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2024-10-11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精选16篇)

1.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一

民族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外语教学界研究的热点.在我国的`民族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对民族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 者:李小芳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年,卷(期):“”(9)分类号:H3关键词:民族院校 非英语专业 英语自主学习

2.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二

英语对我国医学生的重要性主要在于英语是学习各国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国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基础,医学生要学习国外治疗和护理的新科技,要使用先进的医疗器械,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都必须学习和精通英语。但由于大学英语在医学院校中不属于专业课而是一门公共课,一些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英语这门课程的实际重要性,仅将英语学习的目标定于通过四、六级考试,以考试为目的使学生不能在根本上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英语自学能力。对此,近年来不少医学院校展开了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大大提高了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也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学习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学英语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运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学习最先进技术的语言能力。在这个新的时代,医学生首先要具有较快较准确的阅读能力;其次要求医学生具有较为准确的写作和翻译能力;第三是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英语阅读能力作为医学生将来获取大量外来医学资料的主要途径,成为了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但英语教科书和课外资料的内容必竟有限,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得到提高。而当前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现代教育技术正是促进外语教学改革,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一些医学院校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运用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兴建语言实验室,一方面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尽可能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同时也缓解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兴建仙林新校区的同时,也建立了英语语言实验室。从2007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开始正式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选取了部分班级的学生进入语言实验室,也在语音室中对其开放了网络功能,尝试以现代化的手段辅助学生学习英语。

随着中医“国际化”的逐渐升温,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已经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他们既需要具备专业中医知识,又要精通英语表达,这样才能成为中医药在全世界传播和发展的主力。在高等中医院校中,大学英语教学对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将会促使我国传统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医学生必须要通过英语来学习和借鉴国外医学先进的科技,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也需要他们学好英语。

但在不少医学院校中,大学英语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充分重视,导致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医学生每学期的课业通常都非常繁重,对于繁忙的主科课程,学生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英语课,学生基本上只把目标定于通过四、六级考试。由于在思想观念上没有认识到大学英语的重要性,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能动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也远远不够。

在中医类院校中,教育学生进行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进行国际交流,引用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英语能力。所以英语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作为交流的主要手段,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大班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因为人数过多、规模膨胀,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在大班英语教学中有限的师生间的一对一交流也只在于英语老师和个别学生,教师没有办法保障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受到限制,只能被动地输入,而不能自主地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迫切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向他们提供大量的自学机会。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巨大的挑战和可能性。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语言实验室的建立等都使学生尽量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

英语对医学类学生的重要性体现在英语是学习外国科技与文化、展开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中医学生要学习国外护理和治疗的新科技,运用高级的医疗设备,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就一定要学习和掌握英语。所以,英语教师有责任把大学英语教改课程与中医药相关内容结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同时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素养。

首先,英语教师应在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初期就向他们强调与宣传英语学习对专科学习的帮助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在新时代,英语对以后他们的专业发展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其次,英语教师应在英语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花些功夫,多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与中医药相关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在补充阅读和快速阅读的英语教学中,可以穿插部分专业知识,并多为学生提供一些与中医药相关的英语链接,以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再次,外国语学院可以与其他学院,如药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学院等一起为学生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增进各学院之间的联系,也将大学英语教改课程与其他专业的课程加以联系。如展开中医英语角,药学英语演讲比赛等等,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努力,希望可以促进和提高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改的效率,使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更高素质、高能力的医学院校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范烨.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训练”[J].外语界,1999(3):32-38.

[2]甘玲玲.多媒体辅助的大班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实践[J].高教论坛,2006(5):118-119.125.

3.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三

关键词:SWOT分析 大学生创业 实施策略

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应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好培育工作,学校应该开设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课程,并从其他方面做好培养工作。高校大学生创业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高校的资源和能力也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一定的影响。在当前的很多研究中,SWOT多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的情况分析,在财经类院校方面没有得到好的应用。因此,本文利用SWOT分析对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创业进行分析,分析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应用SWOT分析可以使组织整体战略更科学,更具有竞争力。我国高校使用的SWOT分析法主要是评价学校专业组织内资源和能力的指标,进而为组织的成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SWTO是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而得来的。S是指潜在内部优势,包括产品、人力、市场竞争条件等组织具有的优势;相对而言W是指组织内部在竞争中相对弱势的方面;O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的需求,竞争对手的状况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T是组织机构的外部不利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突发事件等。从这些方面了解组织的发展态势,才能更好的指导组织决策,使组织良好发展。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作为其中的关键课程,也应该借助SWOT分析,以便正确定位财经类院校创业人才的培养战略。

一、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财经类院校培养自助创业人才有利于突出自身办学特点,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的契合度。但在创业人才培养中要审时度势,加强研究,选择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完成培养创业人才目标的适当路径。

1.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分析

财经类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的优势是便于统一、系统的培训,效果强。另外,当代大学生的显著优势是富有热情,思维活跃,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强;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对新事物有较强的领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融入社会能力突出。利于创业教育的实施。

2.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劣势分析

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劣势。首先是创业教育观念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个人创立公司,创办企业的行为;也有人认为,创业是就业的一部分,通过开展自助创业可以缓解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其次是教育师资短缺,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师资力量,学科的发展还停留在提供单一课程上面,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学专业学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大多数课程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再次,学生创业心理准备不足,往往出现盲從的现象。另外,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创业意志薄弱也成为他们的劣势。加之,财经类的大学生往往在专业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容易心浮气躁,对创业的承受能力较弱。

3.财经类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机遇

在宏观经济背景层面,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面临着难得外部机遇。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已经充分认识到自主创业对促进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倡导自助创业。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各个高校也纷纷依托自身的科技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在这样一个鼓励自主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有了良好的支撑。

4.财经类院校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威胁

首先,大学生创业缺少优良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创业会承担巨大的风险和困难,而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是绝大多家长对子女的期待。社会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也相对较大,毕业后选择就业对财经类大学生而言是大多数选择。大学生对创业失败后的出路也很担忧,尽管他们可以选择从头再来,但他们与自己的同学相比,既损失了数年的薪水,又要重新适应新的行业和新的工作。其次,大学生创业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在职场工作数年之后,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创业者相比,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经验,竞争力低。第三,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普遍存在可行性较差的问题,缺少对市场、风险、资金、产品、竞争等问题的细致考虑,使得许多选题根本无法实施,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培训。

二、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有效实施对策

1.财经类院校要重视扶持大学生的自主创业

财经类院校应重视大学生的自助创业,要建立完善的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财经类院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业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健康身心;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本领。学校应该支持大学生创业,财经类更应该做好榜样。

2.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通过增加大学生参与实践创业,以及接受一定的模拟创业培训,可以有效的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实现这一设想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并在活动的内容中加入许多和创业相关的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充分利用政府资源

通过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尤其是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政府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以及完善相应制度,在大学生的创业期间,尽可能的简化各种审批手续和程序。并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市场环境的了解,积极的拓宽大学生的创业途径。

参考文献:

[1]黄黎.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探析[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2]裴宏森.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J].人力资源管理,2010;09

4.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四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

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更加凸显听力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听力水平是每一位学生都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延边地区朝鲜族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评述各种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听力成绩的关系,发现朝鲜族与汉族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

作 者:闫红艳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延吉,133000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英文刊名:HOPE MONTHLY年,卷(期):2008“”(6)分类号:H3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英语听力 学习策略 问卷调查

5.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五

[摘要]研究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差异,能使教师更好地在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具体指导。文章运用自尊量表对广西民族大学29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SPSS FOR WINDOWSll.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样本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探索大学生群体中不同自尊水平的性别、年级、民族、学科、城乡之间有无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水平;自尊量表

