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精选9篇)
1.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 篇一
第3课时 细胞核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介绍英国科学家维尔莫特首次用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到另一个已吸出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形成的融合后的卵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把这个胚胎移植到第三只母羊子宫内,140多天后,生下了一只小母羊多利,它与原来提供细胞核的母羊几乎相同,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显示多利羊及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的图片。
推进新课
板 书:
(四)细胞核
教师活动:展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7图3-11,认真观察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从中指认出细胞核。
教师活动:多媒体显示细胞结构模式图,要清晰显示出核膜(双层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结构。并让学生指认出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
师
(1)核膜由几层膜构成?核孔有什么功能?(2)核仁有什么功能?
(3)染色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它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P36细胞核部分内容,讨论后回答:
(1)核膜由两层膜组成,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如蛋白质和DNA等。
(2)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3)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和染色体周期性动态变化过程。并指出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它能通过复制传给后代,从而使生物能保持遗传特性的稳定。
课件展示:
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显示变形虫,并讲述。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生物学家将变形虫细胞核取出,分别单独培养无细胞核部分和只含细胞核部分。结果:无细胞核部分培养一段时间后死亡,若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又恢复生命活动;而只含有细胞核的部分不能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课件展示: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边做边学: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教师演示并写出:
(1)制作黑藻临时玻片标本:黑藻植株镊取一片小叶展放于载玻片加盖玻片。
(2)高倍镜的使用:先用低倍镜观察,使观察物像在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
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
学生实验:按操作程序,认真操作,并绘图。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注意规范操作并强调:
(1)先使用低倍镜观察时应: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
(2)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注意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3)切不可直接使用高倍镜。学生讨论:(1)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2)实验前为什么要将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2天? 师生讨论归纳:(1)细胞质中叶绿体是不断运动的,因为活细胞中细胞质不停运动。
(2)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2天是为了黑藻代谢旺盛,细胞质流动较快,易观察。
学生实验:观察大白鼠胰腺的铁苏木精染色玻片标本,并绘图。教师指导:注意识别线粒体的形态。师
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及比较教材图3-10,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异同点。课堂小结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表
项 目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无细胞壁、叶绿体,有中心体 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低等植物有中心不同点
体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共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内质网、核糖相同点
体、高尔基体等
课后作业:每2人一组,利用安全废旧物品,尝试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教师活动:投影显示细菌结构模式图和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和讨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何区别? 师生共同归纳: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项 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 小 较 大 细胞核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
膜,无核仁,有拟核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含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
心体、液泡、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
细胞壁成分 糖类和蛋白质组成 纤维素、果胶组成
板书设计
2.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 篇二
由于它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 有有助助于于学学生生对对知知识识的的梳梳理理和和知知识识体体系系的的建建立立, , 人人教教版版高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在“自我检测”栏目中引入画概念图这一题型 (共出现14次16道小题) , 成为新教材一大亮点。但教科书中相当一部分概念图存在瑕疵, 对教学有一定的误导;多数老师对概念图的画法要求不甚了解, 不能规范地绘制概念图。因此, 有必要指出画概念图的问题与注意要点, 探讨教科书中相关概念图的绘制问题, 为概念图教学提供更好的范本, 以促进概念图教学顺利开展。
一、画概念图的问题与注意点
1. 概念图的核心是概念, 而不是命题或具体事例。
2. 应该将相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 不能省略圆圈和方框。
3. 每个概念只能出现一次, 不能出现多次。
4. 概念图中的概念是有层次的, 含义最广、最具概括性的概念在最上端, 从属关系的概念依次排列在下方。
5. 概念间要有连接线, 不能是中括号或大括号, 连接线可以交错, 向上和向两边的连接线需加箭头, 向下的连接线不加箭头。
6. 概念间的连接词必须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 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形成命题的联系词, 如“是”、“包括”、“表示”等。
7. 概念图要有图题, 标在概念图的下方, 不能省略。
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概念图指瑕
1. P1-14 (表示必修课本第1册, 第14页的概念图, 下同) 中共8个“↓”, 由于概念间连接线向下, 可将箭头舍去;“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分别与“细胞膜”、“细胞质”、“成形的细胞核”的关系中, 概念“细胞膜”、“细胞质”是重复的, 应删除一组;补充图注。
2. P1-38中的4个“↓”的箭头应删去, “C、H、O、N等”与“元素组成”的关系应加箭头“←”, 此外还有“氨基酸”与“基本单位”;另“功能具有多样性”不是概念, 应改成“功能多样性”;补充图注。
3. P1-76中7个“↓”的箭头应删去;“物质出入细胞”不是概念, 应改成“跨膜运输”;举的3个例子不是概念, 应把圈删除;补充图注。
4. P2-39中应补充图注, 除此之外, 较为规范。
5. P2-78中“↓”的箭头应删去;“RNA”包含常见的“tRNA”、“mRNA”、“rRNA”, 图中用大括号连接, 严重违反了概念图的基本要求, “RNA”与“tRNA”、“r RNA”的关系应该成“←”。因删改较多, 画出图1 (已显示答案) :
6. P2-129中的4个“↓”应删去;“基因库的差别”不是概念, 应将其分解成“基因库”——“差别”;补充图注。
7. P3-13中的3个“↓”应删去;“内环境稳态”的3个例子不能置于圆圈内, 删去圆圈;补充图注。
8. P3-43补充图注, 除此之外, 较为规范。
9. P3-86中“种群的数量”不是概念, 不能置于圆圈
内, 应将其分解成“种群”——“种群密度”, 二者间的联系词为“基本特征”;“↓”应删去;补充图注。
1 0. P3-115中的第 (2) 题有6个箭头, 应删去;“生态
系统的信息”不是概念, 应改成“信息”即可;对3种信息的例子不是概念, 圆圈应删去;应补充图注。
以上共指出教材中10道画概念图题的瑕疵, 其余6道因教材未给出提示, 不予评论。所指如有不当之处, 请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室, 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分子与细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课程教材研究室, 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遗传与进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3.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物 必修教材 特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98-02
高中教材的编写不仅要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方针。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依托,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的依据。因此,在新课标提出之后,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有利于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编写了适合本地的教科书,如苏教版、浙科版、河北版和中图版,而用得最为普遍的是人教版教科书。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教材编写除遵循共同的规律外,在编排设计上更加彰显自己的特色。下面具体谈谈,以供参考。
一、知识结构系统化
从教学和知识结构上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教材模块内容仍然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构了合理规范的知识结构体系。每个模块都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其知识内容呈现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2)彰显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教学。没有单纯地描述和过多地罗列堆砌事实性知识,着重围绕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生命活动规律展开知识性内容。(3)内容处理得当。体现了内容的先进性与基础性。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相一致,从高中阶段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出发,教科书做了灵活变通的处理。(4)知识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一般的以楷体字排印或以其他形式出现,理解的以宋体字排印,重要概念和原理的表述以黑体字排印。(5)注重构建知识的整体系统性。为了构建整体系统的知识,设置了知识链接栏目、旁栏,如学科交叉栏目,并在自我检测栏目中设置了概念图的题型。必修1模块部分主要是在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系统组成及生命活动规律进行基础阐明;必修2模块部分主要是在整个生物界及其生物多样性上,对生命延续、发展及演变结构和原因进行阐明;必修3模块主要是在生命系统稳态调节机制,使其结构功能与适应环境和谐与统一上进行阐述。3个必修模块内容的知识之间联系密切,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方法教育学习多元化
