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知识

2024-10-20

体育与健康知识(共14篇)

1.体育与健康知识 篇一

第一章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

第一节 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学习目标

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

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

难点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过程

1、关注自己的健康

什么是健康?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自己的健康?有他们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者的完好状态。

2、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

怎样才能获得健康呢?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 合理膳食:是指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

适量运动:是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能坚持锻炼。

规律生活:按时作息、按时进餐,有规律的进行学习和从事各种活动。初中生每天的睡眠一般为8—9小时。心理平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过文明幸福的生活

获得健康的知识是保持健康的前提,坚定信念是动力,付诸正确的行动才能保持健康,过文明幸福的生活。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

生活方式与健康密不可分,如果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将拥有健康。今天学习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相信它们将成我们今后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同时,我们要关注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成为健康的使者。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告别愚昧,选择文明,在学习、生活中成为现代健康观念的实践中。

2.体育与健康知识 篇二

一每年的九月末, 学校举行班级广播体操比赛

本着以比赛促进训练的目的,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制定出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九月末学校抽半天时间举行班级体操比赛;平时由班主任抓训练, 上课时体育教师认真教学, 立求使队列队形、动作到位情况达到标准;体育竞赛活动使广大学生由于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团队意识而凝聚在一起,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每位学生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 使从前早操和课间操懒散和不做操的现象都不存在了, 提高了我校广播体操的质量,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比赛场上同学们以整齐的步伐、标准的动作、健康的体魄展现出了我校学生的青春风采, 赛出了风格, 赛出了水平。

二十月中旬举行的校园杯篮球赛

校园杯篮球赛采取以班级为单位, 男女单循环赛, 每天中午和晚饭时间举行比赛, 比赛场次多、时间为期1个月。篮球是我们的传统项目, 学生们普遍都很喜欢, 在比赛前体育教师室内课认真地讲解规则和裁判法, 及其篮球场地设施建设, 并在实践课中给学生传授篮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术技能,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支球队, 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如篮球课分队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团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每个队员之间的配合度与目标感, 将直接关系着比赛结果, 因此, 教师可将篮球教学分阶段设定目标,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引导与比赛实践使学生明白比赛的结果与每个队员对比赛结果都是有着一定的责任的, 如想提高集体的成绩和应战能力必须从自身的努力开始, 从而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因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使学生的全面能力得到锻炼, 并使之终身受益。

三每年的四月初举行班级拔河赛

学校举行班级拔河比赛, 就是利用每天的中午和放学后, 由体育教师和各班认真组织比赛。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比赛, 结合拔河比赛的特点进行教学, 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认真讲解拔河比赛的起源和发展, 拔河方法和技巧。拔河是一项对抗性体育运动, 由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 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为河界, 裁判一声令下之后, 用力拉绳, 将对方拉出河界的为胜。教学: (1) 参赛队员尽可能穿鞋底比较粗糙的鞋子。 (2) 身体尽量向后倾, 不要弯蹲而应全身伸展, 双脚宽约同肩宽或比肩稍宽的自然姿势。 (3) 手要用力握住绳子, 两手加上后胳肢窝, 紧紧地夹住绳子;另外, 后面的队员将后手从腋下伸进前面队员的中间位置握住绳子, 合力直线作用于绳子的效果明显, 即使在队友失误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及时地调整, 采用正确的拔河姿势才可充分发挥力量。 (4) 啦啦队口号要整齐洪亮有力。 (5) 采取不同人数的组织形式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比赛。

四五月份末举行校田径运动会

随着社会变革, 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 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田径运动;而田径教学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包括走、跑、跳、投四个项目, 对学生的意志具有很好的磨练作用, 还能锻炼学生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坚持就是胜利的优秀品质。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尤其是田径项目的课程教育, 要提高田径课程教学效果, 则必须要不断完善田径教学的教学制度和方法, 改变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学校田径运动会有效地推动了田径教学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上理论课就要给学生多讲解田径竞赛的规则, 如何参加比赛及其科学的锻炼方法。在实践中教学方法要新颖, 创新教学手段, 譬如:在投掷中采取掷乒乓球或折纸飞机比赛;在长跑中采取分组两人比赛跑都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结合运动会的项目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技术技能, 进行各个项目测试, 选拔优秀参赛队员, 从而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

总之,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 而他们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 学校体育课每周只有两节, 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中职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师,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比赛, 加强体育竞赛项目的教学, 把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摘要:学校体育比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延伸, 通过学校体育比赛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身心愉快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同时促进了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它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活动。

3.小学体育与健康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发展;身体健康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环境逐渐恶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所面临的状况更加恶劣。正因为此种情况的存在,人们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引起了高度关注。而让学生获得身体健康最重要的一条途径便是让其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通过体育运动的参与获得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身体发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予以有效解决,才能让该课程获得良好的、有序的发展,才能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育。

一、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运用“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教师进行形式演练,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而给学生实践的时间较少,这样就会让学生难以真正掌握体育活动的精髓,也难以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和其所带来的愉悦感受。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对学生自由的限制,不符合当前的教学思想,严重情况下还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阻碍影响。

2.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小学生本身具有活泼的天性,应当成为体育活动的“忠实”爱好者。但是当前繁重的课业压力,单一的体育活动开展形式,都让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了一定的兴趣。很多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更多地延续其他文化课的内容,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并不高,这就让学生丧失了很多提高身体素质的机会,让体育课堂的设置形同虚设,让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下降。

3.教学内容单调

教师在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时,更多的是依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开展教学内容的方式也都是比较严肃的,这让学生无法感觉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其内容的学习,加上考核的要求反而让学生感到其是一种负担,单调的教学步伐让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倦情绪,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兴趣不高。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让其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的策略

