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共19篇)
1.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 篇一
一、物理实验教学应突出探究过程中的“巧”
苏教版教材设计突出实验教学, 学生通过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等多种探究形式获取知识, 提高探究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引下,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巧妙设计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既掌握必备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也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例如, 学习《气体的压强》时, 可巧设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向易拉罐中倒入部分冷水,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等到罐口出现“白雾”时, 迅速用橡皮泥封住罐口, 让易拉罐冷却, 组织学生观察, 他们会发现易拉罐变形且发出声音, 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 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致得以提高。
二、注重实验探究的启发性, 突出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思”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 并在探究活动中, 结合实验现象与结果设计启发性的问题, 激励学生深入思考。比如,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作出大胆猜想, 然后用教师提供的木块、木板、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砝码等器材, 设计实验方案,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注重实验探究的启发性, 突出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思”。教师可以围绕实验探究的主题, 通过启发性问题, 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作出大胆“猜想与假设”, 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让课堂探究教学“有章可循”, 充分体现探究过程中的“思”。
三、重视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情感体验, 突出探究过程中的“评”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比如, 当自主探究遇到困难时, 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期间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同时, 必须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教师应更多地关注过程性评价, 即关注实验探究的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科学、合理性, 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反思。
四、将探究性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突出实验探究的“广”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提高探究能力, 仅仅依靠课堂探究内容是不够的, 应将课堂探究引向课外, 这也是课堂探究教学的重要补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探究活动中, 激发探究热情, 提高探究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大量课外探究小实验, 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 让这些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在课后展开并完成, 这不仅巩固和应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 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挖掘探究潜能。如学习了声现象的知识后, 教材中设计让学生自己制作声源, 这时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后制作一个可变调的声源, 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 很多同学制作出了可以变调的哨子, 他们分析出哨子是怎样发声的, 又是怎样变调的?从这个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成功制作可以变调的声源, 首先必须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以及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等基本知识, 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验探究中。这样的课外探究实验, 不仅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相关物理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收集信息、归纳总结等能力。通过课外探究性实验, 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2.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二
1开展“教具、学具”制作活动
器材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通常实验室会购置和配备相关的实验仪器,这些器材比较精良,被合理规范地保管在实验室中,统一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然而更多的初中物理实验其实渗透在学生随堂和课后的学习过程中,而实验室往往在这方面无法快速跟进,导致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处于脱节的困境.
为了解决学生对实验室器材的依赖,切实开展好日常实验活动,建议组织和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易取的材料来自己开发相关的教学具.鉴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教学具”制作活动可按照“两线并行、分层指导” 的原则来安排实施.所谓两线并行,即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制作材料和方案,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小组,定期制作、维护和改进教学具.所谓分层指导,即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其能根据课本及相关资料仿造简易教学具.例如研究重力方向时能制作简易的水平仪,研究液体压强时学会制作压强计等.同时面向活动小组成员指导其掌握的一些教学具的改良和开发方法.例如教学具设计时可采用“缺点枚举法”来发现问题,利用“功能组合法”或者“迁移联想法”来解决问题.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活动小组成员选购材料制作结构更合理、工艺更精良的教学具,再通过这些成品的累积、展览与使用,不仅可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实现了随堂实验教学实践的推进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2组建“互助、互评”实验小组
不可否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主阵地还是实验室,然而“学生人数多、实验器材少、实验教师紧”也是很多初中实验课实践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一现状导致每个学生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效率低下,教师管理难度增加,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甚至发现不少自觉性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在实验室虚度时间.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也消耗了教师的精力,严重打击了教师开展学生实验的热情.
如何改善这一困境,创设相对有效的实验课堂呢?
笔者的做法是把班级学生划分成8~10组,每组6~8人,组建了男女搭档、强弱互补的实验小组.从而化班级管理为小组管理,化师生垂直指导为小组分层互助,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又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实验考评.
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实践运作时,教师可要求每组先按要求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训练,然后分组考评.考评时,教师可指定考查每组中任一位成员,其考评成绩作为全组得分,考评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提醒,这样可以促进组内合作和实验效率,达成课堂目标.如果实验内容较多,时间紧张,也可以配备小组长,让小组长进行小组间相互考评,教师巡考督查的方式进行.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训练,学生们就会形成良好的实验室行为习惯,自觉创建有效的实验课堂.
3制定“分步、定分”评价方案
实验考评和标准制定可以说是推进实验教学的关键.没有标准或标准模糊都会造成学生实验行为的混乱和实验教学的低效.那么考评方案怎样设计?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关注初中生实验基本能力的考评,例如数据表格的设计,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实验习惯的培养等.其次是考评方案必须给分明确,易于实施.
例如以《探究水的沸腾特点》为案例,可设计如下10步合计30分的“分步、定分”评价方案:
【实验准备环节】
1.合理完整地选择好烧杯、温水、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细线、火柴等实验器材.可得2分
2.在实验报告单上设计好数据记录表格和安排好实验步骤.可得3分
【实验操作环节】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可得2分
4.点燃酒精灯,根据酒精灯外焰高度确定石棉网、烧杯位置,由下而上、由外而内组装实验器材.可得3分
5.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水中发生的各种实验现象并记录在报告单上.可得3分
6.当水温升到95 ℃时,每隔0.5分钟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到水沸腾2分钟后停止读数,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可得6分
7.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可得2分
8.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再整理,使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状态.可得2分
9.实验报告单总结实验结论:沸腾时,水中形成的气泡是从小变大,由下向上到液面破裂,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对它加热,但它却保持一定的温度.可得3分
10.简单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可得4分
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 篇三
深化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中学物理规律教学又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规律具有的特征是我们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特点和在物理规律教学中体现的心理障碍是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考点。因此,本人认为探索物理规律教学方法,提高物理规律教学质量,不仅有理论指导意义,更有提高中考物理成绩的现实价值。通过摸索和学习,我有了一些基本的思考和想法。
一、物理规律的知识结构特征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对象、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本质的联系,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物理规律的知识结构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客观性。物理现象、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其内在联系是物理运动中固有的联系,因而反映这些客观联系的物理规律必然有着内容真实的客观性。因此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物理事实出发,以具体的物理事实为依据,明确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不是去发明物理规律。
2.因果性。物理规律是几个物理量之间以一定方式表现的相互制约关系,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有物理规律所揭示出来的某种结论,这种因果性使物理概念之间形成相互有逻辑关系的结构,使大多数物
理规律可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课中,必须深入揭示物理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突出物理规律数学函数关系的物理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物理实际问题能力。
3.局限性。物理规律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内在联系,当条件和相关物理情景发生改变,物理规律便不再成立,物理规律只适合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范围。因此,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其局限性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正确认知规律的基本前提。
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心理障碍。物理规律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轻视或无视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其质量和效益是难以实现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学生固有的心理障碍,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真正去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查阅相关理论书籍和资料,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有认知的作用性,接受性,平衡性,认知惯量,认知的发展性等,这些专业性太强,我不敢妄言,只能在教学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我主要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说说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时几个一般心理障碍。
