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调研

2024-11-25

项目建设调研(精选8篇)

1.项目建设调研 篇一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调

研的报告

为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从五月上旬开始,县政协组织开展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专题调研。邀请县发改委、住建委、经信委、国土局、环保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大渡口、东流、尧渡、香隅、胜利、张溪、葛公、官港、昭潭等乡镇了解实际情况,并选择新型城镇化发展比较好的省内无为县和湖南省沅江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xx年以前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基本属于缓慢发展状态。xx年撤乡并镇后,我县把城镇化发展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201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并实施了对市县新型城镇化考核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东至实际,着眼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商贸活县、文化名县”发展战略,按照“开发沿江一线、保护山区一片”的指导思想,引导县域经济分工,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我县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2016年大渡口开发区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产城一体试点园区,与此同时,我县参加池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也获得成功。目前,我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1、城镇布局得到优化。编制完成了《东至县城市总体规划》,并对15个

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在此基础上又编制完成《东至县人防工程规划》、《东至县给排水工程规划》等25个控制性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一带二轴三区”的总体布局,构建了以县城为龙头,以大渡口、东流、香隅为重点,沿206国道和铜九铁路及327省道发展为骨架的城镇空间结构,推进尧渡东流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支撑、特色乡镇为基础、其他乡镇为补充的城镇网络体系。2016年的城镇化率从xx年的%提升到%。

2、城乡建设日益加快。近年来,县城尧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人口增至万人,不仅拉开了县城路网框架,人口聚集效应也进一步显现,环城南路、敬慈路等5条道路和至德、圣德等6座大桥等重点路网建成使用,金字牌、赤头公园和尧渡新河两岸一期绿化等项目已建成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先后建成了舜帝花园、百悦

星城、格林蓝天等多个生活小区,建成保障性住房万平方米,大大提升了县城形象;2016年大渡口镇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东流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16年7月东流、大渡口两镇被住建部授予全国重点镇,东流镇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香隅、胜利、张溪等镇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引导,集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功能明显增强;城乡公交发展较快,先后开通县城内三条公交线路和县城至香隅、东流,大渡口至安庆等公交班车,并正在逐步向其他乡镇延伸;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2016年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已建成管山、金山等美好乡村省级示范点27个,并计划每年建成30个美好乡村示范点,目标是于2020年前在全县建设美好乡村示范点208个,届时村镇面貌将焕然一新。

3、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县高度重视城镇管理工作,加强了城镇管理队伍的建设。进一步细化责任要求,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动员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全民参与,城镇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初步整治。在乡村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三线三边”环境治理,2016年胜利、昭潭等9个乡镇被省环保厅授予为省级生态乡镇,东流镇被环保部授予为国家生态镇。县财政不断加大投入,2016年已统筹安排12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我县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对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兄弟县城镇化建设相比,仍存在着推进不快,功能不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2016年我县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在《安徽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考核评价方案(试行)》确定的7个二类市的县区中,处于中游靠后,低于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

许多规划是“纸上画画、墙上挂

挂”,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规划质量不高,一些重点项目规划,在聘请外地规划设计院做规划时,即使脱离实际,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如某镇工业区规划建设时未曾考虑到污水处理厂建设,造成了企业排污困难,也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同时,规划力量薄弱也日益突显,xx年成立的县规划局属住建委二级机构,人少且难以留住人才,乡镇也只有

一、两名城建员且年龄偏大,无法有效履行好规划的执行监督职责。

2.项目建设调研 篇二

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广西常住总人口为4768万人,其中乡村居住人口为304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比例的63.76%。随着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住宅房屋建设(包括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情况如何,居住条件是否改善,农民生活是否有质的提升,都需要进行实地调研,直接收集及时、确切的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搭建平台,更好地指导广西各地农村住宅建设。

2 调查信息研究分析

根据广西各地气候、经济、环境、资源等不同状况,调研小组在2009年4月~6月期间对桂南、桂中、桂西、桂东等地的10个地级市的34个村屯的村委和村里新农村建设典型户进行了现场走访,调查范围包括村屯居住房屋、禽畜房舍、能源利用、人畜饮水、生活污水排放和电气化设施等。

2.1 住宅房屋

2.1.1 住宅房屋建设规模

住宅规模归纳为四种形式(见表1):

(1)单户庭院楼房,一般房屋占地面积90m2~100m2,庭院占地面积200m2,部分村屯由于宅基地占地面积宽裕,单户占地达到1~2亩以上;

(2)联排多户楼房,每户占地面积约100m2;

(3)独户楼房,占地面积有80m2~100m2、100m2~150m2、150m2~250m2等几种规模,其中以占地面积100m2~150m2的住宅居多;

(4)围合楼房,占地面积350m2~700m2。

2.1.2 存在的问题

(1)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农民的“盖房热”势头迅猛,有些房子规模布局适度,造型美观、功能完善,既满足住户宽裕生活需求,也符合节能省地型农村住宅建设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农民的聪明才智和规划主管部门的贴心服务。但是有些地方也存在由于条件限制,规划建筑设计与农民建房的需求之间有不甚合理的断层;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房屋建设片面追求“高、大、洋”,占用大面积土地建设空心房(户主很少居住,在城镇另有房产),形成空心村(村民常年出外务工居多,旧宅基地荒置);有些村由于无统筹规划建设,或是村委会管理不到位,乱盖乱建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房屋外观参差不齐,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2)外墙材料一般采用本地砖厂生产的实心烧结红砖,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现状。有少数村因地制宜,采用当地山石加工成的空心砌块,但是质量也不能保证。实心黏土砖是一种资源消耗型产品,不仅大量破坏土地,消耗能源,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空心黏土砖同样消耗土地。国家墙改“禁实禁黏”政策已经在城镇住宅建设中基本落实,但是在广大农村由于诸多原因仍然未能落实。

(3)屋面未做隔热层,夏天炎热时节最上层房间由于室内温度高不适合居住,当作一层架空层,可兼做仓储室。

2.1.3 几点建议

(1)由于农村住宅最大的特点是纳生产与生活于一体,因此住宅建设不能脱离农村实际,盲目照搬城市模式,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理环境等)、风俗习惯,修建符合农民新农村组织结构方式、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房屋。屋面可考虑设置隔热层,根据农村不同富裕程度的农民需求设计高、中、低档住宅。

