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总汇(精选5篇)
1.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总汇 篇一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2014年高中数学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
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考点透视】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4.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x∈P},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5.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B,则有A=或A≠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例题解析】
题型1. 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概念
理解集合的概念,正确应用集合的性质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例1.已知集合M={y|y=x2+1,x∈R},N={y|y=x+1,x∈R},则M∩N=()A.(0,1),(1,2)B.{(0,1),(1,2)}C.{y|y=1,或y=2} D.{y|y≥1}
思路启迪:集合M、N是用描述法表示的,元素是实数y而不是实数对(x,y),因此M、N分别表示函数y=x2+1(x∈R),y=x+1(x∈R)的值域,求M∩N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 解:M={y|y=x2+1,x∈R}={y|y≥1},N={y|y=x+1,x∈R}={y|y∈R}. ∴M∩N={y|y≥1}∩{y|y∈R}={y|y≥1},∴应选D.
yx21,x0,x1,或得点评:①本题求M∩N,经常发生解方程组yx1.y1, y2.从而选B的错误,这是由于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N的元素是数而不是点,因此M、N是数集而不是点集.②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1}、{y|y=x2+1,x∈R}、{(x,y)|y=x2+1,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例2.若P={y|y=x2,x∈R},Q={y|y=x2+1,x∈R},则P∩Q等于()A.P B.Q C. D.不知道
思路启迪:类似上题知P集合是y=x2(x∈R)的值域集合,同样Q集合是y= x2+1(x∈R)的值域集合,这样P∩Q意义就明确了. 解:事实上,P、Q中的代表元素都是y,它们分别表示函数y=x2,y= x2+1的值域,由P={y|y≥0},Q={y|y≥1},知QP,即P∩Q=Q.∴应选B.
例3.若P={y|y=x2,x∈R},Q={(x,y)|y=x2,x∈R},则必有()A.P∩Q= B.P Q C.P=Q D.P
Q 22例4若A{x|x1},B{x|x2x30},则AB=()
A.{3} B.{1} C. 思路启迪:
D.{-1}
A{x|x1,x1},B{x|x1,x3},AB1.解:应选D.
点评:解此类题应先确定已知集合. 题型2.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的重要属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被学生在解题中忽略,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败,下面再结合例题进一步讲解以期强化对集合元素互异性的认识.
1例5.若A={2,4, a3-2a2-a+7},B={1, a+1, a2-2a+2,-2(a2-3a-8), a3+a2+3a+7},且A∩B={2,5},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
解答启迪:∵A∩B={2,5},∴a3-2a2-a+7=5,由此求得a=2或a=±1. A={2,4,5},集合B中的元素是什么,它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有待于进一步考查. 当a=1时,a2-2a+2=1,与元素的互异性相违背,故应舍去a=1.
当a=-1时,B={1,0,5,2,4},与A∩B={2,5}相矛盾,故又舍去a=-1. 当a=2时,A={2,4,5},B={1,3,2,5,25},此时A∩B={2,5},满足题设. 故a=2为所求.
例6.已知集合A={a,a+b, a+2b},B={a,ac, ac2}.若A=B,则c的值是______. 思路启迪:要解决c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 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a+b=ac且a+2b=ac2,消去b得:a+ac2-2ac=0,a=0时,集合B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 ∴c2-2c+1=0,即c=1,但c=1时,B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2)若a+b=ac2且a+2b=ac,消去b得:2ac2-ac-a=0,1∵a≠0,∴2c2-c-1=0,即(c-1)(2c+1)=0,又c≠1,故c=-2.
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和修正. 例7.已知集合A={x|x2-3x+2=0},B={x|x2-ax+a-1=0},且A∪B=A,则a的值为______. 思路启迪:由A∪B=ABA而推出B有四种可能,进而求出a的值. 解: ∵ A∪B=A,BA,∵ A={1,2},∴ B=或B={1}或B={2}或B={1,2}. 若B=,则令△<0得a∈;
若B={1},则令△=0得a=2,此时1是方程的根;
若B={2},则令△=0得a=2,此时2不是方程的根,∴a∈;
若B={1,2}则令△>0得a∈R且a≠2,把x=1代入方程得a∈R,把x=2代入方程得a=3. 综上a的值为2或3.