1.对物理规律的建立,认知清晰度低。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以及访谈学生,我发现有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维习惯,没有真正掌握观察分析物理过程和现象的方法,造成观察表面化,片面化。造成分析的无序,偏离或错误。导致认知的模糊甚至混乱。如:生活中不能主动去观察一些常见的称量工具,像杆秤,磅秤,台秤,电子秤等,实验室里不能主动观察天平、弹簧测力计的铭牌或刻度盘,老师说什么,他们执行什么,对相应事物的感知比较迟缓,不机灵。另外,对实验现象和测量数据的记录草率,甚至茫然、无所适从,进而不会进行科学的分析、推导和归纳。再加上部分学生对探索规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验时马马虎虎,习惯停留在好玩,热闹上,对物理现象没有细致全面观察,不能既从整体上又从细节上,既从静态又从动态特征上形成深刻印象,多数是“外行看热闹”,根本达不到“内行看门道”的境界。
2.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分成几个方面:(1)日常经验的干扰。日常生活经验形成了学生心理上的前期准备,当他们认知新规律时,就不自觉地产生“先入为主”的成见,往往以经验中非科学的感知对事物片面,肤浅的印象代替了物理现象的本质,从而形成学习物理规律的心理障碍。(2)已有知识的思维定势的干扰。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不理解物理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正确认识不同条件会影响事物间因果关系,往往不顾条件的变化,不对现象和过程进行客观分析,总以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去认识新规律,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扭曲走样。(3)认知能力低。学习规律时,只把注意力指向物理规律的结论或表达式上,没有把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尤其是隐含在结论中的思维方法作为学习对象。其实结论或表达是形式,而其中的物理思想、方法才是形式的灵魂和生命。
3.不善于发现隐蔽因素。这是一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的认识,不能自觉分析、挖掘、利用隐蔽条件的心理障碍,是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使学生尽早完成从对物理情景条件表
面因素的认识到深入发现隐蔽因素的转变,是物理教学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学生认知能力低和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我在物理规律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试图找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且能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物理规律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
三、提高物理规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1.思考之一:遵循物理规律的知识结构特征
根据物理规律的知识结构特征,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行了“五抓”:“抓依据、抓过程、抓讨论、抓条件、抓应用“。(1)“抓依据”就是要体现规律的客观性。物理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物理事实,尽可能从物理实验出发,这一点随着多媒体体和“班班通”进入课堂,已不是难事了。为此,我在物理规律教学课中,只要条件许可,总是向学生提供优化的物理实验和生产、生活中的物理事实,使物理规律建立在坚实的事实依据基础上。(2)“抓过程”就是突出物理规律的因果性,从观察实验到得出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有导入、导中、导出三个有机过程,认识和掌握物理规律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到回归测试,会记录,会处理,会分析,会归纳,是把握物理规律形成过程物理意义的基础,老师抓过程要做到“步步设疑,步步引导”,教思想教方法。要让学生成为高明魔术师的助手,而不是欣赏魔术师精彩表演的观众。否则到最后只看见精彩的结果而不知结果是如何产生的。(3)“抓讨论”就是抓物理规律的相对性,教学中应使学生在测量记录时要认真客观,在处理数据时要灵活科学的
分析数据,使学生能正确区分由于误差产生的不同数据和由于错误产生的不同数据,能分辨实验测量数据和物理规律导出的理论数据的细小差异,是误差造成的还是其他新的因素造成的。这是物理规律教学中的难点。(4)“抓条件”就是抓物理规律的局限性。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懂得条件和范围变化,规律便失去了成立的基础。例如:p=ρgh,成立的条件是静态液体且分布均匀;G=mg成立条件是在地面附近;欧姆定律I=U/R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I→U图像是一条直线,成立的条件是电阻为定值。如果是测小灯泡不同情况的电阻,则I→U图像就是一条曲线,等等。(5)“抓应用”就是抓物理规律的统一性。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在应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从更高层次把握物理规律的思想和方法,达到巩固和发展的目的。如是,学生则心情豁然开朗,学习物理的乐趣和欲望便会油然而生。
2.思考之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实现物理规律教学授课思路的优化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设计的编写过程中,按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优化合理的教学设计。其核心就是: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和数据→形成物理规律。然而这只是一个粗线条,在教学设计中,应设置路标,铺设台阶,靠思维的力量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防止有些断链的存在。如在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时,为什么引入法线?就是一个断链。这时可直接告诉学生:确定光的传播方向需要角度描述,定义角度须有参照线,辅助线,法线就是这条参照线,辅助线。
有时,即使教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掌握了思维方法,思维的航船还是不能顺利抵达规律的彼岸,原因是学生思维中经常有“障碍”出现,这时教师就应该除障助思,及时点化。否则,其思维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障碍来源,及时点化,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思考之三:教师要勇于探索,挑战自我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也承担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应承担的知识传授任务,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避免高中物理老师片面冲动地认为初中物理老师传授的物理规律是错误的想法,我们初中物理老师要勇于探索,大胆挑战自我能力,在教学实践之余,多学习高中和大学普通物理学知识,充充电。另外也应多学习教学论和方法论等书籍,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把握物理规律的本质,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充分研究物理规律的知识结构特征,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障碍,加强个人教学能力的自我完善,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无疑于学生成长,于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与学校发展乃至于国家的教育事业的繁荣,都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4.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 篇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施新课改后,中考物理试题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在实验中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因此对物理实验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依据课程标准,抓好物理实验基本知识的复习
1.认真仔细研究中考说明书,全面把握中考的方向。中考说明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制订的细化要求,全面了解说明书对教材中实验的考查要求,这样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2.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提高实验基本技能。当前中考对基本仪器、仪表的考查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选择仪器(含量程入手;二是从仪器的使用规则入手;三是从仪器、仪表的读数入手。复习时可采用对比复习的方法,找出异同点,加强记忆。
二、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2.教材中的插图和科学探究活动目录中的内容。
3.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实验方案,特别是中考说明书上强调的21个探究实验;还要注重“STS(科学、技术、社会”考查。
三、抓好“8种实验题型”的复习教学
1.估计、估算题。近年来估算类试题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成为中考新宠。试题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估算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长度、速度、时间、温度、体积和容积、质量和重力、温度和热量、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等,此外还涉及一些估算方法类题目。解答估算题通常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估算你熟悉的物
理量入手,再结合相关公式,推算出你所不熟悉的物理量。二是将不熟悉的物理量,通过相关公式转换成你熟悉的物理量,然后再将不合理的答案一一排除。
2.电学实验故障分析。初中物理电学故障只有几类:短路,断路,电流、电压表正负接反,电压表串联,滑动变阻器接成了定值电阻或接成了导线(接短路了。
3.科学方法。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法、转换法、类比法、归纳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
4.情景信息题。如奥运科技、航天技术、汶川地震救灾、雪灾防治、火车提速等,都可能成为中考题目的情境。
5.开放性试题,开放型实验题。这类问题往往答案较多,解题方法多样化,要选择简单明了的答案进行回答,回答时要有清晰的逻辑并使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求解开放型实验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6.对实验过程的评估、对评估类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从实验元件选取、实验操作、实验推理、实验方法等入手,根据平时实验的要求,看是否违背实验规则,从而来评估方案、结论是否正确。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思路的条理性,要按自己平时做实验的顺序,逐项分析对照,就不难发现问题。
7.科学探究。随着科学探究内容写入物理新课程标准,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当前中考实验的重要考查内容。按照课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科学探究能力有提出问题能力、猜想能力、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前五项能力是中考实验命题的着力点。
8.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在2009年的中考调研试题中已经出现了这类题,应注意复习。如自制测力计、自制密度计、自制高度计、自制潜水艇模型等。
四、深入研究精选习题,提高学生答题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答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从题型上看,主要是填空、问答、作图、科学探究中的交流合作与评估等几个方面,复习时可以精选习题让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在答题时书面表达要用词规范准确,叙述合理。
5.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五
察右中旗第二中学 武文胜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在认真分析近几年物理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浅谈自己的一些复习策略及方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不断进步的基础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在去年的一年中,我把学生当成了我的朋友,在生活上给与他们关心,在学习上给与他们鼓励,我与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荣辱,同患难。
二、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基础是我不断进步的保证
针对物理考试的命题特点,我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前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新课标和考试说明,归纳、总结出物理考试的命题特点:点多、面广、难度适中、深度不大。我在备课、授课、辅导、监测、纠偏和编制补救练习等诸环节中,都体现出这一主题:
(1)、紧扣课本——在讲授新课中我以课本为“本”,强化基本名词、基本概念、的记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识记,做到“遍地挖坑”——人人懂、个个会。
(2)、紧扣大纲——凡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逐个过关、一个不漏,分别针对大纲要求的层次“A”级的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掌握,“B”级的要求每位同学能根据平时的配套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刨析、肢解、综合、分析和重组,切忌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偏、难、怪,即不得“打井”。(3)、扎扎实实搞“三基”教学,切忌假、大、空。
三、科学的练习、讲评是我不断成长的关键。
物理教学中主要是练习和讲评,所以上好讲评课,做好习题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关键。在实际中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精讲。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精讲。二是针对命题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详讲,其他知识略讲。(2)精练。重点内容重复练,热点突出练,解题规范严格练。也就是根据高考的能力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不搞撒大网捕小鱼,不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重点知识要多练,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对常考的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选。老师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不要照搬照抄全盘接受,更不能被资料牵着鼻子走,不要做资料的奴隶,而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增删修改,取我所需,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4)精评。教师讲评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讲评并非老师唱独角戏,形式以多样化为好,可以老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还可以师生一起评、相互评。
