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2024-09-16

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精选17篇)

1.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篇一

规模化猪场的管理措施

1 人员管理 1.1制度的`建立 规模化猪场人员较多,一般会制定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员工管理制度、防疫制度、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无论是各项规章制度还是生产管理规程制定时一定要考虑可操作性,制定时也应力求详尽,制度需要延续性,不足的地方要尽快修改完善,逐步形成良好的制度管理机制.管理制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针对性越好.

作 者:黄卫忠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畜牧兽医局,526040 刊 名:养殖技术顾问 英文刊名:TECHNICAL ADVISOR FOR ANIMAL HUSBANDRY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 

2.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篇二

关键词:规模猪场,废弃物,沼气工程,环保

在山东生态省建设过程中,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山东”的号召, 各级政府积极落实, 整治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沂南县作为畜牧大县, 畜牧业废弃物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之一, 成为生态省建设的一个隐患, 而且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已经成为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规划, 科学治理畜牧业污染, 成为各级农牧、环保和广大业主探讨的重要课题。

当前规模化养殖场治污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治污效果不好, 由于设施简陋, 管理粗放, 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粪尿、污水排放不达标, 仍然污染环境;二是治理工艺不合理, 在工艺设计中过于复杂, 造成投资过大, 运行成本高;三是许多技术工艺参数不清, 如不同畜种、不同季节、不同饲养方式的用水量差距很大, 现在的参考数据可靠性不高;四是与种植业的关系不够密切, 就治污论治污, 不能把牧场的粪尿转化成优质有机肥, 做到化废为宝。

针对存在问题, 我们从沂南县规模化环保养猪场的治理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可取的经验和教训, 供各位同行借鉴。

1 种猪场基本概况

沂南县利群养猪有限公司养猪场位于沂南县界湖镇新庄村, 距县城5公里。该公司距离县城较近, 一旦污染治理不好对县城居民生活影响极大。该养猪场于2005年5月开工建设, 2006年6月竣工, 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其中环保绿化投资约65万元。公司总占地面积约80亩, 其中鱼塘水面20多亩, 绿化及牧草用地20多亩, 养殖、生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场区内鱼塘、绿化带纵横交错, 办公生活区、生产区分开, 生产区内的核心区、繁育区、肥育区按防疫要求隔离, 为生态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养猪场有存栏母猪500多头, 年出栏种猪、商品猪近1万头的生产能力, 目前该养殖场存栏猪1500头左右。

养猪场积极探索污染治理模式, 按照排放达标, 综合利用, 污染物减量, 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又能节约投资, 减少运行费用的目标进行设计。利用渔、牧、植物、湿地条件, 依据能源及生物链的关系, 综合治理利用养猪场的废弃物, 开创出一条“猪-沼气-湿地-鱼塘”的生态综合治污之路。

2 科学规划, 综合治理养殖场污染物

2.1 合理设计, 减少废弃物产生量

按照减量化的原则设计养猪场, 进行了五方面的设计。一是全面采用笼养设施和自动饮水装置, 提高猪的养殖密度, 减少饲料、水等资源的浪费;二是改进集粪系统的设计, 实行干清粪, 猪粪与污水分开收集, 干猪粪收集后直接送入集粪棚储存, 干粪收集率达到80%以上;三是采用雨污分离, 暗管排污。建造猪舍时把污水沟设置在屋檐内侧, 猪舍屋面的雨水和降温水直接流入池塘, 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汇入处理站;四是在饲料中添加生物除臭剂, 减少臭气的排放, 采用有效的除臭剂, 粪便的臭气大大减轻, 苍蝇也不会繁殖;五是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单独处理。

2.2 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工艺

针对猪粪污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和悬浮物, 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特点, 利用本场条件, 采用了“厌氧处理———生物稳定塘———鱼塘”的处理工艺。根据该养殖场污染物产生规模 (日产生废水30吨) , 确定建设集污池100立方米、沉淀调节池120立方米、厌氧池 (沼气罐) 200立方米、厌氧沉淀池140立方米、兼性塘和好氧塘4500平方米、人工湿地4000平方米、水生植物塘4500平方米、鱼塘20亩。厌氧池日处理污水能力100吨。上述粪污处理设施及集污管道共投资约65万元。

废物处理方法采用厌氧发酵和稳定塘生态组合处理工艺, 实现污水多层次利用, 最终实现无害化;还能得到部分沼气资源, 全年平均日产沼气100多立方米, 可用于烧开水和食堂炊事;沼渣作肥料。经山东省临沂市环境监测站测定:污水通过厌氧池和沉淀池处理后, 悬浮物 (SS) 、化学需氧量 (CODcr)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含量分别降低50.5%、74.1%和95.4%;再经过人工湿地和水生植物塘等生态法处理后, 污水中SS、CODcr、BOD5、NH3-N (氨氮) 的去除率分别为97.3%、98.6%、99.4%、99.9%, 完全达到排放标准 (见表1) 。

2.3 妥善处置猪粪污泥

本场按要求建造了100平方米的堆粪间, 日贮存鲜猪粪近4吨。堆粪棚采用水泥硬化, 屋顶遮盖, 不让雨淋。公司与当地有机肥厂签订长年的供求合同, 保证猪粪定期拉走, 不污染环境, 每吨猪粪30元, 年收入31500元。污水处理站的污泥作为本场绿化种植有机肥。

3 健全管理制度, 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

3.1 做到“三同时”建设

在养猪场建设过程中, 严格执行省环保局和省农业厅提出的主体建筑与治污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规定, 使养猪生产的废弃物与治理同步进行, 保持了种猪场及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

3.2 建立规章制度, 保证正常运转

制订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 安排专职人员管理环保设施。为保证各个污染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确保达标排放, 公司制定了相关环保管理制度, 包括《污水处理岗位职责》、《污水处理站操作规范》等, 从制度上强化环境管理力度。

4 对生态化处理模式的小结和评价

4.1 监测符合标准。

由于场内有大面积的人工湿地、植物塘、鱼塘等, 该公司利用这有利条件, 采用生态原理处理养猪废物, 实现了“陆上养猪、水里养鱼、岸边种植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 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经山东省临沂市环境监测站对场里的环境指标进行全面综合监测, 废水、臭气、噪声等各项指标均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对本项目的综合评价是:该环保养殖场粪尿处置措施, 实现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废物处理实现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4.2 运行正常。

种猪场运行两年多来, 周围居民没有投诉和不良反映, 说明这种处理模式达到预期效果。

4.3 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

该项目一次性投资较大, 约65万元, 但与同类规模的养殖场相比要省很多。日常管理费用不大, 经测算, 每年的运行费用约2.3万元, 其中人工工资1.3万元, 电费1万元。但采取该模式后, 每年有相关收益, 年沼气利用可节约原煤, 费用约2万元, 售猪粪便收入2万元, 鱼塘收入每年约3.5万元, 总收入约8万元, 相抵后尚能增加收入5.7万元, 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规模化猪场消灭和减少蚊蝇的措施 篇三

每年随着夏季的到来,蚊蝇开始大量繁殖,特别是在垃圾粪便、卫生死角、污水臭沟内滋生最快。笔者在指导生产防疫的过程中,根据养殖场业主们多年来采用的灭蚊蝇方法,总结出一套规模猪场消灭蚊蝇的措施,现作一介绍。

一、消灭蚊蝇的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应根据蚊蝇的生活史进行综合防治,只有通过环境控制、药物杀灭、生物防治三者结合的方法,才能经济、简便、有效地控制和杀灭蚊蝇。

1.环境控制

①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栏舍内猪排出的粪尿,保持栏舍干燥通风,湿度适宜,减少蚊蝇赖以滋生的地方。

②增加防、灭蝇设施。用纱窗、水帘等设施阻断苍蝇进出的通道,也可使用捕蝇瓶、灭蝇灯、粘蝇纸等捕捉消灭苍蝇。

③清除杂草。杂草往往是蚊子白天栖息的地方,如果猪场里面没有杂草,蚊子也就没有了藏身的地方。清除杂草会使蚊子无处藏身,也是减少蚊子的办法。

2.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是灭蝇的重要措施,它可直接杀灭成蝇。常用的杀虫剂有菊脂剂、拟菊脂剂、有机磷类等,可采用喷洒、涂抹粉刷、自制毒饵、毒蝇绳等方式使苍蝇接触杀虫剂而中毒死亡。

3.生物防治

在粪便中培养蚊蝇的天敌(蜘蛛、壁虎、甲虫、蜗牛等),在自然情况下,生物防治是较化学药物控制蚊蝇更有效的方法。

二、减少蚊蝇的措施

在室内点燃晒干的橘子皮、放置有特殊气味的植物,如西红柿、夜来香、新鲜的薄荷叶等,均能驱赶蚊蝇。

4.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篇四

山东猪网

2012-06-04 09:40:54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山东省莱州市畜牧兽医站

