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生读书心得

2024-07-04

借我一生读书心得(共10篇)(共10篇)

1.借我一生读书心得 篇一

对于历史我们是选择遗忘,还是选择正视?对于历史所带给我们的深度思考都在“余秋雨”老师的《借我一生》里。历史再痛苦我们也要回顾,回顾不是要感叹,也不是要唏嘘,而是要寻找失去的东西,要弥补时代变化带给我们的所有遗憾!一个民族没有被战争击垮,没有被苦难打倒,却因为文化的断裂而倒退。

《借我一生》是怎样的一本写实文学,历史的厚重,苦难中的坚强,在文笔中似有幽默,却于生命中默默接纳。“余秋雨”是怎样的一位学者,对民族爱之深切,对民族文化断裂的痛心,用自己的经历来探索这民族的苦难的来源。对于《借我一生》做任何的评论都是苍白的,唯从中体会、寻求,感悟,失去的民族文化的脉络根基。也许苦难注定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借我一生》!这是一本多么有重量的书,每一个字都敲打着你的灵魂,给你沉重的情感,给你宽厚的包容。《文化苦旅》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这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他不甘心一个民族如此底蕴厚阔的文化被遗忘,被抛弃!他用自己的心血在拯救,用自己的文字在呐喊,文明的厚重,历史的渊长,文学的深刻,生命的短暂。《文化苦旅》的“苦”,苦于知识的尘封,苦于文化的断裂,苦于民族的沉默,苦于自己思考时的纰漏,苦于自己文字表达的缺憾。

三天来,除了下楼在小区里面活动活动筋骨,就是在家里读“余秋雨”的《借我一生》,眼睛也花了,颈椎也在痛,然而,心中似有一种情怀,荡气回肠。

2.读《借我一生》有感 篇二

在中国当代的学术界,实在很难找到第二个像余秋雨这么倍受争议的学者。关于他的任何一种美誉对面,必定会活跃着一种针锋相对的诅咒。当他衣冠楚楚地出现在各地的文化讲坛上时,或者为了“开启民智”担任公共知识宣传大使时,有人将他恭维成“文化精英”,就必定有人不屑一顾地说他口沫横飞、一个劲儿地跟那儿自我陶醉。面对十面质疑、八方诽谤,他可以面色如常地坐镇CCTV评委席;臵身媒体与坊间旷日持久的大讨论,他也可以没有只字辩解。当封笔之作《借我一生》出版,被诸君质问该书是否充满了一种辩解时,他借鲁迅名言回应说:“一个人到自我辩解的时候,你已经是非常地吃亏了。”

《借我一生》的特别之处不单体现在创作背景上,而是无论体裁、题材还是措辞风格都与其以往的作品有别。书里面写道:“在整个民族的人格文化还没有重新建立的时候,个人的名誉算什么?于是故意不作任何洗刷,成了我深入文化领域的一个决绝举动,近似破釜沉舟,我让自己在屡屡传言中形象模糊……”的确,对于那些因余秋雨而“口水切磋”的众人,也未必知悉这部名为《借我一生》的记忆文学作品究竟会成为学术界的“泉眼”还是“死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余秋雨携《借我一生》淡出,留给众人的,除了无尽的传言、风议、舌战、辩论,想必终是一卷“余氏笔触”的道德心经。

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修身种德。道德需要意志长久磨练,需要静心思考体味,需要于生活中点滴地修炼。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学会去热爱。热爱弥足珍贵的生存之地,热爱所见、所闻、所事之岗,热爱心之所向。

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已本然。余秋雨的《借我一生》是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书中涉及了诸多关于家族不为人知的经历。六十年代的**无序,充斥着丧心病狂的热情与歇斯底里的检讨,还有理智。通篇,措辞无刁钻、语法无修饰,将自身的记忆与长辈们讲述过的零碎片段联袂成文,平铺直叙却不空洞。

