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转学证明

2024-10-05

初中转学证明(精选13篇)

1.初中转学证明 篇一

高碑店市转学流程

注:

1、本市各学校之间办理转学纸质证明和电子学籍流程:转入学校申请→转出学校审核办理→教育局审核办理。

2、各学校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必须将纸质证明和电子学籍同时进行,转出学校不得先开具转学证明并签字盖章,必须由转入学校开具转学证明。

3、转出学校要向学生家长或转入学校提供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年级、学籍号等)。

4、各学校要将转学流程告知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了解转学过程,避免家长来回奔波。

高碑店市中小学生转学证明表

备注:(1)本表一式四份(转入、转出学校,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留存)。

(2)本表内容必须填全,栏目不得空白。转出学校不得先开具转学证明并签字盖章,必须由转入学校开具此转学证明。

(3)学生须持户口和相关材料办理转学手续。(4)转学证明表和电子学籍必须同时办理,没有在学籍管理系统上完成转学手续的,转学一律无效。

(5)外省、市转学流程:①→②→③→④。本市内转学流程:①→③→②④。

2.初中转学证明 篇二

一、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的现有问题

一些初中数学教师目前依旧使用较为传统的讲课模式,即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和例题进行详尽地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一味地接受状态,在课堂上要对庞大的信息量和知识接受让他们应接不暇,大部分学生做不到真正地理解和消化,更不用说培养起有效的几何推理思维和图形证明能力.这样的教学收效甚微,几何证明与普通的数学证明有着一定的区别,它需要学生不仅仅掌握数学证明的技巧和方法,更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定理和重要概念的引入及教学

定理是几何推理的根本,许多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所需的知识都是由定理推广而来,因此教师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定理和一些重要概念的引入及教学.在引入方面,由于定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学生死记硬背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入定理和重要概念的时机和方法.许多几何推理题往往就是对定理的反复运用,只要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定理在做题的过程中就能够游刃有余,例如下题.

例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D为BC边上的中点,在AD上任取一点E,连接BE,延长BE交AC与F,BE=AC,求证AF=EF.

证明:如图1,连接EC,取EC的中点G,AE的中点H,分别连接DG,HG.

则:GH=DG.

所以:∠1=∠2,

而∠1=∠4,∠2=∠3=∠5.

所以;∠4=∠5,所以:AF=EF.

乍一看这道题的题目比较复杂,实际上就是对于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这一基本定理的应用,学生对定理掌握的程度较深时,面对“三角形”、“中点”等条件很容易就会进行联想并作出辅助线DG和HG,通过等腰三角形和平行线段的性质进行角与角之间的转换,最后通过“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完成证明.这道题就是典型的对定理掌握程度的考察,对于这种题型要注意对定理的灵活应用.

三、学会“读题”,明确题中条件要素

在进行几何推理和图形证明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大量的例题进行讲解,这是十分必要的,在讲解之前,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阅读题设看起来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其实解题和证明所需的大部分要素都包含在简短的题设之中,在读题的过程中对题设进行拆解,提取出其中重要的要素和隐含条件,才能为之后的证明或解题铺好路.尤其是当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题设,要学会从中抽丝剥茧,理清头绪,一步一步地整理题设中所提及的条件,结合图形将它们以合理的逻辑排列出来,与最终需要解答或证明的问题进行条件匹配.这种读题能力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例题时引导学生慢慢去学习和掌握,这样才能在做题的过程中不会被复杂的题设蒙蔽了双眼,做到心中有数[2].

四、培养学生几何推理思维

1. 三种思维的应用

几何推理和图形证明同样属于数学证明的一种题型,对于这样的题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在推理的过程中,通常有以下三种思维方式.第一、正向思维,也就是学生在推理和证明的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从题设和条件出发,一步步地推出结果.这种方式比较常见,因此学生学习和应用起来也比较轻松.第二、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反向地去推理,也就是从结果入手进行推理,最典型的一种逆向思维证明法就是反证法.逆向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十分常用,但它往往是解决难题的好帮手,难题的题设往往十分复杂繁多,在许多条件的铺陈下,题设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难免会一时之间找不到头绪,不知从何下手,而逆向思维法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找到题目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很快进入到推理之中.第三种就是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结合,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难题的推理证明之中,将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相结合,同时也将题目中的条件和结果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迅速找到推理的有效路线.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当注重这三种思维的教学,尤其是学生不太常用的逆向思维和正逆结合思维,帮助学生开拓几何推理的思维,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多种思路的选择[3].

2.“动手”做题,辅助线的应用

在学习几何推理和图形证明的过程中,最常用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就是做辅助线.当学生遇到单纯靠拆解题设和思维分析无法解决的时候,应当有动手画图做辅助线的意识,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进行重点培养.然而做辅助线有时候并不是万能的,一条错误的辅助线甚至会将学生的推理思路带入误区,导致推理混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将辅助线的教学作为一个重点.

例2已知:在△ABC和△A'B'C'中,AB=A'B',AC=A'C'.AD,A'D'分别是△ABC和△A'B'C'的中线,且AD=A'D'.

求证:△ABC≌△A'B'C'.

证明:分别过B,B'点作BE∥AC,B'E'∥A'C'.交AD,A'D'的延长线于E,E'点.

则:△ADC≌△EDB,△A'D'C'≌△E'D'B'.

所以:AC=EB,A'C'=E'B';AD=DE,A'D'=D'E'.

所以:BE=B'E',AE=A'E'

所以:△ABE≌△A'B'E'

所以:∠E=∠E'∠BAD=∠B'A'D'

所以:∠BAC=∠B'A'C'

所以:△ABC≌△A'B'C'

这一题需要证明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全等,现有的条件是其中的两条边相等,还差一个条件,边BC和边B'C'相等或现有两边的夹角相等,经分析,有边AD和边A'D',我们很容易发现实现角的相等更为容易,AD将我们需证的夹角一分为二,因此需分别证明分角与分角相等,等角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平行线,这就是辅助线的灵感来源,显然,有了辅助线的帮助就多了一个等角的条件,可以进行角之间的转换.这一题就是典型的辅助线的巧妙应用.

总之,几何推理和图形证明是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打好基础,在定理的教学方面下功夫,努力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几何思维方式,提高几何图形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葛莹.初中数学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对策[J].学周刊,2015(14):222.

[2]焦龙.初中数学几何概念和定理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5(20):163.

