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总工会的

2024-10-23

福建省总工会的(共11篇)

1.福建省总工会的 篇一

关于印发《福建省工会经费代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区总工会、财政局、地方税务局,人民银行各市县区中心支行、支行,省、各设区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稽查局,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地方税 务局外税分局,泉州、南平市地方税务局征收分局:

现将《福建省工会经费代征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福建省总工会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福建省工会经费代征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工会经费的征缴管理,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福建省实施<工会法>办法》、《福建省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国家税务局、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经费税前扣除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闽工[2005]28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实行委托地方税务机关代征工会经费(含工会筹备金和补偿金,下同)的辖区内的所有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 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其他经营实体(以下简称缴费单位)。

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福建省总工会批准的实行自管工会经费的省级产业(系统)工会(具体名单附后)的所属缴费单位暂不包括在上述适用范围内。第三条 建立工会组织的缴费单位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其中拨缴给上级地方工会40%部分的经费委托地方税务机关代征,基层工会应留成60%部分的经费由缴费单位同时拨给其所在的基层工会。

开业投产满一年仍未成立工会的企业,其按月向上级地方工会缴纳工资总额2%的工会筹备金和工资总额0.5%的补偿金,全额委托地方税务机关代征。

实行自管经费的省直属企业工会(福建省石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委员会、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委员会、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闽江工程局工会委员会、中国福建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工

会委员会)所属基层缴费单位应缴纳所在地地方总工会部分的经费,按其应缴纳 的比例委托地方税务机关代征。

第四条 全部职工和工资总额的构成,按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缴费单位在开业投产后的一年内成立工会的,自成立工会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拨缴工会经费登记手续;开业投产满一年仍未成立工会的,自开业投产满一年后的30日内,应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拨缴工会

经费登记手续。缴费单位应填报《福建省缴纳工会经费登记表》(一式三份),经审核后,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地方工会和缴费单位各存一份。

第六条 工会经费实行按月代征。缴费单位应于每月10日前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工会经费申报手续,15日前向银行解缴工会经费。逾期缴纳的,从欠缴之日起,每日加收滞纳费额千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七条 实行“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缴费的,开户银行向缴费单位开具《福建省税库行横向联网电子缴费凭证》,并将代征的工会经费解缴到人民银行国库。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中,在预算收入类级科目“非税收入”款级科目“专项收入”项级科目“其他专项收入”下,增加一个目级科目“工会经费收入”,编码为103029901,预算级次为地(市)级或县级,统计代码为1030299。缴入人民银行国库的工会经费,列“103029901非税收入——专项收入——其他专项收 入——工会经费收入”科目。

暂未实行“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缴费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向缴费单位开具《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缴款书》。缴费单位以现金缴费的开具《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完税证》,并按票证缴费期限开具《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汇总缴款书》。预算收入科目编码、级次的填列参照联网缴费的内容填写。为减少原始 凭证量,“工会经费收入”不单独开票,并入其他同级次税费一同开票。

第八条 每月30日前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直接向同级人民银行国库办理退库手续,将当月代征的工会经费从国库全额退库到同级地方工会在商业银行开设的“工会经费集中户”。退库原因填列:退给企事业单位的其他退库。在编报财政收入报表时,“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工会经费收入”。终了,本科目无余额。县以上各级地方工会应分成的工会经费,应按规定的时间和比例进行分 成、上缴。

第九条 基层工会应留成60%部分的经费,由地方总工会监督缴费单位及时足额拨给其所在基层工会(用地方总工会统一印制的《工会专用结算凭证(行政拨缴工会经费缴款书)》作为拨缴凭证,据此凭证可在税前扣除)。基层工会必须按规定开立银行账户。对尚未开立银行账户的,缴费单位可将60%部分的工会经费暂拨到单位行政的银行账户,实行单独核算,开支由工会主席审批,待基

层工会开立银行账户后转入。

基层工会留成60%部分的经费,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纳入委托地 税机关代征范围。

第十条 工会经费因误征、错征、串户等造成多缴的,由县以上工会将多缴的工会经费从“工会经费集中户”退还给缴费单位。经缴费单位同意的,也可用多缴的经费抵顶以后应拨缴的工会经费;工会经费因串户等原因作为财政收入入库的,由主管地税机关向同级财政和国库办理退库手续,将其退库到“工会经 费集中户”。

第十一条 工会经费代征管理软件采用与省地方税务局征管信息系统相同的技术架构,在全省范围内统一使用,把工会经费代征工作纳入地方税务机关 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管理。

第十二条 工会经费不得减免。缴费单位因经营困难、连续三个月以上发不出工资的,可提交相关书面证明材料,向县以上工会申请缓缴工会经费,县以上工会应在20个工作日内批复,并通知主管地方税务机关。但缓缴期最长不超过12个月。经批准缓缴的,在缓缴期内免缴滞纳金,缓缴期满后应当如数补 缴工会经费。

第十三条 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或拒缴工会经费,经催缴无效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及时将单位名单反馈给地方工会,由县以上工会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缴费单位在法定期限内未对支付令提出异议,或者提出的异议不 能成立又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附件:

自管工会经费的省级产业(系统)工会 单 位 名单

1、中国邮电工会福建省邮政委员会

2、中国电信集团工会福建省委员会

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工会福建省委员会

4、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工会福建省委员会

5、南昌铁路局福州办事处工会委员会

6、福建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7、中国铁路工会铁通福建分公司工会委员会

8、福建省电力工会委员会

9、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10、中国金融工会所属32家会员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人保控股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华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

司、中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不含福建兴业银行、福州市商业银行、厦门市商业银行、泉州市商业银行、各市县区农村信 用社)

2.福建省总工会的 篇二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 见》(国发【2014】20号)文中明确提出“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同年10月,国家标准委决定在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重庆市、深圳市、成都市等7个省、市开展“探索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试点工作。2015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允许企业自主制定实施产品和服务标准,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

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是一次在自上而下指导下,通过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进行的创新性改革。那么参加试点的省、市相关改革的工作情况如何?我们于2015年2月采访了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刘绍文,管窥《福建省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的出台与执行情况。

企业回归主体政府回归监督

“从个人角度而言,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是顺应时代发展,简政放权的有效手段。通过制度的推行,可以让企业回归市场主体地位,而政府回归市场监督地位”,刘绍文表示:“在企业标准备案制时期,企业本应承担的责任由政府(质监局)承担了。当消费者(或职业打假人)与企业发生纠纷时,由于政府(质监局)为企业备的案,会首先被消费者(或职业打假人)质疑,成为相关责任的第一承担者,而市场监督的作用被忽略(或质疑)。而政府(质监局)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对实际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也不能实现全面监督,实际监管中存在漏洞。”

