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活动的作文

2024-09-04

课余活动的作文(共13篇)(共13篇)

1.课余活动的作文 篇一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老鹰捉小鸡、警察捉小偷、丢手绢……但是我最喜欢吹泡泡。

下课了,我们冲出教室,奔向操场开始玩吹泡泡。我们首先将吹泡泡的工具拧出来蘸点肥皂水,把吹管放在嘴边小心翼翼地往空中轻轻地吹了口气,只见一只只泡泡像被施了魔法的小精灵从吹管里钻出来。我们吹出来的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美丽极了。一个个泡泡奇形怪状,有的泡泡透明得薄如蝉翼,有的泡泡好几个连在一起,像一串串葡萄。有的泡泡碰在一起像姐妹俩说着悄悄话,有的像又肥又大的熊猫脑袋,还有的泡泡飘到我们脸上轻轻地亲一下。一串串大大小小的泡泡儿,调皮地飘呀飘,我们到处抓呀抓。

我们吹起了又大又圆的泡泡,也吹出了我们的梦想!五颜六色的泡泡就像我们五颜六色的童年一样美好!

2.课余活动的作文 篇二

关键词:足球,课余训练,人才培养

1 中学足球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

1 . 1 搞足球训练的学校与参与的学生数目越来越少

由于社会的原因,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非常舒服,家长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所以,在学校里,很少有学生参与足球学习与训练,除了家庭的原因之外,也有学校的老师有直接的原因,他们更为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足球学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投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短时间内看不到进步。所以,即使学生愿意学习足球,也得不到家长与老师的支持。长期以往,参与的学生逐步减少,很多有足球天赋的学生也与足球失之交臂,也有可能埋没了很多的足球苗子,为我国的足球事来增添了遗憾。

1 . 2 体育老师的足球水平不高

学校的足球训练都是由体育老师负责,但是,体育老师的专长并不都是足球,在招聘老师的时候没有做好充分的计划。也有少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则是由一般文化课老师带领,他们足球水平更不专业。也有的学校体育老师少,一个体育老师可能除了带足球以外,还带别的专业训练队,这样,老师的精力有限,不能专心带足球,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而进行足球训练,象足球技术这样主的项目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另外,部分体育老师缺乏专业的足球理论,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等方面的辅导,对于足球的研究也不能深入,致使足球教学与训练水平不高。

1.3 缺乏足够的足球比赛

足球是一种竞技性很强的项目,足球的训练就是用来比赛。但是很多学校有自己的足球队,但是,他们的训练与比赛很闭塞,很少走出校门到外面进行大型的比赛,比赛的性质很单一。偶尔出去参加一次大型的比赛也是受到家长与经费的制约,不能很好地发挥足球队的作用。这种几乎没有比赛的足球队是没有竞争能力的, 没有比赛经验,也没有足够的信心,也打击了老师的训练热情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中学足球教学的策略

2 . 1 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

足球训练很苦,但也有乐趣,很多学生对足球有兴趣,但是足球训练一个阶段之后,就逐渐失去了兴趣,是因为,他们在训练中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当然,也有训练方面的原因让学生感觉到很吃力。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足球热情,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开发,让他们对足球保持长期的兴趣。第一,要与足球成为好朋友。爱护自己的足球,比如,休息的时候不坐在球上,足球训练之后要进行必要的保养,当足球滚远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找回来,还要多与足球一起玩耍,而不是让足球睡大觉。第二,要有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比如要有年计划,每一年级有一定的目标,每个阶段要有重点的进行训练,比如,在初中一年级多进行球感的培养,多运球、传接球,到了初二年级,要进行配合性的技术训练,第了三年则进行战术的训练等,只有让学生既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配合的意识, 才能让学生对足球产生强烈的兴趣。第三,多给学生介绍足球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为足球事业而奋斗的决心。现代足球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了,足球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运动,让学生热爱足球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要多让学生了解有关足球的事迹,激发他们热爱足球的热情。比如,我给学生讲了很多球星成长故事, 如罗纳尔多、巴洛特利等,还给他们讲了很多有足球的趣事与足球的时代的故 事, 如葡萄牙黄金 一代等。这些知识 都是学生愿意听 的,也开拓了他们的足球知识实时。另一方面,给小学树立足球榜样,给他们树立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主动训练足球,提高了足球的训练效果。第四,帮助学生学会欣赏足球。足球训练是为了踢出精彩有足球给别人看,而也要多欣赏别人是怎样踢足球的。欣赏足球比赛,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局外人。俗话说:旁观者清。是的,自己的足球比赛时,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自己却无能为力或者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踢球的。但是,我们作为了一个欣赏足球的人, 就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如何在踢球时利用场地和配合队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场的震撼场面感受到足球的魅力。同时,在比赛场上的运行流转,让学生更加懂得一些足球规则,懂得足球比赛规则的重要性。另外,在观看比赛的同时,学会了要尊重对手,要与自己的队友精诚合作,了解团结的重要性。

2 . 2 建立足球人才输送培养体系

学校足球的发展需要家长和主课教师的配合,放手让学生去参与足球训练,他们之所以不让孩子足球活动。主要是担心影响了学习,也有怕学生受苦。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所以,我们的足球训练要建立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基础之上,让足球训练无后顾之忧, 最重要的是给这些足球训练的学生有一个好的成长平台。比如,学生足球训练之后的出路是什么?这是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所以, 我们要做好足球训练就要要建立一套足球人才的输送培养体系。比如,当学生在足球训练3年之后,我们把这些学生送到大市队或者省对里去,让他们有专业的成长之路,走正常的升学之路,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训练之后,我们与高中做好联系,直接输送到高中去,让他的足球训练得以延续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科学的梯队建设,解决了这些学生家长的担心之处。

2 . 3 综合提高足球教师的专业水平

要做好足球训练,在足球方面出一定的成绩,就会对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 整。比如, 可以采用对年 轻体育教师的专 业足球培训,把他们送到外面去深造。多进行学术与经验交流,可以请外面的教练到学校里来,也可以到别的足球专业学校去学习,学习先进的训练方法。在招聘体育老师时,要积极吸收足球专业人才,选用具有足球水平的老师来任教。另外,老师的训练态度也很重要。老师们要有一个追求进步的心,专心把足球队带好,还要带出一定的成绩,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在训练时应付学校领导。否则, 对自己的成长不利,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如果老师不重视,多年没有成绩,导致学校的领导也不重视,足球训练也只是走走过场,这样的训练永远是不会出成绩的。体育老师的成长机会只有靠自己 争取而来,我们要做一行 出一行的成绩,认真对待学生,认真训练,才能收获硕果。事实上,具有专业足球水平的老师并不多,可他们照样能 带出很多优秀 的苗子,那是因为他们乐 于奉献,乐于团结合作,把训练当成自己事业来追求,那么,那的收获不仅是有学生,更有精神的快乐。

