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规划行业发展(8篇)
1.山西旅游规划行业发展 篇一
第十六章
县域 旅游发展发展规划
16.1 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16.1.1 资源概况
XX 市山青水秀,风光宜人,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XX 市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境内雄奇险秀的峡谷山川,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比较集中分布在六库附近乡镇与边境口岸片马镇,其他乡镇仅有一定分布,且比较分散。资源分布密度呈现由南向北沿怒江从“密集”到“较密集”再到“相对疏朗”的变化趋势。XX 县富集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
(1)自然景观资源 XX 县地形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的倾斜面,地势崎岖、沟壑纵横,形成了“山高谷深,平地少”的特征。其地形以“一江、两山”为主体,西为高黎贡山,东为碧罗雪山,中间是由北向南纵贯全境的怒江。县境内两山有着壮丽神秘的原始森林,;人人向往、澄彻见底的高山听命湖;雄伟壮观、一泻千里的滴水河“阴阳瀑布”;丰富多样、地域广阔的腊玛窟等美景组成了雄、奇、险、秀的峡谷和山川风光,这些都是“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 16.1
XX 市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一览表 旅游资源等级 资源数量 旅游资源 五级 3 个 姚家坪森林、怒江大峡谷、听命湖。
四级 3 个 片四河原始森林、滴水河阴阳瀑布、驼峰坠机 三级 12 个 碧罗雪山、片马丫口、古炭河森林、银坡瀑布、老窝荣华村红海、腊玛窟、凤凰山、片马小江风光、老窝万亩杜鹃林、俄嘎森林、瓦拉亚窟、芭蕉河景区。
二级 6 个 六库青山公园、怒江生态走廊、玛布河温泉、滴水河温泉、木棉古渡、老窝河峡谷。
一级 7 个 南坝叠河瀑布、六库赖茂河瀑布、俄嘎瀑布、老窝温泉、亚巴温泉、老窝山原始林海、上江古榕。
注:五级旅游资源又被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2)人文景观资源 XX 市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以傈僳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资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表 16.2
XX 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一览表 主要文化类型 主要地点 文化内涵 代表资源 旅游产品开发方向 旅游开发价值 傈僳文化 六库、上江、古登、秤杆、大兴地地区 活态文化 刀山火海 是 XX 市的基底文化,融入到“魅傈 XX”的打造过程中 ☆☆☆☆☆ 道教文化 东南地区 闲适修心 乡村旅游和田园风光 通过对现有的寺庙进行提升,结合寺庙打造禅修主题产品 ☆☆☆☆ 红色文化 片马边境地区 抗战历史 驼峰航线 保护好现有的遗址遗迹,在片马的文化氛围层面进行开发利用 ☆☆☆☆☆ 边境文化 片马边境地区 中缅边城 茶山人、边境、商贸 抓住边境神秘特色进行打造,开发边境主题跨境旅游 ☆☆☆☆ 民俗文化 登梗、百花岭等地 返璞归真 春浴、多声部合唱 通过教唱、观赏等形式,让游客深度体验这一特殊文化产品 ☆☆☆☆☆ 民族文化 全市范围 活态文化 勒墨婚嫁习俗、怒族服饰、美食等 抓住当地民族特有文化习俗,打造更多游客可介入性旅游产品 ☆☆☆ 生态文化 全市范围 生态体验 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等 发挥生态本底优势,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 ☆☆☆☆☆(3)非物质文化资源 XX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傈僳民歌三大调“摆时”、“优叶”、“木刮”有“峡谷天籁”的美誉,有刀山火海、澡塘会等民间习俗,弓弩、大三弦等等民间手工艺;同时,还有以黄焖鸡、老窝火腿、酒焖鸡等为特色的饮食文化。
16.1.2 X XX 市旅游资源评价
(1)评价原则 客观性原则: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其价值表现、内涵、功能等也就客观存在。评价旅游资源应充分应用地学、美学、历史学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实事求是的认识、评价。
科学性原则:有科学的态度,用客观科学标准,对旅游资源的形成本质、属性、价值等核心内容,做出科学的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系统性原则:要求综合衡量,全面完整地进行系统评价,准确地反映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
市场性原则:坚持市场导向的方针,兼顾旅游供给,才能达到旅游作用体系的动态平衡、取得旅游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最优化组合。
动态性原则:深入了解旅游空间组织的规律性,需要以静态认识为基础,而要使评价结果具有预见性,并针对不同条件纠正结论,还必须考察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动态属性,这样方可发现其变化的规律性,从而为调节和控制旅游组织的空间格局指明方向。
稀缺性原则:针对同一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的同构和泛化,是旅游资源价值与使用价值难以体现和延伸的重要问题。在资源评价时,对于那些 XX 市独有的,并能反映 XX 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遵循稀缺性原则进行评价。
可达性原则:可达性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品位高,内容丰富的旅游资源,缺少了必要的交通设施,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可达性是旅游资源评价必不可少的原则。
(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XX 市旅游资源比较集中分布在六库附近乡镇与边境口岸片马镇,其他乡镇
仅有一定分布,且比较分散。资源分布密度呈现由南向北沿怒江从“密集”到“较密集”再到“相对疏朗”的变化趋势。
表
X XX 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地区 所属乡镇 旅游资源单体数 重 要 资 源 范 例 南部 六库镇 上江乡 老窝乡 231 怒江生态走廊、六库土司衙门、六库大桥、木棉古渡、西浪岩棺墓遗址、赖茂河瀑布、赖茂生态园、段家寨澡堂温泉、六库和上江的古树名木、老窝温泉、中元村澡堂温泉、老窝红海、老窝土司衙门、老窝老街、老窝圆通寺、木鹿大王遗址、老窝乡二王坟、老窝乡将军坟、南坝叠河瀑布、蛮英温泉、上江思尹寺(蛮棒石窟)、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上江乡灰坡山、北风坡侵华日军据点、百花岭傈僳村寨、多声部合唱、傈僳阔时节等。
中部 片马镇 鲁掌镇 大兴地乡 135 登埂澡塘会、玛布河温泉、姚家坪森林公园、秃杉王景点、滴水河温泉、古炭河温泉、亚巴温泉、阴阳瀑布、风雪丫口、听命湖景区、小江风景、鲁掌坡脚石拱桥、姚家坪度假山庄、边境贸易、口岸风光、片马抗英纪念馆(碑)、驼峰航线纪念馆与驼峰坠机、驼峰坠机点、片马侵华日军机场遗址、栋扫昌墓、紫肯村傈僳风情、茶山人风情、瓦拉亚窟、芭蕉河溶洞、大兴地与王路基文物散落地等。
北部 称杆乡 古登乡 洛本卓乡 58 俄嘎通道、怒江虎跳石、六库(XX)至碧江驿道遗址、古登乡缅各石壁画、勒墨人(白族)民间习俗和风情等。
注:上表中不包括跨区域的旅游资源单体数
(3)旅游资源空间组合 基于对 XX 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分析,该区南、中、北部旅游资源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类型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XX 县旅游资源随区域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核心资源和主题特色相对聚集区。对 XX 县旅游资源进行了以县域为整体范围的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划分出 3 个旅游资源片区。
表
X XX 县旅游资源组合区划表
片区名称 所属地域 主要资源组合 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开发方向
数 六库旅游资源片区 六库镇、上江乡、老窝乡、鲁掌镇怒江沿岸地区(主要是登埂村)
历史遗迹、战争遗迹,傈僳族、白族民俗风情,古树名木、温泉和瀑布,气候和物产等 239 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生态探险、休闲度假 片马旅游资源片区 片马镇、鲁掌镇非怒江沿岸地区(除登埂村外的地区)
边境口岸,历史文化、战争遗迹,民族风情,生物,地文和水体等 102 森林生态、生态探险、边境风情、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度假 北部旅游资源片区 大兴地乡、称杆乡、古登乡、洛本卓乡 生物、地文、水体、气象旅游资源与民族风情组合 75 科学考察、峡谷风情、生态探险 注:上表中不包括跨区域的旅游资源单体数。
(4)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对于县内旅游资源的类型分级评价,主要着眼于资源的吸引向性、资源开发潜力级和资源开发限制型等 3 个方面。
在国际吸引向性方面,12 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具有国际吸引力;有 35 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具有国内吸引力。目前的市场重点在国内和地方旅游市场,开发的趋势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在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级方面,具有一级开发潜力的基本类型旅游资源有 12类,具有二级开发潜力的基本类型旅游资源有 30 类,一级、二级开发潜力的基本类型的总数占了基本类型总数的 46.2%,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在旅游资源开发限制型方面,XX 县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制约,致使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率不高。XX 县旅游资源的种类及数目不少,但目前能发挥旅游功能的却不多,特别是一些文物古迹,分布分散,难以开发利用。景观价值较高的景观资源开发力度和对外宣传力度都很不够,姚家坪、听命湖、腊玛窟(喇嘛窟)、傈僳族四声部与多声部合唱、“阔时节”、“澡塘会”等景点景观的知名度都有待提高。
(5)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提供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对 XX 市旅游资源单体评价采用三层、五级赋分标准。采用专家调查打分评价方法,对 XX 每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定量综合评价。根据专家对 XX 旅游资源区的旅游资源单体的景观价值、旅游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三大项,按照规定的 8项标准进行打分,采用统计计算的方法算出各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总分,得出评价等级。
表
X XX 县旅游单体评价等级统计
单体评价等级 得分值域 资源单体数 总计 备注 五级旅游资源(特品级旅游资源)
≥90 分 3 35 优良级旅游资源 四级旅游资源 ≥75 分~89 分 6 三级旅游资源 ≥60 分~74 分 26 二级旅游资源 ≥45 分~59 分 17 29 普通级旅游资源 一级旅游资源 ≥30 分~40 分 12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 ≤29 分 554 554
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关于旅游资源概查与评价的要求,对 XX市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如下:
五级旅游资源(3 个):姚家坪森林、怒江大峡谷、听命湖。
四级旅游资源(6 个):“澡塘会”、傈僳族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傈僳族“阔时节”、片四河原始森林、滴水河阴阳瀑布、驼峰坠机。
三级旅游资源(26 个):碧罗雪山、片马丫口、古炭河森林、银坡瀑布、老窝荣华村红海、腊玛窟、凤凰山、片马小江风光、老窝万亩杜鹃林、俄嘎森林、片马事件、片马抗英纪念馆、片马抗英纪念碑、瓦拉亚窟、芭蕉河景区、上江百花岭村、鲁掌紫肯村、三利生态农业示范园、怒江民族文化生态园、傈僳族千脚落地房、傈僳族服饰与歌舞、茶山人木楼、茶山人服饰与歌舞、勒墨人服饰与舞蹈、傈僳族“同心酒”、茶山人“新米节”。
二级旅游资源(17 个):六库青山公园、怒江生态走廊、玛布河温泉、滴水河温泉、木棉古渡、老窝河峡谷、赖茂东方红村、上江新建村、鲁掌鲁祖村、上江思尹寺、老窝圆通寺、老窝土司衙门、六库土司衙门、片马镇栋扫昌墓、上江乡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上江乡灰坡山侵华日军据点、北风坡侵华日军据点。
一级旅游资源(12 个):南坝叠河瀑布、六库赖茂河瀑布、俄嘎瀑布、老窝温泉、亚巴温泉、老窝山原始林海、上江古榕、大鹿大王遗址、老窝核桃坪、鲁掌坡脚石拱桥、瓦姑茶、老窝火腿。
其余为未获等级旅游资源(554 个)。
16.1.3 X XX 市旅游业发展问题分析
从滇西北区域层面来看,XX 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旅游产业规模小 大理、丽江、迪庆和怒江的旅游业发展起步不同,所处阶段不同,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变化。大理旅游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早,且紧依昆明,是陆路进入滇西北旅游的第一站,再加上自身的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而丽江和迪庆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丽江旅游业从 1993 年后才进入旅游业快速发展期,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度上升,经过多年发展,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迪庆旅游业的发展始于 1994 年,在 1997 年 XX 省人民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后,迪庆旅游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上升。