3.浅谈初中几何证明的教学 篇三

关键词 思维 几何证明 逻辑语言 理解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27-0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离不开思维。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都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刚接触几何证明大多数学生就算背得定理也不会用,或解决问题时找不到思路,或找到思路不会书写,要学好几何证明题,关键是顺利闯过几何证明题入门这一关。如果能把握好了这一步,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几何这门学科的学习。

一、几何定理的理解、记忆、应用

多数学生记忆几何定理都是死记硬背,就算背下来了也很容易混淆、容易遗忘,而且不会使用,如: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判定,就非常容易混淆,所以光凭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在几何定理教学时坚持每一个定理都讲清由来,解释意思,配合图形并转化为逻辑语言。理解是记忆、应用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清、不混淆、记得牢,没有理解的定理更是谈不上应用的,当然记忆当中没有的定理也不可能会想到去用它。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定理,在教学中本人坚持每个定理都做到定理、图、逻辑语言配套教学,学生配套记忆。

下面本人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教学为例说明具体做法

1.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定理。

(1)突破文字语言的理解记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①将定理分解出条件与结论,条件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线上的点、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结论是:距离相等。

②将定理分层次理解,分层方式如下:

如此理解学生记忆时就可以将定理记作“点到点的距离相等”再联系记忆其中的“点”“点”“距离”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并记住定理的文字叙述。

(2)将定理由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理解记忆:根据定理作图如下:①作线段AB;②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O;③在直线MN上任取一点P,连接PA、PB。在这步教学时就要强调几何语言的规范使用,养成规范使用几何语言的好习惯,那么以后准确理解几何语言的意思就不难了。

(3)将定理由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理解记忆:结合上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转化为如下符号语言:

∵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如此将定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者结合起来记忆,就可以理解并牢牢的记住定理了。图形直观,看到类似的图形就能联想到这条定理;文字叙述方便记忆,逻辑语言片段为书写证明过程提供“好词好句”。

2.应用定理解决问题难关有2个:①找不到解题的思路;②有思路但不能正确完整的用逻辑语言呈现。

(1)对第①个难关的解决办法:首先要读懂题目,读题目要分粗读和细读,至少读两遍,刚开始或复杂的问题需要读三遍。第一步:先粗读一遍题目了解题目的大致意思,初步了解题目中已知告诉了什么,要求或求证什么;第二步:第二遍细读题目,细读时要对照图形做到读题目时每一句话都要理解意思并联系所有有关定义、性质、定理,利用综合法将所有能得到的结论呈现出来,简洁的标注在图上或写在草稿上,读到结论时同样简洁的标注在图上或写在草稿上;第三步:再细读题目,结合第二遍细读时将所得到的结论互相联系、结合,看是否又能联系什么定理,推理进一步得到结论(即用“综合法”分析问题寻找思路)。再读到结论时利用“分析法”逆向思维,根据哪些定理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一步一步逆向推理,寻找已知中能得到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联。通常我们都需要“综合法”“分析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两头凑"来将思路贯通。第三步细读题目的主要目的是将前面得到的条件与结论进行联系融会贯通思路。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前面的两遍都是为第三遍打基础。遇到将前面得到的条件与结论进行联系还是不能融会贯通思路时就需要再读题目看是否有隐含的条件被遗漏导致找不到思路。在问题简单或运用熟练的情况下第二步与第三步可以合并为一步完成,第二步与第三步并不是严格分开的。

本人以下题为例详细说明具体做法:

如图:已知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PC⊥OA,PD⊥OB,垂足为C、D,求证:①∠PCD=∠PDC;②OP是CD的垂直平分线。 (注七年级练习)

第一遍粗读题目 ,初步了解题目中已知两个条件①OP平分∠AOB,OP是角平分线;②PC⊥OA,PD⊥OB,有两个直角;要求证两个结论①∠PCD=∠PDC,两角相等;②OP是CD的垂直平分线,即垂直又平分线,也即有直角同时交点也是中点。

第二遍细读题目:对照图形读题目,读到点P是∠PDC平分线上的一点,要想到角平分线定义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以得到

∵点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

∴∠AOP=∠BOP=∠AOB

并将可得结论标注在图上

读到PC⊥OA、PD⊥OB,垂足为C、D,想到垂直定义及与角平分线结合又有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于是有:

①∵PC⊥OA、PD⊥OB

∴∠PCA=∠PDB=90O(垂直定义)

②∵点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

又∵ PC⊥OA,PD⊥OB

∴PC=P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再读到求证∠PCD=∠PDC,想到可以推得两角相等的定理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和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与已知可得的条件结合发现PC=PD,⊿PDC是等腰三角形于是第①问的已知与求证取得了联系思路完成。

继续读题目,②OP是CD的垂直平分线,想到证明垂直平分线的根据目前只有定义(垂直一条线段并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就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定义,需要证明OP⊥CD或PE是⊿PCD中CD边上的高,即∠PEC=90埃暗鉋是CD的中点或CE=DE或PE是⊿PCD中CD边上的中线,想到PE是⊿PCD中CD边上的中线、PE是⊿PCD中CD边上的高再与前面得到的⊿PCD是等腰三角形就想到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于是需要证明PO平分∠CPD即∠CPO=∠DPO,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那么包含∠DPE与∠CPE的三角形有⊿CPO与⊿DPO或⊿CPE与⊿DPE,结合图形中标注的条件发现⊿CPO与⊿DPO是直角三角形有PC=PD、PO=PO,满足 “HL" 即可得到三角形全等到这思路就全部畅通。

(2)解决难关②,第一步:整理思路拟出大纲,第二步:根据大纲细化逻辑语言。

第一步:整理思路拟出大纲:第①问:

二、书写问题

4.转学接收证明 篇四

现年 岁。身份证号

学校

年级学生。现因,申请转入我班继续学习,经本人 对该生学籍及思想品德进行审查,同意转入我班就读。请相关人员办理转学手续,并随转该生学籍档案。

特此证明 年 月 日

兹有学生

,性别

,转学接收证明

现年 岁。身份证号

学校

年级学生。现因,申请转入我班继续学习,经本人 对该生学籍及思想品德进行审查,同意转入我班就读。请相关人员办理转学手续,并随转该生学籍档案。

特此证明 年 月 日

兹有学生

,性别

5.转学证明格式 篇五

要盖章才会生效的,不然你现在的学校也不会认呀!建议你落实好你的接收学校,落实好了拿一张纸是很简单的事情的。不然到时候没有接收学校,原学校的学籍又给你转走了,就惨了,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的朋友

转学的全套资料我都有,可以借给你参考一下,具体小窗

申请转学应具备的条件:学生有下列原因之一,可准予在公办学校之间转学:全家户口及家庭住址跨盛市、区县迁移;在本县(市)区内户口及家庭住址迁移且路途较远不能在原校学习。

申请转学应准备的材料:

小学、初中县(市)区内部转学:监护人持户籍迁移证明(和监护人调动工作证明)向转出学校提出书面转学申请,由转出学校开出转学联系单,转学联系单一式二份,监护人凭转学联系单及相关证明到转入学校联系,转入学校同意后,交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备案。转出学校凭转学联系单开具正式转学证明。市区小学五、六年级小学生转学,其转学联系单需经我局学校教育处审核,同意后,转出学校方可开出转学证明。市区初中转学学区仍按我局划定的初中转学包干区。小学、初中跨县(市)区转学:监护人持户籍迁移证明(和监护人调动工作证明)向转出学校提出书面转学申请,由转出学校开出转学联系单,监护人凭转学联系单及相关证明到转入学校联系,转入学校同意后,开出同意接收证明;转出学校凭转入地同意接收证明开具转学证明,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备案。转学申请和附件与转学证明存根一并存档;学生持转学证明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入手续。办理转出转入手续均需出示户籍迁移证明(和监护人调动工作证明)原件或转载自,请保留此标记复印件,并将转学情况记入学生转学情况登记表。

