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精选20篇)
1.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一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GPS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分析,介绍了GPS技术及其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探讨了GPS技术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如精度计算、网型布设等,并简单介绍了RTK技术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前景.
作 者:鲍亚民 作者单位:赤峰市国土资源局,用地服务站,内蒙古赤峰,024000刊 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FENG UNIMERSITY年,卷(期):200925(5)分类号:P22关键词:GPS 地籍控制测量 RTK技术
2.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二
1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优势
以往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开展均要借助全站仪来进行。经过相关结果证明:应用传统的地籍控制测量方式非常不便。这是因为应用传统的地籍控制测量方式进行测量, 需要测量区内的通视条件满足测量的要求, 而且这种测量要求十分苛刻严格。不仅如此, 传统的地籍控制测量方式会耗费很多时间和人力, 而且基地控制测量作业数据的准确性没有保证。最重要的一点是:以这种测量方式测量出的数据精确度会随着地籍测量距离的增大而下降, 使的后续工作受到影响。
对于上述问题, GPS-RTK恰能完好的解决。GPS-RTK在地籍测量上拥有控制点布置灵活、观测时间段限制小、精确度高以及观测距离远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应用GPS-RTK测量技术所测出的数据精确度不会随着测量范围的增大而下降, 因而保证了后续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GPS-RTK在工作中, 可以长时间保持它的有效性, 从而保证了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
2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准确的定位每一项土地接线是地籍测量工作的关键, 只有将土地接线准确的定位好, 才能精准的绘制出地籍图。在地籍测量工作中, 一般取厘米为数据测量的单位, 通过GPS-RTK测量技术对地籍信息进行测量后将测量结果保存GPS中, 以便为今后绘制精确的地籍信息图做准备。
2.1 基准站的选定
GPS-RTK测量技术的核心即是基准站, 所以选定基准站是完成测量工作的关键。准确的选定基准站的位置, 可以使GPS-RTK测量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基准站的选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保证基准站的高度, 这是因为基准站需要借助天线电台来发射信号, 所以, 基准站处在高位置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有效性;避开反射作业区, 基准站必须安置在无反射物的环境中, 如避开对传输系统有影响的部分水域和建筑等等。只有避开反射作业区, 才能保证测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受阻碍, 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将基准站安放在无线电通信的稳定区, 基准站如果受当地信号的干扰, 工作者可以依照地籍测量的需求, 将基准站迁至合适的地区。
2.2 测绘作业的完成
在地籍测绘工作中, GPS-RTK测量技术也称为外业测量, 在分配测绘人员时, 一般会分配两名, 一名负责定点测绘, 一名负责守在基准站处。GPS-RTK测量技术工作的流程如下:
首先是确定GPS-RTK的坐标系。确定坐标系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根据地籍测绘的需要进行设定, 二是采用国家标准坐标系。确定好坐标系后, 对投影参数进行规划。如根据GPS-RTK对地籍测量的已知点进行确定, 并规定好中央子午线。当中央子午线为已知点时, 可以直接选定, 若中央子午线为未知, 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籍测绘环境来选择适合的中央子午线。
其次将GPS-RTK测量技术的参数关闭, 设置基准站。基准站与中央子午线一样, 分为已知和未知两种。已知和未知的布置方式需要依靠基准站的设置点来决定:已知点处基准站在测量时, 需要依靠人工来操作, 通过Tab来储存和命名基准点。在完成待测点目标值的输入工作后, 从储存处提取基准点, 并对GPS-RTK的测量时间进行规划, 最后是完成基准站的布设工作;未知点和已知点的布设在流程上有明显差异, 它必须以高程来定位基准站的坐标, 只有将高程值拉近, 才能确定基准站的布设效果。
2.3 对质量控制的应用
在地籍测量中应用GPS-RTK可以提高测量数据的质量和精准度, 是地籍测量中不可缺少的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应用GPS-RTK必须采取科学的质量措施, 以保证地籍测量工作的完善。
通过构建控制网来约束测量数据。在GPS-RTK的地籍测量中, 控制网是工作的基础, 它是依靠传统GPS来获得相关数据的。它的用途是检测地籍测量中的各项数据。控制网主要是对GPS-RTK测量技术的准确度进行控制, 也就是检测经GPS-RTK测量的各种数据, 以避免数据准确度不高的情况出现。控制网可以控制GPS-RTK测量技术所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 杜绝了误差的出现。
干扰控制测量误差的排除。虽然已经对基准点的位置进行控制, 但误差的出现仍在所难免。对于误差, 可以通过质量控制方式来解决。将GPS-RTK测量技术应用在地籍测量中, 都会产生误差。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杜绝误差:通过核实、观测手簿的方式来排除误差;通过反复测量, 多次分析测量结构来判断测量数据的真实价值。GPS-RTK中的质量控制, 可以稳定测量结果,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避免后续因测量误差而引发地籍纠纷。
2.4 对地籍碎步的测量
在地籍碎步测量中采用GPS-RTK测量技术, 比利用全站仪更有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采点速度快、作用范围广、省人工。
采点速度快。GPS-RTK的结算速度已达到20Hz。通常情况下, 记录一组观测数据仅需1Hz即可, 也就是说, 一组数据的记录仅需一秒钟。所以, 利用GPS-RTK采点, 几乎可以将初始化采点时间忽略不计。作用范围广。GPS-RTK观测范围广, 其作用的半径可达十几公里。这种优势减少了换站的工作量。GPS-RTK可以实现多台接收机同步工作的念想, 而且互不干扰, 也无误差出现。经实践证明, 在同一时间内, 一台流动站的工作效率是全站仪的两倍, 因此得出, 利用GPS-RTK可以提高测量工作效率的结论。
GPS-RTK可以使单人操作成为可能, 从而节省了人力资源。每台流动站在保证基准站安全的基础上, 只需要一个人为它负责。
3 结论
应用GPS-RTK测量技术, 可以提高地籍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GPS-RTK测量技术的应用, 使测绘的难度降低, 并提升了测量的水平和能力, 让数据测量的需求得到满足, 也确保了地籍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很好的规避了测量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
摘要: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具有明显优势, 它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并且在测量过程中, 不存在误差积累, 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避免了后期地籍测量纠纷的出现。文章以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为题, 主要阐述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并重点阐述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流程和操作要点。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地籍测量,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勇, 潘华, 姚爱涛.GPS技术及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13.
