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2024-10-05

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共13篇)

1.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篇一

留心观察时下流行全国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不难发现,无论是杜郎口的“预习——展示——反馈”模式,还是洋思的“学——教——练”模式均有一些共同特点: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注意培育活跃、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我一直在思考,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学科。语文课堂本应是学生感兴趣的,然而,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常犯喧宾夺主的错误,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教师一言堂。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激活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我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调动语文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朗读,激活课堂。

如今的语文课堂,往往越是到了毕业班,越是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语文课堂进入了沉默的状态。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学生一旦有了丰富的语感,就会将它转化为一种语文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我认为应当在语文课堂上多创造学生朗读的机会。

可以安排学生在每天早晨上课前,放开声音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语文课文、作文、报纸杂志,甚至各种阅读资料。通过朗读,使学生凭借对声音的经验直觉而对语言作出敏锐的反映,通过瞬间性的感知与领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质兼美、短小精悍的文章,在语文课堂上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教师应注意在语速、停顿、重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这样可以让书声激活沉闷的课堂,唤醒学生的语感。

二、问题,引领课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实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设计新颖、深刻的教学问题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文本,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问题教学模式。

讨论课上,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文本,深入文本内部,与文本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对文本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这样的课堂学习气氛就能活跃起来,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问题课上,教师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积极阅读文本,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出问题,并对能提出好问题的学生予以奖励。如在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人教版必修4)时,师生共同围绕“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及“应如何看待生死?”两个问题开展教学。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生命的本质在于死?”;有的学生提出“如果说生命的长度是一个常数,那么我们该如何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样深刻的问题。通过经常性的开展这种教学,学生们形成了“以能够提问题为荣,以善于提问题为荣,以敢于提问题为荣”的学习风气。这样的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的学习。

点评课上,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及单元教学重点规定一定的评点内容,明确点评的方向,据此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或评点文章的内容,或评点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或评点文章的语言。点评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三、活动,体验课堂。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中成长,做到这一点的语文课堂必然就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为此,我们必须把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体验的机会。

1.课前五分钟,给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

每节课前腾出三、五分钟,我给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的训练机会。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和学生商量决定的,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介绍个人的兴趣爱好,描述一段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情景;讲一个成语故事,介绍一句名人名言,介绍一个自己崇拜的人,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等。讲述时,要求也逐步提高,由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生动等。按顺序轮流,每个学期每位学生都能多次得到登台讲话锻炼的机会,学生不仅练就了“说”的能力,满足了青春期心理的表现欲,而且树立了自信心。学生由怕上语文课转变为爱上语文课,盼上语文课。

2.实践活动课更是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现行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每个必修模块均安排了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单元,这些内容尽可大胆放手,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创设学生互帮互助、积极探索的氛围,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一回“主持人”的乐趣,促其语言和个性进一步发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真准备——搜集、整理、分析、综合后,课上抢答比赛,展现风采;让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多角度观察事物,思考人生,锻炼了思辨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倾吐阅读名著的点滴感受。所以这些做法既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等语文素养,又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使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课堂,让他们自己去展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富有生机和活力。

2.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篇二

一、注重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准备阶段, 因而这一环节异常重要。如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能够重视此环节并进行精心巧妙的设计,就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新知的学习和汲取。所以, 我们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恰当、新颖的导入语,借此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中《观察物体》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想!”学生立即回答道,(具体故事内容略)讲完故事,我继续说道:“小朋友们,你们说这四位盲人叔叔,他们有的把大象摸成了又大又粗的大萝卜,有的摸成了一把大蒲扇,有的摸成了大柱子,有的摸成了草绳,那么他们说得对吗?他们如何才能知道真正的大象是什么样子?”“不对,他们应该把大象全身都摸一遍。”“没错,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注意一定不要像盲人叔叔这样,而是要遵守一定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学完之后,你们就知道该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为学生讲故事,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我们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游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人人都喜欢玩游戏,特别是年龄尚小的低年级学生,游戏无时无刻都对他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而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单纯进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而且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这时就可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精彩有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还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中《分类》这节内容时,课前,我为学生布置了一项活动任务:回家后搜集一些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第二天带到学校。第二天正式上课时,我就将学生四人分为了一组,每组的成员把从家里搜集到的物品放在一起,然后我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现在你们从家里拿来的东西都堆放到了一起,是不是看着特别乱?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游戏方法为:每个小组把堆放在一起的物品进行分类,即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哪个小组分得又快又准确,哪一组就是胜利的一组,老师会有奖励,好不好?”学生一听要玩游戏,瞬间都变得兴奋起来,而且声音响亮地回答:“好!”然后,都兴致勃勃地投入了这一游戏活动中。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一开始开展游戏,营造了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且有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效率获得提高。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以使具有高度抽象性特征的数学知识以简单、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实际过程中,就可依据具体教材内容,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以轻松、欢乐的心态学习数学知识,并树立学好数学的愿望。

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人民币的单位和人民币单位间换算的知识之后, 我们就可将教室进行简单的布置,让学生模拟一次购物活动,即让学生自行经历算钱、付钱、找钱的过程,这样,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实践性教学情境,既使课堂气氛变得积极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进而获得高效益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使如今枯燥呆板的数学教学现状得以转变,使数学教学气氛变得积极、活跃起来,让学生变得乐于学数学、爱学数学,最终促使数学教学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摘要:常规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总是乐于采取以自身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则始终以被动者、接受者的身份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汲取,这就导致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压抑,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效率也一直处于低下水平。因此,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目前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热点关注和极力探索的重点课题。

