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9篇)
1.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一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重点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
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1.联系生活
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借助图片链接学生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发生事情的想法,产生表达的欲望。
2.授之以渔
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品得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融“听”“说”“交际”三个部分于一个有机整体的口语交际教学,旨在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
3.合作交流
口语交际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课堂上必须充分创设学生在话题建构之后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情境,小组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1.多媒体课件。
2.校园生活照片。
3.学生提前搜集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入课题。
1.师: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课件出示:课前拍摄的执勤大队长帮助小学生把自行车摆整齐的图片、小学生乱倒垃圾的图片等。
2.同学们,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有一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值得我们学习,而有一些是不文明的,需要大家去纠正和防范。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小事”。(板书:身边的“小事”)
设计意图:
借图片将生活的场景搬进课堂,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小事的回忆,激活事件发生时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主动交流的欲望,给学生搭建一个积极的口语交际平台,为后面聚焦具体场景、表达看法埋下伏笔。
二、直击画面,表达看法。
(一)课件出示(课本97页插图,提出看图要求)。
1.看完图后,说说图中的人做得对不对。如果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如果不对,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应该怎么做才对。
2.先小组内交流,再由组长汇总,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一幅图片(左上):
(1)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走在前面的同学,打开门后,让后边的人先走,最后再自己把门关上。)
(2)谈谈你的感受。
生1:这种行为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令身边的人感到很温暖。
生2:事情虽小,但是让人敬佩,是文明的行为。
2.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二幅图片(右上):
(1)说说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小事?
(出门遛狗时,主人自觉带上铲子和方便袋及时把狗狗的粪便清理干净。)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狗主人的行为非常文明,这样做,我们的环境就保持整洁了。
①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课件出示:
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随手捡拾垃圾
帮助有困难的人
随手关掉水龙头
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
语言文明
爱护小动物
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
……
(3)教师小结:只要我们有做好事的意识,处处留心,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不仅会让别人感到温暖和爱,还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4)有的小事,就像一盏灯,给我们指明方向;有的小事,就像一面镜子,给我们警醒。我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向他人传递正能量。说说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个讲文明、受人尊重的人。
生1:要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生2: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好人。
(三)不文明的行为。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三幅图片(左下):
(1)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不文明的行为?(大家排队乘公交车,一个戴红帽子的人,却插队挤上了公交车。)
(2)说说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
生1:这个人太不文明了,别人辛辛苦苦等了半天,他不用等就上车了,太气人了!
生2:如果我在场,我一定阻止他的这种不文明行为,太自私了!
2.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第四幅图片(右下):
(1)说说图上的内容。(一名游客在房屋的外墙上乱涂乱画,还有一名游客爬到树上拍照。)
(2)谈谈你的看法。
生1:这种随意跑到大树上拍照的行为太不文明了,不光会损坏大树,还很危险,一旦出现意外,害人害己,后悔都来不及。
生2:旅游时,在墙上留下字迹,是非常自私、不文明的行为,留下字迹,美好的景物会变得面目全非。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小组长做好记录。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全班交流身边不文明的行为。
(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一要注意倾听每位同学的发言;二要记住别人说的主要信息;三是必要时可以记录几个关键词;四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问;五是汇总时,每个同学的看法都不要遗漏。
(3)汇总如下。
课件出示: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板书:不文明的行为)
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在墙上涂鸦、乱闯红绿灯、公共厕所用完后不冲水、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语言不文明、故意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不珍惜粮食、踩踏禁行绿地……
(4)小结: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是极端自私的表现,展现了一个人的内心素养,是被大家厌恶的行为,轻则要受到谴责,重则会给社会、他人或自己造成灾祸,害人又害己。
设计意图:
首先,我们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书上的四幅插图,上面两幅图讲述了同学们身边不
文明的小事,而下面两幅图则介绍了一些生活中的文明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却能让别人感到温暖,在看、听、说的过程中,学生表达得更加生动了。
三、拓展延伸,体验生活。
1.同学们,只要人人都有一颗文明、美丽的心,那么我们随时随地都会在自己身边感受到令人温暖的言行,请你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一颗“爱心”,表达出文明礼貌、携手前进的心意。
2.向自己的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边某件“小事”,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
进行实践的延伸,意在将这份口头表达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文明礼貌的快乐,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言行,使教学更有意义。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指导,选题要精心思考,其中的道理应尽量深入浅出,老师的范例也要精心准备。在课堂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与别人交流,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要多观察、多积累,丰富自己口语交际的内容。
成功之处: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注意用简要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不足之处: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比较少。
教学建议:
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小事,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道理,懂得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二
课题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
2.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和交际礼仪。
教学
重点
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
教学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飞机。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开学以来你认识了哪些同学,交了哪些好朋友?
请学生说一说。
2.这学期你还想和谁交朋友?和别人交朋友时,需要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板书:我们做朋友)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导入课文学习,自然、生动。】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模拟情境交际
1.请两个学生面对面,模拟图上小朋友的交际场景。(课件出示2:情境图)
2.师生对他们的模拟表演给予评价,在评价时,重点关注说话的时候是否看着对方的眼睛。(板书: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
三、真实情境交际
1.(课件出示3)借助音乐《找朋友》开展交际。
教师播放《找朋友》音乐,音乐停止,学生站到自己想交往的朋友面前,向对方做自我介绍,并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对方交流。
2.借助教具开展交际。
教师课前折一架纸飞机。
教师说:“我的飞机飞飞。”
学生接:“飞到哪里去?”
