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的感想作文

2024-08-01

班级的感想作文(共19篇)

1.班级的感想作文 篇一

班级图书角组建后的感想

内容提要:“图书角”的建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又做到了图书资源共享。教师为了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关键词:图书角 课外阅读 实施

全校中高年级每个班级都建起了图书角,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使用的班级“图书角”创办以来,课间、午间大家都踊跃借读,孩子们在阅读中,愉快地享受,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提供的图书着,给予奖励,并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图书借阅面广,组织学生每两周定期去学校图书室借阅。把被介绍的图书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求,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了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每天要求学生中午到校后,充读15 1

分钟,并且每周空出一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

3、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我常常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提供、推荐课外读物,这样起到乘热打铁的效果,即对课内阅读有个延伸,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我去年搞了一个关于促进学生阅读科普知识的课题,学生也跟着我安排的进度,进行了课外阅读,一年相关书籍的阅读,同学们对科普知识的掌握甚多,收到了很好的读书效果。

鼓励先进,坚持阅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级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我们班级的图书角就象“知识的海洋”,是一个同学们都喜

欢去的小天地。许多好学的小同学经常大那里看书、借书,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图书角”的建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又做到了图书资源共享。教师为了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班级的感想作文 篇二

是呀, 与语文相伴多年, 只有那些经典的生动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才能永留心底, 令人难忘。大家不会忘记, 那个道出“此乃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的心无城府、有勇无谋的项羽; 那位“以手指叩门‘儿寒乎? 欲食乎?’”的母亲; 身处社会底层, 贫困却“哑着嗓子悄悄地问别人: ‘你还有钱吗?’”的老王。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 电影《城南旧事》借助一个小女孩的瞳孔凝视种种风物人情, 拨动了千万人的心灵弦索, 鸣响了“大美”之音, 至今令人怀想。

是的, 是细节让行文如此美丽, 是细节让这些人和事永留心底, 永生难忘。“创作, 就是把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整体。” ( 高尔基) , 透过这些微小的环节, 我们可以让读者真切地体察到人物的心理、情感的变化, 了解事物发展的动向。

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 为什么不能解放一下高中少男少女的天真可爱的眸子, 让这些高中小友们, 写出更多更好的记叙文, 写出更多更好的经典细节呢?

在阅卷中, 作文阅卷组长骆冬青说: “部分考生在写记叙文时有错误观念。认为记叙文要写真人实事, 其实这还是小学作文的要求, 高中学生已经不能再满足这种要求, 要防止叙事低幼化, 完全可以在大胆想象基础上对一些生活细节概括提炼。”我想, 这就是正如鲁迅所说的要“杂取种种人, 合成一个人”吧。

因此, 高中语文作文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四个原则, 让文章真正美丽起来。

一、可信性原则

教师应指导学生, 记叙文的细节要保持可信性原则。可信, 就是细节描写必须符合当时的环境、氛围, 必须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底蕴。虽然骆冬青教授说记叙文不需像小学生那样要写真人真事, 但它的细节必须是生活的提炼概括, 符合生活的真实。惟其真实可信, 才能动人。

如2014年江苏优秀作文《青春万岁》片段: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 ”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 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 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 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 我感叹它的魔力。

爸妈关于那个时代排球的记忆就十分真实可信, 写得十分精彩, 富有感人的力量。

再如: 那是一双长满着老年斑的手, 大拇指指甲很长, 从中间裂开了, 泛着微黄。手指泛黑, 干瘪、粗糙, 手指关节处全是深深的裂痕, 裂痕旁围着一圈又一圈的老茧。手上没有一丝血色, 我想枯树枝也不过如此吧。

我不由得握紧这双手, 这双为我挡下了太多风雨的老手。

这段写爸爸的手的细节, 符合爸爸作为家里主劳力的身份, 很有表现力, 真实可信, 读来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但那些为了造势、为了煽情、为了突出表现而写得不切实际的细节只会让作文面目可憎, 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 由于两棵树相隔太近, 影响了彼此的生长, 奶奶砍掉了其中的一棵, 说到: “其实, 生活时常是忙碌的, 人们总是不愿意舍弃过去的一切, 在纷杂繁乱的生活里丢失生活的真谛……”

写奶奶说的这番话与砍树没有逻辑关系, 也不符合奶奶的身份, 显得就很不真实。

在作文课上, 教师应该让学生形成这样的写作意识: 企图用虚张声势的虚构来填满稿纸时, 作文已失去了一半的魅力。作文尚真, 只需真实记录生活细节, 真实抒发真情实感, 毋须虚构, 自能动人, 成功的细节必将成就美丽之文。

二、相关性原则

教师应指导学生, 记叙文的细节要有相关性原则。细节不是孤立地存在的, 生活中的细节很多, 并不是只要观察到的细节就都具有描摹的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会给作文增色。细节是作文整体中的一部分, 应与文章相关联、相协调、相融合才能出彩。

请再看题目为“坚持”的学生作文片段:“听到广播点到我的名字, 我走上了跑道。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位参加1500米比赛的男生, 今天我穿着带条纹的蓝色紧身短裤。班长特地为我借来42码的跑鞋, 这双跑鞋是鲜艳的橙色, 从鞋后根延伸着两条天蓝色的线条缠绕着伸向前方。鞋底是柔软的灰色, 鞋钉是闪亮的银白色, 踩进塑胶跑道上里, 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穿着这双跑鞋踏上了起跑线, 我不知道, 迎接我的将是什么样的挑战。”这段文字中有关鞋子的细节描写十分详细, 但与所要表达的“坚持”这一主题, 显然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的细节就不具有描写的价值了。

而同样是写“坚持”长跑, 下面这篇作文, 细节描写则能较好地表达主题。“起跑了, 我劲头十足, 轻松地领跑着, 一边跑还一边回头看其他的对手;第二圈, 我清晰地感觉到汗水流出来了。我努力地调整气息, 又给自己打气: 坚持啊。汗水汇成小溪, 在脊背上急速地流动, 一如一只在脊背上快速奔跑的蚂蚁。慢慢地, 我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 不知由何物操纵, 双腿一味地机械摆动着, 脚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样, 不知深浅, 全身开始酸痛起来。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 我的头也开始云山雾罩起来。第四圈真的跑完了吗? 这最后300米怎么比前面1200米还要长? 我的心快跳出喉咙, 四肢发麻, 喉咙冒火。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 我要一步步把当年那个耻辱的绰号跑在身后! 于是, 我跑啊跑啊, 汗水由一条条小溪汇成江河, 偶尔一滴飞入眼睛, 顿时一阵火辣辣的疼痛。”

“汗水汇成小溪, 在脊背上急速地流动。”“汗水由一条条小溪汇成江河, 偶尔一滴飞入眼睛, 顿时一阵火辣辣的疼痛。”同样是写汗水, 一是感受到从皮肤上流下来的汗水, 很贴切生动, 二是写汗水流进眼睛的感觉, 这些细节, 都是人常能体会到的, 写得真切, 再现了长跑过程中作者经受的磨练。无疑, 这是极为有用、极为成功的细节描写。在作文课上, 教师应指导学生具备“细节相关”这样的意识。

三、独特性原则

细节是微小的, 最鲜明、最足以体现事物特征的文字, 是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才能捕捉到的, 是别人所没有想到的。如果大家都想到了, 也就不称其为好细节了。

如2014江苏优秀作文《青春的那些事》一文中:果不其然。“小雨!”我听到了什么声音, 好像是谁的磨牙声。好吧, 我知道了, 是小雅嘴里发出的。然后, 一阵尘埃扬起, “咳咳……”班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起哄的声音。猛的一声“疼”的叫声, 盖过了全班的喧哗。我们都为小雨感到可怜。因为小雅爱发如命, 谁敢碰她的头发, 那相当于要了她的命啊, 所以小雨此番不备, 惨遭小雅的毒手。幸好, 我只是光说而没做, 不然有报应, 那个“疼”下回将从我嘴里发出。唉, 幸好啊幸好!