因户口及家庭住址迁移,但学生或其监护人未提出转学要求,学校不得强制学生办理转学手续。学校不得拒收本施教区内手续完备的正常转学生,也不得接收没有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转学一律不得进行入学考试,不得变更就读年级。关于找具体的转学证明格式,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转学证明格式,之所以这里的转学证明格式比较全,其他地方的转学证明格式网,可能不如这里的转学证明格式全面,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转学证明格式,原因是转学证明格式很容易找的,而且转学证明格式现在也不是太难找。关于找具体的转学证明格式,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转学证明格式,之所以这里的转学证明格式比较全,其他地方的转学证明格式网,感谢了呢啊额!

转学时,学生登记表由转出学校密封后由学生或监护人带走,学校留存复印件。转入学校办理转入手续须接收转学证明和学生登记表。休学、处分等证明存根的复印件作为学生登记表的附件一并密封。休学期间转学的学生,休学期满转入学校方可准予复学。

6.转学不能成教育腐败“新招” 篇六

近日, 湖南大学被曝出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转入该校就读, 被公众质疑或存在“转学腐败”后, 湖南大学通报, 决定撤销同意17名研究生转学的决定, 并启动调查和追责程序。

研究生能不能转学?《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文规定能转, 但要有“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等正当理由, 断不是“气候不适”“饭菜太辣”“油画过敏”等普通人都能看明白的“非正当理由”。据新华社记者调查, 在这17名申请转学的研究生中, “有一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子弟或亲戚, 有一些是湖南大学的子弟, 还有一些是和教育系统能攀上关系的单位子弟”。外界已经把事实罗列, 圈内人特权、高校腐败等关键词也不断浮出水面, 湖南大学的调查结果何时公布?能否像撤销决定那么“反应迅速”?能否严肃彻查而非敷衍了事?能否直指操纵事件的关键人物而不是提溜个“替罪羊”?人们拭目以持。

然而, 有些事情我们无须再等, 那就是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平的大环境。一般来说, 教育公平包含三个层次: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由此出发, 再来看湖南大学研究生转学事件, 当前亟须做的除了对已暴露问题严格惩处外, 更要在高校内部对转学生群体进行摸底复查, 剔除不合规、不合理的“灰色转学”。同时, 完善相关机制和体制, 即改变“面目隐蔽”“标准模糊”的有关规定, 建立有据可依、有法可循的转学机制, 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哪些才是能转学的“正当理由”?患哪些病才能转学?可供转学的“特殊困难”包含的具体特征是什么?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给出明确的条例参考, 而非笼统的几个字。须知, 正是此类“语焉不详”才给了各种权力腐败有机可乘的空间。

7.初中生代数证明水平的发展研究 篇七

关键词:代数证明;日历问题;课程标准;性别差异;城乡差别

1.问题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中提出“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应关注证明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由此看出,新课标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重视口算、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加强培养学生“说理有据”的意识;同时,降低对论证过程形式化和证明技巧的要求,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对课程内容中有关术语在文字表达上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试图做到“淡化形式”,对于这种改变,数学界有不同的声音,孰是孰非?不敢妄下结论。在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传统的数学证明在教学中的地位也在逐渐弱化。7~9年级学生的证明水平现状究竟怎么样,势必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在八年级数学教科书下(苏科版)“说理”一节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探索:1.当χ=-5、- 、0、2、3时,计算代数式χ2—2χ+2的值,

与同学交流。

2.换几个说再试试,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明理由吗.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解答本题时存在两个困难:一是代数式的值大于等于1不会归纳。二是对恒等变换证明这种形式很陌生。因此,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很少。事实上,在初中阶段,几何是发展学生证明推理的主要载体。在学生的心目中,证明题就等同于几何题。众所周知,证明不仅仅局限于几何,在代数中也存在推理证明。本文以“日历问题”为例,研究7~9年级学生的代数证明发展水平。

2.研究方法

2.1 问题的设计

在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在七年级数学上册(苏科版)第一章第二节中,都出现了探索月历中数量关系的问题,鉴于此问题对初中生来说都比较熟悉,便以操作,笔者略作改编,作为此次问卷调查的题目。

观察月历

问题1 观察月历中带有阴影方框中的4个数:

(1)方框中左上与右下数字之积为

(2)方框中左下与右上数字之积为

计算:第(1)个积与第(2)个积之差为

问题2 观察月历中另一方框中的4个数:

(1)方框中左上与右下数字之积为

(2)方框中左下与右上数字之积为

计算:第(1)个积与第(2)个积之差为

问题3 在这张月历中,将方框上下或左右平移后,方框中的4个数之间还存在如上的结论吗?说明你的理由(无论成立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3·调查对象

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在苏州常熟X校(市区公立学校、每个年级有10个班、辖区招生)每个年级随机选择了两个班级(七年级87名学生,八年级77名学生,九年级7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同时我们又在常熟M校某个(公立农村中学、每个年级有6个班、生源主要来自本镇)每个年级随机选择了两个班级(七年级、八年级、……)进行了相同的测试。

4.研究的结果

4.1 代数证明水平的划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们把学生的证明水平分成两类:经验的证明和逻辑的证明。经验的证明,可以划分出两个水平。

水平1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结论的真实性。

问题3在这张月历中,将方框上下或左右平移后,方框中的4个数字之间还存在如上的结论吗?请说明你的理由(无论成立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学生答:成立。

因为左上角的数比左下角的数小7,而且右上角的数比左上角的数大1,又因为右上角的数比左下角的数小6,左上角的数比右下角的数小8,所以应该积小7。

第二类是演绎的证明,利用代数式的恒等变换获得一般结论。此时,学生的水平存在以下三个水平。

水平3用字母来表示数,但未达到水平4。

问题3在这张月历中,将方框上下或左右平移后,方框中的4个数字之间还存在如上的结论吗?请说明你的理由(无论成立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学生答:存在。

上下两个数之差为7

问题3在这张月历中,将方框上下或左右平移后,方框中的4个数字之间还存在如上的结论吗?请说明你的理由(无论成立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学生答:成立。

设左上角的数为χ,右上角的数为χ+1,左下角的数为χ+7,右下角的数为χ+8,

则:χ(χ+8)-(χ+1)(χ+7)=χ2+8χ-(χ2+8χ+7)。

问题3在这张月历中,将方框上下或左右平移后,方框中的4个数字之间还存在如上的结论吗?请说明你的理由(无论成立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学生答:成立。

