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教育的认识

2024-08-01

浅谈我对教育的认识(精选8篇)

1.浅谈我对教育的认识 篇一

浅谈我对翻译的认识

翻译是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一种语言的文字是语言符号,而附着于这种语言文字之上的非语言符号便是文化。翻译便是将一种文字符号转换为另外一种文字符号的过程,但是翻译不仅仅是要替读者解读原文的语言符号,而且还必须破解原文的非语言符号也就是文化内涵,所以只有深刻细致的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讲语言的文化底蕴表达出来。

翻译的分类论述的内容杂而多,包括口译和笔译,口译又包括交替口译、同声传译、耳语传译等等。

翻译按方式来分,有汉语译成外语和外语译成汉语两种。翻译按翻译客体性质或文体分,可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文学翻译强调文学作品文本的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风格、价值观和思想,再显的是原文作者的精神活动和语言艺术美,这些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故事、叙事文学、散文等;非文学翻译涉及的内容和学科知识十分广泛,强调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知识、事实、事件和信息,再显的是实用性事实、信息的交际性和功能功利。翻译按翻译工具形式来分,可分为:口译和听译、手语翻译、视译和笔译;口译是一种促成分属不同语言的人们有声言语交际活动,口译与笔译相对,按传送方式分为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耳语传译;按场合和内容可分为外交口译、技术口译、学术口译、工程谈判口译、会议口译、陪同口译、法庭口译、媒体口译、商务口译、社区口译;按就工作性质而

言,口译可以划分为外事翻译、军事翻译、商贸翻译、医学翻译、联络翻译、会议翻译、法庭翻译、技术翻译、展览翻译、导游翻译、生活翻译等;听译主要针对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上,利用短时记忆和简要的笔录进行即时翻译;手语翻译可分为手译、口译和手语手译三种类型。手译是把健听人的口语翻译成聋人手语传达给听力障碍的人。手译一般用在谈话、开会、讲课、新闻联播等场合。口译是把聋人的手语翻译成健听人的口语和书面语。口译一般用在聋人作报告、聋人企业家的业务洽谈、座谈会等场合。手语手译在使用两种不同手语的聋人之间把一种翻译成另一种,如将中国手语翻译成美国手语等;视译是指同传译员拿着讲话人的发言稿,边听发言、边看原稿、边进行同声传译。需要注意的是口译、听译、手语翻译和视译均不属于本书探讨的范围。翻译按翻译主体来分,可分为:人工翻译、机器翻译、机器辅助翻译、人机交互翻译,以及网络辅助翻译 等;人工翻译主要是指译者借助工具书,利用一定的翻译知识和技巧完成翻译的整个过程;机器翻译,又称自动翻译,就是利用机械(主要是计算机)按一定程序自动进行自然语言之间的翻译过程,它主要是建立在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数学等多门学科基础上,可以分为:语料库辅助翻译、读者型机器翻译、作者型机器翻译;机器辅助翻译,或称计算机辅助翻译,是指“译者运用计算机程序部分参与翻译过程度一种翻译策略” 它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翻译记忆技术来实现翻译过程,计算机辅助翻译根据辅助工具还可以分为:电子词典翻译和软件辅助翻译等;网络辅助翻译,也称在线翻译,主要是指

利用互联网资源、在线词典和编程、协议完成翻译的一个实时查询、浏览、翻译系统;等等,还有很多分类。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翻译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翻译的目的是什么?翻译不仅仅依靠语言学,因为第一翻译不单单是甚至并不主要是语言的过程,第二,语言还没有提出真正针对翻译困难的问题,因此,翻译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译者应该按照目的的指引,考虑一切与翻译有关的因素,从而选出最适合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达到预期目的,也就是说,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中西方的交往与联系日益密切,因此翻译者本人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这对推动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就词汇翻译、短语翻译、句子翻译等方面分析了文化知识对其的影响,旨在说明英语翻译与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进一步强调翻译者的文化常识在翻译工作中的重要性。

翻译的过程绝不是简单地把一种文字直接转换成另一种文字,它是一个复杂而又曲折的过程。首先要反复研读原文内容,弄清原文题材、文体、作者写作态度和作品主旨,并借助词典弄清楚那些不太熟悉的诸如人名、地名、历史事件名称。科技术语的翻译方式等。不能一拿到原文就下笔翻译,因为准确的翻译必须基于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基础之上。不研读原文便下笔翻译必将会产生以偏概全、译文不自然、欠通顺、前后不统一的错误。接着根据原文作者的思想,揣摩译文中

