沟通。

(三) 教学方式

1.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以旧带新, 建立联系, 及时设置巩固反馈环节;读写联动句型结构、功能和话题紧密结合。

2. 通过听和读文章,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面对朋友问题上的困惑以及提建议解决问题的句型, 促使他们通过交流、合作、探究、感知和体验等方式运用目标语言。

(四) 教学资源

自制PPT课件;电视, 学案。

(五)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original, the same as, in style, nicer, haircut, inexpensive, comfortable, except, upset, find out, do wrong, what to do, lonely, argue的含义及用法。

2) 正确理解听读内容, 学会提建议。

3) 学会用书信的形式为别人提建议。

4) 掌握情态动词should, could, may的用法。

2. 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在听、读中快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2) 培养学生真实地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不断反思的习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 让学生学会正视生活中的烦恼, 并用交流沟通等手段解决。

2) 激发学生关心他人、热心帮助他人的意志、品质。

(六)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 词汇用法:should, could, may

2) 学会运用所学目标语言, 谈论生活中的烦恼并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 (Showing problems and giving advice) 。

2. 教学难点

用所学目标语言, 针对生活实际, 以口语和书面表达的形式为他人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8.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篇八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戏剧单元。学生对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的了解相对缺乏,但对影视作品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还是影视或影星迷,这就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教学时可先从师生都熟悉的一部影视作品切入,然后引出剧本的写作,介绍剧本的特点: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本单元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为: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与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开展,把握剧本在语言运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上的特点,加深对现实人生的了解与体验,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均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日出》是戏剧大师曹禺的一部力作,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成就与创作风格。《钦差大臣》是俄国杰出戏剧大师果戈理的代表作,它所揭示的结构性腐败被称为“绝对的、永恒的、世界性的邪恶”,因而超越了时空,至今回响不绝。《放下你的鞭子》是我国街头剧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产生过巨大的历史作用。这三个剧本,横跨中外,风格各异,有助于学生认识多样的人生和多样的文化。学生对本单元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较为陌生,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幻灯片、录像)帮助学生了解作家生平与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全剧剧情,鼓励学生多渠道地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戏剧的特点,也为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戏剧作品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要通过分角色表演和课本剧排演,让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戏剧冲突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在活动中体味探究与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激烈的戏剧冲突,凝练的戏剧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戏剧排演的指导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识。

四、课时分配

本单元总课时为10课时:《日出》3课时,《钦差大臣》3课时,《放下你的鞭子》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日出(节选)》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日出》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考虑戏剧特点的前提下,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排演课本剧的形式组织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阅读、探究的兴趣;二是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和有关剧情,在丰富学生戏剧知识、帮助学生解读课文内容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审美愉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语言特点,特别要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

2.从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出发,把握作者憎恶腐朽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课本剧的排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戏剧特点,培养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家作品

(二)讨论感知戏剧情节

请几个同学口述课文梗概,互相补充和订正,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讨论探究

1.课文主要的戏剧冲突是什么?是怎样发展的?

2.从这几次矛盾冲突中可以看出黄省三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在把握戏剧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1.理解这篇戏剧的语言特色。

(1)剧中人物语言不仅要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重点朗读黄省三控诉潘、李二人的台词,体会并读出黄省三的内心感受。

(2)试补出破折号后省略的话,并说说剧本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文中有三处破折号用得特别传神:

①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

李石清故意不把话说完,想试探一下黄省三,看他有什么反应,他看到了黄省三脸红不安的样子,似乎有些幸灾乐祸。

②您说,要我去——

对黄省三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读书人来说,他不敢说出,也羞于说出这个“偷”字来,他没有这个胆量。

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黄省三被逼急了,心里发出绝望的吼叫“我非要杀了你”,但是面对潘月亭的怒喝,被吓住了,不敢说出“你”。对黄省三的怯弱李石清早已看透了:“他是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

2.两人一组选择某一人物的某一段台词,诵读并解析,互相评议,进一步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心理。

四、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日出》。

《钦差大臣(节选)》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钦差大臣》描写了一个偏僻的小城里发生的一段故事: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要来视察,个个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贵族子弟赫列斯达可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百般逢迎,拼命贿赂、拉拢。课文节选的是第八场和结尾部分,也可以说是这部喜剧的高潮部分和最富讽刺意义、最精彩的部分。这部分很适合排演课本剧,宜在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和相关剧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体味作品漫画式的人物形象、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和独具匠心的剧情设计,从而充分发挥戏剧表演的学习功能。“哑场”一节,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此时各种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简约传神的舞台说明分析作者笔下漫画式的人物形象。

