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纪监建设经验交流

2024-10-31

基层纪监建设经验交流(共10篇)(共10篇)

1.基层纪监建设经验交流 篇一

目前,我市市直各单位的县处级纪检监察干部由市委统一管理,科级以下人员由市纪委监察局和所在单位双重管理,以所在单位管理为主。为适应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需要,建设一支具有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本文拟就建立市直单位之间科级纪检监察干部的交流机制谈一管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要求,加大纪检监察干部交流工作力度,实现纪检监察干部交流的常态化、制度化,有效解决干部长期在一个部门或一个岗位工作所造成的知识结构单

一、能力本领恐慌,视野相对狭窄、观念更新不快,创新激情衰退、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充分调动纪检监察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保障**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追赶跨越步伐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交流目的(一)通过纪检监察干部跨部门锻炼,打破部门终身制,建立纪检监察干部交流长效机制,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盘活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资源,激发纪检监察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提高工作效能。

(三)促进纪检监察干部勤政廉政,打造人民满意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三、交流对象

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满4年,男性50周岁以下、女性45周岁以下有发展前途的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市直部门科级纪检监察干部。

四、交流方式

(一)上挂下派。即市直单位纪检监察干部交流到市纪委监察局工作或市纪委监察局派员到市直单位任职。

(二)部门转任。即市直不同部门的纪检监察干部同职级交流任职。

五、交流程序

(一)预备交流职位的确定。在符合交流条件的纪检监察干部中,每年选择三分之一的职数进行交流,由市纪委监察局和组织人事部门与所在单位商定后统一调剂,作为预备交流职位。

(二)预备交流人选的产生。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市纪委监察局根据工作需要直接确定等方式,产生预备交流人选。

(三)交流人选和拟任职位的匹配。

1.确定预备交流人员的得分。由市纪委监察局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制定一套评分标准,综合考虑预备交流人员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近三年的考核等次等因素,为预备交流人员评分。

2.填报个人志愿。预备交流人员可以从预备交流职位中选择三个作为个人志愿。

3.开展双向选择。根据志愿顺序和个人得分的高低,按不高于1︰3的比例推荐预备交流人选,由用人单位党组(党委)集体研究确定拟任用人选,必要时可采取面试、答辩等公开择优的方式。

4.二次选择。首轮人岗匹配没有成功的预备交流人选可以在剩余职位中重新选择一次,对两轮人岗匹配未成功的预备交流人选,经个别征求预备交流人选意见后确定岗位。

5.组织决定。由市纪委监察局和组织人事部门统筹考虑个人意愿和用人单位意见,整体确定交流人选和职位的安排。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和岗位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好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力求人岗相适、人职相宜;充分考虑干部个人意愿,加强思想沟通和疏导工作,既达到组织意图,又使本人认可,尽量达成共识;充分考虑干部的职务安排、个人利益、工作半径、家庭因素,让交流的干部感到工作有干劲、事业有奔头,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

4、办理相关手续。对已确定交流职位的公务员,由人事部门统一办理调动手续,用人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任职手续。

六、配套措施

(一)限定任职资格。积极争取市委的支持,今后选拔任用市直部门纪检组长(纪委书记)职位的,应具有纪检监察岗位任职经历。市纪委机关提任副县级领导职务的,应具有基层纪检监察岗位的任职经历。

(二)改进考核方式。争取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支持,对交流的纪检监察干部的年度考核由市纪委统一进行,其中20%的考核对象可确定为“优秀”等次,不占用人单位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指标。

(三)制定激励政策。争取市委的支持,对交流的纪检监察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任用;是县处级后备干部的,组织部门仍列为新单位的后备干部,且可续列到下一批次;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等次的,提拔担任副县级职务。

(四)严肃组织纪律。市纪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严格执行交流工作的规定,公正、透明、规范、高效推进交流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市直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交流的决定,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同时要做好本单位交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关心爱护交流来的干部,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各单位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在纪检监察干部交流工作中的表现,要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纪检监察干部应当服从组织安排。对组织决定交流的,要按时办理交接手续,努力做好新岗位的工作,5年内可不再列为交流对象。不服从组织决定的,三年内不得提拔任用,担任领导职务的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是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基层纪监建设经验交流 篇二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普查了上海市17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2家 (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和服务站),抽样调查了7个郊区县的804个村卫生室。调查了中医服务人员年龄、学历、目前工作状况以及培训经历等内容。此外,对参加中医培训的320名学员开展满意度问卷调查。定性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家和上海市有关中医药人力资源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和文献, 访谈了中医药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和上海市中医药大学相关人员等38名。

1.2 质量控制

通过开展预调研、数据逻辑关系校验与回调、对录入数据的抽样审查等措施,严格控制调查数据的质量。

2 研究结果

2.1 基层中医服务人员数量和结构变化

2.1.1中医医师总数、占医师总数的比例提高: 2009— 2011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总数从3.15万人增加到3.21万人,增长率为1.8%,其中中医医师增长率为9.0%。 中医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2011年较2009年普遍上升。各区、县平均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中心城区普遍高于郊区县。样本村卫生室中医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非常低,2009—2011年由1.2%增长到1.6%。

2.1.2中医医师在岗在编比例下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医师的编制类型以在编在岗人员比例最大,但从2009— 2011年该比例有所下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在岗中医医师数占中医医师总数的比例从71.0%下降到69.2%。 少数区、县在岗非编、返聘人员所占比例超过了20.0%。

2.1.3中医医师职称、学历结构优化,30岁以下中医医师占比提高: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医师职称以初级、中级为主,中级职称占比2009—2011年间呈现增长趋势,从39.7%增长到42.6%,初级职称占比从50.7%下降到47.9%。2011年年底,中医医师中高级职称、中级和初级占比分别为9.5%、42.6%和47.9%。学历以大专及以下、本科为主,本科占比呈增长趋势,从2009年的46.4%增长到2011年的52.9% ;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从48.0% 下降到40.7%;区、县分布以中心城区学历水平较高。30岁以下中医师所占比重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2011年间多为增长趋势。

2.1.4中医类全科医生占比提高:2009—2011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全科医师占中医医师的比例从16.7%上升到26.5%,各区、县的中医类全科医师占中医比重均呈上升趋势。中医类全科医师占全科医师的比重从7.5%增长到11.2% ;各区、县均呈上升趋势, 2011年占比在6.7% ~ 20.8%之间。

2.2 基层中医药人员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

我国传统中医药教育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培养模式包括世家传承、师徒教育、学校教育、进学辩论和自学成才,到现代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中医药课程与西医课程同时开设,中医药学等经典课程所占课时比例下降,不利于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4]。中医药人员工作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以西医服务为主。为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海市组织开办了郊区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班、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班及“西学中”在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项目。截至2011年年底,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以下同)参与全科 培训人数 为600人 , 占全部中 医师的31.3%;各区、县医师整体参与全科培训的比例在逐渐上升,但区、县间差异较大,最高达75.6%,最低仅占10.0%左右。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师参与中医药培训为5 288人,占全部临床医师的58.9%;除个别区、县外, 临床医师整体参与中医药培训的比例在逐渐上升,区、县差异较大,最高接近95.0%,最低约占38.0%。此外,还采取“乡村医生中医大专学历教育”等项目的方式,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2.3 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管理及服务模式

