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2024-10-14

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精选14篇)

1.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一

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XX县工商局

二、xx县工商局基本概况

XX县工商局现下辖1个分局、10个工商所,在职公务

员123名、事业编制12名。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经济主体12739户,其中:全民、集体企业484户、有限公司952户、独资企业106户、合伙企业23户、个体工商户10707户、各类分支机构467户。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086家,个体食品经营户1917户,农村食品安全放心示范店212家。

三、我局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做法

食品安全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如何立足职能加强监管,是工商部门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近年来,XX县工商局根据国家、省、市工商局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推行‚一票通‛溯源监管,着力构建政府领导、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抓基础重长效,探索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科学方法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繁

重。加之XX县地处深山区,辖区面积3454平方公里,食品经营户分布呈现点多、面广、线长、结构散的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局按照省、市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定了‚把好一个关,强

1化两种责任,念好‘三字诀’,抓好四个结合,达到五个统一‛的工作思路,即:把好一个关,就是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强化两种责任,就是强化执法监管责任和食品经营者的自律责任;念好‚三字诀‛,就是提高认识,克服一个‚烦‛字,强化监管,突出一个‚严‛字,工作落实,体现一个‚细‛字;抓好‚四个结合‛,就是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科学管理与严格执法相结合,整治规范与处罚教育相结合,宣传引导与亮点带动相结合;达到‚五个统一‛,就是内部档案资料统一标准,‚两图一书‛与八项制度统一规范,食品商户台账与索证索票资料统一模式,食品经营户、商场、超市、门店、小食杂店证照统一齐全,八项制度规范统一上墙。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开办走进12315专题栏目,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举办食品经营者培训班,启动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景区、进农村、进超市、进学校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了广大消费者的自我防护和依法维权意识。三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我局本着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推进索证索票、重要商品入市备案、进销货台账、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市场巡查、质量抽检、食品电子备案查询系统等食品安全自律和监管制度的落实,并规范完善了各种档案,全县供货商已达174家,备案食品厂家589家,食品单品6000多个,‚一票通‛溯源监管,有效地遏制了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

二、抓管理求规范,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水平

我局从强化管理者和经营者责任入手,通过走规范化、程序化的路子,把发挥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工商部门的有效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维护了食品市场秩序。

(一)实施属地管理负责制,规范执法行为。

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属地

管理负责制的要求,在局所两级建立了三级市场巡查和四级责任制度,将全县划分为35个责任区,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落实‚五定‛、‚三包‛网格化监管,实施‚两图一书‛管理模式,坚持做到‚六查六看‛。要求各工商所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有小结。县局成立了督查组,定期不定时地进行明查暗访、随机抽检、及时通报评比,确保了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实施程序化管理,规范工作流程。

食品经营者进入流通环节后,按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流程,基层工商所监管责任人员启动指导程序,指导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各项制度,规范执行准入制度、质量承诺制度;指导经营者学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使经营者能正确查验食品标示、正确索取食品相关凭证、正确记录购销台帐、正确建立食品档案。同时,一、二级巡查责任人员启动督查程序,查验经营资格、食品质量、标示、食品档案、食品台帐和承诺制度执行情况。指导程序重在引导食品经营户执行法律法规,严格自律;督查程序重在发挥监管手段,纠正违法行为。两个程序相互制约、有机互补,抓住了监管的重点部位,堵塞了监管的盲区和空档,使监管效能得以最大化体现,同时避免了扯皮、重复,节约了执法成本。

(三)实施质量承诺和消费提示,规范自律行为。

我们按照省、市局的要求,积极引导,在全县所有食品经营门店设置了一块公示牌和四块提示牌。公示牌上载明经营者的营业执照、食品安全八项制度,并由承诺人、监管责任人员签名。四块提示牌内容分别是:购买食品时请查验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当您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请拨打12315电话。对经营者,可以时时对照要求,查验食品质量,查验购销台帐,检查八项制度落实情况,提高了自律意识。同时在商场超市和食品经营店安

装了电子触摸屏和语音提示器,方便消费者查询食品信息,依法知道如何去维权,并在发现食品质量问题时及时提出并向工商部门举报,对经营者产生无形的监督。而工商部门作为监管者,既宣传了法律法规,又树立了工商形象,同时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架起互动、沟通的桥梁,形成三者互相协作、监督,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抓源头育亮点,净化食品市场消费环境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我们坚持‚打防并举、以点带面‛的方针,一手从进货源头堵塞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渠道,一手通过树立‚亮点‛产生示范带动效应,牢牢把住流通环节‚关口‛。

(一)强化源头管理,实施上下联动。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食品,去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双节‛、‚五一‛、‚十一‛、‚中秋节‛、夏季食品、食用油、酒类、农村食品市场和‚五个周边‛、‚双反‛行动等20多项专项整治,检查各类食品经营户4300余户次,查处各类食品案件500余起,处理解决消费者投诉453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二)强化宣传引导,实施分类监管。我们按照‚一户一帐一卡‛、‚两图一书‛信息公开的要求,针对全县食品生产经营户,单独建立了纸质和电子两种专门的‚经济户口‛,以此为依托,按照‚界定距离,突出重点,分类监管,强化效能‛的原则,将市场巡查情况、经营户被表彰和受处罚情况等监管信息及时录入‚经济户口‛,建立食品经营户‚诚信档案‛,将食品经营户按照信用状况分为A、B、C、D四类,进行分类监管,推进食品监管信用建设和商品质量管理。

(三)强化亮点带动,实施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积极培育 ‚食品安全放心示范店‛,以点带面逐步规范食品市场秩序,通过建立放心店、放心小超市、放心连锁店来带动和提升食品经营者的整体经营水平。目前,全县已建立‚农村食品安全放心示范店‛212个。

(四)强化社会监督,实施多方联动。以12315投诉举报中心为依托,构建消费维权网,聘请热心公益事业、知晓工商法规和食品安全、有一定责任心的社会人士为监督员(联络员),为监管食品市场收集信息,提供有力的帮助,切实解决农村消费者维权难和投诉难的问题。现在,全县已建立12315消费者举报站(点)225个,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空隙‛监管。

(五)强化食品监管,实施消费预警。为了有效杜绝不合 格食品,我们还根据不同时令的特点及时组织对食品市场特别是集贸市场食品的监测,及时将上级部门及自主监测的食品安全信息分门别类予以筛选并正反对比,准确地向社会发布消费警示、公布消费信息。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从而形成全社会安全消费、科学消费的导向,树立了工商部门执法为民的形象。

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做了一定的工作,辖区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商户自律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但与上级局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动态性工作,任重而道远,艰苦而复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以这次上级局领导检查指导工作为动力,以建设‚五个工商‛为抓手,依法履职尽责,维护食品市场秩序,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让上级领导放心、群众拥护、消费者满意,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2.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二

1 农资监管工作的难点与热点

1.1 广大农资消费者 (农户) 法制意识淡薄

目前, 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不强, 并缺乏农资产品识假辨假能力, 甚至有个别农民消费者在购到了伪劣农资产品时, 明知道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 既不去商家要求索赔, 也不愿向有关部门投诉和举报, 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1.2 制假售假更加隐蔽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农资市场的放开, 不少单位、个体户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但因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 受利益驱动, 一些农资生产经营者不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利用高科技手段制假售假, 且违法行为难发现、难追溯。

1.3 无证无照经营秩序乱

农资市场主要靠农村集市及一些比较分散的农村个体小店铺经营, 甚至有些地方是流动摊贩式的经营, 管理起来线宽面广, 基层执法机构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 难以全面监管到位, 而导致一些根本就不具备农资经营主体资格的无证无照经营者存在, 这样的经营渠道, 严重扰乱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 给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1.4 擅自修改农资产品标签内容的行为依然存在

当前农资市场还存在相当一部分擅自修改农资产品标签内容的产品, 尤其是农药和肥料产品, 农药产品主要是扩大防治对象、虚夸产品特点, 肥料产品主要是有效成份含量标识不规范。

1.5 联动机制欠完善

农资监管工作是多个部门公共管理职能, 因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相对于工商、质监等行政执法部门来说起步晚, 加之范围广、环节多、任务重、执法力量比较短缺、执法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执法需要。目前, 联合执法机制还处于摸索阶段, 还没有探索出一套确实可行的联动机制来惩治不法生产经营分子。

1.6 执法依据上的法制不健全

现有的农资监管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够强, 缺乏强制手段, 拒绝配合调查取证、暴力抗法等现象时有发生。

2 探寻农资市场监管执法的对策

2.1 继续强化普法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

法制宣传教育对改善行政执法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宣传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等多形式, 利用多种载体广泛开展, 要让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农业法律法规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 提高其诚信、守法生产经营和自我保护能力, 以营造出全社会支持参与农资打假, 配合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氛围, 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2.2 争取领导的重视和部门的支持, 加强协作联合

