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浅探

2024-11-23

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浅探(15篇)

1.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浅探 篇一

如何理解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师德的优秀遗产,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幸福是人之为人意义的实现,幸福感是指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教师的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共生于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幸福感提升意义重大。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职业道德则是获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条件。

1、教师职业道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具有社会性的职业,偏离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离开了道德的轨迹,所有的幸福都只是空中楼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手段和条件。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的价值取向,总是体现为某种一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原则。同时,教师职业道德为幸福的获得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它通过协调人际关系,避免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对幸福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追求

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往往来自教学中的成就,当看到自己以智慧

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用知识和德性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学校、家长、社会对自己的教育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时,教师履行职责的行为也将会获得强化,并能促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蕴和教师职业的价值,进一步增强教育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理想。与此同时,教师也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并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个性。教师越能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就越能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领悟和感受教育幸福,并在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并坚定道德信念的同时获得幸福感。

三、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幸福感提升的价值

3、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创造和享受幸福

幸福的体验存在于人的创造性活动过程中。离开了创造性活动,幸福则无从谈起。因此,道德修养的提升要超越道德知识,从知识世界走向充满智慧的生活世界,直面人的幸福生活主题,培养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人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自我确证、拥有自由和幸福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而且还在于创造人的需要自身,这是一个创造需要及其满足手段的无限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创造力发挥、潜能实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趋于完满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知识的灌输过程,而是培养道德智慧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教师工作与生活的本相与现实境遇揭示出来,使教师生理解工作生活的意义,积极思考关于幸福人生的本质。

4、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幸福感

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和习得,并影

响着教育幸福的生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一种伦理德性是自然生成的”,“德性既非出于本性而生成,也非反乎本性而生成,而是自然地接受了它们,通过习惯而达到完满”。

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师深入理解教育专业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在一种个人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教师职业道德也是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伴随的道德品性,既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使教师在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更深地领悟教育的意义,增强责任感和自律精神,增进对教育与生命的理解,感受教育幸福。享受教育幸福是每个教师的理想追寻。教师职业道德既是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人员的必要素养,也是教师追求教育幸福的基石。教师职业道德不是对教师的强制规约,而是促进教师提高教育生活质量、感受教育幸福的有效手段。教师德性的拥有,意味着教师幸福感的提升。而教师要获得教育生活的幸福,就必须在理解教育的基础上,在专业活动中长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只有当教师职业道德渗透在教育的每一项活动中,道德行为成为专业生活的必须时,才能产生教师的教育幸福。

总之,师德首先是“人”的师德,赋予教师真正内在的尊严、幸福感和生命价值。这时的教师就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具有教育力量的教科书,能够传授给学生许多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人生智慧。

2.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浅探 篇二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某地区中小学教师320名,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16份,有效问卷297份,有效率93.99%。 其中,男性91人,女性206人。

2.方法

( 1) 心理资本问卷( PCQ)[7]。 Luthans等人开发的心理资本问卷( PCQ) 包括24个题项、4个因子( 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自信) ,问卷采用Likerts5点计分法,从“ 完全不同意”到“ 完全同意”记为1分到5分。 该问卷由我国学者温磊等人进行了中文版修订,修订后问卷共包括16个题项,各分量表及总量表的 α 系数在0.703~0.813之间, 重测信度在0.698~0.745之间。

( 2) 职业发展期望问卷( CEQ)[8]。 该问卷由方楠编制。 问卷共19个题项,包括职业成就期望、经济安全期望、 社会认同期望和机会空间期望4个维度; 总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2,4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0.855;同时,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 3) 工作家庭冲突量表( WFC)[9]。 该量表由Netemeyer等人编制,由工作指向家庭冲突和家庭指向工作冲突两个分量表构成。 量表采用5点记分, 得分越高表示工作家庭冲突越高。 刘旺( 2010) 考察了该量表对中国教师群体的适用性,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0]

( 4) 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 成人版) ( MHC- SF)[11,12]。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Keyes编制, 并由我国学者尹可丽教授进行了中文版修订。 量表由情绪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3个维度构成,得分越高代表其幸福感( 积极心理健康) 水平越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3~0.92之间。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和AMOS5.0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

二、结果

1.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职业发展期望、工作家庭冲突及幸福感的特点

表1数据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 PCQ) 、职业发展期望( ECQ) 、工作家庭冲突( WFC) 和幸福感( MHC- SF) 得分依次为:( 4.16 ±0.42) 、( 4.54 ± 0.34) 、( 2.19±0.79) 和( 3.66±0.85) 分。 在性别变量上,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期望、工作家庭冲突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表现为男教师的职业发展期望得分明显高于女教师得分,男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得分。

注:*P<0.05,**P<0.01。 下同

2.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职业发展期望、工作家庭冲突及幸福感的关系

对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职业发展期望、工作家庭冲突及幸福感总均值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 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期望、心理资本和幸福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均P<0.01) ,职业发展期望与家庭工作冲突具有明显的正相关( P< 0.01) ,而家庭工作冲突与心理资本、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均P<0.01) 。

3.心理资本、职业发展期望、工作家庭冲突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作用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 职业发展期望、工作家庭冲突和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反映了心理资本、职业发展期望、工作家庭冲突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某种作用机制。 为明确其中的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 进行全模型分析。模型主要拟合指标为:CMIN/DF=2.562,RMR=0.025, GFI=0.948,NFI=0.939,CFI=0.961,RMSEA=0.073,表明模型整体拟合较好。 进一步对模型参数估计进行考察,其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见图1。

