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赏析论文(精选14篇)
1.交响乐赏析论文 篇一
音乐的力量
音乐——给人以愉悦的声音,从很久以前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从民族音乐到贝多芬 义。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哪一个国家的音乐,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音乐,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我们,同时,蕴含在一个个音符中那无与伦比的力量深深的征服了每一个人,撼动着我们的内心。
从小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浸染,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民族音乐中独有的韵味,其间透露着竹的俊逸、散发着墨的幽香。无论是描绘着山的绵延、水的灵动的《高山流水》所带给我们的伯牙子期的知己之交,还是《梁祝》所描绘的那种突破封建思想的自由爱情的希冀,亦或是嵇康那曲引无数后人遐想的千古绝响《广陵散》流露的悲怆都深深地调动着每一个听乐者的情感,引发着每一个人的遐想。而我想说的是,音乐的力量就是调动人的情感的力量。
每一个撼动人心的电影都有着广为流传的配乐,埙曲能够烘托紧张、恐怖的氛围,古琴曲能够给人以辽阔空远之感,而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面更多地配以交响乐。如果说画面给人以真实的视觉体验,那么音乐就给人以确切的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的艺术,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快乐、悲戚,更多的时候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就像备受希特勒推崇的瓦格纳的音乐,被用于战场,激起法西斯纳粹的战争欲,贝多芬的欢乐颂也让他们不顾性命地厮杀。音乐的力
量被邪恶势力使用了是毁灭性的打击,他们恶意地利用伟大的音乐做反和平的事情,完全违背了作曲家的初衷,使音乐家也因此蒙尘。但这丝毫不会动摇他们在我们心中的高洁、神圣的形象。每每我们听到乐曲响起时感受到的仍然是作曲家当初所要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
古往今来作曲家浩如烟海,贝多芬是繁星璀璨的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他的九部交响曲在音乐史上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哀悼了一位伟大的英雄的逝去。它歌颂了那些为正义事业进行艰苦斗争、为了光明而献身的英雄。贝多芬崇尚英雄主义,为了歌颂拿破仑创作了这首名作。但在得知了拿破仑所追求的不再是自由平等、做起了皇帝梦时便愤慨地撕毁了写着“波拿巴”的扉页,这种痛心,这种愤怒至今仍能被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英雄不再,我们痛心疾首,但是追求光明、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思想却随着《英雄》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这便是音乐的力量。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传达着抗争命运的思想,命运敲门,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想这也是耳朵失聪的贝多芬最真实的内心写照,作为一个音乐家虽然他被剥夺了听到音乐的权利,他也挣扎过、无助过,甚至想到了死亡,但是他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命运,绝不向命运屈服。他解救了自己,也为后世留下了这部传世名曲,同时以音乐的形式告诉人们: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便是音乐的力量。
不得不提的,贝多芬最伟大的交响曲,世界上最伟大的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开始熟悉它时听到的是它的主旋律,最伟大的音乐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当华美褪尽,以最质朴的形式展现,经典便产生了。简单的五个音符的排列组合就能构成最脍炙人口的旋律。这个旋律唱出了人类的快乐颂歌,让所有的、所有的兄弟团结在一起,向着和平、向着快乐,这不正是大同世界在音乐上的体现吗?当柏林墙被推倒,“自由颂”奏起时,所有的男女、纯洁的孩子都唱起了快乐的颂歌,兄弟姐妹团结一心。这音乐真的让人热血沸腾,一种庄严神圣之感油然而生。这便是音乐的力量。
贝多芬痴迷于音乐创作,用生命在歌唱,谱写出他心中的自由、平等、快乐,音乐的力量让失聪的贝多芬也能创作出人类的圣音,也能十年磨一剑,创作出人类历史上最不朽的乐章。而音乐的力量不仅限于此,从古典音乐到浪漫主义音乐,一代代音乐家用他们的笔写下悦动的音符,谱写着动人的乐章,并让这些音符飘荡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飘荡在每一个人心中,用音乐的力量征服着世界。
2.交响乐赏析论文 篇二
一、理查德·施特劳斯交响乐作品的风格剖析
理查德·施特劳斯初期作品具有古典主义的风格特点, 他追随了许多音乐大师的足迹, 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后来, 又继承了瓦格纳的标题音乐风格, 他秉承了德国音乐前辈的音乐遗产, 同时在他们的基础上, 进行了个性化的艺术创作, 它的作品极富生命的感染力, 在恢宏奔放的音乐律动之中, 展现出颇具振奋人心的号召与动力特点, 他创作的交响乐作品突出造型的刺激性, 用逼真的描绘特点, 表达出作品中的唯美主义倾向。 他在传承传统的同时突破传统, 他的音乐作品中常有突破对称的旋律, 体现出变幻莫测的创作手法, 尤其是在配器上的技巧, 更使交响乐作品具有饱满、丰虞的音响效果。 它在管弦乐器的巧妙运用下, 用丰富的想象力、完美的结构、大胆创新的构思, 折射出交响乐作品耀眼的光华。
二、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的《降E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曲式赏析
这部具有浪漫色彩的交响乐作品, 借助复杂的和声对位, 体现出理查德·施特劳斯大胆的创新与新颖的构思, 展现出其独特而复杂、 匠心独具的音乐技巧风格。 在这部交响乐作品中, 小提琴和钢琴呈现出均衡状态, 在钢琴与小提琴的声部混合过程中, 可以构成交相呼应、互为交错的音乐形态, 在小提琴与钢琴的旋律交织呈现下, 这部交响乐作品表现出独特的和声功能、转调特色, 使之在情感及技巧的交织下抵达了一个全新顶点, 渲染出了诗画一般的韵律, 流淌出了英雄一般的情感。 具体赏析中, 我们可以从其三部分乐章进行分析。
1.第一乐章的曲式赏析
在这部交响乐作品中, 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 调式是降E大调, 4/4拍, 在钢琴的主和弦之下, 营造具有庄严气氛的音调, 并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激动感觉。 继而, 在钢琴和弦的引导之下, 小提琴挺身而入, 展现出与钢琴和弦相符的激情主题, 并继续用降E大调和弦提升, 再由c小调的主和弦进入第一副部, 最终由钢琴在a小调的和弦上终止。 在这部分的音乐呈现中, 小提琴以富于感染力的节奏, 激荡出与钢琴相符的第一主题, 非常富于节奏的特殊和变换, 赋予了作品第一乐章极强的生命力与展现力, 构思巧妙, 造型感强。
2.第二乐章的曲式赏析
交响乐作品的第二乐章的调性是降A大调, 如歌的快板, 2/4拍, 其创作风格极具古典主义特色。 在作品的第二乐章中的A段, 首先由小提琴轻快地引出节奏与旋律, 紧接着钢琴进入, 用平稳的和弦进行二者旋律的交替与补充, 继而, 钢琴进入浓烈的紧张气氛之中, 配合小提琴完美的抒情音色结束。 在第二乐章的B段, 与之前的A段形成鲜明, 它以节奏紧张、急促的钢琴和弦展现出气氛, 再逐渐由升C小调向降A大调转移, 在持续的紧张氛围下, 钢琴与小提琴在交替的对话的方式中, 加以音乐情感的倾诉, 最后紧张的气氛转为舒缓的音乐情愫, 直至消失于无形之中。
3.第三乐章的曲式赏析
这部交响乐作品的第三乐章的调式是降E大调, 行板, 6/8拍, 其曲式特点荡气回肠, 充满生命力与激情, 首先在钢琴缓慢的和弦节奏下进入低沉而静谧的气氛, 很快, 钢琴突显出这一部分的主题, 展现出宽广激情的音域特色, 再与小提琴的“跑音”相结合, 其音乐情感显现殆尽, 然后, 钢琴与小提琴的高音旋律相融合, 奏出悠远、温柔的对话场景, 富于色彩特性和风格, 将音乐主题推向高潮。 最后, 钢琴以ff的强度与小提琴的变奏共同完成作品的辉煌。
三、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交响乐《降E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启示
《降E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 这部交响乐作品是展现器乐演奏技巧的浪漫主义作品, 它与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点相符合, 是其大胆创新、新颖呈现的音乐创作重要曲目, 用独特而大胆的创新, 赋予了室内乐全新的生命。这首室内乐是专门针对小提琴和钢琴两种器乐而创作的音乐, 在二者合作的和弦中, 展现出了复杂的和声对位、纷繁复杂的色调变化, 实现了小提琴与钢琴的完美融合与平衡。
对于这部交响乐作品的理解, 还要注重对交响乐作者时代背景的了解和认知, 要在深入剖析其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的前提下, 进行交响乐作品的韵律与节奏把握, 渗入与交响乐作品相同的情感, 善于运用钢琴和小提琴的合作, 促进音乐情感的交流与宣泄。
参考文献
[1]张琼.从法、比学派看小提琴艺术的发展[D].山西大学, 2011.
