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共6篇)
1.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 篇一
爱心构建和谐校园 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谈会川镇西关小学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的教师模范带头作用
会川镇西关中心小学创建于1921年,现为“定西市示范性小学”,学校占地11358平方米,生均11.07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977平方米,生均4.85平方米。现有20个教学班,有学生1026人。有教师48人,其中党员10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支部书记由校长许学华同志担任,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支部团结全体党员和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这一中心工作,认真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拓展新思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夯实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成才为志,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团结勤奋、务实创新”为校训;以“和谐发展,快乐同行”为校风;以“严谨求真、敬业奉献”为教风;以“勤奋 善思 合作 创造”为学风,强化内部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先后受到团省委、市科协、团市委及县委、县政府的多次表彰奖励。充分发挥了学校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树立战斗堡垒形象
几年来,学校党支部不断在全体党员中强化“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意识,注意党员形象在教职工中的公认度,充分发挥党员在教育实践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加强学习,夯实基础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学校党支部狠抓了党员的理论学习。尽管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但广大党员干部、教师还是挤出时间,通过集体和自学,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关心时事政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增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学习中,党支部把理论学习与开展主题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党员经常性教育。
1、积极开展“学党章,争做学校发展带头人”主题教育 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学校党支部根据要求,制定了学习计划,在党员中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提一条合理建议,帮扶一名特(学)困生,联系一名非党员”。)。通过活动实践,使全体党员进一步了解党的新章程,深刻感受十七大报告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自己教育实践工作,明确了目标,增强了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
学校支部紧密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活动目标,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把握关键,稳步推进,注重结合学校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圆满完成了科学发展观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学校党支部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使我校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党的意识、党性意识和法纪意识,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严格遵章守纪,增强勤政廉政的自觉性,从而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增进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添彩,为推进我校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1、三会一课制度。为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切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全体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生活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三会一课”制度,即每月各召开一次支委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每学期上一次党课。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使三会一课成为支部搞好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有利帮手。
2、学校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制度。我们按照“干部任用管理条例”,建立了党员干部选拔、培养制度,干部任职公示制度,干部述职制度,干部民主评议制度,中层干部培养考核制度,加强廉政建设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强化教职工对党员干部的考核和监督,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管理水平。
3、民主评议党员的长效制度。坚持每年一次的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在党员自评、互评、支部评的基础上,请全校教职工对党员进行评议,并及时反馈。同时还请全校教职工对支部工作进行评议,帮助党员和支部进一步了解教职工的意见,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4、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学校党支部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支部严格把好筛选观和选拔关,重点加强对党员的跟踪教育,使其早日成为教师队伍当中的骨干力量;加强对预备党员的培训,使其早日成熟,成为合格的优秀党员;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使他们早日迈进党组织的大门;加强对党外优秀青年的引导,使他们更快的靠近党组织。目前,已另有5位教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渴望入党的愿望。
(三)、载体活动,树立形象
1、开展“优质教育共享”活动
我校支部连续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下,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党员干部积极争先,为兄弟学校送去了一堂堂优质课,开展交流,有力的促进了兄弟学校教研教改的发展。
2、开展温暖工程
学校党支部通过走访、谈心,倾听教职工的心声,了解教职工的情况;也通过党小组、工会小组及时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班子成员与困难党员、教师结对子,定期谈话、沟通交流、慰问,为教职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党员干部多次带头为贫困地区、受灾地区的人们捐款、捐物(汶川、玉树、等),也为校内师生家庭发生困难时,进行捐助,帮助渡过临时困难,及时走访慰问生病或休息的教师,把党的关心送到每个教职工的心坎上。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在党支部的号召下,我校广大党员干部都能率先垂范,带领教职工和学生踊跃捐款,另外全体党员同志还以“特殊党费”方式再次为灾区捐款,表达我校党员同志对灾区人民的关注和爱心。
3、岗位练兵活动