一、引 言

大学生是一个较为激进和敏感的青年群体,成长中的成功体验和经历决定了其较诸同辈群体具有自我期望高、自尊水平高的特点。由于大学生现有的心理水平和所处的独特发展阶段,由于其所处的高竞争、高对比的环境,加之认识水平、价值取向上的不成熟,自尊敏感也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现实问题。因而,对于大学生自尊状况的研究更具典型性和必要性。 本研究拟从自尊水平方面着手,探索大学生群体中不同自尊水平的性别、年级、民族、学科、城乡之间有无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此,本研究进一步确定了五个分目标:第一,分析大学生自尊状况的性别差异;第二,分析大学生自尊状况的年级差异;第三,分析大学生自尊状况的学科差异;第四,分析大学生自尊状况的民族差异;第五,分析大学生自尊状况的城乡差异。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从广西民族大学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90名学生中采用随机的原则发放问卷进行测试,最后有效被试为238名。其中,男生122人,女生116人;来自城市的有111人,来自农村的127人;自然科学96人,社会科学142人;大一到大四分别为47人、43人、60人、88人;汉族111人,少数民族127人;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26岁,平均年龄为21.73±1.46。被试在各个变量值上的分布基本符合要求(见表1)。

(二)测量工具: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SES);在国内修订引用信度、效度均达到要求;有关研究表明该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O.82,内部一致性信度为O.84。该量表是近数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经常使用的两个主要自尊问卷之一。量表共lO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法(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很不符合)。“自尊量表”的理论分数范围是10--40分,分数越低表明自尊程度越高。区分标准为样本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量表分数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以上为高自尊组;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为低自尊组,其余归为中间组。

(三)研究程序:研究的施测时间为11月;要求被试回答“自尊量表”中的所有问题。指导语如下:“同学,您好!我们的问题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之用,并无他意。请尽量按照您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回答。下列描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定,请根据符合你的情况的程度完成以下问题,同时把相应的数值写在题号前。谢谢您的协作和贡献!”

(四)统计学分析:问卷回收后,由研究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剔除无效问卷,再统一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处理,采用SPSS FOR WINDOWSll.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样本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的总体自尊状况及其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1.大学生自尊总分的描述性分析

根据表2的结果,大学生自尊总平均分为20.7353分,最高分为37分,最底分为12分,标准差为4.0888,标准误为0.2650。对自尊水平做频数分析,其中,分数大于或等于25的有41人,占样本容量的17.2%,为低自尊组;分数小于或等于16分的有42人,占样本容量的17.6%,为高自尊组;分数在17到24分的有155人,占样本容量的65.1%,为中间组。结果显示,低自尊组和高自尊组的人数占总体样本的百分数大抵一致,绝大部分大学生都集中在中间组,不过大学生的总体自尊水平大部分都在平均值以上,即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都处于中上水平。

2.大学生自尊总分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比较对总分进行性别、民族、学科以及家庭所在地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家庭所在地(城市和农村)存在极显著的差异(t=-2.792,P

0.05)、民族(t=-0.178,P>0.05)以及学科(t=0.309,P>O.05)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大学生在低、中、高三组自尊水平上各个变量的差异比较

1.低自尊组大学生自尊总分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对低自尊组大学生进行性别、民族、学科以及家庭所在地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低自尊组的被试在男女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2.123,P<0.05),而在民族(t=1.053,p>0.05)、学科(t=-1.171,P>0.05)以及家庭所在地(t=-1.177,P>0.05)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中间水平自尊组大学生自尊总分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对中间自尊水平组的大学生进行性别、民族、学科以及家庭所在地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间组的被试在家庭所在地(城市和农村)上存在显著差异(t=-2.528,P0.05)、学科(t=0.115,P>0.05)以及民族(t=-O.547,P>0.05)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高自尊组大学生自尊总分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对高自尊组的大学生进行性别、民族、学科以及家庭所在地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自尊组的被试无论在性别(t=-1.849,P>0.05)、民族(t=1.247,P>0.05)、学科(t=-1.548,P>0.05)以及家庭所在地(t=-1.842,P>0.05)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分数差异的比较

1.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自尊总分比较

对年级进行总分的一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被试无论在年级间还是年级内都没有显著差异(=1.259,P>O.05)。

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低、中、高三组自尊水平的比较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自尊水平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低、中、高三组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低F=0.224,p>0.05;中F=0.889,p>O.05;高F=0.250,p>0.05)。对年级因素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低,且这两个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三年级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最高,四年级的自尊水平又有下降,但与三年级差异不大。

四、讨论与启示

(一)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总体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但是,在低自尊组中,男女大学生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

但是,在低自尊组的T检验中,男女大学生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Hatter的研究指出,在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更多地报告内部冲突,女性的社会化更多地涉及在家庭中的角色、人际关系、情感联系;而男孩则朝着更加独立和自主的道路发展。女孩致力于维持这种多重的关系,并保持其协调,自我中心矛盾品质成为特别突出的问题。在大学校园中,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从事学习等许多活动是共同的。虽然社会期望对女生的要求不如男生高,但女大学生内心还是不自觉地把自己与占优势地位的男生相比较,对自己存在较高的期望,然而社会传统赋予了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社会角色,并在对她们的培养中强化了这种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某些方面的发展,从而她们对自身的期望与其实际成就的差异造成了她们的低自尊。

(二)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O.05)。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自尊水平最低;二年级略有升高;三年级最高;到四年级又有所下降。我们认为,环境的变化是导致一、二年级大学生自尊水平较低的一个原因。学生进人大学,远离了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来自新的同伴的支持还没有建立起来,而大学中教师的作用也与中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对大学学习方式和内容的不适应也是他们自尊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三年级大学生对环境已经完全适应了,他们发展起了新的友谊,来自同伴的社会支持完全建立起来了;对于大多数学生,适应了大学的学习方式与内容,而就业的压力还没有开始,他们开始发挥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才华。因此,三年级学生成为明显的优势群体。四年级大学生开始面临就业的问题,而现阶段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的大学生在寻找就业机会的过程中会经历失败的体验,这无疑会降低四年级学生的自尊水平。

(三)本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P>0.05)。在对不同学科进行T检验时,社会学科为142人,平均分为20.80分;自然学科96人,平均分为20.64分。在平均得分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大学生作为一个受着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其在各方面接受教育的程度都相差不大,而且广西民族大学作为一个地方院校,其办学规模也不是很大,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有比较多的机会相互学习、借鉴,在人格的形成与培养方面都比较接近,因此,在自尊水平方面也就没有显著的差异。

(四)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P>O.05)。本次调查是在广西民族大学进行,它是一所典型的民族高校,校内的学生大多来自广西不同的地方,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交往也比较多,在优势方面相互影响着交往的双方,因此在各方面融合得比较好,特别在为人处世方面甚至是相一致的,在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及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也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在自尊方面也就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五)本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因素在总体自尊水平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5)。在所有被试中,城市学生自尊心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我们认为,城乡差异主要来自两者被试总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差别。西方有研究者发现,个体的自尊与其所处的社会阶层或社会经济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自尊存在差异。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总体上仍与城市存在很多的差距;这种城乡差别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个体的社会化经验历程的差异是导致学生自尊差异的主要原因。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容易适应大学里的生活及环境,而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限制了来自农村学生许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他们无法在大学里获得优势地位,这加大了他们的自尊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差异。此外,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与他们成长的文化背景有巨大差异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会感到茫然,他们感到对自己生活的控制能力似乎变小了,这种体验也会直接导致他们自尊水平的降低。