王伦盛

经济效益是衡量规模化养猪场投入与产出的一个尺度,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把猪群的饲养管理经济与饲料的营养经济措施科学地组合应用,是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下面仅就普遍存在和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谈几点看法。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个体的生活力及某些生产性能优于亲本或超过双亲平均值的遗传现象。猪的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上。这两点与猪场的效益密切相关。繁殖性能的杂种优势比生长速度的杂种优势还明显,据众多试验表明,饲养优良的杂种猪,可使母猪每窝断乳仔猪增加1~2头,增重提高l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在生产性能方面三元杂交优于二元杂交、四元杂交优于三元杂交。但在条件不十分理想的猪场,还是以三元杂交为宜。用纯种瘦肉型长白,大约克等公猪与地方母猪杂交后再杜洛克、,二元或三元杂种都有瘦肉多、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能强的优点。

瘦肉型猪在体重达到40~60kg之前,主要以生长肌肉和骨骼为主,以后则以沉积脂肪为主。所以应采取“前催后控”的饲养方法,即体重60kg前可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60kg以后限量饲喂,但要做到定时、定量和充足的饮水。饲养商品瘦肉猪的温度应控制在18~22℃为好,因此温度为猪体蛋白质沉积最适温。温度过低会阻碍蛋白质沉积,增加脂肪沉积和饲料消耗,温度过高则食欲和日增重明显下降,笼养商品猪一般比圈肥育猪的瘦肉率提高0.8%,月增重为2159g,体重每增加1t,可节省饲料58g。此外,小母猪直接肥育瘦肉多,用纯种瘦肉型公猪同地方母猪杂交的仔猪,性成熟较晚,杂交小母猪不去势,直接肥育比去势后的肥育猪可提前5~20天出栏,体重增加10~12kg,瘦肉率提高3%~4%以上。科学的饲养管理

一个自繁自养场,包括生产商品肥猪的母本群,终端父本群和各阶段的肥育猪群。从肥猪生产技术角度看,商品猪场的经济效益取决于两大指标,一为平均每头母猪1年内生产的肥猪总活重,此指标又取决于二个因素,即母猪提供的出栏肥猪数和猪的生长速度;二为全群猪的料肉比。在第一个指标中,母猪提供的出栏肥猪数又包括受胎率、产活仔数、成活率。为此,规模化养猪场必须科学地饲养管理,做到:

2.1 努力提高猪的繁殖力

2.1.1 保持公母猪的繁殖状况

体况太肥,不但猪不易发情,而且排卵数减少,受胎率降低,也易发生难产。体况太瘦,母体没有充足储备供胎儿生长发育、导致繁殖障碍,也易发生产后瘫痪。实践中以八成膘为宜,尤其忌肥。猪应喂以适当的青料,青饲料来源广,多种营养物质相对平衡,一般10kg的青绿饲料相当于1kg的精料。实行精青饲料的合理搭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一条措施。一般青绿饲料与精料的比例为:能繁母猪2~4:1,后备猪为0.3~0.5:1。

2.1.2 采用多种公猪精子受精

通过多重交配或混精输精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此方法在纯繁猪场不适用,但在商品猪场是完全可行的。

2.1.3 配种后妊娠母猪的饲养

从配种当天到妊娠21天应半量饲喂,即:1.8~2kg/日,此后可逐渐增加,妊娠后期即84~105天可增加到3.5~4kg/日,因此时胎儿生长发育较快,增加母猪采食量可明显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妊娠期初产母猪体增重为30~40kg为宜,经产母猪体增重30kg左右为好。

2.1.4 保证哺乳猪的采食量

必须尽量增加母猪泌乳期间的采食量,通过维持母猪泌乳期间高水平的采食量,有可能减少母猪体重和背膘损失,增加产奶量,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减少仔猪死亡率和提高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150kg体重的哺乳母猪日采食哺乳母猪料不低于5kg,200kg体重的应达5.5~6kg。

2.1.5 仔猪提前断奶。要使全群母猪年产2窝以上,仔猪在4周龄断奶是必要的。提前断奶的关键是选择营养全,适口性好和易消化的仔猪料。

2.1.6 仔猪培育过好三关:(1)初生关,重点是保暖(30~32℃为宜)和及时吃初乳;(2)补料关,这是提前断奶的基础,注意奶和料交接自然;(3)断奶关应注意由奶和料为主到完全以料为主的自然过渡。

2.1.7 搞好防暑降温。高温会使猪的繁殖力显著降低,在不影响肥猪平衡上市的前提下,母猪生产尽量避开炎热夏季。搞好防暑降温,尽量减少高温对繁殖力的影响。

2.1.8 繁殖障碍疾病的防治。当前影响猪繁殖的疾病主要有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和乙型脑炎等,应按免疫程度注射疫苗。

2.2 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群的料肉比

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80%,降低全群的料肉比对于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关注肥猪的料肉比,而忽视全群的料肉比。如果能把全群的料肉比由4:1(大致为全国平均水平),降至3.8:1,每头肥猪按100kg活重计,1万头猪l年可节省饲料200t。降低全群的料肉比可从二方面入手:一是选择最优,适合猪各生理阶段营养需要、能发挥猪的遗传潜能的全价饲料。二是努力提高繁殖力,尽量减少繁殖群的规模,可采取人工授精,减少公猪的饲养数量,充分发挥优良公猪的潜力和避免疾病感染等办法,这样可节省饲料,提高受胎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 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做到无菌或少菌。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干燥。消毒是日常工作。防疫制度:一是要健全,二是要严格执行。堵死一切病源包括从空气、道路和进出猪场的人、猪、车辆和其他媒介。

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等,同时有害气体的含量也不能超标。实验证实,气温在室温以下时,每下降1℃,日增重减少17.3g;高于室温时,影响更大,如果气温超过37.8℃,体重反而下降。高温环境下甚至可使仔猪增重降低50%,充足的阳光能使猪的繁殖力提高4.5%~8.5%,日增重提高10%,仔猪生病率降低9%。饲养密度过高可使饲料转化率降低11%,由此说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设计加工饲料,提高饲料营养经济

5.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篇五

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大量粪尿及其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畜禽粪污既是宝贵的有机肥,种养结合良好的地区畜禽粪污对环境不仅没有污染,还促进了当地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

一、城郊集约化养殖业发展现状及污染状况

1、当前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当前,我县的养殖业主要以千家万户的散养为主,比较粗矿,规模化程度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养殖带来的污染和危害还没有引起农户的高度重视。

2、畜禽养殖规模化情况

前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县出台了鼓励畜禽养殖规模化的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畜禽规模化的发展。据统计有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24家,出栏肉羊的5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有1800多户,出栏肉兔100只以上的大户有2800多户,出栏肉鹅200只以上的有400多户,出栏肉鸭1000只以上的大户有800多户。

3、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情况

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和迅速发展,畜牧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及其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畜禽粪污既是宝贵的有机肥,种养结合良好的地区畜禽粪污对环境不仅没有污染,还促进了当地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从调查情况看,我县以规模养猪场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家禽批量圈养其次,百头以上猪和大、中型家禽养殖场往往造成周围农村环境恶化,周边农田肥力过剩。园地生态放养优质鸡对环境污 染较小,另外以稻田放牧为主,肉鸭及青年蛋鸭,鸭粪直接还田,对环境污染极小,半圈养的鸭子由于喂配合饲料较多,并以溪河为活动场地,如饲养量大,密度高,对水质有一定污染。鸡粪由于较干,可以直接作水产的饲料,商品率高,对当地环境影响也较小。

二、存在问题

1、畜禽规模养殖户治理污染意识不强。极大部分养殖户对本场所需用水量、产生的粪污量很少掌握,有的场任意将粪堆放在公路边,村边等,污染周边环境,有的场虽然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容积小,处理能力弱,与污水生产量不配套。

2、缺乏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的保障机制。畜禽养殖业是微利产业,而进行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特别是要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管理办法》(第9号令)的要求,没有一定的保障机制,畜禽养殖场的迁移和进行污染治理设施,单靠企业自身投入难度较大。目前,由于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的认识不够,国家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用地、用电及税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3、粪污综合利用率不高,与有关部门要求存在差距。一是粪污处理过于简单,有的是未作沉淀、发酵处理,直接排放大批田间、鱼溏;二是实行沼气发酵处理的养殖场,未对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作有机肥用,而是直排河流等,造成沼渣、沼液污染环境。