书中描绘的童年,于我是特别陌生的。乡野往事、老屋至亲、学堂故人,还有令孩子们深信不疑的山中宝藏。印象最深的情节是目不识丁的祖母为他起名,余,秋雨;我,秋天的雨。时代的违和,令人生意义与生命强度的表达化繁为简,又极容易牵涉到一个哲学与社会学无法解答的秘密。而接下来,使我信服只有将人生之迷放在文学作品之中才能意会的说法,是读到书中叙述的青年时代。“文革”十年的“大批判文化”和“大揭发风潮”,父亲遭诬蔑被隔离,叔叔自杀,自己又被无中生有地陷害。接踵而至的灾祸、岌岌可危的家境、千钧之重的责任,是要耐住劲儿的。我想,负重的磨练、性情的修养、道德的根植成就耐与韧。外强中干、宁折勿弯是生命的强势,耐困苦、耐辛酸才是生命强韧得永无底限的度,这样的人生,意义是无比鲜明的。磨炼之福久,考虑到自己还是个没有经历过艰难岁月的人,假使,困境与灾难通通聚在未知的将来,我一定是不惧怕的。余秋雨在《借我一生》的最后讲述了自己中年时期,也是近些年家喻户晓的、颇被质疑的“激流勇退”事件。试想,仕途好景却自卸乌纱,选择苦旅半生。从废墟到废墟,从文明到文明,拂去废墟之上的积尘,剥净文明之外的腐锈,于是,废墟与文明交相辉映。我曾暗里佩服余秋雨的“乐行中庸之道”,中庸,自然就八面玲珑、官运亨通、荷包满满,却是无论如何都没料到,他借饭票、借灾难、借坚韧,借来了前半生;却又借身体发肤、借人类文明、借心之所向,借到了后半生。就如他自己的说辞:“我这一生,都是借来的。”

盖房子要先打地基,如果根基不稳,房子就不坚固。为人处事同样要建立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不可或缺的“德行”。高尚致远的德行使事业充溢着伟大的精神,实现理想的过程便可保持如一的气节。这就是所谓“功名一时、富贵难久,而精神不死、气节千秋。” 罗丹也说过:“把爱拿走,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奉献便是一种爱,因热爱而鞠躬尽瘁。

无论事业或文章如何成功或精致,成就终究会随着主人的消亡而化为乌有,只有高尚的德行与无私的热爱可以历千载、传万代,感化后世、亘古不衰。

回想多年之前通宵阅读《借我一生》,整个过程就好像一直在抵御某股强大的生命抗力。换句话说,我更愿意将“借我一生”理解成一个生命的艰难,非常艰难地一步步走,后来又遇见各式各样的灾难。或者,形容成一个感觉,就是,感受到作者基本的人生的感觉。比如,生命中的不可知,只要秉承着一个善良,并且,把善良用坚韧的方法走下去,那么,这个人的一生是可以完成的。