四、把握命题方向,关注热点问题,调整复习对策。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卷,在复习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等让学生来体验一些具体的东西,如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少,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把物理课本从地面上匀速捡到课桌上做功约多少等,建立基本的事实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热情和能力,应对基本事实的考查。二要在梳理知识时,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知道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通过对部分实验的设计或探究,应对物理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三要关注题目的改装和嫁接,关注课本的插图,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四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拓宽知识面,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五要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用好“能力训练”上便于学生发表见解的主观性训练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应对开放性试题。六要在复习中渗透课改精神,要重视物理与社会热点事件、科学前沿问题、现代文化的交融,来应对创新的素质型新题。
五、重点知识、薄弱环节专题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综合题,多数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要通过重点知识的专题复习,如如何测密度、如何测电阻、解题方法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理解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如电路故障专题、实验专题、数据处理题专题等,通过专题复习,活化深化课本知识,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当然,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要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和应试状态,使学生的实际更切合于中考。
6.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 篇六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兴趣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科的基础, 结论、概念和规律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加强初中物理实验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实践, 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与同仁共勉。
一、实验开发的思考
1.实验仪器生活化。充分发掘实验素材, 让实验更贴近生活, 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完全可以代替教学仪器, 可以用最直观的证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 取一饮料瓶, 将饮料瓶中装满水, 在水中滴一滴红墨水, 使整瓶水成红色, 再将装满水的饮料瓶浸没在水中, 抓住瓶底向上提, 会发现在瓶底未离开水面之前, 瓶里始终充满水, 若在瓶底开一小孔, 重做上述实验, 会发现瓶内水面与瓶外水面始终相平。教师解释:瓶底未开孔时, 水面上的大气压支持着瓶内的水。若在瓶底开一小孔, 瓶内外都有大气压。接着提出问题, 若塑料瓶足够长, 一直往上提, 会怎么样?这个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还证明了大气压是很大的。而且实验仪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使实验更贴近生活。
2.实验设计简单化。初中物理实验设计过程中, 实验越简单, 现象越明显, 学生越容易接受。设计实验应力求简单, 让学生看的清楚、明了。因此, 实验设计过程中, 应该以操作方便, 现象明显, 安全可靠为主。例如:在教学“电源短路”的危害性时, 用口香糖里的铝箔纸剪成细条状的铝箔条, 中间要细些, 铝箔条两端接入1 号干电池的正、负极上, 会看见铝箔纸最细处冒烟燃烧起来了。教师解释:这是一个短路现象。利用导体直接连接电源两极则形成短路, 短路时电流较大, 铝箔条中间细处电阻大, 强大的电流使铝箔纸温度升高, 达到铝箔纸的燃点时, 铝箔纸燃烧起来。
3.实验设计趣味化。物理实验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妙趣横生的实验来展现物理情景, 让学生感到好奇、兴奋、激动, 从而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时, 教师可以演示硬币的出现和消失。把硬币放在空盘子里, 把透明的杯子放在硬币上, 这个时候不管是从正面看过去还是从侧面看, 都能看到硬币, 在透明的水杯里慢慢加水, 硬币逐渐模糊起来, 从侧面看硬币不见了。然后再加些水, 水慢慢地多起来, 从侧面看, 硬币又出现了, 这个实验采用变魔术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 可以极大的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教师解释:这是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4.实验现象直观化。有的物理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必须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来完成。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应新教材改革、社会需要的培养策略和目标, 将实验现象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使其更直观地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教学《空气的力量》时, 要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将大气压的覆杯实验改为双试管实验。取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试管, 将细试管底部插入装满水的粗试管内, 向粗试管中滴一滴红墨水, 染成红色, 再将两试管迅速倒置 (保持竖直) , 会看到细试管慢慢向上“爬升”。教师解释:大气压将小试管抬起。
二、实验利用的思考
1.实验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景,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习能力。例如, 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课时, 演示漏斗吹乒乓球实验, 如图向下吹气时, 乒乓球不会被吹落, 而是吸在漏斗上。教师在吹气时先做深呼吸, 这样能使乒乓球被吸的时间长一些, 便于学生观察。这个实验与学生预料的结果相反,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解释:对着球的上方吹气, 球上方流速快, 压强小, 球下方的大气压更大, 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
2.实验条件的控制。控制好实验条件是获得实验成功的关键,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玻璃板如果太厚, 会形成两个像, 要尽量选择薄的玻璃板, 可以在玻璃板的一面贴上玻璃纸, 用贴有玻璃纸的这一面做反射面, 且放置玻璃板时与水平面垂直。蜡烛可以用棋子代替, 这样容易找到像, 容易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效果的震撼。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勇气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当教师把现象直观、结果精彩的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时, 学生的心灵将产生极大地震撼, 心理上还会产生愉悦的快感, 对物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 在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时, 让学生把果冻壳吸在脸上, 每个学生都参与体会大气压的存在,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在演示热传递实验时, 把纸锅烧水改为气球烧水, 气球不会破裂。这些现象与学生预计的现象有很大的反差, 学生的心灵将产生极大震撼。
总之,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开展, 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索科学的精神。初中物理教师, 要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参考文献
7.对初中物理故障题的几点分析 篇七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物理题的分析得出,判断电路故障的试题出现的比较频繁,不少同学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进而随意猜测,造成答题失误。笔者个人认为,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全面考虑电路的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状态。在对电路故障分析的过程中,通常把电压表的电阻看成无限大,即断路;把电流表看成电阻为零的导线,即短路。现列举几题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找出解答这类题的思路。
例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S后两灯均不发光,测得ab间电压为0,bc间电压为6V,ad间电压为6V,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为()
A、L1短路且L2断路
B、L1和L2均断路
C、L1断路且L2短路
D、L1正常,L2断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路发生故障原因的判断,解题关键:一是理解电路的连接及特性,二是对题的意思要理解。分析时首先弄清此图是串联电路,其次,对测得ab间电压和bc间电压及ad间电压的理解应该是用电压表测ab间ad间和bc间的电压,进而再进行分析:(1)两灯都不发光肯定电路中出现了断路可能是其中一个,可能是两个;(2) ad间电压为6V说明电源是通路;(3)当电压表接在ab间,电压为0时说明电压表中无电流,即电源、开关、L2中有断路;(4)当电压表接在bc间,电压为6V时说明电压表中有电流通过,即电源、电压表、开关、L1组成了通路;(5)从而判定L2断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例2:如图,在测电功率的实验中,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1)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那么故障原因是______,(2)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电流表无示数那么故障原因是________。
8.关于初中物理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篇八
对初中物理总复习有四点建议。
一、复习的目的是综合提高,而课堂则是复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复习内容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课前应以课本为主,认真看一遍有关内容回顾一下知识要点和解题要领,以及曾经出现过或现仍存在疑点。上课时要注意理解老师是怎样理清知识的条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的;注意老师是怎样处理综合问题的。下课后还须多想,从自己易于理解的角度把知识梳理一下,从而将课堂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二、理解知识,记忆知识
毫无疑问,复习重在理解知识,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掌握它,运用它。否则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学习效果就差。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科学的精髓,一定要设法弄懂,并常常记忆。
有同学认为,只有文科内容需要记忆,理科只需理解就行了。其实物理学科除了理解外,适当记忆是很必要的。如基本公式、单位及换算、基本常数、实验目的和原理等,这些内容只有适当的记忆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对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解题速度都有帮助。
三、加工整理,自制学习卡片
现行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烈军属的。到了总复习阶段,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去考虑,把各章节的知识重新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网络。一般按力、光、热、电学等分类进行,从而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后的知识,若把一些基本点、重点、难点、知识间的联系要点、易错点等制成学习卡片,可以节省以后再复习时间。在考试前只要翻一翻,其精华即可尽收眼底,不必对着厚厚的书本而难以下手了。
四、精选参考书,意在充实自己
9.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1 篇九
秦安县第二中学邵积玉
我校实施新课程已经一年时间。新大纲、新教材与旧教材有很大变化,为了有效实施高中物理新大纲、新教材,教师要提高认识,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的同时,学会自己获得知识,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一、理解新课程
1、教学理念新
(1)新教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新教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些都可以从新教材十分重视科学探究来体现。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得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2、教材结构新
(1)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教材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合理调整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更能体现知识接受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教学评价新
新课程在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评价体现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二、实施新课程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 1
良好学习方法。往大处说,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那么,新课程条件下,我们该如何授课呢?
