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教学设计

2024-09-06

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教学设计(12篇)

1.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教学设计 篇一

《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经历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概括出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

师:同学们还想到蜜蜂王国去做客吗?但是国王说了,他只想邀请聪明的并且认真听讲的孩子,看你们谁能最快通过国王的考验?

口算。

56+30= 25+20= 60+24= 34+30= 36+40= 27-5= 18+70= 78-5= 填空。

250是由()个百、()个十组成。3个十和5个百合起来是()。

()个百和()个十合起来是680.笔算。

35+12= 98-13=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后的进一步深化,是后面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及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利用国王的考验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节课的新知识的掌握作好铺垫。】

二、你说我讲,学习新知 活动一:导入

师:今天,勤劳的小蜜蜂要去采花粉了,大家想不想去看看?瞧,它们出发了!(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一队去杏园,二队去苹果园,三队去桃园,四队去梨园。生2:一队有320只,二队有210只,三队有86只,四队有103只。......【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蜜蜂王国创设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活动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佩服你们。如果你们能根据刚才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的话,老师就更佩服你们了!

(环视学生,给学生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

生1: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生2: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生3: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生4:一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生5:三队和四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师:同学们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提出了这么多宝贵的问题,真是善于动脑,和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棒!今天咱们先来解决这三个问题(前三个同学提问的问题已经板书在黑板上了,教师指着这三个问题和学生介绍。)至于其他同学提的那些问题,我们先放进问题口袋,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活动三: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队有320只去杏园,二队有210只去苹果园。师: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列出算式,谁来说说听听? 生:320+210 师: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咱们前面学过去的知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讨论解题方法)

集体汇报,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大家?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因为320是32个十,210是21个十,32个十加21个十等于53个十,53个十就是530,所以320+210=530。(幻灯片展示他们的想法)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320是由3个百2个十构成,210是由2个百1个十构成,3个百加2个百是5个百,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5个百加3个十就是530,所以320+210=530。(幻灯片展示他们的想法)

生3:我们小组是用竖式计算的。(幻灯片展示他们的想法)师:大家的方法可真不少!(幻灯片同时出示上面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们自由发言,只要学生说合乎情理,老师要及时对学生做出肯定。

师:老师也来说说老师的想法,我最喜欢竖式计算这种方法。(边说边在黑板上再板演一遍竖式计算)在写竖式的时候一定要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是“0+0=0”,再算十位上是“2+1=3”,最后算百位上是“3+2=5”结果是530.同学们觉得用竖式计算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

生:列竖式计算既简单又正确,是一个计算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通过比较发现用竖式计算既简单又正确,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活动四:解决第二个问题。

师:用你刚才学习的方法自己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注意先写横式,再写竖式。

(学生独立计算时,教师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师: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到实物展示台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生:320-210=110(只)。我是这样想的:我把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上是:“0-0=0”,再算十位上是“2-1=1”,最后算百位上是“3-2=1”,结果是110.师: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好不好,大家还不给他些掌声鼓励鼓励他。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几百及时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大家认为在进行笔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先要把数位对齐,然后在计算的时候要从个位开始算起。师:说得非常好,就像咱们前面学的两位数的加减法一样,在笔算的时候,先把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在今后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设计意图:有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基础,对于第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通过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活动五:解决第三个问题。师: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相信大家都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并算出正确的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师: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到实物展示台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生:210+86=296(只)。我是这样想的:我把数位对齐,先算各位上是“0+6=6”,再算十位上是“1+8=9”,最后算百位上是:2+0=2“,结果是296.师:同学们来比较一下,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与三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1: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想加减。生2:都是从个位开始算起。

师: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写竖式的时候先把数位对齐,计算顺序从个位开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类推、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三、自主练习,学以致用

师:勤劳的小蜜蜂经过自己的努力采了许多花粉回来,并做成了糖果,想分给大家品尝,可是小蜜蜂又说了:你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来糖果,想不想试试?

师:请同学们完成你手中的评测练习,看谁做得既对又快,开始吧。(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后,课件演示订正答案。并让出错学生分析错因。师:看来这节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课下让我们一起品尝小蜜蜂辛辛苦苦做好的糖果吧。

【设计意图: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练习的形式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练习题的设计,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兼顾了趣味性、层次性,让学生熟悉了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技能。】

四、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师:同学们,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这么快,这堂课到这里接近尾声,老师知道大家肯定都有很多收获,谁来说说你在这节课上收获到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希望你们向小蜜蜂学习,做个勤劳好学的小学生。

【设计意图: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入学习的起点。交流分享收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思维、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及时评价,则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的快乐。】

2.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过程:

案例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的构建及算理的表述

1. 课件呈现: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 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提问: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