点评:本题不能直接写出B={1,a-1},因为a-1可能等于1,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另外还要考虑到集合B有可能是空集,还有可能是单元素集的情况. 题型3.要注意掌握好证明、判断两集合关系的方法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我们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经常遇到,并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应予以重视.反映集合与集合关系的一系列概念,都是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来定义的.因此,在证明(判断)两集合的关系时,应回到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去.
例8.设集合A={a|a=3n+2,n∈Z},集合B={b|b=3k-1,k∈Z},则集合A、B的关系是________.
解:任设a∈A,则a=3n+2=3(n+1)-1(n∈Z),∴ n∈Z,∴n+1∈Z.∴ a∈B,故AB.
① 又任设 b∈B,则 b=3k-1=3(k-1)+2(k∈Z), ∵ k∈Z,∴k-1∈Z.∴ b∈A,故BA
② 由①、②知A=B.
点评:这里说明a∈B或b∈A的过程中,关键是先要变(或凑)出形式,然后再推理. 例9若A、B、C为三个集合,ABBC,则一定有()A.AC
B.CA
C.AC
D.A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间关系的运算.解:由ABBC知,ABB,ABCABC,故选A.例10.设集合A{1,2},则满足AB{1,2,3}的集合B的个数是()
A.1 B.3 C.4 D.8 [考查目的] 本题考查了并集运算以及集合的子集个数问题,同时考查了等价转化思想.解:A{1,2},AB{1,2,3},则集合B中必含有元素3,即此题可转化为求集合A{1,2}的2子集个数问题,所以满足题目条件的集合B共有24个.故选C.xa0x1≤1xx1例11. 记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P,不等式的解集为Q.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a3,求P;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QP,求正数a的取值范围. 思路启迪:先解不等式求得集合P和Q.
x30Px1x3x1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a0,得
Qxx1≤1x0≤x≤2.
Px1xa,又QP,所以a0,). 即a的取值范围是(2,题型4.要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和特殊作用
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重要集合,它不含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显然,空集与任何集合的交集为空集,与任何集合的并集仍等于这个集合.当题设中隐含有空集参与的集合关系时,其特殊性很容易被忽视的,从而引发解题失误.
例12.已知A={x|x2-3x+2=0},B={x|ax-2=0}且A∪B=A,则实数a组成的集合C是________.
解:由x2-3x+2=0得x=1或2.当x=1时,a=2,当x=2时,a=1.
这个结果是不完整的,上述解答只注意了B为非空集合,实际上,B=时,仍满足A∪B=A,当a=0时,B=,符合题设,应补上,故正确答案为C={0,1,2}. 例13.已知集合Ax|xa≤1,Bxx25x4≥0.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启迪:先确定已知集合A和B. 解:
2Ax|xa≤1xa1x≤a+1,Bxx5x4≥0xx≥4,x1.
3). a14,a11.2x3.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例14.已知集合A={x|x2+(m+2)x+1=0,x∈R},若A∩R=,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思路启迪:从方程观点看,集合A是关于x的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x2+(m+2)x+1=0的解
集,而x=0不是方程的解,所以由A∩R=可知该方程只有两个负根或无实数根,从而分别由判别式转化为关于m的不等式,并解出m的范围.
解:由A∩R=又方程x2+(m+2)x+1=0无零根,所以该方程只有两个负根或无实数根,2m240,m20,或△=(m+2)2-4<0.解得m≥0或-4
点评:此题容易发生的错误是由A∩R=只片面地推出方程只有两个负根(因为两根之积为1,因为方程无零根),而把A=漏掉,因此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识别集合语言.
例15.已知集合A={x|x2-3x-10≤0},集合B={x|p+1≤x≤2p-1}.若BA,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由x2-3x-10≤0得-2≤x≤5.
欲使B2p13p3.2p15A,只须∴ p的取值范围是-3≤p≤3.
上述解答忽略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结论,即B=时,符合题设.
应有:①当B≠时,即p+1≤2p-1p≥2.
由BA得:-2≤p+1且2p-1≤5.由-3≤p≤3.∴ 2≤p≤3.②当B=时,即p+1>2p-1p<2. 由①、②得:p≤3.
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B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题型5.要注意利用数形结合解集合问题 集合问题大都比较抽象,解题时要尽可能借助文氏图、数轴或直角坐标系等工具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形象化、明朗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问题灵活直观地获解.
