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名人故事短篇

2024-06-23

学习中国名人故事短篇(精选9篇)

1.短篇中国寓言故事 篇一

周穆王决定用武力去征讨西部少数民族统治的西戎之时,西戎首领自知难以抵御这一来势汹汹的进攻。为了讨好周穆王,平息战祸,西戎首领献上了稀世之宝锟铻(kunwu)剑和火浣(huan)布作为贡品。

这锟铻剑是用锟铻山所产的纯钢,经反复锻造而成。剑长1尺8寸,剑刃放射红光,锋利无比,用它来切削玉石,就像切削泥土一样,毫不费力。

那火浣布更是奇特,用这种布料缝制的衣袍如果穿脏了,洗涤时不必用水,只需投进熊熊燃烧的大火中去就行。在火中,火浣布变成了火红色,而那些脏处则还原成布的本色。将布袍从火中取出一抖,整件布袍就洁白如雪,十分靓丽。

贡品送进王宫后,人人称奇,赞叹不已。可是,皇太子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世间根本不可能有削铁如泥的宝剑和不怕火烧的布袍,凡是说这种话的人都是虚妄的,他们靠传播假话骗人。

有位叫萧叔的大臣在见过这两件宝物后说:“皇太子过于自信和武断,他的结论有些蛮不讲理。”

其实,皇太子对他所不知道的稀有之物,采取不予承认的态度,是浅薄无知的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认知视野将会越来越广阔,许多原来被判为匪夷所思的事物将层出不穷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不能像周朝的皇太子那样武断地下结论,盲目地加以排斥啊!

【愚人得燕石】

宋国有一个愚蠢的人,他在山东临淄附近捡到一块颜色像玉的石头,其实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燕石,由于这个人没有见识,他惊喜得不得了,以为捡到了值钱的宝贝。他双手捧着这块燕石,一会儿把它贴在脸上,一会儿用手小心地抚摸。回到家里以后,还一个劲地盯着燕石看了又看,舍不得放手。

上,这个人要睡觉了,只好把石头放进柜中。他刚躺下一会儿,觉得心里很不踏实,于是起身从柜中取出“宝贝”,把它放在枕头下,这才安心地睡去。可是他睡着以后,迷迷糊糊在梦中发觉有人偷走了他枕头下的“宝贝”,于是他又从梦中惊醒了。他翻开枕头一看,那“宝贝”在枕头下面安然无恙。可是这个人依然不放心,于是又将石头紧紧握在手中钻进被子里,将石头捂在胸前,这才睡着。就这样折腾了一夜,他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天亮。

这个人想,总是将宝贝握在手里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请来工匠,用上好的牛皮做了一只装燕石的箱子。这皮箱共有10层牛皮。愚蠢的燕人先用10层上好的丝绸将石头仔细包裹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皮箱里收藏起来。这样,他才满意了。

过了些日子,外地有一个客人听说这个人得了至宝,特地找到他家里请求观赏一下宝石。于是这个宋国人在虔诚地斋戒7日之后,穿上端庄的礼服,又举行了隆重的祭祀,这才当着客人的面,十分郑重地打开一层又一层皮革做的箱子;解开一层又一层丝绸巾系成的包裹。那个外地客人这才好不容易地看到了这个宋国蠢人所谓的“宝石”,禁不住捂着嘴“嗤”地一声笑起来,竟笑得前仰后合。宋国人大惑不解,瞪着一双傻呆呆的眼睛望着客人问:“你为什么如此发笑?”

这位客人止了笑,认真地对他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燕石,和普通的砖头瓦片没多大区别。”

宋人听了大怒。他指着客人说:“胡说!你这是商人口中说出的话;你安的是骗子的心!”

那个外地客受辱后扫兴地走了。而这个宋国的蠢人则把这块燕石更加严密地藏起来,更加倍小心地守护着它。

2.中国神话寓言故事短篇 篇二

第二天早朝,玉皇大帝早早地就端坐龙庭,等天上各路神仙到齐后,就说:“近日,朕观凡间部落林立,方国万千,兽衣麻裳,茹毛饮血,互相厮杀。朕不忍我下界子民生灵涂炭,欲派火星下凡拯救人间,不知众卿意下如何?”各路神仙听罢,拱手齐呼:“大帝英明!”玉帝又问:“火星天神,你可愿往?”火星即刻拱手道:“小神愿往!”早朝已毕,玉帝回天寿宫歇息,各路天神也归其位。惟有火星天神拉太白金星说:“先师且慢,小神有言相求!”太白金星说:“我知道了,老朽有二句话相送:遇‘阳’而生,遇‘虎’则和。”火星问:“不知这两句嘱言作何解释?”太白金星微微一笑说:“一切自有天数。”

