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改革总结(精选16篇)
1.计算机教学改革总结 篇一
计算机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12-05、12-06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一学期来,认真、踏实、诚恳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能学有所得,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巧。现就本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会议及本组开展的教研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以真诚与人交往,和其他老师们团结协作,愉快的开展工作。
二、教学工作,一丝不苟
(一)搞好备课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二)抓好教学过程不马虎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的多。在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尽量让学生来做,同时许多操作都采用让学生先练习,再归纳,后总结的步骤来。
由于学生学习的特点,要让学生很好掌握电脑知识,必须注重每节课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要认真安排每节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搜寻与该课题相关的课外知识,并很好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兴趣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劲,营造融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对差次不齐的学生采用快慢教学方式,对学困生多辅导,多鼓励学生多问。对那些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多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在课堂上我会多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根据本书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更多去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对此我十分重视,在讲完每个案例留一定时间给学生自主操作,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指导,有时也可将某一学生作品做展示,加以评讲,同时每节课结束前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的来看,今学期的教学工作都完成了任务。
吴巍
2012-06-20
2.计算机教学改革总结 篇二
一、我校模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做法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在总结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在各个专业都推行模块化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已形成较为系统的模块化教学思路。
1. 课程设置模块化
课程设置模块化就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将各专业的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门化方向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 (后两者又称为“活动模块”) 。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子模块组成。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求学和工作夯实基础,一般包括办公软件、常用工具软件、文字录入、组装与维修、数据库、平面、网页、网络、语言等模块。专门化方向技能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铺宽就业道路。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门化方向主要有4个:办公自动化、专业排版、信息管理、设备维护与营销。针对不同的方向可以设置不同的模块,如办公自动化方向可以包含文书与档案管理、现代办公设备应用与维护、多媒体应用等模块。专业排版方向可以包含常用排版软件使用、印刷设备使用与维护、美工基础等模块。信息管理方向可以包含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ASP动态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模块。设备维护与营销方向可以包含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计算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IT产品营销与策划等。综合实践模块可以根据学校特点有选择性地开设,例如我学校一般开设以下模块:军训、入学教育和学校特色教育、社会实践、岗前职业素养培训、专业拓展课程、顶岗实习等。
2. 教学内容模块化
教学内容模块化主要是指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依据专业特点,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又由一系列的教学项目组成,每个教学项目下设多个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模块化主要表现为“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专业技能为核心”,这是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核心,它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核心,结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文字录入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为键盘及指法、常用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或拼音输入法、综合提高等4个模块,每个模块设有结业的考核标准,教师根据情况对每个模块设计项目或任务,随着每个项目或任务的完成,所有项目达到标准后,这个模块就结束了,最后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再对模块进行综合考核或认证,给学生颁发该岗位的上岗证。
二、我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初见成效
(1) 模块化教学可以使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分阶段逐步提高技能,逐步达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技能标准。专业课教学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把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法引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在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把期中、期末考试分解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讲解完一个模块,学生练习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把该模块的考核作品上交,教师逐一评分。在教师评分之前,学生可以拿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的作比对,从中发现不足,通过相互切磋进行改进。学生也可以随时更换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将好的作品上交,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生考试没有压力,在自然状态下完成,这最能体现学生的水平。模块考核分项目进行,每个项目都对学生进行考核,没有集中考试,每一次项目考核都是对学生的检验,变集中考核为分散检测,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不敢马虎。
(3) 与以往实训课相比,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了,模块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实训任务,都能交上合格的作品。特别是将学生的作品放到展示柜中,让学生对比和评价,这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学习效果大幅提升,专业素质明显提高。模块化教学实施集中学习,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体现教学的目的性。
(4) 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教学模块的设计中,教师需要了解企业当前的能力需求,这就需要教师经常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情况。在指导学生进行模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本模块的内容,达到熟练技术工的水平。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实施造就了一批即是师傅又教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我校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对文化课的影响较为显著,特别是这学期11级把下学期的教学模块提了上来,模块实训的时间较长,挤占了文化课的教学时数,影响了文化课的教学进度。而且各专业的模块实训时间不太一致,级部的文化课教学进度较难统一。
(2) 师资不足,模块化实训教学时,专业部从安全和效果的角度考虑,要求两位模块实训教师都同时在场,而我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1周课时达20多节,很多教师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所以建议学校多招聘专业课教师,能保证4位教师带一个模块,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实训教学
(3) 个别家庭条件好又不爱学习的学生很难管理,就业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压力,技能学不学也没有多大关系,考试成绩对这部分学生没有意义,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在实训室打闹影响其他学生,这给模块化实训的教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4) 模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周,因为我校学生多,实训班级较多,轮转之间没有总结的时间,一个班模块结业紧接着就是下一个班级的实训。建议模块每班改成2周,2周结束后中间间隔1周,用来评定学生的模块成果,修正模块实训内容,完善模块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准备下一个班级的模块实训。
(5) 没有制定明确的处罚制度,个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服从模块教师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违纪处理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和学校的纪律要求形成严格的模块化实训教学制度,对于学生不服从管理的行为,教师严格按制度执行。
四、完善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建议
(1) 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学校需要不断地创造条件,通过让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到企业调研、与企业沟通等多种方式,将企业所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地补充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真正与生产实际保持一致。
(2) 进一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职业学校大多面临师生比例小的问题,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难度大,好多专业课教师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抽不出专门的时间到企业去锻炼,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也缺乏在企业实践的经历,因此学校应制订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有序培养和健康成长。
(3) 模块化课程体系要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将企业实际需求的岗位职业技能转化为专业课程来开设,对应课程的设置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考取某种岗位资格所必需的能力,二是根据从事某专业岗位所必需的能力。
(4) 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充足的实训设备是实现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要保证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无缝衔接,就需要使用现代企业正在应用的生产设备进行教学,这就对学校的实训平台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例如我校与济南海水有限公司合作的“动漫班”,学生在该公司参与动漫作品的开发。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对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请企业的技师带学生进行技能实训。例如我校与安顺电子联合成立的“安顺班”,就是由企业的技师负责学校学生的理论与实训教学。与企业的联合办学不仅解决学校建设实训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保证所有设备和技术都是当前最新最实用的,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培养了专业实训教师。
五、结束语
模块化教学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不少良好效果和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困惑,有待于广大职教同仁共同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田学志.计算机专业课模块化教学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5 (1) :108-109.