1、合理构建新课标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偏重于机械记忆、解题训练。教学的手段单
一、陈旧,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习氛围沉闷。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了一个主导的作用,学生则在教师设计好的教案中顺利地完成知识的积累。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自主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课堂是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主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合理的新课标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目的等的不同而变得千姿百态。同时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作为科学性和创造性非常突出的物
理科,我们要很好地发挥她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2、创设新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1)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做统治者,与学生融为一体,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讨论、争论、甚至面红耳赤,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努力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2)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要敢于怀疑现有事物。课堂教学中,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发展。在教学中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规律尽可能地规范和科学表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和掌握知识而取得成功。同时不满足于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结论的认识,启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感悟、体念知识的产生,发展进程,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就像赵保钢教授说的一句话:“传统的教学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新课标的教学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训练成有问题”,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才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3)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重视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让他们扬长避短,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成功的喜悦。上实验活动课和习题课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创
新设计新的实验。不要局限于一般的常规常法,不拘泥于过去陈旧的形式,不墨守成规,要求新求异,以敢于批判的头脑,广开思路。
当学生一旦有了敢于尝试的念头,我们都应及时用言语赞扬,用行动热情地扶持,并积极引导。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并最终得以实现时,那怕是小发现、小制作、小发明,他们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得到提高,甚至升华。
(4)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如:对周围同学感兴趣问题的收集、整理、探讨、解决;对大家感兴趣的物理小实验分析、研究、实践、总结,使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新课标物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地把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与小组成员分享,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通过合作交流生成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不可否认新课标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它既可使教师不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重复机械的、低效率的劳动中,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法、教材、学生等方面,而学生也能从被动地学习转为主动地探究,想法虽好,但在实施中却有不少的困难。
1、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适应性问题
教学的主体—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学的学习状态中,要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还需要一个过渡期,换句话说学生还没完全达到有像新课标的要求—主动地探究学习。
(1)由于学生程度不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动”起来的只是少
数,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呆坐,坐久了就会开小差,学习时间久了,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就会拉大。这就是一些教师说到的“容易两极分化”。
(2)不少学生还习惯被教师牵着走,甚至有不少学生在没有教师督促的前提下是不学习,只有当有外来压力的时候才会被动地学习。
2、新课标下课堂管理的问题。
(1)新课标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机会,这样以往的安静的课堂纪律就很自然被打破了。如果学生不讨论教师就处于较为尴尬、被动、孤立的状态中,如果学生讨论过于激烈许多教师则觉得课堂纪律被破坏了,因此如何控制学生讨论的“度”则成为新课标课堂管理的一个新的挑战。
(2)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给机会学生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旧的经验结合,产生新的知识。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看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能否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如果遇到教师本人也一时无法对答的情况应如果处理?
(3)课堂上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键是教师,但大部分教师还欠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4)新课标较适合小班制的教学管理,但由于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学校还是大班制的教学管理。
3、新课标教学中如何评价教师和评价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在实施中则不敢放开手脚。
(1)新课标既是试行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在实施中不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么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应如何来评价教师。以往传统教学中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考试。新课标是否也是一考定“终身”?
(2)由于教材的权威性和考试的权威性长期存在,因此在新课标减少知识点和降低难度的同时,不少教师则担心是否会因此降低了教学质量,故而按原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加以补充。于是,课时紧张,还冲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10.对物理实验的几点思考 篇十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实验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中。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加强物理实验,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实验过程的传统教学,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渠道。加强物理实验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对物理的多年教研中发现,多数学校对物理实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学校领导对物理实验教学认识不到位,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的学生强。可喜的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实处。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以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让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然后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总之,我们不能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要通过做实验来研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
2.要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本来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3.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4.创设实验问题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四、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11.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策略 篇十一