2.欣赏作者精巧独特的剧情设计和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

3.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这部讽刺喜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有条件的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钦差大臣》影像资料。学生为分组排演作必要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相关剧情,导入新课。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目的有三:其一,进一步了解剧情;其二,揣摩人物语言和心态,把握人物的神态、动作和个性特征;其三,为短评写作奠定基础。

(三)分小组表演,思考问题:

1.以竞赛形式分两组演出,学生评点、交流。

2.剧中市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揭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市长和官员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后有什么表现?想象一下,真钦差到了之后,他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4.画出赫列斯达可夫在信里对市长及其他官员的评价,以此入手,分析赫列斯达可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五、写作指导

自选角度,写一篇小剧评。参考题目:1.一幅绝妙的讽刺图——《钦差大臣》人物形象分析;2.讽刺戏剧的一个范例——谈谈《钦差大臣》的语言艺术;3.此时无声胜有声——试析《钦差大臣》的“哑场”设计。

六、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整部《钦差大臣》。

《放下你的鞭子》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战初期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街头剧。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欣赏戏剧的一般方法。故此,应让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交流,把握人物性格、作品主题及社会意义。同时,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他们对戏剧特别是对街头剧的认识。运用本单元知识,尝试自编自演小话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卖艺汉、香姐、青工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普遍的社会意义。

2.在整体把握剧情的基础上,了解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特点。

3.巩固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自编自演小话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交往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1.街头剧

街头剧又称活报剧、广场剧,多以大众关注的政治时事为题材,对观众进行形象化的宣传,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最热门的话题。

2.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烈火燃遍中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都激起了观众对日寇的极大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部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二)从整个剧情和相关台词入手,探究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编写小话剧

9.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篇九

本学期还有15天左右的复习时间,为了提高期末复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每天复习两个单元。注重基础知识及综合能力。教师认真总结,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争取最好的复习效果。具体复习计划如下:

一、狠抓字词。要求掌握单词,要求学生将每单元单词表后的重点短语抄在本子上背下来,然后进行听写检查,争取每个同学都过关。

二、通过每个单元逐

一、细致地复习,使学生将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自己来梳理,总结本册书中的知识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单词、词组。

三、通过讲解、做练习、考试等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课前认真复习,课上专心听讲,考后积极反思,寻找缺漏等良好的习惯。

四、加强重点句型演练。结合课文内容总结重点句型,并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操练。

五、巩固语法知识。在复习每一个单元时,将本单元的重点语法总结出来,突出重点、难点,配合单元测试题,进一步巩固语法知识。

六、强化作文与阅读的练习。复习每单元的作文,并让学生背诵。在综合复习当中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七、及时评讲,及时改正,及时补差,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八、及时做好单词和短语的听写工作,鼓励学生勤背、多背英语单词、词组及句型,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九、复习进度安排:

Unit 1-2 1课时 Unit 3-4 1课时 Unit 5-6 1课时 Unit 7-8 1课时 Unit 9-10 1课时 评讲unit1-2单元试卷 2课时 评讲unit3-5单元试卷 2课时 评讲unit6-7单元试卷 2课时 评讲unit8-10单元试卷 2课时 学生自己复习2课时

石鹅初级中学校:杨芳瑶

10.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篇十

I.单项选择

1.He _______ to Canada, so you can’t see him recently(最近).A.have goneB.has beenC.has goneD.have been

2.——_______have you been there since you became a teacher?——Twice.A.How oftenB.How longC.How soonD.How many times

3.London has hosted the modern Olympics, _______ Beijing.A.So doesB.So hasC.Neither doesD.Neither has

4.It’s fun _______ French.A.learnB.learnsC.to learnD.learned

5.——Welcome to our school, Mr Green!——_______.A.Thank you very muchB.I love your school

C.Thanks a lot of help us so muchD.I’m happy to meet you

6.While I was in the park, I saw some children _______ kites.A.flyB.to flyC.are flyingD.flying

7.—Where ____you ___, Mike?—To the amusement park with my friends.We had fun.A.did, beenB.have, goneC.did, goD.will, go

8.This is a big class, and _______ of the students are girls.A.two thirdB.second threeC.two thirdsD.two three

9.Mr.Li _______ Paris.He _______ Paris for 3 weeks.A.has been to, has been toB.has gone to, has been in

C.has been to, has been inD.has gone to, has been to

10.The park _______ for one and a half years.A.has openedB.has been openedC.has been openD.was open