三、对策措施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针对畜禽生产由过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发展的特点,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求,建设一批与土地肥料消纳量 相配套的畜牧养殖小区,按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明确环境敏感区,如城镇、风景区、饮用水源头区周围不宜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把畜牧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并合理调整畜牧业产业布局。养殖场(或小区)建设提倡与农田(水田、旱地)、茶(果、桑)园、养殖水面和山林进行结合规划,统一布局,力争粪尿全部就近消化的农牧结合的生态模式。原则上按1亩(耕地、园地、水塘)2头猪(0.2 头牛、4只羊、60只肉禽、40只蛋禽、30只兔)的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现代化畜牧场(畜牧小区)。这样能就近利用田、园、塘消化处理畜牧场粪肥水,就近利用畜牧场粪肥水解决田、园、塘有机肥。

2.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牧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对于防治畜禽养殖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养管理技术,可大幅度降低污染物产生量。如环保型饲料应用现代营养学原理,通过生物制剂、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等技术处理,在不降低畜禽生产水平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从而降低氮、磷和各种金属物质的排泄量和有害气体排放量。同时,通过对畜牧场区的绿化、立体养殖等措施,可实现畜牧养殖业无废物排放,资源再生利用的绿色畜牧产业。

6.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的综合治理措施 篇六

1 养猪场造成的主要污染及危害

1.1 土壤污染

按1头90 kg左右的生猪日排粪量2.2 kg、尿量2.9 kg、污水15 kg的标准计算, 每头猪年均排干粪800 kg、污水5 500 kg (尿液在污水中) , 这些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土壤, 导致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而破坏其原有的基本功能;粪污中有些微生物还可生成芽孢造成生物污染和疫病传播;土壤的污染还容易引起地下水的污染, 尤其是金属元素的污染, 不但会抑制作物的生长, 而且作物有富集这些元素的作用, 过量的铜、锌等重金属, 会造成土壤永久性污染, 严重影响蔬菜种植、水产养殖, 影响人类的健康。

1.2 水质污染

养殖污水中氮、磷含量丰富, 如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沟渠或者开放水域里, 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使水面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天长日久导致水质恶化, 用污染的水灌溉的作物晚熟或不熟。

1.3 大气的污染

养殖场的大量粪污会产生多种气体, 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成分, 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中, 二氧化碳挥发到空气中会造成温室效应, 硫化氢和氨气挥发到空气中会使雨水变酸性形成酸雨,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有害气体能进入呼吸道, 引起咳嗽、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2 综合治理措施

2.1 管理性控制措施

(1) 应控制养殖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保持适度自给率, 过高的自给率必然带来污染问题。

(2) 养殖业的布局应综合考虑水源位置、耕地粪便负荷量、旅游景点、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区等因素。规模化养殖场应与环境保护设施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 加强环境调查、监测, 制订相应标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由畜牧生产带来的众多环境污染问题, 除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外, 必须要制订相应的有关防治畜牧业污染的法律法规, 包括各类药物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消毒药使用办法等, 并加大力度严格进行监管查处。环保部门要通过加大监管力度, 督促养殖业主在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方面,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从而规范养殖行为, 控制养殖污染;同时要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 督促大型养殖企业控制污染源头;尤其对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排污总量超标的养殖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

2.2 技术性控制措施

(1) 科学规划规模化养猪场。规模化养猪场选址时, 要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 必须考虑猪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规模化养猪场应距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1 km以上;应距离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皮革厂、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3 km以上。

(2) 开发使用环保型日粮, 实行饲料营养调控。为降低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有条件的地方在配制饲料时要综合考虑猪的生产性能、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情况, 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型”平衡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 有效地提高饲料转化率, 通过日粮营养调控降低畜禽排泄物中的氮、磷、铜、锌、砷的含量, 减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研究与实践证明,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是减少氮、磷污染的有效措施。利用氨基酸等新技术配制理想蛋白质日粮, 可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

(3) 改进生产工艺, 实行粪水分流。大中型养殖场应采取地面上清粪, 既减轻固液分离负荷, 又减少污水浓度。改造现有猪场的生产工艺, 取消水冲式清粪, 改为人工清粪, 减少水的使用量;在猪场外的田间建储粪池, 对粪便进行发酵, 发酵后的粪水直接用于农业生产;配备固液分离机和粪水运输车, 将粪水固液分离, 粪肥脱水后加工成有机肥;在养殖场、养殖小区集中的地区附近建立有机肥加工厂, 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4) 开发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规模化猪场建议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 即采取粪、尿 (污水) 分离, 猪粪一经产生便由机械或人工收集, 而尿和污水经排污沟流入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处理, 尽量防止固体粪便与尿及污水的混合, 且便于粪污的有效利用。粪便的处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主要利用手段:直接还田、晾晒后施田、厌氧发酵制沼气、堆肥后施田和制作饲料。将粪便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及沼气综合利用于种植业和渔业, 建立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好氧发酵处理的堆肥化产品, 质量稳定, 可实现工厂化连续生产, 可向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有机肥源, 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式。集约化养殖业畜禽粪便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制成的多效性有机生物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技术被国家环保局指定为1997年最佳环保技术。

(5) 开发研究使用低成本、高效益的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在规模养殖场积极推广应用“仿生菌养猪”、“发酵床养猪”等零排放环保养猪技术, 农村散养户推广“一池三改”技术 (建设户用沼气池, 与改圈、改厕、改厨“三改”相结合) , 基本解决散养户畜禽粪便通过沼气处理无害化还田利用, 逐步达到农村养殖污染零排放。

7.中小规模猪场的疾病防控措施 篇七

关键词:中小规模猪场;疾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6-0036-01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猪场目前正在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对于很多中小规模养猪场来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猪场疾病越来越多,并呈现出难以控制的局面。本文对导致中小规模猪场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小规模猪场的疾病防控措施。

1中小規模猪场疾病发生的原因

1.1 猪群过于密集

中小规模养猪场受场地的限制,猪的活动范围比较狭窄。一旦猪场内有一头猪发病,就可能传染给其他猪群。同时,不同年龄层次的猪的免疫力也是不同的,受场地的限制猪场可能将各种猪混养在一起,会导致猪群整体免疫力的下降。

1.2 病原体较多

养猪场是一个比较密集的场所,在猪粪便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干净的情况下,极易导致细菌混合感染情况的发生。一旦出现混合感染疾病就会恶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更加复杂。在猪场常见疾病中,猪气喘病会导致其生长停滞和咳嗽,混合其他病原体,往往会将一种极为常见、极易治疗的病症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增加猪群的死亡率。

1.3 用药不当导致疾病扩大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不了解药物的特性,随意配药;②盲目使用新药,不注意抗菌谱;③盲目加大药量,不注意混合均匀度;④不注意药物的轮换使用和休药期[1]。猪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药物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猪疾病无法治愈,更甚者会导致药物毒性的增加,导致猪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攀升;而有些药物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还会导致生猪产品药物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产生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中小规模猪场疾病防控措施

2.1 严格猪场建设

密集的养殖场地容易导致疾病蔓延。因此,猪场在建设初期就要考虑到疾病防控方面的问题,严格按照科学的规划进行猪场建设。

2.2 做好计划免疫

养猪场需要定期做好猪疾病的监测,包括猪瘟、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的监测。每季度要对猪群随机抽样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商品猪需要做好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疫病的抗体监测工作。同时,每一批生猪在免疫后3周需按照10%的比例随机采样对相关疾病进行免疫抗体监测,一旦监测出疫病需及时将监测结果送相关部门分析,并积极采取防病措施[2]。在免疫抗体检测中,若检测结果未达到国家相关规定,应及时补免,保证猪场内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100%[3]。

2.3 科学保健和治疗

养猪场保健工作的实施是为了净化和控制病原,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健康管理措施。在保健工作上,主要分为季节性、阶段性、治疗性三个方面。季节性保健方面,因冬春季节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要重点防控;而在夏秋季节,因温度较高,防控重点应集中在热应激的控制上,以清热解毒药物为重点。阶段性保健方面,要做好母猪产前产后、仔猪断奶与转栏前后的保健工作。治疗性保健方面,一旦发现猪群中有几头或几栏猪发生肠炎或呼吸道方面的疾病,重点用中兽药进行保健。保健工作中,药物的选择多采取中草药和敏感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添加和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不能随机加大药物剂量,要科学联合用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最大程度地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3小结

综上所述,中小规模养猪场疾病的存在与猪场距离和药物治疗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这些问题入手,中小规模养猪场疾病的预防需要严格控制养猪场建设,做好计划免疫、科学保健和治疗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猪的健康,进而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保证居民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施光秀.中小规模猪场的疾病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12(9):87-88.

[2] 梁 宇.小规模养猪场疫病发生的特点和防控措施解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20(11):106.