怒江由于长期的交通不畅,虽然客观上使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得到一定保护,但旅游业一直未得到开发,目前仍处于旅游发展的起步期,旅游产业规模小,接***10 2011 2012 2013 2014人数/万人次 大理 丽江 迪庆 怒江
待游客人数少,旅游收入水平低,但近年呈快速增长状态,具有后发优势。
图
滇西北各旅游地接待旅游人数对比图
图
滇西北各旅游地旅游收入对比图
图
滇西北各旅游地旅游收入增长率对比图
(2)旅游景点建设不足 怒江位于 XX 滇西北旅游资源集聚区,滇西北旅游景点数量多,品质高,分布较为集中,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但通过对大理、丽江、迪庆和怒江的已开发的主要旅游景点统计分析,发现丽江、大理和迪庆在现有旅游景点总数上拥有较大优势,怒江现有旅游景点数量相对较少。
对比周边州市,迪庆的 5A 级景区为迪庆州香格里拉普达措景区,共 1 个,4A 级景区有德钦梅里雪山景区、香格里拉虎跳峡景区、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迪庆香格里拉松赞林寺景区、迪庆香格里拉蓝月山谷景区,共 5 个;大理的 5A 级景区为大理市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共 1 个,4A 级景区有大理南诏风情岛、大理宾川鸡足山景区、祥云水目山文化旅游区、剑川宝石山·沙溪古***10 2011 2012 2013 2014旅游收入/亿元 大理 丽江 迪庆 怒江 0%20%40%60%2010 2011 2012 2014增长率 大理 丽江 迪庆 怒江
镇旅游区、鹤庆银都水乡新华村景区、大理古城、大理巍山古城—巍宝山旅游区,共 7 个;丽江有 5A 级景区丽江古城景区与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共 2 个,4A 级景区有丽江束河古镇、丽江黑龙潭、丽江玉水寨景区、宁蒗泸沽湖景区、东巴谷景区、丽江观音峡景区共 6 个;保山有 5A 级景区腾冲火山热热海旅游区 1 个,4A 级景区有腾冲和顺景区与腾冲热海景区,共 2 个。
相较而言,怒江和 XX 均缺乏 5A 与 4A 级景区的开发建设,旅游吸引力不足,与建设旅游城市的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
(3)旅游交通支撑薄弱 目前,在滇西北旅游区内部往来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公路和航空。铁路尚未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
从航空来看,大理、丽江、迪庆均有机场,在中国省域内的部分区域拥有如此高密度的机场是很少见的。在大、丽、迪三地机场中,丽江在航空业规模上要相对领先,而滇西北旅游的重要城市怒江却没有机场,大大降低了游客的可进入性,不利于怒江旅游业的发展,降低了自身的旅游竞争力。
从铁路来看,大理、丽江均有火车站,而迪庆与 XX 均无,铁路交通网络尚未构建成熟。大理火车站是 XX 省内旅游铁路专线的重要枢纽;丽江火车站是丽江旅游的主要交通枢纽,为滇藏铁路的重要部分;而怒江却没有火车站,增大了游客到怒江旅游的时间消耗,降低旅游的舒适性。
从高速公路来看,滇西北旅游区拥有昆大(昆明一大理)高速、大丽(大理一丽江)高速、大保(大理—保山)高速、丽香(丽江—香格里拉)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如果北上香格里拉,可通过昆大高速和 214 国道到达,但丽江至香格里拉路况和安全性均相对较差。而怒江缺乏高速,仅有国道、省道与之相连,公路旅游不便。
表
滇西北旅游地交通对比分析表
地区 航空 铁路 高速公路 等级 航线
大理 国内机场 国内航线 9 条以上(昆明、西双版纳、天津、成都、重庆、广州、贵阳、北京、上海等)昆(明)广(通)大(理)铁路,大(理)保(山)瑞(丽)铁路,祥(云)临(沧)普(洱)铁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铁路
大昆、大保、大丽高速公路
丽江 国际机场 通往国内 50 个城市、国外其他地区航线 6 条(台北、高雄、香港、首尔、曼谷、新加坡)
滇藏铁路
大丽、丽香高速公路
迪庆 国内机场 国内航线 8 条以上(昆明、拉萨、成都、北京、深圳、广州、贵阳、西双版纳等 无 无 怒江 国内机场(在建)
航程主要为昆明,XX 省内州市等航线,远期可辐射至四川、贵州等地。
无 主要以大理高速、杭瑞高速为主 因此,从交通方式上看,大理目前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交通优势;丽江也因昆大丽告诉的建成通车,旅游交通条件大幅度提高;迪庆由于缺乏旅游高速公路,旅游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而怒江既缺乏航空运输的条件,又缺乏高速公路运输,对其旅游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4)旅游客流竞争分析 滇西北旅游流主要呈现两种流向:居住地一昆明一大理一丽江一迪庆和昆明一丽江一迪庆,其中,第一种是主流。部分旅游者放弃大理,直接选择从昆明到丽江的第二种流向,充分反映了大理在滇西北旅游业中地位不断下降的趋势。游客大量集中在昆明一大理一丽江一迪庆这条线路的原因主要有 2 点:第一,该线路集中了滇西北大多数的精品旅游地和旅游资源,且资源差异性较大;第二,可进入性良好,区域间的交通便利。
滇西北旅游区的客源市场可细分为观光旅游者、休闲旅游者、自助旅游者(主要指背包旅游者)、专项旅游者、户外探险者、豪华度假者 6 种类型。目前,观光旅游者和休闲旅游者占滇西北旅游区客源市场份额的 80%以上,以户外探险为目的的旅游者较少。
表
滇西北旅游者旅游目的滇西北旅游区城市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位较高,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还停留在对资源美学价值和观赏特征的人工利用上,体闲度假、娱乐、探险、修学等旅游项目开发不足。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为主。受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开发功能的限制,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大多属走马观花式,旅游行为层次较低。
而怒江虽具有较多高级别的生态旅游资源,但由于旅游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旅游景区(点)尚未得到开发,旅游可进入性较差,旅游吸引力和旅游影响力尚不具备与其他旅游地竞争的能力。另外怒江偏离了大理、丽江、迪庆这条滇西北旅游的主线,旅游客流量较小,但在未来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后,怒江旅游将有很大发展潜力。
(5)问题总结 通过以上各方面分析,滇西北各旅游城市在定位、资源、产品、景区景点建设、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交通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总结如下:
丽江 大理 迪庆 怒江 城市性质 旅游城市 旅游城市 旅游城市 旅游城市 城市定位 世界遗产地,国际精品旅游城市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性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旅游定位 休闲度假 观光旅游 徒步探险 生态体验 核心 产品 世界文化遗产、玉龙雪山、泸沽湖、纳西文化 苍山洱海、古城、白族文化 三江并流、普达措国家公园、藏族文化 怒江大峡谷、独龙江、傈僳文化 5A 景区 2 个 1 个 1 个 0 个
4A 景区 6 个 7 个 5 个 0 个 旅游人数 3053 万人 2928 万人 1700 万人 263 万人 旅游收入 443.2 亿元 388.4 亿元 160 亿元 26 亿元 宣传口号 天雨流芳,梦幻丽江 风花雪月,自在大理 心之旅,风之行 峡谷慢城,魅傈XX 旅游交通 机场:三义机场 高速:大丽 铁路:广丽线 机场:大理机场 高速:杭瑞,大丽 铁路:大保瑞铁路,大丽香铁路等 5 条 机场:香格里拉机场 公路:G214,西景线 机场:待建 高速:待建 铁路:待建 接待设施(5 星酒店)
217 家 51 家 18 家 0 家 在滇西北竞争背景下,虽然目前怒江旅游业竞争力较弱,但怒江以其独具特色的怒江大峡谷风光、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独龙江神秘特色、傈僳族和独龙族等民族风情、边境口岸、边境贸易等,更显其资源个性,与滇西北其他城市相比,怒江旅游资源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从而具有旅游开发的互补性,可深度挖掘市场空白,发挥资源价值,寻求突破式发展。
16.1.4 X XX 市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1)市场分析和定位 目前,XX 市旅游客源是以 XX 省为主,周边省市(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等)游客为辅的圈层结构,其它地区的游客比重相对较低。但是,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改善,地区间的流通更加便捷,XX 市旅游业须根据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努力拓展自己的客源市场半径和规模。
根据 XX 旅游发展现状和交通情况,将客源市场定位为:核心客群:承接XX 省的国际游客,服务入滇的中青年生态体验旅游爱好者和自驾游客;吸引客群:拓展国内、东南亚和东亚客源市场,吸引国际科考探险客群和团体游客;潜在客群:挖掘省内养生老年群体和潜在散客群体。
(2)旅游接待规模预测 以 2015 年为基准,2015 年 XX 市接待游客总数为 112.31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8.11 亿元;规划至 2020 年 XX 旅游总人数达到 38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3 亿元;至 2025 年 XX 旅游总人数达到 96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 240 亿元;至 2030 年 XX 旅游总人数达到 18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 620 亿元;至 2050年,XX 旅游产业进入成熟巩固期,XX 市建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表 16-1 XX 市旅游人数及收入分析
旅游人数(万人次)
旅游人数增长率 旅游总收入(亿元)
旅游总收入增长率 游客平均消费(元)
2010 72.15 9.90% 3.2 26.48% 443.52 2011 82.6 14.50% 3.87 20.10% 468.52 2012 105.91 28.20% 4.73 22.22% 446.61 2013 102.01-3.70% 6.19 30.90% 606.80 2014 108.93 6.80% 7.1 14.70% 651.79 2015 112.31 3.10% 8.11 14.23% 722.11 2016 143.76 28% 12.25 51% 851.86 2017 184.01 28% 18.49 51% 1004.93 2018 235.53 28% 27.92 51% 1185.50 2019 301.48 28% 42.16 51% 1398.53 2020 385.89 28% 63.67 51% 1649.82 2021 463.07 20% 83.40 31% 1801.06 2022 555.69 20% 109.26 31% 1966.15 2023 666.83 20% 143.13 31% 2146.38 2024 800.19 20% 187.50 31% 2343.14 2025 960.23 20% 245.62 31% 2557.92 2026 1094.66 14% 294.74 20% 2692.55 2027 1247.91 14% 353.69 20% 2834.26 2028 1422.62 14% 424.43 20% 2983.44 2029 1621.79 14% 509.32 20% 3140.46 2030 1848.84 14% 611.18 20% 3305.75 16.2 XX 市旅游发展目标与策略 16.2.1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依托 XX 市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重点打造以傈僳民族文化、峡谷生态体
验以及特种运动为主的旅游产品,以边境红色旅游、特色农业观光为支撑的观光休闲旅游,以避暑度假为补充的旅游地产为主导的旅游产品群;同时,明确 XX市的旅游形象定位,提出“峡谷慢城,魅傈 XX”的 XX 旅游宣传口号;通过创新旅游发展机制,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产品谱系,将 XX 打造成为怒江大峡谷目的地的集散服务基地、国家公园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神秘原生傈僳族的国际文化会客厅。
(2)阶段目标近期(2016-2020 年):夯实发展基础时期。结合移民搬迁和新城建设,进行旅游基础和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到 2020 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突破 3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 63 亿元,游客人均消费 1700 元以上;旅游总收入占全市 GDP 的比重超 30%;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人数超过总贫困人口的70.00%;初步形成城市旅游体系;初步实现旅游集散地功能。
中远期(2021-2030 年):加速发展和全面提升时期。到 2030 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突破 18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 620 亿元,游客人均消费 3500元以上;旅游总收入占全市 GDP 的比重超 60%;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人数超过总贫困人口的 95.00%;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 XX 三大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实现有效转型;XX 旅游业的发展与国际旅游接轨,中心城区建设成具有山水特色、傈僳民族特色、生态美的国际旅游城市;全面建成怒江大峡谷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服务基地,成为带动怒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
远期(2031-2050 年):旅游发展成熟时期。设想到 2050 年,XX 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人数超过总贫困人口的 100.00%;XX 旅游产业进入成熟巩固期,XX 市建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16.2.2 旅游 发展战略