2.3.1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自2011年以来上海市积极探索中医药服务融入家庭医生制的各种模式,或由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直接担任家庭医生服务于签约病人,或由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负责指导家庭医生开展中医药服务。上海市中医药服务量及中医药服务占服务总量的比例有所上升,中医特色服务得到更好地发挥。2009—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药物疗法总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3.3%增加到18.4%,某区已经达到40.3%。机构平均非药物疗法人次数从3.5万人次增长到5.4万人次,增长率为54.3%;某区从8万人次增长到20万人次。

2.3.2基层中医药人员对于中医药改善方向的认知:主要调查了基层中医药人员对于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认知。 对于获得居民认可,被调查医务人员认为服务水平最重要 (92.0%),其次为服务态度(78.9%)和沟通能力(78.1%)。在中医药服务发展最迫切需要方面,加大培训、提高服务水平选择率最高(64.5%),其次为提高中医生待遇和加强绩效考核(59.8%)、政策宣传引导(51.5%)。

2.3.3基层中医药人员激励约束与职业认同:从职业声誉和社会地位、单位发展、报酬收入、奖惩制度、福利保障、职称晋升及培训机会等13个方面对医务人员工作影响因素满意度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医务人员对单位发展和管理、培训机会、领导素质、人际关系、能力发挥及执业环境比较满意,但报酬收入、职称晋升等得分低,提示改善医务人员报酬和福利保障、增加职称晋升机会等是中医药服务发展急需改善的方面。

其他激励约束与职业认同内容包括绩效考核与积极性、绩效考核与压力、成就感和满足感及医务人员社会地位等。被调查人员对绩效考核与医生积极性的认知方面分歧较大,认为能或不能调动积极性的构成比均占35.5%。 38.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绩效考核带来一定压力,提示医务人员对实施绩效考核的态度仍较保守。对于社会地位认知方面,医务人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主要来源于社区居民和患者的认可,占86.1%,其他依次为较高的职业声誉和社会地位、高收入、服务人群的健康状况改善和荣誉称号。

3 存在的问题分析

上海市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队伍建设近年来取得长足的进步,强化了在职培训,提高了人员总量,提升了人员结构,创新了服务模式,使得中医药服务总量和占服务量的比例上升。为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应重视和解决下列问题:

3.1 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有待提升

按照 《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国中医药发(2006)36号]规定[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一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上海市基层中医类医师配备尚未达到这一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要求[6],到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要达到20.0%,中医类全科医师占中医医师比例要达到50.0%、占全科医师比例要达到20.0%。2011年,各区、 县中医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在2.8%~10.4%之间,中医类全科医师占中医医师的比例在13.0%~44.4%之间,占全科医师比例在6.7%~20.8%之间,距离建设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村卫生室中医医师更少,许多村卫生室甚至没有配备中医医师。

中医医师职称、学历结构在过去3年中有所改善,高级职称比例、硕士以上学历分别为9.5%和6.4%,虽然占比较高,但在岗在编比例有所下降,在岗非编和返聘人员比例提高,30岁以下中医医师占比提高,提示基层中医医师中年队伍缩小,有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情况,急需高年资、高级别中医医师对青年医生的扶、帮、带。从分布来看,远郊农村地区,无专业学历、无技术职称比例较高, 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绝大部分在中心城区医疗机构。

3.2 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受限,人员流失隐患大

受到政策、条件、待遇和发展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许多优秀人才不愿意长期在基层从事中医药服务,尤其是条件较为艰苦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待遇低、压力大是影响人员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目前绩效考核不能充分调动中医药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中医医师往往兼任门诊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不同岗位相应的技术规范、岗位职责有所差异,考核时难免产生矛盾。二是聘用中医药人员的编制、保险和职称等问题解决难,基层特别是郊区中医药人员流失的隐患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相当比例非编人员、返聘人员,不少机构按照坐诊时间支付劳务费,相应管理和待遇不规范,这批队伍稳定性差,流动性强[7]。三是中医药服务人员已经参与了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中医药服务的内容与要求、服务形式与工作流程没有统一规范,绩效考核体系也未体现出中医特色。

3.3 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和在职培训仍需加强

目前,国家部分政策没有考虑中医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使中医药服务人员培养受限,如学校教育过程中,对于传统中医理念教育、师承教育等传统培养方式重视程度不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及职称考试在内容的设计上,中医类别设置的西医内容比重偏高。上海市已经开展了多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职培训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问卷调查显示,加大中医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是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最迫切的需要; 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对于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应作为培训内容,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以获得社区居民的认可。

4 政策建议

4.1 对基层中医药人才实行适当倾斜政策,巩固和扩大中 医药服务阵地

对基层中医药人才实行保护性政策倾斜,鼓励中医药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工资待遇和职称晋升,优化中医药服务人员的职业前景: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人员工资水平,对使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的基层医务人员给予绩效上的倾斜,加大对提供中医饮片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奖励尺度;科学合理设置基层中医药服务专业技术岗位配置比例,提高中、高级岗位比例,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其次,合理增加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编制, 逐步提高基层中医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实现人员配备与所承担的职责及服务需求相匹配。此外,争取解决师带徒和确有专长但无学历人员的行医资格问题,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8]。

4.2 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并提高非中医类别医 师的中医药服务水平

基层医疗机构缺少中医药人才是影响中医药服务发展的关键原因。重点加强偏远郊区县中医医院能力建设和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社区也可培养自身的人才, 通过组织社区在职人员短期培训、集中培训来学习中医药知识及服务过程中所需的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中医药服务技能及综合能力,获得居民的认可。

由于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所占比例小,仅仅依靠这部分人员来扩大中医药服务的力量有限,建议继续加强对非中医药人员中医知识培训,进行针灸、推拿等较为简易的中医适宜技术学习,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人群比例。市级层面可制定统一的中医药培训教材,有计划地推进适宜技术培训。

4.3 改进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中医 药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中医药医务人员在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方面的参与度,明确家庭医生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范围内中医药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形式与工作流程,研究制定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规范。确保每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有中医药类别医生, 无论其是否担任团队长,均应由中医类医生负责中医药服务。对于医务人员的考核,建立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与西医考核指标相区别,实现绩效考核与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压力之间的平衡。从基层服务的整体考核体系来看,应明确中医诊疗、中药服务和适宜技术等项目在整个基层医务人员执业中的数量和比例要求。

摘要: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基本要素,中医药人力资源的人员数量和结构、分布将直接影响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发展。调查了上海市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人员培养和培训情况、服务及管理模式,发现全市基层中医药人员数量增加、人员职称和学历提升,并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服务和管理模式,基层中医药服务总量和占比均有所提高;但人员数量和结构离国家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所开展的在职培训工作仍不能满足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发展需求,对于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及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建议对基层中医药人员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保护性倾斜政策,由市级层面推动在职教育和培训,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并与基层综合改革如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建立符合中医药服务特色的考核制度。

3.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发言 篇三

——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格塘乡柏叶村地处++西北边陲,全村面积7.3平方公里,人口3709人,28个村民小组,目前总支下辖4个支部,共有147名党员。近年来,我村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乡党委的安排部署,通过采取“四抓”,即抓班子建设、抓党员管理、抓制度完善、抓活动开展,村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彰显,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进一步激发。下面将村组织建设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抓班子建设,树立服务理念