从图1可知,心理资本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效应, 也可通过职业发展期望、 工作家庭冲突的部分中介对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效应。 图1中4条路径均显著:1心理资本→幸福感,2心理资本→工作家庭冲突→幸福感,3心理资本→职业发展期望→幸福感,4心理资本→职业发展期望→工作家庭冲突→幸福感。

三、分析与讨论

研究发现,在5点计分量表中,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平均得分为4.16,说明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较为积极,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张西超、胡婧等人研究发现,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6]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期望、幸福感平均得分分别为4.54和3.66分,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期望水平和幸福感水平较高。 赵科等人采用MHC- SF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心理健康进行考察, 其平均得分为3.01[13],而本研究中其平均得分为3.66,其得分上的差异可能是取样的不同所致,即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是城镇中小学教师。 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平均得分为2.19,依据5点记分, 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家庭冲突。 这一结果与以往调查发现一致。 吴明霞等人研究指出,中小学教师存在较高的工作家庭冲突。[14,15]

本研究结果提示, 男教师的职业发展期望、工作家庭冲突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教师。 该结果可能与男女教师的性别社会角色有关。 由于社会所赋予男性的社会期望高于女性,以致于男教师更期望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进而可能引发更多的工作家庭冲突。 吴明霞等人调查发现,男教师的FIW( 家庭干扰工作) 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15]刘旺等人也发现, 男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显著高于女教师。[10]

本研究还考察了心理资本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以往研究已证实了心理资本对心理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但对其内在机制的探讨还不足。 毋庸置疑, 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家庭、生活息息相关,而以往研究对三者的联系考察不够。 本研究引入心理资本、职业发展期望、工作家庭冲突和幸福感,将个体、工作、家庭和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探讨心理资本对幸福感影响的内在机制。 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期望、心理资本和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工作家庭冲突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其职业发展期望、工作家庭冲突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均弱于心理资本与幸福感的相关性,表明心理资本对幸福感更具有预测力。

3.《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 篇三

保靖县碗米坡小学

谭耀文

在近期进行的教师网络培训中,听了王立军教授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幸福感》的讲座,我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认为,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区别于其他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这就更需要我们的爱心和耐心了。要爱那些可爱聪明的孩子,更要爱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尊重他们,呵护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当然爱不是没有原则的。发现学生有缺点,应及时批评指出,并给予其改正的方法以及机会。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良反应及时纠正,不能迁就。

虽然教师的工资不高,甚至下班后、周末都在忙于备课,忙于学生的管理,忙于各种论文和公开课的准备。但是教师的幸福感也是外人所无法体会的。

教师最大的幸福感莫过于学生对你的喜欢。包括喜欢听你的课,喜欢你安排他完成的任务,喜欢和你朋友式的聊天。这些喜欢我想不光是被你的幽默、丰富的知识所打动,更是被你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4.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浅探 篇四

——第四届“宜城青年教师沙龙”活动发言稿

安庆七中 江邵春

一、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自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大体来说,幸福就是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持续快乐。它可以分为“感性幸福”和“理性幸福”。前者比较强调人的物质享受,而后者则比较关注人的精神活动。对我们教师而言,幸福显然更多的是后者。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正如费尔巴哈所宣称的那样:“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可以说,幸福是人生活的永恒目标,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其直接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其终极目的则应是为了人幸福地生活。

为了培养出幸福地生活的人,教师当然首先就应该是幸福地生活的人。教师是否生活得幸福,直接影响到他对教育的态度、看法与作为,也必然影响到他施教的对象——学生。从这种意义上看,我们或许可以这么说,一个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很难做好教育,也很难教出富有幸福感的学生。因此,教师是否具有职业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自身发展,而且还将影响到学生的终身成长。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 幸福感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无疑需要从自身内心来寻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呢?途径自然很多,但我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否获得事业而非职业上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的获得又离不开学生,离不开你为之付出汗水和辛劳的学生,离不开学生对你的支持和热爱。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们每天面对的对象不是默默无语的机器,也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群有血有肉、鲜活饱满、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是一群富有朝气、将来要服务社会的年轻人。我们工作的好坏得失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成败兴衰,因而我们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通过我们每天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的智慧,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使之学有所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此我们就会感到莫大的成就感,而这也正是我们的幸福之源。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抓住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赢得他们的热爱和拥戴呢?我想,这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是否拥有美好而高贵的心灵以及充满感染力的人格魅力。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 育者的人格为基础。”《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说的都是教师的人格力量、人格威信在所有教育手段中独特而崇高的地位。

一个优秀的教师,其坦荡无私的灵魂,光明磊落的胸怀,温柔敦厚的修养,博大精深的学识,谦逊礼让的举止,自强不息的精神,都是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发奋学习、努力成才并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有力武器。

三、教师如何完善自我人格?

上面提到教师人格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呢?