人生并不独行,人生际遇之中也时常怀有珍惜和感激。一生,不过是一个载体,是精神在肉体中的寄存过程,是为了体验生命里甘苦得失的经历。

行文需要一种勇气,一种直面人生的勇气,一种在困境中探索的勇气,一种亲历危险的勇气;而为人处事需要自然本色,保持真诚、善良、坚韧、容忍、无私与真纯。

3.《借我一生》读后感 篇三

高三级部苏萍

说到余秋雨先生,是在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上”看到的,作为综合素质的评委,需要多么渊博的知识和阅历啊,听他对选手的点评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寒假,弟弟拿回来一本余先生的《借我一生》,无意中的拿起却再也无法放下。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观其一书,洋洋洒洒数万字,竟然完全出自余先生大半生的经历!如果说许多文学作品的成功,在于文章结构安排的巧妙,在于文辞的优美,那么我看《借我一生》中最为成功的就是:用平实理性的语言讲述着真实的人生、诚挚的感受!余秋雨先生在写这本书时候这样感受着:“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说起来,他笔下描写那段中国大地的敏感岁月——十年文革,我也算亲身经历过,在阅读中,我的脑海中又真实的再现了那样的历史时光,而且在余先生平实的笔触中显现得越来越清晰!其中最大的因素也许就在于他用诚恳的态度将文章写得如此真、如此妙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独特的一生呢?我想这些文字给予人的震撼,在于他真诚的写作态度,也在于他渊博的学识!一个从小酷爱读书的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做得最多的事情,恐怕就是阅读了!姑且不说他那满满一百二十箱的个人藏书,就单看在十年浩劫中的他因为疾病“失踪”在逢化大桥镇的半山老楼,在那样的艰难岁月中,贫病交迫的他却感觉到一种难得的兴奋,因为他拥有了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旧式图书馆,并且在里面得到了阅读的快乐,从而感受没有任何苦楚!学识再高的人,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知识范围,不图进取,终会遭至淘汰!余先生用他精彩的文字和他无止境的学习告诉着每一个读书人: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得快乐和进步!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很多人都知道,余秋雨先生是个名人,他的许多作品可以说都是在四面八方的炮轰声中问世的,《借我一生》也不例外。在网上打开相关网页,可以看见许多对他的骂名。我不赞成这样的攻击,更不愿意随意地标榜人!但是我觉得评论,都应该以事实作为依据,任何脱离事实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他的《文化苦旅》在中国大地掀起的阅读热潮无人可比,他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的学者散文我更是欣赏。他的沉稳和宽容不仅体现在文字上,从他在现实中与反对者余杰的面谈那“未成干戈已化玉帛”的感人一幕更可以让人感受他的谦虚和宽让!一个人一生中的种种磨难能够坦然面对,可是要忍让这样的诬陷和攻击需要的是何等开阔的胸襟啊?我欣赏这样的人格,佩服这样的骨气!

妙文不嫌长!读完《借我一生》,我既佩服余先生精彩的文笔,更敬服余先生在真诚文字中蕴藏的涵养!接下来,我该去好好看看《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霜冷长河》、《行者无疆》、《笛声何处》……

4.借我一生读后感 篇四

寒假,儿子拿回来一本余先生的《借我一生》,无意中的拿起却再也无法放下。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观其一书,洋洋洒洒数万字,竟然完全出自余先生大半生的经历!如果说许多文学作品的成功,在于文章结构安排的巧妙,在于文辞的优美,那么我看《借我一生》中最为成功的就是:用平实理性的语言讲述着真实的人生、诚挚的感受!余秋雨先生在写这本书时候这样感受着:“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说起来,他笔下描写那段中国大地的敏感岁月——十年“”,我也算亲身经历过,在阅读中,我的脑海中又真实的再现了那样的历史时光,而且在余先生平实的笔触中显现得越来越清晰!其中最大的因素也许就在于他用诚恳的态度将文章写得如此真、如此妙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独特的一生呢?我想这些文字给予人的震撼,在于他真诚的写作态度,也在于他渊博的学识!一个从小酷爱读书的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做得最多的事情,恐怕就是阅读了!姑且不说他那满满一百二十箱的个人藏书,就单看在十年浩劫中的他因为疾病“失踪”在逢化大桥镇的半山老楼,在那样的艰难岁月中,贫病交迫的他却感觉到一种难得的兴奋,因为他拥有了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旧式图书馆,并且在里面得到了阅读的快乐,从而感受没有任何苦楚!学识再高的人,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知识范围,不图进取,终会遭至淘汰!余先生用他精彩的文字和他无止境的学习告诉着每一个读书人: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得快乐和进步!

5.《借我一生》读后感800字 篇五

感悟人与动物高洁的爱--------《借你一生》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工匠,创造了这么多的动物,其中狗一直是被公认的人类忠实的朋友。

《借你一生》这本书写的是作者李巍与两只狗狗的真实故事。雪球:雪球是作者偶然遇见的一只白色北京犬,狗狗温顺忠诚,几近完美,作者的父母几次把她赶出去,它都可以自己寻路回来,而作者也把它看成是“上帝送给她的小狗”可是相处的时间是短暂的,作者要去城市读书,忠诚的雪球也便在风雨中等了作者49年,终于去世……雪糕:雪糕是作者在雪球之后的第二只狗狗,它显然不同于雪球,调皮捣蛋,恶作剧不断,甚至分辨不清谁是主人……但就是这样一条劣迹斑斑的小狗,给寂寞的女孩带来了快乐,解开了她的心结。

但当雪糕也离她而去时,作者也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痛切心扉”

作者也在书中写到

你用小小的身躯

温暖了我整个世界

即使在生命尽头

也不忘让我驻守幸福

谢谢你,将一生借我

让我拥有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那些温暖而快乐的时光

感谢来到我生命中的两条狗雪球和雪糕。

谢谢你们,让我的人生如此精彩!