例16.设全集U={x|0 思路启迪:本题用推理的方法求解不如先画出文氏图,用填图的方法来得简捷,由图不难看出. 解:A={1,3,5,7},B={2,3,4,6,8}. 例17.集合A={x|x2+5x-6≤0},B={x|x2+3x>0},求A∪B和A∩B. 解:∵ A={x|x2-5x-6≤0}={x|-6≤x≤1},B={x|x2+3x>0}={x|x<-3,或x>0}. 如图所示,∴ A∪B={x|-6≤x≤1}∪{x|x<-3,或x>0}=R. A∩B={x|-6≤x≤1}∩{x|x<-3,或x>0}={x|-6≤x<-3,或0 点评:本题采用数轴表示法,根据数轴表示的范围,可直观、准确的写出问题的结果. 例18.设A={x|-2 思路启迪:可在数轴上画出图形,利用图形分析解答. 解:如图所示,设想集合B所表示的范围在数轴上移动,显然当且仅当B覆盖住集合{x|-1 点评:类似本题多个集合问题,借助于数轴上的区间图形表示进行处理,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会得到直观、明了的解题效果. 针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与教学, 有研究者将学生普遍感到难学、老师感到难教的概念称为难点概念。阮晓明、王琴文等通过调查研究指出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十大难点概念, 其中, 师生共同认定的难点概念为以下六个[2]:函数、反函数、球面距离、二面角、反正弦函数、参数方程。所以, 函数概念既是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 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 因此成为高一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不仅如此, 纵观整个高中数学以致大学数学, 函数作为刻画变量与运动的数学模型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因此既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事实上, 函数概念教学的研究一直是数学教学研究的课题。总体看, 研究者分别从函数概念的形成, 函数概念的思想、演变, 图式理论、APOS理论等不同层面对函数概念教学进行了研究[3], 但尚未从函数概念教学的难点深入分析研究。下面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探究数学概念的启发式教学策略, 旨在为突破数学难点概念教学的瓶颈提供一种视角。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 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 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 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 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二、数学概念启发式教学策略构建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发挥典型范例的意象表征作用 数学概念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思维活动,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要求, 需要学生较强的内在动机的驱使与推动, 才能坚持下来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先入为主的心理机制, 概念教学中第一个或第一组恰当例子的引入常常具有意象表征的作用。如高一映射概念的教学, 有人通过一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引人映射的概念, 其一是给学生指定座位 (一对一的样本) , 其二是给住校生安排宿舍 (多对应一的样本) , 由此启发学生对映射本质属性的分析、抽象与概括, 引领学生能动、自然地建构映射概念。这种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典型范例, 对抽象的概念教学既意义清晰又简洁明了, 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所以, 概念教学的导入环节, 应注重创设和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简洁明了、典型的样本范例, 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高效引领学生对它所表征的抽象概念的认知、理解和掌握。事实上, 随着学段的升高, 数学概念变得越来越抽象, 理解也越来越困难, 如果教学中对这类范例的积极意义认识不足, 不善于运用范例来进行概念教学, 或轻视范例的这种意象表征作用, 只关注概念的形式化定义与分析, 不仅会极大地增加学生概念认知、理解和记忆的难度, 而且会削弱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2.忆旧迎新、分步设问, 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根据概念定义的规则, 定义由定义项、被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要素构成。其中, 定义项必须是已被定义过的概念。换言之, 新概念的获得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 并依赖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通过新旧概念之间发生联系而实现。所以, 概念教学中, 教师要透彻理解所教概念的本质和来龙去脉, 按照概念建构与发展的逻辑递进轨迹,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规律出发, 先复习定义项中涉及的已有概念、后导入新课;之后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分步设问与递进启发, 以帮助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及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尤其是核心概念的教学, 常常需要教师‘不惜力、不惜时’, 费一番周折”[5], 切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空降式”教学。例如高中函数概念教学, 为突破教学中的上述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再次学习函数概念的必要性, 弄清高初中函数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在复习导入环节, 依据高中函数概念建构依赖于初中函数概念、自变量因变量等已有概念, 可创设如下分层次、递进式的问题串, 为新知识的建构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1)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着变化, 还记得初中数学刻画变化的知识是什么?