2008年底,经乡党委批准,我村成立了党总支,下设四个支部。应该说,这一举措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在村一级成立总支,是我们加强班子建设,强化支村两委干部自身素质的重要举措。原村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的四位党员同志兼任四个支部的书记,在总支书记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原来工作躲在人后,现在必须带领支部,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村党总支认真落实乡党委制定的书记谈心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通过加强和支村两委成员的谈心谈话,交流感情,了解情况,有力的促进了工作;所有支村两委成员实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既让干部受监督,又让干部群众两明白,工作更透明。我们还认真落实乡党委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精神,率先开展后备干部选拔和跟班培养,为村级班子换届做储备。同时,支村两委班子坚持严格的上下班制度,有力的杜绝了村民办事找不到人的现象。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村党总支的领导作用得到切实加强,支村两委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二、抓党员管理,强化发展意识

基层党员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注重通过加强党员的经常性管理和教育,强化考核,调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激发党员工作热情,使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示范者。我村有党员147名,我们在总支下设置四个支部的同时,民主选举产生了各支部班子成员。针对党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我村每年着力培养了3—4名年轻优秀、能力较强的积极分子加入组织,有效的改善党员结构。我村把远程教育与外出学习考察相结合,党员通过远程教育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大量的外出考察开阔发展生产的眼界。我村把党员教育管理与党的政策宣传、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把党员作用的发挥引导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上来,强化党员发展意识。如共产党员徐建明主动参与村上经济建设,共产党员姚光武兴办柏叶综合养殖场带动群众饲养良种生猪,成为了带头致富并且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老党员周凤初等同志以村为家,不计酬劳,不分昼夜,义务帮助村上管理监督各项建设,成为群众称赞的榜样。

三、抓制度完善,激发创业热情

我村坚持制度管人,坚持制度办事,制度建设深入人心。

2我村首先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完善了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凡村上的大事和重大项目,事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和“两委会”意见,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确保村民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其次发挥村民代表、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的作用,让他们充分享有监督权和建议权。三是严格实行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坚持按季如实公开,发展党员、党费收缴、计生奖扶到户、征兵、宅基地使用、农村低保、合作医疗报销等党务、村务也进行不定期公开,使每个党员群众都享有知情权。三年来,由于我村始终在项目决策、资金使用、工程监督等事务上坚持民主、公开操作,村党总支及总支领导下的村委会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肯定,村民群众都踊跃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宇洋企业集团、高兴生态农业等多家民营经济积极回乡创业。目前,群众发展生产的热情高涨。

四、抓活动开展,推动自身发展

我村党总支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提高党员干部工作热情,促进群众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也进一步推动了自身发展。我们首先扎实开展各项创建活动,以创建树形象,以创建促工作。近几年来,我村先后创建并获评各级“文明村”、“示范村”“和谐村”等荣誉,如去年成功获评“县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今年3月26日在我村成功召开全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我村被评为示范村,每一次创建活动的开展,我们的理念都有新的变化,村级工作总有新的提高。其次,我们在全村广泛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五好家庭”、“模范组长”、“新农村

建设示范户”、“致富标兵”、“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清洁卫生家庭”等评比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干部群众的整体文明素质。党总支还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如今年在乡党委开展关爱弱势群体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又广泛发动全村的老板和富裕家庭一对一帮扶困难群众,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各位领导,柏叶村党总支通过抓组织建设促村级整体工作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但这还谈不上成绩和经验,我们抓组织建设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工作亮点还不够突出,党员队伍整体作用发挥还不太明显。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加强文化建设,加强民主管理,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组织建设的强大动力,全心全意谋发展,谱写新农村建设崭新篇章。

4.基层组织建设年,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

xxx乡党委

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我乡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一流”这一主题,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大排查、大整改,切实把底子摸清、把问题找准、把措施落实、把难题解决,推动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晋位升级。

一、科学定位、分类指导

在这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我们对全乡15个基层党支部逐一进行排查、分析,实行分类定级,其中先进支部4个,一般支部9个,后进支部2个。结合这一现状,我们紧紧围绕“后进支部要转化整顿、一般支部要规范提升、先进支部要上台阶上水平”的目标,将各支部的晋级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进一步明确了后进支部党委书记亲自抓、一般支部党委成员具体抓的目标责任,逐一研究整改思路和措施,切实做到全程抓、带头抓,力争今年使2个后进支部全面转化提升,9个一般支部实现晋级目标,4个先进支部实现创先争优。

二、强化措施,整改提高

一是落实责任抓书记,为了使各支部能够实现全面晋位升级,今年我们开展了“争当五星书记、争做五星党员”活

动,对支部书记从党建工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采取本人述职述廉、群众民主测评、乡村两级干部民主评议、考核组综合打分的办法,进行百分制考核,根据分值大小,分为五个星级,最低为一星级,最高为五星级,统一授星,统一佩戴胸章,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报酬、评优树模挂钩,有效的把第一责任落实到书记身上,做到抓基层工作必抓书记。二是强化督查抓进度,我们建立了“一周一分析”、“一旬一通报”、“一月一督查”的工作机制,对工作不实、推动不力、效果不佳的党组织负责人,实行党委书记约谈和人大代表质询制度,有力推进晋位升级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落实经费抓保障,在乡政府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8万元经费,采取外出学习与邀请党校老师讲座相结合的办法,用于村干部的选优训强工作。同时还选派了2名大学生村官分别担任元大滩和xxx两个后进村的支部副书记,与包抓领导和驻村干部蹲点整改提高。

三、破解难题,服务群众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难点和重点都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上,我们针对干部作风飘浮、眼高手低的问题,提出了“五勤”工作法,对干部作风进行集中整顿。针对基层矛盾频发的问题,我们将9名党委成员分为5个组,定期约访、下访,限期办结。先后排查出各类纠纷23起,已化解20起,为群众办实事18件。针对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采取支部引导、党员带头的办法,发展制种玉米、西瓜、苗木等产业,分别发展到5500亩、6000亩、1500亩,产业结构进

5.基层组织建设年经验交流材料2 篇五

——xxxxx基层组织建设年经验交流材料

??地处龙泉山脉浅丘地带,距???县城7公里,距富兴场镇4公里,紧邻德中公路,全村幅员面积2.15平方公里,辖6个社,人口1071人,党员30人,201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263元。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这项活动落到我们党支部,就是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凝聚党心民心、促进农村和谐。为此,我们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一切群众、为了群众一切”的工作理念,通过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基层组织年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满意。我们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是:

一、分类定级,让群众说了算

掌握支部情况,搞好分类定级是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首要任务,也是“三分类三升级”活动的基础工作。1-4月,村党支部按照县委和镇党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开展了大调查活动。在定级前,我们“村三委”成员共分成3个小组,采取入户走访、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挨家挨户调查摸底,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定级时,首先组织群众代表对支部工作、班子成员、党员队伍、活动阵地等内容进行初评和打分,实事求是汇总数据,真心实意查找问题。测评中,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在定级后,我们针对群众满意度低的工作,再次分成3个组入户走访了解,面对面交流,有针对性找原因、想办法,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最终,我们村党支部通过群众会议初评、党员大会评议、支部自评、党员群众审议、上级党组织评定等程序,被定为一类党组织。

二、查找问题,从群众中去找

我们认为,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归根结底是要为群众解决一些问题,让群众得到一些实惠。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真正关心、迫切希望我们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村党支部采取多种方式,认真查找问题,努力找准问题。一是支部找。我们支部成员利用各种与群众打交道的机会,与老百姓实打实的谈感受、讲体会,虚心听取他们对我们不满意的地方。二是“卧底”找。为了听到群众真实的意见建议,我们悄悄请几位党员群众作“卧底”,让他们在茶馆、饭店等场合,多方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三是公开找。我们通过召开坝坝会、小组会等方式,邀请群众提意见、谈困难,及时找准薄弱环节、查找突出问题,全面掌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下一步整改提高奠定基础。目前,我们主要收集到“村上产业发展不强、年轻党员太少、个别党员不像党员、党员活动较少”等等突出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整改。

