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共14篇)
1.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 篇一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校园
——岑巩县第二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会议精神及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关爱留守儿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现将我校留守儿童教育教学工作汇报下:
一、留守儿童概况
2016年秋季全校共有学生1703人,其中留守儿童有97人(含孤儿1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7%。在97人留守儿童中与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隔代监护的有84人,占比留守儿童86.6%;其他亲属亲朋监护的有13人,占比留守儿童13.4%。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来自各乡镇,父母均为外出务工人员。
二、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我校留守儿童监护为隔代监护和亲朋监护。其中86.6%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由他们代管的孩子,由于情感溺爱和知识缺乏等原因,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至于由亲戚代管的孩子,更由于亲疏关系的原因和独生子女这一特殊因素,使其不敢放手管理,他们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常常忽略孩子其他的需要。因此,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父母监护权的缺位,使他们的安全感、信任感有所丧失,缺乏对社会的好感,甚至导致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 打工父母均在外省务工,每年回家2次的有12人,占比12.37%,一年回家1 次的有84人,占比86.6%,一般只在逢年过节回家且停留时间较短。
3、留守儿童生活情况
经我校师生的调查走访,有70%留守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很好”,有30%留守学生认为“一般”。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隔代监护人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不好。一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照顾不到孩子的学习;二是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
2、行为习惯较差。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不能有效地与孩子交流沟通,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4、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5、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四、关爱留守儿童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普遍问题,而且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特殊群体正在扩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认为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妥善安排好子女,肩负起管理教育子女的责任。父母迫于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不能耽误孩子的教育,富裕了经济,影响了孩子,是得不偿失的。一个家庭中夫妻最好不要同时外出,一方外出打工,一方就近打工兼照料孩子。有条件的父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把孩子留在家的父母,要经常探视孩子,多与孩子联系,勤于与孩子沟通,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随时解决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问题,多鼓励、多赏识。让孩子心情舒畅,快乐成长。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加强联系和沟通。家长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2、学校要加强管理,倾注关爱。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常抓不懈。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学校要开设安全教育课;在生活上,要无微不至,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给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里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3、推进“留守儿童济困助学”行为。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的济困助学行为,解决其实际困难。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岑巩县第二小学 2016年10月9日
2.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篇二
关键词:留守儿童 ;指导 ;研究; 成果
一、个案描述
2014年秋,新学期开学,作为班主任,我发现班上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的激情减弱了,少部分出现厌学,个别出现不完成作业甚至逃课的情况。为了打开留守儿童封闭的心扉,利用集体,老师的关爱感染他们,转化他们,促进他们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我以王嘉林作为突破的对象,归为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开始了明访暗查。
二、个案分析
通过我细心观察发现:王嘉林存在学习动机问题,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多年,其管理主要交给祖母,使王嘉林成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干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发生。由于他每天到学校都要经过一条街,尤其是赶集天最容易受别人的诱惑,好奇心强,导致他经常逃课。
三、指导策略
1.在校积极呵护,严格要求
(1)经常和他联系,多给他关怀、友爱和帮助,多给他信任和鼓励,为他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他正视逃学的错误,帮他消除心理障碍,积极面对学习。
(2)改变教育方式,以满腔的师爱感化他。人们常说:“爱是力量的源泉。”针对他缺乏母爱(父母离异后他跟父亲)的情况,我给予他更多的师爱,让他为我的学科负责收发作业,多为他辅导功课等,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像父母般的关心,使他感受到学校就是他的家。
(3)帮助他总结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发现他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落下了一些功课,也是他害怕作业而逃学的原因。因此,我帮助他制定出学习计划,通过一次次地总结、提炼,逐步形成适合他的有效的、灵活的学习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式。
(4)与他在学习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谆谆地告诫:“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针对他对学习的态度,我采取审慎的态度,选择他最乐意接受的方式,逐步建立和谐的关系,与他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5)创造听懂课的机会。在讲授新知识的关键处或易错易混的内容时,都特别提醒他排除能够引起注意分散的一切无意干扰,促进形成有意注意,使他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6)通过组织活动,帮助他实现自我价值。利用班级、学校的活动,更多的给他展示自己个人成果的机会,让他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他是一个好动的孩子,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擅长短跑。他在校运动会上短跑50米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我积极放大他的成绩,在班级上给予表扬,激发他融入班级集体的欲望。
2.家校联系,整合渠道,增进沟通
(1)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重视家访,动之以情,报喜不报忧,对他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好人好事给予表扬奖励。利用“家长座谈会”时间,让家长了解他的学习和表现,引起家长关注孩子发展的欲望。
(2)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付诸行动。由于家庭的破裂,他爸爸为生活而劳作,为赚钱而奔波,只照顾了他的生活,忽视了他的教育。所以我要求家长尽量多抽时间关注孩子,勇敢挑起“摇篮教育”的重担,不要因为一棵树而失去了整片森林,即使再忙,每天都应抽出时间检查他的学习情况,帮助王嘉林树立起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回家完成作业的习惯。
(3)沟通家庭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首先, “环境造就人”,要求家长为王嘉林准备一间书房、一张书桌、一个书架,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其次,要求家长注重交流,沟通感情,鼓励家长在餐桌上适时地将话题引到孩子当日的学习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第三,要求家长以欣赏的目光,鼓励的眼神,实际的行动,去爱自己的孩子,让他在赞扬声中成长。
四、指导成果
1.心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王嘉林在我的关爱教育下,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表现出的内心封闭、情感冷漠,变得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具有爱心,而且关心集体,成绩也进步很大。他的生活、卫生习惯,自理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2.行为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因缺乏亲情,导致王嘉林养成的许多不良习惯,在我对他的关爱教育帮助下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3.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王嘉林不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没有了,逃学的现象不发生了,厌学的现象也改掉了,能在老师们的关怀教育下,自觉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王嘉林的变化,给我的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希望,更重要的是让我对留守儿童有了更多的信心,真正实现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的目标。
五、结语
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教师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真希望“留守儿童”这个令人心酸的词早日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参考文献:
[1]钟荣华:《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思考》,邵阳学院学报,2005年4期.
[2]续梅:《1000万“留守儿童”期待关爱》,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1日.
[3]林崇德 杨治良 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版.
[4]郑克俭 王作廷《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创新》,陕西师大出版社,2005版.