你看, 同学们疯啊, 闹啊, 笑啊, 哭啊, 调皮啊, 捣蛋啊, 简直把学校甚至连街坊都给掀翻天啦! 这是多么火热、美丽、令人神往的青春啊, 当然只有中学生才有这样的生活场景, 独特而可信, 其感染力不言自明。

不成功的细节描写, 往往是流于俗套, 写天气如“乌云低垂, 北风呜咽”“秋高气爽, 丹桂飘香”, 写人物如“脸红得像苹果”“水灵灵的一双大眼睛”等等。细节要想动人, 就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来, 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有独特个性的细节不是照搬照抄、人云亦云地学来的, 而是自己通过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得来的。

为了写好细节,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会关注生活, 观察细节。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 在观察事物时, 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 还要变换观察点, 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 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尤其要注意, 在观察事物时要用心捕捉能鲜明体现人和事特性的细节, 而不是浮于表象, 抓不住重点。比如, 同样是观察一棵树, 要求看出树的生长特点, 有的人只看到绿色的树叶、灰色的树干, 只停留在表面, 写不出有价值的细节; 更有的人看到的是树枝上的鸟巢与树根上落下的鸟粪, 完全偏离了要观察的事物的属性本身。

四、生动性原则

2014江苏优秀作文《不朽的青春》一文中: 还记得, 我们一起减肥。“怎么办? 我又肿啦!”……谁都不想用运动减肥法, 斟酌了三秒钟, 都双手赞成食物减肥法。于是抛弃了主食, 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水果以及零食。结果, 可想而知, 瘪下去的没有人, 只有钱包, 人都吃肿啦。

文段别有风采, 不拘一格, 新的修辞, 新的节奏, 新的色调, 诚可谓“千红万紫进军来”。实实在在写得特别有滋有味。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 细节传情, 真情动人。有人说, 好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动人的故事, 而是生动传神的细节。这些细节是作者以独到的慧眼发掘的, 描摹出来必然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 这样的细节才是动人的细节。好的记叙文因细节饱满而生动, 使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

总之, 细节描写需要把握以上这些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成功的、生动的、丰满的细节来, 才可以化平凡为精彩, 让枯燥变得生动, 让肤浅走向深刻, 让美丽之文源源不断跃入我们眼帘。

这是我在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阅卷中的几点想法, 不揣浅陋, 写出来贡献给老师和同学们。

万里澄空, 千峰开霁, 山色如黛, 风气如秋, 浓阴如幕, 烟光如缕。笛响如鹤唳, 经扬如咿唔, 温气如春絮, 冷语如寒冰, 此景不应虚掷。

3.班级的感想作文 篇三

一、班级文学社及其组织

班级文学社是班级内部由教师指导、学生组合而成的文学活动小组。可以在新学期的前两周组建,同时制定相应的考评方案。每组由7-10人组成,每个文学社设定自己的社名、社徽,并设社长一人。社员也可以有自己的笔名。根据情况,过一段时间可以做一次调整,以保证文学社实力的相对均衡,这样有利于文学社的顺利健康发展。之所以命名为文学社而不是文学小组,是因为班级文学社与一般的文学小组相比,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更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而且文学社这个名称比文学小组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班级文学社是组织班级文学活动的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开展阅读和写作等活动。

二、班级文学社作文评改模式

借助班级文学社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将作文评改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活动的主体。具体操作要领如下:

(一)把作文评改的任务交给学生。文学社内每一个学生都要把本社所有社员的作文评改一遍,即每个学生要评改几篇作文。评改时要写旁批、总批并打出分数。评改后由社长写一张“作文评改报告单”。

(二)如何保证学生评改的质量

首先,要相信学生。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作文评改能力,有了批改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由于每个学生只评改几篇作文,他们比教师评改的更细致,总体的评改质量比教师个人的评改质量会更高一些;第三,在头两次活动中,教师要就如何评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经过两三轮活动,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掌握评改的要领。

(三)教师做什么

把评改的权力交给文学社,不等于老师从此不闻不问。相反,教师要制定权力的规则,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权力。具体来说,第一,教师要关注各文学社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关注一些弱势文学社。如有做的不到的地方,应及时予以指导;第二,批阅各社的“作文评改报告单”及各社优秀者和进步者的作文;三是进行反馈、评讲,重点反馈学生的活动情况及评改的规范情况,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文学社评改模式的优越性

(一)基于班级文学社的作文评改活动暗含了全语文写作的概念。全语文写作理论认为“写文章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而不是考核与稳定工具。教师须提供真实的读者,让学生与读者沟通。”在评价方面,“教师通过一些工作纸、量表去指导学生如何去评估组员的文章,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上教师独立承担评估的角色”。而且这种写作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为自己的作品寻找读者。

(二)基于班级文学社的写作活动最大程度地缩短了写作训练的周期。作文评改的权力下放给文学社后,学生的评改一般在两天内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作文的训练量。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把作文的评改权下放给学生后,教师的负担明显减轻,于是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指导。

四、班级文学社评改实例分析及具体效果

笔者在从2014年9月开始在自己任教的高一两个班开展班级文学社写作活动。现结合实例谈一谈对班级文学社作文评改方式的一些探讨及其效果。

(一)经过适当的培训,学生可以写出比较准确的评语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作文批改模式是一种很新颖的东西,因此,在具体操作前,笔者已做了许多铺垫,让学生具体参考笔者前两次作文的评改,并提出了细致的指导意见:一是统一评改要求,每一社员都要从旁批、总评、分数三个方面对社友的作品进行评改;二是从语言、主题、结构、材料、技法等角度指导评改的方法;三是提供评改的范例,将比较规范准确的评改及相应的作品印发给大家,以供学习借鉴。经过指导,虽然学生评语在文字量和准确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多数学生已经能写出比较准确的评语了。

(二)学生的评语比教师的评语更细致全面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下,教师每次要评改一百多篇作文,因此很少写旁批,总评也写的比较简单,甚至趋于模式化。在班级文学社中,每个学生只需评改几篇作文,而且处于青年学生好表现的天性,又加上几个社员同时改一篇作文,因此他们评改的也更细致具体,评语也比教师全面的多。

如“青果”文学社对社员作品《无边的母爱》的评改:

“母亲的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带来的是清澈、是圣洁,是无私的奉献,是春天般的温暖……”

旁批:文章以比喻开始,很有诗意,形象地写出了母爱的与众不同。

“站在纯朴、善良、勤劳的母亲面前,自私的我就像宇宙中的一叶扁舟。”

旁批: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我的渺小,但把自私的我比作扁舟,似乎有些不恰当。

“……虽然是我的错,可在母亲面前,我不会心甘情愿说‘对不起,所以都是母亲‘屈服于我。”

旁批: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当然这也更显出了母亲的伟大。

总评一:总体来说,结构完整,语言朴实,但很有表现力,从中让我们看到了母亲的伟大,让我们了解了母亲的不易。但有好几个错别字,请注意。

总评二:我感觉这篇文章最好的一点就是感情的细腻。很注意寻找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并把它们生动地描绘出来,这样感情也就显得真实了。

……

像这样的批改,如果让我们教师去做,我们有那么多的工夫吗?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三)学生的评语不仅是评价,而且有交流

作文的评改不仅是简单的评判,更是思想的交流,从“全语文”写作的角度看,学生的作文也需要有他的读者,交流的意义大于评判的意义。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下,教师几乎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教师的评语主要是评判,很少有思想的交流,及时有交流也是居高临下的,不平等的。在班级文学社中,学生的作文可以找到更多的读者,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自然的、平等的,交流的内容也是丰富的。

如“芭蕉雨”文学社对社员作品《早恋那点事》的评语:

评语一:文章谈的是早恋的事,怎么评价呢,站在我的角度说,不可过分的指责,毕竟主人公最后也认识到了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并表示要好好学习。其实,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爱是有些遥远,但你又不能抑制这种本能的冲动。相信我们,老师,我们会尽量处理好这样的事。不知道写这样的作文和评语,老师会怎么看!呵呵……

评语二:本来这篇作文老师是让写青春,但你写的也太直接了吧,不可否认,这也不离题。整体来说,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表达能力也还行。而且最后“我”也回归了正道。从这个方面说,还算是不错的文章吧。但我也有和其他社员一样的忧虑,不知道老师会怎么看这样的事,确实,悔恨之后才知道珍惜,也许这就是青春。老师,您以为呢?