2104年,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过一场企业产品标准监督检查活动,对2013年度福建省各市、县备案的1,028项企业产品标准进行抽查。本着抽查量不低于2013年度市县备案总数30%的要求,抽查了309项。被抽查的每份标准文本均由两名专家进行技术审查。经统计,两位专家审查一致认为“完全有效”的标准为46项,“有效但建议修改”的标准为237项,“无效”的标准26项,分别占抽检总量的14.89%、76.70%和8.41%。通过分析,26项无效标准共存在51个问题,企业产品标准无效的原因包括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引用作废标准、标准要素不完整、技术内容不科学、技术内容较国家或行业标准低甚至属于落后淘汰产品标准等。

也就是说,经过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完全有效的在实际中占比也并不高,而且旧有的标准化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设置等也不合理,提高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的门槛,增设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条件。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减轻了政府(质监局)相关部门的工作量,能更多地节约政府公共资源与力量专注于监督责任。

理顺法律规范全面大胆尝试

将《福建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规定》变成《福建省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首先面临的就是相关的法理问题。

颁布于1988年12月29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历经27年没有修订,其中第六条规定:“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国务院发布于1990年4月6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也长期未能与时俱进,其十七条规定:“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农业企业标准制定办法另定),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而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0年8月24日发布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中在第三章具体规定了:“企业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30日内办理备案。一般按企业的隶属关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所属企业的企业产品标准,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双重领导的企业,企业产品标准还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首先从法理上就与老旧但仍在执行的法律相冲突。

以刘绍文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系统内部从上到下征求意见,会同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法规处和福建省政府法制办就制度进行法律层面的深入交流。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梳理出福建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制度的发展体系图(如图所示),决定打破旧约束、适应新形势、结合工作实际,对《福建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规定》规范文件进行修订,通过福建省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后,再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执行,形成《福建省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新规定主要从3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取消了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备案材料进行技术性指标和文本格式的双重符合性审查;二是取消了福建省13大类企业产品标准省级备案目录管理;三是取消了标准化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企业心存顾虑监管政策疏导

刘绍文说,实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对企业的好处是明显的:让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标准更上心,让企业更有责任担当,也方便了企业的常规性申报工作,减少工作负担。但是,企业对此还是有一定顾虑的:首先,企业担心产品标准在公开的同时泄露了企业技术秘密、暴露企业专利与核心技术,给企业造成损失;其次,担心完全暴露在社会目光下,有漏洞或问题被消费者(或职业打假人)发现;再次,担心试点工作不可持续和不会全面推广,那么先公开产品标准的企业会处在行业的劣势。同时,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实行后,试点地区企业本有的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证明取消,在参加非试点地区的招投标等正常活动中受限……

为了打消企业的顾虑,也为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到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建设上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起草新规定时绞尽脑汁。

首先,为了促进企业积极参与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建设,增加了“企业产品标准经复审为继续有效且备案有效期即将届满的,企业应当在该标准备案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重新办理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预期未声明公开的,前次备案注销。企业产品标准经复审为修订的,企业有权对公开信息进行修改、更新。企业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相应时段内声明公开的产品标准要求。企业产品标准经审核为废止的,应当在全国统一开放的标准公共服务平台上声明”的内容。

其次,新规定要求福建省范围内的企业实行企业产品标准全文公示制度,而不仅仅是国家层面要求的主要指标。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了企业相关标准在对应指标上的可比性。

再次,为了更好地方便、服务企业,满足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招投标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新规定中特别设计了《福建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证明书》有关内容及模板。企业在做出自我声明公开后,企业需要已备案证明的,可向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及时获得相关证明。

第四,新规定中新增了“企业凡申报名牌产品、标准贡献奖、政府质量奖、龙头企业等良好行为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负责评选的单位须查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的情况”的内容。一方面更好地实施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让有较深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良好行为企业起到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促进社会各界监督相关的企业,督促企业更好地承担起主体及社会责任。

最后,针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产品标准后的监督检查情况,新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查、处理对企业产品标准的投诉或举报,负责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信息进行监督抽查”。

3.向xx市总工会的申请 篇三

xx市总工会:

为向广大职工和工会会员普及眼部健康知识,增强眼部健康意识,提高广大职工身体健康水平,xxx医院特申请与xx市总工会联合开展“关爱眼健康,全市职工爱心光明康复行动”。

一、医院资质

Xxx医院是xx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xx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xx市眼外伤定点医院、xx市残联白内障无障碍市定点医院、xx市视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xx市慈善总会白内障定点医院、xx市慈善总会白内障定点医院、xx市慈善总会白内障定点医院。

二、活动意义

Xx医院与学习市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关爱眼健康,全市职工爱心光明康复行动”,既是关爱广大职工会员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回馈社会、惠及广大会员的重要项目。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离退休职工及下岗职工实施慈善眼病救治,提高职工视觉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服务对象

面向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离退休职工及失业职工,特别是多发眼部疾病的中老年职工群体。

以上申请当否,请予以批复为盼。

4.区总工会关于全总调研的汇报材料 篇四

随着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劳资纠纷也越来越多,其中涉及外来工劳资纠纷案件约占总案件数80%,特别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资纠纷因此上升较大,近两年逐步回落。尽管劳资纠纷增多,但各级工会组织始终代表职工的根本利益,通过完善预防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各类外来工维权服务等工作,探索出一条工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劳动关系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路子,获得“全国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先进集体”、“全国工会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工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示范单位”等称号。

一、目前我区引发劳资纠纷的原因。

(一)因企业管理不规范而引起的劳资纠纷。部分企业仍存在用工不规范、没有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工资支付不规范等问题,在制衣、制鞋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超时加班、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的情况仍然存在。

(二)因企业与职工沟通的问题而引起的劳资纠纷。部分企业只注重生产,缺少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企业管理层管理手段简单、甚至粗暴,与一线职工缺乏沟通,不注重职工的诉求,1 容易造成产生劳动争议,甚至引起职工群体上访、停工等现象。

(三)因企业拖欠职工工资而引起的群体性纠纷。受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区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有的甚至资不抵债,拖欠职工工资甚至欠薪逃匿。

二、区总工会在外来工维权服务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制度建设,着重源头维权。

1、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2005年组建10677人的劳动关系信息员队伍,每年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不断完善劳动关系信息报送制度,制定《XX区总工会处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畅通劳资信息的报送渠道,落实报送人员和工作责任,提高工会干部对劳资信息收集的认识和责任感,实现劳资信息的实时报送、及时做好预案和第一时间参与,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近几年共收集劳资信息约6000条,及时化解5800多宗,避免了劳资矛盾的扩大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2、开展劳资纠纷排查工作。与人社部门联合,定期开展劳资纠纷专项排查,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劳资纠纷多发生企业进行检查,对专项排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分级管理,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共同约谈企业主,向企业主阐述在当前消除劳动隐患 2 的重要性,提示避免和处理劳资隐患的方法和手段,督促企业主落实相应的改善措施,尽力把劳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几年共开展各类型劳资排查30多次,排查企业超过12万家次,发现存在欠薪问题、无签订劳动合同等问题约2200个,向企业提出相关完善意见约3000条。