将要采用的句型,选定译文与原文句子类型相近的句子结构,确定句子基本框架后,初步完成译文,还要运用翻译过程中常用的增删词汇、转换成分等技巧和手段,并使其与原文的韵味基本相同,最后检查译文是否有错误。

其实外国对于翻译型人才的需求还很大,面对这样激烈的就业压力,翻译型人才有很好的就业市场,当然,对于一些非专业的人同样有了解的必要性。

2.浅谈我对教育的认识 篇二

在书法史上,我们把隶变的过程指为书法艺术自觉的前奏。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可以说,这是书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 王宁先生在《汉字学概要》一书中说:“从篆书到隶书的转变, 是汉字史上的一大飞跃,从此,汉字完全失去了古文字阶段的相形意味,摆脱了古文字婉曲线条的束缚,开始进入今文字阶段。正因为这次转变给汉字带来如此剧烈的变化,文字学上便专门为它取了个名称,叫‘隶变’。”

要研究隶变的过程,我认为简牍帛书是非常有价值的文物资料。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简牍帛书上字体的分析来体会隶变的过程。当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能为我们的研究指引一条大道,可能因为资料本身的作用不同或书写者的差异而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认识隶变。

简牍崛起于殷商时期,“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册”就是竹简。这说明在殷商时期就开始有竹简书了。

隶变初期的书写面貌以战国时期的青川木牍最为典型。 青川木牍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古隶书迹。木牍上的书体是由大篆直接变化而来的,但已对篆书的笔画做了大胆的省略和合并。有与篆书笔法形体完全相同的字形,有与汉隶相当接近的字形,这两者都是少数,大多数字形出现了隶书的笔势、 笔顺、笔画连结方式。与篆书相比,它化繁为简,圆者使方, 变字形的狭长形为正方形或扁形,是一件极其重要的由篆向隶演变的过渡性字体的书法作品。还有与之同时期的,出土于长沙子弹库的帛书以及天水放马滩秦简等,他们或许风格各异,但不可掩盖其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他们在篆书的基础上有所省草简化,字形也多取横势。古隶的基本特征已基本呈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快速书写横画时自然形成的起笔重驻、收笔轻提,当是汉隶的典型笔画“蚕头燕尾” 的雏形。

2002年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里耶秦简给我们展现的就是青川木牍更成熟一点的古隶的面貌。在同一简中,同一个字有的用篆书,有的用隶书,也有篆隶的杂揉。

隶书的产生标志着隶变的完成,这时的隶书已经成熟, 与秦简上的古隶不同。我们可以从马王堆出土的《老子乙本》 上看到成熟的隶书。此时的隶书已经具有非常鲜明的装饰性,横画形态上已经具备蚕头燕尾的特征,正如《艺舟双楫》 中说:“言其势左右分布相背然也。”

经过这几个阶段,由篆到隶大致从这几个方面有所改变:

一、隶书不再顾及象形原则,为了书写方便,把古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分解或改成平直的笔画,同时在成熟的隶书中笔画的装饰性大大增强,出现了蚕头燕尾的笔画形态,左下、右下的笔画也伸展自如,在整体严谨的格局中融入活泼生动,舒卷自如的视觉特征。

二、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写法明显不同。 另外,为求简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笔画较多的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画较少,又比较常见的偏旁。还经常把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或是把两个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并起来,改成较简单的笔画结构。从而达到简化字形的效果。

三、圆转的线条变为转折的笔画从而提高书写速度,在圆笔的基础上产生了方笔,形成点、横、竖、捺、钩、折等笔画。并创造性的加入提按,造成 “一波三折”笔画形态。

由此可见,隶变就是不断的去除篆书的痕迹,重新为隶书确立体势,从而形成这样一种相对易识易写,实用性更强的字体。

关于隶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适应了汉字由繁到简发展的内在要求。汉字在书写过程中有两个目标,一是辨认方便,而是书写快捷。文字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能方便大家辨认,同时也要满足快速书写的需求,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交流的需要。

