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

2024-10-25

信息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精选12篇)

1.信息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 篇一

优点:

(1)连续故事情景的展开,不仅充分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课堂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更能够轻松地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的教学;

(2)抓住“欣赏作品――提出问题――提出任务――完成任务的方法――制作作品――完成任务”这条线索,层层递进;

(3)整个课堂将教学评价穿插其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认识性。这种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同学对同学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

(4)任务的进行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运用了“反思――提问――解决问题”的自我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不足:

(1)引入的时间过长,比较适用于连续的课堂教学,因为是对一个连续性课程的研究,整个过程只需一次背景引入,但对于单节课来说犹如时间有点过长,应该更加注意突出课程的中心要点,提高单节效率;

(2)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更加分析准确,注意在自我评价的第二课时中,需要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点拨,这需要清楚学生的底子和心理等情况,同时还要在指点中,完成教学任务难度的分层;

(3)老师对学生的掌握和课堂的把握要求较高,需要及时的吸收学生的反馈情况并作出及时评价判断。

2.信息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 篇二

一 信息加工理论概述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比较完整地描述了有机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注意刺激。外界刺激通过感受器转变为神经信息到达感觉登记器, 信息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的时间约0.25~3秒。第二阶段是信息编码。编码不仅是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和积极转换, 也是对大脑中原有的信息结构进行重组或改建。第三阶段是储存信息。对信息进行编码是为了储存到长时记忆中, 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对信息的理解, 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储存以及在需要应用时成功地提取或检索。第四阶段是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过程是回忆和再现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过程。信息能否被快速、准确地提取, 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记忆痕迹的强弱;二是提取线索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距离。另外, 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影响着学习的过程, 分别是“预期”和“执行监控”。它们共同发挥着激活和调节信息流程的功能。

综上所述, 加涅指出的学习内部过程是:通过接收器接受刺激;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为在短时记忆中贮存进行选择性知觉;为在短时记忆中保留信息进行复诵;为进入长时记忆贮存实行语义编码;从长时记忆提取至工作记忆;通向效应器的反应生成;在学习环境中表现业绩;通过执行策略监控整个加工过程。

二 信息加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加涅认为, 学习和信息加工过程是密切联系的, 信息加工模式展现了学习内部加工阶段, 并把这些阶段与教学事件对应联系起来。加涅在此基础上, 将学习的过程最后概括成8个阶段, 即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和反馈。各阶段设有对应的教学事件, 即激发学习动机、把目标告诉学生、指引注意、刺激回忆、提供学习指导、增强保持、促进学习的迁移、让学生作业并提供反馈。因此, 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的不同阶段, 教师可以实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运用信息加工理论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 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意义。

1 动机阶段

学生的学习动机或期望对整个学习过程都有影响, 形成动机或期望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预热准备阶段。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对学习动机和教学目的两方面进行分析, 设计合理的教案和学习方案,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前分析学习者的特点;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主动参学习的时间,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2 领会阶段

有了学习动机, 然后接受刺激, 即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从其他刺激中分化出来时, 这些刺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 这个过程就是选择性知觉。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知觉, 教师应努力引起学生的注意, 如改变讲话的声调、手势、动作等;同时, 外部刺激的各种特征本身必须是可以被分化和辨别的。学生只有对外部刺激的特征作出选择性知觉后, 才能进入其他学习阶段。

3 习得阶段

习得阶段涉及的是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知觉编码后储存在短时记忆中, 然后再把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中, 这种转化过程被称为编码过程。当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时, 信息又要经历一次转换, 这一编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信息。在此过程中, 如用某种方式把刺激组织起来, 或根据已经习得的概念对刺激进行分类, 或把刺激简化成一些基本原理, 这些都会有助于信息的保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 或者重点教会学生某些组织信息的策略, 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

4保持阶段

学生把获得的信息“储存”在记忆系统中。虽然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 其强度并不因时间递增而减弱, 但是有些信息因长期失用会逐渐消退, 还有一些记忆贮存可能会因新信息、已有信息的混淆而受干扰, 使信息难以提取。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习的条件作适当的安排, 在出现十分相似的刺激时, 要通过对比区分二者的不同, 减小相互之间的干扰, 这样可以间接地影响信息的保持。