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2) 判断它们是不是函数的依据是什么?初中函数概念是怎么说的?它涉及几个变量?它们的变量所属的集合有哪些异同点? (3) y=1是函数吗? 3.时间等待、适时点拨, 先辨析本质属性后建构概念 数学概念课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参与概念本质特征的概括活动。而本质属性的概括基于学生的认知, 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升华, 这既是概念教学的重点, 往往也是概念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概念教学应力求返璞归真, 使学生自然地实现概念的形成[5]。换言之, 数学概念教学应尽可能从具体实例出发, 而不是从抽象定义开始。数学学习心理学也启示我们, 本质属性的探索是应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对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实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和改造过程,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花一些时间。所以, 在引领学生感悟、辨析这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事物所没有的本质特征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通过分层次、递进式的问题串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比较, 还要在启发提问后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进行辨析、抽象、概括, 做必要的时间等待。 4.设计变式、巩固运用, 例题教学先分析后解答 “举一反三”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概念建构后, 接下来就要围绕概念精心选择或创设样本全面的典型例题, 再一次运用和发挥典型范例的意象表征作用, 启发学生辨析、判断、巩固、运用, 达到变式拓展、触类旁通、掌握概念的目标。尤其是要注重设计和应用“形同质异、形变质同”的问题, 教学中要借助分层次、递进式的问题串, 带领学生对例题进行审题、分析, 启发学生质疑辨析本质属性, 从中发展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实现概念学习由抽象到具体的第二次螺旋上升。 三、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合理设置课堂提问 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发展学生自己解惑、释疑、创新的能力。研究表明,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应用, 分层次、问题串式的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最重要而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使分层次、问题串式的提问具有启发性, 要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和恰当难度, 要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为基础、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要有层次和梯度, 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注重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处设问, 切实揭示教材或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矛盾, 形成问题串;提问要精心设计、表达简洁明确, 避免事无巨细、无的放矢;要恰当运用提问的方式, 如正问、逆问、追问、填空式提问等, 提高提问的效率。总之, 无论进行哪一种类型和方式的提问, 提问前对于问什么、怎样问、问哪些学生一定要心中有数、精心准备, 切忌盲目、随意地发问。 参考文献 [1]陈静安, 黄永明.数学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阮晓明, 王琴.高中数学十大难点概念的调查研究.数学教育学报, 2012 (5) . [3]乔石.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陕西: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欧慧谋.高中函数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视角.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2012. 一、选择题(30分)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所有的正数 B.等于2的数 C.接近于0的数 D.不等于0的偶数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x|x33} B.{(x,y)|y2x2,x,yR} C.{x|x20} D.{x|x2x10,xR}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子集; C.若AB,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为 BS,则ABS,A B B. 任何集合必有一个真子集; D.若S为全集,且A4.下列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A.(AC)(BC)B.(AB)(AC.(AC) B)(BC)D.(AB)C C 5.若集合Ma,b,c中的元素是△ABC的三边长,则△ABC一定不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6.若全集U0,1,2,3且CUA2,则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A.3个 B.5个 C.7个 D.8个 二、填空题(20分)7.若集合Ax|3x7,Bx|2x10,则A8.用列举法表示集合:M{m|B_________AB___ ___. 10Z,mZ}=。m19.若Ix|x1,xZ,则CIN=。 10.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体育爱好者43人,音乐爱好者34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 人。 