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什么是爱和责任!

谢谢你们,教会我珍惜时光,珍惜我爱的和爱我的人!

人与狗之间的感情如此高尚,纯洁,它不是花言巧语,不是一闪而过的感情,而是无暇,高尚,是天长日久的感情!

读完这本书,我总觉得那尘封已久的事将被掀起:其实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也养过一只狗狗,她没有像作者的狗一样有什么品种,她只是一只被爷爷捡回来的野狗:洗净的她,毛更加黄了,油光光的像上了腊一样,又黑又大又圆的眼睛好像还闪着光。我带着她又跑又跳,很快我们便成了好朋友,吃饭时总把骨头扔给她吃,有时和她玩抛接游戏,我还一直亲切地叫她黄黄,可爱的黄黄从来没有伤害过我,但是爷爷却说被黄黄咬一口就会得狂犬病,便把黄黄淹死了,我躲在墙壁后,听着黄黄的惨叫,心里“恨透“了爷爷”。也许这就是超越亲情的爱吧?!

人与动物之间的爱,是我们无法想像的伟大,也是我们永远感悟不透的高洁……

1.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左右

2.《站成一棵树》读后感800字

3.《活着》读后感800字

4.高中读后感800字大全

5.名人传读后感800字作文

6.《野性的呼唤》读后感800字

7.关于《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大全

8.爱心企鹅读后感800字

9.《尘埃落定》读后感800字

6.影响一生读书心得 篇六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但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做一个知识渊博、举止文雅、谦和热情的人,而不是一个浅薄无知、卑俗可憎、粗鲁无礼的人。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修养是礼仪、真诚、善良、知识、智慧等等因素所集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它时刻影响着人的一生。

一、修养决定人生高度。

修养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要求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的活动及其结果。修养是在思想、政治、道德学术方面的勤奋学习和自觉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能力、思想品质、学术见解,还包括一个人在待人处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风度、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修养是对心灵的耕耘,性情的陶冶,要不断培养、加强、提高,也需要与时俱进。

坚持“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愉快生活”基本原则。正直做人、心胸宽广、坚持原则、谦虚忍让,不断的完善自我,加强修养人生会变得更加精彩,成功也会越来越近。

二、加强提高多方面修养,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1、品质修养让人生更完美。诚实守信,表里如一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谦受益,满招损”,谦虚是人的处世美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是营造和谐家庭、亲融社会关系的贴身法宝;文明礼貌是和别人沟通心灵的“万能护照”;淡泊名利、清白

做人、磊落做事、助人为乐快乐人生每一天。

2、礼仪修养提升魅力。“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万事礼为先。要注重各种礼仪细节,尊重他人的同时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3、职业修养引领走向事业之巅。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对事业、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是无限的,对理想的执着就是一种良好的职业修养。职业修养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它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执著的信念以及对工作的那份热情。有职业修养的人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不断地开拓进取,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语言修养使人生更从容。一句话能把人说得笑,也能把人说得跳。话要说说 得“好”,说得“妙”,说得“巧”,只有充分掌握了语言这门处世艺术,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才会赢得好人缘。提高语言修养要注意:礼貌是交谈的基础、真诚是说话的原则、赞美是最好的声音、玩笑要恰到好处、婉转表达更有效、莫把流言当谈资、不做无谓的争执。

5、性情修养带你步入健康人生。生活永远存在一些缺憾,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缺憾的人生才算得上完美。当我们面对挫折、面对苦难时,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这就是良好的性情修养。学会在逆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不去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你会因此而变得乐观、豁达,你也会从这种乐观、豁达中汲取健康的养分。

