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课堂练习

2024-07-05

《秋天》课堂练习(共15篇)

1.《秋天》课堂练习 篇一

秋天的怀念 阅读答案

1.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

我的回答,点燃了母亲心中希望的火花,似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似乎看到了儿子坚强的微笑,心中的最后一丝愿望得以了偿。

2.最后一点,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同是开放的菊花,虽然它们各有独自的色彩,各有独自的特点,可它们在这个开放的季节中,都尽情地绽放出了自己的灿烂,展现出了自己的精彩, 人的境遇其实也像这花儿一样是各不尽同的,也应该像这花儿般热烈地释放出自己的精彩。3.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在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自信,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的真谛,同样的话,表现出不同的意义,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1、本文主要讲了:病重的母亲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终于倒下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苦心,他要跟妹妹坚强地活下去。2.第一自然段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句判断的?

2、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3、用简要的话来概括一下母亲的形象

3、课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重病缠身、形容憔悴的母亲,面对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的儿子,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诠释这伟大的母爱。直到临终前,却还依然牵挂着自己孩子的坚强、伟大而无私的母亲形象。

4.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活”各有什么含义?

4、母亲说“好好儿活”--母子两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活”——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5(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5,(1)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逍遥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2)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2)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3)“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3)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6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6.照应前文,含蓄地揭示了主题。从烂漫的菊花中,记起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

结构上:文章以菊花为线索,引起对母爱的赞美。照应前文,与前文形成对比

内容上: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7.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

7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8 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8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A)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C)。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3、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A)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4、文章三次用“悄悄的”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动,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谈谈对这些描写的理解。

(1)母亲这时候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理解:母亲心疼我,很爱我。她知道我因病而烦躁,因此行动都变得小心翼翼,可她又放不下我,只能悄悄地躲出去看我的动静。她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的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

6、第一自然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无常”的意思是变化不定。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突然“、”猛地“。1.第三段中写“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1.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2.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2.①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

②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

③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母爱。3.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3.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4.请用间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4.作者通过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

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__。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答: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7、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1.为什么“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1.因为母亲精心照顾我,顾不得培养花了。

2.文章第一、三两段反复写到母亲要推‘我’去看北海的菊花,为什么?

2.她想让我看看外面的世界,跟能想菊花一样变坚强,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3.第三段中画线部分是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画线部分是: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3.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高兴得不知所措。

4.最后一段为什么要着意写北海的菊花?

4.写出了秋天的美,也写了母爱的美,写出了“我”不再自卑,能像菊花那样坚强!17.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7分)17.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

评分:共7分。围绕“看花”1分;分析出两个要点4分,其中每个要点结合文章内容1分,点明作者感悟1分;语言表达2分。

2.《秋天》课堂练习 篇二

一、对体育教学课堂练习密度的再认识

学生练习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之比就是课堂的练习密度。作为一名老教师, 几十年来曾经经历过对课堂练习密度的模糊——课堂练习密度的测定——课堂练习密度的极端——课堂练习密度的放弃——课堂练习密度的重归的演变过程。

20世纪80年代是重视和研究课堂练习密度的高峰期, 对于当时的体育课来说, 密度和强度等作为评课的重要依据, 测定仪器增添了体育课测定的科学成分, 也改变了其他学科教师对体育课的看法。由于当时在评价教学时过分地夸大了密度和强度的作用, 走到了极端, 使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成为评价课好坏的关键因素。不管这堂课上得多好, 只要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不达标, 就会被“枪毙”, 加上当时监测仪器的落后、测试中的误差、课堂被测试的学生偏少等原因, 曾经遭到专家和教师的质疑, 使课堂练习密度的测试和研究一度冷落。

面对体育课堂练习密度时, 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的作用是什么, 练习密度与课堂效果的关系是怎样的, 什么样的密度是合理的, 同时还要研究提高课堂练习密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因此, 研究密度的价值不是密度本身, 不是为了密度而密度, 而是通过练习密度的研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体能学习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练习密度不是越大越好, 想制订一个合理、有效、统一的标准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练习密度的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科学、权威的统一标准。金钦昌老师编写的《学校体育学》中提出, 一堂课中, 学生实际从事体育练习比较合理的密度在30%~50%之间;美国的SPARK课程已在我国部分地区推广, 该课程在评价系统中提出, 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锻炼的MVPA值 (中等值剧烈程度的身体活动) 不应少于全课时间的50%;一些体育教师在文章中谈到“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密度, 一般以20%~30%为宜, 在适宜的条件下, 高于这一标准更好, 但不要单纯地追求运动密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 大部分教师都定位在35%~40%。上述课堂练习密度的设想给我们提供了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思路。

二、与课堂练习密度相关的制约因素

单纯谈练习密度本身只是时间上的统计, 没有本质的价值, 如果从提高练习密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出发去研究练习密度, 那么, 练习密度就成为一个教学问题、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才会把它与教学内容和练习强度、时间、密度、数量等联系起来考虑, 才能达到提高体能、学会技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因此, 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练习密度, 对象、课型、场地、器材、强度、数量等因素都会成为制约课堂练习密度大小、练习密度效果好坏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当心率在110次/分以

下, 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故这种程度的负荷健身价值不大;当心率在130次/分时, 每搏输出量接近和达到正常人的最佳状态, 故这种程度的负荷健身效果明显;当心率达到150~170次/分时, 每搏输出量开始缓慢下降, 虽无不良反应, 但也未发现有更好的健身效果。从课程论角度思考, 课程目标除了掌握体育和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外, 主要目标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教学中贯穿了大容量、高密度、低强度的健身理念。今天我们对高密度、低强度应该有新的认识, 高密度不是越高越好, 低强度也不是越低越好, 应该有一个度, 当练习密度大时, 练习强度会小一些;当练习强度大时, 课的练习密度会小一些, 否则会超越人的承受能力而受伤害。课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统一体。有相关研究指出:青少年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强度指数和练习密度的关系是当男生平均心率达到135~150次/分, 强度指数为1.6~1.9时, 练习密度控制在23%~28%左右;女生平均心率达到125~140次/分, 强度指数为1.5~1.8时, 练习密度应控制在25%~30%左右。