3.命运交响曲赏析 篇三
姓名:陈哲明 学号:2010511014 怀着欣赏的态度选修了音乐鉴赏,对古典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发现音乐更深层的魅力!每一首经典之作都蕴含着作曲家与演唱者强烈的感情,以前只是听说贝多芬是著名的钢琴作曲家,关于他的音乐听过一点,但是没什么深层次的认识,通过查找资料、欣赏作品我理解了部分作品表达的感情也感觉到了贝多芬个人的人格魅力。
贝多芬的第五首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带给了我强烈的震撼,面对命运的折磨他消沉过,但他最终又勇敢的站了起来!他战胜了自己。尔后,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整首交响曲共有四乐章。
第一乐章:明亮的块板,奏鸣曲式。
开始时,四声强烈有力的音符久久在我心里回荡,仿佛命运在敲门,这声音威严、顽强甚至凶险,它环绕四周不时降临,挥之不去躲避不及,使人紧张不安,威严而有力地叩响了我们的心扉。它既像一种严厉的警告,又像一种惊慌不安的颤栗,暗示着悲剧性的命运降临在人们的面前。这一动机不断地发展,使那种惊惶不安的情绪逐步增长,几乎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连接部的圆号奏出了这一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它的节奏来自主部主题,而旋律则由小调转为大调。至此,那惊惶不安的、带有暴戾特征的音响似乎有所收敛。接着用第一小提琴与木管组乐器(单簧管)来“对答”,表现出一种柔和的、纯良的温和品格。这一优美抒情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但是,在这优美的主题下面,低音声部不时地传出主部主题的音型。此后,当两个主题汇合一起时,便形成朝气蓬勃、充满豪放气质的结束部。展开部以圆号“命运”主题开始,弦乐作了回响。它象征着命运的“风暴”卷土重来。并声嘶力竭地呼啸着,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在这部分音乐中,调性很不稳定,好像人们与命运的搏斗在持续着,力量的对比在变化着。再现部基本上与呈示部相同,命运动机的声势很大,但抒情的英雄主题也有所加强。它预示新的斗争必不可免并必将激化。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
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第三乐章快板、诙谐曲
这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进行曲式的旋律,明晰的节奏、丰满的和声、乐队的全奏和强壮饱满的音响,烘托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也刻画了一种胜利在望的群体英雄形象。在连接部,这段旋律依然有进行曲的特征,但它更富于歌唱性,好像人们在歌唱着胜利、赞颂着英雄。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接着转入G大调。这是一个生动、活泼、欢快、跳跃的舞曲性旋律。它留给人们的联想是: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欢乐地歌舞,在不停地涌动„„。结束部:这呈示部的结尾段依然在G大调上。它显得壮阔一些,但保留着整个呈示部那光明、欢乐的英雄性特点。第四乐章的展开部采用副部主题的素材进行广泛地发展。它活跃而饱满有力。当音乐向高潮推动时,命运的动机又突然出现:但是,这命运的动机是软弱无力的。它好像一片暂时的乌云,难以遮盖住灿烂的阳光,只能引起人们的一种回忆:曾几何时,它是那样地猖獗、那样地不可一世,终归是螳臂挡车。第四乐章的再现部完全是一种胜利后的狂欢。那光辉灿烂的乐队全奏迫使命运动机彻底的销声匿迹。此后,是一个很长的尾声。那是胜利的凯歌!那是对英雄的颂扬!那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邪恶的辉煌结!
4.北林交响音乐赏析巩武天 篇四
科学揭示事物具体,艺术揭示事物本旨属性。很赞同这一句话,当今科技如此发达,然而仍有很多事物并不能用科学揭示比如宗教。宗教是个很玄乎的东西(当然并没有冒犯的意思),相信的人特别相信,不信的人特比不信。然而我们家的大人是很信佛的,每年大年初一都会到寺庙去拜佛。
寺庙里常常播放着宗教音乐。宗教音乐,普渡众身、听者无法捕捉每一个音乐乐符,神秘感十足。我觉得宗教音乐也挺玄乎的,能使膜拜的人扫除尘世的浮夸,给内心添加一分平静。不过也有可能宗教音乐也许只是一个引导作用,我觉得前来朝圣,静者在心。
Part2交响音乐赏析 3.24 今天课上老师所说欣赏音乐应从人文方面欣的赏,其实我觉得不仅仅是音乐需要投入人人文思想去欣赏,在生活中还有建筑设计、花艺设计都需从人文方面去欣赏。这样才会是设计创作出来的物品不仅仅是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思想。在人文方面,欣赏者的思想可以与创作者的思想遥相呼应,不仅跨越空间的距离,还能跨越时间的距离。就比如《布兰诗歌》中关于十字军东征,现在的我们也可以结合那时的背景能够体会出其表达的强烈的英雄
主义色彩,震撼人心。好的作品往往会流传先例,也会经历过岁月的考验。
我觉得“专业艺术”是个相对的词,并不仅仅是指某类长期被人们所认定的。老师提过专业艺术为教育的传承。的确一代又一代,经过长期进化演变的艺术可以称为专业艺术,那么突然兴起的并且有着超越精神的艺术我们难道不可以说它是专业的?
其实新兴艺术也是专业的,并且有些教育艺术无法传承,比如迈克尔杰克逊。MJ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他的音乐,他的太空步,用一句流行的话可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音乐有着天赋性,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模仿。
第一次听MJ的歌《heal the world》觉得挺治愈的,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舒服,其次就是觉得有一种魔力,听一遍,即使记不住里面的歌词,也会跟着节奏哼起来。以前初中的时候无论是艺术节还是合唱比赛,这首歌被选做参赛歌曲的频率都蛮高的。唱到副歌部分的时候,台下很多同学也会跟着节奏一起哼唱。这首歌最开始感觉是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再慢慢的过渡,最后上升到呼吁全人类来拯救地球的高潮。
Part3交响音乐赏析3.31 MJ与麦当娜的音乐都属于流行音乐,如果说MJ的音乐是巫乐,充满魔力,那么麦当娜的音乐应该是本能之乐、试听之乐。然而老师课堂所言麦当娜音乐虽然高情感高想象却不与MJ同日而语,以道归欲。淫欲之音不可道也不可流传,感性所占的比例过大。然而我觉得对于麦当娜而言未免有点太苛刻了。如果在原始的社会里,没有现实的浮夸,那么也是本能随性驱动,回归自然,跟着本能的驱使所前进,平心看待也无淫之说,还是中西方对待性上有一些差距。我认为麦当娜的音乐虽不及MJ但在国外还是流传,其次MJ与麦当娜都算是这个时代的人,现在还并不能预测以后到底谁的音乐可流传之久。
课上老师所讲艺术有双重品格,其一为感性品格,其二为理性品格。双重品格结合才能缔造美好的艺术。如果一个作品全是充满感性色彩那便是天马行空,反之,一个作品全是充满理性色彩会显得毫无生机、没有灵性。
文化历史很关键!古罗马占领古希腊却继承了古希腊文化。音乐的历史由古希腊再到古罗马的放荡之音,经过时间的推移到了中世纪逐渐受到了宗教音乐教育体制的限制,再到文艺复兴过后人性开始崇尚达到理性与感性的融合。然后再到巴洛克时期的宗教继续热爱,同时音乐升级开始玩味艺术。巴洛克音乐和谐之美表现出人与神之情,人小神大,展现超越精神之自由境界。
在课上还了解到了交响音乐的六大体裁,分别是交响曲、交响协奏曲、交响序曲、交响诗曲、交响组曲、交响舞曲。在课上我们欣赏到了维瓦尔第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领略了《春》、《夏》、《秋》、《冬》四种不同色彩的声乐情调。
part4交响音乐赏析4.7 很多音乐都会体现现实矛盾写照,比如贝多芬。贝多芬八岁在世人表演,青年时耳疾。同时他嘲笑平庸,也蔑视权贵。天才好似一贯如此。而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令人折服。相信大家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都不陌生,主部主题刚性、强势,听到含有种莫名的紧张感,感觉马上将有大事发生的预兆,即将有一种不祥的事要发生。副部主题抒情、幻想、歌唱、给人的精神带来积极意义。我觉得虽然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形式定了,但是在命运交响曲中副部主题的抒情、幻想、舒缓中又隐隐透露一种危机感,与主部主题相呼应。正如席勒所言人无时不该处于焦虑考虑。就一向副部主题也存在着紧张、焦虑感为主部主题埋下伏笔。
Part5交响音乐赏析4.14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讲求秩序,同时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高度统一,而他不同于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讲求个性解放,强调抒发个人情感。古典主义音乐在形式上有更多的要求,浪漫主义音乐更注重的是音乐的内容。但是个美其美,与人共美。音乐的伟大之处在于规范了我们的秩序,试想一个无节奏、秩序混乱的音乐,不但不能平静内心,还会使咱们心乱如麻。相反一个有秩序的音乐使人内心舒适,能使大脑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还能引起内心的共鸣。古典主义无疑是高雅的,比如莫扎特的音乐。提到莫扎特的音乐让我想到了《让子弹飞》里的一个搞笑片段。张麻子开导养子:“这是穆扎的曲子。他们叫穆扎,咱们这儿叫莫扎特。”养子崇敬地问:“你还能听出是穆扎来?”张麻子回答:“有时候能。”养子天真地问:“什么时候?”张麻子假装机智地回答:“唱片上写着穆扎的时候。”虽然片段很搞笑,若电影的时代背景真实,可以看出莫扎特在很早已闻名世界,其音乐上的造诣也颇为惊人。
莫扎特的音乐是最本质的音乐,他的音乐柔美、和谐,但同时在每一个乐章中也表达他的心灵思想。
根据资料显示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是他的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令我惊讶的是这首曲子的本身并非有着土耳其纯正的风格,只是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一种“东方风格”,而在我们看来,这首曲子几乎没有什么东方味道,但它的旋律十分通俗流畅。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听到《土耳其进行曲》的内心感觉应该是十分欢快的,想要翩翩起舞。不难想象莫扎特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内心应该是相当快乐的。同时也能感觉出他也是相当自信的,心情愉悦、手指飞跃!
