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美之词

2024-07-13

溢美之词(共4篇)(共4篇)

1.溢美之词 篇一

祭奠之词

------写给毕业三年的自己

工作一直是忙碌的,一些沉淀的记忆似乎也真的被尘封了。可时光的印记总是不饶人。累,偶尔感觉,关于这个城市的记忆让人身心俱疲。于是想,也许要想换一下心境。于是,换了房子。换了窝。

现在: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挺好。下班回去,一边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一边煮自己喜欢的饭菜,煲自己想喝的汤。真的挺好!

阳台上,摆了一盆绿色植物。刚搬东西的时候买的。觉得房间里应该多一点颜色,而不只是简单的白,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天花板。买的时候,还特意问了老板是什么名字,因为向来对花是迟钝的。但,付了钱出门,走出一段路,还是给忘记了。如此好笑。

电脑桌面上的搜狗拼音皮肤不停的变换,也只是为了适应心境。最近是“五朵玫瑰的爱恋”,蓝色的玫瑰,还招着一只蝴蝶翩翩起舞。这是目前想要的统一与和谐。工作依然很忙,想出去旅行的心态也一直不停歇。于是几个人吵闹着,下个周末大家可以去清远漂流。是个不错的注意。但愿成行。

不太愿意看新闻了,所谓的新闻除了是标榜和美化一些外表美好的东西,剩余的就是八卦一些别人的隐私和不幸。伤神,反倒是看的历史更多了,捡起那些历史古装剧《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孝庄秘史》。。细细的看。然后叹息:如果生长到古代,或是当代的科技如果让我们因为某一种情节可以穿越,这样也许是一个不错的生存方法。

入社会久了,人就会滑头了?为什么总是不折手段的靠近别人的期盼? 于是,偶尔会觉得自己失落了什么?

入社会久了,激情就淡了? 但应该不会消失。看到同学状态里关于激情的述说,也许是对的。随着时间不停歇的流逝,人终究会向平淡的日子投降。

怎样才可以维持我们最初的豪情壮志?

心态老了,总爱回忆或者悼念一下那些沉重的过去,于是就诞生了这些糟糟的文字,如果不小心被你看到了,笑笑姑且任之吧!

2.溢美之词 篇二

张惠言在《词选序》开篇写道:“叙曰:词者, 盖出于唐之诗人, 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 因系其词, 故曰‘词’。《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在此, 就他的理解他为词下了个定义。词的由来与乐密不可分, 这是人们所共知的。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引用《传》, 对词进行解释, “意内言外”才可以被称作“词”。“意内言外”这一词条的来源现今有两种说法, 从张氏好友陆继辂的《治秋声馆序》看, 认为它出自于许慎的《说文解字》, 但据张德瀛《词征》考证, 它源于孟喜《周易章句·系辞上》“词者, 意内言外也。”这里的“词”实指《易》系词之“辞”。张惠言在清代学术史上更多地被拥为经学家, 精于“易”学, 著有《周易虞氏义》与《消息》等二十多本著述。张惠言以解经的方式来解释词也不足为奇。“意”, 在《词选序》中可以理解为作者借词抒发的情感、思想乃至于对于事物的看法, 而“言”指的是文字。“意内言外”揭示了词中两者的关系, 词的外在形式或者说能让人们所看到的是文字, 并且这些文字往往是含蓄、精微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言”, 并非重大之事, 浅白之语。但词必须用“微言”来生发内在的“意”, “意”才是更为重要的一层, 而它所蕴含的“意”应当是深刻的。后文, 他对于“意内言外”有更形象地补充解释。词的内容应当为“极命风谣, 里巷男女哀乐, 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词的外表类似当今的流行歌曲, 尽其所能描写大街小巷男女之间悲伤快乐, 但它不同之处在于其目的是为了表现贤人君子感士不遇、忠忱之旨、君国之忧。张惠言强调的是“立意为先”, 词如果缺少了“意”这颗心脏, 无疑只是空皮囊。对于这种作品, 张将它们归为“雕琢曼辞”, 指为“杂流”。他的这种词不能承受之轻, 注重立意, 被常州词派中期重要人物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发展为“感慨盛衰, 有所寄托”。“感慨所寄, 不过盛衰:或绸缪未雨, 或太息厝薪, 或已溺已饥, 或独清独醒, 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 莫不有由衷之言。见事多, 识理透, 可为后人论世之资。……”他认为:词当关照现实, 词家通过词这一载体直接反映时代盛衰、社会现实、国家命运, 反映社会的普遍心理。这正是从张氏“意内言外”开始的。

