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

2024-10-26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精选9篇)

1.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 篇一

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

教学目标

1、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过程形成组织的过程

2、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描

述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电教手段实验教具

挂图、自制剪贴画、显微镜、装片 教学过程 复习:

1、简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什么? 导入: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一个成年人大约由60万亿个细胞组成,而人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一个细胞是怎样变成60万亿个细胞的呢?(学生可能回答为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很好!通过细胞分裂,可以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相同的细胞,而组成人体的细胞都一样吗?例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骨细胞等等,它们的形状、结构、功能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新授:

引出分化及分化的概念

1、分化的概念

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神经组织 →肌肉组织 →结缔组织 →上皮组织

(边讲解,边总结,边板书)

2、组织的形成

(1)组织的概念、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组织(2)动物组织及功能 ①上皮组织

皮肤的表皮层,具有保护、吸收的功能(举例说明

略)②肌肉组织

骨骼肌

具有运动的功能(举例说明

略)③结缔组织

血液、骨、脂肪、韧、肌腱等具有营养、连接、支持、保护的功能,各

举一例说明 ④神经组织

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功能 学生观看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装片。

上面讲的是动物细胞的分化及组织的形成,植物细胞是怎样分化的呢?学生看P35图4-2并简要说明各种组织的特点,然后教师分析并小结 ①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 ②输导组织: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如根、茎、叶中的导管可把水分、无机盐从根向叶运输;筛管可把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问向根等运输 ③基本组织:具有营养作用如叶肉果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④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如茎的顶端,根的尖端 学生观看植物体的主要组织的装片 课堂小结:

1、学生简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课堂练习

1、P37

T1(2、3)

2、教师自制植物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的剪贴图,让学生进行识别 作业布置

实验册P13~14

2.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 体重 (180±10) g (北京维通利华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 于河北联合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屏障实验室饲养 (温度20~26℃, 湿度50%~70%, 昼夜交替, 自由饮食进水) 。

1.2 材料与试剂

标准α石英粉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兔抗大鼠α-SMA、ROCK、phospho-PDGFR-β多克隆抗体 (美国Epitomics公司) ;小鼠抗大鼠Ⅰ型、Ⅲ型胶原单克隆抗体 (美国Sigma公司) ;兔抗大鼠GAPDH多克隆抗体 (美国Santa Cruz公司) ;羊抗小鼠二抗、羊抗兔二抗、DAB显色试剂盒、BCIP/NBT显色试剂盒 (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 。

1.3 方法

1.3.1 矽肺动物模型建立

将动物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10只, 乙醚麻醉后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插管, 按照实验分组支气管内一次性灌注生理盐水或浓度为50 g/L的生理盐水Si O2混悬液。 (1) 模型对照4周组:支气管内灌注灭菌生理盐水1.0 m L/只, 腹腔内埋入注入生理盐水的微量药物释放泵, 4周后处死; (2) 模型对照8周组:同模型对照4周组处理后于8周后处死; (3) 矽肺模型4周组:支气管内灌注Si O2混悬液1.0 m L/只, 腹腔内埋入注入生理盐水的微量药物释放泵, 4周后处死; (4) 矽肺模型8周组:同矽肺模型4周组处理后于8周后处死。各组动物腹主动脉采血后处死取肺组织并进行形态学观察, 右下叶肺组织经多聚甲醛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以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其余肺组织迅速冻于液氮中保存以备Western blot检测[8]。

1.3.2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内α-SMA、phospho-PDGFR-β、ROCK以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按照文献[9]的方法提取并测定蛋白浓度后, 90μg/孔上样, SDS-PAGE电泳并转膜。采用5%的牛血清白蛋白37℃封闭1 h, 一抗 (phospho-PDGFR-β抗体、Ⅰ型、Ⅲ型胶原抗体1∶1 000稀释;α-SMA抗体、ROCK抗体、GAPDH抗体1∶500稀释) , 4℃孵育过夜;二抗 (1:3 000稀释) 37℃孵育1 h;碱性磷酸酶显色。用图像扫描后以Image J软件对蛋白表达条带进行吸光度 (A) 值的定量分析, 目的蛋白条带A值经内参平衡后, 以各组与模型对照4周组的比值作为蛋白相对表达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均以 (±s) 形式描述, 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肉眼观