1.改变教学思想,发挥学生主动性

此门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运用较为先进的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应当被人们所摒弃与剔除,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进行自由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在跑跳运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一些球类运动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需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约束,而是让学生尽情地跑跳,仅仅需要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进行纠正即可。教师在此运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开手,给学生尽量多的自由,越是自由的教学活动,越能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开展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体育的积极参与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开发新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成为活动的“积极分子”,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教师在开展跳跃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兔子和大灰狼,一边蹦蹦跳跳一边玩大灰狼捉小白兔的游戏。这样学生将会感觉到游戏的应用非常有趣,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了体育活动内容。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小学生求知欲强烈、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且还能将知识内容融入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同时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内容的创新能够让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感到新奇,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内容创新的时候,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此为出发点对内容进行改进,从而让学生从全新的教学内容中获得益处,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比如,教师在进行前翻滚起立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随意“翻滚”,感受“滚来滚去”的快乐,然后再让学生学习前滚翻,这样学生可以在“翻滚”的基础上尽快掌握学习的技巧。教师在进行内容改进的时候,还可以结合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带给学生欢愉的学习氛围。

体育活动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活动方式之一,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爱好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让体育活动陪伴学生一生,伴随学生成长,让体育活动成为学生一生的好朋友与好伙伴。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体育精神在学生身上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陈秀云.新课改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70-71.

[2]薛暾.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5):154.

[3]袁凌丽.对通钢第二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分析[J].现代交际,2014(9):132.

[4]谷世春.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57-59.

4.体育与健康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吃饭要按时定量,讲究饮食卫生。

2.使学生养成科学进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我们一日三餐的好处和平时在进餐时我们应当如何来做。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问同学们,现在我们除了水果和点心牛奶外,在学校里我们每天都吃几顿饭? 2.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呢?对,就像汽车一样,如果汽车不加油的话,它就不能够再行驶了,我们人也是,如果不吃饭,同样没有了一切活动的能力。

二、学习新课: 1.一日三餐好处多:

一日三餐是人体活动的需要,因为白天是人活动、学习的集中时间,人体需要大量的热能供其需要。通常情况下,胃排空食物约3—4小时,也就是说进食后不到4个小时,肚子就会饿了,就又该进食了。2.科学安排一日三餐

①进餐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

②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

向学生详细解释每顿餐为什么要这么科学饮食。3.一日三餐有规律,身体强健发育好: 向学生讲述三餐的科学和合理性。

校内活动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校内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在校内应注意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2. 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3. 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4.使学生明白在学校我里参加游戏、运动、劳动等活动也会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要防止危险的发生。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教育过程:

一、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可请学生举手,让学生在思考中意识哪些事在楼梯上是不能做的。

2.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小结:学校安排在两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是想让同学们休息一下,上上厕所、喝点儿水;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换换脑筋,以便下一节课能精神饱满地学习。大课间设置的目的是让同学能一天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3.同桌互相说说:你知道课间应注意些什么吗? 4.小结:

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序。按顺序走出教室是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第一个要求。

二、校内的安全教育

1.给学生讲述最近在其他学校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秩序。)

基本运动——走、跑、跳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听指挥、守纪律的好习惯。

2、在走、跑、跳等体育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活动准备

长凳四条,哨子一枚,纸板老鼠若干,磁带、录音机、色胶、剪刀、电池等。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组织幼儿自由站位,听音乐跟着老师做准备活动。

起踵步—双手压手腕—双手前平举扩胸—向后拉臂、前后环臂—双手上引侧腰—腹背运动—活动膝关节—活动踝关节—快速蹲站—高抬腿小跑步

(二)基本部分:

1、通过《闯关》活动,在走、跑、跳等体育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2、复习翻跳,要求双手撑直、双脚并跳。

(1)幼儿自由在长凳或线上练习翻跳,教师巡回指导。(2)游戏《踩老鼠》。

幼儿成两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前,听到哨声信号后各组第一位幼儿同时向前跑去,依次翻跳过四跳长凳后至“老鼠窝”处踩一脚“老鼠”,然后从两旁跑回队伍后。每组幼儿鱼贯进行。活动结束:

(将上图长凳摆成口字型)

1、组织幼儿坐在长凳上跟着音乐做放松运动。行进甩手臂—行进深呼吸—甩手腕—抖腿—放松大腿—放松小腿等。

2、教师小结。交待课后要求:洗手、喝水、擦汗、换衣服。

教 学 目 标:

1、认知:能了解持轻物向高处或远处投掷的方法;能了解小碎步的动作方法。

2、技能:能做出多种姿势的自然投掷动作;能做出四种以上不同形象的小碎步。

3、负荷:投掷练习5-6组,韵律多次。

4、情感:对练习有浓厚的兴趣,能自选练习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内容:

1、投掷:多种姿势的投掷

2、韵律:小碎步

一、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汇报情况;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二、队列练习:稍息、立正、抱臂看齐、向前看。

三、广播操

四、投掷:多种姿势的投掷

1、组织学生进行手腕、肩部的活动。

2、玩一玩:自抛、互抛

3、积极思维,想象多种投掷姿势。

例如:①从身体侧面投②单双手抛接③从体前向前抛投

4、自学自练,相互观察、学习,交流不同投掷动作的体会。

五、韵律活动:小碎步

1、讲解、示范小碎步的动作和方法。

队列队形

教学内容: 队列队形练习教学目标:

通过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训练和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站立、行走、跑步等正确的姿势,使松散的集体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并为今后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一、组织班级课堂队形

二、宣布本次课的内容与目标

1、根据班级人数、性别、身高情况,站成四列横队。

三、队列练习

1、立正

教学重点:①身体正直②重心上提③手臂位置正确④眼有神

2、稍息 教学重点:

①上体保持立正姿势②出脚方向和距离正确③重心在两脚之间

3、整齐:向右看—齐

教学重点:①转头迅速一致②碎步调整看齐快③前后对正,左右一线④间隔符合要求

4、集合

教学重点:①快—全体集合学生跑步要快,基准学生和排头站位要快,看齐要快,②静—集合时不说笑,不打闹,③齐---左右看齐,前后对正看齐,队形整齐。组织:四列横队 队形:同上 教学方法:

徒手操

教学内容:徒手操

1、简单的徒手操4-----6节

2、持轻器械操

3、动物模仿操 教学目标:

1、能跟随老师做简单的徒手操和器械操,并能和集体配合,保持动作的整齐性。

2、能在老师或再图片的提示下,做一些简易的模仿操。教学过程

①首先应让学生做手指、手腕及肩关节活动,然后再手持沙袋做一些抛、接、举及其他附加(如击掌、转体、蹲起等)动作,感受与熟悉沙袋的特殊性能。②在每节新操演示后,应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尝试练习,然后再进行整体合练。整体练习的最初阶段,不必在动作整齐一致上下功夫,而应注意锻炼的实际效果,逐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各节操的拍节重复次数,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尤其注意避免较长时间地滞留在某一节拍上纠正或整齐动作。

③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全套操的动作后,可适当增加各节操重复的拍节或改变动作节奏、速度、力度、幅度,以增强锻炼效果和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④针对沙袋操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取、放沙袋的方法,建立按顺序取、放器材的常规和习惯。(2)评价要点:

能够在统一口令下连贯、协调地完成整套操的练习。

跳短绳

重点:通过各种练习学会单脚交换跳短绳。难点:培养学生的灵敏和手和脚动作的协调性。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各种练习和游戏。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相信我能行,告别我不行。

2、运动技能:通过练习、思考,了解单脚交换跳短绳的方法,及在练习中练习的方法。

3、身体健康:通过跳绳练习,发展腿、腰、手臂等身体部位力量;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智力。教学过程:

1、复习并脚跳

2、小组创新

3、单脚跳(左、右)

4、尝试交换跳

教学重点:熟练动作,提高速度 教学难点:单脚交换的跳法

攀爬、爬越、平衡

一、教学内容:

1、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爬越30厘米障碍的动作,2、掌握上下肢协调用力的方法,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性,要求集体练习时做到跨腿内收,3、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谦让的品质。

二、学习目标:

1、体验爬越30厘米障碍的动作,掌握上下肢协调用力的方法,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性。

2.学会障碍接力的方法和规则,发展奔跑能力及上下肢力量。

3.逐步养成合理自我保护意识、乐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合作谦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

本课我采用设疑的教学手段来贯穿整个情景教学的,我创设三个场景,这三个场景是层层递进的,一环扣一环,从爬过铁丝网—爬越小土坡—占领高地,每个场景都设置了问题,如:在爬过铁丝网中—“你用什么方法爬过铁丝网”、翻越土坡中—“你们能顺利的爬过土坡吗”、“占领高地”中—“老师采用的方法对你们爬越有什么影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相互讨论、自主学习。

前滚翻

一、教学内容

前滚翻是二年级技巧练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儿童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通过练习,能够发展学生身体柔韧、灵敏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与平衡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前滚翻的动作方法,使90%以上的学生掌握前滚翻动作要领。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素质,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时空感,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提臀、低头、蹬腿的协调配合。

四、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师:同学们通过尝试,肯定想了解一个完整而又正确的前滚翻动作是吗?这里教师再示范几次前滚翻的动作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运用儿歌进行练习:通过简单易懂的儿歌(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翻像圆球)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掌握团身滚动的动作要领。要想解决提臀、低头、蹬腿的协调配合的教学重点,就必须保证动作的连贯性,这里我是这样处理的(把垫子的一头垫高)让学生从高处向低处做前滚翻,以增加滚翻的动力,提高前滚连贯性用此法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

游戏——足球运球接力

一、教学内容

足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有很强的集体性和趣味性,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运球在足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运球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2、学会运球的正确动作和练习方法进而熟练运球的动作。

三、教学难点、重点

1、教学重点:脚内侧运球、脚外侧运球。

2、教学难点:控球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1、教法:足球是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所以学习的热情很高,能积极主动的进行练习。在授课中我采用了示范法、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快更好的掌握动作的要领。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分组学习法、比赛激励法。首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运球要领,然后再分组练习中相互学习悟出运球要领。最后通过运球接力提高运球技能。

游戏——投沙包

一、教学内容:

投沙包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热爱运动的习惯。

2、使学生掌握轻物投准的方法,提高判断力和准确性。

3、通过轻物投准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在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合作、勇于展现自我,体验合作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肩上屈肘、背后过肩的动作。用肩上屈肘背后过肩的动作掷准。

难点:动作协调、用力适中。轻物投准

四、教学过程:

1、学生自主练习

2、小组选取代表,集中展示掷准。教师评价。

3、根据自学的动作再练习

4、请每组一位同学展示,积极评价

5、教师讲解示范。

要领:正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自然开立,右手持轻物向侧后方向引伸,右腿微屈,然后右腿蹬地,向左转体,右臂经肩上、头侧自然挥臂,将轻物向远处目标投准。

游戏:冲过战壕

教学目标:

1、学习发展奔跑动作速度的游戏方法。

2、培养学生快速奔跑能力、灵敏反应以及跳跃、躲闪等能力。教学重点:学习奔跑、跳跃、躲闪等游戏方法。教学难点:发展奔跑速度、灵敏反应等能力。

场地器材:划定长3米宽2米的拦截区,小旗4杆定于拦截区4角,距拦截区5----8米处各划起跑线和终点线。学生活动:

1、认真观看光碟,了解小碎步和后踢步两种舞步的动作要求。

2、随着音乐,跟着示范动作学一学,练一练,体验两种舞步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3、和小伙伴一起随示范听音乐学一学舞步组合,感受音乐的节奏。

游戏名称:斗鸡

游戏目的:

练习单脚跳,发展儿童平衡能力。游戏方法:

将儿童分成若干组,每两人为一组,面对面站立。

游戏开始,两人各自用左(右)手攥住自己的右(左)脚,成单腿独立,用脚的膝部顶撞对方的膝部进行“决斗”。谁的双脚落地或身体倒地,即为输。游戏规则:

不能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去碰撞对方。教学建议:

1.此游戏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2.最好在地毯或草地上玩。

3.教师要注意控制儿童的运动量,指导儿童选择恰当的游戏伙伴。

游戏名称:快夺反弹球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锻炼反应力及身体动作的敏捷性。

2、培养游戏中的规则意识。环境创设 :皮球同三分之二学生人数。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传球游戏:学生分成两队,分别从上和下传球。

二、基本部分

1、三分之二的学生拿取皮球,然后提出要求:

有球的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的球,没有皮球的孩子可以动脑筋把别人的球夺过来,每个人只能拿一个皮球。夺球的过程中,要多动脑筋,不能推拉别人或者硬抢。

2、教师和无球学生一起来进行夺球游戏,教师可以先夺球,然后转换角色保护自己的球。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

三、放松部分:

两人一组拍皮球,整理,回教室。

韵律活动和舞蹈

活动名称:儿童基本舞步

学习目标:合作模仿体验韵律活动

学习内容:进退步、滑步、点步、蹦跳步、长跑步 学习步骤:

一、模仿热身动物操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本课要求。

2、带领学生听音乐进行动物模仿操。

学生活动:

1、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本课的学习要求。

2、听音乐随示范进行动物模仿操练习,比一比谁学得最象。

织:自主分散在课桌边

二、合作模仿学律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小碎步、后踢步动作光碟

2、组织学生跟音乐体验组合舞步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不同形象的小碎步和后踢步。

4、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来编排一段由小碎步和后踢步组成的舞蹈。

5、组织学生交流、表演,展示自己。

三、抒情放松,陶冶情操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听音乐,按音乐节奏用小碎步,进行放松舞蹈。

2、鼓励学生说一说学习的感受,自己的收获。

学生活动:

1、围成圈,和老师一起听音乐进行放松,进一步体验小碎步的动作。

2、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学习情况。组

织:围成圈,席地而坐

四、自主玩

教师活动:提出活动要求,鼓励学生不断尝试不同的玩纸方法。

巡回观察指导学生活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组

织:自由分散

儿童集体舞

教材内容 目标 :春天,可爱的春天

1、学习儿童集体舞春天,可爱的春天,初步掌握交换位置的动作。

2、通过集体舞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敏协调的身体素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培养学生团结一致,互帮互助,认真处事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

4、通过上课指导学生知道做准备活动的好处和养成习惯。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跑跳步

2、教师指导学生配乐齐步走

3、口令要准确响亮有力

4、教师带着跳舞

5、教师要随时观察和指导学生,充分的活动身体。通过舞蹈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体育与健康教案 篇五

1.探索纸张在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变化。

2.体验阅读和制作神秘信的快乐。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好的神秘信、醋、各种不一样材料的纸、打火机等。

活动过程:

1.拿出信封,抽出信纸,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这是谁写来的信?是写给谁的呢?

——信上写了什么内容?

2.小朋友说得对不对呢?打开信纸看看吧!

——为什么信是空的?

——怎样才能看到信的内容呢?

3.用火再现信的内容,和幼儿一起阅读神秘信。

4.幼儿写神秘信。

——先示范神奇隐形墨水的做法:将白醋倒到碟子里,就可以做出隐形墨水了。

——请幼儿用棉花棒沾醋在白纸上画一封信。

——等信纸上的醋干掉,看看发生什么事?(纸上的图形消失了)

——把信纸放在火上加热,看看发生什么事?(纸上是图形又出现了)

6.体育与健康论文 篇六

一、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是人体充分发挥自身机能。

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体育锻炼能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体育锻炼还能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如在长期体育锻炼的影响下,胰高血糖素分泌表现对运动的适应,既是在同样强度的运动情况下,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其意义是推迟肝糖原的排空,从而推迟衰竭的到来,增加人体持续运动的时间

适当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强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同时,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二、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

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地或个人单独地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经常锻炼,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坚持性及果断性,是不可能做到的。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如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独立和出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爱好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

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此外,体育竞技中的许多团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已广泛地得以普及,人们在投身于这些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了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7.浅议健康体育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篇七

健康体育的概念和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重新定义, 突破了传统的“健康”概念, 把身体的健康与心理及社会适应紧密结合, 注重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状态或生存质量。健康体育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体育教育活动, 促使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降低生存风险, 减少发病率, 提高生存质量。大学体育是提升大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主渠道, 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完善大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 因此, 要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不能不提到健康体育, 健康体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而人的健康是实现创新和创造的基本前提, 也是人服务于社会的基本保证。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 劳动者的脑力劳动时间大大延长, 体力劳动、身体活动的机会逐步减少, 尤其是大学生, 从事脑力劳动的时间更多更长, 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国内外现代体育教学, 尤其注重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 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增强学生体质, 提升健康水平, 掌握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 养成终生健身意识、能力和习惯为内容, 最终实现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健康体育的目标和功能

