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罗军庆)

2025-02-21

两基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罗军庆)

1.两基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罗军庆) 篇一

“两基”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本人自参加两基工作以来,在领导的教导、关怀和信任下,努力工作。工作中,认真学习,真抓实干,为“两基”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两基”工作被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是件难事,令人谈“基”色变。我从事多年的“两基”工作经验,只能是一个基础。每次“两基”检查,都有不同之处,因此,要高标准完成工作,仅凭以往的一点老经验是不够的,要准确把握工作中的要领,抓住工作的关键,确保在工作中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不出差错,必须认真领会每次迎检的要求,多向县“两基办”领导请教,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沟通。只有自己“胸有百万兵”,才能熟练地驾驭“两基”工作,才能在县统一部署下依据“两基”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路,统筹安排好全乡的“两基”工作。只有做好了周密的安排后,全乡的“两基”工作才能步调一致,有条不紊。

“两基”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往往需要集中力量攻坚,需要专职人员不辞辛苦地忘我工作。每当碰到任务紧时,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晚上,我都加班加点,以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两基”工作难就难在数据繁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难以理清头绪。常常因为指导偏差而推倒重来。这次工作检查,我把握了六个“关键点”:

1、结合迎检要求与本乡实际,做好阶段工作安排,明确每阶段的具体工作。、梳理以前的原始资料,做好衔接工作,查缺补漏。以以前积累的资料为基础。

3、做好普查摸底工作。只有普查工作做的真实、具体,才能为今后的“两基”工作打好一个基础,提供第一手准确的数据,保证其他的工作真实而有效。、严格把握好各类数据的逻辑关系。首先是把握准报表,其次是把握好各类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领悟了数据之间的这种关系,才能确保不出差错。、把握达标关。心中熟记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已达标的指标认真整理资料,不达标的或有欠缺的提供改进意见,并积极抓好落实。

6、调整好教学和两基工作的时间安排,确保两基工作顺利完成。根据这六个关键,我认真做好每一个工作步骤。工作时,要求数据准确,一一做好核对;填写数据时,事先认真检查,只有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才上正式表格。因此我负责的“两基”数据,在全县汇总时没有出现错误。

“两基”工作是关系全民的一项伟大事业,是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投身“两基”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我感到很充实,很荣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不懈追求,奋斗不息。

“两基”是基础工程,是民心工程,实现“两基”更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及教育工作者长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过程。在这一场“两基”迎“国检”攻坚战中,他们坚持以为人民服务、办好人民的教育为宗旨,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使“两基”迎“国检”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今天我们所提到的赛达买提.尼扎木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赛达买提.尼扎木,男,维吾尔族,1962年8月生,1978年参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时任叶城县伯西热克乡中学教师、教务主任、小学校长,现任伯西热克乡中学校长。赛达买提.尼扎木参加工作以来就在伯西热克乡任教, 已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可以说伯西热克乡中学的变化发展溶入了他的心血和汗水。在他的履历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在他的言谈中,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00年4月,赛达买提.尼扎木被任命为伯西热克乡中学校长时,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教育教学质量远远落后于其他乡镇中学,面对这一切,他没有退缩,因为他没有忘记,13岁时失去父亲后,是党和政府及周围的邻居帮助救济自己的完成学业的,从那时他就立志要把自己的一身奉献给教育事业。他带领全体教职工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经过近10年的奋斗,伯西热克乡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空前改善,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十年来带领这所学校艰苦奋斗一步一步取得成功的领头羊-----赛达买提.尼扎木校长密不可分。

赛达买提·尼扎木同志在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在政治及业务方面对自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能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动摇,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在工作中他以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细致以及稳重、干练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认同。在全乡教职工中具有较高的威信,特别是从2000年11月收养照料汉族“母亲”何蓉芳至今,深受全乡农牧民群众及师生的敬佩。

对学生负责就是对未来负责,对学校负责就是对国家负责,这是赛达买提.尼扎木同志的座右铭。多年来,赛达买提.尼扎木同志始终坚持认真落实校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入手。在“两基”迎国检工作中,严格按照县“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结合全乡教育实际,在六项指标上认真扎实地指导督促,与广大教师一道加班加点,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为全乡“两基”迎国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控辍保学用真情

