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公开课数学活动

2024-09-05

大班公开课数学活动(精选18篇)

1.大班公开课数学活动 篇一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一)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

附1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它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又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在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房、二月房……十二月房。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顶小顶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点,每座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点儿,每座有30个日娃娃;那座顶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为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里数着自己孩子的名字:一日、二日、三日……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它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再也不回来了,到那时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它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附2谜语:

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365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只剩一层衣。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2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找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大班数学活动:平均分配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2、在活动中,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

3、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游戏场景布置,两张大的记录表。

2、点心六份,数量分别是8、12。每位幼儿一份水果,数量为6和8。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彩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线上游戏“挤圈圈”。

师:今天小熊搬新家,邀请我们去参观,想去吗?

师:路上有这么多的圆圈圈,我们一起来玩挤圈圈的游戏吧!(跳圈圈、抢圈圈,X个小朋友挤圈圈。)

二、在情境游戏中,学习习近平均分配。

1、“坐座位”,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师:小熊家到了,请每个小朋友搬张椅子坐下来,坐6组,每组的人数要一样多。

(幼儿搬椅子上座位)

教师小结:我们把24个小朋友,分成6组,每组都坐4个小朋友。

2、“分点心”,进一步感知平均分配。

师:小熊知道大家一路上辛苦了,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点心,看看有什么,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把你桌上的点心分成每人一样多。你们是怎样分的,用的什么方法?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方法叫平均分配。

3、“分水果”,按不同份数进行平均分配

师:小熊还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份水果,数数一共有多少?动手分一分,看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水果,把它记录在作业纸上。

三、在平分彩带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1、平分彩带

师:小熊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彩带,每2个小朋友一根,把它平均分成4份。

2、跳“圆圈舞”。

师:让我们跳个舞庆祝小熊搬新家!

2.大班公开课数学活动 篇二

一、分析教学内容

首先, 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时, 要注意分析它的前后章节的知识, 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对后续学习的作用.然后, 结合学生的实际, 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重难点.

二、充分估计学生的学情

公开课通常是借别班的学生上课, 授课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及他们的数学老师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上公开课的教师按低、中、高三个层次做好三份提问预案,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修正.这样既可以避免出现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对答如流, 下课时间未到, 教学程序已经全部完成, 课堂教学达不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又避免因高估学生, 所提的问题过难, 学生答不上来, 出现课堂气氛沉默的尴尬.

三、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且具有数学味

数学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公开课要以问题作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刺激因子, 促使学生产生合理的认知冲突,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源于生活, 符合学生的实际, 如:针对农村学生, 提出的问题要有农村气息;针对城市学生, 提出的问题要有城市生活的味道, 并且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另外,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数学味.教师千万不可追求花哨, 切忌引导学生探究与数学无关的问题.在探究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引导, 保证学生的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四、尊重教材, 但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经过学科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共同努力、多方考虑、多次实验、多次修改, 最后才与广大师生见面.教材的编写凝聚了编者们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其中的内容值得教师去钻研.教师要理解教材内容, 就要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教材.细心的教师一定不难发现, 现在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 所设的问题情境少了偏颇, 实现了大众化.我们不应完全抛弃教材中的内容, 自搞一套, 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 创设问题情境, 添加一些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问题.

五、尊重答题学生

在一些公开课上,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 有些教师由于担心如果让学生继续回答会拖延时间, 影响后面的教学进程, 便中断这名学生的发言, 让其他学生集体说出正确答案.虽然这样做不会拖延时间, 但是会挫伤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尊, 学生可能因此对教师和数学学科产生厌恶情绪和逆反心理.而其他学生也会担心回答出错, 得不到尊重而胆怯, 导致教师提问时, 学生不敢再举手, 接下来教师只能自问自答, 唱独角戏.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 然后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举手回答, 再由全体学生评价这两名学生答案的对错, 并分析错在哪里.这样, 回答出错的学生就能坦然接受同学们的指正, 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而对于因为回答问题而拖延的时间,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后续教学来弥补, 或在计划中预留答题时间.

六、把握好表演与实效的权重

作为赛课性质的公开课, 有别于平时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表演与实效的权重, 不能只顾展示师生的表演, 而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既要展示师生互动表演的过程, 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教师设计的问题,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同时, 教师在表演中要把控好“度”, 千万不可逾越师德权限, 不能背离学生的认知规律, 杜绝做无数学味的、虚假的、庸俗的表演.

从上述六个数学公开课的设计策略中, 我们不难发现, 要使数学公开课达到优秀绝非易事.教师既要认真备教材, 备学生的学习情况, 还要多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 做足预案.这样, 才能在数学公开课上做到游刃有余, 提高公开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时下, 数学公开课成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渠道之一.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 并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 积极探索有效的数学公开课的设计策略, 提高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质量.