8.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篇八

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物理学观点看,是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点讲,凡是使人们讨厌的、烦躁的和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它们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商业活动噪声。噪音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现象。根据发生噪声的性质可以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等。其中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对市民的影响比较大。噪声对环境是一种污染,必须加以控制。

一、噪音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一)损害听力

据有关检测表明,噪声损伤人类听觉,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噪声对语言交流也产生干扰,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

(二)引起多种疾病

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在强声下,高血压的人会不断增多。某一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噪声还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一些工业噪声调查结果指出,劳动在高噪声条件下的钢铁工人和机械车间工人比安静条件下的个人循环系统发病率高。

(三)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噪声会对睡眠产生严重的干扰,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较强的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一方面,老人和病人会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当睡眠不足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影响人的情绪

身处噪音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和不安。长期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人会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影响人的情绪,严重时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噪声污染正在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之一。同其它污染一样不但影响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休息,产生各种相关疾病,噪声的存在还会影响一个城市地方的对外形象,会对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二、治理噪音污染的措施

(一)强化宣传

通过网站、宣传栏、横幅和传单等宣传手段,加强了对环保法律法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不得喧哗和大喊大叫,环保部门应派人员深入工地、歌厅等噪声污染源宣传环保知识,宣传噪声污染处罚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倡导商家文明经商习惯,有效提高企事业单位法人、员工和学生及市民等的环保意识。

(二)加强管理

有关部门应严格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加强了建设项目的督察管理,拆除噪声源,对所有商业门店安置的音响或喇叭一律拆除。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城市噪音进行检测与监控;各工程项目要按规定到市环保部门办理噪音审批手续,并按审批的噪音指标进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噪音较大的机械安排在非休息时间,从而减轻噪音扰民。砼振捣尽量采用小功率机械,楼层砼浇灌尽量减少在夜间施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加强维修保养或安装消声装置等减少机械噪音。加强对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防治,清除学校、医院、办公等敏感区域的噪声污染源点,确保功能区噪声达标。加强了。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划定高噪声车辆进入市区的时间和路线,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城区主要路段的交通噪声,设立禁鸣啦叭标志等。

(三)加强巡查

环保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建筑工地进行检查,发现超过施工噪音标准的单位均及时依法进行严格惩处并令其整改。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地方法律法规,完善执法依据,完善各项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确保长期有效的治理效果。

(四)严管重罚

有关部门对群众投诉不能推诿扯皮,要严格按要求处理。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的行为,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其他噪声污染问题由环保部门进行处理等。

9.水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DOC) 篇九

一、现状

根据中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水质按一、二、三、四、五类逐步下降,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等等河流的四类五类以及劣五类水质所占比例都相当大,水质状况堪忧。

再来看看我国重点湖泊或者水库的水质类别。在我国28个重点湖泊水库中,属于一类水质的为零个,二类的为4个,三类的为2个,而四类,五类,以及劣五类所占的比例高达78.6%

二、水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高级的消费种群,环境污染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损伤和破坏最终都将以不同途径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各种污染物质通过饮用水、植物和动物性食物、各种工业性食品、医药用品及各种不洁的工业品使人体产生病变或损伤。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需水量和排废水量也急剧增多。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吨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亿吨的淡水,约占全球总量的14%。现在全球80%以上的淡水被污染。水体的污染造成了全球性水危机。现在世界上有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遭受严重缺水的折磨。现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无洁净的水可饮,只好喝被自己严重污染了的水。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估计,目前1/4的人口患病是由于水污染引起的。每天有2.5万人因饮用被污染了的水而死去,其中大部分是抵抗力弱的儿童,每年有460万儿童因饮用污染的水而死于腹泻。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以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这样的急性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1972年发生在日本水俣湾等地的“水俣病”事件,使283人中毒,60人死亡。这是由于含汞工业废水污染水体造成的。汞进入人和动物体内会逐渐积累起了,汞中毒以脑损害为主要特征,症状是:口腔炎、齿龈炎、神经过敏、头痛、发抖、腹泻、呕吐和贫血等。原来,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水俣湾一带的水体,使水俣湾中的鱼中毒,甲基汞在鱼体内逐渐富集起来,人吃了中毒的鱼后受害。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会引起牙齿珐斑及色素沉淀,严重时会引起牙齿脱落。相反含氟量过低时,会发生龋齿病等。1963年发生在日本福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事件,使许多人受害,其中81人死亡。这是由于含镉工业废水污染水体造成的。镉通过人饮食进入人体后,造成积累性中毒,它首先引起肾脏损害,使肾小管再吸收能力下降,过多的钙长期从尿中损失而得不到补充,就从骨骼中夺取钙,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骼软化,患者有无法忍受的骨痛感,故名“骨痛病”。原来,含镉工业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农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中含镉,居民饮食了被污染的河水和稻米后中毒。另外,铅也是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污染物。即使食入微量铅也会严重损伤人的肾脏、大脑和循环系统,铅对胎儿和7岁以下的儿童危害更大,因为小儿体内各种屏障机能比较差,铅对正在发育中的大脑、神经系统都会产生严重的、无法逆转的损伤,可以造成儿童智力低下、行为偏离、生长减慢和造血不良等,即使轻度的铅中毒也会造成儿童的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以及小儿多动症等。美国科学家的调查发现,美国每年约有25万多学龄儿童在学校饮用的水中含有铅,足以影响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成长。

二是,诱发致癌。当今人类社会人们最熟悉的不治之症就是癌症。说起癌症,难免有“谈虎色变”之感。但把饮水与癌症相提并论,震惊之余又平添了几分疑惑与忧虑。但现代科学已经有力地证明,饮水与癌症发病率之间的确存在着某些因果关系。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及其它芳烃、氯代烃、氯代芳烃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物体内蓄积起来。人若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者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很容易诱发癌症。美国专家调查研究发现,美国俄亥州饮用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居民患癌症的死亡率较饮用地下水为水源的高,这是因为地表水受污染比地下水重。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统计,现在世界上每年有千分之一的人患癌症,每年有300余万人死于癌症,约占全世界人口死亡总数的1/4。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先进工业国的癌症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居第二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癌症是由环境中的化学致癌因子造成的,而这些因子又广泛存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经过处理的饮用水中。自1974年以来美国饮用水中发现的化学污染物已超过2100种,其中已确认是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的有97种,另有133种是致突变、致肿瘤或有毒污染物,其余90%的污染物中有没有或有多少致癌物还未确定。这些致癌因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很显然,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致癌因子主要是来源于工业废水、化肥和农药。很多元素本来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如果它们在饮水中的含量太高,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第三,水污染威胁用水安全。水污染导致饮用水供应中存在大量安全问题。全球:每年致病事件40亿起,约2000万人死亡;每8分钟就有1名儿童死于不洁水源导致的疾病

我国 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3亿人饮用含铁量超标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仍有6.63亿人无法享有改良的饮用水源。然而,使用最新检测技术得出的数据表明,约18亿人的饮用水可能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即使某些改良的饮用水源也不例外。

三、水污染治理

尽管近二三十年来, 中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水质标准和法律法规, 但没有把水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综合考虑, 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 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也对全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加大治理力度。

(1)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由于经济和法制的滞后, 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以健全法制、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为主, 经济处罚为辅。1996年, 全国人大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集中体现了中国水污染防治, 由分散治理为主, 转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由末端治理为主转向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 由单一的浓度控制, 转向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 由区域管理为主, 转向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转变。国务院规定, 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要做到达标排放, 对新建企业实行三同时制度, 这为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执法,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最终实现水体变清,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治理水污染的过程中, 要避免将水环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强制措施完全等同起来。要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的的运行管理和监督, 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 在整治的过程中, 要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 调动排污单位的内部积极性, 完善政策, 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综合治理, 成为企业主动、自发、自愿的行为。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行政强制执行的费用, 而且可以减少以至杜绝企业弄虚作假、追求形式上的达标和保留实质上污染行为的发生, 从而有效地提高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有效性。(2)工程保障措施。

必须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 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 污水处理理应包括污水收集和输送。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只有1 /3运行是正常的, 1 /3运行不正常, 而另1 /3停产不运行。不少城市污水处理厂有钱建得起, 却无钱维持正常运行, 一些中小城市建成的活性污泥处理厂更是如此, 除资金缺乏外, 操作运行和管理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低, 难以掌握和操作技术复杂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只建污水处理厂而没有相应的管网收集系统, 不是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管网建设不善, 只能半负荷运行, 一方面造成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 造成了受纳水体的严重污染, 所以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 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

要确定合理的规模, 对污水处理厂究竟建多大规模, 要有长远考虑和统筹安排,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在和将来的污水处理量, 作为指导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根据不同的地方, 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由于水量、水质不同, 排放标准也不一定一样, 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理工艺。目前,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大多采用一级处理及一级强化处理工艺, 其基建费用一般在500 ~ 700 元/m3。经常性的费用在0.1~ 0.2元/ m3范围内, 比较适合于污水排放量不大或环境容量较大、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 二级处理及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比较理想, 这类污水处理工艺通常以活性污泥法居多。氧化沟因其处理效果好、性能稳定, 便于管理, 在二级处理中被广为采用。(3)技术保障措施。

