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提前预习

2024-09-29

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提前预习(6篇)

1.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提前预习 篇一

一年级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次飞跃。学校生活与幼儿园有明显不同,在幼儿园,孩子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且以游戏为主,而进入小学以后,便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学校教育,这时,他们会感到自己已经长大,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向往,但是学习并非是一件易事,与游戏相比,它就更显得单调乏味了,而必须完成的作业,又使一些孩子望而却步,心里在闹别扭,学校没有幼儿园好玩,对学习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让孩子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显得至关重要。

一、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适应小学的群体生活。

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普遍较差,依赖性强。许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不会扫地,不懂得照顾和同情别人,缺乏社会义务感。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是小学生了,让孩子为自己以长大而自豪,我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其次,对于个别自理能力太差,不适应群体生活的孩子,需要家长的配合。老师及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能否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孩子的特长爱好、性格、健康状况,还有家长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以便及时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群体生活。

二、了解孩子,制定对策,激发孩子向往学校的感情。

六七岁的孩子特别好动,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作为教师对初入学的孩子进行常规教育的同时,在教学上要创造一些情境,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组织教学上,应该为孩子的动手动脑创造机会和条件,如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健康全面发展。有些家长,当孩子调皮或学习不认真时,喜欢拿老师吓唬孩子,这样不但没有效果,反而给孩子留下阴影,认为老师是个坏人。当孩子失去兴趣时,家长可以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小时侯刻苦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让孩子意识到只有从小认真读书,长大才能成材。另外,让孩子讲一讲自己在校的情况,好的可表扬鼓励,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激发孩子向往学校的感情,增强对新生活的信心。

三、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从小养成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因此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指导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辅导孩子学会上课,要求孩子上课时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不想不说不做与本课学习无关的事,开动脑筋,不懂就问。

其次,辅导孩子学会做作业。要求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家长不要陪读陪做,要求孩子做作业时要精神集中,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磨蹭”。

第三,辅导孩子学会阅读课外书。要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孩子去读,知道孩子的读书方法,逐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2.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提前预习 篇二

一、课前预习效果与学习效率

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关键点的把握比较困难,这一现象就说明了学生对于课本的了解不够,对课程内容没有明确的看法,所以在课堂上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维思考和记忆,很难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馈。这也就使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难以把握节奏,学生的状态反而让教师更加迷茫,教学效率下降也必然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教师为了改善课堂这一状况,对学生的预习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但是学生在课下是否能够按照指导进行有效的预习,没有得到良好的落实。由此看来,课前预习对于课堂学习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确保课堂学习效率,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到学生预习兴趣问题,放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中心的观点,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预习中主动的思考,对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的思路不再会因为没有预习而滞后于教师讲课的思路,课堂沟通和课堂反馈让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相比于制定预习内容,教授学生预习方法更加有效。学生对预习没有兴趣,一方面是对预习内容不了解,很难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另一方面是因为限定了预习内容和过程,学生也会觉得不自由,对预习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消除学生对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体验“消灭”困难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时,要让学生有目的、 有方法、高效的进行预习。比如,高年级数学中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教学前引导并鼓励学习进行课前预习。为了消除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抵触,可以通过融合一些学过的知识进行引入,让学生在预习中想一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如何将长方形转换成平行四边形呢?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敢于去思考,再引导学生的思路慢慢形成概念。预习中要突出知识点和重难点,为了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转换后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比如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底边的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高的关系等。最后强化预习的关键点面积问题,根据两者的关系,参考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设想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

三、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预习要求学生预先学习知识,而出于自主目的的学习都起源于思考和问题,有了问题才有了解决问题的动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有了疑问就有思考,有了思考就有收获,这也是预习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一定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预习过程首先要对负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引入。学生应当先从身边能够接触的信息中找一些具体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播报冬天温度零下十二摄氏度,写作“-12℃”,这个负号对应于“零下”,而 “零下”从字面可以理解为“低于零”或者“在零的下方”,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是不是小于零的数就是负数呢?”,对负数的概念有一个自我的意识,再结合上课教师的详细讲解,逐步优化对知识的认知,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独立预习的过程中,接触到陌生的知识点,肯定会产生非常多的疑问,这些疑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由进行解答, 学生从中收获知识。但是,在预习中如果不进行独立的思考只等着教师进行解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记忆层面的。所以说,学生如果在预习中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那么在教师的讲解过程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简化了听课的难度,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