3.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经验材料 篇三
校训:爱人,守礼,修乐
2011年,宁乡县百灵鸟小学受宁乡县委、县政府的委托,创办了全县第一所寄宿制“民办公助”小学。学校以留守儿童为主要招生对象,学生在学校享受免费入学等国家助学政策的同时,还享受民办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三年的探索和研究,学校已形成了一套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科学管理体系。到目前为止,学校吸引了25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前来就读。
1.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关爱工作检查考核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了考评;建立了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家长会),交流感情,摸索方法,总结经验。
2.党员教师、学校领导、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学生结对子,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从日常家事、身边小事、生活琐事、学习难事管起,培养其良好习惯,和他们多沟通、多谈心,鼓励他们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关心辅导他们的学习。
3.建立自我成长机制,通过“十好五爱”的习惯养成教育和“阳光男孩”和“魅力女孩”的评比活动,教育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周二至周四的课外活动、每月一次的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星期三的主题班会,以及书画展、演讲比赛、读书比赛、文艺演出、体操比赛、拔河比赛、红色旅游等系列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老师和同学的关爱。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身体健康。学校成立了学生身体健康咨询医务工作室,每天为身体不适的学生排忧解难,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学校建立了天气预报制度,每天为学生预报天气,提醒学生及时添减衣服;学校建立安全消毒制度,定期对学生聚集处(学生公寓、教室、食堂)进行消毒,预防重大疫情发生;学校建立食堂工作监管制度,由后勤中心对学生食堂的货源、菜种营养搭配、防污染工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确保饮食安全;培训了一支像妈妈一样的生活老师队伍,严格招聘生活老师,要求她们有爱心、有细心,生活老师为学生洗澡、缝补衣服、穿衣、送药、半夜起来抱学生上厕所,不论寒暑,坚持每晚三次查寝,为学生盖被子,摸额头。
7.大力宣传,营造留守儿童关爱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呼吁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多篇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信息被《红网》、《长沙晚报》、《长沙新闻频道》等媒体报道。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和宣传,在我县已初步营造了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社会各界也纷纷加入了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团队。办学三年来,先后有市妇联、县妇联、县公安局、县信用联社、华良中意、香港明兴水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来校献爱心。
4.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是人口大镇,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庞大。据统计,***目前有父母双方均外出6个月以上的留守儿童200余名。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镇妇联以“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家长安心创业”为目的,在全镇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共创美好未来”的“关爱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成立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吸收共青团、关工委、教育、派出所、司法所以及“留守儿童”所在村两委负责人参加,建立健全关爱网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落实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三位一体,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触角,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号召动员“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五好文明家庭”及女党员、女教师等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充分利用双休和“五一”、“六一”节等节假日,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学习,照料生活,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镇卫生院还组织医生进村免费为留守儿童检查身体、预防疾病。派出所加强巡逻,重点排查治安和安全隐患,保证留守儿童住所安全。镇妇联配合综治办、司法所开展青少年维权行动,依法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初步形成了全镇各届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丁集中学综合楼,建立全日寄宿制学校,设立食堂和学生宿舍,解决了60多名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镇内各学校均设有“留守儿童”读书室、活动室、电脑室等,由专职人员管理,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照料。同时针对部分儿童开展“爱心一对一”义务家教,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人间温暖。
四、丰富活动,拓展关爱工作载体
一是中心社区开通爱心电话和爱心视频,让孩子在节日能到社区与父母交流,增进感情,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密切,感情纽带更牢固。二是依托镇文化站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孩子可以在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网上冲浪”,学习知识,拓展视野。文化站为孩子们购买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军旗、象棋等文体器材,并适时开展一些比赛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文体活动的兴趣。三是积极参与省妇联组织的“彩虹行动”。暑假期间,组织武汉高校在校5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关爱留守儿童专题活动。志愿者除了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和才艺培训外,还根据留守儿童各自的爱好,指导他们下象棋、打兵兵球、做游戏等,让来这里的孩子们开心之余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
五、筹资帮困,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一是用好“两免一补”政策。对留守儿童优先实行学杂费、书本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二是列入重点资助。对于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捐助,以及各种慈善机构和团体的捐赠,优先用于留守儿童。三是设立周转基金。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周转基金,用以解决留守儿童帮扶资金到位不及时的困难。
我镇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5年,我们将不断丰富完善各社区、村儿童服务站服务内容,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让这些孩子们在阳光下绽放,让家长们在奔波创业之外收获温暖和感动。篇二: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三星村中心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偏远落后的村庄,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了众多的“留守孩子”。对这些孩子的关心、教育,将成为学校工作的一大重点、难点。
我校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2名,留守学生120人,占在校学生的74%,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的为106人,这些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叔叔、大伯生活,有的兄妹相依。由于家庭管理不到位,加之周边环境复杂,这些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独特而创新的做法。
一、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实行“三先”、“三多”的工作方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校少队辅导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校少队辅导员牵头负责。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确立了学校、班主任、教师各级责任制。首先由各班主任走访调查,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集中报送到学校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老师处。再由负责老师分类存档。对留守儿童,学校实行“三先”、“三多”的工作方法。“三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三多”即: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为了把“三先”“三多”落到实处,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一再强调,并把关注关心留守儿童作为教师考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在学校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全校7名班主任,8名任课教师人人都成了“代理家长”,共同承担了120名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成了孩子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守护着。
二、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工作稳步前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育人问题上最怕三分钟热度,想起来就做一阵子。为了能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
每日一问。每天要给每一个留守儿童一个关怀的问候,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困难和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到爱就在身边;
每周一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话一次以上,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每两周一通。每两周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映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计入成长记录袋;
每季一会。以班级为单位,每季对留守儿童的委托家长(即代理监护人)培训一次,增强代理监护人责任意识及知识能力; 每期一评。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一次评价。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并评选先进工作者。学校还在全校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具体有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帮扶等形式,并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爱心人士、留守孩子、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大家说体会,讲心得,推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断向前。
三、把“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孩子真正的温馨的“家”
2012年,我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亲情电话,配置了音响、图书等,还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活动器材,具备了家的硬件。在“家”的经营维护上,我校始终把“亲情”当做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在社会上,人就像一粒粒沙子,本来是互不依靠的,亲情就像粘合剂一样,把大家聚合在一起。为此,我们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节日关怀: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充分理解留守孩子在节假日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因此,在各种节日,教师都组织留守学生在一块交心、谈心,让他们感到节日的温暖。
能力提升:我们还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拔河、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及课外兴趣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独立自主能力。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校地处偏僻农村,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为了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我校加强和村小组及派出所的联系,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净化了周边环境。另外,针对孩子道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学校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并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帮助孩子消除不良情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树立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用活动增强“家”的吸引力,以活动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和生命的热情,开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新天地。
