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2024-09-27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精选13篇)

1.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一

初中人教版数学数轴教案

设计理念

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家乡的地图尝试画出自己家相对沙墩中学的位置,让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平面问题可以简化为具体的直线问题来研究。

2、让学生在一条直线上画出第一排八名同学的位置各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若以第三名同学为中心,以他的左边为负,右边为正表示出其它同学

3、让学生仔细观察温度计,对比学生所画图形与温度计的区别,学生会发现,温度计上有0刻度,0刻度以上为正数,0刻度以下为负数,那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来表示有理数呢?从而引出课题――数轴。

2.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二

一、信息化、亲近型数学课堂构建的现实意义

1. 信息化、亲近型课堂是课改要求下的必然趋势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明确提出, 教学过程上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参与的体验和探究, 内容上要与现代社会实际联系密切, 实际生活上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合作, 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构建新型数学课堂有助于学生亲近、探究数学。

2. 社会中成才观的现实要求

数学是极其实用的学科, 而知识是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的, 所以现实和网络中的许多资源是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内容, 引用这些可以使学生学会联系生活, 还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和学习兴趣, 进而提升学生主动性和互动性。

二、信息化、亲近型课堂构建的理论依据

新课改催生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求教学方法的更新, 指导着教学活动。因此我在构建信息化、亲近型课堂的实践中会选择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

1. 互动教学理论

互动教学符合“教学相长”的传统理念, 把教与学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 学生通过互动参与其中, 可以获得知识的体验并学会探究、合作、分享, 促使学生互助高效学习, 并且对学生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和教师、学科互相亲近, 进而在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出内驱力。

2. 成功教学理论

成功教学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和开发主观能动性, 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开发智能。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出来的课件, 可以通过引导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努力学习的好习惯。

3. 过程学习理论

过程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在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合作探究。很显然, 新课改使我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且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精神的过程, 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亲近学科的过程, 也可以在生活化的情境下使学生逐渐爱上数学学科。

4. 实用教学理论

知识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 因此教学的最高境界乃是授之以渔且活学活用知识。实用性极强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实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实用, 所以我为了让学生在实用中体验, 在实践中巩固,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步。

5. 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的系统化是一个通过学习逐渐整合至完整的过程, 建构主义对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灵活处理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而多媒体和信息资源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准更全地实现知识的建构。

三、信息化、亲近型数学课堂实施措施

多媒体信息的“丰富、立体、直观”和上述的科学理论都使信息化、亲近型课堂探究变得高效, 以下论述将结合初中数学实际教学经验进行分析。

1. 多彩的课件设计, 吸引学生兴趣

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使学生望而生畏, 所以最初的导入选用最流行、最热议、最亲近的话题, 做到迅速吸引学生兴趣。新课的学习里笔者采用立体逼真、形式多样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持久注意力, 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了, 就实现了“亲近型”教学的首要任务。

例如, 在开始相似三角形的课程之前, 我会先播放“埃及金字塔”的图片, 让学生自己观察图形的特点, 使之与相似三角形联系在一起, 接着去发现规律。

2. 任务明确的教学, 强化互动关系

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预习、互动和合作, 加上初中生比较争强好胜, 喜欢挑战和尝试新鲜事物, 因此我会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和简单的小习题去检测预习效果, 对于预习检测题的答案借助多媒体可设置成点击后显示的形式, 而一题多解的情况笔者也会用不同的颜色作为一个解法区别设计。

这样任务明确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采用多种方式解题、勤于预习和动脑的好习惯, 还可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和学科的多维互动中拉近关系, “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学生的互动也可以弥补现代独生子女的娇气、自私的行为问题。

3. 查漏补缺的温习, 使复习亲近简易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放手让学生复习和构建知识体系, 因此我会按照章节布置学生自主复习, 其后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复习的重、难点和知识点汇总图, 为避免枯燥, 我会以图表、树状图、知识网等各异的形式展示。而为了避免多媒体的花哨影响学生明确重、难点, 我则在每一个课件中都统一用红色标注重点黑色标注难点, 学生在多彩的课件中也有统一且鲜明的认识, 方便自主查漏补缺, 这样使学生与烦琐、无趣的复习课也亲近了, 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4. 专业软件与海量考题, 使应试轻松

多媒体信息可以变复杂为简洁, 变抽象为具体, 用多样化的方式表现丰富的知识体系, 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些困难,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由于初中生已经具备抽象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的引导性和启发性, 在随堂训练中用多媒体展出海量的类型不一和难度从低到高的题目, 以“精简多练”和“先学后教”的训练模式引导学生在题中复习和构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 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了, 与数学的学习、考试关系也更加亲近了, 学习新动力和主动性都提高了。

例如, 二次函数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软件在备课时设计成动画, 教学时就可以增加立体感和直观效果。在进行单元复习或小结类的综合性对于难点和重点知识结合多媒体精选试题去重点分类突破、计时训练, 从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与准确率。

5. 生活化情境设置, 教学过程变亲近

数学是十分实用的紧密联系生活的学科, 且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究合作能力, 因此我会用多媒体营造学习的情境或展示生活化的题目,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比赛竞争和得到分享互助的快乐, 我会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实验、归纳、类比和证明的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 这样也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亲近、趣味和生活化。

例如, “直方图”的课程学习时, 我会举出本校数学学科的成绩分布图, 激励学生通过所学分析出本班数学的努力方向, 通过生活化考题刺激学生向心力和动力的开发, 在实践中得出真知识, 学生也会记得更加牢固。