其次,书写材料和书写手法的改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从篆书艺术化为主导的纵长体势到隶书以横画为主导的横宽的体势,这与书写材料的形状大小密切相关。给文字一个确定的空间,文字就要与这种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要在这个空间里寻求妥帖的存在。竹木简片是非常窄的,如果要快速的把文字写在竹木片上,就要尽可能地在一条竹木简片上写下更多的字,这样就使得排叠的横线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字形也就逐渐由纵长向方扁的形态发展了。

另外,汉字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流的工具,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也能推动汉字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社会发生剧烈的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先后完成向封建制的过度。新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原来“学在官府”的社会现状被打破,教育的发展让更更广阔的人群拥有学习的权利。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又导致信息交流更加频繁,文字使用的频率也更高了。 这就要求字体更加易识易写,从而提高书写和辨认的速度。

“隶变”的产生是文字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文字自身的由繁到简的发展方向是“隶变”产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本动力,外部各个因素也对它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隶变是书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隶变的原因及过程更是大家着重研究的两个方面。出土的简牍帛书都是研究隶变最直接、最可靠的材料。本文拟通过对出土的简牍文字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论述隶变的原因及过程。

3.浅谈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篇三

关键词:主体地位;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22-02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近年来,小组合作愈发的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寻求解决办法,形成共同的研究结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既不同于个人的自主学习,又异于班级的集中教学。较之自主学习,具有组织、合作的优势;较之集中辅导,又由于小组的小而联系密切、机动灵活。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的超越。传统的教学只注意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获取过程,这些滞后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运作,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利于课堂中师生、生生间的教学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萌动。

二、为什么要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使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同时听取别人发言。这不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因此每个成员热情很高,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较易解决。

(三)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即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合作学习使每一成员都融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四)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在组织对话和操练中,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充分考虑对话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

三、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用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在用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努力做到“五会”:

(1)会预学。具体包括:会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生字词,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词句标注在书上,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

(2)会提问。一是质疑,对不理解、不了解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课后作业等展开提问,以疑促思促学。

(3)会讨论。从自主学习的策略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4)会学法。如怎样记生字、怎样背书,怎样概括文章大意,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

(5)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方面,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形式,而不考虑实际效果,违背课改精神,为了形式而合作,设计了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就学生特别感兴趣,乐于探讨的问题设计和安排合作学习内容。在教学新知时,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我直接由“我”受到了什么启示入手,让学生通过深入读文,讨论詹姆斯在情感上的一系列变化。学生在深入读文后,分别对詹姆斯在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以及把鱼放回湖里后的心情进行了讨论,最后学生把讨论的焦点放在了詹姆斯到底应该怎么做上,持不同意见的小组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次小组活动气氛热烈,每个人都有事可做,而且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依靠的一个整体。

(三)潜心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指学习的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还可以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潜心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时,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六会”:

(1)会组织。学生如何组织同伴一起学习,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前后两桌“四人合作”,合作伙伴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质疑、提问、交流、探讨、展示。教师可发挥学生的才干,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

(2)会倾听。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眼睛注视着对方去听,有时可以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赏,不随便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还要注意抓住对方讲话的重点。

(3)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懂得阐述问题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使人乐意接受。

(4)会质疑。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

(5)会帮助。合作学习的好处有利于互帮互学,互相促进。要启发学生“愿帮助”,和“会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启发式的思维方式与同学交流,从老师启发、辅导学生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

(6)会评价。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式。它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意识,而且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

[1]王梅.小组合作学习四要则[J].黑龙江教育,2004,(12),39。

[2]任兴武,张建华,陈绍敏.小组学习的特点、组织与指导[N].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3,(2)。

4.浅谈我对音乐的认识 篇四

音乐是个什么东西呢?我认为啊,它是一种语言,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一种不分国界的人都能听懂的语言。它是语言,但是一些功能已经超过了语言。我为什么这么说啊?各位想想,为什么奥运冠军们可以流血流汗都不流泪,站在领奖台上唱国歌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要流泪啊?非常简单,这就是音乐的号召力了。我们唱《歌唱祖国》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爱国的情愫,但是我们听一个人说一百遍“中国人要爱国”却无法产生这种感情。这就是音乐的功劳了。