3.大班公开课数学活动 篇三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手语,能说说这些手语所表达的含义并体验用手说话的乐趣。

(2)学习养成倾听的习惯,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

(3)学画手势并均匀涂色。

活动准备:

(1)图片1:画有表示幼儿生气的图片

图片2:画有表示怎么办思考的图片

(2)《三只熊》歌曲音乐

(3)幼儿用书及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熟悉生活中常见的手语,知道表示的含义

1.直接导入活动

教师用食指在嘴前作出“嘘——”的表情,“听,我的手在说什么话?”(请大家静下来)

2.师幼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手语

(1)等幼儿都安静下来后,教师:“听,我的手儿又在说话了。”做出“竖大拇指”的动作。“知道并且能够安静下来听老师上课的小朋友你们真棒!”

(2)教师用手在胸前比划出“OK”的样子,幼儿说说这是什么意思。(OK表示“好的,行”的意思)

(3)教师用食指和中指比划“耶”动作,它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胜利了)?

(4)教师逐一表演“停(一个手背朝上,另一个手的食指顶住它的中间),欢迎(拍手),举手,恭喜的动作,大家一起来说说这些动作表示的意思。

(5)教师走上前,跟下面的任意一个幼儿握手:“我的手还会说‘你好’,请你也跟你边上的小朋友说声‘你好’吧。”请幼儿同旁边的幼儿表演一下。

3.学习手语表达的情绪

“我们的手的本领可真大,能说这么多的话,可一点也不比我们的嘴巴差呢。”

“有的时候,我们的手还可以表现我们的一些情绪呢”。

(1)教师出示图片1,“他怎么了?”(小朋友很生气)

(2)出示图片2,“他在做什么?(小朋友在思考该怎么办)

4. 幼儿表演手语,边表演,边说说手语表现的意义

“我们的手会说这么多话,那么小朋友你们的手呢?肯定也会说很多话,来,一起来说给大家听听。”

(有出示手指表现数数;竖起手指表现小兔子;张开手掌学小猫叫表示“猫来了”;“石头”“剪刀”“布”,蒙起双眼表示“躲好了吗?”等等手势语言)

二、创编手语歌曲《三只熊》

1.“手还可以跟别人交流,瞧——”

教师边表演“我爱你”的动作,边说“我愛你”。“你会对谁说‘我爱你’呢?”幼儿说说自己爱的人,并用手语表示。

2.幼儿创编手语《三只熊》,用手语演唱歌曲

“手可以唱歌吗?试试看。”播放音乐。

3.幼儿讲述表演的手语,教师总结最适合表现歌曲的手语

“我们在用手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你的动作要可以让别人明白你表演的是什么,否则,大家就‘听’不懂了。”

教师总结出一套能够充分表现歌曲的动作。

4.集体用创编的手语跟着音乐来表演《三只熊》

三、教育幼儿时不要打扰他人

教育幼儿在别人休息或者工作等希望没有声音的地方,不要大声说话,影响他人。不要随便打断别人说话,从小养成有礼貌的习惯。指导幼儿在某些活动(如休息或工作等)的时候,尽量不要大声的讲话,以免影响他人,试试用手语表示想要说的话。

四、让幼儿画手势

4.大班语言活动公开课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体验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愉快心情。

2、大胆想象,并能用较清晰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配班教师念旁白,大班小朋友扮演“萝卜兔”,背景音乐。

2、水果、动物头饰若干、轮胎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嘟嘟——小朋友,老师这有一辆与众不同的卡通车,我们一起来瞧瞧!

提问:

(1)这辆车与别的车有什么不同呢?

(2)那这“萝卜车”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赶紧来瞧瞧,听听。

二、进行情景表演,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并在师幼互动中发展语言。

萝卜兔:嘿嘿,大家好!我是萝卜兔,我住在森林里,我非常喜欢吃萝卜。小伙伴们给我起了个名字叫“萝卜兔”。我每天给萝卜拔草、浇水,一天天过去了,萝卜长得又大又多。我可开心了!旁白:有一天,天气很好。萝卜兔想去旅行。可是没有车,怎么办呢?师:请你们帮助它想想办法吧!(幼儿自由回答)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最后萝卜兔用的一个萝卜做了一辆萝卜车。开着萝卜车就去旅行了。“萝卜兔”坐在“萝卜车”里心里可开心啦。那路上还会发生什么事呢?仔细听,仔细看。

2、师:前面一条沟挡住了萝卜车的去路。怎么办呢?谁来想想好办法?

谢谢你们帮萝卜兔想了这么多好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萝卜兔是怎么做的。萝卜兔用一块小木板放在沟上,推着萝卜车向前。

3、师:哎哟,不好啦,小木板断了,萝卜车摔进了沟里,萝卜兔心里真着急啊,怎么办?怎么办呢?(表演继续)

师:小朋友,萝卜兔这下可遇到了大麻烦,谁来帮帮它呀。

师:你们真热心。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萝卜兔想了什么好办法?

师:萝卜兔呀给萝卜车浇水,萝卜长出了萝卜叶子啦,它抓住萝卜叶,用力往上啦,哈哈,萝卜车上来了。提问:萝卜兔为什么给萝卜车浇水?(请幼儿用完整的话说萝卜车浇了水会长出叶子)。

师:刚才,小木板太狭窄了,所以萝卜车掉进了沟里。这次,萝卜兔用一块宽木板放在沟上,推着萝卜车过沟了。

三、幼儿完整看课件听故事。

师:萝卜兔开着萝卜车去旅行,在旅行中遇到了两个问题,小朋友开动了小脑筋帮它想了好多办法,萝卜兔很感谢你们,它想再请大家听这个好听的故事,然后请你们帮这个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好吗?