且说这火星真君本是天上的火神,因为是管太阳的,人们又称他太阳神。这日,他奉了玉帝之命化作一条赤龙,由红云环绕,离开天庭,来到中原大地上空。他在天空整整飞了七七四十九个来回,寻那“阳”地。当他飞到黄河南岸上空时,只见有一座城堡甚是壮观,城门上刻有“华阳”(今河南新郑北华阳城)二字,就降飞入城中。这时正好有熊部落国君少典正陪伴身怀六甲的妻子有蟜氏女登游华阳,于行宫中安歇。女登突然觉得腹中翻滚疼痛,一眨眼见窗外飞来一道彩虹,顿时屋内红光普照,瞬间那彩虹化作一条赤龙在屋里打了一个旋就消失了。一会儿,婴儿哇哇坠地。那孩子相貌甚是奇怪,身体憨壮,面如牛首,叫声嗡嗡。少典和女登见此模样,吓得浑身发抖,直呼妖怪。说也奇怪,那孩子坠地就会说话:“爹娘不必害怕,我是天上火星真君,是奉玉帝之命到人间来普救众生的。”少典、女登闻听此言,转忧为喜,急忙吩咐祭祀天地,祈祷上苍。少典和女登壮年得子,甚是欢喜,少不了宴请各部落酋长和族人祝贺,为他起名叫榆罔。这榆罔生性聪明,体格健壮,转眼之间就长大成人。一日他的父亲少典说:“我儿已经长大成人,该为父分担忧愁。近年来,南边陈丘(今河南淮阳)神农部落渐衰,你可到那里干一番大事。”榆罔依照父亲之命,辞别故里,去到陈丘。据传,榆罔到了陈丘发展农耕,种植五谷,采集草药,为百姓治病,受到部落爱戴,接替了炎帝职务,成为神农部落的第八代首领。

俗话说,天上才一日,人间几十年。火星炎帝奉玉皇大帝之命来到人间教民种植五谷,饲养畜禽,百姓也都吃饱了饭。其他各个部落也都效法炎帝模样,垦荒种植,教百姓吃饱了饭。但是各个部落之间仍然是你争我夺,互相厮杀。一日,玉皇大帝又对王母娘娘说:“原想人间吃饱了肚子,就不相互抢夺厮杀了,现在看来,这还不行,还须派上一位天神到人间将他们统一管起来,教他们懂法规,知礼仪。这样也许天下就太平了。”王母娘娘说:“玉帝老爷说的极是!”玉帝说:“你看谁能担当此任?”王母娘娘说:“我看只有轩辕星君能当此任。”玉皇大帝说:“是!是!甚合吾意!”

且说,那轩辕星君住在中宫,在天上是掌管雷雨的,有生化阴阳的本领。一日他来到太白金星处说:“先师,小神受玉帝之命,要到凡间走一趟,今天前来辞行,想请教先师,不知何处可以安身立命,成就大事?”太白金星说:“贤弟不必客气,请随我观看那神州大地。你看这人间环境,西部是崇山峻岭,北部是浩翰大漠,这南边和东边经常是洪水浩荡。这中部地区,像一把座椅,坐西面东。这里背靠嵩岳,左临黄河,南有颍淮,东面是大平原,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靠山可以狩猎采果,临河可以捕鱼捉虾,平原可以种植五谷……只要这里百姓富了,部落强大了,何愁不能统一天下?贤弟座下就是有熊国,你不妨就到那里去吧。”轩辕星听罢连连道谢,化作一条黄龙,由黄云扶绕,飞往人间。一日上午,有熊国的国君少典和他的妻子附宝正同部落的男女老少在具茨山下用一种叫做耒耜和铫的生产工具耕田种谷,突然头顶响起一声闷雷。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霎时将整个天空罩个黑暗暗的像个锅底。在黑暗中,人们看到天空有一条黄龙从天而降,摇头摆尾,张牙舞爪,口若血盆,直奔附宝而来。附宝见状,“啊”的一声昏倒在地。

少典和人们醒过来去看附宝,只见她像安睡一样平躺在地上。少典将附宝叫醒,问她怎么样。附宝说:“没有什么,只是觉得肚里有些不舒服。”打这以后,附宝怀了孕,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一年过去了,孩子没有生下来;二年过去了,孩子还是没生下来。附宝害怕,对少典说:“我肚子里怕是一个怪物。女人生孩子只要八九个月,已经过去二年了还没生下来,不是怪物是什么?是否请个巫师给看看!”少典说:“也好!”于是请了巫师。巫师一看,拍着双腿笑着说:“不用怕,没有错,准是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到了第三年的一天,少典和附宝查看农桑,来到一个叫轩辕丘(山)的地方。少典兴致大发,对附宝说:“这里真是人间仙境,何不对诗助兴?”附宝笑着说:“如何对法?”少典说:“这轩辕山四处都是美景,咱就以轩辕山为题对诗如何?”附宝说:“好!好!夫君你先说吧,小妃自然跟上。”少典随口道:“站在轩辕山,举目向东观,近处是枣林,远处是沙滩。”附宝也随口对道:“站在轩辕山,举目向西观,远处是嵩丘,近处是桑园。”两人吟罢东西,少典和附宝又对吟南北。少典说:“站在轩辕山,抬头向北观,近看是桃树,远看是太山。”