首先,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专业发展,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尤其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自觉地付诸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需求。

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慈爱和宽容。夏丏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李燕杰教授也说:“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的无比挚爱之中。”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才会包容学生的缺点和过失,不会求全责备,不会辱骂甚至殴打学生,而是更多的鼓励、表扬和赞美,引导他 们走上良性发展的人生轨道。

再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人,把教育作为事业而非职业的人,才会积极投身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去并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和幸福。试想,一个只是将教师职业作为“饭碗”保障的人,终日只是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怎么会具有感召人的人格魅力呢?他有怎么会赢得学生的热爱呢?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对于事业的追求从不满足。正如教育名家李镇西在其著作《做最好的老师》中说的那样:“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与自己比’——昨天的自己与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个人一生的‘最好’。”这种对于“最好”的追求来源于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来源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来源于对卓越完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总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其在教学中获得的成就感,成就感的获得自然离不开学生的热爱与支持,而学生的热爱与支持又离不开教师自身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为此,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中高度重视自我人格的发展、提升和完善。

5.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浅探 篇五

有人说,教师的形象是蜡烛,为学生奉献所有的光芒;教师的性格是燃烧,为学生宁愿毁灭自己。其实,在教师的一生中干不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咏,月月在课堂上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看着身边这些在教育战线呕心沥血的教师们,我时常在想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这样做,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我想这就是教师的爱与责任吧。

爱,是一种情感;所谓的爱是一种不要求回报的宽容、理解、包容、接受。那么什么是教师的爱呢?我们认为,教师的爱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信任,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教师,XX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平时聊天时,XX老师就经常说如果你是一个工人,工作疏忽了一下,可能生产了次品或是废品;而老师如果对学生疏忽,那可就害了孩子一辈子。不注意“育人”的话,那可能就培养了危险品、定时炸弹,甚至是社会主义的掘墓人。因此,我们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之一是“育人”责任,即对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面对天真活泼的学生,我们的教师不断真情付出,付出大于收获,记得六2班有一名贫困生,每学期XX老师都会和班主任XXX老师商量,给孩子买些什么学习用品,还一起给这个学生买了新校服,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在学习上确实属于比较困难的,连家长都对孩子失去信心了,但是XX老师在科学课上发现了这个孩子动手能力特别强,就不停地鼓励他,指导他,在学校举办的科技节中,他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科技小制作的比赛中屡次获奖,这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也让他在班里有了威信,对学习也渐渐感兴趣了。

6.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篇六

关键词:教师,道德修养,途径,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 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 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 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 才能辨别善恶、是非, 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 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 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 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 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 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 鼓励自己, 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 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 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2 参加社会实践, 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 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 从教师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 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 才能辨别善与恶习, 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 脱离实践去修养, 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2.1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 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 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 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 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 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2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

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 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 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 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 取长补短, 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 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 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 看得见、摸得着, 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2.3 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

把教学当事业乐多, 把教学当职业苦多。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时代, 教师的地位空前提高。教师的职业非常稳定, 可以是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那么, 教师这一行, 可以感受哪些幸福呢?

首先, 是育人的幸福。

古人云:“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不亦乐乎?”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朝气蓬勃, 积极向上的学子, 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勃发, 青春的活力和成长的魅力。我们在三尺讲台书写精彩人生, 看着通过我们的辛勤工作, 诲人不倦, 学生一天天进步、成长, 象园丁看着初春的花朵一日艳于一日, 象农人听着初秋玉米的拔节声一夜强于一夜, 不亦乐乎?我们从学生成才中可以感受到我们生命燃烧的光亮和价值, 这是教师独有的一份幸福。我们从学生的一封封来信, 一张张节日贺卡, 一声声感激和祝福中可以感受到巨大的幸福。让我们从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光荣而伟大。

其次, 是研究的幸福。

当你投入工作, 倾心工作, 为提高效率而想方设法时, 你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进而分析这些问题, 最后解决掉这些问题, 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单调, 乏味的。只要你钻进去了, 你就可以感受到思考的充实, 解决掉问题的成就, 提高了教育效果的绩效, 以及个人进步的收获。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育界的许多名师都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认真思考、研究, 在幸福工作的过程中成长为名师的。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大家都是这样。我们生活在一个教育大变革的时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 校本教研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积极投身教学研究, 在提高自己工作成效的同时, 享受研究的幸福。

第三, 是发展的幸福。

7.农村教师的幸福与苦恼 篇七

——酸甜苦辣19年

在农村中学任教的19年,我既感受到了当教师的幸福与甘甜,也经历了当教师的苦恼与辛酸。可以说,这19年,对我而言,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喜乐忧愁苦,冷暖自知。

一、与学生共同成长是幸福的。

自从1991年大学毕业,我走上讲台后,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在解决学生一个个难题的同时,我不停地查阅资料,字典、词典,为了回答学生的问题,我认识了很多当时并不认识的繁体字,增加了许多平时忽视的知识。虽然有时遇到一时回答不出来的尴尬,却更多的是掌握新知后的喜悦。我觉得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我增长了知识,改变了观念,感受到了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幸福与甘甜。

二、赢得学生的尊重是甘甜的。

每逢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现在我都会收到从外地发来的一条条祝福的短信,学生从外地回长,同学聚会,总忘不了给我打个电话,见面叙叙旧,话话近况,学生有什么成绩,也喜欢告诉我,这一切,都说明我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每当这时,我就感到很满足、很幸福、很甘甜。

学生的成功就是老师的成功,当学生成长成人,走上重要岗位,给我捎来信息的时候,我就感到很快乐,很幸福。

三,当教师有幸福、甘甜的时候,也有辛酸、苦恼的地方。

1、学生成绩提不高时是苦恼的。

当教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考出好成绩,都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都教给学生,但往往学生的学习情况却与你的期望值相差甚远,这时候教师就会感到很苦恼。也许是我自己的期望值太高,每次给自己的学生评卷时,我都感到很痛苦,一些学生一些试题不该错的错了,不该失分的失了,往往评到中途就气得掷笔而去。看作文时,错别字连篇,一些反复强调的字,无论你强调多少遍,他错得依旧,每当此时,你就会感到很苦恼。