2.估算。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

3.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 (1) 学生独自尝试笔算。 (2) 用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小组讨论: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最后算什么? (3) 小组代表交流。如:用竖式怎样计算?要求学生先自己表述算理, 多指名几个同学转述、补述、复述, 然后学生表述算理, 教师配合出示表示运算顺序的箭头和算理中的得数。

4.沟通联系, 归纳算法。比较一下, 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评析:在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算理上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因此, 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 让学生独立思考, 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抓住口算———估算———笔算三个层次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引导学生先通过估算来判断笔算结果的范围, 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 表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及算法。抓住口算、估算和笔算相互结合, 相互验证, 经历算法多样化以及笔算算理的表述、追问竖式的构建方法的引导。

案例二:三位数乘两位数 (末尾有0) 的竖式的构建及算理的表述

1.出示材料,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分析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评价, 抓住有用资源引出问题。)

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重点让学生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 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 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 怎样列式? (160×30=) (2) 怎样计算? (3) 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a.写竖式时, 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 通过对比,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 构建竖式及表述算理,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表述算理) 多指名几个同学转述、补述、复述, 然后学生表述算理, 教师配合出示表示运算顺序的箭头和算理中的得数。如:

4.质疑问难。 (1) 3为什么和6对齐? (2) 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3个十和6个十相乘得18个百, 就是1800。)

评析:让学生在分析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的基础上, 交流和探索算理和算法;在探究交流和追问的过程中, 碰撞思维, 学会表达;在不同思维的表达 (表述算理) 与碰撞中, 收获和发展;在收获和发展中, 进一步学习与思考竖式的构建。

案例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有0) 的竖式的构建及算理表述

1.106×30=?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竖式的简便写法。

2.计算106×30时, 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 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3.学生交流: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学生独立列式, 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因数中间有“0”) 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③明明3×0=0, 百位上却写1, 为什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表述算理) , 多几个同学转述、补述、复述, 然后教师配合出示学生表述运算顺序的箭头和算理中的得数。具体如下:

评析:迁移类推的办法, 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 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推, 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本案例让学生经历探索因数中间和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并在探索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总评:案例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乘法笔算的探讨, 使学生感受其必要性, 并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估算出得数, 然后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尝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 探求笔算方法。在进行计算时, 特别让学生交流“用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为什么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的认识, 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案例的设计有以下几个亮点:

1.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 让学生独立思考, 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

2.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把口算融入笔算教学中, 通过呈现两个案例的不同算法, 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3.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 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乘法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 的运算中去;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构建笔算的竖式。

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教学设计 篇三

一、现状分析

1.学生心理定势的影响。估算教学的内容是安排在学生学了口算与笔算后学习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受先入为主的心理影响,排斥或不愿接受其它的方式的学习,学生遇上有关计算的问题就直接采用口算或笔算来方式解决就变成了习惯。

2.估算内容编排量少的影响。由于估算内容的特殊性,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不可能象编排口算笔算那样出现大量的章节和篇幅,对估算内容编排上往往是一册书上只有一小节,内容少了势必造成老师和学生的认识上的误解,认为估算是不重要的,特别是与口算和笔算相比是不重要的。

3.评价考核的影响。由于估算内容量少的原因,在考试评价时估算内容的权重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少的,这样就容易引发老师和学生不予以重视。

4.传统教材和教学要求的影响。传统教材编排了估算的内容,但是作为选学内容而出现的,教学大纲对估算教学也没有什么要求,这样以前老师的教学是没有教学估算的内容或只是轻描淡写的点了一下,因此老师在面对新教材中的估算内容时就会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淡化估算的教学。

5.学生生活经验的影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见识不多,知识浅的原因,在他们的生活里估算的情境是较之准算的内容少多的,因此学生会认为估算的用途不广不大而忽略估算的学习,并且造成他们独自面对计算的问题时采用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来解决。

6.估算意识弱的影响。有些老师在教学估算的内容时是认真的,但绝大多数的老师只是重视对学生估算技能的训练与方法的指导,而缺乏意识的培养,也就是为估算而估算,为考试能面对估算的解题而教学,由于学生没有估算的意识,所以在面对除直接要求估算以外的计算问题时全都采用口算或笔算去解决。

二、教学思考

(一)教师本身要提高对估算教学的目的与意义的认识

估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的数学应用方式和行为,相对于繁杂的运算估算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数学价值。估算是针对所给的条件算出可能的结果,是由学生自主的根据问题情境提供的数学信息做出相对合理的预测和推断,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的结果的大致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新一轮的课改把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当作重要的目的我任务,而数感就是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估算教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深知这一点,只有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和保证了才有我们良好的行动的开始。

