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

2024-09-17

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共10篇)(共10篇)

1.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 篇一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检体制改革之实践与成效研究

【摘 要】纪律检查机关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专门机构,而纪律检查体制又深刻影响着党的纪检工作的实效。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自上而下进行了全方位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反腐力度,内强素质,外强职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查处和惩治了一大批贪污腐化分子,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既显示了中央反腐的决心,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关键词】十八大;党的纪检体制改革;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2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纪检体制改革,不仅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纪检改革专项小组,负责统筹和领导党的纪检改革事宜,并充实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更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反腐力量。同时,围绕党的纪检体制的领导体制、责任体系、派驻机制、巡视制度、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正处于全面推行中,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氛围取得明显成效。

一、领导体制――“两个为主”,实现纪律检查机关“双重领导”体制化、程序化、制度化

《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于“纪检工作双重领导制”的规定是原则性的,缺乏配套的制度予以具体细化,如究竟是什么事项,是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什么事项,是以上级纪委为主。2013年11月13日,中央纪委常委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制定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意见,注重制度设计的细节”。随后中纪委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纪委领导体制进行了改革,由双重领导体制改为由中纪委领导为主,同级党委领导为辅。同时逐步收回任命地方纪委主要领导的决定权。这种领导体制的变革,有利于地方纪检监察人员放开手脚,无后顾之忧,独立自主行使纪检监察职能。

二、责任体系――“两个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强化党委的主体主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其中党委的主体责任包括党委(党组)领导班子责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责任和党委(党组)其他人员责任。同时实现“一案双查制”,对于出现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既要追究纪委的监督责任,也要追究党委的主体责任。这就要求党委也要抓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做到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对于纪委的监督责任而言,就是要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通过层层传导压力,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全党上下一起动手抓反腐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三、派驻机制――派驻全覆盖

一是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在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派驻纪检机构的基础上,2015年纪检体制改革已实现党的纪检机构向中央党务部门(包括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统战部、中联部等等)、全国人大机关、全国政协机关以及国务院机关全覆盖。二是派驻机构向派出机关负责。三是纪检组各项工作保障由驻在部门负责,工作经费列入驻在部门预算。

四、巡视制度――巡视全覆盖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加大党内巡视工作的力量与力度,巡视组成人员专、兼、广,巡视工作节奏短、平、快。中央安排部署的巡视工作由2013年的2轮巡视增加到2014年的3轮巡视,实现了巡视工作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7轮巡视,共巡视了118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实现对省区市和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全覆盖。累计与干部群众谈话2万余人次,受理信访120余万件。真正做到了巡视工作无死角,巡视范围全覆盖的庄严承诺。

五、组织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聚焦中心任务,清理纪检监察机关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

长期以来,有的纪检组长除了纪检工作外,还往往分管党建、工青妇等工作,分散了纪检组长的工作精力与工作时间。针对这一情况,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通过收缩“战线”,调整纪检监察职能,全力清理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中央纪委参与的125个议事协调机构精简至14个,省区市一级共参与4 619个减至460个,精简比例达90%以上。派驻纪检组长继续担任驻在部门党组成员,但只履行监督职责,不参与驻在部门业务分工,不从驻在部门产生。使纪检组长回归到主业上来,聚焦中心任务,才能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二)增设纪检监察职能机构,加大?k案力度

为了加大纪检监察查办案件的力量,中央纪委于2013年8月和2014年3月分别进行两次大的内设机构改革,加强纪检监察力量,纪检监察室由8个扩大到12个。其中直接与纪检监察业务相关的职能部门为负责联系中央国家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的4个纪检监察室,负责联系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地方6个的纪检监察室以外,同时还新设2个也具有查办案件的职能部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和新成立的国际合作局。

(三)根据现实需要,组建新的内部机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增设纪检机关组织部。中纪委在机关内设机构总数和行政编制总数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干部室的基础上组建了组织部,是为解决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权、考察权与任免权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化。通过什么样的程序等细节问题。这些制度的明确和落实,使得纪委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就不再是“坐而论道”了;

二是为加强媒体宣传,增设纪检机关宣传部。在宣传教育室的基础上组建了宣传部,是为了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反腐败问题上增强官方与民众的互动;

三是应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现实需要,增设具有查办案件职能的内部机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是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要解决“灯下黑”问题,实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谁来监督监督者本身”这一难题的尝试。仅2014年和2015年,全国共查处违纪违法纪检监察干部分别为1 575人和2 479人,该尝试取得明显成效。

六、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制度保障

十八大以来,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中央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同时,为了规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强化党内监督,2015年8月,中央颁布实施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这正是制度反腐的一个有力的举措。2015年10月,中央又相继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准则》和《条例》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高的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2016年11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之举措,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七、其他改革

(一)构建“一网一端一微”反腐平台,推动反腐败的官民互动性

“一网”:2013年9月2日,应时代之需与反腐败斗争之形势,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中纪()经过充分酝酿后正式开通。作为中央纪委监察部信息公开、新闻发布、政策阐释、民意倾听、网络举报的主渠道。

“一端”:2015年6月18日,中纪委监察部手机客户端正式开通。

“一微”:2016年1月1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号也相继正式开通运行。中纪委监察部通过“一网一端一微”网络举报平台的构建,使传统媒体“报刊”与新兴媒体融合互动发展,编织反腐败之网,民众可以多渠道、多途径检举揭发贪污腐败分子,使腐败分子无处遁形,直接暴露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有利于反腐败工作的顺利推进。

2015年,通过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平台,共收到举报件12.8万件,较2014年增长13%。其中,网络举报件9.2万件,手机客户端举报件3.6万件,分别占72%和28%。2016年1月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开通“四风”举报后,已收到举报近1.6万件,新兴网络举报平台之反腐败大网已初显成效。

(二)成立中纪委国际合作局,加强国际反腐败执法的合作

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以追?E追逃为核心,旨在与亚太各国加大追逃追赃等合作,携手打击跨境腐败行为。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签约国,中国顺利完成履行审议并不断扩大反腐败国际合作。2016年3月1日,为加强反腐败执法的合作,中纪委成立国际合作局,其主要职能为开展国际追逃追赃,加强国际反腐败执法的合作,抓捕在逃境外贪官。

仅2014年前7个月,公安部部署开展“猎狐2014”缉捕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共派出70余个境外缉捕组,共抓获涉及6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逃经济犯罪人员680名,相当于2013年的5倍,追赃30多亿元。这些成效的取得,充分说明我国政府国际反腐败执法合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海外不再是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三)军队系统纪检执法机构的改革

一是升格军委审计署。2014年11月,解放军审计署由总后勤部划归中央军委建制,在中央军委领导下,主管全军审计工作,对中央军委负责并报告工作,其党的建设、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由军委办公厅领导;

