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导论——排版(共9篇)
1.教学方法导论——排版 篇一
镜子教案
2
———————————————————————————————— 作者:
———————————————————————————————— 日期:
3
《镜
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并用图形和文字记录观察结果。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实验现象并说出什么是“反射”,能说出镜子能反光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借鉴别人的想法,想出新的使用镜子的方法。
4、能与小组同学合作共同探究镜子反光的问题,经历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整个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用实验验证“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这一结论。
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根据的判断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手电筒、纸、尺子 学生准备:金属、玻璃、瓷器、塑料、黑布、光盘、金属烤漆等。
教学思路:
本课以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说出镜子在生活中的用处,进而提出“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一问题,接着以手电和太阳为光源分别实验,从而得出“光的反射”这一概念。最后再选取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的结论。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导学内容与步骤 学生活动与形式 设计意图 一、猜谜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大家猜一猜,看是什么:
“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脸上脏不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答对了。镜子我们并不陌生,几乎每天都会用到,那谁来说一说镜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帮助?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呢?
生说出谜底。
生说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
猜谜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镜子的秘密。
(板书课题:镜子)
二、探求新知 师:看老师手里这面镜子有什么特点?(出示长方形平面镜)
师:这面镜子的镜面是平的,是平面镜。再看看这两面镜子的镜面有什么特点?
师:一面是凸镜(出示),另一面是凹镜(出示),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平面镜。
师:谁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 我们知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出现三种情况,是哪三种情况呢?
师:那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光和镜子的游戏?
师:为了取得好的效果,先拉上窗帘。在做光和影子的游戏时注意不要把光照到同学的眼睛上。
师:好,组长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实验材料,大家看看都有什么?
师:利用这些材料该怎样研究呢?先听老师说一下方法:先把纸放在桌子上,一个同学拿住平面镜直立在白纸上,一个同学让纸板缝隙朝下直立在白纸上,第三个同学打开手电让光透过缝隙照到平面镜上,第四个同学画出光的传播方向。听明白了吗?好,开始!随时提醒不要把光反射到同学眼睛上。
师:改变一下镜子的位置,看看光的传播路线有什么变化?
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面镜的特点:镜面是平的,非常光亮。
区分出平面镜,凸镜、凹镜
学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再次了解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出现三种情况。
学生拉窗帘。
学生拿出实验材料,展示给大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活动。
学生继续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对比突出平面镜的特征(镜面是平的)。
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巧设悬念,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尽可能的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讲明方法便于学生操作,也能节省时间。
5
师: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书:部分光线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
师:老师这有一面镜子,光照到了镜子上,你能画出他的反射路线吗?
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手电光,下面我们用太阳光试一试,看看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打开窗帘,靠近窗户的三个小组试一试,另外两组看他们做实验。
师: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师:刚才的实验说明了光照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会被物体的表面反射回去,这就是光的反射。镜子是反光能力非常强的物体。板书:光的反射 师:物体的反光能力一样吗?哪些物体的反光能力比较强?大家选用其他材料试试吧!
师:物体的反光能力一样吗?哪些物体的反光能力比较强?
师:物体的反光能力可能与什么有关?
三、总结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货与大家一起分享?
师:我们知道了镜子的一些用途,镜子还有那些用途呢?希望大家搜集一些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研究。
生:光照到镜子上时,会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
生:改变镜子的位置,光反射的路线也发生变化。
学生到黑板前画出光的反射路线。
学生利用太阳光实验。
三组学生利用太阳光实验,获得更充实的知识。
学生利用自带的其他材料做实验。
通过讨论找出反光能力强的物体有光盘、光滑的金属表面、汽车烤漆等。
学生讨论,得出结果:物体的反光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
生:我知道了……
利用人造光源(手电光)和天然光源(太阳光)分别实验,更有利于实验结果的显现。
利用自带材料实验,留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6
板书设计:
镜
子
部分光线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
光的反射
反光能力不同
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
7
作者简介:刘玉彬,三刘庄小学教师,担任三年级科学课教学。
通讯地址:乐亭县乐亭镇三刘庄小学
联系电话:4607600
2.教学方法导论——排版 篇二
在方正飞腾排版课程的教学中,若按照以前传统的教学, 按部就班的讲授菜单、工具箱等功能,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甚至无法完成一个简单的案例。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工作实践与职业认识,以及对操作技巧不能够熟练掌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时刻注意以学生就业为目的, 在方正飞腾排版教的学中应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证明, 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让学生自主、 互助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和课程的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教学的内容,用任务(即结果)的形式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展示给学生,然后通过引导法, 让学生在探求中得到结果的过程。每当我把一个个精彩的画面(即结果)给学生展示时候,同学们的求知欲也被激发出来, 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尝试制作,遇到问题时小组讨论、分析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过程),完成任务后,实现了教学目标。下面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谈一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方正飞腾排版教学的巧妙应用。
1课前准备应用——设计任务,搭建平台
在方正飞腾排版的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就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落实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均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此,如何设计与编排任务非常关键。教师在课前详细制定任务指导书及学生学案,并充分准备好教学资源及素材。在对任务的设计中,无需机械地照搬教材,教师需要对每一个任务的内容作通盘的理解,熟读教材,搞清楚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并在知识准备阶段,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固了上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又为本节课的新知做了铺垫。 对于新的知识点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难点。力求任务的设计能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例如:在学习规则矩形、椭圆、棱形、多边形工具时,其任务是制作出卡通鱼、漂亮的花朵等图案。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反复练习正方形、椭圆形、正圆形、多边形的画法等,同时可以巩固已有的填充渐变等知识。
2课堂实施中的应用——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在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始终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教师要把握学习中的难点,抓住教学中的关键,随时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协作中学习,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会学习、 主动学习,让学生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与人合作学习的成功,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1)教师创设学习情景,提出学习任务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分析任务。然后让尝试去完成任务。学生在尝试完成任务遇到问题时,可以邻桌相互交流探讨,也可以询问老师。此时,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地给以点拨,其 “度”把握在让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时的课堂气氛是最活跃的,不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同时,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感情。
随着任务的实施学生就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针对学生尝试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运用讲授法和演示法结合实例进行示范讲解。例如,在学习,书籍排版时,我先提出任务,用所给文字和图片素材进行书籍排版。同学们踊跃讨论,先要把设置好文件的版面,然后再把文字和图片素材导入文件中去,这是以前的图像合成时学过的。然后,遇到新的知识点,即如何将书眉部分的内容快速应用到每一页上?就要用到新的知识啦,即主页和普通页的建立与应用。另外一些小的知识点,比如辅助线定位,则需要在具体制作中提出并解决。
2)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把握学习进展,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点拨