三、整改措施,请群众提意见

尽管我们村党支部定为一类党组织,但按照“先进的更先进”要求,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在前阶段的工作中也查找到了、也基本找准了,当前的任务就是下功夫解决这些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类,分出了哪些是我们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要请镇上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要靠县上、市上甚至省上解决的问题。然后,我们邀请群众代表和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整改措施。目前,我们初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发挥台帐作用。建好、管好、用好“民生、困难群众、稳定”三本台帐,完善“一流动三留守”服务模式,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处理为主动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二是积极主动结对子。我们计划请县委组织部帮助协调,与县外的,和我们???村情况相近的一类村党支部结成对子,争取他们的帮助支持,也开阔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可亲可学、学有所

获。三是争取下派干部。我们计划争取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向我们村继续下派一位优秀年轻干部,提升我们的管理服务水平,特别是“精细管理”水平,增强生机活力,尤其是对我们村的产业发展能给予更多的指导帮助。四是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好好“民事代办、民情代诉”,大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行动,进一步规范完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让群众知晓、熟悉、监督村上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建服务站、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等,经常开展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满意,争取群众支持。五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利用村广播、板报、远程教育站点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村上所做的工作,教育党员群众爱村建村。同时,邀请专家到村上开展农技讲座、现场指导等,提升党员群众致富能力,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6.基层纪监建设经验交流 篇六

一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1、推广体系中公益职能落后, 无法满足渔业发展

进行基层水产技术的推广的部门, 其职能仍落于与一些渔业发展快的国家, 比如美国和日本, 特别是在产前进行市场的预测分析, 帮助基层渔民筹措资金, 产后帮助基层渔民进行水产品销售的这些方面, 以及水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方面, 和这两个国家相比, 都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对基层渔民进行推广水产技术的部门, 大都是“不务正业”的, 使很多人力和财力都花在了其他方面, 比如政府的职能工作等。而在推广新型技术, 培育优良品种的工作上, 就力不从心了, 更别说到基层为渔民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了。

2、经费不足以进行基层技术推广

虽然我国的各级政府对水产技术的推广工作相当重视, 但是经费的发放没有具体的指标。而有的经费虽然按时发放, 但是数额远远不够进行推广工作。根据调差数据显示, 由于经费的不足, 间接导致了以下几类问题:一是没有试验的示范基地, 二是没有专门的推广经费, 三是没有专业的仪器设备, 四是办公的地点无法固定, 五是进行技术培训的场所无法落实。这就导致了基层水产技术的推广难度大, 推广效果也不明显。

3、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一些渔业发达的城镇, 都建立了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 但是由于配置的人员数量有限, 不能及时的对管理地区的渔民提供很好的服务。而且对技术人员也没有一个合理的管理体制, 使得其没有积极工作的意识。所以, 应当使水产技术服务站建立在辐射能力与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镇, 承担起对周边城镇的技术推广职能。

4、技术推广人员素质问题

负责水产技术推广的人员, 在其素质方面存在这样两种问题, 一是专业知识的素质, 二是工作态度的素质。一些技术推广人员虽然是毕业于专业院校, 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但是在渔业发展的同时没有进行有关知识的跟进性学习, 使得这些人员对某些新兴的渔业问题一问三不知。也有些人员的工作素质不高, 使其在工作中不认真解答渔民的实际问题, 无法将技术推广落到实处。

二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

1、加强水产业的公共服务建设

目前水产业的公共服务尤其是专业技术的推广, 疫病的防控, 水产品的质量监察等环节还十分薄弱, 如果不加大力度进行公共服务的建设, 就会干扰渔业的发展及渔民的增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应该将公共服务部门的条件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 对县乡的两级办公和试验用房进行重点修缮, 并且配置分析, 诊断, 监察的设备以及交通工具, 修建完善的试验示范鱼塘, 来满足基层水产推广部门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的部门应该履行公益职能的最基本要求。

2、提升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 是当前十分紧要的任务, 而且也是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伴随现代渔业的建设, 对水产技术的推广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要对技术推广人员进行长期的培训, 来促进此类人员可以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同时, 推动推广人员进行科技入户并且深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在实践中来提高基本的操作技能, 尤其是对应用的技巧进行推广, 还要对情况调研, 数据分析, 应急处置等其他技能进行掌握, 对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不断提高。

3、培育社会化与多元化的渔业服务组织

国家要支持建设渔民专业合作组织, 水产技术协会, 渔业龙头企业和一些专门的科研机构, 并以这些组织来为基层渔民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以形成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结合在一起的格局。重点是加大对基层渔业的扶持力度, 促进渔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增加该组织为其成员进行渔业生产的服务能力。然后要培育起一批带动性强, 有发展力的龙头企业, 让这些企业具有社会责任的意识, 并和渔民形成紧密的利益结合体。最后要支持专业科研机构的工作, 促使其根据渔业的发展和渔民的需求, 进行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 让科研成果在实践中有效应用, 以满足渔业生产。

做好基层水产技术的推广工作, 是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 去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进而找出有效的推广方案和工作模式。这不仅会为渔民带来经济上的大丰收, 还会为国家的水产品出口做好保障。

摘要:目前, 我国渔业生产的发展已经跨进新时期, 而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发展高效渔业生产, 使渔民的收入增多, 使水产品质量提高, 满足市场的需求, 则越来越依赖水产技术的大力推广和渔民专业素质的提高。本文中, 笔者将就基层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及相应解决经验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水产技术推广体系,问题,解决经验

参考文献

[1]蒋高中.李群.关于加强中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7 (08)

[2]李可心.当前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产.2009 (06)

[3]冯东岳.陈爱平.福建省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努力为建设现代渔业保驾护航[J].中国水产.2009 (07)

7.基层纪监建设经验交流 篇七

自查报告

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第四监督检查工作小组:

在市委、县委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安排部署启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后,我乡党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成立机构,落实人员,明确任务,根据我乡的具体情况,召开专题会议,编制实施方案,对全乡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提升全乡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召开会议及时,认真贯彻精神。市、县启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我乡党委已先后召开专题会议8次,及时传达市、县“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和贯彻落实活动相关工作。其中:组织全体乡、村干部200余人次参加市、县电视(视频)会议3次;召开党委会和乡村干部专题会议300余人次研究部署工作4次,各村(社区)党支部和乡直各单位党支部召开相关会议20余次,努力做到在家党员全覆盖。

(二)编制实施方案,完善相关制度。根据市、县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本乡实际,研究制发了《关于围绕“人人创先 1

争优、共建‘四个’”主题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印发〈乡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2012年对乡村(社区)干部实行综合目标考核的通知》等5个文件,建立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三会一课”教育制度》、《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10余项。

(三)强化宣传力度,活动氛围浓厚。全乡编制黑板报、宣传专栏、党务、政(村)务公开栏18块,悬挂宣传标语18幅,制作干部去向留言牌4块,机关张贴宣传标牌12块,意见箱1个。编制了《信息》(干部作风建设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专刊)5期,向县基层组织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信息3期。