教师说:“飞到×××那里去。”
然后教师把飞机飞向该生,该生站起来做自我介绍,并问“谁想和我交朋友”,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学生站起来,开展交际活动。
学生在说话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和提醒“看着对方的眼睛”。
【设计意图:借助音乐和教具,帮助学生在一定情景中练习交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四、介绍新的朋友
1.请新结交的一对朋友上台,向全班同学互相
介绍对方。其他同学随机提问,增进了解。(板书:互相介绍)
生1:大家好,我的朋友是刘子彤,她的优点是讲文明、懂礼貌。
生2:大家好,我的朋友是李佳明,他的优点是爱踢足球。
生3:同学们好,老师好!我的朋友是郭展硕,他的优点是爱劳动。
2.同学们上台介绍后,师生进行评价。(当讲得好的同学讲完时,下面的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3.小结。今天学习了介绍自己,大家都说得很好,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向刚认识的叔叔、阿姨或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板书:自我介绍)
板书
内容
我们做朋友
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
互相介绍
自我介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整节课在教师的鼓励下通过游戏或音乐的形式,鼓励同桌练说、小组交流、上台介绍,使学生在对话交流评价中得到发展。其次是对学生口语交际时的表情、动作指导到位。最后一个上台介绍的环节成为这节口语交际课的高潮,学生能做到表情自然、有礼貌、各有特色的自我介绍,充分表现了学生个性。
不足之处:
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练,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教材分析】
3.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三
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学生认识同桌、周围的同学及教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有爱、教室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角色的认同感。
l
重点
认识同学和教师;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l
难点
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本课内容选取了一首儿童歌曲《上学歌》为题材,为学生展示了精美的上学情境图: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小鸟欢快的飞翔,同学们背着新书包三两成群,有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优美的旋律,浅显易懂的歌词表达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课文插图与歌曲高度契合。题目“我是小学生”几个大字提醒学生鲜明的角色定位,学生知道快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
借助歌曲提示做到小学生要遵守“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基本要求。通过观察教室、参观校园和观察校园平面图,学生了解学校、认识学校。
通过“击鼓传花”活动,每一个学生都要介绍自己。学生相互了解,初步建立友谊。
l
教学准备
1.学校图片、学校平面图等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上学歌》《问好歌》的歌曲。
3.小鼓、鼓槌、花、手绢。
l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教师、熟悉同学。
2.听读儿歌《上学歌》,体会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喜悦,建立小学生角色的认同感。
3.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一、师生介绍自己,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自己。(可以在课件上出示教师的生活照以及相关介绍。)
同学们,我是你们的语文教师,我姓*。你们可以叫我*老师。
同学们,大家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从今以后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板书:我是小学生。)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击鼓传花”。教师蒙上眼睛敲鼓,同学们按照顺序传递这朵花,当鼓声停止时,花在谁的手里,谁就做自我介绍。(此过程控制在15分钟左右。)
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介绍自己。通过“击鼓传花”这种游戏让学生来做自我介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通过介绍自己,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介绍,互相认识,知道彼此的姓名,逐步建立起友谊。
二、观察教科书上的课文插图,阅读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图上的同学们去干什么?
学生感受同学们一起上学,一起学习,一起放学,一起游戏带来的快乐,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和谁一起上学,下课和谁在一起玩?你觉得在这样的生活中你的心情如何?感受并表达成为小学生的快乐心情。
3.教师先范读课文,再领读。学生先听教师读课文,再跟教师一起读课文。反复读。然后说一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例如:上学要背着书包、爱学习、爱劳动、不迟到)
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听读、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学校生活的欢乐和有趣,体验和同学在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游戏的乐趣。初步认识作为小学生的基本要求:上学要背着书包、爱学习、爱劳动、不迟到等。
三、播放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播放歌曲《上学歌》。(有条件的可以用动画显示。)
2.学唱《上学歌》。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上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我们跟随这欢快的旋律来唱一唱,用歌声表达我们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用课文当作歌词的歌也有很深的兴趣,教师通过播放《上学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学习课文的难度。
第2课时
1.熟悉教室、熟悉校园,了解校园中各种设施的作用。
2.感受校园的美丽,热爱学校。
一、参观教室,认识教室中各种设施的作用。
教室是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看看教室里的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一说(教室前面的黑板是讲课用的,教室后面的黑板是办黑板报用的,图书架是放置图书的地方……)教师进行补充。教室是我们的家,每一个设施都需要大家共同爱护。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通过认识教室,认识教室中的设施的作用,懂得教室是我家,大家要共同爱护教室及教室中的公物。
二、参观校园,认识校园中各个区域的作用。
1.同学们排好队跟教师一起参观一下校园,认识一下校园的设施,同学们一定要遵守纪律,上下楼梯要慢行,注意安全。
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教学区并介绍作用: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电脑教室、舞蹈教室等专用教室。
3.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运动区并介绍作用: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等。
4.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生活区并介绍作用:食堂、卫生室、厕所等。
学生从幼儿园来到学校,对于学校比较陌生。同时一些学生因为身处陌生环境中感到恐惧和不适应。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校园,熟悉校园环境,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快速地适应身份的转变,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小学学习生活中来。
三、播放《问好歌》,结束全课。
学生通过学习儿歌,进一步认识作为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懂礼貌,感受小学生活的快乐。
4.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四
写日记
1.读懂给出的例文,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内容,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
2.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并逐步养成自己写日记的习惯。
重点
1.读日记,初步了解日记的格式。
2.能用正确的格式和通顺完整的语句写一篇日记。
难点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并逐步养成自己写日记的习惯。
1.通过自己的用心观察找到写日记的格式,认真听,听老师讲解写日记的格式。2.选择观察某种事物,抓住所观察事物的最突出的特点,进行记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绘本导入,激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朋友——绘本。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播放视频绘本《蚯蚓的日记》,欣赏画面。(视频内容只要是《蚯蚓的日记》的内容就行,时间大概50秒)
3.说一说小蚯蚓的日记内容,并说一说这些内容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1:日记记录小蚯蚓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
生2:这些日记内容非常有趣。特别是小蚯蚓教蜘蛛钻地特别有意思。
设计意图:
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既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日记内容、格式、记日记的好处都有了简单的了解。
二、参考例文,学习方法。
指名读例文。
思考: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1.写了自己掉牙的一件事。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2自然段写了妈妈把“我”这颗牙洗干净并且收起来了。
2.再读例文,讨论: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点拨。课件出示:
格式方面:
日记的第一行要写年、月、日,星期几及天气,然后才是正文。
作文一开始就是正文。
内容方面:
日记就是写一天内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要写真实、明白、通顺。
作文的时间和内容都可以自由安排。
课件出示:
提示:日记不能记流水账。要选择重点的记录。如例文中,牙由更松到被晃动掉的过程写得具体,还写了自己的感受。此外还描写了小作者的动作“左摇右晃、忍不住又去晃动”,让人印象深刻。
温馨小提示:日记的内容也是每一个自然段前面空两格。
3.师:写日记的好处是什么?同桌相互讨论说一说。
生1:可以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和有趣的事。
生2: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生3:能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生4:我觉得把自己经历的、看到的生活点滴记录下来,以后也是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
在自读自悟中了解日记的格式和写法,让学生明白要想将日记的重点写细致,就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情感来写。
三、练习写日记。
1.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有什么值得你写下来的。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互相提醒。
2.提示:自己做过的、自己看到的、自己想到的、自己听到的都可以作为日记内容。
注意要用第一人称来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相互启发,对想写的内容有很大的引发。
四、尝试修改,分享快乐。
1.怎样修改日记呢?