经过分析提出的问题后,此时,学生应上机实践完成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常言道:十个指头都不是一般齐呢。无论何时,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都有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我们把问题讨论的已经很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对于个别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辅导,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对于学生中带普遍性的问题,应该集中讲解、演示,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3)注重学生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学案的设计将会给学生自学的空间,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课前准备、课间问题与提示、任务分析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其内容包括:任务清单,素材准备,自学录屏,说明书,上下任务的分析与问题的提出,通过对比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快学生分析与掌握程度。例如:在制作书籍目录时,利用“Tab键”命令,设置段落文本的对齐方式,小数点对齐, 以及添加填充符号等。完成第一任务完成后,学生自行分析, 看说明书,看录屏,自学完成第一任务的强化:利用“对齐标记” 命令,使文字光标所在行以下的所有文字的起始位置均与光标所在位置左对齐。这样,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3课堂评价应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任务完成后,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然后再让同学们互相评价,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完善能力。最后教师对同学们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整个的学习过程是教师评价的重点所在,而不是过多地注重结果的对与错。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并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总结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最后让学生修改作品,进行作品的再完善,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进行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
3.化学教学中的导论教学探究 篇三
做好新课程的导论教学有很多方式,课程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以及教学环境不同都会让导论课的教学方式有较大差异。但无论教学方式如何呈现,导论性教学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快速进入专业知识学习的大门,使学生能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要满足这一目标,任何导论性的教学方式都是可取的。本文将结合初中的化学教学谈谈导论性教学在化学课程中的相关方法,以期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一、导论性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故事性
化学课程如果从物质变化开始说起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这就需要生动的故事进行铺陈。优秀的故事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自然需要教师在对化学课程的结构化知识进行介绍时,充分把握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陈述历史就是陈述故事,通过历史中的人、事、物来描述知识的发展和变革,这些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但单纯的讲解历史有时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历史进行适当还原是课程导论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化学历史事件的还原,除了还原剧情外,对应的化学实验还原才是该门课程导论教学的重点。
二、导论性教学应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亲身的经历与体验将会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其他课程略有不同,化学课程以实验居多,单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初期化学教学中可能会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但长期的关注将会让学生失去耐心,进而影响到化学课程的学习。
化学在某种程度上与魔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空杯生烟,桌子上放置两个大小相同的盖有玻璃片的玻璃杯,把其中一个玻璃杯倒扣到另一个玻璃杯上,抽掉中间的玻璃片,两个玻璃杯就产生了滚滚的浓烟,我们就可以用化学知识来揭秘。其实一个玻璃杯盛有浓氨水,另一个盛有浓盐酸,两者都有很强的挥发性,在空气中相互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教师的表演与学生的参与将会让基于化学知识的“魔术揭秘”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导论性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与学生积极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到“魔术表演”中将会使化学课堂妙趣横生,最终让学生对化学课程产生期待,激起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导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借助化学实验的手段表演魔术,并让学生说明其中的化学原理。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中不仅仅体现在实验过程之中,还体现在化学教师抛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都能在生活中轻易找到答案(让学生找到答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避免学生在难以找到答案时出现放弃寻找答案的想法),但生活中的答案往往又是只言片语,缺乏系统认识和浮于表面的。教师通过与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不断沟通,一次又一次的逼近最终需要呈现的化学知识,这样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当真正接触到本源知识时,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导论性教学应强化教师的技巧性
化学课程的导论性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没有任何化学相关知识背景的学生,虽然看起来所有的学生在化学知识面前如同一张白纸,学生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差异。按照常理思维,这些白纸只需要通过标准化的教学手段就可以描绘出最美的图画,然而遗憾的是,当设法以标准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才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是有千差万别的。化学教师此时就难以通过标准化的手段与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因而,对化学课程的导论性教学来说,强化教学的技巧性是极有必要的。教学技巧实际上因人而异,如何让教学技巧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施展,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学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不自觉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对化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也是在这一情境中不自觉的形成的。当然要想让学生快速地理解知识,化学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背景音乐的流行化、化学知识图片的卡通化、知识内容的框图化、识记内容的快板化(像顺口溜记忆化学知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充满乐趣,同时做到化学知识与自己日常接触的课外知识紧密关联。另外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设计化学知识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游戏中过关斩将,获得其所学的化学知识。
四、导论性教学应关注课堂氛围的融洽性
导论性教学注重知识结构的把握,知识结构对学生来说相对枯燥,课堂氛围的营造与知识结构的结合,显然是激起学生化学学习热情的根本,初中化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我们可以尝试将班级分成四个小组,分为生活组、方法组、研究组和服务组,不同小组之间开展各类别开生面的游戏,生活组注重讲故事,方法组注重做实验,研究组注重谈理论,服务组注重解决问题。当然不同小组之间进行经常轮换,以确保学生知识的全面把握,教学中教师主要起着适当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以教师组织为主,学生主要进行的是自主学习。紧张的课堂秩序和严肃的教学氛围似乎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学习,但对于化学导论课程来说显然是不恰当也是不合适的。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压力感,这种压力感会让一些学生对化学课程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厌恶感,显然不利于后期学习的开展。轻松愉悦的课堂秩序显然是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土壤,这种课堂秩序往往取决于任课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和振奋的教学状态,生动的化学故事、活泼的讲课和知识演绎方式以及及时的反馈与沟通都是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构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每完成一次实验性魔术、每陈述完一个故事都能让学生触手可及,避免魔术与故事远离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这门课程的存在感和亲切性,也才能增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我们常常希望通过导论性课程的引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进行导论性教学时自己失去了热情和兴趣,因为只有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回报以同样的热情,师生充分的情感互动也是化学课程导论性课程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
4.【图文】课件教学设计之排版 篇四
每天做课件都会遇到新的挑战,客户的一次次刁难,总会激发些新的点子,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这个还真对。那些关于图像排版和视觉设计方便的问题不止困扰你,也困扰我,甚至睡梦中也会想我的课件如何才能看起来更生动。下面这些浅显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图片排版
很多的图片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排版。方方正正的罗列上去,显然已经有些枯燥。客户话说:“左边放张图,右边放段文字,我都会了,要你做什么?”话听起来还真刺耳,如何让版面显得活跃,茶不思饭不想,痛定思痛的反思N天之后,做了如下的改变。
左丨图片在PowerPoint 2007进行了“图片效果”的设置,加了点缀的类似简笔画的箭头,常规的字体会让版面死气沉沉,网上搜罗点书法的字体备用,会让你的版面立刻鲜活。
右丨图片只是类似晾衣架是的底图,把每张图片“晒”起来,可随意添加图片数量,八张,十张有什么关系,每张图片下配以简单的说明。
左丨电影胶片效果是大家比较热衷的素材,应用范围广泛。这张“电影胶片“是可编辑的,可以任意的调整位置,可添加图片数量。
右丨这是我截取Garr Reynolds的PPT演讲的图片,撕纸和便利贴的效果应用的相当出彩。好像Garr比较热衷这种效果,可以尝试下类似的排版。
老师简介
做课件的时候,一般都会有老师的简介,或者是自我介绍。想想你是怎么做的,放张图片,放点文字,随便的来点动画动一动。也许不是全部,但大部分的课件都是如此做的吧。
左丨朋友传过来的课件,截取了其中一张。从排版和设计来说做的很不错了,只是略显呆板。是不是80%的老师简介都是如此? 右丨右边只是换了张抽象的肖像画,加了个边框。效果不言而喻。是不是有点眼熟,对了这是憨豆先生,“他的耳朵会动”画这幅画的作者真是抓住了憨豆的特征啊。
左丨除了半身像,还可以更卡通一点,全身的任何?