设左上角的数为n,右上角的数为n+1,左下角的数为n+7,右下角的数为n+8,

则:左上与右下之积为n2+8n,

右上与左下之积为n2+8n+7,

差为7。

所以成立。

4.2 数据分析

第一,数据表明(如下页表1、表2)能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达到水平3以上)的人数偏少,X中学学生七年级占26.44%,八年级占35.06%,九年级占61.04%;M中学学生七年级占9.47%,八年级占15.85%,九年级占49.38%。

nlc202309020847

第二,学生的代数证明水平七、八两个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九年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X中学三个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χ2(10)=33.530, p=0.000);七年级、八年级无显著差异(χ2(5)=8.364, p=0.137);八年级、九年级有显著差异(χ2(5)=16.097, p=0.007);七年级、九年级有显著差异(χ2(5)=21.624, p=0.001)。X中学三个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χ2(10)=64.775, p=0.000);七年级、八年级无显著差异(χ2(5)=10.464, p=0.063);八年级、九年级有显著差异(χ2(5)=28.202, p=0.000);七年级、九年级有显著差异(χ2(5)=47.569, p=0.000)。

第三,学生的代数证明水平存在城乡差别。七年级(χ2(5)=24.141,p=0.000);八年级(χ2(5)=18.799,p=0.002);九年级(χ2(5)=14.416,p=0.013)。

第四,每个年级的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整个参与调查的对象的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X中学三个年级的男女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七年级χ2(5)=7.626,p=0.178;八年级χ2(4)=4.253,p=0.373;九年级χ2(5)=9.673,p=0.085,M中学三个年级的男女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七年级χ2(5)=10.315,p=0.067;八年级χ2(5)=1.757,p=0.882;九年级χ2(4)=6.607,p=0.158。

5.讨论

5.1 学生代数证明水平的发展受到了课程教材的影响

初三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同时教材对“空间与图形”的主要关注点—推理与证明,进行了整体性设计,这些设计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不是隔立的,更不是对立的,应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数学教学需要形式化训练,但过早地形式化可能会使学生远离数学的本质。推理的本质是“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而不是:“∵……∴……(……)”的形式化证明。我们的调查时间是在第一学期,而教材把证明放在八(下)和九(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表明课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逻辑性证明的发展。

5.2 数学代数证明水平与学生的性别差异有关系

1993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在瑞典专门召开过“性别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几名美国学者通过对部分小学老师的深入调查分析,认为在数学学习上确实存在着性别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大,越是高认知水平的学习,男生的优秀就越明显。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大致有两类:一类认为,男、女两性的数学思维发展在总体上是平衡的,但在逻辑推理、掌握逻辑法则、辩证思维及空间想象等方面的表现,又是各具特色的;另一类则认为,男、女两性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总体上有显著差异(个别差异不显著除外),男性要高于女性。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在初中数学证明水平方面男女学生几乎没有差异,原因可能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家庭、社会和学校对性别基本已无偏见,对男女生的期望值是一样的;在对数学成绩的要求上,家长和教师对男女生是相同对待;平时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对男女生要求是相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5.3 数学代数证明水平与家庭教育有关

家长也对“教育孩子”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表现在教育上城乡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也符合了这一点,本次调查的两所学校从硬件设施和师资及教学内容上来看基本不存在差异,可能主要在于家庭教育上的差异:一是经济状况影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部分的农村家长将更多精力用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二是资料表明,农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受文化教育年限平均少2~3年,城镇居民再学习提高的时间和机会多。农村家长接受的教育较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相对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调节力,从而给子女造成一定的影响。

8.转学证明 篇八

转出校意见

(章)

年 月 日转出校主管局意见

(章)

年 月 日转入校意见

(章)

年 月 日转入校主管局意见

(章)

年 月 日

注:1、认真填写学生相关信息,在公费生或择校生上打∨。

2、每学期学生开学前一周和开学后两周集中时间办理市内转学。

9.高校转学黑幕调查 篇九

花钱找关系转学 “家里亲戚听朋友介绍,说只要出4万元钱,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团委书记王兴界可以包办转学。”王晨(化名)说,2011年高考后,在一名朋友的“指点”下,自己先报考属于高职院校的湖南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后转学进入属于本科学校的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习专科类的会计专业。

记者了解到,王晨高考仅考了200多分,而湖南财院的专科录取分数线为400多分。但按照当时的转学政策,高职院校和专科学校属于同一层级,政策“允许转学”,于是这样的“曲线救国”成为不少低分考生的“捷径”。

王晨的伯父王艾(化名)说,他在朋友的陪同下,“把4万元钱装在纸袋里,在一家酒店大厅当面交给了王兴界”。

2013年9月,已在原学校读书2年的王晨接到王兴界的通知后,转学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上课。但令她不安的是,“班级花名册里没有我,点名没有我,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而到2014年毕业时,王晨被告知“没有办理学籍转移手续”,无法参加学校的毕业考试,她陷入了“转不进又回不去”的境地。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学生廖英(化名)。2010年廖英高考分数不理想,在朋友的介绍下,她交给王兴界4万元,并在他人“指导”下报考了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读书一年后,她与2个同班同学一起转到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隔壁班还有1名同学也一起转学。

转学过去的廖英一样缴纳学费、上课、参加考试,还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但没想到2013年毕业时,和她一起转过去的几名同学都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唯独她没有。廖英的学籍直到毕业仍在原转出学校,状态显示为“休学”。

一年转入约2个班 对于给王晨、廖英二人转学的事,王兴界并不否认。王兴界称,凭借在学校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用同样的方法确实帮助了一些亲戚朋友的孩子成功转学,人数记不清了”。王兴界还向记者透露,以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每年约有2个班的名额接受转学学生。

王兴界说,想要转学首先必须要经过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的批准,而每个学校的“条件”不一样,“肯定要疏通关系,转出学校一般会要求学生缴齐剩余学年的学费,各个学校行情不一样,交1万到5万元的都有。另外,转入学校也要缴纳一些赞助费、手续费”。

转学入读学校称不知情 为何王晨、廖英转学失败?“王晨当时转到我校后,我查询她的资料才发现她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我校的最低要求,而廖英可能是因为转出学校那边名额有限,当年别的转学生都成功办理了学籍,只有廖英被卡了。”王兴界称,因为转学手续的办理周期比较长,所以他一直存有侥幸心理。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声称学校对此事“不知情”,王兴界已被学校停职。

10.初中转学证明 篇十

美国社区学院概况

美国的社区学院属于一种高中后教育, 其前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以转学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初级学院。1947年, 杜鲁门总统在高等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提出以“社区学院”取代“初级学院”, 并逐渐成为一种集转学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补偿教育、社区服务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完成学业的学生可同时获得副学士学位和职业培训证书。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办学实践中, 美国的社区学院秉承“教育应该是实际和自由的, 并且应该兼顾到服务大众以及个人需要”的办学理念, 结合公立高中和四年制大学的特性, 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社区性、开放性招生、职能综合化、收费低廉、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学教育机制