3.营造课堂气氛采用的教学方法 篇三

【关键词】音乐教学 课堂气氛 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

一、兴趣教学法

(一)、兴趣教学法的产生

兴趣教学法是由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无法愉快让学生的学习所提出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这种死板、枯燥、机械的课堂气氛,要改变这种气氛就学要交是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教学方法叫做兴趣教学法,它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关于兴趣的论述.如早在两强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秘诀是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兴趣教学法在课堂气氛中的作用

对于音乐学习来说,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质也好,均离不开音乐兴趣与爱好这个歌本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紧密围绕兴趣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性体验,学生便会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音乐课堂变成了学生精神上的乐园,音乐将永久的留在学生心中,成为其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源泉

(三)、运用兴趣教学的方法

1、乐器教学

乐器教学,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事实上,乐器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音乐领域,它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而且乐器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吹吹打打演出悦耳的音乐,很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一种积极的气氛,使他们获得美得体验。特别是那些嗓音条件不好,在歌唱活动中不能获得满足的学生,器乐无疑给他们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同样获得美得体验。

2、舞蹈教学法

舞蹈是音乐的姐妹艺术,而节奏是舞蹈的灵魂。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更直接、更准确的掌握音乐的节奏和节拍,避免空洞乏味的理论讲解。

3、多媒体教学

在这个网络时代,多媒体教学已走入了中小学课堂。多媒体声像兼备,图文并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效果是仅靠单纯语言所无法达到的。它利用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画、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自然的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情境教学法

(一)、情景教学法的产生

情景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和已经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所谓情景,指的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而我国古代,无论是文学创作或是文学欣赏,都很强调情景。

江苏省有一位语文老师李吉林,他把中国古代文学中情景理论移植到语文教学中,进行了语文课“情景教学的实验,取得了很大成功,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于20世纪90年代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中,而在音乐教学改革中,而把情境教学法纳入音乐教学手法之一。

音乐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以烘托气氛的方法,是音乐课堂情中有境,境中有情情景交融,让学生融入学习的气氛中去,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情境教学法对课堂气氛的作用

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它是通过各种音乐唤起听众的联想,不能通过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不同的人在相异的情境下听同一首作品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体验。由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还不成熟,创设与作品相吻合的情境将有利于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更好的了解音乐背景,建立学习音乐的志趣。

(三)、创设情景教学的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情景是一种情感境界,正如舞台需要布景才能吸引观众、增加艺术效果一样。而对音乐教师而言,良好情境设计形成良好学习气氛的前提条件,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创设情景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1、以生活展现情景

生活展现情景,就是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中,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所见的一切,在熟悉的气氛中自主学习。

例如:云南的一位老师,在欣赏《春天来了》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们感受春天,老师让学生在山上找春天,并用歌声表述出来,等学生们唱出自己的观点后,老师请学生们欣赏这首歌曲,让学生们感受作曲家眼中的春天。

2、表演创设情景

表演是创设情境的方法之一,这些表演也是根据教学内容创编,不仅能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也让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自己的创编、感受音乐,创设出自主学习的气氛。

例如:在教唱《当兵的人》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迈着整齐坚定的步伐,并且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歌声走进教室,使之在进行中体会军人的英姿与风采;在学习意大利歌曲《桑塔露琪亚》时,可以设计划船的动作,帮助学生感受3/4拍的节奏;在学习《摇篮曲》时,可以让学生一起做摇晃身体,感受3/4拍的节奏特点;在教《雪绒花》这首歌曲时,可以教给学生芭蕾舞的基本手位,使学生边唱边跳,身心愉悦,兴趣盎然。

结语美好的音乐课堂气氛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接受音乐的崇高洗礼。当我们走进课堂,开始一堂音乐课的教学时,我们对这堂音乐课除了要明确教学目外,还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营造课堂气氛,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使整个教学活动处于极其活跃的气氛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困惑,对知识的追求与反思,这样的课堂气氛才是有生命的教学,正如叶澜所描绘的那样“音乐课堂本应是生气勃勃的,极富动态的”。

【参考文献】

[1]吴文漪 音乐新视角 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玉丹 音乐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研究所 教师行为研究 远方出版社

4.学习《课堂掌控艺术》一书体会 篇四

一、备课中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语言,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等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做好学习交流的准备。

例如:在讲读课文2《秋天》一课可这样设计,:(1)现在是什么季节?谁知道?谁能把你见到的秋天的景象说一说?(2)秋天的景色这样美丽,大家喜欢吗?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秋天》。看看这里的秋天是怎样的?(3)板书:2《秋天》。(4)大家齐读课文。

其次,在讲略读课文4《四季的脚步》设计可以是这样的:(1)谁说一说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季)。(2)过了秋季是什么季节?(冬季)冬季怎么样?有什么特征?(3)谁知道和冬季气候相反的季节是什么季节?(夏季)夏季怎么样?(炎热、下雨)(4)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说说不冷不热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春季、秋季)。(5)一年中有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共几个季节?(4个季节)人们常说的一年四季就是这样来的。四季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四季的脚步。(6)板书:4《四季的脚步》。

