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作文分析

2024-12-06

高二作文分析(共13篇)(共13篇)

1.高二作文分析 篇一

高二期中考试分析的作文800字

这就是我的分析,分析完了那么我就开始努力了,我要改变自己,改变有坏习惯的自己,让自己更加完美。最后说说我的目标吧:语文100分左右,数学115以上,英语110左右,物理95分以上。

【例文二】

时光如水,转眼间,我的时间就在减少,初中的生活已经过了一半,初二上学期已迈着坚定,沉稳的步伐离我远去,让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叹息和后悔,不过,能让我做的还有什么呢?哦!对了,我还可以对这次考试做一次分析与结论。

由于考试前想好好的努力复习一下的,但,我很快的发现了自己力不从心,很是差劲,想努力,却种是没有毅力,不能坚持下去,从而导致成绩不优秀,想成功,想优秀,可是却种是有办法打消自己,让自己泄气,就如大人们所说的“三天捕鱼,二天晒网”那样,没毅力。

我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久以后,我将要离开中学,离开老师与同学,我要拥有一些属于我的记忆,随着大考,小考的到来,时间逐渐变短。因此,我做了一次分析:

1.在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

2.在考试前,临阵磨枪,突击复习,平时不积累。

3.考试前没有深刻复习,只是随便翻了翻书。

4.复习没有复习到重点,不知道重点在那。

2.高二作文分析 篇二

本节是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基础上, 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分析, 介绍了这个定律的一些应用。“案例分析一”是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欧姆表的工作原理, 从而拉近物理与技术的距离, 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是制造仪器或设备的理论基础。“案例二”设置了一个错误, 试图让学生讨论, 发现错误并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从而明白电源内阻对外电路的影响, 体会闭合电路和部分电路的区别, 提高学生全面思考, 分析电路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欧姆表的内部结构, 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欧姆表的工作原理, 正确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2)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能灵活运用这个定律分析并计算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 了解欧姆表的内部结构并掌握欧姆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 通过分析、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分析, 引起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重视, 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关注,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精神。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姆表的工作原理, 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思路】

1.引导学生回顾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和多用电表测电阻的实验。提出问题:欧姆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通过刻度值能直接读出电阻值呢?

2.展示多用电表的测量电路, 启发学生自己通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欧姆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欧姆表内阻的含义, 欧姆档调零的方法及原理, 测量未知电阻的方法和原理。

3.通过学生讨论, 交流, 让学生清楚欧姆表的刻度为什么是不均匀的, 为什么每次换挡时要重新调零。

4.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案例2”, 让学生独立解答本案例, 指出1、2小题解答是否正确, 并让学生上黑板展示第二小题的正确解答, 最后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器材】

多用电表, 两个定值电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电学规律, 在电路设计和分析中经常用到它,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它的内容是什么?你能写出它的一般表达式吗?

◆新课展示

一、探究欧姆表的工作原理

1. 提出问题

案例1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阻值时, 先要将红, 黑表笔相接, 进行电阻调零, 再将红, 黑表笔间接入被测电阻, 就可以通过刻度盘的示数直接读出电阻值。欧姆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通过刻度盘能直接读出电阻值呢?

2. 教师活动: (投影) 欧姆表内部电路图, 引导学生分析论证:

图1是多用电表电阻挡的原理图。设表头的满偏刻度为Ig, 内阻为Rg;电池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可变电阻为R% (调零电阻) 。则欧姆表的内阻是多少?

学生:欧姆表的内阻R0=r+Rg+R

(1) 当红、黑表笔相接触时 (如图2甲) , 相当于被测电阻Rx=______, 调节____的值, 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到____, 且Ig=____, 所以电流表的满刻度处被定为电阻档的____。

(2) 当红、黑表笔不接触时 (如图2乙) , 相当于被测电阻Rx→____, 此时电流表的指针指零, 所以电流表零刻度的位置是电阻档刻度的“∞”位置。

(3) 当红、黑表笔间接入被测电阻Rx时 (如图2丙) ,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I=_______, 一个Rx对应一个电流值I, 我们可以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与I值对应的Rx值 (图3) , 就可以从刻度盘上直接读出Rx的值。

(4) 中值电阻:电流表的指针指到刻度盘的中央时所对应的Rx值叫中值电阻, 此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所以中值电阻R中=R0=Rg=r+R。

(5) 如图3欧姆表的刻度是______的, 零刻度在刻度盘最____, 越往左边刻度的密度越大, 读数时要注意, 在中值电阻附近读数比较准确。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际测量电阻。

学生测量, 教师巡回检查。

二、鉴别真伪, 触发思维

我们已经通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探究了欧姆表的工作原理, 你能否利用它分析电路问题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7页的“案例2”的内容,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答正确吗?为什么?

教师活动: (投影)

案例2%如图4所示, 电源的电动势为3V, 内阻为1Ω, 两个相同的小灯泡H1和H2的额定电压为2.5V, 额定电流均为0.3A。 (1) 当开关S1闭合, S2断开时, 试计算H1中的电流和加在上的H2电压。

(2) 当开关S1, S2都闭合时, 试计算H2中的电流和加在H2上的电压。有同学做了如下的解答:

小灯泡H1上的电压即为路短电压:

(2) 因小灯泡H2与小灯泡H1并联, 小灯泡H2上的电压U=2.7V, 小灯泡H2中的电流:I=UR2=82..37A=0.33A

(1) 先安排课堂练习, 让学生独立解答本案例, 然后让学生指出第1, 2小题的解答是否正确?

(2) 让学生出示第二小题的正确答案:

灯H2两端电压U2=I2R=0.29×8.3V=2.4V。

(3)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产生错误的原因在哪里?

b.在什么条件下案例中第二小题的解题法方法是正确的?

c.电源的内阻对电路中的路段电压有什么影响?

