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会议、训练系统

2024-11-16

同声传译会议、训练系统(精选2篇)

1.同声传译会议、训练系统 篇一

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在同传教学中的应用 理论背景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

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同声传译的最大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

贯发言,不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声传译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一种翻译

方式,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国际会议。目前,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

译的方式。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

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对源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划、组织、表达、监听与修正,同步说出目 的语译文,因此同声传译又叫同步口译。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以“闪电般的思维”和令人叹服的口译技

巧,成功克服上述多重任务(multi-tasking)间的交织、重叠和干扰给大脑造成的能量短缺和注意力分配困难,使听

和说并行不悖,成为与源语发言人一样令人瞩目的明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政府对外开放国策的实施,近

年来在我国境内举办的国际会议不断增多,使得同传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因此,同传训练已成为各高校竞相开

设的新课程。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高校本科和研究生同传专业进行同传训练时一直没有一种理想的专业训练设备,一些

外语专业院校只能购进一些专门的会议系统作为同声传译的训练设备。这些会议系统由于没有专为训练而设置

的功能,因此使用起来总是不尽人意,而且其价格也很昂贵。因此,对于普通院校来说,搞同传训练就是一种奢

望。有些大学的培训机构使用语音室,让学生做一些口头的翻译练习。这不是同传教学,只能算是外语教学。因

为语音室有两个特点是不适合同传教学的:第一是学生们戴着大耳机,无法听清自己的声音,做同传的时候译员

需要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声音,以检验自己的翻译是否正确,并根据讲话人调整和纠正自己的翻译,只有这样,才能

做好同传。再有,做同传不能受周围噪音的干扰,所以同传设备的耳机比较轻巧,同传间比较隔音。第二是语音

室的布置像传统的教室,学生不能面对面交流,对于会议的译员来说,必须要面对听众,不能自说自话,因为口译是一

种交流行为,如果译员不面对注意力集中的听众,是做不好同传的。所以同传间是要面对教师和学生的。

产品功能简介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日常学习中对专业学生进行训练并能模拟同传会议的情境,我们国内的厂家研发了同声

传译训练系统,这种学习训练系统具有很强的实战意义,并且性价比较高,教学示范、分组口译训练、自主学习等

训练任务,都可以轻松展开,“可视电话”功能让老师可以“坐观全局”地一对

一、面对面地辅导,双轨录音帮助老

师全面、细致地讲评每个学生的优缺点,非常适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质量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让老师们深深体会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下面结合我校近年来购置的我国自主研

发的北京东方正龙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在日、英语专业研究生同传教学中的应用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2.1 系统的硬件组成

该系统主要由主席单元、翻译单元和代表单元构成。主席单元即教师单元;翻译单元和代表单元即学生单

元,学生在同传训练中可担当不同角色。主席单元包括教师计算机或称系统服务器、主席终端机、耳机话筒组、鹅

颈麦克风、台用摄像头和三台显示屏,其中一台是教师计算机显示屏,一台是教师计算机扩展显示屏,一台是终端

机显示屏;主席终端机上设有教师麦克优先按钮。翻译单元即译员单元,它包括译员终端机、双耳机麦克组、鹅颈

麦克风、译员副机、台用摄像头和一台终端机显示屏;每个译员单元有两个译员席,两个译员可轮番交替提供同传

服务。代表单元包括代表终端机、耳机话筒组、鹅颈麦克风、台用摄像头和一台终端机显示屏。

2.2 教师单元的功能

任课教师操作教师单元系统控制程序,就可以监控翻译单元和代表单元。在教师单元,可对全体学生单元

(包括翻译单元和代表单元)播放来自各种音源的原语。音源分为三类,一类为存储在服务器资源库中的数字影

音文件;另一类为来自各种外设的音、视频资料;第三类是主席(即教师)和代表讲话的声音。在同传训练模式,教师点击控制界面的录音按钮,启动教师机、全体代表机、全体译员机同时进行数字化双轨录音,并生成各自的录