3.计算机教学改革总结 篇三
【关键词】地方院校;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基于MOOC+SPOC平台的大学计算机翻转课堂应用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6]GHB024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30-02
一、本校基本情况说明
本校地处西北偏远地处,前身是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院校,是本市唯一的高校。学校共有19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4个省市区招生,2015年共招生4499名,实际报道注册率为90%。
二、实施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MOOC教学改革的原因
大学计算机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中学信息课程的开设,我校部分学生在大一入学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常用操作,而我校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授课内容还延续着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常见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等内容,致使这门课普遍存在学生没兴趣,上课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改革的呼声很高。这门课,到底该何去何从?经过多次探讨,我们认为该课程应集思维性、方法性、知识性、实时性于一体,以训练良好的计算思维意识和方法为主,使学生能够将计算思维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尝试用计算思维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由美国硅谷发起并在全世界迅速崛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影响了全球高等教育,也引发了许多关于MOOC教育的研究和思考。新技术的出现,能够解决我们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因此,我校顺应潮流,实施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
三、教学改革前期准备情况
1.试点班级的选择
本次是进行《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试点改革,选定2015级新生12个班级共590人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参与教学改革的班级涵盖理、工、文类,能全面的反映改革成效。为客观评价教学改革效果,选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12个班级作为对照。
2.选取MOOC源课程
经过教学团队的仔细遴选,最终确定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作为实施基于计算思維的大学计算机MOOC教学改革的源课程。该课程共5大模块13讲,5大模块分别是:计算与程序、计算系统、算法思维、数据化思维与网络化思维及系统化思维,这5大模块13讲的教学内容从知识贯通到思维贯通,强调了计算思维的意识,解决了计算思维这一抽象知识的具体讲授问题,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
3.编写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基本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编写教学大纲时既要强调对计算思维的理解,也要兼顾计算机基本操作,循序渐进的推进《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教学团队经过多次探讨,反复修改,最终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该大纲将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分为文史、理工和医学三大类别,根据专业类别不同,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学时。
4.体现地方特色的自制视频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一部分教学内容可以直接选取源课程中的视频作为线上学习资料,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养成和内化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共选取了30个视频;另一部分内容是教学团队根据地方特色,兼顾落后地区学生对计算机接触较少的实际情况,自制视频,以讲解计算机常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数据库的查询、网络基础知识等内容,共计36个视频。
5.考核方法
学生最关心的是学习成绩,如何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能科学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多次讨论修改后,考核标准最终确定,具体组成如下:
(1)慕课学习(总计60分需折算)完成SPOC中要求的课程视频及相关内容学习后,完成SPOC相关测验考核来获得。
(2)SPOC讨论(总计10分需折算)在SPOC“课堂交流区”的发帖数和回帖数、回帖质量作为考核依据。
(3)实验成绩(总计20分)由实验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实验完成情况给出,实验指导教师可以依据各次实验综合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4)课堂表现(总计20分)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讨论参与情况进行评分。
(5)期末考试(总计40分)本课程将组织线下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试题来源于MOOC模拟练习题。
四、总结与改进方案
1.实施情况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和探索,我校首次基于计算机思维的大学计算机MOOC教学改革结束,严格按照最初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及成绩评定,成绩分析如图1所示。
通过成绩分析图可以看出,最终学习效果较理想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团队遇到诸多问题,具体有:
(1)我校大一新生大都来自农村,进校后没有电脑,宿舍上网不便利,导致本来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视频观看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讨论,与学校协调后,决定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免费上机机会,并安排助教解决部分学生存在的平台注册、视频观看不顺畅等问题。
(2)从注册统计结果来看,学生注册时存在不按时注册、不按照要求设置昵称、重复注册等问题,这会造成最终成绩统计时准确度下降,工作量倍增。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尽量使所有学生都能正确规范的注册账号。
(3)学生自觉学习程度不高。集中表现在视频观看次数少、不及时完成测试题、论坛讨论问题不积极、期末考试前突击等情况。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适应了中学按部就班的学习安排,无法快速适应这种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为了保障教学效果,使学生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考核机制,约束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参与度,提高积极性。
2.下一步改进方法
4.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篇四
一、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教育部于2000年制订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并指出:“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同时,推出了《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
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现实情况,从发展的眼光看,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应当达到四个目的:一是创新教学环节;二是改善教学组织;三是优化教学活动;四是提高教学效益。为了实现这四大目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进行全新的改革与调整。一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按照“实用、有效、够用”的原则,重新进行内容整合,删除不必要的重复交叉和学而无用的内容;二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三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四是实现教学内容的阶段化,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和新时期受教育者的特点,把系列庞大的内容,按内在递进关系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以便于学习组织、教学考核和学生把握;五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化,把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按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区分为不同的等级与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有选择地确定教学内容组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实施情况
(一)从职业分析入手制定培养方案