附宝也吟道:“站在轩辕山,抬头向南观,近看是姬水,远看是杏园。”附宝话音刚落,只听背后有人大声喊叫:“好诗!好诗!让老朽也凑个热闹!”少典、附宝扭头一看,见是一位老者。那老者上前拱拱手,随口吟道:“站在轩辕山,举目向上观,此处是天心,八方来朝班。”吟罢,三人又是一阵大笑,尤其是附宝,捧着个大肚子笑得喘不过气来,突然觉得肚子一阵疼痛。少典躁急地说:“怕是要生孩子了!”那位老人忙说:“快随我到家中。”附宝刚躺到床上,孩子就落地了。传说生这孩子时满屋都是红光,轩辕丘的四周有四条龙飞来游去像是护驾。这孩子身似龙体,脸似太阳,二眼如月亮,手足像龙爪,说话犹若宏钟……。少典和附宝甚是欢喜,说:“老天爷叫您生在这轩辕丘上,就起名叫轩辕吧。这轩辕丘的前面,有一条姬水河,你就姓姬吧,以后大家就叫你姬轩辕。”老汉也高兴地说:“我看这孩子相貌非凡,有帝王之相,如果他得了帝,做了天子,咱这轩辕丘北边是黄水河,不妨就叫‘黄帝’怎么样?”大家当是戏言,都哈哈大笑起来。

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东方岁星见火星、轩辕星都先后下凡,到人间做了天子,当上酋长,万人敬仰,四方朝贺;而自己却在天庭做玉帝的把门将军,心中实在不是滋味,因此,轩辕星君下凡人间不久,他就将镇守东方的差事交给手下一个叫句芒的小神守着,化做一条苍龙,由青云环绕,嚓地降落在东方的济水一带。这里是九黎族蚩尤部落,岁星做了蚩尤部落的首领,其名就叫蚩尤。

3.中国名人故事:朱德 篇三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四川仪陇人。1909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战争,任过滇军营长、团长、旅长。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领导 四川沪州、顺庆起义和南昌起义,曾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军长。1928年 同陈毅等发动了湘南起义,率部与毛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长。1930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部指挥,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兼任军委成立的军事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后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军委前方军事委员会分会(后改称华北分会)书记。

1938至1939年间,先后兼任过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和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年曾负责领导军事教育委员会并兼任军事学院院长,194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继续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朱德协助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军事理论和实战中的建树。是毛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4.中国名人励志故事 篇四

马云在一次接受记者的访谈时,曾说过这样一件事。大概是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不记得是什么原因,他和班里的一个男同学吵了起来。这个男同学人高马大,平時喜欢欺负人,几句言语不和,就一拳打在了马云的脸上,马云的鼻子当场就流出了血。当时马云又瘦又小,再加上受到惊吓,一时愣住了。直到男同学得意洋洋地走后,马云才手忙脚乱地捂住鼻子,哭了起来。

马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让那名打人的男同学向马云道了歉。但马云心里却没有释然,一直觉得很委屈,一连数日都闷闷不乐。父亲得知情况后,对马云说:“你只能释然,并且原谅他。”

“为什么?他可是打了我呀!”马云委屈地问。

父亲接着说:“是的,你可能会因为没有还手而耿耿于怀。可是,当时你选择了告诉老师,就是把处理这件事的权力交给了老师,而老师已经处理了这件事情,所以,你就只能接受这个结果。而不是再因这件已经解决掉的事情而苦恼。”听了父亲的话,马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后来,马云一直把父亲的话记在心里。在他人生的每一个重大选择面前,马云都会想起父亲的话,他告诉自己,如果把处理事情的权力交给别人,就不要抱怨处理后的结果,接受并释然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愿意接受别人处理的结果,那么,最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权力握在自己手里。

励志故事2:鲍鱼与白菜心

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门下的徒弟众多。

不过,有多名优秀徒弟走红后,都相继选择了离开德云社,自己出去单干。

有一次,有人撺掇已经成了名的岳云鹏也出去单干。

岳云鹏摇摇头,回答说:“别一看师傅赚钱了,我就要怎么样。德云社就像一盅佛跳墙,师傅郭德纲是海参鲍鱼,我自己不过是旁边的白菜心。有人不爱吃海参鲍鱼,就爱吃白菜心。可约朋友吃饭,怎么说?吃白菜心去?不对,去吃佛跳墙。虽然海参鲍鱼他没动,但他是打着这个名义去的。道理一样,我是白菜心,可没这海参鲍鱼,大伙儿可能就不会来了,没有人会单独来吃白菜心的。”

面对别人的撺掇,岳云鹏并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他巧妙地运用比喻,将师傅郭德纲比作海参鲍鱼,自己不过是德云社这盅佛跳墙里的白菜心而已,这样既表明了自己不会离开的态度,又体现了他谦卑、低调的做人原则。

也正是因为岳云鹏的忠诚与敦厚,才让他成为郭德纲最倚重的徒弟,并随郭德纲在春晚的舞台上一举成名。

励志故事3:等待了的金马影帝

1964年2月16日,刘青云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三水。他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刘青云从小十分顽皮,经常与同学逃学,因此常遭父母责打。

刘青云的理想是当宇航员,可惜一无所长,中学毕业后,他只能在写字楼做办公室助理。哪家公司一时缺助理就会通过职业介绍所找上他,刘青云走马灯似地当替工,最长的也只做了两个月。

在他18岁那年,香港无线电视台第12期艺员培训班招生。刘青云呆头呆脑、粗眉大眼、一副冰冷的黑面孔,长着这副模样,难道还想当明星?可是,刘青云凭着超强的信心,成了3000多名应试者中被录取的20位幸运儿之一。在艺员训练班里,与刘嘉玲、吴君如、曾华倩、蓝洁瑛等人相比,刘青云表现并不突出,但他非常好学。在毕业会考中,他凭着一个自编自演的喜剧,顺利成为“无线”的签约艺员。