音文件,可储存在服务器中。对录制好的双轨录音资料的回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各自复听”,全体学生各自

复听刚才自己耳机中听到的声音和各自麦克中自己发出的声音;另一种是选择播放某一个学生的录音,把其他学

生设置为听众。在收听双轨录音资料时,有四种聆听方式供收听者选择:只听原语、只听译语、左原右译和原译混

听。这四种收听方式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语速。打开视频开关,在会话时,相互之间通过各自的显示屏

可以看到对方;在同传训练时,可以看到指定的译员和代表。

2.3 翻译单元的功能

翻译单元配备两套耳机麦克组,可完成常规的配对接力式同传训练。在同传训练模式,话筒处于开启状态。

翻译机右侧配有USB接口,用于把数字化录音随时下载到U盘或MP3播放器中。译员、代表终端具有双通道聆

听功能,提供四种接听方式。

2.4 代表单元的功能

代表机右侧配有USB接口,用于把数字化录音资料随时下载到U盘或MP3播放器中。在同传训练模式,话

筒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教师在主席单元的操作,可把其变为译员席,此时该单元的话筒就处于开启状态。

2.5 同传训练操作窗口的功能

教师端使用有关同声传译的模块后,在所有单元的终端显示屏上,都出现了同传训练操作窗口。在进行同传

训练时,主席单元和代表单元可以用它来选听某一译员的同声传译练习;录音回放时,所有单元都可用它来选择

四种聆听方式之一。

2.6 资料库数字音频播放器的功能

使用它可以播放收听资料库中的所有音频文件和录音文件,并且同时可以对收听的内容和自己的跟读声音进行

数字化录音。在播放收听时,可以采用变速不变调、句复听、段复听、间隔式听音等播放方式;还可以在所听内容中加

入最多五个书签式标记,以便在下一次播放时,快速找到要播放的位置,并且在需要时,一次清除所有的已加入的书

签式标记。在自主练习状态,通过左、右声道的配合使用,可以选择聆听上述四种方式的同传录音的播放。

2.7 自主学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数据库中的各种音、视频资料进行翻译配音练习。特别是视频资料,比如

原声电影,我们可以采用配音模式,即一边看视频听原音,一边将听到的对白等翻译成所需要的语言,并在配音后

反复收听比较。

通过同声传译训练系统的反复练习实践,我们要把我们的同传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具备以下素质的译员:

(1)扎实的双语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传译员应该是属于语言敏感型的人,对语言(外语与母语)的捕捉能

力要强,对于新生事物要感兴趣并及时记住一些新闻新语的表达。

(2)掌握百科知识:著名的口译专家Jean Herbert曾说过,做一个好的译员要“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好的译员要既专才,又是通才)。

(3)良好的心理素质。

(4)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声传译的技能包括三大板块:①口译技巧;②专业知识;③语言工夫。

(5)团队合作精神。

同声传译训练系统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单独的同传设备,并模拟同传现场的真实情况,设有同传室。同声传

译实验室的应用为同声传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同声传译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种更贴

近实战的训练方法。这些有利于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同声传译现场的氛围。

要注意的问题

在如何更好地利用音像设备和手段方面,教师要根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和需要适当去使用。有些人非常

推崇技术手段,但设备不能代替教学。作者不建议一开始的同传练习就去使用录音设备,因为开始时,能力和经

验的缺乏和不足,学生的同传会很糟糕,听录音会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但是经过一段训练之后,学生有必要

为自己的翻译录音,比如每三、四周录一次音,可以着重听一听自己在讲话时的呼吸是否均匀、口齿是否清楚、音

量是否适中,以便加以改进。通过录音学生也可以发现在讲话方面有没有毛病,比如每句话启动前必须加上不必

要的语气助词,在还没有养成习惯之前,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再有,播放需要同传的讲话材料时,录像、视频比音频要好。因为在翻译时,如果能看到讲话人、看到讲话人的表情和手势甚至只能看到会场,也会对理解