从科学方法教育方面上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教材注重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但也没有淡化学科探究的方法。如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志重捕法等。必修1模块中的科学方法有模型方法、提出假说、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法。侧重观察和实证的方法。必修2模块中的科学方法有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侧重假说演绎的方法。必修3模块中的科学方法有预实验、调查法(样方法等)、数学模型。侧重系统分析的方法。教材中还有较多的生物科学史内容和经典案例,通过介绍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获得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启示。教材在编排设计上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抽象思维和发展思维相结合、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训练,以及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训练。注重对模型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的介绍和运用。
三、探究能力培养多样化
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上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教材中有较大比例的科学探究内容,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必修1,2和3模块共有13个一般实验,分别是9个、3个和1个,主要是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进行叙述,注重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必修1,2和3模块共有11个探究实验,分别是4个、2个和5个,主要训练学生如何制订探究方案、自主选择探究方法,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提高。必修1,2和3模块共有4个模型建构,分别是1个、2个和1个。主要指导学生进行模型建构,注重领悟和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必修1,2和3模块共有30个资料分析,分别是11个、7个和12个,主要训练学生分析资料和搜集资料的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必修1,2和3模块共有48个思考与讨论,分别是14个、16个和18个。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必修1,2和3模块共有14个技能训练,分别是5个、5个和4个,主要是在探究过程的某一环节上创设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侧重过程技能的训练。必修2和3模块共有11个调查和实践,分别是7个和4个,主要是让学生到自然界或社会中去进行调查,培养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必修教材中还有2个制作,为训练学生制作能力提供较详细的指导,让学生根据指导动手制作,培养和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方法进行领悟和运用。
四、模块章节模式稳定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每章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首页、节内容、节后练习、本章小结和自我检测。从教学设计上看,主要采用问题驱动和合作探究策略进行教学,以正文为主,按教科书编写顺序组织,在合理适当的时候引入旁栏思考。
章首页由标题、引言、题图和配诗(警句)组成,引人入胜,启迪思考。节的内容一般由问题探讨、正文主栏、旁栏、练习四个板块组成。每节内容都是从“问题探讨”栏目开始,相关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体验,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体验来叙述重要概念和过程。有些章节采用问题串的形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正文中有意安排本节聚焦(明确学习目标,提出本节要探讨的问题)、旁栏思考题(目的是要对正文主栏内容深入理解,活跃思维,意在培养求异与发散思维)、相关信息(内容一般不要求记忆,主要是为了加深对正文主栏内容的理解而增设的)、知识链接(主要与不同章节相联系,让不同概念之间形成逻辑关系)、学科交叉想象空间(介绍生物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横向联系,以便综合知识,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知识迁移和思维的能力)、技能训练和批判性思维(训练科学探究技能,相当于作业,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等六个内容,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和处理这些内容。练习由形式多样的基础题和拓展题组成。主要是为了巩固基本知识,培养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能力。
课外阅读栏目。必修1,2和3模块共有11篇《科学·技术·社会》,分别是1篇、3篇和7篇。主要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体现科学和技术的价值。必修1,2和3模块各有1篇《科学家的故事》,共3篇,主要介绍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给学生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启迪。必修1,2和3模块共有7篇《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分别是1篇、2篇和4篇,主要体现生物学与职业的联系,用于提高学生人生规划能力。必修1和2模块共有4篇科学前沿,分别为3篇、1篇,主要介绍生物科学的前沿领域,拓展视野。必修1和3模块各有1篇《科学史话》,共2篇,主要介绍科学领域发展的历史,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本章小结栏目。总结章节知识(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形成知识体系框架,利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掌握和记忆。对这一栏目教学,要先引导后放手,并要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做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而且还能促成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课堂总结应紧贴本节聚焦栏目上进行设计。
自我检测栏目。其中,概念检测题是用于训练学生理解概念准确性和分析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的检测;知识迁移题的内容主要是来自新情境中的问题,特别是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问题;技能应用和思维拓展题是训练科学探究能力和在本章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能力,它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广阔的思考,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这一栏目主要是让学生对本章知识做一个自我评价。题量较大,类型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取舍。
4.高中生物必修3测试题 篇四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2、下列哪些离子在维持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 ( )
A.钠离子和钾离子 B.钠离子和氯离子
C.钾离子和氯离子 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
3、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4、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能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
A.消化液 B.组织液 C. 血浆 D.淋巴
5、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B.肾小球肾炎
C.毛细血管透性增加 D.毛细淋巴管受阻
6、人患急性胃肠炎,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原因是 ( )
A.失水过多 B.炎症造成人体吸收糖类减少
C.炎症造成人体吸收Ca减少 D.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氨基酸减少
7、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是
( )
A.cde B.abcde C.abc D.bcde
8、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9、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 ( )
A.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B.汗腺分泌增强 C.皮肤血管收缩 D.汗腺分泌减少
10、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 )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11、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下列分析与该生理过程最相符的是 (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针对某种抗原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12、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13、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 )
2+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14、右图中的X代表的是 ( )
A.效应T细胞 B.效应B细胞
C.吞噬细胞 D.癌细胞
15、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 ( )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1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
A.NAA B.乙烯 C.吲哚乙酸 D.细胞分裂素
17、“朵朵葵花向太阳”的生理基础是 ( )
A.茎的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 B.茎的背光侧细胞分裂快
C.光合作用需要更多的光 D.茎的背光侧细胞伸长的快