3.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提前预习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前预习;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01-01

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以及一些结论,我们如果还沿用老套的教学设计,那课堂将脱离学生实际,犹如无泉之水。长期以往,将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数学课堂失去生命的意义。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暴露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抓住预习疑点

“如果要我把全部教育原理还原成一句最简单的话,我想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维果茨基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即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而通过预习,每个学生从文本中或多或少地会掌握到一些基本的知识,预习后学生的学习起点明显高于“原生态”学生的学习起点。不过因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有限,加上教材呈现的学习内容多数是静止的、简约的,有些信息只是提示性的,所以,尽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上仍处于“模糊”、“一知半解”状态是正常的、必然的。

于是在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气氛,消除学生心理恐惧,让他们表露出预习后知识、方法、思维的真实状态,好让教师准确了解并抓住学生预习中的“疑点”,我们可以通过谈话如“通过课前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或设置问题情境或布置几道试题去进行全面了解,从学生谈话或解决问题中我们可以接触学生的认知底线,从而确定学生的起点和疑点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二、找准预习盲点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预习时对新知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关注的多数是结论,这种食而不化、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学习方式,会导致他们所学知识零散、孤立,存在预习的“盲点”。教师教学时应该设法动摇学生通过记忆得到的结论,引导他们深入探究知识的本质,全面理解概念、定律、法则的内涵,形成正确的元认知。

三、展示预习亮点

学生作为一种生命体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兴趣、思考、灵感进行预习,预习中获得的认识、思考会在课堂中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更加丰富、复杂和多变的过程。因此,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判断、重组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教学中闪动的亮点,即时跟进,充分利用,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四、结论

4.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提前预习 篇四

一、“爱”字当头, 以心换心

记得开学不久的一次午休时间, 我班的陆 × × 同学, 生性胆小, 身体不舒服却没敢告诉我, 结果呕吐在讲台边。当学生向我报告时, 一种班主任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心想: 我一定要负责好每一个孩子。我不怕脏地把地上的秽物清理干净, 并扶着他到办公室给他倒了杯热水, 然后及时通知他的妈妈来接他回家, 当家长知道情况后, 连声向我道谢。从家长的感激中, 我深深知道: 我用自己一片真诚的爱心, 已换得了家长对自己的信任, 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是放心的。

二、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在当今社会,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 往往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 往往会受到父母的过度宠爱, 因而在情感下的自我中心意识表现得尤为突出。我班的许 × × 同学, 他聪明, 脑子较灵活, 可是他在上课时喜欢插嘴, 无故嘻笑。在一次晨会课上, 我向全班同学提问: “人的身体可分为哪四部分?”有位同学回答: “人的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听完后, 他大声地插嘴说道: “不对, 人的身体可分为四肢、躯干、颈、头。”我一听心里就火了, 叫他下课后到我的办公室里来。我问他: “你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吗?”他摇了摇头。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 “那位同学是按一个人从上到下的部位来说, 而你呢, 是自下而上的顺序说, 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 以后要多动脑筋, 而且想要回答问题就应该举手, 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像这类学生, 班主任老师要分析他的心理状态, 这是他爱表现自己和积极动脑而产生的一种自发的错误行为, 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正确评估他的优点与缺点, 才能让他心悦诚服。

三、了解症结, 对症下药

我班的梁 × × 同学, 每天早上都会迟到, 而且每天身上都会有小玩具。经过家访了解到, 她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饭店, 其妈妈不无感慨地对我说: “忙啊! 真忙, 忙得没时间管自己的孩子。”于是, 奶奶就成了负责孩子起居的主要人员, 而祖辈照顾孙辈都有一个“通病”, 那就是溺爱。得知此情况后, 我就跟其奶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 告诉她要想孩子不迟到、不贪玩, 就得严格要求, 如不能给她零花钱, 等等。从小把习惯培养好了, 长大就会受益无穷。