综上所述, 在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练习密度时, 不仅要设计学生活动的时间, 还要设计练习的质量, 练习中能否让每一个动作的练习时间长一些, 让心率130次/分保持一个较长的时间, 提高练习密度的有效性, 在教学评价时是否能用不同的练习密度标准评价不同类型的课, 而不是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三、耐久跑教学练习密度的设计思路与学习方法

(一) 练习密度设计的思路

1.把课堂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目标不是通过教师的设计达成的, 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积极努力而实现的。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乐起来、好起来是教师设计课堂练习密度的指导思想。

2.让每名学生能充分地活动是练习密度的基本保证

这是一个教学的疑难问题, 它受到场地器材、项目特点、所授课型、学生实际、分组形式、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教师们普遍采用集体练习的方法来提高课的练习密度, 这是一个基本的方法, 但有时由于条件限制难以实现, 通常在耐久跑教学中比较容易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 但在教学中往往也会发生学生练习时间少而不能充分活动的现象。如, 学习弯道跑时, 让学生一组一组在弯道上进行身体倾斜地走, 既达不到体验离心力的效果, 又浪费了很多等待的时间;让学生一个一个在弯道上跑, 全班学生在远处观望;十字接力跑, 4个人跑, 其他人呐喊加油, 也会产生碰撞和摔倒的安全隐患。曾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5人面对面的拉手接力游戏, 方法是甲组第1人跑到乙组拉第1人的手, 2人拉手后一起跑至甲组去拉甲组第2人的手, 3人拉手后一起跑至乙组拉乙组第2人的手, 以次类推, 最后10人拉手跑回, 此游戏看似有趣, 也很热闹, 冷静思考后发现甲组第1人跑了10次, 乙组第1人跑了9次, 依次减少一次, 乙组最后一人只跑了1次。不但跑的距离不等, 而且练习密度不大。因此, 教师在设计练习密度时充分考虑如何让每名学生都能充分地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3.练习密度设计与运动量相结合探索最佳效果

体育课的密度分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 有效利用的各项教学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包括:直接用于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体能、方法、教育和指导的活动;学生实际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学生的自练、讨论、观察、合作和帮助;组织教学活动等。在上述活动中学生实际从事练习的时间与总课时的比例就是课的练习密度, 这里要讨论的是在耐久跑教学中如何提高练习密度和练习密度的有效性问题。

笔者曾实践过两堂耐久跑的课, 至今还记忆犹新, 一堂是在“田”字型的场地上, 分别画了4个直径为9米的圆, 圆中分别画上“十”字, 将学生分成4个组, 每个组由组长带领先在自己的圆上跑各种图形, 第2次在相邻2个圆上跑图形, 第3次各自在4个圆上自由跑各种图形, 一共跑了15分钟, 练习密度不小, 但由于圆太小, 加上图形变化多, 心率只有120次/分。另一堂课是高中女生的弯道跑教学, 将学生分成4个组, 分别从跑道四边开始跑, 采用小组集体超越的方法, 要求直道慢跑、弯道超越, 当前面一组的学生要接近弯道时, 后面一组的学生加快速度在弯道上超越前面一组的学生, 超越的组在直道上慢跑, 当接近下一个弯道时, 被超越的一组学生又在弯道上超越前面一组的学生, 1000米的距离, 在250米跑道上进行了8次追逐和超越, 体力弱的学生追逐6次, 8分钟的时间, 学生的心率达到160次/分。2次课2个结果, 给笔者最深刻的体会是在设计练习密度的同时, 必须还要考虑运动的强度, 虽然练习时间只有8分钟, 但在生理变化的效果上远远超过15分钟。

4.教师对练习密度的深层理解, 提高设计和教学能力

课堂练习密度的设计不是为密度而密度的设计, 练习密度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练习密度间接反映了体育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练习密度小的现象:练习队形设计不合理, 让学生等待时间过长;教师过多过繁和不适时地讲解;场地偏小、器材偏少, 没有考虑组合和替代的方法补充;让学生进行个人展示, 既没有实效又失去了很多练习的时间;方法偏难要求偏高, 造成学生不敢练习甚至放弃。凡此种现象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较差造成的。

(二) 提高耐久跑练习密度的几种学习方法

耐久跑很难教, 因为内容枯燥又很累, 学生不喜欢;耐久跑有一定的距离, 不能反复单一地跑。如何让学生愿意跑、有趣味地跑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提高耐久跑练习密度的方法。

1.分解练习

(1) 走跑交替。此方法可在学习初期运用, 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跑的距离不长, 能够承受, 又不觉得累。练习一段时间后可逐步增加跑的距离、提高跑的速度。

(2) 分段练习。可将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化整为段进行达标练习。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或自定的标准, 把1000米分成10×100米、5×200米、4×250米、2×500米;800米分成8×100米、4×200米、2×400米, 规定时间和次数进行分段达标练习。让学生体会跑速和自我控制速度的能力, 达到既有练习密度又有质量的效果。

2.替代练习

(1) 组合练习。为防止体力下降和单调枯燥动作引起的疲劳, 可将耐久跑与有氧健身活动和跳绳等练习进行组合, 调节练习密度和运动量。

(2) 循环练习。可将设计好的组合练习分组进行循环练习。

(3) 跟随练习。利用学生进行耐久跑感到累而踢足球不感到累的心理特点, 让学生跟着足球、篮球跑。

3.兴趣练习

(1) 图形练习。分组或不分组, 教师带领或学生自领创造各种图形跑, 如, 蛇形跑、螺旋形跑、圆形跑、正方形跑、长方形跑、“S”形跑、“8”字形跑、组字母跑等。

(2) 游戏练习。把耐久跑的方法设计成游戏, 让学生在情境中追逐, 变换跑的形式、动作、路线等, 享受耐久跑的快乐。

(3) 竞赛练习。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采用竞赛方式进行耐久跑练习, 引入竞争机制, 能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竞赛很重要的是教师对竞赛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如, 集体赛要多设几个奖励的项目, 如, 优胜奖、进步奖、团结奖、合作奖、拼搏奖等, 目的不仅仅是评出几个奖项,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音乐配合。精选音乐, 选用节奏明快、激励斗志的音乐, 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 促进机体的紧张和放松交替以及各种练习间的交换, 既不易疲劳又有兴趣。