针对 XX 市旅游业目前存在的旅游景点分散、缺乏整合,难以形成集群效应;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资金严重缺乏;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旅游驱动、项目带动、城旅互融三大战略,以及全域旅游、一镇一品、文景一体、四季旅游、智慧旅游、万象旅游六大策略。
(1)旅游驱动战略 旅游业作为世界最大的朝阳产业因其在产业、就业、生态、文化、形象等方面的综合效应,必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旅游产业的植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成为将成为近中期发展的热点。
旅游驱动可以使城市发展全面提高。旅游业具很强的带动性和融合性,综合效益高,是驱动城市发展最适合的产业之一。旅游驱动的城市是以泛旅游产业为主导,创造休闲、娱乐、度假、养生、运动、教育等品质生活服务供应能力;以休闲地产和商业配套为延伸,形成消费集聚、人口集聚、就业集聚、服务集聚的区域综合开发。通过植入旅游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有助于快速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形成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的消费集聚,优化当地生态环境,形成功能多元的复合型区域,最终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就业促进、文化传承和形象提升。
旅游驱动下的城市更有保障。旅游驱动除了通过旅游拉动的服务业等相关行业发展带动的就业外,也有效地提升了景区和小城镇周边区域的资产价格,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资产性收益,强化了保障力度,而产业的发展也能为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化发展,对于管理体制、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对外开放等均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有助于政府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构建更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以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项目带动战略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按照“内聚外融、品牌引领、项目带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以大项目推动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一个地方,项目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决定着这个地方发展的速度和高度,因为项目是发展的核心,项目可以带动投资,项目可以调整结构,项目可以促进发展。陇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离不开项目支撑。报告对强化项目支撑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坚定不
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争取实施各类项目,不断扩大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带动经济发展。强化项目支撑,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需要 XX 有着自己的生命力,以自身风景文化等来吸引广大游客,利用旅游项目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产业体系,全面增强旅游供给能力和产业综合实力。
为达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要实现以下几点: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托 XX 风景及人文等自然优势,加快调整产业发展重心,逐步实现产业发展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旅游项目落户带来的社会效应,积极发挥侨乡优势,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推动以侨引商、以侨引资、以商引商,力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针对风景项目对 XX 市土地进行总体规划,为外商的引入提供优渥的条件,打造 XX 品牌。
(3)城旅互融战略 城旅互融战略是指从单独的风景区、旅游点建设向整个城市作为目的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跨越,形成城市与旅游互兴的发展模式,建设作为目的地的旅游城市。
在城市发展演进中,旅游活动已经成为改变城市的重要力量,旅游者千差万别的需求与旅游业的供给之间是否匹配是城市调整的原动力,旅游设施越来越多的与其他产业结构交织在一起。这要求城市管理者必须仔细研究城市与旅游发展的契合。尤其像 XX 市这样的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城市与旅游的紧密联系更为突出。因此,如何通过政府的规划、协调机制,实现城市和旅游两位一体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主要策略:一是从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建立城市规划、旅游和文物保护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或协商机制,鼓励多向互动和沟通,促进城市各部门之间形成整体合力,推动城市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二是加强城市在交通、接待设施、信息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旅游功能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吸引力,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三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以旅游为导向加强对城市遗产的保存、保护和修复等工作,为发展文化旅游奠定基础。四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设计一批具有明显地方特征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五是建设 XX 市游客满意中心,推动“软环境”建设,实行服务增效计划和推广“微笑服务”行动。
(4)全域旅游策略 一是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比如,住宿业中的度假酒店群的建设不仅要为游客提供住宿、休息的功能,还要有审美观光价值和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功能;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要求,还应建设风景道,并将特色旅游交通工具如机场索道、旅游轻轨等转化成为旅游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同时规划建设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农业发展除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还应满足生态观光、采摘、休闲等需求;等等。
二是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从整体上优化环境、美化景观、优化旅游服务。
三是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
四是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发展特色旅游城镇;通过旅游+新型工业化,发展农业加工旅游业、旅游装备制造业、户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农林采摘等现代农业新形态;通过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通过旅游+生态化,发展生态旅游,开发户外特种运动旅游产品;等等。
五是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既要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更要让广大游客、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居民在全域旅游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旅游参与
者,还应是旅游成果的共享者,实现旅游成果的社区共享,是全域旅游最基本的体现。通过把全域旅游理念转换为实践,集中打造 XX 市“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5)一镇一品策略 “一镇一品”是“一村一品”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延伸,而“一品”不只局限在农产品,可以是工业产品或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产品。
“一镇一品”根据传统的涵义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一种具有特色,又有价值的产品。使龙头企业为了产业化经营把相关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与规模化建设抓起来,寻找出路的各种潜力。所谓“一镇一品”,并不是说一镇非得要有一品,也可以是“一镇多品”或者是“多镇一品”,但一镇要有主要的特色主导产品。
“一镇一品”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地区的优势条件来确定方向和目标;在市场上,“一镇一品”不能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而应该面向国内外市场,不能盲目的生产,要保护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镇一品”持续稳定的发展,少不了政府的支持引导和提供各种服务功能,政府应该提供各项专项服务解决地区发展的各种困难,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与促进当地特色发展,在当地的调查分析确认当地的优势资源,深入了解市场,把握对市场得到的最新讯息;要抓好“一镇一品”的重点镇,建设“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优势。
XX 旅游基于现有自身资源条件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一镇一品”策略大力发展品牌化的旅游产品。在洛本卓乡推出勒墨民族文化体验产品,在古登乡推出魅傈古寨文旅综合体,在称杆乡推出“怒江天空步道”旅游重点项目,在大兴地镇打造峡谷观光体验旅游,在鲁掌镇发展高山特种运动旅游,在片马镇推出边境红色旅游,重点打造驼峰航线旅游品牌,在老窝镇发展生态美食度假旅游,在上江乡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而六库镇提供旅游综合服务。
(6)文景一体策略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和灵魂,地方旅游景区的参观与体验是旅游者感受地域文化内涵的主要途径之一。民族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的融合是传承、传播民族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对提升 XX 旅游文化内涵、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文景一体策略要求在旅游景区的建设与规划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文化元素的应用:
一是饮食文化元素与景区的融合。XX 旅游景区在景区餐饮经营方面应注重民族饮食文化元素的应用。景区的餐饮经营以一种或几种怒江名菜为主,同时辅以当地乡村民间的野味野菜、日常菜、家常菜、粗杂菜,主要体现当地傈僳族或其他民族野、素、原生态的饮食文化。在餐饮经营中注意融入民族饮食文化内涵,产生一定的餐饮品牌效应。如“侠拉”、“三江并流”等。
二是当地民居元素与景区的融合。以当地傈僳族千脚落地屋为代表,将传统民居特点反映到城市建设中,通过在建筑上雕刻、绘画图案等元素,在景区购票亭、游客休息大厅、住宿、餐厅、厕所、购物店等建筑设施上应用当地民居元素,例如建筑的外观仿造傈僳民居,来营造傈僳文化的氛围,但是在建筑内部依旧用的是较为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倡导“古义今心”的建筑开发模式。
三是当地民俗元素与景区的融合。民族习俗与景区的融合主要是将这些习俗改造、提炼,然后舞台化、剧场化,通过专业演员的表演展现在游客面前。将XX的傈僳婚俗等以舞台化的形式在大南茂民族文化园、魅傈古寨中展现给游客,让游客亲身体验娶新娘等傈僳族长期积淀的民俗风情。在婚俗表演中融入傈僳族“情侣埋沙”、“山歌对唱”的互动场面,使傈僳婚俗成为这 2 个文旅综合体中吸引游客的特定表演节目。在 XX 市的民族重要节日中,上刀山下火海、裸浴等民间艺术、民间表演会出现在部分景区或活动中,让游客感受这些民族文化的气息,提升旅游景区品质。
(7)四季旅游策略 旅游是一项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体闲度假活动。XX 各景区可围绕傈僳等民族文化、边境红色文化、温泉养生文化、生态美食文化、农业生产文化等文化元素
不断策划,推出新的旅游项目,把隐藏在民间的文化宝藏依次打开,按照季节的不同安排在一年中不同的时段,通过有形的文化设施和文化形式,带到游客面前。
同时,紧紧抓住阔时节、仙女节、卡雀哇节、新米节等 XX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特点,依托各民族特色旅游村镇推出一系列激发游客好奇心的活动。以魅傈古寨为例,每年春季,开展傈僳族裸浴节系列活动、木棉花节系列活动和爬刀杆、下火海比赛等活动、表演;夏季,该景区发挥其峡谷特色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优势,举行与生态、美食相关的多种活动,以增加景区夏季旅游特色,丰富夏季旅游内容;秋季,作为新米节的主会场,该景区策划推出与尝新、收获相关的系列活动和歌舞表演;冬季,该景区面朝怒江,每年开展赏江、观谷等系列会展和摄影活动。
活动的举办,将使该景区一年四季,季季有看点,每个季节都能吸引不同的游客,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XX 市的其他景区也应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根据季节变化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得“四季旅游”项目越来越丰富,旅游市场越来越有吸引力。