再如,讲读课文16《初冬》一课可以这样设计:(1)同学们,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季)(2)谁能把这个季节的特点说一说?(3)那刚刚进入冬天是什么样的?(生答)(4)刚刚进入冬天,仅是初到冬天,也就是初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初冬》。看课文是怎样来描写初冬的。(5)板书课题.(6)大家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要精心设计,练一练中的语言文字训练、说话写话训练也要精心设计。在练一练8说话写话训练时导入新课的语言可以这样设计:(1)现在已进入冬季,冬季的天气怎么样?(寒冷)。在寒冷的天气里,你会感到太阳的阳光是多么的温暖。可是冬季有时阴云密布,紧接着会有一种自然现象发生,谁能说一说这个自然现象是什么?(下雪)(2)仔细的观察过下雪吗?下雪时什么样?雪后什么样?(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地上、房上、树上、山上、路上……)谁能说说?说写训练:(1)好,今天我们就围绕下雪这一内容说说自己想说的话。(2)出示:“下雪了,你喜欢做什么?”现自己想一想,雪后想做什么?(3)同桌交流。(4)小组交流。(5)集中交流。按学生交流的内容列出:a 雪后,我喜欢堆人…… b 雪后,我喜欢打雪仗…… c雪后,我想起军属王奶奶……  雪后,看见门口大街上人们走起路来……(6)把自己想的说的写下来。

三、联系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学环节与精心设计问题。讲课中,要注重点拨与指导。如在讲字词句(一)学词句8的一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石榴、柿子挂满枝头”,“月季花散发清香”,并能读出语气。在讲“挂满枝头”一词时,先引导学生想象果树挂满果子的样子,在引导学生体会“挂满”一词的意思,在指导学生朗读“挂满枝头”。还可以穿插让学生画一幅表现在校园里果树挂满枝头的画,帮助学生理解“挂满枝头”的意思。学生不但能理解“挂满枝头”的意思,也能读出语气。在讲“月季花儿散发清香”一句时,让学生可先到校园里的花池旁边闻一闻月季花的香味,讲课时引导学生回味一下闻到的香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有股清香的味道。学生会读得有情有感有语气。从中也可以看出对词句的理解。另外,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问题提的不适合不恰当,学生听不明白就无法和老师交流。在阅读课3、《风》的一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风”。提问1、你见到过风吗?把你见过的风的样子说一说?这样问学生无法回答,生与生之间也无法交流。如果向下列这样问,学生就能参与交流、回答问题。(1)风来了,可以从哪儿看出来?(2)风是可以感觉到的,怎样就知道风来了?(3)平时,你看到哪些现象就知道风来了?学生交流、讨论起来,积极热烈,有丰富的内容可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重视开展交流活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能力培养活动。交流的话题,要努力贴进生活,要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同时鼓励学生在各科学习活动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使之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

交流活动从导入新课开始到下课铃响,到课下的延伸。交流活动中,老师起主导作用,老师要用启发性、趣味性、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做好学习的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更要重视交流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组织同桌、小组、全班集中等不同层次的交流。引导学生敢于想象,敞开心扉、大胆交流。从重视学生抛砖引玉、相互促进,逐步提高交谈水平,提高交际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在下列几方面都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交流:1、遇到课中问题的焦点;2有不同想法与争议时;3、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并要应用的重点词句和知识点;4、朗读指导与训练;5、说话、写话训练。

通过开展交流活动,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交际能力都一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张永利

8月

5.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篇五

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部分教师都已经明了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以及这些主张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但是,对新课程所需要的课堂教学行为,很多教师还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只是知道了课堂要改,教师的行为要变,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而对于如何去改、怎样去变、变成什么样尚不甚了了。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形态特征,对这些特征的把握,就需要教师重新明确自身的能力定位,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课堂掌控能力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才能胜任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掌控能力

一、课堂掌控能力概述

论及课堂教学时,没有谁会青睐“掌控”这样的措辞,因为它隐隐透出教师龚断课堂、教学呆板;然而细细琢磨,发觉“掌控”一词用来表明教师管理课堂、明确教师职责还是合适的。掌控是主持、掌握、控制,不使之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课堂掌控包含了课堂调控和监控,课堂“掌控”中的学生有着自己的自主权,只不过教师在整体上、全局上对课堂进行了引导。采用“掌控”一词指的是能让课堂组织严密、卓有成效地运作起来。课堂掌控是教师对课堂上学习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达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策略使用,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应用,课堂掌控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限时性的把握,但并不等同于一些传统认识。教师在课堂上的所作所为构成了教育的一种能力,我们称之为课堂掌控能力。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达到一定的预期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评价、反馈、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具体化为教师根据课堂上的各种信息灵活地调节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环节、节奏、氛围、时间等一切因素,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行为。

课堂掌控能力如何,往往结合具体的课堂情境,从此时此地此人此事中论及教师的实践性行为,来判断课堂掌控能力如何,由此可见课堂掌控能力具有个人性、情境性和时段性三大特点。个人性指教师的课堂掌控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这种能力属于个人独有,无法遗传,也无法剽窃。情境性指教师掌控课堂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有特定的情境(时间、空间‘人物、事情等)中进行的,换一个情境,一切便随之变化。时段性指教师在课堂上每一分钟都在采取行动,这种行动随着情境的变化。特别是学生学情变化而及时相应地变化,所以教师的实践掌控行动带着“未假思索的”的色彩,课堂掌控智慧是即时的。

课堂掌控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根据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把课堂掌控能力的主要内容分为课堂组织能力、课堂察言观色能力、课堂及时反馈能力及课堂系统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协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变、从而保证教学有机统一、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技能技巧。课堂察言观色能力指教师对课堂信息的捕捉能力和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只有具备相应的课堂察言观色能力才能开放视野、灵活思维,捕捉到需要的信息,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群体的共性,把握教学工作的主动权,以推进课堂发展,实现课时乃至课程目标。课堂及时反馈能力指教师对课堂上的各种信息迅速及时地进行分析对比、综合判断、推理和反应的能力主要指课堂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重组课堂信息能力两个方面。课堂信息把握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稳定教学节奏、控制教学结构的能力。把握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整体、全局,适时适情地掌控课堂,并随时监控自己的掌控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并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反馈和调控。稳定教学节奏需要有合理掌控教学节奏的能力。教学节奏的掌控旨在使课堂教学做到阶段分明、环环相扣、张弛得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之“惟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控制教学结构尤其需要画龙点睛的课堂收结能力。生成的课堂或多或少改变了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如何收口,对课堂教学总结升华、巩固效果非常重要,不可轻视。高水平的课堂收结能力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二、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课堂掌控策略