4.分层练习

(1) 不同时间相同距离。分层教学要慎重考虑如何分组, 不要伤了学生的心。

(2) 相同时间不同距离。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和提高。

(3) 自定目标超越。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可制订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也可以自己制订自己的目标, 不断超越, 不断提高。

3.优化课堂练习 构建高效课堂 篇三

【关键词】有效;课堂练习;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掌握、方法与技能的获得以及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课堂练习这一基本活动。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验,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扎实开展有效训练,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这是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谈谈对课堂练习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练习要有基础性

基础性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并牢固掌握已学知识而设计的练习,这类习题可以是基本题或分散难点的单一题。基础性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新知,他们是拓展、深化知识的基础,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因此这类习题是练习中必不可少的。

二、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指定习题,学生统一进行指令性书面练习,容易使学生的知识“窄化”、思维“僵化”、情绪“淡化”。因此,在作业设计上,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作业中“千人一面”的做法,要设计出难易不同、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的作业。练习有了层次,学生就有了选择,有了知识的过渡,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这样,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练习重点,能有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想学、会做、善创造。

三、课堂练习要有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综合性练习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能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综合练习是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之后,与原有知识的横向沟通、有机结合的练习。是对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察与深化提高,它是练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他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深挖其底蕴,把章节甚至全册教材的知识,有条理的予以归纳、概括。在综合练习中,教师要把握好难度,要及时获取信息,作必要的点拨,从而达到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目的。

四、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

“兴趣师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如果结合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不仅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让学生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更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力。

五、课堂练习要有对比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设计练习时,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让学生在辨别、比较、判断、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六、课堂练习要有开放性

1.解题策略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解决问题的知识长期以来对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头痛的知识点,因为这里要求学生要有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平时的练习训练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多解的因素,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设计一些策略开放型的练习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式样的尝试,寻求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解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2.题目答案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传统的练习题多注重解题的结果,练习的答案是唯一的,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受到局限,缺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而结论开放型练习,给出一定的条件,而满足条件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解题时,慢慢诱“敌”深入、浅入深出,学生必须全面的分析思考,才能探索出不同的答案,使学生经历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

3.所求问题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自主提问,并探求其结果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加强对习题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练习,可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认知习惯。

七、课堂练习要有探究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进行研究的可贵动力和心理资源,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为主的练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4.《北大荒的秋天》课后练习题 篇四

一、词语

一碧如洗 几缕 流云 映照 转眼间 绛紫 抖动 五彩斑斓 锦缎 清澈见底 如同 透明 怀抱 明镜 顿时 波纹 原野 热闹非凡 大豆摇动 哗啦啦 挺拔 高粱 脸庞 乐呵呵 演唱 燃烧 赞美 遍地 山岭沉甸甸

二、多音字

转zhuǎn( )血 xuè( )

zhuàn( ) xiě( )

三、组词

转( )锦( )绵( )境( )纹( )

传( )棉( ) 镜( )蚊( )

然( )烧( )饶( )铃( )

燃( )绕( )浇( )岭( )

四、根据要求写词语

乐呵呵(ABB) 、、、、、、。

哗啦啦(拟声词) 、、、、、、。

转眼间(表示时间短) 、、、、、、。

5.《秋天》课堂练习 篇五

苍鹰( )

盘旋( )

草甸( )

扰乱(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旅( )绸( )汹( )粱( )

旋( )稠( )凶( )梁( )

三、照样子,写词语。

哗哗哗(描写声音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甸甸(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仿写句子。

高粱喝醉了,摇着黑红的大脸,在嗬咧咧、嗬咧咧地唱。(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入合适的量词。

一( )树叶

一( )银灰

几( )残云

一( )绸子

六、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落叶

( )的海洋

( )的宝物

( )的荒草

( )的季节

6.《秋天》课堂练习 篇六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肥硕瓜果(shuò)

.B.伐木丁丁(zhēnɡ).C.溪水清冽(liè).D.归泊小桨(bó).撒下(sǎ)

.梦寐(mèi).

满载(zài).栖息(qī).镰刀(lián).

寥廓(liáo).

枯涸(ɡù).乌桕(jiù).2.选出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秋天栖息(停留)在农家里 ..B.秋天梦寐(梦想)在牧羊女的眼里 ..C.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指果实又大又饱满)的瓜果 ..D.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水清)了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B.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C.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D.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4.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答:(2)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答: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举行以“走进秋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我来策划】开展“走进秋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需要分小组,请你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并为四个小组命名。(要求结构统一,富有特色)①第一小组:

②第二小组: ③第三小组: ④第四小组:

(2)【我来筛选】本次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描写自然的古诗词。下列古诗词名句,请选出你认为不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的几项,并简述理由。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C.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D.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E.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F.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G.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H.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

(3)【我当编辑】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老师要求同学们以“秋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班级将出一期《走进秋天》的班刊,请你为班刊设计一段编者的话,要求阐明编写意图,字数在150左右。答: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团泊洼的秋天(节选)

郭小川

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 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低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秋凉在这里刚刚落脚, 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啊, 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团泊洼的秋天啊, 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摘自《天津日报》2012年10月9日)6.诗人先从秋风写起,他抓住了秋风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团泊洼秋天的什么特征? 答:

7.诗人把秋光比作“汗珠”,你能理解这两者的相似点吗?试做简要分析。答: 8.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

9.“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这里的“抚摸”一词写出了怎样的情态? 答: 10.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团泊洼的秋天”静谧的特点的? 答:

三、写作练笔

11.【写法借鉴】这首诗歌用词准确、生动传神,意境优美,如“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形声兼具的画面。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秋天的景物,运用准确、生动、传神的词语写一个片段。(8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D中的“涸”应该读hé。

2.【解析】选B。B中的“梦寐”应是“睡梦”的意思。

3.【解析】选B。正确的划分节奏应为: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4.(1)答案:“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净润泽的声像画面。