支部以“习惯培养”为重点,立足课堂,立足本职,开展党员教师岗位大练兵,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活动。党员们能立足岗位,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组内典型课例研讨,学校支部要求全体党员教师开展说一节课、上一节示范课、评一节课活动;党员干部参与到学校组织的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先后组织了数学、语文、英语组、品社、科学、美术等学科的“会交流、会思考”课题研究展示活动。党员们执教一节课例,教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校领导根据教师研究的情况进行专家引领。通过典型课例打磨等活动,大家在真诚交流、深入研讨的氛围中,授课教师高兴地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不仅提高了服务水平,也融洽了党群关系。我支部先进党员康雅莉、杨淑萍、汪伟军等人展示了一堂堂优质课,引路课,带动了青年教师、并进行教学经验介绍,充分发挥了党员在教育教学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4、党员责任区
每位党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他们在学校承担着各部门管理工作,我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均由党员担任,工作中他们在自己的责任区内根据责任内容积极协助、参与组内活动,团结同志,争创优秀教研组,发挥先进性作用。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党支部结合学校实际,设置了党员安全责任岗,将党员进行详细的分工,安排在不同的楼层、专业室、地点,从早晨、课间、午间休息到放学等时间段,党员在各自的安全岗位进行巡视、检查、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练,大型活动应急措施培训详细,对制度、校舍、设施、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维修,张贴行走路线,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了师生安全。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素质转变作风
领导干部是学校及各部门工作的主持者、领头雁,领导干部必须自身作风正、形象好、有威信,才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学校一贯重视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利用各种机会,反复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以校为家的意识,讲廉洁、讲奉献,在教职工中和社会上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同时,我们对在职党员干部的工作加强了监管、考核,明确职责,提出要求,进行干部述职,坚持民主评议,促进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督促他们做好教职工的服务工作。学校采取常务校长工作制,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形成敢讲真话,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合作氛围,在工作中领导干部则各负其职,相互协调,互相补位,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干部的工作作风正在逐步改变,干部的凝聚力在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分层管理、逐级负责的管理网络。
(二)、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力量
党员的素质如何,是反映和衡量其先进性程度最基本的标准,只有优良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强的能力素质,才能具备先进性的基本条件,因此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是支部队伍建设永恒的话题。我支部十分重视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开展外出学习、参加竞赛、经验交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专题研究等形式的活动,优化师资力量。
1、师德教育,提升党员教师形象
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是我们加强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师德建设中,我校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重点,以培养“德技双能型”教师为目标,开展“扬师德、铸师魂”、“仁爱之师”等主题教育,完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培养师德先进典型。
我校党支部先后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学习在教育战线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事迹;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使教师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组织全体党员召开了“学习先进,寻找差距”、“践行发展观,寻找差距”、“我是教师我光荣”、“我的讲台我的爱”等活动,使教师“内铸师魂、外树形象”。学校支部领导定期、不定期进行巡视、指导,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学校采取随机的方式调查学生、与学生座谈、对家长进行问卷等形式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机制,进行“师德专题”总结即“回头看”,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校还实施师德建设评价制度。学校建立师德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对随机巡视、调查发现的师德问题,一经发现,立即查处;学校修订了期末对教师的考核奖励制度,以师德考核为主,重奖师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师德考评结果直接纳入到教师考核中。几年来,通过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规范办学行为调查、教师满意度调查),全校教师师德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98%。
2、研修活动,提高党员教师素质
我校支部构建起“课题牵动、网络互动、任务驱动、实践促动、成果感动”的个性发展新思路,以党员教师为研修主体,以现代信息应用为手段,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抓手,通过“修养其心,树教师文化之魂;修业培根,立教师文化之本”,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活动中支部围绕“学科专题”研究,以信息网络平台下的 “学习洋思教学、探究策略+典型课例、常态打磨+集体研讨、反思改进”的校本专题教研模式,贯彻落实学校的教学理念——学出兴趣与习惯,教出和谐与品质,追求“思维活跃、方法多样、习惯优良”的新型课堂状态。发挥“名师引领——探索策略,实践先导;领导参与——典型培植,经验推广;同伴互助——常态落实,反思改进;成果验收——公开拉练,全员推进”的有效做法。强化专题研究为课堂教学实效服务,强化教学方式转型,注重阶段成果转化、验收和经验移植,不断完善了校本研究的有效做法,党员教师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从而提高党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师生负担。
总之,我校党支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起到了政治引领作用,党员教师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当好了学校工作的领头雁、排头兵,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我们不会就此满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学校支部、党员将一如既往,鼓足干劲,继续发挥好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将认真按照上级和学校关于加强党建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党员思想教育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组织建设,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把我校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为西关小学灿烂的明天,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争创新佳绩,再创新辉煌!