(请幼儿完整地说:我给故事取的名字是什么)

5.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区分左右 篇五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进一步感知空间。活动准备:

1、海底图大的1份,小的与幼儿人数相同

2、红圆点20张(上课之前反面双面胶先撕开)

3、图示6张(教师可随意编),黏贴的小图片每人各六张

4、课前认识生字:左、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区分左右手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4、教师出示右手,手上贴有红圆点,提问:你知道老师手上有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还是右手,请你举起和我相同的手?(1)教师观察幼儿举手的情形,并在举对的孩子手背上贴上红色贴纸。

(2)对于举错的幼儿,教师可以站在幼儿身旁,和幼儿同方向站,让幼儿对照,是不是举对了。(3)师强调,幼儿按指令做动作: 1)请把有红色点点的手举起来; 2)请把有红色点点的右手举起来; 3)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

(4)再次强调:我们的贴有红点点的是什么手?(右手)

5、教师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右手红点点在这边,而我的右手红点点在那边呢?

小结:站的方向不一样,(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和你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我们的右手就一样了

二、基本部分: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2)、提问:陈老师的左右脚、左右耳朵和你们一样吗?

小结:我和你们的是相反的,你的左边我的就是右边,你的右边我的就是左边了。(3)、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纠正个别不对的幼儿,此环节教师应面向全体,看看是否每个幼儿都对)(4)、看图区分左右

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六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 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2、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右边有什么?或者你的左、右边坐着谁?(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如:我的左边有什么?或我的右边坐着谁?)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面向大家站,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让幼儿体会他们是面对我们站的,方向和我们相反)。(3)、总结性提问:如果我们转变方向左右还一样吗?(四个方向转,区分左右)

三、结束部分:帮动物找家

师:转呀转,哎呀!不知不觉转到了海底世界。海底世界可真漂亮,那里住着许多海里的小动物,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6.大班公开课数学活动 篇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几何形体,并分类。

2、通过游戏认识生活中的几何形体,体验游戏的的愉悦感。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2.幼儿玩具,3.生活中物品,4.练习卡片,5.音乐律动。

活动过程:

一.热身,音乐律动《公共汽车》

师:老师收到了几何形体乐园的园长,给小朋友们发来的邀请函,请小朋友们去那里参观,老姐我们的小气车来了,请小朋友们上车,我们出发了。(播放音乐)

二.导入:情境导入(构建区和拼插区玩具混放)

师:不知道是哪位小朋友,玩完玩具没收拾好,请小朋友帮忙那收拾好,分分类摆放整齐。

提问:1.小朋友们是怎么分类的?

2.构建区有哪些形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三.练习:师:几个形体乐园的园长要和小朋友玩闯关的游戏,小朋友们有信心通关吗?过全关有奖品哦(勇士小勋章和一件形体礼物)1.第一关,课件,请幼儿观察图画上有哪些形体,并统计数量。(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2.第二关,生活中物品,老师说出一种形体,幼儿快速的找出行对应的物品,(可多次练习)并统计数量

3.第三关,练习卡,老师出示课件,幼儿根据课件提示在练习卡上练习(几何形体乐园练习片1.2)

小结:师:恭喜小朋友们过关,一会老师会发小勋章和礼物,现在老师要问小朋友,1,我们今天到哪里参观了?(几何形体乐园)

2.在乐园里我们认识了什么几何形体?(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

活动延伸:

1.发现勇士勋章,和几何形体小礼物。

2.家庭小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家中有哪些几何形体?并统计数量。(每位小朋友一张统计表格)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跟几何形体乐园的园长再见,请小朋友们上车,我们要回家了!(播放开始音乐律动)

7.大班公开课数学活动 篇七

一、成功之处

(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揭示知识的本质。能让学生先说、先做、先想的尽可能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我则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营造恰当的氛围, 创设必要的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

(二) 体现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应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 通过应用既可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 产生兴趣。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前, 我用生活中买菜时用四舍五入来去零头的现象导入, 练习时设计了一些求近似的光速、人口数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三) 体验成功的乐趣

首先,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能“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愿望。可见, 学习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也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因此, 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我努力创设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 当学生成功地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 个个兴奋。我感受得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其次, 对学生采取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例如, 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 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 我就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 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 如果说得更明确些, 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 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 也尽量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 你正在积极思考, 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没关系, 再想想。”有时, 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但很有道理, 我会欣喜地说:“真了不起, 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等等。第三, 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对中下学生降低要求, 对中上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儿童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 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 课前常虚心向同事请教, 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方案。课后及时反思,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及时弥补, 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改善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惑需要我们去弥补和改善。

(一) 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 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控教学进程,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我虽有这一理念, 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这样做, 这与现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产生矛盾。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抢夺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 进一步加强对中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一学期, 虽在中下学生身上花了许多心思, 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有所好转, 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审题不够仔细、严密, 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旧字迹潦草。

