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特性及强化途径论文

2024-07-14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特性及强化途径论文(精选5篇)

1.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特性及强化途径论文 篇一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课程改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次改革,在“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在实施中,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在导学上,变教材为例材,变讲堂为学堂,使教与学和谐发展;这次改革,使我们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主动、从单纯模仿到自身再创造的探究过程。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问题。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成为体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不仅要把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而且要做到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目的及其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特异个性,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创造性。在此,本人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浅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一、明确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课中进行德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使学生迅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能,而且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并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锻炼身体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要求,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人们在事业上有所造就的物质基础。德育的具体教育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为实现小康社会服务的情感和意识;②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③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④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刻苦耐劳、机智果断的优良意志品质以及情绪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

二、结合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季节天气情况,合理地选择教法。在室内课中,可介绍我国的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一是我国具有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的体育发展史。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是从旧中国国力衰败,蒙受“东亚病夫”之辱,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富民强,积极倡导和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各个竞技运动项目都在向世界顶峰冲击,使得我国在国际各项体育大赛中日益显示出东方巨人的崛起。利用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三是用中国体育健儿在各大型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申办奥运会成功等历史和事迹去教育学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

首先,体育教学是在严密的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项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练习变化多样,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影响集体的成绩或荣辱,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引导,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性强,凡是比赛都要夺冠军、争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因而在教授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时,教师应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

其次,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如游戏,大都有主题思想,教师要利用游戏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自觉遵守规则的教育;对于消耗体力的内容,如耐久跑、越野跑等,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障碍跑可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单杠、双杠等项目,可培养勇敢、果断、机智的优良品质。在这些活动中用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思想和优秀运动员坚持锻炼、磨炼意志、创造伟业佳绩的事迹启发学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再次,体育也是一门艺术,在许多运动中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庄重之美,尤其在教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等内容时,美的表现力更直接,给人以美的体验和享受。因而教师应挖掘、揭示美的内容。在调队、集合时,要求学生动作迅速,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布置场地,收拾器材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公物等优良品质,并在课中抓住突发事件,表扬先进行为,制止不良倾向,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精神,形成团结和谐的教学环节。

总之,育人是教学的核心,只有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良好的效果。

2.在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 篇二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将德育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有效地把握时机,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并逐步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本文就小学德育教育的渗透展开论述, 并希望笔者的建议能为广大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提供有效的借鉴, 进而为小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德育; 小学教学; 渗透;

在小学教学中,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 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而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及全面的发展, 为学生未来的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路既漫长而修远, 更需要我们上下而求索。

一、明确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是保证小学教学效果的关键。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以后, 才能有效摆脱以前盲目学习的状态,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方向,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与高年级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就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学习, 可能会对小学校园中的一切感到比较陌生, 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但是, 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并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 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有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到, “爸爸妈妈每天都早出晚归,平时将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我, 我感受到爸爸妈妈对我深深的爱, 等我长大了以后, 我一定会好好地回报爸爸妈妈, 挣大钱, 让爸爸妈妈安度晚年”。这时候,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渗透德育教育, 引导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 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努力学习, 父母才会宽心欣慰, 这也是报答父母的一种方式。这样, 我们不但能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会用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 而且“家、国、天下”等教育也顺理成章了。

二、在实践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过去, 传统的小学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 却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觉得培养德育是没有用的, 甚至觉得德育品质的培养不切合实际, 它对于学生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强调素质教育, 教师应当注重德育的渗透, 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 自觉培养良好的品质, 进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现在比以前更特殊的是学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比较自私。因此, 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经常鼓励学生, 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 在校园中, 很多学生没有环保意识, 经常会出现乱扔纸屑的行为, 进而影响了整个校园环境。针对这样的现象,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卫生监督, 让学生相互监督, 对于乱扔纸屑、垃圾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如此便可在有效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 还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也可以为学校贡献一份力量, 让学生在学校中获得良好的生活体验, 进而促进学生形成“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等良好品质。

三、开展自我认识活动, 培养学生的公德心

对于小学生而言, 自我认识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现实中的自我、理想中的自我。因此, 我们教师在让学生参与自我认识的活动过程中, 也应当从这两方面入手。现实中的自我, 一般是建立在学生自我认识的基础上, 是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理想中的自我, 是学生想象中的自我, 以及学生对于自己的期望。以上两方面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学生很难理解。因此,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反思, 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建立关于自我认识的相关概念。

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对学生有全面的认识, 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 尊重学生个性,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 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以“日日行, 不怕千万里;常常做, 不怕千万事”的积极心态去解决问题, 进而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不应当局限于课堂, 而应转变教学观念, 解放思想,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的德育品质与理论知识同时增长,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进而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如此方可“胸怀祖国, 放眼天下”!

