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阳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12-16

关于海阳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共7篇)

1.关于海阳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政法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县委政法委围绕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专门组织召开了县公、检、法、司分管负责人座谈会,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对*县政法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座谈和综合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撰写了《关于*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政法部门包括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五个单位。全县现有在职政法干警688人,95以上干警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县公安局共有在职民警440人,编制473名,党员民警370人;硕士2人,大学本科139人,大专279人,高中(中专)20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37人,一般干部395人;内设10个科(股)室,8个直属单位,26个派出所。县法院共有干警104人,编制114人,党员干警80人,在读硕士2人,大学本科86人,专科15人,高中(中专)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3人,一般干警72人;内设13个庭局科室,辖3个派出人民法庭。县检察院共有在职干警61人,编制70人,党员干警47人,大学本科41人,在读硕士2人,专科18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9人,副科级17人,一般干部34人;本院内设法13个处局科室。县司法局共有在职在岗人员57人,离岗退养人员工11人,编制77人,党员56人,大学本科18人,专科27人,高中(中专)12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9人,一般干部46人,内设7个科股室,指导管理14个镇司法所、15个法律服务所和2个律师事务所。县委政法委共有在职人员15人,编制12人,大学本科8人,专科7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5人,副科级5人,一般干部4人,内设四个科室。

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政法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大力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广大政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增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平安*县、法治*县建设,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县公安局连续十一年被市公安局评为警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县检察院被省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2003-均被市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被省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县司法局在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排名第三位,在全县万人评议60个执法机关活动中排名第6位,在20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中获二等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抓班子,带队伍。近几年来,全县政法各部门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全县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能够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头脑,着力在理论联系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围绕“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班子目标,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面向全体民警喊响“自我看齐”的口号。县检察院班子成员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班子决策水平和驾驶全局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县政法各部门坚持和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县检察院健全党组议事规则、检察长办公会制度,凡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县司法局党组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对单位政务、财务定期公开。三是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县政法各部门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制定了关于领导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决策和领导行为。县公安局党委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一般双查考核制度》等,按照治警先治长的原则,全面强化班子廉政勤政建设。

2、抓队伍,树形象。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县政法各部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主题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主题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县司法局认真抓好局机关干部、基层司法所干警和公证律师等法律服务者三支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每周三政治学习、周四业务学习计划,实行月考核、季讲评,定期不定期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抽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二是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近几年来,政法各部门鼓励干警接受更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实现科技强警。现公、检、法、司有6人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20有5人通过了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95以上,队伍文化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同时,狠抓岗位练兵,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县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民警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把培养业务尖兵、行业能手列入规划项目,形成制度,落到实处,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争当学习型民警活动,聘请公安院校专家、教授定期为民警上课。县检察院开展了法律文书制作点评和比赛、汇报案件评比、多媒体操作培训等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三是坚持从严治警,健全长效机制。县法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加强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涵盖了人事、组织、教育培训、纪律、监督、目标考核、八小时外管理等各个方面,实行了打卡考核制度,加强了检查督促,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通报,把队伍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县检察院抓住“管理立规章、管理动真格、管理定责任、管理出效益”四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近60项的较科学、适合本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县公安局强化管警措施,以行为规范、规范、装备规范等“三大规范”为主要内容,在基层所队推进《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范》、《公安派出所一日制度》,全面落实“首接、首问、首办”责任制,在全局推开公安部30项便民措施、省厅23条贯彻意见及服务经济建设20项承诺。同时政法各部门还完善了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行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县公安局全面推行警务公开,在全县26个派出所及窗口单位普遍设立了警务公开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县法院聘请了18名人民陪审员,并不定期地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县检察院聘请了9名人民监督员,定期通过简报信息的方式向有关部门报送,全方位接受监督,这些措施使政法部门增强了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进了公正。

3、发挥职能,维护稳定。政法各部门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最重要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的竞争优势,树立“抓发展是硬指标,抓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促进法治*县、平安*县建设,为*县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今年初,我县被省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县”,9个镇被市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镇”。今年我县还全面启动了“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活动。县公安局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主力军作用,敲响公安职能奋进鼓,唱好平安稳定重头戏,坚持严打不放松,加大构建治安防控力度,全力遏制重大犯罪,年八类案件破案率达95.2,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93.3,刑事案件破案率位居徐州市第一名。县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认真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一批社会影响极大的案件得到查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断加强批捕公诉,重点打击暴力犯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力度,全面开展刑事案件的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管监督等,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县法院牢固树立审判为法院第一要务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451件,结案1351件,结案率达88,各项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指标均有较大提高。县司法局巩固完善“大普法”、“大调解”体系,努力提升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水平,各项业务均取得明显成效。

三、存在问题

1、队伍素质还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执法思想不正。少数干警宗旨意识淡薄、方法简单粗暴、公仆意识差,特权思想较重,有的部门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争着办,以罚款代管,使办案单位处于一种创收经济效益的状态,损害了部门良好的形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二是作风不佳。少数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搞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执法不公、不廉,违反程序执法,办案办事环节多、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三是办案质量不高。部分干警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思进取,特别是有的办案人员不认真判断案件事实,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往往出现适用法律错误或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据群众反映有的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粗暴,不允许当事人辨解,甚至与当事人当庭吵架;有的干警靠打、逼、吓、暴力取证和询问及口供,有的干警在八小时之外对“五条禁令”的贯彻时紧时松,有的干警扣押当事人财产物品不认真登记,个别严重的私自留用。

2、警力人员严重不足。县公安局警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共有在职民警4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3.76,远远低于全市万分之7.59的平均水平。警力不足,直接影响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导致基层民警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县检察院现有在职检察官35人,因人员少,干警长期超负荷,特别是业务部门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县司法局也存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缺编严重的问题,基层司法所人员大部分是从乡镇其他岗位上转进人员,业务知识十分生疏,专业人才少,人员年龄老化,45岁以上即将离岗退养人员较多,中层骨干人员少,人员青黄不接。县法院由于近几年来案件数量的上升,办案任务的增加,审判队伍的力量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队伍的执法理念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亟需加强人员,增加审判力量。

3、经费保障不完全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也呈视智能化、集团化,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也往往呈现出智能化的较量,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显的尤为重要。就我县而言,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普遍不足,政法装备与政法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缺口,运转困难。县公安局尤其是刑警、治安以至基层派出所作为一线实战单位,侦查破案昼夜,服务群众全天侯,通信、水电、车修等经费远远超出其他行政机关,办公经费缺口较大,全局120名事业民警工资仍由公安局自筹发放,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县检察院经费保障不完善,物质装备较差,技侦大楼筹建资金缺口大,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备。由于县财政困难,县司法局也存在基层司法所经费保障不到位,基层普法、办公经费难落实,部分基层司法所人员特岗津贴无保障等问题,目前基层司法所运转较为困难。县政法委由于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任务繁重,办公开支较大,办公装备条件较差,经费保障困难。

4、政法队伍流动机制不畅。政法队伍体制上进口不活,出口不畅,存在进人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硬性规定和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提高,在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司法体制带来一定影响,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存在通过招录考试,招进人员但留不住人才现象,县检察院招录13人,已有3人调离,法院招录8人,已有4人调离,县司法局招录4人,现已全部调离。主要原因是法、检、司招录门槛高,进入必须是法律本科生,且还需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才能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另外*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困难、福利待遇难兑现,留不住人才。另外,由于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职级职数有限,人员得到提拔机会少,政法各部门横向交流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干部竞争上岗、轮岗、轮训、交流制度未有效落实,影响干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队伍活力。

5、内部监督力度还不够。县政法各部门都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个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警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得目前我县政法机关内部启动监督程序力度不大,特别是错案责任追究不尽人意。表现在政法机关内部拉不开情面,怕得罪人,处罚力度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办理错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往往只停留在批评、警告或罚款上,缺少严厉措施起不到警示作用,会对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四、强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我县政法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干警政治素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占领政法干警的思想阵地,在广大政法干警中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广大干警知荣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不断提高干警严肃公正执法的自觉性。在组织学习教育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解决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干警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从思想上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接受人民监督,努力提高政法队伍的社会公信度,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使全体政法干警都牢固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自觉地坚持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从优待警,加强对政法部门的保障力度。县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一是要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从优待警”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工资资金的管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优先保证政法部门编制内人员基本工资和各项特岗津贴及时发放,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二是要加大对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办案是执法机关一项基本职能,要逐步增加对政法部门办案经费的投入,对大要案经费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避免出现让办案人员垫支办案经费的现象。三是要大力支持政法部门业务建设。通讯、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是政法部门履行职能必需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要安排资金逐步改善政法部门的装备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四是要加强基层基础。要加大对基层所的办公经费的支持,配齐配强必备的交通工具、通讯办公设备,解决部分所无住房办公的问题。同时,多调配一些有一定基层经验的干警深入一线,促进开展;从多角度关心一线基层所,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保证干警全身心投入。