古代的时候,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他说:“三月不知肉味。”听了一个音乐,竟然可以三个月都不吃肉啊。何以至此?“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就是我没有料想到啊,对于音乐的欣赏还可以到达这么高的水平。孔子就是一个音乐欣赏家,他可以为了欣赏音乐三个月都不吃肉。现代虽然没有这种为了一场音乐会三个月吃斋的人了,但是我说现在的音乐啊胜似良药。轻松的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医治忧郁症,可以使一些烦躁的人静下心来感受这个世界。所以我说音乐对人来说就是一种最贴心的语言。

开心的时候,听点儿快节奏的音乐,可以延续快乐;伤心的时候,听点儿舒缓的音乐,可以忘掉不愉快的情绪;烦闷的时候,听点儿摇滚乐,可以一解心中的不爽,受惊的时候,听点儿轻音乐,可以平静自己心中的波澜。这就是音乐,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人天生就是喜欢音乐的,自打人一生下来,对这个世界的第一次碰面,这个新生命对地球的第一声问好,就是用音乐来完成的,哭也是一种音乐,它是表达悲伤或者不适心情的一种音乐。所以说语言也是音乐,江南的语言就是“吴侬软语”,听起来很悦耳,是一种享受。

每次听苏州评弹的时候,我都听不懂那个穿大褂的叔叔在说什么,但是我觉得就是很好听,跟一首歌一样,很轻柔的感觉。还有一个就是讲故事,为什么有所谓的“语言催眠”啊?就是语言可以把人的这个思维带到一个境界里去。所以说啊,语言跟音乐一样,是可以把人带入一个很神奇的境界的。我刚刚说了,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一种人类生下来就能识别的语言,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语言又是一种有符号的音乐。

音乐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从最早的巴洛克风格的古典音乐,到后来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巨大成就,从鲍勃·迪伦到皇后乐队,从皇后乐队到LACRIMOSA,都是音乐在一步步进化的表现,但是它永远不会脱离本质,就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这些进化也象征着社会的变化,人类的变革。这样看来,音乐又是一个见证者了。

音乐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们身边的东西。你摸不着,但又离不开,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但是如果正式的谈论音乐,音乐音调是有组织的、有明确数比关系的乐音运动形态。它以人声或特殊的人造工具(乐器)所产生的特殊的音响作为物质媒介。音乐音调直接诉诸人的听觉。它在时间中运动、展开、呈现,具有一去不复返性。音乐音调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运动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印象和心理感受进行的艺术抽象。表情性是音乐音调的主要美学特征,它能够直接地、深刻而鲜明地表现和交流人的内心情感,激起人的感情、引起人的想象和联想,是一种情感的符号。

在原始艺术中,诗歌、音乐、舞蹈是三位一体的。“音乐在文化的最低级阶段上显见得跟舞蹈、诗歌结连得极密切。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在原始部落间很少见,也和在文明民族中一样。‘他们从来没有歌而不舞的时候,也可以反转来说从来没有舞而不歌的。’”只是历史向前发展,三者才逐渐分化独立开来。但是分来分去,文学和音乐,舞蹈和音乐,总是难舍难离,又合又分。器乐正是在为声乐和舞蹈的伴奏中逐渐独立出来的。对于器乐是如何从舞蹈的伴奏中逐渐独立出来的问题,将另文讨论。本文主要讨论器乐是如何从声乐的伴奏中逐渐独立出来的问题。