(四)总体思路明确,活动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人人创先争优、共建‘四个’”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12字要求,突出“五个着力”: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提升各党支部引领推动发展的能力,着力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着力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着力保持党的先进和纯洁,真正实现“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不断提高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际成效促进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打造“柠檬基地乡”、川渝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基地乡和建设惠及3万人民的幸福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五)各级帮扶有力,活动开展有序。结合大调研、大排查,基层支部“三分类三升级”和 “三进三同三服务”等活动开展,县级挂联领导卢先强同志和县直挂联部门县供销联社、县邮政储蓄银行班子成员开展结对帮扶“专业大户、重点培养户、农村贫困户、利益诉求户、困难病员”28户,乡党委班子成员开展结对帮扶“专业大户、重点培养户、农村贫困户、利益诉求户、困难病员” 32户。因为对象准确、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落实到位,向所结对帮扶村和帮扶对象开展的“十送”惠民大服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如为金盆村残疾人沈小琴落实危房改造90平方米,协调相关部门筹措安装假肢资金9万余元。配合挂联单位县供销联社对遂安村的村民发放有关法律、法规、养老金、维权和柠檬标准化生产技术、农药、化肥使用配方等技术资料120套,送化肥120袋,发放帮扶联系卡120张。配合县邮政储蓄银行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争取结合其资源优势开展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目前正在筛选落实有创业能力的贷款对象。为本乡夹石村身患结核性脑膜炎的13岁女孩谭兴艳,发出倡议并由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单位和个人共募捐爱心救助款2.5万余元,解了患者家人的燃眉之急。为本乡贫困户、危房户、地质灾害隐

患户落实房屋改造34户。为尹明军、沈月琴、侯兵林等蔬菜(柠檬)种植、养殖大户提供技术、物资、资金、信息等支持。化解和稳控吕永明、王元财等信访案件5件。

(六)督促检查到位,活动成效凸显。为保证活动的有序深入开展,县级挂联领导和县直部门领导深入我乡及相关村社、农户家帮扶,同时对乡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指导。乡党委也成立了以书记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五个工作组,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本乡实际,对动员部署、调查研究、组织实施等各个阶段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各支部均能按要求并有机的结合工作扎实落到实处。通过前阶段活动的开展,促进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建工作保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运行管理进一步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是部分党支部、部分党员认识不到位,重视力度不够,总体工作发展不平衡,进度参差不齐。二是党员远程教育网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的素质有等进一步提高。三是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

三、下步整改措施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细化活动深入开展的各项措施,深化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动,努力把全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的战斗堡垒,充分发

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全乡各项工作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在遂安村支部搞好示范点,加强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全乡阵地作用发挥好、党员素质提升。二是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对2011年新入党的同志及2012年的预备党员进行培训,由党委成员进行授课,全面提升他们对党的认识和为民办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的素质和形象。三是认真搞好“务虚”和“务实”工作的结合,督促村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和村会议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让群众都满意。在严格村务运作程序的同时,努力解决发展中面临和碰到的各种问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形成一心一意抓发展的良好局面,引领3万人民齐心协力共建“生态、安居、富裕、幸福”。

中共乡委员会

8.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建设交流 篇八

农村是社会的基石。农村民主法治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大局,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来,北仑区注重将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与基层的民主需求相结合,予制度设计于“四个民主”,贯法治理念

于“理事流程”,让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民,能够轻松实现对村级事务的管理,走出了一条加强基层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一、实施动因

随着农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改革的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民主管理方面的问题凸显:

1.制度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不少的农村、农业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如农民权利缺乏保护、法律难以得到普遍认同、法律法规呈现明显漏洞等,造成了法律进入农村的困难。现有的村民自治法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内容又主要针对村民自治组织的,而非村民自治本身。这就导致了村民权力、义务、地位和村民会议的权限、性质等关乎村民自治的规范难以涵盖。全面具体地规定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性法规至今仍是空白,对如何落实村民的自治权以及对于侵犯村民权利的行为该怎么惩戒,缺乏具体措施。尽管各级政府也纷纷制定出台了种类繁多的基层民主制度,但普遍存在内容笼统、空泛,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有的制度只提一些原则性口号,既无实际内容又无具体操作程序,无执行的必要;有的制度只提要求,缺乏配套的保障措施,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还有些制度要求由于基层条件尚不具备,导致无法执行;一些制度机制形式主义的要求过多,不利于基层简便快捷地工作。

2.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干部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王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但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主观的,客观的等多方面原因,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能力和法律素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部分村干部用传统习惯方法解决问题的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少,甚至搞家长制或一言堂,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把村民自治变成村官自治;部分村民民王观念缺位,主人翁意识不强,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不够;部分村民依法办事能力弱化,不知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权益受到损害时也无力维护,或是采用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

3.民主实现途径和载体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农村在“四个民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民缺乏积极性,民主选举不规范,贿选等非正当的竞争和参选形式多样、情况复杂,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选举的真实性产生一定影响;村务、党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公开的实质性内容少,程序不规范,形式比较单一,村民最关心最想了解的村务事项,公开的速度和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村民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管理的渠道不够畅通,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得不到保障,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信访件增多等。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消除制约基层民主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北仑区从政府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基层民主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按照点面结合试点先行的思路,围绕“四个民主”建立起配套衔接、环环相扣的民主制度链条,同时还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实务操作,简化处理程序,切实保障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并把它扩大为基本面的动力。

二、主要做法

1.三环节:直面法治

——民主选举,从“上级选人”到“群众公选”

民主选举是农民充分享有自己民主权力的最直接方式。针对“少数人选人、从少数人中选人”导致的选人不准、埋没人才以及“抢了位子不干事”、“占着位子不为民”等问题,北仑区从制度、程序、环境三要素入手,切实把村干部选用权交到农村群众手上,真正做到干部行不行群众评一评;干部用不用,群众公论。

一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区委、区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坚持依法选举和完善选举程序上,出台关于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各街道制定了切合本地实际的选举实施方案和操作手册,编印统一规范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范本。在全区全面推行无候选人直选选举制度,村干部候选人由选民直接推选产生,上级部门不委派、不指定、不授意,确保把政治素质好、办事公道、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深受群众拥护的人选进村民委员会班子。积极稳妥地推进“自荐直选”制度,由自荐人向本村村民选举委员会自荐报名参选,并提交书面竞职承诺参选,选民以无记名秘密投票的方法,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毛遂自荐”的报名方式,避免了“海选”无

目标、得票散的情况,也将原候选人的“无序”竞争变为现在“自荐”人的“有序”竞争,改“暗”争为“明”争,降低了贿选出现的概率。大力推行村干部履职承诺制度,完善创业承诺制度和辞职承诺制度,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也让村民比有标准评有依据。

二是规范民主选举工作程序。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做到规定环节不减少、法

定程序不变通、严格依法规范操作。认真把好村选举委员会推选关、选举办法确定关、选民登记关、委托投票关、候选人提名关和正式投票选举关等环节,努力做到选民登记不漏登、不重登、不错登。村选举委员会成员、选民、选举办法和选举日、自荐人、委托投票、投票时间和地点、选举结果等7项内容逐一进行公示。改变过去选举委员会包办选民登记的方式,尝试通过广播、公告、张贴标语等方式,引导村民在规定时间内到固定登记点进行选民登记,推动“登记选民”向“选民登记”转变。投票环节做到了选票当场领取、当场秘密划票、当场投票、集中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对重点村、难点村、竞争激烈的村等,实行全程录像直播,确保换届选举全程置于“玻璃房”中进行。