(8)智慧旅游策略 智慧旅游是指运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装备,充分准确及时感知和使用各类旅游信息,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智能化,促进旅游业态向综合型和融合型转型提升。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对于提升旅游行业形象和服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营管理创新,为旅游服务行业引入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智慧旅游的“智慧”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这三大方面。
(9)万象旅游策略 万象旅游是指旅游业态多种多样,如可以开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滨海旅游、温泉旅游、冰雪旅游、森林旅游、科技旅
游、健康旅游、医疗旅游、宗教文化游、科普游、修学游、校园游、防车友、包机游、油轮旅游、商务旅游、等,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切实做到全域旅游。万象旅游打破旅游模式的瓶颈,丰富旅游形式与内容,使游客得以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旅游地的历史人文景观。
16.3 旅游空间 发展格局与线路规划 16.3.1 总体空间格局
根据 XX 市地形地貌特征、旅游资源分布状况,重点考虑空间邻近性、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的空间组织原则,将旅游发展布局总体定位为“一廊·两带,一心·六区”的空间结构形态。
其中,“一廊·两带”体现了 XX 旅游的发展轴线和发展方向,“一心·六区”则体现了 XX 旅游的具体空间区划格局,也是项目落地的选择依据。两者叠加,构成了 XX 旅游“打造一廊两带、突出一个中心、联动六大片区”的动态发展格局。
(1)一廊:以怒江大峡谷为轴,串接百花岭天籁之村、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六库峡谷慢城、峡谷天体温泉小镇、魅傈古寨、怒江天空步道、巴尼小镇等景区景点,形成怒江花谷旅游长廊。
(2)两带:以六库-片马二级公路为西带,辐射连通片马中缅边城、风雪丫口、高黎贡山国家公园、鲁掌山地户外运动公园等景区景点,形成生态红色旅游带;以六库-兰坪二级公路为东带,辐射连通炳腮坝悬崖酒店群、新寨天空之城、老窝避暑小镇、红海风景区、生态农业加工园区等景区景点,形成农业加工旅游带。
(3)一心:中心城区形成的区域性的旅游集散及服务中心。
(4)六区:民族文化体验区、峡谷观光体验区、边境红色旅游区、特种运动旅游区、避暑养生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区。
16.3.2 旅游线路规划
(1)辐射影响大环线——“滇藏新通道” 在现有滇藏新通道交通线路基础上,规划形成滇藏旅游新通道。线路从昆明—XX—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独龙江国家公园—白马雪山国家公园—察瓦龙—
察隅—拉萨。
环线时长 8-10 天,主要交通方式为公路自驾,核心旅游资源为国家公园、高山峡谷、藏族文化和公路风景。
(2)深度影响中环线—“国家公园旅游带” 形成以国家公园旅游带为核心品牌资源的深度影响中环线,线路从腾冲—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独龙江国家公园—白马雪山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天生桥国家地热公园—六库。
环线时长 5-7 天,主要交通方式为飞机+铁路+公路,核心旅游资源为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旅游带。
(3)核心影响小环线—“怒江走廊” 形成以怒江大峡谷为核心品牌资源的核心影响小环线,线路从六库—国际峡谷天体温泉小镇—石月亮—丙中洛—罗谷箐—六库。
环线时长 3-5 天,主要交通方式为旅游铁路+公路自驾,核心旅游资源为怒江大峡谷、傈僳民族文化。
(4)中心城区“半小时旅游带” 以大南茂组团为集散服务中心,通过轻轨、自驾、城区小型观光车等多种交通形式,在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带”范围内构建“半小时旅游带”,主要体现城市滨江和民族文化旅游主题。
中心城区“半小时旅游带”由各个旅游组团构成,分别是:登梗组团、老城区休闲运动组团、炳腮坝会展度假组团、大南茂集散服务组团、蛮蚌生态农业组团、百花岭民族文化组团、上江组团,各旅游组团由城市交通进行串联,在交通半小时可通达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具有明显聚集效应、具备旅游竞争优势的地区,共同形成中心城区“半小时旅游带”。
16.4 旅游 接待设施布局规划 根据 XX 市的旅游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拟围绕 XX 市交通网络、核心旅游节点的分布,实施“以点带线,以线覆面”的旅游集散服务工程,规划采用“一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二级游客服务中心-小型游客服务站点”三级集散网络结构。
16.4.1 大南茂一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
重点在大南茂建设辐射全州的一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接待、交通、咨询、订购、物流、医疗等全方位、多功能的旅游公共服务。
大南茂一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应完善旅行社、医院、风景区保护管理中心、银行、公安局、公厕、垃圾站、停车场、车站、电信局、邮政局,加油站等其他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各旅游景区通讯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区的通信质量,形成覆盖所有景区的通讯网络;开设邮电业务,为游客提供方便的电传、传真、特快专递、电子信函等服务;提高医院质量,加强旅游安全设施建设。壮大和提升旅行社的规模和档次,规范化管理,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抗力。
16.4.2 乡镇二级游客服务中心
在上江乡、片马镇等乡镇设立二级游客服务中心。二级游客服务中心既是游客下榻住宿的地方,又是游客了解 XX 旅游信息的重要窗口,因而要有便利的交通将游客分散到 XX 市各个旅游景点,同时也要具备一定规模的住宿、餐饮和娱乐产业,银行、医院、停车场、加油站、公厕等旅游配套设施。
16.4.3 景区景点旅游服务站点
在各景区景点、民族旅游特色村、主干交通沿线设立小型游客服务站点,主要为各景点内部的旅游组织服务,服务于各景区景点的市内外游客。形成以城镇为核心,村落、主干交通沿线和景区为补充,功能完善、服务齐全的游客集散服务网络。
第一,需配套一定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项目,包括管理服务接待点、餐厅住宿、医疗点、公厕、停车场、垃圾站、娱乐设施、小卖部、公用电话亭、休憩点、导游图标志等;第二,注重标示系统与导游系统的建设,在各景区入口设置标志、各景点及设施设置标牌、风景区内的保护树木悬挂简单说明标牌,并注意与周边风景协调,在主要景区内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通过实物、模型、图片、文字、影视、音响、表演等各种手段,介绍景区的概貌、历史、特征、价值、保护要求、游览选择、安全知识等情况,并进行咨询、纪念品、讲座、募捐等活动,辅以较大的全景模型;在主要景群或景观点设导游站,结合观景设施,安排周围区域情况介绍,可采用景图对位的窗式观景厅形式;对主要景点、特殊地质、主要植物等设置说明牌,图文结合,简洁易识;第三,注重旅游医疗与安全急救服务系统、旅游危机管理与游客反应快速应变等系统的建设,从而形成安全完善的景点服务设施体系。
2.山西旅游规划行业发展 篇二
关键词:芦芽山,旅游,经济,对策建议
一、廊清景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芦芽山景区由十大系列组成,分别是“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同时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中国民间文化旅游示范区。具体景点:以芦芽山为中心,四面辐射宁武关、马伦草原、汾河源头、悬空村、悬棺、万年冰洞、千年地火等诸多景区。素有“东援雁门,西应偏关,南屏太原,北扼大同”之重要战略要塞的宁武关就隐藏于此。天池湖群高山环绕,绿树掩映,湖水清澈,犹如一块晶莹青翠的宝石镶嵌于高山之巅。以其神奇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历代帝王公卿、骚人墨客。清澈的汾河水穿越山间,细细流淌,抚育着山西儿女,汾河源头便深藏于此。
追溯历史,早在1000多年前的隋代,芦芽山便是游览圣地。曾是历代帝王将相、骚人墨客休闲游猎的首选之地。《郡国书》载:“芦芽一山,崔嵬峙拔,高出云霄,尖似芦芽而磅礴迂回,雄踞中原。”《山西通志》曰:“芦芽山,北岳,秀直云表。山中有三台,看花、北峰与北岳,为三胜。”所谓“秀直云表”则指出芦芽山的高耸俊俏,直上云霄之势,宛如郁郁葱葱茁壮向上的芦竹嫩芽一般,破土而出,生机盎然,“芦芽滴翠”一说由此得名,并列为宁武古八景之一。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垂直高差达1300米之多,有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和合川三种类型地貌,所以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菌类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基因库。除此之外,芦芽山在佛教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隋唐时期就成为佛教圣地,据史书记载,唐宋时,芦芽山早已是寺庙林立,多至300处,“上有金龙池、五龙洞、秀峰岭、紫峰崖、凤凰岭、东西火场、大小天涧、束身峡、舍身崖、华严寺、说法台、金佛堂、太子殿诸胜。”
二、依托芦芽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景区旅游品牌
改革开放过程的不断推进使中国的旅游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现在,旅游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同时也步入了发展的品牌经营时代。
芦芽山景区旅游打造品牌意识,是依托景区历史文化内涵、顺应旅游业发展品牌化经营的产物,也是时代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打造景区旅游品牌意识和规范品牌管理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芦芽山景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寻求有效开发景区的经济效益,我们从景区的形象推广、品牌意识树立和营销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科学发展策略,力求把它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宏观方面积极响应国家的生态旅游精神,搭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列车,把握机遇;微观方面我们从山西省忻州市旅游业发展具体情况出发,用景区的品牌意识、形象包装,来增强消费者对旅游的吸引力,以整体联动宣传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全方位吸引客源;通过策划开展一系列大型主题活动,包括万人登山活动、千人瑜伽活动、“情人谷”大型相亲活动、芦芽山风光全国摄影大赛等,并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扩大景区的品牌意识和知名度,通过各种方式的活动,加大促销力度,增加芦芽山景区的客流量,以扩大景区知名度;创新招揽游客的经营方式,通过创新增强景区的竞争实力;提升景区的档次,分层次、全方面地发展国内外旅游。
三、景区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一)企业的战略目标
从总体上来说,芦芽山景点目前属于导入期阶段,因此将这一新景点向消费者(主要是本省)推出,让消费者了解芦芽山,提高芦芽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消费者对芦芽山产生旅游冲动是这一阶段的目标,即短期目标。进入成长期时,加大芦芽山知名度的打造,培养消费者(仍以本省的消费群体为主,并开始向周边或全国其他省份扩展)对芦芽山的好印象,即中期目标;成熟期时,稳固芦芽山景点的知名度,着眼于芦芽山形象的美化,全方位地占据全国市场,即长期目标。
(二)形象定位
原始、绿色、生态。
(三)销售目标
主要集中在国内游客。
根据相关地区市场调查报告可知,人们旅游出行的主要原因,30.51%的人是因为爱好,23.73%的人是为了放松心情,旅游景点本身的吸引力及本省的旅游资源分别占据15.25%和18.64%。所以说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很重要。而芦芽山的原始风情和蕴藏的悠长文化很适合旅游爱好者的心理需求,他们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这些特殊景点上。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目前处于迅猛发展的势头,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芦芽山景区这一朝阳产业的代表也应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经济发展的脚步。
据前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旗舰店经理介绍,过去5年,芦芽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接待量以60%的速度快速增长。去年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其中,本省游客约占75%,来自太原市的游客达25万人。今年芦芽山风景名胜区将投入巨资整体包装万年冰洞、悬崖栈道等8个景区,瞄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标,完善景区配套设施。
近年来,芦芽山景区主打“三晋母亲河之源”旅游品牌,通过市场化运作整合、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已开发出十几条特色主题旅游线路。2014年“五一”小长假首日来景区的游客就超过10万人,最近,景区又被山西省旅游局评定为山西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2015年,景区在旅游项目开发方面将有一系列大动作:在市场拓展方面,将中国北方主要城市划分为三大阵营,进一步细化、明确拓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与南方市场进行企业合作式推广;在媒体定位方面,除继续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外,将进一步加大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的宣传、推介力度;拓宽合作渠道,与银行、民营企业、保险业、信托公司合作,与户外品牌店及自驾俱乐部合作,针对学生、退休群体设计优惠项目,全方位吸引客源;策划开展一系列大型主题活动,充分发掘景区旅游资源的内涵,四季吸引游客;开发、包装“芦芽之语”系列特色产品,将纯天然、品质精良的芦芽山特产毛尖茶、银盘蘑菇、野生蜂蜜、红枣、小米、醋推向全国。