这种近乎直白的交流既是和学生之间的,也是和老师之间的。从中也让老师更了解了学生的思想。这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中是很难看到的。

(四)在出现不同观点时,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写作的认识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下,教师是唯一的评判者,因此不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使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有异议,但考虑到教师的权威,往往也不会与教师争论。在班级文学社中,情况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对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产生异议时,大家可以就此展开讨论。即使没有结果,大家也会对这样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更何况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转而向教师请教。就如上面说的那篇写早恋的文章,当时“芭蕉雨”的社员就热烈讨论过,以致波及到全班。这时,根本就不用老师说,学生已经从诸如高考作文、日常的学习、自己的人生等多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不仅是在谈写作,更是在谈生活,谈人生。其作用不言而喻。

五、班级文学社作文评改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总的来说,这种评改模式不仅解决了教师因批改不及时而导致的训练周期过长的问题,加大了作文训练的密度,而且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作文评价更为细致、客观。可以说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但这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社员个体评改的主观性过强。作为评改者,学生和教师是有差距的。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带有个人成见的甚至不负责的评语。第二,当文学社批改过后社员能不能有区别地,客观地对待其他社员的评价,并且能不能针对他们的评价进行反思和改进。第三,班级文学社评改完后还有必要对作文进行反馈式评讲吗?因为很多问题在评改的过程中已经显现了出来。这时,是否可以以作品的交流和展示来替代等等。这些都是在评改过程中亟需整改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和探讨。

4.班级户外活动感想 篇四

2013-11-24

在星期三的上午,组织了一次户外班级活动,虽然没有去什么特别好的地方,也没有去大型游乐场体验几把刺激,但就是这么个小小的趣味游戏,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在学习和生活中增添了几分活跃的气氛。

以下是我参加活动后的体会,与大家共享。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仍然能够像这次做活动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力合作。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沟通交流机会,我们和市场预测与调查老师面对面沟通,能够更加真实的体会市场预测与调查这门课的存在意义,以及我们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

一个优秀的销售团队需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重视身边资源的利用,特别是以后在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时,同事之间相互信任,团结友爱的这份感情依然要保持。我们虽然是同专业不同班级,但是能够在一个教室上课也是一种缘分,能够站在讲坛教授我们知识的也是一种缘分,彼此之间通过这次的沟通加深了解,教学互长,受益良多。

其次,这次活动中我们也和优秀的同学面对面互动,认识到自己学习方向和方法上的的不足,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及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每个组的同学都在为自己的团队出谋划策,也很好的配合自己的组长的指挥,相信在这次活动过后,在原来的友谊与认识上又更上了一个台阶。这次户外活动的开始,我们被老师安排围成一个圆圈不停的转,来来回回还要保证拉着的手不能松开,这很考验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即使是原来不怎么熟悉的对方,在这一环节也都牢牢抓住彼此,我们的友谊在无形中加深了。自备的材料很简单(报纸、鸡蛋、筷子、透明胶带),但是在一个个团队的通力协作下,各种飞行器还是诞生了,虽然做的很粗糙,但它也是凝聚了我们的心血。最后的一个环节更是考验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从一开始的不熟悉游戏,到最后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知道对方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这就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的最好见证。

最后,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我们彼此熟悉,对日后学习中的合作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集体上课和活动时,学习中的互动能增强我们的户外实践能力,同学之间适应对方,了解彼此,而且为日后的职场生涯夯实团队基础。

5.班级文化建设培训感想 篇五

这个培训听下来使我大受启发: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艺术,是教育学生的艺术。老师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讲授,更是文化的传播,思想的引领,要怀着对学生的爱心,关心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我的教学中来。

第二、学会给学生设立目标。目标是人前进的方向,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目标要有层次,给学生设立班级的整体目标,和为了实现集体目标,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做到的个人的分目标,共同的目标会促进学生的团结,加强集体认同感,集体荣誉会刺激每一个学生的努力,而个人的分目标更结合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他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他的努力为集体的进步所作出的贡献。目标要有远近,要给学生设立长远的目标,给予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又要设立短期的目标,规划好学生前进的道路上的每一步,让学生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

6.春天的感想作文 篇六

伴随着20xx年的钟声, 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了,美丽的春天来了。

清晨,我穿着薄薄的春衣走进校园,眼前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欢乐的嬉笑声,家长的谈论声,小鸟的唧唧声,汇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阳光洒满大地,为大地揭去银白色的大衣,披上轻柔的`绿装。阳光里,无论是学生、老师、家长,还是工人、警察、商贩,都春光满面,光彩照人。

冰雪融化了,河水哗哗地流着,欢快地奔向远方。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鱼从河底游上来,兴奋地游来游去。有时还用尾巴拍打一下水面,使一圈一圈的波纹荡漾开来。它们浮上来沉下去,阳光照射在鱼鳞上,波光粼粼,象碎银似地撒满水面。青蛙也醒了,呱呱地叫着,好象在唱着春天的赞歌。

7.棕色梯的感想 篇七

陈金赛、罗乔月、方一竹三个6岁多的女小朋友, 她们选蒙氏工作时, 一起合作选了图卡、字卡对应的文字工作。当她们每人操作完一遍之后, 罗乔月提议:我们换一个工作吧。于是她们三人一起来到我面前:田老师, 我们把图卡、字卡收拾好了, 换一个工作好吗?为了培养大班孩子的安静、稳定性, 提高做事的专注程度, 我要求幼儿不随便、频繁地换工作项目, 但当我看见她们仨那副可爱神态时, 就同意了她们的要求。她们开始了自己心仪的新工作———搭建棕色梯:首先把最粗的一块放在工作毯的中间竖立着, 接着在上面依大小顺序叠高……方一竹站在旁边指挥她俩, 叫她们你叠一块, 她叠一块, 还不时审视这座细高的塔搭歪了没有, 不断叫她们调整。当叠到第六块时, 方一竹过去和棕色梯比量了一下, 说:“好高呀!比我还高。”接着罗乔月、陈金赛也去比量说:还没有我们高, 再来搭。她们又搭了两块说:这下才高呢, 肯定比田老师还高。她们叫我过去和棕色梯比量, 啊, 田老师还是高一点, 再搭。她们三人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叠高的棕色梯, 终于陈金赛轻盈地叠上了第九块, 方一竹拍手叫好, 啊, 这下肯定比我爸爸都高了, 我们还要搭, 把第十块也搭上去吧。她试着去搭, 手够不着, 她叫罗乔月去搭, 还是够不着, 又叫陈金赛去搭, 仍然够不着。她们仨对视片刻, 忽然明白了什么, 一齐把目光投向我:田老师, 你帮我们搭上去吧。我拿起最后一块试着搭上去, 第一次失败了, 这时围满了小朋友, 他们个个全神贯注, 仰视着我的每一个细节。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田老师, 别着急, 慢慢搭。随之把最细的一块棕色梯捡起来递给我, 我再次小心翼翼将它搭了上去。成功了!教室里一片沸腾, 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叽叽喳喳:我们从来没搭这么高, 好美啊!好酷啊!真爽啊……他们拉着我的手围着用棕色梯搭成的高塔唱着、跳着、快乐着。欢歌笑语沁入心田, 美了教室, 美了校园。