6. 实用多样的作业, 减负与亲近生活零距离

鉴于数学学科的实用性极强和减负的新要求, 因此我提倡教师要注意动脑思考来布置使学生亲近喜爱的作业, 让学生在作业中通过知识的活学活用和解决问题而提高成就感, 或者发现新动力, 实用里的不足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更能使学生与生活近距离接触, 使知识找到生活化实用的平台。

例如,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一课学习后,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市场上的喜糖包装纸来给学生提示, 要求学生课后自己设计新型、实用的包装纸, 并要求学生用最小面积设计出容量最大的最好看的作品。

信息拓展教学, 亲近拉近教学, 二者双管齐下, 学生不仅会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还会在过程教学中提高能力, 在实用的作业中高效学习, 从而完成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刘爱军.初中数学课改浅析[J].成才之路, 2011 (8) .

[2]单勃.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5) .

3.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三

在许多学生与家长看来,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而且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数学史在数学教学内容中的融入,扩展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更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做好数学史专题教学,会让数学教学改革得以落实,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利用数学史故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其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学生具有数学学习兴趣,他们才能愿意学,愿意将个人精力放在数学学习上。数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不仅有理科的科学性,更有文科的深远性。在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讲数学家的奇思妙想,有利于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在讲解“负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出“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这部分教学史内容,给学生讲解我国数学如何想到负数这个概念,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明了负数,从而让负数学习更有特色、更有意思。

二、利用数学史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魅力

初中学生要想成为数学学习积极者,就要从思想上认可数学学科的价值,认为自己有必要去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史的渗透,向初中学生展示数学学科的魅力,有利于学生爱上数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史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思想。

比如,在讲解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中外数学家对于勾股定理的不同看法,经过哪些分析与证明才得到了世界公认的勾股定理,促进初中学生建立不断探究的数学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数学史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较大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在课堂中向学生传遞正确的数学史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史内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从而促进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徐文彬,彭亮.我国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分析与思考:基于苏科版、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的比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4.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四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二节《数据的波动程度》(第一课时)。现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序、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探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认识“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及其实际意义。主要是运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相近时,而实际问题中具体意义却千差万别,因而必须研究数据的波动状况,分析数据的差异,逐步抽象出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的三个量度,并掌握利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

2.地位作用:纵观本章的教材安排体系,以数据“收集—表示—处理—评判”的顺序展开。数据的波动是对一组数据变化的趋势进行评判,通过结果评判形成决策的教学,是数据处理解决现实情景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本章学习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处理各种较为复杂的现实情境的数据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本节知识的提出的“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要求,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b、会动手和利用计算器计算“方差”“标准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a.经历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的探索过程(“极差”“方差”“标准差)。b.通过数据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极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一组数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c.突出关键环节,判断两组数据稳定性就是抓住计算其方差进行比较。d.在具体实例中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4.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会计算方差的数值,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

难点:理解极差、方差的含义及方差的计算公式,并准确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一原则和本节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数据分析的三个量度,是十分抽象的概念,要引出三个概念,必须借助学生熟

悉的生活情景。我设计了一个连接奥运会中韩射箭运动员的场景,并用表格记录环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评判,通过学习分析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发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相近,无法用平均数来刻画时,引入一种新的量度,逐步抽象出“极差”“方差”“标准差”。以此,打开教学突出教学难点的缺口,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比较法。在极差和方差的应用中,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用已有的知识还是难以准确的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引入新的量度。

3.练习巩固法。通过练习,强化巩固概念,熟练计算器的操作。进一步理解本节知识对于实际问题的意义。这样更能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在运算中深刻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内涵。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选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的导入和比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直观地估测甲、乙两名选手的成绩,回顾有关数据的另一个量度 “平均水平”,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水平”相近,但两者的离散程度未必相同,仅有“平均水平”还难以准确地刻画一组数据,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度—极差;然后,设计了一个“做一做”,因承上面场景的情境,增加了一名选手丙,旨在通过丙与甲、乙的对比,发现有时平均水平相近,极差也相同,但数据的离散程度仍然存在差异,仅用极差还难以精确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引入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另外两个量度—标准差和方差。指导学生动手计算平均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并依次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主要设计的学法指导是:

(1)引导观察分析法:链接运动员设计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把环(用眼),关注收集的数据,积极思考,分析两名运动员设计的稳定程度(动脑),指导学生动手计算(动手)。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引导比较鉴别法:在教学过程中,每出现一个新概念或一个新公式,采取的方法是:一是引导学生读,二是解释关键词语,三是让学生动手计算、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概念的内涵,四是回头看实际情形,认识数据的变化规律,在实际背景中比较形成正确的决策。

(3)引导练习巩固:注重“做一做”的练习中强化、观察、切入公式特点、计算、分析、判断的方法的巩固,通过强化加深学生对三个量度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和知识。(4)引导自学法:学生自学掌握计数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操作功能。

四、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情景(链接奥运会中韩运动员设计的情景)。

<2>、学生观察阅读分析(描述运动员射箭的平均水平)。<3>、分析思考寻求解决方案(观察表格数据求平均数)。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发现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关注数据的“平均水平”以外,还要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引出本课课题——数据的波动)

2、新课:(由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

<1>、概念介绍: a、数据的离散程度(是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

b、极差(极差是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是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c、练习巩固计算极差;