[2]马永健, 张武英.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3.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地籍测量;控制;测量精度
1引言
地籍管理从最初单一的税收地籍发展到产权地籍,再到现在的多用途地籍,其内涵不断丰富。在此过程中,测绘手段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测绘仪器从最初的原始工具到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等,现在GPS技术正在不断得到应用。本文研究了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选点和布网原则
为了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序进行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满足地籍测量的要求,GPS控制点的选择和布网应遵守下列原则:
①原则上,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布设一个D级GPS控制点,边长平均为10km,为以后乡镇地籍测量和布设低一级GPS点打基础;
②GPS控制点应尽量远离高压输电线路和大功率無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以减少对GPS信号的干扰
③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强烈信号干扰接受的物体,以免造成信号衰减;
④点位目标显著,在地平仰角15°以上的视野内不宜有障碍物,以减少信号遮挡
⑤GPS点位的选取应方便交通、使用和长久保存且点位基础坚实稳固
⑥为便于全网整体观测、整体平差,提高精度,GPS控制网采取边连式构网方式
⑦GPS异步环或附和路线边数≤8。
3观测工作
3.1观测要求
GPS观测使用TrimbleR8双频接收机(两台),ZhdV8双频接收机(一台),仪器标称精度±(10mm+10-6D),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②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③卫星高度角≥15°;④平均重复设站数≥116;⑤数据采样间隔15s;⑥观测时间≥45min。⑦观测记录按GPS测量手簿认真及时填写;⑧开机、关机按GPS接收机操作规程进行。
3.2观测方法
在GPS观测前,提前一天,用最近的GPS卫星星历参数作出卫星可见性预报,避开PDOP值较大的时段,以保证得到最佳观测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和观测质量。
野外作业时,应根据接收机的台数、天气、交通车辆及网形等情况,在技术设计拟定的调度表基础上,提前一天编制第二天的作业调度计划表。并依照实际作业进展情况对观测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观测计划是顺利高效完成GPS控制的重要保证。
按观测计划各组人员按时到达指定的点位并做好仪器安置和开机的准备工作,开机后认真量取仪器高并记录在测量手簿上。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仔细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观测过程中,观测者不得关机又重新启动、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及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关闭或删除文件等;不得离开测站,以防止人及其他物体震动、碰动天线或遮挡卫星信号。仪器工作正常后,及时填写GPS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每日观测结束后,及时将数据转存或备份,同时还需检查数据是否正确完整,当确保数据正确无误地记录保存后,及时清除接收机内存中的数据以确保下次观测数据的记录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4数据处理
4.1向量解算
基线向量解算采取双差相位观测值多站、多时段自动处理方法进行,适当地辅以人工干预模式;手工处理模式时,通过对基线残差的分析,采用数据的开窗处理技术,截取合适的时间段、选取合适的卫星截止高度角,删除亚健康状态的卫星。解算后得到各基线向量值及其方差阵后,进行同步环、重复观测边以及异步环观测的检核,对超限基线予以剔除或进行野外返工。
4.2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为了说明外业数据质量的可靠性,现从同步环精度、重复基线观测精度、异步环精度等3个方面进行检核,如表1~表3所示。
表1 同步环精度统计表
表2 重復基线观测精度统计表
表3 異步环精度统计表
從表1可以看出,所有的同步环相对闭合差,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外业观测质量是可靠的。根据《规范》的有关规定坐标闭合差≤7mm,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没有超过2的,可以认为重复观测边的精度满足要求,质量合格。表3中所有的异步环相对闭合差均<3,满足要求,最大相对闭和差为2101,从异步环闭合差的检核结果来看,外业观测质量可靠。
4.3GPS网平差
4.3.1GPS的三维无约束平差
由同步观测和异步观测的基线向量互相联结构成GPS网。三维无约束平差在WGS284坐标系下进行,平差以网中基线解算基准D01点固定三维WGS284坐标作为GPS网平差的位置基准。无约束平差使用南方GPS数据处理软件4.0网平差软件进行,无约束平差的观测值是独立基线向量及其方差阵,无约束平差的目标之一是提供全网平差后的WGS284系三维坐标,二是考察GPS网基线向量观测值的网内部符合精度以及观测值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和粗差,其误差统计如表4所示。
表4 无约束平差GPS网的点位中误差统计表
表6约束平差后GPS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统计表
從表5、表6可以看出,GPS网二维约束平差后点位精度较高,而且精度均匀。约束平差后GPS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也满足要求。
5结束语
4.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四
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沛县地籍测量控制网
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到施工放样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叙述了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沛县地籍控制网的情况.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全球定位系统英文刊名:GNSS WORLD OF CHINA年,卷(期):200934(4)分类号:P224关键词:GPS定位技术 地籍测量控制网 基线向量 复测基线 同步环 异步环 网平差
5.GPS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篇五
相对于经典测量学来说,GPS测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G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以使接收GPS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1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5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公里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500公里的基线上可达10-6~10-7。
--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0公里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分钟观测时间即可。
--提供三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全天候作业。GPS观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GPS测量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公路路线一般处在一条带状走廊内。其平面控制测量往往采用导线形式,这包括附合导线、闭合导线、结点导线等导线网形式。对于重要构造物如大桥、特大桥、长大隧道等,也有布设成三角网、线形锁等形式。
--常规测量方法的缺陷:
1、规范对附合导线长、闭合导线长及结点导线间长度等有严格规定,一般对于高等级公路均要求达到一级导线要求。这样,导线附合或闭合长度最长不得超过10公里,结点导线结点间距不能超过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这种要求一般在实际作业中难以达到,往往出现超规范作业。
2、搜集到的用于路线测量控制的起算点间一般很难保证为同一测量系统,往往国测、军测、城市控制点混杂一起,这就存在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如果用不兼容的起算点,势必影响测量质量。
3、国家大地点破坏严重,影响测量作业。由于国家基础控制点,大多为五六十年代完成,经过30多年,有些点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被破坏,有些点则由于人们缺乏知识遭人为破坏。在这些地区进行路线测量作业,往往在50公里以上均找不到导线的联测点。这样路线控制测量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4、地面通视困难往往影响常规测量的实施。一般路线的控制点要求布设在距路线的300米范围内。由于通视的原因,这一条件难以满足,甚至在大范围密林、密灌及青纱帐地区,根本无法实施常规控制测量。
对于长大隧道,特大桥用常规测量有下列局限:
1、长大隧道、特大桥等构造物一般要求测量等级在四等以上。用常规测量方法,往往采用增加测回数,延长观测时间等费时、费工的方法来设法提高精度。
2、长大隧道、特大桥多为地形复杂困难地带,进行常规控制测量,为通视和网形,往往砍伐工作量相当大,这样测设费用很大,作业艰苦。
3、长大隧道及特大桥的控制网高精度及与路线网的低精度衔接,虽说用平差方法可以得到克服,但由于地形条件困难,其联结的测量工作量很大,且不太方便。实际工作中,构造物的控制测量与路线的控制测量经常出现脱节现象。
利用GPS测量能克服上述列举的缺陷,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了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
--GPS测量用于加密国家控制点:
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汤塘至广州北二环段路线长约60公里,所处地形为重丘区,路线设计为6车道。
该段有11个各种系统的平面控制点,经过实地寻找,找出了7个,有4个被破坏,破坏中有2个国家Ⅱ等点。在已找出的的7个控制点中,国家测绘局系统Ⅰ等点1个,Ⅲ等点1个;城市测量系统点2个;总参军控点3个。这些平面控制点分属不同测量系统,且等级不同。
为提高京珠国道粤境高速公路汤塘至广州北二环段测设质量,决定在国家测绘系统基础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加密的控制点布设方案是:沿公路路线每10km布设一对点,该对点相距约1km,且应通视良好。这样,该段共设了6对GPS加密点,加密点的精度要达到四等控制网的要求。GPS四等网由18个点组成,其网形略图如图1。(图1 汤塘至广州北二环GPS四等国家大地点加密)
该四等网采用4台Trimble SE400单频接收机作业。该机的标称精度为10mm+2PPm。四等网的观测时间为90min。数据采样间隔为15s。
基线预处理采用厂家提供的TrimvecPlus软件,平差计算采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编制的GPSADJ Ver2.0软件包。
通过平差处理,该四等网最弱点位中误差为4.11cm,平均点位中误差3.18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27669,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1/453578。
整个四等网作业仅花4d时间。其效率较常规测量手段至少提高3倍。
在此基础上,我院同湖北省测绘局、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合作,在京珠国道主干线湖南耒阳广州花都段进行了近600km的GPS加密国家控制点的测量。该地区路线跨越南岭山脉,沿线山高深、植被茂盛、地形地貌复杂、通视条件极差。国家一、二等三角点破坏严重,测设内可供利用的三角点稀少,在路线走廊范围内仅找到7个保存完好的国家三角点。
经过平差处理,网中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4.13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12.5万。控制网的各项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家四等网的技术要求。
近600km的GPS控制网,仅用两个外业组,10个作业员,7台GPS接收机,约20d的作业时间。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在相同人手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GPS测量用于隧道控制测量
在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翁城县境内有座靠椅山双洞直线型平行隧道,初测的左、右洞起讫桩号分别为ZK144+710~ZK147+730,YK144+730~YK147+740。其洞长分别为3020m和3010m。根据《公路隧道勘测规程》中对隧道类别划分标准,属公路特长隧道,洞外测量在贯 通面上对贯通误差影响值限值为±55mm。
靠椅山隧道地处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荆剌丛生,沟深林密,野外作业条件十分艰苦,采用常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选点困难,砍伐工作量大。结合靠椅山地形特征,采用GPS测量,布设了如图2所示的GPS控制网。