课堂掌控策略是指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

学生不断生成,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的目的、有意识地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技巧。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和调控意识、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环境以及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有机整合、重组课堂生成的新的有效资源,灵活运用课堂提问、教师角色转换、课堂信息重组、课堂评价等策略,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个性化地展开与教师、文本、环境诸因素的对话,从而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需具备哪些课堂掌控策略呢?

(一)课堂组织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包括创设情境、优化提问、有效评价三个方面。

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共同营造认知情绪、思维状态等心理活动的教学场面及其相互影响产生的活泼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自身的心理品质得到最佳发展。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创设质疑情境,采用批判性质疑和探究性质疑,让学生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接受”发展,引发学生自我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2、教师要有计划地选择适宜交流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有利于学生创造多种形式的、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3、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创设一种想像情境,挖掘发挥想像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元思维”发展。4、在课堂中教师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社会实践进行教学,变“书本知识”为“生活知识”,以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使课堂提问真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目标。1、优化提问的形式:“趣问”。2、优化提问的切入点:“巧问”。3、优化提问的方式:“曲问”。4、优化提问的内容:“精问”。5、优化课堂提问的途径:“新问”。6、优化课堂提问的类型:“活问”。

课堂评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课堂有效评价也是诱发课堂互动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名教师,新课程的课堂评价要采用:1、宽容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结合的人文性评价策略。2、差异评价、适时评价和多值评价并举的生本化评价策略。3、幽默评价、形象评价和巧妙评价并存的艺术化评价策略

(二)课堂动态适应策略

课堂动态适应策略主要包括用心察言观色、转变教师角色、重组课堂信息三个方面的策略。

察言观色是人们在一切人情往来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察言观色,则能洞察学生的心理,分析、推断他的言行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认知,有针对性地掌控课堂教学各因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1、要察“弦外之音”。要善于洞察课堂中少数人的声音和与众不同的声音。因为某些深刻的道理和深奥的知识往往隐藏在表面后面,只有少数学生有所感悟,教师洞察到这少数人的声音,才能让深葳在里面的深层知识能被充分挖掘出来,让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声音,可能也是精华所在,也可能是离谱之举,教师如能巧妙引导,可能是一堂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教师绝不能放过这与众不同的声音。2、观“异样云彩”。课堂中学生的心理活动非常微妙,但这种微妙常会从表情,言行中流露出来,所以教师课堂中要细观学生的为难之色,细观学生的异常举动。

转变教师角色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我国的教育教学特色,教师在课堂掌控中需有以下角色定位。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2、教师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3、教师是学生发展的评价者。4、教师是课堂的学习者。5、教师是课堂行动参与者。6、教师是课堂欣赏者。

重组课堂信息是指课堂随时有互动,随时有生成的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收集有效的生成资源,重组课堂信息,生成新的教学流程,等等。1、要注意重组正面信息。2、要注意重组负面信息。3、要注意重组无关信息。

(三)系统把握策略

系统把握策略包括把握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节奏、调整课堂结构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目标)。教学上教师始终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层次性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并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类型学生相互协调,促使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发展。1、课堂中教师要对目标进行监控与调整。2、课堂中教师要把握课堂动态教学目标的维度。

教学最优化的两条重要性标准是时间的消耗和教学效果。从时间上看,教师必须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完成各教学环节。从人的生理条件看,大脑的兴奋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个疲劳的“低谷”。如果教学节奏过快,单位时间的信息量过大,学生无法展开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所讲内容;若节奏过慢,过于音调,难于稳定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松弛,甚至会使学生出现不耐烦的情绪,无法集中精神或“昏昏欲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学节奏艺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使教学向预定目标前进。教学中注意把握:1、内容的展与收。2、语言的起与伏。3、手段的新与趣。4、气氛的张与弛。5、结尾的延伸与拓展。

整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是系统的空间结构和过程的时间结构的统一。它不是线型的,而是立体型的;不是单一的“环节”或“过程”,而是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到许多教育教学因素的复杂结构。任何课堂结构都可以把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学生、设备、环境统统组装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课堂结构的优化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

三、小学语文课堂的掌控艺术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组织策略:

如一位教师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片断:

生:白求恩大夫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他为什么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

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

生1:白求恩大夫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是从加拿大来帮助我们抗日的。

生2:他不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不是我们请来的,而是自愿来的。

生3:不是请来的也是客人。昨天晚上,我们正在吃饭,小王叔叔来了,爸爸说,客人来了,倒茶!我们没有请小王叔叔,爸爸照样称他是客人。

生4:我觉得他是客人,又不是客人。

师:好。能讲得具体些吗?

生4:他刚来时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

生1:自己人。

生2:一家人。

师:对。他跟谁是一家人?