在中间水平自尊组的T检验中,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在低自尊组和高自尊组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三个自尊水平组进行频数分析,其中,低自尊组有41人,占样本容量的17.2%。高自尊组有42人,占样本容量的17.6%;中间组有155人,占样本容量的65.1%。由此可见,低自尊组和高自尊组的样本容量相对较小,而这两组的被试在各方面的行为和认知比较一致,因此在对他们进行差异比较时就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处于中间水平组的被试有155人,样本容量较大,被试的各方面差别也相对较大,经过比较分析,被试在自尊水平的显著差异.也就体现出来了。

6.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六

学习一门语言不能靠一时的兴趣和热情。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听力学习的难点和技巧,教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听力视频和影视资料,给学生展现栩栩如生的风土人情和国外的历史文化,给学生创设相对融洽的听力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信息技术与听力教学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能够集图像、声音等为一体,运用多媒体形象更加生动,语音也比较纯正,语调规范化,让学生能很快地融入到场景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循环的播放,更加方便简单,也不耗费时间,能够实现快速播放的功能。教师可以下载一些语音教动画,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从而避免了单纯传授的枯燥感,加上标准的发音,能够让学生养成英文正确发音的习惯。利用计算机选择一些适合各个年级段的语音朗读材料,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标注句子的节奏、弱读等现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人机对话的口语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软件,训练语音。

2.2 选择恰当的课内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听力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职业和岗位来进行听力学习,根据具体的岗位需要,选择合适的英语听力教材采取相对合理的听力教学方式。听力教学要把目标放在提高高职院校相关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结合课内外的理论和实践。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经历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把这些内容运用到英语学习中,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数量的输入和输出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提问策略,对于课堂中学生的发言做精心的安排,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在做听力练习题的时候,假如不是特别难,教师提问,学生都会举手配合,到处都在叫着“I can try”以及“Please let me try”,教师可以找一个平时成绩差的学生来回答。假如他回答错了,并且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害怕别的同学嘲笑他。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给大家说,“Maybe he is nervous,let him think it over again。”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的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相应的实践锻炼,培养他们应用英语的能力。

2.3 选择恰当的课外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首先,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课文录音带,这是在课外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重要策略,加上现在很多学生都有电脑,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听力练习。比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QQ群,把课堂上教学听力录音音频上传到群里,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听力练习,让学生对英美人士的发音状况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其次,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听一些英文故事。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理、有趣的英文故事,鼓励学生每天听一个,听完之后做好相应的笔记,这也是锻炼听力的重要途径。再次,可以组织班级英语角。对于英语角来说,这是一种群众性的活动,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外英语交流的场所,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保证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最后,可以建议学生进行大量的泛听练习,让学生听英语歌曲等,这些都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听力的重要方式。

3 结论

7.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七

西方学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界定至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到目前为止, 在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领域最成功也是最杰出的学者也许非Oxford莫属了。她对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可能是最被广泛认同的, 也是最全面的。Oxford (1990) 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2]。所谓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发生直接的联系;所谓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的联系。每一类又分为三小类: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以此为基础, Oxford设计出了一种策略评价工具, 被称作“语言学习策略清单 (SILL)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在中国文化及语言背景下的外语环境中研究语言学习策略。文秋芳就是其中之一。她 (1993) 依据Skehan (1989) 的观点, 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3]。前者与学习过程有关, 后者与语言学习材料直接有关。然而, 我国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已有的研究几乎都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 而大学里的外语学习者大多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为此,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 尤其是艺术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他们肩负着传播中国艺术文化的重担, 所以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成功的语言学习策略尤其必要。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评定艺术类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2) 确定英语成绩与语言学习策略使用之间的相关性。3) 辨别以下学生组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不同之处:成功语言学习者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男生与女生、理论专业学生与表演专业学生、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 以便为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的教与学提出实际可行的建议。

1.2 研究对象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有280人, 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市的五所艺术类院校。由于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填写答卷, 机器无法对其数据进行处理, 因此有效问卷仅有261份。其中大一学生95名, 大二学生166名。表1列出了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

1.3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测试工具:

1) 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该问卷以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清单” (Oxford’s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version 7.0, 1990) 为基础, 并根据受试者的具体情况, 去除了一些不适合的条目, 之后将问卷译成了中文以便于理解。除了个人详细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年级、和期末考试成绩) 外, 这份问卷还包括六部分, 分别是关于Oxford所划分的六大类50个条目的语言学习策略。该部分问题从“完全不同意” (1) 到“完全同意” (5) 分五个等级进行测量。因此, 受试者的得分越高, 其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也就越高。

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分为三个等级:高 (3.5-5.0) 、中 (2.5-3.4) 、低 (1.0-2.4) 。频率高说明学生经常使用学习策略;频率中说明学生有时会使用学习策略;频率低说明学生通常不使用学习策略。

2) 期末考试成绩。由于艺术类院校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低, 多数人不能通过国家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受试学生的秋季学期期末英语考试成绩。

3) SPSS.其全称为“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即社会科学数字统计软件包。调查问卷所收集的全部数据都输入此统计软件之中进行分析, 以得出准确的、科学的结论。

1.4 数据收集和分析

正式的调查分别在北京的五所艺术类院校不同的班级进行。共280份问卷下发并收回, 经过整理, 淘汰了一些不合格的问卷。最后, 261名受试者的问卷数据被输入计算机, 并通过SPSS进行分析。数据的定性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描述数据:由计算机统计出频率、均值、标准差, 以概括受试者对于问卷中学习策略所有条目的反应。2) 进行相关分析, 以检测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英语成绩与学习策略运用之间的关系。3)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测定成功语言学习者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艺术理论专业学生与表演专业学生之间、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之间在学习策略运用方面的不同。

2 结果和讨论

2.1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表2为261名受试者语言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 (75.6%) 有时会使用学习策略 (使用频率处于中等水平) ;只有大约8.7%的学生经常使用学习策略 (使用频率处于高水平) ;15.7%的学生通常不使用学习策略 (使用频率处于低水平) 。这一结果应引起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的高度关注, 促使其帮助学生掌握好的语言学习策略, 并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怎样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策略。

表3为受试者六大类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六大类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均值都高于2.5, 而标准差都低于1, 这表明学生大体上会有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 并基本平均使用各类学习策略。在六大类学习策略中, 学生的补偿策略使用频率最高[M=3.17]。也许这正是亚洲学生的一个特点:学习外语时总是试图去弥补缺乏其他学习方法的不足。

另一方面, 学生记忆策略使用频率最低[M=2.61]。Goh和Kwah指出, 他们的研究结果似乎与普遍认可的对中国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描述相悖 (1997) 。他们推测, 尽管中国学生有死记硬背的传统, 但是他们很可能不了解具体的语言学习策略技巧, 比如:利用韵律手段来记忆或者通过联系生词的读音与单词本身的形象或画面来记忆。

2.2 学习策略的使用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

如表4所示, Pearson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语言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r=0.327, p<0.01) 。那些经常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 其英语成绩会更高。这一结果与Green和Oxford相一致 (1995) 。六大类语言学习策略 (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原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 与英语成绩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中, 认知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r=0.393, p<0.01) 。同时, 六大类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最为密切 (r=0.661, p<0.01) 。这一结果与O’Malley和Chamot (1990) 的观点—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通常一起使用, 彼此支持[4]—相一致。

2.3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 成功语言学习者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使用策略的不同

运用独立样本T-test检测成功语言学习者 (期末成绩排名在前23%的学生—GLLs) 和不成功语言学习者 (期末成绩排名在后23%的学生—LSLs) 在语言学习策略运用方面的差别。如表5所示, 成功语言学习者比不成功语言学习者更频繁地使用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 (p<0.01) 。这两组学生在使用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方面也有显著差异 (p<0.05) 。