三是营造民主选举法治环境。进一步培育选举文化,大力探索整合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以及宣传窗、黑板报、文艺演出等平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宣传。让《选举法》、《组织法》以及换届选举工作纪律要求等法律知识走进民心。利用宣传车到村集中宣传,尤其是“重点村”、“难点村”,走街串巷反复播放;利用村高音喇叭广播,通俗易懂地讲解换届程序、资格条件、选举纪律等内容。组织“村头宣讲团”、“老干部讲师团”、“蒲公英宣讲团”等20余支民间宣传力量深入村头田间,帮助村民消除家族、宗族、派别等陈旧观念,引导他们依法有序参与选举。加强对选举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区八家职能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严厉打击贿选、破坏选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对选举中违法行为明确“六个严禁”,并首次细化贿选的“八大行为”。各街道(乡镇)也通过选情预警网络、手机短信群发、现场重点监控等途径对选举中出现的违法事件,及时介入,果断处理,确保换届选举依法公正进行。

2.“四个一”:体验法治——

民主决策,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

民主决策是规范农村权力运行,体现村民自治的关键举措。针对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村建投入大,村干部权力大,集体资产数量大,导致涉及村级管理信访举报超过全区信访总量60%以上的问题。该做法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

1.明确“一事”范畴,强化规范决策。“一事”是指村级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类、工程建设类、财务收支类、人事管理类、民生项目类等五大类。除此以外,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以及村党支部、村委会认为有必要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议的事项也纳入决策范围。

2.明确“一议”程序,强化科学决策。“一议”是指通过村民民主议事,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提议。决策议题一般由村两委会提出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二是商议。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村民代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初步实施方案;三是审议。召开村两委会完善实施方案,提交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讨论,同时将方案上报街道、乡镇审核,经审核同意后确定方案。

3.明确“一签”责任,强化民主决策。“一签”是指召开村民代表对村两委会提交表决的方案进行讨论并实施表决,以在纸质表决书意见栏签名作为表决形式,并当场公布表决结果,以全体村民代表过半数“同意”为通过。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对会议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最终表决结果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签字确认。

4.明确“一公开”步骤,强化透明决策。“一公开”是指村务决策全程公开,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事前公开。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三天前,将有关事项内容在公开栏中公布;二是事中公开。凡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事项,必须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三是事后公开。决策事项完成后,将完成情况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及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

3.“1+4”:践行法治——

民主管理,从“制度管人”到“流程管事”

民主管理是发扬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针对村级制度重“实体”轻“程序”、制度重复、操作不强监督不便等问题,北仑区推出五项村级事务操作流程范本,配套建设十六项村务工作制度,构建村务工作规程体系,启动和实施村务工作流程化管理,切实提升村务“阳光管理”、“阳光服务”的水平。

村务工作流程化管理模式,由一项通用流程和四项专用流程组成,将村级主要工作事务按内容性质划分为五类,按照村务工作规律,分别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将工作程序予以明确固定,使村级事务的操作更加规范明了。具体由通用流程“村级事务工作流程”和村级建设工程实施流程、经济合同管理流程、财务支出审批流程以及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流程等四项专用流程组成。以此为核心,配套出台或完善了相关的另外16项制度,形成村务工作规程体系。

“1”即“村级事务工作流程”,属于通用流程,适用于村级一般事务的操作。包括四步工作环节操作,分别是:村事提议—>村事决策—>执行和监督—>资料归档。其中,村事提议环节具体包括三个操作步骤:民主提议、提议疏理和意见征求。村事决策环节包括两会决策和情况公告两个步骤。执行和监督环节包括事项实施、民主监督和结果公开三个操作步骤。资料归档环节具体要求将村事的相关提议、决议、执行监督涉及的资料进行归档。

“4”即四项专项流程,根据村务实际,对村级事务操作中相对专业性特殊性的工作,进行专门性程序规定,主要包括“财务支出审批流程”、“建设工程实施流程”、“经济合同管理流程”和“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流程”。

财务支出审批流程,适用于村级财务支出,包括四步操作环节。分别是财务审批—>财务审核—>上报入帐—>财务公开,财务公开环节包括财务报告、分歧处置和财务公开三个操作步骤。

建设工程实施流程,适用于村级建设项目工程,包括四步操作环节。分别是:项目前期环节,包括项目方案—>项目报批—>项目备案三个流程;项目实施环节,包括项目发报—>项目施工—>民主监督三个流程;项目决算环节,包括项目验收—>工程决算—>结果公开三个流程;归档转交环节,包括资料建档和档案移交两个流程。

经济合同管理流程,适用于村级重要经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包括三步操作环节。分别是:合同拟定环节,包括合同起草—>法律审核—>条款审定—>合同签订四个操作流程;合同履行环节,包括履行合同和情况公开两个流程;归档备案环节,包括资料归档和合同备案两个流程。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流程,适用于农村党员的培育、发展,包括四步操作环节。分别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环节,包括接受申请—>民主测评—>教育培养—>发展对象—>党委预审—>集中培训六个操作流程;预备党员接收环节,包括入党票决、党委谈话和党委审批三个操作步骤;预备党员转正环节,包括考察培养、转正票决和党委审批三个步骤及资料建档环节。

4.“十清单”:助力法治——

民主监督,从“形式监督”到“实质监督”

民主监督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基本保障,而在“四个民主”的运行实践中又是最薄弱、最难以发挥效率的环节。针对一些地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履职能力水平有限,村务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等问题,2010年3月起,北仑区推行村务监督“十清单”制度,将村监会需要重点监督内容及相应的监督要点、监督方式等,汇成一张监督总图表,方便村监会成员及农村干部群众对照操作,确保村务监督取得实际效果。

一是“清单式”分解,细化监督内容。拟定村务监督“十清单”,把包含村民关注、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务决策、村务公开、工程建设项目和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等方面,具体细化成决策程序监督、村务公开监督、工程项目监督、货币资金监督、债权债务监督、收支票据监督、资产资源监督、合同履约监督、印章印签监督、干部廉政监督等十项监督内容,实现村务监督的全覆盖。还对十项监督内容进行规范,设定每项监督工作的具体要求,统一监督方与被监督方的共同工作目标。

二是“条目式”公布,明晰监督要点。为避免监督的随意性,将清单中的十项监督内容,制定了54个“条目式”的监督要点,明确每条监督内容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步骤,使监督事项清晰明了、便于操作。如针对债权债务监督,明确了各类债权是否清理、债务是否偿还、是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催收、限期归还等5项监督要点。

三是“串联式”监督,优化运作方式。按照“十清单”监督要点,对每个关键监督环节和廉政风险防范点,明确相对应的监督方式,每个监督要点都有具体的监督方法,使监督要点和监督方式一一对应,形成“串联式”监督,易于村监委会成员查找和应用。如合同履约监督有四个监督要点,清单明确:对于重大经济合同签订、变更、解除是否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可以通过问询、查看会议记录进行监督;订立的合同或协议是否经司法所或法律工作者审核把关,可以通过查看合同文本进行监督;承包款是否按合同约定及时兑现,可以通过查询会计服务站入帐情况和查看合同文本进行监督;合同履约情况是否按规定公开,可以通过查看村务公开栏公开情况进行监督。