模型对照组双肺表面光滑, 呈粉红色, 弹性良好。矽肺模型组双肺颜色苍白, 质地变硬, 双肺表面可见散在灰白色结节, 分布较均匀。矽肺模型4周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双肺体积增大。而矽肺模型8周组与矽肺模型对照4周组相比, 双肺体积缩小。见图1。

注:A:模型对照4周组;B:模型对照8周组;C:矽肺模型4周组;D:矽肺模型8周组

2.2 phospho-PDGFR-β、ROCK、α-SMA蛋白在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矽肺模型组phosphoPDGFR-β、ROCK、α-SMA蛋白表达增强, 其中矽肺模型4周组phospho-PDGFR-β、ROCK、α-SMA蛋白表达分别为模型对照4周组的3.89倍、2.46倍和1.53倍, 矽肺模型8周组phospho-PDGFR-β、ROCK蛋白表达强度分别为模型对照8周组的3.81倍、2.07倍和1.48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图2。

2.3 肺组织内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矽肺模型组的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强, 其中矽肺模型4周组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灰度值 (OD值) 为分别为模型对照4周组的1.73倍1.99倍, 矽肺模型8周组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强度分别为模型对照8周组的1.97倍和2.02倍。见表1、图2。

*与矽肺模型4周组比较, P<0.05;#与矽肺模型8周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目前尘肺病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 2013年尘肺病报告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72%, 给国家、社会和群众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0,11,12]。然而, 在尘肺病的治疗方面, 目前尚无特效方法。因此, 探索尘肺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以延缓或阻断肺纤维化的发展进程, 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矽肺形成过程中, 吞噬二氧化硅的肺泡巨噬细胞可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包括TGF-β, PDGF等) , 其中TGF-β/Smad促进肌成纤维细胞 (myofibroblast) 转化构成了器官纤维化发病过程中一个较为明确的机制[13,14,15]。

注:A:模型对照4周组;B:模型对照8周组;C:矽肺模型4周组;D:矽肺模型8周组

本研究中, 笔者对肺纤维化过程中另一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PDGF在矽肺纤维化中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中, 笔者采用非暴露式气管二氧化硅混悬液灌注法制备大鼠矽肺模型, 结果发现矽肺模型组大鼠双肺颜色苍白, 质地变硬, 双肺表面可见散在灰白色结节。矽肺模4周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双肺体积增大。而矽肺模型8周组与矽肺模型对照4周组相比, 双肺体积缩小。表明灌注Si O2粉尘4周后, 矽肺模型大鼠肺内已经形成明显的硅结节伴有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染尘后8周, 模型大鼠肺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加重, 这符合矽肺的发生、发展特征, 表明大鼠矽肺模型制备成功。研究中笔者还进一步观察了phosphoPDGFR-β、ROCK、α-SMA以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在矽肺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 与相应模型对照组比较, 矽肺模型组phospho-PDGFR-β、ROCK蛋白表达增强的同时, α-SMA蛋白表达增强, 而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表达α-SMA, 提示PDGF/ROCK信号通路在肌成纤维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 与相应模型对照组比较, 矽肺模型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强, 而Ⅰ型、Ⅲ型胶原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 因此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增加也是肺纤维化的重要病理特征—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重要表现。以上研究结果提示, PDGF可能通过激活ROC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大鼠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进而促进矽肺大鼠肺组织内胶原的合成, 从而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肺纤维化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的结局, 是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的结果, 因此, 对于PDGF/ROCK通路是否在促进胶原合成的同时也影响了胶原的降解, 以及不同的细胞因子在矽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仍将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PDGF/Rock通路介导的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在大鼠矽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暴露式气管二氧化硅混悬液灌注法制备大鼠矽肺模型, SPF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模型对照4周组、模型对照8周组、矽肺模型4周组、矽肺模型8周组, 每组10只。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内α-SMA、phosphoPDGF-β、ROCK、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矽肺模型制备成功。与相应对照组相比, 矽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α-SMA、phospho-PDGFR-β、Rock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GF介导的ROC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促进大鼠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而促进矽肺大鼠肺组织内的胶原合成, 进而促进矽肺纤维化的形成。

