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共15篇)
1.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一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说明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学科目中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要求制订的。
高中是普通教育中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与功能,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编写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评估教学质量和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一,教学总目标
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本,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
(一)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健康的体魄,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的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适应性及应变能力;增进健康,抵御疾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心素质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满足高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要,使学生懂得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体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对健康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重要意义的认识,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方法,学会运用体育等手段增进健康;在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比赛;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自主设计锻炼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三)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提高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言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二,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1F(一)构建本课程内容的依据
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以及有关教育法规,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现状,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构建本课程内容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构建本课程内容的原则
1、教育性和发展性原则 确定教学内容,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的要求,切实反映现代化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为学生的自身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优选最佳内容和途径,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实愉快的生活,锻炼健壮的体魄。教学内容要反映时代精神,先进性和创造性。能够激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特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和身体锻炼的实践内容与方法。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强调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
3、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要符合高中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理论知识内容在科学上应是有定论的;实践内容要适度,有益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体育与健康的内容与方法,既要改革创新,体现时代精神和学科的新发展,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各地区的实际和可能性。
4、健身性和文化性原则
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应有益于丰富和拓宽体育与健康知识,保护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伤害学生健康。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既不能“竞技化”,又要积极吸纳符合选材原则的运动项目与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并充分地发挥运动项目对锻炼身体,提高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5、统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
统一性是指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最低要求。选择性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兴趣的需要与地区,学校的差异性选修教材。为加强教材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在构建教学内容时,应加大弹性(指纵向的缩短或延长,横向的减少或增加项目)。有的教学内容间隔排列;或只排列内容,不具体划分年级,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留有余地。三,课程安排
(一)根据教育部教基厅〔2000〕13号文件,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规定,本学科的名称定为“体育与健康”,以体现健康第一和课程的综合性。体育与健康包含体育和健康两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身体锻炼的实践内容。
(二)本学科的授课时数,除每周2课时体育与健康课外,根据课程计划的规定,由学校自行安排每周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其中应有1课时在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三)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选修内容又分为限制性选修(简称“限选”)和任意性选修(简称“任选”)两种。选修内容约占60%。必修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这些内容是根据构建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经过筛选和简化,作为完成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学内容;限选教学内容包括足球,篮球,排球,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任选教学内容包括民族和民间体育项目,现代科学健身方法,新兴或开发的体育项目,以及在必修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与拓宽或其他可能选学的体育活动内容。关于选修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
1、提倡选修的内容。游泳是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项目,实用性强,锻炼身体的效果好,特别是在较炎热的夏季,是最佳的体育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普遍开设游泳课,大纲中没有将其列为必修内容。但应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会游泳。
2、在必修或限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延伸或提高。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内容由于授课时数的限制,有的没有年年出现,可以在不出现的年级选修。如必修内容中跳高和跳远是间隔排列的,在同一年级只学一项,如必要可将两项同时列人教学内容。有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如体操可以提高难度;田径可以增加重复次数;限选教学内容中的球类可以提高要求;武术,韵律体操和舞蹈可以丰富或扩展教学内容。
3、选修和拓展有效的健身方法和新兴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短式网球,垒球,手球,三网球,滑冰以及新出现的健身方法等。选修体育健身方法和运动项目时,应考虑其健身效果,文化性,以及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地区,学校的条件。
4、民族,民间的体育内容。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有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可替换为选修内容。选修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应根据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以及教育性和安全性,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用。
(四)必修和选修内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一般是在一堂课中,必修和选修内容统一安排,并不严格划分选修课还是必修课,只是在教学内容中包括必修和选修的内容;也有的每周两节体育与健康课,必修和选修各上一节,由学校体育教师制订计划;也可采用一年级上必修课,二,三年级上选修课,或者一,二年级上必修课,三年级上选修课。单独上选修课有困难的学校,一般可采用必修和选修兼容的形式。
(五)关于教学内容的分类。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和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分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锻炼身体的实践内容。实践部分,根据历史上形成的各种体育项目,兼顾锻炼身体的动作形式,文化性,分成田径,体操,武术,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等。任选内容在大纲有关原则的指导下,不受教学内容分类的限制,可以包括拓宽,提高各形式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尽管有的内容用运动项目的名称,主要是根据其功能与意义及其文化性作为完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而使用的,要避免“竞技化”的倾向。(六)各项教学内容在各年级的授课时数参考比重。各项教学内容参考授课时数比重表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可用以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实践,培养文明行为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体育和卫生保健的文化素养。教学内容是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知识,体育对促进身心发展的作用。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锻炼,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等。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教学应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增强体育意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田径
田径以及各种走,跑,跳跃,投掷等人体的基本活动是高中阶段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把田径作为教学内容,主要是用田径的手段和文化内涵教育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田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田径项目的初步技术,动作要求不高,并不要求学生学会较复杂的技术细节。但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是必要的,因为这是发展能力所必需的,也是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
为了精简教学内容和突出重点,跳高和跳远每年级只选择一项作为必修内容。跑,跳跃,投掷是人们生产,生活和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田径教学使学生掌握跑,跳跃,投掷的基本技术,知识;了解田径教学内容对锻炼身体的意义与作用;学会用田径运动的手段和方法发展体能;除田径项目以外,还应充实跑,跳,投等多种健身手段与方法,把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密切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以及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锲而不舍,战胜自我和对手的坚强意志。体操
体操是高中阶段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包括队列和徒手体操,技巧,单杠和支撑跳跃,双杠以及各种体操项目以外的健身手段与方法,如使用健身器械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的各种练习等。
队列和体操队形是对身体姿态和群体的协同动作,时空知觉,组织纪律性的基本训练;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是全面锻炼身体,培养健美的身体姿态,发展柔韧性,协调性,增强大小肌肉群力量的有效锻炼手段。高中教学内容要加强动作的力度,增大动作的幅度以及动作的组合和变化。技巧和器械体操对促进学生灵敏,协调,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肌肉力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技巧和器械体操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实效性强,并具有实用意义。针对学生器械体操水平有相对降低的趋势,要适当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特别要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良好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迎接困难和挑战,发扬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2.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二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要紧随中小学体育课内容形式的变化而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多部分面向到中小学就业,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里得以发挥和体现,是决定中小学体育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性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强调要把学生培养成身体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因此为了适应中小学课堂教学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显得格外迫切。
2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状况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从方法上来看,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从讲解到示范,然后学生练习,老师再给予纠正和指导的一种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上发现,包括跑跳投,所学的项目都能在初中或者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里面能够用到的,从教学内容上来讲,适应了中小学体育课堂的需求。田径课程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教学,受天气的影响较大,遇到下雨、炎热的天气,教学效果就会因此而受影响,此种情况下,老师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进行教学。南方天气雨水较多,高校需要有室内场馆,北方天气冬天较冷,不宜进行室外教学,也需要在室内场馆进行活动,但从调查得知,众多高下没有室内田径场,无形中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的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田径课教学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方式不够多样,训练方法较为单一,长期由一名体育教师授课,再加上田径项目自身的特点,趣味性低等原因,使学生在课堂中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而学习,主动性较差,长期以来使田径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
3.2 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课程评价体系是检验老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校田径课程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性、综合性、客观性,评价手段较为单一,评价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评价体系是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全面的、综合的评价,应该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制度,完善评价方法。评价过程重视结果忽略了过程,给予学生一次性评价,显然是不科学、不公平、不可行的。
3.3 田径课程教材更新较慢
任何新事物的学习,都要从理论和实践入手,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践。田径课程教学,以实践为主线,以理论为支撑,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学期的理论课时在4—8学时之间,从这方面来看,理论学时的安排是不足的。在课程教材方面,更新较慢,由于不够重视理论教学,导致教材普遍老化,内容不能紧跟田径课程的发展。比如,老教材重视文字内容传播,理解有些抽象,新教材会插入较多的图片,更加形象和具体。
3.4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指的是老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两者缺一不可即构不成教学方法。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能否有效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教,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有讲解-示范-讲解-训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不够,没有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灌输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同时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主动创新能力的发挥。
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措施
4.1 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田径课程由于自身项目的特点,有些枯燥,趣味性较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和了解田径课程其中的乐趣。可以通过与内容相关的体育游戏,调动学生的兴奋性,通过介绍有关体育项目的由来,相关项目体育明星所取得名次和成长的过程,把田径课程技术知识在教师讲解示范完成之后,可以通过播放明星动作视频,对其动作结构详细分析,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和途径,体系要全面、综合、科学、可行。评价要分阶段,分步骤,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和纠正,使学生不断的向培养目标接近。平时考勤就能够突出反映教学情况,通过出勤率的考核,来体现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反响,出勤率低,说明学生对教学满意或者自身不感兴趣,这样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考核内容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从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技术达标情况、讲解示范能力、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全方位评价,保证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4.3 田径课程教材更新要及时
田径课程教材内容要满足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紧随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内容要丰富多样,生动、形象、具体,尤其是在投掷类、和跳跃类的项目方面,根据需要可增添技术动作分解图片,使学习更加直观。结合实际内容,多增添一些案例分析,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运用。高校体育院校有必要到地方中小学进行调研,要社会市场走访调查,结合用人需求实际情况,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4.4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的项目、教材、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技术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解-示范-训练,有完整法、分解法,有些情况下是可以打破传统,在其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5 结论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和社会人才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高校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培养各种师资的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存在着种种问题,每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有良好的政策保证,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综合的评价体系作后盾,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田径课堂教学里面体现趣味性和实效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理论知识丰富、技术技能扎实、综合能力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王妮.高校田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4):74-77.