农业法律法规赋予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牵头职责, 但作为公共管理职能的农资市场监管工作, 需要政府重视。只有政府重视了, 农资监管工作的体制和保障就比较容易解决, 在处理重大农资事件时, 也需要政府给予协调、指挥、需要有关部门协作联合。农资监管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 要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必须要建立由法院、公安、工商、质监、安监等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 联合开展执法行动,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争取人大、政协和新闻舆论单位的支持, 才能为农资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监管责任制, 建立权责相当、职责明确的工作责任约束和追究机制, 建立健全农资监管人员岗位目标, 定期进行考核, 实行监管与激励并重, 以促使农资监管工作的有序运行。

3 规范市场管理,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要规范农资市场监督管理, 要从建章建制上探索思路。首先, 要从法律法规上入手, 认真清理农资经营主体资格, 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店、游商游贩经营农资产品的更要坚决取缔。依据相关部门的政策研究, 大力推行“诚信评价体系”建设, 积极创建“放心农资店”, 限定农资产品经营网点和数量, 就像当前“高毒农资定点经营”模式来管理农资经营门店, 提高经营资质准入门槛, 限制经营数量, 把诚信守法、懂技术的经营人员推向农资经营服务当中来。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 对于所有的农资产品进入市场必须进行登记备案或者通过资质审查确认, 并要求经营者认真落实进、销货台账制度和针对销售的农资商品作出质量承诺制度, 对购进的农资商品必须有和供货商的质量保证合同, 对售出农资产品必须有信誉, 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农资产品就有据可查及追根溯源, 并可将假劣农资产品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4 加强监督管理, 规范市场行为

农资市场监管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它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 同时农资市场存在点多、面广、分散等特点, 要切实实行专项整治与日常巡查相结合, 教育规范与查处案件相结合, 强化监管与违章违制相结合, 坚持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大力推进监管方式的改革相结合。在整治工作中, 要坚持“重点突出、重拳出击、重在治本”三重并举的工作思路, 集中抓住农民反映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专项执法行动。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 即案情没有搞清楚的不放过;假劣产品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制假售假责任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而没有移送的不放过;包庇、纵容、参与制假售假的国家公职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 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 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农资的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利用农资质量打假举报热线电话及时处理群众的投诉案件。对大案要案进行新闻曝光, 达到打击一个、教育一个的目的。狠抓源头, 既要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 又要取缔制假窝点, 务求除根, 彻底净化农资市场。

5 加大信息传递力度, 实现信息共享。

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平台, 及时传达上级的有关指示和政策, 公布农资商品的质量监测情况, 通报农资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并建立健全乡镇村农资监管员体系工作, 以便随时掌握农资市场商品质量状况, 以便及时打击农资违法行为。

6 构建农资连锁网络, 促“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要继续抓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将放心农资店列入“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整体工程当中来, 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放心农资连锁网店”, 并按照“优质农资+优势技术+网络监管”的运行模式, 实行“五个统一”, 即统一管理、统一形象、统一销售、统一服务、统一配送, 因地制宜建设“放心农资连锁配送网店”, 做到用严格法律手段规范市场, 用良好的技术手段服务市场, 通过放心农资连锁网店的建立, 将会有力地遏制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流通, 对有效规范农资经营市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理顺农资经营渠道、加强配套服务、指导科学使用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将会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摘要:如何发挥职能作用, 整顿和规范流通领域农资市场秩序, 构建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保障农民利益, 是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重要职责, 也是创新监管模式、实现和谐监管、提升社会形象的重要课题。有必要建立健全以行政执法体系为基础的农资市场监管网络, 规范机制, 强化效能, 保障安全, 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3.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三

为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近几年来,山东省龙口市工商局坚持“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不断规范经营主体,创新监管模式,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效能,建立了较完善的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农资经营主体行为明显规范,经营者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农资商品投诉率明显下降,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一、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网点零散化、经营品种多样化的格局造成监管难度大

经营方式打破了行业垄断的格局,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经营格局。以“承包”、“挂靠”的名义,有的无照经营、有的一照两店、有的一店两照或超范围经营,导致农资市场主体混乱。经营网点零散化的问题,导致工商部门对农资市场的日常巡查执法很难达到“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消费安全隐患。随着市场流通的加快,经营品种多样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农资产品种类之多、生产厂家之多、批次之多,给市场监管带来了难度。

(二)部分农资经营者素质低下,逃避检查的手段和方式由公开转向隐蔽

一些不法商贩采取流动经营或走村串户等形式进行销售活动,而市场管理人手不足、农民防范意识不足,给不法商贩造成了可乘之机。部分农民贪图便宜,在购买农资时关心的是价格,忽视对质量的要求,对出现的新品种,也不辨别真伪优劣,只要有人购买,就盲目跟进,加大了管理部门对农资市场监管、整顿的难度。

(三)政出多门、合力不足

目前,对农资市场具有监管执法权的部门除工商外,还有农业、质监、农机等部门。有的部门出于利益,协调不畅,往往会出现“撞车”和“背驰”现象,导致市场出现“无人监管地带”,或出现行政强制措施执行不力,很难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

(四)内部机制尚不完善

一是执法保障不足,表现为行政强制措施无力、农资市场的专业技术人才少、农资定向检测缺乏快速便捷的手段和设备、送检时间较长,贻误了监管时效等。二是对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仅停留在一般的工作部署和常规的检查上,很多监管工作制度流于形式,农资市场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等。

二、构建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发挥职能作用,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构建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现。

(一)各司其职,把好关口,保证农资经营主体合法

一是严把农资市场主体准入关。结合企业年检和验照工作,对辖区农资经营主体资格进行普查,检查主体资格是否有效。同时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依据《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严格审查农资生产、经营申请人的各种资质条件,按照职责分工依法查处或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坚决杜绝不具备农资生产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农资经营活动,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保证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合法规范。二是严把农资商品质量关。加强农资商品质量的监测,建立科学的质量监管体系。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农资商品的特点,拟定抽检计划,加大抽检力度。要将农民群众投诉突出的、新闻媒体披露的、进货渠道不明的农资商品作为监测重点,特别是加大各种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饲料等的抽检力度。同时,要强化农资经营者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督促其自觉与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签订检测协议,主动送检或委托检验,逐步形成执法部门监督抽检、经营者主动送检的农资商品质量监督体系。充分利用相关检测信息,加强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运用,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市场,构筑农资商品质量安全防线,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二)健全机制,落实制度。保障经营主体行为规范

一是推行农资经营者“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商品留样”制度。要100%建立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完善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准入报备、农资商品质量监测等制度以及具体措施,依法规范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二是推行农资经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行农资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建立诚信管理机制和市场主体诚信档案。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经营档案,做好品种登记工作,严把进货关、质量关和销售关;另一方面,执法部门要跟踪农资经营者市场行为,建立市场主体监管台账,记录其行为结果、监督抽检结果,作为等级评定依据,逐步促进主体诚信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三是推行商品质量责任承诺制度,细化农资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责任,引导其建章立制,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效能,与经营者签订《商品质量责任承诺书》;经营者向消费者发放《农资质量消费信用卡》,以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同时,加大农资商品示范店创建和推广力度,积极开展文明诚信、经营守法单位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其他农资经营企业规范经营,通过诚信合法经营,增强自身效益。四是推行和支持完善连锁经营模式。构建以连锁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积极引导和支持农资流通龙头企业建立连锁经营、区域代理、物流配送等营销方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质量、统一服务”的地域化整体优势,促进农资商品流通现代化,尽可能地使全部农资经营者与生产企业、连锁企业、批发企业和农民消费者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连锁经营网络,同时推行农资格式化买卖合同,明确产品质量标准及违约责任等,促进农资市场健康发展。

(三)明确责任,通力协作,促进农资市场规范有序

一是建立政府牵头的农资市场监管领导组织,实行工商、农业、质检、农机等部门联席议事制度,条件成熟的合并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健全监管动态信息共享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定期组织联合执法,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二是严格落实农资市场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加强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及时掌握农资市场动态,把握市场主体脉搏,完善巡查内容,增加巡查次数,扩大巡查层面,将市场巡查与经济户口管理、信用分类监管结合起来,重点加强对失信、严重失信农产品经营者的监管。三是落实农资监管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行《辖区监管责任书》,明确并规范监管职责。强化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评议考核制度。不断促进农资监管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健康轨道。四是把依法监管作为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治本措施,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加大农资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等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资市场规范有序。