讲话人的内容有一定的帮助。最后要注意的是,开始同传练习时避免使用陌生的音频或视频体题材。开始时同

传做得好不好,以及能否给学生强烈的信心和愿望继续练下去都与讲话题材的选择密切相关,如果一开始就要求

学生面对难度很大的翻译挑战,比如听不懂讲话人的意思就翻译,有可能会本末倒置。所以教师首先要用一般题

材的、容易理解的视频和音频材料做翻译练习,比如最好不要用国际政治事件、或是神话传说之类的题材,这个阶

段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一边理解讲话人的意思,一边表达刚刚理解的思想,学生们的翻译也许不够完整,理

解不够透彻,但是他们正在养成与讲话人同时讲话的习惯,学会在讲话中表达意思,而不是硬译词语。

此后,学生将分组进入同传室进行实战训练。首先是进行原文跟读训练,这是对于语音语速的一种训练。其

次,将进入同声传译的训练,每个人对自己所承担的内容进行有稿同声传译。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以同声传

译设备播放的训练材料为基础,通过显示器可以观察到材料中讲话人的一举一动,并可以根据其语速和表情,通

过适当的翻译技巧来调整自己的译文进而最大限度做到与原文同步。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在今后翻译实践活

动中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除了在同传室进行实战训练的同学,其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集

中精力听取同传室内学生所说的译文,在训练结束后,为同传室内同学指出其不足之处,这对自己水平的提高也

有帮助。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任课教师也可以利用同声传译实验室的设备,将学生所进行的关于原文的同声传译连

续进行录音,以便进一步细致地了解学生在同传翻译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改正。在课下,同声传译专

业的学生也可以独自利用实验室的设备来进行练习,这将成为提高学生同声传译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我们相信同传专业的学生经过同传训练系统的训练,会逐步体验同声传译会议的真实环境,积累同声传译的 实战经验。随着同传训练系统的普及和学生水平的提高,在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缺

口是可以逐步弥补的。

参考文献

[1]铁军,通向翻译的自由王国(日语同声传译及翻译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林巍,试论同声传译教学的思维和语言策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2.同声传译会议、训练系统 篇二

我们经常见到的口译类型主要是交替传译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又叫连续传译、逐步传译) 和同声传译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又叫同步传译、即时传译) 。同声传译首次应用于国际会议是在“二战”后1945年的纽伦堡审判, 当时就引起轰动。由于同声传译能提高翻译效率, 节省现代人的精力, 在现今的国际会议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相比交替传译, 同声传译的难度更大, 它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需要译员即时领会源语信息并准确进行语际转换。交替传译中, 译员接收原文和输出译文中间还有或长或短的时间间隙, 而同传译员则必须紧跟发言者, 一边理解输入信息, 一边整理输出信息, 前后时间差不得超过几秒。在此过程中, 同传译员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源语进行预测、理解、分析、记忆并几乎同时转换成相应的译文, 需要看稿子、听发言、讲话同步进行, 有时候还需要看屏幕上的演示文稿或者看发言人的表情动作, 做到“一心多用”。

按照同传设备的使用情况, 我们可以将同声传译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常规同传。译员在特定的工作场所 (同传箱) 内进行翻译。在进行同声传译时, 译员一般都有专门搭设的同传箱供同传译员使用。在嘈杂的会议现场, 同传箱为译员提供了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 里面一般设有耳机、控制台和电脑等; (2) 使用便携设备的同传。若需要翻译的听众较少, 译员可以使用便携的无线同传设备而不是传统的同传箱进行翻译, 省去了搭建同传箱的成本和时间, 但工作环境也会嘈杂些; (3) 耳语同传。译员不使用任何的同传设备, 在听众耳边直接进行同步翻译。