(2)答案:“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之情。

5.答案:(1)示例:①秋之色 ②秋之声 ③秋之味 ④秋之韵

(2)不符合要求的是:A、G、H理由:A句描写夏天的景色,G句描写冬天的景色,H句描写春天的景色,不符合本次活动“走进秋天”的主题。

(3)示例:秋,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是金色的,收获的。那悠悠的闲云,明净的野草,丰硕的秋果,向我们展示着它那沉静、淡泊、成熟的独特之美。“走进秋天”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秋天是那样的美,让我们享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现在让我们用笔写下寻秋的过程和感悟,编辑成《走进秋天》的班刊,分享收获的成果。

6.【解析】本题考查对事物特征的概括。可以抓住“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一句概括。

答案:抓住了秋风“柔韧”的特点,突出了这里秋天的平静与安详。7.答案:相似点是晶莹亮洁。

8.【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表达效果。

答案: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向日葵轻轻摇摆的姿态,突出了秋天的无限生机。9.【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结合语境体会垂柳对大地的深情。答案:写出了垂柳对大地深情的情态。

10.答案:主要通过蝉声、麻雀声、蛙声的消退,大雁南飞,河水日趋平静等事物来描绘“团泊洼的秋天”静谧的特点的。

7.声势练习激活音乐课堂 篇七

一、声势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声势的概念,通俗一点来讲,声势就是能够发出声音的人体的各种姿势,比如拍手、跺脚、捻指等等一系列姿势。人的许多身体部位都可以摆出许多不同的姿势,每一种姿势又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的意思,传达出特殊的情感。姿势带动出来的声音就是声势,故而声势也就带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和情感了。比如小学音乐课堂上最常用的,边拍手,边数着拍子,这是叫我们跟着拍子走。比如成语“拍案而起”,把桌子拍一下,然后立马站起来,这表现了当时的强烈情感。

二、声势练习

声势练习是现在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应用比较广泛、影响比较大、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奥尔夫教学法中一项以动作、朗诵、演唱、节奏、演奏为主的比较基础的教学方法。声势练习比较直观,比较原始,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再合适不过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声势练习激活音乐课堂的方式

声势练习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能在玩乐中学习知识,很受学生欢迎,在课堂中也有很大作用,能够激活课堂。那么,声势练习是怎么激活音乐课堂的呢?

首先,声势练习以其特有的动作加声音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涵义和情感。比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基本动作,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小时候,相信很多人都学过拍拍手的游戏,这就是声势练习的一种。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拍拍手,嘴里喊着歌谣,拍一下喊一下,这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欢乐感,很吸引我们。

其次,声势练习是以节奏为先导的。节奏本来就能够独立的表达一定的音乐意义,同时它又是音乐、语言和舞蹈的共同的基因。节奏贯穿其中,把它们融为一体。节奏练习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难度降到最低。再次,声势练习可以边玩边学,在玩乐中获取知识。依据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育来看,音乐教育最先应该是“育人”,在音乐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课本中的内容虽然带有游戏性,而且简单、易于被学生接受,但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专业的要求来衡量。有这一特点,奥尔夫教学体系则显得尤为重要,它不局限于智力的开发,也不拘泥于音乐学科的本身,它注重学生的想象力、空间感、创造力和协调合作能力等等因素的培养与训练。最重要的是它将教材与游戏联系在一起,考虑到学生玩乐的本性,也不丢失知识的传输,让学生既玩到了,也学到了,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适合小学课堂教育。

四、声势练习激活音乐课堂的作用

声势练习对老师的全面成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运用声势练习时,教师需要开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去教学,怎样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怎样才能让学生提高更多。

声势练习对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声势练习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表现在它提高了学生的节奏感。奥尔夫声势活动教学理念就是开启学生原始性的教育,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使师生都参与到以节奏为主的声势活动中。这样亲身参与其中,对音乐的感觉和技能就会体验更加深刻。其次就是萌动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奥尔夫声势活动的一大特征就是以游戏为载体,把教学内容载入到游戏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在喜欢的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也让学生慢慢喜欢上音乐。还有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奥尔夫声势活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力的开发,这也是它最耀眼的一点。在教学中的即兴表演也确实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开动脑筋创作。最后就是让学生学会了乐器表演。这里的乐器不一定是我们真正的乐器,而是最天然的乐器。声势活动最特别的就是用身体部位带动出的声音,这样的学习就会让学生慢慢学会真正意义上的乐器。

五、结语

8.《秋天》课堂练习 篇八

[关键词]设计 高效 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58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如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面临的问题。随着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的开展,我们组织了教研活动、教学沙龙、听常态课、学生问卷等实践活动。随着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完成,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问题日益突显,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方面:(1)练习的设计没有目的,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的;(2)多是“一刀切”,没有层次性的练习;(3)侧重书面练习,很少创造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4)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潜在知识点,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精心设计简约的练习,让练习丰盈内涵

莎士比亚说:“精练是智慧的灵魂。”为了能够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能轻松愉悦地学习,不被题海所淹没,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简约的课堂练习,即有针对性、递进性、综合性的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变,力求达到在简约中求多变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一道题:

(1)小区内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圃,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求出边长为5m的这条边所对应的高。

(3)这道题的第(1)、第(2)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小区物业要给这块平行四边形的花圃重新铺上草坪,每平方米需要6元,铺这块地一共需要多少元?如果要在这个花圃里种月季花,每4平方米种一株,一共可以种多少株?