在讨论的基础上, 主要由学生归纳以下结论:

a.S2闭合后, 外电路总电阻改变了, 小灯泡H1两端的电压也要随之改变, 而不在是2.7V。b.当电池的内阻r=0时, 案例中第二小题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教师可在此介绍恒压电源的概念。c.由U=E-Ir和知, 当外电路中的电阻发生变化时, 路端电压U将发生变化。只有当电池内阻r=0时, 路端电压U才不发生变化。

◆反馈练习

1. 用多用电表欧姆档测一未知电阻。

将倍率选择开关旋至“×100”.测量时, 指针停在“0”刻度线的地方。为使读数更精确一些, 有下列可供选择的步骤:

(A) 将红黑表笔短接;

(B) 将选择旋钮拨至“×K”档;

(C) 将选择旋钮拨至“×10K”档;

(D) 把两表笔分别接触待测电阻的两端, 记下度数;

(E) 调节调零电阻, 使指针指在“0”刻度线;

(F) 将选择开关拨到交流高压档。

请选出必要的操作步骤, 并按合理的顺序把步骤的代表字母填在横线上。。

【解答】C、A、E、F、D。

◆课堂总结

1.知能要点图解

2. 规律方法总结

(1) 欧姆表的刻度规律:I与Rx为非线性关系

(2) 欧姆表的中值电阻:R中=R0=Rg+r+R

3. 易误问题三点警示

(1) 把欧姆表与电流表, 电压表混淆, 误以为Rx=0的位置表盘最左端。

(2) 换用其他欧姆档时, 忘记重新调零。

(3) 使用欧姆表读数时忘记乘以倍率。

◆家庭作业与活动

1.认真完成课本P88课题研究“关于用电高峰的调查研究”

3.高二作文分析 篇三

关键字:高二学生;圆锥曲线;问题;对策分析

G633.6

一、数学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有些懒散

数学学习兴趣是一个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数学学科特点及自身个体差异等众多因素之间交错的综合性问题。圆锥曲线虽然是用坐标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但是本质上,圆锥曲线还是几何问题,且问题的难度比較大,这就在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一个普遍现象:开始学生学的兴致勃勃,最后往往是‘丢盔弃甲,学习过程浮躁不堪,作业敷衍了事,普遍反映:太难了。

出现这样的结果跟圆锥曲线内容本身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但是,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改变这个状态。如:在课堂中的定义教学:可以巧妙设计情景、采用试验法、借助PPT演示、借助数学软件动态教学、梯度问题教学、类比比较教学等,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尽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亲身体验曲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时刻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改变教学的方式的同时,要及时鼓励、少批评,亲自验算降低难度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曲线定义理解浮于表面

三条曲线同出于圆锥,它们的定义表达完美的将点、线在曲线中的动态关系揭示了出来,但是学生理解往往停留表面。比如,圆锥曲线的常规题目:

1.已知定点A(3,0)和定圆 ,动员和圆C相外切,并且过点A,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2.设点P(x,y)(y≥0)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一个动点(其中O为坐标原点),点P到定点M(0,0.5)的距离比点P到x轴的距离大0.5.求点P的轨迹方程。

像上述的这两道题目,很多学生的做法是按照求曲线轨迹方程的五步(建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化简、除杂),没有联想到用曲线的定义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时间,而且计算过程繁琐,易出现问题,导致丢分。究其原因:学生对曲线的定义理解的不够透彻。这在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中普遍存在。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注意:1、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在讲解椭圆定义时,除了让学生亲自带教具画椭圆或者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时,不妨同时设计几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①在画椭圆的过程中,有几个动点?几个定点?它们之间如何联系起来的?②在运动的过程中,哪些量变了?哪些量始终保持不变?试着找到等量关系。③如果我们将F1F2连接,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着怎样的不等关系?等等。2、及时的练习反馈。选择练习题不仅要根据学习内容有针对性,而且要根据学情,控制练习的数量和难度。及时的反馈,一方面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另一方面通过纠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可以深化对定义的理解。

三、繁琐的计算使学生‘望而却步

众所周知,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学生掌握许多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类比和比较、运动变化的思想等)是一个难点,而用代数的方法实施这些思想方法的繁琐冗长的运算是另外的一个难点,学生遇到这样的计算往往会‘止步不前,致使遇到圆锥曲线的问题就会‘仓皇而逃。一方面,圆锥曲线的计算确实很繁琐;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功底需要加强。

有的老师在高二圆锥曲线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到:学好圆锥曲线需要把好三关:定义关、计算关、类比关。可见计算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要顺利的通过此关,教师需在教学中多下功夫:①课堂中,重视计算,为学生的计算功底打下基础。首先,课堂中要设计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练,同时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第二,扶持和放手结合,老师要懂得哪些地方要为学生详细的演算,哪些地方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第三,留下一定量的针对性练习;②巧用定义,避开繁琐计算。如:在第二条中的两个例子,巧用定义,不仅可以避开繁琐的计算过程,而且大大提高了正确率; ③善于总结规律。例如:遇到中点弦的问题一般用点差法易解决;遇到求弦长、交点等一般要联立直线与曲线利用韦达定理;遇到求面积的最值一般要找不变量,遇到点运动的问题,一般首先考虑定义等等。④培养孩子迎难而算的决心,须知圆锥曲线的计算往往开始时山穷水尽疑无路,最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鼓励学生这是锻炼计算能力的大好机会。

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普遍不高

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圆锥曲线的综合题目时,都是比较畏惧的,因为综合题目除了有繁琐的计算,还有抽象复杂的数学方法蕴含,学生往往觉得自己分析不到。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将整个圆锥曲线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并在其中找相似、比较不同;第二、分析圆锥曲线问题时,多引导学生从图形中观察,找到问题的内在联系,进行类比、归纳总结,掌握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第三、多练习,开阔眼界,树立解题自信心。

本文从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角度,影射出教师在圆锥曲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改变黑板+粉笔的圆锥曲线教学为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和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而非简单的知识授予。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倪科技.“圆锥曲线”教学策略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15(7-8)