18、图一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图二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a、b、c)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A.图一中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B.若图一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b点开始;若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C.图二种群b被种群a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D.图二种群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19、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20、在对某动物的跟踪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该动物性成熟时间明显提前,则种群的出生率
A.下降 B.升高 C.动态平衡 D.绝对不变
21、一种全孢螺菌被双小核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
结果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而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它们的生物学关系为( )
A.种内互助 B.种间互助 C.寄生 D.互利共生
22、东北某林区,山顶是冷杉林,中部是红松林,山底是落叶阔叶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2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
层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 9 )
A.温度、食物和空间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和空间
24、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下表为三地区森林枯枝落叶量和土壤有机 物现存量的调查数据,
A.北方森林、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北方森林
C.温带落叶林、北方森林、热带雨林 D.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北方森林
25、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A.食物网 B.捕食
C.种间关系
D.生态系统
26、“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麻虾吃泥巴(其中有水藻)”这是一句幼时的儿歌,在这句儿歌中所隐
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7、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其中的生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
A.O2 B.H2O 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
28、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有机物 C.碳酸盐 D.碳单质
29、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的是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0、狗会用它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记住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电压高达300到800伏的电流把比
它小的动物击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类信息传递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31、右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给予图中刺激条件下,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 )
A.a
B.b
C.c
D.d
32、丘脑下部具有感受血液中溶质浓度变化的感受器,一旦浓度升高,这些感受器便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其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大量喝水可以增加ADH的释放
B.体内ADH过少的人,会产生过多的尿
C.细胞外液中溶质浓度的降低,会使垂体受到的刺激减弱
D.通过抑制ADH的分泌能使尿量增加
33、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产生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
及细胞器依次是 ( )
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34、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 ) ( ) ( ) ( )
处理:
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 )
A.乙、甲 B.乙、丙 C.甲、丙 D.丙、甲
35、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低浓度
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
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
应不灵敏
36、根冠内含有脱落酸,并能向根的生长部位(分生区和伸长区)
主动运输,从而抑制该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若对玉米根冠作以下四种处理,则向下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3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没有直接涉及到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
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38、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
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39
、
当一只凶恶的狼捕食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狼破坏了生态平衡
C.藏羚羊不能适应环境 D.藏羚羊的能量流向了狼
40、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利用价值的是 ( )
A.美景激发诗人创作灵感,而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佳句
B.森林覆盖的山体不容易发生泥石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A、B的生长部位被.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C、D的根冠被切去一半) A B C D ( )
二. 简答题(共50分)
41.(9分)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其中A代表___,B代表___,C代表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E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__系统。
42、(12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个。
(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_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 。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
过____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_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
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8分)下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
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免疫过程,图甲中c是
_______细胞。
(2)在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中,细胞b除了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外,还可分泌___________促
进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此免疫过程
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图乙中与物质X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用图乙中数字表示)。
5.高中历史 教案 人民版必修3 篇五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基本适应专题式学习。他们思维较活跃、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解史料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法进行判断能力也有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是,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叛逆性很强,因此,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格外重要。高二学生已经完成了文理分科,本学期对于理科班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学生顺利通过会考。如何让理科班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对于文科班学生而言,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尝试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史料研读法等自主性学习。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学习要求:列举明清时期主要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通过对这些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思想文化的变化。【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教学流程】
投影:
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书本内容找出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投影:
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政治腐败;社会拜金风气盛行),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政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上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商品经济发展)。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释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西方文化传入,开阔眼界)。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因循守旧,束缚思想),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板书)
一、背景
⒈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⒊思想: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 ⒋外部:西方文化传入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自主学习:
问题一:李贽是如何批判程朱理学思想的?你如何看待李贽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问题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如何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的?提出了哪些新主张?有何影响?