5 回忆阶段

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 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环。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得到提取线索, 这些线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回忆量。但作为教师, 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 使他们为自己提供提索, 从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以, 对于教学实践来说, 通过外部线索激活提取过程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教师要适当提供情境或线索, 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 甚至举一反三。

6 概括阶段

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的。同时, 教师也总是希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各种类似的情境中去, 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 学习过程必然有一个概括的阶段, 也就是学习迁移的问题。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师必须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 并给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提取信息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 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原则。

7 作业阶段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需要有作业阶段似乎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了所学的内容。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获得反馈;同时, 学生通过作业看到自己学习的结果, 可以获得一种满足。一般来说, 教师很难仅凭一次作业就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判断, 有些学生可能碰巧做得很好, 有些学生则可能碰巧做得不理想, 因此教师需要几次作业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判断, 不能一概而论。

8 反馈阶段

当学生完成作业后, 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时, 教师应给予反馈, 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 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教师在提供反馈时, 不仅可以通过“对”或“错”等词来表达, 而且可以使用点头、微笑等许多微妙的表情动作反馈信息。同时, 反馈过程中, 教师也可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强化。

三信息加工模式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教学过程程序化

加涅理论的具体主张便是教与学的程序化, 实质上是用行为主义的方法,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去研究学习的。根据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 教师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首先,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其次, 关注内容, 提炼信息。第三, 信息编码, 有效储存。一方面可以采用分析说明、叙述结构、识别范式、归类和分块、框架结构图示、概念匹配图示、精细加工等方法, 组织信息。另一方面, 通过形成网络、概念图、类比、复诵、记忆术和其他各种图示, 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提示, 运用记住每一个步骤的方法, 监督问题解决过程是否成功, 用不同方式表现问题等, 有效储存信息。

2教学媒介的选择和使用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指出, 为了达到有效学习, 在选择教学媒介时要着重考虑学习情境的性质、学习者的特点和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教学媒介呈现信息的物理特性、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 从对学习支持的有效性来看, 学生所处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和所对应的不同教学事件, 必然会影响到对教学媒介的选择和利用。教师应注重利用高新教学媒介, 如微课、慕课等方式, 变化学生教学感官, 提升学习效果。

3学与教的关系

加涅首创性地描述了学习过程和教学事件之间的关系, 从而揭示出教学事件的本质。加涅认为, 教师的教学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水平。加涅信息加工理论给教学者带来启示:要遵循学习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创造最佳的外部条件, 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我国, 教学应依据学习过程的规律的思想还未被普遍接受。这种思想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 必须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能动的主体。然而在现实中, 我们的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形而仅仅依照教学大纲和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教学不是以学生为中心, 而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依旧在现今的教学领域占主导地位。所以,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能够有助于我们打破这一观念的束缚。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0-31.

[2]加涅.学习的条件[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52-61.

[3]盛群力.为学习设计教学--加涅教学设计述评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 1993 (1) :15-17.

[4]郭斯萍.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 2004 (1) :23-27.

[5]徐碧波.信息加工理论与加涅的学习观[J].比较教育研究, 1988 (1) :19-22.

[6]吴良根.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2 (2) :21-23.

[7]林小琴.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1) :100-102.

[8]苗玉辉.论信息加工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2 (5) :169.

[9]田宗友.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与教学设计[J].九江师专学报, 1998 (3) .

3.信息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网页;信息加工;信息表达

一、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缘由

新课改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必修1第3章《信息加工与表达》是高一上学期的重点及难点章节,我校信息技术课程坚持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在本章的学习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制作“个性小组网页”为中心任务,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创新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信息加工与表达》这章要求学生体验文字、数据、图像、视频、动画的简单加工,学会对信息进行集成与交流。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不同类型的素材,由学生自己加工,最终集成在作品中。

二、“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因此,“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应用

1.确定项目

将同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左右,通过小组协作,制作个性小组网页,展示小组网页,展示小组魅力。

(1)项目要求

利用Frontpage软件,完成个性小组网页的制作,整个项目有如下要求:

①有小组特色。

②有标题文字:特色网页主题名称。

③主题鲜明,有吸引力。

④有图片、视频或动画特效。

(2)项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信息集成的定义和一般过程;掌握利用frontpage软件完成简单网页的页面布局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网页作品的活动,知道利用frontpage等网页制作工具软件,集成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形成信息作品的一般方法,体验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小组分工合作的优势;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在团队合作中尊重理解他人的观点。

(3)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运用Frontpage软件,设计一个小组网页,通过自己的设计要求,探求信息加工的方法,最终完成作品。

重点:学生掌握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能制作出简单的网页。

难点:学生学会处理各种信息素材,并有效集成在小组个性网页中。

2.制订项目计划

设置任务分工(总课时:6课时)

(1)如何新建空白网页,保存网页?如何设置布局表格?

(2)插入图片,调节图片大小。(图片信息的加工)

(3)如何插入层,插入文字、浮动文字、内容?(文本、数据信息的加工)

(4)如何设置背景音乐。(声音信息的加工)

(5)可以将视频、动画插入合适的位置,如何插入视频(avi),动画(swf)的插入方法?(拓展部分,视频信息的加工)

(6)如何设置超链接,在浏览器中预览网页?

教师根据项目需要的知识,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和学案,使学生有的放矢。

3.实施计划

(1)示范项目

学生上QQ空间了解个性网页设计,欣赏各种创意,教师提供一部分优秀作品,供全班学生欣赏交流。

(2)规划网页

小组分组规划网页,具体包括:网页风格,网页主题,网页内容。

(3)收集素材

学生按照小组的设计,寻求学案帮助或教师的协助中学习信息的加工以获取素材并保存。

(4)制作网页

4.检测评估

项目后期,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组组长自评:发表制作过程中创意想法,以及如何实现的方法。

小组互评:项目评价作品优缺点。

四、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思考

项目学习法适合操作性强和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积极应对困难的能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教学。

1.便于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

项目学习法以学生学习的需求为出发点来确立项目,学生面临的是确定的任务需求。

2.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学会自己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多方面考虑问题。小组学生相互协作,明白团队的力量。

3.突破了被动学习的瓶颈

项目教学法下,学生拥有思想的自由,突破了被迫学习的瓶颈为主动学习。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需要进行学习,学习目标性强,学习效率,学习成就感也增强。

参考文献:

4.信息的加工教学反思 篇四

在这一个知识点上,让学生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体验智能信息处理软件的类型及实际应用价值。实际上,应该让学生理解,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无论是机器人、模识识别系统、专家系统、博弈等智能工具,都是一个人工智能处理信息的平台。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智能软件,如:OCR软件、语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智能翻译软件等。让学生理解智能软件能做什么,为什么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然后提升为让学生提出问题。实质上,在这一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为主,

5.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篇五

Excel和PowerPoint

礼县实验中学

乔永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广东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三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如何利用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和加工信息,并根据任务需求完成作品。它也是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是信息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继文本信息处理内容的延伸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运用Word 信息处理软件来处理文字基本掌握,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设计作品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了Excel和powerpoint软件,对软件的基本操作有所了解。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子表格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方法以及作品的评价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学生在认知结中形成系统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处理技能。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掌握Excel和PowerPoint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目标

体验信息技术蕴藏的文化内涵,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Excel中,单元格的合并,序列的填充,利用函数或者公式进行数据的统计与计算

熟练运用PowerPoint中,动画的设计,幻灯片切换,对象的插入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小组讨论

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总结复习上一节课的Word软件的文字处理功能,引出这节课的的学习内容掌握Excel和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技能。

给出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下发的任务,学习掌握Excel和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技能。

Excel实例1操作要求:

1、合并单元格A1:I1,并居中。

2、在学号一列中,用序列的填充输入学号1到31。

3、利用公式法计算总分。

4、利用函数计算平均分。

5、按照总分降序排个名次。

6、保存并退出。

PowerPoint实例2操作要求:

1、设置“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件夹下的”背景.jpg”为所有幻灯片背景。

2、第一张幻灯片右边插入视频“端午节.wmv”,自动播放。

3、设置所有幻灯片切换方式,向右推出,慢速。

4、设置最后一张幻灯片,“谢谢观看”自定义动画,飞入,自底部,慢速。

5、保存并退出。

六、课堂小结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常用和格式工具栏必须要调出来)