2、管理顽皮学生是苦恼的。

现在的学生顽皮的很多,现在的形势,学生打不得,骂不了,讲几句重话都要担心别人说你变相体罚。没有了打骂,顽皮的学生真是很难管。每当此时,简直让你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可教师的职业良心又不容你放弃,我们掖着满腹辛酸,还得强颜欢笑,勉力而为,管好这样的学生我真的感到很苦恼。

3、家长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误解是令人苦恼的。

现在留守儿童较多,爷爷奶奶不能辅导孩子们的学习,相反溺爱孩子们。一方面,也反映出家长不配合学校和老师工作,管理好自己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家长也是很苦恼的。

8.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篇八

董渠小学

薛俭

认真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讲座中蕴含着很多意味深长的哲理。通过听讲座我对“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及“工作着并幸福着”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从学生的成长中领悟“教师幸福感”的真谛

时光荏苒,站在三尺讲台上已有几十年了。这几十年中有过挫折,有过退缩,也有过犹豫和无奈。但是一路走来,我始终觉得能够成为教师行列中的一员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几十年的学校生活使我受益最大的就是找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一直支撑着我、激励着我,继续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我认为老师的幸福感决不是靠分数和荣誉等东西叠加起来的。其实幸福很简单:当犯错的学生在你孜孜不倦的教诲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时,你的心中是幸福的;当看到学生取得进步后的一张张稚气的笑脸时,你的心中是幸福的;也许还有可能更简单,可能只是家长一句句简单的问候,或只是学生一张薄薄的贺卡与一次简单的探望,当然也可以是分别多年后的师生相聚时的欢笑。每年教师节期间,都会收到很多学生发来的祝福短信,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前教过的学生,接到他们的电话,我真的很开心,虽然只有寥寥几句话,但是这几句话对我来讲胜过千言万语,这几句话更是意味深长。很庆幸自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就能品尝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份幸福感必将鼓励我不断前行。

二、在教学中挖掘“教师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感渗透于教学中的每一个角落:备上好一节课;上好一堂课;讲评好一道难题;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进步,哪怕只是一分半分的进步„„这些都会让教师感到很幸福,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教学中挖掘“教师幸福感”,如何才能更好地发现并挖掘“教师幸福感”,我觉得做好以下两点很重要:

1、“爱岗敬业”是基础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岗敬业是从事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是“教师幸福感”的基础。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教师这一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永远也体会不到“教师幸福感”。因此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在一行,爱一行,千万不能坐在这儿,这山望着那山高。

2、在教育中融入“爱与宽容”是关键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带着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以前一看到问题学生我就火冒三丈大多都是用斥责或请家长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的效果十分一般,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屡教不改。而现在在面对问题学生时,我试着更多地融入爱与宽容,更多是和学生讲道理,以聊天或谈心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实践证明这种带有爱与宽容的教育方式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认真改正,效果十分显著。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融入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平等地对待学生,循循善诱。教师还要学会心疼自己的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特别是面对后进生时,更要用爱与宽容来教育他们,用智慧和关爱融化学生那颗冰封的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您那颗发现幸福感的眼睛更加雪亮。

带着幸福感做教师,正如揣着理想上路,不仅在做的过程中使自身变得幸福,而且必然会使我们的学生也体验到成长的幸福。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学生,就让我们带着幸福感做老师吧!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讲座观后感

桃李小学

惠海强

这周末,有幸听了肖川老师关于“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的讲座,让我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境界得以升华。讲座中指出教师要想追求职业的幸福感和人生的幸福,就得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听到“幸福”二字,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

记得小时候,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常常与青灯孤影相伴,与辛苦劳碌相关,而与快乐幸福无缘。没想到我现在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了。几年来,回想自己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一摞摞的作业试卷,密密麻麻的题目,头也不抬地批改,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有的时候真让我透不过气来,再想想那并不丰厚的待遇,能谈得上幸福吗?但冷静地思考思考,在苦、累、烦的背后,教师职业的那份神圣,社会给予的那份尊重,学生眼中饱含的那种渴望和纯真,不有时也有欣慰、甜蜜的体味吗?那不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滋味吗?

幸福其实只是一种心境,贵为天子未必就比贱若乞丐适意。所以,幸福与否,全在于我,全在于心。看淡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你也就有了一颗宁静的心,有了一份立身处世的从容。

教师,谆谆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希望,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到的快乐。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徐特立也说:“教书时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越热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呀!”教师就是从自己独特的工作对象——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桃李满天下,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幸福。因此教师的真正意义的幸福最终必须回归到自己的教育幸福上来!

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福的汗水甚至是泪水来滋润。身影疲惫,额头苍老,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学习、工作,不经意间一定还会遇到很多不期而至的快乐。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感受到的常常是智慧的魅力,精神的愉悦。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功,每一封来信,你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实实在在的甘甜。快乐是可以互动的,是可以感染的,单纯的话语里,流淌的是对老师的信任和依恋。普通的生活,因为学生心灵泉水的流过,而饱满丰盈起来。在感受着身上的一种责任的同时,也感受着一种幸福。就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平凡中,蕴藏着无数的快乐!