3、从严治警,加大政法队伍内外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政法队伍的管理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健全纪检、监察、执法督查等内部监督机构,充实监督力量。按照责任到人、相互制约、领导把关的要求,在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和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党的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向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的报告制度。继续聘任一批社会各界政治思想好、素质高的人士任廉政建设监督员,加强对政法干警的监督。大力推行警务、检务、审判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警风评议、院风评议、行风评议制。深化警务、检务、审判、所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保公平。不断增强政法的透明度,使群众对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三是要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把纪律作风整顿作为一项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让干警深刻领会“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严于律己。要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教育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干警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对容易出现腐败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环节,要加大查处力度,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认真核查群众举报的政法干警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和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切实解决少数干警办案效率低下,态度简单粗暴,随便吃请受礼,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树立政法干警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政法部门要营造好学上进的良好学风,不断增强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学文化、学科技的自觉性。要在继续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努力办好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完善专业结构。在培训内容上,按照“要精”和“实用”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各有侧重,以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干警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政法干警的业务素质。加强干警的.学历教育,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努力培养高新术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使广大干警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的内行。通过培训,力争在短期内,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政法业务、懂得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政法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5、加强对政法的组织领导,保证政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政法部门和干警依法履行职责,千方百计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着力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对公安局33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和公开招警尽快补齐,对法院10名、检察院9名和司法局9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公务员招考尽快补齐,将全县800名保安队伍工资纳入县、镇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法部门人员横向交流制度,健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人员轮岗、轮训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调动广大干警积极性,要认真落实政法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逐步改善政法队伍的通讯装备、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条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决维护政法干警的合法权益,及时研究解决政法队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一线干警的积极性,逐步改善政法干警的条件和生活条件,使政法部门各项得到及时、正常、有序地运转。

《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8dG

理念主题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县司法局认真抓好局机关干部、基层司法所干警和公证律师等法律服务者三支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每周三政治学习、周四业务学习计划,实行月考核、季讲评,定期不定期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抽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二是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近几年来,政法各部门鼓励干警接受更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实现科技强警。现公、检、法、司有6人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2005年有5人通过了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95以上,队伍文化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同时,狠抓岗位练兵,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县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民警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把培养业务尖兵、行业能手列入规划项目,形成制度,落到实处,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争当学习型民警活动,聘请公安院校专家、教授定期为民警上课。县检察院开展了法律文书制作点评和比赛、汇报案件评比、多媒体操作培训等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三是坚持从严治警,健全长效机制。县法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加强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涵盖了人事、组织、教育培训、纪律、监督、目标考核、八小时外管理等各个方面,实行了打卡考核制度,加强了检查督促,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通报,把队伍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县检察院抓住“管理立规章、管理动真格、管理定责任、管理出效益”四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近60项的较科学、适合本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县公安局强化管警措施,以行为规范、规范、装备规范等“三大规范”为主要内容,在基层所队推进《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范》、《公安派出所一日制度》,全面落实“首接、首问、首办”责任制,在全局推开公安部30项便民措施、省厅23条贯彻意见及服务经济建设20项承诺。同时政法各部门还完善了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行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县公安局全面推行警务公开,在全县26个派出所及窗口单位普遍设立了警务公开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县法院聘请了18名人民陪审员,并不定期地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县检察院聘请了9名人民监督员,定期通过简报信息的方式向有关部门报送,全方位接受监督,这些措施使政法部门增强了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进了公正。

3、发挥职能,维护稳定。政法各部门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最重要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的竞争优势,树立“抓发展是硬指标,抓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促进法治*县、平安*县建设,为*县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今年初,我县被省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县”,9个镇被市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镇”。今年我县还全面启动了“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活动。县公安局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主力军作用,敲响公安职能奋进鼓,唱好平安稳定重头戏,坚持严打不放松,加大构建治安防控力度,全力遏制重大犯罪,2005年八类案件破案率达95.2,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93.3,刑事案件破案率位居徐州市第一名。县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认真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一批社会影响极大的案件得到查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断加强批捕公诉,重点打击暴力犯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力度,全面开展刑事案件的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管监督等,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县法院牢固树立审判为法院第一要务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451件,结案1351件,结案率达88,各项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指标均有较大提高。县司法局巩固完善“大普法”、“大调解”体系,努力提升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水平,各项业务均取得明显成效。

三、存在问题

1、队伍素质还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执法思想不正。少数干警宗旨意识淡薄、方法简单粗暴、公仆意识差,特权思想较重,有的部门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争着办,以罚款代管,使办案单位处于一种创收经济效益的状态,损害了部门良好的形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二是作风不佳。少数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搞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执法不公、不廉,违反程序执法,办案办事环节多、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三是办案质量不高。部分干警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思进取,特别是有的办案人员不认真判断案件事实,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往往出现适用法律错误或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据群众反映有的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粗暴,不允许当事人辨解,甚至与当事人当庭吵架;有的干警靠打、逼、吓、暴力取证和询问及口供,有的干警在八小时之外对“五条禁令”的贯彻时紧时松,有的干警扣押当事人财产物品不认真登记,个别严重的私自留用。

2、警力人员严重不足。县公安局警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共有在职民警4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3.76,远远低于全市万分之7.59的平均水平。警力不足,直接影响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导致基层民警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县检察院现有在职检察官35人,因人员少,干警长期超负荷,特别是业务部门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县司法局也存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缺编严重的问题,基层司法所人员大部分是从乡镇其他岗位上转进人员,业务知识十分生疏,专业人才少,人员年龄老化,45岁以上即将离岗退养人员较多,中层骨干人员少,人员青黄不接。县法院由于近几年来案件数量的上升,办案任务的增加,审判队伍的力量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队伍的执法理念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亟需加强人员,增加审判力量。

3、经费保障不完全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也呈视智能化、集团化,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也往往呈现出智能化的较量,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显的尤为重要。就我县而言,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普遍不足,政法装备与政法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缺口,运转困难。县公安局尤其是刑警、治安以至基层派出所作为一线实战单位,侦查破案昼夜,服务群众全天侯,通信、水电、车修等经费远远超出其他行政机关,办公经费缺口较大,全局120名事业民警工资仍由公安局自筹发放,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县检察院经费保障不完善,物质装备较差,技侦大楼筹建资金缺口大,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备。由于县财政困难,县司法局也存在基层司法所经费保障不到位,基层普法、办公经费难落实,部分基层司法所人员特岗津贴无保障等问题,目前基层司法所运转较为困难。县政法委由于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任务繁重,办公开支较大,办公装备条件较差,经费保障困难。

4、政法队伍流动机制不畅。政法队伍体制上进口不活,出口不畅,存在进人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硬性规定和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提高,在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司法体制带来一定影响,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存在通过招录考试,招进人员但留不住人才现象,县检察院招录13人,已有3人调离,法院招录8人,已有4人调离,县司法局招录4人,现已全部调离。主要原因是法、检、司招录门槛高,进入必须是法律本科生,且还需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才能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另外*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困难、福利待遇难兑现,留不住人才。另外,由于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职级职数有限,人员得到提拔机会少,政法各部门横向交流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干部竞争上岗、轮岗、轮训、交流制度未有效落实,影响干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队伍活力。