一、转变教学观念, 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 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存在什么样的认识就会在实践中产生什么样的实验教学行为。尤其是在农村学校, 学校实验条件有限, 这使得本就薄弱的实验教学更是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最为重要的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 在实验技能上的考核一直是空白, 这直接导致了不做实验、讲实验的教学现象。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教师必须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行为上加实践与总结, 这样才能真正收获实验教学的“硕果累累的秋天”。教师首先要弄清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实验在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且研究物理世界的重要方法, 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将整个实验过程背得滚瓜烂熟, 机械地记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固然可以取得优异的书面成绩, 但所造就的只能是现代的马谡, 高分低能, 更谈不上发现与创新。在黑板上讲实验的教学时代必须要彻底结束, 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 亲自操作实验, 在亲自动手中来验证真理、进行不断的猜想与验证、总结与归纳,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才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学会实验探究,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认清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还实验以应有的地位, 发挥其功效, 才能以实验为契机, 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
二、做好演示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直观而丰富的感性材料, 并经由思考与思维总结出规律性认知, 从而深刻地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与定理, 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由单纯的记忆上升为理解层次。故而在教学中, 我们要重视演示实验,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这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充分准备。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 要反复操作, 以保证课上操作技巧的娴熟、实验现象的准确。这样才能避免在课上的手忙脚乱, 实验现象不准确等牵强现象。2.操作规范。教师的演示实验既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 同时更能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使用、连接和装配仪器时做到标准、规范, 这样既能保证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准确, 同时更能促进学生操作的规范。如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 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3.表述准确。在介绍实验器材、表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时, 用语要准确, 用专业术语, 以清楚地表述, 否则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与混淆。
三、开展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是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做好教师的演示实验, 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方案的制订与操作中来, 让学生有一个更为宽广的展现自我的舞台, 这正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契机。在教学中, 我们除了要做好教材上所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之外, 还要将实验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空间, 为学生设计更多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性实验, 以此来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 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 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如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规律等, 我们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物理知识, 结合生活实际来提出各种猜想与假设, 并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 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展开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这些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处理, 学生有了更为宽广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样学生通过组内积极地实验探究、合作与交流, 可以彻底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 学生可以再现真理发现的全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归纳总结出规律性认知,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这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的掌握, 而且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2.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的几点提示 篇十二
一、此次试验器材已为你准备
好,你的任务是按步骤梳理一下别缺少了,点完要说声“器材齐备”。
二、当对光时发现看不见明亮视
野要依次看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是否有问题。
三、取口腔上皮时,牙签是在生
理盐水滴中滚涂充分;放洋葱表皮膜时,要一侧接触用解剖针慢慢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叶片不需要染色,其余三个染色时要牢记染色技巧不能吸不过来,也不能吸过头。
四、做小鱼实验时要先擦拭培养
皿(相当于载玻片),包鱼时要从小鱼的鳃盖开始一直包到仅漏尾鳍(也就是那个薄薄的剪刀尾是观察对象,其余运动部位要包好),观察时包好等十几秒待小鱼平静后再置入显微镜下。最后在现象描述中,你看到的是像小沙子在流动的是血液循环。
五、在做实验中用到的刀子、镊
子、针、玻片等用具用完后一定清洗干净,用过的纱布撕下的叶子,掰下的小块洋葱,用过的牙签、纸杯都要倒入废物桶,未用的放在原处。
六、在显微镜下的视野是可以移
动的,但必须是在找好物象不再动焦螺旋时才可以移动,注意慢移,别移错方向。
七、最后整理显微镜时先用擦镜
纸擦拭目镜、物镜,再将俩个物镜必须叉开,使镜筒降至最低;第三压片夹整齐;最后反光镜树立,擦拭镜身。
八、整理完后用抹布擦拭试验台桌面。
生物实验的几点提示
一、此次试验器材已为你准备
好,你的任务是按步骤梳理一下别缺少了,点完要说声“器材齐备”。
二、当对光时发现看不见明亮视
野要依次看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是否有问题。
三、取口腔上皮时,牙签是在生
理盐水滴中滚涂充分;放洋葱表皮膜时,要一侧接触用解剖针慢慢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叶片不需要染色,其余三个染色时要牢记染色技巧不能吸不过来,也不能吸过头。
四、做小鱼实验时要先擦拭培养
皿(相当于载玻片),包鱼时要从小鱼的鳃盖开始一直包到仅漏尾鳍(也就是那个薄薄的剪刀尾是观察对象,其余运动部位要包好),观察时包好等十几秒待小鱼平静后再置入显微镜下。最后在现象描述中,你看到的是像小沙子在流动的是血液循环。
五、在做实验中用到的刀子、镊
子、针、玻片等用具用完后一定清洗干净,用过的纱布撕下的叶子,掰下的小块洋葱,用过的牙签、纸杯都要倒入废物桶,未用的放在原处。
六、在显微镜下的视野是可以移
动的,但必须是在找好物象不再动焦螺旋时才可以移动,注意慢移,别移错方向。
七、最后整理显微镜时先用擦镜
纸擦拭目镜、物镜,再将俩个物镜必须叉开,使镜筒降至最低;第三压片夹整齐;最后反光镜树立,擦拭镜身。
八、整理完后用抹布擦拭试验台
桌面。
生物实验的几点提示
一、此次试验器材已为你准备
好,你的任务是按步骤梳理一下别缺少了,点完要说声“器材齐备”。
二、当对光时发现看不见明亮视
野要依次看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是否有问题。
三、取口腔上皮时,牙签是在生
理盐水滴中滚涂充分;放洋葱表皮膜时,要一侧接触用解剖针慢慢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叶片不需要染色,其余三个染色时要牢记染色技巧不能吸不过来,也不能吸过头。
四、做小鱼实验时要先擦拭培养
皿(相当于载玻片),包鱼时要从小鱼的鳃盖开始一直包到仅漏尾鳍(也就是那个薄薄的剪刀尾是观察对象,其余运动部位要包好),观察时包好等十几秒待小鱼平静后再置入显微镜下。最后在现象描述中,你看到的是像小沙子在流动的是血液循环。
五、在做实验中用到的刀子、镊
子、针、玻片等用具用完后一定清洗干净,用过的纱布撕下的叶子,掰下的小块洋葱,用过的牙签、纸杯都要倒入废物桶,未用的放在原处。
六、在显微镜下的视野是可以移
动的,但必须是在找好物象不再动焦螺旋时才可以移动,注意慢移,别移错方向。
七、最后整理显微镜时先用擦镜
纸擦拭目镜、物镜,再将俩个物镜必须叉开,使镜筒降至最低;第三压片夹整齐;最后反光镜树立,擦拭镜身。
八、整理完后用抹布擦拭试验台
桌面。
生物实验的几点提示
一、此次试验器材已为你准备
好,你的任务是按步骤梳理一下别缺少了,点完要说声“器材齐备”。
二、当对光时发现看不见明亮视
野要依次看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是否有问题。
三、取口腔上皮时,牙签是在生
理盐水滴中滚涂充分;放洋葱表皮膜时,要一侧接触用解剖针慢慢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叶片不需要染色,其余三个染色时要牢记染色技巧不能吸不过来,也不能吸过头。
四、做小鱼实验时要先擦拭培养
皿(相当于载玻片),包鱼时要从小鱼的鳃盖开始一直包到仅漏尾鳍(也就是那个薄薄的剪刀尾是观察对象,其余运动部位要包好),观察时包好等十几秒待小鱼平静后再置入显微镜下。最后在现象描述中,你看到的是像小沙子在流动的是血液循环。
五、在做实验中用到的刀子、镊
子、针、玻片等用具用完后一定清洗干净,用过的纱布撕下的叶子,掰下的小块洋葱,用过的牙签、纸杯都要倒入废物桶,未用的放在原处。
六、在显微镜下的视野是可以移
动的,但必须是在找好物象不再动焦螺旋时才可以移动,注意慢移,别移错方向。
七、最后整理显微镜时先用擦镜
纸擦拭目镜、物镜,再将俩个物镜必须叉开,使镜筒降至最低;第三压片夹整齐;最后反光镜树立,擦拭镜身。
八、整理完后用抹布擦拭试验台
1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 篇十三
一、知识经济要求在职业物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学校的交汇融合成为交流,新的学科和知识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它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全面系统知识并能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高层次人才,而不是只掌握某门知识或技能的蓝领工人。因此,学习能力将成为影响学生在未来知识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普中热”的升温,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低下,一些学生进校的物理成绩低,这正是缺乏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因此,按照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摆在职业物理教学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能力呢?