2 . 4 以比赛促进足球训练

无论是哪一项运动,都需要多参加比赛,增强实战经验,才能提高训练水 平,才能在比赛中 稳定发挥,这是课余训练的 重要环节。特别是足球,临场比赛千变万化,需要在比赛中有果断的处理事情的经验,这经验的取得就是在多多比赛中形成的。除了本校的足球训练要多比赛以外,还要把足球队带到校外去,进行正式比赛或者非正确比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让学生见识到各种各样的球队,只有这样,才能面对不同的对手游刃有余的发挥水 平。

3 结语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它的育人功能非常强大。我国的足球水平与世界想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赶上世界的步伐,我们的足球训练应该从学校起就要抓起来,甚至是从小学开始。如今,我们的中国足协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积极地落实校园足球,启动校园足球计划之后,全国有114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计划中来, 为我国足球打好了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做出的积极的努力,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好足球训练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市的学校足球课余训练水平,为中国足球的崛起而努力。

3.课余活动的作文 篇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现状

引言

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都是全社会的焦点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爱,我们不仅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更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离不开日常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境状态,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分离或多或少心里都会有阴影,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项目,来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体育生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使农村留守儿童喜欢上体育课,还可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境状态,使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阳光、快乐、积极向上的人。那么什么是心境状态呢?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2〕与大城市的孩子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要单调得多,在农村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都是如何度过的,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的课余时间都参加哪些体育项目,哪些因素制约了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的积极性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唤起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如何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如何正确合理地利用课余体育时间来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境状态,为此笔者走访了河南省南召县石门乡小学,并查阅了大量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项目的资料,找出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南召县石门乡小学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抽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参与的体育项目

留守儿童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放松心情、促进同伴间沟通、丰富课余生活。〔3〕通过调查发现(见表1),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参与最多的体育项目是篮球,所占百分比为29?郾8%,其次是乒乓球,所占百分比是21?郾4%。剩下的依次为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跑步、其他体育项目。篮球与乒乓球之所以参与的人数较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两类运动项目男生女生都可以加入进来,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多余的钱来发展别的体育项目,学校自身配备篮球,所以篮球是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参与最多的体育项目。另外,篮球和乒乓球不需要太大的场地,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都是女生课余时间爱玩的体育项目,这3类体育项目都具有性别局限性,所以玩的人少,再加上这3类体育用品花费少,因此成为大多数女生都喜欢的课余体育项目。其他体育项目包括排球、足球等所占百分比加起来只有4?郾6%。此类体育项目之所以参与的人少是因为足球需要足够大的场地,学校的场地太小,因此几乎就没有人踢足球。排球占的百分比小是因为农村学校没有体育教师来专门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排球,网球拍相对于乒乓球拍要贵得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几乎不打网球。

2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的活动方式

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与同学一起参与课余体育的占到半数以上,所占百分比为51?郾3%,居整个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方式的首位;其次是个人单独活动,所占百分比为29?郾2%;最后是与兄弟姐妹一起,所占百分比是19?郾5%。半数的农村留守儿童愿意和同学一起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每天的学习生活都和同学在一起,从内心里愿意和同学友好相处,喜欢交朋友,愿意融入班级大集体中。喜欢个人单独活动的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其他亲戚、邻居生活在一起,与他们之间有代沟,农村留守儿童心中的烦恼苦闷长期以来得不到倾诉,长期的烦心事聚积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性格孤僻、行为怪异。这类留守儿童大多个性较强,不愿意让同学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所以喜欢个人单独活动。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与兄弟姐妹在一起活动的所占百分比为19?郾5%,这类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与同学在一起玩耍,所以放学回到家后会选择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一起。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实践证明长期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农村学校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体育开展情况,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稳定、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氛围。

3农村留守儿童每次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从表3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每次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所占百分比是41?郾2%;30~60分钟的所占百分比是34?郾6%;60~90分钟的所占百分比是14?郾8%;90分钟以上的所占百分比是9?郾4%。农村留守儿童之所以每次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时间较短,是因为他们每天放学回家后不仅要照顾年迈的亲人还要写作业干家务活,农村留守儿童每次课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在30~60分钟的,是因为放学后不想回家还想和同学再继续玩会儿;农村留守儿童每次课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在60~90分钟的,是因为学校有体育队,体育教师只给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单独指导,所以这个时间段的留守儿童所占百分比只有14?郾8%;剩余的农村留守儿童每次课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在90分钟以上的,是因为家里的大人还有精力干家务活,所以这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幸福,能玩的时间较同龄人多一些,所以每次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会多一些,但这部分留守儿童毕竟只占极少数。作为农村体育教师,从全面加强自身文化知识、创新能力方面,提高体育职业的吸引度。〔4〕在儿童时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逐渐变小。农村体育教师要想办法让农村留守儿童喜欢上体育课,进而积极地参与到课余体育活动中来,并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人生观。

4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段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4),农村留守儿童下午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占到52?郾6%,居整个时间段的首位;农村留守儿童早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占到28?郾1%;其次是晚上占到14?郾5%,最后是中午占到4?郾8%。下午之所以是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高峰期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下午放学时间比较早,有些农村留守儿童不想回家那么早就约上同学一起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有的农村学校也在学生下午放学后组织了体育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在下午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人居多;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在早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是因为他们起床早,起床后还要给家人做饭、喂猪等,在提前干完这些家务活后就会在早晨参与一些课余体育活动,比如踢毽子、丢沙包等;晚上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留守儿童是因为晚上做完作业和家务活后距离睡觉时间还早,因此一小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就会选择在晚上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中午是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最少的时间段,中午时间短,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需要步行回家,有的农村留守儿童还需要做饭,中午的这段时间紧张,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少。