本专业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思想,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开发教学计划。由企业的有关人员组成专家顾问委员会,进行职业分析,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依照“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分析——专项技能分析——拟定最终绩效目标——描绘职业能力模块——分解出能力要求——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块”的程序编制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因此,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结构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都更加符合毕业生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
(二)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都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应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变化,使其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为此,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坚持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并根据人才类型的需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使其较好地贴近毕业生岗位需求实际。
(三)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在遵从直观的传统教学和课堂讲授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方法,加大项目作业、综合练习的份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CAI、教学幻灯片等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地点由教室、黑板向实验(实训)室、机房延伸,使教学内容更真实,教学方法更直观。
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了一些理论性较强且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成功实行了“融、并、删、减”的“课程综合化”的改革,成效十分显著。我们采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
为突出技能培养与训练,实训项目的总学时与理论教学的总学时接近1:1,并且增加了“Flash 编程”的科目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根据近年来企业的就业岗位的需求变化,突出了专业综合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岗前训练。对于有条件到企业就业岗位进行毕业实践的学生,要同时完成“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学生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后主要包括课堂实训、阶段实习、综合模拟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以模拟实习(实训)方式为主。课堂实训主要培养基本能力(口头表达、外语)。实践课的设置包括短期实训和长期实践。短期实训主要是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开发工具和常用技术开设的三周实践课程;而长期实践主要是每学期开设的理论和上机交替进行的课程,即在学完理论知识后,通过随后的上机加以加强。这种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促进产教研结合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合格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是高职教育质量、特色的保证。密切校内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加快产学研步伐,尽快形成企业、学校连办高职教育的新体系。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开发,以保证高职专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方向和有效性;和企业合作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以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正,以保证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和企业合作编写高职教材和聘任兼职教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应用项目的开发,以保证师生技术应用的持续提高和技术应用性、新颖性、和企业合作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以保证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企业合作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和聘用工作,以保证高职教育的稳定性。
(五)教材建设与教学研究情况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很多,为此我们主要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规划教材中优选所用教材。此外,为了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近年来本专业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编写了自己的教材。如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教材。
(六)完善学教学大纲。
大纲的编写应体现实用、实效性原则,照顾到普及的需要,又要兼顾先进性,应反映出计算机领域新的科技成就及其应用水平。许多优秀软件陆续问世和应用,在教学大纲中就应及时安排这方面的内容,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课时量。其次要重视选用合适的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每一门课的教材选取既要保证基本的知识要点,又要适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此,既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又要不断追踪和吸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新成果。
(七)教学与科研并重,造就新一代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水平的办法是培训和科研,科研能积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也能更新知识,跟上新技术的发展。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知识更新达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及动手技能,培养“双师型”的教师也是职业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并且改变单纯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教育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通过到软件开发公司、网络公司等用人单位实习和聘请兼职教师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新技术、新产品,形成开放式教学。
(八)考试模式的改革
继续探讨考试模式的改革,尽可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成绩。改革为口试、笔试、上机测试等多种形式,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查。考试的内容侧重于实践性和实用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九)其它改革的计划与配套措施
1.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2.加大与北大青鸟的合作,包括师资培训的合作和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达到最强,结构最合理。
(十)创新特色
1、学生运用多媒体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小组学习及集中面授辅导为辅。为了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文字教材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共同为每门课程配置了各种多媒体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多媒体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多媒体教材是一种辅助教材,它不能完全代替文字教材的作用。因此,学生应以多媒体教材为辅、文字教材为主进行自主学习
2、小组讨论学习
教学点应按学生专业基础水平或地域组织学习小组,并提供小组活动场所。学习小组应定期开展小组活动,讨论学习。学生应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学习,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在小组上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及时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学媒体向我专业教师请教,或将疑难问题集中后,在面授辅导时向辅导教师请教。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集中做作业。这样可以较好的提高效率。基础较好的学员也可自行安排学习进度,自主学习。