Part6交响音乐赏析4.21 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除了莫扎特,还有海顿,还有贝多芬。然而贝多芬处于古典主义的末期与浪漫主义早期的时代中。他也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古典主义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浪漫主义的开拓者。而他的交响乐曲第三乐章是古典主义重大的突破,也是浪漫主义的标志。
据资料显示贝多芬早期的风格特征一方面延续并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质朴、眼睛。富哲理性等古典传统,同时他的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开展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而到了中期,对真、善、美的呼唤和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和抗争,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成为贝多芬中期所有音乐作品的主题。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表现了他深沉、内省、诚挚、复杂的内心独白,其思想内容越来越具有深刻的主观意识,表达了他的痛苦与希望、明朗与阴霾、动摇与鉴定等复杂情感。
在课上我们欣赏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给画家提供温情,让人能了解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幻想着美好的世界,有着美好的未来。
在课上我们还欣赏了日本音乐神童小林爱实演奏的肖邦,一个小女孩在如此年幼的时光中竟然把一首世界闻名之曲演奏得如此完美,痴迷的神态,沉醉于音乐世界,与世隔离。有时如同大人般沉思,然而有时又展现出小孩偷乐的娇俏面容。
Part7交响音乐赏析4.28 浪漫主义的音乐中主题是丰富的,音乐描绘出的人物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中规中矩,生活平淡无趣,在数字化时代,很少能创造出艺术的天才,枯燥的教育模式导致人们的思想潜移默化的收到了禁锢,导致了内心情感消失。我们处于安定的生活无大喜大悲,在这个人机世界,计算机、手机代替了交流,很难超越那时有着丰富社会生活经验的他们在音乐上的造诣。
他们生活在动荡的年代,艺术赐予了他们精神救赎力量,情感获得了洗礼。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玩味各种表情,放佛世界掌握于手,任凭手中游。
他们的创造力,若用一句话来形容便是“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他们中有很多人,而柴可夫斯基无疑是特别的。课上我们欣赏到了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演奏版》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色彩,前奏平缓,但有着浓厚的悲哀,奠定了整篇曲子的基调。器乐上的小夜曲大多都是一些像轻快的组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但在这首乐曲里,柴可夫斯基却把它解释为像声乐的小夜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或许也可以说是一首“给无情人之歌”了。说着无情,却又似饱含深情。我听着感觉里面还有着淡淡的愁怨,以及淡淡的思念。
Part8交响音乐赏析5.19 序曲分为歌剧序曲和音乐会曲,通常是演奏的前曲,最早只是为等待观众入场而演奏的简短音乐段落。据资料显示早期的歌剧序曲和歌剧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往往一部歌剧的序曲可以借用于另一部歌剧。以后,格鲁克和莫扎特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歌剧序曲的表现力,使歌剧序曲开始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而课上更重点讲了歌剧,如果要问什么是严肃音乐,毫无疑问,歌剧一定属于严肃音乐。因为歌剧无论是对精神还是对情感都加以修炼
歌剧在17世纪,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歌剧虽是一门综合艺术,但是它的主导艺术还是音乐。因为一部歌剧中的音乐离开了舞蹈、舞美等,它可以被用做音乐会的曲目来演,而歌剧中其他门类的艺术很难独立演出。试想一个话剧,有一段没有人物,没有台词,只有长时间的空舞台,那观众肯定是不允许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歌剧中其他门类的艺术如剧本再好也不能作为节目在剧场中朗读,更不用说灯光和舞美了,只有音乐的部分能从戏剧中独立出来演出。
提到歌剧,不得不想到西方歌剧的“阉伶时代”,电影《绝代妖姬》中的传奇人物法里内利使我对西方歌剧所谓的“阉伶时代”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阉人歌手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巴洛克歌剧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和极端的缩影,在十七至十八世纪,阉人歌手一度主宰了欧洲歌剧领域。在这篇关于歌剧的论文中我将就观摩歌剧电影《绝代妖姬》研究一下西方巴洛克歌剧时期下的“阉伶时代”。阉伶歌手的出现,可谓是对艺术的献身,体现西方对艺术强烈的热爱与崇敬,尽管这样是有点残忍的,阉伶歌手指的是嗓音洪亮清澈的男童,在进入青春期前通过残忍的阉割手术来改变他们发育后的声音。然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什么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糟糕。虽然对他们身体进行了迫害,同时也给他们造就了一片前途。
part9交响音乐赏析5.26 这次课上老师主要讲解了浪漫主义民族乐派。
„19世纪,“民族乐派”的音乐喜好用富有特色的“民族共同情绪”来取代“浪漫主义乐派”音乐中的“我的私有情感”,有着鲜明的异域色彩与情调。民族乐派原本萌生于大国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在傲慢的“德、奥中心音乐语汇”面前所产生的一种大国沙文主义心理,但却意外作用于欧洲各弱小国民族自我精神的完善与觉醒。‟
虽然俄罗斯城市文明科技落后于欧洲,可是这并不妨碍其在艺术方面的醒悟,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本身彪悍,其二深深地受到了宗教方面的影响。俄罗斯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体现了北方向往南方民族的温暖色彩。
小国国民自觉维系本国利益,比如波兰,比如韩国。小国往往比大国团结,民族凝聚力强。我想其一是因为国民较少,异端较少,好服从管理。其二内心坚定以本国利益为首,其他利益都为本国利益而服务。因而体现了其强烈的民族色彩。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穆索尔斯基的幻想曲《荒山之夜》为音乐背景的动画,觉得动画做的特别好,能一丝不苟的与音乐的节奏融合,该紧凑时紧凑,该放松时柔缓。配合的十分默契,可以看出自作动画的人十分用心,紧扣主题,引人入胜。
part交响音乐赏析6.2 上节课我们讲的是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抽象的然而爱国主义却是具体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派音乐是十九世纪最后一种富于特征的风格,它反映了一个新时代的变化的初步迹象,是新世纪音乐的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老师课上所讲印象主义又可以称为法国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而在法国印象主义艺术家的代表毫无疑问便是德彪西,课上老师提到了《牧神午后前奏曲》,课后我又再听了一遍。这是一首由长笛演奏的甜美音乐,以交响素描的形式为我们描绘了烈日之下,半人半兽的牧神在树荫休息的画面。
音乐中描绘出了牧神的慵懒,同时也充满着渴望,不知是对爱情的渴望或是其他,由起初的恬淡转为浓烈,然而最后仿佛梦醒了、牧神发现这一切的美好只不过是一场梦,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是独身一人,又难免有少许失落,因此孤独之感油然心生。Part交响音乐赏析6.9 艺术是本能的花朵,原始主义音乐表现了人的蛮荒精神以及发现隐秘的精神,夸张而又极富张力的表现了人类原始的欲望和渴求。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心运动物质之然也。感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比音儿乐之。
然而现实主义音乐应是对原始主义音乐的重新认知与评判是与文化人类学中的相对主义潮流密切相关的。现实主义音乐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现实主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收到心灵的震撼。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的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
现实主义的音乐应该既存在理性部分、又存在感性部分。但更多的应该是理性为主体中融合感性的色彩。
老师在课上提到了刘若英,说刘若英是以个理性的歌手。我也很欣赏她,她的声音、唱腔比较有辨识度,她的每一首歌都仿佛在向你叙述一个现实中的真是的故事。无论是成长中的《继续-写给15岁的自己》还是青葱恋爱中的《后来》,都带给人一种真实感受并引起人们的共鸣。觉得刘若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神,敢爱敢恨,并不似某些其他流行歌手那么浮夸庸俗。
Part交响音乐赏析6.16 上一次课我们主要学习到的是现实主义音乐,今天是最后一节课,我们回归到了中国传统音乐。我国传统音乐中礼重于情,道重于义,善重于美。温良敦厚、重心、重意境、重虚、充满光晕。中和之美,乐而不淫。虽说是中国传统音乐,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了解颇微。然而这本是一个民族的精华所在,我应该去学习它了解它,并将其发扬光大。
“传统”往往与“新”相对应,而如何将传统音乐更好的传承,往往会与新音乐相结合。课上老师放了一个交响音乐视频,交响乐本是西方之乐,外来之乐。而在这个视频中在交响乐演奏的形式中又添加了中国传统音乐演奏形式、器乐,以及少数民族中干净的人声等因素。当恰当的融入新元素使得传统的东西更加灵活,感觉特别新颖。
5.《歌剧与交响音乐赏析》结课论文 篇五
我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艺术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就必须对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知识面。本学期我选修了《歌剧与交响音乐赏析》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此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交响乐是作曲家用来表达其对人类历史,社会,民族,世界,情感,自然等众多事物的深刻思考和生活态度的一种方式。之所以选择交响乐是因为交响乐的音响丰富,声部众多可以满足较大的题材,并且结构完整又可以满足各种戏剧性的冲突情节,对比展开,张弛自如。其内涵和管理一样,表现了作曲家对音乐的理解和对哲理的思考。