生1:他跟八路军是一家人。

生2:他跟中国人民是一家人。

师:讲得真好!他是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生:看成自己的事业。

这位教师在课堂中优化了提问的类型,反答为问,巧引妙导,让学生自行求解,虽一波三折,终柳暗花明。这种反客为主的做法并不动摇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反,恰恰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这种反客为主,欲答还问,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思辨中求得正确的理解,则比直接灌输答案更有价值。

又如另一位语文教师在上《三打白骨精》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读完后,说说你们心里的感受。

生1:我非常憎恨唐僧,因为他好坏不分,的孙悟空赶走了。

生2:我非常同情孙悟空,因为他一心为了师傅,反而被师傅责怪。

生3:我非常憎恨白骨精,因为她害得孙悟空被师傅骂。

生4:我非常敬佩孙悟空,因为他虽然被师傅骂,但仍旧一次又一次打白骨精救师傅。

生5:(大声地)我非常敬佩白骨精,因为她一次次失败,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努力,不泄气。

一个意想不到的思维方式,让听课老师为之一振。这时候只见老师微微一笑。

师:哦!你指的“一次一次的努力”,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

生5:(不好意思)当然是干坏事。

师:(笑)干坏事不泄气,那坏事岂不越干越多了?

(全场笑,该生也在笑,不过似有所悟)

从以上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面对学生学习中的多元反应因势利导,巧妙评价,在学生思维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导航、引领的作用,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体现了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该教师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一句诙谐的话,轻轻一点拨,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讨论、甄别,在不经意间带给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动态适应策略: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书本第一段语句的含义,就让学生画一画这个小村庄。结果大部分同学只按照书本字面画了房子、树木、还有一条小河。而对“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清新甜润”等词的表现却一筹莫展。教师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巧妙利用个别优等生的作品。教师发现有一个学生画了很多很多的树,于是问:“你为什么画了这么多的树呢?”这位学生答:因为“郁郁葱葱”这个词,说明树很多!还有一个画了小鸟、小鱼,教师又问:“你为什么要画小鸟、小鱼?”这位学生回答得非常好,他说:“书上写着‘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清新甜润’我想河水清澈,肯定能见到小鱼,空气清新甜润,小鸟一定很喜欢。”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学生纷纷展开想像的翅膀。有的说:我画了山谷,山谷的空气最清新了;有的说:我画了小朋友在田野里散步;有的说:……至此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语句的表达意思,而且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了。这位教师通过仔细地观察学生的为难之色,抓住了学生从表情中流露出来的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能揣摩学生此时的心理,教学中作出相应的调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系统把握策略

教学片断《小蝌蚪找妈妈》

师:同学们,小蝌蚪是用什么办法找妈妈的?

生1、它是一个一个问着找的。

(教师很快肯定了他的回答,也许这正是预设内的答案)

生2、小蝌蚪这个办法不好!

(教师愣了一下,可能教师没有想到这点)

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2:小蝌蚪只要写一则《寻妈妈启事》,在电视上播放一下就可以了。

师: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

(学生思考了片刻,异口同声说好)

师:那就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书,帮小蝌蚪写一则《寻妈妈启事》,设计好文字、图片,咱们可以拿到电视台去播放。

(显然,教师利用了这一生成资源,重组了课堂教学。学生兴致商昴地读起了书,并组成了一个个合作小组,有研究“启事”文字表达的,有画青蛙生长过程简图的,有准备“播音”而训练朗读的。。。。。。)

“小蝌蚪一个一个问别人找妈妈,这个办法不好!”这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的即时资源,它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切实体验。由于教师善于捕捉并能合理开发即时资源,课堂变得灵活,富有生机,同时也有效地促进出口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位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时,又能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呼唤教师课堂掌控的教育智慧。这智慧是“教育主题的教育境界,它包括教育理智、教育能力、教育艺术、教育机智等诸多因素,是教育感性和教育知性、教育理性与教育悟性的统一“。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才能胜任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课堂掌控智慧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客观存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是教师在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有的最为重要的教育素质之一;是决定教师教学的成败、取得教育成功的灵魂。

6.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篇六

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的在进行改革,《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在广大教师中积极的推广着,但课堂教学这个传统教育的基座仍然十分顽固,“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的教师也并没有真正摆好师生的位置,“师道尊严”使学生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的学生,或许因为在认知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许是因为长大了的原因,他们怕羞,不敢在同伴面前轻易回答老师的提问,害怕出丑。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仍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必须充分调动语文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师生交流融洽了,师生双方才能进入最佳的状态,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当中实施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师生互动缓和课堂气氛

在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还是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更多的学生还是扮演着“群众演员”,任凭教师摆布。事实上,处于不同状态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这就得要我们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把这一过程灵活的组织成全班性的活动,并且能让自己也参与其中,我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田忌赛马》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先自己读,然后指名学生找伙伴朗读对话,这时我走到一位平时不爱举手的男同学旁边,请他和我一起朗读,之后我对他说:“我们俩合作真愉快1经我这么一说学生纷纷举手要和我一起合作朗读,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二、创设情景调动课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理、疑问心理、爱美心理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作为老师因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景。在课堂上创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以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如我在教作文《记一次游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课堂情景。我与学生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自然,这个游戏其乐无穷,学生个个开怀大笑。在游戏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同时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感触,一节课里学生的热情始终高涨。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写作文“写什么”,“怎样写”两大老大难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些的。

三、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

语文新课程标准阐述了语文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本内容的丰富性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据。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语文课的人文优势调控好课堂气氛。例如我在教学《小镇的早晨》中,有这样一段话“……农民面带微笑,甜甜地诉说着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我就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如果你是那位农民你会怎样诉说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一下子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做起了小买卖。接着,我就让学生解释“价廉物美”的意思。这样一来既落实了课文的知识,又使课文之外的“虚”得到了深入发展。所谓“虚”就是指课文内容外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平台,通过学生来表现的东西。