3、个性化发展
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拥有一手过硬的专业“一技之长”。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专业实训课,开设了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网站建设与开发、组网技术等专业技能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的专业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
4、网络教学(包括网上讨论、电子信箱等)
利用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以因特网为媒介,以各种网上课件和教学信息网页为主要教学媒体,并通过网上讨论,E—mail等网络信息传输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单向传播和师生交互不足的局限,为学生、教师提供一个在线自主学习与个别化教育的环境。逐步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交互反馈,具有丰富教学资源与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网上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网络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利用网上讨论系统或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辅导、答疑,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建议,通过网络开展师资培训。
(十一)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1、从教学改革总体来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都得到了优化。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特别是java程序设计、网站建设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04级、05级有十几位同学分别在院技能大赛FLASH、程序设计等项目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2、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新模式、组织和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积极与有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3、适应培养学生“上手快、后劲足”的特色要求,确立应用技术高职高专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如何建立由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组成的培养纲领体系;由教学日历、教学方案、课程设计组成的教学运行体系;由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及案例库、实训指导方案、实训模拟软件构成的教学材料体系;由毕业设计、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的跨时空现代教育技术体系等构成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系统。
4、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理论讲授、实训、实习相结合的要求,重点采用项目研究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和模拟实训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5.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篇五
梁富香
本人今学期担任10汽修四班、10汽修五班、10中计班、10艺术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共234个学生,对于本学期的教学,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熟读课本,掌握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
二、分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因为是电子产品,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以平均18个月就翻新一次,所以课文的有些内容已经过时了,要不时的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及时给学生灌输新的知识。而不能按照课本原版不动的讲下去。
三、分析各班学生计算机水平,看看他们的底子怎么样,再对各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进行分析,这样好对症下药。对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上课时候要多点花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劳逸结合对中职学生还是很有用的。因为他们本来就不爱学习,所以在课堂上一边讲课一边说说题外话,能激起他们的一点点兴趣爱好。但也要有个适度,不能一节课都在聊些题外话。
五、管好课堂纪律,不能放任学生在课堂里嬉闹、睡觉。
六、多去听听老教师的课,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七、适当的布置好作业,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以好做出适当的方案对学生进行加强。
八、多关注外面的市场发展,多努力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使自己永远不落伍,也能给学生带来最新最实际的知识。
九、给他们多做一些上机作业,并认真检查,使他们更加重视,加强学生的上机操作,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同学,有很多学生连开关机顺序都不清楚,所以不能要求他们对计算机有多深的研究,但是打字速度一定要加强。
6.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一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自觉遵守《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能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关心爱护学生,既教书又育人。
本学年我服从学校领导安排,担任初一初二级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学好电脑知识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因此,本人深知肩上的担子重,工作压力大,教学难度高。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第一,利用学习电脑的趣味性、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借助各种辅助教学软件和益智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强化记忆。第三,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上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本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也是本人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方法。本学期成绩比以往都要好,初一级平均分56分,合格率35%,优秀率3%;初二级
平均分65分,合格率70%,优秀率40%,低分率11%。
除担任初
一、初二信息技术课程之外,本人还负责电脑室的管理工作、全校学生成绩跟踪工作和学校文件论文的打印工作。几项工作方面,本人都作出了很大努力,完成得非常好。
7.关于计算封闭气体压强的方法总结 篇七
物理选修3-3为热学内容,高考分值为12分,对于封闭气体的考查,通常为8分的计算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求封闭气体的压强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方法,以供探讨.
封闭气体的压强有两个特点,一是气体自重产生的压强一般很小,可以忽略.(大气压强p0却是一个较大的数值由大气层重力产生,不能忽略).二是密闭气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遵守帕斯卡定律,即外加压强由气体按照原来的大小向各个方向传递.封闭气体的特点对我们接下来求解气体的压强尤为重要.
封闭气体通常有两种情况,即液体封闭的气体和固体封闭的气体,我们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
一、液体封闭的气体压强
1.液体压强p=ρgh,其中h代表了液体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此公式计算出的压强单位为帕斯卡,若液体为高度为h的水银,大气压强又以cmHg为单位,则我们可以直接用大气压强p0±h求气体压强.
2.若液面与外界大气接触,则液面下h处的压强p=p0+ρgh.
例1如图1,玻璃管中灌有水银,管壁摩擦不计,设p0=76 cmHg,求封闭气体的压强
解析:本题可用静力平衡解决.
以水银柱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
(1)p0S=p1S,即p0=p1,所以p1=76 cmHg.
所以p2=p0-h=51 cmHg.
所以p3=p0-hsin30°=63.5 cmHg.
所以p4=p0-h=51 cmHg.
观察以上解题过程,我们首先对液柱受力分析,列出液柱的受力平衡方程,两侧消去s后转化成了压强平衡方程,即液柱下表面液片的压强平衡,所以,由液体封闭的气体我们最终列出的是压强平衡的方程.
例2如图2所示,求出被水银封闭的两部分气体的压强.(设大气压强p0cmHg)
解析:利用液片压强平衡列方程,首先我们要确定各个液面的压强大小.
如图所示,液柱h1上表面压强等于1气体压强p1,下表面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液柱h2上表面压强等于1气体压强p1下表面压强等于2气体压强p2,列出关于液柱下表面液片的压强平衡.
h1下表面:p1+h1=p0,即p1=p0-h1.
h2下表面:p1+h2=p2,即p2=p0-h1+h2.