1.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

健康体育首要的目标就是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大学体育教学应以强身健体为出发点, 才能达成体育教学的长远目的, 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 就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 进行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 对身体系统施以定量的运动负荷, 促进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等发生系列积极的适应性反应, 达成身体的健康与体质的增强, 为生存与竞争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2.促进心智发展, 调节情绪

体育教学, 是大学生身体直接参与的活动, 在运动、训练与竞赛中协调自己的身体, 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 作准确的感知、分析和判断,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 锻炼其敏感性和耐受性, 从而调节情绪, 改善其心情状态。在体育活动中, 运动能使脑刺激强度得到变换, 起到改善、调节脑功能的重要作用;而且运动中身体内分泌“腓肽”的一种激素, 被称为“快乐因子”, 能缓解压力, 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 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 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

3.增强规范意识, 提高人际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 任何时候都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 而人际冲突却是大学生心理适应中常见的问题。大学生离不开交往、交流、竞争和合作, 这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与此类似的是在体育训练与竞赛中, 人际间的互动十分频繁, 既有冲突和竞争, 也有合作和协商, 还有体育竞赛的平等、公平原则等规范的落实, 这些都是健康体育的重要功能。在运动和竞赛中, 大学生学会了人际交往技能, 学会了遵守规范和处理冲突, 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助于实现心理保健, 获得支持的力量, 同时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安全感、自尊、自信等多种心理需要。

4.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耐受性

竞争失败后能以一种健康的心态, 适度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就是承受挫折的能力, 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具有应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就会应对各种挫折环境, 宣泄消极情绪, 减轻精神压力, 预防心理失调。竞争是体育的显著特点, 体育竞赛的结果有优劣和胜负, 自然有胜利后的愉快和欢乐, 也有失败后的沮丧和痛苦, 在体育运动和竞赛中经受的强与弱、胜与负客观结果和情绪上的跌宕起伏, 以及所承受的生理负荷与心理负担, 就是对大学生的磨炼与考验, 需要极大的意志努力, 学生的果断、忍耐、坚持的意志品质在其中得到培养, 极大地提高他们应对未来挫折的适应能力。

健康体育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贯彻和落实

1.变革指导思想, 建设全新课程体系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要由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向健全人的身心为目标的强身育人教育转变;健康体育是大学体育落实“强身育人”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大学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其心理健康,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需要改革原来的课程体系, 建设具有较强实用性、较高锻炼价值的课程体系。应选择难度适中, 实用性、娱乐性强, 易开展并且增强体质效果显著的体育活动, 如体操、球类、有氧健美操、韵律操与舞蹈、传统养生运动、民间体育等。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体育意识, 健康体育能力, 全面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是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2.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健康体育意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大学生能否增强身体素质, 学会锻炼技能, 形成锻炼习惯, 促进心理健康, 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培养运动兴趣并形成锻炼习惯, 是大学生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生的运动和锻炼兴趣, 能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乐上体育课, 把健康体育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 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方法, 终身受益, 最终实现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目的。

3.寓技术教学于娱乐健身体育之中

大学体育教学从掌握技术为主向娱乐健身为主转变, 是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重视娱乐健身教学并不是忽视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 而是寓技术教学于娱乐健身体育活动中, 把体育知识、技能教学和丰富趣味、娱乐健身的体育游戏相结合, 是体现大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实践民主型的教学模式, 享受运动乐趣, 轻松把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新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设计、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 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自觉地投身于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去。

4.注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的灵活多样

贯彻健康体育理念, 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教师不仅要加强教法研究, 还要加强学法的指导,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 可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 组成学习小组, 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 来满足兴趣和促进技能水平的提高, 由小组决定互动的形式和内容, 教师指导和协调, 以改变依靠纪律约束, 分步教学的陈旧教学组织形式, 形成以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性为主要方法的新组织形式。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激发了自身体育健身的兴趣, 课内体育健身教学能自然延续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 有利于学生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得到体验、熏陶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晓春.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J].体育科学研究, 2002, 10 (3) .

[2]王献军.浅论高校健康体育课程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08 (3) .

8.让“体育”与“健康”牵手 篇八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健康;内涵;关系

健康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健康就是幸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这段话提出了“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观点,为我们当今体育教学的改革指点了方向。

一、对“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内涵的把握

结合相关的体育教育理论,反思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体育促进身体健康”应包括“身体锻炼”和“保健养护”两方面的内涵。“身体锻炼”是指通过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来促进学生身体结构和机能的改善;而“保健养护”则是指通过卫生保健方法来实现对学生身体的“保养”,进而提高学生的保健意识,培养学生的保健能力。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与体育课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身体锻炼”与体育课的关系更为直接。

二、对“体育”与“健康”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1.新课程要求我们既注重“体育传承”,又注重“健康促进”

体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健康,健康需要体育,这是笔者对“体育”与“健康”二者关系的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为学生当前和未来的身心健康而设立的,该课程的教学属于一种手段与载体,学生形成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是该课程的教育目标。当然,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依靠体育活动来实现的,体育活动要和学生的健康“牵手”并与之紧密结合,换言之,体育活动应该在“身心健康”这个教育目标关照之下展开。因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既注重“体育传承”,又注重“健康促进”,所以,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让每一个学生不仅“体育好”,而且“身体好”,实现“体育”与“健康”在教学效果上和谐、完美的统一。

2.“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二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

“体育教学”要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的健康,“健康教育”只有凭借体育的手段和体育课的时空才能走向有效。否则,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譬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球类教学的目标总是立足于“让学生学会打球”这一层面上,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球类教学就必须让学生通过球类运动的学习与实践,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进而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喜欢这些运动项目并能理性地去认识它们,并把未来的生活中,把运动或游戏融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之中,使之为服务于自己的终生健康。而传统的健康教育只注重纯理论的传授,空洞的讲解犹如空中楼阁,无法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新课程倡导健康教学必须跟体育教学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例如,我校结合体育教学开展的“安全救护的演练”、“心理拓展训练”等健康教育活动,就变“纸上谈兵”的做法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实在在的操练,效果显著,立竿见影。