2、先选定后操作

3、Excel基本操作 重点掌握公式法和函数法

4、PowerPoint基本操作

6.信息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使用教材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本节内容是“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利用Microsoft WORD工具软件加工和处理电子报刊类的信息,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技能基础上的提高并能根据具体需要表达意图。

本节着重引导学生从如何分析任务需要着手,学会从需要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和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电子报刊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报刊的一般制作过程;知道电子报刊的版面设计要点及报刊版面的结构;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理解电子报刊的参考评价要素。

2、过程、方法目标:设计电子报刊要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溶入自己的个性,制作出新颖、吸引人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电子报刊形式表达意图。

2、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四、教学方法

贯彻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案例学习、主动式任务驱动法及分层教学的方法,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

学校将要举行校运会,假如体育老师叫你用计算机制作一份有关校运会的通知和校运会的宣传标语。你会如何去做?标题的字体要生动醒目、选用较大的字号,正文的重要信息要加粗等等,这些都要涉及到如何对文本信息的进行加工与表达。

教师活动:演示一些精彩的电子报刊。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认真思考。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常常把文本信息加工成电子报刊形式。什么是电子报刊呢?电子报刊是图文并茂的混合型文本,是电子板报和电子刊物的合称电子报刊的特点是什么呢?一个突出特点是要进行版面设计。

2、报刊一般制作过程: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1)、确定主题:电子报刊是信息的一种呈现形式,它应该主题明确,内容健康。选题时还要开阔视野,树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意识。2)、收集与选择素材:围绕主题收集和选择素材,素材类型包括文本、图片等。收集众多素材要进行筛选,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加工。3)、设计版面(P44图3-5 版面设计示意图)(1)版面设计要点

确定版面尺寸大小和页边距;确定主次版面;确定版面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确定版面结构。

(2)报刊的版面结构

报头、报眉、标题、正文、图片、装饰图案 观看演示并思考与体会 报刊制作的一般过程是本节课重点内容,老师要通过动态显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观察、交流与欣赏:打开配套光盘中本节的“教学案例”目录,里面收录了不同表现风格和形式的版式,认真观察其在表达主题上有何效果。部分版面效果见教材P45图3-6所示。观察、赏析与交流实现智慧的共享体会版面设计的共性与个性化特点以及版面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讲解并演示

4)、制作作品通常运用的一些方法

艺术字的使用、文本框的使用、图形对象的组合、设置图形对象的移动步长 5)、评价修改

一个作品做下来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反复地进行自我评价或与同组的同学讨论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完善。评价指标参看教材P47表3-3 观看演示并思考 知识的拓展

4、小结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提出新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探讨还有什么软件可以制作电子刊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充分肯定,协助交流。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把信息技术教育延伸到课外。

六、思考与练习

从教学配套光盘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主题,并对其内容进行重新排版,融入自已的个性,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现你的创意。动手操作并上传作品 学以致用,表达能力的训练。

七、教学反思:

教材要求学生学会报刊类文件信息的加工,教材提出了几个学生的作品。一般的学生,要完成这一操作需要花较多的时间,这是课时不允许的,因此对教材进行了妥善的处理。在作品制作过程中,能把范例教学和学生创作两条主线糅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范例进行剖析和研究,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归纳并形成较为规范且符合要求的内容,促使学生懂得从复杂问题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并领会其中的道理。

7.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七

(1)、教师展示本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

①、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

②、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③、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2)、学生自学书本2至13页,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生解答问题,对于有疑问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4)、对于共同性问题,教师做适当讲解;对于难点二进制编码,教师做详细讲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3)、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8.《数字与信息》教学反思 篇八

1、本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开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运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观察交流和课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课前教者让学生分别从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两个方面收集整理相关编码的资料。课堂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邮编来探索,学生兴趣浓厚,学到了许多与编码有关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无限性。

2、教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咨询、调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编码的知识。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编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学习,还了解到不同的编码表示的含义。例如,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就代表着四级含义: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表示邮区代号;第四位数表示市(县)的编码;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这些编码都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与信息”这一看似很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3、本节课注重理解与运用相结合。在学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编码的知识之后,教者进一步引导他们归纳编码的好处以及编码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编房间号这一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给大楼的房间进行编号,学生得出了内容一致、形式多样的号码。让学生亲身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协作中互补,使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来学习数学。