靠椅山隧道控制网由14个点组成,网中最短边长为100.842m,最大边长为3597.4m,平均边长为1104.848m。
采用Wild 200 GPS接收机进行静态观测,观测时间为20~50min,采样率为10s,共观测了29条基线向量。
经过平差处理,网中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60106,最高相对精度达1/137万;最弱点位中误差为±0.83cm。在贯通面上贯通误差左、右线分别为±0.707cm和±0.693cm。
通过实施GPS测量可看出:GPS测量灵活、方便,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减少野外砍伐工作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点;具有极高的精度,它完全能达到《公路勘察规程》对隧道测量的要求;较红外仪导线测量,可提高效率4~5倍。
GPS用于特大桥控制测量
鄂黄长江公路大桥是连结长江两岸黄冈市和鄂州市的公路特大桥。为便于大桥设计和施工,采用GPS对首选方案Ⅲ、Ⅳ桥位进行Ⅲ等平面控制测量。布网设计方案为双大地四边形(如图3)。垂直于江面的长边约为1200m,平行于江面的短边约为500m。双大地四边形与两个国家Ⅱ等以上大地点联测。
经过平差处理,控制网精度为:最弱点位中误差1.93cm,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1/113000,满足了Ⅲ等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GPS测量用于导线控制测量京深高速公路河北境高邑至邢台段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最大相对高差约20m,平均海拔约50m,境内村庄较多。植被多为小麦及田间行树。
公路及机耕道密集。
采用三台Wild 200 GPS接收机进行导线测量,作业方式采用点连接方式,三台接收机同时作业。作业完后,向前滚动(如图4)。
?Ⅰ、Ⅱ、Ⅲ分别表示观测的同步环。
在GPS观测之前,已作高精度红外导线测量(EDM)和水准测量。
通过实际测量可以看出:
l GPS观测时间为7.5min,与常规红外仪测量相比,时间缩短了约20min,效率为4倍;与全站仪测量相比,时间缩短约8min,效率为2倍。
l GPS导线测量可靠性好,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均能满足高速公路测设的要求。
GPS测量用于摄影测量外业控制点测量
摄影测量一般沿飞行航摄的航线,每隔一定间隔就要在野外实地测量一定数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如图5)。野外平高控制点的间隔n按地形类别及所测地形图的比例尺而定。如1∶2000地形图,摄影比例尺为1∶10000,间隔n一般为4~6个摄影基线。
常规的野外平高控制点的测量方法是先沿航摄方向布设导线,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支导线方法测定航测象控点。这种方法主要是导线方式测量。
由于航摄面积较广,对23cm×23cm象幅,1∶10000摄影比例尺,覆盖范围为2.3km宽,双航线覆盖范围更宽,在这广阔范围内进行导线测量,往往由于实地条件的限制,其作业是相当艰苦的,且工作量大,作业周期长。
在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汤塘至广州北二环段这60km路线的航测外业中,利用4台TrimbleSE4000接收机,将一台或两台GPS接收机固定于已知点上,其余GPS接收机游动于像控点进行像控点三维坐标测量。全线航测像控点测量仅用5d作业时间。
经过平差处理,像控点平面点位精度达到了优于0.10m的精度,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43734。
由此可见,GPS测量作航测控制,不仅具有高精度,而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改变了逐步控制的测量模式,其效率较常规方法提高5倍以上。
GPS测量用于密林、密灌地区路线控制测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级公路开始向山区、重丘区岭区拓展。这些地区人烟稀少,植被茂盛。成片的密林、密灌地区,水平方向通视困难,有时实施常规测量方法几乎不可能。
在海南中线新建公路海口至屯昌段测设中,自石山至永发镇约20km,植被覆盖厚,多为有剌密灌、杂草地,人迹罕见,有多个火山口。这种地区红外仪导线测量几乎没有可能。为提高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采用GPS沿路线每隔2km作一对GPS点,这一对GPS点应保证足够的水平通视距离。
利用这2km一对的GPS通视点,就可在此基础上前后各支出不超过1km进行放线测设工作,既保证了测设工作的质量,又大大减少了作业的劳动强度,加快了测设周期。
在海南中线的20km密林密灌测设中,作了11对GPS通视点。采用TrimbleSE4000单频接收机在每个测站上观测30min,数据采样率为15s,作业方法是两台接收机处于固定点上,其余接收机游动于密林密灌区的埋设的通视点上。
经过平差处理,这22个GPS点的最弱点位精度为4.95cm,平均点位精度为2.85cm,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486993。
GPS应用展望
从GPS测量中,可以看出GPS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首先,GPS作业有着极高的精度。它的作业不受距离限制,非常适合于国家大地点破坏严重地区、地形条件困难地区、局部重点工程地区等。
其次,GPS测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及成果质量。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作业过程全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自动记录、自动数据预处理、自动平差计算。
第三,GPSRTK技术将彻底改变公路测量模式。RTK能实时地得出所在位置的空间三维坐标。这种技术非常适合路线、桥、隧勘察。它可以直接进行实地实时放样、中桩测量、点位测量等。
第四,GPS测量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作业强度,减少野外砍伐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一般GPS测量作业效率为常规测量方法的3倍以上。
6.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六
GPS 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GPS RTK定位技术具有实时、快速、精度高、所需控制点少、外业工作量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用于山区公路测量,解决了通行、通视困难的难题.本文以巴基斯坦某工程施工为例,介绍了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公路工程中GPS RTK测量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技术特点.
作 者:高永甲 孙加强 Gao Yongjia Sun Jiaqiang 作者单位: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测绘分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刊 名:物探装备英文刊名:EQUIPMENT FOR GEOPHYSICAL PROSPECTING年,卷(期):200919(1)分类号:P631关键词:公路测量 GPS RTK 控制网
7.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七
1 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技术构成
GPS-RTK在地籍测量中利用差分原理, 主要在位置、相位和距离方面实现技术应用。GPS-RTK的工作方式以基准站为主, 流动站为辅, 在两者结合下, 统一接收卫星数据, 修正地籍测绘的数据值[1]。基于地籍测绘的应用, GPS-RTK工作被分为差分、修正两部分, 促使地籍测量的坐标更加准确。差分与修正的结合, 体现GPS-RTK深层次的应用。实质GPS-RTK的应用, 与其在地籍测量中的技术构成息息相关, 分析GPS-RTK的技术构成, 如:GPS-RTK测绘技术最主要是由数据链构成, 连接基准站与接收站两点, 同步、连续的收集卫星测绘信息, 明确地籍测量的各个绘制点。
GPS-RTK测量技术的高水平应用, 必须明确测量方法的选择。GPS-RTK在地籍测量中, 基本使用两种测量方法, 第一是键入法, 人工输入测绘信息, 将其记载到测绘手簿中, 支持数据测量后期的数据转换, 还可强化测绘数据的审核力度, 避免出现数据干扰。第二是直接法, 不需要借助任何中间环节, 通过基准站与接收站直接构成数据, 促使测量坐标对应实际测绘地点, 规范地籍测绘。
2 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必须准确定位每一项土地接线, 绘制精准的地籍图。一般地籍测量中要求数据单位为厘米, 通过GPS-RTK测量技术测绘地籍信息, 然后保存到GPS内, 用于构成精准的地籍信息图[2]。GPS-RTK测量技术在多项工具的支持下, 实现细化测绘。所以, 主要在基准站、测绘作业以及内业处理三方面, 分析GPS-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2.1 选定基准站
基准站是GPS-RTK测量技术的核心, 支撑测量技术的顺利进行。准确选定基准站的位置, 有利于GPS-RTK发挥测量优势, 因此, 针对基准站的选择, 提出三点要求: (1) 确保基准站的高度, 基准站发射信号时, 需借助天线电台, 为避免传输受阻, 尽量保障足够高的选址; (2) 避开反射作业区, 部分水域、建筑对传输系统造成影响, 导致GPS-RTK的测量信息无法顺利传输, 丢失诸多信息数据, 基准站在安置时, 必须在无反射物的环境中; (3) 基准站安置在无线电通信稳定地区, 如果选定地区存在信号干扰, 需根据地籍测量的需求, 重新选定基准站的位置, 用于控制基准站的测量环境, 避免产生电波干扰。
2.2 基于GPS-RTK的测绘作业
GPS-RTK测量技术在地籍中的测绘作业, 也称为外业测量, 分配测绘人员。一般测绘由两名测绘人员构成, 一人留守在基准站处, 另一人实行定点测绘, 即:记录每一个测绘点的数据, 便于绘制测量图。规划GPS-RTK在测绘作业中的具体应用流程如下。
第一, 确定GPS-RTK所使用的坐标系, 可以根据地籍测绘的需求设定, 也可直接采用国家标准级坐标系, 再规划投影参数, 如:GPS-RTK确定地籍测量的已知点, 规定中央子午线, 如果子午线为已知, 直接选定, 如为未知, 则需选择合适的子午线, 以地籍测绘的当地环境为主。
第二, 关闭GPS-RTK测量装置的参数, 设置基准站。基准站同样分为已知、未知两种, 两种布设方式主要取决于基准站的设置点: (1) 已知点处基准站进入测量状态时, 需要经过人工操作, 通过Tab功能存储基准点并命名, 所有待测点的目标值输入完成后, 提取存取的基准点, 规划GPS-RTK的测量时间, 完成基准站的布设; (2) 未知点与已知点存在明显差异, 其在定位基准站坐标时, 需以高程为主, 尽量拉近高程值, 由此才可确定基准站的布设效果。
第三, 实质操作, 促使GPS-RTK测量技术进入工作状态, 测量人员根据操作项目, 执行地籍测量。基准点中包含GPS-RTK的测量结果, 根据对应按键, 测量人员准确获取测量结果, 必要时可实行转换参数, 如果测量点的数据存在较大误差, GPS-RTK还需执行重测, 控制误差在标准范围内。
2.3 内业处理
测绘作业中得出的测量参数组成GPS-RTK的数据库, 无法直接应用在地籍绘图上, 所以还需转化数据格式, 转化的数据格式需要与所用的绘制软件保持一致, 促使测量人员迅速完成地籍绘制[3]。比较常用的绘制软件为CASS5.0, GPS-RTK数据转化时, 可以该软件为主, 保障地籍测量的真实性。由此, 提高测量数据的应用能力, 确保各项数据的可用程度, 不会出现无用数据, 发挥GPS-RTK数据存储的优势。
3 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质量控制
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有效提高测量数据的质量和精准度, 成为地籍测量中不可缺少的技术。GPS-RTK在应用的过程中, 必须依靠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 才能完善地籍测量。
3.1 构建控制网约束测量数据
控制网是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基础, 由传统GPS测量技术获取相关数据, 用于检测地籍测量中的各项数据。控制网在检测数据的同时, 控制GPS-RTK测量技术的准确度, 重点检测转换、输入中的测量数据, 以免干预数据的准确度。控制网可以控制GPS-RTK测量技术在任何情况下的测量质量, 基本不会出现测量误差, 完善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各个数据链。
3.2 排除干扰控制测量误差
虽然控制基准站的位置, 但是难免会出现不同情况的误差干扰, 通过质量控制的方式, 主动解决地籍测量中的误差, 排除干扰。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基本会产生误差, 证实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测量人员在排除误差时, 以手簿为主, 通过核实、观测的方式, 判断测量数据的真实价值, 还可在测量点上实行重复测量, 分析多次测量的结构, 得出最准确的测量数据[4]。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质量控制, 有利于稳定测绘结果, 体现数据准确的价值, 规避地籍测量中的误差。防止由于测量误差引发地籍纠纷, 保障地籍测量的质量。
4 结束语
GPS-RTK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降低地籍测绘的难度, 很大程度上提升测量水平和能力, 满足地籍测量的数据需求。GPS-RTK发挥严谨、精准的优势, 为地籍测量提供所需数据, 规避测量过程中的风险问题, 以免引发数据问题。结合GPS-RTK的实践应用, 确实具备测绘优势, 保障地籍测量数据的真实、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国庆.浅谈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 2012 (02) :34.