参考文献

[1]任学明。关注道德养成。塑造人格品质:小学生德育研究[J].中华少年, (18) .

3.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 篇三

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接受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也是众多语文教师,乃至语文教学专家的共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学已不单纯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语文知识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

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接受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这是关于语文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的问题,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坚守这个原则,贯彻这个思想。的确,我们因此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好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合格生。时值今日,我们依然奉行这个教育思想,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老师所做的就是字词句段篇,学会写生字,记忆新出现的词语,分析文章内容,每段写什么,前后的关系,总结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等。似乎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完成这些,就等于将语文教学拿下来了。可以说,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听说读写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全部,考试也是从这些内容中出题。我们分析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之后,就会发现,这种教育实际上背离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教育思想,因为语文教学是全方位的整体性教育,当前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完全沦落为纯知识性的教学,丧失了语文的更多功能,这是一种不健全的教学。

二、语文教学是全人教育,尤其是德行教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是“育人功能”,什么叫“育”,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育,养子使作善也。”意思就是说,“育”的意思是培养孩子让他做善事,成善人。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其实也就是教化学生,使其成为一个德行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才。中国古人的教育特别强调德行教育,孔子所教学的六科,礼、乐、射、御、书、数,看起来是六门不同的课程,实际上“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孔子教学的核心始终不离道德教化,不离仁人君子,德行教育是一切的根本。《四书》之一的《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强调“大学之道,在于明德”。“明德”即要求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以此来规范自身行为。“诗言志”通过对诗歌和美文的品读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诗歌的情感,达到其教化效果,使教育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古人在识字教学中也体现了德行教育。如《三字经》中就有这样的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1994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三字经》选作儿童道德丛书之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扬我国优秀传统,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这些素质中,“德”是第一位的,这和古代教育中对“德”的重视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学是优秀的全人教育,我们要把学生的德行教育贯穿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德才兼备人才。

三、通过具体的语文篇目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佳作或是流传千古的美文,或是近代大家的名作,这些作品无一不是文质兼美的范例。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方面教学生学到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文本的解读,通过诗化的学习,实现对学生德性的培养。钱理群先生说:“语文课的诗化是要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从容洒脱的状态下学习语文,从应试教育的精神重负下解放出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篇目,都具有诗一般的文字,水晶一般的纯洁的思想,是学生获得优秀品质的最佳范例。如《散步》讴歌孝道,《春》赞美自然,《紫藤萝瀑布》盛赞生命。学生通过《岳阳楼记》学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在《出师表》里,学生学到了“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的鞠躬尽瘁,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学生学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铮铮傲骨。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文本材料,落实文本里面的深刻思想,让学生领略其中的精髓,转化文中的思想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文本的教化下,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君子,远离宵昧小人的行径,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四、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尤其到高中阶段,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在这一阶段得到固化。作为语文老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通过自己的写作稳定下来。真善美的主题不但是我们中国人的优秀传统,也是全人类的共识,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始终要弘扬真善美,始终要传递正能量。比如亲情,母爱,生命意识,热爱自然,环保意识,宽容理解,团结友爱,快乐自信,承担责任,规则细节等等话题,都可以帮助学生造就优秀品格,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由于当前社会的复杂性,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许多学生也受到了这样那样的污染,心灵不再纯洁,内心不再健康,他们的内心世界一般不轻易向他人敞开,但是通过学生的作文训练,老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拂去学生心灵的尘垢,使他们及时回归正确的人生道路,尽量避免走弯路。可以说,作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好载体,我们语文教师要把握住这个时机,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人格转化。

五、诵读圣贤经典,提高德行能量

4.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特性及强化途径论文 篇四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了德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物质文明相对丰富的今天,我们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个观点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依据初中生物课本身的特点,以及生物本身 有的德育功能,要求各位教师在日常生物教学工作中特别注意的渗透教育,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厚今薄古,扩大德育教育的内涵 我国不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且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名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欲火。例如: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质量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梦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通过介绍,使雪儿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二、注重乡土教育,增进学生德育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挖掘教材的乡土情,例如“我们出产苹果,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培育苹果的种植技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体味学有所用的喜悦,再从苹果产业的发展