小组讨论汇报。
课件出示:
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正文表达是否明白;三看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抓住重点来表达。
注意不要忘记修改错别字。
2.练习写日记。
设计意图:
此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改日记的方法和养成检查、修改日记的习惯。
五、日记例文。
挖野菜
3月24日
星期日
晴
今天上午我把所有作业写完了,觉得很无聊。此时奶奶提议说去山上挖野菜。于是奶奶、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野地里挖野菜了。我不会挖,于是妈妈首先教我怎么挖野菜和怎么识别能吃的野菜,我学会后,就挖了很多蒲公英花,妈妈说蒲公英花有降火清热的功效,泡茶喝对身体很好。我们走到了一块农地,上面有很多的蒲公英花,我们挖了满满的两大篮子,然后我们就高兴地回家了。
快乐又伤心的一天
4月12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又是星期天,我的作业还没写。
直到上午我才开始写,只写了一小点。可这时我的同学都来了我家,这下我就只想疯狂地玩啊。我和同学们玩得兴高采烈。
“快写作业!”妈妈嘱咐我。
“知道了。”
我根本没有在意妈妈的话。
“我们该回家了。”同学说。这时我才发觉作业只写了一点点。
所以我就只好疯狂地补作业,从下午3点补到现在都还没有补完,现在都已经天黑了。我使出吃奶的劲连续补了四个小时。晚上还要背课文,我什么时候才能睡觉啊!
真是得不偿失,下个周末我一定周六就写完作业。
成功之处:
通过观看绘本《蚯蚓的日记》,结合例文引路,明确日记内容,让学生明白了日记的内容是我们这一天经历的、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内容,这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
不足之处:
课堂上,孩子们交流的部分还是不够活跃,思维有些局限。
教学建议:
5.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五
1.认识“侧、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4.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比较多,字形比较复杂,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乳”“梢”“舍”是翘舌音,“融”“兴”是后鼻音,“欣”“浸”“显”“临”是前鼻音,要注意读准。认清字形:可用加偏旁的方法,如,“当—挡”“才—材”;还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如,“连—库”。
本课13个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先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发现它们左右或上下大小的比例、高低和宽窄的不同,然后交流各自的发现。如“挡”和“刮”,一个是左窄右宽,一个是左宽右窄;“线”“材”“软”在高低和宽窄上则基本相同;注意“舌”在作部首时和独立成字时写法的不同。
2.朗读课文
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3.积累运用
本课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要以读为主,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小兴安岭喜爱、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情感表现出来。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和资料,搜集红松、白桦、栎树、榛子、紫貂和黑熊的资料及图片,帮助自己认识这些事物。
(3)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尝试对生字组词,能对会写字进行归类,可以自己总结易错字的易错之处和同学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等自己常用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侧、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导语并配小兴安岭的图片。
同学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走一走、看一看。(教师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1.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解题)
2.引读“什么的小兴安岭?”生读“美丽的小兴安岭”。
3.这个“兴”字在题目中读一声,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个“兴”字还有一个读音是四声,可以组什么词?(高兴)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地图)看老师的资料和你们课前搜集的是不是一样。
课件出示:
小兴安岭在黑龙江省中北部,山势平缓,长约400千米,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林中主要的针叶树种有红松、沙松等,落叶阔叶树种有白桦、水曲柳、色木槭等。森林中有梅花鹿、紫貂和东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拉近了小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使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出示地图,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和教师指导。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乳”“梢”“舍”是翘舌音,“融”“兴”是后鼻音,“欣”“浸”“显”“临”是前鼻音,要注意读准。“兴”是多音字,在“兴奋”中读xīng,在“高兴”中读xìng;多音字“舍”在“宿舍”中读shè,在“舍弃”中读shě。)
课件出示:
小练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了,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脑
挡
视
线
坛
材
软
刮
袋
实
显
严
库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脑
挡
视
坛
上宽下窄:实
左右等宽:线
材
软
独体字:严
半包围:库
(4)老师范写,重点指导。
指导易错字:上下结构的字“袋”,左右结构的字“线、软”。“袋”下边部分“衣的上部穿插在“代”的中间,因此“代”的斜钩要写得平缓舒展,为“衣”腾出空间;“线”右边部分的两横稍斜,撇要穿插到左边绞丝旁的下面,托稳整个字;“软”字中“欠”的长撇穿插到“车”的提下面,使整个字结构紧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理解词语意思。
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葱葱茏茏:(草木)青翠茂盛。
严严实实:事物之间结合得紧,没有空隙(xì)。
名贵:著名而且珍贵。
来临:来到;到来。
诱人:吸引人的。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
6.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
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对难读字词进行检查与指导,扫除字词障碍,落实读通读顺这一基本的阅读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让学生了解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此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读顺这一基本的阅读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让学生了解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此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学习课文,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学得轻松愉快。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兴安岭的?把表示时间的词画出来。
(2)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3)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学生读文后交流汇报。(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介绍的。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第1自然段概括地叙述了小兴安岭的特点——树木多、森林面积大;第6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2.指导学生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
有意识地让学生抓住文章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有条理性的安排。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欲望。
二、精读课文,品读赏析。
1.学习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1)自读这一自然段。
思考:第1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小组交流汇报。
告诉了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也非常美丽,然后抓住“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来理解,突出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非常美丽的特点。
(3)(课件出示:林海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进行描述。
生: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而且很绿,仿佛就是绿色的海洋。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朗读指导,建议用卡通学生的泡泡语呈现并配小兴安岭的图片。