(二)努力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使估算成为习惯

课程标准指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因此,我们的估算教学不能只注重于估算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感悟与估算意识的培养。

1.精心编制估算题,让学生感悟估算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原因,他们对估算的生活经验相对是比较贫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安于现状地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几个例子,而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多设置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估算的价值,象生活中的家庭收入与开支、去商店购物要带多少钱、一个教室的面积有多大、一个操场站多少人做操、一个电影院有多少个座位……在这些事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比比较,是精算好呢还是估算好呢?让学生自己慢慢去感悟与体会估算的必要与估算的价值。

2.让估算贯穿于计算和其它教学中。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三二节课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有步骤、有目地渗透和训练,除了教材专门安排的估算教学内容以外,在平时的计算教学或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都要进行渗透和有所要求。比如在进行笔算之前先用估算的方法预测运算的大致范围,笔算之后用估算对计算的结果的判断检验,教师要要求学生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情合理,对生活中遇到的有关计算问题都先试着用估算的方式去寻求答案,再根据要求用其它的计算方式去解决,并逐渐形成他们的计算习惯。

(三)让学生掌握估算的策略,发展学生估算的品质

4.三位数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篇四

雷延生

教学内容: 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准备:教材第98页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平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 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 想的。然后全班交流。

5.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四、课题总结。

5.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1页例

1、例2。【课程标准描述】

1.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迁移类推、交流等环节,理解减法的算理,能解释具体算式的算理。2.通过独立试算、小组合作和质疑交流等环节,会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能说清楚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3.通过讨论梳理,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简单描述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会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能说清楚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练一练,先说说十位和百位各怎么减,再计算”时学生的回答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巩固练习,完成“夺红旗”和“小兔过河”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同桌互相描述减法的计算法则和“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来评价学习目标3。【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评价目标1)1.口算下面各题。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2.竖式计算。

理解减法的算理,能解释具体算式的算理,会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

550-380=

计算后教师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揭示课题: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用竖式计算减法,知道列竖式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在这一位上加10再减。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减法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万以内的减法笔算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导入:

1.仔细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教师提问:根据2009年生产的322部动画片和2011年生产的435部动画片,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列式? 预设:一共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009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二)展开新课

1.教学不进位加法(评价目标1)(1)板书算式435-322=

(2)独立试算435-322。(指名板演)(2)学生汇报交流后总结算法。

(3)师生小结:计算中,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预设: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教学连续退位减法(评价目标2)(1)出示主题图后,教师提问:怎么求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板书算式:435-86=

(2)试算

预设:学生遇到困难有质疑: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但十位也不够减怎么办? 个位应该跟十位借还是百位借?……(3)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汇报交流,总结算法

①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②教师课件演示,梳理算理,总结算法

③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计算过程,并重点提问: 问题1:个位5-6不够减怎么办? 问题2:十位的3-8怎么变成12-8的? 问题3:百位怎么算呢?

问题4:笔算减法时,怎样解决不够减的问题?

预设: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3.总结计算法则(评价目标3)

教师提问: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小结:计算万以内减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注意,哪一位上退1,计算时要将退的1减去。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先说说十位和百位各怎么减,再计算。(评价目标1)

438-256= 392-178= 2.夺红旗。(评价目标2)

2.小兔过河——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评价目标3)

940-59= 754-679= 【学习目标检测】

6.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篇六

通过教学实践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7.《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教学反思 篇七

十、整百数加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导入部分,学生竖式计算后,交流:竖式计算的注意点时,可以适当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例题教学结束后,板书出: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试一试结束后,小结并板书出:百位相加满十向千位进1。然后要求学生观察这三句话,提问:你能不能将三句话并成一句话呢?思考后概括出: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这样的板书也有利于全课小结时,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说出笔算的注意点,而不是笔算过程中,诸如横线要画直,不要忘记小1这样的提醒。

要求学生提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范围缩小,指向性更明确: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避免学生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加法?帮助梳理数量关系,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对加法的含义再一次巩固。

同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时间安排,详细得当。一般地,新课教学要多花一些功夫,试一试、练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要少一些。因此,本课教学时,学生完成试一试后,不要再集体说算法,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另一方面,这样较浪费时间。

8.《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八

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此类型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卡片出示)

2.笔算。

① 指名板演。

② 指名说说其中一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新知。

1.把18×74改为118×74。

2.观察因数有什么变化?引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独立尝试练习。

4.小组讨论。

① 如何列竖式?