3、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指导企业依法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形成工会牵头、人社局、司法局等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尽量将争议化解在企业内部。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在工业园搭建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流动仲裁庭、职工培训中心“四位一体”的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等社会资源的作用,整合形成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灵活、快捷、有效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和体制,力求使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基本做到劳动争议不出企业、不出社(园)区,不出镇(街道)。近几年共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3012个,其中村(工业园、社区)区域性 293家,企业2719 个,化解劳动争议案件5981个,涉及职工2万多人次。

4、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2011年在全省建立第一个区级由工会干部、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特约律师等组成的共125人 3 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指导、帮助和参与基层工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促进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改变基层工会干部不敢谈、不能谈、不会谈的状况,全区已建工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比例达到65%。

5、完善企业工会组织架构。完善企业工会的组织架构,落实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畅通职工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渠道,“活化”企业工会组织,积极发挥企业工会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教育职工方面的作用。

(二)创新工作方式,打造服务品牌。

1、做好法律服务工作,打造权益维护品牌。2009年主动与区司法局合作,建立起省、市第一个区级工会法律服务特约律师库,聘请执业律师为企业工会、职工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包括对企业、职工进行法律宣传,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制度,指导、参与企业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引导、协助职工群众通过合法渠道维护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发挥工会特约律师作用,拓宽服务内容,2010年建立特约律师与镇(街道)总工会挂钩联系制度,由镇(街道)总工会定期与不定期召开挂钩律师的座谈会、交流会,4 把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与特约律师的专业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工会法律服务向镇(街道)、园区、企业的有效延伸;2011年建立特约律师动态管理制度,明确特约律师进出机制和奖惩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特约律师的积极性,工会特约律师人数从原来35人增加到现在92人,为工会法律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特约律师库成立以来共为75名职工提供法律援助,追回工资、加班费、工伤补偿金等共169.5万元;参与处臵因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3件,涉及职工3400多人,审查了211份企业规章制度,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2、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打造日常救助品牌。积极开展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秋季送学费、四季送岗位、常年送健康和资金帮、物资帮、就医帮、就学帮、就业帮、技能帮、法律帮、政策帮的“五送”“八帮”系列救助活动,努力推进帮扶救助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解决外来工最迫切、最实际的问题。近几年共开展以“春暖千家”、“清凉渡夏”、“中秋慰问”、“金秋助学”、“心系职工、浓情XX”关爱灾区职工等主题集中送温暖活动20多次,为2万多人提供了资金物品救助,发放救助款物合计700多万元。

3、建立三项医疗援助,打造医疗帮扶品牌。一是实施医疗救助行动。2010年与慈善会共同筹建救助特困、困难职工专项 5 基金和救助困难外来务工人员专项基金,对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属和困难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救助,并倡导有条件的基层工会组织建立职工互助基金,扩大帮扶救助的范围。建立大慈善救助平台以来共向99名困难职工和外来工发放51.3万元的医疗救助金;二是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动员约17万职工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参保30万多份;赔付332人,给付金额794.9万元。三是实施工伤探视帮扶。2005年建立工伤探视帮扶制度,并把工作重心前移到帮扶中心,利用帮扶中心的“四级”帮扶网络,共对1632人次的工伤职工进行探视帮扶,发放慰问金107.8万元,促使帮扶中心成为工伤探视的前线单位。

4、实施“工会助学行动”,打造扶困助学品牌。2003年开展“金秋助学行动”,帮助特困职工、困难外来员工子女顺利步入大学和完成学业,形成具有工会助学特点的活动模式和工作机制,成为我区工会扶困助学工作一项知名品牌,近几年共资助寒门学子4600多人(次),发放助学资金360多万元。

5、开展就业帮扶活动,打造就业服务品牌。与政府相关部门上下联动,积极开展“春风就业”行动、“工会就业援助月”活动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阳光行动”,了解和掌握辖区内企业的用工情况,开展节后企业返工情况调查,了解企业缺工情况,6 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急需工种的专场招聘会和技能培训,协助企业解决“结构性缺工”问题,帮助职工特别是外来工、困难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切实发挥工会为企业发展服务、为职工服务的积极作用。几年来共举办或参与举办就业招聘会180多场,职业介绍和安臵就业14多万人,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包括岗位技能培训)65期,共有3435名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上岗证),使用培训资金约251万元。

三、我区工会在处理劳资纠纷中遇到的新情况。

(一)集体劳动争议的案件有上升趋势。集体劳动争议不仅涉及人数多、情况复杂,且多为企业多年的遗留问题所致,争议内容从工资、加班工资、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到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补缴社会保险,不尽相同,呈现出涉及面广、争议双方利益矛盾突出、争议内容复杂交织等特点,处理需时较长,难度较大。

(二)企业利用法律漏洞规避用工风险。大量使用劳务派遣、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缺少人文关怀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企业来看,他们并没有违法,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但相对于职工的愿望、诉求就背道而驰,容易产生劳资矛盾。当工会向这些企业介绍一些做法,如建立劳资恳谈会、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等,企业就以有何法律依据,7 不开展是否违法等为借口推搪,甚至拒绝进行。

四、我区工会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集体劳动争议案件中存在选不出职工代表情况。在集体劳动争议案件中,有部分案件的职工不愿意选取职工代表,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调解人员,出现死猪不怕开水烫——豁出去了的现象。这增大了案件的处理难度,一方面职工有太多的思想顾虑,另一方面容易加大劳资双方矛盾。

(二)职工要求捆绑诉求整体解决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劳动争议的协商过程中,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案件,职工提出众多的合理诉求,企业方不一定会全部接受。这时,职工代表会出现不接受全部诉求不协商的现象,并向政府部门施加压力,迫使企业接受职工的全部诉求。这现象增加了矛盾调处的难度。

五、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快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让工会工作更加有法律依据,有法可依。

(二)加强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他们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拓宽工作视野,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要求,尽力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5.福建省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 篇五

外贸增长方式, 是指决定外贸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外贸增长的方式, 包括两类:即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就是从传统的单纯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优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依靠技术与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优化结构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非常缓慢, 而外贸的迅速增长也主要是靠“大进大出”, 即数量扩张和粗放经营实现的。目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特别提出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目的就是为了扼制外贸数量扩张, 并以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来推动多年停滞不前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福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福建的对外贸易仍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产品的档次不高, 出口名牌很少, 因此必须及时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 否则将会阻碍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说明。

按照海关统计的历年出口商品的分类, 工业制成品分为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以及其他未分类的商品五类。其中, 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还有一部分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 因此, 我们可以把这两类看作是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属于资源和原材料密集型产品, 而杂项制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我们以C代表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的出口额, 以M代表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额, 那么C与M之和就是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 以L代表劳动密集型产品, 以E代表年出口总额, 以CMS代表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 以LS代表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 则可以得到:

带入1996—2005年的各项数据, 可以得到表1, 其中E、C、M、L和C+M的单位皆为万美元。

主成分分析方法把多变量简化为作几个主要的变量, 仅这几个变量包含了总体几乎全部的信息, 并剔除了变量的相关性。所以,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简便而又准确地分析出数据的统计规律。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

由于一些经济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 有的指标值数量级上也有很大差异, 在应用主成分分析研究问题时, 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引起新的问题。为了消除由于量纲的不同可能带来的不合理影响, 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 先根据表1中的原始数据对数据作标准化处理 (见表2) :

根据表2中的数据, 利用SPSS软件可得到指标Xc、Xm、Xl的相关矩阵R, 及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见表3) 。

由表3可知, 第一主成分包含总体信息量的83.145%, 第二主成分包含总体信息量的16.711%, 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9.856%。因此, 可以通过分析前两个主成分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现实意义上讲, 通过前两个主成分对福建出口结构进行分析, 便可得到几乎包含了全部出口商品的信息 (99.856%) 。于是在这里对前两个主成分进行分析来解释福建整个出口结构情况 (见表4) 。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因此可得其线性组合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影响福建出口的第一主成分构成是机械及运输设备Xm, 影响福建出口的第二主成分构成是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Xc。因此, 对福建商品出口影响比较大的是附加值高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福建应高度重视这两类商品的出口, 从多方面入手,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尽快促进福建出口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福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若干建议

经过一系列改革和政策调整, 福建的外贸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但另一方面, 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 福建的对外贸易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 因此, 必须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具体来看, 包括以下几个措施。

(一)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从依靠数量和规模转向依靠质量和效益发展贸易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外贸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措施。出口商品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一国出口的各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构成, 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出口额与整个贸易额的比。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于改善出口商品交换进口的条件, 当出口产品能交换到更多的进口产品时, 贸易条件就改善了, 或者说更有利了;反之, 贸易条件就恶化了。改革开放以来, 福建的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内在的矛盾与问题, 特别是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的问题。因此, 福建应树立“着力于近期, 着眼于长远”的思想, 紧密依托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出口商品进行调整优化: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积极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二) 深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科技是现代技术创新的源泉, 也是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科技兴贸战略的核心就是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1.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 从资金投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便捷通关、绿色通道等方面营造出一种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环境, 鼓励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 通过福州和厦门的示范效应, 促进其他地市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另外, 要调整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结构, 对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以外的其余八种高新技术产品采取扶持措施, 鼓励各种高新技术产品均衡发展。最后应在继续发展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基础上, 大力扶持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 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2.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传统产业是福建省国民经济的主体。企业必须转变认识, 充分认识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的必要性。将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出口产品中, 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选择出口额最大的产品, 进行重点攻关, 并以纺织后整理、家电关键元器件等传统产业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 带动全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从根本上增强福建的出口竞争力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三) 利用海西平台, 促进闽台经贸合作

福建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地区最近的省份, 对台是福建得天独厚的优势:血缘相亲、地理相近、语言相通、文化相承。自两岸关系缓和以来, 闽台经贸合作一直居全国前列, 并已形成良性互动之势, 为进一步进行经济整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1.努力推进闽台小型自由贸易区的早日建成。构建类似大陆与我国港澳CEPA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是当前加强两岸经济合作, 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但难以一步到位, 需要一个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的过程。首先, 建立厦-金自由贸易区, 尽力争取开辟厦门自由港, 对厦门岛实行封关管理, 台湾地区商品进入厦门一律免税, 对岛外进厦门购物实行限量免税;其次, 建立两马自由贸易区。要尽快实现马尾保税区的功能转型, 扩大其转口功能, 而后将其与马尾台商投资区合并, 建立两岸大宗物质的大型仓储及中转设施、大型商品展洽馆, 使其成为两岸商品转口为主的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

2.拓展闽台服务贸易合作新领域。台湾地区对福建省服务业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发展相对较慢, 而且不平衡。福建应充分利用台湾地区服务业的优势, 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台商投资导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当前特别要加强金融业对台资的引进与合作。

3.促进闽台农业合作与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台商对大陆各领域的投资中, 福建省最具优势与发展潜力以及成果最显著的是农业领域的投资与合作。福建与台湾地区的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的相似性, 福建省对农业领域合作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央政府的支持, 为闽台农业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 福建应积极采取措施, 促进闽台农业合作与农产品贸易。

6.福建省总工会的 篇六

保康县总工会对供水总公司工会

经费审查意见的答复

保康县总工会:

我单位已收到保工审意【2011】8号的意见书。对此,我单位有以下说明:

1、保康县供水总公司属于县级特困企业,前几年,企业濒临倒闭。在供水公司新的一班人领导下,企业终于从死亡的边缘线上爬过来,至今勉强维持生计。

2、保康县供水总公司属于为民生服务造成严重亏损企业,至今欠农业银行等多家单位外债500多万元,2010年底全年亏损22万元,累计亏损406万元。有财务报表及审计报表为证。

3、企业2010年工资总额804796.76元属实,但企业在职人员74人,人年均工资10875元,在县内个人收入属于下等水平,职工收入入不敷出,苦不堪言。

4、由于供水公司在农行账户无法正常使用(供水公司在农行有500万元贷款至今无力偿还,所有进入供水公司账号的资金将由系统自动划走),公司所有资金往来无法从农行来往,故不能在农行设立单独工会账户。此事经与工会前任领导和国税局领导协商,工会经费每年按时交纳3000元,无需工会返还。

5、供水公司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还无偿承担市政绿化、公厕、消防、洒水车及公益事业用水,然而由于县财政的困难,公用事业附加费近30万元无力为供水企业补贴。

以上情况,请县工会领导本着爱护企业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困难,酌情处理。将未交够部分维持原来已商定的意见予以免交,为谢!