根据会前材料的取得及使用情况, 同声传译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具体情形: (1) 会前拿到了发言稿及材料, 开会时发言人几乎没有对稿子及材料进行任何改动, 此时译员就可以完全看着稿子进行翻译, 即进行“同声传读”; (2) 会前拿到了发言稿及材料, 临开会前发言人做了较大的内容修改, 翻译时可以结合稿子对照进行翻译, 但稿子仅作为参考; (3) 会前拿到了发言稿及材料, 但发言人完全抛弃稿子进行即兴演讲或者会前完全没有拿到任何材料, 这时译员只能靠靠现场听译来在完成同声传译工作。

2同声传译技巧

(1) 顺句驱动。顺句驱动是同声传译的译员必备的一项技巧, 它是指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 先将源语切分成一个个意群进行翻译, 然后用连接词将其连接起来组成句子, 从而将意思完整的传达出来[1]。顺句驱动可以有效地节省翻译的时间, 确保译员的声音与源语发言人保持在同一个时间维度。如果源语是这个句子:“I believe that// to intensify exchanges and en-hances understanding// in a cooperative spirit like thi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IPR protection work.” 采用顺句驱动的方法翻译为:“我坚信//加强交流和提高理解, //以合作的精神来这样做的话,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是有益的”由于译员与发言人讲话的时间差不能太长, 在发言人整句话结束整句话前采用顺句驱动就可以尽可能地缩短翻译输出的时间。相反, 如果是等听完了整句话再翻译, 就可能会造成两种情况:一是虽然完整翻译出了一整句话, 却因耗费精力记忆这么长的语段, 错过下一句话的信息, 造成信息的丢失。 二是译员由于在大脑中储存了太多的信息, 又着急想尽快表达出来, 会造成脑和嘴无法协调, 导致输出不准确。以上这两种情况, 如果能够灵活使用顺句驱动, 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2) 适当增减。译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源语信息要进行加工、整合、输出, 而且必须保证句子符合语言逻辑且清楚明白, 这做起来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 因此译员需要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比如说, 英语中习惯将时间地点原因等状语成分放在句末, 这时光用顺句驱动是不够的, 比如:“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yste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eveloping the economy.”单纯的顺句驱动翻译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很大, 在促进科学发展和发展经济中”。这样的译文显然不符合汉语听众的表达习惯, 此时我们若稍稍加几个词, 行文就流畅多了。所以这句话可以调整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很大, 这可以体现在促进科学发展和发展经济中。”这样的调整既没有破坏译语的忠实度, 又能让表达符合汉语用法习惯。具体翻译过程中, 到底需要对信息进行增加还是删减, 这需要根据源语具体结构和译员自己的表达习惯来定。

(3) 超前预判。在某些特定的场合, 译员凭借自己的积累和知识, 可以对发言人接下来要说的内容进行预判, 这样可以节省译员的精力并且让译文更加的流畅, 提升整体翻译效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大会刚开始的时候, 发言人一般会对来宾表示欢迎, 所以, 译员一旦从发言人口中听到“I would like to extend”就可以立即想到后面应该是“my warm welcome”, 即“热烈欢迎”。再比如, 会议如果有重要的来宾列席, 那译员就可以预测在会议中, 发言人一定会对这些来宾的到来表示感谢, 当发言人开始说感谢来宾到来的时候, 译员就可以拿出之前准备的来宾名单及职位翻译。预判的例子还有很多, 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随着经验的积累, 同传译员可以进行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准确的预判。

(4) 信息重组。在同声传译的实践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发言人的逻辑有点混乱或者不够清楚, 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同传中遇到的很多都是口头即兴的表达, 自然不会向书面表达一样有那么多时间来修改以确保逻辑清晰明了。就算是发言人照着稿子读, 也不能保证所有的稿件都有很好的逻辑。这些情况下, 如果同传译员只是亦步亦趋地完全忠实于发言人, 产出的译文可能不能让听众很好地接收。这时, 译员如果能够在接收信息后, 对发言人的信息进行逻辑重组, 让他更符合听众的逻辑习惯, 那翻译的效果将会极大地得到提升。