在六大类学习策略当中, 两组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认知策略的使用。表5显示:成功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认知策略方面明显高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前者的平均值达到了3.307, 而后者只有2.68。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在六大类语言学习策略当中, 正是认知策略导致了成功语言学习者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英语成绩的最大差别。

2) 男生与女生、艺术理论专业学生与艺术表演专业学生、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情况

大家普遍认为, 女生比男生更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在检测男女在学习策略的运用差别方面, 本研究结果表明, 男生和女生在六大类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方面差别不明显。

通过比较艺术理论专业学生和艺术表演专业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平均值我们发现, 两组学生使用策略情况非常相似, 没有显著差异。两组学生使用补偿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频率都高于其他策略。这一结果与表3所显示的所有261名受试者六大类语言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频率情况相一致。

至于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 本研究发现其策略运用方面也没有什么显著差别。

3 结论与建议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有自身学习策略的使用喜好, 并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不同种类的学习策略。某些学习策略使用频繁 (如补偿策略) , 而另一些策略运用较少 (如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 。总的来说,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运用频率不高。除了成功语言学习者与不成功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使用方面有显著差异外, 其他各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成功语言学习者比不成功语言学习者在策略使用的频率和范围上都要大, 特别是在认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差异最显著。

以上调查结果,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艺术类院校的外语教师应在语言学习策略上给学生加以点拨, 从改变学生的不恰当观念入手, 把培养学习者自我评价能力作为自始至终的中心任务。此外还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 训练学生运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去监控语言学习策略的技能, 这对提高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将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Arnold Jane.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990.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8.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八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 动机策略

一、引言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一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紧密结合陕西基础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2011年通过国家高校设置委员会批准改制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建成以后以教师教育为主体,重点面向学前教育,培养幼儿师资以及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学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截止目前,该校的在校本科生达到8072人,其中691名英语专业本科生,非英语专业本科生7381人。

普通本科师范生在入校时英语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生的英语学习多依赖老师,教师是其学习英语的主要模仿和引导对象,而课堂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大学英语学习成绩提高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四、六级过关率,这其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就显得尤其重要。

大学英语课堂自有其特殊性,英语既是教学对象也是教学手段,教师的课堂任务就是要通过使用英语来教授英语,并使学生通过使用英语来掌握英语(杨雪燕 55,2003)。对于普通本科师范学生而言,有效的课堂互动能使学生的英语得到极好的实践,这是学生直接获得英语知识和练习英语语言技能的最好机会,教师合适的课堂动机策略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课堂互动。本文研究旨在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课堂行为,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为目的,发现和找出合适的课堂动机策略,便于教师更好的管理和掌握英语课堂。

二、研究方法

为了搞清楚有哪些动机策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更受教师的青睐。本研究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24位大学英语专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发出了24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收回率100%。被调查的教师中,男教师1人,女教师2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21人,占87.5%;副教授以上职称者3人,占12.5%;有教育学教育背景者12人,占50%;35岁以上者7人,占29.2%;有3年以上教龄者20人,占83.3%。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信息,在季明雨的问卷基础上(季明雨,2006),我们设计了中文调查问卷《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运用调查问卷》,列出了30项具体的策略。

问卷发放给各位老师,是以不记名的方式回收,且提前说明调查目的,以消除各位老师的个人隐私和工作顾虑,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各位老师的积极配合。问卷回收后,对数据进行了人工对比分析。

三、研究成果

本研究将30项课堂动机策略根据功能大致分为下列五类,分别为:课前准备、课堂氛围、课堂活动、言语互动和教师评价等。现将这五类课堂策略的使用情况做简要分析。

1.课前准备。所有的受试者都认为提前认真备课非常重要。这就不同于教师课堂的即兴发挥,用教师本身的思维跳动和思维过程来启迪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领略教师的深厚知识储备。提前为学生选择地道的相关英语语言材料,8%的受试者认为非常重要,66%的认为重要,其他认为一般。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讨论的话题,以及课前要求学生准备每日简报或者演讲等,83.3%的受试者认为有点重要,其他则认为一般。

2.课堂氛围。在营造课堂氛围方面,所有的受试者都认可教师亲切、自然、大方的授课态度,50%的受试者认为家里轻松积极地课堂氛围非常重要,50%认为重要。33.3%的受试者经常使用诙谐、幽默、风趣的教学态度来吸引学生;8.3%的受試者使用严肃、认真、拘谨的教学态度。91.7%的受试者都认可课堂教学中要感情充沛、富有活力、激情四射。33.3%的受试者常常热情洋溢的向学生展示正在使用的课堂教学材料。

3.课堂活动。在设计课堂活动方面,只有4.2%的受试者认为根据学生个人情况设计课堂活动重要。所有的受试者都认为,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或者语言游戏非常重要。所有的受试者只是偶尔作为小组成员参与到学生课堂活动中。所有的受试者都认为课堂小组活动重要或非常重要。54.2%的受试者认为课堂角色扮演活动重要或者非常重要。20.8%的受试者认为组织课堂小测验重要。

4.言语互动。所有的受试者经常使用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步,87.5%的受试者认为在课堂上提醒学生要成功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非常重要。所有的受试者都认为言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非常重要。在如何完成课堂活动中,83.3%的受试者常常通过言语给学生明确的行为指示,以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其他受试者较少用。41.7%的受试者认为为学生讲解课堂活动的目的和作用重要,其他只是认为有点重要。

5.教师评价。关于有效的教师评价,所有的受试者经常对学生的作业和工作进行口头表扬。而12.5%的受试者认为不对比学生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很重要,41.7%的认为重要,45.8%的认为一般。75%的受试者认为,弱化学生的错误,使学生认为这是学习中的正常现象重要或者很重要。所有的受试者认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正面的、鼓励性的口头表扬,16.7%的受试者有时使用口头以外的表扬。

四、结语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笔者认为,课堂动机策略是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选择动机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采用亲切自然的教态,使用正面积极地口头言语鼓励学生、评价学生的作业或者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有趣的课堂活动或者语言游戏,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多使用英语为手段来加强英语学习。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对课堂动机策略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营造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喜爱和热情,加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创造更加美好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Breen,Michael P.& Littlejohn,Andrew.2002.Classroom Decision-mak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季明雨.关于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动机策略运用的调查[J].外语界,2004(6).

[3]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9.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九

如何从分子角度上为学生阐述生命的奥秘,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的趣味性,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分子生物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任何一个假说与理论,都是源自于实验的,每一个实验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为了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利用科学史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知识背后的故事。这种课程导入方式降低了课堂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可以轻松学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后续的学习内容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

3.2优化传统的教材理论教学内容

为了降低“分子生物学”的难度,我们从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将大纲分为几个内容:①绪论部分:让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发展趋势有全面的认识;②基础知识:介绍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概念、DNA复制、蛋白质合成、RNA转录等基因表达过程;③研究方法:包括体外操作技术、蛋白质操作方式、体内与体外重组技术;④分子生物学的应用:采用实例的方式介绍生物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以教材为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夯实基础知识。并将分子生物学融入生活案例中。

3.3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时教学法,创新教学方法。对于对遗传学新知识点有重要铺垫作用的其他课程的基础性知识,可采取布置学生课前或课中自学、再集中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之,还要注意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同一知识点,突出遗传学的学科特色。如,在讲解关于人类基因组测序应用、亲子鉴定的知识时,即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引起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导学生来提出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我院还会定期举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会、生物学研究进展讲座等,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更新知识体系。此外,还可以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将各类教学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动画、音频、视频、图形、文本、仿真软件的方式来直观的呈现相关内容,扩展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逐步解决课程教学难点。并构建了“精品课程网站”,其中的内容包括教学录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线辅导、毕业设计等内容,并结合课程内容及时来更新,让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3.4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是“分子生物学”的重点内容,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多为验证性实验与基础性实验,实验内容的创新性不足,为此,需要将实验资源与科研力量整合起来,提高实验的创新性、启发性、实践性、系统性与完整性,根据专业要求划分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是常规实验内容,在大一阶段开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知识;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点,需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相关理论来确定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设备,合作完成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是依托科研项目开展的实验项目,由学生按照主题来设置实验方案,重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

3.5采用灵活的考核模式

传统考核模式单一,以理论成绩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中间环节的考察。为此,需要采用灵活的考核模式,从“过程后考核”转化为过程中考核,内容包括“考勤与纪律”、“小组论文”、“课堂讨论”、“期末闭卷考试”、“开卷随堂测试”几个方面。这种全新的考核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既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4结语

分子生物学是在揭示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实验性学科。随着DNA和RNA聚合酶的发现、遗传密码子的揭示、乳糖操纵子的发现、PCR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组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合成生物学的诞生,使分子生物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遗传学与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局面将变得愈来愈突出。因此,调整遗传学教学内容势在必行。但无论进行怎样的调整,都必须遵循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保持基础遗传学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邢雪琨,武红艳.医学遗传与优生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1).