(一) 转学教育概述

19世纪末, 美国的四年制院校被分成两个阶段, 一、二年级为初级学院, 三、四年级为高级学院, 前者为后者扮演“缓冲器”、“过滤者”的角色。初级学院没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转学教育几乎成为初级学院最初唯一的职责。所以, 转学教育是美国社区学院最传统的功能, 学生在完成两年的转学教育课程后, 可有条件地转到本科大学的三、四年级继续深造, 最终获得学士学位。转学教育建立了中等后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立交桥”。

(二) 实现转学功能的条件———以加州为例

加州大学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立大学之一, 其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和旧金山分校都是世界名校。加州有三个高等教育系统:加州大学系统、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和加州社区学院系统。其中, 加州的大学有10所, 招收12.5%的高中生;加州的州立大学有24所, 招收33.3%的高中毕业生;加州的社区学院有119所, 招收人数达290万。据最新统计, 加州大学系统高校和加州州立大学系统高校各有20%和30%的学生来自于加州社区学院。加州高等教育规划 (2009年) 对社区学院转学功能的规划是:在本科学校三、四年级学生名额中预留l/3的比例给社区学院的转学生。这里以加州为例, 探讨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学机制。

全面实行学分制———前提 美国的大学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学分制, 这是以学分、学分体系为基本内容构成, 修满规定数量的学分即可毕业的一种法规性的制度。学分制的全面实行使得对学生所学的课程和成绩有一个计算衡量的统一标准, 一方面, 可以证明学生是否有能力学习本科三、四年级课程, 另一方面, 可以避免重复学习。在加州, 要求参与合作的社区学院学生必须至少修满60个学分才可以实现转学。

普通教育课程及其编码系统———基础 美国高校的学位课程体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普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普通教育课程一般在一、二年级开设, 为三、四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普通教育课程包括语言、数学、自然科学、人文和艺术、社会和行为科学五大领域。普通教育课程也许会在不同的社区学院上课, 某个领域的课程还可能需要到协议中指定的社区学院去学习。在加州, 有两种学习普通教育课程的方式, 分别是IGETC和CSU GE Breadth, 简称C和B, 要想转入加州大学系统只能选择C, 要转入加州州立大学系统既可以通过B方式, 也可以通过C方式。B方式和C方式对普通课程的学分数量要求不一, 但都要求转学后在本科院校继续修得9个普通课程学分。同时, B方式和C方式教授课程的内容都涉及五个学科领域, 但侧重点不同, 对每门功课的成绩要求也不同, 这些在ASSIST中均有说明。如果想转入的专业需要有额外的课程准备 (如自然科学、生物学) , 则这两种方式都不是很好的选择, 这时候需要根据不同大学对该专业的课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方式。加州和美国大多数州都参与了普通编码系统。普通编码系统就是合作学校双方给普通教育课程冠以特定代码, 方便学生找出互认的课程, 类似中国研究生调剂时的专业编码。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普通成绩要求, 即对转学生课程成绩的最低要求, 加州要求转入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转学分GPA不低于2.0, 要求转入加州大学系统的转学分GPA不低于2.4。

学制衔接协议———桥梁 每所大学都有责任与社区学院签订转学课程协议 (TAA) , 协议内容不一且保持更新, 协议详细规定了社区学院与四年制大学的哪些课程学分对等、学分互认。TAA一般有三种: (1) 协议中列明社区学院的哪些课程的学分学时在转学时是大学认可的; (2) 协议鉴别社区学院的哪些满足普通教育需要的课程能够替代大学、学院的普通教育具体要求; (3) 协议鉴别学生转学时课程如何转化为学分。加州所有社区学院与加州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高校都签订了TAA, 但并不是每所加州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都与所有的社区学院签订了TAA, 如斯坦福大学就拒绝转学生。一般多数大学会与其主要的分属社区学院或社区学院中最受欢迎的专业签订转学协议。由于衔接协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促使一些州的大学在州际层面签署了类似的“全面学制衔接协议”。比如, 目前有7所加州大学系统学校与所有社区学院签订了TAG协议, 该协议规定所有社区学院学生只要满足其中一所学校的指定要求, 就可以保证转入该学校。

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保障 教育认证制度是一种以提高学术质量为目的的评估制度, 认证过程需要2~4年的时间。通过认证的院校社会信度较高, 院校间学分可以彼此承认和交换。在转学功能上, 教育认证制度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帮助学生鉴别学校是否达到通用的教学标准;帮助学校确认学分互换的可能性;对转学过程中引发的各种争议做出裁决;有权要求院校对本校生和转学生平等对待。

(三) 转学步骤

第一步:去社区学院转学中心或者ASSIST咨询与转学相关的信息。

第二步:学生完成相关课程要求后向四年制大学递交申请, 提供所在社区学院的成绩, 以便大学核查, 核查若发现没达到要求, 被申请的大学将延迟或取消申请人的注册。

第三步:检查所申请的大学提供的转学生名额是否供不应求, 有无额外的录取标准。

第四步:转学失败的学生若发现在学分互认、个人表现材料鉴定等方面因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影响了录取, 可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机构提出申诉。

(四) 社区学院转学教育成功实施的缘由

从2009年到2010年, 加州转学申请人数上升了17.5%。为什么社区学院的转学体制在美国能成功实施并且深受欢迎呢?笔者拟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社区学院的出现使得几乎所有成年人都可以享受平等的高等教育机会, 社区学院的转学机制给社区学院的学生提供了另一条进入本科院校的通道, 提供了一个证明他们有能力完成大学学业的机会。对贫困生而言, 低学费的转学教育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同时, 基于社区而建的社区学院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从社区学院的角度分析 美国人判断一所学校高等教育属性的传统标准就是看转学生的能力, 只要他们能够成功转学, 就证明他们具备接受本科教育的能力而会得到公平对待。美国人这种对高等教育的传统观念有利于社区学院转学教育的存在和发展。调查显示, 83%的学生最初进入社区学院是为了转学。转学机制使得社区内不能直接进入本科院校就读的居民获得了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机会, 这个机制无疑会得到社区的支持, 进而社区就会给社区学院以更多的投资。

从本科院校的角度分析 社区学院转学教育的实施使得一些四年制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任务有所减轻, 它们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来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可以更好更多地培养三、四年级学生。

我国专升本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专升本教育的意义

专升本教育自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步试点, 基于现实的需要, 目前专升本教育实践已在全国范围广泛展开。其存在的意义有三点: (1)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对员工知识水平和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专升本教育成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本科人才的一种有效的可行途径。 (2)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并不满足仅接受专科层次的教育, 希望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专升本教育为满足高职学生的升学愿望、满足家长让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打开了一条通道。 (3) 专、本相通有利于优秀的学生选择专科途径, 可以给高职院校带来优质生源。