由于学生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中主要是通过自学来得知识,所以,在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培养自学能力——学生自已发现问题、自已去认识世界的能力。包括会读书、善观察、勤思考等基本能力。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可以把培养学生会读理科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渠道。在物理课本中节节内容都几乎是以“论物说理”为主旋律的说明文的形式来编写的,而说明文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可以顺手牵过来用,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会有益处,从长远观点看,对他们今后阅读或撰写自然科学论文也是有好处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阅读教材,而且还要求学生在一章知识学完后,学习整理知识,并把整理知识作为一项评估指标。对教材中一些重点章节,要求把它归纳整理到作业本上,给以评价,并记入学习总分之中,以促进他们在今后生活、工作中的自学,奠定重要的基础。其次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正确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的能力。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中,把从客观世界观察到的事物,或从阅读中得来的信息,借助思维的加工处理,内化为个体系统化的知识提供有力的条件。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可通过物理学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来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进行抽象概括;通过从已知推导出未知,获取新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综上所述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懂得推理的科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的解题思路,提高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及时总结整理所学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头脑中的知识形成体系。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物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经济要求在职业物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赖于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依赖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因此,培养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属技艺型教育,从专业设计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光焕发都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胜任某种岗位能力”作为合格的量化标练“快速点钞票”、“量体载衣”与“最佳持握锉刀的姿态”,根本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在未来知识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首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异想、猎奇,例如,在“讲分子运动论”时,可用这样的问题来激发他们异想,“你对分子运动论的几个观点有怀凝吗?请找一两个实例来佐证你的疑点”。在讲“电子论”内容时,可提问“你对原子结构的假设模型是否相信?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新的模型?”这些问题学生答不出来或者弄错了也无妨,然而可以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浪”。
其次,在课外鼓励他们尝试做造性活动,如常常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课外去想、去做:“教材上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包括器材在内,哪些地方值得改进?在你的生活与学习用具上是否有改进的地方?怎样改进?改进时用到哪些物理知识?你对某一物理象是否独特的见解”等等。对这些问题学生可自由回答,回答时要求写在作业本上,教师给予评价。
三、知识经济要求在职业物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步前进,相互交融的,不仅高科技知识支撑着经济发展,而且社会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伦理习俗等文化、心理因素也渗透到经济运行的各个主面和环节,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适应知识经济的教育,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非智力因素是人的情感、意志、动机、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特征,它区别于智力因素,但又与智力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心理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能激活大脑视神经细胞,增强智力活动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前,职业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在记忆、观察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因素方面,客观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对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胜任工作岗位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1、培养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可友提高学生认识过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变为喜爱,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坚强的意志。职中学生意志比较脆弱,一是缺乏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二是挫折性忍受很低。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可通过给学生知识、技能、以及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入门,甚至使他们看到自已的学决成果,培养学生具有饱 满的情绪;最后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的意志。
14.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 篇十四
一、学生应明确实验目的, 熟悉实验原理
物理学是从客观事物出发总结出事物之间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作为学生就是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这些规律并加深理解, 所以我们要做的实验是什么目的, 是探究还是验证一定要明确, 明确了实验目的, 怎样用我们学过或者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验证就要涉及实验原理。例如, 在“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 怎样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其实验原理就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利用测多组数据绘图, 利用图象求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思维能力, 分析U-I图象达到实验的目的。
二、学生应学会选择实验器材
学生做实验必然少不了实验器材, 有些实验要求选择实验器材。例如, 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测量工具的选择和被测量物体的长度有关, 刻度尺测量精度为1毫米, 如果测量较精密的工件的内经、外径和深度就要用游标卡尺, 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要用螺旋测微器等, 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测量工具, 但测量结果误差很大。如何达到最好的效果, 学生要有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 这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感受实验的乐趣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一般总是教师演示实验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实验, 没有自己动手操作, 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操作, 学生才会理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 动脑思考实验的原理和现象, 使创造思维得到锻炼。
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 让学生将条形磁铁的N极或S极插入或者抽出线圈时观察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记录在表格中, 让学生从实验记录结果的规律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哪些因素有关, 这时学生肯定认真实验并记录现象, 每个人都想从中找出规律, 而这往往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这时老师再从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磁通量变化这一角度进行引导, 这肯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 凸显演示实验效果
教师利用实验器材给学生做示范实验, 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 就是演示实验。从展示的实验现象中能够得到什么道理或者规律,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途径。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所以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 及时总结, 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并得出正确结论。
如在演示平抛运动时, 研究其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时, 教师演示时现象就很不明显, 如果将实验现象用相机拍摄下来, 在通过电脑将其慢放展示给学生, 学生就能将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比较, 很容易理解平抛运动的特征, 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再如, 在讲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时, 由于刻度比较细密, 所以用多媒体放大讲解效果就会比较好, 当然也要结合实际, 让学生知道实际每格是0.5毫米。
五、成立实验小组, 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
物理实验远比单纯的知识讲解要有趣得多, 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 什么事都喜欢动手尝试, 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 有些学生在自己单独做实验时会不知所措, 或者遇到问题时不知怎么处理, 就会使实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不可能每个问题都需要教师一一解释帮忙, 那就要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相互合作的精神, 成立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实验过程。鼓励学生齐心协力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验证, 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 小组合作实验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只是一个学生做实验, 其他学生无所事事, 或者个别同学懒得动手动脑, 所以分组实验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优化分组, 组中成员搭配合理, 避免出现全优全差的情况; (2) 做好课前准备, 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原理、器材和注意事项, 做到心中有数; (3) 组长分工, 做到人人参与, 共同完成实验; (4) 小组成员要共同进步, 各组之间要进行竞争, 比较合作互助的效果。
六、走出课堂, 注意观察, 鼓励学生多进行小实验、小制作
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科学规律发现的过程, 有许多都是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总结出来的。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最后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等, 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 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小实验、小制作, 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就更深刻, 做到学以致用。如纸盒烧水、望远镜、水面浮针、电铃制作等,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比较、多讲评、多交流, 激发学生进行物理制作的兴趣, 更好地学习物理。
15.对职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五
一、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职高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抓好“七个正确”:一,选择仪器正确;二,安装调试实验装置正确;三,操作规程正确,四,观察方法正确;五,测量读数正确;六,处理数据正确;七,实验结论正确。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训练是物理教学的一大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机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做到演示实验同思维训练相结合。由于演示实验过程短暂,且只能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事物发展变化的复杂性有待于学生通过想象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因此演示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思维。如演示自由落体实验前,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轻重两物体下落快慢进行预测(思维定势: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再演示事先经过抽气处理的牛顿管内的硬币与轻鸡毛从静止一起下落,观察实验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到牛顿管的下端,与学生预测截然不同,让学生分析原因,再把空气放入牛顿管中做实验,原因自然一目了然。
三、发挥主导、主体功能