四、制定景区科学发展规划,完善景区旅游产业链
对景区的发展,我们还应在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芦芽山实际特色,完善产业链。
(一)山地———农家游
根据芦芽山当地山地景点与农业经营实际,发展山地———农家游产业链。
结合芦芽山山地优势,发展山地为主线的旅游。以芦芽山、黄草梁、小芦芽山、荷叶坪及山间众多奇松怪石等大小30多处景点为依托,以怀道千亩食用菌大棚、余庄高源脱毒马铃薯制种园区等农业产业园区为延伸,积极发展山地———农业游,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建立产业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古迹———汾源游
利用汾河源头建成的地质公园博物馆和硅化木展馆,开展历史文化的普及,显示旅游趣味性,增强旅游科普性。古迹———汾源游以汾源的发源地为龙头,以“万年冰洞”为龙尾进行新一层次产业链的开发。主线围绕景点汾源阁、小悬空寺、汾源博物馆、万年冰洞、象顶一品石、大梁林海、翔凤山悬崖古刹栈道开展此条产业链。
此外,我们在景点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河源头、小悬空寺、大梁林海等遗迹;注意当地天象,防范洪灾,建筑最好采用当地石料,避免水泥外露;适当在景区周围建设其他与景点有关的建筑,注意景区与周围的和谐。
(三)古城———公园游
此产业链中,我们将以“古城”作为依托,建设与之相映衬的公园,充分利用景区资源,对景区进行开发建设。
我们可以结合景区内城门、城墙、官道、关帝庙、明代烧砖窑等古迹保存完整的特色,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显示其历史底蕴,丰富其旅游内容,为芦芽山旅游景点的建设开发新一条产业链。此外,引黄河水在宁武县的头马营村流出与汾河水汇集,可以建成“引黄入晋出水口”公园。
(四)古关———历史游
在这一产业链中,我们将以“古关”为依托,挖掘历史,开发宁武关古关———历史游产业链。这一产业链以宁武古关、阳方口长城为主线,对有历史意义的事迹、资料进行整理,开展古关———历史游,建立红色系列产业链。发挥宁武关老革命区的优势,积极开展古关———历史游产业链,将红色系列旅游打造为独特亮点。此产业链围绕的主线景点为:鼓楼、内长城、周遇吉墓、禅房夕照、石壁流虾等具有丰富历史意义的景点。
(五)结合独特性,扬长避短
结合芦芽山景区特色和存在问题,扬长避短,发挥芦芽山景区特色,将森林作为主线开展芦芽山景区生态文明游。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为主,兼顾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使景区发展达到旅游、知名、休闲、避暑、科普、环保的目的。
芦芽山景区开发必须遵守三项原则:
第一是合理开发与开发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将充分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与加强资源的保护工作结合,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使生态旅游资源能够持续利用、芦芽山景区能够持续发展。
第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点的原则。充分发挥芦芽山景区资源优势,突出山地特色,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独(汾河源头)、特(悬崖栈道)、新(悬空村)”旅游产品。
第三是硬软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将硬件建设(交通条件、服务设施)与软件升级(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优质上乘的服务,才能有效地促进芦芽山景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六)针对芦芽山景区规划发展的营销方案
方案一:特定群体营销
本方案根据职业来划分群体,选定媒体记者、作家、摄影记者三类人群。该方案也是为主体方案服务,希望在全年时间里选择与旅游相关的精英人士,有重点、有力度地将山西芦芽山的世外风光展现给大众。首先,邀请部分知名媒体的记者和知名作家前来。风景区主办方应以中档或高档水平接待,全程旅游免费,旅游时间3~5日不等。对记者或作家的要求就是在部分媒体上发表自己对芦芽山的感受和评价,通过图文并茂地编导出有迹可循的人文历史故事、剧目和影视片,进行大力宣传,同时,邀请专业的摄影人士,让摄影家们拍出自己心中的芦芽山,在核心风景期刊上发表,山西芦芽山风景区拥有图片的使用权。以此来提升景区知名度,使之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标杆和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旗帜。
此方案,我们主打媒体牌,通过与拥有媒体资源的人士合作,节省媒体费用,互利互惠的同时,树立山西芦芽山风景区的品牌。但是,方案中邀请知名人士难度较大,需要提炼邀请名人前来的主要吸引点,同时,全程接待费用较高,需要另拨资金投入招待费用上。
方案二:新形式营销
目前许多城市都推出了自己的旅游卡,比如成都的“熊猫卡”,刷卡免费游览11个成都市景区(点)。也可选择在成都指定地点,通过对该卡充值,到“最佳旅游联盟单位”(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消费,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比如上海都市旅游卡,该卡集多种消费方式于一身,在沪上多个景点、酒店、旅行社使用旅游卡时,都能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其中部分景点的最大优惠幅度可低至6折,同时还能够当交通卡使用。借鉴于此,我们也可联合山西部分知名景点推出极具山西特色的“旅游卡”,或在此基础上,推出山西“芦芽山旅游卡”。顾客只需办理相关手续,并定期充值,即可享受到最大限度的旅游折扣。通过办理旅游卡的方式,将目标受众信息聚集,建立“旅游刷卡”消费模式。以前,许多单位逢年过节都是为职工发放超市代金卡,把这种模式作为企业对职工福利的一种,我们想通过“旅游卡”的方式,以后让许多的企业集体出游,商务旅游都“持卡而行”,让“旅游卡”也成为企业福利或逢年过节送礼的一部分,形成“送旅游卡就是送健康、送开心”的消费理念。
此方案,通过旅游卡将目标客户聚集,便于既定客户的维护和管理,也使以后景区广告信息能有目的、有重点、有效率地传递到目标受众。并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和扩大潜在客户群。
芦芽美景,因时而异,因地不同。芦芽山风景区以传奇的人文、优美的环境和宜人的气候吸引着中外游客,是人们旅游、休闲的理想之地。宁武县处于晋西北管涔山南麓,全县面积总计1987.7 Km2,平均海拔达2000 m,总人口14.89万人。向南与省城太原相距180 Km,向北与大同市相距180 Km,县城位置处于北同蒲线的中点。由于境内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长期的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宁武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宁武县独有的珍贵资源,在华北地区具有密集度高、品位高的特有优势。芦芽山及相关景区,值得我们去发展,去完善。
参考文献
[1]任宁虎,王卓.宁武文物图志[M].三晋出版社,2015.
[2]中共宁武县委宣传部.宁武百年历史记忆[M].三晋出版社,2011.
3.山西旅游规划行业发展 篇三
[关键词]行业忠诚度提升;旅游职业人才;职业发展规划
20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旅游教育界和业界一直在为“供需错位”的问题所困扰:—方面是旅游院校为旅游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是这些人才中的不少人或在择业时转行,或到旅游企业后不久因升迁无望或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等各种原因纷纷流出行业。不论是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角度、旅游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角度、旅游行业及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角度,还是从社会范围内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提升旅游人才行业忠诚度已成为业界、教育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旅游职业人才市场现状
1旅游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契合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市场需求庞大。预计到2015年,中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游客市场总量可达30亿人次。行业能否达到预期发展,人才是关键。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企业,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旅游行业的从业者,更需要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随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逐步过渡,随着旅游线路、旅游专题、旅游形式、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旅游产品的重大革新,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不仅仅是数量的需求,对旅游人才质量的期盼也不断地升温。
2旅游专业人才的低就业率
旅游院校每年培养出来大量的旅游人才,真正从事旅游工作的却是极少数,大量的毕业生却从事其他工作,尤其是本科毕业生,他们会更愿意选择考研或是从事旅游教育,而不是直接到旅游企业去就业。而即便是在酒店、旅行社里,会计、人力资源、计算机系统、市场营销等岗位对口会计、人力资源、计算机、市场营销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哪个岗位上放都显得不够专业。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比较多的是非旅游管理专业,这就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低就业率。其结果就是现在正在从事旅游工作的员工绝大部分并没有直接接受过正规的旅游教育,这就给旅游服务质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旅游从业者的高流失率
旅游从业者大都需要从基层做起,而基层工作比较辛苦,尤其是酒店业、导游职业,不仅工作时间长,薪水不高,还要面对日益成熟的顾客的要求,这种工作要求对刚毕业的年轻人往往难以适应。据调查近年来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一般在10%-20%之间。实际工作中,旅游业的人际关系往往比较复杂,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无法适应,以上种种情况都造成了这些旅游企业人才的高流失率。
二、旅游人才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1行业的认可度较低
人们普遍认为旅游行业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处于基层的工作人员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旅游专业人才雄心壮志想要一展抱负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的上级竟然是比他学历低很多高中生或者中专生,这个时候他的落差感会让他不能接受,对于他刚刚从事的这个岗位就会有一定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从社会大众的角度出发,大多数人都认为服务行业就是伺候人的行业,这样的传统观念,会让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愿意选择旅游相关工作,行业认可度较低。
2自身期望值的偏差
对于刚刚毕业的旅游专业学生,大部分人都会想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工资和福利可观。可整个旅游行业,不管是从事导游、进入酒店、还是在旅游景区工作,其工资都会比同档次企业低一些,这样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对待遇问题就会形成一定的期望值偏差。另一方面旅游专业学生期待在短期内有充分的晋升机会,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而旅游企业都会喜欢一些有过工作经历的熟手,即使学历不高,但是在短时间内参加培训即可上岗,所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特别是本科毕业生,在寻求旅游行业岗位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自身期望就会出现偏差。
三、基于行业忠诚度提升的旅游人才职业发展探讨
1旅游职业人才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的管理首先需要的是了解个人的优劣势,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并能够合理的处理好工作和个人的关系。这两方面的提高,对于确定职业生涯的战略目标有着指示性的作用。如果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就能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见图1)。
2旅游企业为旅游职业人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除了员工自身的努力,旅游企业针对旅游专业人才要具体设计可实现的职业生涯计划。主要包含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计划、职业生涯通道设置、企业继任计划、顾问计划、退休计划以及企业职业生涯落实措施等诸多内容(见图2)。
3培育旅游行业忠诚文化