(三) 积累资料,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创设更多情境

很多时候我也想把教学设计得不落俗套, 也想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但又苦于没有合适的素材。所以, 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 就要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 多看报刊杂志, 有意识地摘抄, 多与同事交流等。

(四) 积累经验, 提高驾御教材能力, 调控课堂教学的智慧和能力

8.浅谈数学公开课的设计策略 篇八

[关键词]数学 公开课 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35

当前,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别的公开课竞赛,借助公开课这个平台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和专业能力.公开课虽经授课者多次打磨,但受个人的观念、学识和经验等因素影响,平庸者居多,令人赏心悦日、受益匪浅的优秀公开课凤毛麟角.在此.笔者结合白己上数学公开课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同行的经验,就数学公开课的设计策略阐述管见,希望对将要上公开课的教师有所帮助.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同行不吝赐教.

一、分析教学内容

首先,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它的前后章节的知识,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对后续学习的作用.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二、充分估计学生的学情

公开课通常是借别班的学生上课,授课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及他们的数学老师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上公开课的教师按低、中、高三个层次做好三份提问预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修正.这样既可以避免出现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对答如流,下课时间未到,教学程序已经全部完成,课堂教学达不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日的,又避免因高估学生,所提的问题过难,学生答不上来,出现课堂气氛沉默的尴尬.

三、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且具有数学味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公开课要以问题作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刺激因子.促使学生产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源于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如:针对农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农村气息;针对城市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城市生活的味道,并且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另外,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数学味.教师千万不可追求花哨,切忌引导学生探究与数学无关的问题.在探究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引导,保证学生的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四、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经过学科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共同努力、多方考虑、多次实验、多次修改,最后才与广大师生见面.教材的编写凝聚了编者们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其中的内容值得教师去钻研.教师要理解教材内容,就要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教材.细心的教师一定不难发现,现在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所设的问题情境少了偏颇,实现了大众化.我们不应完全抛弃教材中的内容,白搞一套,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添加一些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问题.

五、尊重答题学生

在一些公开课上,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有些教师由于担心如果让学生继续回答会拖延时间,影响后面的教学进程,便中断这名学生的发言,让其他学生集体说出正确答案.虽然这样做不会拖延时间,但是会挫伤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尊,学生可能因此对教师和数学学科产生厌恶情绪和逆反心理.而其他学生也会担心回答出错,得不到尊重而胆怯,导致教师提问时,学生不敢再举手,接下来教师只能白问白答,唱独角戏.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然后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举手回答,再由全体学生评价这两名学生答案的对错,并分析错在哪里.这样,回答出错的学生就能坦然接受同学们的指正,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而对于因为回答问题而拖延的时间,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后续教学来弥补,或在计划中预留答题时间.

六、把握好表演与实效的权重

作为赛课性质的公开课,有别于平时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表演与实效的权重,不能只顾展示师生的表演,而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既要展示师生互动表演的过程,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教师设计的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同时,教师在表演中要把控好“度”,千万不可逾越师德权限,不能背离学生的认知规律,杜绝做无数学味的、虚假的、庸俗的表演.

9.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谁轻谁重》 篇九

活动目标:

1、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断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活动准备:

小猫、大狗、胖猪等图片若干张,跷跷板图三幅,《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图片,引出活动。

师:“有一天,小猫、大狗和胖猪碰到了一起,它们三个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跷跷板怎么也跷不起来。咦?你们平时是怎么玩跷跷板的呀?总结:原来跷跷板是跟重量有关系的,重的沉下去,轻的翘上来。

2、师:你们要不要来帮帮它们啊,看看到底谁轻谁重!

3、(请幼儿操作)先来看看小猫和大狗玩跷跷板,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小猫重。

4、说的真完整,现在大狗和胖猪来玩跷跷板了,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为什么?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一起说,大狗比胖猪轻,胖猪比大狗重。

5、师:”我们比较了胖猪与大狗,大狗与小猫的重量,那我们还不知道胖猪与小猫谁重谁轻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哪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他贴的对不对?对就给他拍拍手表扬他一下。你怎么知道的呢?引导幼儿说完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胖猪轻,所以小猫比胖猪轻。

6、师:”我们比较了胖猪大狗小猫的重量,我们要看一看这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二、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假如1头胖猪=2只大狗的重量,1只大狗=2只小猫的重量,那么1头胖猪=几只猫的重量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1只胖猪到底等于几只小猫的重量呢?(摆图片)

三、做《幼儿画册》练习

1、教师发放《幼儿画册》,向小朋友们介绍做题方法。

2、让小朋友们用笔将图片中重的物体画上圈。

3、通过看图。让小朋友比较幼儿画册中的三类物体,在最重的物体后面画对号,在最轻的物体后面画圈,不重不轻的物体后面什么也不画。

四、总结

10.大班数学公开课左和右教案 篇十

大班数学公开课左和右教案

一、设计意图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二、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会向左和右数物体个数。

2、知道参照物的不同,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三、活动准备:动物图片四、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会向左和右数物体个数。