2012年10月15日
2.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 篇二
近年来,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一项长期的、深远的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 不仅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 还传承着一个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一所学校, 惟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和谐稳定才能不断发展, 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 充满活力、勇于拼搏的创新型人才。
1 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依法办学
构建和谐校园, 必须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国家的《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则是办好一所大学的重要法律依据。我们要用制度监督权力, 用制度管理事物, 用制度约束行为, 这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要提倡的重要先进手段和正确的指导原则。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同时, 还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法改革活动、学术交流会、科研讲座及教学研讨会, 积极维护教师勇于参与教学的合法权益。要不断建立与完善学校的各类管理规章及制度, 使其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 做到有法可依。要以服务为主, 以学生为本, 确保规章制度得以实施, 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与不断完善。要按章办事, 公正严明, 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全校师生要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理解与执行。以上这些, 必将有助于解决高校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 努力打造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大学校园。
高校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殿堂, 它集中了多种文化的辐射源,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高校是先进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的理论阵地, 必须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研究作为依托,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校园法制教育, 广大师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 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校各方面积极因素, 提高与社会结构的协调能力。要使得教育教学活动都能够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 就必须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法制教育, 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 完善领导体制。要以实行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创新工作机制, 以严格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 实现规范办学、科学办学, 提升高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展示全校师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2 培养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管理团队,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提高管理者创新能力,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保障。高校的管理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办学的水平如何, 不仅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取决于大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各级管理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 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吃苦、社会责任感强、深受学生喜爱、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管理队伍, 做到积极向上、顾大局, 坚持原则、乐于奉献、团结合作, 发扬团队精神。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及先进人性化的规章制度, 积极调动每一位管理干部的工作热情及聪明才智, 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
建立良好有序的师生关系, 是高校实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使命的需要, 也是建设健康、美好和谐校园的需要, 更是教育、完善提升人格的要求。管理干部要有亲和力,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到示范和凝聚作用, 这就要求每一位管理干部能做到公正、公平, 尊重师生的合法权益,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与此同时, 学校也应积极创造并鼓励教师在钻研业务的同时, 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师业务培训班, 主动参加进修学习, 尤其是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3 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是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战略。高校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殿堂, 是人民教师和莘莘学子集中的地方, 他们不仅理念先进、想法独特、头脑活跃, 富有强烈学习欲望和创新精神, 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超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职, 就是要求每一个人真正做到尊师重教, 关爱学生, 理解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人, 为全校师生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美好、公平宽松环境下的具有高学术氛围的校园, 让每一位学生在公平、公正、宽松环境氛围中学习, 思考与理解, 学会尊师感恩, 学会不断提高人生品位,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完善自我, 把学校真正建设成为一所学习与生活的和谐乐园。
坚持“教书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 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是高校的教育核心, 是以推进全民全面高素质教育为主线, 正确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健康成长。学校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 要时刻给学生以关爱, 始终贯彻平等、尊重的人本思想, 做到以诚待人,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4 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研究能力、主动学习、团队协作精神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为宗旨。我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 也是部委省共建学校。建校90年来的医学教育文化的积淀, 使哈尔滨医科大学显现了她浓郁而神圣的“大医大爱”的校园文化底蕴。校园环境优雅, 绿树成荫, 红柱碧瓦间高楼耸立, 仿古与现代建筑交相呼应。打造出高端大气、具有北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为提升学校声望奠定了基础, 传统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每到春季, 学校都会拨出专款用于校园环境的建设。碧绿平坦的草坪, 争奇斗艳的鲜花和枝繁叶茂的树林, 为学校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们营造了浓郁、温馨的绿色生态环境。
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全校教职工、学生要共同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因素去营造绿色、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把“尚医、崇生、传承、探行”的大学精神, “赤诚爱国、自强不息”的伍连德博士的拼搏精神和“木直中绳, 博学载医”的校训深深地融入血脉, 铭记于心。我校共有学生社团30个, 每学年都要举办社团活动月、大学生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美食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些活动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融洽师生关系, 弘扬哈医大人的精神, 彰显特色校园文化都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5 结语
构建美好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稳定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木直中绳, 博学载医”, 以此为校训的哈医大人会倍加珍惜现有的团结稳定、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传承伍连德精神和于维汉精神, 更新教学理念, 营造教书育人、崇尚科学的学术氛围,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全校师生的精神境界, 为推动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谐健康可以注入活力, 和谐稳定必将推动学校持续稳定地发展, 共同营造一个法制、文明、积极向上、活泼健康、和谐温馨的大学校园, 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许梦龙.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及现实意义[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0, (1) :23-25.