(四)加强宣传,提高意识,营造农资维权良好环境

4.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四

李生涛(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南阳473000)张定安(河南省内乡县畜牧局)内乡县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和省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县,也是畜牧产业龙头企业牧原食品股份公司的大本营。全县养殖总量位居全省前列,2014年,全县生猪、牛羊饲养量达到400多万头(只),饲养家禽超过600万只,万只以上畜禽养殖场区50个,5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960个。2014年以来,我们抓住作为省级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市级育肥猪保险工作试点县的机遇,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育肥猪保险工作联动为重点,突出三大体系建设,抓好关键环节监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县建成日处理40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1座,设置一级收储站13个,二级收储站89个,三级收储点92个,2014年处理病死猪11.6万头。

1主要做法

1.1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健全县乡执法监管体系

通过三个方面工作逐步健全了县乡畜牧执法监管体系。一是落实机构编制。县编委下文,成立财政全额供给的县畜牧兽医执法大队和15个乡镇畜牧执法中队,编制80名,大队高配为副科级,中队高配为副股级,组建了县乡两级专门的执法队伍。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队建设一方面依托乡镇原有畜牧站资产,县政府下文要求乡镇政府提供不低于120平米的房产;另一方面对房产已经处置的乡镇,由县乡共同负担,以县为主建设,产权归县畜牧局,15个乡镇执法中队和1个无害化处理中心全部挂牌建设到位。全县新建、改建房舍3470平方米,购置办公家具47套,仪器设备784台(套)。实现了乡镇中队阵地建设、人员招录和工作开展三到位。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各种制度,狠抓工作规范,促进了产地检疫、生猪保险、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工作开展。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在保障大队、中队办公经费的基础上,县财政在县乡两级执法体系建设上累计投资400万元,改善了装备、办公条件,提高了基层职工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基层监管能力明显提升。2014年全县生猪产地检疫率达到99%,比2013年提高5%。

1.2织密工作网络,建立覆盖养殖区的无害化收储运输体系 由于我县目前处于大、中、小养殖场和少量散养户共存的现状,病死畜禽死亡面广、量大、随机,如何解决分散收集是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设计建立了由执法中队牵头的收储体系,根据饲养量科学测算,设立一、二级收储站和三级收储点,成功实现了对病死畜禽的收集。一是依托中队建好一级站。面对千家万户不同时间死亡的畜禽多层、量大、面广、线长的特点,我们在养殖集中的乡镇依托中队建立一级收储站,建有冷库,有专门管理人员,直接收集养殖户和三级收集点上交的病死猪,同时管理二级站和三级点。二是在规模场配套建设二级站。在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场,根据死亡量较大的实际情况,为防止疫病交叉传播,发挥企业主体责任,以养殖场自建为主,统一标准,于交通便利处,建设35立方米以上的冷库,存放本场病死猪,多日存储,统一报验,集中收集处理。三是合理布局三级收储点。依靠防检网络,在中小型养殖场、养殖集中区域及部分小区,以防疫员为主建立三级收储点,购置不低于800立升的低温冰柜,就近收集社会上的病死畜禽,量少时由防疫员上交一级站,量大时由运输车直接到点收集。四是科学设计收集路线。按收储站点布局,规划设立病死猪无害化收集线路,购置专用车辆,由县大队具体负责监管收集运输。根据各个点上报的数量,安排车辆,由县大队工作人员与保险公司勘验员一起随收储车到各点收集,超过10千克保险公司称重,低于10千克的计入无害化处理数量,三方签字核对后装运;到无害化处理厂后,由驻无害化处理厂中队再次核对交接,确保从病死猪收集到无害化处理场的无缝对接,确保病死猪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在动监所全程监管下进行。

1.3算好经济生态账,建立设施完善的无害化处理体系 我们高度重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育肥猪保险工作,县政府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作为破解动物疫病传播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两大制约瓶颈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县畜牧、发改、财政、农业、环保、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领导小组,出台方案,明确责任,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是规划建设了占地69亩、日处理能力40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场区三区分开,高温化制,防止交叉污染;另一方面完善有机肥厂建设,把每吨病死猪产生的约230千克肉骨渣作为有机肥的原料,按比例加入猪粪发酵后经加工做成有机肥;每吨病死猪可生产约100千克的油,用作生物柴油的原料(4000元/吨)。二是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育肥猪保险联动有机结合,通过外出考察、宣传发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统一认识,并详细核算风险帐及投资效益帐,养殖户每投保1头育肥猪需交保费6元,1头母猪按投保17头育肥猪算,缴费102元,按8%的死亡率,每头按40千克计算,死亡赔偿金272元,可减少损失170元,消除了养殖户思想上的偏见、误解和顾虑,激发了他们的投保热情,2014年全县育肥猪及能繁母猪保险入保达到109万头。同时,对每头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的80元予以分解,养殖环节对农户病死1头猪补贴40元,对无害化处理中心补贴25元,运输费用15元。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勘验与保险理赔勘验同时进行,病死猪经勘验后运送到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统一勘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统一理赔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养殖户的损失,调动了养殖户收集上交病死猪的积极性,实现了养殖场(户)、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厂多方共赢的局面,有效化解了病死畜禽带来的各种风险,全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育肥猪保险工作逐步进入良性运转轨道。

2存在问题

2.1县级地方财力较弱,生猪保险及无害化处理配套资金及财政补贴难以承受,资金问题成为制约此项工作全面开展的主要因素。内乡作为秦巴山区贫困县每年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配套资金就达500万元,这对财政吃紧的县是难以承受的。2.2生猪养殖除大中型养殖企业易于管理外,其他小型养殖企业散、小、广,战线长,工作量大,出现人员经费不足。同时养殖业市场不景气,造成企业自律性较差,管理难度较大。

2.3县乡各级畜牧部门技术支撑薄弱,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监测技术和技术设备落后。全县监管人数不够,执法装备匮乏,收集运输勘验人员防护设施少。

2.4在日常运行机制方面,从收储站向无害化处理中心运送病死猪过程中,一些收储站病死猪存放时间长,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三级存储点收集的病死猪还要先行运送到一级收储站,运送过程存在污染环境和疫病扩散的风险。而如果三级存储点直接运送到无害化处理场,则运输费用昂贵。

2.5在病死猪收储站、点和无害化处理场所选址方面,普遍存在选址困难,部分收储点与养殖场所距离过近,且处于上风头,病原微生物容易随风向养殖场所扩散。

2.6全国缺乏统一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标准,国家法规滞后,无法适应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规模化、专业化需要,必将阻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专业化发展。

2.7三级收集点收集员待遇过低,劳动强度达,挫伤了工作积极性,有的冷藏设备简陋,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影响了病死猪无害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2.8病死猪无害化工作经费虽然纳入县级专门预算,但数量少,难以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3建议 3.1农业部尽快制定无害化处理残值利用标准;

3.2对贫困县、畜牧发展大县财政配套应予以减免或降低比例; 3.3对技术、监测、信息等平台的建立及执法装备给予项目支撑; 3.4协调保险公司多畜种开展保险业务,对病死家禽、牛、羊、猫、狗等动物的收集应予以补贴。

3.5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针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任务繁重、人手不够、力量薄弱的现状,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快区域性监督分所建设步伐,强化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人财物配备,以适应工作需要。

3.6统筹无害化处理相关工作经费。解决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宣传、监管、处置等方面的费用短缺,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3.7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纳入省级畜牧业发展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鼓励和引导包括全省无害化处理试点县市在内的各地加快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相关设施建

5.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五

市安监局局长 张文斌

襄阳市位于汉水中游,辖3市3县3区和2个开发区,人口580万,是湖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工业辖区内高危行业点多面广,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建筑施工、道路和水上交通等高危行业应有尽有,机械、电力、纺织、轻工、建材、医药、商贸等非高危行业种类繁多,安全生产压力持续增大,安全监管任务日益繁重,逐渐构筑了具有襄阳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围绕发展抓安全,跳出安全抓安全”的新路子。

一、推荐安全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

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安全事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和师傅预防工作,但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并未得到明显的改观,重特大事故仍然高发。据统计,我国近几年每年发生各类事故平均在80万起左右,年死亡人数平均在13万人左右,事故导致的伤残人员大致为70万人,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在2500亿,相当于GDP的2%。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年均130起左右,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恶性事故年均在15起左右,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大恶性事故每年至少1起。和谐社会,安全为先。各类事故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成为当今最不和谐的音符。