3.细胞分化 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了细胞分裂,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这是分化的基础,而分化,又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以及后面学习细胞癌变,以及遗传部分的性状表达,都跟细胞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教学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教学目标

1.说出细胞的分化的定义。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对于细胞的分化的例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比较好理解细胞分化对于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法

2、讲述法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问题探讨中白血病患儿,问题:1)为什么健康的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

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多细胞生物体从小长大,不仅仅数量的增加,还有细胞在结构及功能上的分化。即使在成熟的个体中,仍有一些细胞具有差生不同种类的新细胞的能力。

1、细胞分化概念 学生观察图

老师问:如果没有细胞分化,结果是怎么样的?

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分化的实质:

老师问:一个人体全身的遗传物质一样吗?为什么?

不同的细胞有一样的遗传物质,为什么会形态、结构、功能却有很大差异? 早期的胚胎细胞,已经分化发育成各种组织细胞,如果给它一定的条件,这些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再分化成其他的细胞吗?引出细胞的全能性问题。

3、细胞的全能性

已分化的细胞,仍然肯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老师问: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吗? 动物实验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老师问:分化的细胞,为什么会有全能性? 为什么动物只有细胞核有全能性?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六、板书设计

细胞分化

一、细胞分化及其的意义

二、细胞的全能性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4.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化教案 篇四

好,我们说细胞的分化会不会不会出现错误呢?细胞一直是正确的分化呢?

【学生】不是不是,有癌细胞。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进行预习了,对,细胞分化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一些致癌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胞发生异常分化,也就产生了我们所说的癌细胞。

生物体的正常发育,是细胞在分化过程受到高度精巧的严格控制下发生的。一旦失去控制,细胞分化就会发生异常。细胞的癌变就可看作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在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有的细胞会变得不受控制而无限增殖,这种细胞就称为癌细胞。癌细胞在体内呢具有着很强大的特性。首先就是癌细胞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无限增殖。人的细胞一般只能分裂50-60次,可是癌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无限的。同学们可以这个癌细胞,我们把它叫做海拉,那么为什么叫做海拉细胞呢?

【学生】因为是从海拉这个人身上提取出来的。

【教师】是的,这个癌细胞是从一个非洲女子海拉的子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存活至今。同学们看这幅图,还有这个,都是海拉细胞。但是我们说这种细胞的染色体已经不正常了,已经不是原来的细胞了。

好,同学们我们再看下癌细胞的另外一个特性,就是可以在体内转移。正常细胞表面有一种黏连蛋白,使细胞与细胞之间彼此粘连,不能自由移动。但是癌细胞表面这种蛋白质很少或缺失,所以癌细胞容易在组织间转移。那么,我们现在来总结下关于癌细胞的特性,我们说癌细胞为什么能这么厉害,能引发这么严重的疾病呢?第一,它可能进行无限增殖,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段一时间癌症病人感觉某个部位特别肿胀。第二,癌细胞可以在体内无限增殖,所以我们说如果在癌症晚期的话,其实我们的身体的大部分部位都会有癌细胞,癌症晚期的病人就无法恢复健康了。因此对于癌症我们要提早发现提早治疗,定期体检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我们人总不可能无缘无故得癌症对吧。

【学生】对..

【教师】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癌变。引起癌变的因素称为致癌因素。那么同学们想想看,有什么因素能导致癌变?