四、赞许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于是课堂上老是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的接受知识。偶而有学生对某个问题举手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学生的这种直觉思维视为“异端”,大声喝斥,要么说学生是“胡思乱想”,或者给其扣上一个“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大帽子……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思维天才。怪不得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改革,永远也培养不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因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都是“立体型”的科学家,而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培养的只是“平面型”的科学家,因此中国的科学家与此这项世界“殊荣”无缘也就见怪不怪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关系和谐。例如我在教学《船过三峡》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发现课文当中的一个错误,同样的神女峰,文章前面用宝盖头的“它”,而后面又用了女字旁的“她”。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没有一笑而过,首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同学们,请他们自己好好的读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同学们纷纷朗读课文,不一会儿工夫,我就发现,有几个小手蠢蠢欲动,我想可能是对自己的答案没把握吧,在这时我就插入几句鼓励的话,效果马上就来了。大部分同学还说的有模有样,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问题就解决了。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都要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提问。通常情况下,学生们的提问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最好只做个牵线人,让他们唇枪舌剑去,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些的。

7.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篇七

初中科学学科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学科, 内容涵盖比较广泛。对于课堂的气氛调节而言, 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老套, 语言也缺乏幽默感, 讲课比较死板就会让原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东西变得乏味。那么在实际的初中科学教学中, 该怎样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呢?

一、发挥初中科学学科的自身优势调节课堂气氛

初中科学学科本身就包含很多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 对于初中生而言, 很多外界事物了解还不够深入, 那么对于周围的环境变化等就会充满好奇心。科学学科的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点, 对于科学学科中的内容进行引导式的讲解。比如在学习宇宙常识的时候, 就可以先提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太阳系是怎样运行的?”等, 在学生们没有接触课本的时候, 就先给学生们进行预热。当然, 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提问, 然后让学生们在课本中去寻找答案。一旦这样的教学方法得到认可, 那么学生就会对教材内容产生兴趣, 进而更有兴趣去学习, 课堂气氛自然就不会死气沉沉了。总而言之, 要想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并富有激情, 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而对于科学学科而言, 可以用其自身的教材内容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

二、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来调节课堂气氛

学生经常会说这样的话:“我还是比较喜欢上XX课, 因为那个老师太好了, 特别喜欢听他讲课”。相信作为教师也是深有感触的, 一个教师的个人魅力是足以让学生爱上他所教的学科的。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更需要教师的个人魅力, 虽然有内容方面的优势, 但是教师的个人魅力一定不能缺乏。在这一方面, 可以分为两种情形。第一是幽默型魅力, 这种类型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也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类型。教师可以凭借幽默的语言, 让学生有一种轻松的感觉。更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融入到语言中, 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 变成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深入浅出。第二是严谨权威型, 这种类型虽然不会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但是却能营造另一种独特的课堂氛围, 虽然会比较凝重, 但是却能让学生把精力完全集中到教师的身上, 集中在学习上。也就是说, 这个教师非常有权威, 他所讲解的内容是一般教师所不能达到的, 其高度与深度都是令学生从内心深处所钦佩的。总而言之, 对于教学而言, 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来调节课堂气氛

根据初中科学学科的内容以及该门课程的特点, 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运用身边的可利用资源, 最好能够切合实际生活来对科学学科进行讲解, 如果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 那么就可以运用模型以及科技手段来实现。

1.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模型教学。这一点虽然在很多学科中都能够非常有效的运用起来, 但是对于科学学科而言, 就更需要外界的媒介来给予支持。比如在讲解宇宙常识的时候, 可以利用一些比较生动、形象的模型给学生进行讲解, 太阳系的构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模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感兴趣, 至少要比教师一味地语言叙述好得多。上课期间学生喜欢睡觉多半是因为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 而教师如果能够利用这些比较直观、立体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那么课堂的气氛就会浓郁很多。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 就可以利用一定的模式去调节课堂气氛, 并且在每节课上都要有一定的新意。毕竟教学的内容不同, 因此表现形式也应该不一样。例如在讲解地理相关的内容时, 就可以带同学出去实地去参观, 课外课堂的气氛是不需要太多调节的。学生更喜欢能够在课外做一些比较实践性的知识。如对大气成分以及气候的学习, 就应该能以身边的地理环境作为一个参考量, 让学生真正明白不同气候的特点, 或者能够知道某一种气候的实际状态与特点。岩石的认识, 教师也可以去找一些岩石标本来给同学观察, 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所学内容, 甚至是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这些方式媒介, 都能够很大程度上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了学习质量, 课堂气氛自然就很好了。

2.多媒体的引入。教学课堂如果能够多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自然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近年来, 多媒体手段逐渐步入了教学课堂。PPT以及视频教学等让教师减负, 让学生爱学。多媒体课堂上, 学生的目光都是不一样的。据调查, 学生对于多媒体课堂的满意度与感兴趣度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 能够将多媒体引入教学课堂, 是调节课堂气氛最有力的手段。那么对于科学教学课堂而言, 就更应该引入多媒体手段。例如宇宙的形成以及组成, 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 让学生看到更为立体、动态、逼真的画面。视觉影响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能够从感官上去学习一种新鲜事物,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根据科学学科的内容来进行多媒体应用教学, 把教材中静态的知识内容变换成屏幕上鲜活的动态内容, 学生的眼球自然会紧紧跟随着教学内容走, 这样的课堂气氛是另一种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做相应的引导就可以,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更愿意主动去提出问题, 并急切需要解决问题。教师应该能在每段教学视频播放结束后提一些相关问题, 这时学生会非常愿意参与回答的。也就是说, 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营造不同的课堂气氛, 也更能影响不同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可利用资源对于教学课堂而言, 地位毋庸置疑。应用得好, 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调节课堂气氛要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式来进行。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东西并能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去学习, 至少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学习。