依靠科技, 加快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启动一批国家级的重点项目, 推进减排技术的研发, 依靠技术进步和先进管理来获取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高效率、高水平、低成本和高效益。开发切实可行、有效的实用技术和产品。加强和加快标准化工作, 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要发展水污染治理技术服务业,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完善技术管理政策。政府应加强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导, 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其污水处理技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A)物理方法: 就是简单经过物理变化来治污, 这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方法。现在常用于水处理的物理方法有重力分离、过滤、蒸发结晶和物理调节等。(B)化学方法: 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治污。例如, 污水中有酸, 就采用碱中和的方法;有溶于水的污染物质,就采用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 生成不溶物或无害物, 即达到了处理的效果。(C)生物方法: 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 减少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或使其完全无害化, 使已受污染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方法。很多藻类、植物都有净化水体的能力, 例如满江红等, 只要把他们养在水里, 就能对污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质进行处理。

目前, 污水处理多采用化学方法, 它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成熟, 缺点是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相比较而言, 治理污水效果最好的还是生物法。生物法的优点十分明显: 污染物可在产生的时候就被消耗掉;修复时间较短;产物一般可以就地处理, 通常可以直接用于田间;较少的修复经费, 用于处理污染物的生物能进行自我修复;一般不产生二次污染, 遗留问题少。

对水污染治理技术路线的选择, 一定要遵照/适情对路的原则, 就是有的放矢, 废水处理工艺要适合国情、厂情和当地的社会环境。污水处理工艺要针对水污染的具体特征有效地展开治理, 水污染治理技术不一定要追求如何先进, 如何标新立异,对污染物质处理的如何彻底, 而要讲究工艺过程简单而便于管理与操作, 处理过程经济而有效果。(4)水资源调控措施。

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 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 应加强处理水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 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

水污染治理过程, 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整治水环境问题的过程当中, 首先要考虑到水污染问题的流域性。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协调和平衡区域用水关系, 加强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这一点在淮河治理过程当中已经获得重要的实践经验。其次, 将水环境整治与水权概念的开发相结合, 明确水资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者,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 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方针, 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 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促进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

(5)综合决策, 源头把关。

在环保审批上, 对新建项目审批要实行/ 一票否决制,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保设施必须与生产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审批、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执行率要达100%;在三江流域内, 严格控制审批新上污染性建设项目;严禁已被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设备和落后的环境污染建设项目向本省转移;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项目,以及不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项目, 各级环保部门不得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6)绿色植物的措施。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如有芦苇的湿地对NH+4 中N-的去除率接近100%, 佛手蔓绿绒(俗称小天使)和叶喜林芋(俗称春羽), 将它们栽培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水中的氮和磷。植物能防止水土流失, 能忍耐土壤中高浓度的污染物。植物的这种抗毒性作用, 为植物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吸收和降解奠定了基础。该技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对于解决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 绿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净化的作用, 特别是森林, 净化作用更加明显, 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 将从单纯的水质保护, 走向恢复和保护生物生息、生长环境的生态治理阶段。(7)公众参与措施。

转变观念, 转变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人们觉得用水掏钱是理所当然, 但对排污也要掏钱则觉得难以接受。长期以来, 城市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都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 是造成中国水体普遍受到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一般完善的污水处理工程,每立方米污染投资大概在1 500~ 2 000元, 经营性费用一般在0.1-0.3元/m3 污水。2002年, 中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大约为400 亿m3, 预计到2010年, 全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将增到640亿m3。

从保护城市水源的水质并逐渐改善水环境的角度考虑, 城市污水处理率至少要达到50%(目前不足15%)。要达到上述处理程度, 年投资至少需要800亿元人民币, 污水处理的成本太高, 而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转变观念, 走市场化的路子, 即谁污染谁治理, 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治理费, 以及污水处理厂实行企业化运营, 国家只负责相关法规。

10.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篇十

1. 养好妊娠母猪

妊娠母猪养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和母猪泌乳性能。在配种受胎20天内,适当增加精料并刺激母猪食欲,使之尽快恢复体力,以利受精卵着床,提高胚胎存活率;受胎21~80天内,母猪食欲旺盛,消化力强,而胎儿对营养需要量少,应适当控制精料,增加青粗饲料,保持中等营养水平;怀孕后期胎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要采取高营养标准,保证蛋白质和矿物质水平,并尽量增加喂量;产前两周内,母猪消化力减弱,应多喂些易消化和利于通便的饲料,如麸皮、青绿多汁饲料,减少精料喂量,提高钙磷比例。在护理上,要保持栏舍清洁干燥,不驱赶母猪,不让其受惊,不喂冷水和霉变饲料,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 护理好初生仔猪

①及时哺乳。初乳营养丰富,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高。仔猪出生后要立即哺乳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对于体弱、不会吃奶的仔猪,可放到母猪旁,挤几滴乳汁到其口内,逐步辅助其自行吮乳。体重较小、体质较弱的仔猪安排固定在母猪胸部乳头吃奶;体重较大、体格健壮的仔猪安排固定在腹部乳头吃奶,这样可促进均衡生长。

②防压防冻。仔猪第一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饿死、冻死或被母猪压死,因此要切实做好防护工作。仔猪应放在护仔栏内,在仔猪睡卧区的上方用150~250瓦红外线灯加热,灯距地面50厘米,也可采用远红外线电热板、电暖(或水暖)地面。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温度可逐渐降低,一般每周降低2℃,断奶时温度保持在25℃左右。

③及早补料。仔猪2周龄后,母乳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已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需及时补料。尽早补料能锻炼仔猪消化道,促进消化器官发育,提高消化能力,保证营养供给,减少黄白痢发生。一般从7日龄开始对仔猪进行诱食,12~15日龄能学会采食,确保在母猪泌乳量下降前能够自由采食至七成饱,这样,生长发育才不会受阻。

④保障饮水。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加之母乳和仔猪料中蛋白质含量高,所以,在仔猪3日龄以后就应补充清洁的饮水,如在饮水中添加适量葡萄糖、碳酸氢钠、维生素C更好(一般1000克水中分别添加20克、2克和0.06克),也可采用40℃左右的温盐水。

3. 做好保健工作

①补铁补硒。新生仔猪体内铁的总贮量约50毫克,其正常生长每天需铁量为7~11毫克,而从母乳中只能获得1毫克左右。因此,在仔猪3日龄和15日龄应肌注右旋糖酣铁或内服硫酸亚铁溶液,以免发生缺铁性贫血。仔猪缺硒可引发白肌病和营养性水肿病,在5日龄后应肌注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注射液。

②药物预防。仔猪易患腹泻和呼吸道疾病,必须采取药物预防,可在3、7、21日龄分别肌注长效土霉素0.5、1.0、1.5毫升,开食后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药物和抗应激的电解多维、维生素C等。

③做好免疫注射。规模猪场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和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应在母猪产前肌注大肠杆菌多价苗;仔猪20日龄和60日龄分别接种猪瘟疫苗;还应根据猪场卫生和往年细菌性疾病发生情况,做好仔猪副伤寒、链球菌病、水肿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疫病的免疫。

4. 适时正确断奶

仔猪断奶方法和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导致发病死亡,特别易发生应激。仔猪断奶时间可根据猪场的生产技术水平和饲养管理、饲料条件的优劣决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较高的猪场可在25日龄断奶,条件稍差的可在28~35日龄断奶。仔猪断奶后继续饲喂哺乳料,3~7天内逐步过渡到小猪料,自由采食和饮水,做好保温和防疫、消毒工作。

11.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篇十一

2月25日, 记者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获悉, 由该委员会日前组织召开的科技成果专家评议上, 来自科技部、环保部、农业部、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以及中国材料学会等单位的知名学者组成评价专家委员会, 对由佛山金葵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承担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应用技术”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专家委员会认为, 该项成果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现状, 研发出了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产品—“金无踪”, 与广东、湖南等省多个单位联合开展了“金无踪”产品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与示范, 建立了利用微生物产品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降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实用技术和模式, 对于指导和推进中国南方乃至全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新网

12.谈环境保护中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篇十二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摘要:水体污染将直接降低生活饮用水的品质,影响人类健康,并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进而导致水生态失衡、生态系统退化,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生态问题,并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于环境保护中水污染的治理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保;治理;水污染

面对目前不容乐观的水资源形势状况,我们需要做的则是将污水资源作为核心,运用合理科学且全面的治理方法,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综合利用,特别是对于工业发达且密集的地区,应将城市内的排水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排放工程的建设实施积极规范调整。而对于南方城市而言,存在发达的降水量,水资源的水容量相对充沛,结合该优势,应对自身条件实施积极运用,运用合理科学地的规划布局,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河流湖泊的地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过程中达到最大化地运用。

一、水污染成因

1.1水污染类型

热污染、耗氧污染、植物营养盐、酚类污染、重金属类污染、农业污染、油类污染、氰化物污染、酸污染、病原体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有机物污染。