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即,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
按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分组实验,采用一人一组,总体安排,并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强。不管哪类,整个实验过程全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必要时答疑引路。同时,改革实验报告,不要求统一格式,只要求与物理教学相联系,重点写出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何不足。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是思维的开始,也是有所发现的前提。在具有创见性的质疑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击中关键,具有“揭示规律”“独创”“发现”等特征。能否质疑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质疑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可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不断提高。教学“物体内能的变化、热和功”时有个演示实验:压缩厚玻璃筒中的空气,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筒内易燃物着火。实验中明亮的火花给学生以深刻印象,过后不少学生提出疑问: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压缩时筒内空气的温度是否变化?如何判断它是否变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在没有判断出筒内空气的温度是否变化而事先就放入易燃物来显示气温的升高,显然不符合科学的探究过程。如果改变教材一举成功的做法,而是实验时在厚玻璃筒内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内的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空气的内能有无增加。学生感到困惑: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能看得见?此时自然引出一个实验设计的问题情境:如何判断筒内空气内能是否变化?如此,教师再顺着这个思路组织教学。由于该实验由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因此实验后学生无论对实验所揭示的结论还是实验的设计思想,均能深刻理解,甚至终身难忘。
五、加大实验考核力度
以前的物理考试中,在检查学生实验部份的掌握情况时,基本上只局限于书面考试,关于实验能力、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很少,导致出现学生背实验、纸上谈实验的状况,实验考核极不全面。职高物理实验考试应把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结合起来,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课的基本要求。考试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几个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内容包括上课到位率、认真程度、实验报告的书写等三个方面;理论考试可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方法是在期中、期末考试卷中加大实验理论题的比例。操作考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实验操作能力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加以分解,并按实验内容难易程度将考试分解为考基础实验,一般以大纲中规定必做的实验为主,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期中、期末前两个星期内。
16.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 篇十六
新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自2012在全国推广使用。我作为第一批使用本教材的一名物理教师,深感新教材在知识结构、知识内容上更加严谨、合理,并在学生自学以及教师导学方面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年半的教学实践中有感而发,提出几点感想。
首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原教材中是安排在九年级。一般的教师在处理这节内容时并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故相对处理得较简单,所用时间也不多。这是因为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数学基础,学习相对轻松,效果也不错。
但是新教材放在了整个初中物理的第一节,我想教材的编写团队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知识的储备水平,我认为再像老教材那样处理是不妥的。在这一节我认为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关于单位的换算以及科学记数法的运算。因为,(1)初一的数学虽然有过学习和接触,但数学上并没有作为重难点进行教学,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是参差不齐。(2)纵观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单位换算以及科学记数法的运算几乎贯穿各个章节。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此处不掌握好,学生学习起来特别是解题就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在此处教师应该去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恶补,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中安排的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中教材设计的实验操作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是:(1)用测力计测出某物体所受的重力;(2)把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4)测出小桶的重力(详见教材54页)。按照教材的这种设计,我想只要是一位有过几年从教经历的教师都能看出这种实验步骤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其实验会造成误差偏大的后果,编者的意图在这里我不再做过多的揣摩,我仅将我在处理这个实验的做法提出来以供大家批评指正。按照我校“三环六步”的教学模式,我在导学案第二步“学生展示”环节中将教材的步骤原封不动的放在这一环节中,但在实验开始前以“教师寄语”的形式给学生指出:在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是有缺陷的,请学生结合学过的“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相关知识将缺陷找出来,并说明此缺陷会造成什么后果?正确的实验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再请学生根据正确的实验顺序重新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如此一来我既避免了在教学中与教材冲突的尴尬,又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再次,就是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 电功》中关于电功的计算。书中给出了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但书中的例题的讲解我认为也是不严谨、有问题的。如,教材的原题是:
例题.有一只节能灯接在220 V的家庭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为0.09 A,计算这只灯使用5 h用电多少千瓦时。
解:W=UIt=220 V×0.09 A×5 h
=0.099 KW?h
所以,这只节能灯工作5 h消耗的电能是0.099 KW?h。
从这道例题可以看出在运算的时候单位没有统一,而教材也没有给出明显的说明,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所以我认为这是教材的一个遗憾。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在这里一定要注意补充。如:
解:t=5 h=1.8×104 s
W=UIt=220 V×0.09 A×1.8×104 s
=3.564×105 J=0.099 KW?h
所以,这只节能灯工作5 h消耗的电能是0.099 KW?h。
通过对整个新人教初中物理全系教材的使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个人对以上三处的教学有感而发。在教学中我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这里毕竟是我的一家之言。以此作为与各位同仁教学经验的一种交流,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以求共勉!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大进初级中学)
17.拓展探究实验的几点体会学科论文 篇十七
物理是一门探究实验的科学。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探究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过程反复体验学会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知道每一个知识都是前人在无数次辛勤探究而得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勇于、善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学生学习物理,只有学以致用,即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才会使哪些概念、规律具有生命力,才会发扬光大,社会才会进步。因而教师要善于关心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善于敏感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自己在新课程中的探究指导能力。
一、要活化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教材提供的内容、思路、方法、结论是基本的、大纲性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因有地区差异,生源差异,班额差异,所以,教材不一定是最佳的。教师要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情况,教师自己本身就不能全依赖教材。教师应在教学中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书,活化教材,努力使自己的课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为学生自主探究拓展途径。
例如,在讲压力和压强时,受电视台谁是英雄表演者的启发,表演者把玻璃放在4块豆腐上,然后他小心站了上去,而豆腐没有坏,问学生,他是否有轻功呢?我用一个长约40cm,宽约30cm的塑料袋,先使它张开开口让内部装有一定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筋把开口扎牢使之不漏气,上面再放一块大小与塑料袋相当的木板,叫一个学生站在上面。这时,学生们都担心这个塑料袋会压破,怀着紧张的心情,实验结果表明,塑料袋并没有被压破,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这个站在木板上的学生的体重和木板的面积,计算塑料袋的压强。通过计算,学生们明白了塑料袋虽然受到很大的压力,但是压强很小(每平方厘米只有零点三几N),这样,学生明白了表演者为什么能站在很嫩的豆腐上和躺在排钉上,其实只要掌握好受力均匀就能办到。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又有了具体和形象上的认识。最后问,你能站在鸡蛋上吗?有兴趣的同学回家试一试。总之,在选择探究形式上,要从单纯的课本和书箱中拓展出去,实际上对社会、自然的了解和思考,也是一种学习。
二、拓展探究实验的“课堂”
物理探究实验受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间及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狭小,参与程度、理解程度都不够,就拿我们学校来讲,平均每班70多人,最多只能开28组实验,平均每组有3人,每一节课大约只有40min供学生活动,学生有很多想法无法在探究中完成。为此应有的放矢地延伸课堂,让学生在课外带着明确的目的继续研究,同时教师进行合理的内容组织,必要的方法指导和技术帮助。
在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关系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涉及,往往只能勉强完成本节内容,有的甚至还不能成功,一节课完了有好些组电路还没有接通,我采取的方法是每班放2套交2人保管,然后布置一些常见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同时鼓励同学们探讨家庭中电灯、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例1、如图所示灯L1能亮吗?XX
例2、当开关s断开时A的示数变吗?
例3、如图V和A交换后出现什么情况等问题。
又如在讲完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实验,题目是“在洗脸盆中放小半盒水,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然后,把脸盆端到水龙头的下面,用手稳住乒乓球使其静止在水面中心处,再打开水龙头的开关,使流下的水浇到乒乓球上,这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呢?”根据以往的印象,许多学生都认为乒乓球会随流水一起向盆的四周运动,然而实验结果是:乒乓球能停在水面中心处,即使用嘴向它吹气(或用手扰动水面),一般情况下它也不离开原来的位置。完了,又布置一道习题在河道中航行的两船如果靠近航行,行吗?为什么?
三、科学探究应遵循“近,身边,简单”的原则
对于初中生而言,知识度、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相对来讲还比较弱,如果探究器材太复杂,生活中又很难见到,学生在45min内是很难有效果。
如教材中有幻灯机、照相机的原理探讨。就器材而言,每个教室都有,但要对照实物探究搞清楚很难。因为其中一些辅助设施可能只有专业人士才懂,老师自己不能全明白,哪又怎能让学生明白呢?因而要尽量让它简单化。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幻灯机。在地上放一个去掉灯罩的台灯,让灯泡朝上,接通开关,手里拿一个放大镜,把它放在灯泡上几厘米的地方,然后慢慢向上移动,到了一定距离,你会在天花板上看到一个由灯丝形成的像再向上移动,就会看到一个印在灯泡上的一圈文字的像,它们被放大了,不过是倒转的。再说明:灯丝是光源,灯泡玻璃上的文字相当于幻灯片,天花板相当于屏幕:简化后的幻灯机学生更能接受、理解。对于照相机,让学生明白正好相反,具有可逆性。又如讲颜料的颜色混合,说实在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去买一盒颜料笔太浪费,直接就近用教室中的彩色粉笔,何乐而不为呢。
四、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开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对所学物理内容的理解往往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与机械的记忆。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完整周密的思考,常常顾此失彼。妄下判断,造成错误。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学生思维,打通思维上的障碍点,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学活、用活,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
首先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孩子自己决定要研究的问题,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但要抓住关键一点问题必须是真实的,切不可以虚拟,可以不是课本中的,也可以不按老师提问,现代“网络”知识应有尽有,鼓励学生查找相关问题的资料。
例1、大雾天行车时,后面车辆的驾驶员为了较清楚地看到前车尾部的轮廓,后车司机应开亮前灯还是关闭前灯?