[2]冀志.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 2011 (03) :16-18.
[3]冷常生.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0) :119.
8.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GPS技术;土地测绘;地籍控制;特点;应用
GPS技术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的特点。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需要精确定位地籍分界,展现现有地理特征点,其作用主要是为工程建设、行政区域划分提供精准有效的测绘图纸。GPS技术是该项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中的精确定位与导航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地籍分界测绘精准度。
一、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特点分析
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样的测量方式完全的改变了传统的土地测绘,减少了土地测绘中的实际勘察频率,一般情况下,仅仅需要测绘人员在计算机设备面前操作就可以了。
(一)高精度与高效率
GPS技术利用载波相位进行定位,以航天卫星为载体,其精确度可以达到1ppm,及时是使用单机定位,其精确度也能达到10m以内。随着我国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也在随之不断的变化,该项技术获取20km内的地理静态影像只需要花费10min到15min的时间,相对于传统的实地测绘来讲,其速度呈百倍增长。
(二)功能多样化,且操作简单
如今的GPS技术不但可以实现静态定位,还可以即时捕捉动态影像,其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可以进行自动锁定、跟踪和定位,该项技术的运用难度并不高,即使是没有操作过GPS系统的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后都可以进行基本操作,该系统也无需过多繁琐的人工操作,它是全天候的自动检测,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将光标移动到需要截取的位置就可以进行测绘。如今,GPS技术设备已经逐渐的趋于灵巧化方向发展,在土地测绘中,更多的会使用便携式、精巧型的GPS设备,这种较为灵巧的设备同样具有大型设备的功能,可以执行定位、静态图像测绘等任务。
(三)全天候作业,覆盖面积大
GPS技术通过空中的卫星实现定位、测绘和影响捕捉,目前,我国共发送了24颗卫星,不论对于全球的任何位置,都可以接收到其中任意4颗卫星的测绘数据,可以对全球任意位置进行测绘监督。另外,由于脱离了大气层,因此,它不会受到地球天气变化的影响,无论是台风、冰雹,还是雾霾、暴雨,GPS系统都可以实现无障碍运作,为用户提供持续不断的检测数据。该项技术的操作更具有强烈的灵活性,它可以调节各点位位置的疏密性,而且清晰度极高,一般不会因为清晰度的调节影响数据传输效果。
二、GPS技術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的使用有一定的使用规则,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当中,要求合理控制GPS精度,并使之完全与等级控制精度能够匹配,控制点选择要符合GSP位点设置一致。它的使用脱离了传统的常规三角网布设,却要求将布设网控制为近似于等边三角形的状态,当测绘的精确度偏低时,就需要对对角线、起始边等进行繁琐的控制调节。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一)位置基准点控制
GPS一经使用就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并且替代了传统地籍控制网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地位。GPS定位以三维坐标的方式的呈现测绘影响,因此,该项技术所参照的椭球面网形与位置基准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位置基准点的控制就需要从这个方面入手。GPS技术位置基准点偏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其三维坐标在经度方向上的偏差,造成了成像的整体偏差。对于百米之内的位置基准点偏差,可以忽略不计,一般不会对地籍控制测量造成过大的影响。而对于过百米的偏差来讲就需要对偏差数据进行准确的计算,消除高程方向基准位置对成像的偏差,或使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测绘。
(二)GPS技术地籍控制测量应用优化设计
传统的三角控制网在精准度方面并不低,而且可靠性强,具有较高的经济实用性,而GPS技术在操作方面却更加的复杂,测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函数需要人工进行计算,工作容量较大,虽然其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和灵活性,但是并不具经济适用性。因此,在使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需要进一步对该技术进行优化设计,才能使之兼具三角控制网和自身的优势,解决传统地籍控制测量中的缺陷。
1、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分析。在GPS测区中共存在两种模式,分别是网形和线状。网形测区至少需要三个已知的控制点,在测区的四个象限中,如果存在任意一个已知的控制点,此时,测区外缘与该已知某一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控制在20km以内。线状测区同样需要三个一直控制点,但三个控制点需要分布在测区两端和中央,测区外缘与已知某一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则控制在30km以内。
2、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分析。高层控制点在网状测区中的分布标准为:方圆十公里内四个控制点,四个高程控制点即是四个已知的水平控制点,需要分布在测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当测绘精确度要求较高时,只需要加密四周高程控制点的密度即可,同时将待测点和已知控制点的距离控制在5km以内;高程控制点在线状测区内的布设标准为:测区两侧与中央布设至少4个控制点,如果测区范围过大,在测区方圆十公里内至少应当有一个已知的水平点。
结束语:
GPS技术的运用提升了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准度,并降低了人力测绘的劳动强度,它的使用也使的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更加的灵活简单。未来,还应当进一步对GPS技术进行优化,划分出专业用于土地测绘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李保平,工良民.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0(09):13-14.
[2]陈朝晖.GPS技术在上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12.06(03):149-151.
[3]瞿斌全.GPS地籍测绘及其有关技术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2.05(12):61-62.
9.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九
GPS技术在校园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与探讨
简单介绍了利用GPS制作校园控制网的布网特点,深入分析了不同网形的平差结果和影响控制网误差的.主要因素.
作 者:吕彩明 L(U) Cai-ming 作者单位: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丹东,118008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年,卷(期):200932(5)分类号:P228.4关键词:GPS 基线 同步环 异步环 误差
10.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十
GPS-RTK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介绍RTK控制测量的工作原珲、作业模式以及坐标转换参数的求取,根据具体实例对RTK图根点的.实测精度检测结果说明RTK不仅能够达到1:1000比例尺地形图图根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利用其进行野外碎步点数据采集能大大提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速度.