从孩子们玩棕色梯的活动中, 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是玩出来的, 我们平常干嘛要给孩子那么多紧箍咒。老师们、大人们, 松开你们那双铁钳般的大手, 扔掉你那铺天盖地的保护伞吧, 让孩子在自由的海洋中驰骋, 在悠然自得的玩耍中张开畅想的双翅玩出一个精彩的世界。

8.世博图书出版的感想 篇八

世博出版是立足于世博会,为促进文化传播和思想交流服务的。纵观本次上海世博会的出版姿态和出版表现,从政府到出版单位,对参与世博图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这既是主题性的责任,也是商机。两方面的结合就形成了本届世博出版的特点,可以给出版业带来不少启发和思考。

好的推广营销更易带来效益

针对上海世博会,全国出版了上千种世博主题的图书,总体是正面的。其中有的介绍世博历史,有的介绍本届世博;有的是有深度的文化类思考,有的是浅显的服务类指南。内容和文化内涵应该说应有尽有,丰富多彩。但在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上,还与国外差距很大。比如明信片,没有很好培育发展,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在国外如果办这样的展会,明信片是主打产品,但这次几乎看不到;还有就是令人眼睛一亮又叫绝的书,印象中也少。

就世博图书的推广方式来说,不同阶段方式不同。比如“世博前”阶段主要在书店和系统。那个阶段以宣传世博、培训人员为主,所以形成了这种特点。我们东方出版中心有本《走近世博会——世博知识100问》,在世博会召开前发了近20万本,主要在书店卖掉,很多单位也来团购,作为比赛、培训的教材;也有的书成为系统团购,比如《世博公务员读本》,在上海公务员中发了几万本,还有《世博英语实用手册》,在志愿者中也发了几万本,《上海世博会概览》一书,团购也比较多。

5月1日世博会开园后,进入“世博中”的销售阶段,上海成了世博书销售的主战场,其中又分成了园区内和园区外。这次园区内的图书网点布局很差,开始只有一家上海新华传媒,后来又增加了三个摊点,总的还是太少。我到园区去了5次,发现书的销售条件不好。不是游客不要书,而是根本看不到书店和书,这和园外的情况反差很大。园区外的销售情况就截然不同,上海新华书店、外文书店、机场书店都卖得不错。上海两个机场130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图册》(以下简称“官方图册”),甚至230元精装的“官方图册”,每天都能卖不少。一些网络书店也走得不错。有家日本人开的连锁超市,日文版卖得很好。

综合起来看,这次推广营销我们用了各种办法,是立体进行的。除了零售以外,团体直销是重要的方式,我们成立了直销部,发动员工去企事业机关上门推销,效果较好。授权境外发行总代理,在日本和中国台湾、香港三地,推销了将近万本“官方图册”,是图书“走出去”的成功尝试。与企业公关、传播相结合,我们台湾的代理商把书与广告结合,做成商业“礼品”,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加以借鉴,在内地也取得了成功。

以前图书做大幅广告做不起,但与公益结合,有企业来买单宣传我们的图书,就很成功。这次,我们的“官方图册”在很多报纸如《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申江服务导报》等均有大版广告,是企业公益合作的成功。

这次世博护照在园区卖疯、卖空,虽然它不是图书,但销售如此成功,对国有出版社也有启发。它利用了世博护照盖章留念做成了大文章,名利双收,说明其创意好,促销好。这是民营公司做的,他们是体制出创意,体制出动力。我们国有单位真是望尘莫及。

对于做文化要“心中有主”

在世博出版现象中,有关吃、住、交通、游玩、购物等实用型图书比文化类图书更热销的情况,是由如今快餐式阅读的大环境决定的,也是由人性决定的。“老妈粉丝”总是比鱼翅消费量大,所以,不可用一种标准评价图书。同样的,一本好书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也不是一般的旅游指南可比的。因为,文化是一种选择。

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会很偏颇地看文化,不会去与经济对立。作为一个出版社,为了文化理念,年年亏损,员工薪水也发不出,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能维持基本经营的状态下,去追求文化;在纷乱时候,做到“心中有主”,也是不容易的。现在干扰你坚持文化、坚持出版理想的因素是很多的。面对你的有两根指挥棒,一是社会效益,二是经济效益。比如现在出版社评级,不管出版社面对的实际状态如何,都同样按经济效益来分一二三级,没有分类指导。综合性的专业性的,都放在一个锅里评。这会使做社长的人坐不住,有压力。这和国外做文化出版不同,国外没有人来评级,只要你愿意,可以心安理得地做文化。所以,我们这里做文化,一定要“心中有主”,你可能受表扬少,可能评级低,但你要有定力。除此,一定要有眼光、有关系(有名家)。否则你想做也做不出文化,有此心而无此力。

一个出版社要注意学术内涵和精神文化,要有规划、持之以恒地去出版一些这方面的书,这是可以肯定的。在这方面出版社也是大有可为的。我们东方出版中心能力有限,从《大百科》出版到《文化苦旅》,到近年的一些项目,也看到了文化的重要。但学术文化方面为什么现在很少震撼力的东西面世呢?细分起来还是编撰类的多,原创类的少。我们很多系列的、大部头的,大多是编撰的、汇编的。比如《辞海》、《大百科》,都在做修订工作。这也是成绩,但对当代人震撼不大。很多文化书、学术书没有太多的新观点、新思想、新价值。历史上单个作家、学者的名篇是最重要的,文不在长,但是都经典又代表时代。年轻时大家读过的《科学发现纵横谈》,这本书不知印了多少,影响就很大。现在这方面品种很多,但好得让人眼睛一亮、可以传世的,实在太少。这也是文化出版难做的地方。有的出版社提出要做“文化脊梁”,但这个时代没有上游的“文化脊梁”,哪来出版社的“文化脊梁”,出版是受制于整个时代的知识界的。这两年科学界失去了钱学森,学界失去了季羡林,艺术界失去了吴冠中,大家议论纷纷,谈到了教育不出人才,不出大师和名家。其实,出版也是一样,一个时代没有几个顶级的思想家、文化人、学者,出版业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要兼顾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全国出版社里,我们东方出版中心做世博书最早、最多,也做得比较好。我们很主动地介入,一是中国出版集团作为国家队,肯定要参与。我们是集团在沪的出版机构,应该代表集团参加,这就是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二是商机。现在图书很难做,我们主观上认为世博书会比较好做。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比如我们大部分选题来自世博局,为他们服务,但世博局不承诺回购。后来我们发现,他们会分批回购,但不承诺。这就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我们的态度是干!世博局推荐过来的项目,我们基本上照单全收,但印数谨慎一点。另外,促成大干的是集团的支持,给了

30万世博图书出版基金,钱不算多,但是支持很大,万一亏损可以补上。所以,我们拿了很多项目,如《上海世博会主题解读》、《世博礼仪》等,大部分书销得不错,销过1万册的有10余种。