刚出道时,刘青云片约不断,一天要赶两三个剧组,尽管是演配角,但对初出茅庐的演员来说,也算是非常幸运了。接着,《新扎师兄》中的“FIT佬”这个角色让他大获成功。而之后几部戏都反响平平。

在拍《大香港》时,刘青云与大名鼎鼎的周润发演对手戏,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使刘青云痛苦的倒不是周润发精彩的演技让他相形见绌,而是他发现自己似乎根本不知道怎样演戏。

此时,由他担纲主演的古装剧《薛刚反唐》又遭到禁播,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迷惘、痛苦与失败吞噬着他的自信心。他开始有点自暴自弃,夜夜笙歌,日日狂饮。这种颓废的日子,他一直持续了将近两年。终于有一天,刘青云痛下决心戒了酒,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直面失败。

他到图书馆找有关戏剧的书来看,观摩其他演员的演出,吸取别人的表演经验。努力终会得到回报,绝境中的刘青云又逢生机。“无线”拍的台庆剧《大时代》,是刘青云电视生涯的代表作,他把方展博刻画得淋漓尽致,并因此荣获香港著名周刊评选的“1992年最受欢迎的电视男艺员”大奖。

第一次荣获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是因为他接拍的第一部电影《新不了情》。虽未最终获奖,却因此接到了雪片般飞来的电影片约。此后,刘青云开始在电影圈大展拳脚。

从1993年正式踏入电影圈到现在,刘青云已经拍了60多部电影,11次获得金像奖提名,却直到的第8次提名,才正式获奖。刘青云说:“其实我自己都忘了提名过多少次,所以也不觉得等了很久。我已经习惯了,每次金像奖提名之后,我都会告诉自己,今年拿不到,明年还有机会。到了后来,我就无所谓了。”

11月24日晚,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落下帷幕,刘青云继之后,凭《夺命金》再次入围金马奖提名,最终获得“影帝”殊荣。他说:“我的进步真慢,13年真的太长了。”

主持人曾宝仪都忍不住感叹,大家都知道刘青云演得好,演得拼,但是“这真的是他第一次获得金马影帝,真的是第一次。13年了,轮也该轮到他了!”

励志故事4:韩红靠自信红起来

韩红用歌声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了最红的歌星。

韩红是怎么红起来的呢?

说实在的,单从形象上看,韩红是不具备成为红歌星条件的。第一次见韩红在电视上演唱时,怎么也不相信她能红起来,因为在演艺界,是最讲究形象的。

命运对韩红是很苛刻的,不到六岁她就永远地失去了父亲,母亲工作繁忙,韩红只好跟着奶奶、叔叔一起生活。奶奶一边在服装店当裁缝,一边在街上卖冰棒,靠这点收入养活全家五六口人,生活的贫困与艰难可想而知。但韩红却一直喜欢唱歌,1980年,她正式参加少年儿童合唱团接受正规训练,1985年参加全国首后金孔雀杯声乐大赛,获得北京赛区优秀奖。后来,她进入二炮文工团。可是文工团一些人觉得她形象不好,她被迫退出文工团,在通讯站当总机接线员,一干就是十年。但韩红始终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歌手,终于在1995年,她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李双江,同洋以创作曲目《喜玛拉雅》获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大赛铜奖,又连获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歌手选拔赛金奖,中宣部、中组部、文化部、广电部主办的歌唱“孔繁森”声乐作品创金奖、演唱金奖。

从至今,韩红获得了包括第45后格莱美最佳女艺人奖在内的30多个有影响的奖项。谈到自己曾经的遭遇,韩红说:“我从不抱怨,我只是不停地努力,我自信我会成功。”

韩红的成功,正是靠着这种高度的自信和不怕困难的坚韧。试想,如果她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坚韧,能在通讯站沉寂十年后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吗?面对别人的讥讽和自身的条件——身材矮胖,貌不出众——并不在意。要是换个意志薄弱的人,早就放弃了。

韩红的成功让我们明白,目标是靠信念支撑的,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它能够给人以持久的动力,可以使人发挥出超常的潜能,并能在坚持中创造奇迹,使理想变成现实。

励志故事5:牛根生够个“大写的人”

牛根生,何许人也?曾经的伊利集团副总,现在的蒙牛集团当家人。虽是闻名天下,但有些人只知其名却不知其事,更不识其人。

1983年,牛根生还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伊利前身)的一名普通工人。那时,一个叫郑俊怀的人调到濒临倒闭的奶食品厂任厂长。当时的奶厂一片凄凉,只有两间布满蜘蛛网的车间和一个狭小的门面。在一次动员大会上,为号召全体职工艰苦创业。郑俊怀向全厂职工讲起自己的母亲如何在贫困中支撑一个家。讲到动情处泪流满面,但台下的员工却无动于衷无精打采。尴尬之际,一个高大粗壮、说话直爽豪迈的年轻人带头鼓掌、高声叫好。他,就是24岁的洗瓶工人牛根生。郑俊怀一眼就看出,牛根生是个一呼百应的人。