11.The movie ______ for twenty minutes.A.be onB.has been onC.beganD.has be on12.She ___China since three years ago.A.has been inB.has been to C.cameD.has come to

13.How long have you _____ the book?A.borrowB.lendC.keptD.keeped

14.Three years ______ since he _____ to this school.A.has passed,cameB.have passed ,came C.is passed,cameD.has passed,has come

15.He hasn’t _____here.A.comeB.goC.been awayD.be

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My uncle ______(teach)math since 1986.2.She ______(be)in hospital for two weeks.3.They _______ ever _______(hear)of the singer.4.I _______(keep)the bike for one week.5.——_______ Tony _______(go)to Beijing? ——Yes, he has.6.I have never dreamed of _______(become)an actor.7.How long have you been _______(live)here?8.It’s a _______(real)interesting job.9.It’s best _______(visit)China in spring or autumn.10.My parents _______(not come)back yet.三.翻译句子。

1.那真是一份有趣的工作,因为我可以周游世界。

It’s a really interesting job because I ca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the world.2.另一方面,我们都不了解这座城市。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we don’t know the city well.3.谁听说过这件事呢? Who has ever _______ _______ that?

4.他在考虑做别的什么工作?What _______ job is he _______ _______ doing?

5.我父母还没有回来。My parents _______ come back _______.6.我在这里住了12年了。I _______ _______ here for twelve years.四.句型转换。

1.Her brother is cleaning the room.(改为现在完成时)Her brother ______ _____the room.2.He did his homework just now.(改为否定句)He _____ _______his homework just now.3.He worked here three years ago.(用since three years ago改写)

He _______ _______ here since three years ago.(划线提问)_____ ______ _____ have they read the book?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Tony worked in China?

五.完形填空。

Travel is useful to us in at least three ways.First, by traveling we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different ____1____.We can see ____2____ our own eyes many places which can be read about in books, and visit some famous cities and scenic spots.Second, we will ____3____ people with different interests and see strange and different things when we travel.We can get to know the ____4____ of the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taste different foods and local flavors(当地风味)if we like.____5____ this way, we can understand ____6____ differently other people live.Third, travel will not only help us to ____7____ knowledge of geography and history, ____8____ will also help us keep healthy and make us ____9____ narrowminded(偏执的).With all these advantages(优点)of travel, it is no wonder ____10____ travel has now become more popular than ever in China.1.A.townsB.placeC.villageD.places

2.A.inB.withC.byD.on

3.A.listenB.watchC.meetD.notice

4.A.customsB.habitsC.clothesD.language

5.A.AtB.OnC.ByD.In

6.A.whatB.howC.whetherD.when

7.A.gainB.giveC.seeD.bring

8.A.orB.soC.andD.but

9.A.wideB.lessC.widelyD.least

10.A.theseB.thatC.thoseD.this

一.完成下列反意疑问句, 每空一词:

1.We must go at once,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My uncle used to smoke,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She must be a music lover,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You need to have a good dictionary,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Let us do the jobs ourselves,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There used to be an old stone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There were few people there,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My mother never goes there,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She cleaned the room carefully yesterday, _______?

11.let’s go home,_____ _____?

12.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you,_____ ______ ?

13.Something is wrong with my bike,_____ ______ ?

14.I am a teacher,______ ______ ?

15.There will be few people here,_____ ______?

16.You’d better not go there,____ ______?

17.Everyone is here,_____ _____?

18.What beautiful girls,_____ _____?

19.How fast he runs,_____ ______?

20.My mother has to stay at home,_____ _____?

21.I don’t think he can swim,______ _______?

22.This is not a boy,_____ ______?

23.Few people came here,______ ______?

24.Don’t go there,______ _______?

25.Practice English,______ _______?

26..I think he is right,______ ______?

27.I don’t think you’re seriously ill._____ _____?

28.I don’t suppose they will be back soon,_____ _____?

29.Don’t do such a job,______ ______?

30.Tom hasn’t much time to spare,______ ______?

31.You needn’t do that when your daughter is here_____ _____ ?

32.That is an honest girl,_____ _____ ?

33.The weather is not fine,_____ ______?

34.The girl hardly breathes ,______ ______?

35.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______ ______?

36.Nobody likes smoking,_______ ________?

37.Tom and Jim will never fight,______ _______?

38.There is little milk in the bottle,______ ______?

39.They can’t play football,______ ______?

40.They can’t be students,_______ _______?