5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态度

通过表5所显示的数据可知,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态度类型表现为“一般”的所占百分比是50?郾2%;表现为“不重视”的所占百分比是18?郾3%;“重视”与“冷淡”这两种极端的态度类型所占百分比都很小。这说明课余体育活动在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眼中还是可有可无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体育活动有正确认识的家长,对子女形成正确体育观念和积极态度,有极强的正相关影响。部分监护人则让孩子经常做家务,没有精力和时间参与体育活动,更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引导和培养。〔5〕所以家长或监护人应该重视课余体育活动,要让农村留守儿童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通过与农村留守儿童的交谈可知,农村留守儿童平日里花费在体育上的消费基本上都集中在运动衣、运动鞋上,其次就是羽毛球、乒乓球等价钱相对便宜一点的体育用品。运动衣、运动鞋是上体育课的必需品,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衣服保证,农村留守儿童会受到体育教师的批评,这是农村留守儿童全部买运动衣、运动鞋的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相对城里孩子专门花钱上体育类的寒暑假班而言,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用品花费实在是少而又少,再加上监护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忽视,进而使农村留守儿童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大大降低。监护人平时应该多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干一些家务活为农村留守儿童减轻一点儿生活负担,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上,监护人也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在体育用品上的需求。

3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学校场地、教师指导这些因素的影响。

2农村留守儿童所在家庭环境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方式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有关。

3农村留守儿童每次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居多,30~60分钟的次之,90分钟以上的最少。

4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的时间段集中在下午,早晨次之,中午最少。

5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态度表现一般,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活动的体育用品消费不重视。

建议

1建议有关教育或体育部门加大对农村学校场地、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也要多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体育生活,监护人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支出经费,学校也要为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一些体育器材。

2监护人应多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以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建议农村体育教师恰当利用时间,多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参与到课余体育中来。

4建议农村学校适当地组织农村留守儿童晨练,晨练的项目可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兴趣而定。

5监护人要鼓励农村留守儿童参与到课余体育活动中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农村留守儿童购买体育用品。

4结束语

4.我的课余活动作文 篇四

我的课余活动有写作和打篮球,我最爱的是打篮球。妈妈也希望我变得更加健壮,所以就帮我报了蓝博的篮球班。

我在学篮球基本功的时候,总是把跳高,变成了单脚跨,练习了好久,都改不过来。我怕同学们笑话我,都不想再打篮球了。教练看我这么垂头丧气,就跑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心里想着两条腿要一起出发,注意力放在一个点上,重心向上一跃”说完教练就做了示范给我看,在教练的帮助下,我终于学会了跳高。渐渐地,我的跳高技术越来越好,别的基本功也越来越扎实。同学们也羡慕我,就连教练都时不时的夸奖我,让我对打篮球更加自信了。

我在学习打篮球这个课余活动时,我学会了:做一件事情不能轻易退缩,只要坚持下来,就会有好的结果。

5.描写课余活动的作文:滑冰 篇五

我喜欢滑冰是因为我觉得穿上漂亮的裙子在冰上旋转非常优雅,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讲我是怎么学会滑冰的吧!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妈妈来到滑冰场,做好准备工作我就上了冰场。起初我先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地向前滑了几步,自己感觉还不错,能够适应。教练走过来告诉我:“你可以试着离开栏杆自己滑一下。”我听了教练的意见,慢慢松开了手,只听“啊”!的一声,我就和冰场来了个“亲密接触”,摔得我好疼!我心想:怎么别人滑冰都那么轻松,只有我一个人摔跤,真是丢人了!于是我负气地瘫坐在地上,望着冰面连连叹气。教练把我拉了起来,笑了笑说:“没关系,刚开始都会摔跤的,只要你不放弃就一定会成功的!”这时妈妈也过来安慰我说:“妈妈小时候在滑冰厂练习时也经常摔倒,再试一次就好了!”

听了教练和妈妈的话,我鼓起勇气,拉着教练的手站了起来,教练牵着我往前慢慢地绕场滑行两圈。渐渐地我掌握了平衡后教练放开了我的手,我速度缓慢小心翼翼地迈开腿,左脚朝后面一蹬,整个人轻快地动了起来。我并没有摔倒!于是我的速度越来越快,终于我成功了!教练和妈妈说的没错,只要不放弃多练习就一定会成功!

我爱滑冰,滑冰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教会了我一个道理:遇到困难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成功!

6.课余活动作文 篇六

小亮、小东和小清约好了到野外住一个晚上,到了目的地——双江,他(她)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东西,小东带来了一个大帐篷,他说:“我们三个就睡在这里吧。”小亮和小清高兴地答应了。小亮带来了一些零食:土豆片、面包、饼干……小清带来了做饭的锅碗瓢盆和一些大米、蔬菜。

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做饭了,小清在洗菜,小东在烧饭,小亮在生火,饭做好了,他们闻着香喷喷的饭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开始吃饭了,小亮说:“小清洗的菜真干净。”小清不好意思地笑了。小东说:“小亮烧的饭真香。”小亮的脸一下子红了。小清说:“你们俩做的饭又香又甜,棒极了!”他们津津有味地吃了一顿美餐,吃完了,他们开始收拾东西。洗碗时,水没了,怎么办呢?这时,树上滴下一滴水珠,终于有办法了,噢,是下小雨了,他们就用雨水洗碗,碗洗好了,他们终于可以进入舒服的帐篷睡觉了。

这样的课余活动真是快乐极了!如果你也想过这样美好的时光,就快快行动吧!小东、小清和小亮在这神秘的故事里等着你呢!