3同声传译训练方法

同声传译是一项比较艰难的工作, 对译员的从业素质和个人能力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因此系统艰苦的训练与培训对从业人员来讲必不可少。

(1) 影子训练。所谓的影子训练法又叫shadowing, 同声传译的译员在源语输入的同时进行跟读复述, 复述与源语之间的时间差不超过几秒, 因输入与输出像影子一样紧密, 因此这种训练方法又称为影子训练。通常情况下, 在刚开始练习时, 很少有人能将源语完整准确地复述下来, 而且很容易遗失信息。 当训练到一定程度后, 译员可以灵活地调整复述的间隔时间, 训练的材料有很多种, 可以是演讲稿, 也可以是新闻等多种材料, 应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语速适当的材料, 由慢至快。语种方面, 可以从母语材料的源语复述开始, 逐渐过渡到外语材料复述。通过影子练习, 译员多重任务 (multitasking) 的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同传需要听、说、看、想多任务同时进行,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是个巨大的挑战, 而影子练习需要同时听、说并且对源语进行记忆, 能够很好地锻炼译员的多重任务能力。

(2) 视译。所谓视译 (sight interpreting) 指的是边看边译, 需要译员具有快速解码文字的能力。初期训练的时候, 译员可以先通看一遍手中的稿件, 第二遍的时候一边看, 一边翻译出来, 力求翻译时快速反应, 译文准确。练习时, 第一遍通看的时间逐渐可以由长到短, 后期训练的时候可以在了解相关的背景信息后, 在不通读的情况下直接开始视译, 视译时的语速也可以由慢变快。

与同声传译相比, 视译练习也是经常用的训练方法, 而且与同声传译有很多地方是相似的。首先这两者都要求译员紧跟源语, 要求源语输入和目的语输出之间的衔接时间尽量缩短, 甚至能够达到同步。这就要求译员能够熟练地使用顺句驱动的技巧, 将源语切分成一个个意群单位, 然后用连接词将其连接起来组成句子, 从而将意思完整地传达出来。其次这两者都要求多任务处理的能力 (multitasking) , 不管是同声传译还是视译练习都要求译员边看边想边说, 即需要多种感官的协调工作, 才能保证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的同声传译工作中, 视译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在会议开始之前, 主办方会临时给译员一些之前没有发过来的材料, 而此时译员又几乎没有什么时间仔细阅读这些材料。在会议开始之后, 如果发言人用这些新发下来的材料, 译员就需要在同传的过程中对这些材料进行快速地视译。

(3) 分神专项训练。前面笔者已经多次提到多任务处理能力对于同声传译的关键性作用, 在影子练习和视译之外, 我们还可以进行专项的分神训练, 提升自身的多任务处理能力。比如说可以两人一对进行练习, A译员向B译员叙述一个故事, 故事中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叙述同时要求B译员在纸上从100到1倒着写下数字, 叙述结束后, B译员需要告诉A译员故事的主要内容及重要信息并且确认写数字的情况, 然后两位译员角色交换。训练的后期还可以进一步加大难度, 如在A和B译员中加入C译员, 在B译员进行上述任务的同时向B译员展示图片上的图形并要求B译员在结束后除了之前的任务要求外再对图片图形进行描述。

4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 对同传译员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真正具有同声传译能力的译员更是供不应求。举个例子, 虽然学习口译的人不计其数, 但每年能拿到同声传译证书的人却寥寥无几, 而一般的国际会议对同传译员的需求少则几人, 多则上百人。这个数字的对比充分反映出同传译员的这个巨大的缺口。本文对同声传译的技巧和训练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 希望能帮助有兴趣从事这个行业的译员进行自我训练和指导。令人欣喜的是, 社会上对同声传译这个职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相关的理论和支持也越来越多, 相信有了合适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加上不懈的努力, 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声传译译员。

参考文献

【同声传译会议、训练系统】推荐阅读:

上一篇:我国出口贸易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下一篇:平安创建宣传标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