四是“双向式”评价,提升执行效果。每年由村监会按照“十清单”中的规范要求,对村务规范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测评,年终将“百分制”的量化测评结果分别向村民代表会议及街道(乡镇)纪检部门报告,街道(乡镇)把测评结果与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评先评优、考核等挂钩。同时,村监会每半年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十清单”监督情况,接受村民代表的评议,并接受乡镇(街道)纪检部门的监督。

三、主要特点

1.形象直观,操作简便。

将村级选举、村务决策、村务管理、村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由一套套复杂枯燥的制度规范转换成一张张清晰简便的流程图表,形成便于“装口袋”、“记脑袋”的“操作手册”,让村民可以按图索骥,流程理事,大大增强了村务民主管理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2.设计科学,实在管用。

在“四个民主”的制度设计中,注重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将村民的主体性、参与度、满意度评估贯彻始终,帮助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力,提高村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如“四个一”制度中,抓住 “ 评”和“签”两个核心,村两委会每半年组织进行一次决策评估,通报有关重大事项处理结果,接受村民代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评议,并根据决策的完成情况和最终成效进行满意度测评,当场统计测评结果,促进村民代表提高村事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日常工作中一个议题表决一次、签名一次,每个村民代表无论“同意”、“不同意”或“弃权”,都要在表决书上按照意愿签下自己的名字,而且每一事项商议的背景、决策的依据和理由、表决经过、表决结果等书面材料都以台帐形式保存,通过签名表决的形式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端正了村民正确履行民主权利的意识,使村民代表更加谨慎对待每一票,能够真实表达意愿、行使权力,避免个别村民事后质疑或反悔不认账,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代表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

3.切合实际,干群满意。

一系列的民主制度规程,把干部与群众的权利义务、村务活动的程序、村风民俗等方面的要求规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一切村务管理和运作“晒”在阳光下,真正给群众一双慧眼,还干部一身清白,保村庄一个和谐。一方面,民主管理制度的实行,逐步解决了农村群众关注的干部不廉洁、村务财务不透明、工程项目暗箱操作、重大事项个别人说了算、集体资产流失等热点问题,从源头上遏制镇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村民的监督渠道畅通了,对村里各项工作的来龙去脉知情了,对村干部猜忌不满减少了。

四、成效评估

1.填补了民主制度程序性规定的空白。

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两个方面, 实体性制度是目的,一般规范的内容是“做什么”,决定了程序性制度的存在;程序性制度是手段,一般规范过程程序,即“怎么做”,确保了实体性制度的实施。从目前情况看,在加强农村民主建设实践方面,实体性制度的成果比较显著,但程序性制度则是进展较慢。北仑区着眼于解决农村民主制度弹性有余、刚性不足、模糊性强,实际操作中容易钻空子等实际问题,大力推行村务管理简易程序,明确量化标准,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模糊性、概念化表述,减少自由裁量空间,提高规章制度技术性,使各项制度更加清晰具体,杜绝制度漏洞和空隙,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同时,更加侧重于过程、顺序、途径的限定,规范流程管理,完善执行程序,提高运行质量,在操作上精心设计,使每个环节有据可依,弥补了民主制度程序性规定的“短腿”和空白,保证制定的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2.提高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能力。

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习惯的养成,基层干部的民主素质和对基层民主的认识,是在基层民主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成长的。在推进“四个民主”进程中,农村党组织理顺了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明确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思路,依法落实农民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管理的各项权利,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监督村务的积极性,使群众真正成为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保障了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农村干部逐步养成良好的依法和民主协商习惯,学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带动的方法同村民打交道,通过民主的形式,法律的手段解决各种问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各种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农村群众在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实践中学会了正确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了依法评判是非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感悟到民主法治必要性。农村出现了四少四多的现象,村民对村里意见少了,对村班子信任的多了;和村里讲条件的少了,对村里工作支持的多了;看“热闹”的少了,主动帮助工作的多了;干部与群众之间隔阂矛盾少了,理解包容的多了。

3.推进了北仑新农村建设的法治化进程。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之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要把民主法治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走法治化的农村发展道路。基层民主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不仅促进和规范了村务、党务、财务三公开,畅通了村民依法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把村民自治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而且让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渗透到北仑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如在村庄环境整治、民生项目、重点项目投入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步走”的标准化流程。第一步,事前听取民意。通过实地踏勘、公告栏、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表决通过的,进入实施阶段,未通过的,进一步完善后再提交表决。第二步,事中群众监督。每项工程均有所属村村民、村民代表、监委会成员、专职工程管理人员担任监督代表,全程监督项目开展,按照“三不放过”的质量监督原则,严格把关,记录在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安全。第三步,事后集体把关。在工程验收时,监督人员、监委会成员、指挥部相关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区域内懂工程建设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对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支付余下工程款,直到整改完成,所有参与人员签字确认的前提下,才可按合同规定全额支付,确保工程质量。民主法制给北仑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居民得到了实惠,营造了文明健康、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9.基层纪监建设经验交流 篇九

1门诊药学服务

门诊药房基层医院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因为门诊是面向患者、服务患者的窗口。因此, 如何保障正确调配处方, 确保药物使用安全、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是药事管理工作的体现。药师在给患者交流时, 要反复强调药品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尤其是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 更应向患者反复交待, 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药师应当在工作中强化药学服务意识, 与医疗、护理有机统一, 从而把本院的药事管理工作纳入整体质量体系之中。这是服务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其次, 药师应当转变已有的工作态度,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把药学服务当作一种产品, 通过患者的消费, 体现药师的价值[2]。

2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是药学发展的方向。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 中药毒副作用及中西药不合理配伍日渐增多, 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尤为突出。因此, 在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药师通过审核处方发现医生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下, 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此外, 临床药师也应当加强自身学习, 在掌握全科临床药学知识和技能基础上, 向专科临床药师方向发展, 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以适应临床药学工作需求[3,4]。

3药品不良反应 (ADR) 报告

医院是药品的使用单位, 而药品在使用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另外, 大多数患者缺乏药品知识, 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安全用药。医院和药师应当高度重视这一工作, 在全院大力开展ADR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端正临床医生对ADR的认识, 建立有效的监测队伍, 消除医务人员对ADR的种种疑虑,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的ADR事件, 及时上报。此外, 针对患者的提问, 要认真的进行讲解, 包括对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联合运用可能出现的问题, 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时应注意的地方,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ADR发生, 降低患者的用药疑虑, 增强对用药的依从性。

4处方分析

作为医生所开出的处方是医疗和药剂调配的重要书面文件, 处方的合理性、安全性将决定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药师应当高度重视, 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处方或大处方, 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对医生所开出的处方, 应重点考查其是否安全, 有无合理用药, 尤其是对于药物相互间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通过开展处方的审核工作, 可减少医疗风险, 提升药师的工作地, 同样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 新药源源不断的上市, 药师更应当加强学习, 通过进修、上网学习、参加专业培训, 来提高自身水平[5]。

5科学经济的管理药品

对药品的采购、保管、养护、请领、调配使用各环节采取常规管理办法, 加强药品的日常管理, 确保药品质量, 此外还应运用经济核算的方法加强药品管理, 力求用尽可能小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药事管理要摈弃过去的那种:只管供应, 不计成本, 只讲投入, 不计效益的做法。此外, 要注重信息采集, 加强药品价格管理, 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 掌握药品价格变化态势, 调整购供品种类别, 坚持以较少的投入来产出较高的效益[6]。

总之, 医院药事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有机的整体, 其组织机构、作用、实施等需要医院共同协调, 同时也需要各级相关部门支持。基层医院同时也应加强相关制度, 制订一套适合本医疗机构用药特点的管理制度[7], 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质量,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针对基层医院已开展的现有药事管理工作, 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和体会, 并提出在新形势下, 基层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应重点向患者服务,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加强药师人才培养。

关键词: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经验与体会

参考文献

[1]黄德芳, 刘伟光, 司徒伟勤, 等.开平市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状及对策.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 (4) :141-143.