作 者:许志强 曹录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规划局测绘队,河北迁安,0644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28)分类号:P2关键词:RTK技术 图根控制测量 坐标转换 数据处理 载波相位 地形测量
11.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地籍; 测绘; GPS 应用;
前言
由于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技术的高度自动化及其所达到的高精度,也引起了广大民用部门,特别是测量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极大兴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GPS定位技术在应用基础的研究、新应用领域的开拓及软硬件的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GPS卫星定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地籍测量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GPS由于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因而在国内各省市的地籍测绘中得到广泛应用。
1、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有以下优点:第一,它不要求通视,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测量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第二,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琐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地籍控制测量精度相匹配,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规程要求。
由于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测绘精度、测绘速度和经济效益都大大地优于常规控制测量技术。目前,常规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RTK技术已经逐步取代常规的测量方式,成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边长大于15km的长距离GPS基线向量,只能采取常规静态测量方式。边长在10~15km的GPS基线向量,如果观测时刻的卫星很多,外部观测条件好,可以采用快速静态GPS测量模式;如果是在平原开阔地区,可以尝试RTK模式。边长小于5km的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基线,优先采用RTK方法,如果设备条件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边长为5~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优先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设备条件许可和外部观测环境合适,可以使用RTK测量模式。
近几年,地籍控制测量基本采用了以上三种GPS测量模式。例如:在我国某5.5万公顷油田用地的地籍调查中,采用常规静态的作业方式建立了首级地籍控制网,然后采用RTK测量方式,加密了低一级地籍控制点[1]。
2、GPS定位技术在地籍图测绘中的应用
地籍碎部测量和土地勘测定界(含界址点放样)工作中,主要是测定地块(宗地)的位置、形状、数量等重要数据。
由地籍调查规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碎部测量,对于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士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i-_15cm。在进行土地征用、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相关规程规定测定或放样界址点坐标的精度为: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及界址线与邻近地物或邻近界线的距离中误差不超过4-10cm。因此,利用RTK测量模式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
RTK技术使精度、作业效率、实时性达到了最佳的融合,为地籍碎部测量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测量方式。现在,许多的土地勘测部门都购置了具有RTK功能的GPS接收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并且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自2004年以来,我国某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利用RTK技术进行了高速公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大型征地测量的工作;武汉大学2004年在广西兴安、湖北宜城等地利用RTK技术完成了土地专项规划的测图工作。
与全站仪相比,采用RTK方式进行碎部测量速度快,作业效率高。同全站仪一样,RTK测量单点的时间也只需要几秒到几十秒,但它不要求通视,不需要频繁换站,减少了全站仪频繁换站所花的时间,而且可以多个流动站同时工作。据初步的应用分析,测量时间节省一半以上,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都能满足要求。
3、GPS定位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近20年和今后数十年内,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的形式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随时摸清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进行土地利用变更登记,将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和经常性的工作。
土地调查中,通常对应不同的位置精度要求,在采用GPS测量模式上,可以使用单点定位、常规差分GPS、PPK、广域差分GPS等方式。这些GPS测量方式,可成倍地提高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速度,其精度和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种种弊端,省时省工,适用于各种各样复杂的变更情况,真正地实现了动态监测的实时性和数值化,保证了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
在土地调查中,如果定位精度要求不高,优先采用单点定位模式。如果定位精度要求达到米级,可以采用广域差分GPS模式;如果附近已经建立常规差分GPS参考站并能够接收到差分信号,也可以采用常规差分GPS。如果没有广域差分GPS信号接收设备,可以在调查地区附近的已知点上,建立常规差分GPS参考站,采用常规差分GPS或PPK模式。如果是局部地区的精密土地划界,可以采用RTK测量系统[2]。
近几年,许多部门应用GPS技术进行了多项土地调查活动。如科技人员在四川攀枝花市、内蒙古包头市、四川乐山、北京郊区等地进行了土地调查试验,其几何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的要求,可以做到方便、快速、实时。
关于常规差分GPS和广域差分GPS定位方式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实例不多。实际上,我国在沿海地区已经建立了20个常规差分GPS信标站,市场上有很多商用的常规差分改正信号接收机,沿海省市可以利用这些免费的信号资源,应用于土地调查活动,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另外,美国已经提供了商用的广域差分GPS服务,我国和欧盟也将提供类似服务,如果土地部门购买相关设备,完全可以实现大区域的土地实时调查工作。当然,使用这两种定位技术,需要购买差分接收设备,会增加设备费用。
4、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
在一些大城市中,一般已经建立城市控制网,并且已经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测绘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已有控制网的控制范围和精度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迫切需要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加强和改造已有的控制网作为地籍控制网。
(1)由于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测绘精度、测绘速度和经济效益,都大大优于目前的常规控制测量技术,GPS定位技术可作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
(2)对于边长小于8~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和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都可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由试验分析与检测证明,应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方法,施测一个点的时间,从几十秒到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精度可达到1~2cm,完全可以满足地籍控制测量的需求,可以成倍地提高观测时间和经济效益[3]。
(3)建立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控制网时,应与已有的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的控制点不能少于2个。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得地籍测绘工作已经变得相对容易,在系统覆盖区域,厘米级到米级的地籍测绘,如地籍图修测、土地放样、边界调查等,都能够实时完成,极大地缩短了地籍测绘工作的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土地信息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随着其他城市和地区网络RTK系统的建立,未来的地籍测绘工作将变得更加容易和简单。
参考文献:
[1]令狐义强.GPS-RTK技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地理信息,2011(3):108-109.
[2]吴清山,柳广春.GPS测量技术在中小城镇地籍测量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0(5):146-147.
[3]李文荣,郑奇志.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103-105.
个人简介
12.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十二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不同, 凡是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测量都可称为地籍测量[1], 它具体表现在:
1.1 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1.2地籍测量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 根据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1.3地籍测量工作始终贯穿于建立、变更、终止土地利用和权利关系的动态变化之中, 并且是维持地籍资料现势性的主要技术之一;1.4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1.5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 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1. 6 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归属人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 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1.7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 又要反映土地法律的要求。
2 GPS-RTK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与测量方法
2.1 GPS-RTK的基本原理
GPS-RTK技术采用差分GPS三类 (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 中的相位差分。这三类差分方式都是由基准站发送改正数, 由流动站接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 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 所不同的是发送改正数的具体内容不一样, 其差分定位精度也不同。前两类定位误差的相关性会随基准站与流动站的空间距离的增加其定位精度迅速降低, 故GPSRTK采用第3种方法。GPS-RT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 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流动站上, 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相同GPS卫星发射的信号, 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 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将这个改正值及时地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传递给流动站以精化其GPS观测值, 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 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分修正法和差分法, 修正法是基准站将载波相位修正量发送给流动站, 以改正其载波相位, 然后求解坐标。差分法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流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前者为准RTK技术, 后者为真正的RTK技术。
2.2 GPS-RTK的系统组成
GPS-RTK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2台 (或多台) GPS接收机, 数据传输设备, 相关处理软件。GPS接收机目前主要是用双频机, 数据传输设备目前形式较多, 主要是无线电台的形式, 在城市车载系统中也提出用目前分布较广的GSM信号作为数据传输载体, 电台发射信号半径的大小会直接影响RTK的作业范围大小。各厂家的产品不同, 处理软件不同, 处理软件基本功能满足以下要求: (1) 能快速计算整周未知数; (2) 对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转换; (3) 能计算用户站在WGS-84下的坐标; (4) 对计算的质量进行验证与分析; (5) 对结果的显示与绘制。
2.3 GPS-RTK的测量方法
2.3.1“无投影/无转换”法。
直接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接收WGS-84坐标, 其后利用观测的已知点的WGS-84坐标和相应的地方坐标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转换。这种方法基准站不一定要安置在已知点上, 但根据不同的转换方法, 需要观测一定数量的已知点。
2.3.2“键入参数”法。
把用静态观测求得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键入到控制手簿中, 进行转换, 也可以置入静态观测平差时求取的转换参数。该方法基准站须架设在已知点上, 但可以不观测其它已知点 (为了检核, 建议在方便时还是观测一定量的已知点) 。
3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3.1 应用于地籍控制测量中
3.1.1 GPS建立地籍首级控制网。
该步骤要遵从GPS控制网网形设计原则:GPS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以增加检核条件, 提高网的可靠性;作为测量控制网, 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GPS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GPS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为了便于GPS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 GPS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效果良好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3.1.2 拟定观测方案。
应拟定最佳的卫星观测时段, 根据具体测量任务书、精度要求和观测工作的计划进程等, 结合实地条件, 再设计出最优方案。
3.1.3 GPS-RTK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根据实际地形条件, 在符合精度要求的前提下, 布设控制网。
3.2 应用于地籍碎部测量中
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地籍碎部测量, 首先要进行:测量仪器的准备与检查、测量人员的配置、学习并掌握接收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差分软件的使用等;其次应服从:准备工作、控制网的制定、数据的组织与编码、基准站的建设、利用流动站GPS接收机采集数据;最后对数据分析处理, 根据基准站和流动站得到的观测量, 按合理差分算法算出移动测站在WGS-84坐标系下的坐标值。
4 GPS-RTK技术的优点和实际作业中的注意事项
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具有以下优点:
(1) 作业速度快、效率高。通常条件下, 操作RTK测量几秒钟即可获得一个点的3维坐标; (2) 定位精度高。RTK测量各点间的精度基本上是独立的, 减少了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 这不同于导线测量和GPS网测量成果中点的精度。 (3) 操作简便, 容易使用随着GPS接收机不断改进,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体积越来越小, 重量越来越轻; (4) 能全天候、全天时地作业。
根据GPS-RTK技术原理和实际作业中的经验[2], 总结注意事项如下: (1) 基准站的设置要合理。基准站的上空尽可能开阔, 周围约200m的范围内不能有大面积积水、高大树木建筑物或强电磁波干扰源。 (2) 提前使用随机软件做好卫星星历的预报, 应选择卫星数较多, PDOP值较小的时段进行RTK测量。 (3) 对于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 使用全站仪、经纬仪、测距仪等辅助测量。若采用多颗卫星, 还因接收信号差而难以得到“固定解”, 则配合使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参考文献
[1]韩世静, 苗书锋.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 2011 (06) .