[2]周乐峰.高二学生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篇四

一、成绩分析

本次历史试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总分的50%;第二部分为材料题,由三道大题组成,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试题从总体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

1601班参加考试人数为18人,平均分为77分,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83%,比期中考试有所提高。

二、存在问题

高二历史教学,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分析试卷的结果看,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平时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知识点落实不能真正的到位,史实混淆。学生的课堂效率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分别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学生记得不准确,就搞混了。上课讲过多次的知识点,提问之后,学生都说会了、记住了,但是一做题就有一部分人不会。这还是与学生沟通少,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对学情把握不到位。2.拘泥于课本,训练题做得较少,不规范,导致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差。比如最后一道材料题问对喜歌剧诞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的核心及影响,实际就是在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影响,换成材料题学生就不会答。

3.上课老师讲的过多,学生学习时间少,节奏比较慢,以至于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期末复习,基本上是上完新课就只有一周复习时间(五节课)。

三、改进措施

俗话说“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对于教学本人下学期计划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认真落实教学进度,把握好上课的教学进度和节奏。2.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动态。课堂上把“教授过程”变为“学习过程,实施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解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做到教学问题化,知识系统化。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及展示的机会,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3、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无论命题如何改革,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却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常变的是命题形式,不变的是学科知识。历史要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重在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狠抓基础,课堂上帮助学生梳理框架,理顺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历史意义。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采用背诵、默写的方式落实知识点。4.注重能力培养,加强答题策略与方法的指导

讲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注重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注重对“历史 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把握,不拘泥于课本,学习思想文化要联系政治史、经济史,引导学生梳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力求知识的融会贯通。

平时训练落实到实处,选择一些典型试题进行变通训练。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答题方法的指导。如何审题,如何抓题眼,排除法的运用,语言的组织能力的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等。特别是材料题的做法,一定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把教材知识作为理解材料的背景。

5.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篇五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任再一 本次参加考试的班级是高二(1)班和高二(4)班,参考人数是39人,及格人数是22人,及格率是 56.4%,优秀人数是 18人。下面就这次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的总体特点

1、试卷紧扣教材,着重基础,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互为体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重在考查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设置新情境考查基础知识多,纯记忆性的知识考查相对较少,是一份难易适中、有较强区分度、很有参考价值的试卷。

2、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归纳比较概括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把历史事件、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题目思路开阔,联系实际,并体现了史学的借鉴功能。

3、试卷关注重点、难点问题,材料选取多样化,充分运用文献、地图、图片等材料来创设历史新情境,试卷的区分度较好,题目的切入点基本扣住了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必修选修教材交叉部分均能注意重点。

三、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选择题部分:失分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记忆不得法,审题能力差,解题无技巧,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主要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史实间联系搞不清,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概念识记不清。

2、主观题部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失分主要原因:1.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没有把握或把握不牢,对基本概念、结论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2.审题能力差、解题不熟练,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反映在平时学习中缺乏一定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3.文字表达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

四、今后教学建议

1、返朴归真,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不能投机取巧,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试卷不论怎么出,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不会变,扬州期末试卷特别注重对史实的考查和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具体的史实,也包括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要以教材为本,掌握得全面,记准记牢,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默写的方式强化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

2、强化训练,把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1)要打破教材的专题限制,做到融会贯通。选择习题要精,一定要选择

一些典型的试题进行变通训练,并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整合,对一些重点知识和学生在练习考试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要不厌其烦地讲,变换多个角度编制题目加以强化。要把解题技巧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练习中要做到有考必改、有改必评。

(2)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的指导。现在考试的一

个很大特点,就是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理解记忆,但不能只满足于“是什么?”,还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还有什么”?把握历史史实要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评价(性质、影响)等方面去把握。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归纳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同时进行横向、纵向联系。

对于材料解析题,看材料时应该结合问题来看,因为有些答案大多数可以从

材料中找。当然,现在的材料题回答需要结合教材中相应内容。对于学生从未见过的新材料,一定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把教材知识作为理解材料的参考背景。行文规范,文字要求简洁通顺,用历史学科语言(包括术语),禁绝文学描写类文字。

对于问答题要注意:(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把题目“肢解”清楚。首先

要抓住解题要求和条件。其次要明确中心,围绕中心答题。(2)归类对号,落实到教材的章、节和子目。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

(3)确定答题结构,列出简单提纲后再有针对性地作答。对于拿不准的题,多

答比少答更保险。答题要求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观点正确,文字表达清楚。

回答比较类的问题,一定要有比较项,如从历史背景、内容等等各个方面来考虑。

(4)除注意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外,还要注意答题的逻辑性、条理性,力求要点全面,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高中历史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精神,在教学中多提出或设计一些问题,旨在开

6.高二语文试卷卷面分析 篇六

从上面所示可以看出,期中考试成绩两个班并不是特别的理想,而且两个班存在着大的差距。53班均分68.3,54班均分66.8。作为这两个班的语文老师,我作了深深的反省,并且做出全面的试卷分析,概括如下:

一、试题评价:

该套试题容量较大,难度较高,除了文学常识,默写和文言文阅读是必修五的课文外,其他题型基本上向高考的题型靠拢,特别是诗歌鉴赏题,属于主观题,而这种题型学生较少接触;语言运用题容量也较大,有看图表,还考察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作文也是材料作文,该材料提炼的观点,可以用刚学习的文章例子论证,与课文内容也紧密相连,因此教会了学生学以致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答得不够理想,这些基础题基本上是课外的内容,靠的是学生平时的积累,这说明大部学生对基础的不够重视。

2、现代文阅读不够理想,不能够紧扣文本内容来解答。

3、文言文阅读不够理想,要求的较扎实的语言积累,而学生的文言基础不够扎实。

4、文学常识和默写解答得较好,这说明在老师的狠抓下,学生还是能够去学的,但这也反映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够强。