7.课余活动的作文 篇七

当前正是深化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时期, 增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提高其体育活动能力,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增进学生健康水平是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随着高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树立, 普通高校体育必将出现重健身的热潮, 因此, 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并且能为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宏观管理与科学指导提供帮助, 为沈阳市高校体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沈阳航空学院、沈阳理工大学等部分大学生共计20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 通过计算机在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CNKI数字图书馆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共10余篇, 为本文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果与分析

2.1 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及价值取向

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呈多元化的格局, 从单纯追求生理价值逐步转向生理、精神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还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 同时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这些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2.2 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 有较大的亲和力, 这是改善和促进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有利因素, 但是女生却明显低于男生感兴趣的程度, 主要就是因为男生在课余时间不愿意一个人呆着或者逛街之类, 都比较的喜欢和朋友相约进行体育锻炼, 一是打发时间其次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友谊, 而女生课余时间比较喜欢在家里休息看电视或者和朋友逛街不太喜欢太过剧烈的活动造成的。

2.3沈阳市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

参与体育锻炼状况是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形式、时间、锻炼知识、等方面的情况。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

2.3.1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

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可分为个人锻炼或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两种, 校系的集体性活动少而且普及面不广, 高校体育组织、体育团体较少, 学生体协未能发挥作用是主要因素, 锻炼形式这种选择趋势, 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同学间相互交往、沟通感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活动独立性和一定的体育时间能力。当然这种选择结果与体育运动某些固有特点, 如集体性项目与个人项目、竞争与协作等有关。高校要注意加强对他们业余锻炼的管理, 积极引导,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以更多的参与方式加入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中去。

2.3.2体育锻炼时间

在走访中发现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的学生绝大部分为低年级的学生, 刚进入学校, 课余时间比较充分, 一是填补空当的时间二是增进同学的友谊。而随着大学生年级越高,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越少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年级的增长, 他们的交际圈相对缩小, 很多时候他们更愿意将时间限制在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朋友的交际圈中, 而且面临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就业、考研、参加社会活动等, 总之, 过大的压力使高校大学生, 特别是高年级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明显减弱。女生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低于男生,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 女生都比较爱干净, 爱美, 不是很喜欢总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出汗, 更倾向于和朋友一起逛街休息等。

2.3.3体育锻炼知识

增加体育锻炼知识既要自身重视又要加强外界因素的影响, 切实改变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 体育管理部门应注意加强引导, 在锻炼中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2.4影响沈阳市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因素的分析

2.4.1管理因素

目前, 沈阳高校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管理一般采取松散型的管理模式。在日常的课余体育活动中, 除组织院内各项体育竞赛以外, 大多是无管理行为, 无组织指导, 仅凭学生兴趣自由活动, 造成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缺乏活力。因此学院应加大组织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 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的丰富起来, 各系各专业或者各班之间都可以组织对抗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4.2体育场馆因素

体育场馆设施是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基本保证。由于沈阳各高校校区扩建以及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等原因, 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场地面积的不足, 设施的不齐,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热情。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进行硬件设施的改善。

2.4.3其它因素

没有兴趣、怕苦怕累、不会练习也是阻碍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女生不喜欢参加在室外活动的体育项目, 主要是怕苦、怕累、怕晒黑。另外, 有些学生中学时期没怎么上过体育课, 他们很难有什么特长和爱好, 对体育缺乏兴趣和不会练习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3.1.1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是自发性的。男生和女生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有一定区别, 男生多选择一些运动量大、运动强度高的活动项目。

3.1.2管理因素、体育场馆因素是影响沈阳市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主要因素。

3.1.3场地器材缺乏、主观惰性及时间与学业上的矛盾等是制约和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3.2建议

3.2.1 深化高校体制改革, 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 加强其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

3.2.2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注意加强对现代体育项目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教师培养。

3.2.3加强场地、器材的配备, 管理与养护, 增加休闲和新兴体育项目场馆的建设。

摘要:目前课余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大学生总体上课余体育锻炼参与面较广, 但活动量相对不足。锻炼方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 多数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抱有兴趣。场地器材缺乏、学习任务过重等外在因素仍然是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松峰.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 2004, (12) :10-12.

[2]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 2000, (2) :7-10.

[3]林萍.对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分析[J].体育学刊, 1999, (6) :26-27.

[4]林志超.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8.课余活动的作文 篇八

【关键词】吉林省高校;课余体育;发展对策

On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ontes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DU Fang, FAN Ya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ontests in 15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puts forwar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accordingly.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problems such as vague conceptions, unreasonable setup of programs, backward appraisal mechanism and outdated game organization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puts forward ways of reform, in hop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ontes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nlin.

【Keywords】 Jilin Provi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是我国普通高校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延伸,它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受益,是学校体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习惯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所在。本研究试图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调查,系统分析吉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力求探索吉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改革措施,为课余体育竞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电力学院、长春师范学院、吉林体育学院、长春大学、北华大学等吉林省15所普通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百度、谷歌检索相关文献20余篇,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文献5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可靠的参考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2500份,其中男、女生各1250份,回收调查问卷2410份,回收率为98.1%,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390份,有效率95.2%;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真实有效,具有可行性。

1.2.3实地调查法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吉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发展现状,对吉林省15所普通高校进行了实地调查,对部分高校该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探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对策和建议。

1.2.4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按不同内容进行整理和统计处理,利用Excel等软件计算出各项统计内容的比率,进行直观分析,并根据具体需要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图表。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动机情况

动机一词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是促使个人进行外部活动的内部动因。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推动、维持体育锻炼和协调、发展体育竞赛活动的心理动因,是大学生能否进行体育锻炼、是否能够自愿参与到课余体育竞赛中去的决定性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目前吉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竞赛的主要动机是锻炼身体,96%以上的男、女学生将参加课余体育竞赛的目的视为强身健体。此外,学生认为应该开展各种课余体育竞赛,但绝大多数认为开展课余体育竞赛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养成锻炼习惯及丰富业余生活,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学校开展课余体育竞赛是一种教育手段,说明在这方面重视得不够。

2.2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项目情况

目前,吉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在运动项目选择中(见表2),男生更多的参加篮球、足球、排球等活动量比较大、竞争性较强的项目。而女生主要参与的项目除羽毛球活动量大、具有竞争性外,更多参与跳绳或踢毽子等强度、竞争性较小,但富有一定娱乐性的活动。另外,通过调查还发现,现实大学生活中学生非常喜欢的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项目与大学生的兴趣偏好是一致的,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和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

此外,田径项目只有为数不多的人选择。根据福建师大施文忠老师对福建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的1456名学生中,体育课自选田径专项课的只有9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7%;辽宁省相关人士对该省43所高校2505名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喜欢田径的只有41人,占抽样人数的1.64%〔1〕;南京大学近几年专项选择田径课的学生逐年递减,1998年一年级2536人参加选课,而自选田径课的只有34人,1999年一年级2778人中选田径课的为18人〔2〕,与本调查的结果几乎相似。田径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3大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时间情况