[2]吴玉华.田径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4):98-100.
[3]赵丽萍.《体育课程标准》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1):1-3
[4]张文普.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开发[J].体育学刊,2003,10(5):33-36
3.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三
高校体育田径项目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贯彻落实,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了体育运动的新高潮,使学校体育工作开创了崭新的局面。但是就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田径项目影响最大,在此,笔者就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田径体育项目的意义和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田径教学提出建议。
一、田径运动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田径是大家较为熟悉的运动形式,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和锻炼方式之一。经常地、科学地参进行田径运动健身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和调理人体机能,提高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全面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特别是对促进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竞走可有利于锻炼腿部肌肉的发展,增大腿部肌肉的力量,可以锻炼髋关节的灵活性,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同时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赛跑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耐力;跳跃运动有利于激发骨质生成,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增强体质;投掷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上下肢、肩带和腰腹力量,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节奏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训练学生的灵敏性,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其次,田径运动有效消耗体内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体内因脂肪囤积而诱发肥胖,从而减少肥胖症的发病率;同时增强青少年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防病抗病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此外,很多田径项目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和约束,运动强度可以自由掌握,鍛炼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效地减缓高校体育器材不足和场地狭窄的弊端。
二、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田径运动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娱乐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相对比较单一,田径运动课程内容往往是传统的走、跑、跳、跨、投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主要也是沿用竞技项目及传统的训练方法;无论是体育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时数不足,还是教材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以及陈旧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娱乐性,都严重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表现为学生对田径运动课失去兴趣,甚至厌烦,最终导致体质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2.对田径运动项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
一是认为现在条件好了,吃的营养,喝的讲究,身体很棒,不需要田径体育运动和锻炼;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学好数理化,体育卫生摆花架;何况又不是学的体育专业,没有必要去刻意的进行田径运动课的学习,甚至认为天天上下楼梯就替代了田径运动和锻炼。三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庭过分溺爱,导致学生普遍怕苦怕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顽强意志品质,从心里就认为田径体育运动条件艰苦、活动量大且累,不喜欢更不情愿去参加田径体育活动。
3.新兴体育项目的兴起与实施,使得传统的田径课教学被冷落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特别是亚运会和奥运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以及各种球类“世界杯”大赛的举行和电视转播,对大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很多新颖的、娱乐性强的体育项目逐渐走到大学生当中,如网球、羽毛球、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活动;还有一些刺激的体育赛事,如健美操、攀岩、散打、跆拳道等,正迎合了大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相比之下,田径体育项目的枯燥和辛苦自然会受到大学生的忽视和冷落,这也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呈多元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昔日高校田径项目教学占体育教学的主导地位现状已荡然无存。高校田径体育课设置内容逐步减少,甚至有的高校干脆取消,以至于导致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减弱、灵敏度降低、协调性减退、运动能力大幅下降。
4.传统的体育评价机制导致学生对田径体育教学的厌学
多年来,传统的田径运动体育评价机制往往把“达标”作为田径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强身健体,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体育竞技能力的教学目标相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过分苛求田径技术要领与运动规范,忽视体育锻炼的健身作用;教学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因地制宜,不是多把尺子,而是一把尺子过分追求“达标”,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丧失学习田径项目课的信心,甚至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
三、改革高校田径体育项目课的建议
1.寓田径体育教学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青少年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将娱乐游戏与田径体育教学相融合,把田径体育项目内容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增加田径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和参与田径体育运动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进行长跑项目的训练,改编成爬山越野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爬山涉水越野的运动中,学习长跑的知识,掌握有关的技能,实现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认识
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对学生加强田径体育锻炼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开展田径体育活动的认识。如开办田径体育专题广播,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织有益健康有趣的田径体育比赛活动,开展田径体育专题讲座,组织参观和收听收看大型田径体育比赛等,增强学生自觉参与田径体育活动的内动力,激发主动上好田径体育课的兴趣。
3.加大田径场地设施器材的资金投入
充足的田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是上好田径体育课的物质基础保障。因此,要克服高校扩招带来的田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滞后的弊端,加大场地设施器材所需经费的投入力度,彻底改善田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不足的现状,优化体育运动场馆环境,提高体育设施器材的使用率,确保大学生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顺利实施。
4.改革田径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考核内容要围绕能够激发学生田径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体育锻炼的目标;二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基础差异,考核内容要多元化;三是考核形式要多样化,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感、认知与体质提升等方面的权重,真正把田径体育锻炼变成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种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关锦鹏.浅谈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9,(4):105-107.
[2]吕金丽.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3):56-58.