[2]廖亚平,梁玉华,蔡绍京.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J].井冈山医专学报,,(2).

[3]温扬敏,丘丹缨.社会化行为生态学在高职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11).

10.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十

摘 要:近年来,一门实用的艺术学科平面设计逐步成为高职院校一个的独立教学体系,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平面设计论文

[摘要]近年来,一门实用的艺术学科———平面设计逐步成为高职院校一个的独立教学体系,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创新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建议。

11.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改革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门课程在大学生的学分制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在校大学生重要的公共学位课程。迄今为止,许多高校仍保留着CET-4 与在校大学生的学位挂钩制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英语教学也正经历着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实用模式的转变过程。湖北的少部分独立院校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些调整,在以大学英语为核心课程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英语课程种类,例如:商务英语,中英文化赏析,影视文化欣赏等等。其原因是社会的种种需求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Hutchinson&Waters(1987)曾提出:课程应该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之上。这种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需要改革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提到教学改革,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站在一线讲台的教师,在学生眼中,究竟什么样的教师以及什么样的课程才能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呢?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2014年6月笔者对2013级的在校非英语专业非艺术专业的本科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目的是调查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况。此次调查覆盖了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学院,机电学院,一共发放214份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由任课教室随堂向学生发放,实际回收问卷205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第二部分针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第三部分是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现状。在调查问卷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简短的随机采访。以下就是这份问卷的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部分是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调查,73%的学生认为: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教师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课本知识为中心,偶尔会拓展课外知识。从这点可以得出: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师仍然是主导者,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接收过程,很少积极去主动思考。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已接近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其知识外,应该多与学生互动,去听听他们的“声音”从而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近64%的学生表示,课本知识相对较呆板,内容较枯燥。他们希望在课堂上能够获取更多的书本以外的,与时俱进的拓展知识。然而大部分教师表示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对课堂进行拓展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果想做到两全其美,要么是增加课时量,要么是减少教学任务量。从这点可以看出,学校制定的教学体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某些程度上是存在冲突的,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可以“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制定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计划和体制。

第二部分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73%的教师在课堂上很注重教学方式,且教学方式较为灵活,会开展一定的教学活动,例如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会给出指导性的意见。并且24%的老师,会根据学生情绪以及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大学英语的课堂与初高中的课堂相比,最大的差别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进入大学后,学生的目的性动机变弱,因而导致参与性相对减弱;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面子”观念越来越强,认为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是件“丢脸”的事情,便渐渐的不再参与单独的互动环节。这些大学生特有的情况,加大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备课难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改变其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造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是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情况的评估,笔者只针对学生的听说设置了两个问题,因为听说是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比较薄弱的两个环节,从调查结果分析,也证实了笔者的猜想,5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力较差,42%的学生证实其水平只够应付一般的考试。同时对口语能力调查的结果与听力调查的结果基本吻合,近五成的学生表示平时基本不讲英语,另外近五成的学生表示口语水平一般,只能与欧美人士进行简单的交流。并且从学生对自身的英语评估来看,54%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不满意的。他们认为与阅读能力相比,交际能力更为重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模式较单一,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提高,但很多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提高的效果不显著。同时43%的同学表示,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要想把口语的能力提高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缺乏浸入式的语言学习环境,平时的专业课任务也比较繁重,自己也不会刻意的去练习,久而久之,嘴巴就“荒废”了。从此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只会阅读不会听说的“聋哑”英语能力,他们希望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能够在大学期间得以提高,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这也正是当前独立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建议及结论

从以上的调查问卷分析可以看出,独立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独立院校如何平稳有序的进行教改,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和面临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搞清楚其学校学生的学习英语现状。以及学生的需求方向,有针对性的制定其教学方案,做到有的放矢。这对改进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应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学生现在已经不满足单纯的课堂知识,他们希望在学习基础知识以外,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扩大其知识面。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英语第二课堂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其对应的课程。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学习;另外教材改革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现在学生用的一部分教材是以前的老教材,相对于社会的发展及需求,有明显的滞后现象。而知识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英语教学的教材应该不断的补充新知识。而“实用、有趣、难度适中”是学生对英语教材的迫切需求,其中又以“实用”为根本,可以说“实用”是驱使学生不断学习进步的最强有力的动机。因此教材改革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最后,教学评估应该科学化。因为教学评估方法始终是教学发展方向的指挥棒,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确定。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测试,笔者认为除了每学期的常规期末考试外,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也应该纳入其检验范围。考试形式多样化,其考试方向应该向语言运用能力方向倾斜。在有考试的压力下,学生也会有动力去练习,从而来提高其真正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应付考试。

当然,由于不同的独立院校,其具体情况不相同,师资力量,学生水平和专业领域方面都存在这很大的差异,每个学校应该针对自己院校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此来促进大学英语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Waters A.1987.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刘亚杰等.多伦多大学研究生英语教育的特点与启示.2010.

[3]赵庆红,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觉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 外语界.2009(4).

12.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十二

关键词:独立院校,英语听力,现状,策略

一、英语听力的重要性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学习, 这四项技能相辅相成。而在日常生活中, 听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据美国保罗·兰金 (Paul Ranking) 教授统计, “听”占人们日常语言活动的45%。事实上, 要进行语言交流, 人们首先要接受外界信息, 听, 就是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后才能做出反应, 最后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独立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听力教学一直是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对学生而言, 基础知识差, 没有养成正确的听说习惯, 发音不规范, 词汇量较少, 对英美国家文化背景了解不多是他们提高听力水平的种种障碍;对教师来讲, 虽然每位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 不断提出改革和创新, 但听力教学的效果还不太理想。

1、学生方面

首先, 独立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语音基础普遍较差, 有很多学生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 甚至有些学生对音标、重音等一无所知, 很难连贯或准确地朗读语段。其次, 词汇量是影响和制约学生听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独立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量较小, 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达到高中词汇量的要求, 这就导致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经常遭遇大量生词、严重影响他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从而进一步打击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积极性。另外, 很多学生因为词汇量小, 背过的单词容易遗忘, 逐渐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教师方面

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独立院校大学英语听力的教学时间普遍较少 (平均每周一课时) , 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听力课堂的教学节奏就比较快, 另外, 学生人数多, 个体差异大, 教师无法兼顾全体,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 很容易使学生对英语听力产生厌倦, 从而影响听力教学的效果。

3、教学安排方面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很多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听力教学模式, 也就是教师播放录音, 等学生做完题目, 教师再次播放录音, 边讲解听力材料边订正答案。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极易导致学生对听力热情不高。另外, 多数独立院校都是参照普通本科院校来选取听力教材, 这些教材对于独立院校学生来说普遍偏难, 使得教师很难实现因材施教。