[L] 右丨右边是我们课程里的一个截图,只是我把相关文字隐去了。可以用在课程的开头做老师简介,也可以用在结尾做课程总结。[/L]
老师简介除了抽象画,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就是去网上下载些剪贴画备用。任意的修改颜色,缩放大小。灰色色条下,可以放些老师擅长的课程的图片,或者是公司主导产品等。这样的页面也可放在课件中间位置,如果文字较多及时你全部都贴上去,也不会显的枯燥。
这是Articulate官方的样例中的PPT页面,这种方法也值得尝试。不管如何总比你贴张老师的照片,写几个字效果好很多吧。备注: 老师的卡通人物形象可以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如果公司给掏钱那感情好。如果需要自己掏钱,少吃几顿饭也就出来了。
正文内容
正文那些密密麻麻的字你会如何处理,直接复制粘贴,贴几张图。没错,我也经常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偷懒啊?虽然说“学会偷懒,并懒出境界是提高工作效率最有效地方法。”但也不至于这么懒吧,后来深刻反思,懒也需要技巧的。
素材中国里有大量的类似卷轴的地图,平时多搜集些。不知道正文如何排版的时候,用一下,别用太多。如果满篇都是卷轴,估计你的领导会让你重新返工的。
看起来很普通,等你看到PPT的时候会很吃惊的。底图的笔记本模板是在PPT里制作完成的,全部都是可编辑的元素。模板是从Articulate Bolg下载的,不过一般我会直接找笔记本的素材图片。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这是小田做的PPT,本来他做的是个交互练习的模板的。不过自我感觉用在正文不错,把这些元素当背景图片来用。发挥想象吧……如果对这些模板感兴趣,可去小田的网站我爱PPT官方模板下载,免注册即可下载。小田真伟大,大家别忘记多多支持他,喝水不忘挖井人嘛!
5.教学方法导论 篇五
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3、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时代要求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的直接因素
教学方法一旦形成之后,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并非简单地随着不同社会变革的不同而变化
4、进入90年代以后,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是抓住机遇,大胆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包含新思想、新观念,并与世界教学改革接轨的教学方法。
5、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发文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1)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是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首先倡导的,它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对儿童智慧潜能估计过低,带来的儿童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以及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不到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严重弊端而提出的。它要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愉快教学法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2)情景教学法
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首创的情景教学法提出的根据是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情意活动)相互统一等原理(3)尝试教学法
由江苏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首创
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
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4)成功教学法
是以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为首的一批教改研究者首先提出的 成功教学法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
6、成功教学法的基本要素有三个:积极的期望、成功的机会、鼓励性评价
7、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
8、自我发现要进行的顺利。关键在于恰当的确定学生独立探究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
9、范例教学法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造的
10、范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等三个基本特征
11、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或启示法
12、非指导性教学法又叫促进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首倡
13、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5)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14、教学设计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
15、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1)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2)为达到预期目的,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教学内容)(3)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媒体)()4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16、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设计等
17、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18、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于检测
19、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指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作用发挥和教学的有效性 20、教学时间的遗失现象:一是因课堂偶发事件引起的教学中断 二是过渡时间过长 三是不当的练习作业造成的时间浪费
21、传统课堂教学常用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22、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23、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它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
24、将受罚的具体方式:(1)讲解(2)讲述
讲解法和讲述法是两种互补互利的讲授方法。前者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理智信念;后者能牵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增添融洽愉悦气氛(3)讲读(4)讲演
25、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这是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2)将手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26、谈话法又称问答法,特点是师生对话。谈话的关键是精心设问,提好问题
27、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特点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8、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1)讨论的准备(2)讨论的开端(3)讨论的引导(4)讨论的评价
29、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和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30、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31、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
32、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业,并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获取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实习法在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用最广。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33、教学方法运用的一般要求:(1)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2)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最佳选择和优化组合(3)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34、教学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它主要解决教师和学生、教学时间和空间以及其他教学条件如何妥善安排和有效利用等问题
35、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6、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7、在教学实践中,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大致有三种:(1)全班上课
这是现代学校中最典型、使用最为普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2)班内分组教学(3)班内个别教学
38、班级授课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现场教学
39、班级授课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40、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41、秧田形座位排列P136
42、完整的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43、教学评价就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在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44、教学评价的功能:(1)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2)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3)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
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4)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5)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
45、教学评价的分类:
(一)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类,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多选)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
(二)根据评价的标准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三)根据评价主体来分,教学评价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四)根据评价的方法来分,教学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五)根据教学评价涉及的层次与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宏观的教学评价、中管的教学评价和微观的教学评价
46、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P202
47、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1)测试(2)档案袋评价
48、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有组织呈现,通过这些资料或材料,可以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者个人的成长经历
49、档案袋评价的特点:(1)学生成长档案袋中材料的收集和选择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意的,是与一定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它不只是简单汇集学生作品,而是有意义的、有目的地收集学生迈向教育目标的与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相关的材料(2)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但也会包括对学生完成作品过程的描述和记录,还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和家长对作品的评价(3)学生应是选定自己的成长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是主要决策者 50、教学研究的一般步骤:选定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和初步调查、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实施研究(搜集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选定研究问题2 查阅文献形成理论构思(即形成研究假设)3 制定研究计划(方案)4 实施研究过程5 分析研究得出结论6 形成研究报告7 研究成果的评价
51、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个案分析法(5)行动研究法(6)比较法
52、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
53、调查法是指研究者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学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的研究方法
54、调查法是一个综合的方法,它包括多种多样的调查手段和方法,如问卷、访谈、测量、调查表等
55、调查的一般步骤:教学调查研究包括问卷、访谈、测量、调查表等方法,每一种方法的步骤虽各有侧重,但一般都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调查课题2 选择调查对象3 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4 制定调查计划5 调查的实施6 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56、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6.2013教学方法导论重点 篇六
1.教学方式是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个别操作活动。
2.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已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3.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学实践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也就是说,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时代要求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的直接因素。