4.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四
摘要:田径运动是运动项目之母,对于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发现由于各方面原因,田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小学开展田径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田径教学;小学;研究
田径是运动之母,更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发挥田径运动的优势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本人对小学体育课中田径教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一、当前小学田径教学现状分析
1、田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田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新课标》中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而使很多教师产生了误解,在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而忽略了田径项目对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意义,从而弱化了田径类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教学中学生缺乏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动态心理,尤其对于球类、游戏类运动项目具有浓厚的兴趣,而对于重复单一动作的田径运动缺乏兴趣感。当学生在练习篮球项目时,不仅能切身体会到独立完成动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还能感受到团队协作的乐趣,并且篮球的技术要领较为简单,投篮等动作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能完成;而田径运动的练习过程不仅枯燥乏味,其技术动作也非常复杂,有些动作甚至要进行上百次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就不可能只依靠
一、两节课的时间就能做到。在教学田径类运动的技术动作时,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那么学生经过好几节课的时间也只能学到一点皮毛,而无法感受到因为突破自我所带来的喜悦之情,也体会不到因为田径运动而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对田径课逐渐失去兴趣和耐心。
3、教师自身方面问题。教师自身方面问题自身很多教师都觉得田径课程比较难上,因而不愿意多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田径课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田径课上的安全隐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组织得当、严于管理,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而有些体育教师在上田径课时疏于管理、疏于组织,必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很多体育教师只是流于形式,仅仅简单教授学生技术动作,而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田径课程显得比较多余,因此,诸多原因造成了学校和教师都不愿意开设田径课程。
二、提高小学体育中田径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弱化田径教学竞技性。弱化田径教学竞技性竞技传统的体育教材一般来自竞技化运动,过于注重运动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体育竞技方面的人才,更要注重养成学生喜欢田径运动的兴趣。具体教学时,体育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育状况、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适合于学生的运动层次和教学内容,建立符合小学生学龄段的体育教学体系。体育教师还应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抵制没有价值的田径运动,将田径运动的健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课程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2、让田径课充满活力。田径运动包含跑、跳、投等各种体育项目,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田径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培养他们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是小学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将单一乏味的跑、跳、投、走等运动改进为健身跑、健身跳、健身投和健身走,使田径课的健身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科学、合理的健身教学体系,不仅应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具备适宜的难度、合理的符合,还应充满趣味性、健身性、娱乐性以及竞争性。这样一来,田径运动就不再是单纯的竞技运动了,而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条件中进行健身运动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并不断培养学生对田径的运动的兴趣感。
3、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与教学改革的关键,既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也是教学方案的实施者,可见,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从我国目前的教师结构来看,传统竞技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田径教师和非体育专业教师,其知识结构已不再适应学校内田径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面临新课改的新教学形势,学校必须采取措施,对体育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不仅加强其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技术能力,还要不断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努力提高所有教师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培养综合型人才提供保障。作为体育教师,应深刻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及方向,深入研究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动态,不断研发与改进教学机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际,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田径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5.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五
一、快速跑的练习方法
下面给各位老师介绍一些快速跑的方法: 1.小步跑
(1)作用:体会用前脚掌积极着地技术培养协调能力和增强踝关节支撑力量。(2)动作要求:躯干正直,肩和双臂放松,提起脚跟保持高重心。一腿伸膝蹬地一腿屈膝前摆,大腿前摆不高约与水平面呈45度角就开始髋部发力,大腿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稍向前下方伸出,接着前脚掌迅速向前下方着地。着地要积和富有弹性。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此时着地腿膝关节伸直配合另一腿屈膝前摆使重心迅速前移。双臂屈肘前后摆动,步幅小频率快,整个动作配合要协调连贯。2.高抬腿跑
(1)作用:增强快速摆腿和蹬地的力量,提高两腿交换的动作频率以及蹬摆配合的协调能力。
(2)动作要求:躯干正直,保持高重心大小腿折叠高摆大腿,与地面平行,另一腿充分伸展髋、膝、踝三关节。然后摆动腿大腿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两臂屈肘前后摆动步幅小频率快,整个动作快速有力。3.车轮跑
(1)作用:体会摆腿和大腿下压,小腿放松前伸以及小腿和脚掌鞭打扒地技术,提高协调能力,增强蹬摆肌肉力量。
(2)动作要求:和高抬腿摆腿动作相同,但在大腿下压时,强调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向前下方伸出。当脚掌接近地面时,膝关节呈伸直姿势,小腿的延长线约与地面成70度角。随着大腿继续向下后方压,用前脚掌在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处积极完成“扒地”动作,着地支撑时要充分伸展髋、膝、踝三关节,并使重心迅速前移。双臂屈肘前后摆,整个动作配合要协调、连贯。4.后蹬跑
(1)作用:体会蹬地和摆腿配合技术,增加蹬摆力量和幅度,提高协调能力。(2)动作要求;两脚前后站立,躯干稍有前倾。后面的腿以膝领先,大小腿折叠前摆,同时支撑腿蹬地充分伸展髋、漆、踝三关节并把同侧髋前送,尽力加大两在腿夹角,蹬摆结束瞬间,摆动腿小腿和后蹬腿大腿约呈平行姿势,接着摆动腿大腿积极向后下压,用前脚掌着地转入后蹬,另一腿大小腿折叠前摆。两臂屈肘前后摆动,整个动作节奏快,重心上下波动小,动作幅度大而有。5.发展快速跑中放松能力的练习
(1)肌肉的伸展性、关节的灵活性、全身的协调性以及柔韧性构成了放松能力的基本因素。因此,我们首先应有针对性地通过体操、艺术体操、游戏和球类运动等方式进行练习,发展基本放松能力和快速跑动中的放松能力。
(2)心理练习方法:讲清放松在短跑中的作用以及放松不只是肌肉的放松,而且还应重视神经系统的放松。通过反复对比测验,使学生相信用90%能力的放松快跑会提高成绩的事实。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教育学方法。采用放松大步、加速后的惯性跑以及跑的专门性练习等手段,特别是加速跑后的不减速惯性跑练习,能够有效地发展快速跑中的放松能力。(4)放松的自我检查。紧张往往始于面部、颈、肩和手各环节,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学生这些部位的放松情况,并培养学生自我调整的能力。
二、短距离跑的教学手段
重点在提高短跑的能力,不应过细的追求技术细节;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协调、放松跑的能力;跑的练习比较单调,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兴趣,运用比赛、测试、游戏等方法;安全教育:避免急停、碰撞、摔倒等事故。1.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
2.4×25—50米加速跑,追赶跑练习。3.下坡跑练习。4.顺风跑练习。
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
1.测时间跑30—60米,3—4次×2—3组。
2.短距离接力跑2人×50米或4人×50米,3—4次×2—3组。3.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3组。
4.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2—3组。
5.顺风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2—3组。6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2—3组。
7.胶带牵引跑(30—60米,4—5次×2—3组。8.反复跑30—60米,4—5次×2—3组。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各种球类运动;
(1)双手推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
(2)双手向前上抛出球→接着跑出追赶并接住球的练习2.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练习;
3.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触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