保康县供水总公司

7.在市总工会机关党员大会上的讲话 篇七

刚才,按照规定程序,市总工会机关党委顺利进行了直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直属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市直机关工委高度重视市总工会直属机关委员会“公推直选”工作,×书记亲自出席会议指导,工委组织部为市总机关党委换届工作全程提供了大量业务指导和帮助,这既是对工会工作特别是机关党建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也是对工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鞭策和鼓舞。在此,我代表市总工会,向百忙之中莅临大会指导的×书记、王部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当选的新一届机关党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基层组织选举换届工作是机关党组织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全体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机关党委换届选举中,我们根据《党章》、《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市直机关工委“公推直选”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充分宣传动员,坚持党组统一领导,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换届选举工作。在“公推直选”工作中,每位党员根据党章规定,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把符合条件的同志选入机关党委、纪委,整个选举工作规范、有序,充分体现了广泛性、民主性,切实反映了全体党员的意志,对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市总党组对新一届机关党委提几点要求:

一、要强化学习,练好“本领”。思想政治建设是机关党建工作的灵魂,也是永葆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根本举措。党的建设实践证明,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当前,要把政治理论学习贯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全面把握基本内涵,进一步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切实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突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业务技能、政策法规和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既要做精通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又要做自己所从事岗位的业务带头人,切实增强党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

二、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机关党组织履行职责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市正处于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职工队伍的内部结构、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诉求和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职工队伍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各种需求渐趋多样化。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一届机关党委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市总工会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机关党委在工会全局工作中的服务保证作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在工会工作中找准定位、体现价值、有所作为,使党建工作与工会中心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增强工作主动性,提高工作预见性,把握干部职工思想脉搏,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反映诉求、化解矛盾,确保人心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凝聚推进深化改革的共识,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合力。

三、要完善机制,夯实基础。提升机关党组织建设水平,关键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抓机关党建,我是第一责任人。市总党组要牢固树立“不抓党建工作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工作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将机关党建工作纳入市总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着力从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入手,查找机关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执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机关党建的重点来抓,使党建工作切实融入业务工作中,防止“两张皮”。要把握机关党建工作规律,不断完善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各项制度,既要制定实体性制度,明确目标要求和职责任务,又要建立程序性制度,完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充分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把推行“公推直选”作为党内民主的基本实现形式和发展党内民主重要的制度保证。要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推动机关党组织进一步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的落实。要健全党内生活制度,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有效发挥党支部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的管理和检查,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当前要适应机关人员结构发生的新变化,打破机关党建的思维定势、组织惯性和路径依赖,多研究务实管用的招数,形成一个支部一个做法,一个支部一面旗帜,适时成立离退休老干部支部,把机关党建做实、做新、做出成效。

四、要改进作风,激发活力。事成于气正,业兴于风清,优良作风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机关作风对外关系到吸引力,对内关系到凝聚力,对下关系到号召力。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强劲姿态抓紧抓实作风建设。要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坚定性,始终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要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执行纪律没有例外。要强化党员干部组织观念,坚持党性原则,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做到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深入开展“结亲连心”活动,带着诚意入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摸清摸准群众所想所盼;

扎实推进“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深入厂矿、企业一线,以“当学生”的姿态到职工群众中了解情况、听取问题,和他们掏心拉“家常”,听听职工除了工资、保障、劳动保护等问题,真正关心的是什么,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确保活动不走程序、不走过场。针对查摆出的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把自己“摆进去”,正视矛盾和缺点,以触及灵魂的勇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对组织、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整改落实,特别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四件事情”,市总班子成员要明确任务分工,相关部室要靠上一抓到底,确保限时限效完成。

五、要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筑牢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要强化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铭记党的宗旨,牢记岗位职责,坚决守住做人的底线,守住党性原则的底线。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充分发挥组织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坚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思想上、制度上、机制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要结合实际,继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一要干事、二要干净”的廉政准则,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清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不实之名不图,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家人安心的好党员、好干部。

8.福建省总工会的 篇八

一、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目标,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发展蓝图, 高起点做好控制性规划, 增强规划约束力, 引导临港工业健康发展, 划定港口远期建设预留区域, 为港口和港口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这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就必须科学合理配置陆域资源, 锚地和海岸线, 协调仓储、海港工业、物流等用地布局。要加强对海岸线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坚持“深水深用, 浅水也能深用”的原则, 提高岸线开发利用效率, 对依港而建的工业和仓储项目, 要开拓港口腹地, 引导向陆域纵深发展, 促进港口资源的高效协调有序开发。福建省六个主要港湾区要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 结合域总体发展规划、港口布局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 突出产业特色、比较优势, 相互衔接,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层次, 强化专业化协作, 延伸产业链, 形成发展布局合理、产业分工明晰、竞争优势明显的临港产业集群。

二、夯实基础, 优化环境

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自然要依赖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 特别是集疏运条件。按照畅通快捷的要求, 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的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国家和省级干线公路和民航机场等现代交通网络, 是推进临港产业集聚的基础条件。重视软环境建设, 地方政府要尽可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 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优质服务。要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引导设立咨询型的智囊机构, 解决单个企业不易解决的问题, 诸如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收集、筛选等;要以“一条龙”服务的办法, 简化审批制度入手, 为企业快速办理注册、用地、投资、立项等手续, 解决户口问题, 为企业引进人才、合资经营牵线搭桥;要积极推动专业化服务机构和中介协会的培育和发展, 包括建立咨询、会计、审计、仲裁、研发、测试等方面的服务机构, 真正发挥技术监测与监督部门等规制管理机构的作用, 以及与传媒的沟通;组织参加以拓展市场和提高产品知名度为目的展销展览。

三、政策引导, 促进集聚

产业集群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公共主体制定实施的、以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总和。产业集群政策要从集群的区域发展规划引导入手, 从土地利用、财政扶持、创新激励、金融信贷、中介服务等各方面制定有利于产业做大做强、高度集聚的良好的政策体系。根据产业集群区域布局调整土地使用类别, 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下, 要充分把握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的契机, 在港区、开发区、保税区、科技园区等区域内的土地调整为工业、商住用地, 以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用地需求。要围绕集群定位, 创新中小企业创业机制, 制定并组织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产业目录, 促进产业集聚。要制定优惠政策, 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对企业进行科技规划验收补助、专利奖励、新产品鉴定补助, 对技改项目予以财政贴息, 对评定的诚信企业予以所得税减免等, 形成创新激励机制, 让引进的外资能够有效拉长集群产业链, 弥补集群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空白。要构建促进产业集聚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由于产业集群中除了龙头企业外, 配套的中小企业众多, 而临港的产业大都是原料、产品大进大出的企业, 占用资金流量大, 目前在银根紧缩的环境下, 更要为业内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服务, 要建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担保机制, 优化融资环境。在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的基础上, 积极扶持民营经济,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四、项目带动, 形成集群

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因此政府塑造产业集群内企业主体、促进企业集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围绕集群定位,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重点企业和关联性企业。要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大型项目为依托, 建立企业集聚的平台, 紧紧依托我省六大深水港湾的优势, 大力推进开发区、港区的建设, 发展依靠港口实现大进大出优势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材、新型材料等一批战略型产业集群, 提高产业集中度, 增强产业竞争力。石化产业集群要积极推进厦门的翔鹭石化、湄州湾的泉港炼化一体化项目、罗源湾的恒逸石化等重点项目建设;汽车产业集群重点是建设福州青口汽车城和厦门汽车工业城;冶金产业重点抓紧建设鑫海钢铁、亿鑫钢铁、德胜镍业、吴航不锈钢、中铝瑞闽的一批冶金龙头企业;能源项目要以连江国电、长乐华电、罗源鲁能等一批重点项目为龙头, 形成福州能源产业集群;以泉州30万吨修造船项目和福州罗源的华东船厂30万吨修造船项目为龙头, 建设厦门、泉州、福州、福安四大船舶基地。