 听了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讲座后更清晰地认识到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能的精益求精,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端正教学态度,始终秉着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关注生命的渴望与灵魂的净化为终极目标。首先,自身要努力钻研本学科知识。先把自己的桶里尽量的装满,然后才有底气让学生尽情发挥的余地。其次,采取人性化的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应积极调整思路,与学生民主、平等交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挖掘学习的潜力。真正做到“授人与渔”,而不是机械式的灌输教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放下功利心,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鼓励每个学生都要订立目标,并为之而奋斗。为每个学生的进步而高兴,并敦促其继续努力。最后,我觉得还应该多多反思,并留心细节,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9.教师与幸福 篇九

但是就在今天, 我却要把教师与幸福连在一起, 这源于于丹教授的幸福教育人生观, 要想幸福, 就得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寻求一种心灵的满足。在这里, 我要幸福地告诉大家:当教师是幸福的, 当班主任和辅导员教师是幸福的。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说过:“教育是一种幸福, 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 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 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 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

作为教师, 在别人看来, 每天和孩子打交道,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厌倦, 可是, 当我们专注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深情地爱上这项事业后, 我们就能够从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中找到乐趣, 找到幸福。

虽然在教育工作中, 我们也为各种压力感到烦恼, 但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品格传授给学生, 应该说胜过世界上的一切馈赠, 对给予者和接受者而言, 都是幸福。亲手搀扶着混沌初开的孩子走向人类文明的圣殿, 去吮吸知识的琼浆、文明的精华……那种感觉无法言语, 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一种境界更使人快乐的了。虽然受工作性质所限, 说来说去也就是些小小的教育事件, 似乎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但这就是生活, 做英雄的毕竟是少数, 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百姓。生活就是一些平平常常、平平淡淡的小事组成。把这些小事、平淡的事做好了, 生活就有了斑斓的色彩。当我们为自己的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而高兴, 为学生的一次精彩的发言而自豪, 为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而欣喜时, 生活便真实生动起来, 每天都沉浸在这样的一种快乐中, 虽然很小很小, 但一个个小小的快乐连起来, 不就组成了快乐的生活吗?相信也只有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教师, 才会有此功名利禄之外的成就和精神满足。

所以说, 当教师是幸福的!

可就在我们的工作中, 不止一次听到某些班主任抱怨:“整天都围着学生转, 忙死了!”是的, 如此披星戴月的确比一般任课教师辛苦。但这又何尝不是班主任的幸福源泉呢?与学生朝夕相处时, 师生感情就更为深厚;与学生促膝谈心时, 师生心灵便更加贴近。相信所有热爱学生的班主任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你和学生一起出去郊游时, 在纵情嬉戏中, 你会感到自己不知不觉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自己也变年轻了;当学生毕业前夕, 在他们依依不舍的眼神里, 你会发现, 学生最留恋的老师, 还是他们平常“惧怕”甚至有点“怨恨”的班主任……面对学生爱的回报, 作为呕心沥血的班主任, 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也许我们的收入不及个体商贩, 但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最幸福的事业。因为我们拥有几十颗童心。

虽然说班主任工作是艰辛的, 但却能让幸福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身边。比如, 比赛的时候, 和学生一起喊“加油”, 和他们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或是一起承受失败的失落, 学生会感到很心安, 而我们会感到很幸福。又比如, 班里从不好好听课做作业的学生, 近来破天荒地进步了, 自己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 心里也是乐滋滋的。这样的小事, 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只要看我们是怎么样去感觉, 怎么样去理解。

所以说, 幸福是一种感觉, 是一种感受, 是一种心态。如果你以快乐、积极的心情去欣赏眼前的景物, 那么你眼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即使是冬天里的一排秃树, 也有一种苍劲的美;反之, 如果心情抵触、意志消沉, 那么, 再美好的景物也会黯然失色。

教育也一样, 如果你用积极的心态去感受、去对待, 虽然我们囊中羞涩, 整天操劳, 生活单调而枯燥, 每天得忍受孩子们的吵闹和烦琐, 每天都得忙于大量的作业批改与备课, 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童心和爱心的世界, 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纯真是任何事物也无与伦比的, 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

我们之所以有一颗年轻的心, 是因为我们面对着一茬又一茬活泼天真的孩子;我们之所以收获, 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孩子点点滴滴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之所以喜悦, 是因为我们在放飞孩子的梦想的同时, 也承载着他们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之所以满足, 是因为我们拥有人世间最美妙的童声、童真和童心, 而这样贵重的馈赠, 是时光和岁月永远也带不走的。

10.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浅探 篇十

教师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

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或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教师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是践行教师道德规范,提高教师道德的两种紧密相连的道德活动形式,它们分别从他律灌输和自律修养两个特定的方面,在外因与内因的结合上,致力于铸造教师的道德人格推动教师向着崇高的道德价值目标和理想的道德境界登攀。

一、所谓教师道德教育,就是为使教师践行教师道德,面对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这是社会主义的教师道德得以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品质,从面对教师生活发生作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师个体道德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三个发展时期即:道德的他律时期、道德的自律时期和道德的价值目标的形成时期。教师道德教育具有强化教师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他律价值。

教师道德教育的特征:教师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接受道德教育的对象本身又都是道德的教育者。

根据教师在道德教育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的基本特征,教师道德教育无疑应该采用略高于社会一般成员的道德标准,所以,在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上,要既坚持立足于现状,又着眼于未来的原则。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既要全面系统地

传播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和范畴,又要根据现实状况侧重于某些规范、范畴和准则,以及规定出适合现状的具体实施细则。

教师道德教育的途径:教师道德教育的起点,首先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教育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教育的第三个环节是锻炼老师的道德意志。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教师道德教育的第四个环节是使教师确立道德信念,这是教师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是以其他三个环节为基础的,只有识深、情笃、意果,才能形式坚定的道德信念。教师道德教育过程的最后完成,在于养成道德习惯,即使教师对于教师道德规范要求习惯于遵守,须臾不离,从心所欲而不逾短。这就要求对教师不断地进行教育,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二、教师道德修养。所谓教师道德修养,主要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功夫。即教师个体道德发展的“自律”时期。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教师道德向着以教师良心为核心的道德自律的升华。