<2>、展示丙运动员加入的情景,让学生在乙丙两人中挑选,计算中发现平均数极差相同,让学生产生新的困惑。引入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方差和标准差。

<3>、引进概念

a、概念“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给出计算公式: S= 1/n [(x1-.................x)+(x2-x)+…+(xn-x)] b、给出“标准差”的概念(方差的算术平方根)。c、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操作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4>、引导学生理解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的内涵(通过数据与图比较说明,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5>、计算引例中的方差和标准差。(作用:一是巩固“方差”的计算方法;二是用方差来刻画引例中的数据离散程度,加深学生对方差意义的理解。三是会用运“方差”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小结谈体会:教师引导回顾所学概念;让学生谈学习、运用的体会。五.说板书设计

5.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教案 篇五

1.元素符号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表示两个氧原子O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1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1个氧离子,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必须背熟的元素符号

4.必须背熟的离子:

阳离子:K+Ca2+Na+Mg2+Zn2+Al3+Fe3+(铁离子)Fe2+(亚铁离子)Ag+,H+,NH(铵根离子)

阴离子:Cl-、O2-、S2-、SO42-、NO3-、CO32-、OH-等。

对于常见的原子团,其化合价你应该记住,甚至式量,特别是以下六个原子团:

原子团

PO43-

SO42-

CO32-

NO3-

OH-

NH4+

例1: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A.金属B.非金属C.元素D.分子

训练A:

1.下列各组粒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2.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是

A.KMnO4和K2MnO4B.H2SO4和SO3C.Ba(OH)2和KOHD.NaNO3和NaNO2

3.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60B.AuC.O2D.H、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意义、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例2:“水滴石穿”在语文上表示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可以完成看起来无法完成的事。但从化学角度来看,它可不是真的,水长期滴在石头上不会击穿石头,而是包含着某一个化学反应,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训练B:

1.明代诗人于谦《吟石灰》是一首佳诗,诗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试联系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混合物中高氯酸铵受热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二种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一种气体是氯气(Cl2),还有一种气体是化合物(常温下是液态),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粉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铝。

(2)高氯酸铵受热分解。

三、有关化学量

1.相对原子质量:它是一个比值,它与原子的质量不同。

2.相对分子质量:意义同上,都是相对于碳-12(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训练C:

8月我国齐齐哈尔市发生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泄漏事件,造成40余人中毒。这种毒气的名称叫“芥子气”,化学式为(C2H4C1)2S。则:

A.C、H、C1、S原子个数比为B.“芥子气”由种元素组成

C.“芥子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D.一个(C2H4C1)2S分子由个原子构成

6.深思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 篇六

但在学生心中, 初中物理是一门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科, 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学有着一定的畏难心理。所以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适时转变教育教学态度以及改善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一、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式的物理教学侧重教师的“教”, “填鸭式”的硬性教学模式使课堂显得生硬。新形势下, 传统性的教学模式显得格格不入,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人教版初中物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这其中突出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探索、敢于创新、不甘失败的精神。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把物理规律、原理直接教授给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本质出发, 运用现有的表面现象, 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出原理和科学规律。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在轻松、积极、活泼和兴奋的状态中积极思考, 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转变教学态度, 拓展教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应用学科。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实现成功的教学, 就不能只局限在课本内容, 要联系生活实际, 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物理知识, 提高学生兴趣, 便于理解。如, 在讲解光速、声速等内容时, 就可以用雷电现象、飞机在头顶飞过的情景等生活实际来解释, 这样简单易懂, 便于接受。同时物理教师一定要认识到,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也就是“科学、技术与社会”“课题研究”等适应实际生活与学生需求的板块出现的原因。因此, 我们要有效利用这些板块。例如, 在讲解新能源时就与时代联系得十分紧密, 现如今中国作为人口大国, 发展需要很多的能源, 而能源短缺与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峻。我们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就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注重正面教育, 改善现有教育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自尊心很强, 心理较为敏感, 思想易于极端化, 加之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来自学校、家庭、学校以、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 使他们的内心更为脆弱。由于物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学习难度较大, 因此更需要物理教师讲求授课方式的技巧性与科学性, 注重采取正面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 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耐心有效地辅导, 循循善诱, 适时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起克服学习难题的自信。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问题要百讲不厌,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进步时, 教师要及时表扬,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 进一步增加学习动力, 同时起到对其他学生推进鼓励的作用。当学生犯错误时, 教师要掌握批评方式与力度,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但不能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通过正面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促进科学文化知识与身心素养的双向提高。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更新观念, 转变教学态度及改善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7.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七

【关键词】习题数量;习题类型;习题选材;习题综合难度

习题是中学数学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配备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1].所以,对教科书中的习题进行研究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工作.关于习题的研究,以前多是对一道习题进行深入的挖掘,或做变式思考,或做一题多解的处理,或与中考试题联系,而忽视了教科书中习题的比较研究.本文采用定性比较法和定量比较法来探寻两套教科书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习题在数量、类型、选材和难度上的共性和差异,力求从整体上对两套教科书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习题进行量化表征和质性描述.

1习题数量的比较

在统计各章节的题量时,本研究采用了以下原则: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在习题的编号上是一致的:大题用1、2、3…编号;小题的编号则是(1)、(2)、(3)….我们约定,题量按照小题的个数计算.而在小题的层次上,如果有一题多问的,仍按一题记数.在两套初中数学教科书中,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各年级的分配有所不同,而且习题的数量也差异较大.其中,北师大版的习题数量较多,而人教版的习题数量较少.这说明在练习量上,北师大版要多于人教版.