【学生】各种射线,重金属等等

【教师】回答的不错,看来同学们都有进行预习,致癌的因素有很多,如各种射线,还有像这样的无机或者有机化合物,吸烟时排出的气体里面就有很多致癌的物质,当然也包括许多种的病毒等等。有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自己上网找找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好,我们把受精卵具有分化出各种细胞的潜能叫做细胞的全能性。人和高等动物的受精卵第1-2次分裂所形成的2-4个细胞,仍具备这种全能性。也就是说,这2-4个细胞都是可以形成一个个体的,但是进一步分裂产生的细胞就逐渐失去了这种特性,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只能发育成为特定的组织。好,同学们可以看这个实验,实验的内容是把蝌蚪的肠细胞中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禁蛙卵的细胞质中,也就是说进行了核移植,这和我们很早学过的变形虫的核移植的原理是一样的。不过接下来的过程可不一样,接下来我们怎么做呢?我们把这个重组过的细胞放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发现这个重组细胞先分裂成2个细胞,再变成4个一直进行分裂,最后形成了蝌蚪,这个呢是克隆动物的第一个实验,也恰恰说明了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这里我们就要注意到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而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是不会生长发育成一个整体的,其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限制因此不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那么我们说,植物细胞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学生】不是,植物细胞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教师】同学们都预习的不错嘛,对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不同,高度分化的组织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全能性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科学家发现将胡萝卜根中的细胞取出,放在培养基中培养,单个的细胞就会分裂并分化,最后形成植株。同学们可以看下书本115的图,也可以看老师的PPT,具体来看下怎么做这个实验以及每个过程它的名字是什么。我们把分离出来的单个细胞叫做离体的细胞,离体的细胞经过脱分化,同学们记住,是经历过脱分化分裂成多个细胞,我们把这些细胞叫做愈伤组织。同学们注意了,是叫做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具有一定的分裂能力的,它能分化形成胚状体,分化成跟茎和叶,而这个过程呢我们叫做再分化,然后形成试管植株,试管植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胡萝卜植株啦。那我们说这个实验它证明了什么结论呢?

5.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明细胞的分化。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二、能力方面:

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教学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

1、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

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出示教材P117、118相关图片讲解。

1、细胞分化的概念:略。

2、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⑴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实例。例如,在植物的胚根发育成根的过程中,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的细胞近似正方体。随着细胞的生长,变成伸长区的长方体细胞,后来分化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的导管细胞、根毛细胞、薄壁细胞等形态、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又如动物的胚胎细胞形成多细胞生物体。干细胞再生出各种细胞等。⑵细胞分化的过程。在细胞外观尚未出现明显变化之前,细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决定了。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首先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如结构蛋白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以后依次渐变,不能逆转。因此,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⑶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3、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不可逆转。

4、细胞分化的时间: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5、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吗?

二、细胞的全能性

1、细胞的全能性概念

教师出示教材P119胡萝卜的组织培养的图片,介绍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的实验。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有本物种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分裂、重新分化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能力。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介绍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将绵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出克隆绵羊“多利”。

2、干细胞

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例如,人的骨髓中有许多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有多种类型,可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也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能够分化产生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称为全能干细胞,它本身可以形成一个生命;不能单独发育成完整个体,但能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称为多能干细胞;能分化产生与特定器官和特定生理功能相关的细胞称为专能干细胞。

[资料搜集和分析]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讨论回答教材P120相关问题。

三、总结

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意义和细胞的全能性等。

6.细胞分化教学反思 篇六

细胞分化这节内容看似很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茫然,学起来还相当困难。学生难以接受的原因是,学生缺乏理解相关概念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

1.头脑中没有动物个体发育的概念,无法理解细胞分化的特征;

2.没有基因和基因表达的概念,所以难以理解细胞分化的原因;

3.因为缺乏植物组织培养有关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这个过程模糊不清。

尤其是对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的全能性的概念感觉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学习细胞分化时,教师首先应该联系初中学习过得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联系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自制、器官、系统建成的角度来理解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节内容,应在学习新内容前给学生适当做一些铺垫。

在新课导入时,先演示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再引导学生思考:构成人体的.的血细胞细胞是一样的吗?由这个问题引出:组成人体的血细胞是不相同的。再结合不同的血细胞都来源于一种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进行什么细胞分裂方式?自然而然有的学生就有个疑问:为什么来源相同的细胞,它们为何不同?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不同是什么导致的?