2、活动难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来区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

五、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感知自身的左右1、区别左右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喔,这么多小朋友举起了手,那你们知道举手的这只手是--(右手)教师:对呀,平时我们一般都举右手,高高举起你的右手。(教师检查)平时,你们的右手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右手一般做拿筷子,握笔,刷牙,写字等等。那举起你们的左手,说说左手一般做些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对呀,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

2、找一找教师:想一想,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像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3、游戏教师:刚才小朋友找的又快又好,现在老师要请我们身上的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我说你做”我们来试试。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反应最快。

教师:来,来,来,举起你的右手来。幼儿:我的右手举起来。(逐一进行:举起左手,拍拍右腿,摸摸左耳,增加难度: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右腿等等。

4、巩固熟悉左右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有什么?或者坐着谁?右边呢?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二)探索交流,熟悉左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教师:有几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五只小动物的图片。)提问:

1、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幼儿回答)2、从左边数起,第3个是谁?(公鸡)3、从右边数起,第4个是谁?(小鸭子)4、小老鼠排在第几个?(可以从左,也可以从右看)5、小象在哪一边?追问: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练说:小象在( 小猴子 )的左边,在( 小老鼠 )的右边。

6、总结:我们看的标准不同,左右方向也不同,比如,举例说明。

7、练说:我在谁的右边,在谁的左边。

(三)联系生活,应用左右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想想,我们上下楼梯要靠( 右 )边走,那等会老师带小朋友去散步的时候,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到做到。

1、整队。

2、听口令:向左转,向右转。向左走三步,向右走三步。

3、换个方向,认识左边和右边。

4、走楼梯,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靠右走。

六、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引题还是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在知道了左边和右边之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时,幼儿的举手积极性很高。 从目标的把握上,我对第二个目标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组织过程中,幼儿没有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对于数学活动主要是源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对于这一点的渗透也不是很到位。教师自身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活动反思:

11.大班公开课数学活动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公开课评课资源

近几年来,由于美术新课程的实施,对于美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各地美术教师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大胆改革,纷纷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了美的实践和体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学生的艺术观念大大增强。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近两年,我有幸参加过多次地市级公开课、县级公开课等活动。听课后的感受很强烈,确实感到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面貌大为改观,课堂容量大,师生互动强烈,教学方法、思路有创新,许多方面值得我学习。公开课结束后,往往要求听课人员进行评课,评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打分的,即每个听课者对执教者进行打分,每个人员在上课前就会领到一张评分表,要求从教学目标、方法、过程、效果等逐项打分,汇总分数后写下听课意见,最后签上大名。另一种方法是座谈会的形式,即由某负责人组织,将听课老师召集座谈,听课者逐个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对老师们进行综合评价。总体而言,老师们大都以赞誉,少数则予以保留,很为谦虚到表达:学习收获较大,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教学思路有创新。有些观摩课是由部分专家组成评委团,由专家当场评分,听课后当场评奖,宣布获奖名单,不要求观摩的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最后是领导讲话,讲活动的目的、意义等,宣布活动结束总的感觉是来看别人拿奖的,收获不是很多,仅仅带回一堆别人的教学案例。对于公开课,大多知名学校在经常开展,搞得有声有色,影响较大。但有些观摩课、公开课选送的不尽如人意,尤其作为大市级公开课、观摩课,有的一天安排若干节,听课专家、老师感觉很是劳累,有些应接不暇。而其中,有少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明显不够合理,对教材把握不当,教法的处理不够灵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连专家、老师们都在课堂下面议论纷纷而表示不满。还有的授课教师对新课程把握不透彻,还是以满堂灌的授课形式上课,更谈不上什么师生互动了,居然有一位教师从头到尾在读课本……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选送一些不如人意的“优质”课呢?既然是公开课、观摩课,就应该是代表本地区最好的课程,代表本地区的走在前沿的较高水平的课程,应该是示范课,给听课老师们学习以启发的新课程,是准备不足,还是……?让人大惑不解。就正常地进行公开课或观摩课活动而言,这些活动应该开展,而且应该多开展,然开课之后,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是我们应该探讨的话题,大多数人经常参加培训、观摩等一系列活动,可收获又有多少呢?就我个人而言,就美术公开课活动的开展及其活动之后做些什么,想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1.公开课要选送最精彩的教学案例。首先要选,而且要精选,不要流于形式,不需要一些专家出来为活动解围,说什么贵在参与之类的话语,而要宁缺毋滥,要么就等条件成熟些再开展这项活动。省得有人在背后说组织部门或组织者的不是。

2.不要让人有作秀之嫌。这是许多老师经常在听公开课期间碰到的事情,实际上,一节课,事前上没上过,听课老师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允许老师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小瑕疵,这样更能体现老师课堂的真实性,更能反映老师的教育机制。而有的课堂像表演似的,学生全部应对自如,老师上课游刃有余,简直让人无可挑剔。他平时的课到底是如何上的,真的会如此完美吗?