事故的发生除了同我们所处的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制作、采矿等第二产业为主,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等客观条件有关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安全文化重视不够,社会成员的安全素质低,安全意识差。据有关部门统计,各类伤亡事故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均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在安全生产过程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形成浓厚的安全意识,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因素,也有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次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当前社会成员安全素质较低是我国安全法规难以认真执行、安全制度难以全面落实、安全方针难以深入贯彻的根本原因。建设安全文化的最基本的目标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只有提高了全民的安全素质,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在决策和生产经营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条件。作为员工才能遵章守纪,规范操作。作为其他社会成员才能具有成较强的自爆和互保意识。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在安全生产问题上政府与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之间长期存在的种种不协调,有效地预防事故。因而,如何强化对安全文化的认识,积极倡导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安全文化,今儿有效遏制事故发生,是值得我们积极探索和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优秀的具有显著时代和大方特色的安全文化,并不断将其推动和发展,就必须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培育企业典型,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我们分行业、分类别、有重点地扶持和推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典型引路来营造全市企业安全文化的大气候。湖北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生产民爆器械的高危企业,近年来,我市在各种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中为该公司提供舞台,并建议公司对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实行重奖重用,带动企业全员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推行人性化管理,对员工爱在先、管在后,关注员工尊严,倡导体面劳动。通过积极指导和精心培育,卫东公司借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契机,以安全为切入点,以班组为平台,形成了独特的“用心关爱员工,用爱回报企业”的企业安全文化和以公司董事长顾勇同志姓氏命名的“顾氏管理法”,公司也步入了安全、和谐扩张的良性发展轨道。枣阳化学工业总公司开展“你查隐患我奖励”活动,提出了“宁少产值一个亿,不可伤亡一个人”的口号,引导员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东风康明斯、中铁一公司、天鹅油漆、润阳新能源等一大批企业也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这些共同构成了我市的企业安全文化圈。

(二)培育社区典型,积极构建安定和谐的社区安全文化。我市在抓好企业安全的同时,致力于营造整个社会的安全文化氛围,从全市大局着眼,从城市基本单元——社区着手,逐渐培育了襄阳市特有的社区安全文化。施营社区是位于我市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居民小区,辖区企事业单位较多,近几年通过开展安全生产示范社区、安全中心户、安全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五大工程”、打造“六大中心”。“五大工程”即育民、利民、富民、平安、靓丽工程,“六大中心”是安全防范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社区公共服务站,并通过社区网站、社区广播、社区刊物、宣传栏、警示牌等载体,强化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经常举办社区安全演练,小区居民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安全和谐气氛蔚然成风,成为我市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的典范。

(三)培育人物典型,积极构建人人参与的社会安全文化。在推荐安全生产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从基层发掘、培育和推广模范带头人物。周全意同志作为普普通通的一名矿山安全监管人员,18年如一日,天天在矿区奔波,与矿工们打交道,不放过每一个安全隐患。通过对他这些平凡事迹的整理报道,却起到了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社会效果。他先后被评为2009全国安监系统先进个人、省级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襄阳十大人物,省安监局、市委宣传部先后做出了向周全意同志学习的决定,《中国安全生产报》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树立了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正面形象。在周全意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我市安全生产工作领域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先进标兵,人人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文化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三、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度思考

安全文化的倡导和弘扬是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效果不可低估。安全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安全文化建设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但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从长计议、持之以恒,通过多种方式使安全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事故多发状态,走出安全生产困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弘扬先进文化理念。

安全文化建设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切实把安全发展的能力提升到加强和改进执政能力的高度来把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摒弃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矛盾的错误观念,树立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理念。有的人油漆少数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认为安全生产既花费时间,又浪费人力,还要增加投入,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无论是从全社会来看,还是就某个企业而言,一方面,只有形成了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才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和生产的效率,才能增加全社会或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只有大家都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人、对企业、对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才能通过全员的主动、积极参与,降低和减少事故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才能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负面经济效益。可见,安全生产能够创造和谐平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减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效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的保障地位。因此,要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强大舆论氛围,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等观念深入人心,彻底摈弃“要钱不要命”“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生命”等错误的安全观,使公众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了先进安全文化的熏陶和渗透。

(二)着力构建广泛的安全文化传播体系。

1、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领导,形成党政工群齐抓共管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构建政府支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企业和基层为支点的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促进安全文化传播体系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安全新闻报道工作,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强安全新闻宣传,开办安文化专栏,强化舆论监督,及时曝光安全事故和各种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增强安全工作的透明度。

2、不断推动全民安全教育体系的建立,初步形成较为健全的全民安全教育网络。要将安全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强化中小学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鼓励大专院校、职业教育中心和其他专业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开设安全专业课程,加大安全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具备与工作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管理需要。

3、大力开展安全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路的作用,在全市全面开展乡镇社区、企业、校园安全文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构筑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平台,不断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要大力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通过安全文艺演出,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艺作品创作交流等形式,不断调动群众参与安全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大力弘扬安全文化。

(三)切实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

1、切实处理好安全文化建设与创建文化大市间的关系。安全文化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互相联系的,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是安全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处理好安全文化建设与创建文化大市场之间的关系,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创建文化大市的各项工作之中,与创建文化大市工作统筹安排,做到同步发展,为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加大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投入。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安全基金的投入力度,用于支持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解决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问题。在加大政府对公益性的安全文化事业投入的同时,还要广开渠道,积极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金参与安全文化建设,扩宽安全文化建设资金渠道。

3、严格安全文化创建活动的考核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责任,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对安全生产考核的范围,作为考评安全工作的依据之一,在安全考核中予以兑现,对工作情况好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差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取消评先树模资格。

(四)切实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

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如何,领导是关键。党政有关部门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是组织各社会单位、社会成员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机构。党政有关部门要在充分认识安全文化作为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文化,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推动作用。

6.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六

构建地勘单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思考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勘单位利用其自身优势,经营领域逐渐由传统的.地质勘查业向勘测施工、基础施工、机械制造与加工等相关行业延伸,伴随生产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拓宽,适应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工种繁多、特种设备、新机具、特种作业人员不断增多,工作战线长、点多面广,工期短、资金紧;一些项目施工环境较差,软、硬件设施跟不上,个别从业人员操作技能不高,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冒险作业等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作 者:刘文  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9队 期 刊:安全   Journal:SAFETY 年,卷(期):, 31(2) 分类号:X9 

 

7.构建煤矿安全长效机制的探索 篇七

1 正确分析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

各级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煤矿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切实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站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站在以人为本、“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高度, 站在维护社会改革稳定大局、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 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明确责任, 严格落实各项工作, 坚决防范各类重大事故发生。

2 强化责任落实, 加强安全组织领导

(1) 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安全目标考核。

要层层落实考核奖罚工作, 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把安全指标、安全培训、安全绩效与各级领导的“票子”、“帽子”挂钩, 并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主要内容之一, 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及“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逐级建立健全覆盖本单位全体职工和岗位的安全责任制, 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领导和部门、每一名干部和职工、每个岗位和工种, 做到责任与权利并重, 风险与利益共担。

(2) 保持真抓实干作风, 确保安全工作扎实开展。

干部作风的好坏是企业好坏的风向标, 安全工作要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效果。只有这样, 才能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落实到区队、班组和个人。

(3) 强力推行安全问责制, 强化责任追究。

树立“工作不落实就是失职, 作风不扎实就是渎职”的观念, 确保安全检查工作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把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直接责任、监督检查责任落实到人。对安全责任不落实、制度措施不执行的行为, 要严肃问责, 使每位员工自觉遵章守纪, 按章操作, 上标准岗, 干标准活, 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3 加大安全投入, 建大系统, 治大隐患

加大安全投入, 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 安全投入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各类隐患。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向安全技术装备倾斜, 合理安排安全工程项目, 搞好安措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工作, 使项目早日投入运行, 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把重点放在“一通三防”、防治水等大系统的改造上, 保证完善大系统, 消除大隐患, 杜绝大事故, 实现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的提升。

(1) 强化“一通三防”管理, 加强瓦斯区域治理工作。

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 健全完善“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 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瓦斯区域治理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考核、有奖惩, 从根本上消除瓦斯突出隐患和威胁。瓦斯治理要坚持做到思想警钟长鸣, 制度严密有效, 技术支撑有力, 现场管理严肃认真, 监督检查严格细致。要加强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管理, 保证矿井瓦斯监测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可靠。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 瓦斯超限必须查明原因, 制订应对措施。

(2) 严格执行矿井水害治理措施。

坚持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建立防治水“周检查与排查”、“月预报、月总结”等制度。

4 强化安全技术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1) 强化安全培训效果, 保证安全培训质量。加强各级安全培训师资力量和装备建设。培训内容要结合工人的岗位实际, 本着“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训, 坚持培训一个、合格一个。

(2) 抓好特殊工种和新工人的培训, 确保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提高新工人的自主保安意识、风险识别和自我防护能力。

(3) 坚持做好“两个规范”。即规范干部管理行为和规范工人操作行为。岗位工种积极推行“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活动, 增强作业人员操作技能。