5.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 6.最快频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离30~40米; 7.快速后蹬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9.快速单足跑,完成距离30~60米(计时、计步)。10.直立姿势开始,逐渐各前倾斜接着快速跑出。
6.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六
教学内容:短跑的动作方法。
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彩图详细介绍了短跑的动作方法。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短跑的动作技术和锻炼方法,发展短跑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难点:学习并掌握短跑的动作技术。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博尔特图片和他打破男子一百米跑世界纪录的视频导入新课。
二、短跑简介:短跑属于极限强度运动,短跑是在规定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到终点取胜的运动项目。短跑比赛包括100米、200米、400米。
三、短跑的动作方法:
1、起跑:起跑的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条件。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安装起跑器目的是使脚有牢固的支撑,形成良好的用力姿势,有利于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1)各就位: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几次深呼吸,轻松地走或跑到起跑器前,屈体,两手撑地,有力腿在前,两脚依次蹬在起跑 器上,后腿跪在地面上;后腿 膝盖和前脚足弓在一条线上,后腿膝盖和前脚足弓之间有10厘米的距离;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并拢,虎口向前,两手约与肩同宽撑于起跑线后,两臂伸直,肩微移超过起跑线;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方半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
(2)预备:听到“预备”口令后,平稳抬起臀部,稍高于肩,身体重心前移,前腿大小腿夹角约为90度,后腿约为120度,后边支撑腿稍抬,臀部和肩平或者稍高于肩,但是后边腿要弯曲,不要伸直,两眼视前方三米处,注意听枪响。
(3)鸣枪:当听到“枪声”时,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用力前后摆动,两腿迅速蹬离起跑器。后腿以膝领先沿着地面迅速向前上方摆出,用前脚掌扒地,同时后腿要把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把身体向前送出。做到起跑时反应快、蹬摆快、第一步落地快。
2、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开始的一个跑段,一般为30米左右,它的任务是尽快加速达到自己的最高速度。
腿蹬离起跑器后,身体处于较大前倾姿势,为了不使身体向前摔倒,继续加速,要积极加快腿与臂的摆动和蹬地动作,保持身体平衡。
跨出第一步时,着地脚由前脚快速过渡到脚趾位置。保持身体前倾。恢复阶段,较低的一条腿与地面保持水平。每步的步长和频率都要增加。20-30米后,躯干逐渐抬起。
3.途中跑
途中跑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最高跑速,起跑后的加速跑结束即 进入途中跑。一个单步由后蹬和前摆,腾空,着地和缓冲几个部分组成。
(1)后蹬和前摆: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的重要的动作阶段。当身体重心移动支撑垂直面时,支撑腿开始积极有力后蹬。支撑腿和摆动腿的协调配合是途中跑技术的关键,正确完成蹬摆技术,对身体上下波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2)腾空:腾空是支撑腿结束后蹬离地面,进入无支撑状态。腾空期是从足尖离地后开始,支撑腿的大腿随着蹬地后的惯性,使膝关节折叠屈曲,同时,还伴随着另一条腿抬大腿的屈髋关节动作,形成前摆姿势。
(3)着地和缓冲:腾空结束后,摆动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有弹性地着地。然后迅速屈膝屈踝缓冲,随着跑动的惯性,摆动腿大小腿折叠,迅速向前摆动并与支撑腿靠拢。
4.终点跑
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个阶段,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终点跑的技术,要求运动员在离终点线15~~20米时,尽力加快两臂摆动速度和力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当运动员离终点线前一步距离时,上体急速前倾,双手后摆,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跑过终点逐渐减速。
四:到运动场实地练习短跑。板书设计:
短跑
1、起跑:各就位、预备、鸣枪
2、起跑后的加速跑,3、途中跑
7.体育游戏与高校田径教学点滴谈 篇七
1.1 大学生兴趣所在
作为高校学生, 其年龄特征注定了其必然会更加愿意积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新奇的活动内容, 而不愿参与其不感兴趣的内容。相应的调查也体现出:高校学生更喜欢群体活动中快乐和谐的氛围。为有效提升高校田径教学质量, 就应不失时机地开展能够满足高校学生心理层面需求的体育游戏, 从而展示“快乐体育”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积极之处。而“体育心理学”理论中也曾提到:在一个人拥有愉悦的情感体验之际, 往往会更加倾向对其从事的活动加以纵深探究。故而要对教学质量加以“高质量完成”, 其首要任务便是对生理、心理等层面的机能状态加以最大程度的积极调节, 而融竞争性、趣味性、群体性、创造性、动态性于一炉的体育游戏则在此方面“当仁不让”。
1.2 体育游戏是田径教学的一部分
由于技术性较强的田径项目易于发生损伤,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不少高校体育教师都以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这一教学办法作为主体内容。尽管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运动损伤事故发生率, 但其教学效率方面却仍然难以获得应有的突破。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这一教学方式为了将技术动作予以细化, 经常会发生反复讲解示范、分解动作的情况, 结果教学双方都会在此方面出现“枯燥无味”之感, 也必然因此而相应兴趣大打折扣——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不高的原因便是如此。而体育游戏因为具备一定的随机性、娱乐性、群体性特征, 可以充分地对学习者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以调动, 以至于其在一系列的“玩”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相应课程学习, 教学双方都不至于过多劳神劳力。游戏课件, 如今的田径教学活动有必要充分需要运用各种形式的体育游戏。
1.3 体育游戏是体育课改的重要趋势
如果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话, 往往必然会违背新课改层面的精神。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被动参与情况下自然不会有心理层面上的快乐;二是教师主导课堂这一体系并未展示出学生主体地位所在, 故而实现全面发展之类一系列“核心问题”都遭到了忽略;三是一旦学生对运动技能、体育理论知识之类课堂所学内容缺乏兴趣, 往往必然会出现“前学后忘”的情况, 以至于“终身体育”意识也因此难以形成。为此, 有必要对体育新课程标准加以认真学习和领会, 对新课改精神中“以生为本”的内容加以践行。
2 高校田径教学中对体育游戏的应用
2.1 注重游戏趣味性
就田径项目层面而言, 其中的教材内容往往没什么意思, 如果教师完全以“技术教学”作为备课重点的话, 学生参与动机自然难以被激发。针对这一状况, 体育教师有必要充分借助于体育游戏对田径教学做出“辅助”, 从教学内容出发, 选择相关于教学内容的游戏, 以此来展示出体育游戏所具备的“趣味性”, 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动机。一系列教学实践也都体现出:在田径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体育游戏内容, 往往能够形成快乐的教学环境, 以此来“生成”课堂教学趣味。如在30 m短跑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便可以采取“黄河-长江”“抓尾巴”之类形式的体育游戏——即以哨音作为指挥来在60 m距离中开展追逐跑练习, 以此来防止教学内容落入枯燥窠臼, 从而在快乐中达成教学目标, 并且有效提升学生本应具备的协作意识。但是在操作活动中还应有效把握好游戏“度”所在, 以免发生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情况。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在体育游戏活动发展到合理时间段后, “拉回”学生注意力于课堂, 将之兴奋状态置于田径技能教学方面, 开展讲解、示范新授环节的活动, 从而对学生学习的田径技能加以进一步巩固, 并给学习其他运动项目埋下伏笔。
2.2 培养团队精神
除个别见习生外, 有“群体性”的体育游戏在很多时候都需要有“全员参与”的特征, 并以此来体现体育合作活动“成功土壤”这一属性, 而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后, 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都是其必须具备的一个核心素质。针对这一情况, 完全可以充分借助于体育游戏来对高校学生的团队精神加以有效的培养——如在教授标枪项目时, 有调查结果总结其中问题在于缺乏出手瞬间时的“鞭打”动作和引枪不直两个主要内容上。而这样的情况又会对高校体育安全管理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为有效地对上述两问题加以解决, 可采取“小组打靶”这一体育游戏方式进行教学, 即将沙坑平整后画出“射击靶”, 将学生划分为3~6人的若干小组, 从10 m距离开始进行类似射击比赛的“标枪打靶”, 总环数落后的小组罚跑400~800 m。随后逐步延长距离至标枪及格线, 并在无法掷出规定距离时进行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标枪技术教学。一方面提升标枪这一项目教学中的趣味性、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对体育游戏所具备的“群体性”加以有效运用, 展示出了大学生应有的“团队精神”。
2.3 培养拼搏精神
体育游戏的另一明显特征在于“竞争性”——这也是日后大学生成为社会工作人员后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在此背景下, “学会竞争”必然会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所在。如在跨栏跑这一项目的教学中, 众所周知该项除了足够的协调性、弹跳力、水平速度之类身体运动素质之外, 更需要具备的是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为了有效地提升跨栏跑这一项目所具备的“教学实效性”, 往往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将体育游戏加以合理穿插使用。第一, 为了对较为常见的“恐栏心理”予以消除, 最大程度上降低已排开的栏架, 可以采取彩色的飘带或者橡皮筋来取代原有的栏架横木, 在课前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障碍跑”之类的游戏化比赛项目, 在首轮游戏过后, 再换回栏架横木重新开展“障碍跑”, 以使得原本存在“恐栏”问题的学生有效地消除消极心理, 并由此提升自信心。在第三轮游戏中则要求不得出现侧绕栏、倒栏之类状况, 并对落后者施以相应的惩罚。游戏结束后再进一步提出相应问题, 使得学生自己体验出跨栏跑所需要的各要素, 并以之作为基础进行相应的示范或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上来就是技术”的形式相比, 高下立判。在此后进一步开展的学练过程中, 为了对技术动作加以相应的巩固, 还可以进一步采取竞赛形式的体育游戏, 各组推荐“代表”开展110 m栏或100 m栏的相应比赛, 并做出相应的奖惩, 在上述活动先后结束后, 教师再进一步对其技术动作做出分析, 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纠正。就整个教学班层面而言, 因为所运用的体育游戏较为恰当, 师生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教学氛围中和谐相处, 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教学效果甚佳。
参考文献
[1]傅美仙.游戏教学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0) :136-137.