郑俊怀没有看错他。奶厂筹建冷库,就在接近完工时,突然意外失火。望着被大火无情吞噬的冷库,郑俊怀心痛至极,一头冲进火海里欲同归于尽。火光中,牛根生一把抱住他,急得大喊:“郑大哥,难道你忘了你娘吗?你娘不是对你说越是艰难越要坚持吗?”郑俊怀猛然惊醒,鼻子一酸,紧紧握住牛根生的手,一句“好兄弟”后就哽咽着再也说不出话来。从此,兄弟二人相互鼓励。披荆斩棘,硬是闯出了一条财富之路。伊利集团一跃成为中国乳业的巨舰。

可再好的哥们儿,处久了,也难免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而致意见分歧,产生嫌隙。那时,牛根生已经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伊利集团的副总,按照高管分工,分管了技术中心、调度、质管、基建、牛奶公司等十几个部门,对自己绝对权威特别看重的郑俊怀心头不痛快了。19,牛根生率先为一位身患癌症的伊利员工捐款1万元,郑俊怀更是不悦,竟兀自放话道:“他副总捐1万,我老总该捐多少?”牛根生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两年。原是郑俊怀逼迫并着意安排的,但19牛根生回来后。郑俊怀硬是不给报销1万多元的学习费用。

郑俊怀和牛根生终于矛盾激化。到无法共事时,牛根生没有怨恨,没有中伤,而是选择了离开——辞去令人羡慕的副董事长和副总经理职务。牛根生辞职了,他筹集100万元资金注册成立“蒙牛”。从头再来,十几个旧部竟自动聚集到他身边。100万元干得了什么事?但是,牛根生的公司一成立,几个月间竟有300多从事奶业生产、销售、技术人员自愿放弃原单位的优厚待遇。甚至千里迢迢追随牛根生重新创业。那时,郑俊怀想的是自己犯了一个大错:放掉了一条龙。

从无到有,“蒙牛”乳业奇迹般地迅速崛起。“蒙牛”和“伊利”同在呼和浩特市,狭路相逢,短兵相接。郑俊怀领导下的“伊利”对“蒙牛”采取的是严厉的封杀——不但以“取消经销权”对经销商进行威胁,绝不允许经销“蒙牛”。而且一夜之间砸烂呼市48块蒙牛广告宣传牌。牛根生冷静处之,保持极大的克制。不曾想,忍让和克制,竟使“蒙牛”的人气和销量大涨。

人生在世,有得意之时,也难免会有失意之日。谁也没有料到。郑俊怀因挪用公款购买股票涉嫌犯罪而被捕。人们要求牛根生评论郑俊怀,牛根生却只说了一句话:“没有郑大哥的培养,就没有我牛根生的今天。”郑俊怀被检察机关带走后,牛根生辗转打听得知郑俊怀被关在包头看守所里,当即托人给郑俊怀捎去1万块钱生活费;又给郑俊怀92岁的母亲捎去1万元钱,只说是她儿子给她的生活费。郑俊怀的女儿在加拿大留学,学费不足,郑妻找上门来相求,牛根生当即与当年伊利的同事们商议,一起筹集了30万元,其中牛根生一个人便拿出了10万元。当牛根生把这些钱送到郑俊怀手中时,郑俊怀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你不计前嫌,是难得的好人啊……”

牛根生仗义疏财还不止这些,201月,牛根生将所持有的蒙牛股份全部捐给慈善事业,当时市值高达1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部捐股全球第一人,当时业界也誉称牛根生为“世界上最穷的富翁”。

然而在生活中。身家数百亿的牛根生却一直保持着俭朴的作风。他每天坚持到食堂排队打饭,吃跟员工一样的饭菜。他现在住的房子还没有副手的大,坐的车子也没有副手的高级,穿戴用品还赶不上手下的员工。就这样他也从不怨天尤人,他说:“我的原则是:要善于跟自己较劲。千般错万般错是自己的错,千不对万不对是自己不对,千不好万不好是自己不好。”因此,,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他发现有人比他更合适管理企业。他就果断地把总裁的位置让了出去。他还表示后还要把董事长一职让出去。为此,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感慨地说:“20我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先生。我认为他是当代的超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超乎常人的所作所为,所以我管他叫超人。”

5.中国名人故事 篇五

【名人故事: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宋朝南迁第一任皇帝,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赵构在位初期因为**,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等。但他中期眼见女真的强势,又为了集权中央、强化皇权,因此采用了求和政策,大部分时间都是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并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着有《翰墨志》。被迫让位后病死,终年81岁,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宋高宗赵构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8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在他逃抵临安后,又为形势所逼,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后却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地屈膝妥协。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南下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即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汴京仅45里之遥。然而宋高宗却惟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不久,更诬陷、冤杀了岳飞,以割地、纳贡、称臣的屈辱条件,与金朝订立了“绍兴和议”。

高宗对内还全力镇压了洞庭湖地区的钟相、杨么农民起义。绍兴和议后则全力排斥打击抗战派,朝政完全被议和派所把持。至使大批主战派官员被贬谪被迫害。高宗还严禁对议和不满的呼声,太学生张伯麟在壁上题词:“夫差,你忘记越王杀害你的父亲吗?”结果被打几十大板刺配吉阳充军。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废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大举南侵。在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为虞允文统帅的宋军所击败,使南宋再次转危为安。不过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了军民的强烈反对。而使他的统治难以继续维持,高宗和宰相陈康伯等商议后,以年老厌烦政务和想以“淡泊为心,颐神养志”为借口,在次年6月宣布退位,禅位于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退居德寿宫。