5 强化制度落实, 提高执行力

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狠抓各项制度落实。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工作作风, 加大对矿领导下井带班情况的督查力度, 保证矿领导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带班下井, 区队干部跟班到现场。把安全措施落实到现场, 事故隐患解决在现场。对制度不落实、隐患不整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规行为, 一经查处, 必须及时、公正、严肃处理。坚持铁腕治“安”, 坚决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

6 强力推进“双基”建设, 夯实安全基础

(1)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强化基层管理, 夯实安全基础。把工资分配机制引入安全管理, 把职工收入与安全效果挂钩, 通过实施正向激励, 强化基层安全管理, 最终建立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体系。“要想多挣钱, 就要抓安全”, 这是对安全结构工资正激励机制最好的评价。

(2) 狠抓班组建设。以现场管理为中心, 建设安全标准化班组, 把安全责任和压力传递到班组、现场, 最终实现区队自治、班组自理、职工自律。

(3) 搞好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 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7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确保隐患可防可控

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 是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重要途径。①把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干部和各个岗位, 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建立健全检查、整改工作责任制, 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 促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做好工作。②通过得力措施、有效载体抓落实。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 深入到隐患严重、事故多发的单位和地点, 加强调查研究和指导。注意发现正反两方面的典型, 发挥典型的引导、借鉴作用。③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抓落实。一方面, 要严格执行现行制度, 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形成按制度办事的良性机制。另一方面, 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找出制度上的漏洞, 不断改进完善, 建立职责分明、责权一致、严密完善、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④通过严格监督、认真检查抓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都应做到有布置, 有检查, 有监督, 有反馈, 有总结, 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而不能把工作停留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上。排查出的重大隐患, 必须按照“五定”原则, 登记建档、落实责任、挂牌督办、跟踪治理, 实施闭合管理。

8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 是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减少伤亡和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①把应急救援工作作为一项预防事故的基础工作抓好, 要本着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原则, 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②严格应急预案演练, 超前预防。要把应急预案的演练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抓紧抓好, 切实提高事故反应和处置能力。③加强救护管理, 提升矿山救护队的安全保障能力。在建队伍、提素质、严训练、重预案、勤演练上下工夫, 把好抢险救援关口, 做到招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则能胜。

9 加强对资源整合矿井的安全监管

对资源整合矿井要做到真整合、真投入、真管理。①加大安全投入, 强化从业人员培训, 要统一安全理念、统一安全标准, 统一考核奖惩;②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有力的安全生产约束和激励机制, 不断提高资源整合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10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 营造浓厚安全氛围

8.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八

榆林位于陕北,接壤陕甘宁蒙晋五省区,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资源富集,足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陕西经济快速增长一极,也是全围各类高危行业集中地区之一。境内有危险化学品企业642户、生产煤矿292处、电力企业41户、非煤矿山企业600户、运输企业167户、建筑企业137户、输油气管道1万多公里、等级以上公路2.4万公里、机动车辆40多万辆、压力容器3800多台、地质灾害监控点904处。榆林安全生产责任重大,榆林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力度更大,创出先进经验。

按照“政府大力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企业全面开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工程。

2008年以来,榆林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决定》、《榆林市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意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级安全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按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精心指导,按县、区属地和行业部门主管原则,年初明确落实责任目标,年终考评兑现奖励。二是建立文化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市、县两级安全文化建设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企业全部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经费,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安全文化建设。三年来,榆林累计投入安全文化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三是建立全民安全教育体系。依托榆林学院培养了200多名安全管理人才,建立市级安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对市、县260余名安监干部进行在岗培训;依托全市各类安全培训机构举办各类培训班224期,培训安全管理和特种作业人员1.5万多名;培训400多名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知识;依托114个乡镇农民工安全培训基地培训外出务工人员5万多名。四是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普及。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各项安全专项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全民安全教育培养出的各类人才资源,加速传播安全文化进企业、校园、社区、村庄、家庭,大力宣传普及安全法规和常识。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生活氛围。榆林连续四年荣获“全同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称号。五是开展安全文化示范点创建。全市698个行政村和社区设有安全文化宣传员,222个乡镇、办事处设有安全文化管理员,20多个行业、1800多户企业都有安全文化建设机构。全市设立市级、县区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点分别为72个和380个。榆林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在全国安监行业带了好头,国家安监总局要求榆林率先建成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近年来,榆林市先后出台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关口前移办法》和《黄牌警告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从政府到企业“一把手负总则,分管领导分工负责,职能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责任落实到人”的安全责任体系,实行安全生产“一票甭决”和“黄牌警告”。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依法追究事故相关人员责任,仅2009年立案调查处理事故439起,党政纪处分27人,追究刑事责任23人。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黄牌警告”的做法得到陕西肯定和推广。

2005年以来,榆林把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民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13个重点行业领域作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共排查冶理事故隐患5万多项,取缔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经营单位700多户,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2010年,榆林开展打击非法生产经荷建设行动共打击“黑煤窑”13个,关停证照不全企业34个,查扣“三无”车辆892辆,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345起,进一步消除了事故隐患。

2008年以来,榆林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各县区财政预算安排100至3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基金。在加大安全生产监管的同时,安全技防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加油站推广安装了5000市方米阻隔防爆材料,在高速公路重点区间建设了测速系统,在所有煤矿启动坑口监控系统,在18处煤矿采用长壁式外采和皮带运输,完成了85处煤矿双回路供应改造,牛产矿井达标三级32处和二级11处,在120户采石(砂)企业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雨箭炸药和烟花爆竹集中存放处配置安装了探测仪,先进技防装备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榆林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有效保障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连续五年被陕西省政府、连续两次被同家安监总局分别授予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建立“市级主导、县区和部门配合、企业支撑”的预案体系,有效提升安全应急救援能力。

2007年,榆林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制定了《榆林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实施办法》、《榆林市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害的自然灾害预警工作机制》,对全市650家雨点生产经营单位7类736个危险源进行了普查和登记,建立了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绘制了,重大危险源分布图,督促指导市级职能部门、12县(区)、20多个重点行业及各类生产经荷单位制定完善事故应急预案2000多个,覆盖率达100%。

2008年起,榆林为市应急救援中心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配置了集卫星数据通讯、计算机、摄像、传播、强化照明等一体的特种面包车和越野指挥车,纳入计划修建3000多平方米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大楼和综合培训演练基地,基本实现了全市应急管理网络化和应急远程控制。12县区和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8支专业消防队、7支危险化学品企业和3支专业矿山救护队新购置了现代化装备。按照有偿服务和对口使用原则,榆林对现有企业应急救援力量进行整合,建立了全市统一协调指挥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

9.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九

位奇中心小学强化学校安全工作,从学校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入手,加强管理,堵死安全漏洞,确保师生平安,促进了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

一是加强制度管理。建立了小学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汇编》、《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安全常规检查、隐患排查、自查整改、工作考核和学生“一日常规”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畅通信息传输渠道,严格信息上报制度,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实现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宣传活动。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材料,悬挂宣传条幅,制作展牌、宣传标语,举办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和事故案例图片展等活动。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依法制校、以德治校、以制治校。切实把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给予一定的课时保证。通过法制报告会、自救自护应急模拟演练、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能力、健康保健意识、自我保护和心理调节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自觉维护校园安全。

三是加强日常管理。针对安全工作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内部保卫。门卫是学校管理的窗口,严把大门关口,维护校舍、用水、用电、防火安全。严格大型活动审批,完善紧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在校期间确保有学生在就有老师在,有师生在就有领导在。高度重视对接送学生车辆的监督。对无牌无证、报废车、拼装车、三轮车、超员等存有安全隐患的接送学生车辆,学校负有告知、监督、抵制、举报的责任,在学校附近明显处张贴告示,发现有安全隐患的车辆接送学生,坚决予以抵制,并及时报告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同时,积极主动的配合有关部门,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四是完善学校安全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警校联动机制,加强校园治安建设,优化校园周边环境。积极争取卫生防疫部门的支持,确保师生饮食安全、身体健康。积极争取财政、建设、安监等部门的支持,联合开展校舍安全大检查,决不让师生在存有安全隐患的环境工作、学习和生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覆盖、无缝隙的安全防范体系和联动机制,确保师生平安、学校安定、社会稳定。

10.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十

明确责任 强化监督 建立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为了使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在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工作思路,紧扣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提早介入,超前谋划,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在教研中,坚持“科学发展,示范带动,区域推进,绿色高效”的发展理念,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目标。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部署,深入全县各乡镇,进行了畜禽规模养殖、动物卫生监督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和对策、牧草资源开发及利用等专题调研。采取多种方法,重点针对当前畜牧产业发展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开展调研活动。

当前我县动物卫生监督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根源:

一、兽医卫生监督现状:

我县动物检疫站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合署办公,两个牌子一套人马。下属张川镇检疫分站、龙山镇检疫分站、马鹿公路动