四、严格要求, 防微杜渐

我班有46 名学生, 其中有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自觉性高, 学习成绩优秀。这些学生就是我们班里的尖子生, 他们思维敏捷并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无需老师过多提醒和督促, 他们都会好好学习。但是, 还需全面正确地评价尖子生。如我们班的倪 × × 同学, 她学习认真, 成绩优异。可是我发现: 她在上个学期期中考试后, 把别人100 分的试卷改成自己的名字拿回家; 上课时爱和旁边的同学讲话; 当别人做作业比她做得快时, 她会气急败坏地拿红笔划别人的本子; 对差生漠不关心, 不愿帮助差生。因此, 班主任老师要对这类学生严格要求, 防微杜渐, 引导他们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要促使他们不仅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 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 做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 班主任老师还要善于培养他们为集体、为同学服务的精神, 引导他们处理好自己与集体、与同学的关系,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五、热忱关怀, 耐心帮助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进入小学阶段, 学习还不入门, 思维还不够开阔, 性格特点还有待完善。如我班的柴孙 × ×同学, 她很文静, 性格细腻, 写的字相当漂亮, 但她记忆力差, 思维较为缓慢。像这类学生, 班主任老师切不可一味地指责“你怎么这么笨”、“你有没有脑子”, 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要知道, 一年级学生犹如学走路的儿童, 不能认为跌了一跤, 就学不会走路了, 他们的可塑性很大。因而班主任老师要关怀和爱抚他们, 亲切地和他们交谈, 用慈祥的目光注视他们, 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 并且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要给他们以“优先”的照顾。相信只要班主任老师持之以恒, 充满爱心、诚心、信心和耐心, 这些学生一定会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不断进步、成长。

六、耐心细致, 妥善处理

一年级学生, 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水平较低, 表现出稳定性差、独立性差, 往往依赖于老师的评价和意见。因此, 他们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向班主任报告。我把学生的报告分为三类: ( 1) 琐碎的小事; ( 2) 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事; ( 3) 学生处理不了的大事。班主任每天既要教好自己的课, 又要负责好一日常规, 忙得不亦乐乎。那么, 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小报告呢? 我的做法是: 对于琐碎的小事, 如: 肢体碰触、课桌没有排齐、地上有纸屑等, 可让班干部和其他学生去解决; 对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事, 诸如: 打架、骂人、吃零食、不按时完成作业等, 要耐心教育, 必要时加以批评, 以正校规; 对于第三类事, 如: 课桌椅坏了, 学生突发性生病等, 就一定要抓紧时间及时处理。总之, 班主任老师一定要耐心细致, 认真负责地处理好学生的“小报告”, 不能听之任之, 敷衍了事地说一声: “我知道了。”

5.一年级新生如何顺利完成家庭作业 篇五

孩子成了一年级小学生,每天完成一定的作业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任务。如果家长指导不得法,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成绩难以提高。我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孩子似乎在不停地写,我在一旁不住地督促,我和孩子都累得够呛,可就是效果不理想。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家长:您好!

您的问题很有普遍性。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而言,完成家庭作业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来说都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家长帮助孩子没有错,但要注意技巧。

搞清楚作业内容及要求

孩子小,往往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一定十分清楚。会写的字太少,记作业的本子上各科作业大多以拼音加汉字的“记录”完成。写作业前,可以让孩子认真读几遍,搞清楚当天各科作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很有必要,有时叫孩子说一说,看他是否弄明白了。比如语文作业,一个生字是写几个,还是写几行?要让孩子搞清楚。孩子理解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帮孩子安排好完成作业的顺序

小孩子写作业,一是按照自己所记作业的先后顺序写,哪科作业先记的,就先写哪科;二是,挑感兴趣的先写。家长可根据作业量的多少,难易程度,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孩子兴趣等因素,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写作业的先后顺序很有好处,这既能激发写作业的兴趣和热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更可贵的是让孩子慢慢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当然家长一定要耐心,不急躁,不操之过急。

检查已经完成的作业是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一环。孩子完成作业后,家长的一句“认真检查一遍”或“不行,还有错,再检查”是不会奏效的;把检查孩子作业的任务家长全揽过来,也不足取,孩子易形成依赖性。要先让孩子学会检查作业,培养孩子自行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另外,要注意表扬的运用。用表扬的方式强化孩子的习惯养成,并且表扬的内容要具体,要与作业的进步相结合。

采用“狗熊教育法”

孩子做作业喜欢磨蹭,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家长可采用“狗熊教育法”促使孩子加快写作业速度,即事先与孩子约定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后的奖励,可以用游戏、看动画片等孩子的愿望来做奖励。狗熊之所以可以认真地、准确地投篮,就是因为投好后有奖励。长此以往,孩子自己形成了习惯,也就不需要家长监督了,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新学期开始了,如果您的一年级孩子,写作业时能逐渐做到:理解作业要求——合理安排顺序——掌握作业方法——自行检查效果,那么作业将会很少“卡壳”,并且她(他)的学习会尽快走向正轨,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为升入二年级打下良好的基础。您也会从盲目说教、着急上火的焦躁情绪中解脱出来。