指导朗读:抓住“数不清、绿色的海洋”等词语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一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思考:在春天的小兴安岭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用“”画出这些景物。(教师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2)在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哪种景物?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学生说树木时,教师适时引入:春天到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抽出”是什么意思?(长出)那么课文为什么不用“长出”,而用“抽出”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抽出”与“长出”相比,用在这里更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课件出示朗读指导)指导朗读:带着欢喜的感受读一读,把握句子的重音、节奏和语调,读出小兴安岭的美丽。
预设2:学生说积雪和小溪时,教师适时引入:
①从“淙淙”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溪水欢快的歌声,生可自由回答)
②如果能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读,你会觉得更有滋味,读读看。(学生读相关句子)
③谁想一个人读?(指导朗读)
④你听出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⑤全班跟着读一读。
预设3:学生说小鹿时:
①教师引导:课文中的小鹿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看自己的影子的?(高兴)
②你是从哪一个词语感受到的呢?(欣赏)
③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当中就更有滋味了,同学们快快找到这个句子,自己读一读(学生找句子自读)。
④老师给你们一点儿提示:俯下身子喝水,侧着脑袋,大家应该都找到了这个句子吧?会读吗?(指名读)
⑤听着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鹿,告诉老师,你在做什么呢?能不能做一下动作给老师看。
(3)小结:是啊!春天来了,树木发芽,积雪融化……作者写得有声有色,谁能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全班学生都举手)原来大家都想读,那我们就一起读吧,注意要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学生读,教师在旁边引导做动作)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5)指导读出愉快的语气。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自己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①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怎样?
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你的理解。
(2)小组交流汇报。
①小兴安岭的夏天很美丽,作者抓住了树木、晨雾、太阳、草地、野花这些景物来写。
②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等重点字词感受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枝叶茂密,抓住“浸、穿”来理解晨雾、阳光、野花的美丽。
(3)“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带点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哪个词用得准确?为什么?
教师指导:“密密层层”可换成“密密麻麻”,“封”可换成“盖”。“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汽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一个“浸”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5)小结读书方法。
①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
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词句进行理解。
③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
4.自学课文第4、5自然段。
(1)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葱茏茏,秋天和冬天也各具特色呢。请同学们自读下面的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秋天和冬天特点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好吗?
(2)学生读、画,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3)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秋天让你感受到——(教师板书:松柏苍翠落叶飞舞)
(4)这里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呢?(“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则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生动形象。)
(5)落叶飞舞让你联想到什么?(彩蝶纷飞)
(6)你知道吗,同一个“飞舞”在课文中还出现了一次呢,请读:“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7)从这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雪花飞舞厚雪没膝)
雪下得可真厚呀!来,我们一起用读来感受这“雪花飞舞、厚雪没膝”的情景吧!(师生齐读:冬天……没过膝盖)
5.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教师指导: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读文的同时,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理解和感悟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向学生渗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从而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总结全文。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小兴安岭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欣赏了这里一年四季的美景,那里的树木、积雪、小溪、小鹿,那里的白雾、太阳、草地、野花,以及那落叶、雪花飞舞的样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非常成功。
2.总结写法。
(1)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2)抓住每个季节特有的景物特点。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3.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1)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说。
预设:
秋天,因为森林有酸甜可口的酸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秋风吹来,落叶飞舞,十分清爽。
四、家庭作业。
我们的学校也很美丽。让我们以学校为例,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写一写,注意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哦!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以学校为例,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介绍。在充分想象、感悟的基础上,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介绍美景,使课内阅读得到一定的延伸。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的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成功之处:
在知识点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方法主要以反复朗读为主,通过朗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不足之处:
因为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多,所以后面的教学中时间有些紧张,对全文的品读自然也就不够。
教学建议:
6.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说话时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教材中用两个问句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在合适的语言环境下选择合适的音量,并在口语交际中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过程,学会与同学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交流方式,并从中体会合作的愉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教学难点
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板书口语交际题目:用多大的声音
大声?小声?)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师:聪聪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孩子,下课了,他去图书室看书,想找座位,那他要用多大的声音询问呢?
生1: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
生2:因为这是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要安静阅读,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阅读者。
生3:墙壁上还贴着一个“静”字,我们更加要自觉保持安静。
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
(生兴奋地与同桌练习。)
师:谁愿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表演一下?
生1:(小声地)请问,这里有人吗?我可以坐在这儿吗?
生2:这里没人,您可以坐在这儿。
师:真好,这两位同学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既不影响其他人读书,听的人听清楚,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的音量最合适,聪聪遇到了其他烦恼,看看还遇到了哪些烦恼?大家能再帮他解决一下好吗?