方法总结:以液柱下表面的液片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强平衡列方程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应该让学生们熟练掌握.
二、固体(活塞或气缸)封闭的气体的压强
例3一圆筒形汽缸静置于地面上,如图3所示,汽缸筒的质量为M,活塞质量为m,活塞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0,现将活塞缓慢上提,求汽缸刚离地面时汽缸内气体的压强.(忽略摩擦)
解析:与封闭气体接触的固体,必定受到气体力的作用,以固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为大体解题思路.
解法1: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由题意可知拉力F=(m+M)g
解法2:以气缸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方法总结:以与气体接触的固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来找出气体压强与其他各力的关系.(若为非平衡态,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动力学方程)
8.浅析计算机教学改革 篇八
一、改革教学计划势在必行
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讲解”,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沿袭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够实现师生双边互动,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以三年制为例,在前两学年,每学期用3至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某个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生特长及爱好,分方向进行专长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具体安排为:
第一学期,进行中英文打字的强化训练,使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80字以上,并学习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学期,进行办公软件Office的加强提高,使其能适应各种办公自动化的需求,同时学会计算机的安装与维护,使其能够掌握对计算机的安装与保养。
第三学期,进行网页制作的重点突破,使其能设计满足用户要求的各种网页。
第四学期,用2周时间进行计算机平面图像设计,使其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创意和设计。再用2周时间进行网络的安装和维护,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使其能掌握InterNet网的接入技术及局域网的安装和维护。最后用4个周的时间,根据学生特长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停止教室上课,全部在机房进行提高训练,最终使每个学生有一技之长。最后一学年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二、改革教学课程势在必行
延古至今,计算机专业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如,执行统一的中职学校编印的统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等等。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与涉及计算机科目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究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理论》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设计》《Photo-Shop》《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技能掌握为主的实战实用型课程。这样学生在毕业时才能够以其所学技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寻求理想工作。
三、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课程设置确实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才有动力。但我们并不是在办兴趣班,最重要的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受不受欢迎,因为我们是职业中学。所以,课程设置最重要的依据市场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建立以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多媒体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也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9.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家都怀有一种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那么,人均每个人将各有道理。”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又如,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查找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三、加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任。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工具箱的应用、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的计算机学科应当担起这个重任。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还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直觉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大家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
10.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
2013-2014年下学期1月(李会芬)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对照检查学习,克服年龄大,记忆力差的阻力等困难。学习上学习态度端正、积极、认真、刻苦。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和实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坚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做到虚心好学,遇到不懂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钻研,或与老师探讨,直到弄清楚为止,经常上网听课、查阅资料。
在制订好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后,就根据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规划相关的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带着任务和目标来认真辅导学生。在上课中,我对重点与难点做好相应的演示和讲解,带着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当遇到的有少数几个学生听不懂的部分,我对其进行独立地辅导;对于大部分都学习较困难的知识,我对难点反复讲解与演示,先理解后操作,先操作后掌握。布置的平时作业,如果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我亲自通知其完成,如果通知后拒绝完成的,通知家长配合督 促其完成。因为只有通过独立完成作业,才能帮助我检查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需要温习和欠缺的部分,同时还能使所学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内容之间建立联系。
本学期任258班是“图像图像设计”并参加全国中级工考试鉴定课程,“平面设计”课程。这两门课程的特点是“难”,内在联系是“技能点基本相似”。鉴定课程的知识较多,但没有参考书。把这门课程先上完,再上平面设计,学习基本上能得以应手。但鉴定课的内容类型多而杂,8个单元每单元20题,共160题都是做法不同。为此,我苦心钻研,找出每一个题的做题方法,经过操作验证后,把实际操作过程编写为操作方法的文字说明,并印制和分发给学生。学生初步能够按照操作方法快速做完部分试题。但绝大部分试题有指导方法还不行,还行反复演示与讲解,练习后个别典型题还需要复习。完成后还要把相关的知识点串接进行练习。如:描边的技能点,“有圆笔,有方笔,还有自定义的笔”,画笔有间距调整,颜色调整,抖动等参数。描边的类型又有颜色描边和路径描边,通过对比练习后,找出共同点,区分差异,这样能够熟练掌握知识。虽然我此课程已经上过一学期,但 本学期我又发现操作方面更优更快的方法,所以这块知识我掌握更精通了。
265班“计算机操作员”并参加全国中级工考试鉴定课程,由于我一直任本班课程,又是本班班主任,学生学习根本不费力,无论是理论还是操作,都顺序地参加了鉴定考试,虽然成绩还暂时不知道,但我想应该很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但注重知识技能培养,更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有部分好的学生,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并自己创作作品。鉴定考试完成后,按理说任务完成,可以放任学生玩,但我布置学生学习相关的拓展知识,学生也较配合,很好地完成了拓展知识的学习。可以说我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
11.计算机教学改革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 计算机等级考试 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录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时,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作为重要依据之一。鉴于此类客观的社会需求,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NCRE是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近年来,报名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高校在校生人数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准备考试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学生迫切需要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证书,以此来证明自身能力,为将来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做好准备。
1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系
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课程之间既存在显著区别,又彼此联系并相互影响。区别在于,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不同。计算机等级考试侧重考察计算机某个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系统、全面掌握计算机课程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联系在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有许多重叠对应的地方,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1.1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正面影响