大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的时间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活动机会和活动次数,更是反映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调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可以了解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运动量和运动能力。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平均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为每周4次以上,而女生为每周3-4次。其中男生所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女生;而且女生中有15%的同学从不参加课外体育竞赛活动,这表明部分女生没有意识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故而很难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2.4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场所情况

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场所分布来看,由于吉林省部分普通高校运动健身场馆的相对短缺,所以在校大学生选择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场所相对较集中。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学校体育场所是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也符合学生的生活规律,选择在学校进行锻炼既方便又实用;除学校外,居家附近的场地成了大学生锻炼的第二场所,这可能与学生节假日或周末在家的锻炼需要有关,其次公园和野外锻炼占一定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校学生中分别有18%和17%的男生和女生去收费的经营性场馆进行锻炼。这说明部分高校学生已有体育消费观念,花钱买健康的消费意识有所萌芽,学校有关部门可加以正确的引导。

2.5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经费来源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在课余体育竞赛经费的来源上随竞赛的层次和主办方不同而不同,校级竞赛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务预算和商业赞助,院系举办的主要是团委资助和商业赞助,俱乐部举办的则主要是自筹、商业赞助和拨款。

总的来看,市场因素已向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全面渗入;在课余体育竞赛评价上各种层次的体育竞赛活动均是一赛一评,各项赛事之间互不关联。

3发展与对策

3.1加强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当前吉林省普通高校开展的课余体育竞赛主要是在学校行政以及体育院(部)的组织下开展的,一般是统一安排竞赛内容,统一组织开展活动,学生是一种被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3〕。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创自练的积极性,大胆让学生们组织课余体育竞赛,全面发挥学校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此外还可以联系校外,开展校际之间的友谊比赛。

3.2体育竞赛内容要融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于一体

课余体育竞赛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健身性和娱乐性。一方面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渗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另一方面参加这种比赛能够满足他们丰富的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4〕。

3.3建立以俱乐部和社团为主体的课余体育竞赛组织机构

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和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组建的,它能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课余体育竞赛意愿,组织的内容以及组织的形式由学生决定。吉林省普通高校应逐步建立健全体育俱乐部以及体育协会、体育社团的管理制度,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优化运行模式,体现健身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建立有特色的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和体育社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4逐步改善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环境

通过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功能演讲比赛、体育主题演讲比赛、体育展览赛、黑板报评比等形式,创造学生学习体育的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强化体育意识,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3.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余体育竞赛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征集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简单易行、趣味性强、健身价值高的体育项目作为课余体育竞赛的项目,并让学生设计比赛、组织比赛。这会使学生不但了解了运动会的完整过程,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观念滞后;供给和需求相矛盾;组织管理陈旧;评价机制落后的问题,举办方式以“官办”为主,市场的因素虽逐渐渗入,但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与约束,举办的随意性较大。

4.1.2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对课余体育竞赛的认识模糊,只注重学校运动会及院系之间的课余体育竞赛的开展,参与项目设置不合理,相对狭窄,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需要大力宣传和引导。

4.1.3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在运动项目选择中,男生更多的参加篮球、足球、排球等活动量较大、竞争性较强的项目。而女生主要参与的项目除羽毛球活动量大、具有竞争性外,更多参与跳绳或踢毽子等强度小、竞争性较小,但富有一定娱乐性的活动。另外,田径项目却不为大多数学生所青睐,只有为数不多的人选择。

4.2建议

4.2.1吉林省高校及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应重视和支持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开展,同时加大监督力度;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余体育竞赛活动,为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2.2吉林省高校应增加课余体育竞赛的内容,充分发挥系院、班级、协会俱乐部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课余体育竞赛;还应设立分级比赛,满足不同要求;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小团体”比赛。

4.2.3吉林省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应抓好体育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竞赛,创造一个学生学习体育的良好环境;此外为了营造大学生自己组织课余体育竞赛的环境,吉林省高校应该加大体育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吴晓涓,张文军,高月宏.大学生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对参与者行为影响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5):119-120.

〔2〕贾文,田海燕.高校校园体育竞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70-71.

〔3〕刘晓.我国大学生体育竞赛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131-115.

〔4〕朱景履.高校体育竞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1(1):116-118.

〔5〕郭炎林.高校群体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5):80-81.

〔6〕刘芳.试论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与校园文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1(1):56-57.

〔7〕赵波.论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改革〔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8〕谭燕秋.高校校园体育竞赛改革的构思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6):88-89.

〔9〕陈晓宏.高校体育竞赛改革探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18(2):62-63.

〔10〕任丽琴.关于高校体育竞赛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2):67-68.

〔11〕徐聪,向素萍.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初步构想〔J〕.伊梨教育学院学报,2006.19(3):110-113.

9.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探索 篇九

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探索

陈进武

摘要:体育已成为社会生活的热点,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学校课余体育工作需要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赋予课外体育活动新的任务,要切实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提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课余体育 素质教育 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节

新的世纪,新的热点。体育已成为社会生活的热点;而学校课余体育,也将在进入新世纪的过程中,成为学校体育的热点。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

辛勤耕耘在体育教育园地的园丁们渴望搞好学校课余体育工作,愿意为学生们夯实终身体育的基础。然而,面对那围绕中考体育成绩、达标合格或某些比赛的奖牌而形成的校园“热点”,同学与教师一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学校课余体育工作需要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路。

现代社会要由现代人来创造,现代人要由现代教育来造就。学校体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及其与体育有关的一切活动的领地。

课余体育与体育课两者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体育课为课余体育的开展奠定一定的身体和技术基础,为课余体育提供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准备;课余体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检验体育课学习效果的活动条件。有关体育知识技能要靠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去体验和运用、掌握;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更需要学生通过在课余体育的实践中去磨练和培养;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

由于课余体育在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课余体育历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1951年7月,政务院通过的《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就明确规定:“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以1小时间至1小时半为原则。”1954年颁布并实行了《劳卫制》,将课余体育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196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关于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要求学校体育面向广大学生,首先上好每周2节体育课,同时,要坚持作早操和课间操,安排好每周2次课外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始试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等。1982年教育部又发出《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学校开展多种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并提出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术和成绩。1990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章第10条规定:“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安排课间操,每周要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在第四章中,又对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做了明确的指示和规定。同年,国家教委下达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也都对课余体育活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0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为课余体育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为课余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余暇时间是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当前,国家提出了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此,有关部门和学校采取了下少改革措施,如削减学时,减轻学生负担,给予学生更大更多的自主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作为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合理支配余暇时间的工作,适时组织一些健康快乐的课余体育活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娱乐体育是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体育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游戏和娱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游戏和娱乐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体育活动诞生的灵魂,随着体育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教育学派的不同追求,致使游戏和娱乐在体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当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游戏和娱乐在人类身心成长过程中