3.评课很重要而且很有必要。观摩课之后,评课是很又必要的,通过评课活动,一是能够促进授课老师水平的提高。二是促进其他老师们相互间的交流,有所感悟、对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只有老师们才能够说出课堂教学中的要点,因为老师们是实践者,每天都在跟学生打交道,在执行新课程目标,他们最有发言权。

所以,这就要组织部门营造一个良好的评课氛围。让听课者主动参与进来,愿意讲出心里话,有一说一,最好能说出欠缺的地方,这是组织者着力挖掘的。最后,还要进行评课总结,有学科带头人或教学专家相关人员进行总结最好,他们的话,人们愿意去聆听,他们知道如何评课。从那些方面评课,不是只抓住枝叶末梢,根本性的东西没有谈到,更不是各个方面都好,不谈缺点。还有,发评分表的评课形式,评课者打的分数的高低,可能对你的教学都不会有什么帮助,也许是形式上的需要,也许是教务人员的抽查或学校开课的统一要求。如果没有真实的评课活动,对开课者无益,对学校的美术教学无助,可能也不是开公开课的目的。

4.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教无定法,有些个性化的教学值得推崇,别人想模仿,但是,又不能达到那种境界。好的教案、课件如果能够共享,对有些老师来讲,就会少花时间、少走弯路。现在都讲究集体备课,一节好课,需要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教材怎么处理、用什么方法讲、怎么互动等需要共同探讨。而大家共同认可的好课,为什么不能学习或模仿呢?但是,好的资源也不是直接的拿来,而是要进行借鉴。所以,对于他人的成果,要尽量多听取他人意见,有针对性地增加或删减,这样才能变成自己的教学素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

12.大班公开课数学活动 篇十二

一上午, 我们共听了四节英语课。在其他的三节课中, 三位老师也很认真, 为什么偏偏这节三年级的英语课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呢?我想这应该是源于上面所提到的游戏活动吧。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初步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尚处在儿童时代, 活泼好动、爱玩、爱表演是他们的天性。这就决定了他们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游戏将会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 让孩子们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 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课堂游戏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记忆力, 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模仿能力, 还能提高他们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游戏中各个角色间的配合还能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有利于完善孩子的个性。游戏活动的巧妙设计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这也恰恰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 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 在课堂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游戏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上面提到的其他三节课里, 也或多或少的设计了一些游戏, 为什么效果不如这节课呢?或许以下几点是那三位老师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 游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游戏活动以新颖为好, 且需要有一定的难度, 应该多一些智力因素, 少一些机械的操练, 这样才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达到设计目的。

其次, 游戏活动应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 因为游戏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如果只考虑一部分学生而忽略多数, 显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此时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多一些思考, 比如游戏的内容和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 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再次, 教师要讲清游戏规则并在游戏过程中适时进行调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游戏的规则是游戏开展的前提, 因此在游戏进行之前, 教师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 小学生往往由于过度兴奋或对游戏规则的不熟悉等原因而产生一些“混乱”的情况, 此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全局, 要及时地加以调控, 保证游戏有序进行, 以免使游戏性质变味。

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而游戏教学无疑是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颇有成效的一种。因此教师在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 要适时开展游戏。游戏是开启儿童心灵智慧的钥匙, 让我们早一天把这把钥匙交给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吧!

13.大班公开课数学活动 篇十三

第1-12小节:教师扮演“山狗”,邀请幼儿去跳舞,幼儿做睡觉的动作,当被邀请时,醒来、拒绝(摆手),说:“不去!”

第13-16小节:教师回座位,邀请幼儿去寻找宝藏,全体幼儿做起床动作(教师预令:“去寻宝”)。

第17-32小节:前2小节做活泥巴的动作,后2小节做贴泥巴的动作。交替4次。(教师外示:活泥巴,伪装自己!)

第33-48小节:前2小节作走路,后2小节做“左看看、右看看”的动作。

第51-56小节:“左听—下,右听—下”的动作(每3小节转换一次)。

第57-60小节:双手做“听”的动作。(等待指令)

结尾:引人情境(马蜂来了,狗熊来了,臭鼬大王放屁),幼儿做相应反应:原位、做木头人和晕倒在地,不动。

◆游戏玩法建议

此游戏为不确定结果的反应游戏,建议逐一加入游戏元素,从“马蜂来了”幼儿跑上位开始;游戏2-3遍后,再引入“狗熊来了”幼儿做木头人造型,教师引导幼儿造型的多元化;最后集体讨论“晕倒”的动作造型后,整体玩游戏。从“狗熊来了”一“臭鼬放屁”一“马蜂来了”。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尝试随乐表演故事《山狗和臭鼬》的基本情节一一寻宝。

2、尝试在蜜蜂、熊来了的变化情境中,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现:迅速回位,停住摆造型。

3、初步体验在多变的故事情境中,表演的诙谐幽默。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出活动

师:臭鼬大王肚子饿了,让山狗到山下的村子里找小动物来吃,山狗说:“跟我去跳舞吧”,小动物们都不愿意,“那我们去寻宝吧?”小动物一听,“耶”,全都欢呼着要去。可是宝藏是有强盗看守的,我们要用泥巴把自己糊起来,不让强盗发现我们。

2、师幼共同从故事情节中提炼动作。

师:我们来试试。

3、用动作感知完整音乐。

(l)幼儿集体在座位上感知音乐。

师:等我们把身上贴满泥巴以后啊,我们就能去寻宝啦!