(二) 存在的问题

招生规模不能满足需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规定:“普通专升本教育要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和录取程序, 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2010年省属高校高职 (专科) 应届毕业生的5%以内, ‘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不得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然而调查显示, 78%的专科生不满足现有的专科学历, 希望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5%的比例和对招生学校的限制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升学需求。

招生程序相对复杂专科学生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一级通过即可获得参加专升本考试的资格。各高校除了对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进行考察之外, 还设立了专业课程的考试, 然后各高校根据招生人数择优录取。这种形式的考试既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也相对缩小了学生继续深造的机会。

教学衔接不合理专升本教育一般存在两种衔接方案:一种是插入普通本科的教学班, 另一种是单独编班学习。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插入普本的教学班。而专科生很多时间都在实践中学习, 所以,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而专业课程学习得较多, 插班后就导致转学生基础课不扎实而专业课又需要重复学习。因此, 专升本教育的课程衔接存在着不合理性。

美国社区学院转学功能对我国专升本教育之启示

应转变观念 美国社区学院有约30%的学生可转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而我国专升本招生比例控制在5%左右。这种悬殊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两国对待转学机制的传统观念不同, 中国的本科高校普遍认为专科生素质低, 即便他们专升本成功了, 也只能在少数的本省市的非重点本科学校中就读, 而不准进入“211”和“985”高校。这无疑降低了社会对专升本学生的认可度, 但是专科生中不乏大量优秀者并且希望进一步深造, 这些学生当初可能是因为高考临场发挥失常未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而选择了高职院校。

应扩大招生规模 鉴于我国的教育环境, 目前以职业教育为主要办学任务的高职院校还不具备向本科院校大规模输送合格的专升本学生的条件。所以, 我国专升本学生的比例不可能像美国社区学院那样达到30%。但是, 逐步适当放宽招生比例和招生学校, 于学生、于社会都有利, 既可以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升本学生用于教学实验, 又可以保证专科与本科的教学秩序和质量。我国专升本教育采取的是考试择优录取的制度, 应加大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考试形式可以采取试点推荐与考试并行的制度, 也可以考虑设立学分制试点, 避免招生方式的单一化。

应优化课程衔接 笔者认为, 可以从三个角度解决专升本教育的衔接问题: (1) 单独设置一类以招收专科毕业生为主的新型大学, 其专业和课程与专科紧密衔接。 (2) 专升本后的学生尽量单独编班教学, 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上与普本的学生类似, 但又有不同的课程衔接方案。如使这些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本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同时设置一些专业层次较高的应用理论课程。若因各方面的原因只能插入普本班学习, 学校也应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 给予专升本学生一定的填平补齐课程的权利, 如此既可避免重复性学习, 也可填补专升本学生基础知识空缺的部分。 (3) 为避免将专科教育办成“转学型”教育的倾向, 专科学校可仍执行原来的专科教学计划, 但任课教师在开学初就将专科与本科的大纲和要求告诉学生, 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必要的辅导。两年后对这批学生进行考察, 考察合格者插入高校三年级相同或相近专业学习, 考察不合格者加学一年获专科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另外, 可试点授予学生副学士学位。

参考文献

[1]Brint S, Karabel J.The Diverted Dream:Com-munity Colleges and the Promise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n America, 1900~1985[M].Now York:Oxford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Oxford, 1989:23.

[2]加州高等教育体系介绍[EB/OL]. (2009-05-28) .http://www.studyamericawest.com/cedsys.html.

[3]California Master Plan for Higher Education-Major Features-2009[EB/OL]. (2010-01-16) .http://www.ucop.edu/acadinit/mastplan/mp.htm.

[4]Welcome to ASSIST[EB/OL]. (2011-04-04) .http://www.assist.org/web-assist/welcome.html.

[5]任钢建.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8.

[6]Transfer admission guarantee[EB/OL].[2011-05-29].http://www.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admissions/transfer/index.html.

[7]Carey E.Harbin.A survey of transfer students atfour year institutions serving a California communitycollege[J].Sage, 1997 (25) .

11.把转学这样的好事办好 篇十一

今年年初,湖南大学因违规接收17名研究生转学,一度被新闻媒体推到风口浪尖,不少读者、网友都指责高校和教育部门利用转学、转专业的契机谋取利益、搞腐败,湖南大学和湖南省教育厅有部分领导干部因此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为此,社会上不少人认为,现在高校转学转专业都是高校和教育部门暗箱操作,有的甚至把高校转学和转专业等同于高校腐败、教育腐败。

对此,我觉得有些话不得不说。

高校转学和转专业本身是一件好事。转学和转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一些确有困难(包括身体、心理及其他生活困难)的学生,通过转学、转专业来更好地完成学业,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特权阶层和富裕阶层子女。因此,一概而论,否定高校转学、转专业的机制,有“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之嫌。

诚然,在当前的考试招生制度下,一些有权有钱者利用权力、金钱和关系,把高校转学转专业的机制作为子女进入更好学校或更好专业的跳板。但据了解,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关于转学和转专业都有明确的规定,至少在制度设计上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人,在转学条件、转学程序上也有明确要求。比如,只能在同类高校互转而不能跨录取批次转学,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不能转普通类专业学习,学生身体和心理疾病需要相应医院的病情证明,等等。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地方和高校出现问题,就质疑甚至否定转学政策。

当前,我们应通过改革来不断完善转学、转专业的政策,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来确保权力不被滥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提高政府和高校的公信力。

一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才能提高公信力。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把转学条件、转学程序、转学要求以及转学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让群众知道是哪些人在转学,他们是否符合转学条件、转学程序,有无弄虚作假的情况。把转学的全过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相信有权、有钱的人就不会那样任性了。

二是放开。我个人认为,只要接收学校的办学条件能够达到规定要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要求转学的学生予以放行,并适当减少审批环节。试想,对一所高校或者一个专业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很难顺利完成学业。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得偿所愿,也许可以学有所成。

当然,我绝不是鼓励学生去转学和转专业。相反,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加强管理、加强引导,包括心理疏导,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帮助学生在已被录取的学校和专业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我相信,即便放开,也不会出现大批量学生要求转学和转专业的现象。因为刚进入高校的学生可塑性强,通过教育引导,他们会热爱录取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并相信通过主观努力,无论在哪个学校、哪个专业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转学和转专业不是成才的唯一途经,关键是要相信自己,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12.小学生转学接收证明 篇十二

学生姓名: 转出学校: 申请转入原因: 入读班级: 时间: 编号: 教育局留存

桦南县小学转学接收函 学校:

你校学生,因

原因向我校提出转学申请,经研究决定,入我校 年 班就读。特此证明

接收学校:(公章)经 办 人:(签字)时 间: 编号:

转出学校留存

桦南县小学转学接收函 学校:

你校学生,因

原因向我校提出转学申请,经研究决定,入我校 年 班就读。特此证明

接收学校:(公章)经 办 人:(签字)时 间:

小学生转学证明

学生姓名,性别,籍贯,年 月 日出生,系 小学

年级学生,学籍号:,现因 申请转学,经审核,同意转出,请安排学校并编入 年级继续学习。

转出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经办人: 年 月 日接收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经办人: 年 月 日

转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意见: 教育主管部门(盖章)经办人:

年 月 日接收学校教育主管部意见: 教育主管部门(盖章)经办人: 年 月 日 有关说明:

1.学生县内转学:转学证明应先由转出学校开出,经接收学校同意并盖章,到县教育局初教科审核盖章备案后,转学方可生效。此证明一式三份,转出学校、接收学校和教育局初教科各执一份。

2.学生跨县转学:监护人应先到转入学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同意接收证明,再向转出学校提出转学申请,同时需附转入地同意接收证明。转出学校审核后出具转学证明,经教育局初教科审核盖章后,转出学校将学生档案资料交监护人。监护人持学生档案资料及转学证明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入手续。此证明一式四份,转出学校、接收学校和教育局初教科各执一份。日照市近日对外公布了日照市小学生入学、转学和升学政策,实行在户籍所在地免试就近入学,且小学生学区内不准转学。政策规定,适龄儿童入学,实行在户籍所在地免试就近入学,小学服务区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城区公办小学新生入学,由适龄儿童监护人根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确定的学校服务范围,在学校公布的报名时间内到学校报名,报名时需出具监护人及适龄子女在本服务区的户籍、居住情况(房产证)等有关证明。

小学生学区内不准转学,跨学区转学须由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转学申请,经学校审核、上级学籍主管部门批准后,持户籍迁移证明、监护人调动工作证明、学籍档案、学籍主管部门介绍信等,到转入学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学手续,同意接收后,由转入地学籍主管部门出具《同意接收证明信》,家长持《同意接收证明信》到转出学校换取转学证明。《同意接收证明信》由转入地存入义务教育档案。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女教师厉磊说,实行在户籍所在地免试就近入学和学区内不准转学政策,对平衡教育资源很有必要。“市直中小学教学质量好,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市直学校就读,势必造成学生蜂拥而至。学校教学压力大的局面。”她说。义务教育作为初始的学校教育和覆盖面最广泛的教育,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领域,制定入学和转学政策,可以使得日照市的小学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日照市一名教育界人士说,就近入学可以防止扎堆入学,学区内不准转学可以防止学校之间因为生源问题产生矛盾。比如说,新营小学东校区和济南路小学都是东港区的学校,如果新营小学东校区的学生想去济南路小学就读,势必造成济南路小学生数量增多,可能会出现收取借读费的情况,同时会导致新营小学东校区的学生数量不足。

13.初中转学证明 篇十三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综合法与分析法 几何证明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22-02

上个世纪,西方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提出了的著名“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现代科技不是诞生在曾经在各个方面引领世界的中国”,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仿佛是为了回答这一著名“难题”而提出“爱因斯坦论断”——“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

时至今日,也许是被“爱因斯坦论断”所深深地刺痛,也许是中国教育界对几何演绎推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放弃初中几何演绎推理教学,而只需要学生能用矢量法解决一些基本的几何论证时,我国在新课标中依然将几何推理证明作为初中数学教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标虽然对几何证明的内容进行了调整、难度要求降低、证明技巧淡化,但对几何证明教学的最基本能力要求其实并没有降低,课标中已明确指出: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虽然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推理过程不能过繁,一切从简,但证明的过程要求做到事实准确、道理严密、证明过程完整。

几何证明作为初中数学教与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难点在于如何运用众多的定义、定理等寻找证明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严密逻辑思维推理、语言组织表达等能力。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分析思维模糊不清,书写证明张冠李戴,欠缺严密逻辑推理等,更有甚者是毫无头绪。

初中学生的几何证明学习在内容上要经历从“直观”到“论证”的转轨。在思维方式上需要解决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而学生开始学习几何证明,没有适应论证数理的答题模式、语言表达方面的特别要求,从而难以适应从直观到论证之间思维要求上的跳跃。因此,为学生构建从内容到形式,从题设到结论的“桥梁”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为此,我构建了一种统一综合法与分析法,让学生易于沟通题设和结论,便于分析问题、书写解题过程、拓展解题思路又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教学方法,并坚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请看示例:

例1 如图,OA=OB,C、D分别是OA,OB上的两点,且OC=OD,连结AD、BC交于E,求证:OE平分∠AOB.

分析:

OE平分∠AOB

∠1=∠2

↑ ↑

△OCE≌△ODE △OAE≌△OBE

↑OC=OD,OE=OE ↑OA=OB,OE=OE

CE=DE AE=BE

↑ ↑

△ACE≌△BDE

↑AC=BD,∠3=∠4,

∠A=∠B

△OAD≌△△OBC

↑OA=OB,∠AOB=∠BOA,OD=OC

(条件具备,即得证)

该题是学生初学几何证明问题中较难的一道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的问题,分析过程中的“↑”表示“要证明…,只需证明…”,“↑”符号右侧的文字表示已经具备的条件,而分析过程中的“︷”表示实现该目标有多条路径可以实现。显然,这种利用图示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的过程,不仅能显示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顺着箭头的方向,准确地书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且较好地契合了用分析法思考、用综合法书写的几何教学原则。分析过程中显示出的一题多解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利器。

例2 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AD。求证:DC是⊙O的切线。

分析:

DC是⊙O的切线

↑连接OD

∠ODC=90€?

↑∠OBC=90€?←BC是⊙O的切线

∠ODC=∠OBC

△ODC≌△OBC

↑OD=OB,OC=OC

∠COD=∠COB

↑∠COD=∠ODA,∠COB=∠OAD←OC∥AD

∠ODA=∠OAD

OD=OA(条件具备,即得证)

题中的“↑”显示的是解题的思维主线,而“←”则是由题设能够推出的初步结论,最后都象涓涓细流汇入到解题的主体思路中来。从此题可以看出,要准确、清晰解答几何证明问题,除了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基本的辅助线的掌握显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除了思维方法的训练,在几何教与学中注重几何语言的提炼、格式的规范、图形的标识、定理的积累、题型的拓展和图形的变换等等也都是必不可少的。endprint

摘 要 初中几何演绎推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得到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但只有为学生构建从内容到形式,从题设到结论的“桥梁”,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维和书写方式,理解几何证明的逻辑规律,几何证明的魅力才会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几何证明锻炼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教会人思维规则意识的教育价值才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综合法与分析法 几何证明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22-02

上个世纪,西方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提出了的著名“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现代科技不是诞生在曾经在各个方面引领世界的中国”,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仿佛是为了回答这一著名“难题”而提出“爱因斯坦论断”——“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