5.高中女生教育中德育的渗透论文 篇五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中女生教育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一)背景

1.从社会发展上看。现代女性同男性一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女性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女性力量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女性已经成为维系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力量。

2.学生群体的性别结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重视女生教育。近年来,我校在校女生的比例逐年呈上升趋势,以11月份统计数据,在校的6637名学生中,女生3382名,占到50.96%,已经略超过了男生的数量。这种变化本质上是基础教育的培养对象的结构性变化,即由之前的男生占多数到现在的男女逐渐相同并且女生略多于男生。这样,我们就需要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适应教育对象性别结构的变化。

3.高中女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女生教育。高中时期是青少年人生发展的一次高峰,既是人的性成熟时期,又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同时还是逐步走向独立、培养良好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期,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4.社会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女性教育视角的缺失。受社会的影响,在对女生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以男性视角和思维来设计和衡量,存在抹杀性别差异的现象;二是错误的认为男女平等就是男女应该完全一样。在学校教育中往往没有注重研究性别差异,没有针对性别特点开展教育。

5.学校教育管理者中以男性为主导。尽管我校的女教职工比例很大,但在我校现任的班主任中,仅有一名女班主任,同时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也是以男性教师为主,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女生教育来说,显然会有很多问题存在。

(二)重要意义

1.高中女生因其身处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女生普遍比男生成熟要早一至二年,但是发展又不如男生稳定,生理上的超前与心理上的滞后,是女生在人际交往、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有别于男生的特点,尤其是在高中教育阶段的班级管理上她们拥有性别优势,对班风、学风、校风方面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通过加强女生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精神风貌,促进学校整体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从女性承担的社会责任角度讲,她们不仅是公民,更是未来的母亲,承担着民族启蒙教育者的重任,因此重视女生教育更是具有特殊意义。世界女性教育先驱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教育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

二、学校加强女生教育的构想与实践

(一)构想

1.做好我县小学、初中和我校女生教育现状调研,掌握细致可靠的数据,形成资料详实的调查报告,制定好高中女生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2.强调女生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营造健康成长环境,让女生在未来能够摆脱角色困境,以真正享受到女性角色带来的快乐。

3.引导教师转换教育者角色,即教师不能满足于做女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而要做女生健康成长的心理保健医生,更要做引领女生思想发展的人生导师。帮助她们顺利度过青春期,为以后的人生奠基。

4.在对女生安全、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人际交往、道德操守等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尝试开设“如何做一个美丽的女生”教育讲堂,使之形成特色女生教育学校课程。

(二)实践探索

1.学校管理者的观念更新。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女生教育工作,把女生工作提升到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校女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女生工作的领导和研究。

2.为加强女生教育工作,学校在每个年级设立负责学生管理的女性副主任,主要侧重女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试行助理班主任工作制度,弥补班主任为清一色男性的不足,大多数班级配备了一名女教师为助理班主任,主要是负责女生工作。

3.正在开展《新形势下高中女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十二五”课题研究,围绕本课题学校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对全国以及世界上对加强女生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资料收集、整理;二是请课题专家和女生教育专家对课题的实效性进行了充分评估,认为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意义重大;三是有意识的对班主任教育案例和心理教研室个案咨询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专门研判,确定女生教育的切入点。四是对女生的心理、生理、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了解。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促进我校女生教育工作的开展。

4.针对女生教育学校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一是新生入学后就有意识的强化女生教育,军训期间请全国著名心理教育专家陈纪英给高一女生作“启迪美丽人生,成就高中梦想”专题心理报告会;二是高二年级开展了系列女生教育活动:专题女生青春期教育辅导讲座;三是开展“让青春绽放光彩、让人生更加美丽、做静雅女生”主题教育,通过征文、主题班会、学生互动等形式进行针对性教育;四是开展“十佳女生”活动。

5.关注女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开展针对女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和生理健康教育活动。我校心理教研室三名教师均为女性,同时其中一名是济南市心理教育中心组成员,两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且都具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我们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优势,结合高中女生心理发展的独特性,多角度加强女生心理引导,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活动,对女生群体进行团体辅导,每周二开展心理沙龙活动,开辟专门女生心理热线等。同时学校卫生室积极开展女生生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全校女生的饮食、个人卫生进行指导。

上一篇:初中科技创新作文600字下一篇:维修基金使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