那么, 如何才能从“微言”到“深意”呢?张惠言认为要采用“比兴”的手法。比兴是我国传统诗歌中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师》:“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这里“比兴”只是交代为“六诗”之一, 似与音乐有关, 而未对其解释。第一个为“比兴”表现手法下定义的是东汉经师郑众, 他在《周礼注疏》中写:“比着, 比方于物也, 兴者, 托事于物也。”“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是托物起兴, 人又眼前的物所触动而生发出内在的情思。到东汉末年, 郑玄对“比兴”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比, 见今之失, 不敢斥言, 取比类以言之;兴, 见今之美, 嫌于媚谀, 取善事以喻劝之。”郑玄将“比兴”手法与内容相联系, 认为“比兴”与“讽劝”、“喻谏”朝政相联系, “比兴”不光光是一种表现手法而是与文学创作内容、目的相关联的, “比兴”开始含有美刺、讽教、正伦的功能, 有了思想意义。这一想法到隋唐后, 在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阐释、发展下形成了诗歌中的“风雅比兴”说。张惠言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诗中的“比兴”引入词的创作、评价中。他所理解的“比兴”就是“然要其至者, 莫不恻隐盱愉, 感物而发, 触类条鬯, 各有所归。”“恻隐盱愉”指的是词人或喜或悲的情感, “感物而发”就是遇物而情感被触发, “触类条鬯”, “触类”一词源于《易经》系词:“引而伸之, 触类而长之。”“类”即物类。指词人的情感因所触相类事物而得以完全抒发, 最后各有归属。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张惠言所倡导的“比兴”就是将人的情感寄托于对应的物类, 然后使之得到通畅的表达。这对于用词表达作者真情实感, 用词承载词人对现实的关注起到了积极意义, 但张认为词与《周易》系词一样, 多有隐义, 所写事类与所抒之情两者间有一一相应关系。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 他在《词选》中释读唐、五代、宋人作品时, 就出现了“依物取类, 贯穿比附”的现象。如在读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他将这首描写妇人晨妆的词, 断言为“此感士不遇也。……‘照花’四句, 离骚初服之意。”读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又将思妇伤春词中的场景与政治形势一一对应, 说成:“‘庭院深深’, 闺中既以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章台’、‘游冶’, 小人之经。‘风雨横狂’, 政令暴急也。……”这种主观臆断的解词方法显然评价过实, 成为后来常州词派发展的严重阻碍, 受人诟病。尽管如此, 张惠言毕竟第一个将“比兴”正式引入词作中, 引导词人不仅重视词之“文”, 也并重其“质”, 为摆脱浙派后期崇雅、流空的弊病找到了一条有利途径。此后, 无论是周济的“寄托出入说”, 还是谭献的“比兴柔厚说”都是在张的“比兴说”上发展起来再进行改进的。