“原始诗歌首先是抒情的歌曲,有许多是赞美神的,诗歌中表达具体含义的成份很可能是后来才逐渐产生的,这和语言的发展过程相近似。动物的叫声主要是各种感情的反应,只能间接地表达某种含义。在人类语言中,很可能是先有表达感情的叫声,然后才有具有含义的内容的,叙述性的表达则更晚一些。”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正如鲁迅认为的那样,是在“哼唷哼唷”中诞生的,两者没有谁先谁后的关系。即使两者分化独立后,也总是又合又分,难舍难离。著名诗人公木在《诗歌之路》的序中认为,“在古代,诗不必是歌,所谓歌,包括诗歌与乐歌。凡成歌之诗源之歌诗,凡不歌之诗谓之诵诗。诵诗从歌体中分离出来,又经常补充着歌诗。诵诗从歌诗中分离出来,又最后演变为诵诗,二者同时存在,并行发展,又互相影响,不断转化。”也就是说,结合与分离是诗歌与音乐发展的两种趋势,二者同时存在,并行发展,又互相影响,不断转化的。公木认为,“诗歌与音乐相分离,是基本趋势,在全部诗歌演变当中,诵诗是主流。因为只有到诗歌从音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语言艺术的一种独立形式,才能把语言的机能充分发挥,中国古典诗歌语言诗化过程,是在诵诗出现,并经过唐建安的高度发展,才完成的,建安,盛唐,两个高峰,主要成就都在诵诗方面。”当然,“歌诗之路也决不容忽视的,因为诗歌与音乐的相结合,是另一趋势,汉魏乐府,唐宋词,元明曲都说明了这一点。”刘尧民在其《词与音乐》一书中,对诗与乐之关系演变,作了这样的概括:“中国从古到近代的制曲方式,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是以乐从诗,后一阶段是以诗从乐。就其中诗乐相结合的方式,又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上古以至于汉代是„以乐从诗‟,先作好诗,然后跟着诗歌的节拍来制曲。汉以后至唐是„采诗入乐‟,因为从汉后诗乐分途,不能不采诗以合乐。从唐以来是„倚声填词‟,先制好曲,然后跟着音乐的节拍来作诗。”诗歌与音乐这种深远的历史血缘关系说明,二者是在长期的又合又分,又分又合的相互影响中互为生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各自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对方的影子。从音调这个层面看,诗歌韵律形式的抑扬顿挫的音韵渗透着音乐的和谐美。在音乐的调式、风格、表情音调中,同样可看到语言音调对音乐形式的影响。这是我们在分析诗歌与音乐关系不可忽视的一个主要方面。

5.浅谈我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五

镇巴县电力局李国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如果没有安全生产,我们一切的努力就无从谈起,省市县公司为了系统的安全生产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先后对每位员工配发了农村电网安全规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年一度的安全签名,安全责任书安全承诺书等等。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说不扎实了,比起往年安全事故有了明显减少,但纵观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对我们电力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往往出事故的是以下两种人。

第一种人,就是不懂安全知识的人,但他们十有八九是直接从事电力作业的人员,对安全知识一知半解,连对危及自己生命安全的事都不知道,要么不懂安全规程,要么这个人是白痴。

第二种人,是我们从事安全管理的人,没有安全责任心的人,对安全知识他懂考试也能过关,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对他人生命负责的人。

有这两种人在一起工作不出事那就是侥幸。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又要怎样做呢.我认为首先还是要从学习培训抓起,培训的主要对象是我们基层站所员工和我们的农电工队伍,农电工长期从事电

力施工、抢修,但农电工队伍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内容一定要从基础开始,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培训效果,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理解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地步,那么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种人,没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还是我们的制度建设,和考核力度是否到位。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到热炉效应,即要叫他看到安全就是热炉只要你触及到它就会烧你,再就是它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触及它就会烧你。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了,监管到位了。

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就一定能提高。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实际扁平化管理,把安全工作关口前移,降低重心,也就是情况在一线了解,决策在一线生产,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扎实工作,我们的安全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6.浅谈我对计算机仿真的认识 篇六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后期新秀渗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新兴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人类研究的各个领域起到了只管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人类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在科研领域,计算机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人们科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方法,被人们应用到各个领域,用来解决人们用纯数学方法或者现实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科研领域技术成果的形成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模拟;仿真技术;发展

0 引言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建立被仿真对象的模型,并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对模型进行动态实验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具有高效、安全、受环境条件的约束较少、可改变时间比例尺等优点。仿真技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仿真技术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从辅助学科到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必要手段。仿真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处理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相关技术和理论的支持、交叉、融合下,逐渐形成了一门交叉科学,成为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1计算机仿真技术简介

计算机仿真是建立在控制理论、相似理论、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想的系统进行试验,并借助专家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门综合性的试验性科学。仿真实习技术是以仿真机为工具,用实时运行的动态数学模型代替真实工厂进行教学实习的一门新技术。仿真机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或多媒体部件,由人工建造的,模拟工厂操作与控制或工业过程的设备,同时也是动态数学模型实时运行的环境。动态数学模型是仿真系统的核心,是依据工业过程的数据源由人工建立的数学描述。这种数学描述能够产生与工业过程相似的行为数据。动态数学模型一般由微分方程组成。用于仿真实习的动态数学模型应当满足:数值求解的实时性、全量程随机可操作性、逼真性和高度可靠性。

2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历程

2.1国外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历程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到四十年代末期首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就被用于三自由度飞机系统的仿真。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由于宇航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美国科研人员又创造了混合计算机系统,这使得人们能对较复杂系统的行为进行仿真研究。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动控制领域首先采用仿真技术;60年代,在开展连