5、内部监督力度还不够。县政法各部门都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个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警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得目前我县政法机关内部启动监督程序力度不大,特别是错案责任追究不尽人意。表现在政法机关内部拉不开情面,怕得罪人,处罚力度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办理错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往往只停留在批评、警告或罚款上,缺少严厉措施起不到警示作用,会对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四、强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我县政法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干警政治素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占领政法干警的思想阵地,在广大政法干警中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广大干警知荣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不断提高干警严肃公正执法的自觉性。在组织学习教育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解决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干警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从思想上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接受人民监督,努力提高政法队伍的社会公信度,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使全体政法干警都牢固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自觉地坚持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从优待警,加强对政法部门的保障力度。县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一是要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从优待警”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工资资金的管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优先保证政法部门编制内人员基本工资和各项特岗津贴及时发放,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二是要加大对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办案是执法机关一项基本职能,要逐步增加对政法部门办案经费的投入,对大要案经费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避免出现让办案人员垫支办案经费的现象。三是要大力支持政法部门业务建设。通讯、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是政法部门履行职能必需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要安排资金逐步改善政法部门的装备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四是要加强基层基础。要加大对基层所的办公经费的支持,配齐配强必备的交通工具、通讯办公设备,解决部分所无住房办公的问题。同时,多调配一些有一定基层经验的干警深入一线,促进开展;从多角度关心一线基层所,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保证干警全身心投入。

3、从严治警,加大政法队伍内外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政法队伍的管理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健全纪检、监察、执法督查等内部监督机构,充实监督力量。按照责任到人、相互制约、领导把关的要求,在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和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党的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向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的报告制度。继续聘任一批社会各界政治思想好、素质高的人士任廉政建设监督员,加强对政法干警的监督。大力推行警务、检务、审判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警风评议、院风评议、行风评议制。深化警务、检务、审判、所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保公平。不断增强政法的透明度,使群众对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三是要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把纪律作风整顿作为一项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让干警深刻领会“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严于律己。要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教育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干警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对容易出现腐败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环节,要加大查处力度,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认真核查群众举报的政法干警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和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切实解决少数干警办案效率低下,态度简单粗暴,随便吃请受礼,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树立政法干警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政法部门要营造好学上进的良好学风,不断增强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学文化、学科技的自觉性。要在继续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努力办好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完善专业结构。在培训内容上,按照“要精”和“实用”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各有侧重,以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干警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政法干警的业务素质。加强干警的学历教育,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努力培养高新术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使广大干警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的内行。通过培训,力争在短期内,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政法业务、懂得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政法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5、加强对政法的组织领导,保证政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政法部门和干警依法履行职责,千方百计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着力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对公安局33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和公开招警尽快补齐,对法院10名、检察院9名和司法局9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公务员招考尽快补齐,将全县800名保安队伍工资纳入县、镇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法部门人员横向交流制度,健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人员轮岗、轮训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调动广大干警积极性,要认真落实政法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逐步改善政法队伍的通讯装备、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条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决维护政法干警的合法权益,及时研究解决政法队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一线干警的积极性,逐步改善政法干警的条件和生活条件,使政法部门各项得到及时、正常、有序地运转。

《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8dG

2.关于海阳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一、衡阳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用现状

1. 被调查企业总体概况。

衡阳市是老工业基地, 工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基础雄厚。本次被调查的企业涵盖钢铁冶炼、管材深加工、输变电制造、有色冶炼及精深加工、汽车及零配件、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等六大重点产业, 企业包括华菱管线、水口山、特变电工、中钢衡重、建滔化工、湘衡盐矿、风顺车桥、亚新科、泰豪汽车、合力叉车、天雁机械、燕京啤酒、紫光古汉等大中型企业和其他中小型企业, 还包括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等金融企业。从企业性质来看, 国有企业36家, 占样本总数的35%;集体企业4家, 占样本总数的4%;外商投资企业6家, 占样本总数的6%;私营企业56家, 占样本总数的55%。从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来看, 工业企业70家, 占样本总数的68%;建筑企业4家, 占样本总数的4%;商业企业6家, 占样本总数的6%;服务企业18家, 占样本总数的18%;金融企业4家, 占样本总数的4%。从企业行业属性来看, 制造业58家, 占样本总数的56%;建筑行业8家, 占样本总数的8%;公用事业6家, 占样本总数的6%;采矿业6家, 占样本总数的6%;能源类企业4家, 占样本总数的4%;化工行业4家, 占样本总数的4%;零售业4家, 占样本总数的4%;通讯行业4家, 占样本总数的4%;交通运输业2家, 占样本总数的2%;金融业2家, 占样本总数的2%;物流业2家, 占样本总数的2%;图书出版业2家, 占样本总数的2%。

2. 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情况。

衡阳市的大部分企业都设置了内部控制机构, 如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华菱管线) 设置管理创新部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 并由管理创新部和审计部对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南岳油泵油嘴有限责任公司 (亚新科) 于1999年成立内部控制管理部, 承担企业管理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两种职能;衡阳市建滔化工有限公司 (建滔化工) 虽没有专设内部审计机构, 但集团公司总部设有财务部和审计部, 每年对所属的六十多家二级企业轮流进行审计。在金融类企业方面, 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为总行一级法人 (下设内部控制合规部、审计局) ———省级分行 (下设内部控制合规处) ———市级分行 (下设内部控制合规办) ———支行 (有专人抓内部控制工作) , 整个系统内部控制部门实行垂直一体化管理, 层层对上级负责。

3.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

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 发现衡阳市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比较健全, 如在我们走访调研的企业中, 只有2%的企业未建立职务分离制度, 只有2%的企业未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和会计控制系统, 只有4%的企业未建立预算制度、财产保全制度及内部控制报告制度。调研组还了解到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有一个整体框架, 如亚新科以财务控制为主引进COSO内部控制理念。华菱管线管理创新部制定整体内部控制制度, 各部门再根据总体要求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细化, 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建滔化工每个部门的职责都很清晰, 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内部审计机构定时进行内部审计。

4.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通过调研, 调研组从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这三个方面对衡阳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 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两者的执行情况相对理想, 执行情况较好和很好的企业在这两方面均达到70%以上, 但是仍有4%的企业未建立会计核算制度。相比之下, 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还不尽如人意, 虽然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和较好的企业超过50%, 但是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企业却达到31%。

5. 内部控制制度目标的实现情况。

样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目标的实现总体情况如下:70%的企业完全实现或基本实现了内部控制的各个目标, 其中, 完全实现或者已达到80%以上目标的方面有保护资产安全与完整、防止舞弊和错误发生、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与完整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升道德品质。但分别还有24%和22%的企业未实现维护经营安全和防范企业风险的目标。此外, 有18%的企业未实现保证经营效率和效果的目标、15%的企业未实现保证经营信息可靠性与完整性的目标。这说明衡阳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还不够理想, 各类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执行以及机构和人员的设置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只有尽快缩小差距, 才能更好地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6. 内部控制方法应用效果情况。

通过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 发现在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控制系统、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以及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八个方面的应用效果较好, 经评分获得很好或者较好等级的企业达到60%以上, 只有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这一指标未达到60%, 但反映为很好和较好的企业也达到5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有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全控制这四个方面, 在这些方面应用效果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企业达70%以上。但是, 也有27%的受访企业未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控制体系, 这说明衡阳市企业在电子信息技术控制方面存在缺陷, 有待改进。

7. 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建立情况。

许多企业都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将绩效指标与员工薪酬挂钩, 取得了较好的激励效果。例如华菱管线设置一套财务指标, 构建评分体系, 每月都进行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每月工资、评先和淘汰的依据, 工资薪酬的40%与学历、职称挂钩, 60%看表现。又如亚新科在财务考核方面, 公司总部规定一个工资总额, 各部门按计件工资分配, 列入成本, 不从净利润中提取奖金和福利基金。在金融企业方面, 工商银行衡阳支行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比较科学, 分别按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进行考核。还有一些银行根据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二、衡阳地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 衡阳地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展不平衡。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虽然衡阳地区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很不平衡。从企业性质来看, 外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 应用效果较好, 如亚新科以财务控制为主引进COSO内部控制框架;国有大型控股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优于民营企业, 如华菱管线由管理创新部从整体上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各部门再根据企业总体要求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细化, 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特变电工、中钢衡重、水口山、建滔化工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 内部职能部门的职责都很清晰, 并在集团公司总部的领导下实施内部审计。其他中小企业大部分属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多数不健全, 有4%的企业未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和会计控制系统;4%的企业未建立预算制度、财产保全制度及内部报告制度;31%的企业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2. 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健全, 但执行效果整体欠佳。

调查组分析了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效果欠佳的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是: (1) 基层员工控制意识淡薄, 控制方法不够科学; (2) 企业内部各部门利益未协调好, 往往因冲突和矛盾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3) 企业文化做得不是很到位; (4) 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