投影:
明代万历年间,李贽在麻城著述、讲学。虽说他是有大学问的人,却也开荒、种粮、种菜,勤快得很。李贽讲学跟别的先生不一样:别的先生只收男生,李贽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别的先生要求学生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学生们蹦蹦跳跳翻跟头,大声读书像打油;别人教书要白天,李贽白天要学生们帮家里种田、种地,夜晚听他讲学;别人教书是在学堂里,李贽要学生在钓鱼台上听;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李贽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经常出谜语逗学生们玩:
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 公公拉着媳妇手,细伢打破老子头。
学生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李贽笑着启发说:“你们不是猜不着,是还没有长这个胆量。要干大事,就得敢破旧规矩,敢想,敢说,还要敢干。”
接着,李贽解释说:“第一句‘皇帝老子去偷牛’是君不君;第二句‘满朝文武做小偷’是臣不臣;第三句‘公公拉着媳妇手’是父不父;第四句‘细伢打破老子头’是子不子。”学生们听了以后,就到处传播。气得那些官老爷和封建卫道士们连连骂李贽是“盗教”、“邪教”、“异端”。
(板书)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⒈李贽——“离经叛道”
投影:
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5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著作有《焚书》《藏书》等多种。
投影:
当时反传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活到了七十岁,这在以前的任何朝代都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贽的书在当时是畅销书,几乎人手一本,以至于某些书店印刷工场,为了赚钱,居然把一些书冒充为李贽写的拿来卖,其盛况可想而知。
投影: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请思考:从这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什么样的“异端”思想? 答:⑴反对盲从孔子;⑵反对礼教虚伪;⑶倡导个性自由发展。(板书)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⒉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投影: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宁波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以后加人复社,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清三先生(或清初三大儒)。
投影:
材料三 ……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请思考:材料三、四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⑴批判封建君主专制;⑵主张“工商皆本”。
补充:黄宗羲的其他思想:⑶提出君臣平等;⑷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投影:
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明夷待访录》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又说:“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光绪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板书)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⒊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各地,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投影:
材料五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六 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顾炎武《日知录》
请思考:材料五、六反映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⑴反对君主专制;⑵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⑶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投影:
“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板书)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⒋王夫之
投影: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王夫之和友人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船山遗书》。
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投影: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第五目“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可以省略。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19页“学习思考”
答:李贽在这里强调的是坚持和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主张承认个性的意见也是有意义的。李贽所说的“私”和“心”的关系,实际上也肯定了思想的独立性。
课本第21页“学习思考”
6.高中生物必修二示范教案 篇六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首先是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故事首先出场的是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晶体衍射专家维尔金斯和年轻的女科学家弗兰克林。他们拍摄出来非常清晰的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照片,为分析DNA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证据。这些证据的展示,就是要学生总结这两位科学家所应用的多种研究方法,明白一个道理:科学研究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对于沃森和克里克来说,两人的组合就是一个黄金搭档。物理学家克里克是毕业于伦敦大学,他曾参加过用X射线研究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在研究X射线衍射照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沃森是年轻有为的分子生物学家,他对生物学中的大分子非常熟悉。两人的合作就是一个强强联手。在借鉴了许多科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很多种双螺旋和三螺旋模型,但很快就知道是错误的。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再一次给了他们成功的启示。查哥夫发现:(1)在DNA样本中,A的数目总是和T的数目相等,C的数目总是和G的数目相等。即:(A+G)∶(T+C)=1。(2)(A+T)∶(C+G)的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沃森和克里克吸收了美国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经过深入的思考,终于建立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把这个模型用金属材料制成之后与拍摄的X射线衍射照片比较,发现二者完全相符。这个成果的探究历史,蕴含着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让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对培养他们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大有好处。
DNA分子的结构部分是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习这部分要利用现成的模型教具,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分步解剖这些结构的组成,就形成了从空间结构→平面结构→单链结构→基本单位的教学顺序,这样使学生对DNA的认识层层细化,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DNA是如何由四种基本组成单位构成,以及碱基、磷酸分别与脱氧核糖的相连,让学生动手来制作DNA模型,让学生在动手中对前面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同时掌握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模型建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2.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观察DNA结构模型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DNA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教学难点
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教具准备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需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第2课时
DNA的结构及模型的制作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的简介;收集有关DNA研究过程的资料。[情境创设]
有同学去过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吗?那里有个独特形状的雕塑,那是以何为蓝本制作的呢?(展示雕塑图)那是一个DNA雕塑。DNA结构模型的创立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它的结构创立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过程。
[师生互动]
DNA作为遗传物质已经不容置疑,但是它怎样决定生物的性状,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要弄清DNA的结构。
在DNA结构的研究过程中,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成果,让世人终于认清了这个生命现象决定者的真面目——DNA双螺旋结构。
请1~2位同学根据自己找的资料来介绍一下这两位科学家的重要成果。如不全面可补充,主要介绍的内容应包括:1953年4月25日,英国的《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的沃森(J.Watson,1928~)和英国的克里克(F.H.C.Crick,1916~2004)在英国剑桥大学合作的成果,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就后来被誉为20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也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伦敦皇家学院)三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问:这一成果为何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答:它第一次揭示了生命本质的决定者的真面目——双螺旋结构,使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水平步入了分子水平。
问:它的研究是不是一帆风顺的? 答:不是。
介绍研究过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这两位科学家却比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得还要早。1951年,威尔金斯在DNA结构的研究中,采用了X射线衍射法,得到了一张非常清楚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
问:沃森和克里克从DNA的衍射图谱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答:从这个图谱中,这两位科学家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分析有关数据得出结论:DNA是螺旋的。
问:从方法上有何变化?
答: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DNA的方法,就是从研究组成为主,转为研究结构为主。问:是不是从此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了呢?