结语

初中科学课堂气氛的调节, 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解决。相比而言, 对于科学学科这样原本就带有激发兴趣特点的学科而言, 让学生产生兴趣,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并不十分困难。但是, 不管是教师自身还是外界的媒介手段, 都应该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最为主要的还是教师, 如果教师能够发挥自身魅力, 并应用外界媒介给予支持, 相信科学学科的教学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

摘要:教学课堂的气氛直接影响课堂质量, 对于初中课堂而言, 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 学生都希望能够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去学习。对于传统教学课堂而言, 老师太注重对知识的硬性讲解, 部分教师缺乏教学方法, 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无聊和压抑。长久如此, 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也会让整个学习氛围受到影响。本文将以初中科学学科为例, 探讨如何能够在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 并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最终目的。

8.运用乡土资源激活课堂气氛的方法 篇八

目前,搜集资料已经成为教学中普遍运用的形式。尤其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更需要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气氛。搜集资料是为了解决问题,毫无目的地去做这一事情,真正的能力培养不起来。所以,课前教师要精心指导:一是给学生安排好搜集的任务,告诉学生既可以搜集与教学同步的素材,也可以搜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材料,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二是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把自己所看到或听到的事件记录下来;座谈访问法,通过访问自己的家长、街坊、亲戚、朋友,既了解他们,也了解他们的生活圈;三是让学生明确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上网、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考察等途径搜集资料,明确所搜集资料的特点,从而提高搜集资料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碰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应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但不能包办代替,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加以解决。例如在上《多彩的消费》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做了一次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确实遇到了困难,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和别人交流,甚至遭到了被访问人或被调查人的拒绝,他们有些灰心。这时,我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并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与别人进行沟通,给他们介绍了访问或调查的一些方法,以及访问记录和调查报告怎样写。当同学们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第二次调查时,他们已不再是空手而归,而是欣喜地在教师和同学的面前展示他们的收获。这样学生经过多种渠道去广泛搜集相关知识,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感性材料,为课堂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认真辅导,引导学生对乡土资源进行筛选、分析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原始的乡土资源资料、数据信息后,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乡土资源资料、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归纳与分析,并引导对各级各类资源进行筛选,选择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用的资源。在筛选与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从教育哲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三个方面选择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内容;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内容;选择“对学生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思想政治内容;选择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修养水平相适应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政治乡土资源的内容与相应的政治知识和其它各方面的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揭示乡土资源与政治原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系统地阐述问题。这样,在教师的认真辅导下,通过学生对乡土资源的筛选、分析,就为乡土资源的讨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精心策划,组织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

运用乡土资源展开课堂讨论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围绕乡土资源中所隐含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发表见解,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乡土资源的分析不断得到深化和完善,或者围绕实例所提供的素材,提出各种问题或就问题的不同侧面,自由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政治课中运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启发引导,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的政治知识,大胆进行交流和探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发掘实践经验,发挥政治乡土资源教学的功能,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次讨论。具体如下:有些中学生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设备”不断升级,所购买的商品价格越来越高。服装消费也要向名牌看齐。名牌商品成为某些中学生衡量身份的“重要标志”。请讨论:如何看待中学生追求名牌消费?分小组讨论,各组成员纷纷发表意见,争辩激烈。讨论结束,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甲:我反对中学生追求名牌,因为中学生还是消费者,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名牌商品价格太高不实惠,且给家庭造成太大负担。学生乙:我也反对。普通商品也可以用,物美价廉。某些同学认为能买到名牌商品很了不起,太虚荣了。学生丙:我赞成中学生追求名牌。因为名牌产品的质量较好,多花钱也值得。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名牌、高档产品是时代潮流。我鼓励学生继续发言。学生发言完毕,我引导学生总结:作为消费者消费时应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及需要;一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一般来说,名牌产品比其同类产品质量较有保证,信用度较高,价格也相应较高。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可以适当考虑购买满足自己学习、生活所需的名牌商品;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应该自觉选择中低档的商品,以减轻家庭负担。经过讨论,既使学生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合理消费,又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

四、运用乡土资源创设情景,激活课堂教学

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化,并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空,会使学生在边议、边思中点燃思维的火花。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好的提问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思维的浪花。为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生在课前搜集的乡土资源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造成一种“心求通而不得”的心理,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问题的设计,对学生而言要有兴趣,要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而且对他们来说是相对具体的、能够想象得到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努力做到:多提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不提“是不是”“好不好”等一类的不是问题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又要能够促进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9.教师课堂气氛反思 篇九

300字教师课堂气氛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分析,是否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是否肯定是学生内化后参与的一种真实表现。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爆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年轻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根源及时作出解答,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出色的课堂答题,教师要善于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加以肯定与赞赏,激励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回答或板演的错误,年轻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为课堂教学服务。

10.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篇十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2)把成功带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11.浅谈语文课堂气氛的创建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教态 游戏 动手操作 创设悬念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师教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处的状态,它是教师表情系统的综合体现。具体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形体动作——站态、坐态、行态等,以及教师的语言、语调、面部表情系统。教态的美给予学生的是综合的美感。