师:(课件出示小朋友讲故事的情境和课间与老师交流的情境)同学们看这两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分组进行讨论,说一说,演一演。
生:第一幅图是一个小朋友捡到了一块橡皮想要交给老师。
师: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1:应该大声说,要不然老师听不到。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说话。老师们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不能影响他们。
师:(笑)哈哈,两位同学的看法不一样了,同学们,你们怎么想?
生:(议论纷纷)大声说!不对,小声说!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用适合的音量说话就可以了。你可以靠近一点跟老师说话,声音就小了,老师也能听清楚,也不影响其他老师。
生:第二幅图是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正在给同学们讲故事。
师:是啊,小朋友在讲故事,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生:应该大声说话,不然的话同学们就听不清了。
师:哦,讲故事时要大声,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以后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大声。
生:记住了!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本环节用课件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并与同桌交流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三、联系生活,学会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师:聪聪遇到的烦恼,其实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遇到类似情况,下面进行小组讨论,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要大声说话?哪些地方要小声说话?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生1: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用餐。
师: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候车室等车,要小声打电话,大声会影响其他人候车休息。
生3:去医院看望病人,要小声问候,大声会影响其他病人。
生3:电影院看电影接电话要小声,确实有急事,最好出去接听,这样不影响其他人看电影。
生4:听音乐会要安静,才文明,对演奏的人一种尊重,对其他听的人也是一种礼貌。
生5: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大声,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听清楚。
生6: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要大声说话,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评委老师听清楚。
师:不错,比赛时一定要有气势。
生7:课间要小声,不要影响其他同学看书写字。
师:课间活动既要注意安全又要做到小声。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请不要大声喧哗。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等来决定。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用合适的声音说话。最适合的声音就是最美的声音,做文明的小学生。
板书(最合适的声音就是最好的声音!)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以致用。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生2:我还知道表演时、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生3: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
师总结:请同学们把今天的收获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我们就用最美的声音一起来读文明儿歌,做文明小学生吧。
文明儿歌:说话有学问,声音有大小。有时候要大,有时候要小。掌握好音量,人人把我夸。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谈收获,将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巩固,同时为学生创设表达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想一想,写一写:
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用多大的声音
大声
?
小声?
最合适的声音就是最美的声音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平等的互动交往的过程。”口语交际更需要创设实践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学会与人交往。为此,本节课,我注意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我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不断地掌握、完善交际要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欲望。课堂中力求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说话、讨论、评价的机会。为了改变口语交际课上单纯乏味的说教,课堂上我采用“讲故事”“演一演”等形式,把单纯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行为结合起来,促进了知与行的转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表达,喜欢上交流。
7.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七
课题
大小多少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了保持学生的识字兴趣,本课以“比一比”的活动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设计,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不断对比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接触新的事物。在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下,学生识记了生字,正确运用反义词进行比较。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多、少”等8个生字。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2.会读儿歌。
学习重点
认识“多、少”等8个生字。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以“比较游戏”引入新课。
2.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比较的游戏,完成后汇报。
2.学生齐读课题。
二、边比边学,同步识字。(用时:24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
黄牛哥哥花猫弟弟。
引导学生说出事物名称。
2.看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大小。
(1)黄牛与花猫哪个大?哪个小?
3.指导学习生字“黄、牛”。
(1)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指导读。
(3)指两、三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多、少”。
(1)出示鸭子和小鸟图片,引问:谁多?谁少?
(2)多媒体课件出示“多、少”两个字。
(3)教师指导读。
(4)指名领读。
5.你能用“黄、牛、多、少”这四个字组哪些词?
1.学生认真观察画面,说出事物名称“黄牛、花猫”。
2.比较后回答:
(1)比较后回答黄牛大,花猫小。
(2)学生回答黄牛大,花猫小。
3.学生学习生字“黄、牛”。
(1)观看课件。
(2)教师大声读一遍。
(3)学生跟读。
4.学生学习生字“多、少”。
(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说出物体的多少。
(2)学生观看课件。
(3)学生跟读。
(4)2~3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生字,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
5.学生口头组词。
1.比一比,说一说。
黄牛()
花猫()
2.我会说。
晚上,天上的星星(),月亮()。
3.给“多、少”口头组词。
多()
少()
三、学习儿歌,巩固识字。(用时:7分钟)
1.多媒体出示儿歌。
2.师范读儿歌,引导学生找出一对反义词。
3.教师引导读儿歌。
4.指导学生读儿歌并表演。
1.学生听儿歌。
2.学生找出“多”和“少”一对反义词。
3.学生练习读儿歌。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儿歌表演。
4.儿歌表演。
学生在班级进行儿歌表演。
四、巩固识字。(用时:4分钟)
1.用卡片认读生字,做“开开门”游戏。
2.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多,××少”的句子说话,进一步明确多、少是相对概念,必须在比较中才能明白。
1.学生做游戏,大声读生字。
2.学生先说给同桌听,再举手汇报。
5.比一比,说一说。
多
少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利用了课文的情境,借助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看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产生对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意思相反的词语,明确大、小,多、少都是相对概念,必须在比较中才能明白,进一步体会合作识字的快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苹、果、杏、桃”4个生字。会写“小、少、牛、果、鸟”5个字。认识1个新笔画。
2.生活中,正确运用“你、我、他”人称,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
1.认识“苹、果、杏、桃”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小、少、牛、果、鸟”5个字。
2.会读儿歌。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学习词语。(用时: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水果是什么?
2.课件出示图片:苹果。教师指导苹果读音。
3.教师引导观察这两个生字字形。
4.引导学生分小组识记字形。
5.检查识字情况。
6.用以上方法引导看图片:杏子、桃。
7.教师课件出示“杏、桃”指导读音。
8.指导用“杏”和“桃”口头组词,说一句话。
9.开火车读“杏”和“桃”,检查全体同学掌握情况。
1.学生认真观看多媒体课件,说说图片上的水果是什么?