二是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作为军委领导和管理全军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军委政法委员会由书记、专职副书记和委员组成,委员由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领导和军委政法委员会机关各局领导担任。其他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书记由本单位政治副职领导担任,副书记由参谋部门和政治工作部门领导担任,委员由政法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主要领导担任;

其三,调整充实军委纪委。军改后军委纪委从总政治部中拆解出来,成为军委直属的单设机构,相当于“升格”了。同时,纪委书记不再由副政委兼任,各军种设置专职纪委书记。这意味着纪委的权威性、独立性增强,对军队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更加给力。

十八大以来,军队反腐高压推进,截至2015年,军队系统共查处副军级以上干部46人。这充分说明军队系统反腐败的力度在大力推行,彰显了新一届中央强军梦之决心与魄力。

[责任编辑:秦 超]

2.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 篇二

1 许昌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现状

截至2009年9月底, 全市林业用地已达112 300hm2 (不含花木面积) 。其中, 集体林地105 453.3hm2, 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93.9%, 国营林地6846.7 hm2, 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6.1%。全市集体林地面积已全部落实产权。其中, 采用承包制经营模式的集体林地面积46 126.7 hm2, 占集体林地的43.7%;采用拍卖制经营模式的集体林地面积25673.3 hm2, 占集体林地的24.3%;采用租赁制经营模式的集体林地面积12 266.7 hm2, 占集体林地的11.6%;采用其他经营模式的集体林地面积21 386.7hm2, 占集体林地的20.3%。

2 许昌市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

2.1 承包制经营模式

目前, 全市采用承包制经营模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的造林面积达46 126.7 hm2, 占集体林总面积43.7%。

2.1.1 荒山造林

据统计, 全市集体宜林荒山32946.7 hm2, 采用承包制经营模式的达21 053.3 hm2, 占其总面积的63.9%, 禹州市部分乡镇 (如鸠山、神) 荒山承包率达到85%以上。在承包荒山造林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大户承包造林。承包户主要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个体业主, 热衷于造林绿化事业。承包方法是:签订承包合同, 明确承包期限及承包金额, 明晰权益, 由业主负责造林、收益全部归业主所有, 承包期限内允许继承、转让。如禹州市鸠山、神后、无梁、浅井、苌庄等乡镇, 通过承包, 经营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造林大户就有30余户, 总承包造林面积达到3 333.3 hm2, 回收承包资金300多万元。二是零价承包荒山。为有效调动造林户的积极性, 对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但勇于投身造林绿化事业的造林业主, 由乡镇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将宜林荒山零价承包给业主经营。如禹州市鸿畅镇, 对荒山实行零价承包, 承包期70年, 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分户承包造林。禹州市鸠山乡针对该乡部分行政村集体经济较差, 荒山较难治理, 没有造林大户愿意承包, 而群众又有很高积极性的实际情况, 把宜林荒山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户, 以户为单位划片承包经营, 限期绿化。苗木由村集体或者个人负责购置, 采用谁种谁有、树随地走的造林形式, 同样取得了很好效果。四是企业承包造林。全市通过企业承包荒山面积达1 000 hm2, 投入造林资金超过1 000万元。通过企业集团出资, 实现荒山连片开发, 规模经营, 同时较好的解决了资金和管护的问题。如禹州市中锋集团, 在张得乡万寨村投资15万元承包荒山栽植刺槐100 hm2, 由企业职工负责日常管理和看护, 目前苗木长势良好。

2.1.2 通道绿化

目前, 许昌市通道 (包括县级以上主干道、市辖区内5大水系) 总长度1 656 km, 已绿化1 591 km, 绿化率96.1%, 通道绿化折合造林面积近6 933.3 hm2, 其中近75%通道绿化采用了承包制经营模式。承包方法是:主要由乡 (镇) 政府负责对辖区通道进行统一规划, 明确道路两侧绿化宽度、树种、株行距等要求, 并出资统一购苗、栽植。承包人与乡镇政府签订管护合同, 明确合同期限 (多为10年) 、双方责任及权益分配, 承包人对通道绿化占用土地农户进行一次性补偿 (每株8~10元) 。如鄢陵县望田镇望陶路段、禹州市S327线褚河段即为这种模式。

2.1.3 农田林网建设

全市现有农田林网280666.7 hm2, 折合林地面积23 386.7 hm2, 近80%采用了承包制经营模式。目前, 树木长势良好, 展现出林权制度改革的生机和活力。承包方法是:主要以乡镇政府提供树苗, 村统一规划栽植, 承包户负责树木管理, 村民组与承包户签订林木承包管护合同, 林木收益双方按2、8或3、7比例分成。

2.2 拍卖制经营模式

目前, 全市采用拍卖制经营模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的林地25 673.3 hm2, 占集体林总面积的24.3%。

2.2.1 宜林荒山荒地绿化

全市宜林荒山荒地19826.7 hm2采用拍卖制经营模式实现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明晰。方法是:主要是对荒山、荒地公开拍卖, 业主进行竞争投标, 中标后签订合同, 明确经营年限, 一般30~70年不变, 允许继承和转让, 林木收益归业主所有。禹州市磨街乡关庙村村民王太晨在老薛沟、刘杰在驴陵各承包荒山133.3hm2, 造林时用挖掘机高标准整地, 并在山上修建灌溉工程, 提高了荒山造林质量和成活率。平原地区的沟、河、路、渠、荒坑、荒地的林权也实行了公开拍卖, 实现了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2.2.2 通道绿化

全市1 656 km通道近17%采用公开拍卖制经营模式进行了绿化。方法是:主要由县、乡 (镇) 政府对拟拍卖的绿化通道统一规划, 公开竞标, 中标者拥有对该通道绿化经营权, 树木收入全部归中标者所有。如陈化店镇花农王怀根通过公开竞标, 取得了许由路长5.5 km通道绿化的经营权。当年, 王怀根就投入资金15万元, 购置青桐、垂柳、黄杨、百日红3万多株, 对许由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

2.2.3 农田林网建设

拍卖制经营模式在全市农田林网建设中占20%。方法是:主要由乡 (镇) 政府按每个树坑10~20元价格拍卖给造林大户, 拍卖后, 乡 (镇) 政府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合同期一般为10年, 由中标人按规划栽植和管护, 收益根据合同双方协商议定按比例分成或全归承包人。许昌县五女店镇自2001年以来, 采用这种模式每年开发666.7 hm2, 截至2005年底已开发近2 666.7 hm2, 所植林木全部拍卖。