续系统仿真的同时,开展对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进行研究。近20年来,随着系统工程与科学的迅速发展,仿真技术已经从传统的工程领域扩展到非工程领域,在社会经济系统、环境生态系统、能源系统、生物医学系统、教育训练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我国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历程

从70年代开始,我国训练仿真器迅速发展,我国自行设计的飞行模拟器、机车培训仿真、化工过程培训仿真器等相继研制成功,并形成一定市场,在操作人员培训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后来随着仿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又建设了一批水平高、规模大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从90年代我国又开始了对分布交互仿真、虚拟现实等先进仿真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时期,计算机仿真研究成果的典型代表是:陈宗海、戴路、沈廉共同研究的一种化工过程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开发平台。他们针对当时石油化工过程计算机仿真培训控制系统开发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借鉴智能工程技术,在一组486微机上建立了一套新型的仿真开发平台,全套系统用C语言编制,通过多次应用知识库系统已初具规模,在对苯二甲酸,对二甲苯工艺计算机培训系统的开发中全面应用,使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人工工作量减少了百分之七十。计算机仿真的实际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及其他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航空、航天、兵器、国防电子、船舶、电力、石化等行业,特别是应用于现代高科技装备的论证、研制、生产、使用和维护过程。

3.1 国防领域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贯穿于武器装备设计论证、研制、生产和使用维护的全过程。在设计论证阶段,需要在实物实现之前通过仿真模拟进行预先验证,降低项目风险;在研制阶段,要通过仿真模拟试验进行调试、测试,避免弯路,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在生产阶段,要通过仿真模拟测试完成部件测试、工位测试和出厂测试,以保障参与组装的设备或部件达标,生产出合格装备;在使用维护阶段,需要通过仿真模拟训练,建立保障预案、进行使用效能评估等。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保障武器装备的成功研制,降低研制风险、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成本、提高武器装备的使用效能等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2 工业领域

由于工业领域中大量系统、项目具有复杂性和大型化的特点,出于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计算机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包括能源、电力、化工、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多个领域,在各类大型复杂工程系统和项目建设之前的概念研究与系统的需求分析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电力系统、化工系统、船舶等领域使用仿真技术比较早,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目前投运的这类仿真系统大多属于模拟培训系统。

3.3 其他应用领域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正不断向医学研究、交通运输、供应链与物流、市场分析、战略管理、教育、通讯、社会、经济、娱乐等多个领域扩展。

4计算机仿真应用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如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异地仿真、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的虚拟制造等。

4.1 网络化仿真

现在已经开发出来的仿真系统,多数不能相互兼容,可移植性差,实现共享困难。较之于开发的高成本和长时间,实在物未尽其用。解决这些问题,第一就是采用兼容性好的计算机语言编写仿真系统,第二就是采用网络化技术实现仿真系统共享。尤其是后者,在将来的仿真系统开发中有着重要地位。实现仿真系统的网络共享,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开发以节约社会资源,又可以通过适当收费以补偿部分开发成本。

4.2虚拟制造技术

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的另一大方向就是在虚拟制造技术领域的深入应用。虚拟制造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它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出厂以及企业各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等制造的本质。这使得制造技术不再主要依靠经验,并可以实现对制造的全方位预测,为机械制造领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结论

与传统数学方法和物理实验方法相比,计算机仿真技术具有自己独特的优越性,面对复杂并且不宜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问题,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实际系统物理模型或数字模型进行试验,通过这样模型实验来对一个实际系统的性能和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当在实际系统中进行试验研究比较困难或者根本无法实现时, 仿真技术就成为必然选择。因此,计算机仿真技术必定因为它的独特魅力而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午云 郭维强,计算机仿真的发展方向[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

【2】梁波,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7.浅谈我对教育的认识 篇七

就在8月一天的上午, 我有幸认识了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丁素明副研究员, 他是植物保护和环境工程方面的专家, 也是国家863课题的研究人员。他知道我的来意后, 首先向我谈了植物保护方面的情况。目前, 植物保护方式有三种: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投放天敌。所谓生物农药按照通俗的话说就是人可以喝的杀虫剂。大部分是由菌类作为原料进行制作。但由于成本较高原因以及对于喷洒机具的特殊要求, 目前这种无害农药应用较少。取而代之的是化学农药, 即平时人喝了会致命的药物制剂, 对于害虫更是“杀无赦”, 使得药效十分显著。但是更为显著的是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即脂溶性的农药很难在家庭洗菜过程中清除, 并且长期使用同种农药的土地, 都会面临着重金属严重超标的问题。最后一种投放天敌不用多说了, 破坏食物链可能就不是植物保护工作者所愿意看到的后果了。