8.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互惠合作反馈教学法;体育专业;田径教学
目前,国内外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在探讨和研究教法改革问题,但在体育专业教学中大多术科教学还没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教法的影响和束缚,甚至有些教师仍沿用“喂养式”教学,这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1]应把原来体育术科教学由“讲解–示范–练习”的经验传授式向“明确–协作–启发–引导”科学化方向发展。当今的体育术科教学,不但要重视教师的教法,更应注意学生的学法;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三基”,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通过运用互惠合作反馈教学法的教学实验来改变传统教法,使“教法”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为我国今后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实践与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13、14、级共240名学生作为本研究对象。两个年级分别确定一组为对照班,另一组为对实验班。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询和检索期刊而且在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体育专业数字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全面了解本课题领域的目前现状和前沿动态。
2.教学实验法
对照组利用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法“明确–协作–启发–引导”互惠合作反馈教学法。两班的教学均由同一教师担任,且两班在人数,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顺序个场地器材等方面均保持一致。考核均打乱顺序同时进行,完全采用考教分离的形式。选择六个项目进行教学实验。实验前,对学生进行了各项基础指标水平前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表1)。
由下表可以看出,在实验前,均对5个项目实验进行了各项基础水平前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差异显著的检验,检验结果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性,由于(P>0.05)。
3.数理统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所有数据利用SPSS19.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由图可以看出, 实验后,实验班的技评成绩、达标成绩、理论成绩、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成绩均优于对照班,说明互惠合作反馈教学法比传教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互惠合作反馈教学法实验成绩对照图
(二)研究结果分析
1.两种教法对学生技评成绩的比较分析
“运动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2]运动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动作技能反馈,是指在做出动作之后,或在做动作时所引起的某种能提供该动作的正确性,准确度和适合性的信息情报,假若学生能获得有关动作完成的各种信息,就可以把自己做的动作或动作的结果,与动作的规格标准或目标相比较,并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3]因此可以说,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频繁反馈来促进的。由于学生之间角色互惠,由主体转变为主导,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动作信息反馈的情况下,若长久地进行练习,就会达到心理的饱和状态,以致丧失学习兴趣而终止学习。提高练习效果,通过师生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反馈,可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及时了解自己完成动作的正确与否,这样能够强化正确的部分,使其得到巩固,抑制错误的部分,使其得到纠正,从而加速分化过程,建立相对稳定的、精确的神经联系,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2.教法对学生达标成绩影响的比较分析
运用训练学理论分析,运动成绩的好坏与运动技术呈正相关,同等条件下,一名技术优秀的运动员要比技术差的运动员成绩提高幅度要大一些,这说明学生达标成绩高低,反映了本人掌握技术的优与差。[4]由于角色转变,由受教育者变成了教育者,在练习的过程中,每组的两名同学轮流担当观察者和练习者,两者之间不断交换,当练习者练习时,观察者对他的练习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将练习者的动作与观察者印象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进行对照,然后对练习者的技术动作进行评价,为练习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反馈,所以实验组达标成绩的明显优于对照组。
3.教法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比较分析
(1)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压力和可接受的气氛中学习比在有对抗情绪和恐惧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的更轻松。[5]因此,在教学实验中,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控制者,所以,教师的控制技能、自信心、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掌握,以及教师的每个行为,都影响着师生同学间的关系和气氛。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2)从教学环境分析
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利认为:教学环境“就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班级气氛”。良好的环境因素刺激,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6]因此,教学环境在利用丰富的信息刺激,学生大脑发育、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中,丰富的信息可以得到选择控制,有利于智力发展的信息得以传递,不良的信息刺激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在协作、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也能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丰富良好的刺激,从而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在教学中很好的运用教学环境这一功能,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4.教法对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比较分析
“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是构成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它不是单一的知觉问题,它包含着思考、反应、理解的成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因此也称‘思维知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体育教师、特别是术科教师在教学中所应必备的能力。在传统的术科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太注重发展学生这方面能力,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把技术掌握好可以了,这不能不令人担忧。所以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教法的的又一创新之举。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互惠合作反馈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明确–协作–启发–引导”教学的精神和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特点,这也正符合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2.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教学中,互惠合作反馈教学法比传统教法更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达标、理论知识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互惠合作反馈教学法在体育专业术科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创造及佳的、融洽、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对课堂教学实施合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建议
1. 在运用互惠合作反馈教学法时,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教师要对课堂实施有效的控制,教会学生要善于捕捉信息、及时回输信息,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建议在体育专业教学中推广使用此模式。
2.互惠合作反馈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建议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交叉学科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迎春.多元反馈教学法在高校体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应用[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3,99.
[2] 茆飞霞.互惠合作” 在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2 ( 4 ) .
[3] 刘平.普通高校体育普修课运用莫斯顿互惠分组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7 , 1 ( 17 ).
[4] 岳 君.运用莫斯顿互惠分组模式进行中师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 [J]. 体育科技 ,2000 , 2 (21 ) .
[5] 李迎春.多元反馈教学法 [M].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10, 7:148 .
[6] 石志斌.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功能与运用[J].学校体育学 ,2011,5 (1).
9.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九
1高校进行体育理论教学的意义
1.1体育理论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生理素质是心智的物质基础,健康的身体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体育教育是以增进健康,发展身体,终身受益为目的。体育有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依据,体育课的教学按照教育学的原理,有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个环节,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没有理论体系的教育或没有实践过程的教育都不能视为完整的教育。
10.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十
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体育成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足以及教学方法有所欠缺等方面原因,很多学生因缺乏有效指导而无法发现“快乐体育”的真谛,这使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成为高等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当前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策略等方面,如关注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理念、教育环境、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目标、改革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体制等方面.还有学者针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有研究开始关注教师的积极性应从哪些方面得以提升.但目前没有研究直接指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具体应承担的责任或基于某个经典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高校体育教学给予理论上的指导.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是被广为接受的社会学领域研究行为意图方面理论,自提出以来该理论在各领域的运用证实了其对实际环境中的行为有较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看,高校体育教学行为直接受到高校体育教学意图的影响,而其意图又受到了主体进行体育教育改革的态度与倾向、外界环境给予的压力以及对教学行为的执行能力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来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策略,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1计划行为理论的含义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由Ajzen,Timko和White等人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理性行为理论假设:人们的行为是有理性的,各种行为发生前要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和合理的思考,一系列的理由决定了人们实施行为的动机.该理论针对人的认知系统,阐明了行为信念、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之间的因果关系.它假定人是能够系统利用或加工可获得信息的理性生物体,个体行为完全受到个人的理性和意志的控制,即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AttitudeTowardBehavior)、“主体规范”(SubjectiveNorm)来决定H.为了试图对所有行为都给出相应的解释和预测,计划行为理论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加入“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1)的因素,即个体对自己所拥有的从事某项行为的能力的认知,并认为当感知行为控制达到可以准确反映实际行为控制的程度时,就能够同意图一起被用来预测行为.该理论的框架如图1所示.
2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其学历构成、教学内容、教学工作环境等都与其他教师群体有鞍大的差异.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课程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从行为态度、行为主体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方面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
2.1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态度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口].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动机和态度、教育背景和经历、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馈等因素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1.1教学动机和态度体育教学动机是推动体育教师的行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内在因素,是激励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行动的内驱力.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行为则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它具有使行为以一定强度在活动中保持的特性.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对待体育教学活动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性,同样制约体育教学活动行为的结果.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动机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强度和方向,从而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2.1.2教育背景和教学经历教师的教育培训和教学经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在现在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动作简单的重复和模仿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动作学习也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同时,根据现代心理学对动作技能的研究发现,人的学习技能的过程不仅是技术学习的过程,也是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和积极情感熏陶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师如果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的体育教育培训,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缺乏深人的了解,就难以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而富有体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刚开始接触体育教学教师在课程组织、实施等行为上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2.1.3教学经验总结与反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馈是改进教师教学、增进教师技能、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从经验中不断学习、自我更新、持续成长的关键.体育教师是否在自己的教学课程后以各种形式呈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反思,总结教育经验,交流教学心得,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协商,特别是是否针对教学总结中的一些经验教训而反馈于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直接与其教学的动机和态度相关,也决定着教师能否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2.2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主体规范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主体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些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评教机制、学校管制压力、自我发展压力等因素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决策影响明显.
2.2.1评教机制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是高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确保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情况、认识到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二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实际工作却经常使评教工作成为为评价而评价,把评教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目前,很多高校实行学生对教师的网上评教,评教结果作为教师的~种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因而考虑学生的评教更是成为体育教师工作中新的压力.
2.2.2学校管制压力教师实行的是计划录用、行政任命和调配任用的管理制度,许多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教师职业的“身份制”、“终身制”已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巨大障碍.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是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开设各选项课程,或教师一起上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以往这种管理机制下,教师往往把眼光盯在每年的职称评定上面,从助教到教授只能上、不能下,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和教师的注意力全都在“评”上.而体育教育改革是对未来体育教育的设计或反应,意味着破旧立新,正因为改革具有超前性才使得在工作岗位上已经习惯成自然的体育教师心理受到冲击,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主体规范有较大影响.
2.2.3自我发展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随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发展.广大教师必须克服时间、经济、身体及精力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尽最大努力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高校体育教师相对其他教师而言,面临着社会地位不高、工作不够受重视、进修晋升机会少、有边缘化趋势的困惑,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开始感到自身发展方面的压力.由于大多数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另外由于工作聘任、职称评定和进修机会等在教师之间会引起竞争,也容易引起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
2.3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感知行为控制的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感知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的素质构造、教师的心理品质、学校的激励政策等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感知影响较大.
2.3.1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却并没有随之而提高:他们是否真正把体育教学看作是一门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的专业,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学是否只是一门相对稳定的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否将之提升到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服务,是否将体育教学放到事业的高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高,其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越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越有信心.