三、如何实现“体育”与“健康”的牵手

“两种东西丧失后才发现它们的价值:青春和健康”,这是流传于阿拉伯的一句名言。可见,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坚持体育锻炼,维护身体健康,应贯穿于人的一生。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应真正实现“体育”与“健康”的牵手,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现在”与“将来”都在处于运动的“正在进行时”之中,让学生“现在”与“将来”都拥有健康的体魄。

1.纠正错误认识,用理性知识指导学生步入健康之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体育教学必须针对他们当前的身体发展需要及健康问题去开展健康促进的工作。生活中有好多错误的认识来自于错误的感性,属于人们“想当然”的意识范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用正确的理性的知识充实他们的头脑。要将有关健康、卫生、保健、安全、环境等与身体健康相关的知识,诸如卫生习惯、作息、营养状况心理问题及困惑、安全防范、疾病预防、抽烟饮酒不良嗜好,等等,用恰到好处的形式传授给学生,逐步引导学生步入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道路。

2.遵循教育原则,增强传授“保健知识和方法”的实效

保健知识的传授应拒绝空洞无味、泛泛而谈,要讲究“针对性”、“信服度”、“行为化”等教育教学原则。所谓“针对性”,就是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来组织教材、收集案例、构建知识。所谓“信服度”,就是说传授知识要重视科学依据,杜绝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要用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的数据,赢得学生的信服,如针对当前初中生群体中个别学生吸烟、喝酒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就曾以身边一些鲜活的事例和大量的数据,告诫学生不要极早地与烟酒交上朋友。把握住了“信服度”,就能真正实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谓“行为化”,就是要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对于教师所传授的保健知识和方法,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了”这一层面上,还要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好”,并且要学会付诸实施。

3.利用体育活动,实现“现在的健康促进”教学目标

如何利用体育活动实现“现在的健康促进”教学目标,体育教育专家毛振明认为,教师应致力于做好的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队列和体态方面的训练,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优美体态的形成及对审美意识的培养;二是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的特殊时空,把体育课与课间操、课间活动等时间结合起来,做好养护学生大脑、眼睛和身体的保健工作;三是利用运动技能的练习发展学生的体能工作;四是利用体育课中的集体因素、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篇九

(一)1、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课程的价值是什么?

答:(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能力。

3、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5、目前公认的课程目标的三大来源是什么?课程的目标体系是什么? 答:《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6、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和目标。

答:(1)运动参与目标;(2)运动技能目标;(3)身体健康目标;(4)心理健康目标;(5)社会适应目标。

7、课程学习水平的划分和目标。

(答案《标准》P63—65)

8、课程的管理是如何区分的?

答: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度国家课程的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

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计,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三级课程管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9、实施新课程对教学素材选取的要求是什么?

答:《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体育文化;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教材内容的安排要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加强教材的拓展与学科的整合;教材要多样化和具有开放性,要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教师应该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结合实际需要,重新选编,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本班级学生的特点,真正地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

10、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见《标准》P34)

答:(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运动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用性;(5)简单易行。

11、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如何使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

答:(1)选择或改编新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内容.(2)竞技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3)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4)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利用.(5)自然环境的利用.(6)社会环境设施的利用.12、新课程要求教师如何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答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选用适宜的分组形式或结合几种分组形式来开展教学.(1)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行政班、2 男女分班或合班、3 按兴趣爱好分班、4 小班化教学

(2)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随机分组

优点:简单迅速

缺点:无法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优点: 增强活动的竞争性,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缺点: 学生易形成等级观念和自卑感异质分组(同组内学生存在差异,但各组之间差异不大)

优点:相互激励,活跃课堂氛围合作型分组

优点:有助于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帮教型分组(学生之间的直接帮助)友伴型分组(分组进行活动时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练习)

13、新课程对学习方式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见《标准》P37-38)答:(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5、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6年级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中学阶段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迅速增强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4、课改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请举出五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答: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法、程序式教学法、微格教学法。

15、课程评价应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课程评价应包括对学生学习、教师的学习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的评价。

16、新课程要求学习评价的重点是什么?(见《标准》P42)

答:比较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参与程度;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17、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

答:(1)学生自我评定;(2)组内互相评定;(3)教师评定

18、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是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等。

19、教学效果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答: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0、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是什么?

答: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材的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有助于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形成性评价的进行比较频繁,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验或评价,着重于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形成性评价与过程功能相似。

10.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十

一、教学目标: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

二、学生分析: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一年级2班38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容易培养。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上课流程:

1、介绍学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2、“以绳练跳”跳绳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我把这项练习作为准备引导部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这样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

3、简单篮球操和熟悉球性练习。在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和个人能力,自己去练习,互相竞赛,积极创新。

4、运球综合练习(园地、行进间、绕障碍物、运球互抢游戏)在这个环节我是以分组竞赛形式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

5、教学比赛:全班分成男、女若干小组,每小组三小队,进行擂台赛。这是全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时刻,我是在讲清楚规则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去发挥的。

7、放松,小节本课内容。

四、本节课的反思: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安排了以上的学习内容。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让学生在那里长时间集中练拍球,他也会觉得枯燥的,注意力也不会集中起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为主体,自由发挥去练习,同时我也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去,让学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术动作和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这节课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篮球运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教学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练习,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上完课后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快乐,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最好的评价。原因是他们在这节课里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他们很快乐。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变换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11.体育与健康知识 篇十一