2.3 租赁制经营模式

目前, 全市采用租赁制经营模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的造林面积12 266.7 hm2, 占集体林地总面积11.6%。这种模式在鄢陵县、禹州市、许昌县普遍存在。方法是:主要是乡 (镇) 、村将所属的宜林地租赁给业主造林, 以合同形式明确利益关系, 期限一般为30~70年。如禹州市方岗乡徐门村, 村集体将本村宜林荒山13.3 hm2以2 000元/年价格租赁给村民进行植树造林, 经营使用30年。鄢陵县、许昌县用于发展花卉苗木的苗圃地, 除农户自己种植外, 其余均采取租赁制模式经营。

2.4 其他经营模式

目前, 全市采用其他经营模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的造林面积达21 386.7 hm2, 占集体林地总面积20.3%。其中主要是股份合作制, 此种模式可以使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有形或无形资产入股, 利益按股分成。如禹州市张得乡石王村于2004年组建了股份林业开发公司, 群众自愿以土地入股, 当年就造林80 hm2。

3 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效

3.1 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实现了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使购买者真正拥有了林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 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如禹州市磨街乡佛山村李俊超承包荒山后, 不惜资金聘请省林科院专家进行规划, 技术指导, 并采用机械挖坑整地, 打井引水, 栽植杏李、石榴等经济林30 hm2, 成保率在95%以上。

3.2 初步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机制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 激活了投入机制, 拓宽了投资渠道, 由过去的政府、集体投入为主, 转变为群众个人投入为主, 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解决了绿化资金不足的矛盾。据统计, “十五”期间, 全市社会性林业投资累计达到3.87亿元, 为林业总投资的68.5%。

3.3 促进了农民增收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 拓宽了集体和群众增收的渠道, 使闲置多年的沟、渠、路边荒地变废为宝, 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 而且增加了集体收入, 为全市的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如禹州市磨街乡佛山村通过林权拍卖, 仅2005年村集体就累计回收资金达20多万元, 用于农田林网改造和村镇绿化, 深受群众好评。同时, 通过配套改革, 建立了林业要素市场和服务平台, 明晰了林木林地产权, 为林木林地的规范有序流转创造了条件, 打好了基础, 进一步促进了人才、资本、科技等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 有效提高了林业产品的产出量和商品率, 同时缩短了经营周期, 促进了林业的发展和林农增收。

3.4 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 明晰了所有权, 放活经营权, 落实了处置权, 确保了收益权, 林农增强了民主法制意识, 其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和监督权得到保证, 从而坚定了广大林农投资林业的信心, 真正解决了林木产权不明晰、林木转让不规范等问题, 有效地减少了林地林木权属争议和盗伐滥伐林木案件的发生。“十五”期间, 全市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成灾率降低了近50%;各种盗伐、滥伐毁坏林木的现象和案件以2%~3%的幅度逐年减少, 全市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60万m3, 较“九五”期间的330万m3增长了39.4%, 实现了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4 影响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及深化改革的对策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一些制约林业生产发展和林农增收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 亟需解决。一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滞后, 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 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不畅, 林业资源优化配置难以根本实现。二是目前承包经营的业主中, 绝大部分为个体经营者, 资金相对不足且贷款较难, 造成后续资金短缺, 生产持续投入难以为继, 限制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三是管理粗放, 经济效益低。有些业主经营粗放, “靠天管树、自然成材”的做法较为普遍, 造成树木生长缓慢, 质量不高, 低产林比重大, 有的形成了残次林, 林地的经济效益不高。四是由于山区立地条件较差, 造林投资大, 效益回收期长, 致使部分荒山无人承包, 即便有业主承包, 经多年努力, 不见效益, 挫伤了其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甚至放弃经营。五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较低。由于林业科研推广经费不足, 造成一些林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不能及时推广应用于林业生产, 使造林成效受到一定影响, 部分林果产品已不适应市场需求, 直接影响到经营者收益。

4.1 政府要加强服务指导

林业作为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 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 更需要社会各种资本的注入和全民的参与。当前, 政府规划指导, 农户积极参与, 大户投资经营, 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既解决了树与人连心的根本问题, 又实现了承包者与农户的双赢。这种方式需要政府加强指导, 大力推行。

4.2 落实优惠政策, 减轻林业税费负担

要严格执行和规范国家已出台的各项林业税收优惠政策, 激活四荒经营机制, 解决投资主体与收益主体不明问题。对经营承包业主能减则减、能免则免, 轻税薄费, 使务林者得利, 经营者受益。

4.3 确立和完善对非公有制林业的信贷支持政策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 国家将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 各级政府要探索建立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金融部门要放宽贷款条件, 积极稳健的推行林业实物抵押贷款政策, 扩大面向经营业主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 支持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4.4 要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在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 要把广大林农作为改革主体, 走群众路线, 坚持以群众“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标准, 做到体现民意, 谋求民力, 符合民心。在改革保障上, 及时予以确权发证, 以法律形式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 促进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非公有制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5 建立林地流转机制

要把速生丰产林、农林间作、经济林作为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来对待, 根据群众意愿, 按照“树随地走, 谁造谁有”的原则, 鼓励农户之间实行土地互换、自由结合等形式, 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要认真落实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的政策, 以此来调动群众参与植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4.6 要建立规范有序的森林资源流转市场

要对林改后的山权、林权、林地、林木进行登记、评估, 使广大林农和荒山承包经营者能够通过买卖、转让、抵押等形式, 形成真正的林业发展要素市场。同时要建立监督机制, 加大对部分以吸纳社会资金为主的投资造林公司监管力度, 为投资林业事业的广大市民和群众当好参谋, 把好关, 防止个别不法分子以开办造林公司为名, 从中谋取不法之利, 严重挫伤广大群众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摘要:围绕许昌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 全面总结了全市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取得的成效, 并分析了存在的实际问题, 提出了今后林权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3.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 篇三

【关键词】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创新人才

实验教学在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以来,我校实施了实验教学改革,旨在更新实验教学观念,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经过近几年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旨在围绕如何对《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这门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谈谈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一、本门课实验教学的历史

因我校的动物科学专业过去一直为专科教育,重在实践技能的指导和培养,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与科研相对比较滞后。自从2002年我们开展本科教学以来,过去的问题便一一凸现,尤其表现在实验教学方面。过去的实验教学模式阻碍了實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作用。

《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这门课程完全为实验教学,它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实验教学观念落后,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略了实践的能动性,把实验教学看作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二是实验室管理体制不科学,大多数实验室依附于理论课教研室,建设规模偏小,强调各自的完整性、独立性,致使内容重复,资源浪费,效益不高;三是实验内容陈旧、方法单一,一般仍以验证性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实验相对较少,而且沿袭封闭、被动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四是实验仪器落后,大多仍为最常见的分析仪器,现代的、先进的分析仪器几乎没有,而且教学多为演示,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为了实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我们的本科教学水平,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的人才,本门课程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本门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近年来,动物营养教学教研室就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开展了教学方法大讨论,研究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教学方法和考试的改革等进行了一些尝试。