②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③ 自学课本,对照比较。

5.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6.试一试。

456×19 208×37

① 指名板演。

② 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指名板演后集体评议。

2.笔算。

179×44 348×27 246×38 123×59

107×93 235×36 205×48 618×1

53.完成课本第18页练一练第4、5两题。

4.小结。

四、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

9.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3×30= 47×20= 42×19≈ 58×41≈ 2.笔算

43×26= 45×12=

每组5号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计算方法。

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怎样列竖式计算呢?每一步乘得的结果表示什么含义?

(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师小结:我们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要学习较复杂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由口算乘法及两位数的乘法等旧知引入,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①同学们,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②怎样列式? 列出横式:145×12=

师:这道题与刚才笔算的题目有何不同? ③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2)合理估算

首先请大家估计一下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3)自主探究,明确算法

①为了计算更加准确,我们常列竖式计算。学生自主探究。(每组的2号上板)②展示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做法。【设计意图:通过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两位数乘法的计算经验自主学习,探索计算方法,在对话交流中不断明确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

③带领学生回顾计算过程并提问。

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得290,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算什么?(再用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多少?(145个10)要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要和因数中的十位对齐)

最后再怎样?(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得1740)注重学生说算理,最少两人说理。

(4)完成做一做的1、2小题(4、5号上板),检查学习情况。

(5)对比例题,归纳法则 ①观察45×12和145×12 ②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③学生试着归纳法则,教师补充,并课件展示法则。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验算

笔算正确吗?如何检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提问:看一看精确值与估算值相差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的后四道题,采取小组互批的方式。

(2)改错。

解析:【考查目标2】。第二部分积的末尾应与十位对齐,记得加进位数。

(3)

答案:129×36=4644(元)

解析:【考查目标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

总结加分情况,评出优胜小组。

板书设计: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 1 4 5 2 9 0 1 4 5 1 7 4 0

10.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1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2.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忆旧引新

列竖式计算:(1)145×2=(2)45×12= 学生先说一说列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再计算。最后再说说计算这两道题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旧知识?计算这两道题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课件呈现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 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

(二)、估算。

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

(三)、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

1、学生独自尝试笔算。

2、学生小组交流:(1)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3)最后算什么?

3、指名学生上黑板,边讲解计算过程边完成板书。

4、找出学生一对一错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辨析,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

5、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翻牌游戏:找找红色的两个数字相乘的末位数字藏在哪张牌下面。

2、三级跳:列竖式计算163×21时,要先算(),再算(),最后算()。

3、笔算竞技:比一比,哪组算得又快又准。

134×12 25×116 241×23 217×42

4、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

5、脑筋急转弯:不列式计算,你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11.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执教者

廖冬琴

【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做一做,看谁思维最敏捷

80×10= 60×20=

50×40= 700×20=

24×10= 20×200=

2、算一算,我是小能手 34×27= 54×60= 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方法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读)

师: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么?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223×12=(2)师:看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笔算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把这个题目算出来么?

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和同桌交流你的算法,完成后举手。

2、抽同学上台演示,并说出他的算法

孩子们,你们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顺序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有联系吗?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十位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课堂练习列竖式计算

214×21= 132×12= 223×32=

三、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四、动脑筋

五、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23×12=2676(米)

2 3

× 2 4 6

……2乘223的积 2 2 3 ……10乘223的积

12.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会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第一位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指名用竖式板演 564 567

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2.全班口算.

4202420615034008

320432081206

问:说一说4202、4206的口算过程.

3.出示2386

师问:和上面两道题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点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例3、例4.

1.教学例3:2386=

(1)小组讨论完成例3.

(2)全班交流:选一个小组将竖式板演或在投影仪上展示并讲解.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提问,小组进行答辩,教师也可就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讨论.

如问:23个十除以6商3个十,3应写在什么位上.

(3)教师小结:在计算2386 时百位上的2不够除,我们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十位上的3个合并,是24个十,23个十除以6商3个十,对着十位写3,用除数6去乘3个十,积是18,表示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12的下面,23减18得 5,表示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完了剩下5个十,个位上的`8要落下来与5个十合起来继续除,58除以6商9,要写在个位上.(出示课本38页算理图)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4)不用计算,判断下面商的最高位的位置.

明确: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 时,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要写在第二位上.

练习(1) 出示例4:1845=

(2)独立完成例4.

思考: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了哪些方面?与例3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重点强调: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竖式的书写格式.

三、总结法则

问:看谁能试着总结除法法则?(小组讨论,研究,总结法则.)

1.指一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纠正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归纳总结.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运用法则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出计算过程.

四、巩固与反思

1基本练习

2.改错:说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五、反馈小结

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反馈,并总结本课时的内容.

师生共同补充、完善除法法则的歌诀: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数当姐,余当妹.

上一篇:有关规律的作文700字下一篇:市场营销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