1.2水环境污染物作用机制

1.2.1物理机制

物理机制是指外界的污染使生态系统中某些因子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物理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各种生态效应。

1.2.2化学机制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化学污染物与水体生态系统的环境各要素之间发生化学作用,同时污染物之间也能相互作用,导致污染物的存在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及生态效应也随之改变。

1.2.3生物学机制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对生物体的生长、新陈代谢、生化过程产生各种影响,如对植物的细胞发育、组织分化以及植物体的吸收机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次生物代谢等。

1.3综合机制

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产生污染生态效应,其往往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并且经常是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形成复合污染效应。

1.3.1地表水污染

通过比较每日供水量和污水,城镇居民生活排放方面的范围内,在城市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河流地表水中,检查出了大量含有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此外,许多工业废水还有多种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毒性明显含量,与配料中的农药,有机染料基。因此,大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其流过的河地表水有大量的有机污染,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比较严重,从而使城市水体污染,水质显著下降,增加污染治理成本。生活用水,对于城镇居民,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不利。

1.3.2地下水污染

国内地下水污染可以归纳为4类:沿海城市过度开发海盆地海洋资源;地表水化学反应和农业操作所造成的盐污染;工业污染的石化能源产业造成的,造成地下水水体的严重污染;积累垃圾,填埋场,水体污染的渗透。其中,地下水污染农药制剂引起的农业污染涵盖更广泛的领域,主要通过地质构造和氮肥相关因素,生物,化学盐转化成亚硝酸盐,水质污染十分严重。如果按城镇居民成为长期的饮食可能导致食道癌,氰化物质顽固疾病发作精神病。此外,许多国家水监测点和环境监测的数据显示,持续恶化的趋势的基础上,地下水污染管制逐步呈现,并有水在许多城市地区的一定比例,一些地区的覆盖点状或面状污染。最明显的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人口密集,有较高的都市型产业和污染。

二、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多个,有多种因素,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指标超标,固体废物大量堆积是城市水体污染最严重的因素。造成水体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分为2类:自然形成的污染自然因素:由于地址结构的溶解特性体现在水气,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的侵蚀时,将携带多种污染物进入水体结构,自然形成水体污染;人为因素造成水体污染,因为这个原因综合因素造成的水污染情况,其原因比较复杂,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如石化厂,制造工厂产生的废水,养殖作业回流水污染,固体污染物积聚,以及其他人为因素造成城市水体污染。

2.1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用水供给主要用于洗涤产品的产品,冷却设备,蒸汽水,工艺用水,以及用于运送废弃物等。因此,可以看到,大多数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业用水成本也非常大。据环境监管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用水量将化妆水八成人们的生活。例如,加水适量,以生产1t钢材30万t,将有200~500万t,从1t石油,或1000°电力,能够消耗草纤维用量1000t以上的水,这花的程度令人发指。昂贵的生产用水的程度,因此,其相对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很多。此外,工业废弃物每年产生量消耗也占了总垃圾量的60%以上。因此,及时治疗城市水资源与相关政策,措施,控制处理国内工业经济的发展,生产的工业产品,这些措施的实施是不够的,更难以维持。

2.2城市污水的污染

不断改革和工业经济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市水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据统计,在城市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动物和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外,还含有细菌,病毒和其它微生物是致病性的。

2.3农业回流水污染

用于灌溉水的最大耕作作业,并且有60%的水80%将具有的蒸发损失的效果,而剩余的水含量将流过表面并进入地面的方式损失。此外,在农忙季节,施肥喷药等多个方面,但也使他们大量的水混入矿物盐,最丰富的营养丰富的肥料大部分,而导致产生的水体污染。

2.4固体废物污染引起的其他形式的污染

农业,工业和城市垃圾,城市污水的内容引起更多。如果这些废水或污水进入水给人们的正常消费将演变成水质污染,而污染的程度也相当复杂。例如,工业污废水的SO2,一旦与水蒸汽或雨水进入水中,就会产生化学盐类,因此具有较强的危险。和城市还没有大量垃圾,以解决正规渠道,导致过度积累,有可能伴随着雪进了水,或者通过化学作用的有机化合物毒性更强或其他危险性质产生的废物转移,化学的盐等,以及由地形,孔等逐渐渗入地下,由于地下水的污染。这是由固体废物污染或变成角色等形式产生。

三、水污染治理的措施探讨

3.1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管理,使国民素质得到增强

将《水污染治理法》、《水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贯彻执行,同时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对污水排放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实施加强,从重处罚违法排放的工业企业,对总量控制实施严格实行;还可以对一定的排污费用进行收取,建立排污权交易费基金,用于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扶持,使企业污水预处理的经费压力减轻,充分调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全民树立以生活污水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使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构建累进加价的水价制度,运用经济杠杆,实现用水节约及排污减少。政府部门对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和补贴实施加大,运用政策的改革及扶持,促使污水处理企业向市场化迈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3.2水域和饮用水源管理的加强

对流域用水和排水进行整体规划,而不是仅限于每个城市自己城区河流的管理,对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和河湖疏浚方案进行制定,使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升。严格按照各地划定的水功能进行执行,禁止排放至饮用水源地内。

3.3传统观念的改变

在人们心里,由于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与水污染代价的控制相比,水污染治理的代价相对较高,所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运用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实施深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促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同时将人们偷排乱排的问题实施改变。

3.4对再生水资源和循环用水进行充分利用

由于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在50%以下,且重复利用率仅为20%左右,使水资源利用降低,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问题得到加剧。现阶段,通过处理的污水已经在冷却水生产、生活杂用水以及园林绿化等领域得到使用,但使用范围较小,若通过处理再生水,使其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后即可向地下回灌,采用补充水源便于后期运用。对建筑中通过对水系统和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推广的加强,在集中的工业园内,运用生产生活分质供水,使不同水质的利用程度得到提升,从而有效降低水处理的成本。

3.5加强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力度

管理部门在对水资源进行检测和管理的同时,可以着重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及水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高强度的整改。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知名企业都违背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战略要求,生态环境破换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的破坏。因此,必须加强电力、化工类等重工业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废水排放量,强化内部水源管理,从源头上遏制水污染;对重度水污染地区进行限期整治,加强对水源状况的检测,完善日常的监督工作,保证水资源的质量。

3.6审批和验收项目的严格化操作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们需求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型项目得以形成,导致环境面临着一项新的挑战。所以,对于新项目,无论规模的大小,都应对可行性和生态进行评估,特别是评估水资源污染状况,会对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污染问题形成。当企业无法有效解决时,应将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坚决杜绝。在项目建成并投产之后,应对企业是否存在偷排乱排的现象进行定期检查。

3.7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引入,重点落实在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国外先进水环境恢复技术的运用,与国情相结合,对满足我国国情水环境恢复技术的理论及方式方法实施研究。使环保产品与产业的发展进行加速,进一步将水污染防治设施的产品标准、自动控制性能以及成套化得以提升,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成套处理技术进行大力开发。运用生物、物力及化学手段,使水环境恢复过程得到加速。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及制度,实现环境处理人才的有效培养。

3.8运用生态补偿制度,通过试点,来对该方面的经验进行探索由于我国的地域相对辽阔。且东西方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相比而言,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东部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环境问题相对严峻,现如今东部地区所需的能源及水源大多来自西部地区,若要对西部地区进行保护时,就避免不了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使其发展得到制约。东部地区应适当的对西部地区的生态进行补偿,从而实现东西部的发展目标得到共同实现,促使我国的发展均衡。

3.9构建区域性机构

在对区域性环境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体制的建立来对环境过去所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制度的落实,使经济方面的赔偿制度及法律法规得到完善。若一个企业及单位的行为而对他人及公众的健康及经济造成损害时,应对其进行经济的赔偿,只有采用此方式才能使单位及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不断的提升。

四、结束语

13.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篇十三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1水污染的来源

1.1农村水污染的来源

(1)农民生活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各种洗涤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直接造成水体污染。其中包括洗涤物污染和人畜粪便污染。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导致农村地表水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1]。

(2)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

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小、经营粗放。其中很多是污染严重的造纸、印染、电镀等企业,污染物通常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周边地区的水环境。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水环境污染加剧。20O6年,全国农村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89.5亿。大量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到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生产。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乡镇企业这种非点源污染缺乏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3)农业生产中的污水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日益增多,在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附着于农作物上,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4)其它污染。

农村水体其它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的污染、病死禽畜污染、生产生活废品的污染等。由于多数农村都没有建垃圾处理场,大量垃圾均通过河流水体排至下游。另外,病禽畜对河流的污染也不可小视。生产生活废品,主要是农膜、塑料编织袋、农药瓶以及包装盒等,这些废品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而且对土壤也长期造成污染。

1.2城市水污染的来源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治炼、化学工业等。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酚、氰、重金属、石油类、酸碱盐类和各种有机物等。随着国内工业结构调整的逐步优化,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工业污染控制的不断加强,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量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工业污水排放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2、水污染的防治

2.1采用绿色化学技术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等。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2其它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药、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防范。其次,要加强农药、化肥等产品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农药、化肥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避免违禁和不合格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同时,重视对流通市场的管理,杜绝农药、化肥在各种环节上存在危害生态环境的隐患。第三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施用,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第四,大力研究开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第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2],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要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源的管理力度,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1]任瑞,罗毅.鲁西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的实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4):37-39.