4.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发文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是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首先倡导的。它是借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它要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首创。情景教学提出的根据是情感和认识活动相互作用、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情意活动)相互统一等原理。
(三)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由江苏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首创。它的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尝试练习,然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
(四)成功教学法 成功教学法的内涵:(1)成功的下限是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3)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4)成功总是相对于原有的基础而言的,时无止境的,是没有终极意义的(5)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主体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
5.外国教学方法已经被我们用到的包括:
(一)发现法 发现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或问题教学法,就是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教师在应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出计划,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发展过程,制定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发现进行的顺利,关键在于恰当的确定学生独立探究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
(二)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为范例,是指教材中那些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范例教学法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造的。范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等三个基本特性。范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教学与德育相统一、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知识学习相统一、基础知识学习与智能培养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三)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它包括“定标”、“实施”及“评价”三个环节。展示教学目标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控制教学过程的主要技巧是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互相配合互相转换的规律,形成有张有弛,变而有序的课堂教学节奏。布鲁姆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掌握学习”。
(四)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B·F·斯金纳倡导的。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通过操作性的强化,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的行为单位可以被学会,或者一个现存的行为单位可以被精炼。
(五)“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是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造的。
(六)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或启示法,是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将
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教育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法中的“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某种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暗示教学法坚持的原则有: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原则、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则。
(七)非指导性教学法所谓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就是创造一种学生学习的气氛,教室(促进者)充分地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力,朝向自我实现。可以说,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罗杰斯的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基础上的。
6.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一)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是五只设备的现代化
(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三)教学方法的系统化 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方法最优化理论
(四)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7.所谓教学设计,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得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8.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指导性
(二)系统性
(三)操作性
(四)预演性
(五)突显性
(六)易控性 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强化教学设计控制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七)创造性。
9.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据现代教学理论
(二)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三)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四)依据学生的特点 课堂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除了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外,还必须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加以认真对待。
(五)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
10.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
(一)系统分析模式
(二)目标模式 这一模式又称系统方法模式,它是由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里提出的。他强调以教学目标为基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由九点,呈直线型。
(三)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由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肯普提出的。这一模式与目标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
11.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七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设计等。
12.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1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2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标准功能
13.教学目标的分类 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影响较大的是美国的教育家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14.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候应该注意的几点基本要求: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于检测
15.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到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是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
16.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师要着重掌握以下教学内容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一)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
(二)通览教材,鸟瞰全局
(三)疏通教材,清除障碍
(四)熟悉教材,重点记忆
(五)分析材料,把握三点
(六)精心设计,妥善安排
(七)阅读资料,吸取营养。
17.设计教学时间的策略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4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5防止教学时间遗失。
18.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19.讲授法的主要特点:教师以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体,向学生单向输入信息,学生经过思维把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中。
20.讲授法的优点在于: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有助于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1.讲授法的缺点是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讲授往往面向全体学生,不宜于因材施教:教学单向输入信息,运用不当,容易造成“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的结果”
2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老师的语言要做到:准、精、美、活。
23.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倡导并运用过这种教学方法。《学记》中就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到“善问”、“善待问”。谈话法的特点是师生对话。
24.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做充分准备,对谈话的内容,问题的顺序,应得出的结论,事先都要周密考虑。问题设计可分为五步:(1)搜集疑点(2)整理疑点(3)确定重点(4)设计母题(5)安排子题2所提问题的表述要简练明确,求答范围清晰。3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问题设计时应注意:(1)应该把问题设计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易后难,逐一解答问题(2)对于难度不同的问题,应该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使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必须“跳起来摘桃子”,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3)提问设计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5.讨论法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
26.讨论法的引导具体的技巧如下:1灵巧的利用提问2创造良好的讨论气氛3及时纠正离题现象4讨论的评价。
27.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方法4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28.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29.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知认识,以促使其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运用。在各课教学中广泛采
用。他作为一种辅助的方法,常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进行。
3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三种。
31.实验法是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32.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33,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增强练习的自觉性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3练习安排要有计划性,方式要多样化,时间分配要合理。
3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
3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的特点在于,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
36.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情境。
37.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总体把握原则2师生共明原则3“双效”统一原则 既是力求使效果与效率达到完善的统一。
38.教学方法的运用:1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显示出它应有的功效,关键在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2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最佳选择和优化组合3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教必有法”,即教学一定要讲究方法。“教定无法”,即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
39.教学组织的方法是要研究教学活动的形式及相应的结构。
40.教学组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特殊的师生互动2特殊的时空安排3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教学目标、内容、媒体、方法手段等因素在教学中各具独特的作用)
41.贝尔—兰喀斯特制 贝尔—兰喀斯特制也称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因由牧师贝尔和教师喀斯特所创建,故命名为贝尔喀斯特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是:在班级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一部分导生,再由导生转授给其他学生。这是英国“双轨制”教育体制的具体体现。广大劳动者子女只能在师资匮乏,设备简陋的初等学校学习,其教学质量很难保障。