穷娃人人有书读

赛达买提.尼扎木同志作为中学校长和乡“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他身先士卒,当好广大教师的表率。为了能让家长积极送子女入学,他亲自和教师、村组干部们一道,走街窜巷,深入到农户家中,向家长耐心细致地宣传《义务教育法》及送子女入学的重要性,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详细地记录着各乡镇辍学学生的名单及家庭住址。为了使这些学生返校,他带头资助了10多名辍学学生。在他的苦口婆心劝说下,家长们放弃了留孩子在家帮忙的念头,纷纷表示,一定要马上送孩子到学校。同时,他非常关心其他小学动员学生入学的情况,经常下到小学,了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当下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求政府协助。几个月的时间,他的脚步遍及了全乡所有村组。校长是学校的“标杆”,当全乡的教职工看到一个校长能以如此的精力投入到“保学辍控”工作中,也都纷纷积极行动起来。他结合本乡实际认真查找分析中小学学生辍学原因,认真落实《伯西热克乡关于加强控制中小学生辍学工作实施意见》,对辍学返校生学习成绩差,跟班学习有困难,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安排教师专门进行辅导,对因家中有重病人、残疾人、缺乏劳动力等原因辍学的贫困学生,除采取与乡民政、扶贫办、村委会积极协调沟通外,认真贯彻执行“两免一补”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按时到校上学,通过不断努力,全乡中小学学生辍学率控制在0.02%以内。

筹集资金争毫厘

校园旧貌换新颜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凝聚各方力量攻“两基”,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近几年,他绞尽脑汁,想办法、找路子、筹资金,坚持自力更生、积极争取的思想,多方筹措资金。近年以来,在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仅对中学就投入资金1167.4万元,新建教室、图书室及2979平方米的学生寄宿楼和配套的锅炉房、学生食堂等,实现了中学生均校园占地面积20.4平方米、生均图书15.8册、危房率为0的目标。中学试验教学仪器,音体美教学设备达到了国家指定的标准。同时在他的多方努力下,校园“四化”建设得到空前改善。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用他自己的话说说:“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通过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体现出来。”

强化管理抓培训,师资队伍渐强大

针对中学教师短缺和新补充的教师能力、素质高低不一这一特点,赛达买提.尼扎木同志采取以老带新和抓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亲自带队到兄弟学校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加强了教师的校本汉语学习和电脑学习,使伯西热克乡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稳步上升,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不断的优化,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为96.16%,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的目标。

率先垂范做表率 严谨教学取成效

作为校长的他,在党组织内部,是一名普通党员,但他感觉到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对于任何工作他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工作中他特别注意及时向老领导请教,始终坚持与单位同事沟通,与党支部保持一致,积极配合,精心认真地开展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在处理每一件事情时都能做到顾全大局,集体利益优先,先人后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来。

赛达买提.尼扎木同志坚持身体力行,着力在教学上下功夫。他按时检查各教研组的日常教研活动,坚持每周听两节公开课,帮助年轻教师积累经验,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给予解决,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互相交流,他坚持每周对学生进行两小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并通过家长座谈会或者是让家长到校单独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情况。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校园开设了学生创作园地及月报校刊。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根据学生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创作,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同时他坚持从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上狠下功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过不断努力。近四年以来15名初中毕业生被内高班录取,35名小学毕业生被区内班录取。连续四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名列全县前茅。为陶冶学生情操,还积极开办职业教育,聘请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工艺的师傅入校教学,现已在学校开设了手工刺绣班、擀羊毛毡班、陶器制作班、手工地毯制作班、漆工班等专业技能培训班,且制作的手工艺品得到社会的喜爱和认可。

素质教育放在首 民族团结放光芒

赛达买提.尼扎木同志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在师生中深入持久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三维两反”课堂化教育,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高度认同、三个离不开和新疆地方史,加大了师生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他本人也因收留一位汉族“母亲”而被广为流传。2000年的一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到学校准备一天的教育工作时,在校门口遇见了一位年过七旬的汉族老人(何蓉芳)躺在地上,他发现老人穿着单薄,面容憔悴,当得知这位汉族老人在当地无亲无故,孤身一人这一情况,赛达买提.尼扎木同志当即决定将老人带回家收养,并找来医生为老人治病,在他及他的家人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病一天天好起来。赛达买提.尼扎木同志决定将老人安排在自己家里,可是老人怕给他带来麻烦,说什么也不肯,赛达买提.尼扎木只好在学校门口为老人租下一间房,并经常带着生活用品前去看望和照顾老人,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母子”情。他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始终坚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对汉族同志就如同亲兄弟一般,从生活工作上都给予最大的帮助。从2001年以来,他多次被地、县两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在他的带动和教育下,民族团结教育在他所在的中学已蔚然成风。2007年5月学校被评为县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荣获国家级“孝亲敬老先进个人”。赛达买提.尼扎木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爱”的赞歌。

上一篇:关于湖南南岳大庙的导游词下一篇:点滴真情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