师:寻宝之前,小动物们先美美的睡上一觉。

(2)幼儿集体散点感知音乐。

师:刚才我们都没有找到宝藏,这次啊,我们要换一个山头试试看。小动物们先休息。

师:好像有情况,你们不要动!我来去看一看。

师:啊!蜜蜂来啦!

师幼一起抱头跑回座位。

3、感受情境变化,完整随乐游戏。

(1)讨论在狗熊来了的情境中,小动物的动作表现。

师:蜜蜂来了,我们怎么办?狗熊来了,我们怎么办?

(2)引出臭鼬大王

师:哎呀,我闻到一股臭味,会不会是臭鼬大王放的屁呢?哎呀,真臭,捂都捂

不住,哎呀,受不了啦(吐),天哪,怎么这么臭啊,我实在是受不了啦,我被臭晕啦!

集体讨论“晕倒”的动作,集体练习。

4、结束

14.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篇十四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2、难点: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动准备】

1、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

【活动过程】

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

1、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验。

(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

(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

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

(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

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

(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过游戏理解大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15.大班数学活动:自助餐厅 篇十五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科学领域“数学认知”目标2中指出:“5~6岁幼儿能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本活动设计我将数学的学习融入到了游戏情景中,以幼儿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10以内数的分合为目的,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10元、5元、1元,会使用钱币。

2.通过配营养餐的方式,学习10以内数的分合。

3.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主食、菜、汤类及水果图片(用数字标上价格),托盘、数字挂牌、记录纸、笔和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带幼儿参观过超市并且每个幼儿有购买过一种商品的生活体验(商品价格不超过10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去过自助餐厅吃饭吗?到餐厅吃饭需要什么?(钱),你们认识钱吗?好,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10元、5元、1元。

二、认识人民币(10、5、1)

1.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想知道是多少钱就看钱币上的数字。数字是2就是2元,是5就是5元……

2.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钱,请大家打开看看你的钱袋都有几元钱的纸币?(5、2、1)算一算你一共有多少钱。

大家都有10元钱,等会我们就可以到餐厅吃饭了,先请大家把自己的钱放在钱袋里装好。

三、介绍菜单及玩法

(一)介绍自助餐厅的玩法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哇,餐厅里有好多的美食啊,有菜类的、汤类的、还有主食和水果,请小朋友们看看每个菜上都有什么?(价钱)对了,我们一起看看玉米是多少元?(5元)青菜汤呢?(1元)……

2.教师示范就餐。

(1)一次不超过三种食物,这样搭配起来会更有营养,三种食物的价钱加在一起不能超过10元。

教师操作,和幼儿一起验证。

(2)选好食物后,到收银台付款,把剩下的钱装好就可以享受美食了。

3.幼儿自由选购“就餐”。

师:现在请小朋友去选喜欢的美食,选好后去付款,剩的钱可要装在袋子里收好哦。“吃饱”的小朋友请把用好的东西按顺序放好(可以请一个幼儿上来展示自己挑选的美食,并算出价格)

(二)自配套餐进行二次游戏

1.提出配餐要求。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都吃饱了吗?餐厅经理想请我们帮个忙,为餐厅制作一个食物套餐表,这样客人来餐厅吃饭,可以根据自己想吃几元套餐,一看套餐表就清楚了。你们愿意帮忙吗?

小朋友要根据不同的价格配制不同的套餐,可以有主食、菜、水果搭配这样会更有营养的,所配的食物价格加在一起要和你的牌子上数字相等。教师戴上牌子示范。请小朋友挂上牌子,每个牌子上的数字代表是几元套餐(7、8、9元)。老师的牌子是7元,我就要配7元套餐。

2.幼儿配餐,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并和幼儿一起验证。

四、小结、结束活动

我们小朋友们真棒,配的套餐既营养价格算的又对。小朋友们都辛苦了吧,我们出去玩会吧。

16.大班公开课数学活动 篇十六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数学活动中较重于记忆和训练,无趣味性,幼儿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在参加 “国培”后,学到“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于是决定调整教学思路,以游戏及操作取代以前的记忆和训练,以达到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操作,认识并熟悉6的组成及分解,掌握6的5种分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并熟记6的5种分法活动准备1.6的组成,分解图一幅。

2.带磁铁鸡宝宝卡片若干。

3.树的挂图4幅,可拆卸苹果卡片若干,篮子若干个。

活动过程:

1.老师和小朋友先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5.4.3.2数的组成及分解。

如老师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

小朋友答:5可以分成1和4。

2.学习6的组成及分解:

出示6的组成,分解图一幅.老师:今天鸭妈妈很高兴,因为它请了几只鸡宝宝来家里做客,小朋友们,你们看一下鸭妈妈请了几只鸡宝宝来做客呀?(老师出示6只鸡宝宝的卡片并和幼儿一起数数共6只)老师:鸭妈妈要把鸡宝宝安排住进两个房子里,是两个房子喔。但是它不知道要怎么样分配这6只鸡宝宝,有多少种办法可以让鸡宝宝住进去呢?办法是不能重复的,看一下哪几位小朋友能帮鸭妈妈把鸡宝宝安排房子住进去,好不好?