(2)政府主管部门可实行乡村“禁实”试点,选择一些村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修建节能省地农宅,由墙改办提供激励机制,补贴农户一定费用,推进农村“禁实”工作。同时,加大对砖窑厂的整顿力度,从源头上截流,关闭粘土砖瓦窑厂,利用墙材专项基金支持转产生产新型墙材的企业。

2.2 可再生能源利用

2.2.1 牲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

目前,农村牲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主要是制备沼气。调查中发现,以养殖为主的村屯或是自养禽畜的家庭一般都建有沼气池,有集中式、分散式两种。集中式沼气池规模一般在70m3以上,分散式沼气池规模有8m3和10m3。农村沼气一般用于家庭炊事、沼气灯照明,大型养猪场的沼气池可以供应村镇企业的集体食堂炊事。调查点沼气入户普及率见图1。

分散式沼气池生态模式是在农户庭院建地下水压式8m3或10m3沼气池,池顶坐落至少10m2猪舍,养猪不少于两头,侧面建1m2厕所,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所产沼气用于家庭炊事、照明。这种以沼气池为核心,改厕、改厨、改圈的“一池三改”模式,通过养殖牲畜,沼气入户,沼渣(液)用于农田、果园施肥,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立体综合生态链,既可为村民提供能源,改变农民砍树伐林、燃烧薪柴的破坏生态习惯,又使村容整洁,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农民积极使用沼气的原因有几点。

(1)由于沼气灶的热效率约是煤炉灶热效率的3倍,所以1m3沼气相当于3.3kg原煤,可使65kg水从20℃煮沸,能使一盏沼气灯(亮度相当于60瓦电灯)照明6个多小时。一个8m3的沼气池常年运行,可产沼气350m3以上,满足一家四口日常炊事、照明的需要。

(2)这种模式有利于保持村、户周围的环境卫生,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能有效地实现村镇人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另外,利用沼气做生活用能,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干净卫生,减少了家务劳动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3)属于国家省地市县乡扶持资助的沼气池建设项目,农户只需要投入劳动力和500~1500元的资金,乡镇派沼气建设服务队进行指导,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投产见效。

但是在沼气后续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农户缺乏有关沼气方面的科普知识,技术力量薄弱,后续管理较差。沼气池的后期管理,关键在于沼气池的日常维护。由于大部分农户缺乏有关沼气池的科普知识,导致后续管理跟不上,沼气综合利用率较低,个别农户甚至放弃沼气池的使用。

(2)农户建造沼气池缺乏配套的资金支持。对一部分农户而言,筹集建沼气池的资金有一定困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不仅影响沼气池的发展速度,而且也影响在建沼气池的质量。

除沼气池外,在农村还以生物质(农作物秸秆、稻壳、木薯杆、薪柴、林业加工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生物质在气化装置中发生热化学反应,进行能量转换,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即以低品位固体生物质能源产生高品位优质气体燃料,用于炊事、取暖、发电等。此工程系统规模通常从几十户到上千户,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在武鸣县太平镇七星屯,由生物质裂解气技术服务公司提供现场技术支持,试点开展了利用当地材料木薯杆(渣)进行生物质气化提供全屯燃气工程。

2.2.2 太阳能利用

在广西农村太阳能主要应用于制备生活热水。太阳能热水器具有节能、方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相对于城市房屋,农村住宅不仅可利用光照资源更好,而且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采光面足,应用范围广,安装也更方便。农村房屋以庭院为主,很少有高层及小高层,所以,绝大部分农村住房具备安装普通太阳能热水器的条件。

调查发现农村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家庭比例极小,一般应用在家庭富裕、生活给水管网配套完善、水压稳定的农户。

太阳能热水系统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于:

(1)农民的购买力不足。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收入及外出务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纷纷返乡,这部分的收入在减少。农民经济收入的减少导致其购买力下降,所以太阳能农村市场将会面临很多困难。

(2)我国广大农村水质环境与城市差距很大。农村用水多为打井取水,水质硬,且未经净化处理,含泥沙、腐蚀性氟、氯离子较多,导致太阳能不锈钢内胆易腐蚀,严重的两三年会锈穿漏水,这需要企业生产出专门解决这类问题的产品。

给出的建议:

(1)可以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农户自购的方式,让农户只需花很少一部分钱就能用上太阳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

(2)将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先行试点,然后推开。同时出台具体政策,设定每个农户购买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的补贴数额,或者把太阳能热水器等纳入家电下乡的品种,统一运作;

(3)在村镇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同时,房屋建设规划时应该考虑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问题。

2.3 生活供水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生活用水的供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地下水井取水,供应各户或几户合用,利用手压泵或电动水泵取水,各家屋顶设置不锈钢水箱;二是村里集中挖水井或是取用水库、山泉和渠道水源,通过高位水塔、水管网供应至每户用水点;三是少数条件好的农村采用市政自来水。村屯生活给水方式见图2。

存在问题:

(1)水文环境条件差,易形成苦咸水。防城港市鲤鱼江村通心坝屯地下水受海水影响,水质不稳定,酸咸化,村民饮水安全没有保障;

(2)地下水水质不达标,缺乏必要的水净化处理设施,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3)设施老化,缺乏维修,供水能力不足;

(4)一些村屯人畜饮水困难仍然存在。

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实现农村用水城市化,应该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

2.4 电力建设和用能情况

2.4.1 调查现状

调查中发现,除一个边远山村未通电,只能依靠小型发电机供电外,其余村屯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中获得实惠,切实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网电费同网同价,执行枯水期和丰水期分时电价。家庭电器在农村日益广泛使用,电磁炉、电冰箱、电饭锅、彩电等几乎家家齐全,部分富裕农户还安装了分体空调。村民家里照明使用白炽灯和日光灯比较普遍;部分村屯公共道路安装了节能型路灯。与乡镇较近的中心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到位,一些偏远村宽带安装仍是空白。农户用电费用情况见图3。

2.4.2 存在问题

(1)在一些村夏季用电高峰期会出现电容量不足,空调跳闸现象,这是因为原安装电气变压器容量偏小,随着村民家庭电器化使用程度的提高,已经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要求。

(2)目前国家所推行的“农村电气化”并不涉及到农户住宅内的电气设计,农电只管户外,不管户内。而室内电气设计这一部分,划归建设系统进行管理,但是农宅基本上都是在宅基地上的自建房,从设计、施工到采购、用料,均由农户自己完成,无专业技术指导,因此农宅电气安全管理上仍存在隐患。