【名人故事:宋太宗赵炅】

宋太宗赵光义(939—9),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在位共,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宋太宗赵光义烛影斧声

汴京午门石狮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朝的太祖忽然驾崩,年仅50岁。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这就是太宗。赵光义

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继位又不合情理,于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谜:十九日夜,大雪飞扬,太祖命人召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光义入宫。光义入宫后,太祖屏退左右,与光义酌酒对饮,商议国家大事。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与此同时,这些宫女和宦官还听到太祖大声喊:“好为之,好为之。”两人饮酒至深夜,光义便告辞出来,太祖解衣就寝。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驾崩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然而,王继恩却去开封府请光义,而光义也早已安排精于医术的心腹程德玄在开封府门外等候。程德玄宣称前夜二鼓时分,有人唤他出来,说是晋王召见,然他出门一看并无人,因担心晋王有病,便前来探视。二人叩门入府去见光义,光义得知召见,却满脸讶异,犹豫不肯前往,还说他应当与家人商议一下。王继恩催促说:“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先了。”三人便冒着风雪赶往宫中。到皇宫殿外时,王继恩请光义在外稍候,自己去通报,程德玄却主张直接进去,不用等候,便与光义闯入殿内。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便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说:“晋王到了。”宋皇后一见光义,满脸愕然,但她位主中宫,亦晓政事,心知不妙,便哭喊道:“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官家是对皇帝的称呼,她这样喊光义,就是承认光义做皇帝了,赵光义也伤心流泪说:“共保富贵,不用担心。”于是,赵光义便登基为帝。

6.中国名人的成长故事 篇六

1961年的三月,微风中带着丝丝春意,我家的小房子里却闹翻了天。因为已经42岁的母亲竟然再次怀孕了,而她肚里的那个小生命就是我。

“生出来的宝宝身体可能会很弱,不要冒险,还是拿掉吧。”“科学界研究过,高龄孕育的宝宝,低能的几率要大一些。”一屋的亲朋七嘴八舌,极力阻止我来到这世上。

但不管他们怎么举例子、讲科学,母亲都铁了心——“我的孩子个个都健康、聪明!”就是这样一句充满勇气而坚定的回答,赐予了我生命。高龄孕育和生产的艰辛,母亲默默承受,绝口不提。

我是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几乎不可能安静地在一个地方坐上半小时;上课特爱讲话,甚至惹得忍无可忍的老师用胶带封了我的嘴;为了能晚睡一小时,我把家里的钟表全调慢一小时,害得母亲第二天迟到……但母亲并不像其他家长一样对我严厉管教惩罚,反而觉得我非常有趣。

我想,母亲一定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才能如此容忍甚至欣赏孩子的调皮和淘气吧。母亲陪我们玩游戏总是很投入,有次她跟哥哥玩水战,在楼上看到哥哥从楼下经过,就把一盆水全倒在了他头上,两人玩得开心极了,家里却变成了一片汪洋。

曾有个邻居夸口,说他家水池里养了一百条鱼,我们全家都不信。几个孩子趁邻居不在家,将水池的水放干,一条一条地数鱼,只有五十多条!鱼被折腾死不少,气急败坏的邻居到我们家抗议,母亲一面道歉,一面偷笑,因为“数鱼行动”就是她亲手策划并带着我们干的。

和这样的母亲在一起,我们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即便是现在,母亲也和我们打成一片。

幼儿园的第一次跨越

母亲的宽容和“顽皮”并非没有节制。一旦与我的成长、未来相关,她就会变得严肃起来,要求也非常严格,甚至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

在这样的教育下,当其他同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我已会背《九九乘法表》和古诗词了,我并不热衷于撒娇,我渴望长大。记得那一天,母亲告诉我:“明天送你去幼儿园。”我兴奋地在床上蹦跳着,仿佛一入学就是大人了。

刚去幼儿园的几天,一切都很新鲜,连糖果都比家里的好吃,还有这么多同学一起玩儿。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我就腻了,吃点心、唱儿歌,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就足够了,但我们每天都重复着吃呀唱呀,我连做梦都是听腻的儿歌……我跑回家,大声宣布:“我不上幼儿园了行不行?我要上小学。”

母亲问我:“怎么了,幼儿园不好吗?”

“太无聊了,老师教的东西也太简单了。”我一股脑地倾诉着。

“你才五岁,再读一年幼儿园就可以读小学了。”

“让我尝试一下好吗?下个月私立小学有入学考试。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

母亲确信我不是一时冲动:“好吧,我明天去学校问问。”

小学入学试题对我来说易如反掌。放榜那天,母亲陪我去学校,一下子就看到“李开复”三个字在第一名的位置闪亮。母亲像个孩子般激动地叫起来:“哎呀,第一个就是李开复,你考上了!”