三、解答题 2211.(12分)已知集合Aa,a1,3,Ba3,2a1,a1,若AB3,求实数a的值。 12.(12分)设A{xx4x0},B{xx2(a1)xa10},其中xR,如果A实数a的取值范围。 222BB,求13.(12分)已知A{x2x5},B{xm1x2m1},BA,求m的取值范围。 14.(14分)已知集合A={x|ax 2+2x+1=0}.(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并求出这个元素;(2)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附加题(10分):张明与李坚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复习集合这一章时决定采用互难互问复习法,即张明提出问题的一部分和问题的框架,要求李坚按张明的要求编出可解的问题,再让张明做.张明提出,问题的一部分是:已知非空集合,……,求出实数的 的取值范围. 编题要求是:题中要出现两个具有某种关系的集合B、C,且集合B、C的表达式中必须出现字母x,并且字母 必须属于A. 请你帮助李坚编出这道题. 集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C 元素的确定性; 2.D 选项A所代表的集合是0并非空集,选项B所代表的集合是(0,0)并非空集,选项C所代表的集合是0并非空集,选项D中的方程xx10无实数根; 23.D 选项A:仅有一个子集,选项B:仅说明集合A,B无公共元素,选项C:无真子集,选项D的证明:∵(AB)A,即SA,而AS,∴AS;同理BS,∴ABS; 4.A 阴影部分完全覆盖了C部分,这样就要求交集运算的两边都含有C部分; 5.D 元素的互异性abc; 6.C A0,1,3,真子集有217。 37、ABx|2x10,ABx|3x7 可通过画数轴的方法来找答案 8、11,6,3,2,0,1,4,9 m110,5,2,或1(即10的约数) 9、1 I1N,CIN1 10、26 全班分4类人:设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x人;仅爱好体育的人数为43x人;仅爱好音乐的人数为34x人;既不爱好体育又不爱好音乐的人数为4人。∴43x34xx455,∴x26。 通过画VENN图可以比较容易得到答案。 11、解:∵AB3,∴3B,而a213,∴当a33,a0,A0,1,3,B3,1,1 这样A,B3,1与AB3矛盾; B3 1,符合A 当2a13,a∴a1 12、解:由ABB得BA,而A4,0,4(a1)24(a21)8a8 当8a80,即a1时,B,符合BA; 当8a80,即a1时,B0,符合BA; 当8a80,即a1时,B中有两个元素,而BA4,0; ∴B4,0得a 1∴a1或a1。13、解:当m12m1,即m2时,B,满足BA,即m2; 当m12m1,即m2时,B3,满足BA,即m2; 当m12m1,即m2时,由BA,得∴m3 14.解:(1)当a=0时,A={- m12即2m3; 2m151},此时A中只有一个元素,所以a=0满足要求; 22当a≠0时, 因为A中只有一个元素,故一元二次方程ax可得⊿=4-4a=0,求得a=1,此时A={-1} ∴当a=0或a=1时A中只有一个元素 (2)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也就是A中有一个元素或A中没有元素。由(1)可知当a=0或a=1时A中有一个元素 若A中没有元素,则一元二次方程ax +2x+1=0只有一个根,+2x+1=0无根,可得⊿=4-4a<0,即a<1 综上可知,a=0或a≤1时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 附加题:参考结果 1.已知非空集合 且 2.已知非空集合,且 3.已知非空集合,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4.已知非空集合,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且 ,,且 ,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5.已知非空集合且 综合训练(1)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UN,集合A=x|x2n,nN*,B=x|x4n,nN*,则() AUABBU(CUA)B CUA(CUB)DU(CUA)(CUB) 2.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x)f(x)是奇函数 Bf(x)/f(x)是奇函数 Cf(x)f(x)是偶函数 Df(x)f(x)是偶函数 3.已知y(f)x,,x那a么b集合 (x,y)|yf(x),xa,b(x,y)|x2中所含元素的个数是() A0B 1C 0或1D 1或2 4.函数yx4x6,x1,5的值域为()2 A 2, B,2C2,11D2,11 5.已知函数f(x)满足f(ab)f(a) () A 2(pq)Bp(pq)Cpq Dpq 6.已知f(x)= 22f(且b)f(2)p,f(3)q,则f(36)等于22x3,x9,则f(5)的值为()f[f(x4)],x91 A4B6C8D11 二、填空题 7.设函数yf(x)是偶函数,它在0,1上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它在1,0上的解析式是 8若函数f(x)= 9.设集合A,B都是U=1,2,3,4的子集,已知(CUA)(CUB)=2,(CUA)B=1,则A= 10.Ay|yx1,xR,B(x,y)|yx1,xR则A 三、解答题 11.已知UR,且Ax|4x4,Bx|x1,或x3,求(1)AB(2) x1(x2007),则ff2006的值为 2007(x2007) CU(AB) x2 12.已知函数f(x)=,求: 2 1x ⑴f(x)+f()的值; ⑵f(1)f(2)f(3)f(4)+f()+f()+f()的值。 1x 121314 13.设yxmxn(m,nR),当y0时,对应x值的集合为{2,1},(1)求m,n的值; (2)当x为何值时,y取最小值,并求此最小值。 14.已知集合AxR|xax10,B1,2,且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5.(实验)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f(x),对任意x,yR,有 f(xy)f(xy)2f(x)f(y)且f(0)0。 (1)求证f(0)1;(2)求证:yf(x)是偶函数 综合训练(1)答案 1.C 2.D 3.C 4.D 5.解:f(ab)f(a)f(b)且f(2)p,f(3)q,f23f6pq,f66362p+q, 答案为A。6.解: f5ff9f6ff10f7ff11f8=ff12f96答案为B解:fx是偶函数,fx过1,1,0,2两点,设f xkxb,f(x)=x+2。 8.解:ff 2006f20072008。答案为2008 9.3,410. 三:解答题: 11.AB= x|4x1,或3x4 ; 因为AB =12.解(1) x|xR=R,所以CU(AB)=。 x2 2 11x2x11f(x)f112x=1x21x2x 1f(x)f x的值是1.所以 (2)由(1)知,f(2)f=1,f(3)f=1,f 1 213 4f 11()=1,又因为f1,42 所以f(1)+f(2)+f(3)+ f(4)+ f()ff 1371的值是。 