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是让 学生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图所示,已知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学生通过审题和思考,很快就能求出第(1)问。第二个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根据已知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第(2)问,根据已知条件,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通过题中给的另一底边的长,求出对应的高。第(3)问让学生反思:这道题的第(1)、第(2)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可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并将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有趣的练习,让练习充满活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由于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因此在结课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减弱,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这时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趣味性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把“要我学”的心态调整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2、3、5的倍数”时,我在课堂上设计这样的练习:放一把豆子在桌子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几分钟后,我问:“豆子数完了吗,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数的。”生1:“老师,我认为2个2个地数又快又对。”“不对。”生2站起来说,“5个5个地数更快。”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2个2个地数更快”“5个5个地数更快”,两种声音此起彼伏。这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人认为3个3个地数又快又对的?”生3说:“3个3个地数不好数,容易出错。”我趁机再问:“为什么会觉得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又对又快,而3个3个地数却不容易呢?”学生陷入了沉思,忽然生4站起来说:“2和5的倍数,个位上都有特征,我们好记、也好数,可3的倍数个位上没有特征,我们不容易数。”大家听完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在这里,数豆子的方法把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课堂变得特别活跃。

三、精心设计综合性的练习,让练习彰显成效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所有的题目都用乘法做,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所有的题目就用除法做。然而当不同类型的问题综合在一起时,学生就手足无措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考虑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瞻前顾后,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出现,使学生能把掌握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又能让旧知识得到巩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后,学生做题时往往不分析条件,就直接用数量除以分数得出总量。因此,我设计了两道题:

为了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找到分数乘法应用题与除法应用题的异同,加深理解,我运用画线段图和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给学生讲解,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对比性强的练习,让学生辨别、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四、精心设计阶梯性的练习,让练习彰显时效

在设计练习题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而且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与生活实际。不但要有基础训练,还要设计综合型的、拓展型的题目。这样,后进生能巩固基础,中等生不断提高,优等生综合能力更强,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出练习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一)判断。

1.圆的半径越长,圆的面积就越大。      (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

(二)只列式不计算。

1.半径是3分米,求圆的面积。

2.直径是8分米,求圆的面积。

3.周长是12.56米,求圆的面积。

(三)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旱冰场的直径是30米,扩建后,半径增加5米。扩建后的旱冰场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2.在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里剪下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这几个类型不同、难度逐层递进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圆面积的理解,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增加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更加积极主动。

五、精心设计实践性的练习,让练习凸显数学的价值

设计练习不应只停留在巩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实践性作业主要有:(1)动手操作型。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卡纸,用来剪裁直径是4厘米的圆形,最多能剪几个?我让学生先动手在本子上画一画,试试能画几个,再让学生拿出纸张来剪一剪。通过动手操作,避免了学生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积来解题的错误。(2)调查整理型。如调查家中的各项开支情况,或是调查一分钟内学校门口经过的车辆,再从调查得到的信息中进行整理与分析,想想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研究记录型。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用写日记或手抄报的形式记下来。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六、精心设计留白练习,让练习彰显精彩

教师要适量地设计课堂练习,必要时可适当留白。留白是教师在某些环节留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去探索、体验、思考和解答。巧妙的留白,能起到无声胜有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后,我让学生听着音乐,感受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验证方法,并让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问题?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另一个学生很快答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个直角加起来是360°,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边形,所以说四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是360°。”于是我说:“你能用这种方法分析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真不错!还能在本子上画一些非特殊的四边形进一步验证吗?”学生经探究和讨论后得出: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由于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接下来学生在操作、分析、讨论中,还得出了五边形、六边形等内角和的特征,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虽然教师在备课时不能预见课堂上的所有细节,但是留有一定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教学也会充满活力并彰显别样的精彩。

设计练习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少、精、活”。总之,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受到错误的警醒;既学得生动,又学得扎实;既发展思维,又培养能力,就是最高效的数学课堂。

9.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篇九

一、导入新课,复习生字

师:同学们,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谁会读课题?生读。

师:“雨”字读得多响亮啊,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课文写的是秋天的——生:雨

师:一起来响亮地读一读吧。

师:读得真好!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生字一定都会认了吧,下面我们就来响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师:请看大屏幕。

师:第一行,谁会读?你来,师:爽字读得真好!同学们啊,爽字读起来容易,写起来可不太容易,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遍,用心记住他的笔顺,先写一横,再写四个小X,最后写一个人字托住他。一起读这个词语。

师:请看第二行。谁会读?

师:真好!同一个生字在两个词语中读音是不一样的,这叫()一起来读一读。.师:第三行

生读“衣裳,喇叭,钥匙。认读。

师:最后一个轻声读的特别好。

师:齐读大屏幕上所有的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钥匙啊,很常见,也很神奇,拿着它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打开了。课文里说秋天的雨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板书:钥匙)他为我们打开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42页,听老师来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师范读课文)

师:我发现同学们刚才听得特别认真,有的脸上还洋溢着快乐的微笑。谁来说说你在秋雨里都看到什么了?

生:我在秋雨里看到了许多小动物。

师:你还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了许多漂亮的颜色。

师:你还看到什么了?

生:我还看到了许多好吃的水果。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1、感受颜色美

师:刚才我们有的同学看到了许多小动物,有的看到了许多好吃的水果,还有的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等植物有许多漂亮的颜色,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你是从哪儿读懂植物有许多漂亮的颜色的?

生:第二自然段。

师:那么秋天的雨都把美丽的颜色送给谁了呢?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开始吧!

师:谁来说说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了谁?

生:秋天的雨把黄色送给了银杏树、、、、、、师:你真会读书!(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呢?)

师:同学们,秋天的雨把这么多的颜色(点击颜色)送给了花草树木,整个大地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全都变漂亮了!请同学们再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吧。谁喜欢读银杏树这一句?(出示句子)请你来。师:读得真好!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生: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你喜欢它的样子美!同学们,黄黄的银杏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有趣多美啊!

师:那这些小扇子在干什么呢?(点击扇哪扇哪)小扇子轻轻地扇哪扇哪,为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多舒服啊!谁能舒舒服服地读好这个词?(真舒服啊!)像她这样一起读读这个词语!

师: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得真好!像她这样一起美美地、舒舒服服地读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叶的样子和动作,把扇哪扇哪读好了,整个句子好像都读活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用这种想象画面感悟法把描写枫树的句子读好,自己先练一练吧。(出示图文)

生:练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读这句?请你来。

师:我听出你在读“飘啊飘啊“时读得很轻很慢,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生:因为枫叶落下来时飘得轻很慢。

师:想象画面法体会得多好啊!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边读边想象把这句话美美的读一读。

师:多美的枫树啊!谁还想读第二自然段自己喜欢的其它句子?好请你来。生:读关于田野的句子

师:这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告诉人们一个喜讯,它在告诉我们()你说

生:丰收了,丰收了

师:说得真好!田野里丰收了,果园里怎么样呢?谁来读读写果园的这一句?师:同学们啊,橘子、柿子“你挤我碰”多有趣呀。这些果子也在枝头上报告我们一个好消息。是什么?一起说

生:丰收了,丰收了。

师:让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把这两句连起来读读。

师:好一个丰收的秋天啊!这段中还有一个很美的句子,谁来读?