答:没有。做了不同的螺旋模型,但结果很快被否定了。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介绍查哥夫的研究成果
1952年,查哥夫(E.Chargaff)在已进行多年的对各种DNA样品的组分研究中发现,DNA中四种核苷酸的量并不一定是相等的。但是,在各种DNA中嘌呤的量和嘧啶的量总相等,而且腺嘌呤的量和胸嘧啶的量相等;鸟嘌呤的量和胞嘧啶的量相等。沃森在开始研究碱基之间连接的方式时,先将同样的碱基成对地安排在两条链上。例如,使腺嘌呤和腺嘌呤配对,胸腺嘧啶和胸腺嘧啶配对等。他认为这样还可以说明DNA的模板作用。这个模型被晶体学家J·多诺休(Donohue)否定。多诺休根据他对类似的小分子化合物所作的晶体衍射研究,主张碱基是以酮式结构存在的,而不是沃森在建立模型时所用的烯醇式。于是沃森只好继续寻找各种配对的可能性。就在这时,沃森发现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以及鸟嘌呤和胞嘧啶各自成对后,两类碱基对具有相似的形状,而且发现这样的配对恰恰可以解释查哥夫测定的DNA碱基比例的数据。
问:通过吸取查哥夫的成果,两位科学家做出了模型,是不是就能说明模型是正确的? 答:不能。只能从化学成分上说明正确。问:如何证明这个模型的正确性?
答:做出的模型与X射线衍射照片相比较,完全相符。不但从成分上证明正确,还从结构上证明模型的正确性。
问:从沃森和克里克建立DNA模型的过程中,你觉得他们和其他科学家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相互配合。沃森和克里克的合作本身就意味着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结合。问:从他们的研究历程看对你有何启示?
答: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的过程,取对方之长,补自己之短的过程。问:从这个研究过程你能不能得出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答:发现问题(DNA的结构是怎样的?)→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模型)→验证(可以的模型不正确)→吸取最新知识,再解决问题(提出双螺旋模型)→验证(和X射线衍射图比较)→结论(DNA是双螺旋结构)。
[教师精讲]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阐明是生物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这门新学科的诞生。1962年,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同时授予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因弗兰克林已于1958年逝世而未被授予,但弗兰克林功不可没。
[评价反馈]
1.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每个基本单位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答案:脱氧核苷酸
一分子脱氧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
一分子磷酸
2.组成DNA的碱基有__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氧核苷酸有_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 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课堂小结]
DNA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家密切合作的过程。沃森和克里克吸取了许多科学家当时最新的科研成果,所以可以说它是科学家精诚合作探究自然奥秘的典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科学家在研究中应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它应用了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以及生物学方法,这也反映出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多学科交叉,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布置作业] 根据提供的资料,从下列五个方面选取一个作为主题,来介绍遗传物质研究的过程及成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果。(1)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研究;(2)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及模型的制作;(3)基因结构及基因表达调控;(4)基因工程技术;(5)应用。
可以以两人或三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资料组织,再以班级大组为单位,把五方面的内容组成一个整体,整理出最后的报告。
[课后拓展]
推荐书籍,供学生阅读。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刘望夷等译。
此书是沃森写的一本作者自己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印象记。书中不仅有科学知识,亦有科学工作方法。此书最早分期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后出单行本。1980年出版的英文新版本中,作者又加进了一些新内容。另外,在附录中收进了四篇文章,即沃森和克里克的两篇原始论文,以及斯坦特写的介绍DNA双螺旋与分子生物学的崛起和《双螺旋》一书作者及出版概况的两篇文章。
可到http:// 或http://
和内侧的碱基相连,磷酸只和脱氧核糖相连。脱氧核糖和磷酸位于DNA分子的外侧。
(3)DNA中的碱基配对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即A和T,G和C配对。它们位于分子的内侧。
2.主要涉及物理学(如衍射图谱)、生物化学(碱基数目的对应相等关系)等。涉及的方法有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方法;建构模型的方法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是在应用多学科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多学科的交叉运用,诞生了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
3.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要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要善于与人合作。
7.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 篇七
通过新课程改革经历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难以解决。因此,要提升高中生物学的自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对教材体系和知识体系要深入理解等,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然后才能够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必修模块存在的疑难问题
由于学生人数连年递增,迫于高考压力等问题的出现,学生每天都忙于完成作业,并且有大部分比例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时对许多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抓不住重点,对一些疑难问题无法理解,或者无法突破重点,课后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如果老师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只是以自己的实干、蛮干、苦干,用时间加汗水,其结果必然是所有学生都陷入题海战术,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能力不能提升,学习效率低,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老师常常忙于备课,忙于改作业,忙于讲课,忙于对学生进行补差,结果学生依然考不出好的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花了很多的心血,结果却得不到好的收获。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学生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并且还很突出。这一系列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就专业知识方面来说,无论是新老师还是老老师都要认真地教研,研究教材知识内涵,研究知识体系,研究疑难问题等。我们通过统计,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中有较多的疑难问题知识点需要认真的研究分析,并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解决,然后找出更好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
二、对策研究
1.提升高中生生物自主学习的实效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后,让学生大胆对新知进行学习和思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同样要求学生先进行知识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就是自己能学会的自学,学不好的与同伴合作学习,老师也可以把教学中的难度问题或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进行引导和点拨,从而实现课堂上堂堂清,这样学生才学的扎实,有效,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素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了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并注重学生在自学学习中方法引导,从而促进自主学习的实效。