后来,我们在集团公司领导、中译公司支持下积极竞标官方读物。由于方案做得好,集团整体实力强,我们中了头标,获得了“官方图册”全部和“官方导览手册”外文版的出版任务,做了15种书。尽管时间紧,版本多,语种复杂,我们还是赶在4月25日全部出齐。但意外的是主办方回购很少,园区销售条件很差,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我们的估计过于乐观了。所以从4月末以来,我们加大了园区外的推销力度,全社员工都为确保世博书的发行献计出力,目前情况大有好转。

我们也开发了一些自主的世博选题,有的很成功,也有的一般般。比如《世博与科技》、《世博与建筑》、《世博与艺术》,是有学术文化含量的,其中《世博与建筑》输出版权到台湾地区;涉及历史的《世博梦幻三部曲》、《百年世博梦》、《水的故事》、《自然的故事》、《历史的回眸》、《典藏世博——昨日物语》、《典藏世博——封片故事》,大多图文并茂,各具特色。这些图书卖得不错,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世博书我们几年来做了50多种,形成了数千万的销售,出版社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要在世博会等类似主题出版上实现两个效益的双赢,从我们的做法中可归纳出以下几条:

1要有超前意识,服务意识。我们从2006年末就开始研究、介入世博主题,根据世博局的要求,写了上万字的“世博图书开发可行性报告”,领导看后同意我们成为合作伙伴。图书项目很多,世博局下发项目的时候,有的出版社挑精拣瘦,或者一听世博局不承诺包销就放弃了,我们几乎是照单全收,服务第一,以取得主动为先。

2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政府的特点是层层请示,要做很多书面方案。因此,方案要细、要实。我们的一些方案包括后来“官方图册”竞标成功,是标书做得细、全、深,该想到的全想到。一些书的选题策划书也是如此。

3统一核算,抽肥补瘦,不计较一本书的得失。这样有利于做大做出影响力,同时总体上经济效益也不差,啃了骨头也吃了肉。

9.春天的感想作文 篇九

现在的小城,已经不冷了,万物即将复苏,然而,这风筝,则是春的前奏。

无论,你呆在小城的哪个角落,抬起头便能看见一二风筝在天空中浮动着。

去年的我,还想和朋友们到公园内放放风筝,可是今年的我,不知为什么,不想再去触摸那风筝,只想抬起头仰望那各式各样的风筝。

那天我很闲,来到公园内,坐在一块儿较大的石头上,不顾太阳刺眼,抬起头,仰望那风筝。看那风筝浮动在天空中,越来越远,人们都会认为风筝很漂亮,但我想,现在的风筝,定然是很难过。它没有任何的自由,只能让人们控制着他,他多渴望自由自在的飞上蓝天啊。

我想,那风筝,就像现在的大多数少年一样,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渴望,然而,他们的家长们似乎已经规划好了他们的人生。像我,我有着自己的梦想,然而家长们却让我长大后做一个热门些的职业,上完学后,再回到家乡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可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年轻的我,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毕业后。到外面去闯一闯,不想去接受那在年轻时就过着白开水一样生活的日子。

我欣赏陈欧在广告词中所说的几句话:“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我不想这一生让家长去给我安排,我有我的选择,我有我想要的未来,我愿意现在去奋斗,哪怕遍体鳞伤,就像陈欧所说:“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麟伤,也要活得漂亮。”

我是一个固执的女孩子,我不会因为一些因素去改版我的梦想,我的未来,我不想像风筝那样,过着被控制的生活。陈欧说过:“不管压力有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

10.春游感想的作文 篇十

经过精心的准备后,第二天一早我们出发了。在车上,可以看到县城里大大小小的青山,一望无际金黄的油菜花田。经过阵阵颠簸后来到了马人奇峰。大家排好队,浩浩荡荡的进入了风景区。路边的柳树,桃花正开的茂盛,山脚下屹立着一个大香炉,这便是“天下第一香炉”,炉上用康熙字体刻着大大小小的“福”字,四条粗壮的铜脚鼎立着。

走入一条山间小路,便是上山了。山上毛竹成群,潮湿的土地上冒出小小的笋尖,一片春意盎然。我们开始专心致志攀登起山来。每翻过一个山口,我们都会歇息一下,往下俯视,山下村庄的影子清晰可见。绿油油的农田层层叠叠,周围的青山互相辉映,十分秀丽。马仁山有些陡峭,有些山路还没有修好,石子多很滑,同学们都会互相拉一把,帮一下忙,在团结中,我们一起努力征服了这座山。

下山了,我们来到大草坪上野餐,大家分享着各自的食物,和煦的阳光洒在每一个人身边。不知是谁带头,大家都放起了风筝,广场上五颜六色的风筝飘扬着,热闹极了……

11.主题探索活动的点滴感想 篇十一

关键词:整合;兴趣点;主体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26-01

从2004年我初次接触主题探索活动至今,我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一天天认识它,一层层深入的了解它。从某种意义上说,主题探索活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和提高,更多的是如何去看待幼儿、如何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如何让幼儿更好的得到发展。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了我的实践,而探索和实践带给我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一、幼儿的兴趣来自与生活

生活是主题探索活动的重要资源,是整合活动的基点。所以,选择主题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符合幼儿的兴趣。下面,以我在大班开展的《秋装的世界》主题探索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

1、根据幼儿的经验,预期安排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整合课程有明显的课程网络和课程设计重点,但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对活动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因为很多时候,课程设计重点并非本班幼儿现有水平的体现。如《秋装的世界》这个主题,由于班上的幼儿现有对秋装的外观、用途、种类等方面的内容已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预设课程设计重点包括了解秋天、认识秋装的用途、材料、可替代物的认识和联想上、秋装的联想和变化、秋装创意、服装制作方法的交流等等。所以我把重点放在秋装的联想和变化,秋装的创意上。“小小设计师”是让幼儿用多种材料进行秋装的创意活动。我根据幼儿经验对活动进行了调整。前半部分让幼儿围绕秋装的用途展开联想活动,重点让幼儿用多种材料进行秋装的创作,比比谁设计的秋装创意独特。活动最后部分是交流。这样,一个半日活动就包括了认识秋装、秋装的联想与游戏、及创作等不同方面的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重视偶发性事件,并以此为根据调整课程,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主题《秋装的世界》中有个活动叫“服装儿歌唱唱唱”,主要让幼儿创作儿歌填入歌词。由于幼儿对歌词,改词接触太少,所以要创作歌曲又要填词,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将这个活动分成两个部分,先让幼儿创作有关服装的儿歌,再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填词。降低了活动的难度,提高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溶入主体探索活动中

游戏中的幼儿是最快乐的,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的好习惯。并给幼儿一个适合而又能表现的机会,当幼儿有了活动兴趣,幼儿就会变得很自信,更喜欢参加各项活动,所以我将游戏溶入课程中。比如,在主体探索活动《秋装的世界》中 有个活动叫“小小模特儿”,由于之前幼儿已有了制作服装的经验,于是我提议大家玩一个时装模特儿的游戏,立刻得到了幼儿的欢迎,他们都很激动,主动提出用哪些材料、怎样制作、哪些方法会快一些,经过我的引导,幼儿们很快制作出服装穿在自己身上,并学模特儿在音乐伴奏下时装表演,轮流介绍自己设计的服装。最后,进行游戏,比比谁的猫步走得好,幼儿自由发挥。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兴趣。

二、以幼儿为主体,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主题活动中若离开了教师的主导,就无法将幼儿零散的经验整合在一起。没有老师的主导,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是难以想象的。可见,老师的主导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老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促进者、鼓励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指导者。