5、作文虽由材料中所提炼出来的观点,但没有提示的材料,而且学生由于对这一话题缺乏切身体会,而且理解能力不够强,所以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主题不够深刻。

三、具体题型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考查学生的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

一)论述类阅读题(9分)

三道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其中包括一些关键字句的查找和理解。从答题情况来看,三道题全部正确率不足20%。从试题分析来看,这些题并不难,只要学生掌握论述类题型的方法,用仔细、认真的态度来做题 ,基本上都可以得满分。它的难度要比高考这类文章简洁容易得多。

这类题型最好的解题方法是:先看题后阅读课文,这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可以节省时间。接着针对每一项中每一句子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然后判断是否和原文意思相同和相近。如果产生“无中生有”或“把意思扩大化、绝对化”等现象,就是错误的一项。这种方法适合考试用,却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把握不深。这次失分最严重的是第三小题,考查的是上下文理解和找关键句这方面的能力。这道题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因此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3分)

文言文阅读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察到对文言字、词、句的文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中词包括古今异义、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子主要考查对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的掌握情况。文言文文意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理解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次考试考查得的刚刚学过的《报任安书》,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这道题基本难度为零。但是全部正确的只占了30%,54班比53班还差,从这里给我一个很大的警钟,针对上课情况,应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查,尤其是针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应一对一进行检查,以保证教学效果的全面性。这方面我做深深的反省,并且希望以后工作改进。

这道题难度较大的是考查文言虚词。之、于、而、以等常见虚词。以后针对这些常出现的进行汇总。

古代诗歌阅读(7分)

这类题在整份试卷中的比重不大,但是却是每次考试中难度最大的,相对而言比较难于把握的。包括诗歌鉴赏和概括题,诗歌鉴赏、诗歌鉴赏考察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概括题是对学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考察。

这次考试也不例外。针对艺术手法与诗人情感表达进行考查。艺术手法每次考查最多的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比等。这次考查的是反衬。有15%的同学做出,其他同学在表层停留。针对这一题,应强调在多种艺术手法存在的情况下,要针对全诗或者指定句子主要的艺术手法考查。千万不要因小失大。表达情感时不是一种情感,所以学生应该在思维方面扩散,而不是单一化。这是我以后在讲课过程中需要吸取的教训和强调的重点。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这次考试考查内容是心修5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中的名句。这些内容全部背诵过。尤其是在53班,考前一天全部强调。但只有6个同学全部正确,54班仅李铭同学一人全对。针对这点需进行反思,采取一定方法加深印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一般情况下考查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重点知识。多项选择题基本上85%全对,值得表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全面,所以基本上失分1或2分。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仔细,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描写手法考查及作用因为平时一直在强调,所以失分较少,比较欣喜。

最后一题考查关键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分析理解。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所以全校没有一个人全部回答完整。以后应针对这类题型加强训练。

四)语言知识运用(9分)

考察了学生逻辑,推理,联想、想象能力和调动语言积累的能力。三道题全部答对者寥寥无几。这就要求在日常学习中,让学生加强对成语的掌握。还有针对病句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同时需要强调语法知识。对单句和复句的讲解。

看图表用文字表达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次遇到的题型,大部分同学回答比较直接单一,应针对图表反映情况做一总结。这要求以后在讲课过程中重点强调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五)作文(40分) 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

材料作文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多角度选取中心,进行写作。这次由于材料相对简单,再加上刚学过的《报任安书》和《记念刘和珍君》里面的内容可以运用于作文中作为事实论据。因此这次作文没一个偏题,脱离中心,学生能做到活学活用,非常值得称赞。

六)附加题(20分)

附加题基本上是主观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这次较为简单。第一题原文排序,第二题考察筛选和概括能力,第三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第四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的掌握。附加题由于是学有余的同学做。但这次相对而言前三道题简单,最后一道题较为难。附加题53班做得相对好些,54班做得较差。有的同学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来不及做。所以要求学生在考试期间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

四、教学改进措施

这次考试结果不甚理想,有许多因素存在。其中作为教师的我,临近考试嗓子不舒服,导致讲课不清晰,重点知识强调不够,对学生管理较为松懈,这是值得批评和反省的。针对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不仅课内的基础知识需要巩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2、对文言文的字、词、句的学习虽强调记忆,学会归纳汇总,学会巧分析,同时落实到方法指导上。

3、针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平时应适当辅导和培养。

4、我们虽然向学生推荐了许多课外阅读书目,但检查学生是否阅读了这一环节没有认真落实,导致了学生的文化修养较低,在今后的教学应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落实。

7.高二作文分析 篇七

2014 年12 月,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1], 其中指出考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等7 门设有加试题的高考科目中, 选择3 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简称为“7 选3”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下, 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和考试形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科地位由原来的学考变成现在的高考科目, 由原来的副科变成现在的主课, 学科地位提升至主课范畴。信息技术考试形式由原来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变成现在的纸笔考试。学科地位与考试评价方式的变化, 对信息技术现行教学策略提出挑战。

2016 年1 月, 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对我市五所普高高二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期末统测。信息技术统计的满分是35 分。考试的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考试基本情况如下表1 所示:

表1 数据显示, 五所普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差异显著。通过调查各校授课的信息技术教师, 了解到各校开设信息技术时间不统一, 导致信息技术进度不统一, 考试总体不理想。通过每小题得分率分析 (如表2) , 导致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因素是忽视知识整体性, 教学内容碎片化;不重视概念教学, 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上机操作体验不足, 观察不够仔细, 缺乏技术思想理解;审题不仔细, 书写不规范。

如何在笔试模式下开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实现上机操作向笔试思维能力的有效过渡, 提高学生笔试作答能力,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主导转变的有效性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 要求教师区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 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度, 大力促进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学校采取“选课走班制”, 打破原有“行政班”, 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比较原来“行政班”信息技术教学, “选课走班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7 选3”模式下, 我校信息技术课制定了技术“走班制度”, 分成选考A班类, 学考B班类。分别确定座位表, 任命班长 (负责点名, 上课纪律) 、学习委员 (汇总作业, 传递信息) 、各班小组长 (收发作业) ,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学科期末总体评价。