42.道尔顿制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43.分组教学 为解决班级授课制不宜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等弊端而产生的。
44.教学组织的历史发展:1个别教学2群体教学3班级授课4贝尔—蓝喀斯特制5道尔顿制6文纳特卡制7分组教学8特朗普制9开放课堂。
45.教学组织形势发展的特点:1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3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4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46.课堂教学的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47.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1课外教学2现场教学3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
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个老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复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要尽可能减少各年级的相互干扰。)
48.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
49.从教学时间流程看,完整的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50.单一课是指,一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综合课则是指,一堂课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教学任务的课。
51.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安排顺序和时间分配。
52.单一课的结构,大多也有组织教学、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但要突出各自的主要任务。例如一堂45分钟的讲授课可按下列顺序进行:1组织教学(2分钟)2提出上课目的目标(3分钟)3系统讲授新教材(22分钟)4进行总结与巩固(4分钟)5回答学生提问(10分钟)6布置作业(4分钟)。
53.教学媒体的个性:1表现力2重现力3接触面4参与性5控制性。
54.现代教学媒体开发的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技术性原则4艺术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55.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势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为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和主要的教学媒体。
56.我们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发展阶段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2是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3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57.教学评价就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在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58.教学评价的功能:1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2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3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4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5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
59.教学评判的分类:
(一)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类,教学评价哦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感情等状况进行的测定与预测。2形成性评价是现在倡导的一种过程的评价。3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
60.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61.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它是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个目的所收集的相关材料的有组织呈现,通过这些资料或材料,可以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者个人的成长经历。
62.美国心理学家德纳(H.Gardner)认为,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持续的、自然的评价形式,可以鼓励学生成为一个能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与个人发展的主动学习者。
63.档案袋评价的特点:1学生成长档案袋中材料的收集和选择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意的,是与一定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2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基本成分使学生作品,但也包括对学生完成作品过程的描述和记录,还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和家长作品的评价3学生应是选定自己的成长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4学生
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其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
64.教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学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65.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观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
66.观察法的特点:1适用范围较广,研究课题较小2直接、客观,由表面性3有目的、有计划,不能控制条件。
67.运用观察法的要求:1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2目的明确3严密的组织计划4保持观察情境的自然性5克服观察中的主观倾向6正确记录,科学解释。
68.访谈法 是调查者通过对象面对面、有目的地谈话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69.访谈法的特点:优点1灵活性2范围广3真实有效 缺点是费时费力。
70.个案分析法 是通常所说的“典型分析法”或“解剖麻雀法”,是指对单一人或事进行个别深入研究的方法。它通常是以一个典型的人物或事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了解此人某事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
71.个案分析的特点:1研究对象容易确定,简便易行2个案分析容易得到个案对象和有关人员的支持3研究的时空范围较大,研究的持续过程较长。
72.行动研究方法 是指实际工作着(如教师)给予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讲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7.材料导论课程教学创新初探 篇七
一、课程内容设计
在课程内容体系上打破传统大类材料知识的灌输式教学, 应多从生活常识中寻找材料实例, 阐述材料特点、发展及其应用存在的问题, 高度概括地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学科地位、研究范畴、核心要素、分类方法、各种新型材料与工艺, 通过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最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前沿应用, 同时突出生物材料、信息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的迅猛发展, 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浓厚兴趣, 实现系统性、普及性、趣味性和专业性四性统一。此外, 材料种类繁多, 每一种材料在各自领域都有其重要性, 加之学时、专业性限制, 课程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或者平行设计, 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还应充分考虑本校材料学科研究的优势项目, 在保证课程内容系统性的同时, 应重点介绍本校的优势方向,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了解学科结构的同时, 了解本校的特色和科研动态, 为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在教学方法方面, 知识不仅仅靠老师传授, 要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 为学生营造一个自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在实践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 让同学们一方面全面接触材料科学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等, 另一方面培养同学如何自我获取材料科学知识的手段, 如何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等。本课程将采用学生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 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 启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深入思考, 培养创新意识。另一方面, 尽可能采用双语授课, 即使用英语讲授和中文解说相结合, 或用英文辅助关键词语表达的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 实行因材施教, 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 注重教学民主和师生互动, 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手段方面, 应巧妙使用多媒体技术。关于多媒体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均已经实现, 并应用多年, 教师和学生并不陌生。但是, 随着该项技术的长期使用, 以及生活中随处可见多媒体信息, 学生逐渐对此产生了审美疲劳, 甚至出现上课思想不集中, 下课拷贝授课ppt作为复习材料的现象。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也有类似的认同, 比如最近报道的, 费米实验室大强子对撞机双周论坛的组织者就开始限制使用ppt做报告, 他们认为, 没有ppt, 参与者可以脱离脚本, 促进互动和激发好奇心。其实无论是使用或不使用ppt, 其目的均是为了激发听者的兴趣, 更好地传递讲授者的思路, 因此, 在教学手段方面应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为目的, 而不是以方便教授讲授为目的, 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采用大量与生活紧密联系、切合教学内容的图片、图形、动画、音效、视频, 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难度, 为学生创设更为生动、真实、准确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 在课程中还可以设计模拟国际会议教学, 首先由教师指定会议主题, 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相关文献, 撰写学术报告。在模拟会议中, 由学生担任会议的主持人、学术报告宣讲人和翻译, 作为观众的学生在宣讲结束后可自由提问, 由宣讲人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运用多种媒体展示学生对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成果, 为学生搭建一个表现自己思想的舞台。实践证明, 通过模拟使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炼知识、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也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同时也使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 让学生能够逐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三、教师团队建设
对于课程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课程将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 包括教师组成知识结构、教师能力培养、教师年龄结构设计几个方面。材料导论学科涉及知识面广, 为了实现教学的系统性、普及性、趣味性和专业性, 必须有一个知识结构合理、由老中青构成的教学团队。此外, 积极开展对青年教师授课水平的培养工作, 为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辅导老师, 并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培养目标, 要求其跟班听课并担任助教, 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全面地理解了课程的背景和知识要点、教学要求和内容, 掌握各种教学方法。采取听课、研讨等活动, 要求青年教师在担任主讲任务前必须在教研室对课程的主要章节进行试讲, 通过开展观摩名师教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教案展评、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等活动, 使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逐年提高, 全部能够独立走上讲台。与此同时, 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 做到意识超前、观念更新、措施和培养方案操作性强, 本着“培养”、“引进”、“提高”并重的原则, 采取学术交流、国内外访问进修与考察、学历提升、产学研结合项目开发等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努力建成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责任心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以上是笔者对于材料导论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努力坚持探索和创新, 通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师团队建设几个方面, 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摘要:针对大一新生无相关专业知识基础的特点, 并基于材料学科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特性, 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优化等, 实现本课程系统性、普及性、趣味性和专业性的统一, 达到学生了解学科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启迪思维, 开拓视野的目的, 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导论,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姚军龙, 高琳.“材料导论”课程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 2010, (12) :69-70.