7.教师一生100好习惯读书心得 篇七

平时,我们对“习惯”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在学校里天天给学生讲“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好习惯,然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养成好习惯,对于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常常,有一些习惯,我们不以为然。然而作为教师,这些习惯往往超出了个人的意义,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给学生带来种种影响或伤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然而对于教育者,这些事情因为联系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与拷问。作为一名教师,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所传递的应是一种规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们要求学生团结友爱,自己是不是对每个学生都公正;我们要求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我们是不是能主动问候学生……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细节,其中的内涵我们又深知多少。都说育人必先育己,非凡即平凡之坚持,教师同样需要寻求自我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而只有自觉养成并坚持好的习惯,才能在平凡的职业中创造不凡的业绩。

因为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终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尤其是教师的习惯,它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景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之后,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就像隆隆的列车,顺着已有的轨道行驶;它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和行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就要使它养成习惯。”无论从学习到工作,从为人处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出能力,好习惯出效率。而坏习惯是一个人身上藏不住的缺点,是人潜能发挥的大敌。因此,我们要不断培养好习惯。但习惯不是一时养成的,更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要想做到书中所述,要花费一定的心血。

8.借我一生读书心得 篇八

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一书,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会运用书中的知识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一、培养读书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可说到收获却不大。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郑杰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二、探究教法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三、更新知识

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成为“老古董”。这样教师在学生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海阔天空,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9.借我一生读书心得 篇九

01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是一部研究教师习惯的经典之作。它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五个方面全方位,系统地研究教师习惯。全书总共分为独立的五个篇章,列有五个小标题。第一篇,教育习惯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第二篇,教学习惯篇:成为有魅力的`教师;第三篇,学习习惯篇:做一个完善的人;第四篇,生活习惯篇: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第五篇,行为习惯篇:做一个有品位的人。我一篇一篇仔细地阅读,每一篇都由名言导入,接着阐明道理,再配上经典案例和案例分析,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真让人叹为观止。我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觉得自己可能读得太快,太匆忙,学到的太少了。于是我又读了一遍,并做了大量的摘录。读完全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书中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的生活态度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吸收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学到宝贵的经验,找到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更可喜的是从一些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的教学方法。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好习惯之35——追求课堂的简约,这个内容给我的启发特别大。

文中谈到简约课堂应做到:六简,即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透视简约课堂的教学观,我对教学的”大道至简”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所谓大道至简,意思是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真可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武术高手在搏击时总是一招制敌,击中要害,绝对不会大战300回合才击倒对手;高明的医生总是一针见血,药到病除,绝对不会开乱七八糟的药物骗钱;精明的商人一招领先,步步领先;高人指点一语道破天机,不用太多言语……大道至简必须再整合创新,跳出原来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挥动奥卡姆剃刀,剔除那些无效的、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的东西,融合成少而精的东西。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减”就是这个道理。

简约课堂,我认为:教学目标要科学、可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选择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对繁杂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大胆删减。学习过程应该是科学的、顺畅的、符合学习规律的,根本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玄乎和深奥。课堂语言除却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一切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简约,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它应该是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方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掌握知识结构,减轻学习负担。在简约的课堂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而,最大意义上接近教学的本质,师生真正享受到由简约带来的轻松而愉悦,自由而深刻。简约是教师长期实践形成的一种教学风格,是教师高度凝练的教学思想的结晶,是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艺术境界。总之,一句话: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感到羞愧难当:课堂效率低下,不受学生欢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以致用,我开始尝试走简约课堂的教学之路,对每一堂课用简约课堂的教学思路进行大手术。实践出真知,通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我的课堂教学面貌出现了新气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听课效率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我的课了,而我自身也更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课堂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犹如喝到了一杯仙露琼浆,那种感觉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正如全国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教师只有重视读书和学习,其视野才越开阔,思想境界才越高,敬业精神才越强,教育教学质量才越高。

02

我有幸读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刚看了几页,我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读后启发很大,思想震动不小,感触颇为深刻,受益实属不浅。该书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静下心来认真品味着这本书,看着书中一个个好习惯,自己感到收获颇丰。读后启发很大,思想震动不小,感触颇为深刻,受益实属不浅。明白了好的教育习惯能促成教师专业成长,影响教师一生的教育生涯。书中描述的每一个好习惯常常是我们每天必须做的,又有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的,也有被我们时常忽略的。常常,有一些习惯,我们不以为然。然而作为教师,这些习惯往往超出了个人的意义,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给学生带来种种影响或伤害