13.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十三
GPS RTK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与问题
GPS定位技术的.高度自动化和所达到的定位精度极具潜力,使广大测量工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从1982年第一代大地型无码GPS接收机投入市场以来,在应用基础的研究、应用领域的开拓、硬件和软件的开发等方面都得到了蓬勃发展.
作 者:祁克坤 作者单位:濉溪县大地测绘队,安徽,濉溪,235100 刊 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9 8(3) 分类号:P2 关键词:14.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十四
GPS-RTK技术在喀和铁路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应用于铁路测量是外业勘测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及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尤其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铁路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通过对喀和铁路RTK的应用,阐述RTK技术的`在村庄密集区的高精度和高效率,为RTK技术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作 者:徐涛 作者单位: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14)分类号:U2关键词:GPS-RTK测量 RTK作业模式 精度分析
15.GPS在土地测量中的作用 篇十五
关键词:GPS,土地,测量,效率
土地测量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相当重要, 通过土地测量形成的地图, 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城镇规划、城市建设等都有极大的作用;在地基测量中更是发挥了其测量优势, 确保了地基测量的精确度, 方便土地、房产部门开展工作。相对于传统的地基测量, GPS具有很大的优势, 通过布设控制点、加密控制点等, 结合该技术的一些规律将实际土地状况绘制成平面图, 方便人们对土地的利用, 提高了土地测量的工作效率。
1 利用GPS测量土地的优势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 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利用卫星进行定位, 结合相关软件对土地进行测绘, 其操作的众多优势使之在土地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 GPS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基于空间卫星群和地面监控系统的土地测量技术确保了土地测量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目前, 该技术的卫星群已达24颗星, 在6个轨道面运行, 为利用GPS进行土地测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GPS测量优化了传统测量技术
在先进科技的支持下, 该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土地测量利用遥感技术, 操作极为方便, 在15 min内便可寻找到卫星实施测量; (2) GPS有很强的实用性, 测量精度高、误差小, 精度可达 (10 mm+1 pm) ~ (20 mm+1 pm) 级别; (3) GPS测量减少了测量限制, 优化了地形条件对土地测量工作的影响; (4) GPS测量范围广, 可达10 km左右, 极大的方便了土地测绘工作的开展。
1.2 GPS减少测量作业劳动强度
GPS可以减少测量作业劳动强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GPS测量仪器携带方便, 性能稳定, 方便土地测量工作的实施; (2) GPS测量仪使用简单、方便、快速, 省略了传统土地测量仪器繁琐的安装步骤, 提高了土地测量的效率, 减少了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1.3 GPS能有效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GPS测量灵活、方便, 在实践测量中, 各测站之间不需通视, 容易确定测量点。测量观测时间在30 min左右, 有效节省了土地测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提高了土地测量的效率, 更能有效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 利用GPS土地测量的不足
在先进科技的支持下, GPS在土地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目前, 影响GPS土地测量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1) 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对GPS测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GPS土地测量中, 虽然不需要测量点通视, 但物体的高度等都会对测量效果造成影响, 例如高大的树木、楼房等会对GPS的测量造成影响和干扰, 高压线、大功率发射电源等也会对GPS测量造成影响和干扰。 (2) GPS的卫星群已达24颗星, 但相对于广阔的地表来说, 其覆盖率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受天气等影响, 卫星可见度和覆盖不足等都会影响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效果。 (3) 操作技术、操作技巧对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效果影响较大。特别是测量人员对该类型仪器的知识掌握不全时, 不仅会增大土地测量的困难, 还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使GPS在土地测量中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此外, GPS测量仪器设备费用较高, 导致测量成本大, 仪器的保管、使用等存在一定的保守性, 阻碍了该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实效性的发挥。
3 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3.1 GPS在土地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应用于地籍地产的细部测量、城市的整体规划测量、各种经济建设工程测量 (修建公路、铁路中利用GPS进行土地测量) 等, 其测量效果相对传统测量技术有很大的提升。在土地测量中, GPS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对其影响因素的控制, 例如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该项土地测量的目的是明确土地区域内土地权属问题、现状位置、土地形状等, 一方面, 要确保土地测量的准确性、客观性;另一方面, 地籍测量的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烦琐, 要确定土地地籍测量、调查工作效率。
在具体的土地测量工作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先选择点位, 找准GPS测量的最佳位置, 虽然测量点位之间不要求完全没有障碍物, 但检测站点周围的障碍物如果对卫星信号产生干扰, 同样会影响测量效果。因此, 一方面, 要确保卫星信号传输的15°角高度范围内无障碍物;另一方面, 尽量避免检测站点大功率发射电源、高压线等形成的磁场对GPS信号的感染, 避免与其建设在重合位置。 (2) GPS避免了常规测量的局限性, 受时间、天气等条件的影响较小。但为了保证其土地测量的精确度, 一定要控制好网点作业的质量, 避免因GPS不足而导致土地测量数据出现误差。 (3) 优化人为控制因素。一方面, 结合测量地区的实际情况, 选择相匹配的定位GPS仪器、设备, 确保土地测量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效率性;另一方面, 实际了解、确定土地测量的范围, 对测量土地的周边情况进行详细、严谨的观察和分析, 以确保测量定点的科学性、适当性, 确保土地测量得以顺利进行。
3.2 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 GPS技术也在不断向个性化发展, 目前, 已发展成为在一定基准控制点基础上, 便能精准、快速测定土地定界点、地形点和地物点坐标, 依靠电子技术直接将测量结果绘制成图, 并打印输出, 速度快、效率高、绘图准确。GPS通过数据处理可以精确地绘制土地地图, 在卫星信号受影响、干扰的严重地域, 使用全站仪、测距仪和经纬仪等, 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也可以进行较精确的土地测量。在建设用地测量中, GPS在相关软件的支持下, 能够准确、快速地测量、绘制出复杂地基的界桩位置, 计算用地面积。这简化了建设用地测定的程序, 为建设用地的有效使用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帮助。PTK技术 (实时载波相位测量) 是当前GPS发展的新技术, 该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完善弱化了GPS测量的缺陷, 可以在动态中连续进行高精度的测量, 其精度可达厘米级;同时, 反测方便, 满足了土地测量中对不同测量精度的要求, 大大提高了土地测量的作业效率, 节省了土地测量的费用。
4 结束语
在土地测量中应用GPS技术, 极大促进了土地测量的效果, 提高了测量精确度, 为土地测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对土地测量技术的优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可靠的材料依据, 提高了我国积极建设的速度和水平。目前, 该技术的应用已较为成熟, 但在应用中还应注意一些细节 (例如点位的永久保存、最佳观测点的选择等)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提升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实效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雪.浅谈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3) .