1.改革实验教学体制,优化资源配置

由于我们的实验室原隶属于教研室,致使不同程度地存在仪器设备配套性差、功能单一等问题,且因管理层次多,制度和措施难于落实,从而影响了实验室建设及仪器设备的开发、应用。由于资源不能共享,有的实验室只能多人合做实验;而有些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又处于闲置状态,导致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为此,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要求,我院对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饲料卫生实验室就直接由实验教学中心管理。这样就有利于各个实验室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对我们饲料卫生实验室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实验方法的改革和实验内容的更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

首先是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较大改革,打破了按课程设置实验项目的传统做法,把实验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操作训练、仪器分析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时淘汰了过时的、低层级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学科前沿领域或由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实验内容,以及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消化代谢实验、小动物的饲养实验、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等,使其比例应达到30%以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应力求内容新颖,既要做到纵向知识的相互联系,又要体现横向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狠抓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前提下,使学生得到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手能力训练,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同时结合我校的饲料企业化验员执业资格考试认证工作,定期举办饲料分析及检验培训班,并进行实验的开展和培训,激发了学生对饲料分析技术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尽量少讲,给学生更多独立操作的机会。这样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积极操作,认真观察,主动向老师提问,同学间也是互帮互学,除完成老师规定的各实验任务外,很多同学都愿意多做一些额外的实验测定,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同学们都会有一种满足感。

其次,要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推动实验室全面或部分对学生开放;为此,学校和学院加大了投入力度,对学生全面开放了实验室,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并鼓励同学们积极申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让学生在整个实验中得到真正的锻炼;第三,逐步购进了许多先进的、精密的仪器,如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且学校也加大了投入的力度,提供了专项的实验室开发基金进行资助,以满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第四,实验成绩也不仅仅是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结果来给,而是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考核,基础理论考核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40%,技能考核占40%,且对实验分析报告提出了要求,不能单纯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而应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找出实验现象的内在联系等。

三、亟待改进的地方

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所学的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知识得到了一次全面的综合与应用,另一方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练,增强了自信心,为今后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科研设计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是我们第一个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些许的不足,比如其中的营养成分测定内容中删除了部分常规指标的测定,就加入了一些纯养分的测定,使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其测定的方法和原理,学习和操作起来十分吃力。另外,由于《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自成一门课程,在实验教学的编排上与各学科的理论教学脱节,这就造成理论教学还没有学到的内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就要学习到,这给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老师教很费劲,学生听就更难理解。这就需要在安排教学进度时注意,尽量把实验教学课安排在相应内容理论教学之后。同时,要积极引入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开展CAI模拟教学,缩短实验时间,增加实验项目,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等。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型实验室的建设,尽早建成一个能满足研究生教学的、培养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科研型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朱孝钦,杨明,胡明辅.实验教学与管理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5):84-85.

[2]郑爱榕,陈清花,陈慈美.开设海洋化学综合性设计性教学实验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1):18-19.

[3]陈金坤.改革实验教学,培养科学素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0(1):77-79.

[4]王丽民,张泽华.指导纺织专业综合性实验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2004,23(5):58-59.

[5]郭锦明,何群,夏新华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情况及调分析[J].药学教育,2004,20(1):56-58.

[6]张丽萍,陈珊.改革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4(4):114-115.

[7]赵瑞兰,马铭,彭建辉.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1):20-21.

4.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 篇四

陇西县作为全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8个试点县之一,在省市医改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全面贯彻中央“保基本、打基础、强基层”的医改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医改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工作成效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展顺利。一是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2.6万人,参保率100%,实际报销比例 77.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10年参保4万人,参保率96.7%,实际报销比例51%。2011年已参保人员达3.7万人,参保率90.1%,目前报销比例达60%以上;2011年,新农合参合人数35.8万人,参合率95.19%,实际报销比例从2006年的37.02%提高到目前的64.23%。按照医改政策要求,将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在全省率先降低了儿科起付线。二是门诊统筹全面开展。根据省、市有关精神,县上建立完善了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方案,取消了居民医保个人帐户,并根据不同病种,对符合政策范围的门诊医疗费用依照每人每年不超过1000元和3000元两个标准,按50%的比例予以报销。县上在2010年积极探索新农合门诊统筹运行方式的基础上,2011年制定下发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方案》,普通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参合农民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80%。截止2月底,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8605人,补偿金额43.4万元。三是基本医疗筹资标准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140元提高到160元,在校学生由100元提高到120元。新农合人均年筹资水平从2006年的50元提高到2011年的230元。四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有效开展。2010年,全县共救助城乡贫困患者2694人,发放救助金1432万元,资助1.7万人参保参合,人均资助参保参合资金达到30元。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一是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有序进行。做为全省首批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8个试点县之一,在省、市有关会议召开之后,及时对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药物进行库存清理,对基层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了3次集中培训。在省、市政府及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从2010年5月25日起,在 19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8个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据统计,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全县共降低就诊群众药品费用178.6万元。二是药品二次议价顺利完成。于2010年6月完成了全县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药品二次议价工作,共确定配送企业12家,药品1695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1044种。据测算,通过药品二次议价,全县药品采购价格比省级招标采购价格下降了33.25%,比2009年我县招标采购价格下降了17.38%。三是药品配送趋于规范。根据医改方案,县上及时成立了县药品配送管理中心,核定事业编制7名。制定出台了《医疗机构药品配送管理实施方案》,确定由成功竞标的12家配送企业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全部药品进行统一配送,并将县级医院使用的基本药物也纳入企业配送范畴。为切实规范企业配送行为,确保药品供应不断档,县上又制定出台了《药品配送企业阳光积分监督考核办法》及《药品配送医疗机构监督考核办法》,规定每月由县药品配送管理中心对药品供应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对配送不及时的企业进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直接取消配送资格,确保了药品配送工作的规范、合理、公开和透明。四是积极开展药品质量监管。在药品二次议价时,县药监部门提前介入,审核竞标企业资格,建立了药品配送企业档案。在日常监管中,药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584人次,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792户次;抽检基本药物目录药品21批次,不合格4批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61起,罚没款2.2万元,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32份。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硬件建设方面。县上紧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并认真实施各类卫生项目,基层医疗服务硬件建设得到了有效加强。2008年以来,争取并实施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项,累计总投资5559万元,总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2008年以来,为基层医疗机构共配备各类医疗设备3265台件,总价值700万元,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配备的8辆急救车也已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软件建设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本地培训等多种人才培养途径,切实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2010年,先后共选派147名业务骨干到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培训,24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全省全科医师、护士转岗培训,106名医务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参加了高一级专业学历教育,对全县248名乡村医生委托属地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培训,全年共邀请省、市医疗机构专家指导业务工作26人次。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县上积极与上级医疗单位衔接,全力搭建县内医疗单位与省内知名医院间对口帮扶平台。2010年,在首阳中心卫生院建成兰州军区总院帮扶基地,开创了全市军地共建医院的先河。县一院与兰大二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促进了县一院学科建设的创新发展。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帮扶基地于今年1月在文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属全市首家中医药领域内的对口帮扶基地。资金补偿方面,县上严格执行省、市有关规定,将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或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10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财政一般预算补助1455万元,较上年增长1.92%,基本保证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的正常发放。乡村一体化管理方面,县上结合对村医的管理实际,严格按照“五统一两独立”(即统一行政、统一业务、统一财务、统一药品、统一考核、法律责任独立、财务核算独立)的工作要求,以云田二十铺村卫生室为模式,对基础设施优,村医业务素质高,工作开展好的村卫生室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截止目前,全县78家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力争年内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达到70%以上。