物检疫检查站。并在15个乡镇兽医站有检疫员和协检员,主要从事产地检疫和疫情监测工作。2009年,动物检疫站(所)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省兽医局、市兽医局和县兽医局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兽药饲料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工作。

目前个别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够深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太强。思想不解放,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搞不清楚什么是科学发展、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才能科学发展等问题。部分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性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目无组织、目无纪律、目无制度的现象。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相互拆台,小组织、小团体意识及个别人有麻烦找组织,有利益悄悄干的狭隘个体意识。个别党员干部怕担风险,不敢于执法,不善于执法,工作中无所作为或不作为的现象。单位存在对畜禽和畜禽产品市场监管不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不力的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

放松了自己党性修养方面的长期锻炼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长期改造。思想上没有与时俱进,领会贯彻党中央方针政策不深不透。组织纪律观念不够,有时不按时上班,参加会议,随心所欲,不按单位的规章制度办事,自搞一套;

没有大局意识,组织观念较差,对单位、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漠不关心,自己不认真学习理论,不用信息体系的指示,不深入思考新问题,思想上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工作上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庸碌无为。思想消极,工作缺乏主动性,在工作上忙于应付的思想比较严重,本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淡泊名利不思进取,不求上进,领导安排的工作完成后,没有积极主动地为检疫监督工作出谋划策。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比较严重,在工作上平平淡淡,政绩不突出,责任心不强,等、靠、推的思想比较严重,工作上不够大胆,怕得罪人,工作总是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今年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措施:

一、工作思路:

今年,全县动物卫生监督暨兽药饲料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确保动物健康和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中心,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执法手段、强化依法监管、严打违法行为,认真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动物检疫、兽药饲料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及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等工作。

二、重点工作:

1、认真做好政治理论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贯,努力提高管理相对人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的意识。

2、认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2009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我们将按照农业部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强化兽药饲料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二是加强兽药、饲料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三是加强对不合格动物产品的处理。

3、继续抓好全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二是全面规范执法和检疫行为;三是继续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案件案卷建立;四是建立养殖场(养殖小区)、户登记制度;五是建立执法公示制度,推进“阳光执法”。

4、加强活畜禽交易市场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查证验物,所有活畜(禽)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市交易;二是做好消毒及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三是积极与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明确活畜(禽)经营市场的分区、隔离等,改善市场条件。

5、建立动物卫生监督和兽药饲料动物产品监管信息通报制度。一是切实落实跨省调运动物隔离观察制度及信息通报制度,保证跨省调运动物的信息畅通,积极防止重大动物疫病通过跨省调运动物这个环节传播。二是完善我县动物卫生监督网

络,加快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三、日常工作:

1、积极参与重大动物疫情及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做好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以及应急处置工作。

2、进一步规范屠宰检疫行为。严把入场关、宰前检疫关、屠宰同步检疫关、出场关和消毒关,健全检疫证明、免疫耳标的回收和登记备案制度,屠宰动物受检率、耳标回收率、出证率、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3、加强引进及输出动物的检疫监管。认真执行《甘肃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用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检疫审批办法(试行)》的规定,建立健全乳用动物、种用动物调运档案和检疫监督记录。

4、加强马鹿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管理办法》及《十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发挥检查站抵御和防范重大动物疫病的整体能力。

5、开展对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和动物诊疗机构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按照《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乡村兽医管理办 法》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全县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和诊疗机构从业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档案,对其从业行为定期开展监督检查。5

6、加大检疫证、章、照的使用及管理力度,继续提高使用量。今后,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出机构、执法车辆都 要标贴统一的执法标志。

7、继续做好动物卫生监督信息统计工作,督促监测点做好畜产品生产与防疫信息的报送。

8、加大无公害畜产品一体化认证和监管力度。

9、继续做好我县进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服务。

10、探索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新模式。

四、主要措施:

1、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我站继续发挥“宏观管理,监督检查,技术指导和服务基层”职责,各乡镇报检点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切实做好产地检疫工作的落实,县站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县、乡、村三级检疫机构要坚持“逐级管理,逐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级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2、强化监督检查,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我站将制定全年监督检查等实施方案,各基层站制定全年监督检查计划,将平时监督检查和定期集中监督检查结合起来,做到监督检查经常化,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

11.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十一

我省七个地市三十二个县区都分布有尾矿库,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格局,要规范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行为,提高全省尾矿库本质安全程度,持续保持我省尾矿库安全运行,就必须建立健全我省尾矿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从责任落实、监督管理、鼓励和惩罚,从政府的领导、监管人员、投资者、从业人员,多层面、多方位探索研究。下面就构建我省尾矿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尾矿库安全信息库和尾矿库预警监控系统,强化尾矿库动态监管,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查清全省尾矿库基本情况,建立尾矿库安全信息库,及时掌握尾矿库安全整治和运行状况,加强尾矿库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并清除尾矿库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落实尾矿库闭库管理工作,持续保持在役尾矿库达正常库标准:要在四等以上尾矿库开展尾矿库在线预警监测试点,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尾矿库运行状况预警监控水平。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全面查清全省尾矿库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整治病库以上的尾矿库,督促企业整改,全面达到正常库标准;对一旦溃坝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尾矿库,应对下游影响区域内的居民区、企业实施搬迁,或实施闭库;对设计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和下游影响区域有居民区、企业、饮用水保护区、重要设施以及含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尾矿库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实施在线预警监控,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人员伤亡事故和严重污染环境事件。

(三)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格准入条件。认真贯彻落实将尾矿库安全条件论证作为尾矿库选址项目的前置审批机制,严格尾矿库项目审批和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强化在建尾矿库监管,严格按程序履行审批验收手续,严格市场准八条件。凡未经“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不准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规进行建设和投产使用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厉处罚。

(四)鼓励采用干式堆坝和尾矿资源回收再利用,制定尾矿库闭库管理保证金制度。为有效减少全省尾矿库数量,应探索研究尾矿资源回收再利用途径(如回填采空区、水泥填充料、建筑填方、制砖填充料等)和奖励办法以及尾矿库下游影响区域内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鼓励尾矿资源回收再利用补偿奖励制度,如鼓励选用干式排放法,对改用干式排放实施技术改造补贴,对每回收1立方米尾矿补贴10元等措施,促进我省尾矿资源变废为宝,实现我省矿产资源充分开发利用,降低尾矿堆积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有效减少全省尾矿库数量,提高全省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对未能积极有效探索研究尾矿回收再利用的企业,可实施尾矿库下游影响区域内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尾矿库使用成本。

为促进尾矿库企业加快隐患整改进度,确保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和闭库后的尾矿库维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尾矿库安全整治和闭库管理保证金制度。

(五)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减少事故损失。应急救援机制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环节,是遏制事故发生或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保证。一是各级各部门、各尾矿库企业要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形成主次分明、衔接合理、内容完善的预案体系,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应急救援体系,各尾矿库企业培养现场应急救援力量,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预案演练,完善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各救援队伍的配合能力。

(六)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规范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各级尾矿库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尾矿库安全培训教育,增强企业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尾矿库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和自我防范意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靠素质保安全。一座尾矿库能不能安全运行,关键靠管理,“三分靠设计,七分靠管理”。尾矿库管理相对来讲技术性比较强,尾矿库操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相对较低,企业安全监管人员、监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较少。因此,加强尾矿库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尤其是对尾矿库操作人员和企业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教育更为重要,抓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尾矿库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既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监管工作到位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七)要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形成条块合力。协调配合机制是有效整合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资源和要素,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保证。尾矿库安全监管体制应该是由政府统一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联合行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完善监管体系。新体制的建立,将更有力、更有效地推动我省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12.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探讨 篇十二

云铝公司在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道路方面做了许多有善的工作。以构建“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安全有保障、生态环境美”责任型和谐企业为主要内容,通过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全生产方面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2构建以“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长效机制

2.1 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本质化安全水平

本质化安全是生产中“源头控制、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为不断保持本质安全水平也是安全工作在生产中的重要保证条件。“七五”、“八五”期间,公司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建成4条60KA侧插阳极自焙槽电解生产线,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地方铝厂。“九五”、“十五”期间,依靠科技进步,分别投资15亿元和21.65亿元进行“环境治理、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其中安全环保设施投入近2亿元,采用当今国际先进的186KA、300KA预焙阳极电解槽技术进行铝冶炼生产,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环境污染得到了根本的治理,岗位作业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实现了增产、安全、文明生产。

“十一五”期间,公司将继续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加大投入,对安全装备及技术的方面为公司加快发展、提高本质化水平创造条件。