我也激动地抱住母亲哇哇大叫。那一刻,母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即便是过了几十年我也记忆犹新。原来,孩子一丁点的小成功都能够让母亲那么骄傲。感谢母亲给了我第一次跨越的机会,让我体会到了大胆尝试、积极进取的成功。

在中国,父母不愿让孩子冒险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是很重要的。

严厉的慈母

中国人总是把孩子的“听话”当作优点,但我的母亲更希望我学会“讲理”。

考入小学后,我不免得意。每逢父母有朋友来家做客,我都要偷偷告诉他们我有多聪明、多厉害:“阿姨,我已经读小学了!”

“真的吗?你不是才五岁吗?”

“对啊,我跳级考进去的,还是第一名呢!”

“那进去以后的成绩呢?”

“除了100分,我连99分都没见过呢!”

没想到,我刚夸下海口,第二周的考试就得了个90分,而且跌出了前五名。看到我的成绩单,妈妈二话不说,拿出竹板把我打了一顿:“打你是因为你骄傲。你说‘连99分都没见过’,那你就给我每次考100分看看!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别人出自真心夸奖你,才值得你高兴。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懂了吗?”

“知道了。妈妈还生气吗?”

“不气了,要不要躺在我怀里看书?”母亲的气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她每次的处罚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让我永远牢记。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就是躺在母亲怀里读书。有次考了第一名,母亲带我去买礼物。我看上了一套《福尔摩斯全集》,但母亲说:“书不算是礼物。你要买多少书,只要是中外名著,随时都可以买。”结果,她不但买了书,还买了一只手表作为礼物送给我。

从那时起,我就整天读书,一年至少要看两三百本书。直到现在,书也是我不可或缺的朋友。

42个月的陪读生活

我10岁时,远在美国的大哥回家探亲。他跟母亲抱怨,怪台湾的教育太严厉,小孩子的灵气越来越少。母亲叹了口气:“唉,为了高考,有什么办法呢?”

看着我整天被试卷和成绩单包围,承受着升学的压力,没时间出去玩,也没有朋友,大哥忍不住说:“这样下去,考上大学也没用。不如跟我到美国去吧。”

母亲从没去过美国,她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但却出人意料地保留了一份开明的天性。听了大哥的建议,她决定给我一片自由的天地。

11岁的我来到了美国南方田纳西州的一个小城市,在这里的一所天主教小学读书。入学第一天,我就蒙了。虽然也学了不少英文,我却完全听不懂老师和同学们在说什么。

幸好我还算聪明。有次数学课,老师问1/7换成小数是多少。我虽听不太懂英语,但还认得黑板上的1/7,这是我以前背过的。当我朗声回答“ 0.142857142857……”后,同学和老师都目瞪口呆,从不让学生“背书”的美国老师几乎认为我是“数学天才”。母亲得知后,显得比我还兴奋,因为我终于开始一点点适应这里的生活了。

母亲一直不懂英语,但她每年都会花6个月时间在美国陪我读书,每天看着我去上学,唯一能做的是为我准备好吃的点心和晚餐,她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等我放学后听我聊学校里的事。这种陪读生活延续了整整7年,在每年陪读的6个月里,母亲要默默忍受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的生活环境;而在她返回台湾,与我分别的6个月里,同样为我的学业操心着。

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我在美国的第一年,母亲陪读6个月后要赶着回台湾料理事务了。上飞机前,她交代我两件事:“第一件是不可以娶美国太太。”

“拜托,我才12岁!”我红着脸回答。

“美国的孩子都很早熟,所以要早点告诉你。不是美国人不好,只是美国人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都不一样。而且,我希望你做个自豪的中国人,也希望你的后代都是自豪的中国人,身体里流的是百分之百炎黄子孙的血……”母亲拉住我的手继续说:“第二件事,每周写封信回家。”

我在美国接触到的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自信和果敢的种子。我很快克服了语言障碍,并在两年后的州级写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人们都说,小孩子最容易掌握一种语言,也最容易忘掉一种语言。但我并未放弃中文学习,按照约定,我每周都会用中文给母亲写一封信。收到信后,她会逐字逐句地检查,找出错别字,并在回信中罗列出来。为了在信中尽量不写错别字,我到处找中文书籍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正是因为每周一封的中文家书,让我的中文没有被ABC慢慢侵蚀掉。

逐渐长大后,我开始明白,母亲临走时叮嘱的两件事,并非简单地希望我娶中国妻子,记住母语,而是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梦,深深的中国情。她不止一次地提醒我:“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儿子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

有人说:子女是父母最甜蜜的牵挂。对此,我以前还不大理解。当我有了孩子后,我真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也因此特别怀念那一段母亲把我揽在怀里的岁月。其实,每个人不管年纪有多大,他始终是母亲的孩子。无论我自己在事业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在母亲眼里,我还是她的幺子,还是让她魂牵梦系的牵挂。

一天深夜,我在美国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她问我大地震对我有没有影响?我对她说:“地震发生在加州,我住在宾州,那是几千里之外呢!”母亲并不知道美国到底有多大,但一看到大地震的新闻,她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远在美国的儿子。

,当我离开微软加盟Google时,微软公司决定起诉我,我知道我有麻烦了。深夜里,我佯装镇定打电话给母亲。在电话那一头,她坚定地告诉我:“一切都会没事的。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是站在你这边,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隔着太平洋,我强忍住感动的泪水,没有在电话中失声。但放下电话后,我就再也忍不住了。我无比感动并深深地自责,感动的是母亲对我的真诚支持,自责的是我还需要母亲为我的工作操心。