旋律是一切音乐的灵魂。欣赏一部交响乐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其主题,即主旋律,主旋律就如同一部电影里主人公,抓不住主旋律就谈不上欣赏。音节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切,因此,欣赏音乐首先要学会欣赏生活。交响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通过音速 音高 音色这三大要素来表现作曲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欣赏交响乐要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才能将抽象的音乐具体为现实生活,才能领悟作品的真谛。
管理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管理。
欣赏交响乐要保持平静的心态,细心、安静地去感受。欣赏前,你应该先了结一下这个交响曲的来历以及写作背景,如果可以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作意图。欣赏时,要注意对音乐形象的把握,有的在旋律上,有的在节奏上,有的是和声的序列或和弦的展开,总之主要音乐形象会多次出现,注意辨认这些形象,把握其情绪特征,对音乐的理解也就容易了。并且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刻。故而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反复的聆听,你会发现,即使听一百遍还会有新的发现。这就是交响乐的神之处,其内蕴含的管理精神是永不褪色的。在管理中,我们也应如此,凡事要事先有个总体的了解,然后认真分析,最后再去作出决定。
歌舞剧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将抽象的音乐按照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具化为舞蹈,歌剧等艺术行式,有助于初学者对音乐的感悟,因此,歌舞剧对音乐普及起了很大作用。例如比才通过歌剧《图兰多》刻画了一位性格独立不羁的女主人公卡门。对于卡门这个人物的性格,让我有种矛盾的感觉。首先,卡门在对自己感情的认识方面很大胆、很直接,也很热情,“你不爱我,我偏爱着你。你爱我,就要当心了。”女主人公一直在反复地唱这一句,让观众能直接地对卡门的性格,特别是对情感的态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喜欢她敢爱敢恨、独立专行的性格。我认为,在管理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像卡门一样,对事情认识清楚,决定果断,客观看待问题。
6.今春一曲交响乐 篇六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 2012年1月, 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35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 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76亿美元, 同比增长59.9%。就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而言, 2010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9547亿元, 其中工程总承包营业额为5634亿元, 境外营业收入为495亿元;累计拥有技术专利2.4万余项, 专有技术1.5万余项。
以“新视野、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 (北京) 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为期5天的“京交会”, 有更多机会为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同期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举办的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走出去”战略研讨会, “走出去”、“国际化”也将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序曲是从一个展览会吹响, 并以强劲的旋律贯穿始终的, 交易展成为国内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从举办50多年的广交会管中窥豹, 广交会与中国外贸出口如影随形, 勾勒出了中国商品对外出口的成长轨迹, 成为一张最能吸引世界各地客商眼球的名片。“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已成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南有广交会, 北有京交会。当京交会奏响这曲浑厚的乐曲时, 我们有理由期待具有天时、地利的京交会对出口企业来说必将具有更高的依存度, 更多的客商、众多跨国公司的项目和采购主管以及国内外专业买家云集这里交易对接促进项目合作, 必将提供更多的商机。
“走出去”高歌, 本土化劲舞。在这曲国际化的交响乐中, 作为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如何要充分利用好“家门口”的交易平台, 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如何面对新的游戏规则,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自身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资源配置的能力, 这将是谋求更大发展的行业同仁要面临的新课题。
7.交响乐赏析论文 篇七
开始放第四乐章的时候真的吓了一跳,一开始音乐就很有激情,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特别的让人热血沸腾,声势浩大又统一,令人无比振奋。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一种抑制的激动与热情,让人各种兴奋呀。
很久前就看过了《放牛班的春天》,第一次看的时候并没有更多的去欣赏童声合唱,现在用专门欣赏合唱的感觉去看电影,真的很不一样,觉得很有意境,听到这首童声合唱,就视为天籁。孩子们纯净的声线、完美的和声伴随着跳跃的钢琴声和细柔的长笛,莫名中传达出一种教堂唱诗班的感觉。这首童声合唱在电影中出现了多次,有时是作为背景音乐,有时是马修教孩子们唱这首歌时出现,看到一群平时纯真淘气的孩子演唱时一拍一字认真较劲的可爱的表情,我渐渐发现音乐的力量有时已经超出了音乐本身。尤其是皮埃尔在教室里偷偷对着黑板唱这首歌的时候,我竟有隐隐作痛的感觉。残暴专权的教育制度把孩子的童真和灵性压抑,还好有音乐把孩子心底的声音呼唤起,就尽情高歌吧,那希望之光、那荣耀之巷、那生命中的热忱。音乐无国界也没有人的平等歧视之分·····真的很感动的。
8.我与交响乐 篇八
小时候起就接触交响乐,有很多机会跟着父母一起去欣赏音乐会,于是对交响乐一直都有着兴趣。总是很后悔没有认真学过一种乐器,很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去真正的了解交响乐,至少可以叫出那些经常听到的世界名曲的名字也很好。
很多人觉得交响乐是远离生活的,高不可攀,无法理解的艺术,可我觉得其实交响乐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愿意静下心,并学习一点基础的知识,我们都可以学会如何听懂交响乐。在真正的音乐会中,一首完整的交响乐曲常常让人听得想睡觉,这些曲子往往让我找不出旋律的规律,哪怕听了很多次也记不住调。其实这些曲子都是在叙述一个故事,一副画面,表达人物的心情,在用声音的符号来表现不同的氛围,如果听得时候能够静下心,去想象着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便能感受到远比旋律更多的东西,也便能试着体会到为什么音乐家们会疯狂着迷于音乐之中。也许听交响乐也根本就不是为了让我们在之后可以欢快的哼出一首完整的调调。
我们大多数人平时所听到的,都是一些为人所熟知的乐章或片段,或者是短小单纯、旋律清楚的舞曲。这些曲子一般都会让人感到欢快,甚至载歌载舞。对于我来说,比较熟悉的曲子如,拉德斯基进行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土耳其进行曲等等。进行曲因为节奏感比较清晰,曲风欢快,知道的比较多,但大多数都记不住名字,只是在一些游戏或电影中听到的时候会觉得熟悉。电影中的配乐应该算是我们平时所接触的最多的交响乐了,所以说,其实交响乐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当交响乐搭配着电影的画面出现的时候,我们能很好的体会出音乐所传达的感情,并且音乐也帮助电影烘托出气氛。音乐厅中听到的交响乐只不过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想象出“电影”的情节以及画面,这样就更好理解了。我很喜欢电影中出现的配乐,因为再次听到它们的时候可以很好的帮助我回忆起看电影时的感情,然而如果只看电影画面却做不到这一点。我常常觉得如果一部电影没有了音乐,它就失去了部分的灵魂,所能传递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也会减小许多许多。电影中的配乐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交响乐来表现,特别是在气势宏大的时候,交响乐很能将电影观众带入情境。
9.交响乐赏析论文 篇九
关键词:木兰诗篇,交响乐,艺术特色
一、古老题材的创新
从历史背景来看,《木兰诗》产生于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江南时期。当时的北方长期处于混战状态,各少数名族统治者和部分汉族地主纷纷建立割据政权,使得近三百年的时间都在此起彼伏的建国亡国,组合分裂,战火硝烟中渡过。而《木兰诗》就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心情写照。它描写了一位勤劳、孝顺的女子替父出征,征战疆场的故事,突出了儒家伦理精神的“忠”、“孝”,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性意识和人道情怀,同时隐含着男女平等的思想。当今社会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作者顺应时代要求,立足于我们现代的文化视野和审美情趣的角度去诠释大型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这部作品,仍以战争为主线,依旧描写木兰的孝顺、勇敢、淡泊名利,但却将“和平与战争”这一矛盾统一体放在辩证关系中发展,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进而将“呼唤正义与和平”的主题充分升华。
从人物形象刻画来看,《木兰诗》中的花木兰是英雄人物理想的化身,长期的战乱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同时也把北方人们锻炼的骁勇善战。人们虽崇尚武力,但是面对漫长的战争,也只能是无奈的等待。他们把对英雄的崇拜视为最崇高的审美意识,期待着能有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英雄出现,带离他们逃脱这艰难的困境。而足智多谋、武艺超群的木兰正是人们心中理想的民族英雄。《木兰诗篇》则着重刻画了一个普通女子变成民族英雄的心路历程,作者把木兰还原成了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子,她并非生来就有的大无畏责任感和勇猛的精神,她有着一般女子的温柔情长,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对于替父出征她辗转反侧,面对爱情她懵懂羞涩,为隐瞒女儿身份在军中忍受煎熬,想起战死的兄弟她心痛惋惜……作者将木兰从军数年的经历展现在我们面前,细致地描写了木兰的生活场景,塑造出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木兰,使得这位英雄更加贴近我们,更平民化。本剧创作者在符合剧情逻辑发展的情况下,大胆加入了原著中没有的男主角“刘爽”,使之与木兰在漫漫的征战生活中相偎相伴,两人之间的友情、爱情真切感人且贯穿全剧,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成为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