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行业忠诚度高的旅游人才,需要培育旅游行业忠诚文化与之相适应。一方面旅游从业者要充分了解旅游企业各部门工作性质及工作流程,客观分析其职位或者部门特点,再结合自身的综合能力选择比较正确的发展方向,形成人才——岗位——要求匹配的文化;另—方面旅游企业要用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文化机制吸引和留住员工,要掌握员工的情绪和思想动态,要鼓励员工积极发表意见和看法,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和决策时应该主动听取员工的意见,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从而形成和谐、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员工建立起对旅游工作的自豪感。
基于行业忠诚度提升的旅游人才职业发展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旅游人才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旅游人才个性管理与企业内共同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持续的、适应性的过程。
4.清徐县旅游发展规划 篇四
旅游资源: 宝梵寺宝梵寺位于清徐县城西南10公里的东于村北隅。是太原地区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筑。该寺宋代名“宝林禅院”,辽、金时期称“宝安寺”,明、清两代为“宝梵寺”。宝梵寺即佛家宝刹之地。据寺院现存“宝林禅院新公塔铭”记载,该寺在宋宣和元年以前就已经香火鼎盛了。之后,明成化十一年重修,清光绪十八年重建。寺内壁画、塑像、砖雕可谓独树一帜,堪称三绝,是太原地区难得的一处清代艺术宝库。现存宝梵寺占地10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青砖砌墙,布瓦盖顶。山门面阔三间,出檐为青砖透雕仿木垂花形,砖雕葡萄、鲜果、鲜花、动物,剔透玲珑,栩栩如生。处处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艺及较高的艺术品位。山门内泥塑哼哈二将手持兵剑,威风凛凛,分列两旁。左右各设券门及钟鼓二楼。弥勒殿似一顶花轿停在院中,内塑弥勒佛坐像笑看世间。尔后拾阶而上,为该寺大殿。前廊施石柱石联,上悬楷书金匾“华严真境”。内设神台,上塑三世坐佛,金面金身。清泉寺
清泉寺位于清徐县城西北七华里的中隐山小峪沟,俗称“小峪寺”。因寺前清泉汩汩,昼夜长流,故又名“清泉寺”。山西省人民政府一九五七年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泉寺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后经明清多次修葺。寺依山而建,群峰环抱。置身寺中,仰可察山峦云霓,俯可视晋川风光。“清源八景”之一的“中隐环清”即指清泉寺风光。
清泉寺分为西、中、东三院、观音阁、东西厢房、正殿为中院;西院为僧侣居所,内有水井、石碾、五福洞等建筑;东院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九莲洞依山而建,为主要建筑,供香客、游人留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山西省清徐县申报的“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山西省清徐县参与申报的“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清徐徐沟背铁棍)”,人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山西省清徐县参与申报的“砖雕(山西民居砖雕)”,人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10年,山西省清徐县申报的“清徐彩门楼”,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小城,清徐具有经济较为发达,具备旅游资源,交通便利等发展旅游的前提要素,支撑条件较好。从对清徐县旅游资源的研究可以看出,清徐县的旅游资源涵盖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景观、民俗文化体验、工业旅游参观、农业休闲采摘等多个方面。
清徐旅游发展主要具备这样一些优势:
区位优势
清徐县紧邻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县城距太原市区仅38公里,县境北紧靠太原市著名景
点晋祠。太原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山西地理位置和交通的中心,是许多游客来山西旅游的中转站。清徐县作为太原市的卫星城市,交通十分便利。同时清徐具备太原市及其周边郊县所欠缺的污染较轻、特色明显、田园风光等特点,十分有利于发展城市周边游和城乡互动游。
清徐县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县毗连,南与祁县,文水县为邻。晋中市是著名的晋商旅游带,这里分布了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王家大院、三多堂、渠家大院等晋商旅游景点。百年前叱诧商场的晋商故里是近年来旅游的重点,也是山西省对外旅游宣传的焦点。但是整体晋中旅游资源内容都偏于厚重,有强烈的文化历史感却少几分轻松悠闲的气氛。清徐县的重点旅游资源恰恰与晋中内容不同,资源互补。葡峰山庄采摘轻松休闲,马名山远眺舒心旷目,县城中心的东湖荷花盈盈,杨柳依依,是北方县城难得的风情。这些令人闲适的景致冲淡了深宅大院带来的沧桑沉重之感。同时参观醋厂、酒庄等工业旅游可切合“当代晋商”主题。
据2006年旅游旺季的数据,仅乔家大院一处景点一天的旅游门票收入即超过40万,如能借晋商旅游热之势,将集中在晋中旅游的游客分流至清徐,将是极大的商机。现在,外地组团来山西旅游多选择晋中晋商旅游区和五台山两点一线,夜晚住宿太原。游客晚间的旅游项目几乎完全未开发,集宿、娱、购于一体的休闲山庄几乎为空白。太原附近虽然也有一些民间投资的度假山庄,但大多为太原、晋中等当地消费者服务,并没有进入旅游服务一条龙体系。区位上的不足在于,虽然与晋中旅游区地理位置不远,但是并非直接经过。清徐方向整体人流量大大逊于晋中。隶属于太原市的晋祠风景区与筹建中的晋阳湖度假区与清徐存在竞争。
产业优势
清徐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粮食、蔬菜、畜牧、葡萄四大产业为主要产业。产业结构决定了清徐县环境污染较少,这是发展旅游的一大优势。尤其结合2006年国家旅游主题为“工农业旅游”,2007年国家旅游主题为“和谐城乡游”的大背景,发展旅游时机良好。
在清徐,醋工业已经发展成型成规模,在国内也不多见。葡萄业更是全国四大葡萄生产基地,可以说已经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且都属于易于和旅游结合的轻工业。这一点在重工业发达的山西省比较难得,与太原市周边其他小城市比较尤为突出,古交市以发展工业为主,阳曲县虽然也是自然环境较好的农业县,但是区位条件不如清徐。晋中市榆次区城市化比较突出,且资源和晋中市其他旅游区雷同,缺乏亮点。清徐县与之相比可发挥县域旅游灵活,地方特色浓郁的优势。可见,清徐的现有产业容易向旅游及其相关产业转型,明确了旅游依托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下一步对内的旅游规划上的明晰,对外的宣传上重点突出。同时,利用好产业优势,并不仅仅是获得宣传和资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现有产业和旅游的结合点。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大部分县域旅游还停留在单纯一个或者几个要素的开发和收益上。以“购”一项为例,大多数人都有旅游购物的经历,在云南购买翡翠、茶、工艺品,在海南购珍珠、购咖啡,但是有多少在山西参团旅游的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醋厂、葡萄酒庄后购物呢?作为旅游收入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购物如果通过原产地旅游来完成而不是游客自己在超市、特产厝完成,无疑成交率要高的多。当然,这也要求现有的产业做出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合和调整。
品牌优势
在对清徐认知度的调查中,对“提起清徐您首先会想到甚么?”这个问题的答案,醋占98.6%,葡萄为83.7%。可见清徐醋和葡萄的知名度已经打响。“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清徐背棍、铁棍等民间社火也享有一定知名度,可以说,这三大已经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是清徐旅游发展的一块成型的金字招牌。
在商业广告日趋成熟的今天,品牌的塑造越来越重要,不但各个领域都要求品牌树立,对品牌的内涵也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名称、标识上,更重要的是品牌故事,品牌文化的挖掘。据报道,一些民营企业为了使其产品品牌具有文化内涵,不惜高薪聘用文化写手对其进行全面包装,制造所谓的品牌故事。浙江的一些服装企业也纷纷兴办博物馆。旅游亦是,大连市注册“浪漫之都”,苏州以“东方水城”为商标,南京更是注册了“博爱之都”的所有商标类别。这些有些是和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也有些是属于当地文脉不足的情况下为旅游量身打造的。一位国内品牌专家曾说过,你们山西有那么多丰富的历史资源,那么久的文化,有那么多的故事,要搞旅游,这是别人想要都要不来,想编都编不像的啊。清徐县具有天然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老西儿”做醋的神秘过程,“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发源出处,山东人王勋多次恳请皇帝,二返徐沟任县令,自己掏钱大闹背铁棍的传奇故事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资源,是可以打出的品牌,是吸引游客前来探秘的文化故事。清徐的现有这三大品牌还有一项优势,即品牌的独一性。除了葡萄稍逊外,背棍铁棍是外地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鲜民俗,山西的醋更是家喻户哓的品牌,提起醋就会想到山西,提起山西就会想到醋。旅游也是一个品牌,与旅游的结合是对原有品牌的提升,也是一个促进。但是,如何将现有品牌梳理、维护、提升,仍然存在不足。很多人知道山西醋却不知道山西醋大多出自清徐,“清徐的葡萄”也还停留在省内闻名的阶段。清徐对自身的定位是“中国醋都,葡萄之乡”,然而在互联网上搜索“中国醋都”,跳出来的第一项竟是清徐县生产黑心醋的消息。其他搜索结果中提到清徐县的也很少,更不要提官方网站了。在中国另外一个产醋的重要基地——江苏省镇江市,随便问一个路人,哪里买醋最正宗,几乎被问者都会指向市内最大的一家“恒顺”醋厂,使得当地其他卫生不过关的小作坊醋几乎得不到什么市场。这说明了“口口相传”这种口碑式效应尤其在醋这种传统特产上的重要作用。山西醋无论从历史上还是实力上都毫不逊色镇江醋,但是在南方和海外市场上,消费者却多知道有镇江醋而不知道清徐醋。山西省2006年接待旅游人数为7300万人次,如能利用好这样一个资源,将现有产业如能更好的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无疑是一种品牌的相互推广。
交通优势
清徐良好的区位条件,大于60%的平川面积以及较好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清徐在多山的山西省拥有比较好的交通条件。县城距太原市区38公里,以307(晋夏)、208(大运)国道为主干的公路四通八达、循环成网,青银高速公路穿越境内,交通十分便利。这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不足之处在于大部分文化景点如庙宇等分布较散,开发不够。宜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不急于推出清徐全境旅游,而是重点推出2~3个精品景点。针对周边城市休闲游游客、外地观光游游客等不同的目标人群,细分旅游市场,推出适合不同人群宣传的景点,将清徐的品牌打响,再进一步带动其他景点的修缮、开发。
工作重点
围绕“一河两中心”,办好2个文化节(葡萄文化节、醋文化节),开发2座城(清源古城、徐沟古城),包装2大主导旅游产品(民俗文化游、生态观光游),重点建设3个片区(以葡萄为特色的西边山生态旅游片区、以湿地为特色的汾河观光旅游片区、以蔬菜为特色的主题公园),推出10条精品旅游线路(龙林山、葡萄山庄、中隐山、西谷垂钓中心、湿地公园、集义蔬菜主题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和创意产业园、醋博园、徐沟民俗文化、红色旅游),形成北接高新区创意产业园、南联晋中晋商文化圈的大运路文化旅游产业带。
一是精心培育农家乐。充分利用葡峰山庄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清徐葡萄”成功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的有利机遇,规划和建设一批旅游设施,不断推出新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葡萄采摘为主,以农家乐为载体的农业观光旅游,使我县成为闻名省内外的葡萄文化旅游集散地。依托龙林山、中隐山以及狐突庙等文化资源,建
设观光农业生态走廊。依托西谷莲鱼混养产业优势,以“水”为灵魂,沿汾河布局,建设具有汾河风情和葡乡特色的垂钓中心和湿地公园。依托集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以农家采摘,回归自然为主要内容的全省首家蔬菜主题公园。用文化产业嫁接旅游业,推进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继续搞好醋文化节和葡萄文化节。二是精心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徐沟背铁棍是晋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抓好申报工作,使徐沟背铁棍艺术早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建设背铁棍艺术馆,推陈出新、加快改进,在继承中发展,赋予徐沟背棍新的生命力,使其走向全国,吸引世界。围绕徐沟文庙、城隍庙和娘娘庙三庙合一的特色,开发大常秦家旧宅和贾兆古民居,包装打造架火、剪纸等品牌,开发特色小吃系列产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启动狐突庙、清源文庙、徐沟城隍庙(文庙)保护修缮工作。依托三国演义城和罗贯中纪念馆,大力弘扬贯中文化,扩大贯中故里的知名度。利用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延伸老陈醋产业链,积极筹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创意产业园和醋博园,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辐射力的醋文化品牌,全力打造中国醋都。我们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把这些“非遗”大造成我县特色旅
游产品。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我县革命老区的优势,尽快修缮清源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和洛池渠日军屠杀遗址,开辟红色旅游线路