五、创新协作, 打造品牌

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品牌建设。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有两条途径, 一是凭借核心企业的优势, 围绕核心企业的品牌进行, 使原有的品牌美誉度更加扩大化, 如石化产业集群要扩大厦门翔鹭石化及延伸的产业链项目柯达等品牌的打造, 汽车产业集群就要以福州青口汽车产业基地和厦门汽车制造基地打造东南汽车和戴克、金龙品牌;二是众多相对独立的企业以产业优势为依托, 以地方特色为旗帜, 共同塑造区域品牌, 如要在泉州和长乐建设纺织服装、鞋业产业集群的品牌。福建的临港产业集群应该在不断强大的基础上, 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以高质量、高品位、多品种、多名牌提高附加值, 产品上升到国内中高端市场, 树立新时期的信誉, 打造集群区域品牌, 并在行业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摘要:福建省做大做强工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是加快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本文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 就福建临港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临港产业集群,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植斌.论浙江临港产业的发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4 (3) .

[2]惠凯.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临港优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9.福建省总工会的 篇九

山东能源工发„2015‟14号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工会

关于转发山东省总工会加强基层工会经费

收支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各单位工会:

近日,山东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鲁会办„2015‟10号,以下简称《通知》),对全总《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的补充通知》(工财发„2014‟69号)执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更加详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执行的标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通知》精神,及时传达到各级工会组织。严格执行《通知》规定,切实加强工会经费的收支管

- 1 -

理,明确基层工会与单位行政方面有关费用的划分,按标准抓好职工福利的发放、职工教育活动中的优秀学员的奖励、文体活动的补助等,确保工会经费更好的为基层工会工作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

- 2 -

2015年2月26日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工会

山东省总工会办公室文件鲁会办〔2015〕10号

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

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各市总工会,省产业工会,大企业工会,省直机关工会:

为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总工办发„2014‟23号)及《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的补充通知》(工财发„2014‟69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根据《通知》关于“基层工会组织使用工会经费给予工会会员过生日慰问”的规定,基层工会可给予会员生日蛋糕等慰问品,或指定蛋糕店的蛋糕领取券,每人金额不得超过200元。

- 3 -

二、根据《通知》关于“工会组织的职工集体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主要用于工会组织逢年过节向全体会员发放少量的节日慰问品”的规定,基层工会在法定节日可以发放中国传统节日的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生活用品,每位会员每年总额不得超过1000元。购买节日慰问品经费可从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拨缴工会经费收入中列支。

三、根据《通知》关于“基层工会开展职工教育活动中的优秀学员(包括自学)给予奖励”的规定,基层工会可给予优秀学员(包括自学)一定的奖励,每人每次不得超过500元。

四、以上标准规定适用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国有企业工会。其他单位和经济组织的工会可以参照执行。

五、各基层工会要严格执行《通知》规定,单独设立工会账户,工会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全国总工会控制工会经费开支的“八不准”要求,确保经费开支合规,程序规范,手续完备。各级工会要加强对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

山东省总工会办公室

2015年1月26日

- 4 -

山东省总工会办公室 2015年1月26日印发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工会 2015年2月26日印发

10.福建省总工会的 篇十

全力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

县总工会关于职工维权工作的几点做法

我县总工会在上级工会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县实际,本着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政策、法规,不断加强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积极参与劳动争议仲裁,热情接待职工来信来访,并坚持“第一责任人”制度,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通过几年的努力,怀来县总工会的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2004年12月,被河北省总工会授予“河北省协调劳动关系先进”;2005年10月,被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先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008年12月被河北省总工会授予“全省先进县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现将几年来,我县总工会职工维权工作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切实维权

目前,县总工会有一人被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聘为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几年来,县总工会通过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网络。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能否尽职尽责,是关系到劳动法律能否真正贯彻落实的重要问题,也是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职能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县总工会非常重视对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的培训和考核。几年来组织专题培训十余场,组织基层监督员认真学习《劳动法》、《工会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试行办法》。通过培训,使监督员真正做到责任心和法制观念强、业务水平高、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三年来,基层工会法律监督组织共提请县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处理的违反劳动法律的行 为和事件35件。根据基层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反映的情况,县总工会每年都要与县劳动监察大队联合开展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活动,推动企业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解决了一些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损害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突出问题。

(二)强化信息、信访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建设

我县总工会高度重视信息、信访工作和职工群体性事件的预防、预报和处理工作,全力加强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建设。几年来,按照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关心困难群体,确保不让一家一户生活过不去”的工作要求,以工会是“第一责任人”的政治高度,牢固树立职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全力救助困难职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困难职工管理档案的建设,对困难职工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建档,准确掌握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及时调整帮扶对象,使全县困难职工管理底数清、情况明。近年来还特别把困难劳模列入帮扶范围,做到不丢一户、不漏一人。目前,全县的每位困难职工在帮扶中心均存有一式两份困难职工档案卡,每张卡上都印有基层工会、社区工会、县总工会三级工会的公章,这些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档案材料为困难职工享受国家再就业优惠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在我们已把全县困难职工的详细情况录入全国工会帮扶系统,从而实现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向电子化、网络化过渡。从08年开始我们根据不同的困难职工群体确定不同的走访形式和慰问标准,针对困难职工的不同困难程度、不同致困原因、不同帮扶需求等情况,因人施助,分类帮扶,做到区别情况,一户一策、标本兼治、注重实效。08—09的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重点对零就业家庭、单亲特困女职工家庭、患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家庭进行救助。08年县总工会共救助困难职工、困难劳模356户,发放慰问金236760元。此外,怀来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还建立了两部职工救助热线电话,及时了解职工群众 的利益诉求。在接待处理职工来信来访过程中,坚持思想疏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及时处理信访事项,应上报的要及时上报,该转办的要及时转办。08年县总工会共接待职工来信来访15件,结案率100%。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加强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建设,对本单位的劳动关系矛盾进行经常性排查调处,对可能发生的集体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协调,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积极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加强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有7名成员,其中县总工会有2人参加。由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专业性很强,县总工会下大力对人员进行培训,先后十次派人参加了省劳动厅、省总工会举办的培训班。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分别执有省劳动厅核发的劳动争议仲裁员资格证书、劳动仲裁员执行公务证书,工资集体协商高级指导员证书、国家一级劳动关系高级协调师资格证书、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工会社会保险工作者、工会劳动工资工作者证书。县总工会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于2000年、2003年两次为本级工会的劳动争议仲裁员着装。通过参加培训,统一着装,从而保证了工会仲裁员能够全程参与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全部案件审理。为了参与劳动争议仲裁的庭审工作,我们派人从书记员做起,到现在每个案件的仲裁庭都有工会代表参加。在劳动争议调处工作中,我们大力推行劳动争议协商制度,使争议化解在萌芽中。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有80%的争议案件都达成和解。在实践中,劳动争议发生后,一些职工当事人并不积极寻求解决,而是采取消极对抗的方式。这种态度往往容易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不良后果。我们接到基层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这类信息反馈后,主动及时的介入,代表和帮助职工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及时化解矛盾、解决争 议。事实证明,劳动争议协商有简捷方便的特点,避免了庭审、举证、答辩等烦琐的法律程序,有利于使劳动争议及时迅速地得到解决。同时,由于劳动争议协商是双方当事人直接就争议的内容进行商谈,又有工会从中调解,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使劳动争议产生的影响仅仅局限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现在劳动争议协商已成为我们处理劳动争议时经常和广泛使用的一种方式。