从中可以引出两个问题, 一个是农业机械的使用性能, 一个是农民本身的经济利益。因为我将来希望学习机械, 而且农业机械本身就是这次探访的重点, 所以我对农业机械有认识和了解的欲望。

我国的农机, 或者说机械整体除了通常熟知的研发水平、资金来源等问题外, 丁副研究员着重强调了两点:第一是制造工艺, 第二是信息孤岛效应。所谓制造工艺直接影响了我们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 通常我们的模仿都仅仅停留在了度量尺寸上, 而做出的产品受到制造工艺、装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形似神不似, 进而使得获取实际数据时, 很难把国外设计背后的原因探究出来。尽管困难重重, 但也有例外, 在我国浙江确实有厂商制造出了较先进的喷雾泵, 可是这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 信息孤岛效应, 通常叫保护主义。浙江厂商为了维护自己在国内领先的产品技术, 拒绝与他人分享技术经验, 导致这样较先进的产品昙花一现, 很快淹没在国外质优价廉的新产品中。试想如果当时这个厂家可以坦诚面对同行, 运用大家的技术共同研发, 而不是包括自身在内的所有厂家做着重复甚至冲突的研究, 现在在喷雾泵领域,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

对于农业机械新产品的开发, 丁副研究员在了解了我的专业兴趣后, 他说出了自己想法。他说, 首先要注重实际应用。就像我国的喷洒农药飞机, 尽管理论上达到了自动喷洒农药于害虫多的地方, 可是国家仅有的几颗农业卫星的数据却很难及时准确传输到飞机上。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 实验中的农机和农民手上的农机差距较大, 理想中的农业模式如生态农业, 却很难用高度信息化一次实现。不得不说在这条路上, 我们任重道远。其次, 要注重自主创新。他特别强调, 有的时候机械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 而是一些看似微小却巧妙的修改, 使得现实中巨大的难题得到了解决。这令我不由想到了日本的一台收割机, 在坑洼不平的地面上, 这台收割机却始终能保持作物割茬在同一高度, 完全来自于一只自动保持水平的标杆, 它跟随地面起伏而自动校准。这里运用的物理知识可能只是基础知识, 可对于日本这样的多丘陵国家却有巨大的好处。最后, 是每位从业人员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国外, 一台大型拖拉机比小轿车价格昂贵得多, 而在我国却恰恰相反。也就是说, 在农业机械研发这个行业, 你个人的付出, 与实际的所得, 往往不是成正比例的。我也希望社会能够给象丁副研究员这样的科研工作者们些许安慰、关注和鼓励!

8.浅谈我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和实施 篇八

什么是赏识教育?实施赏识教育有何意义?针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如何实施赏识教育?下面笔者就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师长!”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和指责庄稼;而孩子成长有缺陷时,父母或教师却更多的是抱怨、指责和惩罚孩子,很少反思自己的错误。也正是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促成了孩子成长中的许多缺陷。赏识教育是一种与抱怨、惩罚相反的教育方式,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而赏识教育的操作原则就是信任、尊重、激励、理解、适度宽容和提醒或温柔惩罚。其特点是以孩子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并给以肯定和鼓励,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以实现孩子在有效激励的作用下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附属内驱力理论等。

二、实施赏识教育有何意义

赏识教育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必要性,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和班主任,肩负着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义务。近几年,我针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实践和运用了赏识教育法,深深地体会到了在小学实施赏识教育法的重大意义。主要有:一是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是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五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六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七是学风、班风、纪律性等相对来说要好些。

三、如何实施赏识教育

1.明确几个相关问题

1)谁是赏识教育者?孩子不只是成长在课堂里、学校里,更多的时间是生活在家庭里、社会上和自然界里,因此,实施赏识教育者不只是教师,还应该包括父母和社会相关成员。

2)赏识什么?赏识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人的素质要素包括品德、价值观、性格、兴趣、体能、智力和能力等, 因此, 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实施赏识,而应该是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教育者针对人的素质的各要素在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闪光点”施以赏识。这里的“闪光点”,指的是孩子的行为结果,是孩子通过劳动或努力所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父母所给的、先天的优越条件。如:相貌漂亮;衣服好看;生来聪明;个子过人等。