“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场地灵活切换, 以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因此采取上机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将计算机教室与普通教室结合进行教学, 即针对具体教学内容, 选择计算机教室还是普通教室, 例如:进制数转化、计算机编码原理、ASCII编码、汉字编码、存储量的计算、颜色的表示方法等偏理论教学内容, 适合采用普通教室。笔者认为, 结合多媒体投影仪, 板书讲授,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避免学生注意力转移在计算机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反, 对于涉及软件操作体验与问题解决情境设置, 教学场地选择计算机教室展开, 培养学生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模式下, 将过度依赖上机操作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应重视概念教学, 理解技术背后的技术原理,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教师演示, 任务驱动, 学生跟练”的机房教学模式, 运用教学软件“点这里”、“点那里”等口语式操作示范都需要转变。在纸笔模式下, 对知识和原理深度剖析, 多问“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图层没有显示出来?为什么控制动画的按钮没有作用?通过分析2015 年10 月的浙江省第一次“7 选3”技术试卷, 试卷的题型与考查内容倾向于这些“为什么”, 更加注重学生对操作性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纸笔形式下, 学生失去软件自动化帮助功能, 不能在答题过程中不断尝试与修正机会, 比如:以往上机考试中, Flash添加动作命令可以运用“脚本助手”, 即使在不是很清楚脚本动作命令语法格式的情况下也能轻松书写正确动作命令;而现在的笔试中, 需要学生完整书写动作命令, 分清动作命令添加对象是“帧”还是“按钮”, 鼠标触发事件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采取黑板板书, 动作命令语法及书写格式, 要求学生在Flash软件设置题目要求的脚本动作命令时, 关闭“脚本助手”, 采取键盘输入动作命令。通过Flash纠错辅助功能, 让学生慢慢理解动作命令, 培养学生转化“操作技能”为笔试能力。

新高考模式下, 注重学生计算思维培养, 强化思维训练[3]。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计算机应用软件, 而是分析问题, 对问题进行重构和建模, 将“内化”的操作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对计算机及软件的工作原理和特征有更充分的认识, 强调学生思维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笔者采取“学案导学”巩固学生计算思维, 将教学重难点以“任务要求”形式放在学案中, 让学生通过预习并尝试借助软件操作体验来解决学案中的问题;课后采取“一课一练”, 精选历年学考高考题、新题、好题, 让学生将操作知识应用于笔试;采取“专题突破”、“专题复习”, 如:计算机进制数转化专题、计算机计算专题、Excel专题、VB数据类型、循环语句等进行精讲;将概念性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形成“思维导图”。

新高考模式下, 笔者认真解读《浙江省普通高中技术学科指导意见》, 准确理解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 将上机操作与纸笔练习有机结合, 加强“命题”研究, “教考”结合;将网络资源与传统资料的结合, 资源共享, 统一教学进度, 加强校际校内之间交流合作。

三、学生主体提升的有效性

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根据自身特质、科目高考竞争力、高校专业要求、个人职业规划来选择科目, 学生要尽快适应新高考模式, 适应“走班制”。笔者对技术课堂进行强化管理, 采取多种措施弱化学生机房“开小差”动机,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如:机房硬件还原卡, 屏蔽监控技术, 典型学生谈话疏导, 学习任务完成奖励, 学科竞赛促教学等。

学生自学有效性提高。由于教学场地、教学师资、教学课时等条件的限制, 教学计划与进度、课时的冲突, 采取“学案导学”策略。学生通过学案导学, 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当天所学知识检测与课后拓展延伸检测。笔者严格控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不超过20 分钟) , 精练任务安排, 不占用其他科目时间。

学生课堂积极参与性提高。教学情境合理创设是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基点, 笔者精心设计情境, 激活知识, 注重生活实际引入教学,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如在信息技术第1 节课, 采取介绍前沿技术、未来技术, 科幻电影片段视频观看的手段, 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双面性, 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 正”、“反”, 进行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与展望知识的讲解, 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兴趣。在Excel复习课中, 笔者采取基于网站的学校汉字使用情况调研报告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对于普高学生, 作文用字量的多少反映了普高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用字教学是否有效。通过学生用字量、用字频度的调查, 可以让教师发现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 。表3 所示为数据汇总的结果展示。

学生课堂巩固有效性提高。笔者采取“趣、精、活、思”四个步骤进行, 兴趣是开启课堂教学的起点, 精讲精练是巩固知识的根本。如:Photoshop操作性的PSD文件, 学生操作完成后, 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置“故障”填空题, 让学生在Photoshop操作体验中发现“故障” (错误) , 解决问题, 如某图层不能进行操作, 原因是什么?文字图层能否设置滤镜操作?让学生活学活用, 借助软件去制作精美的作品, 如运用Excel统计月考成绩, 运用Photoshop设计精美的广告创意作品等。反思总结是巩固知识的终点, 也是新知识的起点, 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捷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也是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让学生在“犯错与改错”的思辩中成长, 巩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双向互动, 有效沟通

新高考模式下, 信息技术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化, 师生有效沟通, 增进感情, 利于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互动。从教学情境中互动, 正面引领, 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机房教学, 更多的倾向于“为什么”。教师通过“设疑”, 学生“设问”等方式, 深入挖掘技术原理, 比如:“错误百出”的Flash作品, 让学生观察, 操作体验, 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再比如, 讲解数据压缩的概念时, 演示包子与气球的压缩的动画, 形象讲解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形成“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用计算机处理”的思路。在课堂讲授中,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比如:Excel中数据显示:“##”、“#DIV/0!”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学生帮忙解决, 解决以后, 给予学生表扬与肯定, 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

在作业评价中体现师生互动。选取“典型作品”进行师生互评, 包括好的作品和差的作品, 对共性问题进行评价, 并分析出错的原因, 借助网络学习支持系统, 支持作品在线上传与互评。充分肯定学生完成的作品, 指出有待完善的地方, 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外, 课后师生互动可以借助班级虚拟学习社区、微信、QQ群等交流工具进行交流, 形成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上机操作的学生成果体验要转变为师生互动体验, 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知识的“内化”,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这给新高考模式下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许多挑战。因此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结合笔试题型与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重整教学内容, 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完成操作性任务与作品, 更需要深挖作品完成中出现的“问题与错误”, 注重学生思维培养与实践技能的锻炼, 在“7 选3”模式下才能实现信息技术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EB/OL].http://www.zjedu.gov.cn/news_zt/142002594919058137.html.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1.