(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稳步推进。县上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细则》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考核办法》两个指导性文件,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在县疾控中心设立了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督导和考核等具体实施工作。同时,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培训,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多万份,占任务的100.1%,其中重点目标人群建档管理7.9万人,占任务的106%; 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1.7万人,占任务的100%;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6104人,占任务的122%;乳腺癌检查1210人,占任务的60.5%;对3498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占任务的79.5%;为3117名农村育龄妇女免费投服叶酸,占任务的137.9%;为1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占任务的100%;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共检测孕产妇3806人,占任务的79.3%。共下拨使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909.05万元,及时兑现了村卫生室人员每村每年6000元的补助经费。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完成。一是科学核定编制。坚持按需设岗、精干高效的原则,通过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及岗位等基础资料信息进行认真摸底,全县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核定编制449名。二是公开选拨领导班子。为切实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工作,县上制定下发了《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实施办法》,对2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岗位于2010年7月进行了公开选拨,竞聘产生的乡镇卫生院院长于8月10日全部到任。以乡镇卫生院院长选聘为契机,结合卫生系统内部考察结果,兼顾公选成绩,通过综合考评,将28名优秀的卫生系统干部职工选拔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副职领导岗位。三是全力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的工作机制。县上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陇西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全县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制定工作方案、考试考核、民主测评、考察聘用等9个程序,全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对未聘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4人采取了卫生系统内统筹调剂,对11人办理了提前退休和离岗退养,7人鼓励自谋职业,确保了和谐稳定。四是兑现绩效工资考核。根据省、市关于绩效考核的有关精神,县上制定印发了《陇西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分为机构考核和人员考核两类。机构考核由县卫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结果按照分值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作为各级财政补助经费扣减(10%)和奖惩(排名前三3位的按照2:1:1发放奖金)的依据。人员的考核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按月和按年进行,绩效工资按照“突出一线,兼顾平衡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将人员分为公共卫生服务(防疫、妇幼)、基本医疗服务(临床、护理、医技等)和后勤保障窗口服务(财务、司机、总务、药房人员、合管科人员)3大类,绩效工资构成按照基础工资占70%、岗位工资占10%、奖励工资占20%的标准核发。

(六)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陇西自然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和发育,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美称。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都两中心”目标定位,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按照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医改办《在深化医

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县上加大落实力度,完善配套措施,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大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根据省、市《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和《中医科室建设标准》,在县卫生主管部门设立了中医股,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县级各综合医院均设置了中医药管理科、中医科、中药房和中医病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45%的基层医疗机构设有理疗科和煎药室。同时,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在县疾控中心设立了中医药疾控科,县妇幼保健院设立中医保健科,县卫生监督所设立了中医监督科,有效发挥了中医“治未病”的传统优势,提升了中医药普及运用水平。二是着力打造中医药特色品牌。县上把创建中医药特色示范机构和培育名院、名科、名医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中医药服务品牌。全县有9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村卫生室开展了中医药特色创建活动。2010年开始创建中医老年病专科和针灸康复专科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目前已建成1个省级重点针灸理疗专科、1个市级重点中风病专科。三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运用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疾病工作的通知》,县上积极开展“西学中”、“中学典”和“师带徒”等活动,启动实施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遴选指导老师29名、继承人67名,先后有 8人被评为省乡村名中医,11人被评为市名中医。切实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培训力度,2010年,共选派8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省中医学院适宜技术师资培训班,县内共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20项,受训人员437人次。通过技术培训,有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应用12项中医药适宜技术,9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至少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今年1月,文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建成了中医康复理疗馆,截止目前,共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320人次,减免医药费用2.8万元。四是推广使用中医药验方处方。在认真做好省卫生厅关于《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的基础上,县上组织了20名中医药专家,以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编印了12个中医验方,在全县进行推广使用;各医疗机构也按照疾病谱排序和县域地产中药材资源,编写了10个能治疗当地常见病的中医药处方和方歌印发各医疗机构,并组织乡、村、社区基层卫生人员,对处方的加减辩证运用进行培训。通过中医药验方处方的推广运用,全县各医疗机构中医药使用比例较上年明显提高。2010年,各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人次达16.68万人,其中门诊15.7万人次,住院9800多人次;中医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632.1万元;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由13.02%提高到22.87%;门诊中医药使用比例由13.27%提高到21.46%;住院中医药使用比例由17.14%提高到24.2%。五是严格落实中医药费用报销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省卫生厅新农合医保对中医治疗常见病给予全额报销的政策,2010年,新农合中医药总共报销2586人次,报销金额970万元。

(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有效加强。县上认真贯彻省卫生厅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工作的22项制度,切实执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分析机制,先后健全完善了《医疗服务有奖举报制度》、《医疗机构检查结果共享制度》、《医疗机构不良业绩记录制度》等规章制度,将“四个排队”和 “八个排队”结果及时予以公示,纳入绩效考核范畴,规范了医生用药行为,减轻了患者负担,过度医疗得到有效治理。根据对全县各基层医疗机构2009年第四季度与2010年第四季度排队结果分析比较: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由20%提高到26%;平均住院费用由850元下降到660元;平均门诊费用由31元下降到22元;门诊输液人次由15%下降到11%;单病种平均费用由1231元下降到1059元;患者满意度由95%提高到97%。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省、市医改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经县编委批准成立了“陇西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核定编制3名,具体承担全县医改日常工作。为建立权责明确、协调有效的医改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县上制订印发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包保”责任制实施办法》,确定了县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包保”基层医疗机构名单,切实健全了分工协作机制,明确了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医改工作启动实施后,县上及时召开了动员会议,对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省、市领导对我县医改工作也高度重视,多次亲临陇西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切实了解工作动态,掌握医改难点,县委、县政府主