2.学生跟读词语。
3.学生观察字形,加强记忆。
4.小组合作交流。
5.玩游戏认读生字。
6.学生看图片,畅所欲言。
7.同桌间小声认读,再汇报读。
8.学生用“果”、“鸟”口头组词,说一句话。
9.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6.我会填。
例:大——小
上——()
多——()
7.我会读。
上下
里外
大小
多少
二、认真书写,掌握笔顺。(用时:17分钟)
1.指导书写“小”“少”并观察“小”“少”的区别在哪里?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同学指导书写汉字“果”。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鸟”,指导学习新笔画“”。
(5)教师指导“鸟”短,“鸟”“眼”“”不能掉。
2.指导书写“鸟”。
(1)范写“”和“”。
(2)领写“小”的笔顺。
(3)在田字格中范写“鸟”。
(4)教师巡视,展示优秀示例。
1.学习书写“小”和“少”。
(1)自由观察两个汉字。
(2)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通过观察,学生明确写“少”时,第一笔应在竖中线起笔,不能带钩。
(4)跟笔书空,在田字格中试写。
(5)在田字格中再写3遍。
2.学习书写“鸟”。
(1)跟写书空“”和“、”,再在田字格中书写3个“”。
(2)先跟写“鸟”的笔顺,再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田字格中描红,再在田字格中书写一遍。
(4)评价优秀示例,再认真书写3遍。
8.我会写“少、牛、果、鸟”。
三、巩固练习,扩展知识。(用时:8分钟)
1.教师出示习题与习题要求并说明习题要求。
2.组织学生汇报答案。
1.认真听教师阅读习题要求,明确要求,独立完成习题。
2.汇报答案。
9.我会填。
“少”有()笔,第一笔是(),笔顺是。
“鸟”的第四笔是(),笔顺是:
教学反思
8.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八
望》教案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读懂诗歌的大意。
2.能熟练运用已掌握的诗歌阅读技巧和赏析方法。
3.能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能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4.通过了解诗人和学习作品,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课前热身
(一)谈话导入
(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意的国度,光阴的故事、华夏的智慧酝酿成最绮丽的诗篇。我喜欢《诗经》,我喜欢《楚辞》,我喜欢李白的飘逸,我喜欢苏轼豁达……在这众多的文人中,有个人他是最独特的存在。
【P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师)郭沫若曾评价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孩子们,你猜到他是谁了吗?
(二)介绍诗人
【P2】: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师)是的。他就是诗圣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历尽世事沧桑,遭受安史之乱,一生不得志,最终贫病而死;他的诗反映社会现实、民间疾苦,被称为“诗史”。
今天,我们将从他的《春望》中去感受一段辛酸的历史。
二、+自主学习
春
望
【唐•杜甫】
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
感
时
花
溅
泪,恨
别
鸟
惊
心。
烽
火
连
三
月,家
书
抵
万
金。
白
头
搔
更
短,浑
欲
不
胜
簪。
(一)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
2.检查字音
3.体裁、节奏
4.学生范读
5.全体齐读
(重点字音:深shēn、烽fēng、搔sāo、簪zān)
板书:春望
杜甫
(二)理解大意:
1.独立理解
2.重点词语
3.学生展示
4.重点点拨
(重点词语:①国破(国都陷落)
深(茂盛)
②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怅恨离别)
③烽火(借指战争)
抵(值)
④搔(挠)
浑(简直)
欲(将要)
不胜(不能够承受)
簪(发簪))
三、+双边共生
(一)一望——赏析写景诗句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春”字是春天的意思,直接点明了时令。你从哪里读出来是写春天的?
(城春草木深。)
2.“望”字是什么意思?哪些诗句是写所望的?具体望见了哪些景物?
(①望见,看见。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③国破,山河在,草木深,花,鸟。)
板书:望见
国都破
草木深
3.葱茏茂盛的草木,令诗人产生了怎样的心情?
(预设: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悲痛,忧愁……)
4.诗人内心悲痛的原因是什么?分别从诗歌和背景材料中去发现。
(①国破、烽火——安史之乱。②国都破碎,家人离散,失去自由……)
附创作背景:
【P】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破潼关,长安沦陷,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杜甫带着妻小离开居住了十年之久的长安,到鄜州羌村亲戚家避难。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即位,世称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小安顿在鄜州,只身投奔肃宗朝廷,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伤国破家亡,感时势**,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
5.讨论:诗人是如何表达悲痛心情的?
(预设:①用词精妙:破、深……②手法精当:含蓄与直露,对比或反衬,环境烘托,移情于景……③韵律手法顿挫:en为韵尾,如同呜咽,音调上给人悲凉之感……)
板书:望见
国都破
草木深
(融情于景)
6.长安城的繁荣与衰败对比。
【P】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唐•储光羲《长安道》】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唐•杜甫《丽人行》】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师)花团锦簇——“城春草木深”。歌舞升平——“感时……惊心”。山河在,……不在。
(二)二望——探究家国情怀
1.“望”字在诗中只有“望见”的意思吗?哪里体会到的?
(①盼望,渴望。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诗人心心念念地盼望着什么呢?
(预设:烽火——战争平息,和平到来;家书——家人团聚,百姓安定……)
板书:盼望
战火息
亲人聚
3.了解杜甫思念亲人、厌恶战争的同主题诗作:
【P】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4.战争没有停止,愿望就无从实现。而今,诗人只望得见
……,却望不见
……
(预设:战火纷飞——国泰民安,百姓流离失所——安居乐业,草木丛生——妻儿家人,满目疮痍——和平安宁……)
板书:盼望
战火息
亲人聚
(家国情怀)
5.感知典型艺术形象“搔白头”。
(1)【出色演员】假设你是一个优秀的演员,你打算怎么表演(动作、表情)?
(预设:狠狠地抓扯头发,痛苦万分的表情……)
(2)【研究角色】要做到形神兼备,还需要深入研究角色。你对“白头”怎么看?