(1)学会阅读 获取有用信息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主要学习途径,其实生物学科同样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平时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很少指导学生阅读。由于高中生物教材抽象,与有很多的实验和图标等,这些很难理解,不像语文课那样,对不懂的可以多读。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有模型图、坐标图、装置图、形态图、概念图等,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要能读懂这些图,是需要方法的,我们可以按照顺序读,可以对比读、整体读,还可以抓住特征读等。对于方法的选择,我们可以根据图的不同进行,这样才能提升学习自主学习的效率。例如,染色体的变化特征,我们指导学生对比观察有丝分裂图与减数分裂图,然后归纳出其区别即为联会、四分体,肯定是减一;单点、无同源,肯定是二减。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技巧,从而获取有用知识,从而提升阅读实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2)巧设问题 启发积极思考
教学的开始在很多时候都是从问题开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问题也是每节知识点,通过问题从而汇聚起来。因此,在课堂中,问题的提升是非常重要,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的,但最好的方法是教师能够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探究和质疑。例如,在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①怎样证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怎样分布?②为什么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它已经完美无缺了吗?对于这样的设问,学生根据对教材的阅读理解,产生了一些问题,他们反映的问题有,怎样证明脂质的流动性,有哪些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还有哪些不足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并正向这一问题考虑。然后我们再设计这样的问题:膜的成分是什么?它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轻松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有效,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高效。
(3)倡导质疑 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多方向的交流,如果只有问和答,学生就缺乏了质疑本领,这样就不利于的学生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展示。在鼓励学生多提问的同时,还要对提问的技巧进行指导。让他们对自己的思绪进行整理,能够具体表达出疑问,并有根据的提出问题。质疑可以说对权威的挑战,特别是对老师的质疑,更需要学生有这些经验,只有不断的提问、质疑、才能够创新。例如,学习“细胞质遗传”时,学生就问,基因一定在染色体上吗?学习“RNA病毒”时,学生会问,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是基因吗?学生问得好,说明了学生在积极思考这个问题,对正在学习的知识进行延伸思考,我们通常叫作概念外延法质疑,也就是从重点内容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质疑。当然质疑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给学生多讲一讲。还有寻因究果法,异同关联法,实验联系法,联系实际法等,我们可以从学生对这些学习知识的具体表现,从而对质疑方法进行渗透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这些质疑方法如何运用,那么学生就掌握了质疑的技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敢于放手 促进自主探究
探究学生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生物科学也是一样,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对知识和技能获取是靠自己动手实践而得来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学习也是新课标中要求在教学中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展示成果。特别是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运用探究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等。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探究实验,学会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渗透吸水”这些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选实验材料,制定实验步骤来验证渗透作用,学生会提出很多方案,一种是学生利用萝卜做实验材料,把将萝卜切成长度相等的数条,分成两组并测量其长度;把将其中一组浸入盐溶液中,另一组放于蒸馏水中;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从而验证植物的渗透作用。另一种是,学生应用红细胞作实验材料,把新鲜血液分别滴在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上,然后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最后发现氯化钠溶液中的红细胞因失水而收缩,在蒸馏水中却胀大,从而得出结论动物细胞也可以发生渗透作用。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而老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真正的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交流合作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endprint
2.提升高中生物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之一,我们把教学研究常态化,扎实开展下去,才能提升教科研的实效,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也是一样,我们只有把教研和科研搞好,教师才能在锻炼中提升自我,服务好课堂。
(1)研读新课标
生物新课标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特别是备课中,我们要把新课标的理念运用的教学中,服务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我们开展教学之前,要研读生物新课标,吃透课标,才能进行运用。生物新课标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理念,教学的依据和指导方法。我们研读生物课标一般情况有三种方式,一是聆听专家的对课标的讲解,我们从中吸取有用理论和知识,并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另一种方式就是,自己进行研读,把课标,教参和教材结合起来,在教学设计之前,我们先对教材进行阅读,然后教材中涉及到课标方面的知识,我们刨根揭底,这样就可以从生物课标中,进一步寻找、分析、然后进行运用,把这些新理念融入的教学设计之中,并在课堂中真正去实施。最后,我们还有对研读后的新课标,写一下学习后的反思,对课标的理解,每个人程度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与同事们进行分享,并切磋经验,促进共同进步。对生物新课标的研读是我们进行教学第一步,既是我们教学的方向,又是目标,因此,我们把握课标,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进行集体备课
我们常言说,不打无准备之打战。教育教学也是一样,我们进行备课,大家一起对某一节的设计的诊断,这样便于集思广益,把大家智慧集中起来,从而形成巨大的能力。而集体备课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科研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要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集体备课除了备课标、教材、教法外,我们还努力做到三备:一备学科建设的长远规划。积极探索、逐步构建并形成本校的学科教学特色,应当成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标。先把本校学科建设的长远规划,细化分解,再把与当前工作重点、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使集体备课活动每一个阶段有研究探讨的重点,既扎实有效、务实具体,又抬头看路、始终瞄准努力的大方向。二备学生,备学生学习基础与已有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情感倾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探讨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备课是基于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学”。三备反思,对上一次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与同行进行交流,找出应对措施,反思不足,分享成果,从而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例如,在探究指导──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我们通过教研组的集体讨论,任务可以制定这些策略:1.加强预习环节。实验指导具体明确,适合学生自学。加强预习环节有利于敦促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2.重视组织教学。本实验的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应对小组活动给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时,小组成员应进行合理分工,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绘制pH变化曲线图适宜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这样能使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进行讨论时,应以小组为单位,以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3)坚持撰写反思