但这仅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为了进一步了解两套教科书中“数与代数”领域习题数量上的差异,本研究根据《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具体目标对两套教科书的习题进行数量上的分析.在统计各内容习题量时,本文将“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分为“数与式”(包含有理数、实数、整式的加减乘除、因式分解、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包含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包含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具体情况见下表1.

从表3、4中可以看出,两套教科书中的习题类型比较丰富,且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各有千秋.通过统计数据说明两套教科书中“数与代数”领域习题类型的特点:(1)计算题、应用题、简答题在教科书中占主导.(2)较为关注填空题、判断题.(3)分布在作图题上的比重相当.(4)侧重探究性、开放性题目且呈现形式多样.

3习题选材的比较

本文按照鲍建生教授对数学题的背景层次的划分[2]对两套教科书中“数与代数”领域习题的背景选材进行分析、整理,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两套教科书均比较重视“数与代数”领域习题的选材,有背景知识的题材分别占189%(人教版)、254%(北师大版).其中,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题材占的比重较大,分别是123%(人教版)、152%(北师大版).其次是科学情景的题材占的比重大,公共常识类的题材占的比重均等.相对而言,北师大版中“数与代数”领域习题的背景素材选取更注重与实际生活、科学情景等联系.4习题综合难度的比较

为了更进一步地考察两套教科书中习题的综合难度水平,笔者采用鲍建生教授的习题综合难度模型[2],对两套教科书中属于各个难度因素的不同水平的习题进行了统计,并利用各水平的等级度量,计算各因素的加权平均.所得的结果汇总成下面的表6:

从图中可以看到,人教版中的习题在“探究”和“知识含量”两个因素上高于北师大版,而在“背景”、“运算”和“推理”因素上低于北师大版;从两个图形的整体态势上看,两套教科书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习题在五个因素上,都比较平衡.当然,这五个因素应当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平衡”状态,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所做的初步探索可以为初中数学教科书“数与代数”领域的习题设计提供借鉴,为初中数学教师对本领域的习题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余元庆.谈习题的配置与处理—介绍几本外国中学数学课本中的习题配备[J].数学通报,1980(3):6.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九年级)(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九年级)(第四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

[4]鲍建生.中英两国初中数学课程综合难度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25-40.

8.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人教版教案 篇八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áng) 一撮灰(cuō) 皓月(hào )妲娥(héng)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露台:晒台。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yang,日出。 二、导入

二、导入: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巴金(1911月25日-10月17日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

学生朗读《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炽烈的热情的佳作。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它蕴含着哲理,奔涌着热情,堪称“字挟风霜”、“声成金石”的艺术精品。五、指导学习《月》

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月》。学生自由朗读,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提问: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月亮在文章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

相关的描写句子有: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作者笔下的月给人的是寒冷、阴冷,让人冷静,不同于日带来的热情洋溢。

学生交流写月的古诗文,进行整理归类。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六、小结

<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八、布置作业

写给巴金的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1、写给孔子的颁奖词:“他是个大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又是个大教育家。在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的情况下,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他在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就是我们的文圣人——孔子”

9.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九

会读产品说明书,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知识与技能

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体积。

经历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器的良好品质。

重点

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

难点

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操作过程。

教具

托盘天平附砝码一套 量筒1个(规格不同) 量杯1个 烧杯 水 木块 等

教法

阅读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学生:

1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学生回答)

2.据学生回答:那么用什么测物体的质量呢?(学生回答)问天平的构造怎样?

一(引入新课):

那么如何使用呢?这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二(讲授新课):

(一)学会使用天平:

1.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使用其一产品时应先阅读它的说明书,而课本117页有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同学们阅读一下,然后与同学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学生阅读、讨论)之后提问: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呢?(学生回答)

2. 教师板书

使用 1_____2_______3______4____________

天平

保养 1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强调注意事项,提问:为什么要做到“物左码右”?(学生回答)

2.让学生完成课本119页第一题,讲评,适当变形1若物体与砝码放错位置,那么铜的质量为___重力是______。2.若要用这个天平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应该如何测量?3.如何测量出50ml水的质量?引入量筒或量杯的学习

(二)学会使用量筒或量杯

1. 出示量筒和量杯,要学生观察。

2.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10,7-11完成探究23页第4、5题。(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总结。

3. (板书)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

量筒 使用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

4.引导学生思考:若要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又不溶于水的小固体,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此种方法叫做“排液法”并要学生学会这种方法。

5.练习课后3题,讲解,并变形:

(1)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并且体积较大的固体,应该如何测量?

(2) 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且飘在水面上的物体,应该如何测量?分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

1. 探究23页《开放作业》2、3、4、7;

2. 指导,提示,讲解做题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四)课堂小结

1. 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学生回答。

2. 要学生回扣教学目标。

3. 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

(五)拓展性学习

要学生完成探究25页-26页,讲评。

六(作业与预习)

1.上交作业:

2.复习本课所学知识,完成探究。

3. 如果没有量筒和量杯,怎么测液体的体积呢?