[2]董志平.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中国名校卷) (一) , 2009:589-590.
[3]徐建平, 罗丽英.从传统文化看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J].党史博采 (理论) , 2009, (2) :26-27.
[4]谢文平.关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5-7.
3.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 篇三
【关键词】和谐校园 构建 领导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15-01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在前面。
怎样构建和谐校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入手:
一、维护校园安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要逐级落实责任制,确保学校稳定安全。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按照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要求,高度重视、切实抓好稳定安全工作。一要拟订并完善《预防突发事件紧急处置方案》,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发现问题,能坚决果断地消除在萌芽状态;二要定期分析形势,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加强工作,化解矛盾;三是要改进校园管理,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防火、防盗、防毒,确保师生的安全,营造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四是加强崇尚科学教育,防止邪教侵蚀,加强网络管理,认真做好网上舆论宣传的监督引导;五是加强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及时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形成最大的合力。因此,抓好包括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在内的班子建设,就成了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校长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这些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这些教育思想应贯穿在校长的管理中,校长要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既要实施集中领导,发挥集体领导的方向性、引领性作用;更要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使班子整体效能最大化。
学校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学校。领导班子要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如果领导班子之间分帮派,明争暗斗,必然造成师生员工思想的混乱,行动的无所适从。这样的局面,连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就更别谈校园的和谐了。因此,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将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三、建设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校园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在校园中,它无所不包,它具有潜移默化的天然功能。学生的1/3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从信仰——观念体系的角度看,校园文化归根结底代表了一种被学校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如办学理念、目标、特色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一则好的校訓,是酿成良好校风的催化剂。校训一旦被全体师生所认同,就会成为这个群体的规范。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就会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而身体力行,并逐渐养成习惯,形成风气。校园文化越强的学校,师生员工对这种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就越坚定。虽然学校中的每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情趣千差万别,然而,一旦形成了强势校园文化,这些千差万别就会受到强烈感染,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就会增强,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方式也会趋于一致和自觉。
从价值——指导体系的角度看,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内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体系。显然,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导向,因此校园文化便可带有很强的教育和指导作用。如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充满生机活力的花草树木,清洁卫生的校道,别致的盆景,温馨的长椅等营造的良好文化氛围,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产生一种规范的体验,而且可以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同时发挥环境隐性教育作用,注意文化橱窗的布置,让墙壁、石头说话,让学生在不自觉的“绿色”校园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启迪。所以,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而且还使学生们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这种潜在的影响对于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从语言——符号体系的角度看,语言符号是人们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文化”有着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有了鲜明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大家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就会更显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都会看到,凡是具有强势校园文化的学校,其校园文化活动就会形式多样。既有高雅的活动,也有普及性,有学生也有教师和学校领导参加的活动。
4.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 篇四
优秀的中职校园文化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能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对中职学校的发展势必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优秀的中职校园文化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 可以使中职校园生活得到丰富, 使师生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优秀的中职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能更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 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 更好地促进师生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从而保持中职学校的繁荣发展。优秀的中职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使中职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那么, 如何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现在, 我就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谈谈自己不成熟的认识和看法, 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的兴趣。