8.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 篇八
摘 要: 专业导论作为大学入学的导航课程,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 电气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方法 特色专业
1.设置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必要性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及北京市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专业每年招收本科新生90人,第一志愿录取率每年近100%;该专业二年级还会接收转专业学生近20名。由此从历年录取分数和转专业人数等来看,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较高,电气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高。尽管如此,实际新生刚入学时,大部分同学对电气工程学科和电气工程专业了解甚少。
在开设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之前,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每年都组织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专业教育,由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就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试图使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学科)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但由于学生刚刚入学,他们面临的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在管理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别。加上大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是什么、为什么要报考该专业认识模糊,很难通过短短的入学教育使学生关注并理解所有这些内容。因此,学生对入学教育基本没有印象,缺乏对电气工程学科及电气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体系的整体把握,造成学生大学四年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热情,甚至造成许多学生入学后感到无法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等问题。
为使本科新生尽早了解电气工程学科及电气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在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通过几年教学研究和实践,导论课程正式列入我校新修订的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
2.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
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大一学生的入门课程,导论课程需在不涉及过多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概貌和最新研究前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通过板书、电子课件、录像、实习参观等多种教学形式,加大课程授课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学科方向及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从而提高对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外,要求学生课外查阅大量相关领域的文献,学会文献查阅的基本方法,了解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
在学科领域方面,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等学科分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学科分支的介绍,帮助大一新生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概貌、学科定位、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发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的技术问题等,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利用矿业大学办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煤矿电气化自动化应用案例,拓宽学生专业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3.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
围绕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任务,大学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主要解决高等工程教育的概貌问题,使学生对所选学科和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并促使学生做好大学学习规划,为走向未来职业奠定坚实基础。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导论总学时为16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电气工程专业概述。
介绍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地位和任务,以及国内外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设置,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通过讲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了解本专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以及最低毕业学分等要求。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进程的介绍,使学生系统掌握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大类基础必修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分配情况及课程教学进程;掌握实践教学中各类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分配情况及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创新教学环节中科研导论、科研选题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环节设置和进程安排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对自己未来大学四年的培养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研究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专业涉及的工程领域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认识到掌握基本运算、实验和制图等基本技能,以及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需要的初步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2)电气工程学科概述。
介绍电气工程学科发展过程、战略地位和特点,以及电气工程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生了解我国本科专业分类和研究生专业分类情况,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内涵,以及电气工程下设的“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热点。
(3)电气工程技术的应用案例。
结合煤矿生产、安全监控电气化自动化技术,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运输、提升自动化技术,矿井供电自动化技术,通风系统自动化技术,以及矿井安全生产监控技术等应用案例,介绍电气工程技术在现代化煤炭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
(1)专业导论安排及学时。
对于刚结束“高考”,又经过三个月假期释压的大一新生来说,其会对大学环境,以及大学专业学习充满好奇。但大一第一学期课程安排相对较松,自主学习时间明显增加,让许多在中学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新生对大学自主学习环境感到很不适应。再加上大一课程基本以数理化、外语课时为主,更让新生对大学专业学习感到有些迷茫,甚至缺乏学习激情和动力。
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从1998年开始本科招生,按传统教学模式,由系主任负责对入学新生进行“迎新专业介绍”,但仅仅两个小时的简单介绍,并不能帮助新生系统地了解大学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将要学习的专业,更不用提大学学习规划。
因此,我校从2008年开始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共16学时,一般从第三周开始,每周2学时。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环境、了解专业,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对大学四年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体系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大学课程的衔接关系,认识到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2)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开设专业导论课的目的之一是让新生尽早了解本专业所需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今后大学学习和专业生涯规划起到“向导”作用。
由于导论课程面向的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还没有学习任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课程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都比较陌生,因此更需要教师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板书、电子课件、录像、实习参观等多种教学形式。授课教师由本科专业负责人、电气工程学科下二级学科带头人为主的教授组成。学科介绍与偏重理论分析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不同,导论课程需要主讲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以案例形式将相关专业所属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电气工程专业相关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基础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同时,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理解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在课程体系中,将特别讲解我校2012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实践环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进程,使新生对我校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的科研导论、科研选题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系列创新教学课程有全面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科研创造力。
(3)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突出煤炭行业特色。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北京市和教育部特色专业,这个特色主要指的就是煤炭行业特色,这个特色使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教育除了满足一般工科院校相似专业的教学内容外,还需使学生充分了解电气工程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特色。为此,在专业导论讲授中专门划出一个板块,重点讲授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使一年级新生还没有接触专业知识之前,对此板块内容有所了解,我校专门建设了具有煤矿应用特色的专业实验室,在此实验室中,有煤矿典型的供电模拟系统,煤矿电气传动控制的典型对象,水泵,提升机等,以及现代化矿井必备的基于信息网络的煤矿生产、安全自动化模拟监控系统,部分实验模拟设备如图1所示。通过课堂案例讲解及专业实验室参观,使大一新生对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有一个迅速直观的了解。
图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
5.结语
通过导论课程教学与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入学伊始就能较全面地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科发展和学科研究方向,有利于学生认识所学专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要求,了解各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大一学生认识基础课程在大学后期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此外,导论课有助于学生增强工程意识,重视实践课程和创新实践环节训练,尽快掌握大学学习方法。行业特色教育使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与其他院校相同专业的本科生有了明显区别。
参考文献:
[1]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2]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国地质教育,2008(2).