[2]艾燕, 邵学信.基层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齐鲁药事, 2005, 24 (4) :222-223.

[3]侯文丽.基层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2008, 17 (25) :3989-3990.

[4]蔡东向.浅谈基层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医院, 2007, 11 (8) 70-71.

[5]陈润清.对我国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的几点思考.广东药学, 2003, 13 (4) :58-60.

[6]郝少君.基层医院药事管理问题与对策.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 (1) :13.

10.基层纪监建设经验交流 篇十

乡位于县东北部,总人口3.2万,辖35个行政村,党员859名。近年来,乡党委紧紧围绕“抓党建、促经济、保民生、创和谐”的指导思想,以四项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力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连续三年被市、县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

一、开展“支部

筑堡垒”活动,提升农村党支部战斗力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乡党委积极开展“支部筑堡垒”活动,形成了全乡各支部明争暗赛、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

实行述职评议制度,强化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管党责任。乡党委明确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本村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每年初,向各村党支部提出具体的党建目标,并与支部书记签订责任书。年中和年底,乡党委分别召开一次述职评议大会,由各村党支部书记向大会进行述职,由乡党委书记逐村进行点评,并进行民主测评,大大增强了各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

完善目标考核办法,加强对农村党支部的管理。乡党委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细则,在重点考核党建工作的同时,还全面考核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明创建等内容,共细分为19项。采取百分制量化考核,由乡班子成员带队,组成考核组,每年年中、年底分别考核一次,由乡党政联席会议对考核结果进行评分汇总,评出位次。

创新评先激励措施,增强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在考核后,我们实行了“特别”的激励措施:被考核为前8名的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到乡里参与管理区工作,增加补贴、提高待遇。对后3位的村党支部书记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在规定时间内各项工作仍无起色的,则对该村“两委”班子进行调整。去年,2名村党支部书记因工作不力被免职,8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被选拔到乡里工作,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党员树形象”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党员党性意识淡化、作用发挥不突出的问题,乡党委以强化党员教育、促进作用发挥、提升“双强”本领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党员树形象”主题活动,促进了农村党员旗帜作用的充分发挥。

乡领导干部入村讲党课,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去年以来,我们持续开展了“领导干部入村讲党课”活动。要求全乡9名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2个村,每年入村上党课不少于2次。活动开展以来,班子成员结合所联系村实际,亲自撰写讲课提纲,利用党员活动日,有针对性地为党员讲党课近百次,受训党员13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和政治素养。

扎实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以来,我们扎实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坚持因村制宜,针对群众所需、所想、所盼,设立了政策宣传、科技示范、信息传递、文明新风等10种岗位。通过群众荐岗、党员认岗、支部定岗,为党员合理确立了岗位。同时,村支部与上岗党员签订了岗位责任书,加强管理考核,确保党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涌现出了一大批脚踏实地、认真履责、热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前牛村党员牛国善,当听到山西某建筑工地招工的信息后,组织了15名群众前去务工。后鲁邱党员杨忠学,在今年“三夏”期间,积极联系大型收割机3台,使全村小麦及时收割、归仓,还义务帮助村内2个困难户收割小麦10亩。

开展“学科学、树新风、比致富、创和谐”集中教育活动,培养新型农村党员干部。针对部分后进村“两委”班子不健全、经济基础薄弱、党员党性不强等突出问题,乡党委每年集中一个月时间,重点在全乡后进村大力开展了“学科学、树新风、比致富、创和谐”集中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致富能手评比活动、新农村建设领军人物推荐活动,切实加强党员教育,扭转村风民风,发现和考察优秀人才。西陈村党员陈保中原在外地打工,积极响应乡党委号召回乡创业,筹资20多万元,建起了存栏近千头的养猪场,还带动周围20多户农民新上了养殖项目。在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三、开展“三村齐建设”活动,实现党建经济合拍共振

乡党委始终认为“抓党建就是抓生产力”,坚持围绕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找准抓实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切合点,实施“三村”联建,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两促进、共提高。

村企联建。近年来,乡党委依托外出务工人员的资金、技术优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在全乡筹建纺织厂8个,年纺织规模6万锭,产值1.5亿,纺织产业已经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乡党委适时为这些企业选派了党建联络员,帮助(来源:好范文 http:///)

建立了党组织,并大力开展了村企联建活动。地处苦水区、村内经济发展缓慢的后鲁邱村党支部和伟业纺织有限公司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后,乡党委任命伟业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忠才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忠才先后出资3万元组织企业骨干和村“两委”干部到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出资12万元帮助13名党员干部上了致富项目。不到两年时间,全村33名

党员中已有27名党员达到了“双强”标准。,全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实现了“企业发展,群众富裕”的双赢。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五个好”农村党支部,伟业纺织有限公司也发展成为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明星企业。

村协联建。乡党委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全乡以乔杏庄、吴杏庄、等村为核心,发展无公害瓜果蔬菜大棚近千座,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同时,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全乡现有规模养殖场26个,牲畜存栏20万头。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乡党委积极引导,成立了乡种植协会和养殖协会。同时,鼓励农村党支部积极介入专业协会,在协会建立党小组,形成了“支部+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吴杏庄村党支部书记吴士全自家建有蔬菜大棚,担任种植协会会长后,把协会中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党小组,经常组织党员研究学习种植技术、开展帮扶和服务活动,带动全乡83个农户新建了蔬菜大棚。

村村联建。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我乡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全乡35个村规划为6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其中,中苑社区、东苑社区已全面启动建设。依托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我们大力开展了村村联建活动。成立了中苑社区、东苑社区2个党总支,把村与村联合在一起,互帮互助。千寨村以前班子战斗力弱,工作落后,与宋洼村联建后,在宋洼村的帮助下,迅速理顺关系、解决矛盾、制定规划,村内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小城村与川留村联建后,根据本村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积极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川留村招商引资上项目,秋,投资900万元的“豫康妇幼用品有限公司”落户川留村。

四、开展“民主共议事”活动,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乡党委以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为目标,开展“民主议事”活动,实现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党员民情报告制度。在每个村挑选2-3名有文化、有威信、乐于为民办事的党员担任民情信息员,要求他们经常走家入户,收集群众意见和呼声,并定期不定期向党支部、乡党委汇报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不稳定因素。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民情信息员及时反馈选举工作中的有关信息,使乡党委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正确指导选举工作,使整个选举工作顺利完成,没有发生一起上访、闹事事件。

推行农村干群联席会制度。为解决干群之间缺乏沟通、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7月,我们在全乡35个村大力推行了“干群联席会议制度”。为确保联席会取得实效,乡班子成员和乡包村干部坚持全程参加农村联席会。联席会制度推行以来,我们始终雷打不动,坚持至今,取得了显著效果。小城村的干群联席会上,村民对村内道路整修提出了意见,村“两委”班子及时采纳,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村干部自己掏钱,购买石子、水泥,义务修路,受到村民好评。

上一篇:松树盆景制作教学设计下一篇:信心是最重要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