10.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十

关键词:小学;人教版;数学

一、数学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要想充分了解数学文化,就必须知道数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关于数学的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总结归纳起来可以发现它的价值体现在:(1)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事物的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发现的精神,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数学文化在理智的基础上本着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工具性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被弱化。数学对于社会各个领域影响至关重要,它的文化功能对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力和决策能力有重要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体现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讲述了《九章算术》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故事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我国古代的数学与古希腊数学形成鲜明的对比。《九章算术》在人教版教材中多次出现,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九章算术》的内容,例如,“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这句话在教材中被表达为约分术,教材上详细地介绍了约分的解答方法与步骤。“正算赤,负算黑。”这句话在数学教材中表达为,红色算作正数,黑色算作负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经典著作还能够激起学生的爱国思想。

小学数学教材中提到了《周髀算经》等经典的著作,还有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等人,在学术方面记载了“圆周率、勾股定理、算术圭田术等,这样记述使得数学教材形象生动,充满乐趣,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文化灵活地作用于教学。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数学文化的价值与影响,分析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曹鹏.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11.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十一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一种样式,不同于现行的白话文。古代人们进行交流,把这些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语言,不同时代语言表达形式也有所不同,文言文通常比较简洁,一个字、词拥有不同的含义。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文学、文化,可以通过文学了解到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历史,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使其经久不衰,永远被后代人所传诵,这也是时代所倡导的。

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1]12002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后,教材作为教学意志的体现,在编写中注重了关于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也有特别要求,这些都说明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人教版的语文文言文力图体现新课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选文都是浅显的文言文,是便于理解和诵读的古代诗词。“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阶段要选取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1]3。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一个积累过程而实现。因此,在教科书中文言文的排版设计也具有特色,七年级的文言文是和一些白话文共同组成一个单元,而八、九年级是文言文篇目自行组成一个单元。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轻松进入文言文学习,没有太多的压力,如果刚开始就设计一个单元专门进行文言文学习,容易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改变了原有的机械学习模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由于文言文远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诸多的生僻词语阻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鉴赏。所以如果只是依靠单纯的死记硬背词语的意思,很难达到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容易记住。在文言文教学中主张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小组进行讨论对文言文进行翻译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记忆,便于理解和背诵。

二、人教版初中7—9年级文言文选篇数量对比分析[2]

通过表1可以发现,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选篇一共44篇,占初中所有课文的26.04%,超过语文课文的四分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横向来看,阅读课文的篇幅在七年级和八年级都是30篇,九年级上册和下册少于30篇,分别为25篇和24篇。按照文言文篇幅的多少分类,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篇数最多,次之是八年级上册,篇幅最少的是九年级上册,只有4篇。按照比例划分,超过平均比例的有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下册。比例最少的是九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的比重也不大。主要原因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已经对文言文不排斥了,并产生了兴趣,在此基础上,八年级则增加了文言文的比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熏陶和积累。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关于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了许多文言词汇,对文言文学习有了基本方向和感觉。九年级上册的文言文篇幅数量减少,这也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一直把文言文居于一个高频单元,势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九年级上册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缓冲期。在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文言文的篇幅比重又增多了,学习难度也加大了,这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提升期,有利于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的提高。

从纵向来看,八年级上册、下册的语文文言文阅读篇数最多,占比重最大,为60%,七年级和九年级的篇数数量是一致的,九年级篇目比重比七年级大一些。精读和略读的的比重差距不大,七年级上册总篇目少,精读和略读也比较均匀,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积累和鉴赏。而后的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九年级精读和略读的差距变为两篇,这时学生已经对文言文学习慢慢熟悉,教材的难度和篇幅也就随之加大了一些,这些都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螺旋式上升,文言文知识一点一点地积累,层层递进,最后达到了量的积累。7—9年级上册中的精读和略读的比重差距不大,下册则比重加大,精读比重大概是略读的两倍,说明在初中上学期进行积累、下学期进行鉴赏的安排合理,有张有弛。8—9年级的文言文难度加大,每篇文言文的阅读字数也在增加,通过这样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学习文言文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延伸性的过程,在具有了一般文言基础知识后,学生掌握了基本字词和语义知识,为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语言文字打下了坚实基础,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选篇的优缺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在7—9年级从易到难,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无论从文言文中的注释、课后练习题、内容理解,还是思想感情,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文言文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能够使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古代文化。如《论语》的修身之道,《桃花源记》理想社会的境界,《花木兰》替父从军、爱国主义,《夸父逐日》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狼》中对狼性格特点的刻画等都选自不同的类型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古代的基本字词、修辞知识,而且能够在能力培养的同时,对现代文阅读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也有一定的提高,所以学习文言文是一举两得的事。学习文言文一方面将语言文字和教学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和规范性,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修订。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1]3。因此编排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是相对浅显的,易于学生理解的,能够通过阅读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的文章。课标的要求看似简单,但是付诸实践并不容易初中生平时接触的都是现代文,一涉及到古代文学、古典文化阅读时便望而却步,更别说去理顺文章的大意了。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隆中对》《口技》《醉翁亭记》这些比较难理解的文言文,都加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学生原本对于文言文学习就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些文言文阅读的加入,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吃力、头疼,使学生和文言文文本之间又多了距离,不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在初中教学中,学习文言文应使学生在轻松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鉴赏,但对一些文言文,由于生僻词和语义词都比较难理解,也就没办法去赏析文言文的主旨和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标并没有针对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水平进行具体规定,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学生应掌握的语言能力的程度也没有提出明确界定。所以,反映到初中语文教材设计上也没有明确表明学生到底要对文言文阅读掌握到何种程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和探究,长久下去可能会造成文学常识和文学情感掌握的失衡,不利于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四、结束语

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以语文学科为主的多边知识体系,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但在落实课程标准和实际的教学中,初中文言文选篇仍存在不同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些问题应有清晰认识,才能够在理论指导下不断进行探索,使语文教材体系更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人文性,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过常宝.古文素养培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8,39.