撰写教育论文是利用教学反思的形式把教学中的问题以及课堂的精彩生成整理后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撰写论文是教师教科研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撰写论文,是教师从教育实践走向理论研究转变。我们一线教师搞好教科研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紧急任务,我们要从研究者转变,更好服务课堂。对于生物教师也是一样,我们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生物教师具有丰富知识和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在撰写教育论文可以从育人和教书两个方面进行撰写。首先,我们可以写一写教育学生的经验型文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这些可以从我们教学实践中找到答案,因为我们对这些方面已经进行了多次实验,有些教师会有独到的见解,这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把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入实践中的例子,让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其次,可以写一写课改中重点问题,如何确立生物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中心的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等,还有就是如何打造生物学科高效课堂,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们只有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然后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到理论中需求答案,再进行实践,然后形成自己的经验,通过总结,利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再次,我们也可以写写教学随感,可以是学生之间,也可以是与领导、教师自己的琐事,可以是生活、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其他。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我们教育生活是方方面面,如果有好的切入点,也能呈现出一篇篇的佳作。
3.进行高中生物疑难问题资源开发
在教学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主要是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时要开发疑难题例研发,形成校本教材,供全校师生使用。疑难问题同时是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是听课能听懂,但是做题时却无从下手,根据高中生物教学存在问题的现状,我们根据课标、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能力和高考的需要,特对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疑难问题整理、并制定成册,供教学使用。我们具体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搜集疑难问题
对高中生物疑难问题的收集,我们主要是通过三步进行的,首先是我校的一线生物教师从教经验上,提供疑难问题,供教研组成员参考和选择;其次是学生收集有关学习生物的疑难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或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等,然后进行收集、分析、筛选等;最后,就是上网搜集这些疑难问题,到网上筛选相关问题,以便全面完成题例整合。例如,我们在收集问题时,有位同学提交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我的生物成绩一直不好,请问在剩余的20天里,我该如何复习,如何提升生物成绩呢?通过教研组的讨论,我们认为这确实这个疑难问题,像这样的学生,学校也有一部分生物学困生,在最后的时刻也要给他们学习的指导,以便树立考试的信心,提升学习成绩。为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
(2)整理题例解析
当我们把这些疑难问题整理之后,就要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我们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整理出来。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依然是三步走,第一步生物教研组集中起来研讨解题思路,每人都要发言,有专人把主要观点记录下来,然后打印出来每人一份;第二步,每位生物教师把具体的解题思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反思,筛选;第三步:各位生物教师再发表具体的意见,落实可以有哪些,记录下来,制定的具体负责人负责落实这一疑难问题的具体解题方案,并定稿。例如,对于生物学困生最后测试阶段如何学习,我们教研组制定的详细解决问题的方案:按照会考说明中对知识点的要求,看书上的相应内容。最好动动笔,把知识整理一下:可以把相似、相近、相反的知识要进行比较,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同化与异化等等。另外,还要做会考说明上的习题,要真正把题目涉及的知识弄会,不要只记住答案。再把平时做错的题再好好看看,是不是会做了。(3)编订成为题例
具体的题例和解题方案设计以后,我们分组进行审定,每两人负责一块内容的审定,包括错别字、语句问题以及逻辑思维问题等方面的全面审定,最后确定没有问题后在装订成册,然后根据学校需要打印成书籍,作为校本教材使用。若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再在下次进行印刷时进行修正。
8.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 篇八
[学习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学习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2.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学习重点难点]:
1.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思考。[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五人墓碑记》中,张溥对五位义士的死作了高度评价,让我们重新理解了“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含义。这五位义士,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在世俗的社会中,他们根本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目光。然而往往正是这些普通人的良知与选择,奠定了社会的公正,使人类文明传统得以传承。
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篇表现社会底层人物品质的文章。(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 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第—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他越来越坚定地站到维护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了。
高尔斯华绥还写过不少短篇小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风格也各不相同,描写的人物形形色色。《品质》(1911年)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篇。作者摆脱了向来充斥英国社会那种崇尚贵族绅士的阶级偏见,热情地歌颂了地位卑微的制鞋匠的高贵品质;对在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英国社会里小手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说故事平淡,语言朴素,通篇无惊人乏笔,然而就在平淡和朴素之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作者着重刻划格斯拉兄弟如何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工作上,因而结局只简单几笔,就足以激动人心。格斯拉饿死前精工细作了最优质的靴子一节,表现了劳动者对自己技艺的深厚感情,尤为感人。
三、学生初读作品,理清情节结构 讨论明确:小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通过“我”和鞋匠格斯拉的交往,介绍格斯拉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从“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到文末,写格斯拉在困境中仍然坚持做质量最好的靴子。
四、人物讨论:
用心
爱心
专心
1.作者是怎样来写出格斯拉兄弟手艺的高超的和人品的高尚的? 讨论明确:
⑴小说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作者细致地描绘橱窗陈列的样品,称赞格斯拉高超的制鞋手艺。“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⑵先赞美靴子的制作手艺,后介绍制靴人。在看过靴子的样品之后,人们一定想知道格斯拉其人。作者在介绍格斯拉兄弟的相貌时有一些评点:“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瘦弱、更苍白”。人物性格已经部分地表现在这样的描述中,读者可以看出,这是个严肃认真、不擅交际的人。在这一部分中已经点出了矛盾:因为质量好(“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所以靴子经穿,人们也就不常到他的店堂里去。