我们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亲情为核心,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赋予别样的风采。
1、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活动,成立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如:书法小组、篮球队、乒乓球小组、羽毛球小组、故事演讲赛等。每周都有活动,具体由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负责,保证每一次活动落到实处。
2、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凝聚作用,引导孩子乐学上进。开展 “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读好书、唱好歌”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引领孩子固守心灵净土,健康快乐地生活。
3、将读书竞赛活动常规化。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活动相衔接,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通过即兴回答、书面答题等形式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培养孩子主动阅读、健康阅读的兴趣,并能学有所用。
4、充分利用元旦、植树节、清明、五.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留守儿童既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和美化,又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积极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我们始终把培养留守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辅导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教给孩子们做饭、叠被、洗衣等一系列家务活动的能力。孩子们参与兴趣浓厚,自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6、寻找契机,一切为了孩子。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机会或事例很多,只要注意寻找,就不难发现可用来因材施教的材料。例如:以某个人的生日为契机,大家一起送上祝福,让他心存感动;再如,在班级开展 “为留守学生献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等活动。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班级就是温暖的集体。总之,在各级领导关怀和帮助下,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留守儿童问题任重道远,问题的解决需要很多方面合力而为。今后我们将继续依据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三星村中心学校
2012年11月15日篇三: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底阁镇中心小学用爱构筑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
底阁镇中心小学 2015年5月
底阁镇中心小学位于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地处“石膏之乡”,她始建于1952年。1984年底阁镇党委、政府投资15万元重建新校,实现了“六配套”,被区教育局命名为底阁镇中心小学。在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底阁镇中心小学现已成为一所拥有近40个教学班,2000余名在校生,近百位教职工,办学质量较高的特色品牌学校。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培育创新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思路,深化教改,强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局、底阁镇镇府的指导下,学校近几年一直把关爱留守儿童和特困儿童工作当做学校的重要工作。
目前我校现有在校生20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667人,特困学生189人。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们只好跟随爹爹奶奶或亲戚朋友生活,只有寒暑假才能和父母团聚。亲情的缺失和对父母的思念,影响了他们在心理、身体、学习及行为习惯方面的成长。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结合教育局“大手牵小手”活动,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科学管理。
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和协调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制定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落实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包保对象落实到每位授课教师,不留死角,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能得到特别关爱,真正使学校成为他们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各班班主任在学校政教处的统一部署下,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变化。对留守儿童变化情况实行每月上报,有专人负责记录。建立家庭情况和父母联系方式登记表和成长记录卡,及时记录每位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习惯等的变化。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营造关爱氛围,完善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一)成立关爱队伍,实行结对帮扶。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专门的关爱留守儿童队伍。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全校力量,每一位老师至少帮扶5名留守儿童,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志愿者”,从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定期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流,帮助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这些关爱使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得到了补偿,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二)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营造留守学生的快乐家园。
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向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到家的温暖,促进其健康成长,我校每周都有一次与家长进行网络视频沟通交流的机会,让留守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家长交流。同时安装了专用亲情电话,完善了内部设施,为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有“留守儿童读书日”,留守儿童可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这里,既是留守儿童可以学习课外知识,同时又是留守儿童静心休息的避风港。从而淡忘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远离了孤独和内向,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为了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定期开放,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并根据留守儿童的爱好特长组建各种兴趣小组,以经典诵读表演、新春、元宵民间文艺展演、艺术周、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作为实施“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有效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锻炼了留守儿童的胆量,培养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和勇气,使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校有专门的心里辅导老师每周都要对一些出现异常的老师儿童进行心里辅导。疏通他们的心里压力机障碍。并举行讲座、信件交流、每日执勤班励志主题班会等形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解决了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青春期思想上的的困扰,受到广大留守儿童及家长的欢迎。
(五)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向先进单位学习,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近几年学校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枣庄市金盾义工到我校进行帮扶资助100名学生,给他们买棉衣、书包、文具盒等用品;峄城区义工协会到我校进行“爱心鞋盒”捐助活动,捐助学生80人。还有底阁镇派出所刘金良所长帮扶资助我校5名特困学生。
5.孔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篇五
孔村小学 2014.3
孔村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现状:
我校留守学生监护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学生中大多数是隔代监护,我校有留守儿童17人,其中,四年级高楠楠姐弟俩母亲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姐弟两人,家庭十分困难。留守学生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约占50%—60%,一年回家两次的占30%—40%。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情况汇报如下。
二、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科学管理。
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和协调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制定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落实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包保对象落实到每位授课教师,不留死角,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能得到特别关爱,真正使学校成为他们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阵地。
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各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变化。对留守儿童变化情况实行每月上报,有专人负责记录、督查,并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一表一卡”,即家庭情况和父母联系方式登记表和成长记录卡,及时记录每位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习惯等的变化。通过“一表一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四、营造关爱氛围,完善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一)成立关爱队伍,实行结对帮扶。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专门的关爱留守儿童队伍。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全校力量,在教职工中招募品德好、爱心浓、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志愿者”,从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选聘专职老师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学校开办了留守儿童知识讲座,定期对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和“志愿者”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引导“临时监护人志愿者”定期到校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流,帮助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这些关爱使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得到了补偿,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二)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营造留守学生的快乐家园。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向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到家的温暖,促进其健康成长,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购置了电脑、配备了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绳、毽子、等体育用品。此外,安装了专用亲情电话,完善了内部设施,为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里,留守儿童可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拨打亲情电话。这里,既是留守儿童猎取课外知识的主战场,同时又是留守儿童静心休息的避风港。从而淡忘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远离了孤独和内向,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定期开放,并根据留守儿童的爱好特长组建各种兴趣小组,以经典诵读表演、新春、元宵民间文艺展演、艺术周、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作为实施“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有效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锻炼了留守儿童的胆量,培养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和勇气,使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通过举行讲座、信件交流、每日执勤班励志主题班会等形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解决了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青春期思想上的的困扰,受到广大留守儿童及家长的欢迎。同时杨老师还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播散人间真情”阳光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学校为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学生生活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多措并举为学生配餐。我校实行错时配餐。学校 购置成套的高标准餐桌、餐凳、餐车、保洁厨,并利用国庆长假对原先的餐厅、操作间、贮藏室进行了改造,同时精心布置了餐厅文化,尽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就餐环境,并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和生活特点提前一周制定营养食谱,做到主副食合理搭配,力争做到膳食多样化,营养平衡合理,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学校为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学生生活条件,克服各种困难,配备7辆校车,为确保校车的行车安全,切实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专门成立学校行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建立随车制度。学校每辆校车有一名随车,负责学生上下车、过马路和行车过程中学生的秩序与安全。随车人员必须认真填写随车记录。