14.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篇十四

近年来, 桐城市生猪生产不断发展, 规模化、集约化尤为突出, 据统计, 全市年出栏生猪约40万头, 其中规模养殖出栏在28万头左右, 规模养殖比重达70%。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100余家, 年出栏1 0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22家, 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有5家, 全市现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小区30家, 拥有部级标准化养殖小区2家、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家, 规模化养猪已成为桐城市养猪业的主力军。

1 桐城市中小型规模养猪场粪便污染现状

桐城市年出栏生猪28万头左右, 产生大量粪便。除了部分标准化的养殖场 (小区) 在粪便污染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处理, 其余约70%几乎未经过无害化处理, 这些粪便的乱排乱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和危害, 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对空气的污染

硫化氢、二碳化甲基、正丁酸、氨、二甲硫、三甲氨及丙酸、正戊酸等是猪粪中含有的恶臭物质, 如不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或处理不彻底, 畜禽圈舍周围空气会充满恶臭味, 严重影响人居环境, 对畜禽和人体造成危害[1]。

1.2 对水体的污染

桐城市中小型规模养猪场主要集中在农村, 有相当数量的养殖场位于居民区内, 如果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即直接排入附近的水体, 会污染地下和地表水源, 导致周围水质恶化, 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威胁, 其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1.3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畜禽粪便若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 会大量滋生蚊蝇, 导致病原体和寄生虫大量繁殖、环境中的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人畜共患病蔓延。不少畜禽养殖场地处居民稠密区, 一旦发生疫情, 后果不堪设想[2,3,4,5]。

2 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国家越来越重视规模化养猪场粪便污染治理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但在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的具体工作实践中, 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畜禽污染治理主体的法律意识淡薄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主体是养殖企业, 但多数养殖企业对养殖污染治理认识不清, 意识淡薄, 只注重发展生产, 对养殖造成的污染敷衍了事, 这是造成污染物乱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 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本身资金有限, 污染处理投入成本高, 畜牧业生产效益不高且不稳定, 仅靠业主自行投资建设难度大, 多数人不愿意拿出资金用以治理污染, 有些人甚至认为污染治理是环保部门份内的工作, 与己无关[6]。

2.2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前, 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对规模化养殖场畜禽废弃物的治理执法、监管主体不明, 存在各部门互相之间权责不清现象。目前, 这一问题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已明确界定。

2.3 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农村耕作方式的变化导致养殖业和种植业分离, 加之化肥的使用使畜禽粪便成为了污染源。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养殖小区, 种养比例失衡, 畜禽粪便缺少足够的土地消化, 大量畜禽粪污随意堆放或直接排入水体, 造成农村环境质量的恶化。

2.4 畜禽粪便处理方法———沼气应用效果不显著

沼气技术有待创新, 沼气推广应用效果不显著, 许多沼气在建设完工后无法使用。应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对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管;二是应革新技术, 降低沼气建设和运行成本, 提高处理率和综合利用效益;三是综合利用配套设施有的不够完善, 沼气工程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和专门的管理人员, 应建立相应机制解决这一问题[7]。

3 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和引导

加强对养殖业主的培训, 使他们认识到防治畜禽粪便污染的重要性;按照种植业和养殖业配套发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加强引导, 使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3.2 实行养殖准入制, 制定优惠政策

在养殖场的设计和施工中, 应同步进行治污配套工程, 否则不得进行生产。此外, 政府部门应尽快制订有关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通过政策引导、效益吸引等方式促使养殖业主和农民增加对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投入, 形成整体合力, 为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提供保障。

3.3 加强沼气工程建设, 不断开发畜禽粪便利用新途径

加强沼气工程建设, 减少户用型沼气建设规模, 沼气工程建设主要以中小型规模养殖户为主, 把沼气技术列入畜禽污染治理的重要部分。建设沼气工程, 发展农牧结合型养殖模式, 处理生猪养殖场内的畜禽粪便及污水, 方法切实可行, 具有工艺先进、结构简单、投资少、处理成本低的特点, 且管理方便, 解决了养殖场粪便和污水的出路问题;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 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经过发酵的粪便污水成为沼液、沼渣, 用作果园、茶园和农田的优质有机肥料, 同时对沼液、沼渣进行综合利用, 可以节约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 将多余的沼渣加工制成商品有机肥料, 投入市场销售, 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具有良好的推广以及示范作用[8]。

加强技术研究, 在提高现有畜禽粪便处理技术应用水平的基础上, 不断开发畜禽粪便利用新途径, 以达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摘要:近年来, 中小型规模养猪场发展迅速, 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该文对桐城市中小型规模养猪场粪便污染处理现状进行介绍, 指出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型规模养猪场,粪污,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桐城

参考文献

[1]张国强, 潘科, 王海兵.加强畜禽养殖业沼气工程建设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J].河南农业, 2007 (7) :9-10.

[2]郝莉娟.浅谈榆次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站的建设[J].农业工程技术 (新能源产业) , 2012 (4) :8-10.

[3]王庆祝.加强养猪污染防治促进养猪业科学健康发展[N].光华时报, 2009-05-15 (3) .

[4]叶美锋, 林代炎, 林琰.规模化养猪场污水综合治理工艺模式分析[J].能源与环境, 2006 (5) :60-62.

[5]何英琦, 崔宏业, 杜秀丽.集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与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7 (3) :82-83.

[6]陈方舟, 吴飞龙, 叶美锋, 等.养猪场粪污治理与再利用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 2009 (5) :488-492.

[7]欧荣娣, 占今舜, 张彬.规模化养猪场粪污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 2013 (6) :88-90, 4.

15.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篇十五

随着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发生,社会各界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渤海。掩藏在经济腾飞背后的渤海之殇终于被摆在了公众面前———渤海正在走向“死海”、“臭海”的边缘。如今的海水一到四五月份就变成红色,有时候长达两三个月不褪去。在渤海,赤潮爆发频率逐年上升,就在今年7月中旬,渤海湾溢油事故现场就曾出现了长约2海里的巨大的赤潮带。对于渤海中的生物,无疑是一场巨大灾难。据相关调查,渤海的污染比例已经从2005年的14%上涨到了2010年的22%,今年这个数据还在上升。目前渤海海水中Ⅰ类和Ⅱ类海水只占到55.1%,也就是说,渤海有将近一半的海水已经遭受了污染。伴随着水质的恶化,昔日的渤海渔场已经闹起了“鱼荒”。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发布的“渤海湾渔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报告显示,渤海渔业资源已经从过去的95种减少到目前的75种,野生牙鲆、河豚等鱼类已彻底绝迹。来自陆地的污染是渤海污染的主要源头。《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夏青指出,渤海污染80%源于陆地;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说,2009年入渤海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32.57%;国家海洋局的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渤海陆源入海污染物的化学需氧量入海总量达300万吨以上。其次,大规模的围海造地、环海公路建设、盐田和养殖池塘修建等开发活动,也使渤海大量的滨海湿地永久丧失了其作为地球之肾的调节功能。据了解,迄今为止,渤海围填海面积已近400平方公里。辽宁双台子湿地的面积已经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三分之二以上。如今,已经伤痕累累的渤海又新添了一道疮疤。2011年6月初,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中国近海最大油气作业项目蓬莱19-3油田发生了严重漏油事故。事故发生之后,作为油田开发者的两家大型石油公司与国家海洋局都没有第一时间向公众披露漏油情况。在漏油事故在微博上披露、各方媒体纷纷跟进之后,相关各方才将漏油事故的处理摆到透明、公开的位置。可是直到今天,漏油事故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11月2日发布的监测报告指出,该油田C平台附近仍有油花溢出。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认为,渤海溢油总量可能达到6.5万吨,其带来的生态影响可能超过2010年美国的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究其根源,在于当前某些主管部门仍然以GDP先行,不仅自身缺少环境责任感,而且对于民间自发形成的公益性环保诉求缺少尊重。对于经济发展的一味追求,以致一切以GDP为准,这或许正是渤海总体污染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改善的症结所在。如此思路之下,各利益主体往往都在发展资源的争夺上费尽脑汁,而对于发展带来的环境责任却推诿再三。