据了解,清徐县全力打造的“四区两园”产业板块,即:现代农业示范区、清徐经济开发区、西边山生态旅游区、徐沟文化产业区、食品科技工业园、王答汽配工业园。其中,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清徐核心区域,南北长14公里,东西宽11公里,涉及汾河流域、208国道沿线的孟封镇、徐沟镇、清源镇、西谷乡、王答乡、柳杜乡等6个乡镇的43个村,区域总面积21万亩,耕地面积17.1万亩。主要通过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与高效管理,引进一批农业大项目,打响农业、农产品品牌。目前,清徐县已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牵头制订了示范区初步规划,新建、扩建菩净生物、美锦农艺园、康培集团苗木基地、良源集团产业园等33个,完成投资4亿元。
清徐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是经国家发改委同意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已完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区以打造循环经济为核心,重点发展煤气制甲醇、煤气合成氨、尿素等,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西边山生态旅游区:通过高标准编制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市场化运作,整体开发以葡萄为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依托清徐县境内的葡峰山庄、中隐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点、龙林山风景区和丰富的文物资源,打造以农家乐为主题,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徐沟文化产业区:主要依托清徐丰富的文物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整合省内山西特色文化元素和文化资源,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打造集展示、创意、生产、销售、交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群。山西警官学院、幼师、戏曲职业学院、建筑职业学院等院校将搬迁至此,打造全省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食品科技工业园: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和老陈醋驰名品牌优势,规划发展食醋、葡萄、肉类、乳制品等食品加工产业。拓展食醋保健、美容、洗浴等应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清徐特色的老陈醋产业集群,形成更具影响力、辐射力的醋文化品牌。
5.山西煤化工发展规划 篇五
2012年,山西省规划重点项目838个,总投资2,360亿元,其中,现代煤化工项目74个,占项目总数的8.8%;投资总额274.4亿元,占总投资额的11.6%。
一、晋东基地
晋城、长治、阳泉等市,是中国最大的无烟煤供应基地和重要的化肥生产基地。发展重点将以化肥、氯碱行业为基础,清洁能源行业为特色,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煤化工产业集群。
化肥重点项目:主要有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等6家企业的8大项目,实现产能300万吨。到2011年,晋东基地尿素产能达到600万吨、硝基复合肥产能达到150万吨,化肥行业销售收入实现150亿元。合成氨能耗指标步入全国先进行列。清洁能源项目:主要包括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二甲醚项目、煤基合成油等5大项目,实现产能136万吨。项目重点建设晋煤和潞安两个合成油工业园。
氯碱化工项目:主要依托山西潞安集团、山西瑞恒(襄垣煤矿)、山西沁能、中盐运城盐化集团等6大集团,建设6大项目,实现产能115万吨。到2011年聚氯乙烯产能达到150万吨,氯碱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晋中基地
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等市,是中国最大的优质焦煤供应基地、焦炭生产基地和煤焦化学品深加工基地。发展重点是依托重点企业,充分利用焦炉煤气、粗苯、煤焦油等焦化副产品,提高原料集中度,实现精深加工,打造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全的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焦炉气制甲醇及深加工项目:支持山西焦炭、山西焦煤、山西大土河等15家重点焦化企业,建设15大项目,实现产能280万吨。到2011年,甲醇产能达到300万吨,甲醇及深加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焦油深加工项目:重点建设交城夏家营、孝义梧桐等工业园区。支持山西宏特、山西焦化等大型先进企业,以及河津太兴、介休佳乾、山西永东等7家大型煤焦油粗加工企业,建设9大项目,实现产能73.2万吨。到2011年,该基地煤焦油加工能力240万吨,焦油深加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
粗苯深加工项目:依托山西三维、太化宝源化工等五大集团,建设五大项目,实现粗苯加工量58万吨。以太原蓝星化工搬迁改造为契机,建设年产18万吨TDI、20万吨MDI项目,推动粗苯深加工产业链大型化、精细化发展。到2011年,粗苯深加工能力100万吨,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
精细化工项目:重点建设洪洞赵城、临猗丰喜等工业园区,着力发展煤精细化工,提高精深产品比重,优化煤化工产业结构。依托山西三维等10家企业及14大项目,总投资549,858万元,实现产能172.3万吨。2011年,精细化工种类30种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三、晋北基地
6.东光村旅游业发展规划 篇六
为全面贯彻落实旗委、旗政府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文化的指示精神,促进促进我乡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塑造朝鲜族特色旅游品牌、建设朝鲜民俗家庭旅游点为重点,以体验朝鲜族风情,品尝朝鲜族美食为突破口,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为保障,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展示文化内涵,加快培育一批旅游精品,把东光村建设成为以朝鲜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佳地。
二、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办好朝鲜民俗家庭旅游业,是传承和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文化,提高地方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此问题,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快速推进。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规划,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
围绕建设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全面规划开发利用东光村旅游资源,形成哈——大——齐——呼旅游线上重要的支点,带动经济发展。认真做好东光村今后旅游业发展
规划,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家庭游、观光游、民俗风情游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二)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拳头旅游产品
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依据,大力开发建设旅游资源,形成东光村旅游核心吸引力,统筹规划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着眼于发展“大旅游”,促进旅游各要素的有效组合。同时要协调好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关系,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合力。重点开发朝鲜族歌舞文化、起居文化、饮食文化和农业观光文化。不断加强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举办全旗丹敖节为龙头,组织办好特色民俗节庆活动,增加乡村文化亮点,提升发展家庭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四、建设内容
(一)发展朝鲜民俗家庭旅游。
新发乡是全区唯一的朝鲜民族乡,具有独具特色的民族资源优势,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近期要着力做好东光村朝鲜民俗家庭旅游点的开发和建设工作,使其逐步实现市场化、规范化经营。按照每个发展民俗家庭游农户的自身特点,对室内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家具、摆设突出朝鲜族特色,室内进行建设典型的朝鲜族土炕供游人住宿和体验;实行挂牌经营,每个发展民俗家庭游农户门口悬挂突显朝鲜族特色的牌匾;房外墙体上绘制民族特色的图画和宣传栏;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整治,清理垃圾、柴草垛,以清洁美观的环境
迎接游客,有条件的家庭旅游点院落内建设民族特色木制凉亭,还设置民族特色的小品,供游人休息和娱乐。
(二)民族采摘园建设
结合家庭旅游点的发展,建设5处1000平方米的大棚式采摘园,种植沙果、杏子、葡萄、西红柿、苏子叶等果树和民族特色新鲜蔬菜,供游人采摘和体验农家生活。
(三)垂钓区建设
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两处面积为6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养鱼池,岸边建设若干个凉亭或垂钓台,供游人在这里垂钓休闲。
(四)农业观光区建设
依托3400亩优质水田、水田衬砌工程和朝鲜族悠久的水稻文化,规划建设500亩的水田观光旅游区,精心选择水稻品种,认真做好田间旅游观光线路的设计和建设。
(五)深入挖掘民族歌舞文化和民族餐饮文化,打造民族特色品牌
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打造民族特色旅游文化品牌,以进一步加快朝鲜族新发民间艺术团的建设为重点,完善活动场地、服装、道具、音响设备等的建设,以文化体育活动为先导,繁荣民间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形成民族文化发展大格局,以浓郁的民族文化凝聚人心,提升人气。依托朝鲜族特色饮食文化,在进一步规范现有民族餐饮饭店经营管理和服务行为的同时,加强餐
饮环境整治,扩大经营面积,开发传统的朝鲜族美食。游客可以参与体验制作朝鲜族传统美食过程。
五、工作措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以政府投入,群众自筹等形式,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村屯道路、停车站点等交通设施,改造村屯小巷,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加强餐饮娱乐场所和住宿场所的建设,以规范、舒适的环境迎接八方来客,不断提高东光村的接待能力。
(二)强化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引导和培训,提高从业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全乡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大宣传力度,推出民俗旅游精品,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提高东光村民俗家庭旅游知名度,树立东光村民俗家庭游品牌。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旅游设施建设,通过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建设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企业,不断完善旅游设施的同时提升服务能力。
新发朝鲜族乡人民政府
7.山西旅游规划行业发展 篇七
1前洋村基本情况
前洋村位于古田县卓洋乡东北部, 距县城关46 km, 离宁德68 km。村落坐落于群山之中, 两条水系汇流于东南, 山环水抱, 环境优美。前洋村村域面积为4. 02 km2, 全村257 户, 1 120 人, 以香菇、白木耳为主导产业, 年人均纯收入11 800 元。村庄内部有村委会、便民服务点等为村民服务的公共设施。前洋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近70 余幢, 且集中连片分布, 占地面积近300 亩, 其规模之大、保护之完好, 为县内乃至全市少有。
2 基于旅游发展的村庄规划思路
2. 1 深入挖掘村庄特色资源
1) 自然资源。前洋村以环境优美, 生态资源丰富著称, 2011 年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村, 2014 年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庄森林资源丰富, 植被完好, 风光宜人, 有石鸟、风水林等旅游景点。此外, 有闽东第一温泉之称的廖厝温泉距离前洋村仅约5 km, 是前洋村庄旅游发展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
2) 传统村落与建筑。前洋村历史悠久, 宋代时隆兴古寺建设于此。明末清初, 魏、李、余三姓相继入堂, 村落格局基本形成。虽历经数百年发展, 前洋仍保存完整的传统风貌特色, 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前洋村传统建筑多为土木结构, 曲线封火上墙是其最为突出的外部特征。土墙多裸露本色, 或以刷白处理, 与封火山墙、炮楼组合在一起, 别具地域风格。前洋传统建筑均讲究装饰, 木雕、石雕和砖雕极为精美, 与整座建筑有机地融为一体。其中门窗处多为镂空悬雕, 有拼字、几何形等图案, 厅堂斗拱、走廊花门、屋宇梁托、檐下等构架都刻有精美的花卉、人物、鸟兽等, 所雕刻的形象大多鲜明生动, 立体起伏, 层次清楚, 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3) 历史环境要素。村落留存有7 座古井, 井台周边的空间是村民日常打水、洗涤、交流的场所, 由此形成一个亲切宜人的活动场所。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驿道从北向南穿村而过, 水圳、石桥、廊桥、风水池、风水林均保存完好。此外, 村落中还有宋时期的隆兴寺遗址和不同时代的古墓葬。
4) 红色文化。前洋村属老区基点村, 是早年闽东地区重要革命根据地, 左丰美、黄扆禹、余三江等革命前辈曾在此开展革命斗争, 保存有较多的红色遗址、遗物, 红色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2. 2 保存传统村落与特色建筑