时至今日,也许是被“爱因斯坦论断”所深深地刺痛,也许是中国教育界对几何演绎推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放弃初中几何演绎推理教学,而只需要学生能用矢量法解决一些基本的几何论证时,我国在新课标中依然将几何推理证明作为初中数学教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标虽然对几何证明的内容进行了调整、难度要求降低、证明技巧淡化,但对几何证明教学的最基本能力要求其实并没有降低,课标中已明确指出: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虽然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推理过程不能过繁,一切从简,但证明的过程要求做到事实准确、道理严密、证明过程完整。

几何证明作为初中数学教与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难点在于如何运用众多的定义、定理等寻找证明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严密逻辑思维推理、语言组织表达等能力。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分析思维模糊不清,书写证明张冠李戴,欠缺严密逻辑推理等,更有甚者是毫无头绪。

初中学生的几何证明学习在内容上要经历从“直观”到“论证”的转轨。在思维方式上需要解决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而学生开始学习几何证明,没有适应论证数理的答题模式、语言表达方面的特别要求,从而难以适应从直观到论证之间思维要求上的跳跃。因此,为学生构建从内容到形式,从题设到结论的“桥梁”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为此,我构建了一种统一综合法与分析法,让学生易于沟通题设和结论,便于分析问题、书写解题过程、拓展解题思路又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教学方法,并坚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请看示例:

例1 如图,OA=OB,C、D分别是OA,OB上的两点,且OC=OD,连结AD、BC交于E,求证:OE平分∠AOB.

分析:

OE平分∠AOB

∠1=∠2

↑ ↑

△OCE≌△ODE △OAE≌△OBE

↑OC=OD,OE=OE ↑OA=OB,OE=OE

CE=DE AE=BE

↑ ↑

△ACE≌△BDE

↑AC=BD,∠3=∠4,

∠A=∠B

△OAD≌△△OBC

↑OA=OB,∠AOB=∠BOA,OD=OC

(条件具备,即得证)

该题是学生初学几何证明问题中较难的一道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的问题,分析过程中的“↑”表示“要证明…,只需证明…”,“↑”符号右侧的文字表示已经具备的条件,而分析过程中的“︷”表示实现该目标有多条路径可以实现。显然,这种利用图示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的过程,不仅能显示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顺着箭头的方向,准确地书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且较好地契合了用分析法思考、用综合法书写的几何教学原则。分析过程中显示出的一题多解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利器。

例2 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AD。求证:DC是⊙O的切线。

分析:

DC是⊙O的切线

↑连接OD

∠ODC=90€?

↑∠OBC=90€?←BC是⊙O的切线

∠ODC=∠OBC

△ODC≌△OBC

↑OD=OB,OC=OC

∠COD=∠COB

↑∠COD=∠ODA,∠COB=∠OAD←OC∥AD

∠ODA=∠OAD

OD=OA(条件具备,即得证)

题中的“↑”显示的是解题的思维主线,而“←”则是由题设能够推出的初步结论,最后都象涓涓细流汇入到解题的主体思路中来。从此题可以看出,要准确、清晰解答几何证明问题,除了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基本的辅助线的掌握显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除了思维方法的训练,在几何教与学中注重几何语言的提炼、格式的规范、图形的标识、定理的积累、题型的拓展和图形的变换等等也都是必不可少的。endprint

摘 要 初中几何演绎推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得到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但只有为学生构建从内容到形式,从题设到结论的“桥梁”,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维和书写方式,理解几何证明的逻辑规律,几何证明的魅力才会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几何证明锻炼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教会人思维规则意识的教育价值才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综合法与分析法 几何证明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22-02

上个世纪,西方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提出了的著名“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现代科技不是诞生在曾经在各个方面引领世界的中国”,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仿佛是为了回答这一著名“难题”而提出“爱因斯坦论断”——“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

时至今日,也许是被“爱因斯坦论断”所深深地刺痛,也许是中国教育界对几何演绎推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放弃初中几何演绎推理教学,而只需要学生能用矢量法解决一些基本的几何论证时,我国在新课标中依然将几何推理证明作为初中数学教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标虽然对几何证明的内容进行了调整、难度要求降低、证明技巧淡化,但对几何证明教学的最基本能力要求其实并没有降低,课标中已明确指出: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虽然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推理过程不能过繁,一切从简,但证明的过程要求做到事实准确、道理严密、证明过程完整。

几何证明作为初中数学教与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难点在于如何运用众多的定义、定理等寻找证明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严密逻辑思维推理、语言组织表达等能力。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分析思维模糊不清,书写证明张冠李戴,欠缺严密逻辑推理等,更有甚者是毫无头绪。

初中学生的几何证明学习在内容上要经历从“直观”到“论证”的转轨。在思维方式上需要解决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而学生开始学习几何证明,没有适应论证数理的答题模式、语言表达方面的特别要求,从而难以适应从直观到论证之间思维要求上的跳跃。因此,为学生构建从内容到形式,从题设到结论的“桥梁”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为此,我构建了一种统一综合法与分析法,让学生易于沟通题设和结论,便于分析问题、书写解题过程、拓展解题思路又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教学方法,并坚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请看示例:

例1 如图,OA=OB,C、D分别是OA,OB上的两点,且OC=OD,连结AD、BC交于E,求证:OE平分∠AOB.

分析:

OE平分∠AOB

∠1=∠2

↑ ↑

△OCE≌△ODE △OAE≌△OBE

↑OC=OD,OE=OE ↑OA=OB,OE=OE

CE=DE AE=BE

↑ ↑

△ACE≌△BDE

↑AC=BD,∠3=∠4,

∠A=∠B

△OAD≌△△OBC

↑OA=OB,∠AOB=∠BOA,OD=OC

(条件具备,即得证)

该题是学生初学几何证明问题中较难的一道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的问题,分析过程中的“↑”表示“要证明…,只需证明…”,“↑”符号右侧的文字表示已经具备的条件,而分析过程中的“︷”表示实现该目标有多条路径可以实现。显然,这种利用图示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的过程,不仅能显示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顺着箭头的方向,准确地书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且较好地契合了用分析法思考、用综合法书写的几何教学原则。分析过程中显示出的一题多解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利器。

例2 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AD。求证:DC是⊙O的切线。

分析:

DC是⊙O的切线

↑连接OD

∠ODC=90€?

↑∠OBC=90€?←BC是⊙O的切线

∠ODC=∠OBC

△ODC≌△OBC

↑OD=OB,OC=OC

∠COD=∠COB

↑∠COD=∠ODA,∠COB=∠OAD←OC∥AD

∠ODA=∠OAD

OD=OA(条件具备,即得证)

题中的“↑”显示的是解题的思维主线,而“←”则是由题设能够推出的初步结论,最后都象涓涓细流汇入到解题的主体思路中来。从此题可以看出,要准确、清晰解答几何证明问题,除了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基本的辅助线的掌握显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生本写作课堂教学模式下一篇:教师三年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