2.4.3 几点建议

(1)合理配置电网资源,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少的先进农网。

(2)组织人员对农村电网危险点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安全状况较差的中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对老化严重的配电盘、电容盘进行维护更新。对存在表箱锈蚀严重、供电半径过长、配电超负荷、中低压供电设施老化和电压低状况差等问题彻底解决。

3 结语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直接收集新农村村镇建设相关基础资料信息,针对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误区,提出参考意见。为探索广西农村节能省地型住宅规划建设,统筹利用可再生能源,综合运用适宜的生态策略的后续行动提供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1]广西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阳春市委书记调研老区建设工作 篇三

当天下午,胡海广先后深入到春城街道蟠龙革命老区村,对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所在地旧址纪念设施建设进行现场考证,察看了岗美镇黄村革命老区村被超限超载运砂车辆严重损毁的水泥村道,听取了阳春市老促会及有关部门对河口烈士纪念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快老区村桥梁建设等情况的介绍。

历年来,阳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老区建设,想方设法建设好老区,把加快革命老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阳春的重大举措,不断投入资金,落实扶持政策,使老区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调研中,胡海广要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对如何将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旧址建设成为党史教育基地,责成黄村段河砂开采者尽快出资重建被损毁的黄村村道,切实维护老区群众合法权益和交通出行便利安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先急后缓,居住人多及重要道路优先”的原则,逐年解决老区村庄公路、小桥规划建设问题;由民政部门负责解决烈士后裔张业许建房问题,完善好河口镇烈士纪念碑问题。

阳春市副市长林喜叠、市老促会会长叶均盛及市委办、住建、国土、交通、民政、财政、农业、党史研究室、春城街道办、岗美镇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活动。

4.项目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1、项目相关手续办理时限长进展较慢。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需要办理的各种许可证及批文多达12个特别是规划、国土、电力等相关手续繁琐时间跨度大成本高致使已签约的项目不能马上动工。特别是土地受国家政策和地方行政审批制约土地审批管理越来越严加上土地价格的上调用地招商优势削弱部分项目因土地问题导致流失或停滞。今年全区计划开工建设投资500万以上的各类项目260项1-4月份开工建设仅有154项部分项目均因手续办理时限长不能按期开工。

2、企业融资困难影响项目推进。尽管国务院出台了金融扶持小微企业的若干政策银行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但是融资难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流动资金短缺限制了部分企业的发展和新投产项目的开工生产。目前计划建设项目不能如期开工开工建设投资进度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部分项目前期建设资金筹集相对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重点工业项目的推进步伐。今年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62亿但目前完成22.54亿元只占到全年计划的11.62%。

3、风电装备制造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企业运行困难。我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虽初具规模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年以来受国家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全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订单锐减几乎全部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同时产成品积压量大企业运转困难。仅华锐科技风电产品积压就达60多亿元。

4、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配套功能还不够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投入较大区级财力有限酒泉热电建化循环经济产业区及东洞滩光伏发电基地还没有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与项目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过去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的区域仍存在不够完善。如企业绿化用水紧张、冬季供暖质量不高、污水无法排放等问题。

四、对策及意见建议

1、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以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为抓手全面落实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措施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积极帮助项目业主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把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足用活切实为企业搞好协调服务组织人力加大项目谋划论证力度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资金政策扶持对建设项目积极协调办理土地、环评等相关手续落实单位帮抓项目各项措施优化项目落地发展环境力争计划的项目下半年能全面开工建设。

2、拓宽融资渠道努力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银企、银地合作帮助企业向金融部门推介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和资金投放规模。抓住国家启动内需的政策机遇突出现有骨干企业的规模扩张和装备升级谋划、储备、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对本地产业拉动能力强的项目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千方百计争取挤入国家和省上计划协助企业争取国家对企业的资金扶持。

3、主动靠前服务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建立招商引资经费保障机制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提供经费保障进一步调动部门招商引资、包抓项目的积极性。对京城控股发电机制造、钟爱新能源风电法兰、东方铝业、亚盛绿鑫啤酒、宏泰建材、垣磊建材、特尔鲜洋葱储备、敦煌种业种子烘干等续建或新开工项目强化服务措施积极主动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加快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对合肥阳光、晶澳、赛维LDK、海润、中科华宇、恒基伟业等光伏制造等计划年内开工项目加大沟通力度主动靠前服务力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4、完善基础设施积极营造园区良好发展环境。随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入园项目的不断增多园区的基础设施及功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针对区级财力有限着眼园区长远发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政府投资、社会集资、业主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以园招商、以商建园支持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入园企业绿化用水解决园区污水排放等问题进一步加快酒泉热电联动循环经济产业区及东洞滩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道路、绿化、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5、搭建发展平台重视本土企业的发展。在重点抓好新能源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支持多年扶持发展起来巨龙集团、奥凯种机、祁药集团、大禹节水、敦煌百佳、乐为尔乳业、西部啤酒、宏泰建材等本土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在企业技改扩建上要给予与园区入驻的招商引资企业同等优惠的扶持政策加快本土企业的健康发展。

工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为加大对已提供土地指标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的跟踪,加快推进该类项目的开工建设,日前,我委会同区经委、招商办赴5个区级工业区,对该类项目进行检查。

一、基本情况

年下半年共安排工业建设项目58个,占地面积2474亩,其中5个区级工业区落实土地指标共有32个项目,占地面积为1023亩。其中已动工的项目有14个,占总数的41%;正进行施工图设计的项目有15个,占项目总数的46.9%,其中近半数的项目4月份前可开工建设。各工业区项目个数及建设简要情况如下表所示(详细情况见附表)。

二、项目建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从总体上看,我区“1+5”工业区的项目推进速度较快,实际开工项目数约50%,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对今明两年的工业经济产生较大的作用。但是尚有不少项目没有开工,究其原因,这既有审批手续程序周期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外部因素,从调查情况看,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外部主要因素有:

1、土地“农转用”手续办理速度较慢。目前我区上报市房地局的新建工业项目,大部分尚未获得市房地局的土地正式批文,因此有些项目建设单位,特别是外资企业心存顾虑,觉得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在办理完区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手续后还不愿开工建设。

2、动拆迁已成为项目推进的制约瓶颈。从项目总量上看,动迁“钉子户”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项目所占比重较大,而且由于其完成动迁时间的不确定性(实际操作中工业项目动迁不鼓励强拆),对具体项目建设进度的影响不容小觑。

3、部分项目选址不属法定的规划范围。去年宏观调控后,我区各工业园区也相应核减了面积,在去年上报的项目中,有2个项目的建设地块不在核减面积后的规划范围内,已被市房地局退回。经去年项目评估协调小组审批、目前正办理手续的30多个项目中,也有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情况。