1、相信幼儿,这是开展主题探索活动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从观念上转变幼儿只是被动学习接受者的思想,要看到幼儿自主学习的潜质。例如:在“盼奥运”的活动中,幼儿为表达自己对北京奥运会的盼望之情,主动要求为北京奥运会设计场馆。我当时一听,心想:幼儿的想法很好,但可行吗?会有结果吗?经过思考,我马上意识到先要保护幼儿们这种积极的想法,要肯定他们、相信他们,然后帮助支持他们去实现计划,这才是我们教师最应该去做的事。为了满足幼儿的愿望让幼儿和我共同收集运动场馆的资料如图片等,搜集完后师幼共同整理,通过吸收信息、整合,最后设计出场馆平面图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出了立体场馆模型。

由此可见,教师对幼儿的信任和肯定会给主体探索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幼儿对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参与起来是十分认真的。因为,这是他们最想做的事。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到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

2、在主体探索活动中遵循幼儿发展的需要

在活动中真正尊重幼儿的需要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我经常会遇到在新旧观念中循环往复,同时也在实践中与孩子共同成长。例如:在盼奥运这一活动中,幼儿设计运动场馆,第一次,幼儿只是把几个盒子粘在一起,有的幼儿说:“太乱了,不好看。应该给它贴上窗户。”于是大家开始调整。第二次,又有忧而提出:“我们把彩纸贴上当墙,在画上画便会哦更好看。”接着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就这样,反反复复几次修改,直到大家都觉得满意为止。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完全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走极端,要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

12.有关“教师成长”方面的感想 篇十二

一、教师的文化修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就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否则怎么去教学生,又如何教好学生呢?所以,教师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这是因为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只要两三年不学习,就会落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知识不断出现,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果教师跟不上知识的更新,恐怕就会误人子弟。难怪有些大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发现以前学的知识用不上,只能边工作边学习,甚至是重新学习。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发展的程度不同。东部地区经济较快,中部、西部地区经济不平衡。教师的文化程度也是不同的。发达的地区,教师的学历普遍都很高,有的地方甚至是本科、研究生;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有些是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还有一些过去是临时做教师后来转正的,其受教育程度相差很大。越是发达的地方,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就越多;越是不发达的地方,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越有限。由此可见,教师更需要用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教师应当是博学多才的,更应当是专业的,对自己的学术、所教科目应当有一定的研究。研究才能发现新的知识,很多的知识不正是人研究、发现的吗?无论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薛定谔的方程,都是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创造知识而来的。所以,教师除了学知识外,更应当去研究,去创造知识,这对社会科技的更新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社会的发展需要知识,但要想使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更需要创造新知识。中国古代的文化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了近代却落后了。现在有用的知识,所有国家都在学习,都在为本国的发展而努力,而新创造的知识却不可能让所有人、所有国家都学习,所以有了知识产权。大家都能学到的知识,在今天几乎都应用得差不多了,能发明的几乎都发明了。但刚创造的知识就不一样了,它可推动社会的发展,往往是新的领域的诞生标志,其力量可能是无法想象的。

二、教师的心理成长

教师的心理成长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从过去到现在在人们的心中都是榜样。比如过去,学生都是向老师拜师求学,可见,师者在学生的心目中几乎成为一个完美的形象。而事实上,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外部为了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心理上就必须承受一些“痛苦”,别人都可以做的,自己作为教师却是不行的。但承受是有一个限度的,超过了,就会影响到教师心理的健康成长,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永远体现出良好的人格。所以,从教师的心理评测来看,不少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需要社会的关心。人们说老师都是有点小心眼的,这一点体现在工作时,即这一次考试与其他班相比如何。有的老师好强,希望自己总是第一。事实上,应有进有退,既要享受成功,又要接受失败。所以,在师范院校时就应当对未来教师的心理进行良好的教育,这对教师的心理成长是很重要的。学校也可以每年开一两次心理教育方面的座谈。总之,心理的成长,既有外部的原因,又有内部的因素,能战胜自己,超越自我,才是最伟大的。

三、师生关系成长

教师这个职业,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的。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自己教育的成败。我们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自己该讲的都讲了,有的学生故意和他作对,就是不听,考不好,也没办法。这反映了教师的无奈心理。问题出在哪里呢?恐怕有部分需要教师从自己身上去找。如,我们的观点是否和过去一样,过于注重教师的权威,对学生的训责、处罚是否太严厉了,久而久之,学生是否产生逆反心理了呢?当然绝对不是让教师放弃权威,只是有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让师生关系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所以在新时代下,老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看看自己的观点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是否合适。这非常重要。

四、教师的道德修养

教育者的道德必须得到肯定,没有道德的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都不能做教师。道德应该是做教师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才能配得上做一个人民教师。首先,要有崇高的道德,就必须有良好的生活作风,抵制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道德的本身,靠的是自身的领悟,自身良好的人生观,辨别是非,以一定的标准衡量自己,对于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师在生活中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有好的道德,才能使学生受到陶冶。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小的,学生往往把教师作为一个榜样,并对其将来产生一定的影响。

摘要:要成为合格、优秀的教师, 就要不断补充自我。这就牵涉到一个有关教师成长方面的问题。那怎样成长, 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

13.我的感想作文 篇十三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我就28岁了,我是十五年前的你,现在我14岁了,你现在是不是经常锻炼,早睡早起呢?你是否还像现在的我一样经常生病呢?你可一定要经常锻炼,增强免疫力,多吃饭,少吃零食。你现在做教师了吗?你还经常生病吗?你还和你的好朋友们经常出去玩吗?这次的疫情最终胜利了吗?

我们回归正题,你是否实现了自己青春最大的梦想呢,如果你实现了,现在,你应该是一位伟大的,无私的老师。应该会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师之一。我知道,当一个教师有多不容易,当上一个优秀教师又有多么的不容易,在这道路中你一定遇到过许多的困难,碰到过很多坎坷。当学生们产生矛盾,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你是不是很头疼呢?所以,我觉得我现在要好好的学习,好好的听老师的话。当有一个数学题已经困扰了你许久,你冥思苦想了几天几夜都想不出来,你的心情会不会由开心突然间烦恼了呢?当学生听不懂题目的意思,你耐心讲解了好久他们还是不懂的时候,你是不是特别无可奈何呢?这些困难一定经常会出现在你的工作生活中,但是你千万别惧怕,更别轻易放弃,一定要振作起来,因为这是一个老师该承担的事情,一定会经历的,你只需要战胜这些困难,做更好自己!

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你要想一想著名的数学华罗庚,他家境贫寒,连初中都没办法上。但是他靠着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自学成才,克服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了伟大的数学家,成为中国解析数论、几何学的创始人。一定要相信自己是可以的,无论什么都难不到你,你一定要努力,不要半途而废,让自己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14.对作文的感想 篇十四

对作文的感想

茫茫字海,作文是由无数的汉字组合而成,而这无数的汉字可以组成一片美文,一首诗歌,一句简短而富有魅力的话语。原来,邹老师刚接触我们,叫我们写日记,我简直就崩溃了,想过不写,和老师说没带。想过写就超,糊老师。但那此改变了我。让我爱上了日记,写得越来越好,这也许就是我成功的秘诀-------------多读课外书。今年夏天,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喜爱上了作文,写日记不愁没内容,只愁老师的评改,给予我评语,既缺少什么。是我的作文更加完善。我,还有机会在大家面前读我所写的文章呢!以前,不提了!o(∩_∩)o哈哈~。。。。。。。。。。。。那次,暑假老师加我们读课外书,我就和江灿去新华书店又挑优选。选中了好几本我们所爱的书,书买回来就是看的,不到半个月,3本书看完了,在这其中我还发生了一件让人感到搞笑的事,但又充满了教诲。这天,我和江灿早上出去玩,因搓天晚上看的《我不想长大》,有一段很好的剧情,由于已经很晚了,妈妈喊我睡觉,所以我依依不舍的和合上书,进入梦乡,第二天我洗漱完后,与江灿去玄武湖划船,在路上,我一边骑车,一边把书放在龙头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前面有人人人人人!江灿叫道,我缓过神来,原来我不注意,差点撞到前面的老爷爷,那位慈祥的老爷爷笑嘻嘻的`说:慢一点啊!小朋友啊!我惭愧的低下了头,向老爷爷道歉,说着把书放进了篓子里,一心一意的骑车,看来一心不能二用啊!・ 同学们其实写作文不难,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清楚,抓住微弱的细节,多读书,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再适当的加入你的美文当中,是文章更加流畅,,成为一篇好文章!只要认真,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不想做的!做凡事都怕认真二字!加油同学们!不要怕作文,不要怕日记!把怕这个字猜一猜,抛到九霄云外!只要记住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不想做的!・・      刘峰・・・・・・