1 坚持育人为主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
校园文化是学校隐性的课程, 对学生成长的理想道德、个性品德、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就能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教育氛围。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最高层次, 它主要包括职业学校的校园发展史和被职校师生共同认同的文化观念, 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等意识, 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 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要从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来体现, 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规章制度、企业精神为载体, 充分发挥激励性、凝聚力, 达到创设和谐校园, 促进和谐社会。要通过校训、校徽、校歌、校标、校服等, 昭示办学思想, 彰显办学特色, 张扬校本精神文化;要注重在师生中进行校本精神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充分发挥其导向、熏陶和激励作用, 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要加强校史文化建设, 做好校史的编纂、大事记的编制、纪念物的收藏、教师录和校友录的编制以及先进人物事迹和校园鲜活故事的收集与成册等工作, 以校史文化独特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教育和激励师生;要重视校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工作, 广泛开展“创先进、评先进、学先进”活动, 对内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学生成长, 对外宣传学校形象、弘扬学校精神文化。
2 学校制度建设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只有实现科学先进的管理, 才有高效率, 才有高成效。职业学校在遵循管理的基本原则下, 要有自己的管理特色, 要创新管理方式, 要靠管理增效。首先管理目标要明确, 真正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师生共同全面发展, 体现办学的方向, 管理中的各项目标要围绕这个总目标实施, 具体目标要充分体现学校管理团队的决策水平, 要体现时代性、创造性、超前性。同时, 学校在管理中又要充分体现本校的管理特色, 一些学校提出“封闭式”管理, 这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违背了青年学生的自然属性, 使学生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无缝隙管理”是哈密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真正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上, 充分体现服务育人的管理方法。它从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各方面全方位管理, 从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研究和服务, 同时, 要求全校的管理团队成为一个整体, 相互协作, 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另外, 在管理中要充分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密切联系, 充分互动, 从而真正体现事事有人管, 时时有人管, 充分体现全体教师人人是主人, 人人是管理者, 使所有教职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使每位学生得到关心, 体会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校园管理制度文化建设中还要重视绩效考核的完善, 教职工从德、能、勤、绩全面考核, 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 通过合理的考核, 发现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及时找出原因, 进行控制和纠正。管理中的优点和特色要及时宣传,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参与管理, 使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 对接优秀企业文化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职业学校是基础知识教育和市场用人机制的中间环节,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特定的中等职业人才, 主要是培养在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 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实践型人才为目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成为企业的第一线人才, 如何使学生在职业学校的学习后能成为企业的合格人才, 这就要求学校的培养目标要与企业人才的需求目标相适应。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经受得住市场竞争力的冲击和洗礼, 这就要求中职教育不能放松职业道德思想教育, 尤其要与市场的需求相接轨, 了解相对应的企业文化, 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了解企业发展的灵魂。因此, 加强职业学校和企业的相互合作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树立校企文化对接意识, 适应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确立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要采用多种形式实现文化对接和融合, 通过邀请优秀企业家来校, 以主题演讲或职业沙龙等形式宣扬优秀企业文化;要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 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要联合优秀企业共同开发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训课程;要建立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外实践基地, 通过组织学生调查访问、参观考察、见习实习、顶岗实践等活动, 按照“铁的纪律, 金的人格”职业要求, 引导学生在职业意识、态度、责任和纪律以及能力等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 达到磨炼职业意志、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操守和提升职业能力的教育目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认知与分析, 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思路, 办学理念、办学物色、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 同时还可以反映出学校的领导作风、教风、学风、以及师生的整体精神面貌, 以及全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具有先进的校园文化, 才能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才可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学校才会有更大的生机与生命力, 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越做越大, 越作越强, 越做越优, 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才能真正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培养更多的高质、强能、实用复合型优秀人才。S
摘要:优秀的中职校园文化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对中职学校的发展势必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优秀的中职校园文化必须遵循育人为主的基本原则, 在学校制度建设、对接企业文化方面下真功夫。本文从“育人为主、制度建设、企业文化”三方面阐述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职业特色,方向方法
参考文献
[1]安选练, 梁海波.校园文化建设浅谈[N].教师报, 2007-08-01.