三、工作建议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国家与市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要以“严格设臵准入条件,认真筛选建设项目,合理分配用地面积,尽量缩短建设周期”为工作重心,根据项目质量继续统筹安排我区的工业用地指标,进一步提升我区工业区的整体能级。

1、规范项目审批程序,确定日常办事机构

要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建议项目评估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按照“批项目、核土地”的原则,对各工业区申报的新引进项目进行评审与筛选,并对评审通过的项目按质量(产业导向、投资强度、土地出让价格、环保评价等)进行排序,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产能耗低的项目实行优先供地,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审批职能部门。项目方可据此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待市房地局土地指标下达后,按排序先后办理用地申报手续;其它需协调处理的难事、急事,各工业区可向日常办事机构提出申请,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处理。

2、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园区配套服务工作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形成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建议成立项目专管员例会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督与管理,并积极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促使项目缩短建设周期。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的意识,帮助工业区解决用电、用水、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难题;对有利于工业区发展的问题,如工业区自建标准厂房项目,可经区项目评估审批领导小组确认,在项目审批环节设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并在财政贴息、贷款及其它相关政策等方面提供特殊支持。

3、完善园区招商制度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针对工业区面临的土地瓶颈问题,各工业园区要从招商的源头抓起,对招入项目的产业导向、环境保护、用地规模等方面加强管理,设臵一定的项目准入门槛,努力提升项目质量。同时对动拆迁等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与督促企业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园区项目引进工作整体效率,促进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7月18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毕明甫先后深入融高太阳能、山西海诺科技有限公司、福川制铁等地,就我市2012十大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据了解,2012年十大工业项目概算总投资499985万元,计划安排投资179062万元,其中银行贷款80975万元、企业自筹98087万元。1至6月份,企业自筹资金到位50448万元,并已完成投资33108万元。十大工业项目包括唐一新能源高容量纳米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融高太阳能年产500MW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一期工程(100MW)项目、福川制铁年产9万吨高铁及汽车配件3个续建项目;兰花药业搬迁扩建项目、海诺科技新建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制备新型系列节能环保保温材料项目、鑫豪管材新建塑料管件加工3个项目已开始“三通一平”建设及配套工程施工;晋丰公司年产5万吨三聚氰胺2万吨甲醛技改项目、科兴能源新建高平科兴煤炭洗选配送中心2个项目已取得备案批复,正在办理规划、环评、土地等手续;伊籁麦吉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纽威数控年产10万台精密数控机床2个项目尚处于洽谈及前期工作阶段。

毕明甫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力度大、效益好、进度快。各职能部门要强化协调,抓好落实,强力推进项目落地。要继续创优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为项目落地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早日达产达效。

濮阳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为落实市政府19次全会精神,尽快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高潮,确保我市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市企业服务局于2007年10月25日成立3个重点工业项目调研组,于10月29日至11月2日,历时5天,对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察看、重点走访、与企业厂长经理座谈等形式,对2007年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投资特点、政策措施、存在问题等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07年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共128个,其中中原乙烯36万吨/年乙烯扩能改造项目、国电公司2×300MW热电项目和三强纺织搬迁扩建项目因系前期准备项目而未列入这次调研范围。

在调研的125个项目中,概算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共19个。其中市直7个(含中原油田3个),濮阳县3个,清丰县2个,南乐县2个,范县3个,华龙区1个,高新区1个。概算投资5000万以上、亿元以下的项目15个,其余为概算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19个超亿元项目,除中原油田油气勘探、油气开发和系统配套项目、濮阳县中山晶科电子有限公司节能灯项目和范县光明密度板有限公司6万方/年超薄高密度板项目外,其余均为跨项目。

在调研的125个项目中,按项目建设性质分,新建项目87个,其余为续建、扩建和技改项目。按项目布局分,市直占13个,濮阳县30个,清丰县20个,南乐县11个,范县18个,台前县11个,华龙区12个,高新区10个。

从这次调研的整体情况看,各县区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完成情况基本正常。元至9月,全市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5.49亿元,同比减少20%,占投资计划的71.69%;全市共有80个项目竣工投产,比去年同期增加4个。今年前三季度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完成不够理想的原因,主要是龙丰纸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低定量涂布纸项目由于开工时间较晚,没有形成大规模建设高潮,因而尚未形成大规模投资。调研获悉,该项目近期投资进度将会出现大的突破,预计10月份即可实现时间和投资额度同步。

从各县区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完成情况看,南乐县、范县、清丰县、台前县今年前三季度完成投资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华龙区、高新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市直比去年同期下降46.69%,濮阳县比去年同期下降20%。

从各县区完成竣工投产的项目数量看,从多到少依次为:濮阳县24个,清丰县15个,范县11个,南乐县10个,华龙区9个,台前县6个,高新区5个,市直目前尚无竣工投产项目。19个超亿元的项目目前已竣工投产2个,一个是南乐县鹏程贸易有限公司6000吨/年木糖及木糖醇项目,另一个是南乐县伊利吉庆食品有限公司3亿支/年雪糕及冰淇淋项目。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中原大化50万吨/年甲醇项目近期将组织试生产。从在建项目的进展情况看,目前全市有41个重点工业项目正在建设,尽管这些项目目前进度有快有慢,但调研组认为,除极个别项目外,经过努力年底绝大部分项目可完成投资计划和进度计划。此外,还有3个未开工项目,其中市直2个,清丰县1个。市直两个未开工项目均为濮阳供电公司的电力建设项目。其中一个是概算投资1.41亿元的西郊220KV变电站扩建工程,2007年计划投资3500万元,年底前完成“三通一平”、土建基础和设备订货;另一个是概算投资4549万元的文教110KV输变电工程,今年计划投资600万元,年底前完成设备订货。目前这两个项目分别完成投资600万元和200万元,年底完成投资计划有一定困难。清丰县1个未开工项目系新光源盐化工项目。该项目投资概算10亿元,目前已完成前期投资4000万元,打了两口卤水探井,其中一口已经采出卤水,在盐矿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但该项目仍未正式开工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变化和特点 从项目建设的调研情况看,各县区在抓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方面思路进一步清晰,目标进一步明确,意识进一步增强,力度进一步加大。因此,项目建设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特点。