三、提高独立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策略

1、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英语基础,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首先, 纠正学生语音。在听力课最开始的时候, 教师应该纠正学生的发音,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单词的正确发音并模仿语音语调。只有发音正确, 语调得体, 才能听懂别人的话。

另外, 增加词汇量。记忆词汇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先知形, 再知音和义;二是先知音, 再知形和义。对于听力词汇, 学生可以采取第二种方式。也就是说, 学生可以先听, 根据读音和拼写规则拼出相应的单词, 然后在字典中查找词义, 这样的方式会使得记忆更加牢固。教师也要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句型并积累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头脑中有各种句型和背景知识的存在,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然会对时态、固定搭配和生活常识等迅速形成反射性思维, 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答案。

2、提高教师素质, 充分发挥教师

在听力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听力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而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先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增强听、说英语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教师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基础采取相应的提问方式, 如学生单个回答、集体回答和讨论回答等, 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活动中来, 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3、改善教学条件, 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独立院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为了提高整体的听力教学效果, 可以考虑增加听力课时、实施分级或者分小班教学, 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更多更好的交流。此种方式不可行时, 教师应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多花心思。除了选取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让学生欣赏原文英语电影、歌曲等, 真实的情景和对话、丰富的画面会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束语

听力教学是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缓解。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它需要教师给予正确指导、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也需要学生的大量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寻找技巧, 并且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李娜:《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初探》, 《科教研究》, 2010年。

13.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十三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高校语文课写人国家文化发展纲要,这是前所未有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重视。这一举措,无疑给处于“边缘化”困境中的大学语文打了一剂强心针。的确,大学语文在高校,尤其在众多高职院校不受重视;有的高职院校甚至不开设语文课,因此,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应成为各类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除此之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否则,光靠这剂“强心针”,大学语文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边缘化”的“命运”。

一、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现状不容乐观

1.公共必修课地位无保障,教学中随意性非常严重。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的素质课程,其正常开设在包括三年制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但是,实际上当今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一些院校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根本就没有设置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开不开这门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对它的重视程度以及专业课的开设情况。就是在已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职院校里,这门课虽然也被设为基础性公共课,但若和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等基础公共课相比,既缺乏政治理论课的红头文件的地位,也没有英语四六级那样的“尚方宝剑”,其地位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假若专业课课时太多,学生负担过重,首先是“大学语文”课时一减再减,甚至为了给专业课和其他课让道,“大学语文”中途“下岗”也屡见不鲜。

2.教学内容缺少新意,无法激起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的浅层表面,而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教育与审美教育的高层次要求,即把大学语文课程简单地理解为中学语文延伸而来的大学语文—“高四语文”,却忽略了学生在经过中学语文教育以后,在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自学能力的前提下,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审美内涵的高层次的语文教育的需求。现在常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偏重于对思想内容的考虑.用教育部门所圈定的某些思想内容去教育大学生,结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文本应有的感动人、感染人、教育人的功效。另外,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没有跳出纯文本的框子,选文偏重于文学名篇,尤其偏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与散文,当代优秀的人文科学作品与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以及国外优秀的人文科学作品占得太少。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对大学语文不能产生共鸣,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偏低。

有人认为大学语文这一学科设计及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有人认为在于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更多的人则认为是为学生所学的专业服务,教学内容只需与专业对口就行,等等。正是囿于这些片面认识,在教学上把大学语文视为中学语文的继续,基本沿用中学语文课的通常教法,正如徐中玉先生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上所指:“对语文潜移默化的功能认识不足,因此,纠缠在字、词、句上,变得鸡零狗碎,脱离作品的人文精神,缺乏感染力。”忽视对文学作品的整体的形象与意境的分析,将本应是活泼生动的语文课上成了枯燥乏味的教条课。显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很难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情绪,使大学语文教学陷人恶性循环、难以收拾。

4.教学评价体系相对滞后。

评价体系即考试模式是检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学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考试模式上,传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同样有着深刻的体现。比如,命题单一,考试的题型除作文外,多为客观选择题,标准答案唯一,缺少促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科学的考查方式。另外,阅读能力、审美能力,也很难在命题中体现出来。

5.师资力量薄弱。

因为大学语文长期受到冷落,能担任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据0207年4月17日《中国教育报》披露,有的学校没有大学语文教师,由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甚至有的学校全部由研究生上课。这些教师也只是把大学语文作为过渡,授课质量并不是他们关注的。特别是多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师资建设,基本还没提到议事的日程上来。代课者居多,兼课者居多。即使有几个专任教师,也是专职不专心,良芳不齐,总体教学水平不尽如人意。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师资队伍巫待加强。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大学语文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长人识。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到“大众教育”,人学生源的语文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高职院校,有的学生甚至连请假条都写不明白。大学语文,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原高教司文科处长徐晖曾指出,在高校,素质教育很大程度要落到大学语文课程上。《大学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可以引导和感染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其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是一般政治理论课和人文修养课所无法取代的。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大学语文对于高校,尤其是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它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一门课程的范围。它能够夯实从业实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为转换职业提供必要的条件。高等职业教育与任何其他形式教育一样,都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注意培养人才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互动与协调进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应是单一性的,“复合性”是其必然的要求,而大学语文在这一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高职院校领导应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并开好这门课程。

2.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扩展教学内容的外延,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只对作家、作品的分析,可以把与文学相关的内容包括进去,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如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等等。

第二、在教学中与时俱进,注人时代的气息,可适当增加当今社会最新的文学与文化内容,使大学语文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当代生活,还可增加反映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影视剧本以及最新科技发展方面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以人文精神为专题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人文精神为主线,串起有教育价值的作家作品,内容涉及作家生平经历、认识信仰、思想品格、主要作品及成就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对人及人生、社会有所思考,感受优秀作家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作家们崇高人格的熏陶,提高文学欣赏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价值目标。

3.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引进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大学语文课堂中,可适当引人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强演示效果,还可增大课程容量、课堂密度。这就等于增加了许多无形的课时,尤其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效果极佳。

第二、读名著,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大学语文课时偏少,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写作训练,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可将阅读名著安排在课外进行。在学期初要求每个学生选一本到两本中外名著,作为阅读文本,并提出具体阅读要求。学期中,要求学生提交中期阅读作业,期末要求学生写出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读书报告,作为学期结束考查内容之一,其成绩在期末考核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只知抄袭别人,没有个人想法见解者,将不能作为最后考核作业)实践证明,这样的阅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第三、上台演讲,强化口头表达能力。在当今信息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口语表达能力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把口语训练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实施。例如,我们可以把口语训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准备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演讲材料,课前十分钟抽1一2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要求不带材料,自愿上台,登记成绩。这样,既克服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病,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它完全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既训练了他们的组织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调整考试目的,改变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病,既要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该注意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变静态考试为动态考查,应把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加与“学”、“练”过程给予一定的比例分数,如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应占综合成绩的40%,期末成绩应占综合成绩的60%。命题的形式减少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唯一的客观题型,加入一些更能体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观题型,如一些赏析题、小论文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甚至可以考虑将演讲等口试成绩纳人学生平时考核成绩当中。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当然的重要主体,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学校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修养,改变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

第一、高职院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在学科建设,职称评审等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师一视同仁,这样,广大的语文教师在这一岗位才能够教得安心、专心。

第二、在思想上,学校要精心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第三、在专业上,学校应积极采取岗位培训、外出进修等多种方式,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扩大教师的专业知识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4.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十四