其实,除了我之外,对她的另外六个孩子,还有十几个孙辈,母亲的慈爱之情一样厚重。无论是哪一个孩子的问题,无论是工作、婚姻还是健康方面的问题,年迈的母亲总是牵挂在心头。但我相信,她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们给她带来的欢乐也会越来越多。母亲常常骄傲地说,她最大的财富就是她的七个优秀子女。

母亲最高兴的事,是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虽然这种时候并不多,但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赶回台湾的家中相聚。这种最浓最浓的亲情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无法被隔断的。

7.读《中国名人故事》有感 篇七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阅读很多书籍,当你看了名人故事之后都会对它产生极大地影响。了解名人,可以学习名人,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而且能够从名人身上汲取精神食粮和人生智慧,从名人的人生道路中获得珍贵的人生启示,寻找成功人生的捷径。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故事可以领悟一种智慧,一本书可以滋养无数的心灵。名人就像熠熠升起的灿烂群星,放射出旖旎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因为他们的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智慧,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来巨大的贡献,也为他们赢得了难以计数的荣耀。

我一直都很想当医生,因为医生可以为病人治病,医治他们的痛苦。所以我特别崇拜李时珍-----“卓越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今年暑假,我有空也很有幸阅读了《中国名人故事》中的《李时珍》一文。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上山采药,而且他认识很多草药,并知道什么草药能治什么病。有一次上山,他碰到了一种草药,李时珍的父亲也从来没有见过,可李时珍却能说出这种草药能治什么病,他的父亲非常吃惊,同时感到很骄傲。但是在封建社会,医生会被人瞧不起。于是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督促他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希望他能够当上大官,在父亲的要求下,李时珍14岁就中了秀才,但是在此之后,他又连续参加三次考试却均未再中,而李时珍又并不热衷于考取功名,他真正喜欢的还是做个为百姓消灾解难的医生。于是他便不再参加考试,开始潜心钻研医学,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脉经》和《甲乙经》等古典医学书籍,其中宋代的《证类本草》是他最爱读的医书。

一天,当地的富顺王朱厚坤派人来请李时珍,到王府去给他的孙子治病。他的孙子得了一种怪病,请了好多医术高明的人都没有能治好他的`病。李时珍仔细观察了他孙子的病情后,只开了三剂药,怪病就消除了。富顺王一家很感激,经常邀请李时珍来做客,并把王府里收藏的一些医学书籍拿来供李时珍阅读。

后来,李时珍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这篇伟大的医学著作。为中医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篇八

面对匈奴的挑衅,秦始皇选择了蒙恬领兵出征。这里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那些长年征战中原的老将们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

公元前2,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蒙恬并没有辜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贾谊也曾形容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正是对河套战役功业的称赞。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却不敢深入汉境,这不能不说与此战有很大关系。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9.中国名人故事 篇九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2006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所用话题】

谈意气(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试题)

【素材点拨】

除了在上一例中提到的苏轼之外,这则材料中还用排比的手法写到了丹心谱就《正气歌》的南宋名将文天祥,忠心染出《满江红》的民族英雄岳飞,史称凿通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第一人,中国第一位外交家,世界上第一位探险家张骞和“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刚烈节义之士苏武。选择相似的事例运用排比的手法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既充沛了论证的气势,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是近年来常见的也是很出色的用例之法,值得借鉴。在运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选例的得当和语言的对称,不恰当的例子会混淆论点、影响论证的力度,而一旦为了形式而瞎拼硬凑,就走入了创作的误区,弄巧成拙了。

【素材展示6】

“马谡遭斩”不失为一个警示我们甭意气用事的教训。马谡自恃英明善战,但因一时意气用事而痛失街亭,最终,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因意气用事而导致的悲剧已幕幕上演,历史的教训已告诉我们:不要意气用事。怎样才能做到不意气用事呢?(2006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所用话题】

谈意气(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相对于“意气”一词的其他两个义项,意气用事要比较难写一些,因为它太容易流于平淡,当本文的作者却能从历史事件写起,以史为鉴,极具说服力。就以本则材料为例,作者用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的悲剧警示世人不要意气用事,并由此将文章引入更深入的论证“怎样才能做到不意气用事呢”,用笔不多,收效蛮大。

需要指出的是,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这则史实,我们还可以分别从诸葛亮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不经过严格的考察,贻误军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反面)以及他的公私分明,军纪严明(正面);马谡的不从实际出发,听不进良言劝告(反面)以及他的敢于承担责任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支撑不同的论点。特别提醒,对材料的多角度运用是使用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开拓思维的好方法。

【素材展示7】

作为女性,武则天绝对是我们的骄傲。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创贞观启开元的辉煌盛世,何等的意气风发。她的意气让人折服,历史掌权的女性不在少数,可没有谁像她那般掀开那一道珠帘,穿上金灿灿的龙袍,君临天下。她的意气不止在此,更在于她留下的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述她的功过。这个女人,真可谓将意气二字发挥到了极致。(2006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所用话题】

谈意气(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上一篇:网站营运专员求职简历下一篇:小学德育层次及结构初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