(四)努力构建和谐稳定、互利双赢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多年来,县总工会从建立完善参与机制入手,在参与中不断加大维护力度。县总工会与县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2003年,县政府办印发《县人民政府与县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认真贯彻《劳动法》、《工会法》、《集体合同条例》、《厂务公开条例》,在全县大力推动集体合同、工资协商制度和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近年我们还联合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县劳动监察大队,加强对集体合同的签订履行进行指导、监督、检查,提高了集体合同的质量和履约率。并在全县公有制企业普遍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制度。通过我们的努力,县包装储运公司等四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三星级”企业。这些民营企业通过建立集体合同、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职工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并为职工上了养老保险。县总工会通过宣传这些企业和谐稳定劳动的关系,在全县非公企业中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使非公企业的劳动争议率降到了历年最低点。县总工会通过广泛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双爱双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活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职工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引导企业经营者尊重职工,保障职工各项权益,增进企业职工与经营者的互信和理解,促进了职工和企业互利共赢,促进了非公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11.福建省小城市培育的难点与对策 篇十一

国内学术界关于小城市培育的研究涉及多方面, 但主要集中在促进镇到市的跨越的措施上。众多学者从小城市培育要素出发提出推进中心镇向小城市转型的措施, 如“人口 (苏斯彬) 、资金 (钱鹏程) (金台临) 、土地 (鲁建平) , 认为各要素不同程度上影响小城市培育进程。一些学者综合各影响因素, 认为实现小城镇从“镇”到“市”的跨越发展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各方面要素要综合考虑。徐靓, 尹维娜结合“第三意大利”案例研究的经验总结提出通过有效的公共干预及规划的引领专业化的产业集群能够实现这些小城镇从“镇”到“市”的跨越发展。李光全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促进小城市培育要注重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联动, 城镇集群与产业集群互动以及全面创新与全民创业驱动发展。

一、小城市培育试点的背景及概况

(一) 小城市内涵及特征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小城市培育或“镇级市”进行研究, 但对于“小城市”或“镇级市”的概念、目标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浙江省从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角度提出小城市的概念、培育标准与目标。其主要内容是“小城市是参照基本相似中等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按照城市的理念实施服务管理, 比照城市经济和人口规模要求, 推进集聚集约发展和人口有序集中。”

(二) 国内外小城市培育实践

国外早已有把发展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培育成小城市的做法。美国国会于1968年通过新城市开发法, 首批批准建立63个小城市, 平均人口规模在3万人左右。韩国政府从1972年开始“小城市培育事业”计划, 采取一系类政策措施, 着力发展小城镇的社会与市场环境, 力争把小城镇培育成辐射周边地区的生活、文化和流通中心。相较于国外的小城市培育国内的小城市培育起步较晚。2010年4月, 中央在浙江、山东、广东等13个省份选择25个乡镇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正式开启镇级市“强镇扩权”改革。2010年底浙江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选定27个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的中心镇作为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 2014年12月29日温州市龙港镇被国家11部委定为首个“镇改市”试点镇。其他省份相继推出小城市培育方案:山东开展“镇级市”试点, 实施扩权强镇, 争取用3~5年时间, 把20个左右的中心镇培育成为小城市;广东省在全省范围探索建设7个“镇级市”;陕西省确立首批4个试点镇, 积极探索推动中心镇向“小城市”转型升级。

(三) 福建小城市培育探索

2014年9月, 福建省发布《关于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提出首批选择水头、江阴、赛岐等15个中心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 条件具备的可以设立“镇级小城市”。2015年8月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指导意见》, 对小城市培育试点的目标、任务及措施进行了明确。从选取的首批15个试点镇的情况来看, 首先这些试点镇都具备良好发展基础, 其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 是有希望作为福建省其余小城镇的标杆的中心镇。其次, 充分考虑了试点镇承接中心城区外溢城市职能及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再次, 从区域空间分布来看, 各个市除去发展水平较高的厦门市外均有试点镇入选, 呈现出沿东部沿海分布和内陆临近区域交通枢纽的特征。

二、福建省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特征

至2014年年末, 福建城镇化率已达61.8%, 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福建的新型城镇化历程大致与全国相同, 但福建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历程, 主要有以下特征。

注:城市人口指城区 (县城) 常住人口数据来源:笔者根据《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整理

(一) 高增长的发展速度

福建省小城镇建设繁荣发展, 高效率地提升其人口、产业及其他要素集聚能力, 1978~2013年, 福建省城镇常住人口从336万人增加到2293万人, 城镇化率从13.7%提高到60.8%, 年均增速1.35个百分点。城镇化建设由初级阶段加速发展到中期阶段, 并逐渐进入城镇体系构建完善阶段。

(二) 分散化的城市集聚过程

福建省城镇化进程具有点多、高密度分布的特点。建制镇大量发展, 但城镇化整体格局存在规模小、空间布局欠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现象, 79.4%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城镇带、城镇产业发展缓慢、经济集聚功能差等, 小城镇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瓶颈。这些都决定了福建省新型城镇化道路必然要经历由“小、散、弱”到“大、强、聚”的历史进程。

三、福建省小城市培育影响因素及共性问题分析

福建省自2010起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全省小城镇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明显提升, 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雄厚、人口和产业集聚度较高、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中心镇, 中心强镇步入了向小城市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从福建省首批选取的1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具体情况看, 各个试点镇在实际培育建设过程中, 由于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但也存在如下一些共性问题。

(一) 小城市建设标准问题

2014年, 福建省正式启动首批小城市试点镇培育, 给出如下建设目标: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培育和发展城市功能完善、特色明显、布局合理、治理体系健全、产业和人口吸纳能力强、以城带乡和就地就近就业成效显著的“小城市”。从具体指标看, 福建省提出的建设指标与浙江省设立的16条标准相比过于笼统和粗略, 如在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内容缺乏明显的考核标准和清晰的建设目标。福建省对如何全面实现试点镇向小城市跨越发展的认识还比较局限。