一、健康是体育运动的桥梁

体育从古代雅典起始至今。它已经从简单的走路、跑步,发展到现今的举重、游泳、体操等多种体育项目。我们从中能够看到运动员那强健的体魄以及运动员散发出的对体育运动的热情。然而,无论是参加哪种体育运动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符合体育社会的素质。因此,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才是拥有健康体魄的桥梁。例如,体育课上运动前后的喝水情况,正常情况下,我们应在运动前一个小时喝水,运动后歇息一下再喝水,对身体才是有益的。当我们刚刚运动完后就大量饮水会对我们的心脏造成过重的负担,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有利于锻炼身体,我们要在通往运动的桥梁上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

二、合理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在忙碌的学习中,合理的锻炼身体和我们自身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仅要掌握有关健康的相关知识,还要合理锻炼,过度或锻炼不足都起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生活中,我们热爱健康,热爱体育。然而,作为现代的中学生往往忽视这些令我们珍惜的身体。在这个网络横行的时代,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一上午甚至是一整天都坐在电脑面前低头弯腰,这严重妨碍了学生正常的身体发育。因此,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讲述有关身体健康的小知识,使学生逐渐爱上体育活动并增强体育锻炼。

三、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生活中有太多热爱体育运动却不能参加运动比赛的事情,只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见,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是一件多门重要的事情。对体育健将而言,拥有健康就必须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同样的丰富健康的知识有助于我们锻炼强健的身体,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综上所述,在科技引领的网络潮流下,在没有养成全民体育运动意识的前提下,想要中学生热爱体育,就必须使他们掌握相關的健康知识,爱上自己健康的身体。只有掌握了健康知识,了解健康对他们的重要性,学生就能接受并爱上体育锻炼,塑造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2.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 篇十二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

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有很多作用, 如促进身体增高, 力量增大;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发展神经系统的功能。现在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一下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1.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脊柱一般在20~21岁才巩固。经常从事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使骨骼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可以使关节伸展性增加, 关节活动范围加大, 灵活而牢固;可以使肌肉逐渐变得结实, 肌肉力量增加;可以促进人体长高, 四肢发达, 胸围增大, 肌肉中脂肪减少, 体型也变得更加匀称而健美。

2.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少年时期的心脏及其神经支配的发育还未完善, 心肌收缩力还比较弱, 心脏重量、容积及每次心脏收缩所排出血液的绝对值比成人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明显提高;使心脏变得肥厚和发达;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 可以使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轻度运动时心跳频率和血压变化幅度比一般人小, 使人不易疲劳, 而且恢复较快。

3.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少年时期呼吸道的抵抗力还较弱, 容易发生充血、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呼吸肌增强, 因而胸围增大, 也可以增大肺活量, 还能使呼吸深而缓慢, 因此工作耐久, 不易疲劳。

4.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分布全身的神经组成。少年期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 抑制能力较弱, 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快, 所以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具体、形象的讲解和示范, 容易理解和学会, 因此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具有较强的模仿性;能量物质的贮备较少, 肌肉活动时的神经支配不够完善, 所以动作还不够协调和正确, 容易产生疲劳, 但消除疲劳也较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调节作用, 从而使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更加灵活和协调, 并能提高运动和学习效率, 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正常的智力是正确感知认识世界的前提, 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体育锻炼对智力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即刻作用和长期作用两个方面。

即刻作用就是体育锻炼时, 大脑中运动中枢兴奋, 使其他区域得到休息, 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产生的疲劳。另外, 通过参加体育活动, 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 改善大脑的营养供给, 增加大脑的重量和大脑皮层的厚度, 为提高思维与记忆能力提供物质基础, 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体育锻炼时管理运动的脑细胞和神经处于兴奋和抑制的迅速交替过程中, 使管理学习的脑细胞得到积极性休息。久而久之, 大脑的调节能力、活动强度、反应的灵活性和正确性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说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长期作用是经常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改善与提高, 促进右脑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锻炼时常常要求身体完成一些比日常生活更为复杂的任务。神经系统必须为此高度发挥出自己的机能来适应这些任务的要求, 所以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均衡性、灵活性。

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的心理健康品质

高中时期我们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习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情绪愉快稳定、适应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造成高中时期我们心理挫折的原因主要在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兴趣与愿望方面、自我尊重方面。

体育锻炼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 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 我们在体育锻炼中, 可以根据我们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性强的特点, 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 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 培养我们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 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 让我们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 从而发展个性, 陶冶情操, 培养良好的气质, 提高审美意识, 使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体育锻炼中, 我们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 面对一个新的高度, 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 能否超越, 一目了然, 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 激励自己勇于战胜困难, 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 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培养我们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通过我们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 增强耐挫能力, 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 这样, 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另外, 体育锻炼中“夏练三伏, 冬练三九”, 长跑中战胜令人难过的“极点”, 跳过更高的横竿, 跑出更好的成绩等, 对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果断、自制、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体育锻炼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与同伴一起分担和处理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体育活动中, 人们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与孤独, 不分地位、贫富、职业、年龄相聚在运动场, 进行平等的、友好的、和谐的练习和比赛。在体育活动中人们和睦相处、友爱互助, 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体育活动可以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这种友谊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从而使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可以培养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可以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从而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因此, 应要求高中时期我们学会将体育活动中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锻炼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采取有效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培养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尊重他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在体育活动中不故意伤害他人;在体育比赛中遵守规则和服从裁判;成为体育比赛中的文明队员。