如今,事实证明渤海的确已经走到了“臭海”、“死海”的边缘。要使渤海重归碧海,真正回到400年前的碧海蓝天,而我们又要怎样去做呢? 第一、要转变观念,尽快树立起更为全面的发展观。国家也应建立健全了相关法规,辅以及时且严格的政府监督,还应让民众与媒体的积极介入。第二、要加大治污力度,有效控制陆海污染源。坚持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加强入海河流综合治理,改善入海河流水质。合理布局入海排污口,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要多管齐下,努力保护和修复渤海生态系统。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调度管理,增加入海淡水量,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加强海陆过渡区生态建设,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在海洋环境敏感区、关键区等划定生态红线。要加强风险管理,有效防范海洋环境灾害。建立渤海海洋环境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要强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主体意识、法制意识,落实海洋环境保护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渤海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接受社会监督。第三、好的企业必须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取向,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中这是一起典型的“企业发财、政府买单、百姓受害”的案例。受污染之害的不仅是污染企业之外的环境和群众,也包括污染企业本身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就是本企业的生产者和生活者。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从此事件中我们清醒的看到,如果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必将消灭企业。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只是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多的还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上,一个企业出事,影响的是政府形象,危害的是社会民生。一个好的企业必须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融入到发展战略的经营管理工程中,既要为社会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要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做出表率,否则企业的生存大大受限,更不能获得长远发展。

第四、加大创新力度,让环境执法取得实效。这起重大水污染事件的背后,凸显了长久以来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发生,暴露出环保部门的诸多问题,如发现和处置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敏感性和预见性较弱;环境监管存在缺陷,对敏感区域、企业的监控力度不够;管理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环保系统缺乏沟通协调机制,综合分析能力差;信息分析及报送滞后,缺乏主动性;没有建立敏感企业相应的环境监管档案;重污染减排工作而轻污染防治工作。所以应加强了各级环境监察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环保机关应结合自己的编制和执法工作量的实际,从人才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环境执法机制和制度建设。第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凡依法应当进行环评的建设规划和项目,都要严格履行环评程序。环评过程要公开透明,充分征求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对环评文件未经审批即擅自开工、建设过程中擅自作出重大变动等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管理部门、责任企业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16.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篇十六

摘要 环境问题一直是现代社会深切关注的问题,农村水污染的成因包括乡镇企业的排污,由农药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所致的农业污染,未经处理的的污水直接灌溉,畜禽养殖污染,以及居民生活污染等。本文是关于农村水污染类型及污染治理措施。关键词: 农村水污染;生态处理;治理措施。:正文: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全国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据调查,我国一些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因饮用水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有的还出现了“癌症高发村”。目前我国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1 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成因 1.1乡镇企业的排污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工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乡镇地区悄然兴起,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乡镇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1.2农药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

目前我国化肥的亩施用量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多,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利用率在下降。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农民在施肥观念上,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的“三重三轻”现象。在施肥方法上,表施和撒施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施用量上,地区之间、作物之间存在不平衡,农民不了解自己所耕种的土壤、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严重。

1.3未经处理的的污水直接灌溉

污水灌溉对于缓解水资源紧缺地区的农业用水危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污水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成分,提高了农业生产产量。因此,污水灌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可观的水、肥效益。然而,不合理污水灌溉对土壤、农作物、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引用污水农灌造成污染的最根本原由,是因为灌溉用水的污染。因此,控制污水农灌的污染,必须要控制农业用水污染。

1.4畜禽养殖污染

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畜禽养殖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许多地区的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和餐饮业的污染排放量,成为许多重要水源地、河、湖、海洋严重污染及其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1.5居民生活污水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来水的普及使卫生洁具、洗衣机、沐浴设施等走进了平常百姓家,群众的人均日用水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增,产生大量的污水,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和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已逐步成为导致我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环境污染致使水体变黑发臭,村庄内蚊蝇孳生,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2农村水质污染治理措施 2.1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我们应当加强农村地区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国家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内在联系;了解怎样科学、全面、协调地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和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的环境权益;让农民多学习,多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忧患感,自觉参与、积极保护农村环境。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一方面能够使其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其对自身污染或破坏环境行为的自我约束 2.2建设绿色社区

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公众的合作把环境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让环保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加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大众对环保的参与。同时,在建设绿色社区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创造出一种与环境友好、邻里亲密、和睦相处的社区氛围。因此,政府在整治水环境过程中,应积极引导沿岸居民社区参与绿色社区建设。2.3加强水质监测工作

水体水质监测是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了解和掌握水体中污染物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治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制定各项环境标准和环境管理条例的科学依据。

2.4地方政府要建立有效保护水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和制定奖惩政策,广泛宣传环保知识,使环保观念融化到每个公民的血液中,提高人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环保作为一种习惯、责任和义务。

2.5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广多施用农家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剧毒农药的施用量,遏制地下水污染加剧的势头。

实践总结:通过此次实践我深入了解了许多现实中的环保知识,也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社会阅历,锻炼了实践能力,也磨练了我的意志。此次实践让我以亲身经历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引导我关心社会,服务社会。使我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我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走出校门,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7.规模化商品猪场降低养殖成本措施 篇十七

1 自行繁育

规模场要保有优良品种,选好繁育配套系,坚持自繁自养。主推纯种大白做父本,纯种长白做母本,杂交培育出大长二元母猪,再用终端父本纯种美系杜洛克与大长二元母猪进行杂交,产出的所有杂交猪均即是“三元杂交”商品猪。本场培育的二元母猪,比外购二元母猪每头节约费用约1000元左右。自育商品猪,有利于防疫灭病,提高仔猪成活率,无仔猪外引养销利润差价,降低了成本。

2 选好猪

养“三元杂交”猪,“三元杂交”猪具有生长迅速,肉质好,瘦肉率高等特点,杂交优势十分明显,养殖效益好,出拦猪一般每千克比其他猪高出0.6元左右,销售每头猪可增收60元左右。

3 用好料

可选全价配合料,营养全面,增重好。为降低饲料成本,要坚持自己配饲料。根据不同阶段营养要求和当地饲料资源,依标准自行配比。以肥猪全价饲料为例,目前市场肥猪全价饲料在3200元/t,自己配合同等质量的全价料成本在2800元/t。每吨节省成本500元左右,一头育肥猪断奶后10~110kg出栏,增重100kg,需要全价饲料280kg,市购成本3.2元/kg,自配成本2.8元/kg,差价0.4元/kg,用自配料可节省成本112元(280kg×0.4元)。有条件的地方添加一些紫花苜蓿草、青草、秋菜、地瓜秧等青绿饲料,以及酒糟、鸡粪等,节本增效。

4 适规模

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养殖业风险大、价格波动起伏不定,又是微利行业,不能急于扩大规模和投资固定资产。要积累技术应用、管理经验、适度扩大规模。资金上不易过多借贷,特别是高利贷,过多贷款利息与养殖低微利润不相适应,甚至因过度重负导致失败、倒闭。

5 重防疫

搞好免疫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措施。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程序实施免疫,做到全面有效、切实。近几年仔猪出生后伪狂犬、细小病毒、圆环等这类疾病频发,所以在母猪产前2~6周做好这些病的防疫工作,疫情重的场子可以考虑加强免疫。

6 保环境

为猪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空间。搞好猪舍卫生,每天定时除粪,排氨气,排湿等。定期消毒,特殊地方要增加消毒的次数。特别是东北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要做好冬季产圈的取暖、保温、除湿的工作,使产圈室温达到20℃以上,刚出生的仔猪产箱内温度要控制在30~33℃。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把握好仔猪初生关,提高仔猪成活率。

7 强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母猪断奶后到配种前,日饲喂量要控制在1.5kg左右(视膘情而定),每天运动1h左右,有意使其接触到种公猪,促进母猪尽早发情和受孕;配种之后4周内的母猪最好不做任何防疫和打针,进入限位栏饲养,防止惊吓、咬架,为母猪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母猪每天饲喂量在2kg左右;妊娠中期(31~80d)每天饲喂量2.5~3kg;妊娠后期(81~110d),每天饲喂3~3.5kg;产前4d每天饲喂2kg左右。这样限制母猪每天饲喂量,既能节省饲料,避免浪费,又能满足母猪妊娠和仔猪发育的营养需要,为母猪顺利分娩做好准备。做好产前母猪免疫,以提高仔猪的抗病力。仔猪出生后要尽早吃上初乳、固定乳头,对较弱的仔猪,要有专人看护3~5d。仔猪出生5~7d开始补饲,断奶提倡21d。以利母猪断奶后发情配种和仔猪尽早正常进食。

8 人工配

一般中小规模猪场本交公、母比例为1:25。并且还要有备用的成龄公猪。如果开展猪人工授精,公、母猪比例为1:200,甚至更多。减少了种公猪的饲养量,节约了饲养成本。

9 适时售

一般育肥猪90~120kg屠宰最合适。低于90kg,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止也不合算。超重销售,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料肉比增大,相对效益减少。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高中学生下一篇:客户回访制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