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甚至是世界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的官兵们,他们都无一例外,乐于接受游戏,而非训练。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处现代社会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放松紧张的精神,调整生活的节奏。在课余体育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消遣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恰是学生调整、顺应新的生活节奏的重要辅助手段。

体育终身化是课余体育的新追求: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课余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它在终身体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所谓终身体育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对从事体育活动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期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有关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实践的情感体验。课余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施展体育各方面才能的机会。通过课余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独到的作用。

2、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其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满足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重要的作用。

3、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习惯是人们经过长期体育实践巩固下来的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有赖于终身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努力,并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逐步培养过程。持之以恒地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本身就是终身体育的行为,是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过程。

4、它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有效手段,课余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能力和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余体育的发展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要体现出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方向,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终身体育基础。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在此,结合我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谈谈如何组织开展好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看法;通过“学校体育节”这种形式,全面有效

地展开了我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简述如下:

精心地组织和积极地开展好“学校体育节”是有效地开展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

一、学校体育节的发动、组织与实施:搞好学校体育节必须抓好制定方案、思想发动、组织实施几个环节。

1、制定方案:

1、1建立组织领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项目以及开展的形式多样、参与的人员多,进行组织领导、协调的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的,因此,建立一个有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认为具体做法是,由分管体育的校长具体负责,由教务处、体育组、校团委、校学生会体育部,以及各班班主任组成管理网络,把课外体育的具体项目、任务、组织形式和规模大小根据要求分配给各部门具体组织和实施。

1、2、确定活动形式与时间;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其内容广、工作量大而且繁杂,要想把它开展得很顺利而又有条理性,就必然要付出很多的劳动,通过多年的具体工作实践,对课外体育活动所开展的项目等形成一种不成文的惯例,每学年的同一时间都能如期开展活动,使课外体育活动走上正规化,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状态。

1、2、1、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安排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竞赛项目紧密结合,选择与体育课、学校体育竞赛项目有关的活动内容,使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功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又使课外活动与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对此,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中,适时的举行篮球赛、田径运动会、棋牌比赛及其它小型比赛等,这样能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

1、2、2、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功能就是使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应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人参加的活动项目,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由于课外体育活动不象体育课那样有确定的教学大纲的制约,活动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愉快,愿意参加,在各种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情感。

1、2、3、课外活动项目要注意季节性特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选择与季节气候相吻合的项目便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1、2、4、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课外体育活动过程,同样是体育教学过程,只是其形式和内容更丰富、更广泛而已。体育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教学信息输出和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过程。教师教学信息的输出时机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即要在不同时期安排不同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在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中,我们根据学校体育工作

的安排,及时的调整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

1、2、5、要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综观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锻炼的功能;②学习的功能;③愉悦的功能;④宣传教育的功能;⑤发展个性和特长的功能。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从根本上讲还取决于课外体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需要。课外体育活动始终是体育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的目的、功能就是使学生能积极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在校期间有足够的身体活动时间,增强体质和体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益,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3、制定活动规程:根据项目特点来制定,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而且清楚、通俗、易懂,形成条文。

2、思想发动:

2、1、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讲清实施方案中的各项任务、要求,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召开各层领导小组负责人的会议,听取汇报,检查落实情况,使上下各级工作同步进行;

2、2、通过学校广播电台和宣传橱窗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2、3、对所有参加体育节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动员,引起足够重视,兢兢业业,严肃认真地做好体育节活动期间的准备工作;

2、4、做好全校师生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节的目的和价值。号召大家积极参加这一活动,搞好全民健身活动。

3、组织实施:搞好活动,制定好实施方案只是第一步,要把方案落实到实处,取得理想的效果,严密细致的组织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如每年校外体育竞赛活动运动队的组建和训练;每年一次的全校田径运动会;迎春越野长跑比赛等,这些组织复杂的专业性项目由体育教

研组具体组织实施;每年一届的校篮球赛、体育活动月和广播操比赛由校团委和学生会体育部组织、宣传和发动,班主任紧密配合并积极组织本班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体育组全面负责指导其他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在各项竞赛中的裁判能力培训;课外活动由各班班主任具体组织,体育教师到场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技术辅导;所有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的场地、器材,由体育组全面负责协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严格的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体系,化整为零,各负其责。既减轻了体育教师的过重负担,同时又使各种项目和活动都能落到实处,不仅仅是一种写在纸上的计划。

二、学校体育节的主要形式:①广播操比赛;②全校秋季田径运动会;③各种球类比赛;④各种友谊比赛(教职工联队与技能组对抗赛、师生友谊赛、年级对抗赛、与校外球队的对抗赛等);⑤小型比赛(跳绳、拨河、障碍接力等比赛);⑥体育摄影、体育征文等的评比活动;⑦体育知识讲座;⑧体育知识竞赛;⑨年度“最有价值球员”、“校梦之队”的评选活动;⑩“先进体育班集体”、“体育活动积极分子”、“最佳裁判”的评比活动等。

体育节的组织形式要生动,不拘一格,应有所创新,避免每年都是同一形式,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好体育节,动员全体学生都参加,调动全校师生员工参加体育节的积极性。通过这些举措,从而使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赋予课外体育活动新的任务,要切实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提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依据,制订相应的评估和管理目标体系和具体办法,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特别是在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形势下,更应做好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工作,把课外体育活动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振兴整个学校的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体育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刘瑞武 试述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功能和发展趋势 中国学校体育 1993(3)

3、魏成玉 如何组织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 中国学校体育 1993(3)