计算机等级考试强调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地位,学校因此加大了硬件设备的投入。
计算机等级考试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加等级考试,学生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学习起来更有目标、自觉性也大大提升。
1.2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负面影响
如果过分追求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容易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变成应试教育,造成考什么就学什么,最终学生只是掌握了如何通过等级考试的方法,而忽略了考试以外的知识。
教师应该将帮助学生通过等级考试,看作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2.1教学目标与现实的矛盾
为了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并考虑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融入了各个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既要满足不同专业在计算机方面的特殊需求,又要适应市场经济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充裕的教学和实践课时是实现目标的前提与保障。但随着高校培养方案的调整,课时数有所减少,这就需要教师转换原有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动手、多实践,否则将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践的需要,造成教学目标实现困难。
2.2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中学阶段开设计算机类课程的普及、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学生生源地教育水平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日常操作,而部分学生较少接触计算机,学生水平的差异加大了教学难度。
2.3教学方法急需改进
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基本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不足。部分课程由于学时压缩,造成理论课课时大于实践课课时,严重减少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3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
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如何协调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基础教学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以考促学,让学生在真正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各类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出以下改革措施,可供教学实践参考。
3.1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中,二级考试有多个方向可供学生选择,结合这一情况,为了让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现专业特色,并能照顾到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的问题,可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自身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学习。
3.2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忽略等级考试的要求。教学进度也可以根据等级考试的侧重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某一部分内容在等级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学时也可相应增多。
3.3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精讲”,就是重点讲清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要点,而不必面面俱到。大学教学,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引导学生更有效率的自学。精讲的内容,可以结合等级考试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
“多练”,就是多让学生上机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掌握了课堂讲解的知识点之余,学生还可有目的地练习等级考试的真题,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考试之中。
3.4“任务驱动式”教学
对于90后甚至95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大学生而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教育的要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睡大觉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人们使用计算机通常是为了完成某一任务,同样的,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先预设任务,提出某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在执行这一任务过程中,所要掌握的操作,然后逐一介绍操作要点,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念和规律的过程当中,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进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任务的选择上,可以历年等级考试的真题为蓝本,结合实际教学的知识点,在完成任务后,真正做到触类旁通,对等级考试也会大有裨益。
4结语
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报名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很多学生对等级考试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计算机等级考试只是针对某一方面的能力进行测试,不能完全代表计算机应用的综合能力。因此仅仅获得证书是不够的,必须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教学中有意使用等级考试的训练方法,让学生不断学习并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同时提高等级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 于贵,梁少林.浅谈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关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9):155-157.
[2] 谢银勋.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整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5):89-92.
[3] 宇海萍,张丽,张晋.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0(1):96-98.
[4] 金花,张智勇,朱亚涛.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关系中对教学改革的思考[J].福建电脑,2008(6):183-184.
[5] 华敏敏.浅谈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大众科技,2009(12):141.
12.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篇十二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目标
帮助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开发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是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目标。以能力素质为核心, 以知识素质为主体, 是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能快速成为实用性人才是我们的最基本目的。因此计算机教学改革主要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 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
二因材施教, 确定核心课程
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底子薄、爱好广泛, 但对一种事物不能长时间的专注, 在学习上喜欢操作性的课程, 反感纯理论的课程。针对中职生的这些特点, 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了适当的改革, 课程因材而设。对于基础理论课程, 用幻灯片做出动画或原始资料配简洁的解说, 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原理等课程合并在一起用动态的画面为学生构建出一幅计算机内外部发展的框架图, 使他们深刻、形象地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并适当进行开放式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和引导, 重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提倡差异。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我们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向应瞄准应用, 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关键是确定核心课程, 我校确定的核心课程有Photoshop、Flash、3D、CAD等, 这些核心课程是学校计算机教研小组经考察计算机市场多年后确定的。我们的目的是使课程内容既体现先进性、实效性和应用性, 又能培养出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三创新性教学势在必行
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 知识更新速度快, 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若计算机教学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 如果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生就会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建立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 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觉应用到创新过程中, 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因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教师应不断向学生提出新问题, 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为他们的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例如我校有一位学生喜欢看计算机专业书, 每天沉浸于自己理解的计算机世界里。老师捕捉到他擅长绘画这一爱好, 主动向他提出计算机绘画的问题, 引起他的思考, 他在回答老师问题的同时提出他精心思考过的一个问题, 老师的回答使他很惊讶, 曾经百思不解的问题在老师这里很容易得到了回答, 从此他习惯了思考和提问。通过课堂教学, 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的计算机人才。