(六)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向先进单位学习,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6.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六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给爱教育 补爱 监护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108-02
在这些年的教育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有些自卑,家境也不富裕,有的学习刻苦,但效果不好,有的虽然坐在教室里,头脑却并不在学校。纪律方面问题多多,每个班都有一些。调查以后发现,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一个群体:留守儿童。
这些年,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也是应运而生了,孩子们年龄大多在3岁到10岁之间,基本由家里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抚养,算是孩子实际上的监护人。我们都知道,孩子在10岁之前这个年龄,是最需要父母呵护、陪伴,并给予关爱的年龄。而父母却远在千里之外,祖辈的爱,再浓烈,也不能及父母爱的万分之一。孩子的身心必然会因为爱的缺失而产生诸多的问题,影响孩子的性格,甚至孩子一生的命运。留守儿童群体的存在,使得我们所有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及工作者,必须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教育和引导他们的责任。
根据笔者这些年的教育实践,留守儿童普遍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多数性格上比较孤僻、缺乏自信、有的不太关心他人和集体,也缺乏感恩意识,少数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二是行为上缺少管教和引导。他们的爷爷奶奶与孩子的这种隔代相处,短时间是可以的,时间长了必然不正常,导致的结果是宠爱甚至溺爱,有的孩子痴迷于电视、网络,有的孩子行为任性,眼里面没有长辈,有的年龄大一点的留守儿童还抽烟、喝酒,个别严重者甚至打架斗殴。三是没有及时的学习方面的辅导。祖辈的文化少,很难去监督孩子的学业完成情况,更谈不上辅导学习的能力,少数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的产生“读书不如挣钱”的想法,还是厌学逃学。另外,孩子们也缺少必要的安全保护。与爷爷奶奶长期生活,祖辈的监护能力根本不能与年轻的父母相提并论,生活中难免疏漏,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安全隐患。笔者经历的近年来发生的学生安全事故,全部是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而且都是在校外发生的。
这些种种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就是一个根本点,孩子缺少应有的“爱”,留守儿童的教育说到底,是“补爱”的教育。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留守儿童的现象和问题多有感触,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试举出自己的亲身案例,与读者共同探讨。
2013年,笔者接手一个班的班主任。有位姓冯的小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身边有两个玩的不错的同学,经常一起出出进进。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沉默寡言,常常低着头,跟班上的其他人也没有太多的交往。问过班长,班长说他一直这样。我调查了他以前的学习成绩后,发现成绩很差。一直在班上后几名。但是乒乓球打得不错。我已经把这个孩子列为自己必须更多关注的目标了。过了不到一月,班上一位很乖甚至有些柔弱的孩子走进了我的办公室。脸上带着一点泪花,我意识到出了事。经过跟他的细心交流后得知,姓冯的这个学生,在每天放学后欺负这个孩子给他买烟,甚至给他买饭。而且发生已经有些时日了。我意识到,事情非同小可。安慰过这个孩子,马上出击,决不允许这类事情的发生。当天就把小冯叫道了办公室,开门见山的谈及此事,给予严肃的批评,并要求他必须写检讨,然后给予相应的处罚。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冯竟然哭了起来,哭得很伤心。叫我不要把这事告诉家里,并说老师误解了自己,他以后再也不欺负同学了。此时的他跟平时的样子区别很大。脆弱的让我心生怜悯。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学生的家庭恐怕是有些问题的。细细询问之后得知,父母常年在外,已经两年未见面了。爷爷去世,奶奶和外婆一起在照顾,姑姑已经出嫁,偶尔过来看看他。生活上基本是自己处理和决定一些事。小小年龄,几乎没有人管。我已明白,小冯是典型的留守儿童。这样的家庭,孩子不可能没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拖延不得。事情已经开始转移到如何挽救小冯了,我决定家访。三天后,我去了他的家里。普通的平房,奶奶60岁,有点文化。外婆也是隔三差五来一下。奶奶告诉我,儿子儿媳在江苏打工,两年没回了。孩子一天天的大了,她如今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孙子也不喜欢她,回家了话很少,除了吃饭说几句,要钱说几句,平时跟奶奶都没多少话。“也没见他欺负过人啊,没见他打过架啊”!我意识到,这孩子需要关注,需要爱。必须要告诉他的父母,要了他父母的电话,我在回家的路上,心情是沉重的。不打工家里没钱,出去打工了,孩子的一生就这样慢慢的“遗失”了。第二天我给小冯的父母打电话,一方面告诉了他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面,告诉他们,不要批评孩子,应多鼓励,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一定要常跟孩子沟通。不在身边,骂解决不了问题。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努力,把这个孩子拉回正途。此后,我开始与他经常聊天,关心他的生活,包括他每天情绪的变化。鼓励他刻苦用功,同时表扬他在乒乓球项目上的优秀表现,并且跟他一起打球。他的变化令人吃惊,两个月后,人开朗起来了,话也多了。班上的卫生常常抢着干,主动请求做班干部。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作业认认真真。甚至还从家里给我带来了烤红薯。我的喜悦溢于言表,其实,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好孩子。他只是缺少了父母应该给的“爱”。
小冯的改变,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留守儿童爱的缺失,已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携起手来,把爱播出去,让留守儿童得到爱的滋润,爱的甜蜜,给孩子成长的路上,播撒芬芳的花香。
当然,我们一定要看到,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孩子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父母也应该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外出赚钱而忽视了下一代的前程,捡了芝麻楼了西瓜,导致家庭悲剧的出现。
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深的意识到,政府及社会要重视留守儿童的严峻现实,跟进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应该构建社会监护体系,高度重视,想方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方面的困难。应该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7.大新镇妇联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篇七
一、成立领导小组,坚持党委领导制度
维护儿童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之一,为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序开展,大新镇妇联依靠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从组织上保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摸底调查,坚持救助制度
我镇地少人多,改革开放以来多数村民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但是不可否认,在农村还是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困难家庭。这些家庭青壮年外出务工挣钱,留下的老人和儿童,生活条件更是不好。为此镇妇联积极进行摸底,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方便管理留守儿童。针对生活条件不好的,镇妇联组织9个行政村的妇代会进村入户进行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形成材料,上报县妇联,申请救助,确保贫困、病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权利。今年以来,大新镇妇联以不同形式发放助学金6000 1
多元,帮助40多名贫困儿童继续完成学业。
三、坚持开放制度,发挥活动室作用
留守儿童活动室是依托乡镇文化站建立的,为留守儿童打造学习娱乐的良好平台,我镇留守儿童活动室建成于2010年,图书、体育器材、电子阅览室等配套齐全,自建成之日起,坚持开放制度。每周末上午下午均免费对留守儿童开放,寒暑假还适当的增加开放时间。截止目前已经留守儿童接待超过1500人次。
在坚持开放的同时,还积极发挥活动室作用,开展“我喜爱的一本书”、“亲情书信”等活动,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下一步将联合学校,为留守儿童设立亲情号码,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和父母多联系。
四、普及知识,坚持为留守儿童提供图书和体育器材
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上级的关注,省妇联统一为乡镇留守儿童活动室配备了图书和体育器材,为了让图书和体育器材得到很好的利用,大新镇妇联坚持图书借阅和体育器材的使用制度,如图书每次最多借阅2册,要求留守儿童要爱惜图书对图书和体育器材。一年多来,我镇未发现人为损坏图书和体育器材现象。
五、聚焦社会力量,坚持多渠道关爱制度
基层妇联的力量是薄弱的,单靠镇妇联关爱留守儿童是严重不足的,为此大新镇妇联积极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起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一是以综合文化站为平台,组织开展读书活动,6月1日镇妇联和综合文化站联合开展了“我爱读书”活动,现场共接待中小学生300余人次。
二是联合镇中小校和中学,开展关爱活动,学校是留守儿童的集中地,教育系统有相应的关爱组织和措施,镇妇联积极主动的和镇中心校、中学联系。开展“活力春天”运动会,组织各个级别的留守儿童上台表演,为留守儿童塑造良好的人格,起到了好的导向。同时联合学校积极开展为留守儿童寻找代理家长活动,要求代理家长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要采取多种形式保持与留守儿童对话与沟通,保持与老师、监护人及时的联系,共同关心和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是联合卫生院,积极开展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留守儿童在家多是跟爷爷奶奶,相关的卫生知识缺乏。在春秋两季流行疾病多发期,大新镇妇联联合卫生院和学校,先后开展了预防流感、手足口病等的宣传活动,切实提高了留守儿童的预防疾病
意识。
8.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篇八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我们对们 学校的留守儿童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之一
指导教师:陈健全 毛贵茂
一、个案情况: 姓名:李佳航 年龄:13岁 性别:男 民族:藏族
班级:2014级三班 现监护人:爷爷、奶奶 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到李佳航同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成长。由于他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加之监护人(爷爷、奶奶)年纪大,体弱多病,该生欠良好的习惯——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李佳航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另外上课老打不起精神,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放在家里不按时批改或者是只做一部分,其他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等等以此为借口。实际上是怕动笔、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你会发现始终都是他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3、不良的行为层出不穷 该生是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太爱劳动,乱花钱,吃零食,说脏话,打同伴,“拿”同学东西。当有人检举出他的不良的行为时他老以仇恨的目光以待,紧握着两个拳头,还老找借口或话题回绝。蛮横无理的不良举止举不胜举。
二、问题分析:
通过老师多次家访、与本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与同伴的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他及他的家人,得出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1、隔代监护出现的过度溺爱,爷爷奶奶十分的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随愿,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他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装吃的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不合理的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金钱上,他们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3、自卑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他,性格开朗而又活泼,自父母外出后,他一直心神不定,成绩直线下滑,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他,这些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所以逃避一切,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李佳航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监护人的溺爱、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方法和他孤僻和不自信的性格,于是我校老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育和引导。
三、教育和引导措施:
1、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班主任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课题组制作的“家访联系卡、记录卡”与监护人多次交谈,并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与他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的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会使孩子滋生许多生活上的恶习。
2、对他进行“三优”政策。即:优先发言、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并充分利用“结对子(手拉手)帮扶法”、“谈话法”、“主题班会法”“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帮助该生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使其能融入集体,鼓励他多与同学交往,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
3、加强联系密度。针对李佳航同学在校的一些情况,老师及时和他的监护人联系,帮助分析孩子的问题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孩子。
4、榜样陶冶法。该生由于种种原因,似乎感觉在别人的眼中总是低人一等。为了让孤独、自卑的他走出封闭的自我,平时在关心和爱护他的同时,还和他多交流。不光是老师和他的交流,还有班上优秀的同学,更有意地让留守儿童、单亲生等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活动。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同时,还要引导他主动地和同学交流,尽可能地及早融入集体中来。
四、教育引导后的感受和小结。李佳航同学的转变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普遍问题,更是学校的热点慰问体,只有抓好学校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才能更好的教育好留守儿童,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那么学校理应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是留守儿童的第二父母。当孩子在家得不到的父母的关爱与照顾,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充当代理父母,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使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同时,我们做老师的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他们,让其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另外,社会各界要统一思想、认识,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有与其他学生完整的人格尊严,不是问题学生、弱智学生。不要歧视他们,而要给予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学校力争为留守儿童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和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之二
指导教师:陈雯
姓
名:刘意
班级:2015级二班 性别:女 族别:藏族 特殊情况:单亲子女
一、案例描述
刘意,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可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后,就变得沉默而内向,加上监护人母亲又外出打工,再次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刚进校见到她时,我看到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我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也很少说话,不喜欢交朋友。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她,成了我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
三、主要做法
(一)开启心扉 吐露心声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她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忧郁。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摧残。我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我要体育课中重视这个孩子,让她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她一起玩,交流,让他树立信心。能坦诚的告诉老师心里话。并让班其他孩子一起和他玩,在我的动员下,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一起玩,一起游戏。通过在活动中,我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想法,使她变得活跃了。重而树立了信心,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二)有的放矢
增强信心
为了让刘意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我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我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她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经过几次后,她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举了起来,那一刻,我看到了她脸上的红晕像绽放的花儿般灿烂,美丽!课外,我有意识的让她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信赖与喜爱。渐渐的,她的笑容多了,课堂上变的专注了,发言积极了,和同学的交往密切了……期末考试,她的成绩直线上升,一跃而名列班级前矛!
(三)加强练习促进沟通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我成立的留守学生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写封信,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让孩子及时回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一来二往,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
四、成效及反响
老师的关爱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她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她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过精彩!
留守儿童具体案例之三
指导教师:杨凤伟
姓名:吴瑞 性别:男 族别:藏族 班级:2012级三班
吴瑞是班上老师学生公认的调皮捣蛋的学生。爸爸去广东打工,妈妈在家务农,上有一个哥哥,不过表现和他没什么两样。妈妈虽然在家,但是无法管教他。小小年纪就敢和妈妈顶嘴、打架。他平时经常做些小偷小摸的事情,思想特别差。学习上更令老师头疼。他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甚至要钻到桌子底下去做小动作。他平时作业马马虎虎,潦潦草草,而且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有不完成现象。课间的他特别淘气,总是像架战斗机一样横冲直撞,还要去惹是生非。老师批评他,马上认错。可事后,却忘得一干二净。
二、分析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的缺位是导致留守儿童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由于缺乏监护人适当的约束和引导,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对一些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似乎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外出务工导致父母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代养的特殊关系往往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走向放任自流或者娇宠溺爱两个极端,使得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内向封闭、冷漠自卑、敏感逆反等性格,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个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殊不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亲子关系的缺失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只会起消极作用。
第二,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教学管理方式的简单化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原因。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侧重在校时段,学校只能管理上学这一段,一旦放学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便缺少约束和辅导。另外,由于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限制,许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学校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把留守儿童看成包袱,视为“心病”等等。第三,社会监管不力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外在诱因。社会对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对一些娱乐场所(尤其是网吧)不能有效管理,导致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沉迷于其中。沙塘村委就开设有三个网吧了,镇上的网吧数量就不用多说了。在面对各级执法部门检查时,网吧尚能做到实名登记,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而在绝大多数的平时,网吧张贴的“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标语却完全成了一种“花瓶”。这使得很多留守儿童把握不住自己,难以辨别和抵制社会诱惑,沉迷于网吧等不良场所而不能自拔。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
1、加强法制管理。文体部门应对学校周边的游戏机室、网吧等进行时常清理,严格确保未成年人不得入内,清除给留守儿童造成精神污染的环境。
2、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
3、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4、学校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开展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教师要充当好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呵护。具体建议如下:(1)对留守学生建立专门档案。要管好在校留守儿童,就要对他们的基本情况有透彻的了解,单靠学籍卡和义务教育卡两卡的档案远远不够,因此,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应积极建立留守学生档案。(2)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代养人座谈会。针对隔代抚养留守学生的祖辈知识贫乏,对孩子过于溺爱而疏于教育的特点,定期召开代养人座谈会,让教师与留守学生的代养人进行面对面交谈,共同探讨科学监护孩子的方法,提高代养人教育孩子的水平。(3)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学校应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工作,把对留守学生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渗透到教育中。(4)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制定班主任定期家访制度,特别是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四、小结
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重视起来,三者合力,用心去关爱他们,只要把爱的春风吹送到他的心里,我相信他的心中一定会起“波澜”。用爱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幸福的童年。
“留守儿童上网成瘾”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陈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五彩缤纷的花季,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家长心中的 “太阳”,教师眼里的“星星”。而现在,青少年上网成瘾这一社会问题,越来越令老师和家长头疼。这股上网热潮的出现值得我们去思考、分析,这种甚至已被列为“精神病”范围的网瘾困惑,需要我们去努力冲破。多次进入网吧,见到一张张充满稚气、呈现出一副憔悴的蜡黄面孔,看到那一个个悠悠然喷吐着串串烟圈的姿态,熟练地敲打着键盘在网上打打杀杀,偶而抬头显出不健康的少年老成。
这股上网热潮的出现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分析:为何泡网青少年越来越多,越泡越久?青少年上网究竟在做什么?家长、社会各界怎样看待学生上网的问题?面对青少年上网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是当前学校、家庭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曾几何时家长们开始担心孩子们上网时的安全?今天我们再也不能漠视那些频频出现在网吧内的青少年了!