二、情景与交响乐的融合
所谓情景交响乐,就是“情景剧情”与“交响音乐”的紧密结合。情景是戏剧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剧产生的灵魂,他可以表现作品主题的情节与境况,充分烘托作品的中心思想,同时在戏剧的冲突爆发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木兰诗篇》整个创作团队将“如何能够让具有交响乐特性的音乐进一步为人们所接受”作为该作品的基本创作理念,把各种适合情景表演的艺术形式融入到交响乐当中,为的就是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交响乐。音乐比较善于营造想象空间,而交响乐庞大而又复杂的音乐结构则让一般观众难以准确地把握和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木兰诗篇就是为了进一步拉近欣赏者与交响乐的距离,所以在选材上采用了影响力较大且中国人较为熟悉的故事题材。在以交响乐为主体的音乐中,融入了歌剧、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这样,人们可以通过人声、唱词来了解剧情,舞蹈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可以将人物情感外化,舞美、灯光通过色彩与造型的转换,让人们置身作品所营造的特殊环境,加之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演奏与演唱,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程式,使得这部交响乐作品视觉化、形象化,让人们在聆听交响乐的同时更是在观看交响乐。通过一系列场景的表现,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堪,流血牺牲的惨不忍睹,懵懂爱情的羞涩缠绵,和平生活的殷切期待。在音乐的主导下我们通过情感与心灵的碰撞去聆听英雄们在生活中所体现的喜怒哀乐。
三、音乐特点
《木兰诗篇》运用了交响乐的套曲结构框架来组织材料,由序曲和四个乐章构成。借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创作了木兰与其恋人刘爽的主题,使之统领四个乐章并且贯穿全剧。同时,还利用奏鸣曲式中具有回旋性质的再现原则以及主题多次加以变化反复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例如,作品一开始就出现的“战争主题”与“和平主题”,它们两个组合成一对鲜明的矛盾体,以原型或者变体的方式频繁出现在整部作品中,给听者留下深刻的音乐记忆。《木兰诗篇》采用了不分段的总谱,宣叙调和咏叹调结合而成的咏叙调也被运用其中。谣唱体合唱将原著分别融入到作品的各个部分,与咏叙调形成具有对比性的两种表意方式来行使其表意功能,加之一些戏剧性的器乐段落便构成了三维叙事,三者共同来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在旋律创作上,《木兰诗篇》采用了有调的创作手法,谱写了大量精美的咏叹调,具有歌唱性、人声化的长线条旋律在该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在配器上《木兰诗篇》则非常善于圆号的使用,作曲家寥寥几笔的描写就能充分表现出戏剧矛盾的强烈冲突,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作品中还有两大段小提琴的独奏,旋律时而抒情温婉,时而俏皮生动,为后面即将来临的戏剧高潮做足了充分的情绪铺垫。
为了让交响乐在中国“曲高和寡”的处境有所改善,也为了让交响乐更加贴近中国百姓的欣赏习惯,作曲家对交响乐进行了“民族化”处理。从结构上看,虽然作曲家以交响乐为基础创作了四个乐章,但却并非完全按照一般交响乐的发展逻辑和体裁样式进行创作,而是围绕剧情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采用了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叙事曲、俚歌、酒歌、浪漫曲。在旋律写作上,《木兰诗篇》无论是调式、调性还是音乐曲调旋律都具有浓浓的民族风味。作曲家采用了中国戏曲河南豫剧的音乐元素,并且将其发展升华为咏叹调,使得作品的音乐表现更加多元化,人物的性格更加生动、鲜明。浓厚的五声音阶色彩让该作品独树一帜。在和声上,没有过分的强调音乐的纵向和声思维,而是将和声巧妙地旋律化,使之更加贴合了中国民众的横向音乐思维和审美情趣。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的融入更是让我们在该部作品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四、舞美设计分析
《木兰诗篇》为我们构建了一座伟大的音乐建筑。他将交响乐队、合唱队、戏剧表演区同时分置于舞台上。交响乐队作为建筑的基底分于舞台两侧的底层,起着整个音乐建筑的支柱作用。舞台中央有一个T型台向前延伸,作为戏剧演员的表演区。在T型台两侧舞台的半腰处则是两个大型的可移动的摇臂平台,他可以配合作品的进行做出移动调整,合唱队身着南北朝时期的古装战甲站在移动平台上,与下方西装革履的交响乐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是一种时空的交换,古今两代人将音乐作为沟通的桥梁进行交流。音乐建筑的最上方是苍穹般的屋顶,墙壁上镌刻着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快速替换背景和LED高清显示屏的运用让整个舞台的背景美轮美奂,时而战车滚滚,时而鸟语花香,将观众引领进入到一个真实还原的场景中。这种可移动的平台将整个舞台拓展出了多个表演区,为演员的表演调度以及情绪性的舞蹈场面的展示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交响乐队与合唱队的作用在这部歌剧中也得到了提升,他们从乐池和幕后来到了舞台上,并且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他们与戏剧演员一道为这部辉煌的音乐史诗谱写绚丽的篇章。灯光作为舞美设计在《木兰诗篇》中也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运用舞台灯光设备,根据剧情的走向及导演要求来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暗示剧情发展,展现舞台所特有的艺术幻觉等。总之,《木兰诗篇》不仅是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更是一部让人为之倾心的视觉艺术精品。
《木兰诗篇》的问世在全世界引起了强大的反响,受到了国内外舞台的强烈关注。它贴合了我们当代世界“呼唤正义与和平”的主题,宣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精神理念。确实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杨扬,用新的艺术理念打造艺术精品——谈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J].东方艺术,2004(9)
10.交响乐作文 篇十
我的爸爸长着又短又黑的头发,白嫩嫩的皮肤上没有一点儿杂质。在他圆乎乎的脸止有一对浓密的眉毛和黑溜溜的大眼睛,真可以称得上浓眉大眼了。爸爸笑起来十分可爱,嘴角微微向上翘,眼睛眯着,有点像懒羊羊。爸爸的体形像只大企鹅。平时在家里,为了让我们开心,他把左手往头旁一伸,右手插腰,鼓起肚子说道:“我是一个大茶壶。”边说身子边摇晃着,可爱极了。
每当爸爸喝酒、熬夜后,总会打呼噜。爸爸打呼噜声音很大,隔两间屋子都能听见。爸爸要是一打起呼噜,无论采用招式,袜子薰、挠脚心、捏鼻子,都不敌招,翻个身继续演奏。他在床上拱来拱去的样子,配上呼噜声,怎么听,怎么看,都觉得爸爸像一头可爱的小猪。有一次,在奶奶家吃完饭后,我和哥哥姐姐正在玩,大人收拾着碗筷,爸爸却往床上一歪就睡着了。不一会儿,呼噜声就传进了我们的耳朵。长短不同,粗细名异,变化多端。时而像风在呼啸,时而像在吹哨。真可以用“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各,前后相随”来形容。姐姐提议把爸爸的呼噜声录下来,让大家猜这是什么声音?于是,我拿来妈妈的手机,调成录音状态,放在爸爸的嘴边。不一会儿,一盘呼噜交响乐就OK了。我先让妈妈猜,妈妈说这是海浪声。奶奶说这是风声。伯伯说这是拉玩具车的声音。最终,谜底终于揭晓了,大家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说爸爸像头猪,可他却一点儿也不傻,反而很聪明。从一年级到现在,我只要有不会的题总会找爸爸解决。爸爸不看课本,都能为我解答。爸爸总会把很复杂的问题,换个说法,让我一听就懂了。记得有一次,作业本上有一道用七巧板拼成平行四形的思考题。我打电话问爸爸,他在电话里就给我说出了七种拼法。爸爸总是利用业余时间,陪我玩耍、游戏,减轻我的压力和烦恼。
别看我爸爸体形不怎么标准,可是一位“体育健将”。平时,单位里组织一些活动,爸爸总会是主力队员。篮球、排球、键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都不在话下。爸爸最喜欢游泳了,四种泳姿他都能一一掌握。妈妈曾经告诉我,爸爸以前还在油田职工举办的游泳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呢!
11.厨房交响乐 篇十一
准备曲
首先,妈妈换上漂亮的“演奏服”,拿上一根华丽的指挥棒,走上“演奏大厅。”
奏鸣曲
只见妈妈先打开水龙头,听到了“哗哗哗”的声音,水像瀑布一样流下来。拿起西红柿,放在盆子里,西红柿像在洗冷水澡一样,洗完后,西红柿变得更娇嫩了。 打蛋了,随着“砰”的一声,蛋壳破碎了,蛋白和蛋黄像被关在笼子里的人,冲了出来,然后妈妈拿起筷子,把蛋白和蛋黄搅拌在一起。接着妈妈拿起菜刀,向西红柿切去,“哒哒哒”,顿时,西红柿被切成无数个碎片。
高潮曲
倒油了,“噼里啪啦”油在锅里跳起了天鹅舞。然后妈妈把切好的西红柿和已经炒好的鸡蛋倒下去。“噼里啪啦”西红柿和鸡蛋在锅里欢快地跳着,不一会儿,西红柿炒蛋就大功告成了。
结束曲
“叭”妈妈关了煤气灶,我们家的厨房交响乐正式结束了!
12.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地位 篇十二
关键词:单簧管,交响乐,乐队
交响乐队从产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音乐表演形式,交响乐队即为管弦乐队,弦乐类乐器、铜管类乐器、打击类乐器以及木管类乐器共同组成了交响乐队,此外,为了提升音乐的表演效果交响乐队在原有乐器的基础上添加木琴以及竖琴等乐器。单簧管较交响乐队中其他的木管乐器而言存在历史较为短暂,但它的加入使得交响乐所表达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交响乐的演出形式以及主题更具多元化,单簧管的音乐价值更为凸显。
一、单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