24 3131 13.(1)(2)yx3x2x,当x,y的最小是。m3,n2 2424 14.解:AB,A,或A ,当A,a40,a24,2a2,当A时,A1,11a,111,a1,综上2a2.15(1)令xy0f 0f02f0,f00,f01。 (2)令x0,yx,fxfx2f0fx2fx fxfx,fx 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算法的概念与意义,会用“算法”的思想编制数学问题的算法。教学重点:算法的设计与算法意识的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请大家研究解决下面的一个问题 1.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一起渡河,渡口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渡1 个大人或两个小孩,他们四人都会划船,但都不会游泳。试问他们怎样渡过河去?请写出一个渡河方案。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渡河方案与步骤如下) S1 两个小孩同船过河去; S2 一个小孩划船回来; S3 一个大人划船过河去; S4 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 S5 两个小孩同船渡过河去; S6 一个小孩划船回来; S7 余下的一个大人独自划船渡过河去;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 S8 两个小孩再同时划船渡过河去。 2.一群小兔一群鸡,两群合到一群里,要数腿共48,要数脑袋整17,多少小兔多少鸡? 先列方程组解题,得鸡10只,兔7只; 再归纳一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通用方法,即用高斯消去法解一般的二元一次a11x1a12x2b1方程组。 axaxb2222211令Da11a22a21a12,若D0,方程组无解或有无数多解。若D0,则x1b1a22b2a12bab1a21,x2211。 DD由此可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 S1 计算Da11a22a21a12; S2 如果D0,则原方程组无解或有无穷多组解;否则(D0),x1b1a22b2a12bab1a21,x2211 DDS3 输出计算结果x1、x2或者无法求解的信息。 二、数学构建: 算法的概念: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是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解决一类问题。 算法的五个重要特征: (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后结束;(2)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可行性: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即可完成; (4)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划运算对象的初始条件。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5)输出:一个算法有1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三、知识运用: 例1.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掉羚羊。(1)设计过河的算法;(2)思考每一步算法所遵循的相同之处原则是什么。 解:算法或步骤如下: S1 人带两只狼过河 S2 人自己返回 S3 人带一只羚羊过河 S4 人带两只狼返回 S5 人带两只羚羊过河 S6 人自己返回 S7 人带两只狼过河 S8 人自己返回带一只狼过河 例2.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解:为了便于理解,算法步骤用自然语言叙述: S1 先将序列中的第一个整数设为最大值; S 2将序列中的下一个整数值与“最大值”比较,如果它大于此“最大值”,这时就假定“最大值”就是这个整数; S3 如果序列中还有其它整数,重复S2; S4 在序列中一直进行到没有可比的数为止,这时假定的“最大值”就是这个序列中的最大值。 试用数学语言写出对任意3个整数a、b、c中最大值的求法 S1 max=a S2 如果b>max,则max=b S3 如果c>max,则max=c, S4 max就是a、b、c中的最大值。 四、学力发展: 1.给出求100!123100的一个算法。 2.给出求点P(x0,y0)关于直线AxByC0的对称点的一个算法。 五、课堂小结: 算法的概念: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是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解决一类问题。 算法的五个重要特征: (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后结束;(2)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可行性: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即可完成; (4)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划运算对象的初始条件。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5)输出:一个算法有1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六、课外作业: 【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总汇】推荐阅读: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B版)必修一《1.2.2 集合的运算(二)》教案08-15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09-27 高中数学必修1说课稿10-09 2022高中数学教案 2.4 等比数列(第1课时)(人教A版必修5)08-14 高中数学必修310-22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10-28 高中数学必修一免费06-26 数学必修1-5教案10-08 高中必修五数学测试题06-262.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总汇 篇二
3.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总汇 篇三
4.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总汇 篇四
5.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总汇 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