41.Jim didn’t clean his room yesterday,______ _____?

11.八年级下册中考历史高频考点评述 篇十一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主要知识点有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

例1(2009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9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右图),审议通过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q,Yc~E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张榕明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右图。

材料三据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朝鲜于2009年5月25日宣布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提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完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历史上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他们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点评]2009年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这一专题知识是2009年中考历史考查的重点。对于这部分知识,可以放入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题中考查,也可以将抗美援朝与中美关系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例2(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试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注重西藏的稳定和发展。根据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放了西藏?为冲分尊重和保障藏族人民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我国在西藏实行了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2009年3月12日西藏文化网

(2)材料一中的两枚徽章表明,50年前在西藏發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之后,西藏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怎样?

材料二1959年,克松村70户人家,433人,全年粮食总产量仅16万斤。到2008年,克松居委会拥有居民210户,838人,粮食总产量达到170多万斤。克松居委会还大力发展副业,2008年经济总收入达1019万多元,人均收入达到6380元,其中现金收入为4600元。

——2009年3月27日北方网《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

(3)读完材料二,你认为克松村居民当年的经济状况与50年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2000年以来,西藏加快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提出并实施的哪一重大战略决策?

[点评]在民族关系这部分知识中,有关藏族的知识点是中考历史试卷中的高频考点。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与国家发展、统一联系起来。

[参考答案](1)和平方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主改革或百万农奴解放。当家作主。(3)人口增多,粮食产量提高,收入增加,生活富裕。(4)西部大开发战略。

考点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主要知识点有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宪法、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改革开放、建设中

例3(200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2009年2月1日,新华社播发2009年中央“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着“稳定、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对2009年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摘自《一年时事政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4)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建国后有关“三农”的知识点主要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等。学习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出现,是在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参考答案](1)1950年的土地改革。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医疗机构。(4)党和政府在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农村政策。

例4(200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试题)右图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年一1960年②该画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爹大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点评]中考历史试卷中常出现结合漫画或诗歌考查“大跃进”运动这一知识点的题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新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在中考试卷中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习时,我们可将其与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建设社会主义

的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A

例5(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试题)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梯度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请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简述会议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2)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要求层次清楚,表达精炼)

(3)列举一个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点评]对于改革开放这部分知识,可以将其和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和其他的改革联系起来进行专题考查,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注意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并识读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的示意图等。

[参考答案](1)1978年底,北京。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地省会城市(或答从设立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开放)。(3)要求:举例真实、具体,观点正确,情感真挚。

例6、(200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试题)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B.上海C.厦门D.汕头

[点评]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是中考历史中常见的考点。学习时,我们要把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区分开来。

[参考答案]B

例7(2008年山西省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时,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

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请回答:

(1)材料-,说明了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3)材料三记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哪一方面的事实?

(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点评]自从国家诞生以来,人类就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尤其是步入近代社会以来,以法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取代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参考答案](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之一。(2)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动乱和灾难。(3)我国不断加强和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4)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考点三:祖国统一。主要知识点有“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往等。

例8(2009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试题)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材料一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2)下半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二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書《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皇”是指谁?为了巩固统一,他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

(2)材料一中的“汉武”又是指谁?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出自谁之口?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其中,中国政府于哪一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又于哪一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点评]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点是近几年中考历史中的常见考点。对这部分知识可以从古今祖国统一的专题角度来考查,也可以与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1)秦始皇。创建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郑成功。清政府设置了台湾府。(4)一国两制。1997年。1999年。

考点四: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主要知识点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

例9(200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试题)和谐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利于推进世界和谐。

(1)写出事件的名称:图一u;图二u :图三u;图四u。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u

(2)图二、四所反映的事件共同涉及了哪一问题?今天,我国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二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是两国政府都承认的平等边界条约,此后中俄东段边境保持了张期的和平。从1964年开始谈判之后,中国就提出了要恢复对黑瞎子岛的主权要求。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标志着两国边界线全部确定,黑瞎子岛终于回到中国,这是双方本着和平对话、公平合理、平等协商精神,历经多年谈判的结果。

(3)指出材料中“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黑瞎子岛主权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体现了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各是什么?

(4)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其中的一点。

[点评]对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这部分内容,可以联系中国古代史从专题角度来考查,可以结合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等知识点进行考查,还可以与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知识点相联系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11)万隆会议召开(或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或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或两关系缓和)图→图二→图面→图三(2)台湾向题。

上一篇:预防接种门诊公示材料下一篇:《掌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