(预设:花白,稀疏;年迈45岁;“白头”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更愁……)
追问“根根(满头)白发蕴含着杜甫
……
”
(预设:对和平的企盼,对家人的思念,对百姓的关怀……)
(3)内心独白:诗人满面愁容、手搔白头时心底可能会说:“
……
”
(预设话题范畴:国家、战争、百姓、家人、个人……)
板书:盼望
战火息
亲人聚
(忧国忧民)
6.诗人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实现之时会是什么样子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概括形象
1.学生小结
读罢诗作,想必对杜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你觉得“杜甫是一个
……的诗人”。
(预设:热爱祖国,深爱家人,忧国忧民……)
2.跳出本诗
(师)经典文学作品,大多有“作者或文学人物”崇高的人格支撑,达到“人格与文品”的高度统一,最终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珠峰。让我一起展读杜甫的其它诗作,再度感受“诗圣”崇高而恒久的家国情怀——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吾宗》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梁甫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生深情配乐诵读《春望》,向杜甫致敬!)
四、收束全课
当我们轻轻掩上杜工部的诗卷,泛黄的诗笺氤氲着无尽的忧伤,而那些刻骨铭心的诗句永志不忘、余音绕梁,跃动着穿越时空的主旋律——赤子丹心,家国情怀。
五、创意板书
《春望》【唐•杜甫】
《春望》【唐•杜甫】
国——破—-—忧
望见:国都破
草木深
(融情于景)
家——离—-—念
盼望:战火息
家人聚
(家国情怀)
己——老—-—悲
六、巩固拓展
【课堂检测】(共计13分)
1.诗人常识(5分)
杜甫(712—770年),字,自号,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作品大多集于《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杜甫与李白合称“
”。
2.背诵并默写古诗《春望》(8分)
《春望》【唐•杜甫】。。。。
【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即沉郁和顿挫分别是指杜诗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的特色。
1.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深沉蕴藉。
“感时”便是对家国时局的担忧,“恨别”就是对家人分离的忧愤。家国之忧与个人之恨交织在一起,便郁结为深沉巨大的悲恸。但是,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将这喷薄欲出的情感力量抑制住,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于是形成了“沉郁”的风格。
2.顿挫是指杜甫诗歌韵律的抑扬顿挫,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1)首先是韵律的抑扬顿挫。《春望》中,首联上联“破”、“在”,“春”、“深”,平仄相对,读起来声声金石,有极强的顿挫之感。全诗以“en”为韵尾,读来如同人的呜咽,光从音调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悲凉的情感。
(2)其次是情感表达的含蓄曲折。《春望》中,情感是极其悲慨而明显的,但杜甫的表达并不浅显。
首联以“山河在”与”余物”不在,以“草木深”写无“余人”,就曲折而深沉,因为看到山河历历在目,才能感受到国都沦陷的悲愤,看到草木繁盛而荒凉,才能感受到人民流离失所的悲伤。
接着,诗人内心的悲恸已经难以自抑,于是诗人借花之溅泪,鸟之惊心,来写自身无法抑制的情感,仍然以曲折的方式来表达。
然后,诗人转笔,去写战火不息,家信难得。以家信这个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悲愤。
最后,诗人只说自己头发越掻越短,已经快插不上簪子了。诗人为什么掻头呀,还因为担忧时局担忧家人呀。
总之,杜甫在《春望》中,不断用迂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自己的情感不断郁积,郁积到让人难以承受的程度,当读者读懂了诗中的情感,就会被这难以承受的情感击倒。
9.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九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难点
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1.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中,“黎、猎”的声母是边音,“凝”的声母是鼻音,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辨析;“畅、瞬”的声母是翘舌音,“畅”可借助熟字“场”识记;“黎”可语境识字,放到“黎明”一词中,理解“黎明”是指天快亮的时候。“猎”可用字源识字,造字本义:动词,用训练的狗抓捕野兽。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蒙、鼻”横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字形再书写,注意多个横画间要写得紧凑,“蒙”字下边部分不要少写横,“鼻”上边部分是“自”不是“白”。
2.体悟词语
我们既可以关注词语的表达形式,模仿学习语言,在语境中揣摩“幽深的”“雾蒙蒙的”“闻了又闻”“凝神静气”“树一般兀立的”“浓浓的”“苦苦的”等这些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感受这些词语是如何表情达意的,借此进一步感受作品中父亲的形象。
3.朗读课文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方式记叙。读懂对话,可以借此寻找到课文记叙的线索,指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能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触摸人物的情感,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积累
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学习语言,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文本规范的书面语言。本课有不少优美的语言值得学生学习、积累并内化,为今后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
(2)搜集有关保护小鸟的事例和有关鸟的知识。
(3)搜集作者牛汉的相关资料。
(4)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和用生字组词,能对会写字进行归类,可以自己总结易错字的易错地方,和同学交流。结合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5)朗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通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学校是孩子们的家。孩子们,那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出示:蓝天、小河、草丛、学校等图片)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保护小鸟的事例。
预设:
春天的一个下午,朱小伟在放学回家的路旁发现了一只腿部受伤的小鸟,连忙把它捧回家,找来药水、棉球、纱布给它包扎好。经过几天精心地喂养、换药,小鸟终于抖动起翅膀,用小眼深情地望着小伟。为了让它恢复体力,小伟带它到院子里试飞。每当空中飞过喳喳叫的小鸟时,它便侧头东张西望,好像想和空中的鸟儿一起飞翔。
3.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教师板书:父亲、树林和鸟)我们今天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也十分喜爱鸟儿。(课件出示课文题目)
4.你从题目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感觉课文题目很有画面感,三个词语并列,很容易想象画面。
生2:是的,我觉得课文描写了父亲、树林和鸟之间的故事。父亲一定是课文中最重要的角色。
它们之间的顺序能调换吗?(不能)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
生平简介:牛汉(1923—2013),原名史成汉,生于山西省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文学成就:《悼念一棵枫树》获文学创作奖;《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
主要作品:诗集《彩色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等,散文集《萤火集》等。
6.那么,父亲与树林、鸟之间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
图片、故事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课堂伊始,就和学生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仅能激发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热情,还能把学生快速带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同时培养了学生“读了课文题目,就有疑问,有疑问就带着思考去读书”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
课件出示:
黎
凝
畅
瞬
猎
重点指导:“黎、猎”的声母是边音,“凝”的声母是鼻音,不要只读半边,“畅、瞬”的声母是翘舌音。“黎”可根据语境识记,放到“黎明”一词中理解,“黎明”是指天快亮的时候。“猎”可用字源识字,造字本义:动词,用训练的狗抓捕野兽。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ɑ.抽生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b.齐读课文。
3.理解字义。(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雾蒙蒙:雾茫茫。
凝神静气:聚精会神,气息平静。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惊愕:形容因吃惊而发愣。
翅膀:昆虫的飞行器官,一般是两对,呈膜状,上面有翅脉,有的前翅变成角质或革质。通常又指鸟类等动物的飞行器官。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4.分类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
朝、雾、蒙、鼻、总、抖、露、湿、吸、猎、翅、膀、重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抖、湿、吸、猎、膀
左右同宽:朝
上下结构:雾、蒙、鼻、总、露
独体字:重
半包围结构:翅
(4)老师范写。
(5)易错字指导:“蒙”下边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鼻”上边部分是“自”不是“白”。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6.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名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