 

15.规范资金管理的一点感想 篇十五

一、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内部成因

(一) 企业效益差, 自补资金不足

一个企业资金运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 影响企业最佳效益的实现。反过来企业经营的好坏, 经济效益的好坏, 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状况。从企业效益与资金的关系来看, 效益是资金的基础, 资金是获取效益的保证。通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获取更多的利润, 才能够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增长, 所以, 对任何一个企业, 通过加强管理, 堵塞漏洞,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是提高资金自补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 销售不畅, 产品积压, 货款回收难度加大, 资金紧张

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 对日益多样化的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 生产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忽视产品质量, 加之生产中消耗过多, 只是成本不断上升, 价格难以下调, 从而导致销售不畅、生产的产品大量积压, 造成资金的严重沉淀。

由于资金紧张, 销售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以及结算制度的制约等种种原因, 使货款难以及时回笼, 造成企业间的货款相互拖欠, 资金周转严重受阻。

(三) 管理薄弱, 造成资金使用效益差

导致目前企业资金紧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即企业的内部管理差, 资金管理松弛, 造成生产经营中资金的大量损失、浪费和无效使用。资金严重紧缺和资金的无效占用并存是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去投, 效益如何, 资金能否充分利用, 资金使用中, 占用在各种形态上的资金如何管理等问题上, 缺乏一套科学而完善的措施和制度。加之从资金的投入到资金的收回, 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造成各环节各自为政, 相互衔接差。这种资金使用中的低质量和管理上的松弛, 又加剧了资金的紧张状况。

当然, 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内部原因很多, 除上述几方面原因外, 诸如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低, 管理意识严重滞后, 缺乏资金成本、资金结构及财务风险以及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资金管理状况。

二、基于上述情况, 加强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 有效梳理企业的应付款项, 减少诉讼风险

多种经营企业的历史沿革比较复杂, 遗留的债务较多, 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偿还全部债务, 部分债权人利用法律武器起诉债务方, 而且通常采取诉讼保全的措施直接冻结银行账户。一旦对方胜诉, 法院不但直接扣划应付款本金, 同时扣划欠款期间所滋生的利息和相关诉讼费用等, 这势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同时也给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带来极大的风险和资金成本。

为此, 企业应该由被动变主动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债务进行梳理, 对每笔债务尤其是大额的债务, 通过对挂账发票的真伪、挂账手续的完备、与相关经办人核对、债权单位是否持续经营、是否超过诉讼期等方面落实债务偿还的可能性和风险性。

对梳理后确实不需支付的应付款项按照上级的相关文件逐级审批后进行账务处理, 同时账销案存;对确实需要支付且风险大的应付款项要建立台帐, 一旦债权方提出索要, 可以采取积极方式与对方进行沟通, 没有足够资金偿还的, 能否达成还款协议, 同意债务重组, 重组的方式一是以资抵债 (建立公司可处理闲置、低效资产明细表) ;二是协商对方单位放弃部分债权, 剩余部分以现金偿还;三是将必须支付的应付款视资金情况列明分期付款计划及付款金额;四是将上述三种方式组合进行债务重组。

(二) 设置不相容岗位的分管责任, 确保资金安全

确保资金安全, 无论是从管理要求还是从实际工作经验得出结论:资金管理人员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是非常必要的。合理配备从资金预算上报到资金下拨付款记账、审核、出纳付款等相关人员的职责分明、相互制约, 确保资金的全过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要按照国家、集团公司和管理局的相关规定, 按照“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的原则, 组织制定多种经营企业内部牵制制度, 即授权与执行分离, 执行与记录分离, 执行与审核分离, 保管与记录分离。明确划分不相容岗位, 建立健全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的监督制度, 并使不相容岗位真正做到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 形成有效的内部牵制, 最大限度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 多渠道努力, 解决资金短缺的矛盾

资金短缺的原因有几点:一是销售回款不及时;二是企业经营亏损;三是积压库存;四是新增投资;五是筹资渠道单一。

为此, 要想确保资金高效运转, 解决资金短缺的矛盾, 需从多方面着手:

1、加大与关联交易单位的情感沟通, 积极加大结算款与应

收款的回款力度, 可以按照行业也可以按照对应的关联单位进行结算的集中办理, 按照产品、劳务、工程或者井下、钻探、储运等单位办理结算;

2、严格压缩非生产性支出, 力争减少固定费用。非生产性支出的创效能力低, 一定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3、积极处理积压存货、盘活资产, 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4、合理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不盲目投产;

5、杜绝潜亏现象的发生, 确保企业良性经营;

6、利用资金集约化管理, 集中企业存量资金, 提高企业资

金统一调控能力, 调剂企业内部的资金余缺,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 加强财务人员管理, 提高工作能力

16.谈谈教学《认识时间》的一些感想 篇十六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人从“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为主”的基本价值取向,精心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会读几时几分;2、认识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如:4时5分写作:4:05,知道时与分的等量关系;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能准确地读写出整时和几时几分的时刻。

按照新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教学时数为:讲授课2个课时,练习课1个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体验,我安排了5个课时,其中讲授课3个课时(含一节远教课),练习课2个课时(一节课本作业练习,一节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当然,还有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未能根据钟面演示的时刻读写出几时几分,也不懂得再过几分就是几时几分的方法。

回顾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我心里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感受,但想得更多的是课堂上出现的个案现象,这其中固然有学生方面的不足,而从更深的角度思考,自己觉得在上课前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 学情分析,对教材的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对教具的充分准备和适时的展示操作,对科学适时的设问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到底体现得怎样?还需要怎样改进?所有这些都值得思考一番。

下面阐述的就是我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的一些感想。

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我认为这与我们乡村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以及认识水平有关。据调查,属于我校办学育人服务范围内的村坡,就读一年级的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学前班的教育。由于年龄幼,见识少,自制能力差,加上平时又缺乏家庭辅导,所以“时间”这一名词对于他们来说,仍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当然,他们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并且教材对“时间”这一内容也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确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总之,按照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学生对钟表已有所认识,懂得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并知道从1 ~ 12这12个数字能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等有关知识。

正当我在第一节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设问抽查时便发现:

1、学生虽能积极回答问题,但答案不尽人意,说明他们已学的知识得不到巩固。2、家庭中有闹钟的学生不到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说明他们在生活环境中缺少实物体验,致使所学知识遗忘快。3、在全班22个学生中,持有小闹钟的只有3人。4、作为乡村学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主动辅导自己的子女认识时间的,应该很少。

这表明城镇与乡村有差别,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有差别,生活在城镇的学生与生活在乡村的学生有差别。由于乡村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远不及城镇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乡村学校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平日,他们的家长都处在自由支配的工作环境中,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大部分都是那种日出如作,日落如归的家庭式的宽松劳作方式,不如城镇学校学生所熟知的“上班族”有严格的上班时间规定,如几时几分上班、下班,或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度。