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深入研究讨论,及时协调解决,确保了全县医改工作有序推进。县医改办也经常召开医改成员单位座谈会,听取工作建议,研究制定医改措施,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二)制定配套政策,靠实工作责任。在深入调研测算、准确掌握县情实际的基础上,县上经过深入研究,多方征集意见,根据《甘肃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先后编制印发了操作性强的“一主五辅”医改文件及《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等5个配套文件,细化了工作措施,靠实了工作责任,为医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为切实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县上制定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了《农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和《城市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制度,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障范围,规范了工作程序。

(三)开展调研摸底,加强督促检查。为切实摸清全县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数据,县上组成专门工作组,深入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面调研,特别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财务收支、债务等方面开展详细调研,对主要指标数据进行了认真测算和核对,为搞好医改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翔实资料。同时,县上领导非常重视对医改工作的检查督促,多次亲自带队或安排县医改办组成督查组,对全县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和医改各项任务进展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对整改过程坚持跟踪督办,确保了整改措施的有效落实。

5.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 篇五

在近日结束的研究生招生复试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油气储运方向、石油加工炼制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分别高出同类学术型研究生15分和4分,录取第一志愿率达10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进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取得的成效。

据介绍,从开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部批准该校在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3个工程领域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学校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企业需求,强化教师队伍和实践环节建设,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理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创新性、职业性、国际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招生环节,学校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拔制度;在培养环节,设计了“课程教学+实践训练+论文就业”三年三段式格局,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体系上,构建了“基础理论+多专业模块”体系,专门开设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课程的实践类和实验类课程,突出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三个学科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建设和完善,建设了以通用性、综合性、交叉性、关键性为特征的.本硕博一体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建立起合作关系,先后建立78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企业工作站)和3个海外联合培养基地。

6.“两整治一改革”工作成效 篇六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精神 巩固拓展“两整治一改革”工作成效

贠小苏讲话 王世元传达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 王寿祥主持 甘藏春胡存智出席

2011-02-26 | 作者: 记者 周怀龙 张 晏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2月25日,部召开国土资源系统2011年“两整治一改革”工作视频会议,传达并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部署2011年“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会上强调,全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国土资源领域反腐败专项行动,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巩固拓展“两整治一改革”成效,努力取得廉政专项行动新成效。

视频会上,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总结回顾了“两整治一改革”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并对2011年工作进行了部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传达了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会议由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王寿祥主持,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胡存智,中央纪委、监察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2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两整治一改革”工作情况报告上批示指出,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严格执法和监管,就必须造就一支廉洁从政、严格要求、严明纪律的干部队伍;开展国土资源领域的反腐败和综合整治工作,抓到了队伍建设的根本。

徐绍史指出,温家宝总理的批示,是对国土资源部“两整治一改革” 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有力鞭策,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工作、培养好队伍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系统上下一定要深刻领会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入推进“两整治一改革”,履行好国土资源管理职责,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徐绍史强调,要持续深入推进“两整治一改革”工作。一是要努力巩固拓展2010年“两整治一改革”的工作成果。要对2010年推进的廉政风险排查、防控体系建设和自查自纠工作展开一次“回头看”,专门分析、认真梳理、检查纠正疏忽和漏洞。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对国土资源管理核心业务、关键岗位、重点环节存在的漏洞进行梳理。二是要着力解决一些突出问题。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作风不端正、行为不廉洁、办事不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要着力解决在土地、矿产领域事关群众和企业权益的问题,如征地拆迁、矿权出让、资源整合等方面的问题;着力解决在日常工作中吃拿卡要,权钱交易、收受贿赂、贪污腐败等问题。他强调,开展“两整治一改革”工作要严格要求、严肃纪律,边整治边教育,边整治边查改。三是坚持抓机关带系统,以系统促领域。

在“两整治一改革”工作中,机关要走在前、做表率,带动整个系统;系统的“两整治一改革”工作要持续深化,向国土资源领域延伸,促进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四是深化对反腐倡廉特点规律的认识。要总结把握、归纳提炼、深化认识,只有把握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工作的规律,才能真正提升工作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绍史强调,要把“两整治一改革”、创先争优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他指出,“两整治一改革”和创先争优是一体两面,都属于党建的范畴,不但应该而且完全可以结合好;党建工作的任务是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促进业务。因此,要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结合,把握业务工作和权力监督的薄弱环节,统筹兼顾“两整治一改革”、创先争优和业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同步推进,这样才能避免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一般化,切实提高国土资源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真正破解“两难”,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宁夏国土资源厅以及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等六个单位负责人在主会场分别作了典型发言。

7.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 篇七

一、网络工具与课前预习环节的结合

初中英语教师若能在教学前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找到学习的重点, 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提高。教师可用网络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预习。目前, 微博、博客、微信等工具都有推送的功能, 教师可在教学前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英语材料或观看一段多媒体视频, 让学生看完以后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在看材料、看片段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做好预习的工作。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Food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看了一段英语纪录片, 该纪录片中描述的内容如下:

……

However this is not the end, in 2008, a huge scandal of milk powder in China came out.During one night, people were suspecting every kind of milk.They didn’t drink milk and yogurt until the government tested all of brand of milk in the market.When is the end?When the Chinese people can eat food without any worry?

……

该英语纪录片讲述了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 这是学生们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这个纪录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学生就会乐意看教师推送的纪录片。他们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 将会接触到与Food这节课有关的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 他们就能回答出教师布置的习题。教师检查了学生做的课前习题后, 将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此时, 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

教师把网络学习与课前预习的环节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 学生将能在课堂上抓住学习的重点。

二、网络技术与课堂学习的环节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情境。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创建学习情境的方式。

以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This is me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 让学生根据游戏背景展开英语对话。教师播放下载的多媒体音频, 音频中传来列车运行的声音、乘客交谈的声音、乘务员服务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创建一个身份, 学生将以这个身份去与身边“素不相识”的人交谈。有两名学生的交谈片段如下:

……

A:So you want to start your career life two years later, and What’s your ideal job?

N:Eh, Indeed currently I don’t have too much plan about my future.But I think it may be related to my major.