(二) 小城市建设的发展定位与功能问题

小城市建设发展的定位问题, 就是其培育主题和功能问题。小城市建设要各具特色, 注重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培育。在功能定位上, 目前很多城镇建设缺乏鲜明的特色, 城镇中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基本分不清, 从而导致了同质化的竞争, 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如何准确定位, 抓住特色,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激发内生活力和动力;如何将小城镇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留住城镇的文脉基因将是小城市建设发展最大的挑战。

(三) 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与相邻镇关系的处理问题

在培育小城市时, 要注重试点镇与周边相邻城镇联动发展问题。小城市的发展必须有一定范围的腹地支持, 才能实现与周边相邻镇之间的良性互动, 发挥增强集聚辐射作用。福建省首批选取的1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镇域面积大小不一, 有的仅有几十平方公里 (如金井镇面积只有56.7平方公里) 。如果不考虑与周边乡镇联动发展, 这么小的区域面积显然是无法达到辐射周边城镇的需求。如果将相邻小城镇纳入培育试点范围, 健全区域性的管理机构和公共设施, 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系列矛盾和阻力, 因为调节试点镇与周边相邻镇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考量试点镇的经济总量, 还存在着如何处理试点镇与辖区经济开发区关系问题。试点镇发展存在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的调整的必要性。

(四) 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与上级行政主体的关系问题

小城市培育涉及到省、地、县、镇四级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力让渡, 需要四级政府联动。福建省在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保持试点镇镇级建制不变的前提下, 所在县 (市) 政府结合试点镇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 通过直接放权、委托办理和延伸机构等方式, 赋予试点镇相应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建设融资等管理权限, 激发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但此政策弹性大, 涉及利益主体包括省、地、县、镇四级行政主体, 落实难度大。从实际的调研看, 大部分权限仍没有有效下放。小城市培育首要处理的问题就是省、地、县、镇四级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让渡以及试点镇授权合法性及具体内容问题。

(五) 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小城市发展动力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提供水平、文化、生态发展方面。目前试点镇产业结构整体层次较低, 三次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第一产业仍然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体。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优势相对明显, 例如晋江金井镇, 2014年超过65%的劳动力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就业,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且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商贸服务业, 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

公共服务方面, 试点镇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教育、市场、卫生等设施布局与镇区人口的集聚密度不相匹配, 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比如三星以上的旅馆在非城关镇的镇区中还没有建立, 一类的重点高中都集中在城关镇, 城镇供排水、垃圾处理站等市政公共设施不足等。

文化方面, 主要是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一味追求所谓的现代化, 破坏历史文化街区, 忽视对城镇传统文化的保护, 导致城镇历史文脉得不到延续。在生态环境方面, 一方面城镇发展建设不当, 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新的破坏, 另一方面只考虑近期效益, 引进企业门槛过低, 在产业筛选、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 缺乏长期设想。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城市的健康发展。

四、加快小城市培育的发展路径和对策措施

(一) 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

小城市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一定的时期内完成小城市的培育, 首要明确小城市功能定位, 确定发展主题。试点镇在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时, 要遵守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竞争原则, 既要综合考察县域范围内整体空间布局, 协调试点镇与周边城镇的发展目标, 又要充分考虑各试点镇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历史因素、发展空间等要素禀赋优势资源等方面, 对城市功能进行明确, 结合本镇特色进行战略功能布局。具体如表3。

(二) 行政区划调整和镇域空间扩大

建设小城市, 完善城市功能, 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带动力、辐射力, 必须充分考虑镇域空间问题。小城市空间要“扩容提升”, 一方面注重内部挖掘, 推进城镇建成区有机更新, 整理发展空间。一方面适度调整行政区划, 拓展发展空间。探索镇与开发区、镇与镇、镇与街道的融合, 传承历史积淀, 立足区位、产业、生态、文化等现实基础, 因地制宜地把周边乡镇并入小城市培育范围, 建立跨行政区的沟通协调机制, 加强区域合作, 组团发展, 扩大试点镇的腹地范围。目前开展小城市培育的试点镇, 在制定小城市培育方案中都充分考虑试点腹地问题, 将相邻镇纳入培育范围, 扩大了镇域面积。2015年南安水头、官桥和石井三镇一体联动, 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 人口达50万人, 城镇化率达65%, 融合发展优势培育新型小城市。

(三) 增强政策支持和外部保障

小城市不同于一般乡镇, 其培育发展需要省、地、县、镇四级行政主体之间相互联动、政策支持。借鉴浙江省做法, 省级相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县 (市) 政府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对试点镇的扶持政策, 另一方面要根据试点镇具体发展特点和目标, 制定相关培育政策。大力支持和指导试点镇开展与小城市发展相适应的规划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镇针对小城市的发展规模、管理权限、服务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做出探索, 落实专门人员, 对接实施试点政策, 并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参与小城市试点镇建设。

(四) 转变发展理念和提升发展动力

要实现小城市培育设定的目标, 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 城镇化进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涉及利益调整、资源优化等很多因素, 需要突破许多现有的固有的方式, 大胆探索实践。如发挥市、区、镇联动优势, 打破行政区划, 整合各类资源, 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采取联合引进、合作开发等方式, 创新实践。其次还要不断提升城镇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城镇发展的动力首要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 创新户籍管理制度, 放低落户门槛, 加快建设让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的包容性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化建设中, 要加强产业集聚, 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空间,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产业向功能区集群发展。在基础公共服务的提供上, 按照小城市的标准和要求, 着力加快公共交通、给排水、通信、电力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提升污染无害处置和环境管理能力, 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环境。要积极引导县 (市) 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事业单位向试点镇延伸拓展, 逐步提高试点镇基础设施档次和公共服务能力, 实现由镇向市的跨越。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动力。推动具有产业或资源、政策等比较优势的重点小城镇向小城市培育发展是福建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小城市培育为重点, 大力推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必然成为打造福建经济社会升级版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苏斯彬.小城市培育中的人口城市化[J].浙江经济, 2012 (11) .

[2]钱鹏程.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困境与出路——以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为例[J].城市观察, 2015 (04) .

[3]金台临.小城市培育中的金融支持——结合浙江台州市中心镇培育为小城市的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 2011 (06) .

[4]鲁建平.加大土地资源保障力度加快小城市培育试点发展——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资源要素保障问题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 2013 (08) .

[5]徐靓, 尹维娜.小城镇从“镇”到“市”发展路径——对浙江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研究小结[J].城市规划学刊, 2012 (07) .

[6]李光全.青岛市小城市培育的难点与对策——基于镇域经济形态城市化的视角[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1) .

[7]王磊.小城市培育过程中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以义乌市佛堂镇为例[D].浙江大学, 2012.

上一篇:镇委组织委员述职述德述廉报告下一篇:学生会成立大会公寓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