(1)大学英语教学跟不上形势发展,脱离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服务地方发展建设。依此办学定位,大学英语教学应当积极服务专业发展,与其他专业课程协同推进,适应并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但是从目前这类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院校依然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教学也过分强调四六级通过率,这种课程定位脱离人才培养目标,也脱离学生实际水平,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同老牌本科院校比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英语基础薄弱,个体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普遍不高。不仅学生个体水平差异大,不同专业之间学生英语整体水平也不平衡,尤其是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学生所用教材相同,教师也基本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这样必定造成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程,教学效果不佳。

15.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十五

关键词: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1 引言

近年来,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然而与社会的期望值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英语人才的输出在实际应用中不但难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和跟上国际发展的脚步, 而且也不能满足当代90 后大学生对自己英语水平提高的诉求与渴望。从2004 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被制定、试行至今, 鉴于全国各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水平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 各大高校就一直本着这样的英语教学宗旨:即大学英语教学应因地制宜, 因校制宜, 因人制宜, 真正做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要求》还指出:各学校必须结合本校的类别 (如综合性、理工类、师范类、专业类) 、办学定位 (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 、层次 (本一、本二、本三) 、办学特色等, 制订校本教学大纲。[1]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两者的夹缝中, 既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学校, 其教学定位突出地方性, 以实用性和复合型为原则, 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然而, 随着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近几年的不断深化, 传统的“强调知识体系性和规范性”的教学理念, 实在难以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更难以让年轻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新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刚升格, 基础薄弱, 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手段还相对落后等众多原因必将导致此类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转型。本文针对新型应用型这一特殊类型的本科院校, 以大连财经学院为剖析案例,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 提出了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两大发展策略, 为大学英语教育事业改革积极探索、献计献策。

2 大连财经学院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

大连财经学院作为一所新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对社会发展, 正在进行积极的转型与调整。从2006年成立外语部至今发展成为下属的商务外语学院, 一直致力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就教学方法而言, 从小班授课的任务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法、比较翻译法到现在大班合班授课的隐喻认识阅读法、联想记忆词汇法、网络自主学习法, 我院确实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但是跟其他一本高校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 我院刚晋升为二本院校, 但仍以三本的分数线招生, 其学生的英语水平较正常二本学生还相对薄弱。尤其近几年学校扩大招生人数, 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 从而让学生对二外学习的要求和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学英语课程虽然是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大学英语是英语基础课, 我院分别在第一、二学年开设,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基础课分综合和听说两种课型授课。由于全国各大高校纷纷缩减大学英语课时, 我院于也将大学英语课时由原来的一学期54学时缩减到36学时) , 但是近半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非常消极和被动。由于忽略了“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是多元化的”这一特点, 过于将语言视为一种语用工具, 让学生不断地在空洞的课本文章里操练, 却忽视了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 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消极性是导致我院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另一方面来看, 教师的教学模式太过传统单一是阻碍我院大学英语教学发展里程碑中的另一个绊脚石。目前我系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队伍摒弃了遵循传统的以“课本文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基本上突破传统的“单向传输”, 即所谓的“接受型”教学方法的框架, 以探索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已慢慢走进课堂, 教学流程不再是“老师跟着课本走, 学生跟着老师走”。我院英语教师们正在积极研究和探索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曾先后立项、撰写相关论文和教材, 相信这些都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大连财经学院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策略探究

1) 发展策略一 ——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一种工具, 就个人说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 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2]而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种工具便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职责功能, 能精确无误地表达思想和为其他跨文化学科以及文化知识服务。所谓工具性, 其实就是要注重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英语能力的培养。而从另一方面来看, 作为当下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之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它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学者弗吉里奥率先阐述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其主要思想是主张教育要以人为本,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重视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 开发他们的潜能, 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因此人文精神换言之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 即必须把人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上, 要尊重人的价值。《韦氏词典》第九版对“人文主义” (humanism) 的解释是:主张以“人”为中心, 把人的思想解放出来, 反对强迫纪律和死记硬背等, 尊重个性, 要求着重学习古典语言和古典文学。人文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一种了解、见解、学问。人文精神是对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自觉认同和实践。[4]近年来, 我国专家学者也展开了对“英语教育人文主义”的探索。刘润清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科研和人文教育”的问题。[5]对当前英语教学改革, 胡文仲和孙有中提出了“突出学科特点, 加强人文教育”的建议。[6]人文教育的主要的精髓即学习英语应该以学习人文知识为前提, 从而培养人文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4]: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 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 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什么是大学英语教育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结合呢?教育部在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7]中曾明确指出高等英语教学改革的学科定位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也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强调了大学英语课程要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个特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关于课程设置的描述部分还提到了文化因素: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 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8]一直以来, 英语都被视为一种工具被使用, 但实际上语言也是承担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要求》阐释了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从培养外语交际能力这个角度来讲, 需要文化因素作为导入;从教书育人这个角度来讲, 大学英语应该考虑到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培育, 这与“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教学目的相得益彰。因此从大学英语教学学科定位的角度来看, 大连财经学院应针对自身不同的专业, 根据人文主义精神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在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过程中, 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 让我院学生更有效地融入英语文化、识别英汉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 理解西方文明, 尊重文化多样性, 做到文化共荣;有效地服务于学生专业的发展需求, 让大学英语与财经类专业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今后我院财经专业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发展策略一 ——通识教育的融入

通识教育一词源自英文的“general education”是一些学者于19 世纪初期在欧美学术分科过于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的情况下创造出的大学办学理念和方式。随后各国专家学者热衷于对它的研究和讨论, 时至今日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和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将跨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就是通识教育的目的, 而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则是通识教育的终极目的。美国的帕卡德教授是把通识教育与高等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人。他指出, 大学应该提供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 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9]其教育范围不仅涵盖了人文学科知识, 也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而且还包括这些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文化思想和探索精神。通识教育除了重视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之外, 还强调知识对人情操的升华和智慧的启发作用, 更提倡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通识教育中由文化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这两个重要部分构成。在通识教改蓬勃开展的今天, 我国教育界对于大学英语通识教改的模式也众说纷纭。殷和素、严启刚认为“大英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可以相辅相成, 同步发展”。低年级教学可以将“核心英语学习”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相结合, 打牢扎实的基本功, 等到高年级可以融入“专门用途英语”阶段。[10]王哲、李军军也提出了“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推广通识教育, 把通识教育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的观点。[11]

随着通识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 无论是当初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还是2004年1月由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制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时都涉及了通识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即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其综合文化素, 使其有效地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和国外英语交流的硬性需求。因此, 这种“综合知识+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而这种目标必须通过全方位向学生传授知识, 最终实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教育的目的。大连财经学院作为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 也秉承“大英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的宗旨, 即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类课程;技能训练阶段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实践课程;文化拓展阶段的文化修养课程;以及专业阶段的实用英语课程。我院在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方面以文化教学为主体, 学习欧美国家全方位领域的知识, 如文化背景、人文风俗、思维模式和意识活动等, 使学生具备新的异质文化意识, 拓宽其积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其观察世界的能力和思考世界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深入思考英语文化所具备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发展策略能促进我院学生外语认知能力的发展, 也将使大连财经学院完成从语言技能培养到通识教育不断成熟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

4 结论

由此可见, 当下国内很多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路之所以困难重重究其原因, 除了基础差、起点低, 更重要的是没有形成一定的策略意识, 这类学校不能根据自身特点选用适当的英语教学发展策略, 不能随时予以调整以满足新的教学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策略使用技能的缺乏是其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大障碍。因此, 本文以大连财经学院为研究对象, 从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两个维度来研究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策略:我院大学英语教育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 是外国文化传承的载体, 将英语视为工具使用的同时也要融入人文关怀;我院大学英语教育回归人文科学本位, 致力于培养通识型英语人才,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 提高其文化素养, 培养国际化英语人才,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其他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今后的发展之路献上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全面、准确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 2010 (3) :4-7.