另外,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学手段上, 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普及。我们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使计算机专业教学从课堂拓展到网络环境, 充分地发挥网络的交互性,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经常将做出的动画MTV等作品发在网络上, 随之而来的是众多人对他们作品的肯定, 还有来自互相学习交流的同专业人士对他们作品的指点等, 这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对学习有了兴趣, 对自己有了信心, 网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教师的紧迫感越发强烈, 大家都清楚,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简单地说就是计算机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直接影响着计算机教学的质量。首先教师要不断掌握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 积极参加科研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这门学科的最新发展, 了解国际上的最新技术, 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计算机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才能使计算机专业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总之,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程度的提高, 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深知中职教育作为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 必须紧紧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中职教育的发展要立足于地方经济, 为此我们中职学校必须更新观念, 转换教学模式, 使计算机专业教学与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本地经济发展相结合, 为社会多输送技术型、实用型的计算机人才。
13.小学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三
转眼间,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这意念的工作中,我有很深的体会。我接触了许多新事物和碰到许多新问题。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不少新知识、解决了不少新问题,使自己在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下面我把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向老师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刚刚参加教师队伍的我,就像是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对工作很不成熟,很不稳健,不知道怎样把工作做好,甚至还没有准备去接受“老师”这么让人尊重的称呼。但是,同行们都热心扶持我、帮助我,让我的工作都从零开始。在学习和工作中碰到的不明白问题,我都虚心地向其他老师请教。这样可以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上的失误,更能使我胜任这行工作,并对工作有了一定的责任感。我觉得,任何工作都必须有责任心才能够做得好。我是学校中的一员,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是学校集体团结协作精神的反映。我爱这一行职业,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一学年来,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决心今后,面对实际,认真地向书本学习,向老教师学习,向领导请教。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在新课改的熏陶下,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耐心地教育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管理好机房,做好在机房的辅导的工作,这是我的职责。的工作都是以机房计算机教学来辅导学生为主。用自己的话来说:“我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 坚持每天做以下工作:
1、2、按时到位。我上课之前,提前十分钟到机房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坚持机器。对机房中的电源、机器、键盘、鼠标等进行管理和维护,这样学生上课学习和辅导的时候都有机器进行学习。也避免了鼠标丢失和键盘、鼠标乱插乱拔的现象,让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3、清洁卫生。好的环境能给人一种好的学习心情。机房的卫生我除了要求学生打扫把地板拖洗干净以外,我还甘当士卒和学生们一起干,把每一台计算机和门窗等打扫干净,让学生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4、课堂纪律。学生在机房上课时,我要求学生保持课堂安静。不允许乱吃零食、乱说话与谈论上机无类的事情。不懂的问题,师生相互讨论,使课堂学习气氛有浓厚的兴趣。
14.计算机教学改革总结 篇十四
沿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的传统教育方式,其弊端有目共睹,探索具有职教特点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所以,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职教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我们在在计算机教学和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效益显著提高,可以说90%的学生都被调动起来,收获如下:
1、选择合适的项目,做好充分的准备
所谓“合适”,首先要有目的地去选择项目,所选项目应包含教学计划内要教的各学科的内容,这样才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保证学生掌握应学习的内容;其次是项目的完整性,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要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成品出来,作为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能做到得心应手,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方案设计、画图纸、搜集信息和资料、估计项目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等。项目的选取是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发挥创造。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2、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项目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此一定要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项目教学就没有办法进展下去,教学效果可能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实要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方法很多,比如:利用校内外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采用赏识教育法,展示项目成果并将成果作为回报奖励给学生使之有一种成就感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项目教学才能有创新,有发展。
3、小组工作
项目教学的实施,不可能靠老师或个别的学生,相反,如果全班学生一起完成一个项目如果项目容量不大,往往也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分组前老师必须要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实际上就是教学对象分析),分组时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进行调整。一般每组3-5人,最好不要超过8人,必须使每组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合理,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然后给每个组分配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工作计划发给每个小组检查核对以便更好地进行工作。
4、成果检查与评价
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展示评价包括:
(1)自评、互评: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互相交流
学习,取长补短,并推荐优秀作品。
(2)作品展示:由学生推荐,教师结合实际情况选出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应从下列三类中进行选取:一“模仿”;二“改造”;三“创新”。
(3)教师总结:指出作品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指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们采用多种方法完成项目,对没完成或完成得不成功的学生让他们下去继续完成作品。
教师的点评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设计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点评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点评中得到提高。点评的过程既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荣成职专计算机教研室
李晓阳
15.计算机导论教学改革初探 篇十五
计算机导论是软件工程专业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设, 在此期间同时开设的其他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 因此导论课程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从专业角度了解知识结构的组成, 为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起到一个铺垫作用, 也促进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1]。根据本人近几年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讲授计算机导论的体会, 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去改进, 目前来看, 基本上达到了改革之初预想的目标。
1重点强调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价值和作用