[2]姚静.校园文化建设要抓四个关键点[N].安徽日报, 2007-05-18.
5.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 篇五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为学校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为教师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在这个基础上以文化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以文化的推动力影响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1.校园环境文化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就是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师德培养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的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从这一点上说,我们要注重建设的是特色文化,所谓的特色文化是有别于一般校园文化的个性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对于校园文化的构思上,比如:有些地方有校园特色文化园区,笔者所在的贵州省余庆中学,为了激发莘莘学子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余中精神,挖掘他山文化、长征文化、大电站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等为代表的余庆地方特色文化内涵,营造志存高远、健康和谐、奋发有为的校园文化氛围,于2006年创建特色文化园区。园区内建亭台阁榭,设山水风物,赋诗词楹联,有传统文化,也有现实风采。这种融合于当地优秀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了学校的特色,增强了学校对教师的感召力,使更多的教师明白了校园环境文化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建设的主体是全校师生员工,离开他们的参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要注意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主力军作用,激发他们的热情,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教师在校园精神的体系中起到引导和组合的作用,教师群体的流动性相对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和表达往往会对学生起到巨大的影响,同样学校的校长又会影响到教师的整体风格,老教师又会影响到新教师,这种传承的过程也是校园精神积累的过程。一般校园精神分为整体精神和个人精神,整体精神往往在事件中体现出某个校园的精神特征,在历史上校园的整体精神为我国的独立和民主解放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们以整体的先进文化为代表,以追求真理,敢于进取的精神充分的体现了整体精神的价值。而个人精神的塑造是基于整体精神下的个体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吸纳。当你看到某教师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优良品质你就会联想到他是哪一个学校的,这就是个体精神的体现。个体精神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于整体精神对于个人的影响。校园的精神,这里泛指教师的精神,如果是积极上进的,勤于钻研学术的,那么个人无形是会受到影响,可见校园精神的重要性。
3.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中直接关乎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重要部分,教师的晋升评级、福利待遇都与之有关系,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能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关键的一环。这里我们要谈到的一点是,学校的人性化管理或者我们理解为贴心管理,广大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工作,其他的有关的“切身利益”由学校统一落实和安排,这种统一安排和落实,促使我们回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我们需要留住人才,我们需要在教职工中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利益考评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什么样的制度直接的表现在校园文化的偏重感上,透明的制度和有力的监督措施是完成制度建设的根本。
二、校园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1.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的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给教师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在这一点上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教育要强调理解和推理、转化和反省这一教学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的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性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在德国的教师要在毕业后取得教师资格后还要经过2年实践,再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获得正式的教师资格证书。而相应的我国的教师培养过程,过于笼统和简单,因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的学校是否能认识到这种重要性,直接体现着校园文化与教师专业的关系和结果。
2.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吸收和接纳
教师的职业对象是未成年人,它与一般的职业不同。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通过其专业活动帮助未成熟的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伦理意识和道德态度,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敬业爱生,热爱教育事业,爱护学生。这种爱是建立在理解和信赖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和学生沟通,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重视行为的教育性。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是较为复杂的,但是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中是显著的,因为教师除了自身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接收着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有时是无形的约束,有时是熏陶,有时更是一种激励和推动。
3.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了教师自律性
自律性我更多地理解为自主性,因为教师大部分时间在封闭的教室中工作,其他人几乎没有机会观察他的工作。新教师上课,会有老教师听课,评价他的教学能力。但一旦经过这一阶段,几乎没有人听课,享有较高的自主权。当然教师会接受学生的监督、社会的监督和检查,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较高的自主权。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判断能力、能熟练地处理教育教学的能力。自律性一方面受制于道德和制度,一方面体现着教师个人品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实现和升华,教师的这种自律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职业道德,但是它与职业道德有区别。比如:一个教师上完课就下班了,另一个教师下课后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以了解上课的效果,并在往后的授课的过程中改进不足的地方,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教学。我想这就是我们要体现的自律性,这种广泛的自律性就是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品牌。
4.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完善教师的专业组织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教师工会、教育研究组织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另外一个方面,我想是一种架构,它即保护教师的利益,也约束教师的行为。因为,教师职业具有一般专门职业的特点,教师专业性是存在的,它确实具有其他职业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我国目前教师专业性不强,那么这正是需要我们改进的,而改进需要我们专业组织的共同努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取向