学会生存, 学会生活, 学会与人交往, 学会做人。这是一个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体育锻炼让一个人有健壮的体魄。我们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对个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好基础意义重大。因为少年是人一生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并科学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 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 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 塑造健康体魄,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全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摘要:在体育锻炼中, 会尝试到锻炼的愉快, 竞争的刺激, 合作的欢乐, 体验到勇敢与顽强, 胜利与失败, 挫折与勇气, 拼搏与成功带来的兴奋和快乐, 而且会切实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促进作用。

13.《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十三

在教学时,按循序渐进的方法,先进行单脚跳、双脚跳的动作进行复习,然后反复由教师口令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辅以讲解、表扬和纠错。接下来运用游戏法加强练习效果,经过多次讲解纠错指导,学生掌握的动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辅助教材是上肢活动为主的游戏,体现了全面锻炼原则,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教师要钻研教材,丰富教学经验。当学生存在练习困难时,教师光反复强调动作要求和动作方法,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怎样去纠正错误动作,那是不能提高教学效果的。应该加强对困难生的单独辅导,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亲自指导,要比同学间的指导更有效。特别是技术动作方面。教学方法要合理采用。我在教学跳进沙坑时,在沙坑前放了一块小垫子,这对学生立即进入练习角色提高了练习难度。学生本来对动作掌握的并不是很熟练,动作还不够很协调,当一块小垫子放在沙坑前时,学生对跳进沙坑存在了心理障碍,动作就变形了,应该在待学生反复熟练练习后再增加难度,不要急于求成,反而使教学失败!

在授课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还需加强:

1、教师的语言要接近学生的年龄,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3、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加强课堂的组织,课的始终以兴趣引导学生,但也要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强调安全教育。

14.体育与健康知识 篇十四

三部式教学模式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执行“知识与技能、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三个部分的教学, 三部分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体系。坚持能力为重, 人文德育培养为重, 强化能力培养, 突出育人为本,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教育学生学会知识, 掌握运动技能, 学会生存、生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需求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按照“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原则, 制定“知识与技能、体制与健康、能力与品德”三部式体育教学模式。

二、三部式教学模式特点

摆脱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把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体育教学有机结合, 把体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 教学过程作为能力锻炼的过程, 体育比赛和社团作为课后锻炼环境, 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体现人格的魅力, 课程以育人为本, 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适应学生健康的需求, 体现了培养人才的时代性、创新性、需要性。

三、教学模式的总目标

1、按照“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原则,

深入探讨体育教育如何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深化“知识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三位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明确高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制定明确的体育课程的总目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养成自定锻炼身体习惯, 具有终身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意识, 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水平;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科学的锻炼身体, 初步了解和掌握常见运动创伤处置方法;能测试和评价自我体质健康状况,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具有健康体魄, 适应工作需要;自觉地通过体育活动, 改善心理状态, 克服不良心理障碍, 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运用适宜的体育活动调节自己情绪, 在运动中体现乐趣和成功感觉。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演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表现顽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关系。

四、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

教学的单元设计也是以某一项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 然后根据所教运动技术的特点组织相应的一套身体素质练习作为锻炼的内容;在每一节课加进一个“身体素质锻炼”的环节, 时间在5--10分钟左右, 要求锻炼的内容与运动学习的练习相对应, 追求身体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在设计时, 先将运动教材中有关知识与技能进行归纳和整理, 设计出锻炼学生能力的多种环境, 抓住教育契机, 教师精确育导,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 强化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 掌握运动技能, 学会生存、生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多采用学习、实践、交流分享、精导、应用等几个学习阶段, 多采用模块设计、讨论、示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分为三大模块, 知识与技能模块、体质与健康模块、能力与品德模块, 三个模块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体现, 紧密相连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体系。

课前设计策略:在教学课开始部分, 我们也叫课的准备部分, 教师随意抽取学生进行两分钟的健康知识演讲, 学生演讲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心理自控能力、表现力、行为礼仪等都可得到充分锻炼, 同时每次课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健康话题, 让学生增加健康视野, 在这个模块中设计学生自我组织带操, 自我组织热身内容, 锻炼了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示范能力、教师在这一个环节上作为导, 精导育人, 重点体现在能力和品德上的育人。

课中设计策略:通过知识与技能学习为主线, 在学生积极锻炼的基础上, 分析具体体育技能所应具备的身体素质, 如力量、弹跳等, 结合案例分析, 给学生进行讲解, 让学生懂得提高技能学习所必备的身体素质, 明确目的性, 提高学习动力, 使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抓住教育契机, 育人为本,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能力为重, 强化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教育学生学会知识, 掌握运动技能, 学会生存、生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三部式”体育教学模式, 与现代教育理念“知识、能力、人格”人才培养与时俱进。每一次体育教学课的实践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实施“三部式”教学模式。把“知识与技能、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三个部分不但在教学大纲中体现, 在教案中体现, 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体现。

课后设计策略:以体育课为先导, 将课外体育与课内体育统一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综合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 使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体育课是培养学生体育习惯、技术、理念的过程, 而课外体育则是实践的课堂。课外活动、社团活动、运动训练逐步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发展, 构建成大学生素质能力提高和锻炼的实践场。形成课内外、校内外多元的课程内容体系。为了确保体育教学育人的整体性和延续性, 在课后我们设立了训练队和俱乐部, 让学生在课中学的知识有应用的环境, 让学生自主的得到锻炼, 并找到学为所用的成功感觉, 使体育精神, 体育人文有更好的传播空间。课后模块的设立确保了体育教学育人为本的整体性, 填充了体育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六、教学模式内容结构

三部式教学模式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三个部分, 知识包括健康基础知识, 技能就是专项技术知识, 体质就是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 健康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能力包括组织能力、演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品德包括顽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关系等。

上一篇:我的读书经历作文:我的读书经历下一篇:物业保安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