[3]叶圣陶.阅读与讲解[M].北京:三联书店,2012.

[4]李福灼,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高凌飚,张廷凯.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2.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 篇十二

1、在体验自己换牙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统计结果。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统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的意识。

3、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简单的统计,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难点: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照片上的女孩笑的多开心,你能猜猜他有几岁呀?(6岁)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因为他的牙齿掉了,所以和你差不多大。)

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

2、介绍乳牙、恒牙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你知道吗?每个人一生中能长出两副牙齿,从你一出生,就长出的牙齿,叫乳牙,大约2岁半就长齐了。可是这副牙伴随咱们的时间可很短,从6岁开始,乳牙就一个个脱落,大约12岁左右,乳牙会全部掉光,长出一种新的牙齿,谁知道这种牙叫什么?对,叫恒牙。所以刚才同学说根据牙齿猜他的年龄是6岁是很有道理的!告诉你们,这个女孩今年啊,还真是6岁。

来,露出你最灿烂的笑容,让我看看你的小牙齿,同桌之间互相看看换牙了没有?找找哪是乳牙?哪是恒牙?有谁换牙了大声告诉老师——我换牙了!(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1)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听出来了:换牙了,让你感觉很自豪,很高兴!是啊,换牙也是一种成长的标志!

师:那你现在换了多少颗呢?

哦,你换了1颗牙,你换了两颗,你换了三颗,还有换了四颗,五颗牙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颗、2颗、3颗、4颗、5颗……)

可是呢,老师又特别想知道换2颗牙的有几人,还想知道换3颗牙的有几人。你还想知道什么?

这么多问题可把老师难住了。

……

你们快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不少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一会儿,你把你想到的调查方法先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讲得最明白;谁听的最认真。

(3)集体交流。

师:刚才只有几个人有办法,现在这么多了!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a、你觉得可以让你们组的小朋友换1颗牙的坐在一起,换2颗牙的坐在一起……

师:就是按照种类分一分是吗?(教师板书:分一分)

b、可以问小朋友谁没换牙,举手数一数,再问谁换了1颗牙再举手数一数,就这样一直问下去。(问一问,数一数)

c、黑板上不是写的“0颗”、“1颗”、“2颗”……的吗?可以在上面做记号,换了几颗牙就在“几颗”的上面做个记号。

师:这个方法真不错,能把换牙的情况清楚明白地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师小结:刚才只有几个人有办法,小组一交流,就有这么多同学想到了办法;你说,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法好不好?

师:就是啊,人多力量大嘛!在以后的学习中,咱们碰到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3、选择合理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

师:瞧,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都可以调查出换牙的情况。那么到底用那一种方法能又快、又准、又清楚地表示出每种情况的人数呢?(记一记,记下来。)

都喜欢这种方法?

2、小组交流。

那好,老师也准备了几种办法,把他们绘制成表格发到了各个小组长那儿,请同学们,一组一起想办法整理一下。

师巡视指导学生真确填写、涂画表格。(表格为课本所提供的三种表格)

3、课堂讨论。

下面请小组汇报一下。(预设小组可能出现的答案)

一组:我们用的是这个表格,从左向右画笑脸。每一个笑脸就代表一个人。画三个笑脸就代表有3个人。

二组:我们从上向下涂表格。每一个格代表一个人。每行中途了三个格就代表环2颗牙的人就有3个人。

四组:我们在3颗牙后写4就代表有4人换了3颗牙。

师: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像这样整理的办法就叫做统计生:统计。教师板书课题:统计

师:看了小朋友们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a、我知道我们组有几人换了2颗牙,有几人换了3颗牙,有几人换了4颗牙。

b、换2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多几人?

c、换4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少几人?

d、一共几人换过牙?

师:通过统计小朋友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换牙期间,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洁,要经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刚长出来的新牙,更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这样才能使你的牙齿更整洁、更漂亮!

(引导学生了解换牙期间的卫生常识)

4、教师小结。

师:看,本来咱班的换牙情况让我们觉得很乱、很糊涂,后来大家这么一统计,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说,统计的作用大不大?

师:以后,咱们想要了解个什么情况,就可以用咱们这节课学到的统计方法。比如:咱们可以统计一下8岁小朋友的换牙情况,还可以统计一下小朋友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你还想到哪些情况也可以用到统计?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还可以统计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

生:还可以统计小朋友喜欢上什么课。

三、应用总结

1、巩固练习:做课本练习第一题。

生活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用到统计。我们学校的大同学在海边捡到一些贝壳,打算用来做手工,瞧!他们也统计了一下自己捡到的贝壳,并把它们排起了队。看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能把你知道的填到旁边的统计表里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答案。

2、拓展延伸。

同学们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能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看到你们学得这么棒,老师想请你们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棒老师解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看,课间休息时间到了。瞧!操场上多热闹啊!虽然热闹,可是看起来有点乱是吗?如果咱们能统计一下各小组的人数,划分一下场地,那多好啊!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图上画的,统计一下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吗?