2.3.2体育教师的素质构造专业的体育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结构和职业道德是构成大学体育教师素质的三大要素.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较复杂的体力与脑力劳动,为了使教学工作有效进行,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定的智力水平,用以协调以上三大要素.当智力超过某一水平以后(如高校教师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它不再起显著作用,而其他认知因素或人格特征起着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另外,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与实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性. 2.3.3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师应具备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主要有: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兴趣和性格品质.在体育教学中表现为:一是教师的热心和爱心;二是教师富于激情和想象的倾向性.在教学实践中,富有爱心和热心的教师能更好地在课堂内与学生分享喜爱和感情,同时,富有激情、想象力强的教师更热心于自己的学科,能努力地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取得成功,从而也增强教师达到理解教学效果的预期.
2.3.4学校的激励政策学校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通过不断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励他们达到目标的过程.在学校管理中,实行激励政策利用奖惩手段来激励教师,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是有积极影响的.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体育教师搞好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积极性,促使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上等级、上水平,使那些有真才实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与喜爱的优秀体育老师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由此可见,学校的激励机制也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感知行为控制的因素之一。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3改善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对策分析
3.1加强培训,促成体育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态度
体育教师在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只有当体育教师能正确对待体育教学,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因此,应面向体育教师开展系统、有效的教学培训.有针对性地分析体育教师的教育背景与经历,确定其培训需求,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持续有效地开展丰富、系统、弹性灵活的体育教学培训,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动机与态度,适时满足教师教学发展的需求.
3.2改善管理。强化主体规范作用
学校管理应形成以人为本,善待体育教师,激励和约束并存、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的管理体系,承认人的各种需要的合理性并创造条件予以满足,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学校管理的视角应该由工作转向人,教学工作的安排、规章制度的制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更多地考虑体育教师的因素,切实把体育教师放在体育教学的主导位置.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同时,围绕体育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拨出专项经费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奖励制度,为骨干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创造一定的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学术带头人,把体育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作为体育教师队伍设的重点.
3.3正确引导。增强感知行为控制
11.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 滨州市 普通高中 体育课田径项目 教学现状
一、滨州市普通高中体育课田径项目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滨州市普通高中田径课课时量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标准》规定中学田径课每个学期不少于18个课时,占体育课时量的50%,由此可以看出田径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四所学校体育教师调查得知,四所学校中只有一所学校能够达到18个课时,一所的学校达到15课时,还有两所学校不足12个课时。
此外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4所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开设专门的田径理论课,而是通过在外堂教授动作时向学生简单讲解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
(二)滨州市普通高中田径课教学内容的分析
经过调查得知,所有的教师都选择了开展短跑类项目,这是由于短跑类项目易开展,运动后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学生喜欢的人数也比较多。开展跳跃类项目的教师有28人,占到了93.3%;开展中长跑类项目的教师有23人,占到了76.7%。开展竞走类项目的教师有21人,占到了70%,以上四类项目是多数体育教师的选择。开展长跑的教师只占教师总人数的36.7%,这主要因为此类项目比较枯燥,并且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极点,大部分学生比较抵触。开展投掷和跨栏项目的教师分别为12人和8人,这两类类项目主要受场地、技术难度、安全等方面的制约,因此选择这两类项目的教师所占比例较低。
(三)滨州市普通高中田径课教学方法
对滨州市普通高中田径课教学方法的调查发现,目前滨州市普通高中体育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仍旧比较传统化,主要有示范法、讲解法、游戏法、比赛法、分解法等,而对探究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发现式运用的相当少,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13.3%,6.7%和10%。
(四)滨州市普通高中田径课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阳光体育、快乐体育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思想和习惯,与时俱进。经过调查如表1,有53.3%的教师采用的是技能教学模式,只有16.7%的教师采用的是快乐体育模式,有26.7%的教师采用素质发展模式,还有3.4%的老师采用其他的教学模式。由以上数据分析,超过一半的教师还是沿用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贯穿到每个老师和学生的思想中。
(五)滨州市普通高中田径课成绩的考核
成绩考核是来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如何的手段,田径课成绩的考核一般包括三个部分,运动成绩、平时表现、进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对田径课考核不够完善,只以运动成绩的好坏作为田径课考核成绩的教师占63.3%,所占比例最大。有7位教师以运动成绩及平时表现这两部分进行考核,还有1位教师师根本没有考核。
(六)滨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对田径课的态度
经过调查,如表8,只有4.7%的同学非常喜欢田径课,有20.5%的同学喜欢田径课,34.7%的同学对田径课的态度为一般,而40.1%的同学不喜欢田径课。不喜欢上田径课的学生在各项中所占比例最大,有70%的高三学生不喜欢田径课,78%的女生不喜欢田径课,据了解造成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有内容枯燥,教学方法趣味性差,课后感觉不适等原因。
二、建議
(一)转变教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在田径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转换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田径课兴趣,使学生主动投身到田径运动中来,要改变以前以竞技体育为重点的教学理念,要有意识地将教学重点转向传授健身知识、健身技能、健身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上,使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吻合,此外,要增加女性体育教师的数量,保证男女教师比例均衡,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
(二)加强领导监督,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相关领导要重视体育课田径项目的教学,要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课时量严格把关,确保田径课保质保量的完成,还要明确规定将田径课理论教学纳入田径教学中去,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知识,了解田径运动文化,以理论知识指导运动实践,感受田径运动的魅力。
(三)组织课余田径项目比赛。 体育教师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田径比赛,增加一些低难度、趣味性高的田径比赛,吸引学生的运动兴趣,努力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12.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十二
1 当今高校学生田径课程兴趣低下原因探究
1.1 缺乏正确引导、宣传, 学生思想认识不足, 容易被其他新项目吸引注意力
田径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 能够最大强度地调动最多肌肉群参与运动中来, 获得较大的运动量, 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增大练习者的肺活量和心肺机能, 增强血液循环能力及提高肠胃功能, 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锻炼并形成终身坚持的习惯, 则能够大大降低困扰现代人的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为社会减少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降低社会运作成本, 获得更多可支配资金,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田径运动是一项投入最少、高回报的运动项目。但是, 由于学校教师没有从思想上对田径运动本身的诸多优点加以重视, 对学情缺乏分析, 忽视当今学生学习需求及运动偏好的变化, 没有在入学之初就对学生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和宣传, 导致学生思想认识不足, 只看到田径运动课高强度的运动量和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死板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没有及时认识田径运动本身的收益, 容易在选修体育项目时避重就轻, 被其他运动量相对较小、宣传到位、形式、内容完全新颖的新项目吸引, 从而直接导致田径课程选修率迅速降低, 甚至不能保证开班生源数量, 更不用提运动兴趣的培养。
1.2 田径课程设置缺乏活力, 不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兴奋点少, 普遍缺乏坚持力
由于新课改要求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度, 较之前课程的设置而言, 当今体育教育无论就开设科目和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长期的体育意识, 各高校纷纷引进适合本校开展条件和师资情况的新的体育运动项目, 不少高校普遍新增加诸如空手道、跆拳道及舞龙、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等近10多个新科目, 面对如此庞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体系, 学生往往容易被其形式和新鲜度所吸引, 学生的选择余地过大, 选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这样的条件下, 相对内容简单、授课方式较为单一的田径课程劣势不断显现: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来说, 田径课程设置缺乏活力, 教授内容从小学、初中到大学变化不大, 虽然在教授形式和游戏设置上有所创新, 但是由于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 很难出现新意, 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即便对已经选修的学生而言, 能够长期坚持的人数较少, 学生的兴奋点过少, 学生普遍缺乏坚持力, 一般选修一学期即不再练习, 课程学员流失率高。