单簧管属木管组一类,具有种类丰富、音域广阔、表演力强、颇具戏剧变化的特点,能够演奏四个八度中的任意音调,属管乐中的佼佼者,使其备受交响乐队的偏爱。在莫扎特看来,单簧管发声较为真实,极具人性化,与人类音色相似,由此可见,单簧管能成为交响乐队中的重要组成乐器,是名至实归。交响乐队因使用了与人类音色极为相似的单簧管而能将自身想要表达的音乐内涵更好的传达,也正因如此,乐器爱好者才会赞其为管弦乐队中的“演讲者”。此外,单簧管具有多种调性,其表演作用以及舞台角色因调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音调为划分标准,单簧管由低音、中音以及高音单簧管共同组成,为了达到特定的演出效果可能使用小高音、倍低音单簧管,不仅如此,单簧管的音色还可细分,每个音区皆有多个调式。高音单簧管因有D调、A调、C调和降B调之分,而被划分为了四类,而中音单簧管则按F调以及E调来划分;降B调单簧管则为低音单簧管的主要类别。交响乐队经常使用降E调单簧管、降E调单簧管以及A调单簧管演奏。尖锐、明晰是高音调单簧管最突出的特征,多用于塑造雄伟壮阔的场景。能够使听众沉浸其中,倍感清明,放松身心,仿佛能够包容一切的则为中音单簧管,由于单簧管的内部结构以及所使用的制作材料较为特殊,其发出的声音便颇为冗长且有些许哀伤,是交响乐中表达忧郁情感的最佳选择。低音单簧管所发出的声音浑厚饱满,具有极强的情感表现力,具有“情感音区”的美称。低音单簧管在铺设旋律背景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够使音乐染上一层神秘、阴暗的色彩,音乐将更具故事性,内容逐渐丰满。单簧管除了能在音色上为交响乐队的演出增光添彩,还能在音量上为其加分,由此可见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单簧管当之无愧,在强音上,单簧管的发声如惊雷咋响,在音调渐低过程中,它的声音宛如流水飞落,在低音演奏时,它就如一缕微风拂过你的面颊,这些极为细致、多变的变现力为其在交响乐队中奠定了较高的地位。
二、单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
单簧管与其他众多乐器共同组成了交响乐队,这些音色各异的乐器通过合理的组合方式共同为听众表演,乐器交替或共同演奏使得旋律以及伴奏层次分明,所表达的音乐情感丰富多变、细致入微是交响乐最大的特色。单簧管在音色上与其他乐器的显著区别是其在交响乐队中极为突出,对旋律以及音乐情感变化的展现至关重要。此外,单簧管适用于多种音乐表演形式,它的演奏虽不及长笛那般的清脆、绵长,却能较好的演绎音节变换,即便是连奏、琶音以及断音也能极好的演绎,再加上其音色本就极为丰满以及浑厚,更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交响乐队中无可取代的地位。单簧管究竟对交响乐队产生怎样的影响?笔者将针对这一问题做出简要的论述。
(一)突出戏剧冲突
在交响乐队演奏过程中各乐器分工合作,根据自身特点负责相应的声部,音色各异的乐器交错或重叠演奏,使得合奏音乐复杂多变却不显混乱,音乐的情感变化以及其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得到了更好地体现。单簧管的音域极为广阔,且具有独一无二的音质,是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其音色在交响乐队演出过程中极为突出,就是源于这份强烈的对比才凸显了音乐所演绎的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当小提琴为主演奏乐器时,单簧管不仅能够在高音部分与之很好的融合,同时也能将中音部与低音部之间的区别扩大化,高音部在单簧管低沉、丰满的演奏形式中更为突出,较那些纯粹的低音乐器而言单簧管所包含的音型更为丰富、变化多端。不仅如此,单簧管有着极高的可歌唱性,这为它的独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将木管乐器悠长、雄厚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单簧管所具有的特有音色能够使乐曲旋律更加悠扬、绝美,其在音乐旋律的塑造上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乐器望尘莫及的,例如在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中,作者充分的表现了单簧管的音质特色,使其与钢琴旋律交织进行,为钢琴的演奏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韵味,使得旋律如蚕茧抽丝层层递进,旋律更具戏剧色彩,让听众聆听乐曲沉醉其中。
(二)丰富音乐表情
乐器自身的音色并不是交响乐队演绎乐曲的唯一形式,对比这一手段为交响乐队所常用,无论是音强的强弱比较,还是音调的高低之分,亦或是节奏的快慢对比皆可使得音乐情感的表达更为透彻、到位。表情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就客观上而言,乐器制作所用材料、发音的规律以及体积的大小都会使乐器在表情上独具特色,此外,演奏者的个人想法以及音乐作品的表情需求等主观因素都会对乐器的表情产生一定的影响。音色独特并不是单簧管为交响乐队所偏爱的唯一原因,音响力度变化幅度大,跨越的音区广,能够更好的表达音乐情感等特性使得交响乐队对单簧管的喜爱又增几分。单簧管能够演奏将近四个八度的音调,适用于各种乐曲的演奏,还能使得音乐的旋律不再单一,音乐情感的表达也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丰满。单簧管大多能够轻松演奏ppp至ff的作品,最高音单簧管除外,不同音区的单簧管除具有一般单簧管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特色,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音律的情感表达需求,使得旋律的组建以及分布更具多元化。例如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中,该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婉转、细致,作者为了达到这一表情效果将降B调单簧管作为演奏乐器,借助单簧管凄婉的音色,凸显作品的深沉,使得该作品更为鲜活,主题明确,蕴含复杂多变的情感。
(三)刻画音乐性格
音色的转变以及其独有的特性是音乐塑形的主要方式,能够使听众根据自身的性格认知领会音乐,以特定的音乐形象为前提,对听众的思想稍加干涉,对其进行引导,使其更好的感受音乐作品想要传达的情感以及内容。音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个性借助音乐性格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单簧管被广泛使用于交响乐,降低了交响乐队音乐性格的塑造难度。就一般情况而言,高音单簧管音色尖锐、高亢,能够渲染一种激昂的气氛,形成史诗般的壮阔感,在塑造激愤等音乐性格时更是效果极佳;舒缓、柔和是中音单簧管音色最显著的特征,能够为爱情场景增添浪漫以及柔情,所表达的情感极为细腻、柔和;低音单簧管所发出的声音极为沉稳、浑厚,可旋律依旧明了,绝不模糊,与稳重、凄楚的音乐性格极为吻合,强奏以及弱奏所产生的演出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前者极尽柔美,后者颇为大气,在其初登交响乐舞台时,二者皆由一人掌控,但如今,已设立专门的乐手担任该职,该名乐手林立于其他单簧管乐手之外,实质上,低音单簧管也属移调乐器,19世纪音乐人士按照单簧管的记谱原则对其加以记录,大多使用高音谱号,这就使得其所记谱调要比它实际音调高大九度。1使用高音谱号是因为低音单簧管是由单簧管手兼任,使用相同的谱号可大大减少读谱上的不便,亦使乐手换转乐器时更容易。到了20世纪,作曲家如浦罗哥菲夫、拉赫曼尼诺夫等改以低音谱号标记,令到实际音高比记谱低一个大二度,到高音域时才转回用高音谱号(但同时亦存在相距九度或二度之分)。分谱则仍原用高音谱号。
低音单簧管同样拥有超过三个八度的音域,现代改良版现时更可吹奏接近四个八度。
独特场景的塑造需借助低音单簧管,它具有极高的表现力,无论是狡诈、阴沉、险恶还是神秘的音乐性格皆可轻松体现,其产生的音乐情绪大多是正面的,使得音乐作品更具戏剧化。音乐本是客观的却因融入了人们的情感而具有了主观色彩,正因为如此音乐才能深入人心,引起听众的共鸣,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及极佳的表现效果。
(四)呈现特殊音乐色彩
众多交响乐乐曲为了凸显人物的个性以及环境的非凡性,会借助众多非一般的音乐色彩体现,当前众多交响乐作品多是为了给影视作品配乐,有的则为歌曲而创作,需要与电影以及电视作品中的情节及情感表达相符和,特效音乐由此产生,而单簧管无疑是展示故事情节的最佳选择,能够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并能够呈现出特殊的色彩。
交响乐服务于整个管弦乐队,需要多种乐器共同配合才能将音乐完美的演绎,仅依靠一种乐器是不可能实现的。单簧管在交响乐队中,能够带来极大的影响力和作用。
注释
11.浦罗哥菲夫:作第2-7号交响曲以及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萧士塔高维契:为第4号、7号、8号、10号、11号以及12号、13号交响曲的作者。
2拉赫曼尼诺夫:著有作品第2号交响曲、第3号交响曲、《交响舞曲》以及《死之岛》。
13.交响乐欣赏礼仪 篇十三
昨晚,在国家大剧院,听了一场由北京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乐会。席间,我们发现,不少国人对于交响乐的基本礼仪常识有所欠缺。朋友建议我,是不是可以结合音乐会,在开演前向观众讲解一下听交响乐的礼仪。突然发现,真让我讲解这个内容,似乎不太系统呢,因为,之前针对音乐会的礼仪,很少涉及到。今天没事看来要补一下课了。。上网查阅书籍,将相对比较系统的交响乐礼仪总结如下,和朋友们分享: 音乐会前多熟悉曲目
如果你即将聆听的音乐会曲目, 大多是你所不熟悉的, 先让自己熟悉是很好的做法.如果你愿意掏钱购买CD, 当然是最好的办法, 不仅可以不限时间尽情欣赏, 还可以永久收藏.如果不想花钱, 尤其不确定自己是否会喜欢那些曲目, 那麽, 向朋友或从图书馆借来听也是省钱的好办法.假使能听到不同版本的演奏录音更好, 因为每位演奏者对相同乐曲, 都有自己独特的诠释风格, 欣赏并比较不同的演奏诠释, 更有助於你了解曲子的全貌.也可帮助建立你自己的鉴赏标准.如果你没有太多时间听众家版本, 也不要紧.至少听过一两次, 人们对多少有些熟悉的事物, 总是比较容易接受和喜爱.时间若不充裕, 至少先熟悉主要曲目
通常我们未必拥有或借到每一首演出曲目的录音, 尤其时间又不够充裕, 那么, 建议你先从聆听主要曲目着手.一场音乐会的主要曲目通常是中场休息之后的第一首或整场音乐会最后的压轴曲(如果是交响乐, 中场休息之后通常就只有一首).安排于这个次序, 当然是为了避免听众于上半场结束后便离去.其次, 上半场第二首曲目通常也是颇具份量.当然, 你也可能是因为喜欢音乐会中其它作品而选这场音乐会的, 请别误会, 非主要曲目并不表示乐曲就不好,(我又听到音乐家已经在抗议了), 通常被选为主要曲目的作品可能是该演奏者最拿手的代表作, 或是最近卖力练习的新作(虽然曲子可能已经老旧的有两叁百年的历史了), 也可能是整场音乐会中技巧最艰难, 最能展现演奏者精湛的技巧功力的, 有时是份量最重, 完整一系列的演出, 如: 奏鸣曲1-4乐章全部, 另外也有因为是该曲目在该地区的第一次首演, 或当地本土作曲家的重要作品, 也是常会被选为主要曲目的.音乐会的穿着礼仪
西方电影老喜欢嘲笑听音乐会的女性,美其名为欣赏音乐会的高尚理由, 实际上是为了中场休息时的咖啡时间, 和其它女性朋友争奇斗 , 闲话八卦, 争风吃醋才是主要目的.虽然有些讽刺但也有写实贴切的描写, 比如听音乐会的女性大排长龙就为了进女生洗手间的画面, 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的确, 已有不少音乐会还为此延长中场休息的时间呢!所以, 准备好好欣赏一场音乐会, 第一件要注意的事, 就是: 音乐会前不要吃喝太多让你频频跑厕所的食物.当然, 也不要吃太撑让自己当场打嗝, 成了临时加入最不受欢迎的伴奏!
关于参加音乐会的穿着, 国内外最普遍的情况是, 男性着西装, 女性着洋装(裙装)或小礼服, 许多正式场合仍认为女性穿着裤装是不礼貌的打扮, 若是知名音乐会如:四大男高音的演唱会, 或重大音乐会等, 不论男女甚至穿着正式晚礼服, 尤其欧洲国家较美国更重视穿着.一群上了年纪, 着低胸晚礼服出席音乐会的女人们, 在维也纳的音乐会场是见怪不怪了, 有些音乐厅的入口还按座位票价高低不同, 区分开来呢!当然, 穿着得宜不仅显示个人的素养, 也是对演出者的尊重和礼貌, 但的确有些人是藉着音乐会的场合, 特地展示自己华丽高贵的服装.一般而言, 除了户外音乐会不须对服装加以要求, 聆听音乐厅的音乐会演出, 还是建议大家注意服装仪容的整洁, 虽不用过度华丽, 但最好避免牛仔裤, 拖鞋或奇装异服的打扮.担心拍错手吗,鼓掌时机不对吗?