1.观念的问题
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对职业规范、周期及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在教育开放、互动与人性化的今天,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而从已有研究来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本义、价值、特征、结构等静态理论研究相对集中和深入,而对技术层面的过程、机制、模式与策略等探讨不足,使得实践环节的理论指导性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加以改变。
2.理论取向的更新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理论取向的更新,我想主要表现在传统的预成论假设向建构主义的、自组织的专业发展取向转变。要充分尊重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话语权、主体身份与发展空间。其次,在以个体或集体形式展现的专业发展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对实践情境的反思,与他者、与内心的对话,面对共同问题领域的探究以及这一过程中的成功、愉悦体验的分享。再次,这种带有建构性、自组织的专业发展动力是来自教师内部的,并伴随着发展而不断提高其职业自觉意识的唤醒。
3.实施途径的更新
校园文化的建设从教师教育模式来看,有利于尝试运用合作型、研究型的教学方法;专业发展规划应增强职前教育、岗前培训与在职提高的联系;切实赋予教师在新课程中更多的职能与权利;不断改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侧重实施发展性评价;突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本土意识。
6.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 篇六
一、优化育人环境
为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制定了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和校风校训等,将其张贴在学校建筑显眼位置,力求使校园自然环境体现人文精神,同时,注意布置了班级园地、走廊文化、黑板报文化、草坪标语等,让学校的每条走廊、每块墙面、每块苗圃都成为知识的载体、文明的代言,使每一道风景都能起到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作用;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当学生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通过策划实施,我校形成了环境布置细致入微,层层有教育主题,班班有教育特色,处处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风貌。浓郁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环境引领着孩子们的思想,熏陶着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校园每一处景点都成了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热情、扩展视野、规范行为的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促进师生的内涵发展和提升,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我们也非常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通过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广大教职工感到“家”的温暖,使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自由地舒展。在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方面,要确立了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人本思想;倡导“换位思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座谈、谈心、教师论坛等形式广泛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答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解决教师的困难。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使教师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发展。同时,学校工会通过送生日蛋糕,组织假日旅游、教师基本功大赛,举办教师座谈会、各类娱乐活动等一系列群体性活动,为教职工之间相互了解,交流沟通,增进友谊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建设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二、丰富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
我校在构建校园精神文化中,力争在对内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教育教学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对外体现出学校的目标追求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由此,我们从和谐宽松四字人手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和谐丰富内涵,即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鲜明地突出内涵式发展主题,以事业开展的成果来惠及师生员工,更多地满足师生员工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从而为营造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提供基本条件;同时,区分不同层次,兼顾不同起点的学校部门,鼓励条件不同、起点不一的学科部门在现有基础上寻求超常规发展途径,主动开拓发展空间,使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与教职工个人的发展目标紧紧地联系起来,潜移默化地把学校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自我要求,从而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时刻关注广大师生的成长、发展,使学校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三、健全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只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我校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力争调动每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每项制度,只要牵涉到教职工利益、学生利益,都通过教代会或家长代表会讨论后形成,让学校的制度更全面、更科学、更严格、更有效,使其成为广大师生共同自觉遵守的准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又以人本管理为基点,在制度管理中承认人的发展能动性,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去尊重教师的个性,改变以往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科學的教育管理机制,构建适应人的发展的制度文化。发现每一个教职工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事实证明,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能让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发挥出生命的潜能。
通过强化质量意识,精心创建校园文化,走内涵式特色发展之路,不断丰富和彰显学校精神,我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为最终实现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积淀了文化底蕴,提供了文化支撑。
【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推荐阅读:
加强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发展10-17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09-13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09-25
促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区12-17
校园和谐建设07-08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和谐发展,绿色学校规划06-14
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07-10
对加强工会民主管理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探讨11-30
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校园11-22
关于怎样建设和谐校园的思考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