[2]李素平, 黄春梅.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实现途径[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2 (4) :58.

[3]方展画.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评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9 (1) :50.

[4]戴琳.论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人文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 (6) :109-110.

[5]范蕾, 占小海.外语教学中的科研和人文教育问题——刘润清教授与我系师生座谈纪实[J].外语教育, 2003 (10) :20-24.

[6]胡文仲, 孙有中.突出教学特点, 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5) :245.

[7]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9]周莹.实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J].江苏高教, 2008 (5) :74-75.

[10]殷和素, 严启刚.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 2011 (1) :9-10.

16.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篇十六

关键词:仪器分析应用;教学策略;预防医学

现代仪器分析以分析化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为基础,集合光谱学、电子学、生物学、模糊数学、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并将这些技术成功地运用到现代仪器上,极大地提高了仪器分析的能力,促进了新型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不断涌现。现代仪器分析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检验、环境科学、食品安全、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仪器分析应用》已成为高校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涉及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多学科交叉性、技术性和前沿性等特点。《仪器分析应用》存在课程内容繁多、理论深奥难解、仪器结构抽象、实验技术含量较高等问题。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的相关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但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因此,高校有必要对预防医学类专业的《仪器分析应用》进行教学改革。笔者针对预防医学类专业的背景和《仪器分析应用》的特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理念,从精选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改进《仪器分析应用》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公共卫生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迫切需要培养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现代仪器分析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在疾病预防控制、早期筛查、生物标志物发现、病因学等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中上好这门课程,是授课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仪器分析应用》方法种类较多、基本理论复杂、涉及多学科交叉,课程实践性强,重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需突出其在预防医学专业中的应用性与实用性,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若按照仪器分析通常理论体系的分类(分为光谱方法、电化学方法、色谱方法、质谱及联用技术等),不加选择泛泛而谈,在学时安排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免会受到影响。因此,高校有必要依据教学大纲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结合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学科特点精选预防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仪器分析方法作为重点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块,避免面面俱到。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教学

(一)多种教学模式促进教学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重视“情景”和“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基于仪器分析方法的课程特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贯穿“基本原理-仪器结构-条件优化-应用实例-方法特点”这一课程体系的主线,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合繁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理顺学习思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的小组协作与模块化教学,将每种分析方法分为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关键部件)、分析条件选择、应用实例和方法特点五个学习小组(即五大模块)。小组协作中以学生为中心,各小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先进行组内讨论和交流,共同协商和解决问题,各组再派出一名代表用PPT汇报指定模块的内容,其他小组学生提出问题并由代表回答(或同组学生补充回答),根据汇报与回答问题给予学习效果评价。

在小组协作的学习环境中,师生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共享,借助群体学习的力量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而分解的模块化学习的基本原理旨在让学生理解方法建立的理论基础;仪器结构模块着重阐述仪器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关键部件的重要功能;分析条件选择模块主要讨论影响分析结果的条件或参数:应用实例模块主要了解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总结该方法在定性、定量与结构分析应用中的特点与局限性。应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每种方法的理论框架、仪器结构的核心部件和应用实例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建立一个分析方法的整体概貌。这种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分享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上台演讲与口头表达的能力,尤其是师生交流互动时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方案也给教师带来新思考与新灵感,使师生教学相长、互为促进。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把握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使各个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仪器功能特色有机贯穿起来。模块化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每种分析方法都有其特点与应用范围,可在实际工作中各自独立运用。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掌握同类或不同分类的几种方法后,教师要从课程体系主线的各个方面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方法之间的比较与综合,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归纳总结能力,避免各个方法知识点的“碎片化”。特别是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方法间的绝对界限,扩展了仪器功能,能有效发挥两种仪器各自的分析特色,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得到更高质量的分析结果。联用技术基于两种仪器实施在线连接,通过特定的连接接口装置实现样品的实时分析检测,并同步实现控制的自动化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从而形成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实践中笔者先以联用技术较为容易理解的方法为基础,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阵列二极管(荧光)检测器为例,阐述色谱分离技术与光谱技术的完美结合,带来样本分析速度与数据质量的飞跃,在讲授中强调高效液相色谱强大的分离能力是混合物得以分离的关键;而光谱技术(紫外光谱或荧光光谱)成为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另一个核心部件——检测器,发挥其定量分析的优势,可利用其光谱参数辅助液相色谱定性,二者的有机结合显著提高了分析速度,实现了在线实时检测,使学生在色谱分析的学习过程中联系并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光谱方法,既突出了各方法的功能特点,也贯通了不同方法间的有机联系。在后续学习中,教师再循序渐进地介绍更为复杂的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及其新进展,呈现理论知识背景由浅入深、仪器操作由简到繁、技术性能更为强大、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的课程特色。endprint

(二)“以研促教”,开展“科训”项目与科研观摩教学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教师除要完成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某些科研项目。教师通过参与科研提高科研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与案例,以科研促进教学,强化课堂教学与科研项目实践的融合。例如:笔者在讲述样本预处理过程中的衍生化方法时,引入在科研实验中的应用实例,把气相色谱的衍生化反应过程与条件优化实验,像讲故事一样讲述给学生,并辅以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图谱与结果对比,清晰地说明衍生化反应的实际过程与效果,总结衍生化预处理的好处与不足以及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谈及做这个科研实验的体会,激发了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的热情,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教师课题组。近年,复旦大学非常重视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学校和二级学院针对本科生的“科训”项目提供资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分析仪器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现出从了解仪器到应用仪器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最后在教师指导下,成功完成了“科训”项目的申请与实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因此,“以研促教”对师生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有益的。

《仪器分析应用》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依赖于学校的教学实验条件。本科生实验室配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常规实验仪器,而高精尖的大型仪器设备,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主要用于科研工作。除实验课教学外,笔者应用科研观摩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科研实验室仪器强大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仪器的发展动态,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及研究生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关注仪器分析应用的新进展,精选应用实例,提升学生兴趣

新仪器和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了仪器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授课教师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关注仪器分析应用的新进展,借助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型仪器公司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期刊论文的检索,把握本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方向,了解新仪器、新方法在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中的最新应用成果。仪器分析技术被誉为“科学技术发展的眼睛”,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现环境污染物(如酞酸酯类、双酚A、多溴联苯醚类等)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成为环境科学、预防医学、毒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仪器分析手段可用于监测人体生物样本中的污染物负荷水平,解决这类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例如: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早在2000年的美国分析化学(AnalyticalChemistry)杂志上就发表了,经样本预处理技术与测得技术能力的不断改进,方法已由最初同时检测8个化合物扩展至22个,灵敏度与准确度也显著提升,现已成为非常成熟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人群健康研究。通过科研前沿的应用实例讲述,学生认识到分析仪器在学术研究应用中的魅力,特别是大型高分辨气相色谱一高分辨串联质谱仪可同时分析400至600种农药残留,展现了大型仪器的强大分析功能,带给学生震撼性的认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四)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国高校中大型分析仪器配套不足是普遍现象,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为缓解这一困境提供了新途径。多媒体信息量大,通过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多种形式,把枯燥抽象的仪器原理和结构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又增加了授课的科学性、趣味性、想象力与感染力,使课堂教学氛围更为轻松活跃,使复杂而抽象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网络精品课程和网上实验室成为课堂外学习的有效资源,亦值得学习与利用。

三、结语

进入新世纪,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为“组学时代”的预防医学提供病因探索方法与思路,为疾病防治工作指引方向,将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多个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为此,授课教师应密切关注仪器分析发展和应用的新方向,更新知识结构,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上一篇:面带微笑进入中考初三作文下一篇:竞选生活委员演讲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