[3]刘光明,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高教论坛,2007(2).
[4]樊秀娣.开设《大学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想.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
[5]杨晓东,等.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9.宗教学导论作业 篇九
维特:罪、爱与救赎
博雅哥说
本期推送,为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东宇同学于北大哲学系吴飞老师“宗教学导论”课程的习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却历久不衰。这部饱含人性与情感的作品,在很多方面都能引起热烈的讨论,它有关时代,有关政治,也有关人心。本次推送的文章,来自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5级王东宇同学的《宗教学导论》课程作业。文章借助基督教的思想,从不同的视角分析维特的死与永生,爱与救赎。文末我们还附上了作者王东宇同学的照片与简介,以及他对通识教育的体会。图为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Vol.108含英咀华 向死而生
——基督教视角下的少年维特:罪、爱与救赎王东宇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5级本科生
1信仰与背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着这样一个悲剧故事:受过良好教育又心向上帝的少年维特,在对爱慕对象绿蒂难以解脱又难以成全的爱欲驱使下,与曾经平静的幸福生活渐行渐远,最终在爱而不得的痛苦中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生命。在这样爱欲与死亡的强烈悲剧冲突中,我们似乎能从维特身上看到一种非常强的张力——对上帝的信仰,对善与美的事物的热爱和犯下罪行主动寻死之间的张力。而对于其身上这种张力的理解恰是我们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与认识基督教文化中原罪与救赎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即意在从这组张力入手,通过对《少年维特之烦恼》故事的分析,透视维特身上所体现的罪,爱与救赎,由此实现对基督教原罪与救赎思想对西方文化观念影响的更深的理解。要分析维特身上这种张力,需要理解的最核心概念便是死亡。对小说的文学性而言,维特之死将故事情节的冲突推向了高潮,最淋漓尽致地表现着其身上的种种观点看法与行为特征,是理解其人物形象的核心事件;而对基督教思想而言,死亡这一概念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它随原罪产生,只有在人类背叛了上帝,身体背叛了灵魂之后人才会为恶魔所引诱控制,在身体与灵魂的冲突中走向死亡,在这一层面上死亡是人类罪性的永恒标志,所以无论自杀还是杀人都被视为严重的罪行;而同时它又是通往救赎与复活的手段,人类的救赎一定要通过基督耶稣的受难才能完成,基督的信徒们需要通过圣餐礼加入耶稣的身体,不断重现圣子的死亡以实现灵魂的复活完成救赎,在圣子身上,其主动的受难正是上帝仁慈的最高体现。图为米开朗基罗所作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的逐出伊甸园(部分)因而对人而言,死亡不仅是因罪而生的,还作为罪行的表现而存在,主动追寻死亡的行为作为一种罪行绝对不可被人接受;而对神而言,神第二位格的主动献祭则体现出了神的仁慈,死亡成为了神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的道德判断在神面前的无谓以及人类的渺小与无知。
毫无疑问,少年维特是作为人的形象而存在的,并且是作为基督徒的形象存在的。他信仰上帝,不是矫揉造作地伪装,而是真实地在自己的日记中向上帝倾诉,身处绝望时向上帝祷告。在将死的时候,他向上帝深情祷告:“上帝啊,您看见我的眼泪了吧?……我们相信您就像相信能治百病的仙草和浇愁解忧的美酒,相信您具有为人类减轻痛苦的力量,而我每时每刻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力量。”[1]可以看出他对于上帝的信仰是真实的,作为基督徒的虔诚是无疑的。然而问题是,为何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最终会不顾一切地犯下罪行而去追求死亡呢?难道这是对于上帝公然的背叛吗?我们不妨深入文本去分析他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整个历程。2罪与爱在故事的开端,维特的生活平静而幸福,他描述到“我感觉到万能的上帝无处不在,正是他根据自己的意愿才创造了这诸多的生命。我们博爱的天父支托着我们,浮游在茫茫的欢乐海洋中”,他每日的生活便是去感受眼前大千世界的美并“用灵魂反映万能上帝的意志”[2]。他不被情欲干扰,没有旁杂的心思,只是全心地从上帝的受造物——自然那里去感受美,接受上帝的引导。宛如未曾犯下原罪的人类在伊甸园中幸福生活,心中全是对主的信仰,了无罪的念想。而这一切都在他邂逅绿蒂之后都永恒地改变了。他于1771年六月十六日的书信中记述道:他遇到了一位令他倾心的女子,而她已经订了婚[3]。从此他平静的生活中便有了对一个个体的爱欲,一个从一开始便不为习俗与律法所接受的爱欲。这爱欲对他有着无穷的魅力,引诱他不断前进,永恒地追求着一个追求不到的爱,也引诱他突破重重习俗与律法的限制。一如亚当在对夏娃的爱的驱使下吃下禁果,为求个人之爱宁肯犯罪。尽管维特所面对的习俗和律法并非上帝的法而是人间的法,不论行为是否合乎律法的规定,人若虔诚信仰上帝便能得救。但维特摒弃人间的律法,不是因其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因其对自身满足的欲望,以故他对习俗律法的违背亦是其对自身之罪的忽视,对上帝的背离。因而这引诱他前进的爱欲,也便是原罪的象征。在原罪之下,维特同亚当一般将自由意志指向了自己而非上帝,堕落与黑暗便随之开始。傲慢与爱欲一同结束了他无忧的生活,一切宁静便将不复宁静。