下面将介绍一个挽救网瘾青年的例子来同大家共同探讨。
九年级学生苏泽,学习成绩一般,在校期间基本遵守纪律。性格比较内向,腼腆,不善于语言表达,没有什么较好的朋友,上学放学基本独来独往。家庭经济状况接近小康,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均在外地工作。苏泽成为一名留守学生。
苏泽开始有旷课、逃课现象,班主任向他家家打电话却无人接听;上课时无精打采,成绩快速下降,脸色也显得苍白。直到两个多月前,苏泽的父亲回家,和老师见面交流后才有儿子的种种行为表现,通过家长多方查访,最后发现,苏泽不但迷上了网络游戏,还深深地堕入网游之中。
二、案例分析
综合苏泽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状况,分析其迷上网络的原因主要有: 1.性格因素:
性格内向,腼腆,成绩不突出,没有特长,在同学中没有被老师重视;不善言辞,交友较少,既不愿意向人倾诉,又没有倾诉对象,这些是林某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
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青少年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需要在人面前表现自我,但是对于苏泽这样性格的学生来讲,在学校里,展示自己个性和聪明才智的空间就很小。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弥补了他在语言、性格方面的不足,为他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在网络聊天上,他可以滔滔不绝、幽默机智;在游戏中,他可以通过高积分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在网络中,他有了感情倾注的对象,他不再孤独,更感受到自己在对方心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网络使他不能自拔。
2.环境因素:
留守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自制能力比较弱,辨别能力比较低。他们独立生活,脱离父母的监管,在没有家长监督和引导的情况下,更容易放纵自己,成为网络的奴隶。苏泽正是在这种环境因素中成为迷失的青少年的。
三、个案处理 1.尊重、会谈和接纳 网瘾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需要得不到满足,才会求助于网络;性格内向的人也正是因为没有正常的心理交流才会在网络上向人倾诉。所以,对于苏泽这个个案,首先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找一位与林某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在良好的氛围下与林某进行交谈,从而理解苏泽的各种需要。家长和老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一定程度地满足他的需要。
2.教育引导
首先,端正孩子对网络的认识态度。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告诉孩子,电脑、网络虽然是高科技、现代化的象征,但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要学会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电脑、网络是高级工具,不是高级玩具。其二,上网应尽量在家里,不去网吧。家长必须严格掌握孩子上网的时间,如果孩子难以自控,可以通过设置微机自动关闭、闹钟功能等来强迫孩子执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同时,教育孩子注意人际交往,回忆一下是否自从迷上电脑以后,就把父母、亲友、老师、同学等都给冷淡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就要提醒孩子注意。其三,家长和老师要主动地引导孩子上网,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平时孩子玩电脑或上网时间不宜过长,孩子一旦出现“网瘾”,必须立即与电脑阶段性隔离;家长还要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指导孩子一起从中获益,把孩子在网络上的注意力从有害的转向有益的。其四,教育孩子认清早恋的危害性,懂得正确对待学生时期的男女关系,甚至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与女孩子进行交谈,帮助他们摆脱早恋,把精力集在学习方面。
3.脱敏训练,转移注意
具体做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孩子进行团体成长训练,让他们在封闭环境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人交流,转移对网络的依赖心理;第二步进行家庭亲子互动,指导家长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最终帮助孩子重塑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正确对待虚拟的网络世界。
当在苏泽想要上网的时候,老师、家长可以偕同其通过看书、打球、跑步、同音乐等其他活动取代原来的上网行为。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帮助林某戒除网瘾。
五、案例反思
苏泽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出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对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的爱心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才能从新唤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尊,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我们希望所有的留守孩子、网瘾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能拥有一片快乐成长的天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陈健全 毛贵茂 杨凤伟
案例背景
留守儿童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留守儿童教育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来说,在生活上,他们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这种隔代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这些爷爷辈份们的老人们对孙子辈份的未成年人们宠爱有嘉,在吃、穿的方面尽量改善,而在于学习方面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所能想到的却少之又少。这样,学校不仅仅承担着这些留守儿童文化课的学习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担负着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初二年级二班学生金正露就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位,他性格内向,不大与同学们交往,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作业是经常不完成的,偶尔还会在课堂上睡觉。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是一位较为典型、略带问题倾向的留守儿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必须是一个时刻关注的对象。案例分析
通过平时的家访,对金正露同学有了一些了解:金正露的母均在外地打工,父亲一年前意外去世了。我们老师只能通过电话与其母沟通,关于金正露同学的学习以及思想教育方面进行了交流。其母表示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但是由于在外地打工,不能亲自到学校来,只能通过电话让金正露的外公对学校的工作多加配合,而金正露的外公是一位老实的农民,不识字,他表示,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把他学习成绩搞上去,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文盲,在家只能督促陈凯完成作业,在吃饭、穿衣服方面会尽量做到最好,可是学习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是少之又少了,这样也易于滋长金正露同学的一些不良习惯。
基于此况,我们对一些像金正露这样的学生作了以下分析:
1、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金正露同学的母亲均长年不在家,而他的爷爷对其又疏于管教,这样,金正露在学校之外的空间、时间里也就没有人给予管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在农村,还有一些不好现象,家长们多半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应该做的,做为家长也就给孩子们搞点吃的、穿的就行了;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成绩与否无所谓,只要平平安安就万事大吉了;也有的家长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就要负全部责任,诸如此类不负责任的话,在家庭教育里是极不可取的。缺少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对于金正露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2、周边的不良社会环境
在农村,尤其是近几年,读书的作用越来越让人怀疑。当人们看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就能外出打工赚钱时,就有了一些偏激的想法:在他们的眼里,谁在外地挣钱挣得多,谁就是英雄,谁家孩子挣钱挣得多,谁家就有面子,在乡里乡亲面前就会抬起头来说话。还有一些学生家长居然认为:现在的小学没有什么关系,在小学学习成绩不好,等将来初中时,好好加把劲,学习成绩自然会好的;现在孩子还小,不懂事,就由着他们吧,等将来孩子懂事了,也就自然而然的变好了。这种不良的氛围对未成年的少年儿童们的教育影响是负面的。
3、学校里的德育有待加强
在学校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现象,老师们都会尽心尽力去引导,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之家”也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了另一平台。然而,老师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疲于应付上级检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时就少了一些,这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易形成良好道德规范准则。对策:
1、针对金正露同学内向的性格特点,我们采取了蹲下身去,与他交流谈心的方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最终融入班集体、为其他同学所接纳之目的,特别是生活教师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亲人的爱。我们还利用学校的亲情电话让金正露与妈妈经常联系;定时开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在“留守之家”让金正露同其他留守儿童一起看电视、读书、交流以、游戏等。在课堂上,我也专门找一些他能够回答的问题,有意识多给他发言的机会;课外,引导其他同学多和金正露交流。慢慢的,金正露同学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与其他同学交往范围也相应地扩大了,找到了自尊与自信,恢复了儿童的天性。
2、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金正露同学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作业经常不完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取了多表扬激励的方法,在不写作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金正露同学不写作业并不是他不能写,也不是他不想写,而是他自己管制不了自己,有时玩过时了,就耽误了写作业,最后干脆不写了。在课堂上,老师会根据金正露同学的实际情况,布置了一些难易适度的作业,鼓励他及时完成。当他偶尔“偷懒”不写作业时,老师便对其他同学的作业予以表扬,让金正露感到因“懒惰”不写作业而受到老师的“冷落”,这样,他也会为了得到表扬去认真写作业了。当然,在表扬的过程中,一定要是金正露值得表扬的事,并且让全班同学都认识到他的确进步了,以此来让他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激发其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自信心。现在,金正露同学的作业和其他同学一样,都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了,其文化课的成绩也在逐步提升。案例反思:
近年来,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日趋加重,对于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虽然,国家对未成人的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在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更为迫切。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对症下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们不能一味强行灌输,需要的是耐心、方法以及教育策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责任尤显艰巨,而对于他们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来说,我们坚守这片土地,就是这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最为坚强的堡垒。
留守儿童情感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陈健全 毛贵茂 杨凤伟 陈雯
故事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内地父母涌向沿海城市打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了原籍,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群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关爱,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情感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事实表明,这些孩子大多存在自卑、孤僻、悲观、我行我素、抑郁性、攻击性强、缺乏安全感等情感障碍,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故事内容:
雷慧琳是初一年级的一名女学生,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孩,这个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少沟通,从而养成了性格孤僻,平时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极不合群,在寝室里也总是闷闷不乐,甚至受到同寝室里同学的排挤。老师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找雷慧琳谈一次心,开导开导她,让她能快乐地融于集体生活中,但雷慧琳不善言谈,一谈到这一话题,便不停的流泪。我们只好找班干来了解情况,原来班上的几个调皮男生经常欺负她,笑话她是没有爸妈的孤儿,并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多余人”。雷慧琳长期得不到母爱与父爱,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得不到同学的关心,于是她就封闭自己的心灵,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性格变得特别郁闷,不善与人交流,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本该活泼开朗的花季少女变得沉默寡言。
教育反思:
在农村,留守儿童占有相当比例。他们是一群弱势群体,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温暖,孤僻、偏执,情感冷漠是他们的通病。留守儿童大多是问题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成绩差。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有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的现象,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较班级平均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学校对留守儿童旷课迟到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十分头疼,有的教师干脆放任不管。
(二)行为习惯不良。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监护人不礼貌,时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濑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易于沉迷,整天疾迷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中;易于模仿,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模仿武侠小说拉帮结派,结拜师兄师弟。
(三)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教育策略:
一、学习上给她多一点鼓励
雷慧琳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我对她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好,老师很着急,有时对她发脾气,总想一下子改变她,但事与愿违。后来老师逐渐慢下性子,冷静地分析了她的情况,这个孩子缺少家庭温暖,她也很注重自己的“面子”,如果多鼓励她,表扬她,引导她,也许效果会好些。她经常拖交或不交作业,终于有一次她按时完成了,字也写的比较好。老师便抓住此机会在班上表扬她,并要求全班同学要学习她认真书写的态度。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学习有了信心,作业书写也越来越认真,老师对她说,如果你这样坚持下去,你的进步会越来越快,将来也许会成为一名书法家。她高兴极了,露出满脸笑容。