再者, 张惠言将诗中“比兴”引入词中, 提升了词的社会地位, 达到推尊词体的效果。纵观词史, 词之为体, 初始之时, 实为“娱宾遣兴”为目的的娱乐文学, 但发展至宋, 在一些文人笔下词的思想内容有了突破, 如范仲淹、苏轼等人将自己的政治感触置于词中, 特别是苏轼“以诗为词”, 为词开辟了新天地。词的实践创作发生新变之时, 词论也渐渐跟上, 为词正名, 为词争得诗一般的正统地位, 给予它符合儒家道德观念与传统诗教的价值, 使之走出“艳科”的阴影已近在眼前。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就从探讨词的起源入手, 将诗教引入词学中。后来的刘克庄, 为词尊体的态度更显明, 直言词人是“借花卉以发骚人墨客之豪, 托闺怨以寓放臣逐子之感”, 把词的作法和功能, 完全纳入了诗骚的创作体系中, 以此来提高词的地位。清代词论家们已消除了“词为小道”、“诗余”等想法, 郑重地表达了推尊词体的观念。从个人而言, 张惠言虽家世贫寒, 但张家世代业儒, 诗礼传家。他不善作诗, 因此将诗学观念“温柔敦厚”置于词学中也就顺利成章。他从词的表现手法, 表现内容, 探究源头等几方面为词正名。得出“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 骚人之歌则近之矣”的结论。“变风之义”指《毛诗·关雎序》中“至于王道衰, 礼义废, 政教失, 国异政, 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骚人之歌”, 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叙》中所说:“屈原履忠被谮, 忧悲愁思, 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 下以自慰。”如前文所述, 词在手法上用比兴, 功能上与诗一样有教化、美刺的功用, 所含内容也是历来为诗所表达的“怀才不遇, 忠君美政”主题, 这样将词的源头追随到《诗经》、《离骚》也就可谓水到渠成了。张惠言从多方入手, 证实了词与诗同源, 为小词找到一个光鲜的出身, 其实是他作为一个江南寒士, 有感于国运衰微而不胜愤懑, 由感而发, 为唤回词坛失落的风骚精神所做努力。周济更为大胆, 甚至将词与史同论, 提出了著名的“词史说”, 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写道:“诗有史, 词亦有史, 庶乎自树一帜矣。”后继者陈廷焯大声疾呼“风骚为诗词之原。然学骚易, 学诗难。风诗只可取其意, 楚辞则并可撷其华”, 他将词的“本原”定为诗歌风骚之义, 要求词介入生活中, 常派将词体推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张惠言词学思想中另一重要部分就是他对词的审美追求——“低徊要眇以喻其致”。“低徊”指情感或行动往返回旋, 反复缠绵。“要眇”指语言精微、细致之美。二者结合就是指词在表现手法上应当曲折掩饰, 精要微妙, 不能流于浅白、直露。这与他对词的定义“意内言外”相呼应。遵循这一原则, 张惠言在《词选》选词过程中作了实践, 《词选》入选唐、五代、宋词44家116首, 张惠言具体指出“义有幽隐”者凡12家40首, 占全部选词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他最推崇温庭筠, 评价温词“深美闳约”, “深”立意有深意, “美”文辞华美, “闳”大, 词境开阔, “约”婉转隐约, 因此温词入选有18首之多。其次, 选了秦观10首, 秦词立意没有温词的深刻, 但也精美细致, 叶嘉莹先生在《论秦观词》中认为其词“善于表达心灵中最为柔婉精致的感受。”因此也为张惠言所赏识。在评词的过程中, 张对那些缺乏立意, 手法疏放之作, 如五代孟氏、李氏戏谑之作, 宋柳永、黄庭坚、刘过、吴文英之伦都归为“杂流”, 《词选》中一首都未收入。总结张惠言对词的审美追求并在《词选序》后文中被归为“正声”的标准就是:词要有内在立意, 且立意与诗教统一, 而其手法要婉约、含蓄、幽微、精妙。这样才可算是词作的上乘之品, 具有指导意义, 可“与诗赋之类同流而风诵之”。

虽张惠言的词学观点有疏漏之处, 然其《词选》中的词学思想顺应社会环境需要, 其“立意为重”、“比兴入词”、“诗词同源”、“低徊要眇”等词学观念经过后来人的推阐、发展、总结, 成为一套完整的词学体系, 经久不衰, 为常州词派在词坛“酿就春色”撒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参考文献

[1]朱惠国撰:《张惠言词学思想新探》《石油大学学报》2005年2月。

[2]董俊珏撰:《张惠言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优秀论文2003年4月。

[3]唐圭章编选:《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1月。

[4]朱德慈著:《常州词派通论》中华书局2006年11月。

3.对下属,不要吝啬赞美之词 篇三

刘鹏凯:创业初期的艰难,让我回想起来十分感慨,完全可以用“酸、甜、苦、辣”四个字来概括。当时没有技术,我三顾茅庐向专家讨教,上海有—位绰号“老熊”的胶粘剂专家,就是被我的一番诚心所感动而加盟,后来我也兑现承诺,用“老熊”注册了商标,如今该商标已是泰州市知名商标;企业刚起步时,销售的每一笔应收款都是救命钱,为了收回应收款,我流过泪,甚至给客户下过跪。如今,我常常把创业初期的经历讲给进入黑松林的每一名员工听,希望他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企业的昨天,把握今天,居安思危。

化工行业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行业,你是怎样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和热情的?