1.3 缺乏教师激励机制, 教师教授意愿低下, 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兴趣, 满足学生需求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主体, 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于田径课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力, 由于田径教师目前唯一的额外收入即是带学生参加高规格的比赛并且夺得名次, 而竞赛本身对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运动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 普通文理学生难以达到该标准, 很多教师放弃这一想法, 只是按部就班或者生搬硬套教学大纲内容, 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教学或教法上的创新活动, 更没有创新意识。由于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 田径教师的教授意愿普遍较低, 能够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学情研究的教师比例过低, 教课本身也缺乏热情, 课堂氛围过于沉闷, 对于喜爱新鲜事物、天性活泼的高校学生来说, 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不用提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4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机制匮乏, 无法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田径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 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够显现锻炼效果, 由于在当今教育趋利大思潮的影响下, 高校教育陷入急于追求知名度、提高学校综合排名的冒进怪圈中, 文理生的体育课程课时较10年前被大大压缩, 有的学校甚至不足36学时每学年, 教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既要完成国家体质测试所要求的内容, 又要兼顾平时的教课内容, 因此很难安排出较好的教学设计和授课形式, 只有寻求其他补充途径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锻炼兴趣。因此, 田径运动训练的开展不能仅靠课堂教学较短的时间, 必须要有相应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堂的延伸, 从而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和运动量。但是,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机制普遍缺乏, 对于这一项耗时、耗资、耗力但成果比较不明显的活动, 高校管理层并没有投入较多热情, 有的学校甚至连开展的意愿都没有。
能够积极主动建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机制的学校少之又少, 更不用提辅导教师以及资金的投入, 学生多处于自发锻炼状态, 缺乏必要的健身指导和健身知识, 在缺乏田径教师的专业指导与直接带动下, 高校学生更缺乏参与田径运动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 缺乏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较大多数学生参与, 而其他运动项目却可以联合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力量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扩大学生练习基础, 久而久之, 田径运动更失掉了学生基础, 面临着更为尴尬的局面。
2 高校学生田径课程兴趣提高办法探究
2.1 加强科学引导、宣传, 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意识是行动的指导,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改变, 学生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 “宅生活”严重剥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 学生普遍运动量过少。通过近几年的体质测试结果不难看出, 较10年前学生的肺活量和其他5项身体机能都有不同程度地退化, 长期发展将严重影响我国未来劳动力的身体素质。因此, 必须学校职能部门必须加强科学引导和宣传, 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积极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 从而保证选课量和参与人数, 为其他方面的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样本保证。
2.2 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鼓励教研力量加强课程研发, 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教授质量将对课程的教授结果产生直接和长远的影响, 因此, 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从体制上保证相关
教师利益, 鼓励教研力量加强课程研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3 加快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加快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机制建设
课外体育活动很容易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 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田径运动这一低投入、易实现的活动如果利用好课外体育活动这一形式, 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和运动量,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健身知识和技能, 更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 因此, 这是一个多赢的活动。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健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3.体育课田径教案 篇十三
短跑离跑
1、介绍项目。
2、途中跑。
课的任务
1、学习短跑理论知识。
2、初步学习短跑途中跑技术。
3、发展学生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快跑能力。
4、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开始部分
一、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相互问好。
二、宣布本课内容、任务布置见习生课堂要求。
三、慢跑800米
四、徒手操、下肢伸展练习1、正压腿运动。 2、大腿前侧拉伸运动。 3、体前压运动。 4、弓步压腿运动。 5、小腿后侧,腱跟腿拉伸运动。
五、加速跑40米
六、游戏:报数接力。 方法:学生站两排,人数相等,依次报数,排尾报完数后跑到排头,继续进行。
基本部分
一、学习短跑一般知识
1、短跑的特点 短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在大量缺氧情况下完成的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
2、短跑的锻炼价值。 短跑是锻炼身体价值较大的体育手段,经常练习短跑能促进人体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交臂迅速、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改善肌肉物质代谢;提高人体运动器官在缺氧的条件下工作的能力;能发展速度、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3、短跑的比赛项目。 正式比赛项目有100m、200m400m,少年和室内比赛还有60m。
二、学习直道途中跑技术要求。
1、方法和要领。
(1)上体正直稍前倾。
(2)大小臂屈成约90度,以有关节为轴,以肺用力前后摆动。
(3)大腿带动小腿积极向前摆动。
(4)大腿积极下压,前脚掌着地,着地时由前向后下积极“扒地”
(5)后蹬充分有力。
(6)上下肢协调配合。
2、学习和初步掌握途中跑技术。
(1)中速跑60—80m。 要领:动作轻松自然,步隔开阔,躯干姿势,腹部,摆背动作正确。
(2)加速跑60—80m 要领:逐渐和均匀加速,到段落结束前达到较高速度。
(3)“同步并列”中速跑60m 要领:动作轻快,有节奏、放松、协调、体会动作要领。
(4)“同步并列”加速跑60m。 要领:跑成直线。强调摆动腿摆动充分带髋向前。
(5)变速跑 要领:加速跑—最大速度跑—顺惯性放松跑—加速跑—放松慢跑。
结束部分
一、 放松慢跑
二、总结本课情况。
14.体育学校(田径项目)工作汇报 篇十四
工作汇报
多年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区教育局、体育局的文件精神,体育传统项目得到了不断发展,对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学生体质的增强和学校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不仅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而且大大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持续发展,对发展体育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各级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都给予了充分肯定。现把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校体育工作概况: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校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基础,只有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能真正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校把体育工作摆到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纳入学校的发展计划,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一名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主任、总务处主任、体育教研组长/体育教师、年级组长、校医等,保证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2、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创办于1949年,有着悠久的历史,1986年被淮南市体育局授予“淮南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2010年通过淮南市 “标准化学校”验
收。2011年被授予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近几年,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现有14个教学班,教师43人,学生657人;学校配备专职体育教师3人(学历达标率100%),校医1人,体育场馆和器材管理员1人,兼职健康教育教师6人,田径教练员2人。为帮助体育教师和教练员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我们除采取“以老带新”结对子的形式外,还鼓励教师参加在岗培训和开展体育教学研讨,承担市内公开课和裁判工作,每年都组织他们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以充实自己。这样点面的有机结合,不仅调动了全体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推动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3、贯彻教育方针,发扬优良传统,输送优秀人才。
我校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在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学校的师生就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切实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我校的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在各级领导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的体育场地不断完善,器材不断更新、充实,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86年至今,我校先后向本市体校和业余体校输送了曹学珍、陈冠荣、李玉娜、陈晶晶、陶荣海等一大批体育人才。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班子不断更新办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带领全校师生与时俱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我校体育工作的具体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体育氛围。
我校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认真组织师生学习《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并通过校会、级会、家长会以及体育、教育部门的座谈会等形式,在校内外造声势,统一思想,明确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传统项目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奥运会、全运会、市体育节和乡文体节等大型活动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在于运动”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理念。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选苗网络化。
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我校建立和健全体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筹措资金,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到位。我校严格执行上级规定,体育教师与其他科任教师在实行同工同酬的同时,还专门发放每学年体育服装补贴和每月室外工作补贴,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运动队赛前强化训练期间,学校每天专门为队员免费提供汤水、糖水,激励队员刻苦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水平,为校争光,对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师生给予特别奖励!由于体育特长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编班时,学校有意把他们均衡地分配到各班,一方面是考虑班级管理的需要,另外更侧重考虑发挥体育特长生的骨干作用,以便给身边的同学树立一个体育榜样。学校选拔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教练担任运动队教练,坚持每周训练4次,每次1.5小时,寒暑假还专门安排两至三
周的强化训练。
3、点面结合,相互促进。