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1.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吗?

2.细胞分化的过程是怎么决定的?

3.细胞分化对生物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问题来组织学生总结细胞分化的概念。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后,再结合实例简单说明细胞分化的特点。最后通过课件举例说明细胞分化与个体发育的关系,通过比喻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分化与生理活动的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细胞的全能性是教学的难点,借助课件和问题串,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全能性及其原因,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特点。再从细胞有丝分裂结果,染色体和DNA数目不变来分析:由于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已经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分裂、重新分化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究、阅读、讲解、点拨,然后再激发出新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空间,使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要对不同层次的问题、知识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1.对学生已了解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讲解,可通过采取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解答,并相互矫正。

2.对学生未学过但较简单的知识,教师可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学、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知识结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自学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归纳知识。

3.对学生未知且比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备课中预设的探索情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认真探索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随时提出质疑性的问题或不明白的问题,可先由同学帮助解决,体现“生生互动”教学策略,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点拨精讲,使抽象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最终使难点问题得到化解。

7.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范文 篇七

《细胞的分化》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1.细胞的分化和癌变

2.细胞的全能性

3.干细胞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相关知识,上一节也学习了细胞的增殖,这为过渡到本节知识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另外了解了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了细胞的全能性、癌变以及干细胞的用途之后,对今后认识防癌、核移植等实际生活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节教学在第四章的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课时安排]: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掌握了细胞增殖的方式,各种方式的特征以及意义,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逻辑性也已经初步建立,但还不是很完善;他们对事物探究的好奇心强,但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目的性,此时若给予正确的学法指导、学习指导,将对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学生对此内容的好奇心强,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癌变的原理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并了解全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了解干细胞的概念,掌握其分类、特点和用途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课堂回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信息交流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分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到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癌细胞产生的原因

2.全能性的原理及其用途,干细胞的种类和特点

(二)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及运用。教学策略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景,从人的出生到死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进行学习

联系实际策略:教师多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并学会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

先回顾上节课细胞的增殖中的有关内容,以此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讲述人是由受精卵开始发育,经过分裂、分化,最终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从自身角度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细胞的分化》。新课讲授

多媒体播放小鸡从蛋壳中破壳而出并最终发育成一只公鸡的动画过程。教师结合材料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接着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分化。

举例生活中癌症的资料,提出“癌细胞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并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小组讨论“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区别”。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如有不完善的地方,及时加以修正和补充。

让学生看书本图4-7胡萝卜根细胞分化成植株的示意图,接着教师引出什么叫细胞全能性。再对动物的体细胞为什么不表现出全能性,而细胞核却有全能性作出解释,并通过书本中蛙的核移植实验示意图来辅助教学。拓展环节

介绍多莉羊的克隆实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一直分化”,由此引出干细胞的概念:指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接下来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干细胞的种类以及特点。随后教师进行总结: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按来源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其有一个显著特点:不对称分裂,即干细胞经过一次分裂所产生的两个细胞中,一个仍然是干细胞,另一个则经过多次分裂后,会变成许多各式各样的体细胞。最后通过实例来加深学生对干细胞的进一步认识。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分化,重点要掌握其概念,癌细胞产生的原因以及细胞全能性的运用,还有干细胞的分类和不对称分裂,并且要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相关例子。要学会运用细胞分化的知识点去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和作业本上的相关习题

通过收集癌症防治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掌握预防癌症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分化和癌变

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癌细胞:①无限增殖的能力 ②在体内能转移 细胞的全能性

概念:受精卵具有分化出各种细胞的潜能。运用 干细胞 概念:指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分类:按分化潜能 按来源