4、曲宗湖 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 人民体育出版社

5、周登高 毛振民等 有关学校体育教学的若干热点问题对话 《体育教学》 1-6期

10.课余活动的作文 篇十

关键词:师范生,体育活动,影响因素

前言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延伸,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程度能反映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对于高校而言,她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结束学生生涯,走上社会的最后一站,师范生在校期间如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毕业后自身参与体育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体育意识和行为在他们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后将会影响到随后几代人。现在普通师范院校大多把培养面向山老区的合格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坚持每年的教育实习。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更缺少专职体育教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难点在农村,以后会有更多的师范类大学生从事乡、镇、村的教育工作,如果这些毕业生在校期间能具备良好的体育素质,他们将会弥补农村体育教师不足的状况,成为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力量和农村体育文化的传播者,这必定会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大同大学四所本科院校一至四年级的师范生(非体育专业)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重点查阅了 1990~2009 年间有关体育类学术期刊及相关著作中的文摘一百余篇,为完成论文提供充实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指导。

1.2.2 问卷调查法

对上述四所院校的师范生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问卷1200份(每所学校各300份),问卷回收 1142 份,回收率达 95.2%。依照体育研究理论,该回收率完全可以满足本研究需求。问卷回收后进行检验性剔除,并做信度检验,其中有效问卷1036份,问卷有效率为90.7%。

1.2.3 数理统计法

在 WindowsXP系统下运用 SPSS11.5 制作调查统计表,并在SPSS11.5 和 EXCEL 统计软件下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学生随年级升高体育锻炼的频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有近92%一年级的新生每周参加两次(含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运动,二年级为60.3%,以上学生再加每周的一次体育课,符合我国全民健身条例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标准中的对锻炼次数的要求。三、四年级学生每周参加三次或以上的课外体育运动仅为10.1%和10.7%。三、四年级学生锻炼频率下降,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缺乏了体育课的约束,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增大,导致部分大学生为了择业时多“镀金”,将心思都花在学习和获取各种证件上,忽视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周参加两次(含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运动分别男生为79%,女生为57.3%。师范院校女生比例较大,从以上调查结果看这部,因此要重点提高女生和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 体育认识的影响因素

从表2可看出,随着学生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程度的增加,学生对体育基本功能的认同度出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特别表现在体育锻炼能提高社交能力和运动技能以及丰富余暇方面。这说明体育认识与体育行为存在一致性,即体育认识水平高,其体育行为的表现也高,体育活动频度的增加,学生对体育功能的理解也更加全面,并且对体育的心理和社会功能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因此,学校在加强体育健身功能的宣传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体育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宣传,多方面刺激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从表2中还可看出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基本认识水平较高,而参与程度较低,这也说明学生的体育认识和体育行为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意识到体育锻炼很重要,但却很少付诸实践,即意识水平较高而行为水平较低的反差态势。

注:三次或以上是指每周参加三次(含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其余的意义与此相同。

2.2.2 体育情感的影响因素

从表3可见,“特喜欢”和“喜欢”的比例随着学生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程度的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喜好程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这说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体育行为呈正相关性。孔子早在2000 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使其形成积极的体育情感,从而推动其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活动。

2.2.3 制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

从表4可见,“活动场所少”是制约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主要客观因素;“学生缺乏运动技能”和“自身身体条件差”是制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无时间”是多数学生的普遍共性。针对以上三个主要制约因素,本人认为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服务,首先,在体育教学中至少要让学生掌握2-3项终身享用的体育项目,并要有针对性地对体质较弱或有残疾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必备知识,开设一些专门体育保健课,进行运动处方教学。其次,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开辟更多的活动场所,并在学生锻炼时间上能给予制度上的保证(特别是高年级学生)。

2.2.4 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

从表5可见,体育课是对各类学生影响是最大的,其中“偶尔参加”的学生选择比例最大,其它因素的选择较少,说明这些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更多的是受体育课的影响。体育课对“3次或以上”的学生的影响较其它学生影响最小,这部分当中许多学生自身运动能力较强,基础好,对体育课教学内容很容易掌握,所以较其它学生影响要相对较小。“偶尔参加”的学生受广播、电视台体育节目影响的比其它学生选择比例高,说明他们当中有些人更喜欢观看体育节目,但实践少。另外校内体育锻炼氛围、同学和朋友的带领对他们影响也较大,这些学生大部分能积极、主动地溶入课余体育活动锻炼的氛围中去,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活动团体。所以师范院校在加强体育教学的同时,要有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小型多样的集体性的体育竞赛活动,成立学生喜欢的体育俱乐部,吸引更多的学生走上运动场,参加自己所喜爱的体育娱乐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值的注意的是,每周平均参加“3次或以上”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中有42.4%的学生从小就喜欢运动,对体育有特殊的爱好,已经养成较为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也很关键,这不仅仅是家庭、社会的事,更重要的是各级学校、全体教师需要引导的事,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如果具备了良好的体育意识及行为,通过他们的示范性,将对从小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起到引导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学生随年级升高体育锻炼的频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女生锻炼频度明显低于男生,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和女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是师范院校体育工作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2.随着体育活动频度的增加,学生对体育功能的理解也更加全面,同时对体育的心理和社会功能的需求也更加强烈,特别表现在学生对体育锻炼能提高社交能力和运动技能以及丰富余暇方面出现明显的递增趋势。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较为有利,但在付诸行动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即意识与行为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3.“活动场所少”是制约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主要客观因素;“学生缺乏运动技能”和“自身身体条件差”是制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无时间”是多数学生的普遍共性。

4.体育课、校内体育锻炼氛围、同学和朋友的带领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较大,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也很关键。

3.2 建议

1.提升师范生培养规格。师范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在从事教学工作中对全面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方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规格,增强未来教师的体育素质,提高师范生参与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2.明确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重点掌握2-3项运动技术,提高自练、自娱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伤、弱、病的学生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健身意识,科学锻炼、保健为主要目标。师范院校学生在教育实习前,学校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农村开展的体育项目,根据这些项目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培训。

3.要不断完善选项课教学,增加开课的项目,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满足学生兴趣的需求。选项课教学中要以学生所选主项做为重点,同时可规定一项副项做为介绍内容,这样不仅能有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课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大三、大四要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或体育保健课。

4.课内外结合,学校要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引导和管理,并在制度上对女生和高年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给予鼓励,确保学生每周至少参加2次课外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而师范院校体育要切实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育,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使他们成为终身体育的积极参与者和传播者。这样,一定会培养出具有健康体魄的,对体育有全面正确认识的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中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祝蓓里,丁忠元.体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曲宗湖.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4]贾绍华,陈琼霞,周美英,等.体育与非体育人口在影响锻炼习惯形成因素上的同异反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09-915.