建议:

1、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很好的运用合作学习。例如,在实际创编数字时,要求学生给大楼的第2层第5个房间,12楼第15个房间编号时,学生自主编好后,我是指名学生逐个回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们。在这里没有总结出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好,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说比较耗时,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通过观察、比较,提升自己的认识。这样教学效果会好些。

2、对于数字编码的特性:同一性、简洁性、唯一性体现不够。我们知道很多编码在编写时注意简洁性的,如:报警电话、急救电话等。有些编码是唯一的,如:车牌号、身份证号等。在整节课中体现的还不够。

9.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九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新生在网络知识、能力方面的群体差异,如原就读于城镇小学的学生学校及家庭都拥有电脑,能经常上网,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能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资料查找,而原就读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较落后,对网络特别是网上信息查找较为陌生,教学需由浅入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能在实践中掌握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并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能主动探求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

过程与方法:能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字进行合理选择和提炼,掌握一些适合自己学习和操作的搜索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搜索引擎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极大便利;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关键词的选择技巧、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搜索技巧。

(一)激情导入

教师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网上搜索技能的现状。)

(二)出示课题,询问学生都用了哪些搜索工具

解释大家之所以如此快速找到信息,是因为这些网站都有搜索功能,就势引导学生进入搜索引擎学习。(在情境创设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学习。)

(三)分组练习

请各小组按要求利用网络搜索生肖传说,第一、二组使用百度,三、四组使用google或腾讯搜搜等。学生分组体验几种搜索引擎的使用过程,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类型。组长演示并讲解关键字的使用及搜索过程。通过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明确概念

师: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都有哪些基本类型?什么是关键字?关键字在搜索中的作用?请列举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师提示:为提高搜索效率,多数网站将全文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合并使用,比如大家常用的“百度”、“谷歌”、搜狗等。学生按照考教师指导进行网上搜索,并认真体会、仔细观察,以进一步明确搜索概念并掌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搜索技巧妙用

1.关键字、词选择技巧。师:关键词越精确,查询范围就越小,结果也相对准确。

2.分类目录搜索。师:要查找某类信息,可单击网站相应栏目或到权威专业网站进行查找。

(遇到困难可利用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网上搜索,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的选择技巧。)

(六)探究与交流

师:是否是搜索到的网页(网站)数目越多越好?为什么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结果不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七)课堂小结

网上讯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大家要增强网络道德观,努力成为网络文明小使者。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

五、板书设计

搜索引擎的类型:全文搜索、分类目录搜索。

搜索查找方式:关键字搜索、分类目录搜索。

关键字搜索:是指在查找信息时,利用网页上提供的搜索信息的文本框,输

入最能突出主题内容的词语或词组,进行信息搜索和查找。

进行网络搜索的用途:获取我们所需的学习资料或生活常识等。

六、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个人回顾教学内容并进行思考和总结,填写学习辅助表。小组对各自成员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引领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事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想中发现自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我使用了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次设计学习任务并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完成学生任务。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最准确的信息,从而使教学过程相对顺利,教学重难点均有所突破。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即是没有全面拓展学习内容,学生虽然已掌握搜索方式、理解搜索含义,但没有深入领会搜索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所应处的位置。篇三: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知识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问题导入:

①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门课叫什么?”

生:信息技术。

②师: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改为信息技术课,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师设疑)

学生思考。(讨论十分钟)2.举例子

师: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等产品的广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答:军事情况、产品的特性等信息。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对人类而言,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嗅到的气息,你所想到的问题,你所做过的事情等,这些都是信息。广义地说,一切存在都是信息。除了人类五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以外,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信息的概念)?

生:总结。

师:(补充)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师:你们在生活周围中曾获得过哪些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回答。)生答:学习生活用品、汽车、交通、动画片、电视剧预告等等。

二、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特征

师: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举例子: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学生回答,师补充:依附性

举例子:特征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

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一传十,十传百。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

学生回答,师补充:传递。

举例子:特征三:提问: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各一个。再次提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

学生回答:两种思想。

师:我们在交换思想时也即在交换信息,信息在我们之间传递着。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中一个特征:共享性。

师总结:所有的信息都具有这三种特征,是哪三种呢?