1、项目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一些县区从盲目上项目开始逐步转为理智上项目,有选择性的上项目。项目的质量、档次有了进一步提高,筛选、把关进一步严格,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例如范县善高羽绒制品有限公司1000吨/年羽绒加工、颜村铺绿色面粉加工厂、高新区迈奇科技有限公司300万支/年锂-亚硫酰氯电池等项目科技含量都比较高。善高羽绒项目可加工直接用于羽绒服、羽绒被的羽绒,而原先建设的羽绒项目多数都达不到这个质量要求。颜村铺面粉厂设计加工高品质系列专用面粉,厂房、库房建设非常正规。此外,范县中炜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环保制冷剂项目也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中炜制冷剂项目是环保产品,可代替氟里昂用于制冷设备的生产。

2、地方项目投资比重进一步加大。前几年,全市地方重点工业项目投资与中原油田三大工程投资几乎各占50%。从去年开始,这一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年以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方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0.28亿元,占全市重点工业项目投资的73%;去年同期,全市地方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3.43亿元,仅占全市重点工业项目投资的63%。这说明油田三大工程投资在逐渐萎缩,地方项目投资正在逐渐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3、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今年的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在以往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突破,突出表现为重视启动和利用民间资金。例如范县颜村铺面粉厂面粉加工、善高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羽绒加工、高新区海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1200套高压阀门项目、濮阳县佳丽斯电动车项目、三强玻璃纤维有限公司5000吨玻璃棉项目等,都是利用民间资金建设的项目。

4、各县区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濮阳县调整充实了工业发展指挥部,并根据全县工业发展的特点,成立重点项目督导督查领导小组、电光源产业领导小组、盐化工产业领导小组、食品加工业领导小组、培植骨干企业领导小组、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和招商办公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每个小组都由一名县级干部任组长,并明确了责任单位,细化了工作职责。南乐县实行分包重点项目和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坚持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作为“以工兴县”的第一“抓手”,内资外资一起上,形成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浓厚氛围。濮阳县、范县还建立了重点工业项目推进例会制度,县领导定期听取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方面的汇报,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5、为落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工作思路,加快工作进度”的要求,多数县区都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濮阳县今年7月组织县直部门和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到平舆、新郑、偃师、义马、渑池5个县市参观学习;清丰县于7月中旬组织县乡40多人到我省平舆、遂平、长垣等地参观学习,对工业发展进行再鼓劲,再促进;范县县委书记赵茂辰9月带领发改委、企业局和4个工业园区的主要负责人到巩义、水冶和濮阳县学习取经;濮阳县出台了《濮阳县招商引资与新上工业项目奖励办法》;南乐县出台了《关于对执收执罚单位进企业检查实行廉政准入制度的暂行办法》、《南乐县重点项目和大事实事跟踪问效实施办法》等,这些措施和做法都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县区缺乏整体发展规划,造成项目建设用地紧缺,影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度。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濮阳县受国家土地政策的影响较大。因为该县存量土地极少,每年新增综合用地指标(含工业用地)仅25公顷,导致今年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和投资额度明显降低和减少。其他县区也都存在项目用地紧缺问题。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对明年及今后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2、项目建设程序问题。调研发现,一些县区为了赶时间、赶进度,不少项目建设未按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不搞环评和安评,结果造成项目竣工后,迟迟不能开工生产,生产装臵长期闲臵,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项目投产和达产无望。

3、个别县区“以工兴市”、项目兴工的思路还不够开阔,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其表现一是有过于依赖天然气资源的现象;二是一些县区干部对解决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问题路子不宽,办法不多,后劲不足,对明年项目谋划存在危难情绪。

4、个别项目投资额水分过大,个别县区出现项目虚报甚至重报现象。

5、个别部门服务意识不强,项目建设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项目建设单位普遍反映,项目筹建阶段从立项到开工手续繁多,周期太长,个别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拖延,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工期。

四、几点建议

1、尽管各县区在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中付出了很大努力,同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整体上看,项目质量仍然不高,项目规模仍然不大。市、县、乡各级都要进一步树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意识,提高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着重选择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选择能形成支柱产业的项目,选择能带动相关产业的龙头项目。

2、土地问题是制约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盘活、整合存量土地,最大限度的保证项目建设用地。同时建议政府组成解决土地问题的专门机构,研究、破解项目用地的难题,争取在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3、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对在建重点工业项目的组织和推进。对在建项目,要倒排工期,重点督导,强化服务,争取形成新的建设高潮,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对竣工项目,应进一步督导服务,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投产达产,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应进一步激活民间资金。调动、利用民间资金是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内容,民间资金已成为项目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些县区在利用民间资金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各县区应在抓紧抓好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在利用民间资金方面下功夫,挖掘民间资金的潜力,发挥民间资金的潜能,有效地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和瓶颈问题。

5、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优化项目投资和建设环境。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政府要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把“跟踪服务”切实落实到行动上。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审批速度。

6、建议政府对工业发展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行一次大讨论、大动员,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切实营造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濮阳市企业服务局 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调研组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五日

罗亭工业园2012年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常委会的工作安排,8月下旬,园区重大重点项目调研小组在区人大常委会李重苏副主任的率领下,对罗亭工业园区2012重大重点项目推进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方式,调研组对园区内重大重点项目的推进与建设工作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直观的了解,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重大重点项目推进与建设的基本情况

罗亭工业园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园区内的重大重点项目是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培植好、打造好、建设好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园区指挥部通过采取靠前指挥、精心服务、创新模式、挂图作战、科学管理、严格奖惩等有力举措,带领工业园、罗亭镇及相关责任部门较好地克服了今年上半年阴雨天气不断、项目基础设施奖补资金未及时到位、征地拆迁任务重、用地指标紧缺等等不利因素影响,使园区一批重大重点项目顺利落户、快速开工、迅速投产,园区发展平台得到进一步夯实,园区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据不完全统计,1-8月份,园区指挥部领导先后50余次深入实地推进工作,召开各项工作推进会(协调会)100余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60多次,解决重大重点项目推进中的供水、供电、环评、消防、施工纠纷等困难和问题130余个;向相关企业下发提示函16次、督办函8次、扣分函7次;对20家入园企业进行了就业培训摸底调查,共收到企业委托培训350余人,为部分企业完成岗前培训60余人。2012年,园区计划开工的重大重点项目15个,已开工13个,开工率81.3%,新增计划外开工项目6个(庚宸科技、豪邦涂料、振隆电源、盛华有色二期、加迪豪二期、汇鑫锻造),累计开工在建项目19个,超额完成任务。截止8月31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6亿元,完成率74%;实现工业产值1.38亿元,完成率69%;创税约720万元,完成率72%;解决就业600余人,完成率60%。