3. 预算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是所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

调查结果表明:在预算控制方面执行很好的企业仅占25%, 27%的企业认为自己执行一般, 6%的企业认为自己执行较差, 27%的企业未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控制体系, 20%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较弱等, 这说明衡阳市企业在电子信息技术控制方面比较欠缺, 有待提高。

4. 高管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 有些企业高层领导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缺乏应有认识, 以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还有些企业的领导层眼光短浅, 单纯从成本方面考虑问题, 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会增加企业的开支、增加经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甚至有个别企业领导认为过严的内部控制会阻碍经营活动的开展。

5. 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未能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职能。就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看, 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建立了与财务同级别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部分企业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 但其隶属于财务部门或纪委, 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难以发挥监管作用, 甚至有些企业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6. 企业的风险控制不到位。

在调查中发现, 金融业、建筑行业风险控制相对较好, 采矿业多数企业未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控制效果较差。外汇风险是有外汇业务企业必须随时关注和承担的一项风险。衡钢集团和建滔化工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汇损失较大。由此他们认识到, 外汇风险的诸多因素及其变动企业虽然很难掌控, 但及时掌握外汇信息, 可以避免或减少风险, 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7.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 衡阳地区企业的会计人员学历、职称层次总体水平偏低。从会计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来看, 在被调查企业的会计人员中, 本科以下学历的占71%, 本科学历的只占29%, 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2%。从会计岗位从业人员职称结构来看, 具有高级会计师以上的占总人数的4%, 会计师职称的占总人数的32%, 助理会计师及以下的占64%, 总体专业素质偏低。

三、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建议

1.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 提高各级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首先, 政府部门应负责组织对衡阳地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公司高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是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好的关键, 如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重视内部控制, 会对企业所有员工产生示范效应, 带动员工认真执行既定的控制制度和规章;相反, 如果高层管理人员不关注内部控制, 即使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失效。其次, 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组织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 明确各自岗位的内部控制要求, 并加强各岗位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尽量减少各控制主体与受控制对象之间的摩擦, 当每一个岗位的成员都达到各自的内部控制目标时, 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就会实现。

2. 健全内部控制机构, 建立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应该设置健全的内部控制机构, 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还需要对内部各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控制职能和管理权限进行合理划分。同时, 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该系统, 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 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是说, 企业应按控制系统的功能识别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在此基础上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 使他们能够顺利履行职责。

3. 实行全面预算控制,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1) 下达各项指标并确定各自的责任。 (2)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授权及监控。 (3)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分析与调整, 对未完成预算的, 分析其原因, 并采取改进的措施。 (4) 强化对预算执行业绩的考核, 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对预算执行情况差的单位进行处罚, 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与有效性。 (5) 加强预算控制。在我们走访的企业中, 衡钢的预算控制就做得较好, 在衡钢, 大到生产设备, 小到办公用品都有一套严格的预算控制。对于超过预算的采购, 除要说明原因、经过严格的调查审批外, 还要纳入部门的绩效考核, 对经常超过预算的部门, 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4. 找准关键控制点, 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受到效益—成本原则的制约, 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 抓住关键的控制点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的核心所在。关键控制点是指业务流程和单位经济活动中那些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首先, 收集与风险相关的信息, 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 确定企业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 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其次,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 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最后, 根据风险水平相应调整公司经营策略, 将风险纳入可控范围。

5. 强化内外部监督, 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日常监督是指公司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公司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结合起来, 将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 将事前、事中与事后审计结合起来, 形成合力,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体系。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力量, 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缺失是造成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此, 首先, 企业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 使之对企业内部控制发挥监督作用。其次, 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 借用外部审计力量, 聘请注册会计师开展独立审计, 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 规范企业会计核算, 强化会计控制。最后, 发挥政府在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引导作用, 财政、税收、工商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增强威慑力。政府各职能部门合理分工, 相互协调, 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

6. 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种新兴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目前这种方法在一些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及欧盟的多数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种新趋势。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企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以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业务流程和控制成效;由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进行;全员参与;用系统化的方法开展评价活动。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助于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那些容易发生错弊的关键环节, 从而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使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评价和贡献合理化建议活动, 从而都受到“过程教育”, 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使内部控制的精神渗透到更为广泛的管理活动中, 内部控制环境得以改善, 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促使企业各级人员重视内部控制, 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促使企业强化法人治理结构, 促进管理制度完善, 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环。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 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 给予奖励;对于无视或逾越控制的人员, 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 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7.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 强化会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使他们规范会计核算, 有效地进行会计控制。 (2) 鼓励会计人员提升自己的学历档次, 提高综合素质。 (3) 激励会计人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 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运用水平, 使其熟练地掌握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知识, 防范计算机系统风险。 (5)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会计人员敬业爱岗精神, 使之在工作中形成自我控制、自检自律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

摘要:目前我国理论界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较多, 而研究某一地域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的较少;实际工作中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多, 但发挥作用好的并不多。本文根据对衡阳市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的调查, 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Hao-Zhi Yan, Ruey-Fen Liou.Selee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genes for 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 assays in the oomycete Plant Pathogen PhytoPhthora Parasitiea.Fungal Genetics&Biology, 2006;6

[2].李享.美国内部控制实证研究:回顾与启示.审计研究, 2009;1

[3].Reilly David.Cheekson Internal Controlspayoff.Wallstreet Joumal, 2006;5

[4].Amy Bomis.Learning to Love sarbanes-oxley.Business week, 2005;11

3.关于海阳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1.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支持推动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设立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006年专项资金规模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2006~2010年5年累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建设,突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概括省级专项资金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 据统计,5年间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46亿元,县(市、区)投入专项资金10.77亿元,乡镇投入4.09亿元,加上省级投入,各级专项投入总计达到25.3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占35.5%,市(州)级财政投入占5.8%,县级财政投入占42.5%,乡级财政投入占16.2%。

1.2有效捆绑了各类资金项目和集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专项资金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在省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下,按照资金项目投入渠道不改、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农村泥草房、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商贸网点、市场流通、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在整合项目的基础上,在全省进一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机制,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创新建立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同时,积极发挥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5年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227.06亿元,其中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43亿元,占20.4%;各级各部门单位帮扶投入14.74亿元,占6.5%;发动社会能人和有关团体、企业捐助投入3.9亿元,占1.7%;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占22.7%;农民自主投入94.12億元,占41.5%。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5.23,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3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和村屯改造 5年时间,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了试点阶段“百镇千村”和深入实施阶段1000个示范村建设,支持农村道路、饮水、桥涵、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1538个,支持农村文化广场、村部、卫生所、有线电视等社会事业项目609个,支持农村院墙、边沟、垃圾处理等环境改造项目437个,支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424个,支持改造农村泥草房50110户。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1.4强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化 全省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和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5年时间,利用省级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2220万元,地方配套3280万元。开展并完成了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的自然概况、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数据普查,支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和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1.5支持启动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信心 5年时间,在省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2009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实施3年已完成培训任务6000名。还支持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5期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进一步拓宽了新农村建设思路。

2.当前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使用面临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省级设立的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尽管发挥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已经出现了总体规模少、支持力度弱化、拉动带动作用下降的新问题。具体表现在:

2.1建设成本快速攀升,极大地削弱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调查中发现,农村各项建设上已经出现3个大幅度上涨:一是建筑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长岭县前七号镇大三号村现行农村建筑材料价格与2007年比较,水泥售价480元/吨,涨幅90%;红砖0.4元/块,涨幅130%;钢材3600元/吨,涨幅34%;木材2300元/立方米,涨幅187.5%;河沙70元/立方米,涨幅100%。地砖、油漆、房瓦、玻璃等价格均有大幅上涨,总体上农村建筑材料价格上涨1倍左右。二是人工费和机械租用费大幅度上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农村力工雇工费由2007年的60元/人·天,上涨到目前的100元/人·天,涨幅67%;木瓦工雇工费由2007年的100元/人·天,上涨到目前的200元/人·天,涨幅100%。无论是力工还是木瓦工,雇佣单位中午还要负责1顿午餐。钩机租用费用由2007年1000元/台.班,涨到目前的2000元/台·班,涨幅100%;推土机租用费用由2007年800元/台·班,涨到现在的2000元/台·班,涨幅150%。三是工程造价大幅度上涨。农安县开安镇柳树洼村修建4.5米宽水泥路工程造价由2007年35万元/公里,涨到目前52万元/公里,涨幅49%;修建砖道工程造价由2007年11万元/公里,涨到目前21万元/公里,涨幅91%;辉南县楼街乡板石河村修围墙由2007年250元/米,涨到目前480元/米,涨幅92%;修边沟由2007年65元/米,涨到目前120元/米,涨幅85%。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工机械费用、工程造价成本大幅度上涨,目前全省设立的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只能起到2007年的1亿元资金的支持作用,支持作用削减50%。