学生填完后集体订正。

根据大家统计的情况,我们学校就可以合理地安排活动场地了!小朋友,谢谢你们了!

3、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啊?统计。

四、课堂检测

下面同学们试着来完成119页的第8题,比一比看一看谁做的对。

交流答案,都做对了举手。

13.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十三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自己的钥匙,并引出密码锁。分别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或物品见过密码锁,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钥匙。

师:对,这些都是用来开锁的钥匙。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锁是不用钥匙的,你们知道是什么锁吗?

生:密码锁

师:谁知道什么地方或物品上经常用密码锁?

学生可能说出:保险柜、保险箱、旅行箱,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不少,那谁来说一说你在什么东西上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学生可能会说:

●我在旅行箱上见过三位数的密码锁。

●我在保险柜上见过六位数的密码锁。

●有的保险柜上的密码锁是8个数字。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师生交流。师:那谁知道旅行箱上为什么用密码锁,而不是钥匙锁呢?

学生可能会说:

●不怕丢钥匙。

●能够保密,别人不知道密码开不了,也不能仿制。

……

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用一定个数的数字组成密码,可以有许多变化,也就是可以组成许多密码,即使你知道了密码锁是几个数字,也很难判断是哪个密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数字密码锁的秘密。

板书:数字密码锁

二、探索密码锁

1.提出探索由两个数字组成多少个密码的问题,让学生分别写出0打头和1打头组成的密码。

师:现在,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最简单的情况。假如数字锁的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同学们想一想,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自己在本上写一写。用0打头时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密码,然后交流,得出:

用0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00、01、02、03、04、05、06、07、08、09

板书:0打头——10个

师:再用1打头,写一写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完后交流,得出:

用1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10、11、12、13、14、15、16、17、18、19

板书:1打头——10个

师:想一想,用2打头,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生:10个。

2.分别提出:用3、4、5、6、7、8、9打头各能组成多少个?一共能组成多少个?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得出:10×10=100(个)师:分别用3、4、5、6、7、8、9打头呢?

生:分别可以组成10个

师:一共10个数字,每一个数字打头都能组成10个密码,那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呢?

生:一共可以组成100个。

教师板书:10×10=100(个)

3.教师谈话并告诉学生用三个数字组成1000个密码,鼓励学生合作进行推算。师:刚才,我们通过写出几组密码,推算得出:用0到9的10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的密码,可以组成100个,那你们想知道,用这10个数字组成三个数字的密码,能组成多少个吗?

教师板书:10×10×10=1000(个)

师:可以组成1000个,你们知道是怎么推算出这个结果吗?同学合作,试着推算一下。

学生先自己推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交流学生推算的方法,说明结果的准确性。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推算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说法:

●组成密码的数字都可以是0、1、2、3、4、5、6、7、8、9的十个数字。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0,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00、001、002、003、…009共10个密码。

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1,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10、011、012、013、…019共10个密码;……,所以第一位数字是0的密码共有10×10=100(个)

同样第一位数字是1,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2,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9,也有100个,所以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共有10×1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可以组成10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在每个密码后面再加一个数字,都能组成10个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中任一个数打头,后面都能组成(10×1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10×10=1000(个)

只要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首先给以鼓励,然后教师参与交流。小精灵儿童网

5.简单说明1000个密码与密码箱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计算偷偷打开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箱需要多少时间。算完后交流。师:同学们用不同方法推算出了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个。大家知道,一个密码箱只有一个密码,也就是说,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锁只是这1000个密码中的一个。所以知道密码的人,很容易就打开了,不知道密码的人,要想偷打开箱子,可就难了,你们知道难在哪吗?

生:他得一个一个地试。

师:对,要一个一个地去试,这样就有可能要试1000次才能打开。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每试一个密码要10秒钟,试1000次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算完后,交流计算结果。

1000×10÷60÷60≈2.7(时)

6.告诉学生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000个,让学生计算打开这样一个密码锁需要多少天。师:不知道密码,要想打开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就要花近3个小时的时间。重要的文件箱,都是由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这样的密码有1000000个(板书:1000000个),不知道密码的人,想打开箱子所花的时间会更多。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试一次的时间仍然是10秒,那么打开一个六位密码锁要用多少天呢?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1000000×10÷60≈16666(分),

16666÷60≈277(时),

277÷24≈11(天)

师:可见,数字密码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因为打开一个不知道密码的锁会用很长时间,因此就增加了密码锁的安全性。所以人们常把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放在安全可靠的密码箱中,防止泄密或丢失。

三、汽车牌照问题

1.让学生自己读书并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推算的。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数字密码问题,实际上是运用了我们数学上数的组成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看汽车牌照问题。试着计算可增加多少个车牌号?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www.xjlet.com/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生:由四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000(个),在这些数码前面增加一个字母,就可以增加1万个。

四、电话号码问题

提出电话号码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解决。交流时,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私人汽车发展得很快,全球的电话拥有量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着。请同学们解决一下书中79页电话号码增位问题。这个问题较难,试一试!可以同桌商量。

同桌讨论,试做。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参与。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结果:

●由五个数字组成的数码有10×10×10×10×10=100000(个),把10万个数码每个后面增加一个数字,可增加10个数码。所以,一共可以增加100万个,即:10000×10=1000000(个)

●电话号码没有0打头的,所以要去掉0打头的,所以,五位数的电话号码有10×10×10×10×9=90000(个),变成六位后是10×10×10×10×10×9=900000(个),增加了810000个。