请小朋友到讲台前把鸡宝宝的卡片粘到画有房子的黑板上。老师记录每一次分出来的结果。再把小朋友分出来的几种方法总结归纳得出5种分法。

3.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令幼儿发现把一个数分为两个数,而这两个数合起来又等于这个数。分解出来的数,左边的数进1,右边的数就退1,还可以把分解出来的两个数调换过来,合起来还是得到这个数。

4.巩固练习游戏:摘苹果比赛老师:(出示苹果树的挂图)小朋友你们看,树上的苹果熟了,想不想把它们摘下来呀?我们来进行摘苹果的比赛好不好?(把小朋友分为4个组进行)我们先讲一下比赛规则: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两个篮子里,两个篮子里的苹果加起来要等于6,每一组派一个小朋友上去摘,其余的小朋友在下面看,看他把苹果摘下来放得对不对,有多少种方法放这些苹果,要两边加起来都是等于6喔。如果他放错了,其他的小朋友可以上去帮他重新放,注意放的方法不能重复。我们来比一下哪一组的小朋友放的方法最多,放得最快。

17.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十七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学课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10的分解组成。

1、故事导入(1)有几只小兔?

(2)10只小兔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看图,学习10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18.大班数学活动:小火柴跳舞 篇十八

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让幼儿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激发和保持幼儿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动机和兴趣,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并具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为此,本活动中,既有集体演示操作,又有个别操作,幼儿通过探索实物“小火柴”发现6的分解、组合规律,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材料相互作用、与人相互作用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还通过与幼儿讨论或共同探索,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感知6的组成,并记录排火柴的结果。

2.探索发现多次记录结果的异同,体验将6根小火柴分成两份会有的不同答案,发现递增和递减的规律。

3.尝试解决活动中碰到的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用实物进行分解操作和记录的经验;

2.实物图一份、相关标记各一份、磁性数字卡片1—6各两个、背景音乐一个;

3.幼儿人手一个小匾子(内装6根小火柴、一张空白记录单、笔、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1.引导幼儿观察小火柴的外形,发现火柴由火柴头和火柴棒两部分组成。

教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一位客人,我们看看它是谁?长什么样?

2.老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①教师:火柴要去参加舞蹈比赛,跳舞时要求按照火柴头朝上和朝下的方向进行不同的排列,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排一排,看看每次是怎样排列的。

②幼儿初步探索6的分解组成。

3.教师演示小火柴跳舞的一种排法,幼儿观察理解。

教师:例如我有5根火柴,我给它排列时,1根头朝下,那就有4根头朝上的。记录时就可以这样:5根火柴可以分成1根头朝下和4根头朝上。即5可以分成1和4.

4.提出操作要求:

①仔细数数共有几根小火柴?

②每次排列后,观察一下:几根火柴头朝上和几根朝下,并记录每次排列结果。

③排列几次后,检查是否每次记录的结果都不一样,直到没有新的结果,就可以

停止活动。

④活动时,听音乐自主操作,尽量不要发出大的声音,以免影响别人。

5.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随音乐自主操作火柴棒,并把每次排列后的结果记录下来,即6根火柴,

分成几根朝上,几根朝下。

6.结束活动,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小结。

①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同步演示。

②引导幼儿观察:还有其他的分法吗?6有几种不同分法?

③师幼共同总结:6只有5种不同分法。

(评析:情境性学习对学前儿童尤其重要,再加上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儿童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来学习与运用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在情境中引导幼儿观察,并通过主动探索,发现6有5种分解方法。)

二、集体探讨,加深对6的分解、组成的学习

1.出示实物图(即小火柴的房子图),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相应的数字。

教师:小火柴跳累了,它们要回房间休息,老师给他们分配了一下房间,请大家看一看,然后根据火柴头的方向,在房间里填上数字。

2.寻找分合式的递增和递减规律。

教师启发幼儿发现分合式里左边数字越来越大,右边数字就会越来越小,即数的递增和递减规律。

三、共同游戏“找朋友”,巩固6的分解、组成

1.介绍游戏“找朋友”。

游戏玩法:教师手拿数字,随着音乐《找朋友》到幼儿中找任意一名幼儿,音乐声停,请这名幼儿迅速出示一个数字,必须和老师的数字合起来是6,你才是我的朋友。(师: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我是2,你是几,我们是不是好朋友?幼:你是2,我是4,我们就是好朋友。)

2.反复游戏数次,结束活动。

3.教师小结,收拾、整理学具,并有序摆放。

活动延伸

1.在角色区滚动投放1、2、3、4、5的物品,如饮料罐、餐具等,请幼儿用实物复习数的分解、组成。

2.在数学游戏区投放数卡、点子房子图等,供幼儿操作复习。

活动反思

上一篇:广州市优秀教师名单下一篇:提高冲压线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