聆听曲目不熟悉的音乐会, 最让人紧张的莫过于何时该拍手.关于拍错手的笑话也是许多学音乐者茶馀饭后聊天的话题.国外音乐会拍错手的机会较少, 当然和他们文化背景, 较常接受到古典音乐的熏陶有关, 虽说拍错手的情形较常发生在第一次听音乐会的人, 或是对曲目不了解的情况下, 但也有因对曲目太熟悉, 因而忘我拍错手的情形.在国外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有一次聆听 Kiri Te Kanawa女士来校演唱, 会场中不少是上了年纪的乐迷, 其中一首歌曲因有多次反复, 且结尾的伴奏型态都相同, 终于有人拍错手了(而且还不少人), 当钢琴伴奏继续弹奏时, 气氛显然有些尴尬, 但风度极佳的Kiri Te Kanawa小姐做了个“不要紧”的手势, 并且继续演唱, 等到所有反复完毕, 歌曲真的结束了, 反而没人敢拍手, 这时幽默的Kiri Te Kanawa小姐立刻作出“快给我掌声”的手势, 于是如雷的掌声轰然响起, 也引起大家会心的“大笑”.其实拍错手很严重吗? 拍手的规矩到底是谁
决定的? 其实, 就连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对拍手的意见也有分歧.大多数人认为应该要尊重乐曲的“整体性”, 所以拍错手可能会影响到音乐的进行, 也干扰到演奏者的演出情绪.举例来说, 一般独立的乐曲于演出结束后拍手并无不妥, 但若有乐章曲式的乐曲如: 奏鸣曲, 交响乐, 或是组曲等, 虽然各乐章或各舞曲间, 大多有暂停的时间间隔, 但由于彼此之间仍具有关联性, 因此在乐章或组曲之间拍手会破坏乐曲的整体性.所以现在全世界的音乐会都有相同的默契, 即于整首交响乐或整组乐曲全部演奏完毕时, 才一起鼓掌.乐章之间和组曲之间不个别拍手.甚至有些乐团指挥, 为了不希望观众拍手, 会刻意于乐章与乐章之间的暂停时间, 仍保持手势高举的动作, 表示音乐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意思, 也有独奏家会以动作暗示: 如保持还要继续演奏的姿势, 表示音乐还在进行, 等等.当然也有更强势的, 就直接转头对听众说:“请不要拍手!”的确, 当台上演奏家正精采演出的同时, 台下的听众也能扮演高水准的聆听者, 台上台下固然皆大欢喜, 但有些人会问, 不就是因为音乐实在太棒了, 令人十分激赏所以才会忍不住想拍手, 这样难道有错吗? 事实上, 包括我自己在内, 每个有过演出经验的表演者应该不会否认, 有掌声总比没有掌声好吧!当然, 欣赏者若能加强对乐曲的认识, 并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对音乐本身和演奏者而言, 都是一种尊重的表现, 仍是值得鼓励和学习的, 但对于拍错手的朋友, 是否也要避免用瞧不起或“没水准”的眼光待之, 毕竟, 每个人都当过入门者, 更何况, 他可能真的受到音乐很大的感动才忍不住鼓掌呢!
在这里, 提供大家一个小诀窍, 若对何时该鼓掌没有把握, 建议你不妨多观察 旁人, 等别人先拍手再跟着拍, 就不会出错啦!同时我也希望演奏者都如Kiri Te Kanawa小姐一样机智又有风度, 也许聆听者的音乐素养程度不一, 但任何听众喜欢你的音乐演出, 他们的鼓掌拍手都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在我们抱怨古典音乐的听众愈来愈少, 音乐会卖座每况愈下的同时, 是否更应该要以感谢包容的心情, 愉快的接受呢?
你知道音乐厅中哪里的位子最好吗?
如果跟你说, 绝大部分的音乐厅都一样, 最好的位子在最便宜的票区, 而最贵的位子其实是最差的, 你相信吗? 不要以为我在开玩笑, 是真的!其实音乐厅中最好的位子, 刚好就在音乐厅楼上后段的座位, 因为声音会向上飘, 传到远处刚好融合的最好, 而且许多音乐厅的设计是前低后高, 所以前排最贵的位置通常是低于演奏(唱)者的高度, 所以声音都从这些人的头顶飘过(连理都不理, 好象有点目中无人), 直接到后头顶端正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再加上来自天花板的反射, 坐在那里的听众彷佛坐在乐团旁边一般, 更有身历其境的立体音响.而坐在最前端, 舞台正前方, 票价最贵的听众, 则听到不平衡的音响效果, 可能某个乐器声部特别大声, 而另一个声部则特别小声, 好象吃到一道盐加太多, 而糖放太少的菜肴, 口味都走样了.因此, 音乐厅后座通常坐的是音乐系的学生(因为没钱)以及真正的行家.反而前面那些贵贵的位置都是给穿着华丽的贵宾贵妇们(反正他们很多都只是来亮相衣服的, 音响不好不重要, 漂亮的服装要让大家都瞧得到才重要.)所以, 不要觉得买最便宜的票不好意思, 因为你才是行家.若是觉得距离太远, 无法看清楚台上演奏的姿态, 可以携带小型的望远镜, 保证清晰到连眼角纹都躲不掉.不过, 有一种情形你可以买中间稍前的位置, 就是想让孩子看清楚乐器时.虽然也可准备望远镜, 看的更是巨细靡遗, 但年纪很小的孩子使用望远镜毕竟不方便, 所以为了让孩子看清楚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 这种情形下, 我会刻意选择视野较清楚的中段位置.偶尔一两次酌情舍弃最好的音响效果.有儿童时的注意事项
即使参加的是专为儿童设计的音乐会, 气氛不像一般音乐会严肃, 但仍应该事前告诉孩子, 音乐会场不像电影院, 禁止喧哗或在会场进食, 当然更不可能于演出中吃爆米花或喝可乐了!让孩子事先了解这点, 以免进场之后才生气哭闹.演出前, 虽要让孩子吃饱, 但不要吃太多种类的食物, 避免消化不良, 中途肚子痛, 跑厕所, 更避免打嗝或发出难闻的气味.让自己不舒服且引起周围听众的不愉快.若担心孩子肚子饿或口渴, 可于中场休息时再慰劳孩子, 并且利用和孩子喝饮料的时间, 说说上半场的欣赏心得.如: 最喜欢哪首曲子? 最欣赏哪一段演出? 孩子的感觉是什么? 最喜欢什么乐器的声音?并想想演奏家要花多少时间准备?....等等.若是欣赏歌舞剧(musical), 还可讨论剧情, 布景, 道具, 舞步等, 让孩子表达对音乐的神奇体验, 以及了解精采的演出背后, 努力的过程是必须的.此外, 孩子当天若健康情况不佳, 如: 重感冒, 发烧, 咳嗽流鼻水等, 也最好忍痛取消活动, 除了消耗精神体力不利复原, 想咳嗽却不能咳的痛苦更是令人难以忍受.对国人来说, 有一点比较难理解的是, 外国人认为音乐会或会议进行中, 咳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当事者通常要赶快走避, 以最快速度从现场消失, 但他们对大
声擤鼻涕的动作和声音却不以为忤, 甚至在音乐会中也有人公然擤起鼻涕呢!请准时入场
国人的时间观念一直为人所诟病, 尤其是婚丧喜宴, 大家对于开席时间不准时, 早已司空见惯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幸好, 大都市音乐会不守时的情况已经大大改善, 但若是场地不佳, 规模较小, 或地点较偏僻乡下的音乐会, 不守时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其实, 不论哪种场合, 迟到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最好能于开演前15分钟左右到场, 不仅可以充分熟悉环境, 有充裕时间阅读一下乐曲解说.才能从容不迫, 放松心情, 好好享受聆听音乐的演出.当然, 许多音乐会的曲目编排也特别针对此点设计, 第一首曲目通常安排时间较短的乐曲, 目的就是方便迟到的听众还能于第二首演出前的空档进入, 当然, 也有愈来愈多的音乐厅严格限制迟到的入场者, 演出一开始即将入场的大门关上, 迟到的人只能等到中场休息才可以进入了.不要制造噪音
14.交响乐赏析论文 篇十四
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一、作曲家介绍:
斯美塔那(1824—1884):
著名的捷克作曲家、钢琴家,也是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家。被誉为“新捷克音乐之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捷克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捷克民族歌剧的创始人,在体现音乐的民族性方面,他将捷克民间音乐素养充分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少直接采用民歌,却处处充满了浓郁的捷克民族音乐的风格及意味。斯美塔寻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作曲家,这种精神明显地体现了他在音乐中。
他8岁创作第一首作品,后从普罗克什学习。后来到Leipzig与舒曼、门德尔松相识。1848年与钢琴家Katharina Kolárová结婚,并在布拉格创建音乐学校。成为李斯特挚友。
1856年以前一直在布拉格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他的早期作品深受古典大师们的影响,后来结识了李斯特和柏辽兹,对自己作品的传统风格产生疑问,使他逐步摆脱西欧传统古典音乐的束缚,走上民族音乐的道路。
1856年赴瑞典,先担任哥德堡交响乐团(Philharmonic Society at Gothenburg)指挥。并在此居留5年。
奥地利被匈牙利击败后,怀着捷克民族主义热情,到布拉格剧院任指挥。他发现捷克战争年代带来的沉闷气氛已消失,一个新的捷克已经诞生,他充满热情地写作,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风格写歌剧,他先后写了10部歌剧都以爱主义主题为主导。1866年完成的《被出卖的新娘》成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1874年又写了三部民族题材的歌剧后,因患梅毒导致突然耳聋。但他仍然写出他的不朽名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其中包括6首乐曲,从各方面歌颂了他的祖国美丽的河山,和祖国的苦难、传奇的过去并展望光辉灿烂的未来,其中《波尔塔瓦河》一段,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之一。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标题交响音乐的代表作。斯美塔那在继承李斯特首创的单乐章交响诗体裁的前提下,通过统一的构思和主题贯穿的手段,创造性地将六首各自独立的交响诗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新的“交响诗套曲”结构。他的音乐作品同捷克民间艺术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乐观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从广阔的角度体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在不断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捷克人民的精神面貌,传达了当时人民的情感和思想,使他成为捷克当之无愧的“音乐奠基人”。
斯美塔那的作品:
交响诗: 《理查三世》、《瓦伦斯坦战场》和《哈孔·雅尔》。器乐曲: 《我的祖国》(一组六首交响诗)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一生》 钢琴曲: 《捷克舞曲》
歌
剧: 《布兰登堡人在波希米亚》,《被出卖的新娘》,《达里波》,《里布舍》,《两寡妇》,《吻》,《秘密》,《魔鬼之墙》和未完成的《维奥拉》。
对他的社会评价:在体现音乐的民族性方面,斯美塔那将捷克将民间音乐素养融入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少直接采用民歌主题,却处处充满了浓郁的捷克民族音乐的风格及意味。斯美塔那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作曲家,这种精神明显地体现在他的音乐中。