16.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十六
[关键词] RTK测量技术;地籍测量;应用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RTK的出现也为测绘行业带来有了新的变化。近年来,GPS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测量,公路测量,地籍测量,水利勘察测量等工程测量。RTK测量技术的应用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希望RTK有更新的突破,能更广泛的应用于测绘行业。
2 RTK的基本原理
GPS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RTK测量模式是要求至少两台同时工作的接收机。在两台接收机的RTK系统测量中,其中一台被指定为基准站,用于发射卫星信号,另一台被指定为流动站,用于接收基准站发出的卫星信号(或一个基准站,多个流动站)。基准站置于一个已知点上,即有该点的X、Y、Z坐标。RTK的测量的基本程序就是:将具有已知坐标的参考点安置基准站接收机,连续接受所有可视卫星,根据已知坐标设置好基准站,并将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和接收机工作状态以数据的方式发射出去;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卫星信号同时接受来自基准站的数据,通过卫星解求所在地点的实时点相对基准站的三维坐标和精度指标。实时动态测量,待卫星信号稳定后就可以快速的完成地物点和界址点的坐标测量。
3 实施GPS RTK作业的仪器配置
本文以TOPCON HiPer为例
3.1 GPS RTK基准站的设置
(1)基准站应架设在地势比较开阔的地方。保证卫星高度角在15°以上。
(2)基准站的三维坐标的精度影响观测成果。基准站的已知坐标或观测得到的坐标必须满足精度要求,否则影响观测成果(我们这里采用了自己做的GPS静态观测成果,经检核,精度达到要求,可以利用)。
(3)基准站的电台采用TOPCON PCC电台,在设置基准站的过程中,保证电台连线无误。避免损坏接收机,影响工作。
(4)待电台和基准站接收机开机后,用手簿链接基准站接收机建好作业文件,选好测量模式,天线类型,电台类型,设置好基准坐标,天线高度。
3.2 GPS RTK流动站的设置
流动站项目参数的设置应与基准站的参数一致。我们这里的流动站的电台是内置电台。带流动接收机卫星信号稳定后用手簿链接流动站接收机,可以进行测量。
3.3 检查基准站
在这里,为了检查基准站的准确性,保证测绘的成果。采用不同的已知点检核。经检核结果的精度达到精度要求方可进行RTK测量。
4 RTK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某地区的测绘成果为例,简述RTK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结果。该地区位于海边地区,该地多为居民地和工业区,交通繁忙而且路两侧有绿化林地,建筑物密集,土质不坚实。采用常规的测量技术带来的误差很大,不能保证精度要求。所以我们采用了RTK测量。测量界址结果参照下表:
RTK测量成果与全站仪测量成果的比较
点号
dxdydz备注
1-0.0060.0090.008界址
20.0010.0050.012界址
3-0.0040.0020.013界址
4-0.00200.009界址
5-0.001-0.0030.017界址
6-0.017-0.0160.011界址
70.008-0.0030.012界址
通过坐标反算边长比较见下表:
边号边长ds
145.140.007
225.676-0.003
312.5320.002
41355.1480.001
542.3680.006
6603.451-0.018
注:上述表中全站仪的测量都是在已知的根点上进行的,测量的精度比较高。
通过上述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测量界址点时,dx的最大误差为-0.017m,最小误差为0.001m,dy的最大误差为-0.016m,最小误差为0。按照点位中误差公式:
计算满足满足允许误差m(允许)= ±0.02m的精度要求。边长最大误差为-0.018m,最小误差为0.001m。
因此可以充分利用RTK测量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工作。将RTK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可以精确的获得界址点图形信息,准确的绘制宗地图,地籍图,宗地面积等。
5 结论
5.1 GPS RTK应用于地籍测量在精度和工作效率上都是可行的,使RTK的应用领域扩大些;
5.2 GPS RTK与其它仪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能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测量工作;
(2)减少作业人员,减少费用。一般用RTK测量用编码两个人就可以工作。其它传统仪器一般需要四个人;
(3)定位精度高。在无需通视的、无近控制点的情况下,可进行高精度测量。不受人的视线影响。
(4)RTK测量仪器操作简单,比较容易掌握。
GPS RTK的地籍测量可实时定位,得到高精度的测量成果。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准确的绘制宗地图,地籍图和计算宗地面积等。
GPS RTK的应用将推动测绘行业的发展,使测绘登上一个新台阶。
5.3注意到几个关键问题:
(1)在出去测量前看好卫星星历,保证过境卫星在5颗以上。
(2)将基准站架设在空旷地区,使接收机有更好的卫星信号,以便信号的发射。
(3)避开高压线、火车、树林和高大建、构筑物等对卫星信号有干扰、隐蔽地区。
(4)保证RTK操作的正确性。避免连线错误损坏仪器,影响工作。
(5)仪器的连线正确情况下,检查是否接触良好,保证电台信号连续发射,保证测量精度。
参考文献
[1] 徐绍辁,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0.
17.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十七
黄河水道控制测量中的GPS水准实践
为实现数字黄河,在黄河下游进行了一段GPS水准拟合代替等外水准的实验.各项检核结果表明,通过在河道两侧布设一定数量的GPS水准点,可以达到所需的精度要求,从而为今后采用RTK技术实现数字黄河提供了参考.
作 者:吴洪举 刘长建 张建军 WU Hong-ju LIU Chang-jian ZHANG Jian-jun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刊 名: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年,卷(期): 10(2) 分类号:P228 关键词:数字黄河 水道控制测量 GPS水准18.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十八
GPS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概述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 nbsp Positioning & nbsp Sy stem)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在最近的两年得到了迅速推广,这主要依赖于GPS系统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我们先了解一下GPS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测量领域的应用特点.
作 者:张相群 作者单位: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刊 名: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英文刊名:TRANSPO WORLD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 关键词:19.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篇十九
1 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1.1 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 (分级布网, 但也可越级布网) 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 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 (锁) 、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 分为一、二级, 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 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 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计划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指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 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1.2 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 包括定境界线, 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 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 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 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 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 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2 工程概况
本次地籍测量的作业区域位于松阳郊区, 面积为468km2。测区内地势平坦, 平均高程41m左右, 地势大体是东北高, 西南低。经过测算, 整个测区界址点数为38.8万个。如果采用全站仪进行控制点测量和界址点测量, 按照投人6个作业组 (每组5人) 进行测量, 每个作业组一天测量35个界址点, 则需时1847天, 无法按工期结束外业测量任务。因此, 决定采用GPS RTK方法进行界址点测量, 将6个作业组拆分为10个作业小组 (每组3人) , 力争每个作业小组一天测量150个界址点以上, 从而将外业测量时间压缩到260天以内。
3 实施方案与精度评定
3.1 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数字测量的关键, 结合测区已有的资料, 以有关规程、规范为依据, 设计作业流程, 如图1所示。
3.2 控制测量
常规的地籍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 这些测量方法要求相邻控制点之间必须通视, 技术规范对导线的长度、图形都有相应的要求, 而且, 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导线的精度, 如果测设完成后, 回到内业进行平差处理后发现测量精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还必须返工重测。
GPS RTK技术解决了常规控制测量中的这些问题, 这种方法在测量过程中不要求点与点之间的通视, 不要求进行导线平差, 对控制点之间的图形、边长也没有什么要求, 而且, 采用实时GPS RTK测量能实时获得定位的坐标数据及精度, 测量控制器上会实时显示坐标及其点位精度, 如果点位精度满足要求了, 用户就可以将坐标的均值、精度及图形属性存贮到电子手簿中一般测量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于几秒钟内就可完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在地籍测图和勘测定界工作中, 如果把RTK用于控制测量, 布设测图控制网,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 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应用GPS RTK布设控制网前, 应采用GPSRTK的点校正功能求出测区WGS-84坐标与80或54坐标的转换参数, 以避免投影变形过大, 得不到更精确的控制点坐标成果。