……

教师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 能够创建出一个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会受到多媒体声、光技术的冲击, 他们会迅速地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

三、网络资源与知识拓展的环节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 可布置学生阅读英语材料, 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目前, 网络上有大量的英语资源, 教师可应用网络技术下载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料, 供学生阅读。

以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Finding your way一课时, 引导学生阅读一篇与环境相关的资料为例。该资料描述的是北京目前的天气环境, 这是学生们很关心的问题。一名学生阅读了资料以后, 写出了一篇文章, 其片段如下:

……

It’s a complex problem I think.Air pollution is coursed by gas exhausted from the factory, the rubbish, the gas from cars and so on.The government should publish laws regulations to place restrictions on the factories.After all,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change the ways of manufacturing.You know, our country has started this.

……

初中英语教师可把网络资源与知识拓展的环节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英语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8.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 篇八

【关键词】灌区;管理机制化;改革;思考

1.灌区基本现状

桃曲坡水库是一座以防汛、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生态旅游为主的中型水利工程,承担着铜川、咸阳、渭南3市4个县区17个乡镇198个行政村40.03万亩农田灌溉任务,灌区隶属于省水利厅,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专管和群管相结合管理机制。管理局按防汛抗旱、农业灌溉、工程建设和多种经营四大系统设立管理机构,管理支渠以上工程,斗渠及其以下的田间工程主要是由各受益区群众进行管理。

2.灌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桃曲坡水库建成运行以来,在抵御水旱灾害和发展区域农业发挥骨干工程整体效能。但是灌区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突出,主要有:工程老化失修,运行困难。灌区虽然经过更新改造,工程老化问题有所改善,但是由于灌区线长面广,投入资金有限,工程老化问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支渠的衬砌率仅为35%。同时为解决灌区水源不足,管理局筹资和贷款修建了马栏河引水工程,由于水价不到位和水源不足等因素,灌区经济入不敷出,防汛抗旱、水保治理等公益性工程管理无固定的资金来源,使管理局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职工队伍不稳定。至2004年底,灌区累计拖欠职工养老保险332万元,医疗保险10万元,职工津贴兑现不到位,社会保障程度低,队伍不稳定因素逐显。这些都成为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3.灌区主系统改革与成效分析

3.1灌区主系统改革情况

2005年3月桃曲坡灌区被确定为省级水管体制改革试验点单位,管理局经过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人员、岗位定编及经费管维修养仿经费的测算,制定了《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7年6月,省编委对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进行批复,核定桃曲坡灌区为管养分离单位,设立具有公益性质的管理机构及自收自支的农业灌溉和维修养护队伍,同年9月,灌区在内部进行定岗定员和全员招聘,先后组建了具有公益性质的管理局机关,编制为43人,为全额事业单位,下设8个职能科室,组建了管理局下属和农业灌溉和维修养护大队,实行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农业灌溉下设总站,总站下设4个组和13个灌溉管理站,同时将管理局兴办的铜川供水公司转制为企业,独业经营,自负盈亏,在机制改革的同时,灌区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探索,对事业性质编制人员仍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局属企业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提高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2灌区主系统改革效果

通过主系统改革,规范了单位内部机构设置,界定各部门职能,理顺了内部管理机制。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改革前明确岗位职责,依据岗位职责确定各岗位的任职条件、工作标准和享受待遇,突出了以岗定薪和按岗付薪。各单位人员结构更加合理。通过改革,机关人员得到了精简,一线人员得到充实,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及各类人员的年龄、性别比例更加合理,同时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使命感,在改革中,一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到更有利于发挥特长的岗位上去工作,也激发了一大批干部职工的上进心和干好本职工作的决心,有利于促进全局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地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改革结束后,管理局对职工实行合同管理,修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使单位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4.基层(支斗渠)管理体制改革与成效分析

4.1基层(支斗渠)管理体制改革

桃曲坡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8年至2005年,主要以个人承包经营为主体的改革试点,管理局按照“明晰所有权,拍卖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在灌区推行以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间有股份制、拍卖使用权和农民用水协会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支斗渠改制工作,截止2005年,灌区完成了61条斗渠改制任务,承包51条,股份制改造1条,拍卖使用权1条,农民用水者协会9条,涉及农户4.65万户,恢复灌溉面积3.65万亩,参与改制68人,基中职工30名,社会人员38名。第二分阶段从2006年至今,主要以用水户广泛参与的农民用水协会为主体的改革推进阶段。在省厅《关于加快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意见的通知》政策指引下,灌区确立了支斗渠改制的主导方向,大力推进农民用水协会,增强广大用水户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意识和促进农民用水积极性,有力地推进未级渠系民主化进程。

4.2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多元化投资体系建立。未级渠系中原来的段级管理改变为用水户直接参与管理,用水户自己投资管护渠道的意识明显增强,农民用水协会在灌区中低产田改造中,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到工程建设,多方投工投劳,投入机械为田间工程建设付出辛勤劳动。同时工程管护责任得到落实。2009年4月,灌区深化其改革,组建工程维修养护大队及所属8个分队,专职负责灌区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将灌区渠道划分标段,通过竞争实行职工分段个人承包,落实102名管护人员,建立管养结果与管护经费和职工工资兑现挂钩,费用包干,超支不补、结余归已的管理机制,出台《维修养护实施管理办法》、《维修养护质量标准》和《维修养护考核办法》,实行目标进度管理,建立严格三级考评体系,由于机良性机制建立,每个养护人员每天坚持上渠巡查,定期对渠道树木和渠堤杂草进行修剪,对渠堤渠坡进行培土养护,清理渠底淤泥,保证设施运行安全可靠。

5.灌区水价改革与成交分析

水价改革是件民生工程,关系到用水户的切身利益,灌区将深化灌区水价做为灌溉管理工作重点来抓,将水价明示与灌农。明确了民营水费中的群管费、基层管理费和浇地费,规定了渠道清淤费,并对其进行张榜公布, 同时确立了一价到户的终端水谷体系,建立了一价计费制度,有效地遏制了灌区收费过程中的“乱加码、乱搭车、乱收费”现象发生让灌农用上放心水,缴上明白钱;并实行按时计量收费,取消按亩收费,使送水、计量、结算、开票到户及张榜公布的“四到户一公布”制度落到了实处,通过近几年灌季运行,灌区群众亩次水费较以前平均下降12元,亩次灌水定额平均降低80-90元。

6.结论

9.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 篇九

咸阳市高度重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省改革要求,合理划分执法职责,整合归并管理机构,下沉执法重心,着力构建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目前市县两级改革工作基本完成。省政府对该市改革工作进行了实地督查,认为该市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力度大、进展快、亮点多,特别是机构综合设置、市区权限划分、县级改革推进、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等工作成效明显,改革工作总体走在了全省前列。