8.我高二了高二作文 篇八

我竟然高二了,不可思议。我反复地问自己我的高一是怎么过来的,没想到这个问题却让我死一般迷茫。隐隐约约地记得,自己的大脑在两个球的碰撞之间迷失方向,脑细胞在以极大的加速度冲向死亡。生活被泡在了浓硝酸里,散发出被腐蚀了的浓郁的`金属气息。倒是每天都在以2兀为周期的函数曲线上不断地重复着夙兴夜寐的生活。因此同学们得出个很一致的结论:“我们的高一注定要围绕牛顿他老人家做圆周运动。”

高一已经过去,高二仍在继续。不过人生的轨迹会在此刻发生一些变化,成为开启六芒星阵的前奏。

师父说过:“蝴蝶是飞不过沧海的。”但我希望神会将我变成一只孤鸿,飞跃高考这片海洋。我此时此刻的话语正在等待一年之后被季风扩大成响亮的呼喊。作为一名理科生,能够弄明白季风的来时,对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师父还说:“相信的话你会比较幸福。”所以我相信神。

当然师父是文科生,说话也很有水准。当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交汇时,我便对文科班那种安逸的生活产生了好感,可是对我而言,就算死也要死在理科班,而同我一起坚守理科阵地的便是好蒙。

同为理科生,便有如此之多的共同语言。常和好蒙在QICQ上狂侃,一起谈论着理科生活。一起畅想美好的未来。恰巧的是,我们同时选择了上海,发誓两年之后一定要去负旦。与其说我们壮志雄心,到不如说我们都是好高务远,不过那也不一定是绝对的。

而每次都是以好蒙的一句话结尾:“兄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其实我们都在努力着,因为我们都觉得如果高二不放手一搏的话,今后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有谁曾说过:“只有经历两次高考的人生才完美。”我想这样的完美我们不需要太多,还是残缺点好。

9.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九

一、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试题主要是考查选修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同时为了复习的需要,出了一道《化学反应原理》的大题。从试题难度来看,难度适中,年段平均分57.32分,基本符合高考难度要求,可以说是一份比较有质量,有区分度的试卷。从考查内容来看,《物质结构与性质》重点内容基本把握,较少偏题怪题(个人觉得第4题原子轨道的量子数问题高考明确要求不考,为何一考再考,出题者不负责任?还是我个人对高考解读有问题?这个责任我可伤不起啊)。但是各章节的分配不是很合理:§1原子结构占39分(第1、2、3、4、9、12、15、16、18、19、20、21、23、27①⑤、28①、29①题);§2分子结构与化学键占29分(第5、6、11、13、14、17、26、27②③④、29③题);§3晶体结构占19分(第7、8、10、22、24、25、28②、29②题);化学反应原理占13分(第30题)。分数侧重点在§

1、§2,但是由于这次半期考试时间提前,比原计划早三、四天,所以没时间复习§

1、§2,复习较多§3却考得很少,造成大部分同学考试比较吃力,分数比较低,出题者没有权衡好比例啊。有些内容考得太多,有些内容该考的没考,如电子式考得太多了,重要的Cr、Cu却没考到;配位键、等电子体等高考的常客们都没出现;分子的空间构型是重点,却考得不多……

二、错误点分析与建议

本次考试暴露出的问题是非常多的。第一、课堂上爱神游四方的同学吃大亏。很多题目上课时老师都讲得很清楚,讲了n遍,但这些同学就是不懂,就是不听,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莫不是非要硬生生将老戴气死不成?(小强是不会那么容易死滴,不死就还得一遍一遍再讲!不信你一次都听不进去,如果高考前还是听不进去,那老戴也木有办法了)。第二、粗枝大叶的马大哈大有人在。写“名称”的写成“化学式”,如“7”和“1”,“H”和“N”的书写混乱,σ键的书写不标准,“钙”字写错,△H算错,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NH3、NaOH 电子式写错,“从小到大”排列错看成“从大到小”,物质的量当成是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写错……改试卷过程中发现有太多这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本是可以避免的,可为什么老是死性不改呢?看来一个人的坏习惯真的是会害你一生啊。但愿现在改掉这些毛病还来得及,不然小错也会要了你的小命。第三、基本功练得不扎实,马步扎不稳,出拳怎么可能有力?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电子排布式、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元素周期律、阿伏加德罗定律、1~36元素名称……该记的不去记,又谈何学好化学?就如学英语连单词都记不牢,学数学连简单计算都不过关,学语文连作文都写不通顺一样的道理,高楼万丈,根基最重要,一定要稳,该记的一定要记住,记牢。所以,学习上爱偷懒的同学就算你聪明赛过孔明、爱因斯坦,你也终究一事无成。态度决定一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那是古人早就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第四、漏洞不及时补,越漏越大。一些在平常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总是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认为不重要,没及时处理,问题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以致考试中问题出现的时候为时已晚。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问题会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做到及时查缺补漏,那么高考难免就会一败涂地。高考出题者有个变态心理,总喜欢找你的弱点(平常常错的点),然后给你致命一击。因此,单元复习、半期复习;进行月考、半期考后的反思;建立错题集显得是多么的重要。