;常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然而对于教育者,这些事情因为联系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与拷问。作为一名教师,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所传递的应是一种规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实做教师的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养成很多的好习惯,我们自己的好习惯才是最好的行为典范。重视身边的细节教育,教师要注意用自己的好习惯“润物细无声”悄悄的影响着学生。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就要使它养成习惯。”无论从学习到工作,从为人处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出能力,好习惯出效率。而坏习惯是一个人身上藏不住的缺点,是人潜能发挥的大敌。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终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因此,我们要不断培养好习惯。

一。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

由于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如果说教育就是要培养好习惯的形成,那么首先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地养成大量的好习惯。因为教师的脚印就是学生前进的方向,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面镜子。教师作为班级教学的组织者、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时刻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并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学习的典范。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身教重于言教是实践验证了的真理。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因为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所以要当一名好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为、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的确,”好习惯真是可以给人受用一生。

让我们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即使我们不会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03

这本书细看来其中的每一件小时都是常常法身在我们身边的,常常是我们每天必须做的,又有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的,也有不见一见被忽略的,这些纷杂的大事小情从书中娓娓道来,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一下这点点滴滴的育人道理。其实做教师的平时要求学生养成很多的好习惯,我们的好习惯才是最好的行为典范,重视身边的细节教育,教师注意用自己的好习惯悄悄的影响学生是最有力的无声语言。

本书列出教师应该养成的100个好习惯,对每一个方面都进行了简单易懂的解说,还有许多案例和深刻的评析,没有空洞条条框框。向读者展现出优秀教师常态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使我们对教育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好习惯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书中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把教师富有个性的实践知识理论化、系统化,从而使理论更容易得到教师的认同、接纳。

教师要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最稚嫩的,他们的心受到伤害便会结疤”。

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技高一筹。人性化的教育要求教师将心比心,和学生换位思考。遇到事情时想想自己希望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然后把学生想要的给予,避免把学生害怕的施加给学生。那么,怎样进行“换位思考”呢?

作为教师习惯于去欣赏赞美学生,习惯于尊重与关怀学生;习惯于帮助关心学生;习惯于同事间的互相理解与支持;习惯于同事研究与探索;习惯于品味生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习惯于发丝审视自己,尽可能的参与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等学习活动;习惯于读书笔耕积累。

学生所长。学生有被欣赏、肯定的欲望。教师要捕捉欣赏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优点,就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学生所疑。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0.借我一生的读后感 篇十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曾在第十届和第十二届CCTV歌手大奖赛中担任过评委,他那幽默渊博的点评不知打动过全国多少电视观众的心。

《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借我一生》为我展示一个遥远而又似曾相识的年代,“”中的磨难委屈,生活的艰辛无奈,让我似乎领略了那个年代,那段岁月的荒.唐和恐怖。仅列举文章中的一段就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那个荒.唐岁月中人的扭曲的心理:一位中年女子对着另外一为也是中年女子的负责人喊一声“你无耻!”让全场吓了一跳。接下去的愤怒话语是:“你居然当着那么多干部的面公然说,你年轻时翻过那本书!作为一个干部,作为一个领导,作为一个女人,你居然说得出口!广大革命同志,你们知道她说的是什么书吗?我实在说不出口但今天只能红着脸说出来了:金——瓶——梅!”说完她似乎要立即晕倒在台上,好像猛烈的怒火已经烧干她的精力,好像她说出那三个字已经使她丧失了全部贞操。一位惊慌不已的女学生把她扶了起来。只要上台发过言的人,第二天走在校园里便步履轻松,别人对他们也不敢小觑,总以为他们上台发言一定获得过当权的造反派的批准,至少没有被造反派阻止。这种心理气氛,极大地鼓励了大揭发和大批判,下一次大会也就开得更热烈、也更残酷了。

“”结束后,作者对学术的孜孜追求,放弃世俗的名利,实现自我的超越,让我更加认识到什么叫大家风范。尤其是他在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干得很辉煌的时候,却做出了“真正的人生选择”,辞去职务,做了“人文行者”!试问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对生命的理解,那种豁达、超脱物欲的自然心理状态,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做到。

上一篇:2023年青年工作计划下一篇:日程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