人一朝堕落,便为魔鬼所控制,成为魔鬼的奴仆拜倒在欲望脚下。他的理性的灵魂为身体所背叛,便难以控制他身体的冲动。维特被她的爱欲驱使着向前,尽管他在爱欲与习俗之间挣扎,他尝试远离绿蒂,但在他反复的斗争中对绿蒂的爱却在日复一日地强化,这爱欲逐渐充斥了他的内心。他1772年12月6日的日记记述到:“她的倩影把我追逐地走投无路!无论是在梦中还是在醒来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想着她。每当我合上眼睛,她那一双乌黑的眸子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4]而这原罪象征的爱欲对他的充斥正是他身上罪性一步步加重的过程,与之同步的是,他身体与灵魂的冲突一步步的深化。当这冲突激烈到不可避免之时,维特的自杀便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若循上段的逻辑解释,那么维特便是一个背叛了上帝的罪人了。而自杀则是其罪的最高表现,因而他将确定无疑地在末日审判中被投入地狱,走向永死。然而这样的逻辑是断然不能说通的。歌德在对维特的死亡的抒写中充斥与流露着最大的悲悯与同情,而这绝不是一个罪人应有的待遇;小说中的种种细节都暗示着维特之死的神圣而非罪恶,则小说之中必有剖析维特的另一套逻辑。那么维特之死若不是一步步堕落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图为1774年第一版《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这里我们不妨先插一段文中维特对青年农民的评价以帮助我们对维特的所作所为进行理解。维特在瓦尔海姆曾遇到一个恋着女东家的青年农民,他再次回到瓦尔海姆时得知这青年农民已因对女东家的不轨行为而遭到解雇。“人家不让他做的事,他做了;而人家吩咐他干的工作,他偏偏就忘了,仿佛恶魔附了体”。但在此般罪行之后维特却给出了如此评价:“不过上帝作证,他的一颗心是坦荡光明的,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只是想娶她做老婆,和她一道过日子”[5],并且深深同情他的命运。他以这农民内心的善念为标准评价,因其没有一点私心杂念而认可他。而这样的评价则充分体现着维特的道德观:只要心底的念想是善的,并且是“上帝作证”的善,那么人的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便仿佛都可被谅解。一如“因信称义”对知识与律法的超越,凡信仰上帝的必称其为义,维特的道德观也完成了对习俗律法的超越。而这超越的道德观亦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基础展开,维特这里对上帝的信仰体现为对“上帝作证”的善的追求。那么这上帝作证的善是什么呢?直引文本的话,是“娶她做老婆,和她一道过日子”,或者简单地说,是爱,正是那驱使着维特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爱,那被视为原罪象征的爱。3死亡与永生细究文本我们可以看出,对维特而言,爱欲不仅无罪,反而神圣。爱欲是人的灵魂的本性与圣灵的作用,是对幸福与欢乐的珍视。追寻爱欲不是身体背叛灵魂的表现。相反的,这恰是身体对灵魂的听从与灵魂对上帝的听从。文中维特多次强调这种爱,他说:“假如我们心胸开阔,好好地享受上帝赏赐给我们的欢乐,那么,我们即便遭受到了灾难,也能够逢凶化吉转危为安”[6]。因为爱欲是对灵魂的遵从与听信上帝的表现,所以这“爱”便同“信”一道将使人得救,令人在灾难面前转危为安。他以爱为信,将爱超越与所有习俗律法之上,如圣徒保罗一般地抨击僵守习俗律法而心中无爱,心中无爱却以知识与律法的傲慢自命不凡的人:“人世间的万般事物终究都是虚无缥缈的梦,只有傻瓜才违背自己的心愿,为了迎合别人而去聚敛财富、追求功名”[7]、“他们崇尚权贵,斤斤计较蝇头小利,遇到好事便蜂拥而上,其可悲可怜的本性真是表现得赤裸裸”[8],“他们把大道理讲得娓娓动听,但干的事情却令人作呕。有时我真想跪下双膝,恳求他们不要利令智昏,昧着良心去徇私舞弊”。在他眼中,没有爱欲的人便没有活着的灵魂,便不存对上帝的信仰,他们的傲慢之罪决定了这些人终于是难以得救的;而只要一个人心中充盈着爱欲,敢于向着爱欲无畏追求,不论他采取怎样的方式,他都将以他对爱欲的珍视,对上帝的信仰而最终得救。图为歌德也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下,维特义无反顾地向着他对绿蒂的爱进发。因为这爱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他的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情感,还代表着那对上帝的信仰以及对这信仰坚决守护的决心。而最终驱使维特走向死亡的则全然不是前文所分析的灵魂与身体冲突。将他推向死亡的,是在这充满罪的世界上难以实现对上帝的信仰的尖锐矛盾。维特在1772年11月30日邂逅一个疯人时发出感慨:“上帝呀,你为什么赋予人们这样的命运——只有在超脱之际和丧失理智之时,他们才能获得幸福。”[9]超脱同丧失理性,都是人类同充满了罪的社会失去联系的表现,意即唯有脱离了这罪的环境,人才能获得幸福。人类的原罪与堕落造就了城邦,而在傲慢弥漫的城邦之中真正的爱欲无处存身,因为哪怕是那爱欲的对象绿蒂也被习俗律法所控制着。不能释放爱欲的维特无以表现对上帝真正的信仰,而只有脱离了这带着原罪的躯干他才能与他的灵魂同上天国。“一个人如果为了彻底摆脱心中的悔恨和精神上的痛苦,就会进天堂寻找归宿。要是我们对这样的人讽刺挖苦,觉得自己高他们一等,那我们就不得善终。”[10]
在爱欲充斥下,维特的灵魂早已复活。因而肉体的死亡并不妨碍他在末日审判后的重生。而为了奔赴更永恒的爱欲,他则必须抛却肉体奔赴天国。形式上他向着死亡奔去,实质上这对死亡的奔赴却激烈地体现着他对永生的向往。他自杀因为他爱得纯洁,以至心中已容不下对其他事物的念想;他自杀因为他信得纯粹,对爱欲的绝对追求正是他对上帝的绝对信仰。而在这样的爱与信的驱使中,维特主动奔向了死亡,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耶稣受难的模仿。他在不安中遭受折磨的肉体终于归为平静的同时,他充满爱欲的灵魂也终于告别了罪恶,得以纯粹地前往上帝的国。图为歌德故居注释:[1][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M],方华文 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3.12;P92。
[2]同上,P4。[3]同上,P14。
[4]同上,P94。[5]同上,P77。[6]同上,P28。[7]同上,P36。[8]同上,P59。[9]同上,P59。[10]同上,P92。王东宇
【教学方法导论——排版】推荐阅读:
教学导论12-30
软件工程导论教学10-13
康复医学导论-教学大纲08-31
语文教学常用教学方法07-13
常见教学方法07-28
欣赏教学方法08-05
高职教学方法08-19
转变教学方法08-28
教学方法整合09-10
教学方法手段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