学生回答: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

三、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作用

师:下面有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讨论,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

举例子:

例1:比如说本拉登死了,但是尸首没人见到,所以他可能真死了,也可能没有死。师:看来。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让信息为我们服务。

四、小结布置任务

1.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讨论、汇报结果:

播放课件:

1.如果你要买一台电脑,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这些信息。2.假如现在你父母需要买房子,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师小结:在信息时代,谁感知到、认识到并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拥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想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具备收集、整理、传递、发布、应用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学好这门课──信息技术。

【教学反思】

10.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十

主动参与,实践创新

织里实验小学方勇

信息技术教学应以信息社会的不断改革创新为基础,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基础,进行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

两种回音:

《规则的图形》一课,是以Windows画图中的画矩形、画椭圆为中心的实践操作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会矩形、椭圆的使用方法以及培养学生挖掘内容深处的能力,目的是关注每个学生的探索、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我是这样设计进行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出示电脑绘制的《我的学校》图片。

师:同学们,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

生1:这张图很美。

生2:大门和楼梯画得很形象。

3:还有一个个的窗户看上去很明亮。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相信通过画图软件你们也可以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

二、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师:请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共同合作,绘制我们的学校。比一比,哪一小组的画法是最有效?

(学习小组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读着书上的步骤,有的动起鼠标,气氛积极浓厚)

师:哪一个学习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

生1:我觉得窗户的形状是矩形,所以我选择矩形绘制了这么多个窗户。

生2:我用椭圆画了屋顶,然后把下方的边擦除了。

生3:我画的窗户是蓝色的。

师: 告诉大家,你的蓝色窗户是怎么画的呢?

生3:我是这样画的:我按下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就画了一个矩形,接着填上色颜料。

师: 你的方法不错,谁还有别的方法吗?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

(一位学生在教师机上演示)

师: 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生1:原来选择第二种矩形就有颜色了。

生2:我发现了,第一种是没有颜色的矩形框,第二种是有颜色的。难怪我刚才画的窗户没有颜色呢!生3:我还知道,画椭圆时也可以选择第二种就可以有颜色了,我要给我的屋顶涂青色。

师:同学们,你们会发现,会实践,这样做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赶快把各种图形拼在一起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吧!相信动起你们的手,美丽的学校很快就会出现。

三点思考:

1、兴趣是通往学习的大门,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心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与单调的练习完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着眼。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要学,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和创新潜能。

2、教学时,首先出示老师画的一幅校园风景,学生自由评价,由此引出矩形工具和椭圆工具,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实物描述让同学门自己去摸索绘画所需要的工具,从而使学生主动去认识一些电脑绘画中的基本操作工具。找到了这些绘画的工具,学生就会很有兴趣地去尝试这些绘画工具与实际生活中的绘画工具有什么不同地方。通过欣赏实物——我的学校,也让同学们有一种想用画笔画下这美丽学校的愿望。在作画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先从最基本的开始,首先从最简单的线条开始,学生一步步地进入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会因为太多的困难而中途放弃。拼图、创新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当学生学会了基本的绘画,拼图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了。步步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忘我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绘画的知识学到了手。

11.信息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 篇十一

摘 要:网络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多媒体系统进入全国绝大多数的小学已多年了。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运用于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并且成为未来的趋势。它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美、想象美,并能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使品德受到陶冶。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整合;实践;思考

一、传统式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1.很难打破时空的局限,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构建与重现 一些教学曲目涉及的是异地异国,或者是历史久远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从语言上进行描述,很难把曲目涉及的一些细节给重现出来,因此学生没有视听的感受,对曲目也就没有丰满的感觉。

2.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手段重理论与技能训练,忽视了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多是“一架琴”“一块板”“一张嘴”“一台机”的“四个一”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使用一架风琴或者是一架钢琴,用一块黑板写写有关乐理知识,老师一张嘴进行领唱或者范唱,条件好的学校会配上一台录音机放一下范唱。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枯燥的模式,单纯性的技巧技能训练及枯燥的乐理知识产生厌倦。3.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式单一,很难融入多种教学方式,机械呆板