化学反应原理第30题是主要丢分点,由于没有及时复习,这部分内容遗忘过快,造成失分严重。选择题错误点集中在这几题:4、8、17、21、24。第4题就不多说了,24题Na2O2 中的微粒为什么老是这么多人还在认为是O2—呢?填空29②也是一样,为什么就搞不清楚存在O22—呢?这个问题早就在高一化学学习钠时就重点强调了呀。而且26④问Na2O2中存在什么键,不是也很多同学都对了吗?这个???第8题是晶格能的比较,理应不是问题,但是会错的同学可能是学得不精,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都是懵懵懂懂过日子的。实际上这个问题如果你搞清楚了一回就够了,永远都不会再错的。它就一判断原则:根据库仑定律,先比较离子电荷大小,再比较离子半径大小,CaO、MgO 比NaCl、NaF 的电荷多,晶格能就大,然后前面二个对比,Mg2+比Ca2+半径小,所以晶格能大。第17题做错的同学估计连题目意思也没有读懂吧,只能说你注定不是读化学的料。第21题是考前一份练习中做过的题目,你还会做错,老师也拿你木办法啊!第二卷中物质结构的推断题,最为重要的就是推断不能出错,如果推错,那么“一子错,满盘皆落索”。后面的题目做了也是白做,浪费时间。所以这类题目审题一定要很仔细,字斟句酌,好好推敲,平时这方面练习一定要多做,多做了才能熟能生巧,考试如有神助。若你平时不推敲,考试时既费时间,又易推错。

10.高二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十

一、试卷分析

1、试题分析及分值结构

该试卷满分100分,由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类组成,其中选择题23个,每题2分共46分,非选择题5个共54分。

2、试卷内容

(1)考查知识点分布合理

通过对试题分布的统计可看出,必修一前五个章节都有知识点的考查,涉及的知识点有组成细胞的元素、细胞的结构与组成化合物、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酶与ATP、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但又重点考查了蛋白质、核酸、跨膜运输、酶的作用、光合与呼吸等知识点。因而该试卷对知识点考查既有一定的覆盖度,又突出了重点章节,体现了考查知识点分布的合理性。(2)既注重基础知识,又突出能力考查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可看出,选择题的第1—15题和非选择题的第24、25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选择题的第16--23题和非选择题的第26、27、28题则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3)既注重理论考查,也注重实验考查

选择题的第7、15,非选择题的第27题都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其中第7、15题主要是对书本上的实验知识内容的考查,第27题则是对课本实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而拓展实验题是近几年高考必考的一项内容。(4)文字、图表并存,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提取和转换能力 除了文字试题外,还有较多的图表题。如选择题的第6、8、14题,非选择题的24、26、28题都是图表题。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对图表中有用信息的提取和转换能力。

(5)试题尽可能向全国卷靠拢

(1)更注重过程与方法,加强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能力的考查(2)更重视语言表达的专业性,严谨性。

二、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90分以上有2人,80分以上11人,及格人数70人。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得分率低,甚至有个别空得分率为零,分析原因是在这次考试中学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基础知识不过关

不少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记忆不牢,理解不深或含混不清,甚至存在缺陷。如 选择题第7题,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本题正确选项应该是核苷酸和核糖核酸,而学生对于核酸、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等概念理解模糊,导致选择时出现错误判断。

(2)有关图表及其信息提取能力差

不少学生对生物图表,尤其是坐标曲线图的分析认识不到位,不能有效提取有关信息解决问题,造成严重失分。如第20题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26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3)审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不少学生不能全面准确扑获试题信息,不能正确联系和理解相关信息或知识点间的关系,更不能正确利用各种信息或知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策略和步骤,造成解题错误。如第15题淋巴细胞DNA的合成有D、S两种途径但一般不增殖,骨髓瘤细胞只有D途径,能不断分裂增殖,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在含有氨基嘌呤的试管中将两种细胞混合,加入PEG,问试管中细胞的种类和能增殖的细胞种类?这是对动物细胞融合的考察,由于涉及信息较多,学生不能将复杂的题干信息简洁化,造成思路混乱而出错。

(4)不能正确使用学科专用术语系统回答问题

28题生态系统的的考察,第四小题“根据实验装置及右表数据,分析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的主要作用是”本题目分值三分,要分两条回答,学生在答题时没有合理归类,没有运用专业术语导致失分严重。

三、今后教学措施

通过本次考试,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调整以后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1、立足基础,研究大纲。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抓住基础就能拿分,抓住基础就能不丢分,这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保证。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学习、研究考试说明,抓牢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训练。在知识点上查漏补缺,消灭盲点的同时,重视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对基础知识做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2、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

3、重视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的运用,整体提高

重视知识与生活、生产、新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联系,继续关注自然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重视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导实验结论,以及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等能力的培养,逐步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实验思想。

4、重视生物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中对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与科学实验基本原则;②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交流表达能力,主要是实验流程图、实验数据统计与处理的基本方法、用规范的生物学科专业术语进行准确表达等;③牢记教材实验或重要结论性语句。

5、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①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继续加强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做题技巧的的指导。②加强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并继续不定期检查和监督。③每章节学完,进一步做好单元小结课,并把单元小结课当成很重要的一节课来认真备课,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结构。

6、加强各科之间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生物备课组的沟通与合作,资源共享,研究教材、研究大纲、研究学生,共同探讨改进教学方法。不放弃每一个同学,上好每一节课,多和其他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交流,注重各班尖子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开展“五环节”教学法的实施,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7、加强训练

1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十一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文科参考人数为345人,理科参考人数为439人,其中文科平均分为99.41分,及格率78.84%,优秀人数15人,优秀率

4.35%,理科平均分95.69分,及格率72.89%,优秀人数11人,优秀率2.51%,全年级平均分97.33,及格率75.51%。

二、试题分析及今后对策:

1、总体情况:本份试卷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大多数学生学习

积极性和自信心为目的的原则,在试题设计时,以本为本,以课本和课堂所学为主,以容易题为主,同时顾及优秀学生,难易搭配。其中直接跟课本有关的题就占了43分,这在以往的语文试卷中是很少见的。因此这次考试学生分数普遍比以往高,学生对学语文也更有信心了。