正因为我们乡村学校有部分学生对“时间”一词的认识还比较抽象,对所学知识没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充分反馈和体验,并且遗忘快,所以在复习旧知,回答问题时便出现一知半解的个案现象。由此我认为,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后的生活实践中再认识、再理解,从而把感性认识逐步转移并发展到理性认识,是一项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教学工作。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确保深刻的学情分析外,还要对教材进行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力求真正做到关注全体,因材施教。具体实施步骤是: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需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可对教材内容做一些必要的整理和加工,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多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推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讲授《认识时间》时,我尽可能地使用实物钟表、钟面模型、钟面挂图,引导并帮助学生在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努力确保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如在第一节课中,联系实际创设情景,首先出示实物闹钟,让学生先观察钟面的结构,重新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再仔细观察秒针走一圈的运行情景,并要求备有小闹钟的学生与同桌观察、交流,使他们能从直观的角度去感知“钟”,以此激活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中发现并理解“秒针”走一格就是一秒,走完一圈就是60格,而走完60格就是一分;一分的时间表示“分针”走了一小格,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从观察中获得的。再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几时几分”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挂图,正确读出钟面挂图的时间,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钟,自己动手拨出4时15分,再按顺时针方向一格一格地往下拨。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分针拨1格是1分,拨2格是2分,拨3格是3分 …… 一直拨到4时19分,学生便认识了现在的钟面时刻是4时19分,比原来的4时15分增加了4分。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钟面的变化,认真对比并体会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范围。

这些由教师创设情景、直观演示,到学生直接参与、互动交流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了时、分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在学生获取时间知识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时间和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懂得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课中教师所用的教具、课件,学生所需的学具以及某一教学环节必用的展示操作,也是相当重要的。鉴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需要,我早就充分准备了钟面挂图、实物闹钟、钟表模型等教具、课件以及学生所需的学具钟等,并且注意利用学校安排的每周一节远程教育课,就是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中选择了与教学相应的课件。在此基础上,顺水推舟,于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象”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正因为如此,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同时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遗憾的是,我校的电化教学装备还相对落后。全校仅有一台电脑能在教学中发挥使用,且全校15名教师每周每人只能有一节课的机会,借助网络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学校至今未能在学生中开设电脑信息课,故电脑信息课只能让学生在“纸上谈兵”,没能真正学到(掌握)电脑信息技能,导致大多数学生至今对电脑信息知识还是一巧不通。

17.生活的感想作文 篇十七

那时,阿姨的孩子就在安外读书,我就一直想到安外来,终于,如愿以偿了,到安外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却开始后悔了,我发现我不该去那种贵族学校。 安外三年,我给爸爸妈妈带来了太多的伤感,给爸爸妈妈带来了太大的困难。三年中我又给自己带来了伤心,带来了愁苦。 安外,这个贵族学校,每个学期都要那么贵的学费,再加上生活费,更是多上加多。即使我再省,也不能省下再多的钱下来。

安外的初中三年,我昏昏噩噩地过了三年,没为自己带来点什么,也没为安外留下点什么,带来最多的只是悔恨的眼泪。

18.春天的感想作文 篇十八

小草从潮湿的土地顽强地冒了出来,还用早晨的露水洗了一个澡。冬天里脱光衣服的大树又缓缓地穿了起衣服。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花,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伸了一个懒腰,抬头仰望着初升的太阳。

春天悄悄地到了,大地活跃起来,雪被早已融化,披上了绿色的衣服。这件衣服就是绿色的小草,送给大地妈妈的衣服,上面还有五颜六色的花纹,好像给绿色草地绣上绚丽多姿的锦缎。树也在帮小草,它们聚在一起想出一个奇妙的方法,它们做出了一颗颗好看的扣子,它们一起齐心协力地做出了一件漂亮衣服送给大地妈妈。突然,只见远处整个大江的坚冰崩溃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怒吼着、撞击着。

19.高一语文诗歌教学的一点感想 篇十九

诗歌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苏东坡也有“三分诗, 七分读”的说法。诗歌、韵律和节奏是密不可分,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 感受到音乐美, 体味诗人情感。

如何做好诵读呢?

一、准确地朗读

这个阶段要求读准字音, 断句准确。课文中出现生字词和多音多义的字词, 老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另外, 朗读时要做到不增减、颠倒、重复字、词, 力求通顺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流利地朗读

以第一阶段为前提, 朗读时要做到语气连贯, 节奏分明, 句读清晰, 没有句中停顿错误, 符合诗句节拍, 句中停顿长短适宜, 长短句能读出应有气势, 各种句式能读出恰当语气, 并且能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 重点要求学生从字面意义上疏通诗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

诗是心灵的燃烧, 情感的喷发, 古人读诗时常常低声吟颂或漫声长吟。“情动于中, 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毛诗序》) , 这正是领悟到了诗中情感后以移情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如《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 在诵读时如不动之以情, 就达不到晓之以理、诗人合一的境界, 也无法体会毛泽东之风华正茂的豪气、徐志摩之于康桥的惜别深情。

其实, 我们在诵读时也就是在欣赏诗歌的种种“美”点, 但是对于复杂的、难理解的诗歌也可先背诵以加深印象, 再通过下一步的鉴赏来深层次地理解。新课标要求:“注重审美体验, 陶冶性情, 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 体会艺术表现力, 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 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情感世界。”在诗歌鉴赏前, 教师可向学生讲解一下诗歌的有关知识, 像古诗的格律和新诗的流派等, 为诗歌鉴赏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但不可做过多过细的讲解, 以免造成分析有余而鉴赏不足。诗歌鉴赏的最大诀窍在于先要找到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很快便能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本文所讲的找切入点是指通过“诗眼”切入、从语言切入、由意象切入意境三种主要方法。

1. 抓住诗眼。

诗眼是诗歌的大门, 通过这扇门我们便可以了解到诗歌的内在意蕴。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眼乃神光所聚”, 这表明“诗眼”是全诗神韵的集中表露。所谓“诗眼”, 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彩最关键的词句。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 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诗眼, 抓住诗眼, 由此切入有助于了解全诗立意。诗眼有“句之眼”和“篇之眼”两种, “句之眼”通常是一个字或一个词, 而这些字词又多为动词, 因为动词能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矛盾斗争, 最能体现诗的意境。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有“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一句, 其中“击”、“翔”二字有力地展现了作者的顽强斗志, 这两个字自然成为了诗眼。另外, 还有不少以形容词或数词为诗眼的, 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可见, 鉴赏诗歌时抓住诗眼的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诗眼多为名句琅琅上口, 我们还能从中感到审美愉悦。

2. 从语言切入。

再好的诗歌内容也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魅力就是语言的魅力。古人讲究炼字炼句, 就是对诗歌语言的锤炼。因此, 教师在教诗时与其要求学生空洞地概括大意归纳主题, 还不如先问他们喜欢哪些句子、比喻和描写, 好的诗句必然会吸引或打动学生。教授诗就要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把他们的关注力集中到诗的语言本身。例如《再别康桥》为什么流传至今仍为很多人喜爱, 不正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类优美的句子打动了人心吗?再比如海子的“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句引起了多少人的喜爱和讨论。这些都说明了语言本身的魅力和耐人寻味之处, 在体味到语言的魅力后, 感受到诗中的情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3. 由意象切入意境。

意是内在抽象的心意, 象是外在具体的物象, 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来表达, 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而“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鉴赏古诗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舒婷的《致橡树》中选取木棉和橡树两个主要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却用了相对的几个意象来表达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

上一篇:活着电影分析小点下一篇:激情青春 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