二、当前项目推进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工业园区加快发展、重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亟待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解决:

1、配套设施落后影响到项目整体推进速度。园区内公交、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还跟不上园区及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天然气、通信、环保、物流、排污等基础设施与园区规划建设体系配套不够紧密,公共资源的综合配套水平较低。这些因素虽然不会直接影响重大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但却影响了其整体推进速度。

2、用地指标不足成为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随着园区发展的加快,现有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江中保健品项目(未完成工程建设进度)缺用地指标90余亩,东升塑编项目缺用地指标80亩,安心食品缺用地指标50亩,美域高制药缺用地指标30亩,园区污水处理厂(未完成工程建设进度)项目缺用地指标28亩,5个项目共需建设用地指标约300亩。

3、奖补资金短缺不利于企业度过当前难关。截至8月31日,园区共有13家企业合计约3000万基础设施奖补资金未及时拨付给企业,加上受市场大环境不景气影响,项目建设资金非常紧张,部分项目受资金影响进度较为缓慢。

4、滞后的环保设施制约着园区的迅速壮大。虽然目前有加迪豪铝业、亚美特、嘉好油脂、天宁实业、盛华有色、泉世泓、金山种业、豪邦涂料、东升塑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0个项目拿到了环评批复,盛华有色项目已在做环保设施,但是,整个园区的环保设施还处在建设阶段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前项目推进和企业投产,从长久看,势必会制约园区的进一步壮大。

三、关于加快重大重点项目推进与建设的几点建议

1、帮助企业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一是要加强与信贷部门的联系,积极为企业融资搭建平台;二是要引导和鼓励企业之间、尤其是有业务联系的并联企业之间建立互信担保合作机制;三是对经营好、信誉度高的企业短期贷款,园区建设投资公司可以积极主动提供担保。

2、快速推进园区环保设施建设。建议进一步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同时,要督促入园企业加大环保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使其达到环保的各项要求。

3、多措并举缓解园区用地矛盾。一是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理念,严格按照项目投资强度、上缴税收强度、建设规模审批土地面积,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清理力度,全面清理园区内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要坚持择商选资,对税收多、效益好的项目用地,对全区经济社会带动作用大、产业聚焦强、竞争优势明显的重大产业项目用地要优先解决;三是要继续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

4、提升重大重点项目服务水平。建议把服务项目、服务发展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重大重点项目直通车制、项目业主代理制”,采取特事特办、一企一策的办法,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精心服务,力求使企业尽快落户、尽快投产。

5.新农村建设建设调研报告 篇五

篇一: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要求,近日我就**镇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镇辖24个村,农业人口8600人,农村劳动力2100人。全镇总面积4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万亩,林地4.3万亩,水田0.13万亩。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实现稳步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镇党委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致力于发展第一要务,全镇经济呈现出了高速增长势头。20全镇gdp总量3225万元,同比增长48%。农民人均收入2600元,同比增长37.5%。农业总产值1764万元,同比增长48.5%。全镇粮食总产1606万吨,枣桑薯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8%。红枣产量600吨,增收120万元,畜牧产值达0.05亿元,同比增长43.2%。劳务输出836人(次),创收752万元。继续推行村财镇管制度,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化解债务9.6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组织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镇村道路、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修建村级公路25公里,畅通了乡村道路;农村计划生育、安全饮水、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稳步推进。

(三)科教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逐年加大了对科教卫生事业的投入,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8所小学,均达到“普九”标准要求。大力实施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科教工程,年培训农民达430人次,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脱颖而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大面积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结合“五五普法”活动,以《宪法》为核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07年在全镇24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和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据统计,全镇“两委”126名干部平均年龄为38.4岁,高中、中专以上就有54名。全面建立和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实行村务公开“五统一”制度(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述,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仍需我们倍加努力。

二、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阶段。农作物、红枣、蚕桑和畜产品等主导产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且更多地追求数量增长,忽视了质量和品牌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少,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变大,靠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正常运转。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相当一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农民思想普便比较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缺乏干事创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截止2007年,我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知识层次低下,认识程度不高,严重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应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缺乏诚信意识,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信行为出现。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这些现象虽然出现在少数人身上,但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助长也是不容乐观的。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教育设施落后,上学难现象依然存在,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落后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保障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对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相当一部分干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和“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很少有人关心集体事业,一些政策、规划在农村因参与支持面小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多数村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意见很大。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镇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煤焦化工业园区的带动效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一路三网”(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水平。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有限的支农资金,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6.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调研报告参考 篇六

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区域内路网分布是否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是否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对我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做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笔者亲自到惠东县规划、统计等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重点项目建设概况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147”战略,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拉动了全县经济较快增长,为开县“整体转型、提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24个,计划当年完成投资35.73亿元,其中,产业发展项目30个、基础设施项目66个、社会事业项目28个,分别占24.2%、53.2%、22.6%。在产业发展项目中,工业投资项目占22个,分别占重点建设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的17.7%、73.3%。全年实际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6个,开工率77.4%。当年完成投资23.46亿元,完成预期投资的65.7%,占全社会投资的26.7%,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3.5个百分点。20通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克服金融危机影响,较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县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还存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制约因素凸显。土地因素对惠东县重点项目建设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主要是受到了土地供给、审批和管理体制制约,征地、拆迁工作难度较大,有部分重点项目需要的占地权属复杂,有属省国资委管理的,有属市国资委管理的,还有属区国资部门管理的,有的又属于改制后的企业所有。土地管理上杂乱无章,有的属于划拨土地,有的属于出让土地。由于在土地利用上牵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甚至进行投资也无法购置到土地,导致了相当一部分项目因土地影响进展较慢、处于停工状态或无法开工建设。

(二)大项目偏少,投资规模较小,聚集引领效应难以发挥。我县重点项目总体呈现“量多、个小、分散”的态势。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中,投资规模5-10亿元的有5个,1-5亿元有27个,分别占重点建设项目的4.0%和21.8%,平均投资规模不足1亿元。小项目过多,导致难以攥紧拳头,集中有限的优势资源办好“大事”。项目完成后,覆盖影响范围较窄,不能较快地发挥集聚效应、带动效应和引领效应,“助推器”作用不很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度极为有限。