前洋村选址于四周群山环抱之中, 云雾萦绕, 风光秀丽, 气候宜人。村落坐西北朝东南, 倚靠东门山、马仙岗、虎山岗形成的连绵冈峦, 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缓缓降低, 形成一大片相对平缓的洋面, 南面遥对金牌山。金狮公溪从北向南贯村而过, 与西南边来的佛殿溪汇合于村东南, 再向东流出。洋面上有五个小山丘, 全村形成“前挂金牌, 背依翠岫”“五鲤游洋中, 双龟把水口”的风水格局。
前洋村落整体依山而建, 早期前洋先祖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奠定了基址, 并以此为基点, 向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发展, 从而形成现在西北高处为明代民居建筑, 中间大部分为清代建筑, 东南较低处则为民国时期建筑的布局特征。不同时期的建筑分布在山坡台地之上, 高低错落, 具有丰富的外轮廓线变化, 极富层次感。规划布局保留现状村庄层次丰富的建筑肌理, 充分考虑地形及旅游服务的要求, 完整保存传统民居建筑群落, 依山形成有特色的山地民居形态。
2. 3 充分引导村庄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前洋村生态基础优势, 依托村庄自然环境和乡土特色, 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度假、绿色食品等产业, 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在一起。大力打造当地农业品牌, 深入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 整理现状零散的食用菌种植棚, 集中设置; 充分挖掘村庄农田的潜在价值, 考虑到前洋村农田比较独立, 可开发成一个个独立的农场, 每个农场能有自己的特色。如特色花卉农场, 有机蔬菜农场等, 既可生产农产品, 也可为游客提供一个农业观光、种植采摘体验的场所。
3 前洋村规划设计
3. 1 规划布局结构
村域内规划形成“旅游服务区、古村文化区、田园观光区、森林体验区、生态保育区”五大功能区。旅游生活服务区: 为游客提供接待、餐饮、住宿、医疗等服务以及为村民提供居住、公共服务的区域; 古村文化区: 古建筑集中, 传统风貌保存完整的区域; 田园观光区: 主要开发梯田观光、农耕体验、私家农场、油菜花田等特色农业观光项目; 森林体验区: 主要开展森林旅游、森林体验、登山健身等特色项目; 生态保育区: 村庄的生态涵养、森林保育区域。
规划以传统村落为依托, 突出居民点特色, 形成“一心、一带、一环”的布局结构。一带: 沿村内小溪形成的滨水景观带, 串联滨水重要节点和生活空间, 凸显居民点内的滨水生态景观; 一心: 即村庄内依山就势的古建筑群, 为村庄的重点保护核心和景观核心; 一环: 即四周环绕村庄的生态山林。
3. 2 环境与建筑整治
保护村庄原有的水系网络, 根据现状水系调研与分析结果, 针对自然驳岸、村口滨水空间、水塘进行分类整治。对溪水整治应该保留自然驳岸, 清除杂草, 种植亲水的特色景观植物, 杜绝采用水泥浇灌等方式修建生硬的河岸进行整治。在滨水较开阔的场地修建水边步道、开辟滨水活动场所、局部设置亲水平台; 保留村口滨水空间, 增加水车进行装饰, 增强亲水趣味性, 亦可延续滨水生活空间的乡土性和亲水性; 对现状村内水塘进行保留, 在水塘内养殖观赏性鱼类, 种植荷花等观赏性植物, 在水塘周边铺设鹅软石休闲平台, 丰富水塘周边绿化。
对现状各类建筑采取分类型分步骤的方法进行整治, 整治方式主要有修缮、改造和拆除。将平屋顶改造成坡屋顶, 采用仿瓦材料在女儿墙处设置假坡; 采用喷漆的办法将裸露的红砖外墙改造成青砖; 增加木色窗框; 丰富房前屋后绿化景观。对于严重影响村庄风貌的建筑, 近期可先进行外立面整治, 远期建议逐步拆除。
3. 3 村庄旅游规划
1) 旅游品牌策划。品牌是基于旅游目的地文脉、地脉以及能充分调动市场眼球关注的目的地形象, 它是以旅游产品为载体, 借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以传播独特性和前瞻性的思想和行为。前洋应该把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 结合紧靠廖厝温泉优势, 打出“红色古村、温泉之乡”的特色旅游品牌, 旅游宣传口号可为“红色之旅, 古韵前洋”“游前洋古村, 泡廖厝温泉”。
2) 旅游线路规划。驾车到村口游客中心, 下车后来到村口公园观赏风水林内古树名木, 走出公园展现在眼前的就是古朴风貌、依山就势的传统村落, 在这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古朴熟悉的建筑、清澈悦耳的小溪、生机盎然的田野。感受完村庄的风貌, 游客可乘坐电瓶车 ( 远期增加) 也可自驾前往田园观光区参观, 参观完田园观光区可选择前往廖厝泡温泉, 最后再返回村庄住在山旅驿站、亲子农家乐里, 体验独具特色民宿。夜晚的前洋十分安静, 村里可在村口广场举行篝火晚会, 增加夜晚的气氛。水、美景, 以亭台游路相连, 激发游客们休闲游览的热情, 创造与自然相结合的生态景区。
4 结语
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 带动乡村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 将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前洋村村庄规划通过整合村庄旅游资源, 将整个村庄开发成一个生态旅游景区, 充分迎合旅游市场的需求, 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回归乡村的度假休闲地, 为前洋村庄带来了动态的经济发展载体, 也为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塑造美丽乡村风貌提供了指引, 对该类村庄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结合古田县前洋村的基本情况, 提出了基于旅游发展的村庄规划思路, 从规划布局结构、环境与建筑整治、旅游品牌策划、线路规划等方面, 阐述了前洋村旅游规划设计方案, 以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塑造美丽乡村风貌。
关键词:村庄规划,乡村旅游,特色建筑,景观植物
参考文献
[1]潘宜, 程望杰.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庄有机更新规划——以武汉市刘家山村村庄规划为例[J].规划师, 2010 (sup) :253-256.
[2]朱霞, 陈茁.织补旧肌理, 营造新环境——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柿子集村村庄规划[J].理想空间, 2010 (12) :56-59.
8.旅游乡镇规划 篇八
关键词: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 旅游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222-01
步云山乡位于庄河市北端,东与仙人洞镇、西与桂云花乡、南与蓉花山镇接壤,北与盖州一山之隔,四面环山,是典型的辽南山区乡,呈“八山一水半田半庄园”格局分布,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和北黄海沿岸开发开放的节点。步云山距“辽南小桂林”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冰峪、国家海岛森林公园“海上盆景”海王九岛、石城岛以及银石滩、天门山、城山古城等名胜古迹车程不超过1小时。该文以《步云山乡总体规划》为例,探讨旅游乡镇规划。
1 规划背景
大连实施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和东北核心城市规划,以庄河为中心的黄海城市组团,是北黄海沿岸开发开放的主体。庄河市旅游发展以温泉水乡生态庄河为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生态、温泉、海岛等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一流的东北独具特色的旅游名城。发展温泉旅游产业,是辽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步云山乡是庄河市北部山岳旅游区的核心城镇;同时步云山温泉旅游经济区的确立,为城镇发展未来依靠旅游业和服务业,提供新的机遇。
2 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1 旅游资源现状
具有“云、山、林、泉、河”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旅游发展得天独厚。云—辽南第一峰的步云山。步云山属于千山山脉余脉,山势险峻,层峦叠障,怪石嶙峋,气势磅礴。峰顶常有云雾弥漫,步云山由此而来。山—老黑山海拔1078 m,堪称辽南第二峰。古树、古石坡、古炭址,共同组成了老黑山特有的古老神韵。林—老黑山生长着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最原始的5000亩原始次生林,古老而神秘。其中有不少珍稀而神秘的植物。泉—冷地与热地并存,既有热泉,又有大叶沟的永冻地,构成天然的阴阳空间结构,步云山乡有东北第一泉的美誉。河—蛤蜊河发源于老黑山,到碧流河水库入口处,约有百余里。缓流碧波荡漾,急流浪花飞泻。
2.2 旅游业现状
步云山乡是庄河市重点旅游小城镇,是大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是大连冬季“3S”旅游景点。获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全乡四面环山,地貌奇特,风光秀美,被列入大连生态功能保护区。步云山温泉度假、蛤蜊河漂流、沟域资源丰富。乡域内以步云山、老黑山、蛤蜊河、温泉自然资源为中心,以此开发多种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形成有机的整体、带动全乡的旅游发展。
3 旅游发展规划
3.1 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
近期:旅游开发成型期,旅游建设投入和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具有一流的生态环境,集温泉度假、休闲养生、生态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东北著名、全国知名的北方温泉生态旅游胜地。远期:旅游成熟期,旅游区规划建设项目全部完成,随着旅游区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时期,形成自己特色。成为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温泉生态旅游胜地。
3.2 旅游形象定位
云山奇境,步入青云—— 云、山、林、泉,东北第一温泉小镇。
3.3 旅游规划布局
乡域旅游总体规划布局采用“三区、一核心、一带、八大景观”的新格局。(1)三区:步云山风光区、温泉养生区、生态农业区;步云山风光区—— 以步云山,老黑山丰富的自然山水、森林等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特色项目,打造集登山观光、祈福圣地、森林探险、强身健体,科普考察、民俗民风体验为一体的步云山风光区。温泉养生区—— 以温泉、稻田等资源为依托,形成集温泉度假、休闲养生、商务会议、康体运动功能于一体的度假养生区。生态农业区—— 自然环境优美、乡村野趣浓厚、绿色食品多样、农事活动新奇、乡土文化丰富,可以为城市人提供别具情趣的休闲旅游内容。(2)一核心:步云山中心城区。(3)一带:蛤蜊河景观带。(4)八大景观:具有地方特色的八大景观。
4 乡域体系规划
以旅游经济为依托,主要发展旅游服务业,加强第三产业的带动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度发展第二产业,培育新兴无污染食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村镇空间结构既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载体,又是引导和调控区域共同发展的基本要素。通过村镇发展轴线将该乡分散、无序的经济状态变为相对聚集、层次合理的格局。构造步云山乡“一心二辅三片区”的空间结构。一心——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强城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核心区,辐射和吸引周边村屯。集中发展第三产业,建设以温泉为主体旅游业,吸引游客停留和消费,以带动全乡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二轴—— 南北步云山生态旅游发展轴及东西城镇特色经济发展轴。三片区—— 以三个中心村为辅助,形成步云山乡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加强其与城区的交通、物流、技术、信息等联系,推动村镇体系合理、有序的发展。
5 中心城区规划
中心城区以山地、蛤蜊河、热泉、鸣溪等特色自然资源为依托,形成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行政商贸及居住功能为一体的山地旅游泉镇。规划中心城区以温泉度假区为核心,形成“二轴、五区、八组团”布局结构体系。二轴:蛤蜊河生态景观轴、南北发展轴。五区:步云古韵(老镇区)、步云新貌(新镇区)、步云奇葩(旅游文化产业区)、罗岛会所(罗岛)、圣水温泉(温泉村)。八组团:温泉度假组团、北部居住组团,行政办公组团、商业服务组团和南部居住组团,旅游门户组团、民俗文化组团和步云风情组团。构筑山地旅游型城镇风貌、打造鲜明城镇特色景观。合理安排各项用地建设,优化各类建设用地,形成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突出完善中心城镇职能。提高土地开发强度,走土地集约化发展,加强环境治理与市政设施基础性建设,完善现代化小城镇的环境基础。
6 结语
旅游乡镇应立足地区优势,以区域发展大环境为背景,定位乡镇的功能。依托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创造一流旅游品牌。注重村镇产业发展,借助良好地方经济基础,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突出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深度挖掘旅游文化产业,统筹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业及其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整合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创立旅游品牌。研究旅游型城镇人口周期性变动规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旅游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2013-2030.步云山乡总体规划[S].
[2] 步云山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Z].
【山西旅游规划行业发展】推荐阅读:
山西转型发展规划07-29
宁夏旅游业发展规划09-19
池州市旅游发展规划10-26
三亚市旅游发展规划12-04
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09-30
山西旅游版小学三年级英语导学案09-01
山西省城市规划管理11-23
明清旅游古镇规划10-10
旅游规划设计目录07-08
农业旅游规划案例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