紧牵“牛鼻子”——合理划分执法职责

管理执法事项梳理和市区执法权限划分是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的基础,也是改革的难点。为此,该市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深入调研论证。此次改革任务重,涉及面广,中央改革意见刚刚下发,该市就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赴西安、宝鸡等城市调研学习改革经验,多次与市综合执法局沟通对接,较快提出了市区执法权限划分的意见建议。随后,组织市级住建、城建、环保、食药、公安等涉及权限划分的部门以及秦、渭两区相关部门单位召开不同范围的会议,就权限划分广泛征求意见,送请市法制办逐项审核,在法律法规层面论证把关,为合理划分市区执法权限奠定了坚实基础。科学划分市区权限。根据中省改革精神,结合近年管理执法工作实际,认真摸底梳理城市管理执法权,最终确定市区范围内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涉及13类236项。按照审批和监管执法相匹配、涉及城市整体功能不可分割的原则,除部分执法事项由市级机构承担外,将大量容易开展且基层能够履行好的事项交由区级承担,涉及物业管理、住宅室内装修管理、房产经纪管理、环保、市容环卫管理、工商管理、水务管理、食药管理、交通管理(部分)、绿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分)等领域11类131项职责。同时,在职责划分过程中,确保市区之间城市管理执法职责无缝对接,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合理划分县镇(办)权限。广泛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关于县级城市管理执法机构设置的意见》,明确县级城市管理执法局(县城乡市容环境管理局)主要负责城区主干道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指导、监督、考核镇(办)环境卫生整治和处理重大综合执法案件工作;城区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背街小巷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主要负责城乡规划、县城建设工作,通过委托形式明确各镇(办)继续承担村镇规划建设、环境卫生的管理及其日常综合执法工作;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机动车辆侵占城市道路、违法停放等的行政处罚权仍由公安交警部门行使。

着眼“大部制”——综合设置管理机构

按照中省改革精神,优化整合市县城市管理执法资源,积极构建大部制城市管理执法体制。综合设置市级管理执法机构。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整合,设立市城市建设管理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主要负责全市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研究拟定有关政策,对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进行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其下设城市管理执法支队,主要承担市区城市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等执法工作及跨区域或重大复杂案件查处工作。统筹设置县级管理执法机构。县级政府均在机构限额内综合设置了城管执法管理机构,推行城市管理、执法一体化。其中,秦都、渭城两区将市容环境管理局改设为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加挂市容环境管理局牌子;兴平市设立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加挂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牌子;乾县、武功、三原、礼泉、永寿、彬县、长武、旬邑等8个县在县城乡市容环境管理局、县城市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加挂县城乡市容环境管理局牌子。同时,按照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淳化县设立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挂牌。各县(市)整合组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隶属县(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城乡市容环境管理局)管理,按区域下设3-5个中队,具体承担区域综合执法工作。

注重“强基层”——确保执法力量下沉

在市级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中,注重确立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将原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派出机构秦都、渭城城管综合执法队改称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并交叉下划至渭、秦两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区市容环境管理局)管理。同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人随编走,将市级两个执法队130名编制及工作人员全部下划两区,实现编制和人员力量下沉;同时,在秦都、渭城两区街道办的市容环境管理所加挂城市管理执法队牌子;各县市在镇(办)的村镇建设环保管理站加挂村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牌子,实行县(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与镇(办)双重管理,以镇(办)管理为主,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基层执法体系,基本实现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全覆盖。

用好“数字化”——发挥城管指挥中心作用

10.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效 篇十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学 探究模式 改革 方法

前言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我国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与重点发生了变化,如何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进行全新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是不同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工作目标。中学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开发学生潜在的英语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与目的,更自主地投身于中学英语学习。本文选择强化教学探究模式改革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引导学生进行全面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一项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中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学龄的学习者,对于预习工作并不陌生。在进行中学英语教学之时,为了使其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英语预习,完成预习目的。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学生独立对未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探究,从中发现问、解决问题,完成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根据中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预习行为进行规范,但绝不干涉。比如说在学习高中英语Friendship这一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友谊或者情感的相关英语单词,了解并可以简单地利用情感表达的句式,发现中西方情感表达方式或者社交方式的不同之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英语课文进行有目的性的预习,以此为问题或者线索去发现课文中的英语知识。依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这就使少数民族的学生摆脱英语学习的迷茫,发现单词与短语,进行简单的口语练习,形成立体的英语学习规范。久而久之,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学生会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之前,完成自主探究。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与讨论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估,保证每一个小组中的学生的总体英语学习能力保持在一个水平之上。利用可以进行分组讨论的学习话题,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英语知识进行讨论,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一般来说,小组学习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小组成员对所学习的英语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提出,找到讨论的重点,确认小组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对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得出讨论的结果。第三,学生进行总结发言,小组与小组间进行问题的讨论,促使英语学习升级。比如说,在学习Computer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一位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关于电脑的认识进行阐述,运用课文中学习到的语法与句型,锻炼自己的英语交流能力。学生在与他们进行交流之时,会发现自己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探究问题与讨论话题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引导学生进行师生探究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教师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参与人员。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不仅要与自己的同学进行交流,更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教师在英语专业学习方面拥有更多的经验,交流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师生的探究要建立在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上。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能命令学生在自己的思路上强行学习,而要在平等的关系之上进行有效的讨论与沟通,实现共同进步。比如在学习First aid时,对于急救而言,高中生的经历并不多,教师作为成年人,在急救知识方面有着更多的认识与经验。因此,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更有利于课堂成效的提高。学生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比如说:“Mrs.Li,do you havethe experience on first aid? Howwas your feeling? What have youlearned from the the experience?”学生的提问也是对英语单词与语法的运用,在提问的过程中,其逻辑思维得到调动,鉴于提问对象是教师,学生会更加严谨地对待英语讨论的过程与结果。另外,教师也可以抛砖引玉,自行进行介绍,实现感情的沟通与知识的传授。比如说,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对自己first aid的经历进行介绍,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Have you had an ex-perience offirst aid like mine?Let’s share it with classmates.”学生在教师的带头作用之下,更愿意进行自我经历的分享,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的探究。

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强化教学探究模式的改革,不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更要重视教学评价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价可以完成对教学活动的反馈,分析学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这样,中学英语教学的成效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是唯一有权利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的人,考试是教师乐于使用的教学评价手段。但是,在教学探究模式的改革中,这样的评价现状需要被改革。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自主发现其学习行为中的不足之处,针对不好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共同讨论出良好的学习对策,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比如在进行TheOlympic Games这一课程的评价之时,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式的评价与分析,对相关词语进行补充,纠正自己或者同学进行表达时出现的语法错误。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双语班的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看法。探究式的教学评价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成效的提高。

五、小结

上一篇:一年级入学感言下一篇:项目反腐倡廉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