⑶从介绍“我”和格斯拉的具体交往中,写出格斯拉的信誉好,靴子的质量高。从他接待顾客的方式来看,显然他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作靴子上。他对自己的手艺有一种自信,对自己制作的靴子也有把握(“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⑷面对大公司粗制滥造的时髦靴子,“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其实,格斯拉有自己的愤怒,对那种不顾靴子质量利用广告销售的粗劣制品表示了鄙视。“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这是格斯拉发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在大工业公司的垄断下,小手工业作坊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格斯拉的愤怒,不完全是因为大公司的垄断使他的生计出现困难,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大公司不顾信誉,生产不合格的靴子坑害消费者。对格斯拉来说,他如果“顺应潮流”,就得利用广告,就得粗制滥造,就得赶时髦,让人们不断地换靴子,不断地跑到他的店铺里来购买,以增加业务。但是格斯拉作为一个底层劳动者的良好品质在这里展现出来,他坚持一贯的做人准则,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在大公司的挤压下,两年的时间,格斯拉的生意继续下滑,不得不盘出一间店面,而哥哥因此想不开,死了。又过了一年,“我”回到伦敦,仅仅不过一年的时间,生活艰难的格斯拉一下子老了许多(“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2.作者为什么对最后一次定货,写得很详细? 讨论明确:为人物的死作铺垫。
在一番对话后,格斯拉一如既往地为“我”量尺码;“我”在收到货后,又对靴子作了一番评价(“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这些铺垫之下,人物的命运就显得不可思议:格斯拉竟然饿死了。
隔壁店面的“年轻人”以知情人的身份说出的一段话道出了人物不幸命运的根源: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最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从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 3.人物形象小结:
格拉斯虽然穷困,但是恪守职业尊严。作为一个穷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他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社会风气的变化也是导致格斯拉生意下滑的原因(“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气?除了小说结束部分借“年轻人”的口说出了一部分原因,其他原因也不难揣测:在对待靴子问题上,他比顾客还要认真;他只注意靴子的品质,不追求时尚;他认为他是最懂得靴子的,可是顾客要的是时髦;他认为靴子的品质第一是经久耐穿,但是顾客也许喜新厌旧„„矛盾的焦点,也许就在于他太重视靴子的品质。
用心
爱心
专心
五、深刻的小说主题。
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六、小说的人物描写特点
1.小说塑造鞋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小说对人物肖像描写的两个特点:(1)把外表的形似与内含的神似结合在一起;(2)把描写的落脚点归结于人物精神境界的提示上。
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在一次次的交往中,“我”对格斯拉充满了理解和同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断地称赞他的手艺的同时,引导读者注意他的命运;而最好的手艺,最悲惨的命运形成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
七、问题讨论:
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有必要守着最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点拨:当大工业生产冲击了传统手工业生产,鞋匠格斯拉面临生存危机之际,他仍坚守着做人的准则,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质都缝到靴子里去了”),他制作靴子,也爱他的劳动(“我们热爱靴子”),宁可饿死也不肯粗制滥造,表现了高尚的劳动道德。大工业生产提高了效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格斯拉诚实,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如果要求他为了生存“因时而化”,放弃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用心
爱心
9.高中生物必修二群落的演替教案 篇九
这是岩浆。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好了,这一张就是岩浆冷却之后的情形。在这个位置,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到,这块黑黑的地方,这就是岩浆留下的痕迹,已经变成了一些光裸的岩地。那么这一地区还有可能恢复到原来群落的结构吗?我们继续看。
1883年火山爆发,可是在几年后,就出现了小草和蜘蛛,而到了1909年,这里就出现了202种动物;到了1919年,出现了621种动物;到了1934年,出现了880种动物,而且还出现了乔木,最后变成了一片小树林。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刚开始的群落都逐渐被另一个群落所取代了,这个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
翻到书上第78页,自己勾出演替的概念。这个概念很简单,但是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这里我们改一下,改成这里在出现小草以后,我们人为地种植大量的树木,让它变成了树林,那么这里从小草地变成小树林的过程还叫不叫群落的演替?
为什么不叫,对了,所以这里我们要注意,这里强调的是要在自然状态下。回到我们刚刚看到的火山爆发以后的整个过程,最开始的光裸岩地变成了后来的小树林,那么这整个演替过程具体来看,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
下面大家自己看书,结合78页下方的思考与讨论,仔细阅读79页“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现在不看书,你能自己背出裸岩上演替的几个阶段吗? 看到思考和讨论,第一题(地衣解释一下)······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几个阶段,同时思考,植物变化有什么特点? 我们现在回到问题2······问题3······ 现在做一下82页基础题第二题。刚刚我们说到的这一种演替方式,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种演替类型,叫做“初生演替”。书上80页下方,勾出初生演替的概念,一起读一遍,“初生演替是指”起。我们可以看到要能说明一个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有哪些条件呢?不论哪一种条件我们可以看到,初生演替的起始地是没有植物存在的,而且没有可供正常植物体生存的土壤条件。比如火山岩、沙丘、冰川泥。这些地方最开始的时候是不存在任何植被的。
那么我问:被火烧得光光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是不是初生演替?为什么?第一,它有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第二,虽然表面被烧得光光的,但是在土壤中其实还存在许多植物的根,不是有句诗叫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讲的这个意思。这种演替我们就把它归为第二种演替类型——次生演替,看书,什么是次生演替?书上列举出了哪些例子?
下面大家自己看书,80页的“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找同学)你概括一下,这个演替过程要经历哪些阶段?所有演替最后都可以形成树林?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顶级群落的概念,顶级群落指一个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比如,在这个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中,它的顶级群落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群落演替中的顶级群落都是在森林阶段呢?举个例子。内蒙古大草原上,它的顶级群落是在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
“丰富度?逆行演替?”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演替类型。
在这个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中,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哪些?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教案设计08-09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08-29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07-06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师资格证讲课课件08-23
高中必修3地理教案09-22
高中生物试卷讲评教案08-07
高中生物面试试讲教案08-25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高中生物教案10-06
高中语文 虞美人教案3 苏教版必修06-25
高中生物学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