六年级数学2

(一)课型定位:重点课 (二)本课分析(从单元分析入手) 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本课目标:

1-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会求比值;

1-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正确地写出比。

2、教学方法:比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代数初步知识,具备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比时要联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实例的分析与归纳,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对一些已有的知识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比的关系。在认识比的基础上揭示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通过揭示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引出求比值的方法。比的性质是在学习了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四)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目的

通过回忆旧知识引导出新的内容。

比较异同,抽象概念,加深理解。

结合算式理解意义。

看书自学培养能力。

揭示联系与区别,了解本质差别。

练习巩固。

一、复习:

出示准备题:

(1)航模小组有男生8人,女生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用3千克盐和10千克水,可以配制出一些盐水,如何比较盐和水的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学校用750元买了2台同样的手风琴,平均每台手风琴多少元?

二、导入新课:

(一)认识比的意义。

1、以上几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差别?

2 、电脑出示:学雷锋小组有男生6人,女生5人。

(1)根据这两个条件,请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对题目中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2)我们那用减法可以比较两个数量的差,但是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当中,还经常运用别的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比的意义

(3)电脑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再看条件,补充一个问题,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板书:6÷5=6/5

5÷6=5/6

师述:6、5表示什么人数?结果表示什么?

这两题有什么方法对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进行比较?

(5)电脑出示:路程240千米,时间4小时,速度60千米

师述:请选则两个条件,补充一个问题,使能对两个数量用除法进行比较。

板书:240÷4=60千米

240÷60=40小时

题目中的数量各表示什么?

(6)比较以上4个算式的异同。

(7)我们可以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因此,我们把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要注意什么?

(8)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相除,又叫男女生人数的比是6:5

学生说其余三个算式。

(9)相同数量的比结果表示是什么?

不同数量的比结果表示是什么?

(10)练习:

学生任选两个条件进行比。

单价和数量能比吗?

按点:

1、“神舟”六号飞行的大约总航程和飞行的大约时间的比是( )。

A、325:116

B、116:325

C、77:116

2、“神舟”六号飞行的大约时间和绕地球圈数的比是( )。

A、77:116

B、116:325

C、116:77

3、买3支钢笔6元,钢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比()。

A、63

B、36

4、小华3天看书100页,小华看书的页数与天数的比是比()。

A、1003

B、3100

(二)认识比的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比,怎样写比,有几种形式?

板书:6:5或6/5

1、把黑板上的除法算式改写成比的形式。

2、看书55页了解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说明比值的结果可以是小数、分数和整数,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3、思考:比和比值有什么不同?

4、练习。

(三)认识比与除法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计算我们发现比、除法、分数有密切的联系,请观察板书回答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1、既然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那么除法与 比之间有什么联系?那么还与什么有联系?

2、看表了解除法、比、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除法分数中对什么有规定?比呢?为什么?

板书:比的后项不能是0

四、今天我们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下面进行练习。

基本练习p38/1

提高练习p39/3

五、小结。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6倍,女生人数男生人数的5/8。

3÷10

180÷3

750÷2

都是除法算式

表示的含义不同,男生比女生多几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这两题有除法方法对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进行比较。

速度、路程、时间,都是除法算式,但是表示的含义不同。

相同数量的比结果表示是倍数关系,不同数量的比结果表示是一种新的数量。

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值是一个数。

根据表格呈现的内容回答。

除数,分母不能是0,同样,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

1.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的比是()(1)1∶4 (2)3∶12(3)4 ∶16(4) 0.25∶1

2.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汽车行使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 ) A180∶3B 60∶1 C 18 ∶0.3

3、绿化队种了200株国槐成活的有195棵,成活棵数与种植棵数的比是( )

A 200:195 B 195:200

4、小华3天看书100页,小华看书的页数与天数的比是()A 3:100 B 100:3

5、杂技团的一种自行车有大小两个车轮。在大车轮转动15周的同时,小车轮转动47周,大车轮与小车轮在同一时间内转数的比是( )A 15:47 B 47:15

1、“神舟”六号飞行的大约时间和绕地球圈数的比是( )

A、77:116 B、116:325 C、116:77

2、买3支钢笔6元,钢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

1、6 :3 2、3 :6 3、2:1

3、“神舟”六号飞行的大约总航程和飞行的大约时间的比是()

A、325:116 B、116:325 C、77:116

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与高相等,它的侧面积与表面积的比是(?)

A 3:2 B 2:3 C 4:9

(五)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比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60:21=60÷21= =

前项 后项 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相,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六)作业预设:

六年级数学3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内容:课本第19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五的第6~10题。

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

(2)梨的筐数的 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 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 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 )?

(2) 梨的筐数是 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

(3) 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 等于黑羊的只数。( )?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有40只黑羊。( )?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 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 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六年级数学4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法指导:

引探教学法教具

学具课件:

通案个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腈纶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交流已经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 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 4、小组交流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联系是: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6、练习:下面的这些分数哪个能写成百分数。

(1)六一班的同学中男同学的人数占48/100。 (2)一个苹果重27/100千克。

(3)一堆煤重87/100吨,运走它的32/100

三、巩固应用熟练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

”(2)在规定时间内写出10个满意的百分数,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际写的个数是规定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五、课堂检测 (一)必做题

1、2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

4、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

(二)选做题 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2% 15% 120%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2、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

上一篇:五一见闻范文 二年级下一篇:副书记民主生活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