2.2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责任是工作的基石,公司确立了“安全意识和责任主导一切工作”的地位。专门成立安全健康委员会,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者的安全第一责任人。逐年通过采取签订EHS责任状的方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按照“指标量化考核、责任全员负责”的思路,把安全、环保和健康指标纳入了责任考核的范围,用“事故损失日”等指标细化安全、环保与健康方面的考核指标,并把责任状的签订从分厂扩大至班组个人,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强化了对现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逐步使安全工作从“事故管理”转变到“风险控制”管理。

2.3贯彻OHSAS18001国际标准,规范管理工作

“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两个驱动轮子。公司在实施规模扩大、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的同时,从1998年开始实施国际标准化管理工作,先后通过了ISO9002、ISO14001、OHSAS18001、ISO10012、ISO/TS16949等国家标准认证,公司的各项基础管理也转变为以推行国际标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模式,为顺利实现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管理平台。通过完善《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度,形成了一个较为规范的、能分层次规避风险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公司在吸取同行业事故应急救援方面教训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修改和完善公司33个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方面的专项预案,从公司到分厂、车间形成了一个相互约束、相互作用的应急救援体系,全面规范了公司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各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习,不断提高了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应急救援工作水平。

公司以法规政策为引导,不断完善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完成了“十五”技改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煤气站安全生产评价、特种设备安全评价、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复审、职业危害防护效果评价及职工健康体检等工作,8万吨铝板带项目和4万吨圆铝杆项目都完成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及职业卫生预评价,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积极组织参加国际铝工业环境、健康与安全国际研讨会,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铝工业EHS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对生产车间安装隔离栏杆,实行人车作业分离;在生产区域公路设置人行横道线,加强厂区交通安全管理,严格控制自行车进入,采用交通车接送员工上下班等。通过生产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2.4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把隐患查找及整改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抓细、抓好、抓实。始终坚持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检查相结合的形式,重点突出班组日检、工段周检、分厂月检、公司抽检,加大检查力度及整改强度,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强化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层层落实严查“三违”,从源头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2007年共计查出隐患1096项,较大隐患106项,都加大了投入全部落实整改完成,并在管理上从源头、过程及末端等进行了强化,建立重大危险源备登记档案,加大了对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监控力度。

2.5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在安全文化培育方面,我们不断强化安全工作是首要工作,安全责任是第一责任,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无事故”等活动为载体,在日常管理工作归纳总结形成了具有云铝特色的安全文化和理念,如EHS五大理念,即“零伤害、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标文化理念”;“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责任文化理念”;“安全环保工作是生产管理的主线,是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的制度文化理念”;“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任何事故都存在管理方面原因的管理文化理念”;“绝大多数伤害都是由于人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而且伤害的往往是本人的教育文化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安全培训机制,规范员工安全操作行为,培养安全工作态度,形成一种自觉遵章守纪的安全作业文化。

在安全教育中,重点以“EHS五大理念”、《岗位职业卫生及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法律法规及标准化作业、相关安全管理、专业技术知识为内容抓好日常教育培训及专业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有关培训教育要求做好新入厂员工、转岗、复岗及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日常教育中,重点加强班组安全教育活动,采取如认真开展“班前十分钟”活动、集中安排班组学习内容、中层干部轮流参加、安全管理人员跟踪确认签字等方法,达到提高了班组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的目的。鼓励参加全国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至今,公司已有12人取得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证,24人通过了资格考试。

3 坚持用安全工作统领基础管理工作

3.1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零事故活动”

我们将按照安全生产月主题“治理隐患,防范事故”的要求,开展有助于增加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各项安全活动,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三零(零隐患、零违章、零事件)活动”。把安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当作首要工作,不断识别新风险、新隐患、新危害因素,发现、掌握、解决所有工作现场和作业潜藏的危险和问题,以及全员日常生活潜藏的危险,从而实现包括劳动事故、职业病以及交通事故等在内的所有事故为零,把安全生产的重心由“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前移到“零隐患、零违章、零事件”,扎实地、稳健地推进“安全预防”工作。

3.2持续强化安全第一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安全意识主导一切工作,落实各级管理者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坚持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明确责任,层层并严格落实到班组个人,从“教与学、环境安全、制度完善、监督检查、持续改进”五个方面夯实班组管理。在逐步深化及细化风险控制内容的基础上,从规章制度建立、工作安排交底、安全培训等方面强化过程管理,重点突出安全执行力和现场风险的控制能力,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能分层次规避风险的安全管理网络。

3.3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及治理活动,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公司制定下发《安全生产隐患查找及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把隐患查找及整改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抓细、抓好、抓实。建立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强化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层层落实严查“三违”,坚决从源头上遏制事故的发生。加大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学习、演习和评估,不断总结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继续强化外来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工作,严格重大危险源动火作业制度,加强全过程的安全检查和确认,确保安全施工作业,从物的不安全和人的不安全两方面实现本质安全。

4 结束语

我们深知抓好EHS(环保、健康、安全)工作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也深刻体会到EHS的优秀表现是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参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全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用安全生产工作统领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始终突出风险控制、源头控制,持续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云铝公司始终把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衡量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尺,持续构建以“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长效机制,坚持用安全工作统领基础管理工作。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本质化安全水平;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贯彻OHSAS18001国际标准,规范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关键词:风险控制,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邢娟娟.企业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与预案编制[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祁有红,祁有金.第一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3]李平国.关于安全文化的哲学思考[J].陕西煤炭,2002,(1):50~53.

[4]冯瑾.从钢水包看监管缺失.劳动保护[J],2007,(7)30~33.

[5]王保忠.发电集团安全管理实践与探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1):73~75

[6]郭魁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探讨与思者.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6):159~161

13.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十三

为严格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实现对设施农业用地的常态长效监管,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建立“区级抓总、部门统筹、乡镇级落实、协同一致”的设施农业用地监管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逐级压实责任,“零容忍”管住“大棚房”新增问题,把“大棚房”问题防反弹措施落到实处。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双牵头统筹全区设施农业建设和用地管理工作,其他区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加强沟通协作,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将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处。乡镇(街道)村要层层压实属地责任,确保将“大棚房”等农地非农化乱象发现在基层、处置在基层。

二、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

由经营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用地位置、设施类型、用地面积、土地用途、使用年限、土地复垦要求、土地交还和违约责任等协商一致,村委会将建设方案和用地协议在乡镇(街道)、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10天。公告期满无异议的,经营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用地协议,用地协议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经营者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建设方案和用地协议向乡镇(街道)备案,备案后方可动工。

乡镇(街道)负责做好设施农业用地的备案工作,对不符合设施农业用地有关规定的,由乡镇(街道)督促纠正,发生变更的,应按要求重新签订用地协议后备案。乡镇(街道)完成备案后15个工作日内将备案信息汇交至区自然资源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对涉及使用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乡镇(街道)在办理备案手续前向区自然资源部门报告。区自然资源部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对使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论证通过的,区自然资源部门要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并出具同意使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意见。区自然资源部门同意后,经乡镇(街道)备案后方可动工,未经区自然资源部门同意的,项目用地不得备案、不得动工。

区自然资源部门要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有关事项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328号)要求上图入库。设施农业用地经备案后,经营者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及规模,对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业用地用于非农建设、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擅自扩大设施农业用地规模等行为,区自然资源部门要按违法用地进行查处,重点负责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非农设施行为,确保农地农用。未进行备案的设施农业用地一律按违法占地严肃查处。

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设施农业建设和经营行为的技术服务及跟踪指导,做好土地流转管理工作。

三、构建信息化监管体系

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用地备案手续,对辖区内的设施大棚、各类温室等设施农业全面建档立卡,建立管理台账,明确到区到乡镇、到设施到主体。在完成“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回头看”整改信息登记的基础上,要建立设施农业用地数据库,设施农业用地备案信息全部入库,并及时向市级汇交数据。

四、严格落实巡查抽查制度

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明确细化部门职责,压紧压实监管责任,建立自然资源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对设施农业用地加强监督检查。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每季度对辖区内设施农用地进行一次联合巡查,乡镇(街道)要每月开展一次全面实地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同时要建立巡查台账,并由巡查人员签字背书。做好市级对我区设施农业用地不定期开展实地检查的准备工作。

五、实行网格化管理

各乡镇(街道)要将设施农业用地纳入网格化监管内容,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地块、落实到人,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进一步推动建立“田长制”。

六、建立监管问责机制

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管责任,规范监管行为,推进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违规建设“大棚房”等问题的责任主体,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七、加强社会监督

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实行设施农业信息公开,每年公开一次设施农用地备案信息和设施农业台账信息;区自然资源部门及各乡镇(街道)要督促经营者在设施农业项目出入口显著位置设置标识牌,公布设施农业项目建设主体、建设时间、占地面积、地类性质、土地用途、建设规模、举报电话及受理举报单位等基本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建立举报制度,区自然资源局和农业农村局要公布举报电话、信箱,畅通举报渠道,对相关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一经核实确认,立即严肃处理,并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市农业农村局报备,区自然资源局要加大典型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形成强大舆论震慑,提高群众依法依规用地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八、强化服务保障