生:读菊花的句子。

师:你读得真美,就像美丽的菊花仙子一样!(出示菊花)请看大屏幕!同学们,菊花仙子的颜色可多啦,写也写不完,作者就用了一个标点符号来表示,(出示句子)谁的眼睛亮发现了它?是什么?

生:是省略号。

老师:这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菊花仙子的颜色——

生:很多 很多

师:让我们都来做菊花仙子吧,比比看你们哪朵花开得最漂亮。一起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刚才呀我们走进了蒙蒙的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万事万物都变得格外美丽。其实啊,这些美丽的景物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师:在去之前,我们选一个读书最棒的同学给画面配音吧!选谁呢?其他同学边看画面边用心欣赏。(请看大屏幕)

师:太棒了!来,把掌声送给这位小小播音员!像她这样一起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吧!

师:同学们啊,秋雨把这么多的颜色送给了万事万物,这么多的颜色,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呢?(板书:五彩缤纷)

2、感受气味美

师:(指板书)同学们,秋天的雨不光有五彩缤纷的颜色,它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谁想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瞧,小朋友的脚都被那香味勾住了,多诱人的香味啊!

3、感受欢乐美

师:同学们,你们在秋雨里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许多动物和植物都在准备过冬。(出示动植物图)

师:秋雨是个关心他人的好孩子,她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板书:吹起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出示喇叭图)于是许多动物、植物都在忙着准备过冬呢!

师:现在老师有个好主意,咱们把它们准备过冬的情景演一演,好不好? 生:好!

师:如果要课文中的内容演好的话,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

生:背下来、把课文的句子读熟。

师:是啊,熟能生巧。

师:现在请大家把第四自然段多读几次吧!

师:(指图)那这么多的动植物,你想演谁啊?这样吧,你想演谁,就把描写它的句子用心地多读几遍吧。

师:小喜鹊在哪呢?现在我们俩来演演。我就是秋天的雨了,你是小喜鹊。开始!(对着一只“小喜鹊”)小喜鹊,你好,冬天快要到了,你在干什么呢?

生:我在衔树枝造房子呢!

师:你真勤劳!

师:看清楚了吗?谁再来当当小喜鹊?

师:谁是小松鼠?小青蛙在哪呢?松柏在哪儿?杨树、柳树的叶子在哪儿?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演出要开始了!

师:小松鼠,冬天快要到了,你在忙什么呀?

生:我在找松果,把它们藏在洞里,冬天可以吃。

师:你真能干!再见!

师:小青蛙,你在哪儿呢?小青蛙,冬天快要来了,你在干什么呢?

生:我在挖洞呢!

师:那祝你睡个好觉哦!

师:松柏,你在哪儿呢?冬天快要来了,你在干什么呢?

生:我在、、、、、、师:是啊,冬天快要来了,你可要多穿点啊!再见!

师:杨树、柳树的叶子在哪儿呢?

师:杨树、柳树的叶子,你们在干什么呀?

生:我们在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准备过冬呢!

师:是啊,当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时,(板书:吹起喇叭)所有的动物、植物都在准备过冬呢!多么快乐而有趣的景象啊!

师:谁能读出这快乐而有趣的景象?

师:我们都感受到了你的快乐!还有谁能比他读得更快乐?像他们这样一起快乐地读一读吧!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师指板书)同学们,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还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难怪课文开头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他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画线)

师:那么,在秋雨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生:我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

生:我看到了一个欢乐的秋天。

生:我看到了一个忙碌的秋天。

师:是啊,在秋雨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丰收而又欢乐的秋天!(板书:三个词)甚至是更多更多美好的感受,(板书:省略号)

师: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景象、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景数也数不完。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金秋作业超市,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完成吧!(出示作业)

1、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3、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秋天。

六、朗读小诗,结束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把课文内容编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在这首美妙的小诗中和秋雨说再见吧!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附小诗:

是谁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是谁吹起了金色的喇叭,告诉我们秋天的到来。

是谁给柿子、菠萝、苹果穿上美丽的衣裳,啊!是绵绵的秋雨,是凉爽的秋风。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五彩缤纷

钥匙美丽藏着气味丰收(省略号)

10.搭配不当 课堂练习 篇十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7.(09年浙江)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降低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8.(09年湖南)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敝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9.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10.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11.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

1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1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14.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15.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16.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

选择自己的伴侣。

17.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

18.(09天津)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19.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

20.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21.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2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2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24.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

25.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26.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27.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28.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 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

11.《秋天》课堂练习 篇十一

一、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上,精心设计练习

恰当地对知识进行迁移,是使旧知同化为新知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铺垫练习:(1)粮店运来3车大米,每车2000千克,共运大米多少千克?(2)粮店原有大米350千克,又运来大米6000千克,粮店共有大米多少千克?这两道题是学生学过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很快解答出来,然后把第(2)题中“又运来6000千克”换成“运来3车,每车2000千克”就变成我们要学习的例题,粮店原有大米350克,又运来3车,每车2000千克,粮店共有大米多少千克?

通过比较,既为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了解题中的中间问题及分析方法,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又突出了新知识教学的关键,把新旧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在教学的重、难点、关键上,精心设计练习

在教学小数乘法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根据204×16=3264,计算20.4×16 、 2.04×16、 204×1.6、 20.4×1.6 、 2.04×1.6 ,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练习较多的题目,也解决了教学的关键。又如:在 “方程的意义” 教学后,部分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存在混淆,教师可设计判断题: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即:5x—4 x—4=0 10+8=18 16+x>20 x—9<11 4x—6=10 y+6=18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概念进行判断,能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等式和方程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方程的认识。

三、在教师讲解、示范之后,精心设计练习

在教师讲解、示范之后,精心设计练习,对于巩固知识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进一步的理解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如在教学素数和合数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题:首先,请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可以把1—20分成几类?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然后全班交流:有一个因数:1;有两个因数:2、3、5、7、11、13、17、19;有两个以上因数:4、6、8、9、10、12、14、15、16、18、20。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说出他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并师生研讨合作,揭示概念: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素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素数和合数都有无数个。按照因数的多少,可以把自然数分为素数、合数和1三类。在揭示了素数和合数的概念之后,并不意味着认识的完结,概念的建立仍需一个过程,即把概念作为判断、推理、分析、解题的依据,此时可设计如下练习: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2 17 21 29 35 44 87