(三)基础设施项目多,产业发展项目少,对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撑作用有限。就2009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情况来看,在124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产业发展项目仅30个,只占24.1%;当年完成投资5.99亿元,占重点建设项目的25.5%;基础设施项目66个,占重点建设项目的53.3%;当年完成投资14.33亿元,占重点项目完成额的61.1%。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潜力,但要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必须依靠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因此如何推进大型的产业发展项目,特别是能带动产业集聚的大型工业项目应是我县今后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融资渠道不宽,地方配套资金难落实,资金瓶颈有待进一步破解。受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企业自身积累和信用等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重点建设项目的融资难度较大。有的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连续十几个月没有进展,处于停工状态。开县体育场建设预期投资0.52亿元,因资金短缺、合作条件有争议等原因,至今仍未开工,需进一步协调筹资。工业园区B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预期投资3.1亿元,受建设资金影响,项目推进缓慢。同时,一些中央和市级投资项目需要地方承担部分配套资金,但由于开县地方财力较弱,导致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从而影响建设进度。2009年,我县新增中央投资项目需县级财政配套资金0.39亿元,而实际仅到位0.21亿元,到位率仅为53.2%。

(五)投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督查督办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速度需进一步加快。近年来,我县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影响投资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拆迁难度大、配套设施滞后等问题给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影响,造成部分项目进度缓慢、工期延长,甚至出现长时间停工的现象。二是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审批缓慢,特别是需上报到国家审批的项目,项目前期拿到支持性批件比较缓慢。三是督查督办力度不够。县委、县政府为推进重点建设项目虽然建立了专门的督查督办机制,但由于力度不够大,难以在加快推进重点建设项目方面发挥作用。受此影响,全县的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速度明显偏慢。2009年全县124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率不足80%,投资完成进度欠帐35%左右。

三、强力推进我县重点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方式,拓宽渠道,破解资金“瓶颈”制约。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财政收入低,资金用度较为紧张。为缓解项目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六条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补助,充分利用国家级贫困县和三峡移民后续建设等政策,摸准中央、市级下达的项目和资金渠道,做实项目基础积极汇报,争取国家、市级政策及各类补助资金向我县倾斜,实现部分项目县级配套资金减免或中央、市级全额投入。二是发挥协调机制作用,积极引导银行有保有控,创新金融业务,优化金融服务,加大贷款投放规模,保障重点项目、优势企业和重点扶持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同时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继续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工作,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企业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到位,实现银企双赢。三是支持各类投资主体组建股份公司,实现优质资产重组。积极开展公司股权出质、出资和“债转股”登记,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各类投融资企业,加大融资贷款和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的力度,努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瓶颈”。四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力度,积极挖掘优势资源,策划包装、推介更多好项目,吸引更多市外和国外优秀企业来我县投资。五是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股份公司上市融资,引导民间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探索以土地、林权、路权等方式入股组建公司,积极推动全县土地流转、注册商标知识产权等产权置换新型出资方式登记注册。六是认真执行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其他政策性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兑现退税资金,发挥财政贴息资金导向作用,支持企业发展。

(二)立足特色,狠抓招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开县经济要实现“三年转型、五年提速、十年到位”的发展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开县优势,从产业结构出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经济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是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能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转移的新动向,我们应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利用我县资源和政策优势,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和经济收益,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围绕重点产业的配套项目进行精心谋划,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带动作用和竞争力,切实提高项目招商的成功率。二是提高重点项目争取工作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我县劳动力、煤炭、天然气和旅游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等领域,谋划我县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在着力抓好能源、食品、轻纺、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培养壮大一批对经济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起重大作用的新兴产业,争取更多像重庆化一集团和美国雪富龙等企业到开县落户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在农业发展方面,继续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构建“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收益,促进生猪、柑橘、药材、肉兔等农畜牧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强对我县经济的推介力度。继续积极参加和举办更多像“2009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走进中国三峡--重庆开县第一届投资贸易洽谈会、“走进中国三峡―――重庆开县第一届农业产业化投资洽谈会”等更高级别的洽谈会,深化与优秀企业的接触,主动迎接大企业的扩张和辐射,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生产技术,并带动附加产品、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展示我县优势、文化底蕴及良好形象,提升我县在市内、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三)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查督办,提高重点项目开工率。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把加强重点项目管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来抓。全面实行定责任人、定服务内容、定工作进度“三定”管理制度,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办法,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强化管理和督查。加强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项目确定、计划执行和项目建设等各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全程跟踪服务,适时调整力量,及时调度和协调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从而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健全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重点项目建设调度和考核机制,主要是结合我县实际,并参考其它区县及省市的先进经验和优异做法,对我县多年来关于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所探索积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力争在强化调度、突出重点、加强考核等方面有创新突破和加强提高。

7.项目建设调研 篇七

张铁锁希望,通过调研把《条例》修改的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能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听取富有实践经验的公共交通管理者的意见,促使公共交通有法可依,进而推动公交事业的发展。

总公司领导在座谈中围绕营运生产中的公交站点移位、公交专用道占城市道路规划的比率、营运服务民事纠纷等《公共客运条例》草案中所涉及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董事长刘红伟汇报了当前面临的发展困扰,结合行业实际中肯建言。

桂正平希望公交系统要以此为契机,及时将营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反馈,为《条例》的完善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公共客运事业健康发展。

8.平顶山市档案法制建设调研报告 篇八

1 基本情况

平顶山市档案工作自1957年建市以来,在历任领导重视与支持下,经过几代档案工作者辛勤努力,已基本建成以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主体,以机关、科研事业单位、企业档案室为基础的档案事业管理体系。全市现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其中市级馆1个,县级馆10个),馆舍总面积15680平方米,馆藏档案近43万卷(册、件),年均向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档案资料1.6万卷(册、件)、0.7万多人次;专业档案馆4个(城建档案馆、平高集团档案馆、市公安局档案馆、市房地产档案馆);机关、企事业立档单位1327个,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2847名。

市县两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均组建了法规机构,配备了档案法制工作人员,负责对档案法制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目前,全市已有43名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取得了市政府颁发的《河南省行政执法监督证》和《河南省行政执法证》,全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完善档案法规体系和规范制度,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根据档案法律法规,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平顶山市档案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平顶山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和《平顶山市档案事业绩效考评办法》,为我市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为规范档案行政执法行为,市档案局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每年都与市政府签订“依法行政责任目标”,先后制定实施了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行政执法标准、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项配套制度,完善了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规范了档案行政执法行为。