6.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提前预习 篇六

【关键词】阅读;小学;氛围

一年级新生如何开展丰富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笔者认为有以下策略。

一、营造氛围——让班级的书香味日益浓郁

读书,长期坚持才能见效。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鼓励学生读书,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支持孩子读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热爱读书,必须重视读书的软、硬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走进班级,耳之所闻,皆为书声;目之所及,尽为书影。

挑选适合阅读的图书,让学生“有米可炊”。开学以后,我马上在征得家长的同意之后,利用班会费,为孩子们购买了第一批图书——64本图文并茂的国际儿童经典绘本故事书。由于我班的孩子都是農村孩子,且外来民工子弟占了多数,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落后,导致这些孩子在上学以前几乎没有过阅读。这样的孩子识字量自然也不大,让他们马上开始读以文字为主的故事书,只会让他们知难而退。而这些绘本,以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为主,辅以简单的文字,即使不识字,看着图片也能猜出个大概来。《走开绿色大怪物》《好饿的毛毛虫》《我爸爸》《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等一本本有趣的故事书,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能爱上阅读。

一年级的小学生,个子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上完规定的课程,已经很累了,如果再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端正地坐在位置上看书,会徒增他们的疲劳。因此,我特地定做了许多小板凳,放在教室的墙边,在孩子们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就可以拿着书到小板凳上去看看。这样,小小的板凳,成了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的阵地,也成了他们读书的休闲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独自阅读,也可小声和伙伴交流。

二、读书活动——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日渐高涨

“读书可贵,更贵在坚持。”如何使学生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使阅读成为广大农村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习惯,开展多元化的读书活动是最好的手段。在一年的课题实验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了各种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日渐高涨,很多孩子对书已经是爱不释手,一有时间,哪怕是几分钟的空闲,他们就争着到教室边上的阅读角,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参加各种读书活动,更是成了他们的期待。

1.阅读从倾听开始——大声读给孩子听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更多的孩子热爱阅读,亲近经典,针对我们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学龄前的阅读历史几乎一片空白的现状,我开展了“大声读给孩子听”的班级读书会活动。

在实验中,我先后为孩子们朗读了《小猪唏哩呼噜》《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草房子》《笨狼的故事》等大批文学名著,以及《精灵鼠小弟》《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毛毛虫》《南瓜房子》《我爸爸》等六十几本图画绘本。

实验证明,大声读给孩子们听,是最吸引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的一种阅读形式,是引领他们亲近书籍的最好方式。在一年级所有的课程中,孩子们最安静的时间就是“大声读”活动时间。哪怕是课余时间,哪怕走廊上到处是隔壁班级学生追逐打闹的声音,我班的孩子依然没有丝毫动摇,仍然用心地听老师读书。用耳朵倾听名著,给予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它没有家长逼迫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处于一种放松的愉悦状态中。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读一本,孩子们就会爱一本。有的孩子甚至会要求家长买一本老师已经读过的书,自己再去读第二遍甚至第三遍。

2.让家庭成为读书的港湾——鼓励指导亲子阅读

在我们学校,一年级小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不超过7小时,其余时间均在校外。要想提高课外阅读效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鼓励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我作了如下尝试,颇见成效。

(1)合理引导,形成共识。经过调查,我班学生家长每天坚持读书的几乎没有,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几乎为零。有的家长说,我们每天忙于生计,哪有时间管小孩读书;有的家长认为,把课本上的东西学好了就不错了,没必要读课外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召开家长会,每周给家长写公开信等形式,使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家校共管的必要性。

(2)教给方法,激发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不少家长开始支持课外阅读了,可常听家长讲,给孩子买书时不知道买什么好。这时,我通过校讯通的短信平台,介绍怎样选择课外读物,怎样参与孩子的阅读,怎样教育孩子整理书籍、爱惜书籍等知识,使家长帮助孩子做好课外阅读的时间分配;帮助孩子选择好书阅读,选书时做到正确引导和尊重孩子意见相结合;要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使他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家长掌握了方法,明白了怎样做以后,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2]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

[3] 张明红,王雯主编.《蒙氏阅读》.亿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开发. 湖北美术出版社

[4] 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防溺水个人总结下一篇:端午节文案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