二、习惯上给她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雷慧琳是住校生,我们的生活教师就像妈妈一样给她关爱和理解课余生活教师就走近她,轻言细语地和她聊天,倾听她的心声。细心地告诉她,做人要做自尊,自信,自强的人。并教她应该怎样去自理。连洗澡、洗衣服、穿衣、做饭我都精心指导。经过老师的努力,她学会了许多自理的好习惯
三、生活上给她多一点关爱
9.关爱留守儿童 践行爱心承诺 篇九
2月7日下午,寒风凛冽,平安人寿黄石中支“关爱大使”冒着风雪驱车来到阳新县火车站,与万先生的儿子一起迎接从深圳返乡的万先生夫妇。小家伙即将与一年未见的父母团聚而显得异常兴奋,眼睛紧紧盯着出站口不愿挪开。在寒风中等了近一个小时后,小家伙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并一头扑进了父母的怀抱。身边的平安关爱大使们也被这温馨的画面深深的感动,大家将鲜花与返程机票送到了万先生手里,并祝福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新年。激动的万先生连声道谢,他感叹道:“每年春节回家难是我们的一块心病,若不是平安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往返的票务,我还不能确定自己能否在节前赶回家与父母、孩子团聚,共享天伦。”在外打拼多年,一直舍不得坐一次飞机的万先生,还特别感谢平安帮他圆了心中的飞行梦,为此,万先生委托家人制作了感谢牌匾,郑重地交到了平安关爱大使的手中。
此次“关爱留守儿童家庭”公益行动,兑现了平安人寿的爱心承诺,为留儿童家庭送上春节回家的往返机票,让这些企盼与孩子早日团圆的“爸爸妈妈们”顺利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次和父母的相聚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都弥足珍贵,父母回家早已成为孩子们365天里日日祈盼的梦想。我们愿意帮他们圆梦,以赠送机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向他们传递关爱与温暖,也实现孩子们翘首已久的团圆梦。”
据了解,这一系列爱心善举在传递爱和关怀的同时,也正式开启了平安人寿2013年客户关怀活动的序幕。平安人寿将通过贯穿全年的慈善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关注特殊人群、呵护青少年儿童成长。
10.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 篇十
与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成功经验枣庄市共青希望学校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服务人群多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光靠种地收入,难以养家活口,于是青壮年农民大多离开农村走入城市去打工,有的是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把子女呆在身边,就有的交给爷爷奶奶,有的交给外公外婆,有的托付给亲戚朋友,有的独自在家无人监护,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就受到.不良影响,隔代教育又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结果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的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我们学校虽受一些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尽最大力,学校与家庭之间积极沟通。我校的留守儿童没有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学校的具体做法:
1、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在全校启动了以“牵手,让温暖传递”为主题的关注“留守儿童”行动。
2、和家长积极沟通,及时纠正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经常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3、采取教师与留守儿童面对面交流,家长与留守儿童电话或书信交流 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保证熟悉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
4、加强管理,施以爱心
(1)健全“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组织各学校详细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并登记备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开通“二线”,即“亲情热线”、“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随时与班主任联系。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家长节假日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形成教育合力。
(2)针对、“留守儿童”容易违纪,“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留守儿童”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老师和“留守儿童”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
5、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为留守学生建立了专项档案,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义务家长”,同时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与其“结对子”,按照“就近帮教、就亲帮教、分类帮教”的原则,结成“一帮
一、多帮一”帮扶对子。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组织教师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家访,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并为孩子辅导功课,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流动课堂”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教育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留守学生创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课堂,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沟通和融合。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或城里孩子与“留守儿童”建立伙
伴关系,共同学习、游戏,增强“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我校先后和淄博师范附小、山东旅游学院建立了手拉手帮扶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改善学习、生活条件。
6、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业绩考评体系。组织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业绩考评。同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辅导、关心,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设立留守儿童“谈心室”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求教师以心换心,成为留守儿童良师益友,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成长。
7、学校结合实际,相应创办了几个“留守儿童”之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
8、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举办各种讲座和活动,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每年的父亲节和母亲节,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唱歌、绘画、征文竞赛,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知亲情。学校每年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生活技能培训,举办生活技能比赛。例如洗衣、钉钮扣、整理书包、穿衣服、系鞋带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学校从制度上进行保障,同派出所联系,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平安校园;同时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制定了校园各种应急预案,充分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加强学生安全技能的传授和培训,例如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等,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11.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 篇十一
当你在享受家人的天伦之乐时,你是否关注到,在我们身边分布着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他们小小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幼嫩的双肩过早的承担起生活的无奈……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名字:“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挣钱,他们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其数量庞大并将长期存在,已经成为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呵护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少年,是构建和谐社会交给我们的共同责任。我市自以来开展“爱心家书・让心安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以部门牵头,社会参与,学校组织,儿童受益的组织方式,以一份爱心,一封家书,两份书刊,两地互动的活动内容,给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搭建沟通的桥梁,给留守儿童送去一份心灵的关爱,增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构建和谐社会。
为进一步推进“爱心家书・让心安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帮助,镜湖区妇联根据市妇联和市“爱心家书让新安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推进“爱心家书・让心安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暨百家企业共铸爱心的通知》要求,在此向区境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发出“爱心家书・让心安家”爱心企业关爱留守儿童倡议: 伸出您的双手,奉献一片爱心
12.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育 篇十二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关爱;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已经给社会带来许多隐患和问题。据统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人数由1978年的2827万人上升为2000年的17078万人,而农民向城市转移的数量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约在6000多万到1亿之间。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使进城农民工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却尚未能改善的户籍管理制度又使这批人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等同的待遇和福利,于是,留守在农村的这批农民工的子女数量随之激增。继而产生了现在越来越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越来越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将对我国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在我们的西部地区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更令人担忧。
二、關爱留守儿童
1.加强家校联系,共同管理。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与他们一道共同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留守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天生的,往往都可以从他们的父母那里找到“根源”。所以,单单在学生身上下功夫,是难以产生效果的。只有帮助学生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高教育素质,提高责任心,改进教育方法,让留守学生的父母与孩子加强联系和沟通,改善留守学生与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关系,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让留守学生得到家庭的温暖,并让留守学生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切实解决孩子渴望亲情等心理及物质上的合理需求,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在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同时下功夫,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治标治本”。
教师在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方面,尤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留守学生的心灵大多受到过伤害,他们往往情感脆弱,抵触性强。教师应尽力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真情打动他们,而尽量避免训斥他们。在关心、理解、呵护留守学生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在外打拼挣钱的不易,让父母理解留守学生的同时,留守学生也要理解他们的父母。同时,让留守学生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毛病,鼓足勇气,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2.关爱留守儿童,正确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就要对留守儿童负责,也要对家长负责,更要对教育负责。教师有责任引领留守儿童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关爱留守儿童更要理智的爱,这就要求老师要严格要求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留守儿童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
3.利用活动,多鼓励。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如“体谅父母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同时,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即切实加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老师要因材施教,并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后,课余时间不但过得充实,而且还富有意义。大部分留守学生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应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 “打字”比赛、留守孩子的生日p a r t y ,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 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 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 留守儿童”们变成了“ 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 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 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对留守儿童物质上的关爱,主要由他们的家长、政府和学校负责。而对于教师,呵护、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让他们快乐、平安、健康的成长,就是对留守儿童最大的关爱。
三、自然、顺利成长,从而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3.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4.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我们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袁江鸿 -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决策探索.2006年(6).