2、判断你自己的学号是素数还是合数,告诉你的同桌,并告知理由。

3、判断。1.在自然数中,除了1和0,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 )

2.一个数如果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一定是合数( )

3.所有的奇数都是素数。( )

4.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

学生通过练习,打破了思维的定势,使学生能更深刻地建立概念。

四、在知识的总结阶段,精心设计练习

1、基本练习:讲什么,练什么,以基本题为主,有目的地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练习,以达到全体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变式练习:在“稍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时,基本练习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练习:(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 ,第二次用去总数的,还剩多少吨钢材?(2)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 ,第二次用去剩下的,还剩多少吨钢材?(3)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第二次用去5吨,还剩多少吨钢材?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综合性练习:在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后,设计这样一道题: 64×25 学生通过思考后能较快的算出这样的几种方法:

64×25=8×(8×25)=8×200=1600

64×25=4×25×16=100×16=1600

64×25= (60+4)×25=60×25+4×25=1600

64×25=8×8×5×5=(8×5)×(8×5)=1600

4、探究性练习:探究性练习,它是以学生在学习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练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总之,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2.优化练习设计提升课堂效率 篇十二

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练习更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具有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训练思维和生成智慧等功能, 对发展学生能力、构建学生认知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是体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大力开发习题的功能, 做到“小题大做”“借题发挥”, 选取典型适度的习题, 精心组织, 变有限为无限, 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数学练习中触类旁通、观微知著、自醒自悟, 达成学生对知识深刻的理解.

一、层次清晰, 循序渐进

练习设计的艺术, 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精心设计练习层次, 这既受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制约, 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我们经常所说的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难度”, 正是练习设计层次性的体现.因此, 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环环紧扣, 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 又要有一些变式习题, 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 拓展学生的思路.

如, 在教学小学数学五年级《找规律》时, 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

1. 十一国庆长假期间, 王老师想带女儿参加三日游, 可以哪几天去?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 (基本题, 与例题相仿)

2. 礼堂里一排有18个座位.小芳和小英是双胞胎, 要让她俩坐在一起, 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 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把“小芳在小英的右边”这句话去掉, 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变式题, 与例题稍有变化)

3.18个座位的圆形餐桌, (出示图片) 小芳和小英坐在一起, 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 这样的话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呢?你是怎么想的? (综合题, 新知适当结合旧知)

4. 想一想:111111111×111111111=? (拓展题, 知识的灵活运用)

一系列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练习活动, 充分巩固并且深化了新知识, 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也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样, 每一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 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从而使“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二、动静搭配, 新颖有趣

练习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 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有趣.通过操作练习、竞赛练习、游戏练习等, 让学生既要动手, 又要动口, 还要动脑.这种练习寓练于乐, 练中生趣, 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上二年级 (下册) 的“认识方向”这一课时, 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

如下表出示1—20各数, 每个数字下都有一个和方向有关的小习题及相应的奖品, 学生自行挑选自己喜欢的数, 并回答问题, 答对有奖.

这样一来, 新颖有趣的抽奖游戏, 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深化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练习活动中去, 既巩固了新知, 又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借题发挥, 整合提升

刘加霞博士指出:从“冰冷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 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充满智慧的课堂组织与控制, 否则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 把握知识结构, 充分利用教材的习题资源, 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提升, 对习题作出适度而有效的开发, 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各部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 真正使数学练习成为学生励志、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提高教材的“附加值”.开发利用好习题资源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重要体现, 也是使数学课堂拥有“学科深度”的一个平台.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知识的梳理后, 老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下面一段话是一种药品说明书:【药品名称】阿莫西林颗粒【生产企业】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6020605【规格】0.125g【用法用量】口服.把药粉倒入适量的凉开水中, 摇匀, 即可服用.一周岁以内, 一次0.5袋;1~3周岁, 一次1袋;3~5周岁, 一次1.5袋;5~10周岁, 一次2袋;10周岁以上, 一次2~3袋;每日3次.【生产日期】20120611【有效期】至20150610.请你把这段说明的理解填在空格里:a.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 () () () 等信息.b.11岁的病人, 服用这种药每次最多服 () 袋, 一天最多服 () g.c.这盒药到 () 年 () 月以后就过期不能服用了.d.请安排一天的吃药时间.这道练习, 从纵向看, 将多个数据集于一题, 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性;从横向看, 把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入文字材料中, 是语文和数学学科的综合.以学生生活题材为阅读材料, 既练习了学生数学的有关知识, 也训练了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表达能力.可见, 这道“语文式”的数学题充分体现了学科整合的课改新理念.

四、立足文本, 注重开放

新课标指出, 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 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 增加练习的开放性, 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设计练习时, 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这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 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 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13.乡下人家课堂练习 篇十三

一、我会组词

朋()饰()摔()

棚()柿()率()

耸()捣()搬()

茸()岛()般()

二、我会归类小标题

门前架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写

1、门前的花开得很灿烂,颜色也很多。我会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

2、春天来了,树木发芽了,小草悄悄地从土里_______________。

3、根据老师的提示要求我会写一句拟人句。

14.《学会看病》课堂练习 篇十四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蔫(yānniān)怔(zhènɡzhèn)住倚(qǐyǐ)门 ...

艰涩(sèshè)挣(zhēnɡzhènɡ)开坠(zhuìduì)入 ...