14.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 篇十四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006年,XX市各级工商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局的要求,以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稳步推进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制度改革,强化商品质量监管,切实加强了流通领域和农村地区消费维权工作,全面提升了12315工作水平,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使我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以强化责任意识为重点,努力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一)继续深化“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监管模式

今年以来,市局结合省局“四制两查”的监管模式,继续完善和深化“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的监管模式,我们一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商品质量保障制度;二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消费纠纷处理制度。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我们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过去以监督管理为主的模式,逐步向以经营者自律为主的模式转变。我们重点加强了“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索证索票制”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指导和督促经营者建立进销台帐,把好进货关,对所进商品的名称、规格、商标、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凭证等作好详细的登记,便于查验;要求经营者向供货方索要发票、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要求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售货发票等资料。目前,全市各大中型超市、食品经营户均已实施了“五制一承诺”制度,并统一制作牌上墙公示,上墙率已达到100%。

(二)注重实际,在推行中求深入,求创新,使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一是建立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制,预案是在本市流通环节中经确认已经发生、依法应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处理的消费者食品中毒事件,或通过相关信息渠道获取的某种食品有毒有害,可能引发区域性严重社会后果的食品安全信息,急需紧急处置时启用;二建立了商品质量监测制度,我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余万元购买了配备专业农药残留测定仪、亚硝酸盐快速测定仪等快速检测设备的检测车辆,深入城乡,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的食品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组织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坚持在城区各大市场内开展经常性监测,并将检测结果在市场的商品质量公示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同时根据监测结果组织商品质量监测抽查。我局今年将食品、农资商品、家用电器作为监测重点,加大监测抽查力度,并积极配合省局进行了第一、二季度的化肥、食盐、豆干制品、汽油、柴油等商品质量监测抽查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共抽查商品xx个批次,其中合格xx个批次,不合格xx个批次,对经销不合格商品企业处罚没款xx万元;三是实行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登记制。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工商执法人员严格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工作规范》等规定,对商品质量特别是对食品认真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登记册》,确保了商品质量监管到位。

二、把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促进监管职能到位

(一)建立健全市场巡查工作制度,强化日常监管

以总局明确的“六查六看”为监管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监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监管到位。将监管重心下移,把商品质量日常监管的主要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基层工商所,分段、分片包干,实行“三个落实”即:落实巡查人员、落实监管责任和落实监管任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辖区商品经营者进行巡查。抓住“两个重点”即:一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行业,加大了对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商品质量和商品包装、商标、广告的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强化监督管理。二是突出监管重点商品,重点针对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粮、肉、蔬菜、水果等品种和儿童食品加强监管,特别是对一些季节性和节庆食品进行了严格监管。

(二)突出重点,扎实开展专项整治

一年来,我局按照省、市政府及省工商局的工作安排,人民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等突出问题,认真开展了十多次专项执法检查:一是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二是春季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执法行动;三是清查含苏丹红食品的执法行动;四是节日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五是儿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行动;六是工商机关牵头的食品安全综合整治联合执法统一行动;七是猪肉食品市场专项执法行动;八是月饼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九是工商企业联合打假专项执法行动;十是秋冬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十一是元旦春节前食品市场专项整治。

(三)重拳出击,成效显著

在去年的专项整治中,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xx人次,出动执法车辆xx台次,检查食品经营户

xx户次,查处无照经营xx户,立案查处各种违法违规案件xx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x个,取缔私屠滥宰xx户,查获物资价值xx万元,处没罚款xx万元。查获假冒伪劣物资主要有:过期变质饮料xx瓶(袋)、奶粉xx公斤、营养保健食品xx公斤、罐头x听、调味品xx公斤、啤酒xx瓶、半汁葡萄酒xx瓶,质量不合格食用油xx公斤、散装白酒xx公斤、大

米xxx吨、面粉xx公斤、儿童小食品xx公斤,注水猪肉xx公斤.通过整治,我市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有了明显好转,切实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平台,全面构建消费维权网络

(一)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

2006年我局投资百余万元建成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该系统以市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市,通过专网上连省工商局,下接全市七个县(区)局、分局和乡镇xx个基层工商所,现已正式投入运行。运行以来,日均话务量百余个。截止目前,全市共受理咨询、申诉、举报xx件,其中咨询xx件,全部及时解答,受理申诉xx件,全部及时处理,处理率xx,解调成功xx件,成功率xx,举报xx件,受理xx件,其中有效举报x件,立案x件,结案x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xx万元。

(二)建立和健全了12315指挥中心工作规范,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

指挥中心建立了完整的12315运作机制、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实现了指挥灵敏、反应快捷、受理及时、查处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特别是在及时准确掌握人民群众日常消费生活反映上,为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开辟了有效途径。

(三)积极开展了消费维权“六进”活动

2006年,全市工商系统积极开展12315进市场、进商厦、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进风景区活动,在商场、宾馆、社区、乡镇、学校、旅游景点等设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1235个,使申诉举报维权点覆盖全市城乡,基本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申诉举报的需要。

四、监管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对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以工商监管、群众监督、企业自律为基础,全面构筑食品安全“三网”工程

1、完善“监管责任网”,增强了工商所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为了切实加强流通领域商品监管,全市各级工商系统建立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责任制,层层签订了《流通领域商品(食品)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书》。市局与各县(区)局、分局签订了责任书,县(区)局、分局分别与辖区工商所签定了责任书,工商所与所内干部、干部与辖区内的经营企业(户)签订了责任书,做到了横到边、纵到底,使责任落到实处。通过层层签定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我市各级工商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意识。

2、完善“群众监督网”,增强广大消费者参与监督的意识

我局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建设。目前,我们已在全市农村建立起消费者申诉站1875个,占全市村社总数的90左右,聘请联络员1875人,均制作了标示牌,工作职责警示牌并上墙公示。通过建立农村维权网络,使农民维权意识大大增强,降低了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成本,维权可以不出村、不出社,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群众欢迎、政府满意。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我们对流通领域商品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实施舆论监督,该曝光的坚决按程序曝光,及时向社会通报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果,将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的详细资料公之于众,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让违法违规人员无可乘之机,让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全社会的监督,问题食品犹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立足之地。

3、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实施“万户放心店”工程

构筑一张保证商品质量、服务方便快捷的“农村现代流通网”,是强化企业自律,引导诚信经营的主要载体,也是保护消费者健康消费的一条重要途径。市局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社区、乡镇、行政村积极推行连锁超市和放心购物示范店,引导和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向社区、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并向有条件的村延伸开设便利店。今年这项工作已初步推开,射洪县金源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建立起300多家连锁店,目前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遂宁君利来百货有限公司和遂宁摩尔春天百货广场有限公司也正在积极申报中。市局还将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议,争取政府辅助必要的政策支持,对该类企业给予税费、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和其他扶持政策。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在全市所有2206个行政村,全部实行连锁店销售。市局还在射洪县、大英县和市城区进行了放心购物示范店的试点,已授牌放心购物示范店21家。下一步将把此项工作向农村推进,让广大农村消费者真正放心消费。

(二)加快构筑“一会两站”维权网络平台

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我局进行了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建设,即:在乡(镇)设立消费者维护委员会分会,在村设立消费者申诉举报站和消费者投诉站,并根据各地实际,聘请义务联络员1235名。积极受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的申(投)诉,切实加大了维权力度,实现了城乡维权同步发展,迅速壮大了全市消费维权力量。通过“一会两站”维权网络的建设,显示出了工商工作的权威性和亲和力,大大增强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后劲,成为了农村消费维权工作新的亮点。

(三)开展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

为加强农村消费指导,推进农村消费环境建设,真实准确地了解当前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切实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水平,为政府在制定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市局消保科会同市消委会于2006年x-x月在全市5个县(区)23个行政村进行了抽样入户问卷调查。全市共发出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6份。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当前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积极推进农村消保工作的有效运行。

五、存在的问题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完善,我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工商干部对消保工作认识不够,意识不强;二是商品质量监管改革工作发展仍不平衡,有的地方工作还未落到实处;三是有的工商所在平时的监管工作中,日常巡查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流通领域监管登记册登记内容很少;四是“五制一承诺”等经营企业自律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六、今年的工作打算

2006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我局将在省局的领导下,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维护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制度,提高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水平;加大力度、完善措施,切实加强服务领域和农村地区的消费维权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进12315行政执法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消费维权工作体系,克服畏难情绪和满足现状的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切实把消保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新的成效。

上一篇:文明大行动”工作总结下一篇:停电给我的启示作文600字