教师道德修养方法:第一是“慎独”。“慎独”一词出我国古籍《礼记〃中庸》。意思是道德原则一时刻也不能离开,要时刻检查自己。第二是要“积善成德”。教师只有用持续的“积”的方法,才能逐步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品质。第三要“防微杜渐”。对任何不符合教师道德的言行,都务必注意克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指的就是这种防徽杜渐的修养方法。

三、教师道德境界。“境界”,最早只有“地域”,“疆界”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人们所处的境况,以及在某一领域中学识、技艺、智慧等所达及的程度。在伦理学上,所谓境界,就是指人们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程度。

11.教师的作用与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十一

教师在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们,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们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们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们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而学生们则知之在后,知之较少,教师要针对学生们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们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们,还要教给学生们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们的成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们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们地就是说,要把学生们造就成人。”

儿童步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们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们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此外,“凡是学生们都感到自己是学生们,都有一种‘向师性’,都会产生‘学生们感’,他要学习,要听教师的指挥。”这种属性,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起着主导作用,这有客观上也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但是教育起主导作用并不属于教师说的算,教师可以包办、代替,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当成“白纸”、“瓶子”、“罐子”,将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移植到他脑中去,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生们,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培育的结果,所以,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的重要标志。

可见,无论从教与学的全过程看,或者是从认识的角度上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起主导作用。这就是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显然那种认为教师应该放弃主导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然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其主导作用能否发挥或发挥多大,与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客观的工作条件密切相关。

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作用,是和教育这一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的.。人类要把历代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等一代地传下去,不能没有教育,没有教师,否则人类文化遗传的传递就在中断,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他在人类社会有继承和发展中启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类由于有了这个环节,才有光辉的未来。

但是,由于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因此,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教师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同样体现了一定阶级的要求。教师在客观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需要培养他们所需要的继承人。尽管这样,我们也不能因此从总体上否定教师在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在人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在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教师的工作将直接影响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成败,影响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

教师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永恒的,这是由教育的永恒所决定的。 列宁把教育现象称之为永恒的范畴,因为只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就需要教育,教师的职业出就不可缺少,即使阶级消灭,教师职业永存,教师的职业与社会其存亡。

教师的劳动任务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的职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模和道德准则,它是教育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的作用。教育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基本教育准则。如前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是长期复杂的,它不是单凭经济招待会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奏效的,教师为认识自己的劳动对象并能掌握和改变他们,所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是无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过社会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时还要超越他们自身的负荷,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劳动报酬却往往和他们的劳动支出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树立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去点燃学生们智慧的火花。

2、对待学生们的道德

热爱学生们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具体表现。热爱学生们与否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不热爱学生们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热爱学生们,是基于学生们是革命的后代,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正因为如此,教师热爱学生们应该表现在对学生们的全面关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们的身上,对他们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学生们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们,使他们发展各自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只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们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学生们要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结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

3、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

一所学校要强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学生们的塑造也靠教师集体的劳动智慧。教师集体是一个由共同的教育任务组成复杂的整体,要使这一集体能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有效地进行工作,所有成员力量的协调一致非常必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本份工作负责,同时,彼此之间还要对整个“事业”负责。如教师所教的每门学科都是形成学生们完美的个性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科教师就不能采取贬低其他学科的方式来提高本学科的威信,每个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钻研教材主要依靠个别劳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往往是面对学生们单独进行,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绩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可是这种个别性劳动的形式更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产物道德观点,这样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协作。

4、对待自己的道德

12.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浅探 篇十二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优秀的合格教师来说, 应具有健康、乐观、开朗、有自信。能善待学生的过错, 宽容学生的无知, 理解学生的心情, 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特别是心与心的沟通。教师就像母亲一样, 照顾着每一名学生, 像朋友一样去关爱每一名同学。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定课程方案, 选用教学方法。在师生和谐的教学中, 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是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诸多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教师除了现有的知识已外, 还要在实践中积极地发现新问题, 探索新知识, 提出新见解, 创造新目标、积累新经验。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习, 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 以旺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改革, 改革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方法。

总而言之, 建设教师队伍, 不仅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更要重视师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勇于创新, 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终身课程。

三、教师素质教育的改进和创新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要求广大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不仅要把握人的素质形成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的基本规律, 而且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并重与以德育为首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之间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尖子生之间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提高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六是要处理好培养创新能力与考试之间的关系。因此, 每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应自觉地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上六种关系, 从而构建起以人为本的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体系,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建立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教师道德的水准高低, 不仅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 在教师行列中绝大多数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关心爱护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特别直得人钦佩的是那些艰苦奋斗在偏远贫困地区的教师, 他们奉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满腔热血地投入到艰难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为社会树立了高尚形象。然而, 还有一些人不尊重学生人格, 把自己的知识作为商品, 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还严重地损害了教师的高尚形象。

五、加强师德修养

1. 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是师德教育的

重要载体, 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 创建文明科室活动, 搞好师德培训, 使每位教师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充分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2. 把师德修养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课, 在各项活动中渗

透师德教育, 也可利用媒体等宣传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树先进、学先进、表彰先进, 以此推进师德教育的深入开展。