二、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后的括号内打“√”。

1.冷漠拖踏磨练残忍()

2.艰涩滚烫断言极端()

3.熟悉把握收宿谴责()

4.虑弱挂号体温印像()

三、选词填空。

虚弱软弱

1.他的病刚好,身子还很(),走几步就气喘吁吁。

2.因为你太()了,他才那样盛气凌人。

指点指教

3.我喋喋不休地()儿子如何看病。

4.妈妈()给我看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

四、活学活用(用上文中的四字词语)。

1.看个病还用得着学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挣开了我的手。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关联词,并成一句话。

(1)我是母亲。我应该及早教会他自己去看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自己去看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把两件新旧毛衣都捐给了灾区人民。

15.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教学策略 篇十五

一、数学课堂练习的形式策略

练习的主角是习题, 在一节课中练习的时间占有很大的比例,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必须是形式多样, 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口头练习, 笔头练习, 动手操作练习, 合作练习, 解意自编题练习.自主选解题练习等简单的计算类练习可以是口头形式, 它有省时, 反馈快的特点.笔头练习适合于计算类的题型, 如解方程、整式运算、分式运算等.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探究特殊四边形矩形或菱形性质时, 每位学生可通过动手折叠矩形或菱形纸片, 去猜想矩形或菱形的性质, 有时为解决一些有挑战性、探究性、或开放性问题时, 仅靠个人较难解决、思考不全面或在解题策略、结论上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 可以分成小组利用合作练习形式解决问题, 如浙教版七上6.1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练习, 合作练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 培养其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解意自编题指解题者通过阅读理解出题者的目的、要求和原意, 自己编制一些符合要求的题目.

例如, 请按要求自编一道解方程组习题, 要求:

(1) 所编习题可以是实际应用题也可以是非应用题, 但都要归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 2和4是所列方程组的解.

又如, 请写出一个有两个项的分母并能约分的一个分式.此类练习能反馈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理解的程度和探索创新能力.

二、课堂练习的题型策略

题型上来讲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是非判断题、解答题等, 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教材一般都是正面的、标准的, 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特征与概念的非本质特征有时不宜区分从而形成片面概括, 造成思维的错误, 例如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很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于a的平方根只有“一个数”这个非本质特征在大脑衍生出来.可以编制是非判断题, 加深对概念中的关键词的理解.如, “判断题:a (a≥0) 的平方根为.”这个题学生就很容易认为是对的, 学生犯错后教师及时指出, 从而保持概念理解的完整.数学中许多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或方法, 因有相似, 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 可以采用辨析对比的练习, 给出有正有误的答案, 让学生判断哪个有对, 哪个错, 为什么?例如, 下列命题哪些不成立, 请举出反例.

(1) 非负数就是正数;

(2)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 实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练习要从多种角度提升学生的灵活性、实践性、自主性, 创造性思维得到积极的发挥, 减低学生练习时的疲态, 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全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数学课的练习要上出数学课的味道, 应以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为主要目标, 切不可一味为了追求课堂学习氛围的民主性而上成了口语交际课.

三、数学课堂练习的内容策略

可以从内容的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等几方面进行.策略学习心理学认为, 多次地强化、刺激是巩固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式, 因此, 教师布置练习是无可厚非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练习的形式、内容、份量是否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而不至于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同类练习的次数不但要遵循学习规律, 而且还应当重视、克服练习“高原反应”, 减少或者取消不必要的、无效的重复练习.知识点不同, 练习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在课堂中老师应注重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能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例如, 浙教版八上“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节中例题:

例1已知:在△ABC中, AB=AC, ∠A=50°, 求∠B和∠C的度数.

变式练习1:已知:在△ABC中, AB=AC, ∠B=50°, 求∠A和∠C的度数.

变式练习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 求另两个角的度数.

练习中加强变式练习, 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还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例题, 充分发挥例题的有效性, 如浙教版七下7.3节“分式的加减 (2) ”中例4, 计算:并求当a=-3时原式的值.第二小问可以改为:选择你最喜爱的a的值代入求出原式的值.这样可以再次提醒学生对a的取值应该使分母不为零.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 数学学习又可以反过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练习的内容设计应更加注重练习的应用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如浙教版八下第5.1节“多边形 (1) ”学习完四边形的内角和性质后可增加练习:工人准备用一批大小, 形状一样的 (全等) 四边形瓷砖来密铺 (不留空隙, 不重叠的铺) 马路, 你认为可以用这些全等的四边形来密铺马路吗?怎么铺?通过8个全等的四边形纸片在黑板上艰难的拼凑, 学生会体会到生活中有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广泛应用.设计应用性练习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数学课堂练习的反馈及评价策略

反馈形式可以是抽同学回答、小试卷练习、黑板板演或是小组为单位的竞赛等, 班级的学生数和教师的比例是失调的, 每个学生的个体也是有差异的, 教师如何照顾到每个学生, 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上“吃饱、吃好”, 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这就需要大范围的集体参与和反馈.如在进行解方程、整式运算、分式运算或因式分解等练习时, 我会一旁喊“有3个同学完成了, 真快!有10个同学完成了, 未完成的同学加油……”这样的激励不仅能够给速度快的孩子给予鼓励, 还能给反应速度较慢或思维不集中的孩子施予一定的压力, 有效的促进孩子思考问题的速度, 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 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的评价应始终是鼓励性的语言, 如“你很聪明!”“你们的反应真快!”“你们真了不起!”等, 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让学生保持向上的心态, 消除学生因为练习题的枯燥而产生的倦怠感.如何进行评价?我认为, 关注学生的情感, 要赏识学生, 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 充分肯定学生练习中表现出来的智慧火花, 但是, 赞赏也应该有个“度”, 千万不可滥用, 如果只要学生发言就说“真棒”、“给掌声”, 这样的赞赏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 而且,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一定要认真指出来, 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五、数学课堂练习的思维习惯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同样也是练习的主体.课堂练习是学生解题思维活动的真实体现, 也是纠正思维错误和不良书写格式的最好时机.在练习之前老师要把注意点先讲清楚还是让学生先碰碰壁呢?我选取后者.如果在每次练习之前把“注意事项”交待得面面俱到, 大大减少和降低了学生独立思考的难度, 而且学生碰壁后得到的经验教训会沉淀在他的脑子里, 不容易遗忘;在新课, 练习课, 复习课中的练习安排有很多的不同, 特别在复习课时我提倡一题多解、多题一法、一题多变,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灵活性, 同时也引导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概括能力, 促进思维的发展将有着重要作用.

六、数学课堂练习的难度控制策略

上一篇:导致月经量少颜色黑的原因是什么下一篇:入学生会个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