二、作品分析
具有非凡意志的斯美塔那和贝多芬有着类似的经历--失聪,但他的耳聋比贝多芬还要痛苦不堪。斯美塔那年过半百之时,开始感到有种刺耳的尖锐声音回荡在脑际,不久以后双耳完全失聪。与贝多芬不同,他的全聋并没有为自己带来安宁,而是为他带来日夜不休的噪音困扰,据他自己描述,就如同永远置身于一个喧嚣的大瀑布之下一般。这一病症后来终于引发了精神病,斯美塔那也因此住进了疯人院。可就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他不但没有间断音乐创作,而且不断创作出精品。他一生中最精彩的 一些作品,几乎全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而交响诗《我的祖国》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交响诗《我的祖国》简介:
交响诗集《我的祖国》包括六首篇幅较长的交响诗,在1874-1879年共五年时间内陆续写出;这六首交响诗都是独立的艺术作品,但在形象与主题方面彼此之间又互有联系,从而紧密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换句话说,作者主要是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锻合这六首作品的总的构思:他歌颂祖国光荣的过去和山河的壮丽,他对当时还没有得到自由的同胞指明过去历史上人民的力量所在,他在结束这套诗集时还用强壮有力的幻想以坚定人们对祖国的光辉未来的乐观信念。这套诗集的形象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作者通过史诗和历史、人民的生活和神话,多方面地反映了祖国的神貌:这里有俯瞰着布拉格城的古老城堡——捷克过去光荣的象征(《维谢格拉德》);所描绘的祖国山河画面,有时是活生生的,充满着现实的抒情音调,而有时则笼罩着幻想的迷雾(《伏尔塔瓦河》和《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这里还有关于往昔的传说(《萨尔卡》)和人民为争取自身解放在几个世纪中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篇页(《塔波尔城》),最后,则是对未来胜利的讴歌(《勃拉尼克山》)。这六首交响诗以其中第三首《萨尔卡》最具戏剧性,但篇幅最短,它的前后两首则是关于捷克大自然的抒情生活画面,诗集的序诗是雄伟的《维谢格拉德》,最后两首都是严峻的英雄性史诗,结尾的一首《勃拉尼克山》是前一首的情绪内容的直接继续,同时因其主题和形象同序诗保有联系,又使全套形象丰富的诗集得以实现其有机统一。
交响诗集《我的祖国》由六首乐曲组成,分别是:
1,维谢格拉德
(布拉格城边的一座城堡)
2,伏尔塔瓦河
(又称摩尔道河,是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
3,萨尔佳
(捷克十三世纪的一位女英雄)
4,波希米亚的森林和草原
5,塔博尔
(十三世纪的一支古老的捷克军队)6,维谢格拉德
(捷克境内的一座山峰)
《伏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民族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的祖国》作于1874一1879年间,这时斯美塔那已遭到耳聋的极大不幸,他一面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面忘我地讴歌祖国光荣的历史,抒写祖国美丽的河山。这是一闕充满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爱、对未来和光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
伏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伏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
弦乐器奏出了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这个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时而又有着史诗般咏唱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伏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伏尔塔瓦河流过了茂密的森林,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着。这段音乐表现了正午时分的大河在山门沟壑中翻腾、奔跑,一往无前。伏尔塔瓦河流过了村庄,岸边传来了轻盈欢快的波尔卡舞曲。这是黄昏时分,村民们正在载歌舞地举厅婚礼。
欢快的节奏向远处隐去,舞曲的回声逐渐消散,音乐也逐渐转弱。木管乐器宁激柔和的鸣响中,夜幕徐徐地降临了。音乐充溢着神秘幻想的色彩。优美动人虚无飘渺的主题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区缓缓地奏出,这是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银白的鳞鳞月光下翩翩起舞。长笛和单簧管不停地吹奏着流动音型,朦胧的月光倾泄,伏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着。黑夜将逝,表现伏尔塔瓦河的基本主题在黎明中出现。音乐渐强,乐队的全奏,铜管乐肆虐的喧嚣,木管乐尖锐的啸叫,描写了河流在圣约翰湍滩,峡谷中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陡崖峭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
终于,滔滔的河水映着初升的太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伏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大调的基本主题由乐队全奏着,显得更加宽广妩媚而感人至深,充满了欢乐利力量。
伏尔塔瓦河流过了布拉格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第一首交响诗中史诗般的“维谢格拉德”主题两次响起,这个主题象征着捷克人民的伟大和光荣,整部交响诗集也有机地贯穿在一起。
最后,小提琴上奏出了波动的旋律,宛如河水从容地流向天际,流向远方……仿佛是将军的得意忘形常常使舞步踏错了拍子,整首乐曲力度偏重,暗示舞步如操练一样,震得地动山摇,结束的和弦硬朗,爽快,是将军至情至性的幽默感。
三、听后感言
江河是艺术家们情有独钟的对象。她象征着母亲,孕育了两岸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便用最炽热的激情,用最美的语言,赞美她,歌颂她。世界上许多著名音乐大师,对江河都有自己独特的诠释。交响乐中,有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所描写的是流经英国伦敦著名的泰晤士河;德国作曲家舒曼的《第三交响曲》则描写的是莱茵河;而最受广大听众欢迎的莫过于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吟咏江河的歌曲,更是数不胜数——《伏尔加河小唱》、《维斯拉河》、《多瑙河之波》、《老人河》、《月光照在科罗拉多河上》、《索罗河》、《色楞格河之波》,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写下的辉煌不朽的《黄河颂》等等,它们如同一颗颗明亮的珍珠,在歌苑中璀灿夺目。
在我心中,捷克音乐大师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是世界上刻画河流的音乐中最生动的作品之一。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舒马拉林山,由两条支流汇合而成,流经布拉格。它从远古就同捷克人民的生活血肉相连,是捷克历史的见证。交响诗以伏尔塔瓦河为主线,描写了它是怎样由两支涓涓细流逐渐汇成滔滔大河,哺育了两岸人民的生活、风俗、历史,以及一处处缀满故事的遗迹、无数美妙生动的民间传说。
银装素裹的舒马拉林山从沉睡中醒来,雾蔼中露出晨曦,霞光舒展了腰身,风一样轻快地向崇山峻岭跑去,将所到之处染上一片金光。
小溪也醒了。这条小溪带着生命的活力,带着希望的绿色,争脱母亲的怀抱,从悬崖边飞泻而下,从山谷里奔腾而出,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流去;另一条小溪好象听到了呼唤,从远处追随而来,象一对互相倾慕的恋人,相互拥抱,紧紧亲吻,一路丁冬,一路跳跃,一路嬉戏,一路欢笑,他们相互融进对方的身体,汇成了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
他们流经一片森林。狩猎的欢乐号声,好象在为他们奏响欢乐颂,令他们惊喜不已;太阳高照,河水喧嚣,他们在山间沟壑中自由翻腾着,不停地奔跑,密林转瞬间逝去,猎号声也悄然消失在潺湲的声中……
黄昏时分,他们穿越田野,岸边传来波尔卡舞曲节奏明快的乐章,人们在为这对恋人举行乡村的婚礼。他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祝福和欢笑的簇拥,惆怅的告别那些好客而善良的村民。
夜幕降临了,朦胧的月色映出银白的河光,水仙女们翩翩起舞,唱着柔曼的小夜曲。他们本想停留歇息,享受片刻的安宁和幸福,但肩负的重任在呼唤、再催促,他们最终还是踏上了征程……
他们义无返顾地向前奔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包容着、承载着一切强加的不公和误解;他们目光坚定,胸怀宽广,顽强地集聚着力量,孜孜不倦地向前流淌。
他们离开黑暗的城堡,来到了圣约翰峡谷。他们一波一波地激荡着,一次一次地向大峡谷冲击,要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白色的浪花高高溅起,向人们展示自己无穷的威力与自信;他们终于越过湍急的隘口,迎着初升的太阳滚滚向前,波澜壮阔,渐渐远去……突然,远处炸响了两声春雷——那不是伏尔塔瓦河面向世界的长啸吗?
整个乐曲在最后两个强烈的和弦中嘎然而止,斯美塔那给自己的生命敲响了两个最有力的音符!
记住了一条河流的名字,就记住了自己的家乡;记住了一条河流的名字,也就记住了自己的祖国。哪个人不思念家乡的河呢?又有哪个海外游子会忘记萦绕在他们心海里的黄河、长江呢?
当我在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上第一次听到这首《伏尔塔瓦河》,我就被这首曲子深深的吸引住了,我觉得这首曲子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一开头双长笛与双单簧管的重奏。后来好不容易在音乐学院旁的书店找到了这首曲子的总谱,因为我自己就是长笛专业的,所以就开始练起了这首曲子,当一直在耳边回荡的音符从自己手中的乐器奏出时,内心的激动无法形容。我仿佛能够感受到斯美塔那大师的心扉,他灵魂的殿堂,从那里走向美丽的伏尔塔瓦河,凝望整个河流孕育、成长、壮大、搏击、抗争的过程,在河边流连、徜徉……
【交响乐赏析论文】推荐阅读:
初二议论文:青春交响曲07-27
夏日交响乐六年级作文07-04
校园交响乐的教学方案设计11-11
交响音乐欣赏08-29
田园交响曲 教案08-01
命运交响曲鉴赏08-01
厨房交响曲评语08-24
个性与命运交响曲06-16
雨的交响曲作文09-27
20100901北京交响乐团简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