传统的音乐课中,因为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只能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除此之外,很难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或者是学习,因而使教学方式显得机械与呆板。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实践

1.利用多媒体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外在客观的审美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生人格与品质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音乐课中创造良好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情境犹如阳春的初绿,可以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世界中,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例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在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配以画面,打破时间的限制,回到古代的空间——皓月当空,微波粼粼的江面上泛一兰舟,文人骚客行吟船头„„学生不禁沉浸在民族乐曲展示出的清远舒雅的意境中,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背后的人文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音乐课除了承担审美教育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

高尚情操与高贵品格的人。因此,小学音乐课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并且也只有重视体现教育的这一功能,学生才会对音乐课有更大的兴趣。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中,我做了一个短片,简介了阿炳的一生——如何从一个浪荡公子成长为一个饱经沧桑、思想沉重的民间艺术家;创作《二泉映月》的社会历史背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却深深地理解了阿炳的情怀,明确了音乐具有传承思想、感怀人生思绪抱负的功能。学生在理解阿炳音乐的基础上,也知道了做人当持重,从艺需刻苦的道理。3.利用信息整合技术,灵活构建音乐教学活动

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惫。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时,我会选择到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用电脑自带的画板画出其想象的有关场景。通过想与画,学生发展了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再如,学习与器乐或声乐有关的内容时,我发现班级当中有很多学生在声乐或者是器乐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我布置他们自己到网上寻找与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材料,拿到课堂上来展示。他们有的找到了演奏或者是歌唱的教程,有的找到了表演视频,有的找到了要学习的内容的背景材料„„孩子们展示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除了展示的学生积极外,他们还带动了其他孩子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三、对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反思 1.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要很好地整合,要求老师的“外功”要扎实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教师除了音乐专业基本功(这是内功)必须扎实之外,还必须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熟练掌握并使用(这是外功)。如老师应该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会比较熟练地使用flash,3dmax等软件;除此之外,还应该会熟练地上网下载视频资料,并对视频的播放格式进行处理转换及剪接加工——因为有时我们只使用某个视频的特定片断。2.不能把音乐课搞成花哨的展示课

部分小学音乐老师在整合过程中,过分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多媒体展示的比重过多,搞成了花哨的展示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容易犯这方面的错误。为了课堂热闹,过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渲染,忽略了学生的技能、乐理、审美、德育等方法训练与培养,本末倒置。

3.切忌用多媒体掩盖教师基本功的不足

教学实践中,确实发现部分老师本身基本功不扎实,于是利用多媒体代替范唱,代替范舞,代替钢琴伴奏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把教师看成“绣花枕头”,对其产生疏远感,课堂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老师哪方面的基本功暂时欠缺,应该在刻苦的练习中慢慢提高。这样学生才会基于教师的“德艺双馨”而亲师

乐学。

12.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十二

这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课,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课是很感兴趣的,让他们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无论在今后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是离不开计算机的,计算机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本节课学生是不需要打开计算机的,刚开始同学们还有点失望,但是随着老师给大家展示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看、听、闻、说、摸等方式获取信息,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让学生看一看老师出示的图片,通过眼睛看,让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启发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信息。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让学生用耳朵听一听,老师播放的声音,听听从中获取了怎样的信息,同学们个个竖起了小耳朵,听得特别认真。老师拿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这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是鲜花。最后老师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物体,看看获得了什么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体验,真切的感受到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也加强了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设置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环节,让学生对原本比较空洞的知识,能够得到感性的认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

本节课的教学,由于要求学生了解的理论知识较多,所以我以学生自学课文的形式、学生回答提问的形式为主,不乏单调。在学生进行桌面背景操作的时候,有发现个别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图片是,虽然能够更换背景,但是却很模糊。这一点,我事先没有考虑到,所以只好在学生遇到问题之后,个别给予解决和帮助。其实我现在觉得,还是在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之后,广播教学,呈现学生的问题,将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可以让全班同学知道问题所在,也可以加深印象。

上一篇:活动总结孤儿院下一篇:春节喜庆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