特点:不对称分裂 用途 教学反思

8.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 篇八

说服自己+说服别人=正确答案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复习课教学设计

昆明市钟英中学

齐梅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六章第2、3、4节的内容。它们与第1节《细胞的增殖》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命历程。这部分内容基础知识点较多,背记的内容较多,相对好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时就已经学习了这些内容。对于这些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记忆。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基础梳理和对考点进行分析,多让学生动脑思考和讨论,做到真正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

2、掌握细胞全能性

3、理解细胞衰老、凋亡的意义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掌握癌症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四、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细胞凋亡的概念

3、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4、细胞衰老的特征

5、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难点

1、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2、细胞凋亡的含义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3、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细胞生命历程的图片,展示考纲要求和高考命题情况 1.细胞的分化(Ⅱ)

2.细胞的全能性(Ⅱ)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通过一道题检测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程度合理调整教学过程 如图所示是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你懂,但你不奉献,说明你自私:你不懂,但你不参与,说明你自卑 学得好,奉献智慧;学得不好,抓住机会

说服自己+说服别人=正确答案

(1)图中A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过程,B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过程。

(2)图中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合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d具有________性。(4)图中的a、b、c、d、e这五个细胞相比,哪一个细胞的全能性最大?________。

(5)若b 细胞已经衰老,则细胞内的________积累会导致“老年斑”的出现;若c细胞代表人类个体发育中尾部的细胞,则发育到一定阶段该细胞会发生凋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细胞若是异常分化产生的癌细胞,则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b、c、d、e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物质)不同,直接原因是________(物质)不同。

二、突破考点

考点突破一:细胞分化

先核对本部分内容的知识清单,一个问题引出细胞分化的实质 思考一:一头猪身上的猪肉和猪肝形态和味道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通过细胞分化的实质引出斯图尔德的实验简单介绍细胞的全能性不做过多扩展,在选修的复习中再做扩展。细胞的全能性:

1.判断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

(1)(2013·天津卷T3B改编)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2)(2013·山东卷)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形成肌纤维(×)(3)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2.(2014新课标II卷.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B)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3.(2013·海南单科)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C)A.白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来的 B.基因突变可使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C.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 D.同一个体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强

4.(2015·海南卷.6)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B)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你懂,但你不奉献,说明你自私:你不懂,但你不参与,说明你自卑 学得好,奉献智慧;学得不好,抓住机会

说服自己+说服别人=正确答案

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考点突破二:细胞衰老

先核对本部分的知识清单,让学生辨析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关系,通过本道题展示细胞衰老的特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B.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从而影响新陈代谢 D.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加快,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固缩

考点突破三: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关系

先核对本部分的清单,第一道题展示出凋亡和坏死的关系,第二道题强调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和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都为细胞凋亡。1.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B.细胞坏死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C.细胞坏死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2015·海南卷.5改编)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考点突破四:细胞的癌变

先核对本部分的知识清单让学生注意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作用的区别,并与细胞衰老的特点进行比较 用一个讨论对癌变的实质进行理解,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讨论: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癌症呢?为什么会得癌症? 通过本题对致癌因子的作用过程不同简单介绍

1.(2012·全国新课标)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刻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各考点的这些题主要由学生来进行讲解,教学生做题勾画关键点,如果叙述错误标出错误原因。让学生动起来。

拓展训练主要运用的是高考题,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完成,如果时间不足留在课下完成。拓展练习

1.(2015·江苏卷.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B)

你懂,但你不奉献,说明你自私:你不懂,但你不参与,说明你自卑 学得好,奉献智慧;学得不好,抓住机会

说服自己+说服别人=正确答案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2.(2015·山东卷.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3.(2013年江苏单科)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D)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 D.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

4.(2014·山东卷)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5.(2015·课标II卷.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D)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七、板书设计(略)

你懂,但你不奉献,说明你自私:你不懂,但你不参与,说明你自卑

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 篇九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3.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4.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3.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初步掌握通过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而确定它们所处的分裂方式及时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3)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解决办法] 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数量及变化的基础上,再总结减

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1)染色体在精原细胞时就复制了,为什么在联会时,图上的染色体形状仍和精原

细胞时一样,没有把染色单体表示出来?