1、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帮助交流、传递一些信息。如全场巡视能使学生迅速安静,短时注视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无不从这扇窗户中一一透出。当学生作了错事的时候,你用指责的眼神去看他,则会起到阻止批评的作用;当学生有了些许进步的时候,你用赞许的眼神去看他,则会起到表扬鼓励的作用;当学生因为胆怯慌张而回答不畅甚至语无伦次的时候,你用热切期待的眼神去看他,则会使他气定神闲、滔滔不绝。课堂上这短短的一瞥的确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脸部表情也是一种语言。一个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的老师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他们不会主动亲近你,这样会影响师生间感情交融,挫伤学生的学习情绪,扼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水波不兴,死气沉沉。如果教师面容和蔼,态度轻松,时露微笑,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可敬可亲,师生间水乳交融,亲密无间,无拘无束。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活泼,生动有趣,并且时时会有高潮迭起。在谈笑风生中,教师的讲课内容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接受了。教师教得兴致盎然,学生学得余味未尽。

3、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音量的轻重都会直接影响语言的感情色彩。如果教师说话的语调平淡,整堂课一个调子唱到底,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昏昏欲睡,这样会严重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跌宕有致,一咏三叹,引人入胜,那么学生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4、动作,即是体态语言。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借助动作、手势,就能增加说话的力度,渲染课堂的气氛,促进学生对课堂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说带有鼓动性、号召性的话时,双手用力一挥,就会平添几分气势。

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游戏会促使孩子们说话、交流、探索、想象、创造、展示。学生在欢快、活跃、气氛高涨的氛围中获取直观而生动的感性知识,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并在其中吸取成长的种种经验。课堂上开展适当的小游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集体的团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许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只是玩得很投入,并没有考虑太多游戏之外,但是游戏结束时,教师加以总结,往往能收到单纯说教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

1、头脑风暴游戏。游戏规则和程序:全班学生分成二至四组,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写某个字的同音字(音调不同也可以);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提示,也可以换人,但是不能借助字典或其他工具;相同时间内看哪个组写得最多;评比之后可以继续写,直到写不出为止。看一个组内哪个同学想到的字最多。

2、天马行空游戏。游戏规则和程序:全班学生分成二至四组,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写由某个词联想到的词;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提示,也可以换人;相同时间内看哪个组写得最多;评比之后可以继续写,直到写不出为止。看哪些词最有创意。

3、异想天开游戏。游戏规则和程序:确定一样物品,每人说出一种它的用途,尽量避免重复。不许有任何批评意见,只考虑想法,不考虑可行性。想法越古怪越好。一轮结束后,还有新奇想法的人可以继续抢答。推选出最新奇、最疯狂、最具有建设性等的主意。

4、同心协力游戏。游戏规则和程序:将学员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在5人以上为佳;每组先派出两名学员,背靠背坐在地上;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以此类推,每组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培训者在旁观看,选出人数最多且用时最少的一组为优胜。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觀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12.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营造方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 从课堂教学过程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则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们做朋友,行吗?”“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做情感铺垫。

二、提高认识,有意识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说话。 一句话让人笑 ,一句话也能让人气得跳。教师如果能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说话,让学生感到教师与自己心连心,则课堂气氛会比较融洽。

2.多 表扬学生 。

3.多些动手的活动。

4.竞赛。

5.变 化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如讲解 、朗读 、小组合作研讨等相结合。

6.让学生喜欢你 ,注重个人形象 、课堂身体语言 。

7.提 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活跃度。

8.给每个学生以同等的表现机会 。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课堂教学中,充满微笑地授课,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营造良好氛围方法。当然,这种微笑要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上,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某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时时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 这就会在无形中扼杀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试问,学生愿意和这样的教师交流问题吗? 微笑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追求知识,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感染学生。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 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改变,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营造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这样,教师自然也不需要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13.创建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 篇十三

苇子沟中心小学

李云杰

摘要:一节课的学习氛围活跃,老师要运动多种方法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获。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过程 闪光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语文的素质教育。” [1]现代语文是素质教育,创建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非常重视课堂的气氛。因为,好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呈现到最佳状态;反之,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消极、冷漠,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设置课堂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充分融进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从课外引导到课内,是上好一节课的先锋,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课堂导入十分关键。

1、多媒体导入

现代社会,多媒体的运用尤为普遍,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多媒体视频,当我们在讲枯燥的古诗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既新颖又有趣,学生会很快被多媒体课件吸引,一下子就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

2、谜语导入

在众多课堂导入中,谜语很受学生喜爱,所以,我们在讲课文的时候,不妨用谜语导入法,就如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这一课,我就采用了谜语导入法:

小天使,嗡嗡嗡,飞到西来,飞到东。

又采花粉,又酿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谜语简单容易让学生猜出来,又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发挥鼓励的作用

学过教育心理学的老师都会知道,鼓励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有时候,我们何不把对学生的鼓励变成学生前进的动力呢!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记对学生的鼓励,有一次,找班里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这个学生的基础并不是很好,并且人也很胆怯,害羞,但是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我对他说:你回答的很好,很不错,继续努力。从那以后,这个学生都会积极大胆的举手回答问题。恰当的鼓励,就好比雪中送炭,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鼓起他们前进的风帆。

三、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不自卑,要自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即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是这样。我们班就有个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并且很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但是这个学生朗读能力特别强,所以每次上课,我都会找她来读课文,给同学们做示范,并且每次读完,都会表扬她,让她自己知道,老师并没有放弃她,并且她并不是一无是处,也是有闪光点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一定肯定的时候,他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可以增强学习兴趣。

总之,一节课的学习氛围活跃,老师要运动多种方法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获。

注释: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参考文献:

上一篇:01南京市节能行动计划下一篇:工资佣金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