2.2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数量增多,单位专项资金支持额度明显减少 2007年省级新农村建设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50个试点镇、200个试点村,平均每村每年支持规模50万元。2010年全省启动1000个示范村,平均每村每年支持规模20万元,资金额度下降60%。村干部普遍反映:省里给的资金少,每年建设一个项目都不够用,希望省里能像2007年那样多给一些专项资金支持。

2.3示范村建设内容增多、标准提高、投入增大,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拉动带动效应逐步减弱 2010年全省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制定了建设指导标准,对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整治、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基层组织7个方面37个重要建设内容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新农村建设已由过去路、水、电、气、房等基础建设转到全面发展、基础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提高上来,一般1个2000左右人口的中等村,新农村建设由过去投资500万~10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万元以上,有的建设投资更多。调查中了解到:长岭县前七号镇大三号村前几年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房屋改造投入达1200万元,今后尚有道路、打井、排水沟、围墙、休闲广场、蔬菜大棚等项目建设投入1500万元需要筹措;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目前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913万元,今后还要建蔬菜大棚900栋和15栋楼的农民新村,尚需大量资金投入;辉南县楼街乡板石河村现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万元,尚有12公里边沟、12公里围墙、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清洁能源、房屋改造等资金投入1200万元需要筹措;今年,长春市绿园区增加垃圾处理一项就投入了2000多万元,为24个行政村购置10台钩车、200辆手推车,修建11个垃圾中转站,安放22个移动垃圾箱,实现了垃圾户集、村转运、区统一处理。由于示范村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所需建设资金也不断增大,因此,省里每年投给村里20万元的专项资金,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其拉动带动效应明显减弱。

2.4加快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势在必行,资金严重短缺成为制约瓶颈 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参观了东丰县横道河子镇合力村秸秆气化站,大家一致认为大型秸秆气化站具有投资合理、使用方便、清洁环保、易于推广的特点,“一家点火、百家做饭”,是农村清洁能源推广的主要模式,也是实现农村环境整洁的关键。会后,各地纷纷要求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2010年和2011年省里拿出一部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建设了26个大型秸秆气化站,一方面由于建设点少,无法满足示范村纷纷建设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成本增加,建一个可带动300户的大型秸秆气化站由原来投入120万元增加到180万元,资金筹措的难度增大。全省9306个行政村每年都在建设1000个示范村,如果没有专项资金用于大型秸稈气化站建设,就很难加快推广这一清洁能源生产模式,农村环境整治也无法实现突破。

3.关于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的建议

虽然2007年以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保持在2亿元,但鉴于目前建筑原材料涨价、人工费机械费增加、工程成本大幅提高,加之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建设内容丰富、标准提高,全省亟待大规模推广大型秸秆气化站这一清洁能源等实际情况,就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3.1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文件精神,主要是:“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专项资金制度。省、市、县三级政府要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专项资金”。建议省政府成立由省农业、财政部门组成的专门督查组,对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设立情况、投入使用情况、发挥效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吉发〔2009〕29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确保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有投入、有规模、有带动作用。

3.2逐年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 建议2012年省政府在保持原有2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再增加6000万元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重点扶持50个示范村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每个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扶持120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6亿元。2013年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再增加2000万元,总量达到8000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8亿元。2014年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再增加2000万元,总量达到1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3亿元。

4.关于海阳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为新一年的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2009年12月24日,灵台县人民法院先后召开党组会议、中层干部会议和全体干警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总结、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法院工作。

一、学习讨论会议精神情况

我们深入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孟建柱同志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组织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一致认为:***同志提出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是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王胜俊院长在回顾总结今年工作和深刻分析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要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发展,着力抓好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始终坚持狠抓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始终坚持深化司法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始终坚持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切实打牢法院工作基础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是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着力点。几位领导的讲话体现了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思想性、政策性、针对性都很强,对于做好人民法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灵台法院工作实际,院党组提出了四项具体贯彻落实措施:

(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主动融入灵台发展大局,自觉服从服务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灵台为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做好各项审判工作。通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认真把握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使法院工作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不断得到推进。深入开展以便民诉讼为主要内容的便捷立案、送法进社区,方便群众诉讼;大力实施司法救助,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实行诉讼费缓、减、免,为弱势群体提供司法保护;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化解矛盾纠纷。加强调解工作,建立覆盖诉讼全过程的调解工作机制,妥善调处重大、群体性纠纷,减少和化解信访矛盾,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三)提高案件质量,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完善审判规范管理制度,把执法质量监督细化到每一件个案之中。主动接受外部监督,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机制,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听庭,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不断健全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工作机制,确保审判质效实现新的提升。

(四)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法院队伍司法廉洁。

严格遵守中央、省市县委关于严明纪律,尤其是严守政治纪律的规定,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保持政治上坚定性。要认真遵守“五个严禁”,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对违反禁令的,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要认真遵守审判纪律,不得乱收诉讼费、滥用强制措施,进一步规范审判执行工作。强化“一岗双责”,完善各项廉政建设制度,坚持行之有效的警示提醒制度、诫勉督导制度、廉政谈话制度,建立长效的廉政机制。

二、今年的工作打算

2010年,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按照县委和上级法院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始终贯彻“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司法”三项重点工作,科学谋划2010年主要工作,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的新突破。

(一)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强化审判职能作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践行这一工作主题,就必须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努力为改革发展稳定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司法保障。要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把握好宽严的重点和幅度,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扰乱社会治安、侵害群众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惩处贪污贿赂犯罪活动,加大扫黑除恶、反腐倡廉的力度。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依法加大从宽处理的力度,充分体现刑罚轻缓化和刑罚人道主义。加强对刑事受害人救助、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要关注民生,审理好涉及民生的各类案件。针对当前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要结合灵台实际,依法妥善审理民

间借贷、损害赔偿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等方面的案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妥善审理涉农案件,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法律服务。要继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对拒不执行已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要坚决打击,特别是对国家公职人员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要重拳出击,毫不留情。要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为县域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二)狠抓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司法能力。要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党的建设和法院队伍建设,以党的建设带动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促进审判执行工作,为法院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提供有力的组织、政治保障。要抓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抓廉政,促进司法廉洁公正;抓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使人民法院和法官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定不移地落实“五个严禁”,使亲民、爱民、为民成为法官的自觉行动,使每一个案件、每一份司法判决彰显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深化法院改革,继续推进制度创新。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按照《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的要求,在深化改革上取得突破和进展。要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依法公开案件立案、庭审、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内容,并通过发布新闻、裁判文书上网、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法院庭审和审判委员会会议等措施,做到阳光司法、透明公开;要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监督审判活动、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要改革执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执行快速反应、分权制约、财产调查与管理、执行规避处置、暴力抗法应对、委托评估拍卖、执行差错分析与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彻底解决“执行难”;要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审判、执行、信访等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要继续抓好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试点改革工作,以改革促效率,以改革保公正。

(四)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要把法院工作置于县委的绝对领导之下,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监督、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重点工作、重大问题、重要案件要及时向县委、人大请示汇报,与政府、政协沟通协调。要认真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的办理工作,主动纠正和解决法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5.关于加强政法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五

政法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政法干警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政法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政法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必将对政法队伍的长远建设,政法干警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现状及特点

从我区实际情况看,近年来,政法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法机关初步确立了政法文化理念,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善,政法机关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政法机关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在加深。政法机关在发展中已经充分认识到,政法文化是政法机关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政法机关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政法机关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政法机关整体素质的需要。因此,政法机关都从自身实际出发,确立了“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的理念,如公安局开展了定期组织干警集中培训活动,检察院面向全国开展了楹联征集活动,法院开展了读书活动,司法局开展了“读经典 写心得”主题活动等,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二)政法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增加。政法机关都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机关文化,如:公安局经常性地开展篮球比赛、岗位练