3.3 碎部测量
传统的碎部测量一般是根据测区已有的图根控制点, 利用平板仪测图或使用全站仪测图, 使用全站仪时, 测每个点均输入该点的地物编码。然后再利用成图软件成图, 这些方法作业时要求测站点和被测的周围地物地貌等碎部点之间一定要通视, 而且一台仪器至少要求2~3人同时进行作业。
采用RTK技术进行测图时, 不要求通视, 架设好基准站后, 仅需一人拿着仪器便可以开始测量。测量时, 测量员在仪器已经初始化 (获得固定解) 的情况下, 在要测的地形地貌碎部点上, 将测杆对中、让气泡居中后, 开始测量几秒钟, 就能获得该点的坐标, 精度达到要求后就可保存, 保存点时输人该点的特征编码, 把一个区域内的地形地物点位测定后, 利用专业数据传输和处理软件可以输出所有的测量点。用RTK技术测定点位不要求点间通视, 仅需一人操作, 便可完成测图工作, 大大提高了测图的工作效率。
3.4 放样
放样是测量的一个应用分支, 在地籍测量中和工程施工中经常使用。它要求通过一定方法采用一定仪器把人为设计好的点位在实地给标定出来。放样的方法很多, 如经纬仪交会放样, 全站仪的边角放样, 距离交会等等, 利用以上方法放样出点的位置时, 往往需要根据测量的结果来回移动目标, 直至到达点位。放样同测图一样, 需要通视情况良好, 需要跑尺者和观测者, 工作效率低。
采用RTK技术放样时, 可以在室内用专用软件将要放样的点 (或线) 坐标编辑好, 传输到GPS的手簿中, 便可以在野外进行操作。操作时, 按提示选择放样点后, GPS RTK会实时解算出天线所在位置的坐标, 同时与待放样的坐标进行比较, 得出两者之间的坐标差, 再通过手簿的界面文字和图形导航到点。以Trimble 5700为例, 执行放样操作后, 手簿屏幕上文字界面会出现距离放样点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 图形界面会出现箭头和指北方向, 指示该往哪个方向放样点靠近, 当仪器在距离放样点3m之内时, 箭头消失, 放样点用圆环表示, GPS天线的位置用十字丝显示。这种作业方法能很方便地找到放样点。
3.5 内业数据处理
外业采集数据后, 及时对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内业数据处理。
通过全站仪通讯软件把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 再通过其他辅助软件编辑将数据存为*.DAT格式, 用CASS6.0成图软件展绘碎部测量点, 结合宗地草图和预设编码进行初步成图, 同时加载地籍各个要素, 做到地籍图图形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待一切就绪, 就可生成不同比例尺的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界址调查表、宗地属性表等相关内容, 为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做好准备。
3.6 数字地籍图编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在一个宗地成图结束后, 首先是内业复查, 根据宗地草图及地籍调查表在计算机上进行全面的审核, 是否有漏测和处理不当的地方, 并加以修改。比如注记房屋的层数与结构、单位名称、道路名称、河流名称、宗地门牌号等。如果没有问题, 则可以自动生成界址线、注记本宗地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界址点编号等工作, 同时交土地管理部门审查。
利用MAP GIS软件编制*.WT和*.WL文件以及MAP.ZD文本文件, 也可利用RDCIS软件编制*.EBF和*.EBP文件, 调用软件的“用交换文件生成图形”的功能来生成地籍图。由于MAPCIS成图的局限性, 可以利用CASS6.0成图, 然后再将图形文件 (*.DWG) 转换成标准交换文件*.DXF, 再到MAPGIS软件环境下进行转换, 生成需要的数据库入库数据, 如图2所示。
4 测距仪测距精度分析
用测距仪测量时, 高差公式为:
目前常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 (5mm+5ppmD) , 对误差精度分析如下。
4.1 测距误差的影响
4.2 对高差误差的影响
若只进行单向观测, 当断离超过300m时, 应加上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改正数, 此时高差公式应为:
对高差误差的影响为:
5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计算, 可以得出当用经纬仪测量时, 测距误差及高差误差与竖直角大小有关, 测距误差与竖直角大小成正比, 随着竖直角的增加, 测距相对误差增大。
参考文献
[1]常庆生, 唐四元, 常青.GPS测量的误差及精度控制[J].科技资讯, 2000 (4) .
20.航空摄影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篇二十
关键词:航空摄影;地籍;测量;应用
国家为了准确的掌握各个地区的地籍情况,会经常性的开展地籍普查工作,很多接受普查的地区都是局部分布,分布相对零散且整体规模较小,采用传统的测量方式操作起来较为繁琐且成图分辨率也不高、投入成本过高,而采用无人机的形式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则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对在农村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测绘活动中,低空数码式航空摄影的地籍测量应用进行探讨。
1 什么是航空摄影测量法
在数据收集面向的对象即界址点坐标处以应用解析法的方式进行实地的测定,地物点和其他要素的平面位置均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式进行施测,这就是所谓的航空摄影测量法,用更加专业化的语言进行解释就是将通过航空摄影所取得的资料视为信息的来源,在此前提下与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良好的合作,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地物的测绘与编辑等科学化的处理方法,以满足地籍测量管理要求为基础,最终制作形成数字线划图,之后再将界址点等地籍要点在数字线划图中进行添加,形成辅助性解释,并经过合理的解析与调整,制作成容纳地籍情况的数字地籍图。
2 航空摄影在哪些层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航空摄影虽然在地籍测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的成果只能被局限地应用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之中,它还可以被拓展的延伸到整個数据更新的测量中,包括调查地籍权属的问题、测量地籍界址的准确位置、绘制精准有效的地籍图、量算得出具体面积等各个环节。
3 航空摄影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实施流程
3.1 对航空摄影的平台进行选取
普通摄影技术属于角度、摄影平台选择的技术,角度、摄影平台选得好就能够获得好的拍摄效果,而作为强调高分辨率和数据资料精准化的航空摄影则更加需要选择一个良好的摄影平台来调整好摄影的角度。对于工业化测量而言,一款专门的航空摄影测量相机高达3900万像素,这就为航空摄影的开展提供了一个高分辨率的基础,在航空摄影的过程中,很多飞行承载平台都是动力型的悬挂滑翔三角翼,并联合采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惯性导航技术和自动化调控技术等,同时为确保使用的摄影相机能够使航空拍摄的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拍摄的质量,选择使用的摄影相机应当是能够纠正云台的全自动化航空摄影相机。
3.2 空中三角测量
作为一项重要的数字化成图工序,三角测量对于促进外业的控制测量成果和提高采集成图的精确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的测量应用中,进行自动化空中三角测量的是virtuo∞一AAT空三平差软件。AATM模块使用PATB光束法平差程序对区域网进行整体的平差。在航空摄影测量中,空中三角测量依靠自动完成来实现定向过程的模型连接,但因为不同地区之间地形的差异较大且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查找同名像点的流程之中进展较慢,为此就需要人为的对调点进行干涉来达到最佳状态的模型连接状态。另外还应当注意保持挑选定点过程中的点位状况良好,因此对各个人工干预点进行全过程的、全方位的质量掌控是十分必要的。
3.3 航空相片测量范围区域的有效性选择
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情况,有的地区地形图呈现条带状,有的呈现块状,监测形状极不规律,而在内部的实际地形中,则有的是盆地,有的是山区,在山区中有的树木林立、整体海拔较高,这对航空拍摄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就以山区树木林立的状况为例进行分析。在这种类型的地区进行航空拍摄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砌IX静态观测技术与距离最近的国家等级点建立联合检测,共同组建成控制网。对相片中的影像进行选择时要先进行定位选调,明确拍摄的重点在何处,再根据飞行时转点展开拍摄区域的划分与界定,这样不仅可以对空中三角进行测量时的有效解析,更进一步还能够促进解算区域网平差。在对相片进行选点定位时,平高区域网是整个摄影设计的主线,平高点的安插一般以每隔一条基线为准,从而达到航线之间的契合连接。考虑到此类型的地区中,树木过多导致了查找到同名点存在一定的难度,故而可以使用分别布点的方法来达到使像控点实现均衡分布的目的。
3.4 进行业内采集与信息的编辑
业内信息的采集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保证清晰度够高,在需要时影像能够进行充分的扩大与调整,保证摄影成像不失真,要需要注意的是对手轮脚盘的灵敏性要进行适当的降低,如果采取的是立体的采集方式,则对于等高线水涯线的要求不是过于严格,只需要用手进行标画即可,而剩余所有的线状地物则均需精准的切入每一个线节点,尽可能地减少偏差。当要采集信息的对象为没有房檐的砖房,对于底边线的准确性要求就相对严格,当要采集信息的对象为瓦房时,对于房地边缘的切入要尽可能准确,使外业对房檐进行调整的同时启动面向规则房屋的自动设定直角化操作,使房屋在编辑时保持着一种静态的、固定的房屋角点。对于那些因为各种外在原因而无法准确定位的地物要及时做好标记,在编辑地物时同样也应当保持平面位置的静止。
随着对地籍测量精确化程度要求的提高,航空摄影在地籍测量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对大比例尺的地籍测量工作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突破了传统地籍测量技术中的低效、偏差等局限,其测量的成本投入也大幅减少,具有高效、精准、低投入的特点,为地理信息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对于工程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哲.浅析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4(05).
[2]张治国.无人机在大比例尺测图中的应用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8).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地籍测量学复习要点07-30
地籍测量学实习报告11-12
gps测量实习小结11-07
GPS(RTK)静态控制测量实习报告10-11
关于地籍管理论文07-16
地籍个人工作总结08-11
最新—地籍调查法人身份证明书08-19
地籍处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07-24
城镇变更地籍调查中权属调查方法研究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