刘鹏凯:我曾经写过一篇《不干500强,要做500年》的短文,要实现这个目标,资本纽带和文化纽带缺一不可。如何保持共同的文化基础并适时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是黑松林面向未来发展所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黑松林的“心力管理”,是多年的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其核心价值观已超越了行业和时间属性,具有长久的、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工作中,上司往往缺乏欣赏下属的意识和心情,即使下属干出了在上司看来是“优秀”的工作,上司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老板该如何欣赏下属的成就?

刘鹏凯:好多年前的一个傍晚,我出差归来,车还未进厂,老远就看见新厂区灯火通明。车一停稳,我就去感受正在调试的夜灯,看着地射灯的光束射在缀石上鲜红的“腾飞”二字,真是有一种展翅欲飞的感觉。忽然,一顶橘红色的安全帽闯入我的视线,原来电工班长小江正在专心致志地调试夜灯,并没有发现我。“小江啊,你的这幅作品完成得不错嘛,真美!”我由衷地送上几句赞美之言。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当一个疲惫的人受到赞美时,他的能量会立即增强,而当受到批评指责时,他的能量会急剧下降。在民营企业中,我曾听人说,企业已经改了制,我给你工资,你干好工作是应该的,当厂长的没有必要给员工贴“福”字,要吝啬赞美之词才行。可我不这样认为,尽管我给了员工工资,可员工干好干坏是不一样的。如果干好干坏一个样,那还不是大锅饭?这样的领导还有什么感召力,这样的企业还能拿出什么好产品?

老板有培养下属的职责和义务,而公司各个层次的领导是否都有培养下属的职责呢?在培养过程中,会遇到些什么问题?

刘鹏凯:公司各个层面的领导都有这个义务,但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比如,上级领导没有明确地判断出下属的能力标准,公司的管理目标不明确,所以培养下属的目标也不明确,公司整体人力资源规划和配置失误,使经过培养的下属无用武之地。还有就是下属的学习意愿和态度不够。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以外,很多时候主管对培养下属员工的错误认识,也会影响对下属的培养。所以,我们会在对中层主管的培训中,增加对主管进行自我审查的内容,检查主管是否能够对下属进行培养。

黑松林在未来两年有些怎样的企业规划?

4.用赞美之词评价学生 篇四

著名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陈鹤琴认为,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被称赞、鼓励和赞许,而不喜欢禁止、压抑或批评。他曾经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如果教师用消极的语言对待学生,总是在学生面前说:你真笨、你不可救药,你比某某差多了、老师不喜欢你之类的话,那么学生就会丧失了自信,特别是对那些天赋较差,学业较差的学生,他的内心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老师应该保护他的自尊心,让他们能摆脱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在教育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竖起大拇指,用肯定的语气说:你真棒、你真行、你是个非常好的孩子,我相信你能行等之类的话来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自信我能行。当学生坚信自己能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行。人无完人,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学习工作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进行批评和指正时,要慎用否定评价,要讲究艺术性。有一次一个同学迟到了,我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说某同学在家是个勤快又勤奋的孩子,每天晚上帮助妈妈干完家务活,还自觉做课外作业。有时较晚才睡,早上起迟了,所以有时迟到。我相信该同学会想出办法解决迟到这个问题的。用这样以赞扬的方式开始的婉转批评,体现老师对这位同学的公正和尊重,为学生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我认为教师与学生交谈时,应多使用赞美之词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学生有成就感,特别是各方面不太好的学生,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更应及时给予赏识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在教师赞扬和鼓励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

【溢美之词】推荐阅读:

上一篇:阿狸一句话情书下一篇:日本金泽大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