1兵大比武等文化活动;检察院在每年的“七〃一”、“十〃一” 之前都组织乒乓球比赛、篮球赛、书画展、演讲比赛、演唱会等形式的文体活动;法院和司法局在楼道内悬挂了经典 的格言警句,营造了深厚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的投入,极大的丰富了干警文化生活,有效增强了干警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机关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政法干警的整体素质在提高。政法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政法机关开展文化建设都能与单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对干警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政法委每年牵头搞一次主题教育,2010年出台了“强素质 树形象”集中教育活动实施意见,2011年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干警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政法文化建设,政法干警冷横硬推、耍特权现象明显减少,执法办案水平显著提高。

(四)政法机关的群众工作水平在提升。政法机关在贯彻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联系群众工作,如:法院为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用;检察院为所包村居解决“出行难”、“吃水难”问题,为困难户捐款捐物1万余元。除此之外,政法机关在干警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组织参与“扶贫助学”、“慈心一日捐”、“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政法机关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

我区政法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对政法机关健康发展以及提高政法机关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看,全区政法文化建设还缺乏整体规划,文化建设思路还不够系统,文化建设目标尚不够明确。

二、下步打算

通过实施政法文化建设,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 政法机关,使干警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要加强政法文化建设,主要做到四个“围绕”。

一是围绕政法文化建设,强化宗旨信念,增强队伍战斗力。建立符合工作实际、符合时代发展的政法文化,为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政法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政法文化陶冶情操、凝聚警心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政法文化环境。大力推进“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组织全体政法干警认真学习、讨论、实践,更加坚信坚定地理想信念才能指引我们战胜眼前的困难、应对复杂的局势。永远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真正触及到灵魂,达到升华精神的目的。

二是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执法工作,提高队伍服务水平。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和服务。政法机关既是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通过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整体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认真组织群众观点教育,把执法过程变成服务群众过程,坚持完善领导干部

接访、下访和回访等联系群众机制,既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又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依理表达诉求,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和谐警民关系就在眼前,把政法工作牢牢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三是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从严治警,打造政法铁队伍。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左右,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体现出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做到哪里有困难有危险、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警。同时,注意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坚持从严治警,以铁的决心执行纪律,严肃处理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该处分的坚决处分、该清除队伍的坚决清除,确保纪律得到有效执行。进一步强化监督,对重要警务活动实时监控,加大对所有的执法服务窗口和执法场所的执法执勤、纪律作风等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

四是围绕工作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建立管理新机制。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在思想政治、作风建设、落实发展观、勤政廉政、党风党纪、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查摆剖析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查摆问题,力求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上有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努力实现政法干警思想理念更加端正、精神面貌明显好转、执法执勤更加规范、工作作风更加扎实,不断探索完善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对加强全市政法文化建设的建议

要深入开展政法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政法文化涵养政法职业道德,以政法职业道德提升政法文化;要全面规范政

法干警职业行为,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要扎实推进政法职业形象建设,开展政法职业礼仪培训和竞赛活动,努力培养政法干警符合职业要求的行为方式;要广泛开展各类政法文化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学、艺术和体育活动。

中共坊子区委政法委员会

6.关于海阳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六

省委:

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近年来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进一步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作出了部署。省委

常委会也专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落实意见,并派出工作组分赴各市州地,调查了解情况,督促检查该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工作组于一行人于日晚到达咸阳市,日上午听取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关于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安排情况的汇报,下午,工作组分成南北两组分赴县,于—日对六县(区)该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日工作组向咸阳市委、市政府反馈了督查结果,就在督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同咸阳市委、市政府进行了磋商,并达成了共识,日工作组返回西安。

在对咸阳市所辖的六县(区)关于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工作进行督查时,我们首先听取了当地县委、县政府有关情况的汇报,在此基础上,由于大雪封山,交通不便,我们又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到个乡镇、个居委会的户重点优抚对象、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及困难群众家中进行走访,并到家企业组织召开了座谈会,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困难,现将此次督导检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咸阳市委、市政府就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进一步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指示精神,对安排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和“两节”慰问募捐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一)优抚安置政策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咸阳市、县区都把优抚安置政策落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采取有利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八一”期间,全市组织慰问团组个,走访慰问优抚对象多人次,为户困难优抚对象解决各类补助款万元,为名复员军人发放扶助金万元。月和月,市上组织人力,采取上户核实、查阅帐薄等办法两次对全市优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个别县区抚恤补助发放不及时、群众优待达不到标准等问题进行了通报和纠正,促进了优抚政策的落实,使全市“三红”、“三属”、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的抚恤补助基本上按时按标准发到了享受对象手中。原部队退伍军人的抚恤定补提标工作已全部落实,市上已拨出专款万元,重点解决他们的医疗难问题。全市应优待群众户,优待金万,目前已兑现万元,占,其余在春节前可全部落实。全市名待安置退伍军人全部享受了生活补助,已发到月底。

(二)“两个确保”政策的落实情况

.“两金”征缴情况:截止月底,全市共征缴养老金万元,占年征缴任务万元的;征缴失业金万元,占年征缴任务万元的。

.离退休(职)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情况:截止月底,全市共为名离退休(职)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万元。收不抵支万元。月底全市共结余可用基金万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情况:今年全市共为名进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代缴)基本生活保障金万元,其中基本生活费万元,社会保险费万元。市直共为名下岗职工发放(代缴)基本生活保障金万元,其中生活费万元,社会保险费万元。

.失业保险金发放情况:目前,该市已制定了失业保险金发放办法,在春节前给全市余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

(三)城市低保户生活安排情况

咸阳市把城市低保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关系、实践“三个代表”、保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市上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进行安排部署,先后次组织大规模的督查,有利地促进了工作的落实。各县区按照省、市要求,对城市低保人员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并进一步完善了低保工作制度,使低保资金发放做到了公开、公平、及时、准确。同时,市、县区民政、财政部门切实加强了低保资金管理,建立完善了低保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制度,保证了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今年,全市共保障人(次),占非农业人口的,全年共需保障金万元,目前发放万元,尚缺的万元正在组织筹集,年底可望落实到户。

(四)扶持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召开了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和全市劳动保障局长、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人会议,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组织人员对全市下岗失业人员的现状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摸底调查,全市共有下岗失业人员名,其中:下岗职工名(进中心的名),失业人员名,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安置的职工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各企业一年以上,进行了失业登记的其他城镇失业人员名。

对下岗再就业人员实行“三优先”、“三放宽”政策,即对下岗失业人员优先办理营业执照、优先安排摊点、优先减免费用,放宽办照时限、放宽交费时限、放宽注册经营范围。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共为名自谋

职业的下岗职工减免工商登记、个体户管理、市场管理费多万元,为下岗职工开办的名个体户减免从事社区服务项目的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共万元。在小额贷款上优先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经营费用,免费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培训下岗职工人(次),并为他们免费办理件,积极提供咨询服务。到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劳动力已就业的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有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

宁县在下岗再就业工作中,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激发他们实现再就业的信心和决心,使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走出困惑,靠诚实劳动走上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

(五)灾区困难群众生活安排情况

今年,咸阳市局部地方多次遭受冰雹、暴洪灾害,范围广,灾情重,造成夏秋作物减产严重,甚至绝收。据统计,全省有个乡镇,个村,个村民小组,万户,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其中损失—成的万亩,—成的亩,绝收的万亩。灾害造成户群众庄基进水,倒塌房屋间孔。其中户庄基全毁,人无家可归,户庄基水毁严重,损坏房屋间孔,部分庄基居住有危险,需搬迁。毁坏耕地万多亩,冲淹粮食万公斤,因灾人死亡,人受伤,死亡大家畜头,羊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农业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多次批示,由民政、农办等部门负责同志带领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灾救灾,组织灾区干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截止月底,市上先后下拨救灾款万元,发放慰问金万元,发动干部群众捐款万元,妥善解决了困难群众和灾民的生活问题,帮助多户水毁户建房多间,目前绝大多数已迁入新居。月份,各县区在月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力量对灾区群众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全市冬令(今冬至明年月)缺粮户万户,万人,缺粮多万公斤,其中“三无户”万户,万人,缺粮多万公斤。最近,市上下拨救灾款万元,主要解决“两节”期间重灾和五保户的生活问题,要求元旦前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春节前市上再下拨万元,解决春节及春荒期间的群众生活问题。