坚持开展档案普法宣传,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市、县两级档案局每年都结合《档案法》颁布实施纪念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及6月9日“国际档案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档案法制宣传。一是现场宣传。组织有关单位制作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展板,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讲解档案知识,解答市民咨询。近3年,市档案局开展大型现场宣传活动4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多份。二是新闻媒体宣传。在纪念《档案法》颁布宣传月活动中,分管档案工作的市领导在《平顶山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市电视台播出电视专题访谈节目,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档案工作。汝州市档案局拍摄制作两集档案专题片《默默兰台情》,在汝州电视台播出。通过大量视频资料及图片,以纪实的手法、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现了汝州市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及档案工作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也将养在深闺的档案资源推向公共视野,吸引社会关注,让人们熟悉档案,走进档案,利用档案,充分发挥档案价值。三是信息网络宣传。利用平顶山档案信息网、档案QQ群、短信等信息网络渠道,开展档案法制宣传。市档案局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建立“档案QQ群”,打造便捷的信息宣传交流平台。借助短信发送,向全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及档案工作人员群发短信,呼吁关注档案工作,支持档案工作。四是召开座谈会。组织有关单位召开档案法制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档案法制宣传工作经验,研讨进一步贯彻实施《档案法》的意见。五是开展竞赛活动。在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活动中,举办全市档案系统演讲比赛;为深入普及档案法制知识,举办了“平顶山高速杯”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收到竞赛答题卡5430份,先后有300家单位5000多人参与竞赛活动。六是举办专题宣传。以“档案在你身边”为主题,举办了“国际档案日”宣传展览,展览作品39幅,重点宣传《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组织参加“档案在你身边”征文活动,收到作品22篇。报送作品贴近档案工作和实际生活,内容丰富,真实生动。通过宣传活动,全市社会档案法制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市县两级档案局每年都坚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或专项检查,执法检查面年均达到40%以上。在执法形式上,一是与人大、政协、政府法制办等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二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独立执法;三是县区交流异地执法。在执法内容上,过去较多地采用对档案工作全面检查,依法查处违法事件和违法行为,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近两年,我们尝试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抓住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做到依法行政,亮证执法,严格按照“亮证告知、听取汇报、实地查看、集中评议、反馈意见”的程序进行,循序渐进,有始有终。对于限期整改的单位,到期按照标准进行认真复查,使检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年来,市档案局先后对60个单位进行了执法监督检查,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5份,处理涉档事件10起,切实为全市档案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强化档案法制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一是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及行政处罚知识。二是举办全市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组织各县(市、区)档案局分管档案法制工作的局长、法制机构负责人及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专题培训。采取集中授课、模拟执法演练与业务座谈研讨相结合方式,使每个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在专家指导下实地进行档案行政执法实际操作,针对性强,培训效果显著。三是举办档案法制讲座。市档案局先后举办了党政领导干部档案法制讲座和全市档案行政处罚知识讲座,对档案干部进行档案法律法规及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知识培训。四是开设特色大讲堂。对全局干部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特色大讲堂已举办5期,有效提升了全局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法制意识。2010年以来,市档案局共举办各类档案法制学习培训16期,学习培训人数累计达600余人次。各县(市、区)档案局每年也都进行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了档案干部队伍的执法水平。

认真开展档案法制规范化工作,促进档案行政管理规范化。近年来,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委编办等有关要求,梳理了档案行政执法依据,上报档案执收执罚工作情况,对行政审批项目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完成档案部门制发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据统计,市档案局具有具体行政执法职权共13项,其中行政确认2项,行政许可1项,非行政许可1项,行政处罚5项,其他具体行政执法职权4项。近期,又对2008年9月以来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共清理规范性文件8份,清理意见为保留。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促进档案行政管理规范化。

档案法制建设的有效推进,为全市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全市档案部门不断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了重点工作的新突破和整体工作的新提升。档案工作环境不断优化。市委调整成立了全市档案工作小组,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各县(市、区)也先后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的领导对档案工作更加重视和支持,市、县两级档案事业费明显增长。档案资源建设取得新成效。档案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接收进馆档案近4万卷,馆藏结构日趋合理。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和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先后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5个,国家三级档案馆1个。档案规范化管理认证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档案管理最佳系统”已达23个。档案部门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档案利用服务扎实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市档案局建成了重要档案数据库和局域网,初步实现了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利用、查阅,各县(市、区)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快速推进,全市已创建3个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

3 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档案法制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较为淡薄。档案普法宣传工作尚未完全到位,社会对档案法律法规还缺少足够了解和认识,少数单位领导对《档案法》、《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和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单位档案员更换频繁,高技术管理人才缺乏;有的单位至今依然存在档案基础设施简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没有完全集中统一管理等问题。

二是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没有体现行政监督职能。《档案法》所确定的“各级档案行政管理主体”不能得到保障,削弱了档案行政管理监督和指导职能。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多为事业主体,业务指导人员在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中,往往侧重于按照业务标准规范进行指导服务,而忽视行政监督职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服务和监督是一对矛盾。业务指导既是服务,更是监督。在工作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行政监督职能。

三是档案行政执法处罚对象多为法人,造成处罚措施难以落实。在档案执法检查中,处罚对象大部分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很少一部分为个人。而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处罚措施,往往难以实施。这种客观情况的存在,造成了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处罚“落空”。

四是《档案法》中缺乏档案执法强制措施,执法活动中难以固定证据。《档案法》、《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中,均缺乏档案执法强制措施,执法活动顺利进行缺乏保障。一是在档案执法实践中,执法对象一旦拒不配合,执法活动将难以进行;二是面对档案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固定证据存在巨大难度。

五是《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缺乏联动机制。《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出台为档案行政执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对《规定》的运用不够成熟,与监察、人社部门联动机制没有建立。

六是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局馆合一”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若被划为事业单位,将丧失执法主体资格。

4 解决对策

(一)建议对《档案法》和《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进行修订。为了依法解决档案行政执法难的问题,依法保障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应对《档案法》和《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进行修订,修订工作应注重增强行政执法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对《档案法》第24条和《条例》第32条设定的惩戒性条目,均应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权。

(二)业务指导工作要突显行政监督职能。业务指导人员在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中,要发挥档案行政监督职能,寓行政监督于业务指导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档案行政监督前移,实际上也强化了档案管理部门行政监督职能。

(三)建议全省每年进行统一执法活动,试行地区间交流执法。

(四)进一步加大档案普法宣传力度。坚持普法宣传与依法治档相结合,发挥档案普法宣传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为档案管理和严肃执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制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对档案干部队伍进行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相关知识及执法实践操作培训,提升档案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上一篇: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下一篇:公司党务公开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