3)对赏识教育者有何要求?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教育者的素质越高,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要求教育者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和遵循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灵活运用实施赏识教育法的技巧,做到既有育人的爱心又有育人的本领。

2.实施赏识教育的有效策略。

1)赏识孩子同时也要对孩子提出要求。“赏识”实际上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如果只是赏识而不同时对其提出合理要求,也就是努力的目标,那么我们赏识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了,如果告诉其哪个地方能够再改进一下,那么,孩子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感觉下向着目标迈进,这样我们赏识的目的就达到了。杨小军,对车、船、飞机之类的玩具非常感兴趣。在一次小作品展览中,小军用泡沫材料制作的舰船,外形非常逼真,受到同学的好平。老师特别赞扬了小军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说,遗憾的是船只是静静地浮在水上,要是能动就好了。这一赏识和要求,大大地增强了小军的内驱力。第二次在全区的小作品大赛中,他的作品荣获了一等奖。他将遥控玩具车的部件改装到泡沫舰船里,将小车轮改成螺旋叶,可通过遥控器控制舰船在水中的行动,将螺旋叶还原后,舰船又可以在地面上行驶,这就是他制作的水陆两用舰船。老师的提示和要求,激发了小军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赏识教育的效用倍增。

2)表扬要具体,不要太泛化。当孩子出现了我们期望的行为时,一定要表扬其行为,而且越具体越好,不应含糊其辞地表扬其整个人,把表扬太泛化了,也不要太庸俗化。表扬太泛化,一方面对具体的优质行为起不了强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会以为自己全部很棒,这样对别人对他提出来应该改进的就不容易接受。表扬太庸俗化,会使被赏识者感觉被讽刺。

3)不要无意中奖励了不良行为,爱的赏识一定要有原则。大人说,“该睡觉了”,孩子抱怨或哭闹,大人让步。这样,大人无意中奖励了孩子的抱怨和哭闹。鼓励不良行为和鼓励优良行为是一样的,都会使这些行为得到强化。孩子的任性往往是老师、父母或他人无意中奖励了这种不良行为造成的,一次又一次的强化,任性的习惯就形成了。这种任性在家有表现,在学校有表现,将来成人后在单位会固执、要强、难以与人合作,其实这些个性都是小时候养成的。

4)赏识,并不排除提醒和温柔的惩罚。不用恐吓、讥讽、打骂等方法,而是用让孩子看到他错误行为的自然结果,或必然逻辑结果来警示。许多孩子玩带彩灯和音乐的玩具枪,老师规定只能在课堂外玩,如有违规者,收缴玩具,一周后退还。有一次,李睿在课堂上把玩具枪弄响了,全班大笑,老师不能继续教课。这时,老师必须执行规定,让孩子心理感觉到,社会生活是有规则的,而且要学会自律和遵守规则乃至法律。奖励和惩罚是相互作用的,都是教育方法,但运用时必须有原则。赏罚标准关系着孩子人格发展,所以老师或家长在赏罚时必须谨慎。一般来说:多奖少罚,大胆奖谨慎罚,公开奖私下罚,生气时或高兴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赏罚不当。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都可能让被赏识者铭记终生,改变人生轨迹。

5)鼓励孩子要有技巧,少用物质手段,少与他人比较。杜文同学把倒在地上的椅子竖了起来,同时把地上的一片纸屑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这一行为被刚进教室的老师撞见了,老师既没有责怪其他同学没把椅子竖起来,也没奖给杜文写字本,而是将杜文带到自己身边,贴近自己的膝下,欢欣而又温馨地抚摸他的头说,“真乖,做得好!”此时,杜文的心情怎样,我们可想而知。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评价,足以认可杜文的这一普通之举,足以激励杜文同学继续努力,也足以使其他同学意识到杜文同学的行为是良好品德的表现并决心向杜文学习。老师之所以没有加大表扬和渲染,其一是老师的言行已经达到了目的;其二是以免打击杜文身边的同学。

上一篇: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悟下一篇:小学月考质量成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