(六)加强监督检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根据省劳动保障厅安排,今年月,在全市开展了民工权益保护专项检查活动,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户,其中私营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无照经营户。共查处劳动违法案件件,对查出的问题按不同情节分别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共发出整改指令书件,限期进行了整改,追回民工工资万元,罚款件,金额万元,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最近,根据省劳动保障厅劳社发号文件精神,市上及时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了检查范围,制定了检查办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咸阳日报》上向全社会公布了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这次检查了重点对象是建筑施工、餐饮、美容美发等行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检查方法采取普查与重点抽查结合。目前,此项工作按要求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了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防止搞形式、走过场,市上决定从某年元月日开始对各县(区)的检查活动进行重点抽查,使农民工们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从这次检查的情况看,咸阳市委、市政府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通知精神非常重视,工作扎实,措施具体,情况明,底子清,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是: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层层建立责任制。一是市及所属七县一区都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民政、财政、人劳、工会、扶贫等分管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二是抽调得力干部组成调查组对群众生产生活状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对农村缺粮户、“三无户”和困难职工的情况,县、区直接掌握到户,并建立档案,作为安排生产生活的依据。合水县为了准确掌握“低保”对象,对全县的居民进行了摸底调查,做到了应保尽保。三是分工协作建立责任制,对部分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城市“低保”、优抚安置和“两个确保”等有关工作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四是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对象,确定资金运作程序,避免优亲厚友、对象不准等问题,做到了公开、公平、及时、准确。

(二)各项政策落得比较实。从我们入户了解的情况看,各县对困难群众“低保”户生活安排、优抚安置、“两个确保”等有关政策落得比较实。一是农村救灾物资发放比较及时。我们在镇原县临泾乡石阳村看到,大部分受灾群众已搬进新居,生活比较安定。华池县紫坊乡高庄村郭畔组户群众受灾后,县上一面组织群众搬迁转移,一面划拨宅基地,筹集资金,组织施工,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使受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二是城市“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也做到了动态管理。我们在镇原县“低保”对象李杰元家了解到,今年前半年基本没有收入,“低保”金每月发放元,下半年有了一定收入后,“低保”减少到元。三是从我们走访的一些老红军、老八路家了解的情况看,优抚政策落实得普遍比较好,优抚资金基本做到了按时按标准发放。四是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各县、区基本做到了按时发放和足额发放。华池县年内共为名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养老金万元,为名下岗职工发放失业金万元,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三)千方百计组织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咸阳市去今两年大规模的开展企业改制工作,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加较多,再就业工作量很大、任务重、难度大。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首先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教育,帮助下岗职工转变观念,自谋职业,多渠道就业。其次加强就业服务。各县区普遍成立了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提供信息、指导就业。宁县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一年来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信息多条,介绍就业岗位个,安置人。三是有针对性的为下岗职工提供转岗转业培训,仅宁县培训人。四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组织下岗职工再就业。华池县今年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宁县在机关后勤方面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名,户改制企业恢复生产安置人,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安置人,自谋职业再就业人,再就业率达到。

(四)认真组织好“两节”慰问活动。为了使特困群众过好“两节”,各级对慰问工作精心安排,市上计划筹资万元,由领导带队,从元月份开始,分别对特困群众、城市“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困难企业和部分特困失业人员进行慰问。各县、区把“两节”期间为群众办实事、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作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大张旗鼓地进行动员组织。华池县专门召开了“学、送、谋”动员大会,组织全县所有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效益较好的企业开展送温暖活动。镇原县从县财政挤出万元,专门用于春节期间慰问安排困难群众生活。

(五)广泛动员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一是组织动员中央和省、市、县各个帮扶单位进一步做好帮村帮户扶贫工作。环县落实帮扶资金万元,捐助物资折价万元。二是加大基金收集力度。各县都普遍开展了社会保险费征稽活动。宁县共收回养老金万元,清欠历年拖欠万元,并通过扩面征稽、动用节余等办法,共为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万元,发放率。三是市、县两级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确保了困难群众生活安排资金的调度到位,并尽最大努力挤出资金,做好财政兜底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今年以来,尽管市、县在关心群众生活,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帮助企业脱困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与中央、省上的要求和困难群众实际需要相比,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受灾群众救灾粮、救灾款缺口较大。根据我们调查和市县的汇报情况看,今年全市由于局部地方遭受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部分群众生活十分困难。据统计全市冬令和春荒期间有“三无户”万户、万人,缺口粮万公斤,需救灾款万元;另外,全市有户住房需新建和维修,需资金万元。市、县、乡三级尽最大努力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已解决了多万元,还需救济资金多万元,目前急需省上解决冬令救济金万元。另外最近的一场大雪,气候骤降,给全市的多座大棚造成很大损失,平均每户损失在元左右,最多的达几万元,救济资金还没有统计在内。

(二)“两金”缺口较大。据调查,咸阳市今年由于企业改制,破产、停产企业较多,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职工由于生活困难无力续保,加之企业改制后,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恢复生产,已恢复生产的也举步维艰,的养老金难以提取;个人工资仅有二三百元,也无力缴纳,“两金”征缴更加困难,欠费问题比较突出,保障基金收不抵支。两节期间全市养老保险缺口为万元。虽然市上帐面结余万元,但一是各县之间不平衡,合水、庆城县结余较多一点,但明年仍有缺口,拆借有困难;二是还有一些呆帐;三是有万元买了国债,马上到期,如提前支取,损失万元利息收入,市内调剂难度较大。

(三)城市低保资金短缺。据市、县初步摸底,某年元至月份全市应保人数将从现在的人(次)增加到人(次),按月人均补差元的最低标准计算,需资金万元。除市、县财政自筹万元,省上已补助万元外,仍有缺口万元。

以上三项资金问题市、县财政确实无力承担,建议省上研究,一是专项拨付;二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市、县财政无力兜底的问题。

(四)部分低保对象隐性就业和隐性收入难以调查,低保对象不能准确确定。据我们在镇原和宁县两个居委会座谈时反映,他们在检查低保对象时,有些人不说实话,瞒报家庭收入,个别单位也对低保调查不配合,也有原不属低保对象的人,为了能领取低保金,采取与父母单开分住的办法摊薄个人收入而进入低保等问题,影响了低保的真实性,增加了低保支付压力。

(五)再就业形势严峻。一是由于全市企业集中改制,下岗失业人员急集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二是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得不够。有些职能部门一味强调各自的局部利益,致使许多优惠政策不能及时兑现,如金融部门的扶持贷款难落实;三是劳务输转培训工作滞后。四是庆阳市近几年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有多人,农村约万剩余劳动力需要输转,名下岗失业人员需要重新寻找岗位再就业。而全市每年新增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不足个,供求矛盾非常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建议省上尽快出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配套政策。

7.关于海阳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七

关键词:信息共享;政法信息共享平台;政法信息协同共享机制

目前,公检法司各政法部门都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垂直专属网络,在部门内部实现了信息化系统办公。而垂直信息化不断深入,横向信息孤岛的现象却越来越凸显。在确保诉讼公正的前提下,如何充分整合司法资源,实现办案效率最大化,以此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已经成为政法部门工作发展的必然之路。近年来,S县在政法委的牵头下,联合公检法司四部门研究建成浙江省首个专网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了部门信息共享及刑事案件网上办理。本文结合该平台的运行实际,探索政法部门信息协同共享机制相关问题,以期为健全政法信息协同共享机制提供借鉴。