[5]聂东风,王家彬,高炳宏,等.8所重点大学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倾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76-478.

[6]宗雪飞.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9,20(1):68-72.

[7]王德喜.师范专业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和认识与全民健身计划[J].浙江体育科学,2000,22(5)29-31.

[8]尹博.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5,12(1):139-141.

11.课余活动总结 篇十一

一德

七年级的孩子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膨胀,爱冲动。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不懂得感恩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班里开展了“邮信”活动,让每位学生写一封感恩信,写给要感恩的那个人。后来我了解到有的孩子写了好几封,我问他你怎么写那么多,他严肃的看着我说:“因为我静下心一响,要感恩的人有好多。”听到这个的那一刻,我会心地笑了,同时,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收到了好多信,我暗暗为学生的成长高兴。

二智

为了检测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应变能力,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辩论会大赛。辩题为“顺境有利于成才VS逆境有利于成才”。在辩论会的前一个周末,我将辩题公布给大家,要求他们回去查阅一些资料。由于大家是第一次参加辩论赛,比赛刚开始时大家参与的不积极。随着比赛的进行,大家逐渐进入了状态,辩论越来越激烈。最后辩的难解难分,我作了适时的总结:这个辩论没有谁输谁赢,大家都能自圆其说,所以说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只要我们心中的信念不灭,我们就能成才。

三体

现在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每天从早到晚,学习确实很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锻炼学生的体质,增强自身的健康,我在下午大课间时间为学生组织了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跳绳比赛,我把我们班的学生分成了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参加比赛,一分钟内跳的最多的小组获胜。大家为了小组的荣誉,纷纷商量对策,派谁来“应战”,怎么跳可以跳的更快等等。突然间我觉得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增强了,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了。

四美

从一开始实习我就想组织一个活动,使这个活动既与我所教的生物学科相关,又能以活动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后来在“中国梦”这个大前提下,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路。我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标本制作大赛,比赛材料为一些树叶,树枝以及学生在家带来的一些豆子等等。后来我还把学生的作品放在走廊里,进行了一次作品展览,孩子们的作品很有创意,有的还特别好玩,我记得有一个小姑娘拼了两个成绩单,一个是现在的他在班里是20多名,另一个是她的中国梦,他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第一名之前,把第二名学生名字前边的名词改为第二名……看着孩子大大小小的梦想,我特别开心。

五劳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在学校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针对这一问题,我参考我们学校的宿舍风采大赛,在我们班级开展了宿舍卫生评比大赛,从被子叠放,地面卫生,物品摆放三个方面给分。学生为了能让自己宿舍取得一个好成绩,不但把自己的卫生整理好,还监督好宿舍其他人,整体上形成一股积极劳动风。

12.中学生课余活动总结 篇十二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课堂是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我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课余活动必不可少,在这期间我也组织了几次课余活动,但是另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周举办的增强自信、迎接考试的课余活动。

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馨,也增强自己面对期中考试的勇气,积极备考。

在活动开始前两周,我就告诉了学生这次活动的主题,提出要求,每个人必须参加,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项目,比如:唱歌、跳舞、讲故事等。也可以有别的创意,但是一定要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多人合演。活动进行的还算顺利,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最后的节目评选,我设置了多个奖项,比如最佳创意奖、最勇敢奖、最佳歌手奖等等。使全班同学都能得到相应的荣誉,从而增强自信。

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我对课余活动的组织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提升了自己的组织能力。首先,课余活动的主题要贴近生活实际,活动的形式不能太单一,要多样化。其次,课余活动举办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安全问题,一定要嘱咐好学生,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最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不太好,但是可能在活动中表现突出,一定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鼓励他们,让他们全面发展。

13.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问卷 篇十三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问卷

1.你所在的年级阶段 :2.性别 :

3.你的课余时间多吗A多B中C少D说不好

4.你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干些什么(多选)*

A参加体育运动B参加社团活动C做兼职D聊天E看小说F看电视 G看电视H上网I谈恋爱J旅游K发呆闲逛L学习M其它:

5.对课余活动你平均每天投入的时间是 *

A一小时以内B二至四小时C五至八小时D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

6.你认为大学生活中的时间对你来讲是否充裕?

*A.时间很紧,总是觉得不够用B.时间刚刚够用,很少有空余时间

C.时间比较充裕,经常会有空余的时间D.时间很充裕,有很多空余的时间

7.你安排课余时间有计划吗 *A有B无

8.你认为大学期间是学习重要,还是通过参加课外活动从而得到某方面的锻炼(比如增加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A前者重要B后者重要C同样重要

9.如果让你在课余时间从以下三项选择一项,A课余自习B上网.玩游戏C社团活动

10.你是否经常去上自习*A经常自习B偶尔自习C从不自习

11.你对自己课余时间的安排感到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不知道为学校有无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指导学生业余生活(例如做兼职,组织活动)* A有必要B没必要C可有可无

13.您周末主要活动是? *A上网B运动C图书馆借阅D其他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问卷

1.你所在的年级阶段 :2.性别 :

3.你的课余时间多吗A多B中C少D说不好

4.你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干些什么(多选)*

A参加体育运动B参加社团活动C做兼职D聊天E看小说F看电视 G看电视H上网I谈恋爱J旅游K发呆闲逛L学习M其它:

5.对课余活动你平均每天投入的时间是 *

A一小时以内B二至四小时C五至八小时D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

6.你认为大学生活中的时间对你来讲是否充裕?

*A.时间很紧,总是觉得不够用B.时间刚刚够用,很少有空余时间

C.时间比较充裕,经常会有空余的时间D.时间很充裕,有很多空余的时间

7.你安排课余时间有计划吗 *A有B无

8.你认为大学期间是学习重要,还是通过参加课外活动从而得到某方面的锻炼(比如增加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A前者重要B后者重要C同样重要

9.如果让你在课余时间从以下三项选择一项,A课余自习B上网.玩游戏C社团活动

10.你是否经常去上自习*A经常自习B偶尔自习C从不自习

11.你对自己课余时间的安排感到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不知道为学校有无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指导学生业余生活(例如做兼职,组织活动)* A有必要B没必要C可有可无

13.您周末主要活动是? *A上网B运动C图书馆借阅D其他

上一篇:依法行政 优化环境 助推高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下一篇: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5周年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