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辛弃疾(精选3篇)
1.感皇恩 辛弃疾 篇一
辛弃疾《感皇恩案上数编书》诗词原文及赏析
《感皇恩·案上数编书》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曾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来梅雨霁,青青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赏析】
此词摆脱惊悼与不着边际的几句盖棺论定的俗套,一气神行,写朱也即写自己,把朱熹的风范刻划得凛凛如生,深情厚谊和痛惜之意自然流出,感人甚深。上片所写陈列着几本老庄的书斋是辛也是朱的,借环境刻划人的精神,一石二鸟,迥异拙笔。“会说忘言始知道”中“忘言”出《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稼轩说朱熹就是会说“忘言”而知大道的.思想家。按庄子原意,前说“得鱼忘荃(诱饵),得兔忘蹄(捉兔下的套)”;后说“得意忘言”。大概指抛弃事物的形式和功利世俗的机心。因之辛词才有“不自能忘堪笑”之句,要能自忘方可望对“大道”有所了解,肯定朱熹和自己都属勘破了事物形式和突破了小我恩怨得失之人。到此辛酸会心处,忽一笔宕开,“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乐境写哀,反笔。 下片感情激动,“一壑一丘,轻衫短帽”写朱熹晦庵云谷的幽居和衣着简朴的形象。“子云”是西汉末哲学家扬雄的字,《太玄》是其著作,这里将朱比扬。末谓朱熹思想将如江河行地万古不废,评价甚高。稼轩具眼,朱熹在南宋末就配享孔庙,后世位列“十哲”之次。
2.感皇恩 辛弃疾 篇二
感皇恩 赠提刑曹仲明作者:王恽 朝代:元 体裁:词 把酒爱髯卿,故家风度。不为临江老能赋。饱谙世事,成败见来无数。□□□□□,□□□。岁月如流,睽离良苦。更着佳人怨迟暮。*愁顿解,一笑团圆儿女。殷勤奋君记取、周郎语。
★ 《为人处世之道》读书笔记
★ 诚信――为人之本
★ 为人作嫁造句
★ 有关为人的名言
★ 为人的励志名言
★ 诚信为人之本作文
★ 何以为人哲理美文
★ 精选诚信演讲稿:诚信为人,诚信施教
★ 杨万里为人文言文翻译
3.朱敦儒《感皇恩》阅读答案 篇三
感皇恩①
宋·朱敦儒
早起未梳头,小园行遍,拄杖穿花露犹泫。菊篱瓜畹②,最喜引枝添蔓。先生独自笑,流莺见。 著意访寻,幽香国艳,千里移根未为远。浅深相间,最要四时长看。群芳休怪我,归来晚。
注释:①词牌名。②畹:田地。
①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拄杖”句中的`“犹”字,突出朝露之重,呼应“早起”,含蓄地传达出爱花之情。
B.“先生独自笑,流莺见”句写出诗人面对小园的勃勃生机,难抑内心的喜悦的情态。
C.“千里移根未为远”写诗人为四处访寻各种名花,不辞劳苦,不惜移居到千里之外。
D.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舒心适意、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明快生动。
② 结尾句“群芳休怪我,归来晚”新巧别致,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5.① C(3分)
② 评分标准:
【感皇恩 辛弃疾】推荐阅读:
辛弃疾反思11-29
辛弃疾的诗11-05
辛弃疾鹧鸪天01-04
辛弃疾《踏莎行》赏析09-06
《辛弃疾》读后感01-26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09-06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12-08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试题11-06
鹧鸪天不寐辛弃疾12-14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鉴赏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