一、实践考察

近几年,S县刑事案件数及涉案人数持续增长。从2010年至2013年,每年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数量和人数分别为:2010年339件694人;2011年413件753人;2012年478件898人;2013年524件1105人,4年来数量和人数均翻了一番,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将持续大幅增长,但辦案人数总体上并无变化。譬如,S法院刑事审判庭自2010年至2013年里办案法官人数一直保持2名,S检察院公诉科自2010年至2013年里检察官人数也一直保持5名,按照司法改革的导向及员额限制,“案多人少”将成为影响案件办理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民商事案件数及执行案件难度也在持续加大,一线政法干警压力倍增,加上区域拓展政法机关办公场所距离拉大,有限的司法资源与无限的司法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加剧。如何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显然仅靠增加人力编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且增加编制面临的难度很大。最优途径便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改变以往办案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为准则的信息管理制度基础上,通过整合公检法司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共享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其基本内容为:一是建立数据交换平台。以公、检、法、司部门原有的业务系统为基础,初步建立中心信息库,通过建立影印系统对刑事案件有关信息采取自动采集和导入各家原有的业务系统,对原有纸质信息进行电子化管理,通过建立对应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平台与公检法司各家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二是建立信息交流系统。建立公文传输系统,对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法律文书、提请逮捕意见书、逮捕决定书、移送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刑事判决书等实现电子印章及格式打印。建立案件信息交流系统,如对证据不足、存疑的案件可直接通过平台交流。三是建立案件预警、监督、分析系统。系统以数据交换平台为基础数据来源,对案件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在特殊节点发送提醒指令。建立案件查询功能,以便诉讼结束后供相关人员查询借鉴。同时比较提取分析相关数据,生成司法信息总结报告,以便提供数据参考。

通过平台的建设基本实现了以下目标。首先,案件转递更加顺畅,办案效率得到提升。如平台可以实现多人同时查看的电子宗卷,改变以往案件案卷流转方式。经办人员可直接网上查阅案情,下载打印公文,减少移送接收环节。其次,办案协同更加紧密,案件质量得到提升。所有法律程序都在平台上流转处理,结果直接记入日志,有利于政法各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由此倒逼办案人员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再次,信息流转更加透明,执法规范、监督效能得到提升。公安立案、侦查、案件后期处理以及监管活动办理等信息,检察的批捕与起诉审查,法院的审判结果和交付执行、刑罚执行活动,司法局的社区矫正情况,均可通过平台即时传送。平台也避免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多头受理,实时跟踪办理进程和结果。最后,信息统计分析更加便捷完善,服务决策能力得到提升。系统能随时对各类案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了解动态,使政法机关能快速准确地收集到公检法司各家的相关情况,为领导决策部署、超前应对提供了快速通道。

二、当下困境

当前国内有很多地方如重庆、江苏昆山、上海浦东、深圳龙岗等已经建成或者正在筹建政法信息共享平台,但结果均不尽人意。S县政法信息共享平台虽然试运行成功,但平台主系统也运行受阻。笔者对受阻的障碍进行了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技术障碍

政法信息共享协同系统与政法各部门内部业务系统无法实现对接。公检法司各家拥有各自独立的局域网,也建立相应的不同级别的保密机制。从调研的情况反映,各单位都有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禁止外来网络接入本单位局域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势必要打破相关规定,而这必须获得上级机关的批准方能实施。目前公检法司各部门的数据库都在市级以上政法部门,各部门对开放接口心存疑虑,政法共享平台与之无法对接,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平台的关键在于数据库的共享,这是影响平台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真正通过平台的应用减少干警工作量的关键。从各地来看,数据共享与数据库互联上受阻是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瓶颈。

2.人力障碍

办案人员运用平台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出发点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由于不能解决数据库的有效对接,政法各部门都要面临同一案件分走二套系统的问题,办案人员对案件的数据需要二次录入,大大加重了工作量,从而影响他们使用平台的积极性。同时,受上级部门业务考核制约以及共享平台运用考核的空白,办案人员对本部门的业务系统较重视,却不太重视共享平台业务系统的运用。一项新事物的出现至被接受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受传统工作习惯的影响,不少办案人员有排斥心态,使用平台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纠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享受不到平台运行的惠利,反而无形增加了工作量。

nlc202309020029

3.动力障碍

平台建设缺乏权力机关的有力推动。当前部分平台建设合作单位对平台建设的意义作用认识不清,出现多种误区:有些单位认为建立横向合作平台上级业务主管机关并没有明确工作要求,本单位也无迫切需求;有单位认为信息共享之后容易暴露自身问题,影响单位形象,而且多了一双监督的眼睛自找麻烦,也不利于对办案人员的个人保护;有的甚至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信息共享高度戒备,认为其容易泄密。由于认识不统一,造成思想上不重视以及工作中不配合,从而使得平台建设工作阻力重重,无法实现新突破。在此情况下,实际工作中又没有层级较高、对各单位均有较强制约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而更为关键的是缺乏权力机关的具体推动。

4.机制障碍

平台建设缺乏工作机制的有力保障。由于缺乏必要工作机制的有效保障,政法信息共享平台的操作性不强,其功能作用发挥得也不够理想,各家单位参与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了平台建设进程。首先是技术资金保障不到位,平台建设与维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与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当前该项目没有政府财政的专门预算,经费由各家合作单位按比例分摊,经费保障不到位,科技化水平尚低。其次是监督制约机制缺乏,目前尚未建立相应的督促检查与考核评价机制,而信息共享项目一般需要长期坚持而且基础性工作量巨大,各协作单位又分属各个不同系统,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手段,一旦在运行过程中某个部门或环节出现了问题,将影响到整个平台的有效运行。再次是缺乏信息管理使用的保密机制,平台信息共享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量十分巨大,有些信息属于本单位、本系统的秘密资料,使用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失密泄密的情况,这也使得部分协作单位在提供时存在较大顾虑。最后是人员培训和业务咨询机制缺乏,根据以往新软件、新系统投入应用情况预测,在整体信息化共享平台投入运行之初,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专门的软件应用操作培训。而政法系统的工作内容都有明确的法定时间限制,如何尽快使相关工作人员熟练共享平台操作,减少运行之初的误操作,组建专门的业务咨询队伍,发挥平台最大效能,将是平台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三、应对之策

1.统一认识,形成共享协作共识

要正确认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为推进平台建设奠定思想基础。一是对信息共享平台本身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站在整合司法资源、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效能的高度,正确认识信息共享平台所具有的积极功能,使各部门在思想上真正接受。二是对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各协作单位应认识到自己是平台建设的主体,也是直接的受益者,应当跳出部门利益的束缚,以积极的态度、务实的工作,齐心协力、真诚合作把平台建设好。三是对未来司法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认识。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司法环境的转变将对司法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信息共享作为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能的有效途径,必然会进一步得到加强,也势必会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各协作部门应当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从与己无关的分外事转变为本部门的职责所在和工作所需的分内事,从不闻不问到自觉接受、主动关心,从一开始对平台建设的戒备、抵触转变为开放坦诚,从被动应付、敷衍推脱转变为主动要求、积极配合。要加强对部门内工作人员的思想引导,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

2.争取支持,加大平台推进力度

要积极争取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对共享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政治领导,通过党委协调各协作部门之间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分工职责,提出工作要求,在政治上、组织上给予保证。其次,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与推动作用,由其出面协调地方各部门来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共享机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問题;最后,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目前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所涉及的人员、经费及其他物质保障都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司法改革后将会实现司法机关人财物省级统管,而政法信息共享平台推进需要不断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法检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单位对共享平台建设的支持,如江苏苏州市就是由苏州市中院、市检与各区县的政法委由上而下联合推动,保证刑事案件办理流转在平台上的正常运行。

3.完善机制,科学制定相关制度

要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规范性指导意见,并由人大印发,以确保机制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规范性指导意见要立足长远、注重宏观,就建立共享机制的目的、意义、原则、协作部门范围、共享信息范围、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程序,共享机制的运行保障、建设过程等基本问题作出原则性、指导性的规定,勾勒出共享平台的实施步骤。要制定平台运行的具体操作规程,作出专门性的规定。一是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如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定期情况通报制度,增强协作单位的工作互动性。二是建立业务咨询机制,加强协作各方的业务咨询与交流,对平台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和探讨。三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参与信息共享机制的各部门进行定期考核,纳入部门工作考核,同时加强日常检查督促。四是建立信息管理使用的保密机制。协作各部门落实管理责任人,严格信息使用审批制,制定严格的保密规则和措施,明确有权经手信息的人员,对于泄密者追究其相关责任,谨防信息外泄和滥用。

4.加强保障,确保平台有效运转

要有充分经费保障,建议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在财政部门编列专项经费,提供全额保障。要建立交流平台和技术维护组织,实时提供业务咨询,进行日常技术性维护及就运行具体事项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还要对各部门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制定监督有力的制约机制,由党委、政府、人大部门人员成立督促检查组,对各部门参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不积极配合的部门,结合考评机制,追究其相关责任,以此确保制度的执行。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中高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