(2)为什么说经过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就减少了一半?

[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一个逐渐螺旋化变粗的过程,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有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染色体有两条单体。

(2)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来看,染色体数目没增加,却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从教材P103图上看,第一次分裂中,每个细胞有4条染色体,分裂完成时,每个细胞就只有两条染色体了。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准备

精子的形成过程(挂图或相应的静止图像,以及整个过程的动画图像),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对比图,(详图见教案)卵细胞形成过程(挂图或相应的静止图像),减数分裂图解(即教材P106图37或整个过程的动画图像),受精过程(录像),生物的生活史图解(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图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表。

六、学生活动设计

1.回顾细胞分裂方式。

2.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

3.推论联会,四分体时期染色体、DNA及染色单体的数量。4.分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

5.观察并发现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特点,学会判断区别这

两种分裂方式。

6.根据挂图,复述精子形成过程。

7.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8.总结减数分裂各个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9.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列比较表。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教学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以前学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哪三种?(要求学生答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

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 1.减数分裂

学习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勾书,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强调: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讲 述: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2.精子的形成过程

讲 述:精子在精巢中形成。

(示精子形成过程挂图或多媒体银幕显示精子形成过程的静止图像。)在精巢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了精原细胞。根据有丝分裂的特征,可知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存在一个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答出:相同。)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要求学生答出: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体由(板画),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不是图上画的这个样子。

复制完成后,细胞开始进行第一次分裂,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指图说明,使学生弄清楚图上谁和谁是同源染色体,还可以利用指头作比喻,如果一个手指表示一个染色体的话,两只手合在一起,则两个大拇指,两个食指等相应的手指都分别是

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叫四分体。(教师指图问)图中四分体有几个?(学生应答出:两个。)强调: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共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组成一个四分体,因此,同源染色体的数量就是四分体的数量。由此,我们可以推算,果蝇体细胞有4对8个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形成多少个四分体?(答:四个。)人呢?(答:23个。)把四分体时期和联会时比较,由于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就发生了,因此,它们所含的染色单体、DNA数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主要是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染色体细,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染色单体,因此,没有在图上表示出来。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单体。(教师提问)此图中,四分体时期画了几对染色体(学生答:2对。),几条染色体?(答:4条。)几条染色单体?(答:8条。)几个DNA分子:(答:8个。)那么联会时呢?(学生答:仍是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个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教师特别强调:不要片面看图,妄作结论,就认为是联会时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

随后,各个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同源染色体好象手拉手似地排成两排,(教师指着相应的图说明)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导致四分体平分为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此时着丝点并未分开,每一染色体上仍有两条染色单体。接着发生细胞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了,在图上,初级精母细胞有几条染色体?(答:4条。),而次级精母细胞呢?指图中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答:2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什么?(答:同源染色体分开,),在次级精母细胞中还有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没有。)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这是将来要学的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个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把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学生答: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相同,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大体与有丝分裂相似,但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银幕显示两个细胞,请学生仔细观察染色体,找出两细胞的染色体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存在于同一细胞中,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已分开了,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在此基础上,银幕显示一组细胞,请学生判断谁是有丝分裂,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B是有丝分裂,A、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子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子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随讲授内容完成板书。)(三)总结

现在,我们重复看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多媒体银幕以动画形式再重复整个过程)。强调以下三点:

1.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期。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时期,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3.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根据挂图,来讲述精子的形成过程。(请一位学生讲述,教师根据其讲述情况,精彩处给予表扬,不足处给予补充,错误处给予纠正。)(四)布置作业

教材P107-P108中

一、1、2、3;

二、参考答案:

一、1.有性生殖;特殊形式;2.两一;3.减少一半;

二、1.C;2.B。板书设计

二、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

上一篇:观天津规划馆有感下一篇:压路机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