3. 把师德修养作为重要内容, 使工作在教师岗位上的每

位教师掌握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促进教师自身素质, 不断提高, 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应当是丰富多彩的, 多层次的。对于增加教师生活情趣和教学能力, 提高思想素质都有作用。这些能促使教师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中, 最终也有利于工作和学习。使自己永葆精神生活的健康和充实, 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改革者和先行者。

参考文献

[1]周春燕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J]江苏高教, 2004 (5) :89-91

[2]王凌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 :124—126

13.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浅探 篇十三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幸福的人,其人生总是快乐和阳光的。幸福又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每天都要面对一群嘈嘈不停的学生,忙着处理一件一件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做教师的有幸福感吗?如果有又在哪里呢?以前只是将做教师视为职业,从没有去深究。在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后让我对幸福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重新认识教师这个职业。

作者肖川说,教师,谆谆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希望,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获得职业的成功,品尝职业的幸福,就要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奉献自我,同时也收获自我,获得成长。教师追求的一种幸福感,不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之上,而应该有自己的成功:对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拥有的教育智慧更加丰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可见长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幸福的动力和源泉。在初次翻阅这本著作后,深切体会到对于教师来说职业幸福与专业成长是相辅相成的,我给自己几点建议希望自己在教学生涯中不断成长,同时收获职业幸福。

一、良好的心态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基点

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人在沼泽与心在沼泽是完全不同的。良好的心态同师德同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超过了师德。心态决定成败,没有良好的心态,也就谈不上师德建设,更不用说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了。

心态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职业幸福的基点,作为教师首先要调整好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激发人的潜能,也才能很好地实现专业的发展。消极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也就扼杀了潜能的发挥。著作中《木匠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坚持自己的信念,并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不要彷徨,相信幸福就在自己手中,积极乐观地面对每天的朝阳。每天都是新鲜的人生。追求教师的职业幸福,我们要在平凡中调整好心态。

二、合理调配时间是教师职业幸福的保证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教师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平时大家都很忙,好像属于自已的时间并不算很多。肖川曾经说过,如果你干了很多

你不喜欢的事情,那你一定会觉得很忙、很累。如果你干的事情都是自已喜欢的,即便再忙,你也不会有怨言,甚至你会觉得过得很充实、幸福。

有时我们也非得干而且必须要干好的事情,需要我们合理规划好时间。时间从哪儿来? “凡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将计划写在案头。把她作为行动指南,争分夺秒地完成,长期以往收获的成果也一定会比别人多得多,所经历职业幸福也会比别人来得深刻。

三、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头

课堂是一个教师赖以成长的沃土。离开课堂,教师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也就淡不上职业幸福。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顾泠沅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聚焦课堂,关注学生,把教科研做在课堂上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必经之路。

教师生存方式往往是重复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极易造成教师新鲜感的消退,创造激情的淡化,以至造成课堂教学的厌倦及不负责任。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

把教科研做在课堂上,更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息息相关。只有具备问题意识,才有创新的可能。一个有着很强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新颖、有价值的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他们又总会认真对待,仔细分析,深入思考,试图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来。即使对同样的问题,也会在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不同背景下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使自己不断地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他们专业发展的高速列车循环在“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赛道上,乐此不疲、周而复始。

四、不断的学习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驿站;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追求教师的职业幸福和专业发展是需要学习和交流的,把自已禁固在一个很小的天地里,固步自封是不会有很大的提升。有句广告词说得好“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高度的提升、角度的改变、尺度的把握都离不开学习交流。作为教师要广博地阅读,不仅要读教育教学的书籍,还要读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还要读点经济。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说:“我不是说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膜拜。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液。”教师应有在高峰上生存的勇气,书籍则是成长的阶梯,在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变换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液。

让学习成为教师职业幸福的驿站,还要学会交流。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很多专家、优秀教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教育感悟往往就集中在一句话、一段话或者一场报告上。正所谓:“一语道醒梦中人!”作为教师要善于跟专家、同伴交流。主动将自己融入到活动中,积极坦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惑,交换彼此的思想,求得专家同行的指点。

教育教人求真、求善、求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实现专业的发展,提升生命的价值,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是幸福的,学生也是幸福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用幸福唤醒幸福,幸福的教师唤醒学生的幸福,才能实现教育的和谐:让教师持续发展,享受今天的幸福;让学生健康成长,追求明天的幸福。

14.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浅探 篇十四

山西省浮山县文昌小学 李俊莹

漫步人生路,每一次迈脚都意味着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取舍。三百六十五行中,和在座的各位一样,我选择了教师这样一个平凡与幸福相伴的职业。从此,三尺讲台成为我的人生舞台,做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则是我的职业理想。有句话这样说:“一位好的教师既要为今天操劳,更要为明日奔波;一位好的教师既要时刻清润校园空气,也要朝夕净化社会风气;一位好的教师既可以雕塑着儿童的心智,也可以校正着家长的心态;一位好的教师是既向幼小的心灵播种,又向社会的心田开犁……”。正是这句话引领着我为师从教的方向;也让我更加明白,平凡的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幸福,更是一种信仰!

转眼之间我耕耘教坛已将近十年,十度春秋,有苦有乐,有失败也有成功,有付出也有回报。在这不算短的教学历程中,我接触过许多的学生,有内向刻苦的,也有聪明开朗的,真正应了那句话“一叶一如来,一花一世界”。每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点,熙攘而来,又纷纷而去。一圈圈的年轮下来,自己也变成了一位成熟的教师,同时也学会了在清贫中享受快乐,在平凡中收获幸福。

记得我教过的一个男生,性格很内向,平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总是一个人闷闷地坐在位上作着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但上天似乎没有看到他的努力,所以并没有给他等同的回报,每次考试,成绩都是那么可怜。于是我想尽一切我能想到的办法来帮助他:上课提问,课后补习,帮他总结规律……很快,期中考试来到了,我满怀信心地想:这样努力的帮他,成绩多少也该有些起色吧?试卷改完后,成绩出来了,也让我的心跌到了谷底:他的成绩比以前更差了!