2、选择题:选择题共33题,39分,其中8道题出自课本知识或

跟课文有关的知识,语音、字形、文学常识、文言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因为都是出自课本,因而得分率都挺高,另外古典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也出了两道阅读题,由于刚刚学完课文,所以学生印象深刻,这两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能答对。失分较高的仍是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三道题普遍只对一道,甚至三题全错,说明学生的文言词汇及句式积累很不够,文言语感极其需要培养,今后应加强练习。

3、翻译题。三题皆出自于课文,出题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

课文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是是学生把握好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题目的难度适中,各种句式都有涉猎到,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大意,翻译到位。但是个别的词语和句式学生还是有些模糊,如第一句中的古今异义词“成立”,很多学生翻译成了长大成人,“立”字没有翻译出来;第二句的“夭”字的使动用法,另外就是第三句被动句。学生的文言知识的不够扎实,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4、诗歌鉴赏2题,相比前几次考试,这次的答题情况有所好转,也许是这次的题相对比较简单,试卷留空白的人少了,答题也比较规范,这8分得6-7分的同学比较多,从诗歌的答题来看,学生能比较好的把握这首诗,分析得比较到位,但对象征手法掌握得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得在表达手法的运用这一块多花些功夫行。

5、背诵默写题一共10分,平均得分约6分,主要是错别字导致失

分;今后应加强理解性背诵指导。

6、现代文阅读题。本次考试所出的现代文阅读为小说,文章阅读难度不大,但学生答题明显缺乏条理和训练,因此得分较低。例如阅读题第二小题,让学生找出小说中前后对比的地方,这样的问题对于高二下的学生来说,已经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知识,就这样难度的题目竟然也有40%的同学没有拿到满分,5%的学生放弃作答。

对策:在即将到来的高三的学习中,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课

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答题方法的示范和训练,争取在高考当中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

7、作文题:60分,平均得分约47分,最低分0分,10多分的有5人,最高分54分。本次作文审题上没有障碍,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立意,但部分学生立意没有落到实处,即没有一个明确的立意,部分选择论述类写作的学生,论述起来给不知所云;优秀作文基本做到运用事实论证、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展开论述,但大部分学生的论述还停留在事例+结论的水平上;语言表达普遍不容乐观,很多文章的开头段中句与句之间没有一点关联,究其原因还在于逻辑思维训练缺失。今后加强议论文写作专项训练,结合语言运用题适当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12.高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十二

A.加速度和速度均不断减小

B.加速度和速度均不断增大

C.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D.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12.单摆的周期在下列何种情况时会增大( )

A.增大摆球质量 B.减小摆长

C.把单摆从赤道移到北极 D.把单摆从海平面移到高山

13.简谐运动的物体,回复力和位移的关系图是下面所给四个图象中的哪一个

14. 利用砂摆(用线悬挂起来的盛砂漏斗)描迹,显示简谐运动的图象的实验,如果考虑到砂子逐渐减少的因素,该砂摆的振动频率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5.一物体在某行星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的 。在地球上 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此行星上后,此钟的分针走一整圈所经历的实际时间是

A. h B. h? C.2 h D.4 h

16.卡车在行驶时,货物随车厢底板上下振动而不脱离底板,设货物作简谐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在图象上a、b、c、d四点中货物对车底板 压力最小的是

A、a点B、b点

C、c点 D、d点

17.如图所示是物体做受迫振动时的共振曲线,其纵坐标表示物体的:

A.在不同时刻的位移

B.在不同时刻的振幅

C.在不同频率的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幅

D.在相同频率的驱动力作用下不同物体的振幅

18.铁路铁轨每根长为12m若支持车厢的弹簧固有周期为0.6秒,则列车以多大的速度行驶时振动最厉害

A.20m/s B.5m/s C.6m/s D.12m/s

19.一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周期为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t时刻和 (t+△t)时刻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t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

B.若t时刻和 (t+△t)时刻的动能相等,则△t一定等于T/2的整数倍

C.若△t=T,则t时刻和 (t+△t)时刻的动能一定相等

D.△t=T/2,则t时刻和 (t+△t)时刻弹簧长度一定相等

20.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 ,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让其上下振动,振幅为 A, 当物体运动最高点时,其回复力大小为

A.mg+kA B.mg- kA C.kA D.kA- mg

13.高二作文拥抱高二 篇十三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去热带雨林寻找宝藏,发现了一种能散发香味的神奇植物。把它放在水里,它会沉到底部。然后他把木头拿到市场上拍卖。过了几天就没人关注了,但是隔壁的木炭卖的还不错。起初,他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信仰,但最后他改变了主意,把沉香烧成木炭卖掉了。最后,他意识到那是沉香,只有一小块能抵得上装满木炭的汽车的钱。

故事中的年轻人因为无法坚定自己的信仰而干脆改变了信仰,最后把价值连城的沉香烧成了廉价的木炭,他的损失可想而知。那么,一个坚定了信念的人会怎么样呢?

世界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有成为大书法家的信念。他努力了几十年,不顾寒冬酷暑。不知道断了多少刷子,磨了多少木板,黑了多少池塘。最终传世佳作《兰亭集序》被后人尊为“书圣”。就是因为王羲之能认同自己的信仰,持之以恒,最终成名。

再比如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立志要写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却因为一些政治纷争而入狱。在幸福的死亡和屈辱的人生中,他选择了屈辱的人生,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他们都认为司马迁怕死,但并不是因为他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要写一部历史巨著来完成父亲和自己的心愿。最后,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载入史册。

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是这样的?比如1000米赛跑,很多人跑着说坚持不下去了。真的是他们的体能吗?不,只是因为他们坚持不下去,没有信心跑到终点,只能是失败者。

上一篇:全国微信订阅号下一篇:远程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