在首次课上不但介绍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 而且要对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来, 使得这一宗旨贯穿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 并延伸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让学生非常明确地知道: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 而千万不能去向他人炫耀, 更不允许利用自己掌握软件知识方面的优势编写病毒或者木马等有害程序。学生在学期间, 学校里面的环境比较简单纯, 多数的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处理事情容易冲动, 也有极个别的被不当利益引诱而走上歧途, 所以从开始就教育学生时刻警钟长鸣, 严格遵守计算机行业的职业操守, 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也坚持走正路。
2调整计算机信息表示内容的讲授
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导论教材在第一章绪论之后, 第二章介绍计算机信息表示的内容, 主要涉及到二进制表示、不同进制转换、信息编码等理论知识。这些内容与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衔接不是很紧密,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突兀, 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难度。基于以上原因, 改变课程内容的讲解顺序, 先介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工具软件等, 在讲授的同时慢慢渗透一些二进制相关的知识点, 接下来再回到计算机信息表示这章内容, 学生接受起来感觉没有那么难了, 学习变得轻松了, 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
3适量介绍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多数计算机导论的教材都有一章介绍办公软件的使用, 最初考虑所涉及的内容相对简单, 没有安排讲解课时, 只是布置给学生课下自学, 但是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在写毕业设计报告时这方面的弱项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使得指导老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给学生修改文档。考虑这个实际情况, 安排一堂课时间给学生介绍办公软件的使用要点, 重点放在字处理软件的分页分节、页眉页脚、目录操作等。电子表格软件的计算功能、图表功能等, 以及文稿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等, 这些技能在工作中还会经常用到, 无论是编程撰写开发文档, 还是从事非编程工作书写报告, 应该说办公软件的使用非常广泛[2]。
4合理安排讲课的内容
计算机导论这门课多数内容都与后续课程相关, 比如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 由于安排课时有限, 所以对于这些内容把握一个尺度: 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 不要讲得太深太细, 否则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效果, 不便于其他课程的讲授。同时为了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穿插介绍一些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人物事件, 除去学生比较熟悉的盖茨、乔布斯之外, 还有图灵奖的由来、拉里·埃里森的特立独行风格、学医出身的戴尔的成功案例等, 使得课程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学生对专业兴趣进一步提高, 也对毕业后工作的前景增加了信心[3]。
5强化校本教材建设改革
在计算机的教学中, 加强对教材的建设十分有必要, 合适的教材能够推动教学的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适合的教材, 力求知识新颖、简单易懂, 这样能够优化教材的课程编制, 给学生提供好的教材资料, 提高高校的教学目的。此外, 进行教学活动时, 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 好的教材能够有效的推动教学的发展, 因此, 在教材的编写方面, 尽可能以计算机导论作为校本教材, 力求通俗简明、求知创新, 实施课程以优化教材为主。
6结语
在近几年计算机导论的教学过程中, 不断尝试和改进, 从期末考核的效果来看, 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比较扎实,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今后的角度来看, 在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制定个人成长规划等方面仍需做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辛卫红.《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现代计算机, 2011 (9) :34-36.
[2]罗芳, 李豫颖, 李志亮.“计算机导论”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过程改革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5 (4) :109-110.
16.中专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 篇十六
一、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学所依赖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认知倾向,学生对学习对象感兴趣,就会集中心智展开学习,会产生不断的兴奋点,这样更利于任务的完成。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倦情绪占主导,而不利于活动的开展。可见,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而在目前的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兴趣低下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谈起计算机,大多学生认为枯燥无味,没有意思,缺乏学习的激情。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呢?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鉴于中专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我合理安排教学进程,调整教学主次,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材,不分内容一样的讲解,一样的要求。具体来说,我是这样做的:一是科学调整教材上知识的安排顺序,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从简单易学、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入手,逐渐过渡到较为复杂的问题。二是根据教学大纲与计算机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来科学调整教学主次,分清哪些知识是要学生理解,哪些需要大致了解,哪些需要精确掌握。这样的调整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不再认为计算机枯燥难学,逐渐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改革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二、转换师生角色,实现师生互动教学
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配合的双边活动,只有其中一方参与无法成为成功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学地位,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地位,使得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将学生排斥在教学之外,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是单向的传递。在新形势下要实现计算机教学改革,教师就要摆脱这种权威地位与控制权力,充分发挥组织与指导作用,成为课堂教学主导,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为学生的主体学习提供时间、创造机会,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主体性,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取得教与学的统一,实现教学相长。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中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上的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围绕特定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主动收集、提炼、分析、整理信息与资料,展开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样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平台,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展开主动探究,经历探究过程,成为知识的真正主人。
三、精讲多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操作机会
理论与实践二者密不可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升华。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其学科特征决定了教学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于某个知识点理论讲解完后,要让学生有更多亲自上机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与提升对理论的认识。如在学习Word文档的相关内容时,对于“首字下沉”“图文混排”“设置页眉页脚”“插入页码”等,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理论讲解,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与运用。可能有些学生听懂了,但是一上机就不知道如何操作了。因此,在精讲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上机操作,及时将讲与练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积极动手。同时,我加强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摘选自己所喜爱的几篇文章,利用Word文档进行排版。这样的内容尽量让学生在课上完成。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现,制作出许多图文并茂、生动优美的作品。这既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学习空间与认知视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计算机学习的技术性与实用性,让学生将学习与具体的行为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总结与提升,及时把握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前沿科技,可以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计算机教学改革总结】推荐阅读:
计算机教学工作个人总结06-20
计算机教研组教学总结07-02
计算机教学个人半年工作总结-工作总结07-11
计算机基础教学项目10-08
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06-18
计算机教学计划汇总08-05
国外计算机教学论文09-25
计算机组成教学大纲11-11
计算机教学毕业论文11-24
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