学生会很自信的回答:开亮前灯,这种回答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后车前灯发射出的光穿过浓雾射向前车,当然会被前车反射回来,可是与此同时,沿途的雾粒也向四面八方散射,其中亦有向后的散射光,大量向后的散射光的存在,大大提高了背景的亮度,以致把前车反射来的光都“淹没”了。强度相近的前车反射光和向后散射光均进入司机的眼睛,结果造成前车形象更模糊。
例2:如图所示,B为一个体积不随温度变化的物体,当烧杯中的水为6℃时B恰在图示位置静止,当把烧杯周围放一些碎冰使水缓慢地冷却到0℃过程中,物体B将如何运动。
学生见到这个问题,一般考虑的是水“热胀冷缩”的性质,水遇冷收缩密度变大,物体B所受浮力增大,故B向上运动,这是因为他们因知识不够,不知道水的反常膨胀性质,当水温达到4℃时密度最大,温度降低,水的密度反而减小(水的特点我鼓励学生上网查找)。B受的浮力减小,因此B又向下运动,此题答案是:“先向上后向下”。通过这类问题的分析,加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的片面性,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些课本中没有,但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
五、探究实验要贴近生活
学习的目的是将来回报社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民服务,同时也为自己创造好的生存环境,从小养成各方面的好习惯。例如在讲重心时,我在讲台上放一个不倒翁,浑圆的身体,一张笑咪咪的脸,你去逗它一下,把它推倒了,可它马上又笑嘻嘻地站起来,然后立上一本书放在桌子上,轻轻用力一推就倒了,再也爬不起来。两者相比,前者重心低,后者重心高。联想到生活中,很多司机超高放货物好吗?你知道为什么F1赛车为什么很矮吗?
18.探究性实验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八
学生在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靠记住一两件孤立的和零散的事实,而更多地是需要理解,只有自己主动探究的知识才能较长时间地留在学生头脑中,学生的知识不是零散和孤立的,而是有逻辑编排的,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学生能够更好地把一些事实性知识有条理地储存在这个知识框架当中,并能调用他们学到的知识。
有效性探究实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应用科学史进行探究有效性教学
如:探究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教学策略:光合作用的研究和发现,源于对植物生长现象的好奇和研究。从看似最简单的容易被忽视的“植物为什么能够生长”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们的新奇、有趣、巧妙的实验,从而理解“植物生长之谜”在于自然界中最伟大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的进行,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线索。在此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设置的逻辑关系缜密的环环相扣的层层设问和学生的亲自实验参与,由浅入深,展现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使学生感受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精心选编和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料, 使学生感受科学家离自己并不遥远,科学离自己并不遥远。 如教师拍摄的校园中的丁香、珍珠梅生长图片,校园中彩叶草实验材料,检测土豆中的淀粉等,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 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又把科学家们的研究活动和同学们的研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或者说参与到构建光合作用的的概念过程中,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观察能力、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
主要教学环节:展示植物生长现象实例→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植物为什么会生长→设计并展示海尔蒙特实验:探讨植物生长和土壤的关系→分析普里斯特里的实验, 明确空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沙克斯顿实验结果,并通过马铃薯、彩叶草的实验证明,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从原料、产物、条件、场所方面总结什么是光合作用,解释植物生长之谜。
二、通过自主探究实验进行有效学习
如:探究动物的组织
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思路:制作和观察脂肪组织装片;观察人体四种组织永久装片;描述同一组织和不同组织中的细胞组成特点;说明什么是组织、什么是细胞分化。
设计思想是:将实验探究和概念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分析和讨论,自主构建组织和细胞分化的概念。
选择鸡腿作为实验材料独具匠心。以鸡腿为实验材料, 有以下好处:
能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主动性;
鸡腿的肌肉、骨、脂肪、皮肤容易区分,能引发学生思考不同组织的宏观差异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增强亲自观察的欲望;
脂肪组织明显可见,细胞容易挑取和制作装片,组织细胞结构典型且易观察,学生在亲自操作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和理解组织的概念。观察与思考:
1.你观察的切片名称是什么?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2.你认为这些切片可以分为哪几类?
3.同一组织的永久装片中细胞形态结构是否一致?
4.比较不同组织的永久装片中细胞形态是否一致?
三、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探究性有效教学
19.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篇十九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验课改
物理学是高中理科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了能够大大增强物理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这门科学学科知识,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生活当中的物理思考,对今后的人生发展乃至国家贡献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物理实验教学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怎么样去使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每一个物理学者和教师都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前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科技设备也越来越更新,因为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实验的思考,因此从物理实验教学的角度来分析,还有很大的欠缺与不足,那么接下来就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1.1物理教学者过分强调实验演示
因为很多的物理教学者都处于传统阶段,对于知识的教授是最为主要的,因此他们在实验教学当中,大多以实验演示和讲授为主要特点,这样的演示和讲授会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厌烦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很难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1.2学生无力承担破损的实验仪器
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国家为学校提供了非常先进的实验设备,但是很多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就会有实验管理者对实验室做各方面的规定,其中损害实验器材以现金赔偿为主。这样的实验规定,对于很多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来说,无疑会对实验教学产生一定的恐惧感,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当中,他们会表现为畏首畏尾,不敢去轻易参与实验的结果研究,因此很难掌握到实质性的物理学知识。
1.3学生按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有些高中物理教学者,为了能够减少物理实验的时间,会提前对各种知识进行讲授,然后对实验的流程做一系列的规定,这样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时候,就会按照老师教授的流程进行操作。这样的物理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只知道物理教学的模式和过程,但无法真正掌握物理实验步骤的原因。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方法除了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自我思考和思维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1.4采用书面实验的方法
还有很多地区,为了应对高考,他们对于物理实验教学,采用书面使用方法。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这样的,由物理教学者对实验进行一个演示,然后再用各种的习题进行实验的巩固,这种方法,虽然学生会掌握各种物理学知识,但是缺少对于实验的操作,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有这种教学的实践说明一个问题,这样的方法使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下降,促使学习物理的人越来越少。
1.5实验综合素养不强
高中学生对于实验的综合素养不强,因为他们太多关注于学习成绩,以及高考的成绩,所以在物理实验当中,常常会表现出慌忙,不知所措,这一现象告诉我许多的物理教学者,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就以上的物理实验教学现象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物理学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对于实验这一个物理学至关重要的环节。基于以上的现状,物理教学者必须以实践为基础,结合传统的经验教学,做以下几点思考和改进。
2.1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
只有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够从物 理学当中掌握非常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对物理学的大胆想象,这样不仅有利于高考的物理成绩,同时也有利于以后的人生发展。加强物理实验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个别学校必须要戒除实验管理对仪器的规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使学生避免破坏仪器上,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动手兴趣,同时对仪器的保护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2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实验
物理教学者应该改变自身的观念,减少对物理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自身的参与到教学实验当中,作为实验的主导者,他们可以自己去参与实验设计,讨论实验形式,研究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产生的问题以及环节,可以自行去讨论思考。而物理教学者需要做的是,在学生做这样的知识探讨和实验设计环节当中,不断的为学生提供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放松物理实验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充分观察物理现象以及物理变化,并能够从物理现象和过程当中掌握难点,提出对物理学的大胆思考,从而促进物理实验的掌握,和物理学基础知识的牢固。引导学生积极做实验总结,对于每一次实验的不足与缺憾,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做一下的探讨,不断的完善物理学的实验设计研究。
2.3激发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验研究过程当中,他们才会对物理学实验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从而对物理学的知识产生一定的疑问,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对物理实验产生无穷的疑问。这时候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他们对自己产生的疑问做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并得出结果。这样的教学方法,才可能使学生对物理学研究更加有兴趣。
总结:
学生个体发展与成长与老师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各位物理学教学者,必须从自身的问题出发,探讨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实验,掌握物理学知识,引发物理学猜想,创造物理学奇迹。
【参考文献】
[1]顾靖锋.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思考和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几点思考10-31
初中物理电学探究实验01-19
对初中物理课改的几点体会08-09
橡皮泥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11-27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08-24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图11-18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模板01-02
初中物理实验实验报告格式实例11-17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