学校以认真开展“阳光运动、大课间两活动”为基本点,严格按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保证体育课的质量。师生群体活动和运动队业余训练常抓不懈,建立行政值日检查制度。全体老师跟班做课间操,体育老师值操,安排学生干部对各班的课间操进行评比,把评比结果作为文明班的评比内容之一,下午第一节课的科任老师和值班老师负责眼保健操的组织与检查。学校组建了田径训练队、篮球队、踢毽子、跳绳兴趣小组,每学年都举行体育竞赛,旨在全面推动教工积极参加健身活动并以此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增强学校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此基础上我校坚持组织好每年一度的祁集中心学校春季运动会,认真抓好学校运动队组建、训练和参赛工作。
4、场地设施,日臻完善。
我校是一所具有65年历史的学校,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根据实际情况,学校逐年加大投入,同时也得到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来进行硬件建设。为保证体育教学和师生锻炼的需要,近几年来,我校投入资金10多万元用于改造完善各项体育设施。现在,学校拥有:200米田径场1个,标准篮球场1个,乒乓球台2个。除了场地建设以外,我校还按照标准配备体育器材,并逐步加以更新和充实。体育场地与器材不断完善,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把握机遇,力创佳绩。
我校全体领导成员站在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的高度上,率先发展
体育事业,把田径项目做为学校的特色来抓。近年来,在体育工作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013年,我校代表潘集区参加市七运会获小学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在同年的省传统项目学校锦标赛上,获优秀组织奖;2014年,我校运动健儿在淮南市第三十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再次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2014年的省传统项目学校锦标赛上,获男子团体总分第八名,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我校在认真落实国家教育、体育方针,积极开展体育传统项目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有一些不足:如体育教师、教练员的教研能力相对欠缺,档案资料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体育特长生的选拔范围有限,今后,我校将挖掘潜力,引进优秀教师、教练员,努力争取观摩、培训学习机会,提高业务水平,健全体育档案,多管齐下,保持我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争取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祁集中心学校
2015.1.5
祁集中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田径)
工
作
汇
报
15.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十五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高校体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敢于尝试新事物,各种运动项目的教学不断地多样化和娱乐化,诸如高尔夫、爬树等时尚型的运动项目应势而生,成为大学生体育选课的第一选择。田径这一传统的运动项目却门可罗雀,这与田径运动教学枯燥,运动方式比较单一,训练手段乏味等有很大的关系。田径课程改革刻不容缓。由于受这种情况的影响,趣味田径的提出也是适应了当前时代的需要。本文从田径运动的现状进入,通过趣味田径教学可以促进青少年投入到田径运动中来,在快乐的学习状态下学习田径技术,提高田径的运动能力。“趣味田径”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身体素质特点而设计的。趣味田径运动的主要手段是在采用走、跑、跳、投等田径的基本运动形式,在活动形式上与体育游戏有着很多的共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田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快乐的教学氛围。
2、趣味田径的内涵及特点
少儿趣味田径来源于德国经国际田联论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2001年,国际田联工作小组设计了少儿趣味田径比赛。它是针对儿童少年岁的心理特点而设计的一套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的田径活动形式,且有相适配的成套器械。它力图把激情融入娱乐田径运动之中,并以有趣的组织活动和团队比赛项目使孩子们可以在体育场、操场、健身房等任何地方参与短跑、耐力跑、跳跃和投掷等基本活动,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运动技能,比赛的重点是团队成员的努力合作,要求全队所有成员发挥各自的作用,即使在他们参与他们不太喜欢的项目时也必须努力,这种方法有助于避免早期专门化。通过“田径游戏”活动的方式使孩子们在健康、教育、自我成就方面受益。国际田联面向全球推广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在世界范围内,使田径运动成为学校体育中的首位运动项目;二是让儿童们以最有效的方式为他们在未来参与田径运动做好准备;三是广泛传承田径运动文化。趣味田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趣味性、娱乐性、随意性、适应性和竞争性等方面。
3、趣味田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可行性分析
3.1、趣味田径对场地要求不高,可以充分调动同学的参与性
趣味田径教学所需要的场地要求相对较低,只要场地空旷且平坦,就可以开展趣味田径教学。和传统田径教学相比具有很强有优越性。高校中的操场、空场地、大草坪、沥青地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场所。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各个运动单元都有专门的器械,且各种器械都是采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适合于少年使用的软式器械,具有质地柔软、重量轻盈、材料安全环保的特点,并且每个项目都以教学卡片的形式展示给执教者,使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场地和教学要求,因地制宜的安排不同的教学计划。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田径学习的兴趣,从而养成终生锻炼的体育观念。田径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避免传统田径课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趣味性田径教学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田径教学。体育课中引入田径趣味性教学可以使学生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起到以竞技性为主的传统教学相同的效果,寓教于乐,与此同时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2、趣味田径项目具有较强的可观赏性
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无形的加注了对整个项目吸引力的提升。首先,在运动器材设计上,各种运动器材都在满足其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增加了它的观赏性,无论是在各种颜色的搭配还是造型的奇特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孩子们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到它们的身上,观赏者与参与者的积极性瞬间被调动;在运动单元设计上,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各个单元均是走、跑、跳、投这四项身体基础练习的组合形式,学生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使用不同色泽的器材,穿插于各个比赛场地,让人目不暇接;在比赛设置上,都采用团体赛形式,队员之间相互鼓励,不到最后结束,无法预料比赛的结果,让人心悬一线。无论是在比赛还是在练习过程中,队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伙伴之间的呐喊助威、每次任务完成之后的喜悦以及色彩亮丽的器械穿插,这些都增强了整个活动项目的可观赏性,给旁观者及参与者以强大的感官刺激。
3.3、趣味田径在高校中具有较高的普及性
与传统的田径教学相比,趣味田径在高校中的普及性较高,由于对于场地的要求有所降低,高校学生进行趣味田径的随机性不断增加,更适合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运动。由此可见,趣味田径与其它运动项目相比,在高校中的推广更加便利,普及性更高。
4、高校体育中引入趣味田径的措施
4.1、充分利用不同类别的运动场地,进行趣味田径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运动场地开展趣味田径教学。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宽敞的操场上进行障碍接力跑等趣味练习,教师也可以选用学校内废旧的体育设施作为接力跑的障碍物,引导学生顺利地避开这些障碍物完成与自己组员的交换。对于一些场地不大的区域,则可以让学生进行单足跳等练习,充分利用了场地,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我们要根据不同体育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具备创新精神,积极选择趣味田径项目进行教学。
4.2、发现利用丰富的体育器材,开展趣味田径教学
趣味田径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突破传统田径教学的瓶颈,充分发掘田径的趣味性,从而使得体育课堂充满了趣味性。而课程的趣味性需要课程的设计,也需要体育器材的支撑。丰富多样的体育器材,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探索的心理,更好的进行师生互动,完成田径教学工作。传统的田径教学,学生只是机械的进行锻炼,尤其是中长跑的练习,让大部分同学望而却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抵触心理。而趣味田径,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配备各种各样的田径体育器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田径教学中该如何使用丰富的体育器材呢?例如,我们在进行中长跑的练习时,首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设置不同的路线,学生要顺利的完成此次中长跑练习,需要准确地找出自己中长跑的路线,就要根据教师在道路中所示的标志!这些标志可以是一些盆、锤子、球等等。准备标志着这些简单物体就是开展趣味田径教学丰富的体育器材。而我们在准备这些标注之前,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了解他们的喜好,根据他们的喜好准备与之相配的教学道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单位。
4.3、利用丰富的体育游戏,开展趣味田径教学
开展趣味田径教学,离不开体育游戏的支撑。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游戏能较大限度地调动游戏者的运动积极性,培养其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促进游戏者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课中进行游戏。例如,我们进行短跑教学时,首先,我们对短跑项目的特点等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短跑的基本概念及短跑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短跑知识后,我们就要加入体育游戏,我们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的实力相当,随后引导学生进行接力短跑比赛。这一短跑接力比赛一传统的接力比赛相比,添加了许多的游戏元素,保证学生在完成50米的短跑之外,还要过一个独木桥,只有在完成这两项之后才能够将自己手中的小木棒传递给自己的组员。这种训练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且在整个比赛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竞争的残酷性,有利于推动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5、趣味田径开展的难点
高校在开展趣味田径教学时,切勿本末倒置,只将重点放在运动的形式上,而忽视了体育教学最基础的动作,趣味田径教学是辅助田径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在学生对田径运动有一个正确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开展。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随时更改当前的趣味田径教学手法,使其能够给每一位高校生带去体育锻炼的乐趣,进而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
6、结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趣味田径教学,是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可以提高青少年对田径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田径文化的传播,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田径技能。把学生吸引到田径中来。应当积极推广,并深入研究趣味田径运动的规律和教法,努力挖掘趣味田径的功能和价值,以更加灵活、更有趣、更有效的方式使田径运动成为高校里参加人数最多的单项运动。
参考文献
[1]梁庆刚,雷秀红.高校田径运动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搏击(体育论坛),2014(11).
[2]吴昊.浅谈普通高校开设趣味田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252-253.
[3]葛士顺.从趣味田径运动角度探究田径选项课教学对策与改革[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107-109.
[4]孙南,钟宇.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的特点及开展现状[J].青少年体育,2010(1).
【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高校秋季田径运动会闭幕词07-26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分析论文07-13
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06-23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与思考论文08-15
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拉丁舞教学方法研究论文08-23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10-28
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