[2]张文斌《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甘肃教育.2011年(9).
13.留守儿童个案研究工作总结 篇十三
通过对留守儿童罗涛的个案研究,我发现罗涛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为了生活,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能靠爷爷奶奶照顾,平时老人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从家访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去外地打工要隔年才回家一趟,使孩子严重缺少父母的关爱。为此,我对该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作如下工作总结:
一、该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作业从不能按时完成,且马虎,邋遢。重要的是还有撒谎,爱欺负同学,爱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别的同学都不爱接近他,属于典型的“问题型”留守儿童。
二、亲情的缺失: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孩子缺少关心,不闻不问,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形成了孩子自卑,沮丧,自暴自弃的个性,同时一些基本的行为习惯没有从小养成。
三、生活的贫困:
本身家庭条件不算太好,虽然其父母在外打工,当年工资不高,祖父祖母已是古稀之年,已丧失劳动能力,因此不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平
时孩子的衣物也较少,看到别人的好东西时想占为己有,控制不住就找借口欺负同学,拿别人的东西。
四、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1)、班主任的关怀:
班主任老师往往是学生最信任,最崇拜的人,我主动和他交流,同时积极跟他父母沟通,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特别的关爱,并提出好的事例,来激励他。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自卑的丘单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级讲故事比赛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并让全班同学为他加油助威,既让他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2、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丘居单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祖父母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努力,最大程度上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五、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1,通过一学期的引导,鼓励,丘单现在已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知道要先完成作业才能去玩,作业也比以前干净了,每次值日也能认真完成了,具有了一定的责任心。
2,已能控制自己,不再欺负同学,拿别人的东西,知道那是不文明的行为,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还知道主动去帮助,和同学打成了一片。3,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期末检测数学,语文均在80分以上。
六、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
从丘单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
14.XX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篇十四
——临盘中学“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工作汇报
XX中学位于XX县西城区,创建于1996年,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6566平方米,是一所26班编制的寄宿制初级中学。现有在校生1326人,其中留守儿童226,家长双双外出打工的62人,一方外出打工的164人,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们只好跟随爹爹奶奶或亲戚朋友生活,只有寒暑假才能和父母团聚。亲情的缺失和对父母的思念,影响了他们在心理、身体、学习及行为习惯方面的成长。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结合县教育局“两温暖一牵手”活动,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科学管理。
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和协调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制定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落实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包保对象落实到每位授课教师,不留死角,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能得到特别关爱,真正使学校成为他们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各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变化。对留守儿童变化情况实行每月上报,有专人负责记录、督查,并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一表一卡”,即家庭情况和父母联系方式登记表和成长记录卡,及时记录每位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习惯等的变化。通过“一表一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营造关爱氛围,完善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一)成立关爱队伍,实行结对帮扶。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专门的关爱留守儿童队伍。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全校力量,在教职工中招募品德好、爱心浓、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志愿者”,从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选聘专职老师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学校开办了留守儿童知识讲座,定期对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和“志愿者”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引导“临时监护人志愿者”定期到校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流,帮助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这些关爱使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得到了补偿,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二)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营造留守学生的快乐家园。
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向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到家的温暖,促进其健康成长,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购置了电脑、电视机并配备了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仰卧起坐垫、臂力器、拉力器、跳绳、毽子、哑铃、象棋、五子棋等体育用品。此外,安装了专用亲情电话,完善了内部设施,为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里,留守儿童可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观看电视节目、拨打亲情电话,还可与父母进行视频聊天。这里,既是留守儿童猎取课外知识的主战场,同时又是留守儿童静心休息的避风港。从而淡忘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远离了孤独和内向,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为了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定期开放,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并根据留守儿童的爱好特长组建各种兴趣小组,以经典诵读表演、新春、元宵民间文艺展演、艺术周、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作为实施“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有效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锻炼了留守儿童的胆量,培养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和勇气,使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11年9月,我校聘请了XX市关工委宣讲组成员XX老师为我校心理辅导教师。2011年10月成立了“X爷爷心理咨询室”,开设了“X爷爷信箱”,通过
举行讲座、信件交流、每日执勤班励志主题班会等形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解决了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青春期思想上的的困扰,受到广大留守儿童及家长的欢迎。同时X老师还开通咨询热线,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播散人间真情”阳光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对留守儿童实行24小时无缝管理。每年新初一入学时,都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新生家长担心孩子的住宿而给学校打电话,而此时学生宿舍早已经安排的井井有条,被褥叠放整齐、生活用品摆放有序,原来我校初一班主任有个传统就是为所有学生吊挂蚊帐、整理床铺,并与学生同吃同住一周。这一传统解除了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切担忧,保证了留守儿童入校即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2、学校为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学生生活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多措并举为学生配餐。2011年暑假以来,XX教育办决定在XX中学实行错时配餐。教育办先后投资四十余万元购置成套的高标准餐桌、餐凳、餐车、保洁厨,并利用国庆长假对原先的餐厅、操作间、贮藏室进行了改造,同时精心布置了餐厅文化,尽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就餐环境,并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和生活特点提前一周制定营养食谱,做到主副食合理搭配,力争做到膳食多样化,营养平衡合理,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六)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向先进单位学习,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关爱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材料】推荐阅读:
星星家园园长关爱留守儿童事迹材料08-13
留守儿童关爱措施07-19
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07-19
关爱留守儿童思想总结10-30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效果11-02
关爱留守儿童演讲比赛11-10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标语11-17
关爱留守儿童800字讲话06-16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06-22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简报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