当时我想到了放弃,各种方法我都用上了,真的不知再怎么去帮他。但我不能放弃,因为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仔细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发现除了学习方法的问题,还有一个更大的障碍,就是他内向的性格,不善与人交流,影响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能力。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改变了策略,从努力的补习到让他放松的学习,鼓励他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多发言,对于他取得的一点一滴进步我都给与大张旗鼓的表扬……慢慢的,他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成功来得那么艰难,而成功的果实却是香甜无比。从此,我相信了一句话:世上本没有差生,只要给他们一双翅膀,每个孩子都能在蓝天下飞翔。他在我的鼓励下,找到了幸福的感觉,也带给我一种至纯至真的幸福。

今天的我,距离一个好教师仍有很大的距离,但我不会放弃追求,我自信我是一个富足的人,因为有那么的书等着我去读,有那么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等着我去润泽,有那么多的信任和鼓励等着我去努力。

15.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浅探 篇十五

社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道德体系。

近几年, 有关社会道德沦丧的犯罪事件比比皆是, 在众多案例中, 学生犯罪引起的社会关注度更大。在复杂多元的社会中, 金钱、暴躁等负面情绪已逐渐渗透到教师道德体系中, 并侵蚀着老师、学生正常的思想德性。因此, 当前社会道德在行为表现上是不完善、不科学、不系统的, 是一个充满漏洞的道德体系, 尤其是教师道德上的缺失, 会给社会造成沉重的打击和危害。

二、基于社会道德补救的教师道德:内涵与价值

(一) 教师道德的内涵

教师道德由两方面内容组成:一是教师培养学生德性, 二是教师培养自我德性。两者之间虽内涵价值相互独立, 但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价值。

(二) 教师道德的价值

相对于教师而言, 教师道德是教职职业的根基, 是任何专业能力都无法取代的教育资本。因为切实感悟到的美德是无需修饰和宣传的, 与被动教育不同的是, 德性的感染力和引导力是与生俱来的, 是教师道德最具优势的价值体现。

1. 教师道德引领社会道德的健康发展。

教师道德是社会道德模仿的蓝本, 它的每次思想净化都预示着社会道德改革的发展。除义务、普及教育之外, 教师道德还延伸到了经济、人文等众多领域当中。从这方面看, 教师不仅仅代表了教育的执行者和实施者, 它还预示着教育主宰人精神世界不可撼动的权威地位。

2. 教师道德引领学生道德的健康发展。

教师道德的转化意义和引申含义无不影响着步入社会“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影响学生社会行为最直观的教育行为, 道德教育可透过知识教育、行为教育、思想教育等内容, 改变、纠正学生错误思想观念, 让他们学会宽容, 保持自信, 重视诚信, 让这些正面思想感染学生, 使其远离暴力、嫉妒、自私等负面思想。由此可见, 教师道德是引领学生道德的必然手段, 是保证社会道德体系健康发展的基石。

三、教师道德的当代使命

(一) 教师道德的现实困境

1. 教师道德失去思想主体地位。

经济是现代社会普遍推崇的主体价值观念, 与传统思想价值取向不同, 功利趋向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 教育也深受其影响, 成为传授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工具。教师道德的主体地位已逐渐沦陷, 取而代之的是功利化的知识买卖、交易, 教师的主导思想地位也被逐步侵蚀, 失去原有的意识形态, 倡导、敬仰的道德操守变得平庸、低廉、毫无价值。

2. 教育制度禁锢教师道德意识和行动。

制度是一个非正式的约束体系, 它不单禁锢教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还会压缩教育空间, 加深道德与社会之间的裂痕。应试教育、升学制度, 使教师道德受到严重压迫, 专业学科教育的地位一再提高, 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一再下降, 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生源、职称、学习成绩等竞争行为, 使学校的教育环境渐渐背离教师道德, 将教师道德推向了无法生存的狭小空间。

3. 教育道德的认知错位。

在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盛行的年代, 学校在选择教师资源时, 更看重教师的教育能力、资质和水平, 而忽视最关键、最重要的教师道德意识和行为。正因如此, 教师贪污受贿、性侵学生、学术诈骗等犯罪案件屡见不鲜。这表明, 我国教育在教师道德上的认知是错位的、不理智的、不科学的。所以作为映射社会道德的教师, 其不但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使命, 还纠集了一大批具有道德意识而无道德行动的从众者和共谋者, 共同制造了教育无道德的尴尬局面。

(二) 当代使命

要想达到最好的道德教育效果, 完成社会道德赋予的特殊使命, 教师道德必须严于律已, 找准定位, 不失冲动和热情的改变主流思想的思想、文化内核, 从抽象理论和实践经验入手, 从多角度分析教师道德的作用和能力, 并依靠先进教学方法和技术充分发挥出来。其一, 以教师道德行为捍卫社会道德;其二, 打破教育制度桎梏;其三, 教师用道德教育激发学生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喻运斌, 张德建, 张晓光.浅论新时期教师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22 (2) :185-187.

上一篇:八年级英语上册作文题下一篇:寒假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