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以学生预习中的疑问为起点,以查促学,聚焦难点,重点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并思考:
课件出示:
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
②在文中找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
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回答。
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我”走过一片树林。在“我”和父亲的谈话中,“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概括了全文,我们把概括全文的句子称为中心句。
课件出示: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3.默读这句话,从中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指导朗读:“一生”“最”重读,突出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这一类文体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指导概括,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构建: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内容,你觉得哪句话最合适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文中的关键句或段落。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牛汉的《父亲、树林和鸟》,初步感受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2.同学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内容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
复习中聚焦初读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聚焦“提领而顿”的关键话题,开启本课的开放性对话学习。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交流一:林子里有不少鸟。(看)
课件出示: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①“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一片树林笼罩在雾气中,树林里朦朦胧胧的,看不太清楚。
作者写出了树林幽深朦胧的样子,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如此难以辨认的环境下,父亲依然能够发现鸟的踪迹,凸显出他对鸟的熟悉。
②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能感受到父亲喜欢鸟?
(“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说明父亲望得仔细,闻得认真,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非常熟悉和了解。)
③你能尝试着做做这些动作吗?体会一下父亲当时的心情。(学生自由做动作)
预设:父亲很高兴。
④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⑤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这说明什么?
(说明父亲善于观察,也说明他喜爱树林和鸟,所以才会这么了解树林和鸟。)
⑥关注描写“我”的反应的句子。
指名读。
课件出示: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ɑ.自己读读这一组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
b.通过“并没有看见、并没有听到、茫茫然、没有找到”这几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并没有看见、并没有听到、茫茫然、没有找到”这些词是通过“我”的反应衬托出父亲对鸟的熟悉和喜爱。)
c.从“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我体会到父亲与树林已经融为一体了。
(2)交流二:还有鸟味。(闻)
课件出示: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父亲对鸟的喜爱?(轻声、生怕)
②生模仿父亲的语气和样子读。
③文中“我”的表现:
课件出示: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引导学生从“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体会:父亲能从浓郁的草木气息中分辨出鸟的气味,是一个真正的爱鸟人。
④父亲的回答:
课件出示: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ɑ.这两段对比起来读,你有什么发现?
(在鲜明的反差中看到了一位了解鸟儿的父亲。)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b.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读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
c.指名读。
(3)交流三:鸟要准备歌唱了。(听)
课件出示: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①“真的”这个词可不可以去掉?
教师指导:不可以。通过这个词,我们看到一个对鸟儿习性十分了解的父亲。“真的”体现了一种惊喜之情。
②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读出惊喜之情。
课件出示: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③思考:“此时”指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说“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此时”指鸟儿歌唱,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因为父亲爱鸟,所以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这句话是“我”对父亲爱鸟的具体说明和赞美,与第1自然段相照应。)
④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4)交流四: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忧)
课件出示: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①思考:父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ɑ.小组讨论交流。
b.教师指导总结:父亲的话既有对鸟飞离树枝的愉悦,又有对鸟被猎人打中的担忧,这一矛盾心理足以说明父亲爱鸟的情怀。
②指名读。
指导朗读:前半句语气要欢快,后半句语气中要带有忧虑。
③“我”的表现:
课件出示: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ɑ.“惊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吃惊而发愣。)
b.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我”对鸟的习性一无所知。)
④指名读父亲前后说的两句话。课件出示: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思考:这些话说明了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的表现与“我”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善于观察且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的人。
(二)讨论升华
课件出示: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
2.全班交流。
师小结:因为父亲善于观察,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小鸟们的生命就会有危险,所以“我”很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由此,更加表现父亲的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三)摘抄积累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预设:我喜欢“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因为“我”和父亲都是十分爱鸟的人。
设计意图:
在建构主线话题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积极钻研文本,在多句对话中关注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我”与“父亲”鲜明反差的描写中,从“看、闻、听、忧”多维度感受,逐步形成对父亲、对树林、对鸟儿喜爱的立体认知。
三、拓展延伸。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父亲”可以和后面的词语调换位置吗?
预设:不可以。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在教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例如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
成功之处:
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爱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
我在教学生字词时,指导不够到位,一些难写的字学生很难记住。
教学建议:
【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六》优质课教学设计12-06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书包》教学设计11-05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反思12-06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07-01
新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9-04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09-07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期中07-19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汇总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